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九章 德育 习题

第九章 德育 习题

第九章 德育 习题
第九章 德育 习题

第九章德育

一、填空题

1.德育过程要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必须要做到晓之以理. .持之以

恒. 。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2. 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的统一体。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3. 德育的途径是 . . 。

政治课和各科教学.课外与校外活动班主任工作

4.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辅导.________和_________。智力发展人际关系6.德育原则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在组织实施 _____ 工作时应遵循的规范性要求。德育

7.非反思性选择是与自主选择之间的一种过渡性道德学习方式。接受暗示

8.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叫________。情境陶冶法

9.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_______是基础,_______是关键。知行

10.在德育认知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做。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

11.道德学习以为基础,通过接受暗示非反思性选择自主性选择到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道德本能

12.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应遵循的,是教师工作范围内特殊的道德要求。基本行为准则

13“诱导原则”就是着重 __________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

1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和之间的矛盾。

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学生已有品德水平

15.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它包括思想教育. .法纪教育和四个基本方面。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16.德育是通过.各科教学.综合实践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网络教育等多种途径和方法加以实施的。

德育课班主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

二、选择题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B.锻炼法C.陶冶法D.榜样法

2. 品德的结构包括三种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责任感和义务感属于()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观念

3.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4。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为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

A.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

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服教育

C.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

D. 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指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B.教育C.遗传D.社会活动

7.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揭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入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8.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原则。

A.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

B.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C.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D.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9.教育者运用模范.典型人物的优良思想.感情和行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10.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指导自我教育法

B.陶冶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11.道德教育是以()为基础。

A.生活

B.灌输

C.道德理想

D.历史传统

12.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 )

A.德育的政治功能

B.德育的生存功能

C.德育的发展功能

D.德育的享用性功能

13.研究教育对象,既要看到他们的过去,又要看到他们的现在,更要重视其未来,即要求坚持()。

A.发展观点

B.全面观点

C.矛盾观点

D.可教育观点

14..思想品德培养是从学生的( )出发的。

A.认识 B. 情感 C.行动D.实际

15.在德育过程中,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待学生的思想问题,那就违背了()原则。

A.教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B.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C.尊重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D.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16.在德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

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

B.读书与参加生产劳动的统一

C.上课与做作业的统一

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7. 儿童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发展的规律是,从以()为中心发展到“他律”,再从“他律”发展到“自律”。

A.自我 B.父母 C.老师 D.社会

18.德育的价值属性和对平行教育子系统的作用是德育的( )功能的两大含义。

A.社会性

B.个体性

C.教育性

D.享用性

19.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

A.班主任工作 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 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20.“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1.“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B.知行统一的原则

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22. 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方面是()

A.授受关系

B.指导和被指导关系

C.相互促进关系

D.相互制约关系

23.学生品德内部的基本矛盾是()。

A.知与行的矛盾

B.知与情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品德现有发展水平的矛盾

D.受教育者对当前德育要求的反映与他们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4.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教育一致性与连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5.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

A.班主任工作

B.政治课教学

C.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D.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26.致力于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是()

A.认知发展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体谅模式

27. 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说理教育模式

三、名词解释

1.德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2.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政治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以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一种方法。

3.道德教育:

4.学校德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传授、学习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道德,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品德的活动。

四、简答题

1.联系实际说明怎样在德育实践中贯彻落实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第一,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的含义:第二,实施要求:(1)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2)教师提出合理正确、明确具体的要求;(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并且认真执行,检查、督促学生切实做到;第三,联系实际加以分析。(上述要点均要升展论述)

2.德育的基本途径有哪些?并简要叙述。

德育课、各科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教育等。(见教材

P275,适当展开)

3.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2)创办业余党校;(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建立教育基地。

4.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 简述我国德育过程的规律。

(1)学生的知、情、意、形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6.理解并分析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1)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2)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3)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7.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①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③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④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8.道德学习的基本机制有那几个环节?它是如何运行的?

(一)道德学习发生的前提:本能或善端。人的道德本能对人而言是一种根本性需要。

(二)接受暗示。通过接受暗示进行道德学习多发生在道德影响一致性的情况下。接受暗示既是心理、情感过程,也是行为过程。

(三)非反思性选择。日常生活体验是一种非反思性的生活体验。道德学习中这种非反思性的选择一方面是源于我们存在和生活的道德本性。另一方面,非反思性选择也是主体逃避生存负担的一种“策略”。(四)自主选择。生活中道德的要求与价值的多样化、复杂化和竞争性催生了选择。自主选择的特点是自知性和反思性,少不了意志的决断。

(五)接受暗示、非反思性选择与自主选择的关系

(1)接受暗示与自主选择是紧密相连的。(2)非反思性选择是接受暗示与自主选择之间的一种过渡性道德学习方式。(3)三者在道德学习中是互相协调的,共同促进道德本性的发展。

结论:生活中的道德学习:以我们拥有的道德本性为基础,通过接受暗示、非反思性选择和自主性选择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9.试述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中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作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从哪开始。

