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洋参二醇皂苷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常规的影响_臧晓峰

西洋参二醇皂苷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常规的影响_臧晓峰

1.4 实验步骤

1.4.1 定性分析取小过路黄挥发油1L l(乙醚溶液),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鉴定,检出120个峰及对应的质谱峰,通过HPM SD 化学工作站检索N ist98标准质谱图库和W ILEY 质谱图库,并结合有关文献谱图解析,鉴定出61个化合物。1.4.2 峰面积相对含量分析通过HPM SD 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计算求得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2 结果

所鉴定的小过路黄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及所得的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峰面积百分含量见表1。3 讨论

在贵州黔南地区小过路黄挥发油中,分离出120种成分,鉴定出61种化合物,其峰面积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67.083%,主要为萜类及倍半萜衍生物。萜类化合物是存在于植物界的的一大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并且是某些中药的主

要有效成分。我们所测定的小过路黄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石竹烯(3.600%),1-十二烷醇(3.726%),大根香叶烯D (3.658%),

a -桉叶烯(3.140%),澄花叔醇(2.289%),氧化石竹烯(7.324%),植醇(6.233%)等。其中在挥发油中的石竹烯、B -榄香烯等活性有效成分,分别具有镇痉、平喘抗菌和镇咳等作用[4]

。实验结果表明,贵州黔南地区产小过路黄挥发油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作为医药工业原料来开发,该研究数据对开发利用小过路黄资源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辑室.全国中草药汇编[M ].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1996:4.

[2] W eyerstah l P ,Sp litt gerberU,M srshallH.C onstit uen ts of the l eaf es -sen tial oil ofH.perforatum L .fro m Ind i a [J].Frag J ,1995,10:365.[3] 江苏新医学院.传统中药辞典[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1979:266.

[4] 中草药信息中心医药管理局.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M ].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1986:182,373.

收稿日期:2007-03-14; 修订日期:2007-04-15

作者简介:臧晓峰(1980-),男(满族),吉林东丰人,现为吉林大学药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糖尿病肾病研究工作.

*

通讯作者简介:刘宏雁(1962-),女(汉族),吉林长春人,现任吉林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枢药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西洋参二醇皂苷对糖尿病

肾病大鼠血常规的影响

臧晓峰,谢湘林,吴轶川,刘 凯,李 晔,叶秋芳,马春颖,刘宏雁

*

(吉林大学药学院,吉林长春 130021)

摘要:目的探讨西洋参二醇皂苷(PQ S)对糖尿病大鼠血常规的影响。方法W i star 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 Z)建立

DN 模型,按空腹血糖值及体重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洋参二醇组皂苷小、大剂量组(西洋参二醇组皂苷100,200mg /kg)、阳性药组(卡托普利10mg /kg),连续灌胃给药35d ,每10天测定1次血糖,35d 后取全血测白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西洋参二醇皂苷大剂量组大鼠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明显降低(P <0.01),西洋参二醇皂苷小剂量血红蛋白明显降低(P <0.01),红细胞及血小板有降低趋势,无统计学意义;西洋参二醇皂苷大剂量组白细胞明显升高(P <0.05)、淋巴细胞有升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西洋参二醇皂苷小剂量白细胞及淋巴细胞均显著降低(P <0.05)。结论西洋参二醇皂苷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红细胞及血小板数、降低血红蛋白含量,不同剂量的西洋参二醇皂苷对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影响不同。

关键词:西洋参二醇皂苷; 糖尿病; 链脲佐菌素; 血常规中图分类号:R285.5;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05(2007)10-2466-02

E ffect of Panaxadiol Quinqueloiu m Saponi n s on B lood Convention of Diabetic Rats

ZANG X iao -feng ,X I E X

iang -li n ,WU Y -i chuan ,L I U K ai,L I Y e ,Y E Q iu -fang ,M A C hun -y i n g ,L I U H ong -yan *

(Depart m ent of Phar m acology,School of Phar m acy,J ilin Un iversit y ,Changchun 130021,Ch ina)

Abst ract :O bjective T o study t he effect o f PQ S on b l ood conv enti on o f DM rat

.M ethod s DN m ode l rats we re m ade by S T Z ,and accord i ng to the b l ood g l ucose of empty sto m ach and w e i ght ,DN rats w ere d i v i ded i nto m odel group 、l ow dose PQ S group and

larg e dose PQ S g roup(PQ S 100mg /kg,200mg /kg ),positive g roup(C aptopril10m g /kg),detect blood g l ucose 10days once ti m e ,detect W BC ,l ymphocyte ,RBC ,plate l e t ,he m og lobi n and b l ood g lucose a fter 35days .R es u lts Compared w ith model group ,RBC 、p l a telet and hemog lob i n o f h i gh dose PQ S g roup w ere depressed(P <0.01),he m og l ob i n o f l ow dose PQ S g roup w ere depressed(P <0.01),RBC and p l a telet have tendency t o be depressed ,bu t no t stati stics si gnificance ;W BC of hi gh dose PQ S g roup w ere stepped up(P <0.05),ly m phocyte had tendency t o be stepped up 、bu t w as no t sta tisti cs sign ifi cance ;W BC and ly m phocy te o f lo w do se PQ S group w ere depressed(P <0.05)Conclusion PQ S can depress R BC 、plate l e t and he m og lob i n o f DN ra t ,d ifferent dose PQS have d ifferent effect onW BC and l ymphocyte o f DN rat .

