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诺曼底号遇难记》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31793

《诺曼底号遇难记》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31793

《诺曼底号遇难记》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31793
《诺曼底号遇难记》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31793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兰溪山人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指挥救援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忠于职守、临危不惧、沉着果断、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在指挥救援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感悟哈尔威船长所表现出来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比体会在危急时刻人们及船长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的“伟大灵魂”。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教师查找相关资料,如:《泰坦尼克号》主题歌、视频,有关雨果的照片和资料。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导: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处在安定幸福的生活中,可是当灾难突然降临到我们身边,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让我们再回到2008年5月12日,面度突如其来的地震,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导读:是啊,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谁都会感到惊慌、害怕。让我们1870年3月17日夜晚,那个大雾弥漫的夜晚,照常行驶的“诺曼底”号被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剖开了一个大窟窿。那是一个怎样的场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二、想象品读,体会惊恐万分的场面

1、ppt:教师播放《泰坦尼克号》影片片断录音,学生倾听。

2、师:听了刚才的场景,你感受如何?生:好害怕,很恐惧等。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师:面对此情此景,你会首先想到什么呢?要实话实说。

生:活命、逃命、哭、什么也没想等。

3、师:那么“诺曼底”号上的人们又是怎么表现的呢?请同学们拿起笔,找出相关的段落。

ppt:“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4、指名读文,其他评议。

(1)、指名学生读,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情况危急、场面混乱等),从哪些词语可以

看出来?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出人们的表现?(板书:惊恐万状)(读)

(2)、海水哗哗往里灌说明什么?(再读)

(3)、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来读,你会怎么读?

(4)、ppt:再次播放《泰坦尼克号》片断录音。

师: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所以的人都惊呆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共同感受这可怕的灾难。

三、细读品味,感受三幅画面

1、师:这场灾难的的确确是非常的可怕。人们惊恐万状,一片混乱。如果就这样继续混乱下去,将会导致什么后果?(船毁人亡……)

但是结果是这样吗?(除了船长以外,全部脱险。)

2、师:是的,乘客们都存活了下来,乱的不可开交的场面竟然会变的——井然有序(板书)

3、师:在这样的转变当中,谁起了关键作用?(生:哈尔威船长)

师:谁愿意读读这句话?谁还想读?谁再来试试?一起来读读。

相提并论是什么意思?

师:请你们自己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老师非常欣赏能自己提出问题的孩子,当你读完这个句子的时候。再读质疑

生:为什么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船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5、那么就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朗读课文,特别要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的语段,认真读读,并想一想关于哈尔威船长的哪些画面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快速读文。

6、交流、再现画面

师:好,刚才读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静下来,在脑海中回想一下,关于哈尔威船长的哪一副画面能够清晰的呈现在你的脑海中。

生:1)庄严的指挥 2)简短有力的对话 3)悲壮的沉没

A、感悟第一个画面

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三副画面,来感受一下,为什么雨果说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咱们先走进第一个画面:

ppt:课件出示: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

1、师读旁白,剩下的话学生自由练读,想想该怎么读?

生读,师为什么读这么这么大声?(抓住“吼”字)指名多人读。

2、再看看哈尔威船长说的话,有什么特点?(简短)为什么?(生答)

3、灾难来临之际,别人都惊恐万状,而哈尔威船长却在做什么?(指挥、发布命令)

他为什么不像其他人一样选择逃走呢?(因为他是船长,这是他的本职工作)

这是什么品质?(板书:忠于职守)

静女公开课教案

《诗经 ?邶风 ?静女》 授课班级:汽一( 1)班授课时间: 2015.11.4 授课教师:李瑞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并识记《诗经》的相关文学知识。 2.理解诗歌大意并积累相关的字词。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结合文本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背诵,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蕴涵的思想感情。 2.通过指导学生对关键词语的理解,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教学过程】 一、听——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青青子衿》,这首歌中写的是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是久等不见恋人来,恋 人的“青青子衿” 、“青青子佩”这些衣饰都让女子思念不已,最后直呼“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表达了女子对恋人的相思之情。其实这首歌的歌词就出自我国一部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在初中的时候同学们就已经学习了一些《诗经》中的名篇,关于《诗经》的小常识大家还记得多少呢?老师先来考一考 同学们。 二、知——了解《诗经》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 2.它收录的是从什么时期到什么时期的诗歌?———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3.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 305 篇 4.这些诗歌是按体制可以分为哪几类?————分“风” “雅”“颂”三部分。 5.这些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几种?————赋、比、兴 《诗经》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关于爱情和婚姻问题的诗。《诗经》中表现纯真的爱情的民歌很多,《静女》就是其中的一篇。 三、诵——熟读课文,掌握字词和节拍 1.录音范读,结合注释积累字词。 2. 集体朗读。教师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四言诗句一般读成“二/ 二”节拍。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指正。 4.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一遍课文。进一步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 四、理——理清情节,把握文意 男子赴约会焦急 回忆 喜爱 赠彤管 静女再 忆 赠荑草

