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学生)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学生)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学生)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学生)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目的要求:

一、掌握:

1、护理概念及其历史演变过程

2、护理学的概念及任务、知识体系

3、护士角色、护士的特征要求及心理素质要求

二、熟悉:

1、南丁格尔对护理发展的贡献

2、护理专业及工作范畴

3、护士的资历要求及分类

4、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三、了解:

1、古代护理、现代护理的发展历程

2、中国近代护理及现代护理的发展

第二章健康与疾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健康的最新概念

2、生存质量

3、患病、疾病状态与疾病的概念

4、患病行为及心理

二、熟悉:

1、影响健康的因素

2、促进健康的护理活动

3、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

4、预防疾病的措施

5、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6、病人角色适应不良及心理原因

7、疾病对病人及社会的影响

三、了解:

1、了解我国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2、了解WHO的全球战略目标内容

3、了解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特点、原则

第三章人的基本需要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需要理论对护理的意义

2、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

3、人的基本需要、需要的特征

4、影响需要满足的因素

二、熟悉:

1、需要的分类

2、各层次需要之间的关系

3、需要理论的应用

4、需要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三、了解:

社区护理服务对象

第四章人的成长与发展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概念。

2、成长与发展的基本内容。

3、弗洛伊德性心理学说、艾瑞克森心理社会发展学说的护理应用。

4、皮亚杰认知发展学说、科尔伯格道德发展学说的护理应用。

二、熟悉:

1、成长与发展的规律。

2、弗洛伊德性心理学说、艾瑞克森心理社会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

3、皮亚杰认知发展学说、科尔伯格道德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了解:

1、成长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压力学说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压力的概念、压力过程的三个环节。

2、压力源的概念和分类。

3、压力反应的类别。

4、个体对压力的适应四个层面的内容。

5、压力应对的四大原则。

6、帮助病人预防和应对压力的策略。

7、工作压力和工作疲溃感的概念。

8、护士工作压力的应对策略。

二、熟悉:

1、压力的意义。

2、Selye 压力与适应学说、Lasarus 压力与应对模式、Holmes & Rahe 生活事件与疾病关系学说、Caplan危机学说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3、适应的特征。

4、病人压力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三、了解:

1、压力的反应、适应及应对的概念。

2、压力与健康、疾病的关系。

3、病人的压力源。

4、护士的压力源。

第六章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护理人际关系的特征

2.护患关系的特征

3.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基本过程

5.护患关系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6.促进护患关系的方法

7.医护关系的模式

8.医护关系常见的问题及其原因

9.促进医护沟通的方法与策略

二、熟悉

1.人际关系的概念、特征及功能

2.社会认知的概念、特征

3.人际关系的心理方位及心理距离

4.人际吸引的概念

5.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

6.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7.人际关系的形成及发展

8.建立良好护理人际关系的意义

9.护患关系的概念、意义

10.护患关系的基本内容

第七章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促进有效沟通的技巧

2.护患关系中常用的沟通技巧、沟通错误

3.促进及培养护士的沟通交流技巧

二、熟悉:

1.人际沟通的概念、意义、特征

2.沟通的基本要素、层次

3.人际沟通的基本方式、主要障碍

4.护患沟通的概念、目的、特征

第八章评判性思维和临床护理决策目的要求:

一、掌握:

1、评判性思维的定义、组成因素、特点。

2、临床护理决策的定义、常用模式、步骤。

3、循证护理的定义、步骤。

二、熟悉:

1、评判性思维的层次、标准。

2、临床护理决策的类型、影响因素。

三、了解:

1、思维的概念、特征。

2、科学思维的概念、方法。

3、评判性思维在护理中的应用。

4、临床护理决策的发展策略。

第九章护理程序目的要求:

一、掌握:

1、护理程序的概念、5个步骤。

2、护理评估资料的内容。

3、资料的分类。

4、护理评估的方法。

5、护理诊断的概念、分类、陈述方法。

6、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和医疗诊断的区别。

7、排列护理诊断顺序的方法。

8、护理措施的类型。

9、护理实施动态记录的几种方法。

二、熟悉:

1、护理程序的特征。

2、护理评估的步骤、资料的收集途径。

3、书写护理诊断的注意事项。

4、护理计划的种类、过程。

5、护理实施的过程。

6、护理评价的过程。

三、了解:

1、护理诊断的组成。

2、护理诊断的发展历史。

3、护理计划的目的和意义。

4、实施护理计划的常用方法。

5、护理评价的目的及意义。

6、护理质量评价。

第十章文化与护理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帮助服务对象融入医院文化环境的方法

2、提供适合服务对象文化环境的护理

二、熟悉:

1、文化休克的概念、原因、表现、影响因素及预防

2、跨文化护理理论的主要概念、护理模式内容

3、跨文化护理理论与护理程序

4、文化背景对护理的影响

三、了解:

1、文化的概念、特征、分类、功能

2、文化模式

3、文化休克的过程

4、跨文化护理理论发展背景

5、跨文化护理理论中对护理学基本概念的认识

6、护士在满足服务对象的文化需求中的作用

第十一章护理理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护理理念、护理理论的概念

2、奥瑞姆自护理论、罗伊适应模式、纽曼健康系统模式的基本内容

二、熟悉:

1、理念的概念、作用

2、护理理念与护理理论的关系

3、护理理论的特征及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4、奥瑞姆自护理论、罗伊适应模式、纽曼健康系统模式对护理学四个基本概念的阐述及与护理实践的关系

三、了解:

1、护理理念的历史发展过程

2、理论的定义、组成、目的

3、理论与概念框架

4、护理理论的发展背景、分类

5、奥瑞姆、罗伊、纽曼简介及其理论发展背景、其他护理理论

第十二章护理伦理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道德、伦理、生命伦理学的概念

2、护理伦理的概念、研究对象和内容

3、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

4、护理道德修养的含义、特点、途径和方法

二、熟悉:

1、道德的结构、功能

2、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3、职业道德的概念、特征

4、生命伦理学中有关的理论、常见的生命伦理学难题及处理

5、护理道德的基本规范和基本范畴、服务对象的权利与义务

6、护士在保护服务对象权益中的作用

三、了解:

1、护理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2、护理道德的特殊性

第十三章护理专业中的法律问题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医疗事故及处理

2、举证倒置与护士的法律责任

二、熟悉

1、医疗卫生法的概念、特点

2、医疗卫生法律关系的构成

3、医疗卫生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

4、护士的法律地位及法律依据

5、护理工作中的违法与犯罪

6、护士与病人之间的某些特殊的法律关系

三、了解

1、法律的定义、分类、特征及作用

2、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

3、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4、法律关系的概念、要素、种类和特征

5、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6、法律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7、中国的法律体系及立法程

8、护理发展中法律问题及防范

第十四章健康教育

目的要求:

一、掌握:健康教育的概念及健康教育程序

二、熟悉:

1、健康教育学的概念

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及卫生宣传

3、健康教育的目的及意义

4、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5、健康信念模式、保健教育过程模式、健康促进模式的组成及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6、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具体方法

三、了解:

1、健康教育的发展简史

2、健康教育其他模式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气氛和谐,方法灵活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感知、思维等方面的水平以及知识经验都非常有限。故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深浅适度,精讲巧练,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容忍、宽容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的偏执,真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适 时地选择一个既合本意,又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实事求是的表达,打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得课堂成为平等、和谐、围炉夜话般的温馨境地,在轻松和谐 的气氛中,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从小学生 的心理发展上来看,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还不能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感知,不善于对物体实行综合分析,目的性不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明显;在注意上,小学 生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吸引,此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也在发展,但还达不到完善的水准。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方法 上,应该精心设置,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交替出现,教学中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也能够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多媒体电脑等,

化抽象为形象,协助学生理解。我们还能够推出课本剧,让学生对课文 实行创造、加工并演出,合适的篇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 从而全方位地投入到了语文实践中。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 了知识。 树立榜样,陶冶性情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同时也塑造 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 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为保卫祖 国,忠贞不屈,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钢铁战士;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勤恳恳的农民;有热爱学习,人小志大的红领巾;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 总理等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这是一条极其精美、丰富的人物画廊,老师应该让学生在理解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 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树立 在心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或是具体、明确,或是间接、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了 健全的人格。 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我们能够先让学生观看电影《周恩来》,让学生通过影片初步感知周总理的伟大人格。在学习课 文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民对总 理的真挚情谊,并启发学生理解人民为什么如此尊敬和爱戴周总理。课后能够让学生搜集相关总理生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食品检测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应先修高等数学,应用概率统计,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后进行。 该课程是为食品生产和经营管理直接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更是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研究与相关知识普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学习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有助于人们认识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有助于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与安全,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社会安定,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竞争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推动食品贸易的发展。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只有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质量开拓市场,以质量巩固市场,才能取得丰厚的利润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以现代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科学的观点,系统阐述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重点介绍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基础,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控制与数理统计方法、质量的经济性与质量成本管理、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检验管理等内容。同时,还介绍现代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新方法和发展动态,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与食品企业相关的产品设计、生产、商贸流通和管理等工作服务。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食品检测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是为食品生产和经营管理直接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更是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研究与相关知识普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学习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有助于人们认识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有助于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与安全,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社会安定,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竞争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推动食品贸易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如何保证并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已成为食品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只有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质量安全开拓市场,以质量巩固市场,才能取得丰厚的利润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的管理。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处理食品生产与流通中的质量问题。 四、理论教学安排及学时分配