10.论述道德教育与生活的基本关系。并结合学校教育的实际谈谈道德教育生活化的具体策略。

(一)道德教育与生活的基本关系

第一,道德教育是一种生活。一方面是生活具有道德教育的意义,是道德生命成长的田园;另一方面,道德教育具有生活的意义,道德教育是生活中道德目的的体现,它塑造的是道德的生活。

第二,道德教育为了生活。道德教育就是要引导儿童从当下的现实生活,逐步走向未来的可能生活,这个过程是善的价值的充盈过程。

第三,道德教育在生活中。不仅道德教育是一种特殊的道德生活,而且道德教育要植根于生活之中,直面生活的问题和困境,在生活中提高道德品性。

(二)道德教育生活化的具体策略

(1)道德教育要关注完整的人

(2)重视学生生活指导。

(3)重视从学生现实生活中生成新的道德教育内容;

(4)帮助学生寻找道德的生活价值;

(5)重视学生合理需求的满足;

(6)学校道德教育与家庭、社区道德教育一体化。

11.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中存在哪些问题?

(1)中小学在德育认识上存在以下偏差:一是把德育等同于政治教育,使德育蜕化为政治,窄化了德育的功能;二是把德育等同于理想教育,排斥德育的现实取向,导致了德育脱离现实的倾向;三是把德育等同于集体主义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四是把德育等同于知识教育,德育成了应付考试的一门课程。(2)在德育工作中存在功利主义倾向,过于重视思想、政治和道德知识,注重书本教育、口头说教,忽视实践锻炼,启发自觉,不注重道德主体的养成等问题。

(3)在德育管理中的主观主义倾向,习惯自上而下发号施令,忽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结果是德育低效、道德冷漠等问题日益严重。

(4)在德育评价上存在形式主义倾向,表现在以认识代替行动,以书本知识的考试代替对学生的全面系统品德评价。

(5)在德育研究中的经验主义倾向,动不动就是讲过去、讲传统,唯独不关注现在和将来。

12.论述我国德育过程的知行统一规律。

知行统一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即要对学生晓之以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认识,又要对学生导之以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品格。贯彻这一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晓之以理,就是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和道德知识。导之以行,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把一定社会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付诸实践,并使其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导之以行,要注意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及时地提供指导,使其行为持之以恒。

(2)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在知行统一上严格要求自己,进行自我修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知与行的关系,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等多方面的活动中,自觉锻炼和培养知行一致的品格。

(3)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教育者要以身作则。在衡量评价学生时,注意分析他们知和性的发展状况,了解和发现他们言行之间的差距及造成的原因,并以适当措施加以解决。

13.有一位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非常注意引导学生背一些古诗作为格言以自勉。新生入学时,他要学生背的第一首诗是《有志》:“天下无难事,在乎人为之,不为易亦难,为之难亦易。……”第二首是《早起》:“朝日初上窗,起身勿傍徨……勤惰从此分,习惯遂为常。”……这位班主任在工作中采用的是__________法,谈谈你对教师采用这种方法的看法。

14.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 (1)对事业无私奉献; (2)对学生,真诚热爱;

(3)对同志,团结协作; (4)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15. 有些教师“恨铁不成钢”,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却变成了对学生的体罚.讽刺.辱骂,致使学生身心收到一定的伤害。请说明这种情况下违背了什么道德原则,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采用了不恰当的德育方法。应采用说理教育法和榜样示范的方法。遵循德育的基本原则等。

16.韩国人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养成教育,强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通过设置“道德训练教室”,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仅礼节教育方面就具体包括:1.个人生活礼节,如坐.立.走的姿势,与人谈话时的语调.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递物品时的举止;2.家庭生活礼节,如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亲戚邻里的礼节;3.学校生活礼节,如对老师.前辈.同窗的礼节,上学.放学时的见面礼.告别礼;4.社会生活的礼节,如在社会交往中的鞠躬礼.举手礼.注目礼.对拜礼以及各种称谓;5.国家生活礼节,如国旗.国歌的礼节等。摘自董德中《四国道德教育管窥》,河南日报,2004年7月23日。谈谈阅读这段材料之后,你认为对我国如何抓好中小学生的道德行为的教育有哪些启示?

(1)韩国养成教育的做法应给予肯定,德育要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

(2)分析说明:①道德行为是基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等因素表现出的实际行动,也是道德形成过程的目的。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人的道德面貌是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展现,也是在实际行动中形成和发展的。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必须加强道德行为教育。②分析我国当前忽视学生养成教育的错误。

(3)如何借鉴借鉴韩国抓学生的道德行为的方法。

①应从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抓起。②从中小学生实际出发。③要特别强调训练和强化。

