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记者:赵局长,首先请您谈谈什么是海洋生态文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以及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赵利民:自从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的命题以后,社会各界对生态文明的概念已逐渐形成共识,但对海洋生态文明的概念却至今未有较完整的表述。什么是海洋生态文明?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人类遵循人、海洋、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二是人与海洋、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文化伦理形态。就海洋生态文明的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海洋生态文明的实质就是要建立以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海洋开发、利用、保护等理念和活动方式,实现人与海洋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根据海洋自然生态承载能力,积极

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海

洋经济产业。

二是维护海洋生态平衡。通过

海洋环境整治、海洋生态保护及修

复等措施,确保海洋生态系统的良

性循环。

三是大力发展海洋文化。要紧

紧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国、强省的

总体目标和要求,着力推进海洋精

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建

设,深化海洋文化管理体制改革,

努力建设符合国情、省情的海洋文

化体系,提高社会公众的海洋生态

文明意识,强化公众对海洋自然规

律、资源禀赋、生态价值、生态责

任等的认识,自觉地关爱海洋、保

护海洋、善待海洋,为促进海洋事

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

支撑。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概

括起来说,就是以“人海和谐”的

理念,来规范人的意识、行为和道

德,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

保护,推动“人类社会永续发展”

这一目标的实现。其作用涵盖了以

下几个方面:

一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提高

经济发展质量。目前,浙江省正处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海洋

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提

供了有力支撑。虽然海洋资源优势

突出,但大多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或资源更新、再生的周期比较漫

长,而海洋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也

是有限的。随着各类开发活动的加

剧,海洋资源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

大,形势不容乐观。长此以往,经

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必然会遭遇到资

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因此,有

必要把建设生态文明与加快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从根本上破

解这个难题。

二是打造“碧海蓝天”环境,改

善人民生活质量。建设海洋生态文

明,直观地讲,就是要切实解决海

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让

浙江的天更蓝、海更清,城市环境

更加舒适优美,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得到提高。这是真实可感的,是能

惠及到人民日常生活的,也是为子

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2010年7月,中共浙江省委出台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浙江是一个海洋大省,又

是一个经济大省,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怎样

的意义和作用,又应如何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就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对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赵利民局长进行了专访。

孙后代谋福祉的大事。

三是应对气候变化影响,倡导“绿色发展”方式。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一直倍受关注。海洋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延缓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保护海洋环境,修复海洋生态,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海洋生态文明所倡导的循环利用、低碳经济的绿色发展方式,也有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记者:浙江是一个海洋大省,海洋经济发展较快,海洋已经成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请问赵局长,在以往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浙江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

赵利民:浙江确实是一个海洋大省,海岸线曲折绵长,海域辽阔,岛礁众多,资源优势突出。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都十分重视海洋经济工作。2003年8月,第三次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了海洋经济的发展。2007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把“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作为实施“两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出加快建设港航强省的奋斗目标和主要措施,海洋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09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2809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12.5%。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沿海基础设施日趋改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海洋已成为浙江省推动经济社会战略转型的一大突破口。

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尤

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浙江省在海

洋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有益

的探索。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和调控。以

资源环境容量调控不同区域开发强

度,强化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岛保护

利用规划管理,优化沿海产业空

间布局。2009年以来,积极筹划

将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

战略,组织编制了《浙江省海洋经

济发展规划》,主动邀请全国政协

经济委员会和清华大学专家来浙调

研。2010年,由全国政协原副主

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任组长

的中国工程院《浙江省沿海及海岛

综合开发战略研究》项目组来浙江

省调研指导。经过努力,浙江省的

海洋经济工作已得到国家有关方面

的充分肯定,2010年被国家有关部

门确定为为数不多的“全国海洋经

济发展试点”省份之一,各项工作

正在稳步推进之中。

二是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管理。

有效实施海洋、海岸工程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监督机制。加强了对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细

化了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评价管理

程序和管理内容。制定实施《浙江

省碧海生态建设行动计划》,积极

开展海洋生态建设。2008年以来,

在对已建海洋特别保护区的管理工

作进行考核的同时,新建了宁波渔

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

和温州瑞安铜盘岛、台州大陈岛两

个省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重视

渔业污染调查,推进渔业污染治理

工作。2008年开始,全省各级海洋

与行政主管部门认真组织开展了渔

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摸清了家底。

三是加大海洋环境监测监管力

度。2008、2009年全省各级海洋环

境监测任务完成率为100%,拓展

了监测内容,增加了监测频率,监

测工作不断得到深化,达到了预期

的目标。开展了海上在线监测试点

建设。同时开展“海盾”“碧海”等

专项联合执法行动,严格查处破坏

海洋资源、环境的各种违法行为。

四是实施海洋生态环境修复。

实施“310环境修复工程”,开展人

工鱼礁与海洋牧场建设、滨海湿地

赤潮监测

与海岛生态修复等试点;加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和休渔期、禁渔区管理,维护海洋与渔业生态安全。

