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1年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1

2011年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1

2011年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教育公平

面试预测题一:择校热

安徽铜陵,一个以盛产铜矿而得名的城市。经过十几年的改革探索,铜陵市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创造了一个“学校没有好坏之分,只有

远近之别”的“铜陵模式”。很多地方盛行的“择校风”,在这里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对此,你怎么看?

【解析】

“择校热”是个老问题,但有愈演愈烈之势。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已经成为教育乱收费的主要源头,严重侵蚀免费义务教育的成果。动辄上亿的择校费,也成为一些中小学领导腐败的诱因。择校问题的根源是教育不均衡,而一些名校的扩张,反过来又加剧了教育的不均衡,陷入恶性循环。

当然,被择校所裹挟的家长,客观上也助长了择校热。学生家长是择校的受害者,但一到自己孩子这儿,摇身一变又成了择校的拥趸,排队交钱还要“自愿”。一旦择校成功,还在那儿暗自庆幸呢。正是这些恶性循环,使择校热陷入“治理—反弹”的怪圈。

根治“择校热”,维护教育公平,首先应强调主管部门的责任。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而义务教育作为人的一生中历时最长、宪法赋予的基本权利,作为初始的学校教育和覆盖最广泛的教育,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是最能体现社会公平的领域。根治择校,必须改变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状况,这已成为普遍共识,问题仍在于如何落实。

所谓责任,首先在于教育投入。在硬件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应该首先落实公平原则。教育投入要少干“锦上添花”的事,实现城乡学校公用经费、生均教育经费标准的统一,保证教学设施、图书资料等硬件资源的均衡,才能大大改善落后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增强学校吸引力。

其次是师资的均衡。择校很大程度上就是择师。要把教师当作整个国家的教育资源,促进教师城乡交流,鼓励优秀教师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如今,随着教师待遇的改善,在就业压力下,教师岗位对很多大学生来说还是有吸引力的。应该落实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大学生投身基层教育。

面试预测题二:高考移民

据中广网报道,青海省高考文科状元已被证实为“高考移民”,有关部门已决定取消其在青海的高考录取资格,在清华大学的录取当中也未给该考生投档。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解析】

由于高考试卷和录取分数线在全国并不是统一的,加上制度性的壁垒和户籍政策的存在,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同一考生因户籍所在地不同,享有不同的高考录取权利。而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地区差异,是导致日益汹涌的高考移民浪潮的根本原因。

从小范围看,打击高考移民,看似保障了同一省区的考生公平竞争;但从全国范围看,正是各地教育不均衡发展,才催生了高考移民现象。要从根本上解决高考移民问题,须尽力促进高等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而不是一味地不惜遏止人才正常流动、居民自由迁徙而采取"画地为牢"的限制政策。

解决高考移民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淡化户籍制度,强化学籍制度,即以学籍为主导,辅以户籍、居住证,以管理学生的求学与升学问题。与此同时,要着力改革教育资源配置体系,尽力促进我国各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做到在全国任何地方求学、升学,都有大致相同的机会,只有这样,移民考生才有可能停歇迁徙的脚步。"

面试预测题三:农民工子女上学难

2010年河南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对困扰进城农民工子女上学的难题均作出了明确规定,把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的责任明确划定在流入地政府,明确要求

把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与城市学生统一编班、统一教学。你如何看待?

【解析】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加快,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逐年增加,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给这些孩子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健康成长,是促进教育公平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强化流入地政府责任。建立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保障范畴,对接收农民工子女人数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制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做到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采取措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就学。

发挥公办学校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公办中小学潜力,合理调整和完善学校布局,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尽可能多地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降低入学门槛,简化入学手续,不得随意设置入学条件限制。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要与当地学生在收费、管理等方面同等对待,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加收借读费及其他任何费用。

扶持社会力量办学。农民工子女在短时期内完全进入公办学校就读还不太现实,必须进一步发挥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作用。要将农民工子女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范畴,制定审批办法和设置标准,在办学场地、办学经费、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加强对这类学校的督导工作,规范其办学行为,促进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根本上要解决农民工的“身份”问题。应逐步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逐步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吸纳有条件的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使其子女真正享受“同城待遇”。