17.评述下列案例中班主任的德育观以及其采用的德育方法。

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在班主任的主持下,班级里进行了“选差”的民主投票,教室里闹哄哄的。望着同学们挤眉弄眼的鬼脸和似乎暗示着什么的手势,我烦恼地闭上了眼睛。真的,我不明白这样的评选究竟有什么意义,人各有志,让他们折腾去吧,我还是专心致志地思考数学题吧。投票结束,班主任一身正气地走上讲台,当场唱票,宣布结果:“纪律最差,孙晓梅(假名,下同),32票;劳动最差,王信,30票,不少啊;礼貌最差,郭大鹏,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学习最差,李立,铁证如山……”。老师的声音像从地狱里发出来,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放学了,一切都在喧嚣中结束,那些当选最差的学生,谁也不肯回家。男生的眼中燃烧着怒火,女生则已经趴在桌上泣不成声了。望着窗外朦胧的雨色,我只觉得一股说不清楚的滋味涌上心头,突然,鼻子一酸,泪水夺眶而出。我不明白,老师的“选差”究竟要对达到什么目的,这种“民主投票”有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我要转学,我要退学,我宁愿做一个文盲,也不愿回到这样的班级和学校。(节选自钱民辉著:《学生实知实说》,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手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上述材料中班主任的德育观和采用的德育方法都违背了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不合适的德育方法。

(1)德育原则

它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概括了德育的宝贵经验,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我国学校的德育原则主要有:

①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②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一般方法有: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以及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等。

材料中班主任的德育方法是不适当的。他想利用群众的舆论改变学生的行为,但由于方法不当,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形成了师生之间的情绪对立。

第九章德育

第九章德育 第一节德育概述 辨析:德育就是道德品质教育? 答:此题错误,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德育的组成包括四个基本方面:政治教育、法制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填空: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填空:德育是每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历史性、阶级性、继承性。 填空:每个国家德育都有历史性、继承性。 德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德育主要以善恶作为判断标准,心理健康主要以正常不正常作为判断标准。德育更多的是行为和动机一直的表现。心里不健康则常常是心理失常的表现。德育的重要意义? 1.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2.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中期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 3.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张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德育任务? 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初步梳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的能力和品德心理。 品的能力是指? 一个人顺利完成品的活动的本领,主要包括品德的认识能力、情感能力、践行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等。品的心理一般是由知、情、意、行等因素构成。 填空:1993年和1995年正式颁布的《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学道德教育大纲》。

《小学德育纲要》规定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十条? 1.热爱祖国的教育; 2.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3.热爱人民的教育; 4.热爱集体的教育、 5.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 6.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 7.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 8.民主与法制观念启蒙的教育; 9.良好的意志、品德的教育;10.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中学生德育大纲》主要内容如下? 1.爱国主义教育; 2.集体主义教育; 3.社会主义教育; 4.理想主义教育; 5.道德教育; 6.劳动教育;7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8.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第二节德育过程 填空:德育过程的四个因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 教育过程是三个方面的矛盾? 1.学校影响与一般社会影响之间的矛盾; 2.教师提出的德育目标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品之间的矛盾; 3.受教育者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填空:教师提出的德育目标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品之间的矛盾是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长期和反复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基础知识习题(一)含答案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高分押题预测试卷(一)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60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 1.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冯特B.桑代克 C.苛勒D.华生 2.学习中,学习者利用一定的记忆术帮助掌握知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D.元认知策略 3.将所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全部列举出来,逐一尝试,虽可保证解决问题,但效率不高的问题解决方式是( ) A.研究式B.探索式 C.启发式D.算法式 4.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都属于( )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B.想象的 C.伦理的D.行为的 5.小刘老怀疑自己的手脏,所以一天不停地洗手,这属于( ) A.强迫观念B.强迫行为 C.强迫考虑D.强迫焦虑 6.观看乒乓球抽球录像后,能以一定的精确度来演示这一动作的动作技能目标是( ) A.模仿B.准确 C.连贯D.习惯化 7.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是( ) A.联合群体B.松散群体 C.正式群体D.非正式群体 8.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且大多数资料是采用非正式方式收集的评价是( )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 C.正式评价D.非正式评价 9.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 )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A.知识B.领会 C.应用D.分析 10.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的功能。 A.培养动机B.激发需要 C.促进和维持D.培养纪律 11.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12.儿童有不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等特点是在( )教养方式下形成的。 A.放纵型B.专制型【安徽省教师统一招聘考试押题卷、大纲考点背诵】 C.民主型D.自由型 13.学生的知识与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 )