《安全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安全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一、一般项目: 1、课程名称:安全教育 2、开发教师: 3、教学材料:安全教育资料 4、课程类型:必修 5、授课时间:1年 6、课时:每学期16课时 7、授课对象:一、二年级学生 二、具体内容 (一)课程开发背景:安全教育工作是做好学校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是搞好班级教育教学的必要保障。重视班级安全管理和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及自我保护教育,这样才能使学校和班级有一个安全、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校顺利开展各项工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安全教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生活态度,使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种按科学规律办事,形成安全意思,通过传授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自救的基本技能,提高危险情景下的应急能力。

能力目标:紧密联系学习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需要和实际能力出发,多些简单易学的方法,学会自我保护,调动家长积极性,发挥家庭和家长作用,,使家庭生活中得到保障,学会结合实际何况,创造性进行安全教育。 思想教育目标:健康、安全、成才是每个家庭和社会对学生关注的三大重点问题,而安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为保证学生平安健康成长,作为家长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安全温馨的生活,时时向学生进行安全的教育。 (三)课程内容: 1、引导学生注意出行安全,知道上学放学路上的交通安全知识。 2、认识生活中的安全标志。知道指示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的含义。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3、懂得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知道一些口腔卫生、用眼卫生、生活卫生知识。培养学生讲究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 4、了解校园中人为伤害事故的可怕。知道校园中楼梯走廊上、课间玩耍时、实验手工课上、体育课上的安全注意事项。 5、了解常见传染病的知识。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知识。 6、知道生活中常用的急救电话号码110、120、119、122.并知道他们的用途,及拨打时的注意事项。 7、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其他安全知识,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四)课程实施建议:

护理学导论重点

一 1南丁格尔对护理发展的贡献:为护理向正规的科学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基础;著书立说,阐述其基本护理思想“医院札记”及“护理札记”;致力于创办护士学校,使护理教育逐步走上正规化;创立了一整套护理制度;其他方面 2现代护理的发展历程:建立完善的护理教育体制,包括本科、硕士及博士教育;护理向专业化发展,对护理理论的研究及探讨、对护理科研的重视及投入各种护理专业团体的形成;护理管理体制的建立,相继应用南丁格尔的护理管理模式,;临床护理分科 3、护理的概念的历史演变:以疾病为中心阶段:特点:护理已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执行医嘱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把护理操作技能作为护理工作质量的关键。形成了一套较规范的疾病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以病人为中心阶段:特点:强调护理是一个专业。护理不在是单纯被动的执行医嘱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而是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身、心、社会等全方位的连续的系统的整体护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阶段:特点:护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应用科学。护理的任务已扩展到从健康到疾病,从个体到群体的护理。护理场所从医院扩展到社会和家庭,到所有有人的地方。 二 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影响健康的因素:生物因素(生物性致病因素、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物理环境、社会环境(社会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生存质量是指个体在其所处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背景下,由生存的标准、理想、追求的目标所决定的对其目前社会地位及生存状况的认知和满意程度。它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四个方面。 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健康问题,即是“三早”预防。 3、病人角色:当一个人患病时,不管是否从医生那里得到证实,这个人就获得了病人的角色,其原有的角色便部分或全部被病人角色所代替,以病人的行为来表现自己。 特点:(1)脱离或减轻日常生活中的其他角色及义务(2)病人对于其陷入疾病状态没有责任,有权利接受帮助(3)病人有恢复健康的义务(4)病人有配合医疗和护理的义务。 3、护士在帮助病人角色适应的作用:常规指导、随时指导、情感指导。 4、患病后的行为反应:不采取求医行动或延迟求医、采取求医行为以寻求亲友或医务人员的帮助、踌躇徘徊、 采取对抗行为 三 1、需要是有机体、个体和群体对其生存与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基本需要:是个体生存、成长与发展,维持其身心平衡的最基本的需求。 基础需要层次对护理实践的意义:识别病人未满足的需要、领悟和理解病人的行为和情感、预测病人即将出现或未表达出的需要、识别病人需要的轻、重、缓、急 2、人的基本需要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提出的层次基本需要的关系:必须首先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再考虑较高层次的需要;各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时间不同;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是较高层次需要产生的基础;各层次需要重叠出现;各需要之间的层次顺序并非固定不变;越高层次的需要,其满足的方式和程度差异越大;基本需要满足的程度与健康密切相关。 四 1、成长是指人生理方面的改变,是细胞增殖的结果。表现为机体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即机体在量方面的增加。 2、成长与发展的规律:一)规律性和可预测性:每个人都要经历相同的发展阶段,生长发展速度各不相同二)顺序性:生长发育通常遵循由上到下或由头至尾、由近至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或规律;三)连续性和阶段性:成长和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并非等速进行,具有阶段性。心理社会的发展同样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四)不平衡性:在人的体格生长方面,各器官系统的发育是快慢不同,各有先后的。心理社会发展同样存在不平衡性。五)个体差异性:在一定范围内因受先天和后天各种因素影响而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体格生长、心理社会方面的发展随年龄越大个体差异性越大。六)敏感时期性(关键期):指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对环境刺激最敏感,且被认为是发展某些技能和能力的最佳时期。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 法和手段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活动,是 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 的重要环 节。[1] 目 录 1 基本内容 1 基本内容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功能和形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 借鉴近年来有关此类课程的论证,并依据我国的学校教育现状,笔者认为,心理 健康教育 课程可以理解为团体心理辅导与学校教育特殊情景相结合的产物,应兼具科普、 团体辅导 和活动课的特点。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命名,包括了以上三个方面的特点,同时也 明确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方法和技能与学校教育这一特殊情景相结合的性质,平衡了 辅导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功能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充分开发 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 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 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 我教育能力。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直接而且高效率地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途径 。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全方位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人格 发展起到导向和辅助的作用。其功能可以总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针对轻度的心理障碍进行 团体干预的功能,目标是心理障碍的缓解或消除;二是预防心理问题产生、维护心理健康 的功能,目标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三是提升心理健康的水平、充分发挥潜能的功能, 目标是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形式 1. 科普性质的讲座 科普性质的讲座主要是指面向全体学生,以系列讲座的形式普及心理学常识,从心理学的