此外,随着很多农民工子女开始进入高中阶段,他们接受“初中后

教育”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由于借读费用昂贵、户籍障碍、高考政

策限制,以及各地在教材、课程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他们在流入地接受高中教育难度更大。应研究制定农民工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让流入地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门也向他们敞开。

2011公考面试热点:节能减排与民生

【热点聚焦】

据悉,河南林州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将停止供暖,并将全额退还供暖费。有官员称,按照国务院节能减排要求,关闭电厂是死任务,不能因供暖耽误完成任务。林州市邻近河北,近期属全年最冷时期,气象预报显示11日当地最低气温为-10℃。

河南林州市的市民近日定然深刻领会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滋味。据媒体报道,截至11日,该市已停止供暖5天,停供暖面积达20万平方米,停供暖原因是向热力公司供电的林州优创电厂被关停,而关停电厂则是为了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此前,为突击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河北、浙江、山西等地轮番上演“拉闸限电”,对于这种“剜肉补疮”之举,国家发改委曾下发紧急通知,强调节能减排不能靠短期的“突击行动”。

节能减排是今后官员的“大事”,直接关系到官员的政绩考核,只有数据好看了,指标完成了,才能产生政绩,所以很多地方才不惜把发改委的警告当耳旁风,不惜漠视民生需求,拉闸限电、停止供暖,毫不手软。

题型预测:你对当前节能减排与维护民生有何看法,请谈谈你的观点?

【参考解析】

1.原因分析

首先,这种以绑架民生为代价的节能减排方法在全国各地为数不少,在社会上也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并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此类现象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应是有些部门没有细化减排目标,临时抱佛脚,在上级检查减排达标度时才突击行动减排。结果就很容易忽略甚至牺牲民生。

其次,没有摆正好节能减排与改善民生的关系。最终只能顺了“官心”,寒了“民意”,只能与节能减排的初衷的目背道而驰。

第三,没有完全领会节能减排的真正目的与用意,简单机械地用冰冷的数字去规定,单纯的为了完成任务而忽略了节能减排的本质和科学发展的方法。

2.具体措施

首先,我们要对这类以损害民生为代价的节能减排之举予以坚决抵制。把转变经济结构和改善民生解密的结合在一起,在经济结构转变中改善民生,在以改善民生的过程中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其次,要完善节能减排的相关法律制度,明确节能减排的对象与标准,细化减排目标,如:什么样的企业要减排,怎样减排,减排达标日程安排,以及日常督察等。

第三,对攸关民生的减排项目要妥善协调减排与民众的利益关系,以人为本,做好减排后的安置工作,加大财政转移力度,要让政府补贴真正使民众与企业收益,使生产和生活两不误。

最后,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对不按法律规定和程序减排的,甚至以损害民生为代价的举措和单位坚决给予制止与惩处,做到合理、科学、和谐减排。

3.目的意义

第一,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说到底是最大的为了民生福祉。

第二,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第三,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

第三,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强国富民的必然要求。

2011年公务员面试热点预测:关于推迟退休的争论关于推迟退休的争论

4年前,延迟退休在社会上激起涟漪随即归于沉寂。近来由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的发布,再一次走进公众的视线,并引起热议。

2010年10月23日,人保部举行的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对于延迟退休年龄的问题,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考虑到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不断给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带来的巨大压力”,“人保部密切关注世界各国调整退休年龄政策的动态,重视研究退休年龄相关问题。”如果延迟退休得以推行,那就意味着男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都将逐步提高到65岁。而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为: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男性60岁退休,女性55岁;在企业工作的男性55岁退休,女性50岁。