现代德育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现代德育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选择的答案序号填写在格子里) 1、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冶、熏陶,这是哪一种德育方法 A、实际锻炼法 B、陶冶教育法 C、说理教育法 D、榜样示范法 答案:B 2、更强调和重视在实践中通过活动和交往来获得相应的价值、观念,并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这是哪一种德育课程的特征? A、认识性德育课程 B、活动性德育课程 C、核心德育课程 D、隐性德育课程 答案:B 3、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这是心理学家柯尔伯格以哪一种理论为指导提出来的。 A、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B、活动——动机理论 C、最近发展区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答案:A 4、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A、知与行的矛盾 B、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矛盾 C、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现状之间的矛盾 D、全面认识与片面认识之间的矛盾 答案:C 5、德育过程所依据的是那一种规律 A、受教育者审美能力发展规律 B、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C、个体的认识活动规律 D、受教育者生理发展的规律 答案:B 6、现代德育的本质属性是 A、主观-发展性 B、主体-发展性 C、客体-发展性 D、主题-发展性 答案:B 7、当代西方学校德育流派中最负盛名的教育理论,它被誉为现代学校德育的“基石”。 A、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 B、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理论 C、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 D、理论学习道德教育理论 答案:A 8、人类的任何理论都来源于实践,所以在各种科学研究中都应该遵循的研究程序是 A.实践(实验)—理论—实践(检验)—新理论 B.实践(检验)—理论—实践(实验)—新理论 C.实践(实验)—理论—实践(检验) D.理论—实践(实验)—新理论—实践(检验) 答案:A 9、以下哪种当代德育模式认为提倡和加强价值观教育是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A、价值观导向模式 B、情感体验模式

德育习题

第一部分:德育思考与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这指( )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法制教育 D.德育 2.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观;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是德育的()。 A.途径 B.任务 C.过程 D.方法 3.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除了道德教育之外,还包含许多内容,但不包括( )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知识教育 D.法制教育 4.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品德。这反映的是( ) A.德育途径 B.德育任务 C.德育过程 D.德育方法 5. 德育过和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与( ) A.德育影响 B.德育任务 C.德育过程 D.德育原则 6.儿童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活动、特别是德育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这说明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 A.道德养成过程 B.道德活动过程 C.道德学习过程 D.道德陶冶过程 7.外在的德育影响不能自动生成为学生的品德,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地选择,才能内化为学生内在的品德。促进外在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是( ) A.道德影响 B.道德陶冶 C.道德学习 D.道德活动 8.德育过程引导并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德育过程是学生品德发展的( ) A.同步过程 B.基本要求 C.重要条件 D.重要任务 9.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观。这反映的是( ) A.道德情感 B.道德认识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动 10.它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这种能动性表现为意志活动,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使决定采取的道德行为顽强地坚持下去。这反映的是( ) A.道德情感 B.道德认识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动, 11.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是对客观事物爱憎好恶的主观态度。这反映的是( ) A.道德情感 B.道德认识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动 12.它是人们在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下,对他人和社会做出的反应,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快速掌握考核精要第九章德育

第九章德育 第一节德育意义、目标和内容 一、德育的概念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运用德育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施加积极影响的教育活动。从形式说,德育通常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等,从内容上说,一般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对受教育者的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施加积极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政治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以及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二、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三、德育目标 (一)什么是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指通过德育活动使受教育在在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二)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1. 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2. 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3. 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4. 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三)我国中学德育目标 1.我国中学阶段具体德育目标要求 根据我国政府对中小学德育目标的调整,我国中小学德育的目标要求只要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道德知识的传授和道德能力的培养。 2.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 (2)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 (3)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 (4)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科学,勇于创新。 (5)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6)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 (7)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 3.能力方面 (1)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2)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培养同他人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3)逐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 (4)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5)能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6)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学校及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具有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4.知识方面

《德育原理》复习题和答案

《德育原理》复习题 一、解释概念5/3选择9/2 1.德育 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 统德育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活动。 2.德育学原理:德育学原理是研究德育现象和德育问题,揭示德育规律的科学。 3.个人本位德育目的论 德育目的在于提升个体的生存价值和生命质量,使之成为自主自由的道德主体。 4.社会本位德育目的论 德育目的只能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制定,培养符合一定社会准则的公民。 5.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指在德育目的指引下,各级各类教育在思想品德培养方面制定的具体质量标 准和规格要求。 6.德育目的 德育目的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目的指的是对个体思想品德发展的期望或设计。 狭义:通过德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品德的人的总要求,它规定着所培养人才在思想品德方面的质量规格。 7. 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 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德育影响,通过受教育者能动的认识、体验和践行,从而形成受教育者良好思想品德的过程。 8.陶冶教育法 有目的地利用环境或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9.知行统一原则 是指进行德育工作时要把思想政治法纪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 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认识付诸行动,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10.品德 品德是从个人的行为整体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心理特点和倾向。 11.品德发展 随着时间和年龄的递增,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个体在品德诸方面所发生的 积极运动变化过程。 1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是指进行德育工作时,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信任结 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和要求易于被学生接受并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13.德育理念 德育工作者在长期德育实践活动中,经过亲身体验和理性思考而形成的关于德育本质、 规律及其价值的根本性判断和思想观点。 11.人本化德育理念:道德是人为的,道德是为人的,道德是由人的。 14.德育价值 德育价值是作为客体的德育活动及其功能对德育主体需要满足的一种属性。 15.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的而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和。