《建筑工程安全技术与管理》教学大纲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大纲 建筑工程安全技术与管理 城市建设工程系 2012年2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建筑工程安全技术与管理》是土木工程管理专业(高职)的一门必修课,它涉及到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管理、建筑工程质量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全过程有一个基本了解,掌握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知识,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做好准备。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安全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安全技术交底、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及评分、建筑施工安全技术资料。 2、熟悉安全生产法规、安全事故管理、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审查。 3、熟悉建筑施工相关安全技术,进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编制安全台帐和安全技术知识。 二)能力目标 1、熟悉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全过程内容。 2、具备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全过程的技术资料编写、收集和整理能力。 3、初步具备施工安全员所具有的职业能力。 三)思想及职业素质目标 1、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实践。 2、通社会人情,达社会事理,按照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道德和作风的要求去处理人际关系。 3、具备讲诚信、重承诺、肯吃苦、肯奉献、勇于负责的道德品质和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 4、具备良好的人文和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愿与他人合作的性格,一定的科学素养,在自身的工作领域内,能独立思考,有不断创新的精神。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1、主要内容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现代安全生产技术。 2、教学要求 掌握安全与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生产技术交底、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及评分、建筑施工安全技术资料,熟悉安全生产法规、文明施工管理的内容、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施工现场文明工地、现场安全管理、安全事故管理、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审查,了解安全生产的形势、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现代安全管理技术、职业健康管理体系。 二)土方工程 1、主要内容 土的工程分类、土方施工安全。 2、教学要求 掌握土的工程分类、土方开挖安全、基坑(槽)的开挖安全,熟悉土方施工安全准备工作、浅基础的土壁支撑、深基坑的土壁支撑,了解土层锚杆、挡土墙、施工现场排水等。 三)脚手架工程 1、主要内容 脚手架的种类、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架、设计计算、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搭设和使用、附着式脚手架、吊篮脚手架。 2、教学要求 掌握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适用范围、基本要求、主要组成及构配件、构造要求、扣件式脚手架的检查、验收、附着式脚手架使用条件、吊篮脚手架基本组成及安全装置,熟悉脚手架的种类、模板支架、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计算项目及要求、荷载确定,了解设计计算基本规定、纵向、横向水平标的计算、立杆计算、连墙件计算。 四)高处作业

