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道路的发展

道路的发展

道路的发展
道路的发展

道路的发展

路,是永远涌动的历史,自过去到现在,从现在至将来,它承载了时光的流转,也最为真实地再现了人们生活的点滴变迁。

当路不仅仅是一种通行的载体,而变为了文化的缩影之时,它的内涵从未有过如此的深刻。那路上此时的风景和它所经历的变迁合二为一,路的故事开始鲜活,跃然纸上。

在历史中寻找那一抹风景

烟台的公路历史上,有很多故事,值得纪念和回忆,亦可化作勉励今朝、展望未来的动力,这就是山东省烟台市公路局集全局之力,打造烟台公路历程展示厅的原因。

美丽的省道

自2010年4月开始,烟台市公路局开始筹建公路发展历程展示厅,2011年12月底展示厅惊艳亮相,历时1年多,耗资150多万元,参与人员更是不计其数。

当华丽的展厅打开大门迎接所有来访者的那一刻,是那么直接而高雅地把烟台公路史呈现于世人面前。可是,要高质量地规划和建设公路发展历程,并非一件易事。

筹办展厅之初,烟台市公路局就开始广泛汲取经验,先后到烟台海关展厅、山东招远黄金实景博览苑进行参观,学习借鉴各类展厅、展馆的成功经验。

经过反复斟酌,他们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苏州一家设计、施工能力一流的单位负责展厅建设。

在展厅进入布展阶段后,因为史料实物少,公路局又先后在全市公路系统两次下发通知征集,希望集群众之力,广泛收集民间藏品,丰富展厅内容。

最后的展示规划阶段,经过一次又一次地讨论,公路局最终将展厅分为“简介、领导关怀、大事记、工程建设篇、公路养护篇、规费征收篇、综合管理篇、文明创建篇、先模人物和…十二五?展望”等十大部分。厅内共陈列公路历史实物200余件,展示图片200余幅,编辑文字说明1.8万余字,真实记录和再现了烟台公路历史和发展历程。其中有一张征集自基层的、1922年由中华民国交通部发行的烟潍路发还地价短期债券弥足珍贵。就是这张普通职工贡献出的小小的债券,真实地承载了烟台公路近百年的发展历程。

很多参观过烟台公路发展历程展示厅的人,都在“路的文化”里重温着更多的历史,由一条承接历史联通现在延伸向未来的无形的路牵引着,感动着,温暖着。烟台公路局衣书浩副书记如此评价这个凝聚了烟台公路人智慧和汗水的展示厅:“文化设施建设是为了让更多的职工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提高职工文化素养,开阔视野,同时对增进公路职工自豪感是大有裨益的。”

和很多人想法一致,这个展示厅是烟台公路史的缩影,是属于烟台公路人的骄傲,而细细品味,这个展厅,不止单纯地记录了数十年来烟台公路的建设成就,而且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包含更多丰富文化内涵和时代标签的平台,成为烟台公路局大力发展文化建设事业的新起点。

细节成就蝶变

近几年来,除了一个内业广泛关注的展示厅,烟台市公路局在整体文化建设上,的确还取得了不少重量级的荣誉——2010年9月,荣获“全国交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是全省公路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连续两届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并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交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截至目前,烟台全市公路系统已拥有国家级青年文明号3个,全国工人先锋号2个,全国交通系统文明示范窗口、全国五四红旗团总支各1个,省级文明单位15个……从这累累硕果里不难感受出,“文化”二字已经深深融于烟台的公路建设中,烟台公路文化俨然已经向着文化公路的目标,开始了华丽蝶变。

“随着公路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公路文化在培育行业精神、推动公路发展中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如果只重物质建设,不重精神培育,将来会影响和阻碍公路事业的深层次发展。”衣书浩副书记如是解释烟台公路为何要深挖公路文化的原因。

根据大力发展公路文化的核心,烟台公路局首先制定了一系列清晰的打造思路:首先,

发掘提炼烟台公路文化资源,编制完成《烟台公路文化手册》,全局统一公路文化建设内容;第二步,围绕公路发展制定《公路文化建设实施纲要》,构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理念文化,打造具有烟台公路特色的文化体系;第三步,按照“精心谋划、全员参与、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要求,创新推广文化亮点;第四步,立足贴近实际、贴近岗位,提高干部职工参与度,形成人人重视公路文化、人人参与文化建设的局面。