德育原理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德育的价值标准是()。 A.善 B.美 C.真 D.丑 2.德育过程的真正开端和起点是()。 A.提高品德认识 B.激发品德发展动机 C.陶冶品德情感 D.培养品德行为习惯 3.我们国内和国外关于德育基本内容序列化安排大多采用的模式是()。 A.结构迁移说 B.螺旋循环说 C.阶段连续说 D.社会适应说 4.作为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德育活动指明发展方向的是()。 A.德育目标 B.德育内容 C.德育方法 D.德育效果 5.在原始社会,德育采用的是“口耳相传”、“长者施教”;随着文字的产生,竹简绢帛的出现,特别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读书指导法引进古代学校德育实践; 在现代,电影、电视等视听设备的出现并引进教育,运用于德育。这说明()。 A.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德育目标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 B.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德育内容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 C.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德育方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 D.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德育社会形式、规模和结构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 6.人的品德发展的动力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环境影响与个体接受的矛盾

C.教育影响与个体接受的矛盾 D.人在积极活动过程中引起的品德发展需要与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7.在影响人的品德发展的各种条件和因素中,生物因素是()。 A.前提因素 B.决定性因素 C.主导性因素 D.动力性因素 8.德育的四项基本内容是指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 A.理想教育 B.劳动教育 C.人生观教育 D.道德教育 9.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 A.德育个别问题 B.德育一般问题 C.德育规律 D.德育原理 10.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教育 B.国际主义教育 C.共产主义教育 D.集体主义教育 11.在对德育内涵的理解上,有人提出了“守一而望多”的原则,其中“守一”意即严 格意义上的德育只能指().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公民教育 D.道德教育 12.道德教育基本上采取不成规定的师徒授受方式进行,道德教育的内容也是对宗教或圣贤经典思想的解释、理解与实践,这决定了古代学校德育()的特征。 A.经验性 B.神秘性 C.阶级性 D.非专门性 13.涂尔干的()往往被视为独立的德育学产生的标志。 A.《教育论》 B.《品德概念与品德教育》 C.《道德教育论》 D.《教育上的道德教育原理》

中职德育第二版第一册-第一课 练习 参考答案

中职德育第一册《道德法律与人生》习题册 参考答案 1.1职业伴随人生 一.名词解释: 1.职业技能:员工完成岗位任务所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 2.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增强岗位适应性为目标的教育。 3.技能人才:掌握并能熟练应用专业知识与技术的人员。 二.单选题: 1-5:ABBDA 6-10:BDACD 11-15题:ABACB 释疑: 职业:人们从事的比较稳定、有合法收入的工作。(另指行业总称)。 就业:人们寻找到工作的过程,即入行入职的过程即就业。 立业:成就某种事业,即建功树业。 基业:事业的基础——多指国家政权;家产、产业(创业)。 三:辨析题: 1.对企业而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是人才,技术工人同样也是人才。正确:技术工作同样掌握了专业技术,所以也是人才;职业不分贵贱,只是分工不同而已。 2.有人称:“只要关系化,啥事都不怕”,所以说社会关系是从业资本。 错误:社会关系虽然具备了优先权,但真正要立足,还是看你的职业技能(即你的能力与业绩)。 3.技能人才主要通过实践达到锻炼的目的,成才与是否参加职业教育无关。错误:现代科技发展,职业要求大幅提高,如未参加入职业教育很难胜任现代职业要求(未经职教无法入职:许多职业建立的职业资格制度即是明证) 4.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主要通过其拥有的金钱数量体现。 错误: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衡量的尺度有许多,金钱只是其中的低端标准之一。(此论犯了“金钱至上主义”的错误) 四.问答题: 1.谈谈技能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答:社会发展离不开技能人才,只要掌握的岗位技能,就能为自己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就有了坚实的保障;支撑企业的科技基础、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阶段,将更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力大军。 2.请结合实际,谈谈人为什么要从事一定的职业。 提示:生存需要,只有通过正当职业才能获得合法收入,以换取必要的生存物资; 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唯有通过职业活动展现自己的才华及成果,实现人生

