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第5-6课提纲

历史第5-6课提纲

历史第5-6课提纲
历史第5-6课提纲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

1.背景:

(1)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日趋腐败,社会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日趋紧张。

(2)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

(3)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_外重内轻_的局面。

2.爆发: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3.概况:

(1)从河北南下,攻占洛阳、潼关,逼近长安。

(2)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被拥为帝。

(3)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于763年,叛军被平定。

4.影响:

(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2)唐朝的国势从此___由盛转衰_,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唐朝中央权力衰微,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最重要)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

(1)背景: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中央无力控制藩镇。

②人民_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2)过程: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3)影响: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2.唐朝灭亡:(1)时间:907年。

(2)概况:被朱温建立的_后梁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五代:唐朝灭亡后,在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2.十国:南方地区出现的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

3.评价:

(1)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_藩镇割据_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2)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建立:

(1)建立:960年,__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以开封为都城。

(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们按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结束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2.强化中央集权:

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原因:

(1)宋太祖:为防止唐末以来_武将专横跋扈_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2)宋太宗:继续采取__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__文臣统兵_的格局逐渐形成。

2.表现:

(1) 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2)武将的指挥权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3)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_科举制。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3.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_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_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2017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复习提纲

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 1.鸦片的走私:19世纪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英国进行鸦片走私。 2.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3.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战争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挑起鸦片战争;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 1842年8月,清政府向英军求和。 4.《南京条约》 (1)地位: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内容:《南京条约》可归纳为“五亿(议)港元” (1)“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2)“亿(议)”指英国商人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港”指割香港岛给英国; (4)“元”指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附件中英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5.1844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获得了比英国更多的在华特权。 6.影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1.战争爆发: 1856年,英国法国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挑起了新的战争。英法发动战争完全是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故称“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是帮凶。2.列强罪行:(1)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2)俄国割占中国领土:19世纪下半期,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中国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签订条约 (1)《天津条约》:各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对英、法分别赔款400万和200万两白银。 (2)《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加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的一部分给英国;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 4.战争影响:列强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1.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率众两万,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不久,洪秀全在永安建制,分封重要将领。 2.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下南京,改名天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至1856年,北伐西征以后,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但由于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叶小兵《如何上好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

《如何上好初中历史课》 ——从教学案例看教学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把课上好,是教师的职业操守和工作体现。课上得如何,取决于课备得怎样。每节好课,看 上去是上出来的,实际上是备出来的,即在课前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 基本功。如何搞好教学设计,是每位教师所面对的问题。 一、案例一:在一节有关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初中历史课上,教师讲到万隆会议,主要介绍 了周恩来总理的外交风采,出示了多幅周总理的照片,播放了周总理在会议上演讲的影视资料。然后,让学生讨论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起的作用。 问题在于:是否遵循课标的要求,历史课的教学角度,要依据课标要求,要在钻研课标的 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如万隆会议,实验稿课标上写的是: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而新版课标的要求,在中国史中是: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世界史是:通过万隆会议┄┄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因此,这一问题的教学角度不是周总理的外交风采,而是中国在万隆会议上的作用,以及 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对历史的阐述是有多种角度和侧重的,但从教学上来说,确定教学角度,首先是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按课标要求来设计。 启示:要了解和把握课标要求 二、案例二:有位教师在讲洋务运动时,在讲完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后,讲道: 洋务派办的这些新兴工业,需要引进外国的设备、技术和人员,而当时的人都不懂外语,难以操作。为此,洋务派推行新式教育,兴办培养外语人才的学校。

问题在于:是否厘清历史的逻辑,将历史的逻辑转化为教学过程的逻辑: 1.教学环节解决课堂教学是如何展开和进行的问题设计课堂教学的总体进程和每一个步骤。 2.教学内容梳理本课内容所涉及史事的逻辑与层次,厘清所教史事的范围、要素和前后关 系。 3.学生认知预设问题和设计活动,牵引学生的认知,通过师生的互动促进学生理解所学内 容。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符合历史发展线索的梳理,然 后将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过程的编排,使得教学环节有前后相连的逻辑关系,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够同步而有序地展开。而这一切的基础,要以历史时序为基础,符合历史发展逻辑。 启示:要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三、案例三:有位教师在讲三国鼎立时,大约用了20 分钟具体而生动地讲述官渡之战的 过程。而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的建立与发展。 问题在于:是否把握教学的重点。重点即教学的核心和关键所在一节课的内容,如果没有 重点,就会面面俱到,平淡无奇;如果都是重点,等于没有重点,还是一锅粥。需要思考的。 1.是重点的选择: 在历史上的地位; 在教材中的地位; 在本课中的地位。 2.是如何突出重点采取有效策略活化重点,强化重点,围绕着重点: 补充相应的材料; 设计思考的问题;