文化是一个泛论,有特色的文化才会更容易打动人心,而特色体现于细节。

在烟台市局机关大楼、各基层单位机关办公场所,随处都可以看到走廊、楼梯、电梯的醒目位置,悬挂着公路文化、人生哲理、经典格言为主要内容并配以生动画面的文化刊板;在室内,统一悬挂“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和“工作人员十要十不准”;从机关到各基层站所,设立了齐备的“四室一家、三栏一台”;坚持把文化建设与创建文明行业、构建和谐公路、四化管理工作紧密结合,一并实施,新建单位同步创建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党员示范岗??在文化公路打造的进程中,烟台全局上下处处都有统一的文化符号,形成了风格一致、各具特色的文化格调,形成了专属的“烟台特色”。

回望来时的路

泥泞的乡间公路(上图)

雨天的村道(上图)

作为近代史上中国最早为人熟知的几个沿海城市之一,烟台的交通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

它地处山东半岛,临海而生,历史悠久,物产丰饶,工商共盛。早在先秦时期,驿道、官道已随处可寻。正是这些完全靠人力修建的道路,联通着当时人民的生产与生活,连接着沿海和内地,影响着整个时代的发展。

此后,中国的各个朝代和不同历史时期,烟台的路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见证了一段又一段历史。据史籍记载,隋、唐时期,沿渤海岸一带的御道与高丽(今朝鲜)、日本交往频繁,为日本“遣唐使”和中国派出的使者往返之路。元代是中国历史上驿道制度的全盛时期。至明、清两代,驿道已遍及烟台境内各地,州、县之间均有道路相通。民国十一年(1922年)筑成的烟潍汽车路,为全国最好的汽车路之一。1928?1937年,烟台先后筑成青烟、烟荣等15条公路,总长1600余公里,约占全省公路的1/4。

1938年2月日军侵入烟台后,抗日军民破路袭桥打击敌军,持续多年。之后,又因国民党军队一度占据,战事不断,致使大多数公路破损,难以通行。1948年10月,烟台解放,胶东行政公署发动群众大力抢修遭战争破坏的公路,到1949年通车里程已恢复到700公里。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遍神州,掀起了中国近百年来的第一次大发展。自此以来的30多年间,在烟台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支持下,烟台的公路事业在前人铺垫的坚实基础上,在一代代烟台公路人艰苦创业下,继续发展。正是因为有了传承着的团结拼搏、开拓奋进、甘于奉献的公路人精神,烟台公路发展史才得以在浩浩胶东大地上谱写下辉煌的篇章。

如今的烟台公路,干支相连,纵横交错,内联外通,畅安舒美,综合通行能力显著提升,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为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的烟台,必将因公路的拓展而更加熠熠生辉。

2020年(发展战略)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发展战略)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壹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不是“坚持”也不是“促进”这么壹个动作,而壹定是壹种发展观,“科学”是形容词修饰语,是说这个发展观必须是“科学的”,而不是“非科学的”、“不科学的”或者“伪科学的”。 什么是“发展观”?所谓“观”就是“用...的眼光见...”,所谓“发展观”就是“用...的眼光见发展”,这就好比世界观就是“用...的眼光见世界”,人生观就是“用...的眼光见人生”,爱情观就是“用...的眼光见爱情”。 所以科学发展观,就是“用科学的眼光见发展”。 科学发展观简介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的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壹代接壹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这个主题。全党全国均要增强促进发展的紧迫感,

于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均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提出的时间背景、内容措施、实施情况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且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许多学者有着共同的感触,只要壹谈到发展,其行为主体除了人之外似乎均不可能担当,这是壹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线的社会整体进化,它远远超过了“满足人类生存”这壹简单的道德诉求。由此出发,其合理的顺延就逐渐地形成了导致“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源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上世纪90年代就认为:“发展越来越被见作是社会灵魂的壹种觉醒”。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生成,正是之上述发展概念的拓广为基础的。 中国发展面临6大严峻挑战 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如下的6大基本挑战:人口三大高峰(即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的压力;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加速整体生态环境“倒U型曲线”的右侧逆转: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巨大压力;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且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的培育。所有这些挑战的消解,其实质均于催促着“如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这个总主体。上述这些成为严重制约中国未来发展的挑战,也只能于实现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统帅下,才能得到真正有效地克服。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紧密地围绕着俩条基础主线:其壹,努力把握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寻求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存于。同时,我们必须把人的发展同资源

