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盛丽先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儿科肾脏疾病举隅

盛丽先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儿科肾脏疾病举隅

盛丽先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儿科肾脏疾病举隅

【医案医话】

盛丽先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儿科肾脏疾病举隅

王艳盛丽先

浙江省中医院浙江杭州310006

关键词升阳益胃汤蛋白尿血尿盛丽先儿科医案

盛丽先教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40余年,学验俱丰。笔者在随师临证中常见盛师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儿科肾系疾病,如迁延性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孤立性血尿、孤立性蛋白尿等,获效良好。现撷两则验案介绍如下。

1迁延性肾炎案

刘某,男,7岁。2011年5月16日初诊。主诉:尿液检查异常1年余。患儿1年余前因急性肾小球肾炎住院治疗恢复出院,尿常规检查隐血+ +++,红细胞少许 ++,尿蛋白痕迹 ++,已持续1年余。西医诊断为迁延性肾炎。患儿疲劳后眼睑有轻度浮肿,面色少华,胃纳欠振,大便粗糙不化,气秽量多,每日1 2次,小便色黄。舌淡红、苔白腻,脉细。此系急性肾炎后脾虚湿蕴,失于升清,日久湿郁化热,灼伤肾络,精微下泄。治宜升阳健脾,清利湿热。方用升阳益胃汤加减。处方:生黄芪、炒白芍、茯苓各10g,陈皮、炙甘草、柴胡、防风各6g,姜半夏、泽泻、炒白术各9g,白茅根、玉米须各30g。7剂。二诊:患儿疲劳后眼睑仍有轻度浮肿,胃纳增,大便成形,日1次,尿检红细胞+,尿蛋白+,舌淡红、苔白稍腻,脉细。效不更方,继予原方7剂。三诊:患儿面色转华,无眼睑浮肿,纳便无殊,尿检红细胞-,尿蛋白痕迹,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原方去白茅根,加太子参10g,继予7剂治疗。四诊:患儿诸症若失,尿检红细胞-,尿蛋白-。继予前方7剂巩固治疗。以后每月复查,至今未见异常。

2孤立性蛋白尿案

赵某,男,12岁。2014年1月2日初诊。主诉:发现蛋白尿约2年。患儿约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晨尿中有较多泡沫,查尿常规示尿蛋白+,多次尿检示蛋白(痕迹 +)。24小时尿蛋白300mg。今尿常规示尿蛋白+。西医拟诊为孤立性蛋白尿。患儿平素面色萎黄少华,胃纳欠振,进食稍多则感脘满恶心,夜间汗多,大便偏溏,每日1次,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濡细。此系脾虚湿困,致肾失封藏,精微外漏。治宜健脾升阳,益气固肾。方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处方:太子参、茯苓、炒白术、炒薏仁各10g,姜半夏、陈皮、柴胡、防风、炒枳壳、桔梗、山萸肉各6g,炙甘草3g,玉米须15g。14剂。二诊:患儿胃纳渐增,夜间入睡后稍出汗,大便成形,每日1次,近两日鼻塞,流清涕,不咳,尿检尿蛋白(痕迹),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苔薄腻,脉濡。原方加白芷10g,蝉衣6g,继服7剂。三诊:尿检尿蛋白-,余症正常。前方去白芷、蝉衣、泽泻,加生黄芪、山药各10g,继服14剂。至今尿检一直正常。