五年级安全教育课程纲要

五年级《安全教育》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安全教育》 课程类型:地方课程 教学材料: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 授课时间:根据目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需要一年时间。 授课对象:小学5年级的学生。 课程目标: 1、使学生懂得习惯养成对自己终生受益,特别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自觉遵守安全行为规则。 2、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安全习惯,使学生学会最基本的安全知识、懂得自我保护的意识、珍惜生命、懂得安全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良好习惯修养,做一个新世纪讲文明懂安全的好孩子。 4、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生命时刻树立和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的防范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课程理念: 养成教育的意义: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其中安全是人一生的平安符,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安全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安全行为习惯。从细节抓起,从平时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安全习惯养成教育。 课程内容: 本课程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有以下内容: 1、安全习惯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学校开展安全习惯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安全重于泰山”,这是大家的共识,一切漠视生命的态度和做法都是极端错误的,因此,学校教育要把安全放在头等位置也是必要的。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性。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他们的安全意识普遍比较薄弱,自身安全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在自身物品管理上,思想麻痹,物品随意乱放。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社会了解不够。小学生在校园内学习、生活、接触社会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指示其犯罪。还有的小学生不注意用电、用火安全,不注意出行交通安全,存在侥幸心理,往往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一些小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看到违法事件,没有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装作视而不见等。认识不到打架斗殴、盗窃等给自身、他人、家庭、学校

《护理学导论》重点总结

《护理学导论》重点总结 护导重点总结 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 掌握:1 护理学:护理学就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为理论基础,研究有关预防保健、治疗疾病及康复过程中护理理论、知识、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 南丁格尔对护理学发展的贡献: 1)为护理向正规的科学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基础。 2)著书立说,阐述其基本护理思想。“医院札记”及“护理札记” 3)致力于创办护士学校。1860年南丁格尔在英国伦敦的圣多马医院开办了第一所护士学校。 4)创立了一整套护理制度。 5)其她方面:强调了护理伦理及人道主义护理观念,注重了护理人员的训练及资历要求等。 3 护理的概念经过三个阶段的历史演变过程: 1)以疾病为中心阶段:此期的护理特点认为护理就是一门专门的职业,从事护理的人要经 过专门的培训。没有专门的护理理论及科学体系,但从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疾病护理常规及护理技术常规。 2)以病人为中心阶段:此期的主要护理特点就是吸收了其她学科的相关理论,逐步形成了 护理学的知识体系以作为专业的理论基础,应用科学的护理方法即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 3)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阶段:此期的主要特点就是护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为人类健康服务 的独立的应用学科。 美国护士会将护理学定义为护理学就是判断与处理人类对已经存在与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科学 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1)根根据护理功能来划分:独立性的护理功能;合作性护理功能;依赖性护理功能 2)根据工作的专业性质来划分:专业性工作;类专业性;非专业性 3)根据工作场所不同来划分:医院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科研及管理。 护士角色:护理者、决策者、计划者、共同者、管理者及协调者、促进康复者、教育者及咨询者、代言人及保护者、研究者及著作者、权威者。 护士的心理素质要求: (一)思想道德素质:1)良好的人生观及职业动机,有一定职业荣誉感,有稳定的职业心态。2) 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有高度责任心,富有爱心、耐心、同情心。 (二)科学文化素质:1)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知识。2)有独立的学习能力。3)有科研能力。4)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三)专业素质:1)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理论与较强的实践技能。2)敏锐的洞察

小学生心理学教学大纲

小学生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小学生心理学 英文名称: Pupil Psychology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程 总学时:理论学时:48学时 总学分:3学分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思想道德修养、英语、体育、高等数学C、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等 开课系部:教育心理科学系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小学生心理学》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教育教学的实践和小学教师职业活动的需要而开设的。开设这门课程,一是为了对未来教师进行职前培训,使他们比较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必要的小学生心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把握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心理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心理教育观;二是为了培养和提高未来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存在于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以便能尽快适应小学教学工作的需要;适应小学教师素质提高的要求以及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的需要。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小学教育学以及各学科教学法和进行教育实习的基础,并为他们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进行教学改革提供心理学的依据和深入思考的线索。 本课程是一门具有师范性特点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一年级学生,安排在一年级第二学期。 本课程是在对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开设的,属于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主要包括小学生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小学生的发展心理、小学生学习心理和小学生的健康心理、差异心理以及创造力培养等有关内容。 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毕业后将主要从事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所以他们必须了解小学生心理学方面的有关知识,以便将来能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性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并提高自己与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

《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教学学时:36 课程学分:2 先行课程:《工程施工技术》 适用专业:工程管理 参考教材: 1.《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9月(主编:李云峰) 2.《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主编:周连起刘 学应)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本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主干课,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关系到工程质量认定方法和措施,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工程质量管理、控制的核心要点所在。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工程质量控制的内容要点。 (二)技能目标:掌握工程质量控制的技术要点和方法。 (三)素质养成目标:达到国家监理工程师的考核目标。 四、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部分质量概述