南京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侯志勇 100321037 10艺术设计(单)环境艺术 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风景优美。古称金陵,简称宁。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部皖两省交界处,省西南部。东距市300余公里。东接省市、句容市,西邻省市(来安县、南谯区、全椒县)、市(和县)、马市(金家庄区、花山区、雨山区、当涂县),南接市(宣州区、郎溪县)、省市,北连省仪征市、省天长市。地跨长江两岸,南北最大纵距140余公里,东西最大横距80余公里,辖区总面积6598平方千米。市区东接省仪征市、市、句容市,西连省市来安县、南谯区、全椒县,市和县,马市金家庄区、花山区、雨山区、当涂县,北邻省天长市。市区面积4844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513平方公里。 2004-2005年我市在党中央提出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方针指导下,加快了城市交通发展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地铁一号线、二号线正式运营,长江四桥很快通车,城市“井”字形快速环形成等一系列交通建设的完成,为我市的交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与此同时,道路交通建设的问题也同样突出。 一、城市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 1.城市交通现状 (1)居民出行:居民出行方式变化明显,表现为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比例与前两年相比有所下降。所有机动车出行方式比例均明显上升,其中出租车的出行比例逐渐上升,私家车的出行比例急剧上升。 (2)机动车拥有量:自行车居首,电动车次之,私家车最后,对外交通客货运输总量平稳增长,客、货运结构比例没有明显变化,客运仍然以公路为主,而货运以公路、水运为主。 (3)交通建设:围绕“一城三区”、重大基础设施、老城环境整治等,完成了以下主要建设项目:玄武湖隧道、赛虹桥立交桥等重点工程竣工;火车站站前广场竣工;地铁一号南延线;长江四桥工程进展顺利;宁杭高速公路段一期工程27.5公里竣工。以上项目的建设和完成,优化了市的空间布局和路网等级结构,减少了人流与车流相互冲突和干扰,促进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

1.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出一条(ACD)的文明发展道路。

1.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出一条(ACD )的文明发展道路。 A.生产发展; B .又好又快; C .生活富裕; D .生态良好;2.党章规定:党员(ABC ),经教育仍无转变,应劝其退党。 A.缺乏革命意志; B .不符合党员条件; C .不履行党员义务; D .违反党的纪律;3.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的主要内容有(ABC )。 A.理论修养;政治修养; B .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知识修养; C.作风修养;组织纪律修养; D .法律知识修养;廉洁奉公修养; 4.(BC )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职权。 A .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 B .选举中央委员会; C.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 D .调整和增选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部分成员; 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AD )。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 .实行了改革开放; C.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下列(BCD )是党章规定的党员的权利。 A.密切联系群众; B .接受党的教育与培训; C.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D .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讨论; 7.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CD )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A.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B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发展生产力; D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8.党的纪律是(BD )的保证。 A .党的利益; B .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 C .全党一致; D .完成党的任务;9.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ABCD )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 A.集体领导; B .民主集中; C .个别酝酿; D .会议决定; 10.中央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体要求是(ABC )的实效。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原理分析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quote]相关知识点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真理观和唯物主义认识论 1.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作为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是能够为人 们所感觉、所认识的,是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理论上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坚持了可知论, 反对了形而上学。实践上则要求人们从“客观实在”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意志出发,这是做好一切实际工作的思想保证。 坚持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也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2.唯物主义认识论及其意义。(1)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 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 映,正确的理论指导能使实践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实践活动顺利进行。(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实践和认 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明真理是具体的。真理的具体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是全面的,真理是历史的,真理是有条件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要正确处理好坚持和发展的辩证关系。 4.真理和价值、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价值是事物对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两大主题,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价值原则指人类要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只有通过正确反映对象并能动地改造对象以满足人的需要才能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相关知识点2: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成果 1.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1)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2)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3)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

道路交通安全常识(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6712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道路交通安全常识(正式 版)

