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简论科学方法

简论科学方法

简论科学方法
简论科学方法

简论科学方法

李醒民

内容提示

●科学方法是认识自然或获得科学知识的程序或过程。

●现代科学方法始于二十世纪初的逻辑经验论。逻辑经验论实现了科学方法论从古典到现代的转换,使之成为一门专门的哲学分支学科。

●从总体上看,科学方法不外三大部类:经验方法、理性方法、臻美方法。

科学方法(这里的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是认识自然或获得科学知识的程序或过程。它既意谓特定的科学门类所使用的或对其来说恰当的探究的程序、途径、手段、技巧或模式,通常在步骤上是比较系统的、有序的、合乎逻辑的和有效的排列;又意谓处理科学探究的原则和技巧的学科,大体相当于“科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源远流长。在前科学时代即科学的童年时期,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是古代逻辑方法的集大成著作,欧几里德的几何学和阿基米德的静力学则是其杰出的体现和典范。经过中世纪的漫长跋涉和艰难积淀,借助文艺复兴的东风,终于在近代科学诞生前夜耸起科学方法的两座永恒的纪念碑:经验论者F.培根的《新工具》(1620年)和理性论者笛卡儿的《论方法》(1637年)。这两部宏篇巨制代表着科学方法的两翼———经验归纳法和假设演绎法。它们奠定了科学方法的格局或图式。此后两百多年间的发展大都是对它们的拓展和深化,或是在二者之间追寻必要的张力。其间,休谟的敏锐质疑和康德的庞大建构,赫舍尔、休厄尔、穆勒、孔德、耶方斯等哲人的不懈探究,基于经典科学的科学方法,颇具规模。

现代科学方法无疑始于二十世纪初的逻辑经验论。它是在汲取批判学派对科学的哲学反思、现代数学和逻辑最新进展、物理学革命的硕果(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基础上萌生和成长起来的。其科学方法以经验证实或确认为根基,以语言分析为特色,以对科学知识的逻辑重构为旨趣,从而建立起与科学较为密切结合的、现代经验科学的逻辑方法。逻辑经验论实现了科学方法论从古典到现代的转换,使之成为一门专门的哲学分支学科。对它的诘难和批判,构成了二十世纪后半期的科学方法———诸如波普尔的否证主义、库恩的历史主义、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这一发展的主线。

一切理论的探索,归根结底是方法的探索。在科学创造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科学方法的创新,尤其是在划时代的科学理论诞生时,集伟大的科学家和伟大的哲学家于一身的哲人科学家,在科学方法的形成和进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独特作用。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伽利略和牛顿,是近代科学方法的奠基者。他们在构筑经典力学的巍峨大厦时,成功地使数学与实验、假设与验证、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诸方法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十九世纪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其中蕴涵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广泛地渗透到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成为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独到的维度或视角。

在这里,很有必要强调一下批判学派对科学方法的杰出贡献。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马赫、彭加勒、迪昂、奥斯特瓦尔德、皮尔逊等活跃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的科学和哲学舞台上,他们是二十世纪科学革命(物理学革命)和哲学革命(逻辑经验论)的先驱,也是现代科学方法的滥觞。马赫的感觉的分析、历史批判意识、思维经济等诸多方法论原理、探究心理学论纲异彩纷呈;彭加勒的约定论的方法论以及关于假设、直觉、科学美、数学发明的心理机制的论述美不胜收;迪昂的整体论和历史主义的方法、关于物理学理论的逻辑架构、对卓识的探究和对人类精神的探险各有千秋;奥斯特瓦尔德的能量论的思维方法和在研究中主动变换角色的实践别开生面;皮尔逊的怀疑批判风格、对科学方法的意义和特征的揭示、对想象力和审美感的倡导以及对统计方法的发明和运用,都使人拍案叫绝。值得注意的是,在批判学派的科学方法中,还包含着诸多后现代的意识或酵素。

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科学革命的主将,也是现代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的集大成者。他从前人、尤其是从批判学派那里吮吸了丰富的思想营养,又融汇了对自己的科学实践的亲身体悟和哲学反思,从而锤炼出展现时代气质和科学精神的、别具一格的科学方法。爱因斯坦的科学方法具有温和经验论、科学理性论、基础约定论、意义整体论和纲领实在论的有机要素,体现了多元互补和张力平衡的特征,显示出广博的包容性和涵盖性。他的统一性、对称性、相对性、几何化等科学思维方法或科学研究基旨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科学的眼力”或“科学的智慧”。他的探索性的演绎法、逻辑简单性原则、准美学原则和形象思维,是创立像相对论这样的现代科学理论的锐利武器。在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史上,爱因斯坦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伟大作用,孕育或催生了各个流派的哲学家的方法之果。

对于科学研究活动而言,科学方法的地位和意义至关重要。难怪彭加勒认为,科学创造“首先需要创造方法”。皮尔逊也强调:“科学方法是通向绝对知识或真理的唯一入口”和“唯一道路”,“整个科学的统一只在于其方法而不在于其材料。”怀特海把方法本身视为“震撼古老文明基础的真正新鲜事物”。萨顿则言之凿凿:“在科学领域、方法至为重要。一部科学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工具史,这些工具———无论有形或无形———由一系列人物创造出来,以解决他们遇到的某些问题。每种工具和方法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科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在自然科学范围内所向披靡,而且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领域,乃至在人们的日常思维和为人处