五是加强海洋防灾减灾。启动省、市、县三级海洋灾害预警报和应急响应处置指挥系统建设,组织指导沿海5市开展海洋灾害区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健全海洋信息的媒体发布机制。

六是探索海洋文化建设。成立海洋文化研究机构。浙江省于2006年成立浙江省海洋文化研究会,近年来又发展了一批团体会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海洋文化研究活动。举办系列重大海洋文化活动,如,先后在岱山、舟山成功举办了

中国海洋文化节和中国海洋文化论

坛,在温州举办了2008、2009两

届海洋生态文明(温州)国际论坛。

建立一批海洋文化展馆(公园),

如,岱山的系列海洋博物馆、舟

山科技馆、杭州极地海洋世界(公

园)等。深入挖掘海洋文化资源,

如,浙江海洋学院组织专业人员开

展了浙江省海洋文化资源调查工

作,于2009年完成了《浙江省沿海

地区海洋文化资源调查报告》;该

项成果清晰而扼要地梳理了浙江省

沿海地区的海洋文化资源现状,对

摸清全省海洋文化资源、建设文化

大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近年来浙江省在海洋生态文明

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还存在

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海洋

生态环境仍然面临着很大压力。由

于浙江省海域受长江、钱塘江等入

海径流携带大量营养盐和沿海城市

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排放等影

响,在2005年之前环境状况一直

不理想,2001年和2002年达到了

历年来最高污染水平,中度污染

和严重污染的海域比例达80%。

“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对长

江流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浙江

省也启动实施生态省建设和“811

环境污染整治”等工程,提高了工

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处理率,加强了

对陆源直排污染源的监管。随着陆

源性输入污染物的减少,近几年浙

江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2006年以来,海水中氮和磷含量

呈逐年下降趋势,富营养化程度有

所缓和,水质总体呈好转趋势;至

2008年,清洁和较清洁海水面积

比例达到了35.5%;2009年,中度

污染和严重污染的海域比例下降为

57%,相比“十五”期间已经有了明

显的好转,但还是容不得我们掉以

轻心。因此,只有通过海陆联动、

跨区域合作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

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海洋生态环

境污染问题。

记者:2010年浙江省委《关

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出台

后,作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浙江

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

是什么?重点工作有哪些?

赵利民:根据省委十二届七次

全会精神,结合浙江省海洋工作的

实际,浙江省推进海洋生态文明2009年钱塘江增殖放流仪式

人工鱼礁建设

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按照“集约用海、科技兴海、生态治海、依法管海、全民护海”的要求,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构筑蓝色生态屏障;完善海洋资源环境管理体制和机制,促进科学生态用海;加强海洋科普宣传,提高公众海洋生态意识,全面推进浙江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在上述工作思路的指导下,我们将全力推进六大重点工作:

(一)加强海洋科普宣传。构筑多元化的海洋生态文化宣传平台(包括“全国海洋宣传日”系列活动、海洋专题会展、海洋科普教育基地、海洋公园、海洋环境志愿者队伍等),通过不断的宣传,促进社会公众认识海洋、关注海洋、善待海洋。

(二)加强海洋环境保护。通过规划调控、环境监测、工程监管、源头控制、执法监察等手段,强化跟踪监管机制,完善生态损害补偿制度,提高排污成本,逐步建立起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刚性机制,尽快完善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实现主要入海河口和各类省级以上海洋保护区的监测全覆盖,全面掌握海域环境质

量状况与演变趋势、主要污染源的

状况以及潜在的环境风险。

(三)开展海洋生态修复。以推

进海洋保护区、水产增殖放流区、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为主要抓

手,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渔业资源增

殖放流工作,积极探索曼氏无针乌

贼等有浙江地方特色的增殖放流优

良品种,以达到涵养资源、修复生

态的目的。前不久,农业部东海区

渔政局与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联合

共建的“东海带鱼国家级水产种质

资源保护区”生态修复计划已经启

动,该保护区的面积比杭州市还要

大30%,生态修复作用相当可观;