道路交通安全常识(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指挥灯信号: (1)绿灯亮时,准许车辆、行人通过,但拐变 的车辆要避让直行的车辆和被放行的行人通过; (2)黄灯亮时,禁止车辆、行人通行,但已超 通停车线的车辆和已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可以继续 通行,但要服从警察的手势,确保安全; (3)红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 (4)绿灯亮时,准许车辆按箭头所示方向通 行; (5)黄灯闪烁时,车辆、行人须在确保安全的 原则下通行。

2.人行横道信号灯: (1)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 (2)绿灯闪烁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已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行; (3)红灯亮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 3.行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穿越马路,须在人行横道内行走,遵守信号的规定。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 (2)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须走天桥或地道; (3)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注意车辆,不准追渐、猛跑; (4)不准跨越、倚坐路边护栏; (5)不准在道路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

为什么必须坚定不移的走科学发展道路

为什么必须坚定不移的走科学发展道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全部历程告诉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一个关系全局的根本问题。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成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带领全党全国人民长期探索的结果,它从孕育阶段到形成、推进阶段,既有连续性又有创新性,是连续性和创新性的统一。这种探索开始于毛泽东时代,创立于邓小平时代,发展和推进于十三届四中全会和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时期。那么究竟为什么必须坚定不移的走科学发展道路呢?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用科学发展观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是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保证。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实践,并借鉴外国发展经验,为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并创立的科学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本质、目的、内涵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表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为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变夯实了理论基础,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坚定不移的走科学发展道路是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理论判断的实践基点。经过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变化。但是,由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社会发展因此呈现出并将继续呈现出一系列的发展阶段特征。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体现。只有通过科学发展才能应对,才能解决。 第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是科学发展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的战略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比西方发达国家晚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从80年代末开始起步,经历了80年代末至1997年的起步建设阶段和1998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 对建设高速公路认识的统一 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客货运输量急剧增加,公路交通长期滞后所产生的的后果充分暴露出来,特别是主要干线公路交通拥挤、行车缓慢、事故频繁。为改善主要干线公路交通紧张状况,缓解公路交通的瓶颈制约,从“六五”开始,公路交通部门重点对干线公路进行加宽改造。尽管有些路段加宽到15米甚至20米以上,但收效甚微。为了寻求缓解我国公路交通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公路交通部门开始深入研究发达国家解决交通问题的经验,并对我国主要干线公路的交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公路交通存在着三个突出问题:一是由于运输工具种类繁多,汽车、拖拉机、自行车、畜力车、行人混行,车辆行驶纵向干扰大;二是由于人口稠密,公路沿线穿越城镇较多,横向干扰大;三是公路平交道口多,通过能力低,交通事故严重。以上三个问题严重影响了公路交通功能的发挥。根据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建设高速公路是解决主要干线公路交通紧张状况的有效途径。 这一时期,社会各界对修建高速公路问题非常关注,对于“中国要不要修建高速公路”的问题认识并不统一。直至1989年7月,在沈阳召开的高等级公路建设现场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邹家华同志指出:“高速公路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必须发展”。“这样的结论是明确的,这已经不是理论问题”。认识的统一,为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拉开了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的序幕。 起步建设阶段 1988年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1990年,被誉为“神州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1993年京津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我国拥有了第一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的高速公路。为了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快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1992年,交通部制定了“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并付诸实施,从而为我国高速公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环境问题的严峻的形式使人们对传统发展方式开始了全面质疑和反思。20世纪80年代,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模式后,这一理论和战略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可持续发展观正逐步取代传统发展观,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式出现了重大变革。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在一九七二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自此以后,各国致力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含意,现时已拟出的定义已有几百个之多,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统筹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和整治,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 十六大报告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

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并对如何实施这一战略进行了论述。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顾及当前利益、近期利益,又顾及未来利益与长远利益,当前、近期的发展不仅不损害未来、长远的发展,而且为其提供有利条件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环境保护、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有其必要性。 有存在这样的认识: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总的来说是有益处的,还是好的,只是由于个别人或经济团体利欲熏心,只顾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才造成了人类的困境。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种认识是肤浅的。当然,个别人或经济组织的这种恶劣行为造成当代人类困境和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这是因为,正是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刺激和造成了这些人的恶劣行为,而不是这些个人的恶劣行为促成了这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因此,如果不改变这种发展模式,如果不改变我们对这种发展模式的价值观念,就不可能彻底根除这些个人的恶劣行为,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面临的那些困境和危