实际上,是否推行延迟退休政策的争论由来已久,形成“挺退派”和“延退派”两大阵营。

一、延迟退休的提出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1.延迟退休是国际通行做法,大势所趋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退休年龄都在60岁到65岁之间,如丹麦、冰岛和挪威的退休年龄达到67岁,英国、意大利65岁,而美国也有62岁。据统计,全世界男性平均退休年龄约为60岁,女性约为58岁。因此从我国今后的长期发展来看,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是和世界接轨的必然。

2.延迟退休可以减轻国家负担

延迟退休提出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因是,我国已经逐渐步入老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亿,占总人口的12.5%。拿内地最早“老龄化”的上海为例。在上海,平均3个在职者就要养2个退休者,而全国这一数值是3.2人养1人。

而适当提高退休年龄,一方面可以增加养老金的积累,另一方面也可以减缓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压力。据统计,晚退5年,社保基金就可少支付5年的养老金,同时又多加收5年的养老保险,一来一去就有10年养老保险基金的差距。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

郑秉文表示,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

3.有利于技术类与管理类人士更好地发挥余热

就人才培养体系来讲,一般人在30岁以前都是处于学习阶段,身体健康、学历高、经验丰富的60多岁人退休,对于国家和个人都是一种资

源浪费。尤其是对于某些技术类或管理层人士来说,素来有“姜越老越辣”之说。例如受患者欢迎的“专家门诊”、“主任医师”一般年龄都在五六十岁。但遗憾的是,此时他们也都面临退休问题了。

二、延迟退休的弊端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对于延迟退休,除了少数人比如在职公务员、事业单位干部和医生、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持赞成的态度外,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持反对意见。这是因为,延迟退休的提出虽然有着相应的社会背景,但是其不合理处也显而易见。

1.延迟退休有可能加剧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

对于延迟退休,年轻人发出的反对呼声极高。这是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虽然在逐渐衰减,但是我国的就业压力并没有减轻。我国是人口大国,墓前劳动力资源总量高达10.6亿。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仍在进行中,就业压力很大。今年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总数有2400

万人左右,而目前每年大约只能安排1200万人就业。此外,我国还有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在如此大的的劳动力就业压力面前,延迟退休毫无疑问等于是挤压了大学生等年轻人的就业空间,毫无疑问将加大整个社会就业压力。

2.延迟退休可能对年轻人的职业生涯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延迟退休可能意味着重要岗位继续被有经验的年长劳动者占据,年轻人职位上升空间可能被挤压,从而可能对年轻人的职业生涯发展造成影响,减弱劳动力的新陈代谢。另外,社会上大批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也很难实现再就业。延迟退休有可能使就业形势更加雪上加霜,进而加剧社会矛盾。

3.延迟退休有可能造成利益集团的不公分配

从“挺退派”和“延退派”的人员构成我们可以看出,延迟退休的受益对象是技术类、管理类人士,继续留在工作岗位上一方面可以做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也可以继续保持较高的生活水平。但是就业技能、环境、收入很差的社会弱势群体在既有的退休制度下,都梦想着提前退休后能有个不高但能养家糊口的收入,延迟退休无疑损害了这部分弱势群体的利益。

三、关于延迟退休的一些建议

关于延迟退休的讨论,专家列举了以下三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弹性/柔性退休制度

弹性退休制度是指允许劳动者在退休年龄、退休方式和退休收入方面具有某种弹性、较为灵活的退休制度。比如不一定必须将退休年龄指定在一个硬性的年龄里。可以根据不同的工种和岗位,规定只要满足相应的工作年限就可退休,其个人利益不会受到影响。而身体健康、学历高、经验丰富、具有工作热情的同志可以继续留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余热,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2.发展经济,促进就业形势明显好转

近年来,就业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无数年轻人寻找就业机会,如此背景下推迟退休年龄,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就业压力。而经济的发展可以让国家积累更加雄厚的财力进行转移支付,应对政府日益加重的社会养老责任,同时可为更多人的提供就业岗位,让他取得更多的收入,从而让更多人在养老上享有发展成果。