另外,玉环县目前也在积极筹建漩

门湾湿地公园,这是浙江省唯一一

个滨海湿地公园。依托于这些平

台,浙江省将逐步开展一场耕海牧

鱼、固碳减排的海洋生态行动。

(四)发展高效生态渔业。加快

探索国内捕捞优化升级,围绕“捕

大捕优、保鲜保活、依靠科技、

增值增收”的目标,以控制捕捞渔

船、规范渔具渔法与网目尺寸、管

理渔场渔期和外来劳力、推进渔船

节能降耗改造等为手段,着力构建

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的海洋捕

捞业。围绕结构调整、要素集聚、

产业升级,加快推进现代渔业示范

园区建设;按照高值、低耗、低排

的要求,推广一批节能减排、清洁

生产技术和模式(包括生态立体养

殖、渔船节能改造、温室绿色能源

供热、循环水净化养殖等);充分

发挥水生生物在固碳固氮、净化水

体方面的作用,大力发展以浅海

贝藻栽培为主的洁水渔业(碳汇渔

业)。

(五)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围绕

海洋环保综合考评、生态补偿、海

域资源市场化配置等重点,探索创

新,逐步完善海洋资源环境管理体

制机制。探索建立并逐步完善“部

门协同(浙海网)、区域合作(长三

角)、试点探索(包括海域招拍挂和

生态赔补偿机制建立、重点港湾环

境容量研究与污染物总量控制、生

态围填海工程等)”的体制机制。

(六)推进海洋文化建设。今后

一个时期,浙江省海洋文化建设的

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抓

好统筹规划;二是加强理论研究;

三是打造品牌文化,重点扶持一批

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

场发展空间较大和对全省旅游发

展有积极导向作用的海洋旅游文

化项目;四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立足浙江省众多传统海洋文化的优

势,把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充分

挖掘、整理和提炼海洋文化的历史

遗产,彰显特色,打造精品;五是

丰富文化活动,充分运用摄影、书

法、美术、文学、戏剧、影视等各

种文艺形式,传播海洋知识,营造

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海洋意识的浓

厚氛围。

2009海洋生态文明论坛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心得体会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心得体会 美丽中国的关键是“美”,是让人民看到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心之美。建设美丽中国,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幸福山”,又要“山美、水美、人更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了蓝图,也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 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

代。 提高公民生态意识,树立生态红线观念。生态意识是生态理论体 系的重要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如果缺乏生态意识的支撑,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淡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止。可以说,公民生态意识的缺乏是现代生态悲剧的一个深层次的根源。因此,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培育公民的生态意识。一方面要通过公益广告或者组织志愿者进行宣传科学生态知识,另一方面要营造科普氛围。鼓励公民要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环保意识,提高个人修养。 正确处理经济与环保关系,推进绿色发展。经济产业良好发展是 国家兴旺发达的原动力。在当前背景下,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节能减排。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垃圾处理和再利用。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把“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单向模式转化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减少废物的排放,又实现了循环利用,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融会贯通。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大生态监督力度。环境保护监管工作 涉及到多个部门众多领域,需要相关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形成综合执法合力,才能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加大监管力度,对于不遵守法律、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要增加处罚力度。同时还应鼓励公众及社会媒体对环保工作进行监督。要借助新闻网络平台,创新监管形式,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当前最重要的是从哪些方面做起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当前最重要的是从哪些方面做起?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系统工程。保护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环保工作者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宣传工作,认真履行职责,承担生态治理的责任,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生态文明。 一、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将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彻底消除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摈弃旧的观念,改变一些政府官员惟GDP增长论英雄的观念。在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更需要我们转变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活观念、消费观念,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建设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抛弃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需要我们环保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用好这一制度,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使国家保护环境的意志在经济发展中真正得到体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建设生态文明,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社会理论的内涵。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必将有力地促进包括政治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的进步,将对中国

未来的发展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二、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全社会生态意识 生态文明意识的普及与提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生态文明的提出是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在当前经济发展中,我们仍然存在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三高一低”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沙漠化、植被减少、水旱灾害等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尤其是在一些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生态环境破坏尤为严重。在人类社会进入到物质文明丰富的今天,需要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这才是更高层次的发展。要在全社会确立这一思想和观念。 我们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和宣传生态文明,要通过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告诉广大民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健康成长的物质条件和可靠保证,有益于人类的身心健康,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品格,净化人的心灵,规约人们的行为,推动人的现代化和人类文明向更高层次进化。 我们环保工作者尤其是基层环保工作者,常年奋战在环保工作第一线,为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全社会宣传环保,促进环保工作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我们环保工作者更是责无旁贷。不仅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变成我们自己的自觉行动,更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宣传生态文明,提高生态意识,继续发挥我们在宣传环保、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方针政