城市交通发展史

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 城市道路交通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是以城市交通信号控制技术为前导,与汽车工业并行发展的。在其各个发展阶段,由于交通的各种矛盾不断出现,人们总是尽可能地把各个历史阶段当时的最新科技成果应用到交通自动控制中来,从而促进了交通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 早在1850年,城市交叉口处不断增长的交通就引发了人们对安全和拥堵的关注。世界上第一台交通自动信号灯的诞生,拉开了城市交通控制的序幕,1868年,英国工程师纳伊特在伦敦威斯特敏斯特街口安装了一台红绿两色的煤气照明灯,用来控制交叉路口马车的通行,但一次煤气爆炸事故致使这种交通信号灯几乎销声匿迹了近半个世纪。1914年及稍晚一些时候,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才重新出现了交通信号灯,它们采用电力驱动,与现在意义上的信号灯已经相差无几。1926年英国人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这是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早期的交通信号灯使用“固定配时”方式实行自动控制,这种方式对于早期交通流量不大的情况曾起过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交通流量增加、随机变化增强,采用以往那种单一模式的“固定配时”方中国智能交通网式已不能满足客观需要,于是一种多时段多方案的信号控制器开始出现并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只有一种控制方案的控制器。除了多时段多方案定时控制的使用,为了避免各交叉路口之间“各自为政”的孤立控制方式对交通流造成的频繁停车,还必须把相邻的交叉路口作为一个系统来统一地加以控制。1917年,在美国盐湖市开始使用联动式信号系统,把六个交叉路口作为一个系统,以人工方式加以集中控制。1 922年,美国休斯顿市建立了一个同步系统,它以一个交通亭为中心控制十二个交叉路口。1928年,上述系统经过改进,形成“灵活步进式”定时系统;由于它简单、可靠、价格便宜,很快在美国推广普及。这种系统以后不断改进、完善,成为当今的协调控制系统。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最早开始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之后是英国,当时使用的车辆检测器是气动橡皮管检测器。车辆感应控制器的特点是它能根据检测器测量的交通流量来调整绿灯时间的长短,使绿灯时间更有效地被利用,减少车辆在交叉口的时间延误,比定时控制方式有更大的灵活性。车辆感应控制的这一特点刺激了车辆检测器技术的发展。继气动橡皮管式检测器之后,雷达、超声波、光电、地磁、电磁、微波、红外以及环形线圈等检测器相继问世。当今在城市道路交通自动控制、交通监测和交通数据采集系统中,应用最广的是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超声波检测器主要在日本等少数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为交通控制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952年,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首次利用模拟计算机和交通检测器实现了对交通信号机网的配时方案自动选择式信号灯控制,而加拿大多伦多市于1964年完成了计算机控制信号灯的实用化,建立了一套由I BM650型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电子数字计算机城市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伴随着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迅速发展。人们认识到,要更好地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不仅仅依靠硬件设备的更新和改进,还必须同时在控制逻辑和方法上有所突破,即城市交通的区域协调控制。传统的城市道路交通控制指的是区域交叉口信号灯控制,而城市交通的区域协调控制,是在整个城市范围内对交通进行控制,这无论是从理论角度还是实践角度,都