3体会

小儿脾常不足,感受外邪或内伤饮食均可损及于脾。脾失升清则清浊升降失司,脾失散精则精微输布失常,而致湿浊潴留;日久湿蕴化热,湿热之邪循经犯肾,或迫精外泄或失于固摄,则精微下漏而见蛋白尿、血尿。虽然肾虚失于固摄是出现蛋白尿和血尿的重要原因,但“肾主蛰藏,必藉土封”,病机关键在于脾。脾虚使肾失封藏则精微不断漏泄。李东垣升阳益胃汤以升阳为主,升阳即升清,虽名益胃,其实益脾。全方升阳益脾,补中有清,升中有利,扶正与祛邪并施。中州斡旋,脾之运化恢复,发挥其“执中央,运四旁”的作用,使中流砥柱有权,肾精就可封藏不泄,是从脾治肾之法。本文两则验案属不同的小儿肾脏疾病,但由于病机同为脾虚清阳不升,湿热内蕴,故盛师均以升阳益胃汤加减获效,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治则。方中用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四味风药祛风除湿以升阳,小儿脏气清灵,若湿不甚多不用羌、独,本文二案均未用。黄连苦寒易伤脾阳且苦,小儿难以接受,多去之。盛师常酌加玉米须、山药、米仁、萸肉、乌梅等治疗蛋白尿,酌加白茅根、仙鹤草、地骨皮、淡豆豉、小蓟草等治疗血尿,尤其是玉米须配白茅根,甘淡平和不伐小儿生生之气。

收稿日期2014-09-15

·

483

·浙江中医杂志2015年5月第50卷第5期

升阳益胃汤

黄耆60克半夏(汤洗,脉涩者用)人参(去芦)甘草(炙)各30克独活防 风白芍药羌活各15克橘皮12克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柴胡泽泻(不淋 勿用)白术各9克黄连3克 治脾胃虚弱,湿热滞留中焦,怠惰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肿,口苦舌干,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小便颊数;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者 每服9克,加生姜5片,大枣2枚,用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方中人参、黄耆、白术、甘草补益脾胃之气;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清阳,祛风除温;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黄连除湿清热。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升阳,清热除湿之功。 百科:黄芪(30克)半夏(15克)人参(15克)炙甘草(15克)独活(9克)防风(9克)白芍药(9克)羌活(9克)橘皮(6克)茯苓(5克)柴胡(5克)泽泻(5克)白术(5克)黄连(克) 一.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 二..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 三.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乃阳气不升也。 归经:足太阴阳明药也 方义:1.六君子:助阳益胃,补脾胃之上药也。加黄耆,以补肺而固;芍药,以敛阴而调荣;羌活、独活、防风、柴胡,以除湿痛而升清阳;茯苓、泽泻,以泻湿热而降浊阴。少佐黄连,以退阴火。 ⒉补中有散,发中有收,使气足阳升,则正旺而邪服矣。 方解:升阳益胃汤重用黄芪,并配伍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养胃;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清阳,祛风除湿;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黄连除湿清热;白芍养血和营。适用于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湿郁生热之证。 胃气不降 病证名,又称胃失和降。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胃气通降功能受阻则病。症见不思饮食,胃脘胀满作痛,嗳气吞酸,呃逆呕吐等。多由饮食所伤、胃火冲逆或痰浊中阻所致。治宜宽中消导,和胃理气。 用生赭石细末一两,生怀山药、炒怀山药各七钱,全当归三钱,生鸡内金二钱,浓朴、柴胡各一钱。连服此药八剂,大便日行一次,满闷大减,饮食加多。遂将赭石改用六钱,柴胡改用五分,又加白术钱半。连服十剂痊愈。 降浊还原丸 【主要成分】野菊花、蒲公英、枳壳、淫羊藿、黄芪等