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1 生态文明的定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 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 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 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2 为什么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一)政治方面 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与文明建设的支撑点,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生态文明将使人类突破民族、国家、阶级的藩篱,强调整个人类对地球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在更广泛领域形成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共同保护和建设地球家园。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经济方面 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往往是生态环境最易遭到严重破坏的时期。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和 生态建设的力度每年都在加大,但成效不显著,我们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仅严重损害了群众健康,而且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1950年代我国自然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为476亿元,而到2007年,水利部透露,截至7月16日,全国仅洪涝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即达3726亿元。 (三)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虽然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但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却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 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生态伦理思想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这使我们有可能率先反思并超越自文艺复兴以来就主导 人类的“物化文明”,成为生态文明的率先响应者。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如《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 不登斧斤。” 中国儒家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德性,尽心知性而知天,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主客合一”。儒家的生态伦理,反映了它一种对宽容和谐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中国道家的生态智慧是一种自然主义的空灵智慧,通过敬畏万物来完善自我生命。这种追求超越物欲,肯定物我之间同体相合的生态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也与现代环境友好意识相通,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相合。 中国佛教的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在爱护万物中追求解脱,它启发人们通过参悟万物的本真 来完成认知,提升生命。 中华文明虽然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但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却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 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生态伦理思想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这使我们有可能率先反思并超越自文艺复兴以来就主导 人类的“物化文明”,成为生态文明的率先响应者。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如《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 不登斧斤。” 中国儒家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德性,尽心知性而知天,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主客合一”。儒家的生态伦理,反映了它一种对宽容和谐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漾月街道是2013年12月师宗县行政区域划分调整后新成立的街道,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绿色漾月、和谐漾月、法治漾月”这个主题,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工作条例,始终坚持整治、防控与循环发展并重,从基础工作做起,严格执法检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打造绿色漾月,促进资源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保护生态环境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由于过期长期以来忽视了空气、森林、水源对我们的重要性,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各类疾病频繁出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每个人身边。近年来,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提高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漾月街道刚成立,就定下了以“绿色漾月、和谐漾月、法治漾月”为主题的发展目标,及时把环境保护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从思想上牢固树立起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

二、强化措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有序开展 (一)增强生态文明意识。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加大巡查管护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厉打击各类违反《森林法》各项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三是制止毁林开荒工作实行辖区责任制、属地管理。各村委会(社区)负责人作为制止毁林开荒的第一责任人,对此项工作落实措施不到位发生严重毁林开荒案件的,追究主要领导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四是依靠群众,建立群众举报制度,壮大队伍建设。 (二)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围绕“绿色漾月”建设,加大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力度,重点加强县城周边重点区域的植被恢复和生态保护。今年共种植50万株川滇桤木及柳杉,造林面积达2000余亩,。 (三)打造城郊绿色键身场。西华寺片区至清水沟片区是广大市民的天然运动场,为了进一步保护和改善片区环境,一是完成西华寺片区环山路行道树的移栽,采用胸径不小于10厘米的红花木莲、滇朴、雪松等观赏型树种,共移栽600余株。二是发动清水沟片区群众退耕还林,种植以鲜果和干果为主的经济林木,目前已完成 800余亩。通过两个片区的绿化建设,逐步建成县城的森林公园,形成师宗县天然氧吧。

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王诗成

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王诗成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为加强海洋资源节约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生态文明的核心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生态文明遵循的是可持续发展原则,树立人和自然的平等观,把发展与生态保护紧密联系起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培育和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人类消极地回归自然,而是积极地与自然实现和谐,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类自身的利益。 一、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必须倡导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人类发展至今,已经深深意识到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最严重的生存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生态文明,就不可能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另一方面,人类自身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必须将生态文明的内容和要求由内而外地体

现在人类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教育、法律、制度、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行为方式中。 众所周知,尽管我国幅员辽阔、物藏丰富,但我国是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拥有耕地、草原、淡水、森林等资源数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1/3、1/4、1/8。目前我国人均石油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0左右,海洋资源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美国、英国以及相邻的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 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海洋如何定位,已显得十分关键。这就要求在发展海洋事业的过程中,要积极倡导海洋生态文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周密策划,统筹兼顾海洋环保工作。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海洋生态优先的理念,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中心,以节能减排为重点,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形成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的长效机制,真正掀起倡导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 .欢迎下载支持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中国经济转型答案试卷名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中国经济转型 考试人员: 考试用时:13分钟43秒提交日期:2015-01-19 考试得分:未评分试题:100.0 0答对试题数正确率20 100% 单选题多选题题,正1题,正1 判断题题,正问答题题,正 经济发展有助于提高环境的)分:4.0得:4.0) 1 自我循环率 效率与公平 经济最大化 最佳利用率 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的政策突破主要是()。(分值:4.0/得分:4.0) 2 内部成本外部化 内外成本核算化 外部成本内部化 基本成本市场化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分值:4.0/得分:4.0) 3 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 世界平均水平 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欢迎下载支持版本可编辑..word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转型的关系是()。(分值:4.0/得分:4.0) 4 统一 关联不大 对立统 对立 北京市在循环经济的体制选择中()。(分值:4.0/得分:4.0) 5 管制性为主 公益性为主 法制性为主 经济性为主 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追求为()。(分值:4.0/得分:4.0) 6