K ey w ords :P anaxadi o l Q ui nquelo i u m Sapon i ns ; D i abetes m ellitus ; Streptozo t o ci n ; B l ood conven ti on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对全身各个脏器均有损伤,并对血

液系统也有影响。西洋参是我国珍贵的中药材,具有抗疲劳、抗

缺氧、抗应激等药理作用,中医学认为西洋参有强壮、滋补、活血化瘀功能。西洋参二醇皂苷对糖尿病大鼠血常规的影响,未见报道,本研究组在观察西洋参二醇皂苷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时,发现其对大鼠血常规的有明显影响,现报道如下。1 材料

1.1 动物健康雄性W istar 大鼠100只,体重200~220g ,由吉

#

2466#时珍国医国药2007年第18卷第10期LISH IZ HEN M EDI C I NE AND MATERI A M EDICA RESEARCH 2007VOL .18NO .10

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为(吉)2003-0007。

1.2药品及仪器西洋参二醇皂苷由吉林大学化学院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室提供,批号:20050615;STZ为S i g m a产品,批号:S-0130;卡托普利为上海华氏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30202;美国惠好智能型血糖仪为美国惠好医疗有限公司提供,型号: GC000144;惠好血糖试纸为美国惠好医疗有限公司产品,批号: ns1817;BC-2200型血液细胞分析仪,由深圳麦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2方法

2.1实验方法大鼠适应性饲养5d后,按体重随机分12只为正常组,其余88只大鼠禁食不禁水24h后,每只大鼠腹腔注射STZ60m g/kg(S T Z用0.1mo l/L,p H4.4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配制成0.1mo l/L),制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于7d后筛选空腹血糖>16.7mm ol/L的大鼠,根据血糖及体重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西洋参二醇皂苷组小、大剂量(西洋参二醇皂苷组100,200m g/kg),阳性药组(卡托普利10mg/kg)。每日灌胃给药1次,并记录体重,连续35d,每10天1检测1次空腹血糖。35d后,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常规。

2.2检测方法血糖采用血糖试纸(电极法)测空腹血糖。血常规采用BC-2200型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2.3统计学方法所有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组间差异用t检验。

3结果

3.1一般状态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消瘦、皮毛枯燥,多饮多食,多尿,尿液浑浊。西洋参二醇皂苷组大鼠一般状态明显好于模型组大鼠。

3.2西洋参二醇皂苷组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鼠注射STZ后,模型组大鼠呈现持续性高血糖状态,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卡托普利血糖无明显变化;西洋参二醇组皂苷大剂量组在药后第10,20,30d血糖值明显下降(P<0.05);西洋参二醇组皂苷小剂量组药后血糖值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3.3西洋参二醇组皂苷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常规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模型组白细胞、淋巴细胞明显增加(P<0.05),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西洋参二醇皂苷大剂量组大鼠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明显降低(P<0.01),西洋参二醇皂苷小剂量血红蛋白明显降低(P<0.01),红细胞及血小板有降低趋势,无统计学意义;西洋参二醇皂苷大剂量组白细胞明显升高(P<0.05)、淋巴细胞有升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西洋参二醇皂苷小剂量白细胞及淋巴细胞均显著降低(P <0.05),见表2~3。

表1西洋参二醇组皂苷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x?s)

组别

剂量

C/m g#kg-1

n

0d

C/mmo l#L-1

10d

C/mm ol#L-1

20d

C/mm ol#L-1

30d

C/mm ol#L-1

正常116.08?1.495.63?1.72 6.74?2.056.20?2.07模型1018.10?4.61##26.05?10.66##20.36?9.26##16.25?4.16## P QS100817.30?3.9822.16?11.2518.32?10.3017.12?7.17 2001117.41?4.7215.99?10.74*13.92?5.08*12.02?3.43*阳性药10817.50?3.5320.50?13.8820.40?7.1918.93?6.58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

表2西洋参二醇组皂苷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常规的影响(

x?s)

组别

剂量

C/m g#kg-1

n WBC/@109RBC/@1012L y m phocyte/@109

正常119.52?3.557.44?0.356.62?2.00模型1013.98?5.53#7.18?0.429.85?4.01# PQS10088.65?4.21*6.69?0.975.95?2.39* 2001119.28?3.24*6.49?0.61*11.28?2.46阳性药10815.00?2.737.27?0.669.57?1.36与正常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

表3西洋参二醇组皂苷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常规的影响(

x?s)

组别

剂量

C/m g#kg-1

n Platelet/@109H e m ogl ob i n/g#L-1

正常11737.45?133.63141.63?4.41

模型10695.40?134.91139.33?6.42

P QS1008614.50?171.95124.75?13.38** 20011538.40?77.32**24.00?0.90**阳性药108697.25?145.27139.62?5.65

与正常组比较,**P<0.01

4讨论

糖尿病已经成为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3种疾病之一,此疾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始动因素的全身损害的慢性疾病。西洋参具有多种有效成分,包括西洋参二醇、三醇、齐墩果酸等,其中西洋参二醇为西洋参的主要成分(西洋参二醇与西洋参三醇的比率为(3B1~4B1)[1],具有抗氧化、抗疲劳、提高免疫力等作用。西洋参二醇对糖尿病大鼠血常规的影响尚无报道,本实验观察西洋参二醇对糖尿病大鼠血常规的影响,为西洋参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本实验结果显示,西洋参皂苷能够降低高血糖大鼠血糖;西洋参二醇皂苷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红细胞及血小板数、降低血红蛋白含量;西洋参二醇皂苷(100m g/kg)可降低糖尿病大鼠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而西洋参二醇皂苷大剂量组(200m g/kg)可明显升高白细胞,对淋巴细胞有升高的趋势。

文献[2]报道,西洋参总皂苷可以对抗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白细胞总数减少;有人认为人参总皂苷对红系祖细胞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低浓度时促进增殖,高浓度时又抑制增殖[3~5]。本实验观察到西洋参二醇降低糖尿病大鼠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红系祖细胞的作用有关。

牛泱平等[6]认为人参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与二醇、三醇的含量有关,二醇与三醇的作用相反。通过本次实验观察到不同剂量的西洋参二醇对白细胞及淋巴细胞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真田修一.生药学杂志(日),1978,32(2):96.

[2]方坤泉,赵德化,谢发祥,等.西洋参茎叶总皂甙的药理、毒理研究

[J].西北药学杂志,1990,5(4):575.