初中历史教学模式

糜滩中学历史课教学模式 在农村从教多年,尝试过多种教学方法,但由于农村特殊的地域条件的限制,由于农村学生层次的不同,所以十几年以来,初中历史教学一直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从最初的填鸭式到后来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由最初学生机械地充当课堂活动的主体,到学生真正充当课堂活动的主体,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后来又通过不断的学习其它地方的先进教学经验,尤其是近几年来对“洋思教学”经验的学习,加之本地方本学校的特点,我们逐渐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历史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大致分为五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节课的引入是否恰当,是否巧妙,可以说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合理的导入就像一缕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它可以一下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怀着一种渴望的心情,好奇的心情和积极探索的心情进入新课的学习,这一环节可以说是一节成功新授课的敲门转.新课的导入有许多种形式,有复习导入法,有资料导入法,有问答导入法,也有活动导入法等其他的方法。比如有一次上到合作这一课,怎样去引入呢?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用活动导入法。我设计了两个活动,抢凳子游戏和新抢凳子游戏,让学生们随着音乐的节奏去做这个游戏,当时课堂气氛很是活跃,同学们都争着抢着去做这个游戏,游戏结束后,我出示了两个问题,通过抢凳子游戏,你有什么感受,谈一谈?通过新抢凳子游戏你又有什么感受?当时同学们都在争先恐后的举手谈自己的感受,其中有些同学就谈到新抢凳子游戏没有给自己带来压力,所以觉得很愉快,我紧抓机会,问:“为什么会愉快呢?”学生们谈到是由于合作给他们带来了快乐。然后我就很自然的引出本课学习的重点------合作。其实新课的导入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的班级,我们都可以设计不同的导入,但不管用哪一种方式,我们都要讲求自然,贴切和实效性。

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_1

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 身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提高认识、加强自身素质、改进历史教学方法,适应时代的变革,引导学生正确了解历史。下面是学识网小编整理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的范文,欢迎阅读! 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篇一 一、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理念的墨守成规与矫枉过正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综观我市历史教育教学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我们不少教师在教育理念上,要么墨守成规,要么矫枉过正。所谓“墨守成规”,就是我们一些历史教师,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不思教育观念的更新。在他们看来,历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记住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学生能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因此,“不管白猫黑猫,只要学生考试成绩好,我就是好猫”。 至于历史教育众多功能在学生身上是否得到有效落实,似乎与其无关。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支配下,教师把教材作为唯一知识来源,忽略了教材仅仅是“学本”这一事实。他们的历史教学,无论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练习都死死围绕教材知识,反复讲练,并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如何记住有可能考试的重点知识,如何应对各种考试。学生所谓的“动”也是围绕着教材知识记忆练习,思考的空间很小,“灌输”的意味很浓。这样的历史教学结果,学生当然对所学习历史毫无兴趣,

学习历史的唯一目标,就是死记硬背历史教材或资料,争取考出好成绩,向教师和家长“报喜”。学生成为背诵教材和应对考试的机器。 所谓“矫枉过正”,就是我们有些教师一方面对传统教育理念缺乏辩证分析,对所有的传统教育观念进行简单的全面否定;另一方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教育理念缺乏全面、科学的理解,囫囵吞枣,生搬硬套。于是出现弄巧成拙,形成矫枉过正的现象。如目前不少老师把接受性学习方式等同为“灌输教学”,将其视为糟粕,置如弃履。过于单一地强调、突出研究性学习,就会有意无意地放弃对基础知识的系统传授,它的直接后果是弱化了基础知识。实际上,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和接受性学习等,都是不同的学习方式,各有不同的作用,无所谓绝对的好与坏、对与错。接受性学习只要运用得当,它在提高知识的传授速度和增加知识传授量方面,自有它独特的用武之地。 (二)历史课堂教学“创新”的失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相当多的历史教师所接受,并不断深入人心。“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成为不少历史教师说课、上课、赛课、评课的基本思想。应该说这是一件可喜的事。但在欣喜之余,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第一,创新活动,不顾对象。一些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时,往往不顾学生的实际能力,也不考虑教材的难易度,生搬硬套别人的东西,片面追求课堂里的热闹,整个教学设计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活动:阅读、讨论、辩论、观察、表演、分析……忙得学生焦头烂额。在教师的牵制下,学生一会儿看书,一会儿前后讨论、一会儿角色表