3.继续优化完善制度机制,特别是要彻底变革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

政府层面应该从根本上改革养老保险制度。结合老龄化发展趋势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养老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认真研究制定和完善老龄事业发展和法规政策体系,依法保障老年人的各种合法权益。同时做出更有创造性的制度设计,使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必须能够真正起到“保险”和“保障”的作用,从根本上给退休者、就业者和失业者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2011年公务员面试热点:上访者的春天

【现状】

一直以来,各种游击上访与打击越级上访的新闻层出不穷,毕竟是社会转型期的重要阶段,矛盾尖锐而突出是一种必然表现。越是如此,我们就应该愈加重视这一问题的现状和走势,要集中精力解决好人民内部矛盾,化解冲突和敌意,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和谐,保护好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成果。

【原因】

群众上访方式升级,屡屡出现群体上访、越级上访和其他过激行为上访,也是事出有因的。

从实际看,现在老百姓的上访渠道并不通畅。许多重大上访并不是群众间的矛盾,而是与官员和政府行为有关,非正常上访往往涉及土地、基层选举、腐败、乱收费、环境污染和打击上访等诸多方面,其中很多正是与基层政府的公权力运作相关。甚至可以说,在有些上访中,某些

政府和官员正是上访者眼中的“被告”,由他们来查处老百姓的上访当然不可能,拒绝处理上访者提出的问题,才是他们的必然选择。为防止问题曝光,甚至会打击压制上访者。在这样的情况下,正常渠道的上访几乎没有意义,正因为如此,越级上访、把事情闹大才成为解决问题的“经验”。

设想对于这种在官方严重看来的“非正常上访”如果被强制处置,丧失的应该是社会的真理和正义。

【高层示范】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1月24日下午前往国家信访局,与来访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这种以身作则、亲力亲为的举动是个极大的突破,显示中国领导人亲民、踏实的作风,与上访群众面对面交流,可说开了个好头,体现了中国政府在为百姓做实事、排难解忧正作出巨大努力,具有政治上的示范效应,为地方官员树立了好的榜样。

当前中国面临的形势复杂,在此背景下,温总理与最底层群众的交流,体现中国政府在把握社情民意、积聚各方力量、均衡各方利益方面正作出巨大努力,而这种交流同时也反映出中国政府关注社会最底层的声音,能够使政府在判断和决策上更加准确均衡。

总理此举,让基层群众看到了中央的决心,感受到了党和国家春天般的温暖,希望这种温暖能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弥漫开来,消融群众心头的冰雪,重树对政府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

【热点思考】

广东汕尾市烟草专卖局负责人因被网络曝光种种问题而引起各方关注,被网民称为“比最牛烟草局长还牛”。曝光问题包括:一个月招待费高达200多万元;违规调入和提拔重用亲友30多人等等。2011年1月5日,当记者向广东省烟草专卖局核实情况,却被对方以“我们正在调查,你们不要影响我们调查”为由拒绝。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涉及国家法纪、公共利益、国有资产等有关问题绝非简单的“家丑”,理应自觉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烟草系统是国有企业,不是谁的私家财产,以“正在调查”作为挡箭牌,逃避甚至拒绝舆论监督,与党和政府的要求不符,与时代的要求不合,也是有关行业和部门长期形成的特权意识的反映。

不管是垄断国企还是政府部门,每一次“自我调查”都是对自己公信力的一次考验,任何有违公开、公平、公正的行为,都将破坏社会诚信基础,并使自己的公信力流失。特别是对政府部门而言,坦然接受舆论监督,多方走访倾听举报群众意见,公布详细调查过程和证据以彰显公正,正是“执政为民”理念的必然要求。

【对策】

人们总的感觉是目前监督仍然乏力,由此导致权力滥用现象和腐败问题时有发生。这与监督机关的工作、权力结构、监督机制等诸多因素都有关系。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权力行使过程与监督工作需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人民群众要知道的与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已公布信息之间的不对称。监督机关、人民群众想监督,但对党政机关、对领导干部的决策、施政等情况无法知晓,监督难以开展、难有实效便成为必然。