升阳益胃汤新用

升阳益胃汤新用 升阳益胃汤新用封银曼王祥麟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由黄芪、半夏、人参、甘草、独活、防风、白芍、羌活、橘皮、茯苓、柴胡、泽泻、白术、黄连、生姜、大枣 16 味药物组成。具益气升阳,清热除湿之功,临证用治脾胃虚弱,湿热滞留中焦等证每收奇功。1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王某,男,47 岁,1996 年 9 月 12 日初诊。泄泻反复发作 1 年,加重半月。1 年前因饮食生冷致腹痛、腹泻,经治缓解,但腹泻仍反复发作。本次因喝冷饮而症状加重,腹泻每日 3,5 次,腹胀肠鸣,时有完谷不化,夹有泡沫粘液,偶带脓血,身重神倦,食减纳呆。舌淡体胖、苔薄白,脉细弱。结肠内窥镜检查示结肠粘膜呈多个浅表溃疡伴充血、水肿,肠粘膜粗糙,可见脓性分泌物覆盖。证属脾胃虚弱,湿盛作泄。治宜健脾升阳,助运化湿。方用升阳益胃汤加减。处方:白人参、白芍、甘草各 10 g,黄芪 30 g,焦白术、茯苓各 20 g,半夏、陈皮、羌活、独活、藁本、防风各 15 g,每日 1 剂,水煎服。3 剂后泄泻次数即为每日 1,2 次,腹胀肠鸣减轻,饮食知味。仍以上方加减服用 3 周,诸症悉除,结肠镜检查粘膜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未复发。按: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久泻范畴,主要病变在脾胃与大肠,脾胃湿盛是其发生的重要因素。久泻者脾必虚,脾气虚弱,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肠胃正常的水液成为湿浊,湿从下泄而出现诸症。遵东垣:“诸风药皆是风能胜湿”,又“如飧泄及泄不止,以风药升阳”之理论而拟升阳益胃汤。方中羌活、独活、防风、藁本即祛风升阳之品,性温或平,味辛或兼苦,外能达表解肌,内可上行升清,鼓舞脾胃,虽常用治外感病,亦适于内伤脾胃病。防风与白芍合用,既可驱风,又可柔肝。升阳药旨在升举脾胃清气,使清气得升则浊气得降,促使脾胃功能恢复。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多数驱风药具有抗炎、抗菌及兴奋迷走神经作用,可调节肠管的蠕动与分泌。因此,治疗久泻脾虚湿盛之证,健脾益

升阳益胃汤临证新用

升阳益胃汤临证新用 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卷中,药物组成:黄芪(30克)半夏(15克)人参(15克)炙甘草(15克)独活(9克)防风(9克)白芍药(9克)羌活(9克)橘皮(6克)茯苓(5克)柴胡(5克)泽泻(5克)白术(5克)黄连(1.5克)。主治:一、脾胃虚弱、怠惰嗜卧。二、体重节痛,口苦舌干,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欲食,食不消。三、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 1肠易激综合症 张某,男,38岁,2009年2月12日初诊。泄泻反复发作2年,加重半月。2年前因饮食不当致腹痛、腹泻,经治缓解,但腹泻仍反复发作。本次因喝冷饮而症状加重,腹泻每日3~5次,腹胀肠鸣,时有完谷不化,身重神倦,食减纳呆。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结肠内窥镜检查正常。证属脾胃虚弱,湿盛作泄。治宜益气升阳,健脾化湿。方用升阳益胃汤加减。处方:柴胡、泽泻、甘草各10g,黄芪30g,焦白术、茯苓各20g,党参、白芍、半夏、陈皮、羌活、独活、葛根、防风各15g,每日1剂,水煎服。3剂后泄泻次数即为每日1~2次,腹胀肠鸣减轻,饮食知味。仍以上方加减服用1周,诸症悉除,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类十分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疾病,令人惊异的是其发病率极高,仅次于感冒。根据其主要症状分为腹泻型(D-IBS)、便秘型(C-IBS)和交替型(A-IBS,即腹泻、便秘交替出

现)三种类型。该病的症状表现是突然出现肠鸣亢进、腹痛、稀便,有的人还可能会伴有皮肤潮红、瘙痒、荨麻疹、哮喘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待精神紧张状况得到缓解之后,各种症状又很快消失。肠易激综合症属中医久泻范畴,主要病变在脾胃与大肠,脾虚湿盛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久泻者脾必虚,脾气虚弱,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肠胃正常的水液成为湿浊,湿从下泄而出现诸症。遵东垣:“诸风药皆是风能胜湿”,又“如飧泄及泄不止,以风药升阳”之理论而拟升阳益胃汤治之。另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多数驱风药具有抗炎、抗菌及兴奋迷走神经作用,可调节肠管的蠕动与分泌。因此,治疗久泻脾虚湿盛之证,健脾益气与祛风升阳药相配,效果甚优。 2反复呼吸道感染 患者,男,6岁。2008年2月6日初诊,2年来经常出现发热、咳嗽、流涕、咽喉肿痛等症状。医生诊断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服西药,输液虽能取效一时,但反复发作,家长甚是苦恼,随求诊于吾,患儿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间歇咳嗽、咳痰,舌淡苔白腻。 证属肺脾两虚,治宜健脾益气固表,拟升阳益胃汤加减。处方:炙黄芪、党参、炒白术、防风、茯苓各10g,法半夏6g,陈皮、炙甘草各6g,柴胡、桂枝、羌活、独活各6g,百部10g,赤芍、泽泻各5g,黄连3g,炒莱菔10g。每天1剂,水煎服。服药15剂,诸症悉除,随访半年未复发。按: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是小儿常见病,发病率达20%左右,以2~6岁最常见。患有RRI的小儿简称复感儿,在1年内有7~10次以上的上下呼吸道感染。多为先天性因素或机体免疫功能