[3]王勇,王亚平,祝彼得.人参总皂苷对小鼠造血细胞增殖的影响

[J].解剖学杂志,1995,18(2):153.

[4]高瑞兰,金锦梅,Chong B H.人参总皂苷对人血细胞生成的研究

[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8,22(1):37.

[5]黄于,祝彼得,张淑慎,等.人参总皂苷对小鼠造血细胞生成的影

响[J].中华血液杂志,1990,11(2):66.

[6]牛泱平,钱煦岱,王文喜,等.人参二醇、三醇皂苷对人骨髓造血组

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2):127.

#

2467

#

LISH IZ H EN M EDIC I NE AND M ATERI A M ED I CA RESEARCH2007VOL.18NO.10时珍国医国药2007年第18卷第10期

血生化检查介绍和意义

血生化检查介绍和意义 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通过观察各种细胞数量及形态分布,来判断是否患有相关疾病。而血生化检查是测定液体部分中的各种元素值,来推测身体健康程度的方法,可测定的值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离子、淀粉酶、心肌酶等。下面心贝亲子网小编将为大家一一阐述常见的生化指标及其意义。 1.血清酶类 1)谷丙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顾名思义是谷氨酸和丙酮酸之间的转氨酶,是衡量肝脏代谢功能的重要指标。血液检查中,谷丙转氨酶的正常参考值15-40U/L。 值增高:可为肝炎,脂肪肝,肝脏肿瘤,肝硬化,溶血性疾病,心肌梗塞,肌肉病变。 2)碱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ALP或AKP)是广泛分布于人体肝脏、骨骼、肠、肾和胎盘等组织经肝脏向胆外排出的一种酶。碱性磷酸酶的正常参考值为:女性50- 135U/L,男性45-125U/L。 值增高:可为阻塞性黄疸,肝炎,肝癌,畸型性骨炎,佝偻病,软骨病,骨转移癌。 3)酸性磷酸酶 正常人血清中的酸性磷酸酶来源于骨、肝、肾、脾、胰等组织,故不论男女老幼,其含量大致相同。而前列腺患者以及出现肝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红血球病变等疾病时,血清中酸性磷酸酶的活力都会升高。酸性磷酸酶的正常参考值为:2.4-5.0U/L。 值增高:可由前列腺癌,骨转移或有肝转移的恶性肿瘤,骨肿瘤,畸形性骨炎,多发性骨髓瘤,血液系统疾病,肾脏感染引起。 4)血清胰淀粉酶 胰淀粉酶是由胰腺分泌的一种水解酶,测定血清胰淀粉酶主要用于诊断急性胰腺炎,正常情况,血清胰淀粉酶的参考值为8-32U/L。 值增高:可由急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肝炎,胆道及胆囊疾病,消化道溃疡穿孔,腹部外伤,腮腺炎引起。 2.血清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类 1)钠(Na) 正常参考值:134-143mmol/L。

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的相关因素临床对比分析

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的相关因素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常常会影响到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比分析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方法挑选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就诊的200例患者的血液,利用血液分析仪对患者的血液进行检测,对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在不同采血部位采血检测发现末梢WBC、RBC、HGB的值小于静脉血,而PLT的值相反,P<0.05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时间采血检查发现≥6h检测结果中的PLT数值明显低于立即检测和6h内检测的血小板数值,P<0.05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常规的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需要对影响血常规检验精准度的相关因素认识和掌握分析,采取适当的方法积极避免,提高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和检验质量。 标签:血常规;检验精准度;分析 血常规检查也叫做血细胞检查,检查项目有血细胞检查、红细胞检查、血红蛋白检查、血小板检查等,检测其数量及其相关数据的计数分析[1]。血常规是临床诊断和鉴别疾病的重要依据,也是临床的基本检验程序。提高血常规临床检验的精准度可以大大提高医院的诊断效率,减少误诊漏诊现象的发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医患关系方面起到了缓解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挑选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就诊的200例患者。统计患者的基本信息与病例。发现在患者平均分布在各个年龄段(1~80岁),男女比例为102:98。其他病例已经统计完整。做好抽血前后的护理准备。 1.2检验方法在患者同意的前提下抽取患者的血液,利用EDTA-K3抗凝剂制作血液标本待检。在不同的时间段有目的的进行采血,观察患者采血前后的生理状况及变化。在抽血完毕后实用SYSMEX XE-2100对患者进行集中分析,并与患者病历进行对照分析。 1.3统计方法将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整理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学处理,均数±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不同的采血部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不同,表1可见末梢雪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值均小于静脉血,而血小板的值确相反。 检测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的结果也有影响。由表2可知≥6h检测结果中的血小板数值明显低于立即检测和6h内检测的血小板数值,此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一、肝功全项 (一)白蛋白/球蛋白的比例 A/G 1—2.5 用于衡量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A/G比值<1提示有慢性肝实质性损害。动态观察A/G比值可提示病情的发展和估计预后,病情恶化时白蛋白逐渐减少,A/G比值下降,A/G比值持续倒置表示预后较差。(二)球蛋白 1、增高 (1)、多发性骨髓瘤及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2)、肝硬化。 (3)、结缔组织病、血吸虫病、疟疾、红斑狼疮。 (4)、慢性感染、黑热病、慢性肾炎等。 2、降低 1、生理性低蛋白血症,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 2、低Y-球蛋白血症或先天性无Y-球蛋白血症。 3、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和使用免疫抑制药等常使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球蛋白降低。 (三)间接胆红素IBIL 1.5-18.0umol/L 增高常见于溶血性黄疽、先天性黄疽、肝细胞性(肝炎)或混合性黄疽,也见于阻塞性黄疽。 注: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辩证关系: 1、三者均高,属肝细胞性黄疽、如急性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肝癌等。 2、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属阻塞性黄疽,如胆道结石、胆道阻塞、肝癌、胰头癌等。 3、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属于溶血性黄疸,如溶血性盆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症疾、新生儿黄疽等。 (四)总胆红素TBIL 5.1-20.0cmol/2 1、增高见于 (1)肝细胞性疾病:如急性黄疽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 (2)阻塞性疾病:如胆石症、胰头癌等。 (3)其他:如新生儿黄疽、败血症、溶血性贫血、严重大面积烧伤、溶血等。 2、减低无临床意义 (五)直接胆红素DBIL 1.7-6.8umol/L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疽、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六)丙氨酸转氨酶ALT 0-40u/L 增高: 1、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石症、胆管炎、胆囊炎。 2、心血重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功能不全的肝淤血、脑出血等。 3、骨骼肌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 4、其他:某些药物和毒物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氨丙嗪、异烟肼、水杨酸制剂、乙醇、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七)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0-40u/L 增高:

影响血常规检验的因素

尿钠测定正常人体钠40%存在于骨骼中,其余分布于体液中。每天人体钠摄入量与排出量相当,钠可由消化道、皮肤及肾脏排出。肾脏排钠受醛固酮及身体对钠需要的调解,并伴随着氯化物一起排泄。 【参考值】 130~260mmol/24h尿(间接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临床意义】 1.临床检测尿钠浓度主要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和原发性醛固酮症的评价。 2.尿钠增高见于酮症酸中毒、失盐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及多囊肾等肾小管功能缺陷、尿崩症、使用利尿药及输注大量盐液等。 3.尿钠降低见于皮质醇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症、肾前性少尿、充血性心力衰竭及长期低盐饮食、腹泻、严重呕吐、大面积烧伤等。 【注意事项】 测定标本为24小时尿。 二尿钾测定 人体内总钾量为50mmol/kg,完全从食物中供给,经肠道吸收,主要由肾脏排泄。钾由肾小球滤过后,大部分由近曲小管及髓襻重吸收,仅有10%的滤过量经肾远曲小管在此处受醛固酮调节钾的排泄量。体液酸碱平衡的改变也影响肾脏对钾的排泄。血钾无肾阈,不能阻止钾的排泄,即使不进含钾食物或低血钾时,机体每天仍要排钾1.5g。 【参考值】 25~100mmol/24h尿(间接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临床意义】 1.尿钾增加见于①内分泌紊乱,如原发性醛固酮症、肾素瘤、长期使用ACTH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等;②糖尿病酮症、代谢性碱中毒、使用排钾利尿药、含高钾的食物等;③肾小管功能不全,如肾小管酸中毒、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等。 2.尿钾减少见于艾迪生病、肾衰竭、酸中毒、选择性醛固酮缺乏症、使用保钾利尿药等。 【注意事项】 同尿Na测定。 三尿氯化物测定 氯离子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阴离子,构成盐酸作为胃酸基本成分。氯化物以氯化钠形式存在,由食物和食盐供给,80%随尿排出,5%随粪便排出,其余经皮肤排出。氯可自由地经肾小球滤过,99%被肾小管重吸收,1%从尿中排出。

-血常规、生化指标与临床意义

血常规 1.红细胞(RBC或BLC)参考值:3.8~5.1*10^12 生理功能:(附1) 1、运输氧、二氧化碳、电解质、葡萄糖以及人体排出来的废物新陈代谢所必须的 物质;酸碱平衡功能(血红蛋白Fe2+) 2、吞噬细胞样的功能,在其细胞膜表面具有过氧化物酶,该酶是典型的溶酶体酶, 它可起着巨噬细胞样的杀伤作用。 3、免疫粘附功能: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补体C3b结合后,可粘附于灵长目或非灵长 目的红细胞与血小板上(C3b受体);清除免疫复合物的特性是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所不及的。 4、防御感染:细胞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免疫粘附后,不仅可以通过过氧化物酶对 它们产生直接的杀伤作用,而且还可以促进吞噬细胞对它们的吞噬作用。因此,红 细胞的免疫功能可以看作是机体抗感染免疫的因素之一。 5、免疫功能:识别携带抗原;清除循环中免疫复合物;增强T细胞依赖反应;效 应细胞(B/T)样作用 增多:分为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灼伤等所致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继发性:代偿性增多(缺氧等),非代偿性增多(肝细胞癌、卵巢癌、子宫肌瘤等肿瘤相关及肾盂积水、多囊肾、肾癌等肾脏相关)。 减少:生理性:≤15岁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等;病理性: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生成过多、破坏过多、丢失过多)。 2.血红蛋白(HB或HGB)参考值:115~150g/L 生理功能:运输氧、二氧化碳、电解质、葡萄糖以及人体排出来的废物新陈代谢所必须的物质;酸碱平衡功能(血红蛋白Fe2+) 增多: 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灼伤等所致);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劳动、恐惧等;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静脉瘘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减少:轻度:血红蛋白<90g/L、中度:血红蛋白90~60g/L、重度:血红蛋白60~30g/L、极重度:血红蛋白<30g/L 生理性:≤15岁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等;病理性:常见于缺 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生成过多、破坏过多、丢失过多) (1)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0.35~0.45L/L一定量的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测得下沉的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比。 增多:血液浓缩;其他同红细胞 降低:同红细胞

常规生化和血常规项目缩写及临床意义(北方生科)

一、简介 生化全套检查就是指用生物或化学的方法来对人进行身体检查。 生化全套检查内容包括:肝功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转氨酶);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空腹血糖;肾功能(肌酐、尿素氮);尿酸;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等。 二、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缩写

三、临床意义: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血清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4.血清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骨折恢复期。另外,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骨胳系统活跃,可使ALP增高。 注意:使用不同缓冲液,结果可出现明显差异。 6.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或r-G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7.血清总胆红质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肝脏疾病,肝外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新生儿黄疸慢性活动期肝炎闭塞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胆石 症阻塞性黄疸胰头癌肝硬化输血错误 8.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9.血清甘油三酯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分析