统编版语文第一册第八单元《静女》公开课教案

静女 《诗经·邶风》 执教人: 教学目的: 1、复习有关《诗经》的文化常识。 2、反复诵读《静女》,理解诗歌,体会感情。 3、提升审美趣味和文化品位。 教学难点: 诵读《静女》,理解诗歌,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 提升审美趣味和文化品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剧《静女》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目标教学、多媒体教学、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迁移训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3分钟) 由本人的专题讲座《古典文学与爱情》导入,超链接相关课件 二、教学新课(30分钟) (一)了解本文出处,复习有关《诗经》的文化常识(5分钟) 提问:大家学过哪些出自《诗经》的古诗呢?(《关雎》、《蒹葭》、《采薇》等,课件出示)谁能够简介一下《诗经》呢?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编定,现存诗305篇。它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到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先秦时期的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楚辞是诗歌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以“国风”为代表,楚辞以“离骚”为代表。“风骚”并称,借指诗文,引申为文采、风采等。) 2、按体制《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 (1)“风”有十五国风,大多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静女》就选自《诗经·邶风》 (2)“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1)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 (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联想 4、相关文化常识 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 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五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合称“六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5分钟) 1、一读:教师范读课文。正音、标注通假,完成课后练习1

静女公开课教案

《诗经?邶风?静女》 授课班级:汽一(1)班授课时间:2015.11.4 授课教师:李瑞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并识记《诗经》的相关文学知识。 2.理解诗歌大意并积累相关的字词。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结合文本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 通过诵读、背诵,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蕴涵的思想感情。 2. 通过指导学生对关键词语的理解,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教学过程】 一、听——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青青子衿》,这首歌中写的是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是久等不见恋人来,恋人的“青青子衿”、“青青子佩”这些衣饰都让女子思念不已,最后直呼“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表达了女子对恋人的相思之情。其实这首歌的歌词就出自我国一部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在初中的时候同学们就已经学习了一些《诗经》中的名篇,关于《诗经》的小常识大家还记得多少呢?老师先来考一考同学们。 二、知——了解《诗经》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 2.它收录的是从什么时期到什么时期的诗歌?———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3.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篇 4.这些诗歌是按体制可以分为哪几类?————分“风”“雅”“颂”三部分。 5.这些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几种?————赋、比、兴 《诗经》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关于爱情和婚姻问题的诗。《诗经》中表现纯真的爱情的民歌很多,《静

静女公开课一等奖

课题静女课型新授主备人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重点语句的内涵;了解《诗经》的文学常识。 2、理解双关和重章叠句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3、学会从美学的角度鉴赏古代诗歌,领会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重点语句的内涵 教学难点:学会从美学的角度鉴赏古代诗歌,领会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教学 诗经的相关知识 准备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复备栏 一、新课导入: 在《诗经》的开篇《关雎》中就告诉我们“关关雎鸠,在河 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女双方自由恋爱的勇敢举 动。《静女》继续这种自由恋爱的精神,谱写了一首富有生 活气息的轻快优美的情歌。 二、介绍《诗经》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 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 篇。 《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 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但是,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首。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风”包括了十五个诸候国的民歌,即“十五国风” ,共160篇。 “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 雅”和“小雅”,一共有105 篇。“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 宴会的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 明,现存共四十篇。 生:结合课前预习,回答相关文学常识。 师:补充,重点强调诗经六艺。

《诗经》的表现手法:一、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二、《诗经》的表现手法之二:四言为主,章节复沓,反复咏叹。 三、朗读诗歌,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一)、解决字词读音 姝 (sh ū)俟(sì)见(xiàn)蜘蹰(chíchú) 娈( lu án)贻( yí)彤( t óng)管炜(wěi)怿(yì)归( kuì)荑(t í)洵(xún) (二)、解题:静女:文雅的姑娘 (三)、课文讲解 第一章: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1.疏通字词 俟:等待 爱:通“薆”,隐藏、遮掩; 见:通“现”,出现; 踟蹰( chích ú):心理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2.这一章主要描写什么?哪些字词交待地点人物?生:1、自由诵读 2 遍 2、学生范读 3、重点字词检 查师:教师领读,解决重点字词读音。 师: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生:三层 第一章(前四句):青年之急。 第二章(中间四句):青年之恋。 第三章(最后四句):青年之诚。 男女恋人约会的场景师:你能否用自己的话“静女其姝,候我于城隅”(城墙上的角楼)概该章的主要内容? 3.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生:自由回答,并由其象?他学生挑出觉得最恰少女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情态当的翻译。 “我”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的心情 第二章: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顶真),说怿女 美。 1、疏通字词 娈:美丽 贻:赠送 彤管:红管。民间用“荑”制作的红色的土乐器。彤,红。 炜:指彤管光彩鲜明 说:同“悦”,喜悦 女:同“汝” 2、这一章主要描写什么? 这一章描写男女恋人见面后的情景。师:你能否用自己的话3、“彤管” 作用如何?这一章表达“我”对少女怎样的感情?概该章的主要内容? “我”表面上是赞叹管箫之美,实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生:自由回答,并由其美。他学生挑出觉得最恰这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恋。当的翻译。 第三章: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 顶真 ) 。