八年级历史上册提纲汇总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 鸦片战争 1.中国近代史地开端是?原因是? 鸦片战争,中国地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鸦片战争地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根本: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直接: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地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内容:①破坏领土主权地是:割香港岛给英国。②加重人民负担地是:赔款2100万银元。 ③打开 中国门户,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地口岸: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④损坏关税主权地是: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4.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获得地权利: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地权利。 5、1844年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6、鸦片战争地影响: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地进程。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 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地开端。 7、鸦片战争失败地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地落后。启示:落后就要挨打。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地原因、主凶、帮凶、借口? 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主凶:英法 帮凶:美俄 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2.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时间、标志及经过: 爆发时间及标志 :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经过:1857年英法联合出兵,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3.《天津条约》地签订时间、签约国、内容? 1858年 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签订。内容: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地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4.《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地签约国及内容? 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 内容: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地合法化。 5.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①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②沙俄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大片领土(150万多万平方千米)。沙俄是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地国家,割地最多地条约是《瑷珲条约》 6.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时间、内容? 1860年,内容: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bu ,四声),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7.第二次鸦片战争地影响是什么? ① 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②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③中国地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8.两次鸦片战争失败根本原因是什么?给我们地启示?怎样才能避免历史重演? 原因:社会制度地落后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 怎样避免:国家: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个人: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洪秀全金田起义地原因、准备、时间、建号及初步建立政权组织地措施? 1.原因:清政府地统治危机;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地矛盾日益尖锐。 2.准备:1843年,洪秀全等人创立拜上帝会。 3.开始:1851年洪秀全发动地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4.初步建立政权组织地措施:①洪秀全称天王。②永安分王: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 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 二、定都天京 1、时间: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 2、巩固统治地措施:①对内措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内容: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目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评价:在小生产地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②对外措施:北伐和西征(北伐全军覆没。西征取得重大胜利,使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三、天京陷落: 1、天京事变地时间:1856年。 影响: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后期维持统治举措:①任用洪仁干和提拨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②颁布洪仁玕地《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但未能付诸实践。) 3、运动失败时间、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4、太平天国运动地评价: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地一次农民战争,但由于农民阶级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实地革命纲领,无法克制领导集团地腐败和长期团结,最终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清朝地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5、失败地原因:1.根本原因:农民阶级地局限性。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地联合镇压。 第二单元近代化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地加剧 第4课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地背景?根本目地是什么?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 目地: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2、洋务运动地时间?代表人物?口号? 性质?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代表人物: 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性质 :清朝统治者地自救运动 3、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有哪些?陆军措施是什么?成立哪三支海军?成立什么机构?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课题: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授课教师:严力学校:椑南中心校 教材:____七年级历史_____第__二__章(单元) 第__5__节(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简要了解与概括周王室衰败的原因; 2、齐桓公率先称霸的条件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3、秦国异军突起并后来居上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4、争霸的过程也是一种民族融合与历史进步的表现;(难点) 5、改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条件。(拓展/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教学法; 2、故事讲述法; 3、小组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周王室衰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对齐桓公与管仲、越王勾践以及秦孝公与商鞅等事迹,培养学生树立“有志者事竟成”自信心; 3、通过齐国率先称霸与秦国最后称雄,让学生了解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教学准备: 1、请学生查阅“退避三舍”、“秦晋之好”、“问鼎中原”及“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 2、编排历史短剧:商鞅力说秦孝公进行变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幽王烽火戏诸候 西周末年,国家连年灾荒,而周幽王却不理朝政,终日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当时周有一个诸候国叫褒国,其国君褒珦因规劝幽王而被关进大牢。褒珦之子为救父王不惜重金买得一年轻美貌少女,取名“褒姒”,并教给她宫廷礼仪,然后将她送给周幽王,从而褒珦被释。褒姒生得妩媚动人,深得幽王专宠并立为王后,但她有个怪脾气,就是从来不笑,不管多有趣的事,她都不露一丝笑容。于是,幽王贴出告示:谁能让王后一笑,赏金一千。结果,众人白费心机,褒姒无动于衷。幽王手下有个爱逢迎拍马的大臣叫虢石父,他给幽王给了个坏主意,即烽火戏诸侯,……,幽王死于犬戎之手。 二、新课分享 (一)课堂准备 学生快速阅读(3分钟),用最简单的话或词概括阅读后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老师在黑板注明关键词) 学生概括:“国家”、“改革”“商鞅”、“战争”、“动荡”、“争夺”…… 教师:(询问:能否再简单一些,用一个字?)“乱”(板书大写的“乱”字?学生表示认同)(二)围绕“乱”字展开话题并设问,请学生再次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 1、为什么会“乱”? 2、怎么“乱”的?