血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5-10-13T10:21:44.730Z 来源:《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作者:谢莉 [导读] 射洪县人民医院四川根据相关文献记载,患者的生理因素、试剂因素、仪器因素、人为因素等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很大。谢莉 (射洪县人民医院四川遂宁 629200) 【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采集80例健康志愿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比较检验结果;同进在血样中加入EDTA-K2抗凝剂,在室温下分别于即刻、30 min、2 h、6 h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分析,比较各参数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总结影响血常规检查的因素。结果:静脉血与末梢血WBC、RBC、HB、PLT的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 h内血样各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血样指标与即刻测定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血部位不同、静置时间不同会对血常规检查结果有一定影响,如条件允许应以静脉血检测血常规、2 h以内检测为宜。【关键词】血液常规;影响因素;采血部位;时间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190-01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test results. Methods :Tcollect 80 cases of healthy volunteers with venous blood and peripheral blood, sums up the impact factors ofblood check. Results:Of the numerical difference in venous blood and peripheral blood WBC,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difference of 6 blood indexes and H indexes were measured immediately (P < 0.05).Conclusion :blood sampling sites of different standing time,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within 2 h testing is appropriate. 【Keywords】blood routine; influencing factors; blood collecting location;time 根据相关文献记载,患者的生理因素、试剂因素、仪器因素、人为因素等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很大[1]。为探讨血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将8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8例健康志愿者,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20~42岁,平均(33.8±5.6)岁。体温(腋窝温度)<37.2℃,血压90~130/60~90 mm Hg,平素体健,无慢性疾病史。计数仪使用Backman Counter血液细胞计数仪,EDTA-K2抗凝剂。 1.2 方法:80例健康志愿者同时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静脉血采自肘部,末梢血采自食指或无名指内侧面,由专人操作,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血样分为2份,其中一份立即检测,用于比较静脉血与末梢血指标是否存在差异,另一份加入EDTA-K2抗凝剂,在室温下分别于即刻、30 min、2 h、6 h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采血部位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静脉血与末梢血WBC、RBC、HB、PLT的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健康志愿者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见表1。 ①注:与即刻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数据比较,①P<0.05 3 讨论 根据相关文献记载,患者的生理因素、试剂因素、仪器因素、人为因素等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很大[2]。血液分析仪没有进行校准或使用一些不规范的血细胞分析仪也会影响检验的结果[3]。如选择患者状态良好的采血时机,定期对血液分析仪进行校验,加强对采血员的培训等可以有效的避免血液常规检查中的误差[4]。结果静脉血与末梢血WBC、RBC、HB、PLT的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内血样各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血样指标与即刻测定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如条件允许应以静脉血检测血常规、2 h以内检测为宜。 参考文献: [1]杨昌明.血液常规检查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10(5): 39-40 . [2]张红梅,阮朝良.血液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54(9): 753. [3]张璐靓,赵宪文.血液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10):57. [4]张春兰.血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9):56.

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八大因素

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八大因素 1 运动: 肌肉活动的影响可分短暂性的和持续性的两类,短暂性影响为血浆脂肪酸含量,可因运动而暂时减少,而后渐渐增加而恢复。丙氨酸可因运动暂时增加达180%,而乳酸则可增加至300%。受到持续性影响的主要是一些肌肉有关酶,如肌酸激酶、醛缩酶、乳酸脱氢酶等。据称,一场60分钟的手球训练赛后11小时,肌酸激酶活性比赛前仍增加达125%,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还会提高性激素水平,因此采血前宜安静,不进行过大的活动。 2 食物: 进餐后血浆脂肪、蛋白质、糖类均有所增加。有人研究:高脂餐后2~4小时采血,多数人碱性磷酸酶含量增高,主要来自肠源性同工酶,且与血型有密切关系,O型或B型增高更明显。一般认为高蛋白质餐使血浆尿素、血氨增加,但不影响肌酐含量,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食物,可减低胆固醇含量;香蕉、菠萝、番茄可使尿液5-羟色胺增加数倍;含咖啡因饮料,可使血浆游离脂肪酸增加,并使肾上腺和脑组织释放儿茶酚胺。食物如含有动物血液,可引起粪隐血假阳性。故在做相应检验时,应对食物有一定的控制。 3 过度空腹: 一般血液生化检验要求病人晚餐后禁食,至次日晨采血,空腹约12~14小时。但过度空腹,若达24小时以上,对某些检验项目有较大影响,例如血清胆红素可因空腹48小时而增加240%;血糖可因空腹过长而减少为低血糖;血脂空腹过度,甘油三酯、甘油、游离脂肪酸反有增加,而胆固醇无明显改变。故空腹并非越长越好,近年国外有人主张胆固醇单项检验,不必空腹抽血。 4 饮酒: 饮酒后使血浆乳酸、尿酸盐、己醛、乙酸盐增加。长期饮酒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平