解决这个问题,主要途径应该是全面推行信息公开。只有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以及其它一切有公共管理职能的单位和个人,将行使权力的过程、结果向社会公开,人们才能判断其正确与否,才有评论臧否的可能。只要严格实行公务信息公开,使权力运行全部透明起来,就一定能够倒逼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在决策和用权时都要考虑是否符合规范、是否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的违法施政、暗箱操作、领导干部为所欲为等许多问题将大为减少。

2011年公务员面试热点聚焦:截车救狗

背景资料:

近日,京哈高速张家湾收费站附近,一辆载有520只待宰狗的货车被一百多名动物保护志愿者拦截,双方同时报警。经警方和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调查,该车持有真实有效的检疫、消毒、免疫等证明,僵持15

小时后,这些狗被一家公司和基金会出资10万元买下并暂时救助。此

事引起巨大反响。

思路点拨:

一、“截车救狗”到底该不该

【名师点拨】爱心和善行的施展必须遵循法治的边界,任何侵犯了他人自由和权益的“善”,都有可能异化为“恶”。当然,这些理性的劝诫也并没有被所有志愿者接受。

“截车救狗”的争论恐怕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停,它有可能将继续发酵。值得庆幸的是,虽然没有定论,但关于“救狗”这些争论里还激发着人性之善的因子。只要有善和爱的存在,只要有法律意识的存在,争论再激烈都是好事。争论越激烈,类似“救狗”的爱心将更理性更持久更有力量,类似“截车”这样的过激举动也将越来越少。

二、当“吃狗的权利”遇上了“爱狗的权利”

【名师点拨】自由并非没有边界,他人的权利正是自由的边界所在。从这个角度来看,动物保护组织的志愿者们固然可以有自身的理念和行动,但却不应将这些理念强加于人,似乎也没有道理以保护动物为名限制别人合法正当的权利,或是因此而给别人制造各种各样麻烦。当志愿者的行动逾越了他人的权利边界,的确不乏值得质疑之处。

不过,界定动物保护组织及其志愿者的自由边界,固然不无必要,但是,假如仅仅因为现行的法律并没有禁止他人有吃狗肉的自由和权利,便认定动物保护志愿者们的做法有些过激,恐怕同样值得商榷。

事实上,法律没有禁止,并不意味着这些行为就完全正当,无可指摘,即便有“法无禁止不为过”这样的原则在,但即便“贩狗吃狗”并没有被禁止,但“爱狗护狗”也同样并未被禁止,既然是都没有被禁止的双方

之间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对立,恐怕并不能简单的得出孰是孰非的结论来,而是应该有待双方的博弈,以及法律的进一步完善。

三、“拦车救狗”:岂能乱施道德私刑

【名师点拨】以我国目前的法律,尚未禁止食用狗肉,在本案中,收购方手续齐全,其运狗、贩狗的权力受法律保护。然而,志愿者们为达到自己“善良”的目的,不惜造谣中伤、暴力要挟,令合法者陷入困局,被迫妥协。这,实际上是将自己的道德标准凌驾于法律之上。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这意味着价值多元不可避免,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信仰,不同的价值观,但前提是必须遵守共同的法律。谁也不能从自己的道德判断出发,不顾公意,便自行为别人提出行为规范。

中国社会正不断进步,公民意识显著提升,人们关注的视野越来越宽广,这对我们的民主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考验。在今天,再美好的道德理想,也应与程序正义相匹配,再善良的举措,也必须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展开,否则,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四、救狗和吃狗都需要一个法律边界

【名师点拨】万事均有度。救狗,当然也有度,既要体现爱心,也要做到不妨碍合法的吃狗,不妨碍别人正当的权利。救狗者,要救的应该是那些流浪狗,要反对的是不合法的运狗、虐狗、杀狗行为。比如志愿者救的这批狗,其检疫,都是按相关检查条例进行,从动态、静态和食态等各方面进行,包括狗在活动时状态、在安静时呼吸、进食、是否有精神不振等现象,“如果一项有问题,都不许外运。”因此,志愿者不该将爱心放在这批狗身上。

