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腹腔镜手术中气腹对循环_呼吸_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腹腔镜手术中气腹对循环_呼吸_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腹腔镜手术中气腹对循环_呼吸_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腹腔镜手术中气腹对循环_呼吸_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专家共识(仅供参考)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专家共识(转载) 发表者:罗国培8人已访问收藏 一.概述 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是一类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SEER-2008资料显示NET的发病率在过去30年(1973~2004)增长近5倍、达5.25/10万,其中pNET的发病率为0.32/10万。基于人群的研究显示恶性pNET发病率占胰腺恶性肿瘤的1%左右,而患病率约占10%。这可能由于发病率的增加、诊断技术的进步、治疗方法的改进和资料收集的有效性所致。发病高峰年龄40~69岁,但<35岁者也占有一定比率。男女性别比1.33:1。NET在消化道占60%,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NET居结直肠癌后的第2位,pNET患病率是胰腺癌的2倍,占6.4%(SEER)。 pNET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功能性pNET有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VIP 瘤)、高血糖素瘤,及更罕见的生长抑素瘤、胰多肽瘤(PP瘤)、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瘤(GHRH 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ACTH瘤)及最近被描述的胆囊收缩素瘤(CCK瘤)。2012年国内(1954-2011 年)相关文献汇总显示,功能性pNET 占89.6%,其中胰岛素瘤最常见(85.4%)、其次是胃泌素瘤。日本报道无功能性pNET占47%。新近NCCN神经内分泌瘤数据库(NCCN Neuroendocrine Outcomes Database)显示22%的pNET有激素分泌症状,其中胰岛素瘤占70%(近90%是良性)、胰高血糖素瘤15%、胃泌素瘤和生长抑素瘤约占10%,其中80-90%有相对高的转移风险。合并MEN1综合征的胰岛细胞肿瘤的典型特征是多发、其中最常见的是胃泌素瘤和胰岛素瘤,且与单发pNET诊治策略不同。 二.病因学 NET的病因不明。多为散发性,部分相关性家族性综合症,如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Ⅰ型(MEN-1)、林岛综合症(Von-Hippel-Lindau,VHL)和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NF-1)均呈聚集性。与NET相关最常见的染色体畸变有17和18号染色体易位(50%~62.5%)及18号染色体部分缺失(43%~88%)。MEN-1是11q13染色体畸变引起常的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与多种具有激素分泌的的肿瘤相关,但最常见的是甲状旁腺、脑垂体、胰腺肿瘤。VHL是3p25肿瘤抑制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VHL是一负向调控因子、其功能缺失导致VEGF水平升高、血管生成增加。NF-1是17q11神经纤维蛋白编码基因突变引起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是ras基因负向调控蛋白。

第七章 应激讲解学习

第七章应激 复习提要 一、概述 (一)应激概念和基本特征 非特异性 防御性 反应的模式化 (二)应激原 躯体性 心理性 二、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反应 1.反应 2.表现 3.意义 ①防御意义 提高心输出量,提高血压 改善通气,增加供氧 升高血糖,提供更多的能量 血液重新分布,保证心脑血液供应 ②不利影响 外周小血管收缩,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降低,缺血、缺氧 儿茶酚胺促进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阻碍血流,组织缺血、缺氧能量代谢增加,消耗过多能量 心肌耗氧过多 (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反应 1.反应 2.意义 ①应激时最重要的一个反应,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②判断机体是否处在应激状态和应激程度的最常用指标 ③作为非特异性的指标可以判断病情的发展 3.作用和机制 ①通过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和糖原异生,保持血糖高水平; ②糖皮质激素对儿茶酚胺的允许作用; ③稳定溶酶体膜;

④抗炎抗免疫 4.糖皮质激素抵抗 (三)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1.反应 2.意义 3.胰岛素抵抗 (四)调节水盐平衡的激素 1.反应 2.机制 3.意义 (五)组织激素及细胞因子的表达和释放增多 1.组织激素 2.细胞因子 (六)其它cAMP等 (七)心理应激时神经内分泌反应的特点 三、应激时机能和代谢变化(器官和组织水平的应激) (一)应激时能源物质代谢的变化 1.特点动员增加,贮存减少。 2.表现 3.机制 4.意义 5.几个概念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糖尿,创伤性糖尿病,负氮平衡 (二)应激时循环系统的改变 表现 机制 意义 严重后果 5.几个名词应激性心律失常、应激性心脏病 (三)应激性急性胃粘膜病变和应激性溃疡 1.定义 2.机制 ①胃血流量减少 ②迷走神经兴奋,胃运动亢进 ③胃酸分泌增多 ④PGE2的作用 (四)凝血和纤溶的变化 1.表现 2.机制 ①交感神经兴奋,血小板聚集性增强

11神经免疫调节解读

第11章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 动物机体不仅从内、外界环境接受刺激引起其生命活动的变化,而且还不断受到多种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原生动物、真菌的侵袭,因此体内形成了多种因素-免疫系统,来对抗疾病的侵袭,以确保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和种族的延续。在机体内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这是一门正在发展的新兴的交叉学科-神经内分泌免疫学.这一章的学习将带你步入这个殿堂。 本章提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是动物机体三大感受和调节系统,三个系统通过共同的生物信息分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共同维持动物机体的稳定。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神经递质和激素调节免疫系统;免疫细胞通过分泌神经递质样物质、激素和细胞因子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应激和免疫条件反射时可以产生某些调节物质在神经、免疫系统之间起到中间介导和桥梁作用,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对它们自身的功能和全身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进行调节,使机体在各种不同条件下保持稳态。 (光盘资料11-1动物机体内的免疫系统) 过去认为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都处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之下,神经内分泌系统(neuroendocrine system)共同调节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近些年来发现,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也是机体内的一个重要感受和调节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神经科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进一步揭示了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复杂的双向互相调节的联系,提出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这一概念。大量研究资料证实,一方面免疫系统及其产物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另一方面某些神经内分泌激素和激素受体已被包括在免疫系统的内源性