生态中国 和谐中国 美丽中国 乡村中国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在目标上具有()。(分值:4.0/得分:4.0) 7 无关联 对抗性 一致性 共通性 :4.0) 得分:4.0/分值(国家最新空气质量监测标准将于哪一年全面实施?8 . 欢迎下载支持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文档来源为2015年 2016年 2018年 2014年 我国最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在哪一年?(分值:4.0/得分:4.0) 9 2010年 2009年 2012年 2013年 当前在中国实现经济增长、社会福利增加和环保多赢局面中()。(分值:4.0/得分:4.0) 10 正处在帕累托最优 尚未实现帕累托最优 已经完成了帕累托最优调整 永远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观念主要有()。(分值:6.0/得分:6.0) 11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 尊重自然 恢复自然 重视自然 . 欢迎下载支持版本可编辑: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文档来源为我国空气环境质量监测当前覆盖为()。(分值:6.0/得分:6.0) 12 省会城市 直辖市 京津 长三角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措施

精心整理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措施 人存在于自然,也可以说人是自然的一分子。因此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我们的存在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而是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的生存不能发展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自然生态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的基础条件和基本要素,自然生态的破坏,失衡,不仅会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发展,而且还可能会彻底毁灭人类。因此,爱护自然,只有通过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生态平衡,才能更好的保障人类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观,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密切联系、相互制约、融为一体的基本观点和思想,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基础和指导思想。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核心命题是如何科学理解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重在实践,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视及全人类共同保护和建设地球家园的认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把保护自然生态提到文明建设的高度,是对我国现代文明建设基本经验的深层次认识和理性升华,是检验执政能力的一项新标准,是生产方式的一项重要变革和拓展。它能够进一步引起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完善执政理念,增强生态意识,树立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从而促进现代文明建设全面、健康、协调、有序发展。在生态文明时代,人类活动将逐步由以经济活动为主转到以文化活动为主,科学、艺术、教育、信仰、道德、审美、健康、娱乐等方面的活动日益成为社会活动的主导内容,而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将从着力追求物质利益、过度消费日渐转为主要追求丰富多彩、简朴、清净的“绿色生活”。生态文明将使人类突破民族、国家、阶级的藩篱,超越狭隘的个人利益与集团利益,而强调整个人类对地球的共同责任和义务,促使人与人之间在更广泛领域实现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共同保护和建设地球家园。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但我们不能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能忽视自然规律去改变自然环境,更不能牺牲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力更是有一定限度的。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才能得以长久地生存与发展。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充分体现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对于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由此可见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 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第一,加强节能减排。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进一步形成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 精心整理

海洋生态系统面临崩溃危险

海洋生态系统面临崩溃危险 2011年10月29日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交的一份报告称,随着环境污染、过度捕捞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对海洋造成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在未来几十年中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将面临崩溃的危险。通过以下这组图片,人们可以对海洋所面临的威胁有更加清醒的认识。 1、伤痕累累的海豚 一只伤痕累累的海豚被鱼网困住后,最终被拖上捕鱼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表示,“如果海洋环境继续这样无节制破坏下去,那么渔业、旅游业等多种产业以及气候控制努力都将面临危险。” 2、厄瓜多尔金枪鱼加工厂

厄瓜多尔金枪鱼加工厂的工人们正在忙碌着。自1970年起,过度捕捞已导致西大西洋金枪鱼数量大幅减少。自然保护组织和海洋生物学家提议,应在数年内严禁捕捞大西洋金枪鱼。今年初,有人提出应向《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加入一条国际金枪鱼贸易禁令,但由于日本人的大力游说,提议最终未能通过。金枪鱼消费大国日本也因此松了一口气。 3、葡萄牙亚述尔群岛上的塑料垃圾

葡萄牙亚述尔群岛上的塑料垃圾。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表示,海洋垃圾对海洋和海岸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由于大多数海洋垃圾都包含有降解速度极慢的物质,因此不断丢弃的垃圾将在海洋上逐渐积聚。 此外,太平洋上的塑料垃圾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太平洋大垃圾带”从距离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线500海里 (约合926公里)处起,横跨北太平洋,一直延伸至日本附近海域。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堆是由洋流将海洋垃圾聚集到一起的。 4、法国岸边海藻