事中,也不无裨益。尤其是,科学方法是科学精神的重要构成要素和集中体现。它洋溢着科学的实证精神、理性精神和审美精神,充盈着科学的怀疑和批判意识,无怪乎皮尔逊把它看作是训练公民的科学心智框架的有效手段。

关于科学方法的特征,皮尔逊将其概述为:(1)仔细而精确地分类事实,观察它们的相关和秩序;(2)借助创造性的想象发现科学定律;(3)自我批判和对所有正常构造的心智来说是同等有效的最后检验。迪昂的概括为:(1)物理量的定义和测量;(2)假设的选择;(3)理论的数学展开;(4)理论与实验的比较。如果说前一概述比较适宜像生物学以经验为主的科学的话,那么后一概括则更为符合像物理学数学化的精密科学。也许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分别是二者的出色范例———相对论正是爱因斯坦运用其独创的探索性的演绎法等科学方法建构起来的符合迪昂模式的理论。

科学方法种类繁多,既有适合科学各个部门的普适方法,各门科学也有各自的特殊方法,甚至还有一些专门性的技巧。但从总体上看,科学方法不外三大部类:经验方法(包括观察、测量、实验方法等)、理性方法(包括逻辑、数学、统计方法等)、臻美方法(包括直觉、对称、类比方法等)。

像任何自称为或被称为“科学的”东西一样,科学方法也不是机械的程式和僵化的教条。这有三层意蕴:一是科学方法是多元的。它既包括较为有序的经验方法和理性方法,也包括不很有序或很不有序的臻美方法,它甚至对无序的猜测、想象、灵感、顿悟、幻想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亦持宽容或欢迎态度,尤其是在作假设之时。二是科学方法是创新的。一般来说,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没有固有的程式和现成的方法可循,科学大师往往能在已有的方法中保持必要的张力,或伴随着创造出新的方法。其三是,科学方法是开放的。它向各种后来的合理性的方法(如系统方法、计算机模拟方法等)和非理性的方法(如拟人化方法、目的论方法、宇宙宗教思维方法等)敞开着大门。

科研方法论全

科研方法论 第一章导论 1、19世纪下半叶,日本明治维新时代启蒙思想家福泽瑜吉首次把Science译为“科学”。 2、12世纪初,宇宙论者威廉提出了“科学是知识”的思想,认为科学是以物质为基础的知识的一部分,从而与神学区分开来。 3、《不列颠百科全书》对“science”的解释是“任何涉及真实世界和它的现象的知识系统,这一知识系统需要无偏见的观察和系统化的实验。 4、科学活动不是人和对象“两体”,而是科学共同体、科学范式和特定的客观对象三体活动,是一项在范式的指导下从事解决疑难的活动。 5、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了科学的三条划界标准:第一,方法论认识;第二,令人信服的确定性;第三,普遍有效性。 6、科学分为以自然现象为对象的自然科学和以社会现象为对象的社会科学。现代科学还包括以人类思维存在为对象的思维科学。 7、哲学与科学的联系在于:科学史全部真正哲学的条件,任何从事哲学思维活动的人都必须熟悉科学的方法。 8、科学按照研究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9、哲学是人们对世界总体的规律性认识,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社会和思维认识体系,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概括与总结基础上形成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0、自然科学包括了许多领域的研究,它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部分组成。 11、社会科学研究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的各学科总体或其中任一学科。社会科学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统称。

12、我国教育部讲科学研究定义为:科学研究是指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 13、科学研究的基本特点就表现为创新性和继承性。 14、从研究过程看,科学研究的类型可分为: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 15、基础科学研究是指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动。 16、应用研究是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 17、从研究性质看,科学研究可分为探索性研究和发展性研究。 18、探索性研究是指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 19、从研究方法看,科学研究可分为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观察研究。 20、实验研究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是一种受控的研究方法。 21、调查研究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在描述性、解释性和探索性的研究中都可以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 22、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主要包括:确立科研选题,设计研究方案,获得研究数据与资料,对研究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研究结论,撰写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申请专利、应用推广研究成果等。 23、确立科研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也是首要环节。 24、设计研究方案主要包括:科学实践的具体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等,科学地设计研究方案是科研选题实现的关键保障。 25、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探索方法的一般结构,阐述它们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以及科学研究中各种方法的相互关系问题。

科学方法论

1.1.1科学方法论 科学”概念的基本内涵 科学是一种基于理性的知识体系,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科学是客观的知识。也就是说科学所研究的对象,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在内的一切事物都是有客观实在性的,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科学研究必须从这些客观现实出发,科学知识就是对客观世界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一种正确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是具有客观性的一种认识形态。 (2)科学是理论化的知识。科学应该是认识的概括、抽象,因而是一种理论化的知识形态。 (3)科学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知识形态。正如罗素所说的,“科学总是一支未完成的交响曲”。由于人们总是受到特定的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限制,作为人类认识结晶的科学只能逐渐逼近真理,近似地反映客观实在。 “科学方法论”的界定 在“科学方法论”的语言结构中,“科学”只是个限定词,是对主词“方法论”的内涵和外延的规范。因此可以将“科学方法论”理解为: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进行证实和证伪的一般认识原则或理论学问。一般而言,科学认识又包括两个层次,即经验认识层次和理论认识层次。所谓经验认识层次是指对事实的积累以及概括、综合、分析,从而获得适用于实际目的的经验规律的阶段。所谓理论认识层次是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并形成具体领域理论体系的阶段。 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历程 根据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特点,可以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1)自然哲学时期。16世纪以前,以直接观察,直觉猜测和形式逻辑推理为主要方法阶段。也可以称之为直觉观察时期。该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得谟克里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璧鸩鲁等等。这一时期的科学方法基本属于经验方法范畴。 (2)分析方法为主阶段。16~19世纪,各门学科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并各自形成独立的学科和自己的研究方法。1620年,弗朗西斯·培根的《新工具》一书问世,给当时的科学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在书中着重探讨了经验归纳法。与此同时,笛卡尔在《谈方法》一书中,从唯理性的演绎论出发,强调理性的推理和分析。 从而奠定了当时以分析为总体特征的科学方法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还有伽利略、牛顿、休谟等。 (3)辩证方法为主时期。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中叶,由于细胞学、能量守恒与转化论和进化论的出现,自然科学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关注过程以及各种过程的整体性联系的科学,这一时期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方法开始采取辩证方法,在研究中将对象的各个部分、要素结合起来,动态地考察对象整体的性质和功能,这一方法进一步得到了微观物理学、量子力学、相对论以及天体演化学等现代前沿科学成果的证