第一节工程质量、质量缺陷、质量事故的概念教学学时数:2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第一章第一节的学习,掌握质量、质量缺陷及质量事故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工程质量的概念。 (二)教学难点:工程质量缺陷及质量事故的概念。 三、主要教学内容 (一)主要内容:工程质量的概念,包括工程质量的理论概念、工程质量的相关术语知识、工程质量的分类技能等。 (二)主要内容:工程质量缺陷及质量事故的概念,包括工程质量缺陷、事故的理论概念、工程质量缺陷、事故的相关术语知识、工程质量缺陷、事故的分类技能等。 四、考核点:工程质量缺陷及质量事故的概念。 第二节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分析教学学时数:2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第一章第二节的学习,掌握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特点及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方法。 三、主要教学内容 (一)主要内容: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特点,包括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理论概念、工程质量事故的相关知识、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技能等。 (二)主要内容: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方法,包括工程质量事故问题的统计方法的理论概念、工程质量事故分析的相关知识、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技能等。 四、考核点: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方法。 第三节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原因教学学时数:2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第一章第三节的学习,掌握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分析,掌握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程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分析。 (二)教学难点: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程序。 三、主要教学内容 (一)主要内容: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分析,包括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原因概念、工程质量事故原因分析的相关知识、工程质量事故原因的分类技能等。

机械加工安全教学大纲

机械加工安全培训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专业从业人员岗前安全教育课程,也可用于农民工岗前培训。本课程主要讲授机械加工有关安全操作规程的相关知识,着重培养受训人员安全责任感,提高自身安全意识,保护工厂财产安全及个人人身安全。正确操作机械设备,为机械加工岗位生产安全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员具备所必需的安全用电常识、机械加工安全操作常识;初步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员进入工厂工作打下基础;并注意培养学员的辩证思维能力,加强学员的职业道德观念。 (一)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2、了解触电的预防及急救常识 3、了解电气火灾应急处理常识 4、掌握各种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掌握机加工人员正确着装 2、掌握机加工场地安全管理要求 3、了解机床安全操作规程,并掌握部分机床正确安全操控方法 4、了解机床维护、保养相关知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本模块 (一)安全用电 1、安全用电操作规程 1.1在车间使用的局部照明灯、手提电动工具的安全操作 1.2安全接地保护措施 1.3电气安全操作常识 2、预防触电及触电急救 2.1触电的类型 2.2预防触电的措施 2.3触电的急救常识 3、电气火灾的扑救 3.1电气火灾产生的原因 3.2电气火灾的扑救方法

(二)机加工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1、机加工人员持证上岗 1.1相关法律法规 1.2现状及发展方向 2、操作前安全管理规定 2.1劳动保护及着装要求 2.2机床维护及保养要求 3、操作中安全管理规定 3.1正确操作机床 3.2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3.3正确使用辅助工具 4、操作后安全管理规定 4.1产品的安全管理 4.2设备的维护 4.3场地的清洁工作 5、车间办公室人员安全操作规程(三)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1、车床安全操作规程 1.1操作前的安全检查 1.2合理安排必要的辅助工具 1.3正确操作车床 1.4正确使用刀具及辅助工具 1.5工作完毕的后期处理 2、刨床安全操作规程 2.1操作前的安全检查 2.2合理安排必要的辅助工具 2.3正确操作刨床 2.4正确使用刀具及辅助工具 2.5工作完毕的后期处理 3、钻床安全操作规程 3.1操作前的安全检查 3.2合理安排必要的辅助工具 3.3正确操作钻床 3.4正确使用钻头及辅助夹具 3.5工作完毕的后期处理

护理学导论自考总复习重点

新世界《护理学导论》自考复习重点 2017.03 一、题型介绍: 单选题20题,20分;多选题5题,10分;填空题:10空,10分 名词解释:5题,15分;简答题:5题,25分;论述题:1题,10分病例分析: 1 题,10 分 二、重点 (一)名词解释 1. 独立性护理功能(P13) 2.健康(P22)3?生存质量(P25)4?健康促进(P26)5.预警行为(P27)6.求医行为(P27)7.疾病状态(P29)8 .病人角色行为消退(P33) 9.初级卫生保健(P37)10.需要(P42)11.成长12.发展(P51)13.压力14.压 力源(P64 )15.危机(P66)16.压力反应(P67)17.适应(P68)18.工作压力(P70) 19.首因效应(P75 ) 20.晕轮效应21.社会刻板印象(P76 ) 22.零接触状态(P81 )23.移情(P98)24.文化(P105)25.反文化(P106 )26.文化休克(P109 )27. 跨文化护理(P120 ) 28.文化关怀保存29.文化关怀调试(P125 )30.思维(P132 )31. 科学思维(P133 ) 32.逻辑思维(P133 ) 33.决策(P138 )34.循证护理 (P145) 35.护理程序(P153)36.护理评估(P159)37.护理诊断(P163)38.首优问题(P168) 39.护理理念(P177 )40.理论(P181 )41 刺激(P184 )42.自理(P189)43