均红细胞体积增加,谷氨酰转肽酶(GGT)亦较不饮酒的人为高,甚至可以将这项作为嗜酒者的筛选检查。 5 吸烟: 吸烟瘾大的人,血液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可达8%,而不吸烟者含量在1%以下。此外儿茶酚胺、血清可的松亦较不吸烟者为多。血液学方面亦有变化,白细胞数增加,嗜酸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增多,血红蛋白偏高,平均红细胞体积偏高。 6 药物: 药物对检验的影响非常复杂,1.5万多种药物对检验有干扰作用。众所周知,抗结核药、抗生素、抗白血病制剂、磺胺类药物,对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几片常用药物可以引起严重的药物反应。故在采样检查之前,暂停各种药物是上策,如不可停用,则应了解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7 体位: 体位影响血液循环,由于血浆和组织间液因体位不同而平衡改变,则细胞成分和大分子物质的改变较为明显,例如由卧位改为站位,血浆白蛋白可因此而浓度增大,总蛋白、酶、钙、胆红素、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等亦因站位而浓度增加;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亦于站位时增加。由于体位的因素,不要让病人自己到检验科来采血做血常规,或复查红、白细胞计数,以免体位引入的误差。 8 其他: 病人准备还应考虑病人的生物钟规律,因此复查以在大体相同的时间采样为好。采血时压脉带结扎过久,也是一种误差因素,如以结扎1min的样品结果为基数,则结扎3min,可使血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注:以下各项所述临床意义,仅是表明患某些疾病的可能性,并不表示一定患有某病。请勿随便对号入座!如有疑问请至医院由专业医生结合体格检查等后确诊!!! 肝功能 检验项目谷丙转氨酶 英文缩写 ALT 正常参考值 0-40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检验项目谷草转氨酶 英文缩写 AST 正常参考值 0-40I/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检验项目转肽酶 英文缩写 GGT 正常参考值 0-40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检验项目碱性磷酸酶 英文缩写 ALP 正常参考值 30-115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检验项目总胆红素 英文缩写 TBIL 正常参考值 4.00-17.39umol/L 临床意义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 检验项目直接胆红素 英文缩写 DBIL 正常参考值 0.00-6.00umol/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检验项目游离胆红素 英文缩写 IBIL 正常参考值 0.00-17.39umol/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检验项目总蛋白 英文缩写 TP 正常参考值 55.00-85.00g/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检验项目白蛋白 英文缩写 ALB 正常参考值 35.00-55.00g/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肾脏疾病更为明显,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如白蛋白30g/L,则预后较差。 检验项目球蛋白 英文缩写 GLO 正常参考值 15-35g/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感染,如化脓性感染、梅毒、麻风、结缔组织病。 检验项目白/球比值

八大因素影响血液检测结果

八大因素影响血液检测结果 验血是发现、诊断和治疗及预防疾病的基本手段。由于血液检测也会出现偏差,所以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受检者的准备是血液检验结果准确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受检者受到各种内在和外界的影响,可使检验结果产生或 验血是发现、诊断和治疗及预防疾病的基本手段。由于血液检测也会出现偏差,所以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受检者的准备是血液检验结果准确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受检者受到各种内在和外界的影响,可使检验结果产生或大或小的误差,为此检验前病人须作适当准备,可减少随机分析误差。病人准备除了特殊检验有专门规定外,一般要求病人处于安静状态,生活饮食处于日常状态,目前已公认过度空腹、饮食、饮酒、吸烟及姿势体位等可影响某些检验结果。 1. 运动: 肌肉活动的影响可分短暂性的和持续性的两类,短暂性影响为血浆脂肪酸含量,可因运动而暂时减少,而后渐渐增加而恢复。丙氨酸可因运动暂时增加达180%,而乳酸则可增加至300%。受到持续性影响的主要是一些肌肉有关酶,如肌酸激酶、醛缩酶、乳酸脱氢酶等。据称,一场60分钟的手球训练赛后11小时,肌酸激酶活性比赛前仍增加达125%,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还会提高性激素水平,因此采血前宜安静,不进行过大的活动。 2. 食物: 进餐后血浆脂肪、蛋白质、糖类有所增加。有人研究:高脂餐后2~4小时采血,多数人碱性磷酸酶含量增高,主要来自肠源性同工酶,且与血型有密切关系,O型或B型增高更明显。一般认为高蛋白质餐使血浆尿素、血氨增加,但不影响肌酐含量,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食物,可减低胆固醇含量;香蕉、菠萝、番茄可使尿液5-羟色胺增加数倍;含咖啡因饮料,可使血浆游离脂肪酸增加,并使肾上腺和脑组织释放儿茶酚胺。食物如含有动物血液,可引起粪隐血假阳性。故在做相应检验时,应对食物有一定的控制。 3. 过度空腹: 一般血液生化检验要求病人晚餐后禁食,至次日晨采血,空腹约12~14小时。但过度空腹,若达24小时以上,某些检验会有异常结果。例如血清胆红素可因空腹48小时而增加240%;血糖可因空腹过长而减少为低血糖;血脂空腹过度,甘油三酯、甘油、游离脂肪酸反有增加,而胆固醇无明显改变。故空腹并非越长越好,近年国外有人主张胆固醇单项检验,不必空腹抽血。 4. 饮酒: 饮酒后使血浆乳酸、尿酸盐、己醛、乙酸盐增加。长期饮酒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加,谷氨酰转肽酶(GGT)亦较不饮酒的人为高,甚至可以将这项作为嗜酒者的筛选检查。

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因素

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因素 验血是发现、诊断和治疗及预防疾病的基本手段。由于血液检测也会出现偏差,所以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受检者的准备是血液检验结果准确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受检者受到各种内在和外界的影响,可使检验结果产生或大或小的误差,为此检验前病人须作适当准备,可减少随机分析误差。病人准备除了特殊检验有专门规定外,一般要求病人处于安静状态,生活饮食处于日常状态,目前已公认过度空腹、饮食、饮酒、吸烟及姿势体位等可影响某些检验结果。 1. 运动: 肌肉活动的影响可分短暂性的和持续性的两类,短暂性影响为血浆脂肪酸含量,可因运动而暂时减少,而后渐渐增加而恢复。丙氨酸可因运动暂时增加达180%,而乳酸则可增加至300%。受到持续性影响的主要是一些肌肉有关酶,如肌酸激酶、醛缩酶、乳酸脱氢酶等。据称,一场60分钟的手球训练赛后11小时,肌酸激酶活性比赛前仍增加达125%,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还会提高性激素水平,因此采血前宜安静,不进行过大的活动。 2. 食物: 进餐后血浆脂肪、蛋白质、糖类有所增加。有人研究:高脂餐后2~4小时采血,多数人碱性磷酸酶含量增高,主要来自肠源性同工酶,且与血型有密切关系,O 型或B型增高更明显。一般认为高蛋白质餐使血浆尿素、血氨增加,但不影响肌酐含量,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食物,可减低胆固醇含量;香蕉、菠萝、番茄可使尿液5-羟色胺增加数倍;含咖啡因饮料,可使血浆游离脂肪酸增加,并使肾上腺和脑组织释放儿茶酚胺。食物如含有动物血液,可引起粪隐血假阳性。故在做相应检验时,应对食物有一定的控制。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a14191363.html, 3. 过度空腹: 一般血液生化检验要求病人晚餐后禁食,至次日晨采血,空腹约12~14小时。但过度空腹,若达24小时以上,某些检验会有异常结果。例如血清胆红素可因空腹48小时而增加240%;血糖可因空腹过长而减少为低血糖;血脂空腹过度,甘油三酯、甘油、游离脂肪酸反有增加,而胆固醇无明显改变。故空腹并非越长越好,近年国外有人主张胆固醇单项检验,不必空腹抽血。 4. 饮酒: 饮酒后使血浆乳酸、尿酸盐、己醛、乙酸盐增加。长期饮酒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加,谷氨酰转肽酶(GGT)亦较不饮酒的人为高,甚至可以将这项作为嗜酒者的筛选检查。 5. 吸烟:

血常规、血生化知识

血常规的检查意义 及早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红细胞(RBC) 正常情况:男性: (4-5) *1012/L; 女性: (3.5-4.5) *1012/L检查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血红蛋白(Hb) 正常情况:男性: (120-150) g/L; 女性: (105-135) g/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白细胞(WBC) 正常情况:(4-10)*109 升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中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50-70)% 增高: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病毒性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0-00.75)% 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淋巴细胞 正常情况:(20-30)%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单核细胞 正常情况:(3-8)% 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血小板(PLT) 正常情况:(100-300)% 升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05l26,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血沉 正常情况:男性: (0-15) mm/h; 女性: (0-20) mm/h 增快: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05l26,结核病.

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调查分析

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对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等进行分析,患者根据相关标准进行血常规检验,分析器检验结果误差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血常规检测结果4h检测结果和立即检测等差异显著(P<0.05);标本室温保存和冰箱冷藏48h内白细胞(WBC)总数变化不明显(P>0.05);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发生微小的变化影响结果较大;静脉取血血常规精度和准确度高于末梢取血和(P <0.05)。结论血常规检测结果影响因素较多,检测过程中要引起重视,减少血常规结果误差。 标签:血常规检测;影响因素;处理措施 血常规是临床上比较重要的检测指标之一,其检测结果能够发病一些疾病的早期现象。它主要是对人体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患者血常规进行分析能够有效的诊断出相关疾病,但是,血常规检测结果中也存在很多误差,并且其影响因素较多[1]。为了探讨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应的处理措施。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等进行分析,实验中男43例,女37例,患者年龄为49~84岁,平均年龄为(59.3±1.2)岁,患者对其检测内容、检测方法等完全知情权,实验均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年龄、病情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并在患者入院第2d空腹采取5ml 静脉血和末梢血,抽血结束后分别在抽血后、抽血后30min、1h、2h和4h等不同时间段检验,并且将上述标本放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储存,分析患者血常规中的主要指标,如: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以及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实验中采用Advia212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德国西门子公司)进行检测,并且使用仪器配套的试剂等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严格按照相关步骤和规定进行操作[2]。 1.3统计学处理方法利用SPSS16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χ2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血样本放置时间对其检测结果的影响本次研究中,血常规检测平均值会随着时间放置时间延长而发生变化。4h检测结果和立即检测等差异显著(P<0.05),见表1。

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多种因素

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多种因素 【摘要】血常规检验是诊断各种病的主要依据,要想获得准确的、能真实反映患者实际情况的检测数据,除了日常工作中要做到正常的工作以外。检验还要充分考虑影响血常规检验的多种影响因素并严格加以控制。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影响因素 血细胞检验是指对血液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白细胞(wBc)及白细胞分类的相关数据的进行计数检测分析,也称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主要用于帮助和鉴别诊断、病情观察和预后判断,还用于某些治疗的监护,是临床以血液检验应用范围最广,利用率最高,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内容之一。随着高科学技术的应用,用进行血细胞手工分析已经被血液细胞分析仪所取代,随着实验室管理水平提高,自动化应用和深入,血常规的检查质量工作趋于标准化、规范化,然而临床工作中仍发现一些结果与临床资料不相符,研究发现这种误差多数来自分析前的标本质量,少部分来自分析过程中引起的,因此从制标本到贮存、运送到分析得出结果,其间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很关键不容忽视。 1.可影响血常规的检验结果的一些因素 1.1 标本的收集时间。 某些生理因素,如进食、运动和情绪激动等,均可影响血液成分,甚至在一天之内,自细胞计数和嗜酸粒细胞计数也有一定的波动,因此,采血应尽可能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生理条件下进行,以资比较和进行动态分析,那么实验室工作人员、医生、护士就有需要对病人何时采血进行指导。药物也是影响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药物由于其药理学或毒理学的影响,进入人体后可引起人体生理、和病理方面的复杂变化(这些变化并非原发病所致),从而影响临床检验结果;这不仅影响了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且会以致误导了医师的诊断,因此最好在服药前采血。如激素类药物雌激素类药物能影响并可引起血小板和红细胞量的减少,

常规生化和血常规项目缩写及临床意义(北方生科)

生化全套检查就是指用生物或化学的方法来对人进行身体检查。 生化全套检查内容包括:肝功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 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转氨酶);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 高、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空腹血糖;肾功能(肌酐、尿素氮); 尿酸;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等。 二、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缩写 英文缩写 英文全称 中文全称 TB total bilirubi n 总胆红素 DB direct bilirub in 直接胆红素 TP total protein 总蛋白 ALB albumin 白蛋白 GLOB globulin 球蛋白 介 简 、 一