高中语文静女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静女公开课教 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静女 一、教学目的要求 1. 了解《诗经》相关知识,学习赋、比、兴等表现手法。 2. 理解诗歌,把握男女主人公的形象。 3. 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诗经》相关知识,学习赋、比、兴等表现手法。 2. 理解诗歌,把握男女主人公的形象。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把握男女主人公的形象。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它没有任何的杂质。衣食男女每天都在上演着悲欢离合,有的千古传诵,有的默默无闻,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催人泪下。因而在文学史里,爱情就成了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你们知道有哪些表达爱情的诗句吗?(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表达爱情的诗歌——《静女》。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三千年前华夏先民的吟唱,感受那诗意的约会吧! (二)温故知新——《诗经》 请学生谈对《诗经》的认识,教师补充并导入对《静女》的学习。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内容分类:“风”、“雅”、“颂”三部分。 表现手法:赋(铺陈)、比(类比)、兴(起兴)。 两者统称为“诗经六义”。 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 (三)整体感知 1. 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另一位同学进行点评,归纳通假字。 通假字有: 爱:通“薆”,隐藏,遮掩。 见:通“现”,出现。 说:通“悦”,喜爱。 女:通“汝”,你,这里指彤管。 归:通“馈”,赠送。 匪:通“非”,不是。 2.矫正读音,播放课文录音。 3.全班齐读课文,注意节奏,基本上是每句两个节拍,个别句式需灵活处理。 4.领会诗意。 请三位同学各译一段,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高中语文《静女》公开课教案

静女 一、教学目的要求 1. 了解《诗经》相关知识,学习赋、比、兴等表现手法。 2. 理解诗歌,把握男女主人公的形象。 3. 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诗经》相关知识,学习赋、比、兴等表现手法。 2. 理解诗歌,把握男女主人公的形象。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把握男女主人公的形象。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它没有任何的杂质。衣食男女每天都在上演着悲欢离合,有的千古传诵,有的默默无闻,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催人泪下。因而在文学史里,爱情就成了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你们知道有哪些表达爱情的诗句吗?(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表达爱情的诗歌——《静女》。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三千年前华夏先民的吟唱,感受那诗意的约会吧! (二)温故知新——《诗经》 请学生谈对《诗经》的认识,教师补充并导入对《静女》的学习。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内容分类:“风”、“雅”、“颂”三部分。 表现手法:赋(铺陈)、比(类比)、兴(起兴)。 两者统称为“诗经六义”。 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

(三)整体感知 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另一位同学进行点评,归纳通假字。 通假字有: 爱:通“薆”,隐藏,遮掩。 见:通“现”,出现。 说:通“悦”,喜爱。 女:通“汝”,你,这里指彤管。 归:通“馈”,赠送。 匪:通“非”,不是。 2.矫正读音,播放课文录音。 3.全班齐读课文,注意节奏,基本上是每句两个节拍,个别句式需灵活处理。 4.领会诗意。 请三位同学各译一段,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①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注意体会细节:未见恋人时抓耳挠腮,焦灼不安的情态) ②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说怿女美”到底是谁美? “我”表面上是赞叹管箫之美,实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这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恋。(双关) 双关: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双关包括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 ③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该怎么理解“荑”只是一根野外茅草,为何“我”觉得它“美且异”? 爱屋及乌,表现出他对姑娘的深挚情义和迷恋程度。 5.在领会诗意的基础上,读出情感。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读出重音,读出两情相悦的意味。每句重音为着意突出

(完整版)《静女》公开课教学设计

《静女》教学设计 李广燕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文学常识。 2、让学生掌握诵读古诗文的方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诗中主人公热烈而纯朴的恋情。 3、根据诗歌的意境用现代文对诗歌进行改写。 教学重点: 掌握朗诵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在诵读中感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用现代文改写诗歌。 教学方法: 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诗经》中的一些名句引入,出示PPT: 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窈窕淑女,。 2.执子之手,。 3.一日不见,。 同学们知道这几句诗出自哪部作品吗?(学生回答,从而引出《诗经》)同学们初中就学过《诗经》当中的一些作品,如《关雎》,它用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一个初涉爱河的青年男子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诗经》当中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静女》,让我们看一看《静女》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诗经》简介 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3、《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首。(“五经”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4、《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5、《诗经》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以四言为主,重章复沓,反复咏叹。 三、吟诵 本环节的目的在于: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的诵读(听读、默读、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等形式)理解诗歌内容,熟读成诵,体会主人公淳朴热烈的恋情。 1、在预习的基础上,先让同学们自由诵读,然后分别请两位同学朗读这首诗歌,其他同学仔细听并评价是否有错读、漏读、多读、少读现象。(正音、通假字) 2、全班一起朗读这首诗歌。 3、请同学们自己再默读一遍,思考: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歌?它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请一两个同学回答,其他同学可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 明确:这首诗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极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极富写实性,只言片语,却细腻、传神地描绘了人物的感情变化:“我”从“搔首踟蹰”,焦虑异常到“说怿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