社会科学方法论

浅论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现实意义 人类对社会的认识水平,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得到发展和提升。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是人们很难对社会历史作出全面、科学的概括和总结。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它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的说明与合理的评价。 一、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涵及其原则 社会科学是指以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及由此行为产生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以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质与规律为主要任务,因而具有追求统一性、一致性、简单性、必然性等特征。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经济地理学、教育学等。而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用世界观去指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方法论。因此,社会科学方法论就是人们从一定的社会科学学科角度出发,对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做的系统分析或解释的科学的方法体系。要认真贯彻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是实践性原则。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规律, 必须要研究社会实践过程, 必须要研究社会实践的主客体, 必须要从社会实践中来提炼研究课题, 并且依据社会实践来检验研究课题的成果。社会科学研究者的认识必然要受其实践程度的局限。因此, 实践的原则应是社会科学方法论所遵循的第一原则,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遵循实践的原则。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要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社会实践是检验社会科学成果正确与否, 评价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价值如何的根本标准。 第二是系统性原则。系统原则是一切科学认识活动的基本方法论原则, 同时也就是社会科学研究所应遵循的方法论原则。坚持系统性原则, 必须要做到把研究对象看作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并且始终注意把握各要素在系统联系中所获得的整体性的新质态。研究对象的系统原则还要求我们在研究过程中, 把社会对象看成是一个有层次的、有组织的、有序的、具有有机结构的整体系统。坚持整体性原则,还必须做到坚持系统都是有序的, 是一个自组织结构, 具有高度的主动

社会科学方法论

浅谈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现状和意义 从学科性质角度出发,社会科学是指以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及由此行为产生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以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质与规律为主要任务,因而具有追求统一性、一致性、简单性、必然性等特征。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经济地理学、教育学等。而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用世界观去指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方法论。因此社会科学方法论就是人们从一定的社会科学学科角度出发,对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做的系统分析或解释的科学的方法体系。 方法论在知识体系中的作用, 就好像自我意识对人、对于人格的作用、对于一个独立的行为主体一样。就特定的知识和学科来说, 如果没有成熟而系统的方法论作为预设和前提, 就表明这一学科和这一类知识对于自己的逻辑依据和研究程序、自己的视野和边界以及自身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作为, 尚缺乏系统而清晰的认识。社会科学今天这种状况无疑会妨碍人们对于社会科学的身份及其社会功能作出合理的评价和认同, 不利于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宣传和教育, 也不利于社会科学的组织和管理, 当然, 首先会影响社会科学的研究本身, 影响社会科学学术体制的建立和健全。因此, 重视关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研究, 尤其是方法论研究, 重视这方面的学科建设, 是我国学术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如何认识和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规律,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方法论问题。这个问题, 远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至少可以说, 远不如自然科学史、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社会学或科学知识社会学那样引起广泛的重视。 二、社会科学方法论在中国的发展难题

科学方法论

科研方法论 姓名: 学号: 专业: 日期:2018. 11. 07

通过学习科学方法论这门课,我对科研以及其方法有的一个大概的了解,大致知道了在研究生阶段该如何进行科研,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门课程学习后的理解: 1、培养良好的科研素质 要想取得科研成果,首先要有良好的科研素质,其中包括:科研心态、专业学习、团队精神以及学习能力等。下面将对以上4点进行较详细的说明。 1.1科研心态 ①平和的心态:既然选择了研究生,就注定要为自己的人生开辟了另外一条道路——科研。不要再和已工作的同学比赚钱,不要去和做公务员的同学比悠闲…… ②吃苦的精神:做科研,最重要的就是有不怕困苦、迎难而上的精神。做科研是非常枯燥的一件事,一定要做得住冷板凳,不拍失败的挫折,最担心的就是遇到苦难就怨天尤人、自甘堕落。 1.2专业学习 研究生期间,专业课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做科研甚至以后工作的基础。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专业课就相当于各种基础的食材,只有够丰富的食材,才能烹饪出可口的美食。 1.3团队精神 ①团队组成:科研团队,一般是指一个课题组具有合作关系的成员,即导师、师兄师姐以及以后的师弟师妹们等人。 ②团队精神:1)尊敬导师; 2)谦虚向师兄师姐学习;3)爱护