花钱救狗,这样的事的确很是无奈。救狗和吃狗,不该是矛盾的双方,如果大家都在法律的边界里“活动”,即可成就一个和谐的圆圈。

2011年公务员面试热点:农村养老

据一份调查显示,如今74.1%的人表示生活工作压力大,照顾父母力不从心;68.4%的人表示要承担多位老人的养老负担;50.1%的人表示生活

在两地,无法把父母接到身边照顾;42%的人表示社会保障、医疗保险不同城市无法互通;37.7%的人表示养老院等社会养老机构无法让人放心。

你对现代年轻人压力大照顾父母力不从心的现象有什么看法?

【专家点评】

我们可以从传统养老观念、社会保障制度及观念的扭转方面来谈。

【答题框架】

(1)在对待养老问题上,中国有延续了几千的传统:父母对于孩子的培养一直持续到其经济上完全独立为止,花毕生之心血寄望于下一代,老来之后等待下一代的“反哺”。虽然如今的老年人“老当益壮”,除非到不能行动之际,不然多少也还能自食其力,然而这一观念却至始至终烙印在他们的头脑中,延续至下一代,下下一代,“子子孙孙无穷尽也”。但是这样的后果显而易见:如果不是能力特别突出者,基本上每一个家族的发展成果都是每一代逐渐累积起来的,而每一代的贡献都是如此微不足道。在农村尤其如此。虽然没有哪一辈做出非常大的成就,但至少每一代都比上一代生活好些,这就是进步了,还是要向前看的。

(2)在父母对待子女问题和子女对待父母的观念上,我一直更注重独立,子女如此,父母亦是如此。好比一些西方国家的观念,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只到法律规定年龄,然后让其完全独立,除了一种血缘、法律上的关系之外,双方都不再以对方为中心;子女开始创造自己的未来,发展自己的事业、家庭,父母则继续自己的事业,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等老了过后,维持其关系的仍然是血缘上和法律上的道义。实际上等他们老了过后,自己打拼下来的财富足以让他们度过余生,更何况一些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更使他们免除了后顾之忧。

(3)在我们社会里,父母对于子女的关爱甚至溺爱一代更比一代强,这种长期的、深入的依赖关系往往成了束缚双发的绳结,不管对上一辈人还是下一辈人的发展,损失最大的就是浪费了双方最为宝贵的时

间。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事业和梦想,上一辈人为下一辈人操劳一生而淡忘了自己,下一辈人为上一辈人的赡养问题也操碎了心,抑或耽误了自己。我认为,这不是双赢,而是“双输”的结果。

(4)赡养老人并不是某一方的事情,年轻人有义务去做,但是老年人自己也并不是没有责任。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显然已经不再适应当下的社会了,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老年人越来越多,年轻人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

(5)养老成了难以推卸的压力之一,谈婚论嫁或者发展事业的时候,父母的养老问题成了他们一种潜在的“包袱”,而这种束缚则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副作用。父母的感受又是怎样呢?辛辛苦苦把子女拉扯大,现在连自己都不能自保,还要拖着自己连累他们……

(6)如果这样的观念不能转变的话,那么养老问题可以说只会越来越严峻。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处于这一发展趋势当中的年轻人以及老龄人,又该何去何从?西方的一些养老观念只是一个范本,至少在我们社会转型时期起着一个借鉴作用:首先,不管是子女还是父母,不管在哪个阶段,对自己的独立意识和对子女独立意识都需要转变,这并不是自私;其次,充分的社会保障是必不可少,它的作用也许会远远超出物质的范畴,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后勤保障,这才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7)一旦根深蒂固的观念不能解决现有问题,反而促使问题更加严峻的时候,那么在社会这列火车转型的同时,观念的方向也必当转型,而且应该先于行动而转型才可能不至于脱轨,而养老问题正是这列车上的一节车厢,如何顺利走过仍需几代人的努力,而这几代人,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2011年公务员面试热点聚焦:校园安全

背景材料:

自2010年3月23日到4月30日,不到40天的时间内发生了5起校园血案,校园安全被升至国家高度.