应激神经内分泌反应介绍

应激神经内分泌反应介绍: 当机体受到强烈刺激时,应激反应的主要神经内分泌改变为蓝斑(LC)-交感-肾上腺髓质轴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的强烈兴奋,多数应激反应为生理生化变化与外部表现皆与这两个系统的强烈兴奋有关。 1.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该系统的主要中枢效应与应激时的兴奋、警觉有关,并有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该系统的外周效应主要表现为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强烈兴奋主要参与调控机体对应激的急性反应,介导一系列的代谢和心血管代偿机制以克服应激原对机体的威胁或对内环境的扰乱作用等。这些作用促使机体紧急动员,处于唤起(arousal)状态,有利于应付各种变化的环境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但强烈的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兴奋引起耗能和组织分解、血管痉挛、组织缺血、致死性心律失常等。 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HPA) 应激时HPA轴兴奋的中枢效应:HPA轴兴奋释放的中枢介质为激素(CRH)和ACTH,CRH 刺激ACTH的分泌进而增加糖皮质激素(GC)的分泌,它是HPA轴激活的关键环节。CRH另一重要功能是调控应激时情绪行为反应。应激时HPA轴兴奋的外周效应: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迅速增加,对机体抵抗有害刺激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GC升高是应激时血糖增加的重要机制,它促进蛋白质的糖异生,并对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等的脂肪动员起容许作用;GC 对许多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的生成、释放和激活具有抑制作用,并稳定溶酶体膜,减少这些因子和溶酶体酶对细胞的损伤;GC还是维持循环系统对儿茶酚胺正常反应性的必需因素,GC不足时,心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明显降低,严重时可致循环衰竭。 慢性应激时GC的持续增加会对机体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GC持续增高对免疫炎症反应有显著的抑制效应,生长发育的延缓,性腺轴的抑制以及一系列代谢改变,如血脂升高、血糖升高,并出现胰岛素抵抗等。

腹膜后肿瘤

腹膜后肿瘤 第一节概述 一.腹膜后间隙和腹膜后器官 腹膜(peritoneum)是由间皮细胞和弹性纤维所组成的一层浆膜,薄而透明,表面光滑湿润,其总面积甚大,根据其被覆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壁层和脏层,两者相互延续。 腹膜后间隙(the retroperitoneal space)指横膈以下和盆膈以上,腹后壁和后腹膜之间的区域,常简称为“腹膜后”。是一个疏松组织构成的大间隙,范围甚大。腹膜后隙内有胰、十二指肠的大部分、肾、肾上腺、输尿管腹部、大血管、淋巴结和神经等器官结构。并有大量疏松结缔组织。 二.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是指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肿瘤,腹膜后肿瘤主要来自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肌肉、筋膜、血管、神经、淋巴组织等,并不包括原在腹膜后间隙的各器官(肾、胰、肾上腺及输尿管等)的肿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以恶性居多,约占70%。良性肿瘤以畸胎瘤、神经鞘瘤、纤维瘤为多见,恶性肿瘤以脂肪肉瘤、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胚胎癌、神经纤维肉瘤和恶性淋巴瘤为多。 第二节正常腹膜后器官超声表现 第三节常见腹膜后肿瘤超声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一.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 (一)脂肪肉瘤(liposarcoma)超声表现:①一般生长缓慢,肿块大,形态不规则或呈分叶状,大多可有包膜回声,境界叫较清;②肿瘤内部回声大部分呈分布不 均匀,多为弱回声或中等强回声;③CDFI:肿瘤内部无或见点状血流信号。 (二)脂肪瘤(lipoma):超声表现:类似圆形或椭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形,内部回声一般稍强,比较均匀,有时可见细线状回声,后方回声可稍增强,与脂肪 肉瘤难以鉴别。 (三)纤维肉瘤(fibrosarcoma):超声表现:腹膜后可见椭圆形的低回声肿块,内部回声欠均匀,有完整包膜。 (四)纤维瘤(fibroma):超声表现:大多为低回声、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内部回声尚均匀。CDFI:低回声内部常可见条状的彩色血流信号。 一.神经组织起源的肿瘤 (一)神经鞘瘤(neurilemmoma):超声表现:肿瘤多呈圆形、椭圆形,内部回声均匀,多有完整包膜,当肿瘤生长较大时,内部易出血坏死,彩色多普勒显示, 肿瘤内部多无血流信号或仅见稀疏点状血流信号。 (二)恶性神经鞘瘤(malignant neurilemmoma):超声表现:类圆形的实质性非均质性肿块,包膜完整,其内可见点状强回声为主,间夹有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 无回声区,肿块似有包膜。 (三)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超声表现:腹膜后可见分叶状的实质性肥均质性肿块,其内一般呈低回声为主,间夹有点状机斑片状强回声,部分区域有 不规则无回声,边界模糊,肿瘤内部可见散在的彩色血流信号,这边可见丰富 彩色血流绕行。 二.生殖细胞起源的肿瘤 (一)囊性畸胎瘤(cystic teratoma):超声表现:可有多种形态,诸如脂液分层征、面团征、瀑布或挂面征及杂乱无章征。囊肿可呈圆球形,也可是分叶状或不 规则的。