帮助师弟师妹;4)勤奋,积极,多看,多听,多做。 1.4学习能力 ①能动性:遇到困难时,通过各种手段,主动自己去寻找答案和解决方案的能力。研究生要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能动性是首先要具有的能力 ②资料搜索:遇到问题时,首先要做的是去搜索资料。这时我们如何使用现有资源(包括图书馆,数据库,网络等)变得十分重要。 2、选择正确的课题方向 2.1 选择科研课题的重要性 我们现在选择的课题将决定以后所从事的领域和主攻方向,是科研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积累和产生知识的源泉。 2.2 如何选择科研方向和课题 选择研究方向要注意一下三点:①重要性:核心或关键科学问题; ②新颖性: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③实用性:生产实践和社会需求。 2.3 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有五个主要的环节,分别是:①选择课题:选择科研方向和研究的课题;②收集信息:收集课题相关的信息和知识;③发现问题:寻找课题关键问题和突破口;④解决问题:理出思路制定方案设计实验; ⑤归纳总结:分析数据总结规律整理发表。 2.4 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选题要恰当:防止选题过大、过难,这样的课题完不成;防止选择过小过易不重要课题。

系统科学方法论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系统科学方法论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3-01-24T15:31:22.8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7期供稿作者:冉隆友梁節向福辉付成文[导读] 目前外科手术在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方面取得极大进步。——管理思想比手术技巧更重要 冉隆友梁節向福辉付成文(重庆丰都县中医院重庆408200) 一、系统科学方法的概念 指用系统论科学的理论及观点,把研究的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从整体和全局出发,以系统与要素,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分析和研究,达到最优化处理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系统思维,简单来说就是对事情的全面思考,不只就事论事,是用整体观和全局观去考虑,以求优化的过程,达到最好效果的思维方式。 二、目前手术中,停工待料现状 目前外科手术在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方面取得极大进步。但因器械不熟、配合不协调,设备不全等原因,在术中常发生“停工待料”现象,据统计2~3小时的手术“停工待料”时间可达20分钟之多。导致不良结果,麻醉时间延长、出血增多、伤口暴露时间延长、感染机会增多、术者焦虑不利于团队战斗等,浪费卫生资源,对患者利益侵害。 造成原因:手术者对手术这项系统工程各要素未进行整体、全面的系统管理优化而作出统筹安排。 三、系统科学方法论在手术实践的应用 1.手术过程是一项典型系统工程 手术就是由人、材、物(设备)等很多要素构成一个系统工程。手术就是将以上各要素,应用系统科学方法论指导,进行优化,达到手术快速精确、安全、标准的开展。 2.控制论指导手术 实践永远是第一位,手术者通过不断实践,考察手术系统中的每一要素(人、材、物),在不断的外科手术实践中控制协调利用每一要素,使之达到最佳优化状态。 3.善待手术中的每一人员 主刀是系统的决策者,第一执行者,有责任调动团队中的每一位助手,不可责备,让每一个人员都能尽其责、演好其角色,配合更默契。主刀者有责任对手术参与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4.优化问题,在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系统整体最优,不一定各要素都要最优,要素最优并不能保证系统整体最优(都是教授就一定行吗?),协调优化各个要素,系统科学方法论的核心是达到系统最优,从而达到系统工程的高效完成。 5.系统要素手术团队的队员,对手术器械、工具、步骤、细节均要熟悉,分工各司其责,同时要相互配合,术前常需演练。 6.有系统团队灵魂 系统工程的顺利完成,需要有系统灵魂,主刀者就是灵魂、是领导者、又是第一执行者,没有灵魂就是一盘散沙,就没有战斗力。 7.手术方法的选择也需要系统科学方法论指导 全局观、整体观思考,手术指征、手术禁忌症明确与否,全身情况耐受程度,麻醉方式对患者全身影响情况,骨折类型,医疗设备情况,患者家庭经济承担情况,家属文化程度(期望值、疾病认知度),手术者对手术入路的熟悉程度,手术方式的掌握情况等,要求全面整体去研究各个要素,最终决策一种手术方式,以求达到好的效果。 8.系统科学方法论指导危重病人的抢救 抢救病人是一门系统工程,涉及的要素有人员、科室、设施设备、物资等,组织者统一协调指挥。协调调动抢救人员、安排相关专业人员落实抢救措施、家属沟通谈话、医嘱的执行,医疗文书的完善、抢救无效尸体的处理领导的汇报等。抢救是一门系统工程,从整体观、全局观去操作,协调优化系统中的各个要素,整合资源,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纠纷,防止事故发生。 四、术前采用系统科学方法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场战争的胜负,2/3取决于战争前的决策,1/3的取决于战争中的应变,谋定而后动,决胜于千里之外,不可盲目出招,外科手术何等相似。术前决策正确,手中应变得当,均取决于术者的专业技能、素质(业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学习创新能力等)、修养(责任心、名利的追求等)、价值观(追求完美、适合等)等综合能力,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去修炼,望各位同行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多训练,采用系统科学方法论去思考处理解决具体问题,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实践指导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在方法论上的体现。它不仅仅体现在哲学层面也深深融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观察、研究、处理社会历史问题及现实问题,会为研究者提供唯物辩证的正确判断。经过一段时间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学习,我也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发现许多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主要包含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发放以及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以上方法集中起来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实践基础、辩证思维、主题活动、世界眼光。以下分述这四方面的对于我实际工作和学习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实践基础”的实践指导意义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也就是说“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和主体,正如我说学习的专业——企业管理,这也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主体也是对企业发展过程产生的问题,进行科学的研究,提炼出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的管理理论,升华成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简而言之,也就是人们在长期的企业管理实践活动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找出客观规律,形成一整套科学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再将这些经过实践得来的宝贵理论财富返回到实际企业管理工作中,去解决存在的问题,然后周而复始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 在工作中,“实践”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我目前从事的教学管理工作,除了许多常规工作可以从既有的教学管理政策和文件中,找到规范的工作流程以外,更要面对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情况。教学不是死板的“填鸭工程”,随着我国高教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以及社会进步所需的知识体系和人才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要不断地更新改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社会培育出适合社会的人才。这也对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面对很多新的问题,解决很多新的问题。那么“实践”的指导意义就变得尤为重要,每解决一个新的问题,再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过程中,总结出有用的经验,规避出现的弊端,将之思考汇总,在原有的政策文件基础上,形成新的适合新的形势要求的工作方法,这便是“实践基础”在实际工作中防止和克服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主观主义的产生,用唯物辩证观点指导工作的重要指导意义。 这以上看出,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科学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的首要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二、“辩证思维”的实践指导意义 “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收惩罚的”——恩格斯。社会是一个系统的存在,唯物主义世界观以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研究社会的诸多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系统的历史演变。但社会也是矛盾的,研究社会就必须研究矛盾,社会矛盾分析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再者,社会作为过程而存在,研究社会必须把它作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来研究。 从企业管理专业学习角度来看,“辩证思维”是研究的基本思想要素。重视研究利益矛盾和阶级矛盾,是认识社会特别是阶级社会的中心线索。“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阶级斗争“首先是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每一个企业管理者,在进行每一项经营决策的时候,虽然经过了多方面的实践和多层次的研究,但是不能忽视的是每一项政策的执行,有有利的一面就必然存在不利的方面。如何去取舍或者平衡,便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