法国北布列塔尼海岸边的海藻。在北布列塔尼地区,大约有70多处海滩,都淹没于一望无际的海藻之下。十几年来,这些散发着腐臭味的海藻对当地海岸线环境造成了极大影响。去年,一位27岁的男性深陷于一片1米多深的海藻中不省人事,原因是难闻的腐臭味导致他的马虚脱而死。 5、哥斯达黎加海藻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摘要生态文明作为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日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大中提出了“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议题提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日程,要求党和各族人民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作为发展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国的挑战是巨大的。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历史机遇,了解加强生态文明的意义,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本文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结合实际,从三个方面阐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文明循环利用勤俭节约保护环境发展意义行动 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作为一种全新的文明,生态文明是解决城市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在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中提出了“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目的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强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并提出了“优、节、保、建”四大战略任务。 在我看来,这一决策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它不仅与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学习、生活以及国家未来的发展密切相关,并且关系到人类生存和繁衍,以及未来的幸福。作为一名当代中国的大学生,我们接受着国家的高等教育,理应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担起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想要做到这两点,我们就应该了解以及深入地研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以下,就是我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体会到的几点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1、物质利用最大化 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中,提倡循环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从生活中最简单的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地将可循环物质循环利用起来。 在生活中,我和我的舍友们一直都在用实际行动来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宿舍经常会买饮料和矿泉水,喝完之后,我们把塑料瓶用袋子存起来,卖给收废品的阿姨,虽然卖不了多少钱,但是瓶子可以被最大化地利用,这就是有意义;平时用来打草稿的稿纸,写满之后,我也会把它存着,存到一定的数量,我也会把它拿去卖了,而不是把它扔了;平时上课,有时候会用卫生纸,用完之后,我会用一张草稿纸折成一个小盒子,把垃圾扔到小盒子里,下课的时候再把它扔到垃圾桶,这样既环保,又能将纸循环利用;在教科书的使用方面,我最近采取了一个新的用书方式——租书。在保证不涂画书本的前提下,把书借走,在使用完毕之后,再将书还给书店,只需要交几块钱的使用费就可以了,这样就省掉了很多比如印刷的费用,并且也可以将书循环利用。 2、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勤俭节约 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中,提倡绿色发展。在当代社会,大学生是主流消费群体之一,但现在我们大部分人都还没有能够靠自己劳动力去挣钱,花的还是父母的钱,所以我们要牢记勤俭节约,让每一分钱都花得有意义,在省钱的同时,也节约了国家资源。 省钱在很多时候体现在细节方面。比如,在东门买一包纸巾,需要一块钱,

共创生态文明,缔造美丽厦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厦门实践”道路

共创生态文明,缔造美丽厦门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厦门实践”道路 厦门,一座现代化国际港口风景城市,南国海滨的经济特区,副省级城市、全国五个计划单列市之一。“山海格局美、发展品质美、多元人文美、地域特色美、社会和谐美”,五大美丽特质描绘着她的美丽身姿。三十多年来,厦门不仅保持年均18%的经济增速,而且保持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最中国·生态城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级示范区”等众多荣誉。 生态是生存之本,环境是发展之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2001年“中国(厦门)国际城市绿色环保博览会”吹响了我国迎接新世纪挑战,建设绿色新文明的号角。在21世纪的起点上,厦门以生态城市建设为抓手,开始了对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自觉探索。2002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市调研时提出:“厦门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原来基础也比较好,希望你们成为‘生态省’建设的排头兵。”从此,厦门开启了由“绿色厦门”到“生态厦门”的建设历程。 从2006年开始,中共中央编译局联合中共厦门市委,就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重大课题进行系统研究。在建党87周年之际,中共中央理论刊物《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编译局联合调研组的文章《沿海开放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成功实践——厦门发展模式的

理论思考》,总结提出厦门发展模式。厦门市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自觉”和“实践探索”得到充分肯定。 海岸带是人类社会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地区,厦门因海而生、因水而活,厦门的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持海陆一体化的协调一致。厦门的海洋生态文明“理论自觉”与“实践探索”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念引领,完善生态文明制度 强化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法规。1994年,厦门获得经济特区立法权后,颁布的第一部实体性法规就是《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近二十年来,厦门市出台了《厦门市海域环境保护规定》、《厦门市大屿岛白鹭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厦门市筼筜湖区管理办法》、《厦门市海域使用管理规定》、《厦门市风景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厦门市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厦门经济特区水资源条例》等一系列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法规和规章。先后编制了《厦门市生态城市概念性规划》、《厦门生态市建设规划》、《厦门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等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划中融入浓厚的生态理念。 推动“三规合一”,统筹全局引领厦门城市发展。“美丽厦门”战略规划首次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三规合一”,推动城市发展目标、规划坐标和土地指标有机统一;处理好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关系;高效统筹城乡空间资源配置,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突出主体功能区的差异性发展、联动发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完整版

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摘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人类在与自然相处过程中思考的问题,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文明才会继续,社会才会发展,这一问题,也是党中央一直贯彻的问题,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可见,生态问题不仅是问题还是难题,本文就是从生态建设的意义、目标、措施等方面的阐述。 关键词:生态文明 随着社会否认进步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保护与建设、隐患大、矛盾突出,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只有全社会牢固树产生态文明观念,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际合作,才可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的必然性和意义 我们党创造性回答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的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南澳县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陆地面积平方公里,90%以上是山地,海岛岛屿沿岸水深10m以下的海域达平方公里,是优良鱼类、贝类、藻类的栖息地和繁殖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粤海明珠和东方夏威夷之称。然而记者乘船在海上航行40分钟到达南澳岛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13根浸泡在大海中的水泥桥墩从码头一直排向大陆;岩石泥土裸露,水土流失严重。离开码头沿海岸向北,只见一处填海工地上大车在不断向海中填倒土石,挖土机正在把一棵棵树木连同泥土一块铲起,这座小山头已被挖掉一半填进了海里。据介绍这个工程需要挖山600亩,填海300亩。沿着环岛公路,记者看到了几处这样的填海工程,有的已停工,有的已填好并建设了油库、水泥厂等项目,但都是半截子工程,并没有开工使用。在岛上的后宅镇,几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向记者反映,县里在1997年征用了6亩多耕地给海关大楼建了附属设施,又在今年征用了1000多亩土地(其中有40余亩耕地),出让给一家公司建北门坑游乐园,使他们几户无地可耕了。 生态文明的发展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期待和利益的。