健康教育(P197)44.希望(P217)45.失望(P218 )46.丧失(P221 )47.悲哀(P222) 48.临终(P226 )49.职业道德(P246 )50.法律(P248 )51.护理道德 (P252 )(二)简答、论述、病例分析 1.患病后病人的主要心理反应(P31 ) 2. 常见的病人角色适应不良(P33 ) 3. 马斯洛人的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各需要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P44~45 ) 4. 成长发展的规律(P52 ) 5. 艾瑞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P63 ) 6. 护理工作者压力的来源?缓解压力的措施(P70 ) 7. 人际关系的特征(P72 ) 8. 护患冲突的常见原因?(P87 ) 9. 消除角色不明影响的措施(P88 ) 10. 促进护患关系良性发展的方法?(P89 ) 11. 人际沟通的意义(功能)?(P90 ) 12. 护患沟通的意义?特征?常见的沟通问题?(P100 ) 13. 日常护患沟通的技巧(P101 ) 14. 会谈时的注意事项?(P103 ) 15. 试列举有助于护理人员正确评估病人的文化背景的问题(P121 ) 16. 评判性思维的特点?(P135 ) 17. 评判性思维在护理临床实践中的应用(P137 ) 18. 临床护理决策的步骤?(P140 )

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系初等教育专业 《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050305)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小学教育心理学 课程代码:050305 学分与学时:3分 54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授课对象:初等教育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小学教育心理学主要阐述初等教育机构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小学教育的心理规律,并能运用之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为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效率和质量提供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增强教育心理学理论素养,形成现代教育心理观念,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教育心理学产生、发展的简史。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3、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难点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练习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性质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三)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二、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范围 (一) 总论 (二) 知识的学与教

(三)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四) 有效学习的相关因素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 一、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二、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一)丰富心理学理论 (二)服务教育实践 (三)指导教育决策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学生在智力、人格和认知方式上的个别差异。 2、掌握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重点掌握皮亚杰、维果斯基、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重点与难点:认知方式上的个别差异,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教学学时:36 课程学分:2 先行课程:《工程施工技术》 适用专业:工程管理 参考教材: 1.《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年9月(主编:李 云峰) 2.《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7月(主编:周 连起刘学应)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本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主干课,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关系到工程质量认定方法和措施,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工程质量管理、控制的核心要点所在。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工程质量控制的内容要点。 (二)技能目标:掌握工程质量控制的技术要点和方法。 (三)素质养成目标:达到国家监理工程师的考核目标。 四、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部分质量概述 第一节工程质量、质量缺陷、质量事故的概念教学学时数:2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第一章第一节的学习,掌握质量、质量缺陷及质量事故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工程质量的概念。 (二)教学难点:工程质量缺陷及质量事故的概念。 三、主要教学内容 (一)主要内容:工程质量的概念,包括工程质量的理论概念、工程质量的相关术语知识、工程质量的分类技能等。 (二)主要内容:工程质量缺陷及质量事故的概念,包括工程质量缺陷、事故的理论概念、工程质量缺陷、事故的相关术语知识、工程质量缺陷、事故的分类技能等。 四、考核点:工程质量缺陷及质量事故的概念。

第二节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分析教学学时数:2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第一章第二节的学习,掌握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特点及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方法。 三、主要教学内容 (一)主要内容: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特点,包括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理论概念、工程质量事故的相关知识、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技能等。 (二)主要内容: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方法,包括工程质量事故问题的统计方法的理论概念、工程质量事故分析的相关知识、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技能等。 四、考核点: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方法。 第三节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原因教学学时数:2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第一章第三节的学习,掌握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分析,掌握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程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分析。 (二)教学难点: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程序。 三、主要教学内容 (一)主要内容: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分析,包括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原因概念、工程质量事故原因分析的相关知识、工程质量事故原因的分类技能等。 (二)主要内容: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程序,包括工程质量事故程序的形成理论概念、工程质量事故程序的相关步骤、工程质量事故程序的分类技能等。 四、考核点: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程序。 第二部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 第一节质量管理的概念教学学时数:2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第二章第一节的学习,了解质量管理的意义,熟悉质量管理基本概念、原则和内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工程质量管理的概念。 (二)教学难点:工程质量管理的原则及内容。 三、主要教学内容 (一)主要内容:工程质量管理的概念,包括工程质量管理的理论概念、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术语知识、工程质量管理的分类技能等。 (二)主要内容:工程质量管理的原则及内容,包括工程质量管理的原则的理论概念、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工程质量管理的分类技能等。 四、考核点:工程质量管理的原则及内容。 第二节质量管理体系教学学时数:1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第二章第二节的学习,掌握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组成,运行意义及认证程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建设工程质量体系文件组成。 (二)教学难点:建设工程质量体系认证意义及程序。 三、主要教学内容 (一)主要内容:建设工程质量体系文件组成,包括建设工程质量体系的概念、工程质量体系的相关组成知识、工程质量体系的认证技能等。 (二)主要内容:建设工程质量体系认证意义及程序,包括工程质量体系的形成理论、工程质量体系的相关认证步骤、工程质量体系的认证程序技能等。 四、考核点:建设工程质量体系认证意义及程序。 第三节建设施工质量控制教学学时数:3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第二章第三节的学习,掌握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形式、内容及控制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形式、内容。 (二)教学难点: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方法。 三、主要教学内容 (一)主要内容: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形式、内容,包括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形式、工程质量控制的相关知识、工程质量控制的阶段技能等。 (二)主要内容: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方法,包括工程质量控制方法的原理、工程质量控制的相关知识、工程质量控制的具体操作技能等。 四、考核点: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方法。