课程名称:科学研究方法论课程代码:19281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科学研究方法主要学习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基本方法的理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的任务和目的,要完成这种任务和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有一定的方法,因此,方法包括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科学研究是一种社会认识活动,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活动。科学研究方法在本质上是认识方法,它贯穿于科学的整个过程。科学研究方法论则是关于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它是一门思维科学,是联系理论和实践的中介,具有反思性、普适性、经济性和开放性等特征。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历史表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关系,不仅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且日益相互渗透和相互结合。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认识科学研究基本方法的性质、特点、内在联系及变化发展的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强化问题意识,激发辩证思维,崇尚“求是”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认识论,在拓宽、加深知识面的同时,增长学生正确应用辩证唯物主义来发现、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知识型”教育模式向“探索型”教育模式的改革。学习本课程,既要深入学习和研究科学发展史,又要同实际的科学研究活动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论有助于自觉运用科学的方法搞好科学研究,并从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中提升出新的方法,从而推进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发展。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涉及社会工作与管理的重要工作原理、方法和技术,以本专业的社会学、社会工作概论等为先期课程,并与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等为平行课程,并以其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充实家庭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等课程的教学内容。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导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研究对象、性质和特征。正解理解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关系,同时了解科学研究方法论的一些历史发展概述。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研究对象、性质与特征以及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方法和意义(重点)识记:科学研究方法论这一理论的研究对象,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性质,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特征,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方法,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意义。

《社会科学方法论》读书报告

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对当代社会科学和社会思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此贡献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他的方法论学说。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一书主要选自《自然论文集》,本书由社会科学认识和社会政策认识中的“客观性”、文化科学逻辑领域内的批判性研究、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价值无涉”的意义三篇长文组成,它们分别阐述了韦伯方法论思想中的一些重要的内容,是韦伯方法论著作的代表作。本文主要通过深入的阅读研究韦伯的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价值无涉”的意义一文,进行浅析。 在《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价值无涉”》一文中,韦伯提出人们在大学授课时是否应当宣明他们所赞成的某种伦理的或者建立在文明理想以及其他世界观基础上的实际的价值判断这一问题。针对此问题,有两种不同的回答:其一是以可以从纯逻辑演绎而得到的事实和经验事实为一方与以实践的、伦理的或世界观的价值判断为另一方的区分是正确的;其二是尽可能在课堂上不讲实际的价值问题。对于上面两种回答,韦伯发表了自己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大学教师在一切具体情况下,甚至在面临使他的授课内容变得毫无吸引力的危险时,都会毫不犹豫地向听众,首先向自己宣明,哪些陈述是纯粹从逻辑推理演化而来的或者对纯粹经验事实的说明,哪些陈述是实际的价值判断,并且把这一点看作自己天经地义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的第一种回答才可以接受;而韦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赞同第二种回答,认为第二种回答只适于掩盖向听众发表的意见的实际影响,韦伯认为如果让教师放弃实际的价值判断,不能讲激情昂扬的话语,会使听众迷失于各种不同范围的彼此混淆之中。 在讲坛上一般是否应该进行实际的价值判断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政策的问题,因而它最终只能由个人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而对大学的任务所取的观点来决定。韦伯批评了种种不合时宜的德国教授们在大学课堂的言行,认为“如今的大学生在教室里应当向自己的教师学到的东西,首先是熟练地完成给定的任务的能力;其次,承认事实,即使是令人不堪的事实,然后把关于它们的规定和自己的价值态度区别开来;第三,使自己服从职责,因而首先抑制不必要地表示自己个人兴趣和其他感受的冲动。”提出在每一项职责任务中,承担任务者应当克制自己,排除那些不属于职责的东西,而最需要排除的是他自己的爱与恨。 韦伯认为经验科学只能告诉人们事实怎么样,它可能怎么样,但决不指导人们应当怎么样,因此关于实在的经验认识的科学必须拒绝承担价值判断的任务,从而保持科学认识的客观性和中立性。科学研究者在涉及社会事实时,应当克制对它公开发表个人见解,韦伯写道:“一个职业‘思想家’如果有什么职责的话,他所迫切要做的便是,面对时下盛行的理想,哪怕是倾人的理想,都要保持个人才智的清醒,倘有必要,就需‘逆潮流而动’。”韦伯深切地认识到研究者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和做学术报告时需要回避价值判断,不借科学研究来鼓吹自己的价值观;正是在这些因素之下,韦伯提出了“价值无涉”的概念。 韦伯写《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价值无涉”的意义》这篇论文的意图在于,批判德国的教授们利用自己不受攻击的权威在学术讲坛宣扬自己的价值观点,混淆了价值判断和关于经验事实的科学知识之间的界限。在韦伯看来大学教授不能任意的发表其价值判断。即应该做到价值无涉(价值中立)。所谓价值无涉是指要求研究主体按主观愿望选择了所要研究的问题之后,应该客观地描述关于所要研究问题的全面资料和对这些资料进行科学分析所得出的结论,而不管这些资料和结论是否与研究主体、社会或者他人的价值观念相冲突、相对立。 价值无涉这一原则首先是由韦伯提出的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原则,今天在社会科学领域内依然广为接受的标准。社会科学是否需要坚持“价值无涉”的原则,引起了学者的广泛争论。这两种立场在中国社会学界争论了十几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刊登在《社会科学研究》杂志上的郑杭生教授和李金教授之间的争辩。 李金教授对社会科学研究中坚持“价值无涉”的立场是持基本接受的态度。他在《为“价