升阳益胃汤临证新用

升阳益胃汤临证新用 发表时间:2011-08-04T16:52:02.92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白玉祥[导读] 张某,男,38岁,2009年2月12日初诊。泄泻反复发作2年,加重半月。 白玉祥 【中图分类号】R1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263-02 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卷中,药物组成:黄芪(30克)半夏(15克)人参(15克)炙甘草(15克)独活(9克)防风(9克)白芍药(9克)羌活(9克)橘皮(6克)茯苓(5克)柴胡(5克)泽泻(5克)白术(5克)黄连(1.5克)。主治:一、脾胃虚弱、怠惰嗜卧。二、体重节痛,口苦舌干,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欲食,食不消。三、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 1 肠易激综合症 张某,男,38岁,2009年2月12日初诊。泄泻反复发作2年,加重半月。2年前因饮食不当致腹痛、腹泻,经治缓解,但腹泻仍反复发作。本次因喝冷饮而症状加重,腹泻每日3~5次,腹胀肠鸣,时有完谷不化,身重神倦,食减纳呆。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结肠内窥镜检查正常。证属脾胃虚弱,湿盛作泄。治宜益气升阳,健脾化湿。方用升阳益胃汤加减。处方:柴胡、泽泻、甘草各10 g,黄芪30 g,焦白术、茯苓各20 g,党参、白芍、半夏、陈皮、羌活、独活、葛根、防风各15 g,每日1剂,水煎服。3剂后泄泻次数即为每日1~2次,腹胀肠鸣减轻,饮食知味。仍以上方加减服用1周,诸症悉除,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类十分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疾病,令人惊异的是其发病率极高,仅次于感冒。根据其主要症状分为腹泻型(D-IBS)、便秘型(C-IBS)和交替型(A-IBS,即腹泻、便秘交替出现)三种类型。该病的症状表现是突然出现肠鸣亢进、腹痛、稀便,有的人还可能会伴有皮肤潮红、瘙痒、荨麻疹、哮喘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待精神紧张状况得到缓解之后,各种症状又很快消失。肠易激综合症属中医久泻范畴,主要病变在脾胃与大肠,脾虚湿盛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久泻者脾必虚,脾气虚弱,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肠胃正常的水液成为湿浊,湿从下泄而出现诸症。遵东垣:“诸风药皆是风能胜湿”,又“如飧泄及泄不止,以风药升阳”之理论而拟升阳益胃汤治之。另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多数驱风药具有抗炎、抗菌及兴奋迷走神经作用,可调节肠管的蠕动与分泌。因此,治疗久泻脾虚湿盛之证,健脾益气与祛风升阳药相配,效果甚优。 2反复呼吸道感染 患者,男,6岁。2008年2月6日初诊,2年来经常出现发热、咳嗽、流涕、咽喉肿痛等症状。医生诊断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服西药,输液虽能取效一时,但反复发作,家长甚是苦恼,随求诊于吾,患儿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间歇咳嗽、咳痰,舌淡苔白腻。证属肺脾两虚,治宜健脾益气固表,拟升阳益胃汤加减。处方:炙黄芪、党参、炒白术、防风、茯苓各10g,法半夏6g,陈皮、炙甘草各6g,柴胡、桂枝、羌活、独活各6g,百部10g,赤芍、泽泻各5g,黄连3g,炒莱菔10g。每天1剂,水煎服。服药15剂,诸症悉除,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是小儿常见病,发病率达20%左右,以2~6 岁最常见。患有RRI 的小儿简称复感儿,在1 年内有7~10 次以上的上下呼吸道感染。多为先天性因素或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或喂养方式不当,以及遗传、护理、居住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若治疗不当会导致哮喘、心肌炎、肾炎等病,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为目前儿科领域内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反复呼吸道感染属于中医“虚证” 范畴。由于小儿禀赋不足,肺脾两虚,肺气虚弱则卫表不固,脾胃虚弱则化源不足,五脏皆虚,故易受外邪侵袭。升阳益胃汤,李东垣谓之“肺之脾胃虚方”。方中六君子汤健脾益气化痰,玉屏风益卫固表,增强肌体抵抗力,祛风药驱邪外出,补泻升降,健脾益肺,合而成方,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 3脑供血不足 患者,女,48岁,2009年12月10日初诊。经常性头痛头昏已2年,加重1月。曾在某医院做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查示脑血管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见眩晕头痛,两颞部时有搏动性疼痛,记忆减退,怠惰嗜卧,四肢沉重,口苦舌干,饮食无味,舌淡苔白腻,脉细缓。证属脾胃气虚,湿浊中阻,清阳不升,脑脉失养。治宜益气升阳,祛风除湿,拟升阳益胃汤加减。处方:黄芪30 g,蔓荆子20g,党参、白术、羌活、赤芍、防风、葛根、天麻、茯苓各15 g,柴胡、半夏、陈皮、甘草各10 g,每日1剂,水煎服。服5剂后头昏头痛明显减轻,四肢轻快。继以上方加地龙、川芎等调治1周余而愈。 按:慢性脑供血不足最早是在1990年由日本医学家提出来的,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出现慢性的广泛的供血不足,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慢性脑供血不足发病率高,据统计中老年人群中有2/3的人患有慢性脑供血不足,属中老年人的多发病。脑供血不足,可归属于眩晕、健忘等病证中。分为肝肾精亏、痰瘀互阻、肝火上亢、气阴不足等证型。《内经》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苦眩”,结合李东垣所述:“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以风药升发脾胃清阳之气的理论,立法组方治疗脑供血不足。祛风升阳药如羌活、防风、葛根、柴胡、蔓荆子等,在迅速改善头痛头昏局部症状及全身沉重困痛症状方面疗效显著。现代药理实验证实葛根能使脑血流增加,脑血管阻力下降;柴胡有明显的降低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作用;羌活有抗血凝之效,对改善和消除脑动脉硬化所致的头痛有不可忽视的疗效。作者单位:745201甘肃宁县和盛医院