道路交通现状分析

邯郸市主城区道路网结构呈方格网加环形的道路网络布局。各级道路总长度达到302.91km,道路面积为10.59k㎡,道路面积率9.62%,其中快速路4条,主干道24条,次干道24条,支路117条。主城区现状主干道中:中华大街、光明大街、滏西大街、滏东大街、人民路、丛台路的断面形式为三块板,浴新大街、学院北路、渚河路、农林路、陵园路、联纺路部分路段道路断面形式为三块板,其余主干道多为一块板。主干道路面宽为15-30m,主干道间距为800-1200m。次干道断面形式为一块板,路面宽度为8-15m,主次干道间距为400-600m。支路路面宽度为8m及以下,断面形式为一块板。道路交叉口以平面十字交叉形式为主,T形交叉为辅。主干道相交叉的路口有47个,其中34个为交通信号灯控制路口,10个为立交桥,经过渠化改善的路口有14个。目前,行人过街还是以人行道为主,主城区只有一处过街天桥和地下道路设施位于火车站东侧浴新大街上,其余无行人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设施。 依据资料数据显示,2008年邯郸市机动车保有量为106.3万辆,是2000年46.97万辆的2.26倍,并且逐年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 率高达10.75%,2012年邯郸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32.5万辆。在2008年机动车比例构成中,摩托车以56.74%居于榜首,可见摩托 车出行是主城区居民出行的重要方式。2008年公交车数量为1213两,是2000年367辆的3.3倍,公交车保持逐年增长趋势,年平均递增16.9%。目前,主城区范围内停车场共计312处,停车位 8658个,其中核心城区内停车场数量为275处,停车位7593个, 占总停车位数的87.7%。 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机动车出行高峰可分为三个时段:早 上7点至9点;中午11点45至12点30分;下午5点30分至7 点30分,车速保持在30-40km/h。早高峰小时流量最大为中华北大街与人民路口南由南向北方向达到2899辆/小时,晚高峰小时流量 最大中华南大街与陵园路口南由北向南方向达到2992辆/小时,自

道路交通重点

AX单选:1.城市交通的机动化是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具有两大特征: 一是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外联系和交往的加强,城市交通与城市对外交通的联系加强了,综合交通和综合交通规划的概念更为清晰,要求我们要加快对 外交通设施的建设,疏通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联系通道,利用对外交通条件,拓 展城市发展空间。 二是随着城市交通机动化程度的明显提高,城市交通的机动化已经成为现代 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城市交通现代化的发展的新特征和新趋势,我们 必须要有新的思路和新的对策。 国外经验,国民收人人均1000-1500美元时,私人小汽车开始普及; 相比国外,我国城市小汽车的发展要相应提前。目前在我国城市私人小汽车 发展预测中常采用2020年(人均GDP10 000美元左右)达到18辆/百人的指标。 2、城市交通的四个基本因素:用地、人、车、路。 3、城市设计的内容一般包括路线设计、交叉口设计、道路附属设施设计、和路面设计四个部分,其中道路选线,道路横断面组合、道路交叉口选型等都是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重要内容。 4、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要求道路及道路两旁提供一定得是距空间以保证行车安全,成为视距界限,视距界限主要有以下三种:1、平面弯道视距界限2、纵向视距界限。3、交叉口视距界限。 5、各类机动车混合行驶时,考虑最宽的净空要求,即每条车道宽度3.5-3.75m 6、一条机动车道通行能力推荐值:(每小时同行最大车辆数)小客车500-1000载重汽车300-600公共汽车50-60混合汽车400 7、(简答)城市道路平面设计就是根据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详细规划,确定道路中心线的具体位置,按照标准横断面和道路两旁地形,用地,建筑,管线等要求,详细布置道路红线范围内道路个组成部分,包括道路排水设施、城市公共交通停靠站等其他设施和交通划线的布置在内,确定个路口交叉口桥涵的具体位置和设计标准,选型、控制尺寸等平面交叉口的平面设计一般绘入道路平面设计图中。 8、交叉口车速及转弯半径:(○1交叉口设计车速○2转弯半径)主干路:○125-30○215-25次干路:○120-25○28-10支路:○115-20○25-8 9、城市道路上的雨水排除方式是:沿道路横坡方向将雨水汇集到两侧路缘石边形成街沟,然后顺道路纵坡方向排入设在街沟上的雨水进水口。 10、停车设施类型及规划指标:路边停车带、路外停车场。停车设施停车面积规划指标是按当量小汽车进行估算的,露天停车场为25-30每平方米停车位,路边停车带为16-20,室内停车库30-35. 11、信号灯操纵方式:1人工控制2定时自动调节3电子计算机和传感系统控制。 UX多选:1、城市公共交通包括:公共汽车,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地铁,轻轨,缆车,轮渡,水上航线,出租汽车等。2、城市交通系统主要由城市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系统)、城市道路系统(交通行为的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行为的控制与保障系统)所组成。3、城市景观分为三种:宏观、中观、微观景观。4、城市道路在选线、空间组织及细部设计上与城市建筑绿化等涉及相互协调配合。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6、人的交通活动特性有四个要素:○1出行目的。包括上下班出行涵上学,生活出行,公务出行三大类。○21出行方式。城市客运交