科学方法论复习与思考题

第一讲(导论,参考第42页) 1.人类认识社会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其内涵和特征是怎样的? 人类认识社会的五种方式: ——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的内涵:是原始社会人们认识社会的基本形式,是远古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自身的精神产品,是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初级阶段。那时的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不久,认识能力很低,主要是借助于原始思维对社会进行认知,其认识成果通过集体表象得以表达,以“讲故事”等方式流传。 神话传说的特点: 第一,人类运用原始思维方式对社会进行认识,初步具备了在观念中把自己与对象区别开来并把自己与人的类存在联系起来的能力,进而在观念中创造出理想世界和理想人物,具有极度的夸张性、再造性和超现实性。 第二,神话传说常常通过“集体表象”得以表达。 (集体表象:是在原始集体中为全体成员所共有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认识倾向或解释方式。这种方式世代相传,先于个人而存在,对每一个成员的认识活动发生深刻影响,并引导原始居民以一种神秘的眼光感知、思考世界,从而引起该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对有关客体产生尊重、恐惧、崇拜等情感。) 第三,神话传说常常以“讲故事”的方式流传。 神话传说的局限性:

很难传播那些广泛性、复杂性和精确性的知识。特别是由于个体表达能力限制,传播过程中容易出现失真,以讹传讹。 ——以史为鉴 以史为鉴内涵:就是人类以自身的历史发展和历史经验作为认识社会和自我的参照系;其目的是为了理解现实、调节行为、创造未来。这种方法是人们认识社会和自我认识的第一种自觉形式。 以史为鉴的特点: 第一,人类在自身的历史活动及其结果中找到了反观自我和现实的镜子,意味着人类已经不仅能够把“主我”与“客我”区别开来,而且把“现实中的我”与“历史上的我”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 第二,表明了人们对自己活动结果的关注:现实的结果都是历史活动造成的,不仅物质生产如此,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生活也如此。正是源于对历史发展过程中诸多“结果”的把握,人们逐步形成了稳定的“历史意识”。 以史为鉴的缺点: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某种命定论的色彩或英雄史观、循环史观的特征。 ——理性求知 理性求知内涵:即以人类理性为根据和尺度,去理解和评价社会历史与现实,并进一步在观念中构建和创造社会的未来。这是发生在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过程中的,与中世纪神学和经典诠释相对立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理性求知的特点:

(三)现代医学——系统时代的科学方法论

(三)现代医学——系统时代的科学方法论 19世纪后,自然科学的发展,使自然现象过程的辩证性质逐渐被揭示出来,于是开始了自然哲学向辩证法复归的过程。至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切积极成果,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论的缺陷和近代机械唯物论的弊病,正确反映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为医学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更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科学方法论,使医学科学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系统时代的辩证综合现代医学。 系统时代的医学,注重人体生命现象和疾病现象的辩证联系,注重整体联系和动态联系。无数事实说明,人体的各个部分在相互作用中构成了整体联系,任何局部的变化一方面引起整体联系的变化,另一方面又以整体联系的变化为前提。所以,医学在向局部深入的过程中,日益形成对认识整体联系的要求,以深入把握局部变化的原因和结果。20世纪后,神经学说、内分泌学说、体液学说和免疫学说的建立和发展,正是反映了医学发展的这个历史要求。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由于神经内分泌学说、稳态学说、应激学说、受体学说等相继问世和免疫学说的进一步发展,从不同侧面进一步揭示了机体的整体统一性和集成功能,人们的注意力开始从细胞、分子等实物转向微观与宏观、结构与功能、物质与运动、