升阳益胃汤

百科:黄芪(30克)半夏(15克)人参(15克)炙甘草(15克)独活(9克)防风(9克)白芍药(9克)羌活(9克)橘皮(6克)茯苓(5克)柴胡(5克)泽泻(5克)白术(5克)黄连(1.5克) 一.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 二..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 三.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乃阳气不升也。 归经:足太阴阳明药也 方义:1.六君子:助阳益胃,补脾胃之上药也。加黄耆,以补肺而

固;芍药,以敛阴而调荣;羌活、独活、防风、柴胡,以除湿痛而升清阳;茯苓、泽泻,以泻湿热而降浊阴。少佐黄连,以退阴火。 ⒉补中有散,发中有收,使气足阳升,则正旺而邪服矣。 方解:升阳益胃汤重用黄芪,并配伍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养胃;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清阳,祛风除湿;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黄连除湿清热;白芍养血和营。适用于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湿郁生热之证。 病证名,又称胃失和降。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胃气通降功能受阻则 食所伤、胃火冲逆或痰浊中阻所致。治宜宽中消导,和胃理气。 内金二钱,浓朴、柴胡各一钱。连服此药八剂,大便日行一次,满闷大减,饮食加多。遂将赭石改用六钱,柴胡改用五分,又加白术钱半。连服十剂痊愈。 降浊还原丸 【主要成分】野菊花、蒲公英、枳壳、淫羊藿、黄芪等 【功能主治】益脾健肾、降浊解毒。用于脾肾两虚,浊毒内停证,症见倦怠乏力,腰膝酸软,恶心纳呆,面浮肢肿,头痛头晕,皮肤瘙痒,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脉沉细。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失代偿期见以上症候者。主要用于