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北京大钢环境治理技术研究院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明建设、社会建设相提并论,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国家进一步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水平”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独立成章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得以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下一步,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大力推进? 一、什么是生态文明 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生态文明”。有学者认为,生态文明并不是指自然生态的“文明”状态,而是指用文明的方式对待生态。生态是各种力量相互制约的结果,也是各种力量协调共生的结果;也有学者认为,生态文明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包括人与人的关系。综合专家的看法,我们可以对生态文明作出初步界定:生态文明首先应该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二、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弄清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常话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如果认识不到位,就不能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自觉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中。笔者认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加强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美丽中国 导读:本文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为您整理了《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在这里祝考生们都能取得好成绩!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的关键是“美”,是让人民看到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心之美。建设美丽中国,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幸福山”,又要“山美、水美、人更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可见,生态文明在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早日实现美丽中国。 提高公民生态意识,树立生态红线观念。生态意识是生态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如果缺乏生态意识的支撑,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淡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止。可以说,公民生态意识的缺乏是现代生态悲剧的一个深层次的根源。因此,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培育公民的生态意识。

一方面要通过公益广告或者组织志愿者进行宣传科学生态知识,另一方面要营造科普氛围。鼓励公民要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环保意识,提高个人修养。 正确处理经济与环保关系,推进绿色发展。经济产业良好发展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原动力。在当前背景下,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节能减排。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垃圾处理和再利用。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把“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单向模式转化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减少废物的排放,又实现了循环利用,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融会贯通。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大生态监督力度。环境保护监管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众多领域,需要相关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形成综合执法合力,才能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加大监管力度,对于不遵守法律、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要增加处罚力度。同时还应鼓励公众及社会媒体对环保工作进行监督。要借助新闻网络平台,创新监管形式,实行“在线实时监督环保”的新举措,为环保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美丽中国,是我们未来的目标和希望。生态文明,是托起美丽中国的强有力的臂膀。然而,一棵树好栽,而一片森林则不易培育。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难在坚持。让我们携起手来,汇聚每一个人的努力,将生态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

最具生命力的四大海洋生态系统(阅读题)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泥滩上的水生植物群落的总称,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如红树、海榄雌、海桑、红茄冬等。适宜生长在风干浪静、淤泥深层的海滩、湿地或河口地区。红树林四季常绿,因其树皮中含有一种称为“单子”的化学物质而显红色,故称为“红树林”。 红树林与其他类型的树林相比,有许多独特之处。为了适应盐分高的海洋环境,叶片上有排盐孔,能把吸入体内的海水盐分有效排出,其功能类似于人皮肤上的汗毛孔。另外,红树林扎根于海底淤泥,通气不良,所以大多发育有突出地面的呼吸根,形状万千。最为奇特的是红树林的繁殖为“胎生”方式,种子在母树上孕育,待成熟后,先在母树上萌发成芽,然后随同果实一起坠海,数小时内即可扎根成长为独立植株。红树林最引人注目的是有密集的支柱根,这些支柱根多在树干基部生出,逐渐下伸,插入土中形成纵横交错、抵抗风浪的弓形支架。 以红树林为中心的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通过食物链维持自身的生态平衡。红树林吸收海底土壤中的养料而生存,其树叶、树枝是鱼虾的食物,鸟类又以鱼虾为食物,淤泥中的微生物又将植物、动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土壤中。 红树林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以海南岛的红树林为例,该系统内有鸟类114种(占全岛的40%以上)、昆虫100多种、水生动物100多种、平均每公顷每年可产鱼、虾、蟹等海产品750多千克,所以海南自古有“万亩红树养万人”的说法。可作鞣(r6u)料和染料;有些红树植物木质坚硬,耐腐蚀,是建筑物和船舶的优质用材。某些红树植物还可入药,能治疗淋巴结核、皮肤病、癌症等。 红树林还有很高的环保价值。红树林的根部深扎于海水中,可防御海风,抵制海浪侵袭,保护农田和村镇,被誉为“天然的海防卫士”。同时,红树林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还可以大量吸收海洋中的污染物,净化海水。另外,红树林还有较高的生态学研究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由于红树林的生长环境特殊,所以种类相对贫乏。全世界共有23科、34属、81种,大致可分为两类:东方型,分布在亚洲、大洋洲和非洲东海岸,种类较为丰富;西方型,分布于北美洲、西印度群岛和非洲西海岸,种类相对贫乏。我国的红树林共有13科、24种,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和福建沿海,以海南岛最为丰富,其面积占全国的70%以上。 (节选自苏宗祺《最具生命力的四大海洋生态系统》)