人体与环境等种种关系上来,表明医学科学的分析时代即将过去,系统时代已经来临。 巴甫洛夫(Lvan Petrovich Pavlove,1849~1936,苏联生理学家)的慢性(假饲)实验是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从整体动态联系中去探索人体生命和疾病的本质属性,取得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意义的科学成果。巴甫洛夫创立的独特研究方法及其科学成就,是其中的一个早期的杰出代表。在巴甫洛夫以前,在生理学研究中主要应用急性实验方法,即活体解剖法。这种实验方法,由于破坏了机体的完整性,破坏了机体各部分之间的自然联系和相互作用,因而难以获得对生理过程的真实认识。巴甫洛夫通过巧妙的设计,于1889年完成了闻名于世的“假饲”实验,以后又创建了涎腺瘘管、胰腺瘘管和“小胃”等慢性实验方法。比之急性实验的分析研究方法,慢性实验研究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对完整机体的各个器官进行细致的分析性研究,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对完整机体的复杂功能进行动态综合研究,从而能够揭示各器官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巴甫洛夫的慢性实验法所依据的思维方法,就是唯物辩证法的综合方法和系统方法。慢性实验方法的出现,标志着医学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方法论的进步。进入20世纪后,巴甫洛夫开始探索人的大脑功能。在大脑的研究中,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着急性实验方法的割除法和刺激法,巴甫洛夫师承谢切诺夫的脑反射论,把条件反射作为

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含答案)

社会科学方法论 1.什么是科学? “科学”(science)一词源于拉丁文scio,本意是知识、学问。日本的福泽瑜吉把它译为“科学”。在中国,科学一词的意义对应于“格致之学”。1893年,康有为最早将“科学”一词引进中国。 所谓科学,是一种理论化、体系化的知识。狭义的科学指的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以理性思维建构起来的实证知识,表现为范畴、定理和定律的体系。广义的科学泛指一切分科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人类的观察与技术都是科学的起源。 科学具有:可证伪性;假设与简化;内部逻辑一致;逻辑与经验的一致等特征。 2.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的科学,也就是狭义的科学。即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以理性思维建构起来的实证知识,表现为范畴、定理和定律的体系。 社会科学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它属于广义上的科学,即一切分科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总称,其载体是各门具体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代表性学科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呈现出连续过渡的特征。社会科学介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兼具二者的特征。 斯蒂芬·科尔用六个变量将科学分成不同等级。相比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在理论的成熟性上,具有高度成熟的理论,其研究更受范式指导、具有更高水平的严密性;在定量化上,自然科学的思想更习惯于用数学来表达;在认知共识上,自然科学在理论、方法、问题的意义以及个人贡献意义上有更高水平的共识;在语言能力上,具有运用理论做出可证实的预言的能力;自然科学的旧理论的过时具有更高比例,作为目前工作的参考———表明知识进行有意义的积累;自然科学的“进步”或新知识增长的速度相比社会科学更快。 3.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社会科学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它属于广义上的科学,即一切分科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人文科学源出拉丁文humanitas,意为人性﹑教养。十五世纪欧洲始用此词。指有关人类利益的学问,以别于曾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神学。后含义多次演变。现代用作“社会科学”的别称。《辞海》没有区分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日常用语中,对此也很少加以区分。 虽然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分是相对的,但为了研究的方便,作这样的区别还是必要的。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侧重于研究人和人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以及其背后的机制,包含的基础学科有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人文科学则侧重于研究人的价值、心理、心灵、情感、思维和精神活动,包含的基础学科有文学、语言学、心理学、伦理学、哲学、神学等等。 科学是总称,其载体是各门具体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代表性学科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呈现出连续过渡的特征。社会科学介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兼具二者的特征。

方法论概述

第一讲方法论概述 方法方法学方法论 方法 墨子在《天志》中说:“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矩者,谓之不方,是以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之,此其故何?则方法明也。”这就是有名的“方法”与“圆法”,前者为度量方形之法,后者为度量圆形之法。据说这是汉语中“方法”一词的最早出处。“方法”后来演变成了做各类事情的办法或手段。 在英语中用method一词表示“方法”,根据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Third College Edition)的解释,method的含义为:(1)a way of doing anything; mode; procedure; process; esp., a regular, orderly, definite procedure or way of teaching, investigating, etc.(2)regularity and orderliness in action, thought or expression; system in doing things or handling ideas.(3)regular, orderly arrangement,而methodology的含义为:(1)the science of method, or orderly arrangement; specif, the branch of logic concern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reasoning to scientific and philosophical inquiry;(2)pl.-gies a system of methods, as in any particular science. 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路、途径、方式和程序。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它既包括认识方法、表达方法,也包括实践方法;还可以看出它是为实现目标服务的一个分层次的有机系统。这个系统包括思