材料一:

2010年3月23日早晨7点20分,福建南平实验小学门口,和平常一样聚集了一群等待进入校门的学生,而令人难以预料的是,短短一分钟内,一名中年男子手持凶器一连伤害13名小学生,8名孩子不幸殒命,5名小学生受重伤。

4月12日16时30分左右,广西合浦县西镇小学门前约400米处发生凶杀事件,2名死者中一名为8岁小学生,另一名为老年女性。5名伤者包括:两名小学生、一名未入学小孩和一对中年夫妇。

4月30日7点40分,山东潍坊一男子骑摩托车携带铁锤、汽油,强行闯入尚庄小学,用铁锤打伤5名学前班学生,然后点燃汽油自焚。

材料二:

2010年5月3日的全国综治维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综治委主任周永康会上强调,要立即行动起来,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依法严肃处理犯罪分子,精心治疗受伤人员,切实加强校园安全防范,严防类似案件再次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认识加强校园安全保卫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切实肩负起维护校园安全的政治责任。

2011年1月13日,浙江省教育厅组织召开全省校园安全情况通报会,公布新制定出台的《浙江省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全管理办法》.要求学校要根据办学规模,按照学校师生总人数的适当比例配备足够数量的专职或兼职保卫人员。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近期校园安全事件频发,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校园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师生切身利益, 也关系到学校、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近年来,国内校园安全事故日益增多,危害校园安全、侵害学生权益的案件时有发生,直接损害到师生、家长、学校及社会的整体利益,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

为什么会发生校园安全事件,我认为这首先是我们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的呈现。在这几起校园伤害事件中行凶人员多数存在某些心里问题,企图报复社会。他们要么是生活或者情感上的压抑没有得到恰当的引导,心理疏导不到位,或者是社会的某些权利得不到正义的对待、获取,从而产生了心理畸形。而我国对于整个国民心里健康问题的忽视。

其次,是我国在校园安全管理上存在的盲区。一方面,校园安保力量薄弱,安全防控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和机制不完善。当前校园安全管理队伍主要由保卫处(科)人员、保安以及学生自治组织等3部分组成,甚至很大一部分学校的门卫是聘请下岗职工或离退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保安培训,难以但当校园安全保卫责任;对涉及到学校治安、卫生、交通和周边环境等环节的监管缺乏力度,使违法犯罪分子有机可趁;另一方面,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薄弱,师生安全意识淡薄;最后,整个社会缺乏广泛的参与机制和联动机制。

2.为了避免校园伤人事件的发生,校领导让你组织一次校园安全防

范的培训活动,你作为负责人,请问你如何做?

【参考答案】近期校园安全事件频发,校园安全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做好校园安全的培训工作重在让大家真正了解到安全防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组织这次培训活动中,我会在得到领导的批示前提下,做好基本培训方案。

我们会邀请地方派出所民警或者公安人员等分时间段进行培训。主要是针对我校的门卫保安人员,同时也包括全校的老师和学生。培训方

式我们采取基本安全防范知识的讲解然后再组织全员或者分年级场景

模拟,现场演练两种方式进行,让全校师生真正将安全知识吸收。

作为负责人,协调工作也是很重要的,确保这次培训的有序进行。协调活动秩序维持组,确保大家在演练中的安全。在培训活动后,我会将这次活动的基本情况呈报领导,建议日后可以开展定期的培训检验,建立长效的机制,切实保证孩子的安全。

3.学校有师生打架,还给人拍成视频放到网上曝光,你是学校负责人,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对教师很形象的描述,教师职业也被誉为阳光下最光荣的职业。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热爱学生、在生活中应该关心学生。但是,目前部分教师还存在师德缺失、教育方法不当、教学理念有待提高,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老师体罚学生,对学生恶语相向等。像题目中出现的这一情况,作为学校负责人我一定会认真落实调查,合理地解决这件事情。