教育学-第九章

教育学第九章德育 本章重点: 1.德育目标、内容 2.德育过程的矛盾 3.德育过程的规律 4.榜样法的概念与要求 5.认知模式的理论假设与实施要求 、德育的概念: 社会要求、德育规律; 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 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 德育就是道德教育吗? 二、学校德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 三、德育的性质: 社会性 历史性 阶级性和民族性 四、德育的意义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战略意义):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2、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可塑性强但辨别能力弱 3、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五、德育目标 1、概念: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 准;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2、依据: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与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 形成发展的规律与心理特征 3、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总要求 4、初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5、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六、德育内容 1、概念: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 总和。 2、依据:德育目标;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征;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文化传统[10 填空] 3、我国学校德育内容: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辅导 生活辅导 择业指导【07填空,10选择】七、德育过程 1、概念:施教传道+受教修养;个体社会化+社会规范个体化(内化) 2、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德育过程是从教育者的角度而言的; 品德形成过程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而言的; 教育者的德育活动应促进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 3、德育过程的结构(要素组合方式) 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社会代表者;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对象;主体性 德育内容: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 德育方法:活动方式(手段、方法)的总和 4、德育过程的矛盾 教育者-受教育者 教育者一德育内容、方法 受教育者一德育内容、方法 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 基本矛盾: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08填空】 5、德育过程的规律 1、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规律【10填空】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07、09填空】 2、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06填空】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4、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09简答】 八、德育原则 1、概念: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2、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最新德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龙街小学2017-2018学年度师德师风考试卷1.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并可以开除。本题答案:对错正确答案:错 2.一位学生在班里丢了10元钱,班主任气不打一处来,让全班32名学生投票选“贼”,结果有2名学生入选。当2名学生要求拿出证据来时,老师举起手中的选票:“这就是证据!” 从被选出来的学生角度来讲,说法不当的是() A 会影响他们交友的自信心 B 意味着他们在全班面前颜面扫地,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 C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 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C 3.师德修养的时代性特点需要教师() A 随时代变化,彻底变革师德内涵 B 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重新确立师德规范 C 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 D 以不变应万变,守护祖国的师德传统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C 4.我们要坚持()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A 请进来 B 引进来 C 科学技术 D 管理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B 5. 职业道德行为的最大特点是自觉性和()。 A. 终身性 B.习惯性 C.多变性 D.稳定性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B 6.下列教师做法错误的一项是()。 A 教师要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增强创新意识,不断提高教书育人能力。 B 教师要承担起引领学生道德成长的责任,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做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格局的践行者。 C 教师要运用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形成相互激励 教学相长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 D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家庭情况,照顾家里有钱有势的同学。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D 7.只要不违法,教师利用学生家长关系谋点私利你认为()。 A 完全错误 B 市场经济下,业余时间付出劳动和辛苦,理当有回报 C 教师也是人,也不能不食人间烟火,社会应该理解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A 8.“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A 教育无目的论 B 社会本位论 C 科学本位论 D 个人本位论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B 9.因故受到了领导的批评,你会带着不良情绪进入课堂吗?() A 肯定不会,课堂是我和学生的舞台,不能掺杂任何其他的情绪 B 可能会,我还不能完全掌控自己的情绪,难免会在课堂上流露 C 肯定会,我心里不痛快,还不允许我宣泄吗?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A 10.反映教师对待自己的道德素养要求的是( ) A 热爱学生 B 热爱教育事业 C 团结协作 D 为人师表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D

德育原理作业习题

德育原理作业习题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作业习题 第一章德育范畴 1、如何看待德育的内涵 2、学校德育的历史形态和特点各有哪些 3、如何区别德育理论的几种形态 4、德育理论的主要议题有哪些 5、结合你所耳闻目睹的学校德育问题,思考对德育概念理解的误区所产生的危害性。 6、阅读鲁洁等《德育新论》、胡守棼《德育原理》、戚万学《生活道德论》以及国外柯尔伯格、杜威、涂尔干、赫尔巴特等的德育论原着,体会德育理论的发展脉络及研究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德育的本质与功能 1、如何理解道德生活与道德教育的本质 2、如何理解德育的功能对德育功能的正确理解有什么意义 3、如何理解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 4、怎样理解德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 5、如何理解德育的“适应性”与“超越性”的关系 6、阅读鲁洁教授发表在《教育研究》上的两篇文章“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和“论德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结合本章所讲内容,仔细领会。 第三章德育对象 1、“德性可教”如何理解 2、“新性善论”的内涵、解释与教育意义何在 3、三大主要的道德发展理论的重要贡献和缺陷何在 4、如何理解反“年龄歧视论”的积极意义

5、个性与德性关系如何 6、从个性角度出发怎样在学校德育中做到因材施教 7、阅读西方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有关着作,思考人性论的问题,并写出自己对人性论的见解。 8、阅读西方道德哲学(如陆有铨、戚万学的着作),了解几种关于道德发展的理论。 第四章德育目的 1、什么是德育目的德育目的与教育目的的关系如何 2、德育目的的特性与功能有哪些 3、德育目标分类有何意义你认为应当注意些什么 4、尝试做一个年级的德育目标的分类工作。 5、如何正确理解我国现行的德育目的 6、阅读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学》,理解德育目标的分类。 7、思考我国德育目的存在的问题,思考我国德育目标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思考德育目的与德育效果的关系问题。 8、阅读东西方道德哲学思考,道德哲学和人性假设德育目的的影响。 第五章德育过程 1、德育过程的特点有哪些 2、如何理解现代与传统德育过程模式的不同和综合化模式 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矛盾 4、德育过程组织的基本环节和基本原则有哪些 5、查阅有代表性的德育过程理论资料,思考传统与现代德育过程模式的不同,及其对当今学校德育的借鉴意义。 6、结合耳闻目睹的德育现实和自身经历,谈谈德育过程最关键的矛盾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矛盾