科学方法论(科学理论)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第二篇科学方法论第四章 第五章科学理论及其合理性 科学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系统化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由科学概念、科学原理以及对这些概念、原理的理论论证所组成的体系。 第一节科学理论的结构和基本特征 一.科学理论的结构 1.组成科学理论的基本要素 科学理论是由3个基本知识单元自成的:基本概念;联系这些基本概念的判断即基本原理或定律;由这些概念与原理推演出来的逻辑结论,即各种具体的规律和预见。 基本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是反映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任何学科都有自己的专有的一些科学概念。例如,几何学中的点、线、面等;力学中的力、质点、速度、加速度、质量、功、能等;化学中的元素、原子、分子、化合、分解、价、健等。科学概念是构成科学理论的基石,一个新理论的建立,需要若干新的概念作为它的先导或逻辑出发点,藉以在逻辑上召开它的理论体系。否则,科学理论就会失去它独立存在的支撑点。 基本原理是科学对所研究对象的基本关系的反映,是科学理论赖以建立的基础。它在语言、结构上表现为判断的形式,一般用全称判断来表达。牛顿力学中的3个基本定律,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中的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等等都是如此。 科学推理是科学理论中的由基本原理演绎推导出现的结论。它执行着理论解释和预见的功能。例如,狭义相对论中引伸出现的钟慢、尺缩效应,质能关系式等。 在由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定律、科学推断所构成的科学理论中,各元素不是按照任意的外在的次序排列的,而是有一个严密的、前后一贯的逻辑结构。 2.两类理论——构造性理论和原理性理论 爱因斯坦曾把物理学中的理论区分为两类:构造性理论和原理性理论。 构造性理论是“从比较简单的形式体系出发,并以此为材料,对比较复杂的现象构造出一幅图象”。1气体分子运动论就是如此。 原理性理论“使用的是分析方法,而不是综合的方法。形成它们的基础和出发点的元素,不是用假说构造出来的,而是在经验中发现到的,它们是自然过程的普遍特征,即原理。这些原理给出了各个过程或者它们的理论表述所必须满足的数学形式的判决”。2热力学和相对论就是如此。 爱因斯坦的这种区分虽然是针对物理学的,但对各门基础学科都有普遍意义。这两类理论的构造方法当然是不同的,但是在结构形式中却有共同性,即从若干基本概念(可以作描述性说明而无需定义)出发,通过揭示概念的关系而形成基本原理(可以来自假说也可以从经验中得到),再运用基本原理而推导出(或证明)各种定律,这些定律常常包括由基本概念经过定义而形成的派生概念。比较成熟的理论一般都具有这种结构。例如,经典力学、经典热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等都是如此。这显然是一种演绎结构。当然,在许多科学理论中,除了演绎结构之外,还可以看到归纳概括的成分,有些事实材料乃至经验定律并没有完全纳入演绎结构之中,而是作为理论的补充或例外。但是,随着理论的发展,这些归纳成分 1《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109页 2《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110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会计研究中的应用

政治 期末论文 姓名 专业名称 学号 时间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在会计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 社会科学研究是推动人类认识社会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被实践检验过的一整套完备的方法理论体系,在当今中国社会,大到国家意识形态领域指导思想的确立运行,小到个人对社会科学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了解并应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会计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用好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充分发挥其基本与核心作用,关系到会计研究的方向和最终结果。本文在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即具体原则后,结合所分析的内容,针对如何进行会计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并得到了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会计学;会计研究

目录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1) (一)基本内容 (1) (二)基本原则 (2) 二、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科学研究 (3) (一)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3) 1.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3) 2.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 (3) (二)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3) 三、应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会计学 (4) (一)社会科学与会计学 (4) (二)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5) (三)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5) (四)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6) (五)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6) 四、启示与意义 (6)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基本内容 十九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比较完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方法,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等,除此之外,还有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抽象与具体的方法、主客观相统一的辩证方法、历史合力的研究方法、“人本”和“物本”相统一的方法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马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正是具有最大的普适性的哲学方法论。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社会最科学、最完备的方法论,它继承了人类社会认识史上的一切积极成果,克服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根据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而加以变革,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开启了科学认识社会的新时代。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提供了一般的方法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具体化,对现实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指导意义。唯物史观的独特贡献在于,论证了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把社会的上层建筑奠定于经济基础之上,把人们的思想奠定在物质生活之上,这在当时的思想界是一次重大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就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这种方法论和以往的理论不同,它最鲜明的特点是它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方法的使命,是引导思维沿着正确的途径去认识客体、把握客体。认识的方法,只有体现认识对象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时,才是科学的。实践的方法,也只有合乎实践对象本身所具有的客观规律时,才是行之有效的。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马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这种开放,首先是开放自己,既正确地对待自己,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品格。其次是向外开放,即正确地对待一切其他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主动地与它们交流,积极地吸收其

导论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导论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 1、神话传说阶段 神秘的原始思维 互渗律集体表象 2、自然哲学阶段 有关社会的思想与有关自然的思想混合在一起。 3、宗教神学阶段 领悟上帝的旨意 是社会认识的主导方式。“天启真理” 4、近代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 文艺复兴:人性复苏,以理性对抗神性,以人权取代神权。 启蒙运动:以“理性”之光驱散黑暗,将人类引向光明。(Enlightment)宣扬自由、平等和民主。 重要的思想成果和学科代表 科学主义:以自然科以自然科学为榜,以实证方法研究社会。 孔德:“社会学之父” 奥古斯特·孔德 自然人世本无隔,万象群学由孔德。 智识发展三阶段,进步秩序两相合。 实证学坛常罗雀,人道宗教诟病多。 孤独穷困终身事,贤愚成败怎评说? 涂尔干与《自杀论》 埃米尔·涂尔干 问祖应寻涂尔干,边缘群学登教坛。 社会分工开宏论,机械有机团结观。 方法准则成一言,自杀类型分四端。 宗教生活源何处?神仙在世不在 人本主义:关注人的情感、意志、欲望和个性。 (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 1、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概念的辨析 科学(science),源于拉丁语scio(知,知识)自然科学就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 2、自然科学的特点:客观性、系统性、普遍性、实证性、开放性 3、人文科学(The Human Sciences /Humanities):是研究人类的信仰、情感、道德和美感等的各门科学的总称。 学科范围:古典学、宗教学、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历史学。 “人文科学”还是“人文学科”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历史学教授林毓生 “我认为‘人文学科’绝对不能把它叫做‘人文科学’”。“人”不是机器,有对自己的特别要求,总要肯定自己的价值,总去寻找自己活着的意义。 4、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的三种通行定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