《伤寒温疫条辨》中对升降散有较为详细的方解:“是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六法俱备,而方乃成。”“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能辟一切怫郁之邪气。”“蝉气寒无毒,味咸且甘,为清虚之品……姜黄气味辛苦,大寒无毒,蛮人生啖,喜其祛邪伐恶,行气散郁,能入心脾二经建功辟疫……大黄味苦,大寒无毒,上下通行。盖亢甚之阳,非此莫抑,苦能泻火,苦能补虚,一举而两得之。人但知建良将之大勋,而不知有良相之硕德也……米酒性大热,味辛苦而甘……驱逐邪气,无处不到……和血养气,伐邪辟恶……蜂蜜甘平无毒,其性大凉,主治丹毒斑疹,腹内留热,呕吐便秘,欲其清热润燥,而自散温毒也……” 僵蚕“清化而升阳”,蝉蜕“清虚而散火”,“君明臣良,治化出焉。”“姜黄辟邪而靖疫,大黄定乱以致治,佐使同心,功绩建焉。酒引之使上行,蜜润之使下导,引导协力,远近通焉。补泻兼行,无偏胜之弊;寒热并用,得时中之宜。”“盖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 杨栗山称僵蚕、蝉蜕“为温病之圣药”。 脾胃互相为表里胃气降浊脾升清 我们在上一章中说到人的五脏六腑互为表里,六腑为表,五脏为里,而且说到六腑中的胃和五脏中的脾是对应的,脾胃也互为表里,

升阳益胃汤PDF.pdf

升阳益胃汤 60克(汤洗,脉涩者用)()(炙)各30克药各15克 12克(利,不渴者勿用)(不 淋勿用)各9克 3克 治,滞留,怠惰,不收,节肿,舌干,饮食无味,食不,不调,小便颊数;兼见,洒淅,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者 每服9克,加5片,2枚,用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方中人参、黄耆、白术、甘草补胃之气;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除温;半夏、、茯苓、泽泻、黄连除湿清热。诸药合用,共奏升阳,清热除湿之功。 百科:黄芪(30克)半夏(15克)人参(15克)炙甘草(15克)独活(9克)防风(9克)白芍药(9克)羌活(9克)橘皮(6克)茯苓(5克)柴胡(5克)泽泻(5克)白术(5克)黄连(1.5克) 一.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 二..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 三.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乃阳气不升也。 归经:足太阴阳明药也 方义:1.六君子:助阳益胃,补脾胃之上药也。加黄耆,以补肺而固;芍药,以敛阴而调荣;羌活、独活、防风、柴胡,以除湿痛而升清阳;茯苓、泽泻,以泻湿热而降浊阴。少佐黄连,以退阴火。 ⒉补中有散,发中有收,使气足阳升,则正旺而邪服矣。 方解:升阳益胃汤重用黄芪,并配伍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养胃;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清阳,祛风除湿;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黄连除湿清热;白芍养血和营。适用于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湿郁生热之证。 不降 病证名,又称胃失和降。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胃气通降功能受阻则病。症见不思饮食,胀满作痛,嗳气吞酸,呃逆呕吐等。多由饮食所伤、胃火冲逆或痰浊中阻所致。治宜宽中消导,和胃理气。 用生赭石细末一两,生怀山药、炒怀山药各七钱,三钱,生鸡内金二钱,浓朴、柴胡各一钱。连服此药八剂,大便日行一次,满闷大减,饮食加多。遂将赭石改用六钱,柴胡改用五分,又加白术钱半。连服十剂痊愈。 降浊还原丸 【主要成分】野菊花、蒲公英、枳壳、淫羊藿、黄芪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