第九章学校德育测试题

第九章学校德育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方雨认为社会法制应符合社会大众权益,当它不符合时就应修改,据科尔伯格理论他处于道德发展的哪个阶段?( B ) A.服从与惩罚 B.社会契约 C.维护权威或秩序 D.普通伦理2.( C )倡导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促进儿童道德发展。 A.皮亚杰 B.杜威 C.柯尔伯格 D.无答案 3、在道德教育理论中强调教师中心,重道德灌输的是( A )。 A.涂尔干 B.罗杰斯 C.卢梭 D.无答案 4.教育过程中,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待思想问题那就违反了( C )。 A.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B.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注意( A )。 A.针对性 B.多开端性 C.全面性 D.长期性 6.对不同的时间、地点、情景和对象发生的同类思想品德问题,为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采取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C )。 A.应是相同的 B.应是完全不同的 C.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D.应有一定的灵活性7.德育的主要途径是( A )。 A.各科教学 B.班主任工作 C.说服 D.榜样 8.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 A )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A.知、情、意、行 B.思想、情感、目标、行动 C.思想、意志、目标、行动 D.知、情、思、行 9.思想品德教育的组成部分,目前学术界比较多的认为是:道德品质教育、思想教育、 D 、心理健康教育。 A.世界观教育 B.人生观教育 C.理想教育 D.政治教育 10.以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品德,而经过选择和处理的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道德规范、政治原则、思想观点及其体系的是指( B )。 A.德育方法 B.德育内容 C.德育模式 D.德育过程 11.德育内容的性质和范围受制于( A )。 A.政治经济 B.学生年龄特征C、当前形势和学生思想品德实际 D、教育者的价值观12.学校德育内容的核心是( D )。 A. 社会实践教育 B.集体主义教育 C.理想教育 D.爱国主义教育 13.下列属于说理教育法的是( A )。 A.讲解 B.典范 C.表扬 D.批评 14.以他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的成绩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这种方法是( B )。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 品德评价法 D.讨论法

学习整理笔记第九章德育

第九章、德育 第一节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 一、德育的概念 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学、法纪教育和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而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或政治教育的代名词。 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 一般说来,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 二、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三、德育目标 (1)什么是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村注,变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2)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把全体学生装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 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 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四、德育内容 (1)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2)爱国主义教育 (3)理想教育 (4)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调整人我、群我、物我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5)集体主义教育 (6)劳动教育 (7)自觉纪律教育 (8)民主和法制教育 第二节德育过程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德育过程和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和联系。(整段) 从联系来说: 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而人的品德形成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 从受教育者角度看,德育过程四搜教育者个体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只不过是在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下,受教育者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过程罢了。 从区别看: 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依据学生的特点,以适当的方式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将相应的社会规范转化

福师1108考试批次《小学德育理论》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

福师1108考试批次《小学德育理论》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 1 A、隐性德育课程 B、活动性德育课程 C、认识性德育课程 D、辅导性德育课程 答案:C 2、德育过程所依据的是那一种规律?()。 A、受教育者审美能力发展规律 B、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C、个体的认识活动规律 D、受教育者生理发展的规律 答案:B 3、对德育活动中的情况作出是否正常的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是什么评价()。 A、决策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答案:C 4、德育过程的本质是()。 A、将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B、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C、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D、是造就道德主体或再生产道德主体的过程 答案:D 5、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陶冶、熏陶,这是哪一种德育方法()。 A、实际锻炼法 B、陶冶教育法 C、说理教育法 D、榜样示范法 答案:B 6、德育评价的主要内容是()。 A、德育方案 B、德育工作和德育结果 C、德育措施 D、德育环境 参考答案:B 7、目前教育界提出的“乐学教育”“愉快教育”是属于()。 A、情感体验模式 B、价值观导向模式 C、行为践履模式 D、心理辅导模式 参考答案:A 8、在一项德育方案实施之前进行可行性评价,将要进行的德育活动是否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与德育方案是否可行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一种什么评价()。 A、诊断性评价 B、决策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参考答案:B 9、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B、家长委员会 C、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D、学校德育 参考答案:D

第九章 现代德育

第九章现代德育 一、选择题 1.现代德育建立的基础是( ) 。 A.农业经济 B.现代信息社会 C.现代工业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现代德育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人本化、民主化、科学化 B.现代德育与现代社会的结合 C.国际化和民族化趋势日益明显D终身化和全民化 3.关于原始社会德育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德育的内容及其简单 B.德育的方式是和劳动、生活相结合 C.德育是平等的 D.德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4.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品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的()。 A.交往的发展 B. 个性的发展 C. 思维的发展 D.情感的发展 5.提出观察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 A.皮亚杰 B.杜威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6.德育应"服从最强烈的人性冲动",对这句话的启示应: A.德育不能背离教育者的道德认知规律 B.德育应重视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 C.舍弃情感,仅靠理推理而来的道德是毫无意义的。 D.德育应寓于情感教育之中 7.德育活动的基本环节包括()。 A.德育任务的制定 B.德育内容的确立 C.德育模式和德育方法的选择 D.德育途径的实施

8.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教育技巧和艺术。"这段话强调德育的过程具有以下哪种特点()。 A.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具有塑造性和能动性 B.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与交往的过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很强的实践性 D.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即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它具有侧重性和同时性 9.下列那种德育模式主张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引导他们对现实生活中所看到、发现的现实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和评价,自己做出价值选择。() A.体谅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 C.社会行动模式 D.榜样学习模式 10.说服教育法的方式主要有()。 A.灌输 B.疏导 C.模仿 D.奖惩 ||| 11. 德育方法是( ) A. 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B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 C. 教师德育手段的总称 D. 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1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知识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13.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马卡连柯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14.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 A.提高品德认识 B.陶冶品德情感

第九章 德育(复习)-含解析精选.