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七大在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础上,首次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大国,在海洋上有着广泛的战略利益。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温家宝总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海洋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对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现代化海洋强国的必然选择。 一、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必须紧紧抓住海洋事业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实现海洋经济协调发展、海洋产业合理布局、海洋生态和谐美好注入强劲动力。 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海洋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在开发利用海洋的过程中,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尊重海洋的自然规律,以海洋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不断提升资源集约节约和综合利用效率,促进人与海洋的长期和谐共处,最终实现海洋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沿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但随着海洋开发的力度不断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海洋污染造成部分近岸海洋生态系统退化,濒危珍稀海洋生物持续减少,海洋生态灾害时有发生。在这样的形势下,抓紧调整海洋经济结构,优化海洋产业

布局,形成节约集约利用海洋资源和有效保护海洋环境的发展方式,就成为实现沿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期盼的客观需求。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人民群众对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美化生活环境有了新要求。为了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切实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尽快扭转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努力构建和谐的人海关系,使海洋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喜爱的蓝色家园。 二、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 当前,我国海洋事业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海洋产业蓬勃发展,海洋法律法规与政策规划体系初步建立,海洋环境监测体系日益健全,海洋综合管控能力显著提高,海洋科技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比如海洋产业结构不尽科学、沿海产业布局不够合理、海洋发展方式仍然粗放等等,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升海洋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改善海洋环境质量为主攻方向,推动形成节约集约利用海洋资源和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海洋生态文明意识,力争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在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突破,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大学生环境工程循环低碳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当代大学生需要更清楚地认识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场上发挥自己的力量,贡献自己的智慧。作为一名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具有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挺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写入党章,而且作为五位一体的其中一体。表明了党和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了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放弃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回到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而是超越和扬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理念和素质,使人类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从价值取向看,必须树立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人类是自然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尊重自然规律,推动生态文化、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等生态文明理念牢固树立,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要素。 从物质基础看,必须拥有发达的生态经济。对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使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占较大比重,推动经济绿色转型。 从激励与约束机制看,必须建立完善的生态制度。把环境公平正义的要求体现到经济社会决策和管理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建立健全法律、政策和体制机制。 从必保底线看,必须保障可靠的生态安全。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及时妥善处置突发资源环境事件和自然灾害,维护生态环境状况稳定,避免重大生态危机。 从根本目的看,必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 这充分表明,在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长远目标、基本原则、主要途径和保障举措等方面,我们已经形成完整的认识成果,其核心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重点任务 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蓝色海洋与生态文明作文500字四年级

蓝色海洋与生态文明作文500字四年 级 蓝色海洋与生态文明作文500字四年级 在生活中有许多和我们人类形影不离的东西,“水”便是其中一样。水赐予了我们生命,要是我们没有了水,喉咙就会非常难受,就像大地没了水,干旱至极!要是我们没有了水,就不能洗澡,全身臭烘烘的!就连在水中生活的生物们,也会因为没有了水而死亡。 水源于海洋,而在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海洋占了一大部分,这些波澜壮阔镜花水月的大海为我们提供了让人馋得口水直流的美味海鲜,为我们提供了人们离不开的水,为我们提供了调味时少不了的盐,可是我们却狠下心把那些脏兮兮的垃圾毫不心疼地丢进海洋,让这原本美丽无比的海洋,成了垃圾们自由自在的天堂。你们可曾想过如果你是这海洋中的生命,你会怎么办,你会欢迎垃圾们到你家做客吗?不,任何一种生物都不会这么想,可你们还是无情地把垃圾扔进海洋里。 海洋是我们蓝色的家园,我们应该友好的对待它,不要等海洋不存在了再后悔莫及。我们虽然看

不到海洋的边,探不到海洋的深,但是它却依然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它让我们在海洋上开心地冲浪,它让我们在海洋上快乐地游泳,它让我们静静地观赏它惹人喜爱的宝石蓝色。 假如我们没有了海洋,就不能看到它迷人的宝石蓝色,不能吃到美味可口的海鲜,不能在海洋上快乐地游泳、冲浪,不能在食物中加上盐,让食物变得没有一丁点味道。 大家快点行动起来,让我们美丽的海洋在再次成为我们的朋友,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璀璨,美丽吧! 四年级:阮迦嫄 蓝色海洋与生态文明作文500字四年级 在生活中有许多和我们人类形影不离的东西,“水”便是其中一样。水赐予了我们生命,要是我们没有了水,喉咙就会非常难受,就像大地没了水,干旱至极!要是我们没有了水,就不能洗澡,全身臭烘烘的!就连在水中生活的生物们,也会因为没有了水而死亡。 水源于海洋,而在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海洋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