安全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安全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以小学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为目标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人文性——“珍爱生命,安全第一”。以小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他们安全健康的成长服务,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造成的伤害;从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容、实施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为他们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建立奠定基础。 (二)实用性——安全教育贯穿于生命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小学生的全部生活。本课程立足于学生安全生活的需要,提供预防和应对安全事故最基本、最有效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以使学生能够科学、及时、有效地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保障小学生健康安全地成长。 (三)实践性——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作为课程的主要容,在生活中进行安全教育;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增强安全意识,掌握方法技能,养成安全习惯,在活动中进行安全教育。 (四)综合性——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把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等六个方面的安全问题有机整合;把公共安全知识和与其相关的法律、道德、

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容有机整合;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通过家庭、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形成教育合力,实施课程目标。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通过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自觉遵守安全行为规则,懂得自我保护、珍惜生命及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自身做起,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生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分类目标 (一)知识 1.知道生命是可贵的,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及其发育特点,了解必要的生命健康知识。 2.知道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围及危险、危害,了解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防知识和应对措施。 3.了解基本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知道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4.知道网络的用途,学会合理使用网络资源,知道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的措施。 5.了解突发自然灾害对生命安全可能造成的威胁,知道躲避自然灾害引发的危险的基本方法。 6.了解常见的意外伤害事故,知道意外伤害事故发生时的求救和求生的方法。 (二)能力

护理学导论考试重点

1.现代护理学:护理学是健康学科中一门独立的应用性学科,以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为基 础,研究如何提高及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及发展规律。 2.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3.疾病:疾病是机体身心在一定环境因素下所引起的一定部位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 化,表现为损伤与抗损伤的整体病理过程,是机体内部及机体与外部环境平衡的破坏和正常状况的偏离或终结。 4.基本需要:人的基本需要是个体生存、成长与发展,维持其身心平衡的最基本的需求。 5.发展:又称发育,是生命过程中有顺序,可预测的功能改变,包括身、心两个方面。 6.压力:压力是个体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作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 生理及心理紧张性反应状态的过程。 7.压力源:压力源又称应激源或紧张源,指任何能使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刺激。 8.护患关系:护患双方在相互尊重并接受彼此民族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在互相学习和促进 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9.护理评估:护理评估是指有组织地,系统地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及判断的过程。 10.护理诊断: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及生命过程反应 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的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预期结果应能通过护理职能达到。 11.医疗事故: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 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规范、常规,过失造成病人人身损害的事故。 1.患病后病人的主要心理反应。 ○1焦虑及恐惧;○2依赖性增强;○3自尊心增强;○4猜疑心加重;○5主观感觉异常; ○6情绪易激动;○7孤独感;○8习惯性心里;○9害羞和罪恶感;○10心理性休克及反常行为。 2.需要理论对护理的意义。 一、对护理实践的意义:1识别病人未满足的需要;2领悟和理解病人的行为和情感; 3预测病人即将出现或未表达的需要;4识别病人需要的轻重缓急。 二、对护理理论的意义:为护理学提供了理论框架。 三、对护理教育的意义:为护理教育提供了理论框架。 四、对护理管理的意义:调动工作积极性,稳定护理队伍。 五、对护理研究的意义:带来了一定的启示和思路。 3.成长与发展的规律 1可预测性2顺序性3连续性和阶段性4不平衡性5个体差异性6关键期 4.压力的预防原则。 1减少压力的刺激2正确认识评价压力3减轻压力反应4寻求专业帮助 5.帮助病人预防压力的方法。P81 1为病人创造轻松的康复环境 2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满足病人的各种需要 3提供有关疾病的信息 4锻炼病人的自理能力 5加强病人的意志训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