二氧化碳气腹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二氧化碳气腹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作者:张旭王少刚 无论腹腔镜或后腹腔镜手术,都需要经人工气腹形成足够的空间,以便于 窥视与操作。制备人工气腹的气体要求具有弥散性好、溶解度高、刺激性小、 不燃烧爆炸等特点,CO2是腹腔镜手术中应用最广泛的气体。研究表明,许多 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并非手术操作不当所致,CO2及其产生的腹腔内高压对机体 的生理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对于病情复杂或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尤为明显,表 现在心血管、呼吸、中枢神经和消化等各个系统〔1,2〕。 1 CO2代谢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机制 因为CO2具有以下显著特点而被选为腹腔镜手术的气腹递质:①CO2无色、不爆炸、不支持燃烧;②CO2易溶于血,很少发生气体栓塞;③CO2易通过内脏血管吸收并最终通过肺排出,通过适当增加每分通气量,可以很好地保持CO2 稳态;④CO2价格低,易得到。CO2在体内具有很强的组织穿透性,顺浓度梯度弥散,而腹膜腔有丰富的血管系统,气腹形成后,CO2很易弥散入腹膜的毛细 血管,在体内碳酸酐酶的作用下,约占93%的CO2通过红细胞转运,其余7%以 溶解的形式进行。除了通过肺排泄外,吸收的CO2亦可储存于体内,因此当气 腹停止后,仍可见较长时间的PaCO2升高。因人体具有强大转运、储存及清除CO2的能力,过量的CO2负荷对于健康患者仅引起轻度的动脉血CO2分压升高。磺胺类药物、噻嗪类利尿剂和乙酰唑胺等能抑制碳酸酐酶的活性,因此当患者 使用碳酸酐酶抑制剂时,其CO2转运能力明显下降,此时行腹腔镜手术最好不 用CO2作气腹递质。 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CO2自腹腔吸收后经肺排出,气腹后PaCO2升高呈 非进行性,一般认为,后腹腔吸收CO2快,10 min后PaCO2稳定于高水平,而 腹腔气腹需20 min。高PaCO2兴奋呼吸中枢,自主呼吸者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 同时增加。腹膜及腹膜后组织吸收的CO2增加和肺排出CO2减少是高碳酸血症 产生的主要原因,如CO2快速从腹膜吸收入血液循环、肺通气/血流比值失调、体位改变、机械通气不当及自主呼吸受到抑制等。CO2扩散进入腹膜血管的能

神经内分泌肿瘤概述和治疗

神经内分泌肿瘤概述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neoplasms, NENs) 是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可以发生在体内任何部位,但最常见的是胃、肠、胰腺等消化系统器官,其次为肺。NENs包括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tumours,NETs)以及分化差的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carcinomas,NECs)。该指南主要关注点为散发性小肠NENs (smallintestinal NENs, SI-NENs) 和胰腺NENs (pancreaticNENs, Pan-NENs)的诊治,因为这是晚期胃肠胰(gastroenteropancreatic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EP)-NENs中最常见的类型, 而其他胃肠道来源的NENs处理均应遵循同样的原则。肿瘤的增殖活性、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receptor , SSTR) 的表达水平、肿瘤的生长速度以及肿瘤负荷均为临床治疗决策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诊断与病理/分子生物学 2020版指南采用了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GEP-NENs的分类标准(表1)。病理诊断报告中需要包括形态学、肿瘤分级、嗜铬蛋白A (CgA)和突触素(Syn) 等免疫组化染色。根据临床需要选择行SSTR或肽类激素(如胃泌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血清素等) 的特异性染色。 分期和风险评估 TNM(tumour, node and metastasis) 分期和肿瘤分级是两项主要的独立预后因素,应持续进行评估。CT及MRI是最常用的影像学评估手段。而对于CT或MRI均无法明确的肝脏病灶,超声造影有时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检查方法。内镜

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

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 1、概述: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指起源于全身任何部位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良恶性肿瘤。神经内分泌细胞广泛分布于人体,不仅存在于一些内分泌器官或组织中,还散在分布于支气管和肺、胃肠道、胰腺的外分泌系统、胆管和肝脏等,即所谓“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Diffuse Neuroendocrine System,DNES)”。例如,存在于胃肠道的肠嗜铬细胞(EC);存在于胰腺的胰岛A细胞、B细胞、VIP细胞、D细胞;存在于皮肤的Merkel细胞、存在于甲状腺的甲状旁腺细胞、C细胞等;这些神经内分泌细胞不仅可来源于神经嵴外胚层,也可来源于内胚层和中胚层的多能干细胞。它们具有共同的生物化学特征,如APUD作用(能摄取胺和胺前体并在细胞内脱羧产生胺或肽类激素),因此也被称为APUD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比较罕见,在全部恶性肿瘤中的比例不足1%,多发生于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恶性程度低、生长缓慢(NEC除外)、生存期长的特点。 2、分类: (1)按肿瘤发生的部位进行分类,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1)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2)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3)肺和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4)肾上腺肿瘤/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6)原发灶不明的神经内分泌癌;7)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2)根据肿瘤是否分泌活性激素并引起特征性临床表现,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两大类。功能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表