UREA urea 尿素 CREA creati nine 肌肝 UA uric acid 尿酸 GLU glucose 血糖 ALT ala nine amiotra nsferase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aspartate aminotran sferase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GT Y glutamyl tran speptadase 谷氨酰转肽酶 CK creati ne kin ase 肌酸肌酶 CK-MB creat ine ki nase-MB 肌酸肌酶同工酶LDH lactate dehydroge nase 乳酸脱氢酶 a-HBD a-hydroxybutyric dehydroge nase a-羟丁酸脱氢酶AMY serum amylase 血淀粉酶 TG triglyceride 甘油三脂 CHOL cholesterol 胆固醇 HDL-c high-de nsity lipoprote in cholester ol 高密度脂蛋白 LDL-c low-de 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 ol 低密度脂蛋白 VLDL very low-de nsity lipoprote in 极低密度脂蛋白 Ca serum calcium 钙 Mg serum magn esium 镁 IP inorganic phosphate 无机磷

影响血常规分析结果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影响血常规分析结果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目的:对影响血常规分析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门诊患者100例,均给予血常规检查,对影响血常规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影响血常规的因素有人为操作因素、试剂因素、仪器因素等,对检测结果均导致不同程度的影响,依据影响因素实施强化管理策略。结论:针对血常规分析前影响因素制定应对策略,主要为完善操作规程和制度、提高检验人员的责任心、提高检测试剂的质量和定期进行仪器的校验,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标签:血常规;影响因素;对策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常应用的辅助诊断方法,主要是为临床上大部分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准确的临床依据,但在操作中常因多种因素导致检测结果的误差[1]。本文选取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测的门诊患者100例,对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门诊患者100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28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38.5± 2.4)岁,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血常规的检测。 1.2 方法100例患者均给予血常规检测,采取肘上静脉血5ml,对患者均进行4次采血,分别在扎好止血带后立即采血,同时应用秒表计时,分别在1、2、3分钟时,采血3次,每次5ml后,松解止血带。其中1个试管立即进行离心检测,同时将其余2个试管分别在室温下放置2小时及3小时再进行离心检测。仪器均为我院常规检测血液分析仪器,两台。对同一时间试管进行两种不同试剂盒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 17.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O.05。 2 结果 2.1 人为影响因素在检测中发现,止血带的绕扎时间会影响到血细胞的计数,见表1。 2.3 仪器因素在进行检测过程中,应用两个不同的仪器会导致部分结果产生偏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见表3。 3 讨论

血常规临床意义

血常规临床意义 白细胞 白细胞是人体外周血的有核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外周血的白细胞数量、分类及形态分析是诊断感染性疾病和恶性血液病初步诊断的基本指标。 外周血液中,由于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故起增多和减少直接影响白细胞总数的变化。因此临床上白细胞总数变化的意义与中性粒细胞总数变化的意义基本一致。 年龄:出生时较多,6~ 9d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以后淋巴细胞逐渐增多,至2~3岁后又逐渐降低,而中性粒细胞逐渐增高,至4~5岁二者又基本相等,以后逐渐增高至成人水平; 安静及放松时较少,活动和进食后较多;早晨较少,下午较多;剧烈运动、剧痛和情绪激动时自细胞显著增多〈可达35×109/L):刺激停止后较快恢复到原有水平;经期及排卵期,妊娠期增多,分娩时因产伤、产痛、失血等刺激,可达35×109/L ,产后2周内可恢复正常;吸烟也可致增多。’ 一、中性粒细胞是血液中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是机体的主要防御体系。 1、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是机体对各种病理因素刺激产生的应激反应。常见于: ①急性感染(细菌、某些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感染) ②炎症反应(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结肠炎、胰腺炎等) ③组织损伤(手术后、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后1 ~ 2d, WBC常增多,并可持续1周,借此可与心绞痛鉴别)等) ④急性失血、急性溶血、恶性肿瘤、急性中毒及药物(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组胺等)也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高。 2、中性粒细胞异常增生性增多是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增多的粒细胞主要为病理性粒细胞或未成熟粒细胞,常伴有红细胞及血小板增多或减少。常见于白血病和骨髓增殖性疾病。

常用血液检验结果和其意义

常用血液检验结果及其意义 生化 谷丙转氨酶(ALT) 正常值 3.00-40.00 u/l 临床意义: (1)ALT活性在下列疾病可见升高 a.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管炎和胆囊炎 b.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的肝脏淤血、脑出血等 c.骨骼肌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 (2)一些药物和毒物可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及酒精、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 谷草转氨酶(AST) 正常值 3.00-40.00 u/l 临床意义: (1)AST在心肌细胞内含量较多,当心肌梗死时,血清中AST活性增高,在发病后6-12小时之显著增高,在48小时达到高峰,约在3-5天恢复正常 (2)疟疾、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急性胰腺炎、胸膜炎、肾炎及肺炎等也可引起血清AST活性轻度增高 (3)肝炎时,AST和ALT均可明显增高,可高与正常值上限10-30倍,这在其它疾病时少见.在黄疸期间,AST和ALT即可见增高,有助于早期诊断,由于肝中AST含量增高,往往AST>ALT,但由于ALT清除率较慢,所以不久以后即ALT>AST.恢复期一般ALT恢复较慢,持续ALT、AST 增高,往往说明有慢性肝炎.AST/ALT比值如<1,则有可能是慢性迁延性肝炎.如酶活性增高,且AST/ALT比值>1,则很有可能是慢活肝.。 r_谷氨酰转移酶(r_GT) 正常值 11.00-61.00 u/l 临床意义: 人体各器官中r_GT的含量按下列顺序排列:肾、前列腺、胰、肝、盲肠和脑.肾脏中含量较高,但肾脏疾病时,血液中的该酶活性增高不明显.肾单位病变时,r_GT经尿排出,检验 尿中酶活性可能有助于诊断肾脏疾病,r_GT主要诊断肝胆疾病.显著增高常见于:原发行肝癌、胰腺癌、阻塞性黄疸、胆汁性肝硬化、胰头癌、肝外胆管癌等.轻度或中度增高见于:传染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胰腺炎、胆石症等 碱性磷酸酶(ALP) 正常值 53.00-140.00 u/l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