首先,我会找视频中的老师和学生谈话,了解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同时深入学生中针对该老师和学生进行深入了解,例如他们平时的为人处世、同学对他们的评价等。

其次,针对我所了解的情况,分别作老师和学生的工作。如果问题出在老师这一方,那就要求老师给学生道歉,并且认真反思,并依据相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罚;如果问题出在学生这一方,会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他给老师道歉。

再次,对于调查和处理的结果,我会公平公正的向社会澄清公开.社会影响很差的情况下,我们会向媒体澄清事情始末。

最后,处理完此事后,我会严抓我校的师资管理,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建立配套监管制度,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同时,我还会加强学生

的抗挫折教育,以及如何看待别人的批评,如何合理有效地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教育,从而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

教育事业是一项光荣的事业、也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当然,当师生间发生矛盾时,老师要采用正确的方式合理引导学生。作为学生自身也应该正确面对老师的批评教育,只有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更有效地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2011年公务员面试热点聚焦解析:乞讨儿童背景材料:

材料一:2011年1月17日,一名失踪儿童杨伟鑫的母亲发给于建嵘一封求救信,希望他通过微博寻找她失踪孩子的下落,借此也可以打击拐卖儿童事件。此后,于建嵘接到了更多网友的寻子信息,为此他专门建立了一个“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微博。短短10余日内,已有1000多张照片上传。目前,共有6名孩子得到解救。

创立半月来,该微博每天更新近百条解救乞讨儿童的讯息,引起众多网友关注。目前,已有全国人大代表、律师迟夙生和全国政协委员、歌唱家韩红等人同该微博建立联系,表示将会就未成年人乞讨的救助问题,在即将召开的“两会”上提出议案和提案。

随时随地将乞讨儿童的照片拍摄并发到网上去,在帮助一些儿童的同时,会不会侵犯到另一些儿童的权益。这种拍摄乞讨儿童并上传至网络的行为,被不少网友质疑是否侵犯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肖像权。有网友就直接断言,随便街拍这等近乎娱乐的方式,是在公然侵犯未成年人的肖像权。还有网友说乞讨者也有尊严,随便拍谁都未必高兴,何况低收入敏感人群。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0条:禁止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或者组织未成年人进行有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2条: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以暴力、胁迫手段组织残疾人或者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乞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说这种方式有利于解决儿童行乞问题,但是也有质疑,这

也进一步侵犯到了未成年的肖像权和尊严。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乞讨儿童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社会的“顽疾”有非常多的乞讨儿童是跟着父母乞讨或者被父母出租给了职业乞讨者。其中还有一部分乞丐儿童是被拐卖的失踪儿童。解救乞讨儿童不仅解救那些被拐卖的儿童,而是让所有的乞讨儿童,从乞讨的生活状态中解救出来。那么对于通过网络建立博客和微薄拍摄照片的这种帮助乞讨儿童维护

他们的权利和利益,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举措。因为网络具有信息速度传播快,使用人群广,互动性强,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员参与到拯救乞讨儿童中来,同时网咯具备多媒体性,通过视频和照片能够更多的引起人们多乞讨儿童的关注,也有利于失踪儿童辨认,帮助寻找被拐卖儿童,起到了协助公安部门打击犯罪的重要作用。在打拐和拯救乞讨儿童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质疑的声音,如涉及的侵权问题,也有人提出权利总分轻和重,在彼此存在一定冲突的情况下,可能需要选择重的。当被拐卖的儿童面临失去生存权、生命权的时候,肖像权、隐私权可能相较就是轻一些的权利,应该让位于生存权的捍卫。同时,孩子的面貌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化,这种影响可能也只是一定限度的。当然对于网络

的这种形式,应当接受广泛的监督,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引导,防止侵权事件发生。

不论哪种方式什么目的,在解救乞讨儿童背后,其实更重要的是对这些儿童权益的维护和救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