现为肿瘤细胞释放过多的激素,引起各种临床综合征。例如胃肠道类癌可引起类癌综合征(腹泻、阵发性皮肤潮红),胃泌素瘤引起卓-艾综合征,胰岛素瘤引起低血糖综合征,血管活性肠肽瘤引起WDH A综合征(严重水泻、低血钾和胃酸缺乏)。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这类肿瘤不产生激素,因此不伴有特征性的激素综合征。胰腺内分泌肿瘤中45%-60%属于无功能性的。 (3)肿瘤的分化程度和分级情况进行分类:神经内分泌瘤,1级(类癌);神经内分泌瘤,2级;神经内分泌癌,3级,包括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 (4)根据核分裂象计数和Ki-67指数的高低将该类肿瘤分为三个组织级别,即低级别(G1,核分裂象为1 个∕ 10 HPF,Ki-67<3%),中级别(G2,核分裂象为2~20个∕10 HPF,Ki-67 为3%~20%)和高级别(G3,核分裂象>20 个∕10 HPF,Ki-67>20%)。 3、临床表现: (1)有功能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常表现为过量分泌肿瘤相关物质引起的相应症状: 1)类癌综合征:突发性或持续性头面部、躯干部皮肤潮红,可因酒精、剧烈活动、精神压力或进食含3-对羟基苯胺的食物如巧克力、香蕉等诱发;轻度或中度的腹泻,腹泻并不一定和皮肤潮红同时存在,可能与肠蠕动增加有关,可伴有腹痛;类癌相关心脏疾病,如肺动脉狭窄、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其它症状如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症、糙皮病等,偶见皮炎、痴呆和腹泻三联征。

CO2气腹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研究

综述 二氧化碳气腹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研究的新进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自1987年开展以来,以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被临床广泛接受。为术者提供一个良好术野的气腹是实行腹腔镜手术的重要前提,但腹腔内充入一定压力的某种气体,无疑会对膈肌及腹内脏器产生机械压迫,导致腹内压( IAP) 升高和呼吸、循环、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加上麻醉和体位改变,势必会对机体产生一系列影响。CO2不易燃爆,在血液及组织中溶解度高,形成气栓的可能性小,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充气介质,但可引起高碳酸血症,或呼吸性酸中毒,加重气腹对心、肺功能的负面影响。 1 CO2气腹与酸碱平衡 正常情况下,机体的CO2生成和排出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血液和组织中的CO2含量处于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即所谓的CO2稳态。正常机体在CO2气腹时吸收的多余CO2可以顺利排出,保持CO2稳态不被破坏。是否出现高碳酸血症, 与气腹压的高低、全身组织细胞代谢状态、腹部血流、肺的通气功能等因素有关。CO2溶解度高,在气腹时经腹膜大量吸收入血,同时由于IAP升高,影响膈肌运动,肺潮气量减少, CO2潴留而致血循环中CO2浓度升高。当PaCO2高于 5 99kPa( 45mmHg)时,即可发生高碳酸血症及酸中毒,因而使血清pH值降低。Shout 等[1]曾比较CO2和N2O两种气体对动物血PaCO2水平的影响,发现前者PaCO2增高,而后者Pa-CO2不变。Ho 等[ 2]发现 CO2 气腹时, CO2 呼出量明显增加, 但机体氧耗量并未发生改变,说明气腹时CO2排出增加并非机体产生增多所致,这也就提示此时发生的高碳酸血症主要是由于腹内CO2的跨腹膜吸收,与腹内压的升高关系不大。唐时荣等[3]研究发现CO2气腹后的 PaCO2均明显升高, PaO2不变。 Mohsen 等[4]对心肺功能不同的两组病人CO2气腹术前术后的PaCO2水平进行了观测,发现在人工通气条件下,气腹压为1 60~ 2 13 kPa 时, 心肺功能正常的病人气腹术时PaCO2 无明显增高;而伴有心肺功能损害的病人,即使应用人工高流量通气,气腹仍会引起较严重的PaCO2升高和动脉血pH值下降,部分病人甚至可能发生难以纠正的高PaCO2、呼吸性酸中毒,因而影响PaCO2水平的主要因素是病人的心肺功能状态。M ohsen的研究还表明不同程度的高碳酸血症对心肺的影响结果并不一样,轻度的高碳酸血症( PaCO2为6 0~ 7 0kPa) 影响是轻微的, 但中度至重度的高碳酸血症( PaCO2为7 2~ 9 3kPa)则可能导致比较显著的心肺功能改变。 对于大多数心肺功能正常的患者来说,腹内的CO2吸收后不会引起体内CO2稳态的急剧变化,仅为一过性的高碳酸血症,临床意义不大。因为大多数吸收入血的CO2很快可通过加速肺排除而缓解,此时若测定CO2的排出量将明显增高, CO2稳态的维持主要通过血浆和细胞内缓冲系统的调节及加速CO2的转运经肺排出。对于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尤其在有严重心肺疾患、高代谢(如败血症)、严重通气障碍(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心输出量降低等情况下,增加的CO2负荷却很容易破坏稳态机制,极易发生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而且高碳酸血症可持续存在24h或更长的时间,导致心肺功能改变。Ho等[ 2]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也证明了上述结果。因此,术前心肺功能检查及术中严密监测呼吸循环功能对防治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有重要意义。 2 腹内压增高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气腹对机体的影响说课材料