第九章德育复习 一、选择题 1、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称为(D ) A德育目的B德育原则C德育规律D德育目标 2、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C ) A基础B途径C出发点D重要环节 3、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A ) A德育内容上B德育规律上C德育原则上D德育方法上 4、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C) A内容B层次C结构D方法 5、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A ) A知B情C意D行 6、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D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7、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B) A关键B基础C内容D途径 8、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C )

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导向性原则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9、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D ) A方法B手段C内容D途径 10、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A )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B课外校外活动C劳动D共青团活动 11、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B )A榜样法B说服法C陶冶法D锻炼法 12、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C ) 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陶冶法 13、德育认知模式非常注重(A)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4、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B)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5、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教育家是(D) A柯尔伯格B皮亚杰C麦克费尔D班杜拉 二填空题 1 德育是思想教育、___政治教育______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2 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______社会德育______等形式。

《德育与班主任》习题答案

《德育与班主任》习题答案

第一章德育概述 一、选择题 1、一般说来,品德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 质和( C )。 A. 情感品质 B. 意志品质 C. 道德品质 D. 行为品质 2、不属于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基本内容的是 ( C)。 A. 自觉纪律教育 B. 道德教育 C. 宗教教育 D. 民主和法制教育 3、关于德育原理与德育方针政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 是( B )。 A. 德育方针政策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而德育原理 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 B. 德育方针政策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而德育原理是 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 C. 德育方针政策和德育原理都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 D. 德育方针政策和德育原理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 现 4、德育原理研究的根本任务是(A )。 A.揭示德育规律B.总结德育方法C.探讨德育现象D.研究德育功能

5、关于现代德育的叙述,错误的是(C )。 A.现代德育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德育B.现代德育是促进人精神解放的德育 C.现代德育是没有阶级性的德育 D.现代德育是提倡个性自由的发展性德育 6、客观存在的德育规律在人们主观意识上的正确反映 被称为( A)。 A. 德育原理 B. 德育实践经验 C. 德育目 标 D. 德育方针 7、品德属于(C )。 A.集体现象B.个体现象C.社会现象D.民族现象 二、简答题 1、试述德育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答:1. 德育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五个部分组成。2. 每个部分各有自己的特定内涵,但是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构成了德育内容的统一体。3. 五个内容是辨证统一的。其中政治教育是根本,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是核心,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是基础。 2、德育对个体发展都有哪些功能?

第九章德育

第一节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 一、德育的概念: 1、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因此,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而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或政治教育的代名词。 2、德育包括以下形式: (1)家庭德育;(3)社会德育 (2)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3、具有特性: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 二、德育的意义P108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三、德育目标: 1、概念: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2、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1)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3、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 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四、德育的内容 1、概念: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标准和法纪道德规范的总和。 2、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 (1)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人们对待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态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世界上最进步最科学的世界观。】 (2)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3)理想教育。【理想:是人们对未来事物、生活或目标的想象、向往和追求。共同理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制约着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 (4)道德教育。【道德:是调整人我、群我和物我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由社会生活条件决定并未社会生活服务。我国现阶段用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人们,同时提倡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历史上最高尚最进步的道德】 (5)集体主义教育。(6)劳动教育。(7)自觉纪律教育。(8)民主和法制教育。【民主是法制的基础,法制史民主的保证。社会主义法制是立法、司法、守法三方面统一体】第二节德育过程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1、概念: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的统一过程。 2、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既相互联系又区别: (1)联系: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个体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而人的品德形成发展也离不开德育的影响。(2)区别: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构建完善的过程。 二、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 1、结构: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2、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3、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三、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 1、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是有关品德的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1)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以及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是人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依据。(2)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星期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3)道德意志: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表现为用正确的动机战胜错误动机、用理智战胜欲望、用果断战胜犹豫、用坚持战胜动摇,排除来自主客观的各种干扰和障碍,按照既定的目标将品德行为坚持到底。(4)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作出的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外部行为表现,通过练习或实践形成,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2、学生品德是在教育性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发展的。【(1)德育过程的基础: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2)特点: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是德育实践中的活动和交往,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老师和同学;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3、学生品德是在其品德内部矛盾斗争中形成发展的。 4、学生品德是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 第三节德育原则、方法和途径 一、德育原则 1、概念: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具有指导作用。 2、主要的德育原则: (1)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2)知行统一原则;(3)说理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统一原则;(4)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5)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的原则;(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7)因材施教的原则;(8)德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原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