道路交通 复习资料

道路交通 第一章绪论 1、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道路交通体系的关系如何? 城市道路是随着城市形成而形成的,交通系统是城市四大子系统之一,城市道路网是城市结构的骨架,城市道路是城市建设的基础,道路交通体系中的道路选线、道路断面组合、道路交叉口选型等都是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重要内容。 一.对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1. 交通是城市形成、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构成城市的主要物质因素。 二.对城市规模影响 2. 对工业用地的性质和规模有很大影响 3. 城市贸易、旅游活动必须由交通条件保证 4. 交通枢纽作为城市主要交通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所在城市的人口与用地规划 三.对城市布局影响 5. 运输设备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其他组成部分 6. 车站,码头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干道走向 7. 对外交通用地布置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布局 8. 城市干道系统是城市的景观,更影响到城市的主要景观。 2、国内外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趋势? 交通一体化、交通区域差别化、交通集约化 第二章 1、何谓交通体系、交通流、交通量? 交通体系:道路、在道路上通行的车辆和行人以及道路交通所处环境的统称。 交通流:某一时段内,连续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或行人所组成的车流活或人流的统称。 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一般为往返两个方向,如特指时可为某一方向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又称交通流量或流量。 2、交通量、车速及交通密度三者有何关系,从中能得到什么结论? ·基本公式:K=Q/V,交通密度=交通量/车速 ?当密度很小时,交通量也小,而车速很高(接近自由车速) ?随着密度逐渐增加,交通量亦逐渐增加,而车速逐渐降低 ?当密度继续增大,交通开始拥挤,交通量和车速都降低 ?最大流量、临界车速、和最佳密度是划分交通是否拥挤的特征值。 3、交通量有哪些变化规律? 交通量随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发生的这种变化被称为交通量的分布特征 ①随时间变化规律:一天内小时交通量的变化:又称时变,常用时变图表示;一周内日交通量变化称为日变,显示日变的曲线图称为交通量日变图;一年内月交通量的变化,可用月交通量变化系数表示;逐年交通量变化 ②空间变化规律:指同一时间交通量在不同路段、不同车道、不同方向上的变化,可用路段分配、车道分配和方向分配表示 4、什么叫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通行能力:是道路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车辆的极限数,是道路所具有的能力。是道路规划、设计及交通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参数。它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车辆及行人的能力,与交通量的含义不尽相同。 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其对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是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如可以提供的行车速度、舒适、安全及经济等方面所能得到的实际效果与服务程度 5、通行能力与交通量有何区别?

科学发展观试题及答案

科学发展观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 1. 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 A. 发展战略 B. 发展道路 C. 发展模式 D. 发展观【D】 2. 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 科教兴国 B. 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C. 发展 D. 发展战略【C】 3.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A. 速度至关重要 B. 以人为本 C. 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D. 全面、协调、可持续【C】 4. 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 A. 农民 B. 税费改革制度 C.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 D. 农产品市场体系【C】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 A. 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B. 坚持以人为本 C.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D. 实现可持续发展【B】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 A. 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B. 坚持以人为本 C.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 坚持五个统筹【A】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

A.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 坚持以人为本 C. 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D.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C】 8. 2004年宪法新增内容中最重要的是 A. 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写入宪法 B. 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C.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宪法 D. 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C】 9. 2004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规范政府行为的一部重要法律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行政法》 C. 《公务员道德规范和依法行政法》 D.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 2004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 A.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 B. 宏观调控中存在的问题 C. 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D. 市场经济秩序中的诚信问题【AC】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指 A.树立全面的发展观 B.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C. 树立协调的发展观 D. 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ABCD】 3.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以下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叙述正确的有