气腹对机体的影响 时间: 地点: 主讲人: 参加人员: 腔镜手术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术野。建立人工气腹,充分暴露手术空间,是目前腹腔镜手术应用最广的方法。因CO2能被迅速吸收和排出,溶解度高,不易发生气栓,而成为最常用于建立人工气腹的充气气体。但气腹本身及CO2对机体的作用比较复杂,如对心血管系统、呼吸功能、血流动力学系统等均有一定的影响。 (一)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CO2气腹和体位的改变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明显变化,再加上麻醉因素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主要产生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①心脏后负荷升高;②心脏前负荷(静脉血回流)起变化;③心脏功能受抑制。 腹腔充气后,腹主动脉受压,同时通过交感神经的作用,致血管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升高。而血浆多巴胺、肾素、血管紧张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可的松等在气腹阶段的初期即已增加,尤其在腹腔快速充气时,血管加压素大量释放,使血管收缩,亦可导致外周总阻力升高。经临床观察发现:CO2气腹可使65%的患者外周血管阻力增加,90 %患者的肺血管阻力增加,20%~59%患者的心脏指数降低,增加后负荷,降低心输出量。而平均动脉压水平与心肌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因左室后负荷增加可导致心肌氧耗量增加,从而潜伏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 腹腔内压力控制在8~12mmHg时,气腹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处于边界,腹腔内压力增至 16mmHg时,则可产生显著影响。气腹压力逐渐增加时,最初腹腔内小静脉受压,内脏储血量减少,静脉血回流增加。但当气腹压力升高到能实施手术操作时(压力一般应维持在1.6kPa),下腔静脉会有一定程度受压,而致静脉血回流受阻,减少心脏的前负荷。 腹腔内的持续正压经横膈传至胸腔可使胸内压升高。麻醉期间为了控制呼吸、改善通气,而使用间歇正压通气的方式也使胸内压升高。这样一方面造成静脉血回流量降低,另外对心脏也产生直接压迫作用,使心脏舒张障碍,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下降。心脏每分输出量降低。但在头低足高位时,静脉血的回流可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静脉血回流量降低的不利影响,然而对横膈的压迫、胸内压的升高则更加加重,使心脏的抑制和负荷更重。 临床研究表明,CO2气腹引起心血管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及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的变化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变化极为相似。使下腔静脉机械性狭窄,产生心力衰竭模型与腹腔镜手术CO2气腹致下肢静脉血流淤滞,减少血液返回右心的病理生理变化是非常相似的。经食管内超声心动描记术能更好的检测CO2气腹引起心脏内的变化,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增加,而左心射血指数降低。 全身麻醉及CO2气腹可导致平均动脉压、外周血管阻力、静脉阻力和静脉回流等出现变化。前负荷降低可引起心率加快以维持心输出量。而外周血管阻力上升后负荷增加,心室壁张力增高,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和左室功能不全。对经食管内超声心动描记术变异性的研究表明,心肌血供状态是决定对气腹诱导增加后负荷和前负荷做出何种反应的主要因素。有人担心CO2气腹与心力衰竭之间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可导致较高的心血管病发生率,包括心源性猝死。但临床上腹腔镜手术病人的心血管并发症并不高于常规剖腹手术。

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当机体受到强烈刺激时,应激反应的主要神经内分泌改变为蓝斑(LC)-交感-肾上腺髓质轴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的强烈兴奋,多数应激反应为生理生化变化与外部表现皆与这两个系统的强烈兴奋有关。 1.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该系统的主要中枢效应与应激时的兴奋、警觉有关,并有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该系统的外周效应主要表现为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强烈兴奋主要参与调控机体对应激的急性反应,介导一系列的代谢和心血管代偿机制以克服应激原对机体的威胁或对内环境的扰乱作用等。这些作用促使机体紧急动员,处于唤起(arousal)状态,有利于应付各种变化的环境。但强烈的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兴奋引起耗能和组织分解、血管痉挛、组织缺血、致死性心律失常等。 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HPA)应激时HPA轴兴奋的中枢效应:HPA轴兴奋释放的中枢介质为激素(CRH)和ACTH,CRH刺激ACTH 的分泌进而增加糖皮质激素(GC)的分泌,它是HPA轴激活的关键环节。CRH另一重要功能是调控应激时情绪行为反应。应激时HPA轴兴奋的外周效应: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迅速增加,对机体抵抗有害刺激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GC升高是应激时血糖增加的重要机制,它促进蛋白质的糖异生,并对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等的脂肪动员起容许作用;GC对许多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的生成、释放和激活具有抑制作用,并稳定溶酶体膜,减少这些因子和溶酶体酶对细胞的损伤;GC还是维持循环系统对儿茶酚胺正常反应性的必需因素,GC不足时,心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明显降低,严重时可致循环衰竭。慢性应激时GC的持续增加会对机体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GC持续增高对免疫炎症反应有显著的抑制效应,生长发育的延缓,性腺轴的抑制以及一系列代谢改变,如血脂升高、血糖升高,并出现胰岛素抵抗等。

气腹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

I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年4月第13卷第8期April 2007,Vol 13。No.8 气腹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 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650031) 王燕秋 摘要: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了给术者提供一个清晰术野。气腹是施行腹腔镜手术的重要前提条件。腹腔内充人一定压力的某种气体。无疑会对膈肌及腹内脏器产生机械压迫和神经内分泌改变等作用,从而影响呼吸及循环等系统功能。甚至带来严重不良后果。气腹对患者所产生的各种病理生理学改变已引起众多研究学者的重视。目前co2是气腹的首选气体,co2因不易燃爆,且在血液及组织中溶解度高,形成气栓的可能性小,但因可引起高碳酸血症,或呼吸性酸中毒,加重气腹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因此,要求腹腔镜手术医师及麻醉医师对气腹引起的呼吸和循环等系统的改变,以及气腹所致的相关并发症,应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气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影响 1 气腹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1.1 通气腹腔内充人一定压力气体,可使膈肌上升,肺底部肺段受压,呼吸系统顺应性降低,气道压力上升,气道阻力增大,功能残气量下降,潮气量及肺泡通气量减少,从而影响通气功能,导致低氧和高二氧化碳血症的发生。其程度与气腹压力(1AP)有关。人工气腹使腹内压升高可导致膈肌向头端移位,引起肺泡无效腔量增大,功能残气量下降,肺容量减少,肺顺应性下降,气道内压上升,气道阻力增大,导致低氧和高二氧化碳血症的发生。 在不同IAP下,FahytlJ等人分别测定了12名无明显肺疾患病人的C02气腹前后食管压、气道压力及气流量变化,从此据推算出的呼吸系统、胸壁及肺阻抗来看,三者在气腹后均明显上升,且随IAP增高而增大,尤其是胸壁,IAP增至3.3kPa,胸壁及肺阻抗则分别为气腹前的5倍和2倍。正常情况下,胸壁顺应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胸廓、膈肌和腹壁张力以及腹内容,而IAP增高可导致横膈上抬,肺底部肺段受压,气管隆突向头侧位移0.5—2.3cm(IAP I.33kPa),心胸比例由53.4%增至57.1%,胸腔纵轴缩短,因而气腹后有必要重新确认气管导管位置,以免进入一侧支气管。同时因腹壁紧张,活动受限,显然,此时胸壁顺应性几乎完全决定于胸廓,但其扩张程度有限,故胸壁及肺顺应性明显降低是不难理解的。Kendau[2 J等报道IAP 2.0kPa时,患者胸肺顺应性分别较气腹前降低49%和39%。膈肌位置、胸壁及肺弹性的改变又可导致功能残气量(FRC)减少,在IAP为1.1kPa时,FRC较气腹前低20%,且随着压力的增高继续缩减。 正常情况下,自主呼吸患者呼吸深度及频率可随代谢需要而不断变化,但在麻醉期间,自调能力削弱,难于代偿由气腹所致的通气障碍,因此,目前多主张机械通气。心肺功能正常病人,分钟通气量(MV)增加(主要通过增加潮气量)25%一30%,可使PaCO2维持在气腹前水平;心肺功能有损害者则不然,即使MV增加80%,PaCO2仍高达6.7kPa以上,并且随着潮气量(VT)的增大,进一步升高的气道压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也随之突出,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血流动力学急剧波动及肺气压伤等。 1.2 氧合理论上来说,气腹可通过干扰肺内气体分布和通灌流比例而影响机体氧合功能。一般情况下,肺内气体分布均匀与否取决于肺顺应性及气道阻力,顺应性越高,或气道阻力越低则气体分布越均匀。IAP增高,顺应性降低,气道压明显上升,使气体主要分布于灌流较差的上肺。横膈上抬,FRC缩减,下肺受压。有报道气腹期间,合并肺不张者达33%,无疑将导致肺内气体分布更不均匀。生理死腔量与潮气量比值(VD/VT)增大,右向左分流增加,通气/灌流比例失调。气腹虽不干扰气体弥散功能,但可影响气体交换,肺泡一动脉氧分压差(PA—aO2)值增大。我国唐时荣L J等观察到在IAP 2.0—2.7kPa时,心肺功能正常患者气腹后、SaO2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低于气腹前值。但国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共识要点

? 标准与规范?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7.01.003 通信作者:林冬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100142;E-mail: lindm2@yahoo.com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共识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共识专家组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pulmonaryneuroendocrinetumors)是具有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和分子病理等特征的一组肿瘤,包括类癌、不典型类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4个肿瘤亚型和特发性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一种癌前病变),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占所有肺肿瘤的15%~20%。2015版WHO肺肿瘤分类除了将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从原来的大细胞癌亚型归入神经内分泌肿瘤亚型以外,各类型的诊断标准与1999版、2004版的国际分类没有大的变化。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neuroendocrineneoplasm)不尽相同,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在肿瘤命名原则、临床特征、生物学行为、诊断标准及临床分期、治疗等诸多方面有其独特之处。鉴于目前国内在肺神经内分泌肿瘤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诊治现状,为规范我国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2016年1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专家共识研讨会”。与会专家以病理专家为主,协同临床治疗领域专家一起,结合最新版WHO肺癌分类,针对其中4种肿瘤类型,讨论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原则及研究进展,包括目前国际分类中尚存在的问题以及临床应用困惑,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共同撰写此共识以满足临床病理规范诊治需求。 一、命名肺神经内分泌肿瘤首次被报道于1926年,由Barnard[1] 描述为“纵隔燕麦样肉瘤”,实为肺“燕麦 细胞癌”。1937年,Hamperl[2] 发现所谓“支气管腺瘤”与已经报道的胃肠类癌相似,故此同样命名为“类癌”,并将此两类肿瘤列入1967年首版WHO肺 癌分类中[3] 。小细胞癌从最初的淋巴细胞样(燕麦细胞型)、多角型或梭型、其他型(包含非小细胞癌成分)3个亚型到1982年WHO版的燕麦细胞型、中 间型、复合型[4] ,直到1999版分类仅保留小细胞癌 和复合型亚型,并延续至今。20世纪90年代逐步 完善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种类名称即:类癌(典型类癌、不典型类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二、分类及特点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4个肿瘤类型中,小细胞癌(smallcelllungcaricinoma)与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cellneuroendocrinecarcinoma,LCNEC)属于高级别肿瘤,典型类癌(typicalcarcinoid)与不典型 类癌(atypicalcarcinoid)属于低-中级别肿瘤[5-7] 。4种肿瘤类型的诊断和分类标准是在具有神经内分泌肿瘤形态前提下,结合肿瘤坏死及核分裂指数 (核分裂象数/2mm2 ),并且经过免疫组织化学相关标志物辅助证实。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显微镜目镜的 不同型号,2mm2 可能对应着不同的高倍视野的数量。 1.典型类癌:患者以女性为主,与吸烟无关,常发生于肺门部,少部分位于外周,大体边界清楚。镜下形态具有典型神经内分泌肿瘤特征,即血窦丰富的肿瘤组织排列成梁状、索状或缎带状、腺样、或实性细胞巢,周围型常表现为梭形细胞形态;细胞大小通常一致,染色质均匀或稍粗糙,核仁小或不明显,个别情况下可出现核大、浓染的异型细胞。诊断依据主要是<2个核分裂象/2mm2 ,没有坏死形成。 2.不典型类癌:患者以女性为主,与吸烟史有轻度相关性,常位于外周,大体边界清楚。镜下形态与典型类癌相似,或异型性稍明显。诊断依据为2~10个核分裂象/2mm2 ,或出现点状坏死,偶尔出现局灶片状坏死,不应出现大片弥漫坏死区域。当每2mm2 核分裂象数介于交界值2或10个时,需计数3 个2mm2 的核分裂象数,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诊断依据。 3.小细胞癌:患者与吸烟密切相关,常发生于中老年男性,以肺门部多见,大体边界不清,广泛浸润,灰白质地细腻,可见出血坏死区。肿瘤细胞较小,一般小于3个静止期淋巴细胞,胞质少,密集拥挤排列成巢、片状,神经内分泌肿瘤结构特征不显著。细胞核染色质丰富细腻,核仁不明显或呈现小的核仁,核 万方数据