晋城市道路交通发展对策的分析

晋城市道路交通发展对策的分析 【摘要】对我国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中总结了晋城市城市道路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未来晋城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建设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晋城市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对策 引言 我国大中城市的居民已经为城市交通问题深感烦恼:道路拥挤,交通秩序混乱,居民出行时间过长,道路建设速度跟不上机动车车辆增加的速度,市中心地区停车场地不足等。我国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空间规模不断扩大,居民出行次数和机动车拥有量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城市交通的合理发展模式是什么?如何才能保持城市交通的畅通、便捷和安全以满足现代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这些问题的存在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研究,科学规划,以赢得战略上的主动。 一、我国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1.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的城市规划主要是土地利用规划,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相互结合、相互反馈做得不够。交通研究的着眼点主要放在道路网络上,对影响交通发展的政策因素考虑不足,造成在规划实施中对于政策的变化无所适应,规划缺乏应有的弹性和应变能力。 2.城市交通政策和法规制定相对滞后,缺乏预见性和超前性 由于在城市交通行业管理体制上的分割,使得交通政策和法规缺乏应有的协调,难以对交通发展中的问题作出快速反应,错过了解决交通问题的大好时机。这种状态还造成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和法规往往从某一部门主管的渠道制定,对于关系到交通综合发展的政策和法规无人系统地进行研究。 3.道路容量不足 虽然道路建设不断增加,但交通拥挤没有明显缓解,道路容量仍然不足,主要原因是车辆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道路建设增长的速度,并且大多数新增道路均在市区边缘和新区,市中心区的交通仍然处于紧张状况。 二、晋城市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机动化挑战,解决晋城市城市交通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满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32)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p33) 第一,~是同马列毛邓三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第二,~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第三,~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3、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p3) 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42)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46)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6、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什么。(p62)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1948年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7、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p83)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8、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我们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采取了什么样的方针?(p86)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农业和手工业,把个体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开辟了中国特色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5亿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道路交通网络信息查询系统

中国道路交通网络信息查询系统 【问题描述】 出于不同的目的的旅客对交通工具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因公出差的旅客希望在旅途中的时间尽可能短,出门旅游的游客则期望旅费尽可能省,而老年旅客则要求中转次数最少。编制一个全国城市间的交通咨询程序,为旅客提供两种或三种最优决策的交通咨询。 【系统要求】 (1)提供对城市信息进行编辑(如:添加或删除)的功能。(2)城市之间有两种交通工具:火车和飞机。提供对列车时刻表和飞机航班进行编辑(增设或删除)的功能。 (3)提供两种最优决策:最快到达或最省钱到达。全程只考虑 一种交通工具; (4)旅途中耗费的总时间应该包括中转站的等候时间; (5)咨询以用户和计算机的对话方式进行。由用户输入起始站、 终点站、最优决策原则和交通工具,输出信息:最快需要 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或者最少需要多少旅费才能到达,并详 细说明依次于何时乘坐哪一趟列车或哪一次班机到何地。 【程序结构图】

【算法分析】 1.新建数据 void creat_data1() //新建数据 { int i; printf("请输入添加火车个数: "); scanf("%d",&t); for(i=1;i<=t;i++) { printf("请输入添加火车列次: "); scanf("%s",hc[i].hnum); printf("\n"); printf("\n请输入始站:"); scanf("%s",hc[i].kname); printf("\n"); printf("请输入终站:"); scanf("%s",hc[i].dname); printf("\n"); printf("请输入开车时间:"); scanf("%s",hc[i].ktime); printf("\n"); printf("请输入到站时间:"); scanf("%s",hc[i].dtime); printf("\n"); printf("请输入经历时间:"); scanf("%s",hc[i].ltime); printf("\n"); } print(); } 2.添加数据 void add1() //添加数据 { char ch; do { printf("请输入添加火车列次: "); scanf("%s",hc[t+1].hnum); printf("\n"); printf("\n请输入始站:"); scanf("%s",hc[t+1].kname); printf("\n"); printf("请输入终站:"); scanf("%s",hc[t+1].dname); printf("\n");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文明发展道路

一是,针对我国生产力还比较落后,以及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中央明确提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键是要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增强综合国力。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但同时,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又赋予发展以新的内涵,强调要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二是,针对我国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以及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科技、文化创新体系等目标,中央明确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三是,针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以及要逐步扭转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等目标,中央明确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必须加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胡锦涛指出:“从我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强调“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此,十六届五中全

会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并作出全面部署。 四是,针对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及要实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目标,中央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要求各地区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既重视经济增长指标、又重视资源环境指标,既积极实现当前发展的目标、又为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