2020 ESMO指南解读: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和随访(完整版)

2020 ESMO指南解读: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和 随访(完整版) 正文 2020年6月,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指南委员会正式发布了《ESMO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EP-NENs)的诊治和随访指南》[1](以下简称2020版指南). 2020版指南是在2012版指南发布8年后的更新版,从流行病学、病理和分子诊断、分期和风险评估、局部病变的治疗、进展期病变的治疗、随访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说明,且每部分均附有总结性的推荐要点,整体内容较2012版指南有较大变化,本文将对2020版指南进行解读。 2020版指南由来自欧洲不同国家的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领域多个专业的7位专家完成撰写,为GEP-NENs 的管理提供了关键的推荐建议,对每部分推荐的证据级别和推荐等级均进行了标注(如适用)(表1)[2]。

2020版指南的前言中指出,尽管标题为GEP-NENs指南,但其主要关注点是散发性小肠NENs(small intestinal NENs,SI-NENs)和胰腺NENs(pancreatic NENs,Pan-NENs)的诊治,因为这是晚期GEP-NENs中最常见的类型;其他胃肠道来源的NENs的处理均应遵循同样的原则。 1 发病率和流行病学 1997~2012年GEP-NENs的发病率增加超过6倍,与有远处转移的NENs相比,局限性或局部进展NENs发生率增加更多。根据美国国

神经内分泌肿瘤

【诊疗知识】神经内分泌肿瘤 [导读]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起源细胞遍布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肿瘤,可以产生和分泌常见的激素。最常见的肿瘤发生部位为消化系统和支气管-肺区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在美国为仅次于大肠癌的第二大胃肠道肿瘤。 一、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起源细胞遍布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肿瘤,可以产生和分泌常见的激素。最常见的肿瘤发生部位为消化系统和支气管-肺区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在美国为仅次于大肠癌的第二大胃肠道肿瘤。大部分神经内分泌肿瘤生长缓慢,早期难以发现,通常都是在已经发生转移之后才诊断出来,淋巴结和肝脏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提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表现有:潮红、腹泻、腹痛、消化不良、脂肪泻、气喘、溃疡、低血糖、风疹、糙皮病、咖啡牛奶斑等。 原发灶的完全性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二、神经内分泌肿瘤病因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因未明。多为散发,少数可见家族聚集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胰岛细胞、胃肠组织(来源于整个肠道的弥漫性神经内分泌细胞)、呼吸道上皮细胞内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和分布在甲状腺的滤泡旁细胞(这类肿瘤被称为甲状腺髓样癌)。 三、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解剖 3.1 神经内分泌肿瘤镜下特点 肿瘤细胞较小,呈多边形、卵圆形,胞浆中等量,核圆较深染,染色质分布较均匀,无明显核仁。细胞排列方式可呈实心巢状、结节状、菊形团状等。核分裂像少见。 3.2 小细胞NEC镜下特点 小或中等大小癌细胞,像淋巴细胞,大小约十成熟淋巴细胞的2倍,胞浆少,弥漫性或呈巢状生长。核分裂像常见,坏死比较常见,1/4的病例混杂少量(<30%)腺癌或鳞癌成分。典型的小细胞癌HE即可判断。 3.3 大细胞NEC镜下特点 肿瘤由大细胞组成,大细胞可呈巢状、小梁状、菊团形状和栅栏状排列。与小细胞癌相比,LCNECs细胞的胞质丰富,核空泡化明显,核仁突出,常可见到局部的坏死。必须有两个神经内分泌标记物(CgA,Syn,CD56)阳性才能诊断为LCNEC. 四、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分型 4.1 神经内分泌肿瘤按组培起源分类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属于中肠)

应激(习题).docx

第九章应激 一、选择题 1.应激是机体受到各种强烈因素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 A.特异性全身反应B.损害性全身反应C.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D.代偿性全身反应E.防御性全身反应 2.能作为应激原的是: A.高温B.惊恐C.中毒D.感染E.以上都是 3.全身适应综合征(GAS)的抵抗期时体内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 A.胰岛素B.醛固酮C.胰高血糖素D.糖皮质激素E.垂体加压素4.应激时交感 -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所产生的防御性反应不包括: A.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B.支气管扩张加强通气 C.促进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D.血液重分布E.血黏度增高 5.应激时交感 -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所产生的对机体不利的反应是: A.组织缺血B.血黏度增高C.促进脂质过氧化物生成 D.能量消耗过多E.以上都是 6.应激过程中儿茶酚胺促进下列激素分泌,除了: A.胰高血糖素B.甲状腺素C.生长素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E.胰岛素 7.一般在应激时体内分泌减少的内分泌激素是: A.抗利尿激素B.胰高血糖素C.胰岛素D.糖皮质激素E.醛固酮8.应激过程中最突出的表现为: A.胸腺细胞肥大B.淋巴组织增生C.肾上腺皮质增大 D.淋巴细胞增多E.中性粒细胞减少 9.应激时糖皮质激素不具有下列哪一种作用? A.促进蛋白质分解B.促进脂肪动员C.稳定溶酶体膜 D.降低血糖E.维持心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 10.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下列何种化学介质的生成和释放具有抑制作用? A.前列腺素B.白三烯C. 5-羟色胺D.缓激肽E.以上都是11.应激时急性期反应蛋白增加最多的是: C. C 反应蛋白 A.纤维蛋白原B.α-巨球蛋白 2 D.补体蛋白E.α1蛋白酶抑制剂 12.能使细胞产生热休克蛋白的因素是: A.高温B.缺氧C.中毒 D. 感染E.以上都是13.应激时泌尿系统的变化中下列哪一项不存在? A.尿少B.尿比重高C.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D.尿钾降低E.尿钠降低 14.应激时影响机体情绪反应的主要结构基础是: A.大脑皮质B.大脑边缘系统C.下丘脑D.中脑E.间脑15.下列哪些疾病属于应激相关疾病? A.原发性高血压B.冠心病C.支气管哮喘 D.溃疡性结肠炎E.以上都是 16.应激时交感一肾上腺髓质反应中,下列哪一项既具有防御意义又具有不利影响? A.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加强B.儿茶酚胺增多 C.支气管扩张D.促进糖原分解,升高血糖E.血液重分布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内分泌系统与神经、免疫系统的功能联系自从1928 年Ernest Scharrer 发现硬骨鱼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具有内分泌细胞的特征,并最先提出神经内分泌(neuroendocrine )概念后,启发了有关领域研究的新思路。随后众多的研究逐渐证实了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活动联系紧密。近二十余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又促使人们发现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能够共享某些信息分子和受体,都通过类似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发挥作用,这又使人们意识到机体还存在一个调节系统——免疫系统。Besedovskyn 于1977 年最先提出神经- 内分泌- 免疫网络(neuroendocrine-immune network )的概念。三个系统各具独特功能,相互交联,优势互补,形成调节环路(图1 )。这个网络通过感受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加工、处理、储存和整合信息,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保证机体生命活动正常运转。

图1 内分泌、神经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功能联系 GH :生长激素;PRL :催乳素 一、神经- 内分泌- 免疫网络的物质基础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大调节系统以共有、共享的一些化学信号分子为通用语言进行经常性的信息交流,相互协调,构成整体性功能活动调制网络。内分泌、神经和免疫系统组织都存在共同的激素、神经递质、神经肽和细胞因子(cytokine ),而且细胞表面都分布有相应的受体。大部分在脑内发现的神经肽和激素同时也存在于外周免疫细胞中,而且结构和功能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完全相同。再如,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存在生长激素(G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受体和内啡肽受体等,胸腺细胞也分布有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 )、催乳素(PRL )等受体。利用组织化学、放射免疫自显影等技术证实,无论在基础状态下还是诱导后,脑组织中都存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受体或相应的mRNA 。中枢神经系统也存在白介素和干扰素等细胞因子。在正常情况下,内分泌系统就存在一些细胞因子,而且经诱导后还可以产生许多细胞因子。 二、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活动的重要枢纽,与感觉传入和高级中枢下行通路间都有广泛的联系,途经的信息都有可能经下丘脑引起反应,如精神紧张可使皮质醇分泌增加,焦虑引起闭经,对生殖道的机械刺激可引起排卵等。集中分布在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neurosecretory cells )更是直接受神经活动影响,将中枢活动的电信号转化为激素分泌的化学信号。下丘脑释放的神经肽可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调节腺垂体的内分泌活动,腺垂体细胞也直接受神经的支配与调节。这些活动有助于在外环境变化时内分泌系统反应的高级整合,如CRH - ACTH - 皮质醇轴在应激反应中的激活。 几乎所有内分泌腺都受自主神经支配。肾上腺髓质分泌直接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控制;甲状腺、胰岛以及胃肠内分泌细胞等的功能活动无不受自主神经支配调节。 激素也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如行为、情绪、欲望等。广泛存在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的多种激素参与调制神经信息的传输,使神经调节更加精确和完善。如中枢神经系统内广泛分布的TRH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