(完整word版)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1840(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2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革命任务:反帝反封 4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先后经过了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探索救国活动。还有农民阶级的救国活动。 (1)地主阶级的活动: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等的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洋务派李鸿章,曾国藩等的师夷长技以自强。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资产阶级的活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新文化运动 (3)无产阶级的活动: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救国活动。 (4)农民阶级的活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6历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4--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日本全面侵华(1937---1945)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第14、15页)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第6、7页)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材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 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 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 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 (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 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 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④要多观摩、多揣摩 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 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 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 平 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 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 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 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 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2、历史课程编制的原则P29

八年级历史上问答题复习提纲(人教版)

八年级上历史问答题复习提纲 1、从1840年到1900年,先后对中国造成严重危害的侵略战争有哪些? 答: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阿古柏侵略新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鸦片贸易对中国造成了哪些危害? 答: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 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 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因腐败而受贿放私,又因受贿放私而更加腐败。 D.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也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3、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答:拥有先进生产力和近代战争武器的英国在同清王朝的较量中明显处于优势,这也就决定了社会制度和生产力落后的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必然失败的结局。“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4、结合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简要说出我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答: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1901年八国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5、从清朝晚期到中华民国初期,中国人进行近代化探索的重大事件先后有哪些? 答: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6怎样评价洋务运动? 答:洋务运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主观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有使中国富起来。但是它也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它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刺激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7、维新志士谭嗣同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要杀的“贼”指哪些人?为什么觉得“无力回天”?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答:“贼”指的是清政府中阻挠维新变法的顽固派;因为实权掌握在顽固派手里,所以觉得“无力回天”;他愿意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起民族觉醒,所以说自己“死得其所”。 8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答:革命目标: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直接结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却让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因此,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9、新文化运动怎样兴起?如何发展?它具有哪些进步作用和缺陷?答:兴起:辛亥革命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反动势力,借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掀起了一股反动的文化逆流。进步知识分子奋起抗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朝着“独裁专制、迷信盲从、旧道德、旧文学”发起勇猛冲击,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初中历史《1百家争鸣》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8 课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这是《历史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 的基本理念之一。本课教学贯穿了“走进圣贤,汲取智慧”的设计思想。 1、“一条线索”: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本课是一个非常好的培养学生人生思想认识的教学案例,通过把老师搜集、整理、归纳起来的大量历史资料制作成PowerPoint 课件,用文字、图片、视频、表格等形式展现了古代思想家的风采,凸显了中学历史教学“思想教育”这个永恒不变的主题。 2、“两种能力”: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基本的分析历史观点的技能。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的前提下,实现教学形式为教学中心内容服务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灵活运用随堂小品、知识竞赛、故事会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分组活动这一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

近代史纲要 上篇综述 习题及答案

上篇综述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A.手工业 B.农业经济 C.工业 D.小农经济 2.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3.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望厦条约》B.《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4.《南京条约》中割让的中国领土是:() A.香港岛 B.九龙 C.新界 D.台湾 5.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黄埔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瑷珲条约》 6.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 A. 封建主义性质的国家 B. 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C. 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D.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 8.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点的事件是() A.英国的鸦片走私 B. 林则徐的虎门禁烟 C.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9.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10.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A.商品经济B.封建经济C.半殖民地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 11.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要争取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 A.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B.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反对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 D. 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12.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条件是:() A.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B.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 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 D.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3.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14.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5.中国的资产阶级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单项答案1. D 2.B 3. B 4. A 5. C 6. A 7.D 8. C 9. B 10. B 11.B 12. B 13. A 14. B 15. C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

第一章绪论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 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 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 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 (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 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

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④要多观摩、多揣摩 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 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 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平 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 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 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编纂历史遵循原则: ①遵循科学指导思想的原则 ②符合基础教育要求 ③建立在时序框架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1-5课) 一、主要的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道光帝时)时间:1840-1842年 背景:鸦片输入目的――英为了改变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禁烟运动――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 结果: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时间:1856-1860年 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结果: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3、甲午中日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894-1895年 背景:1894年日本出兵占领汉城 经过:1894年在朝鲜开战,邓世昌在黄海之战中牺牲 罪行:日军在旅顺进行大屠杀;1895年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结果: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900-1901年 背景: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威胁帝国主义在华权益 经过:1900年英俄德美日法意奥八国联军从天津攻入北京 结果:1901年清与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在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签订的主要条约 条约名称签订时间战争、签订双方内容影响 《南京条约》1842年鸦片战争、中英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 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缴纳的税款中 国须同英国商定。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 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 岸。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条约》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英、俄、德、美、日、 法、意、奥、比利时、 荷兰、西班牙11个 国家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 收做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 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 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 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中国完全沦 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三、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农民阶级) 1、太平天国运动(反帝反封)1851-1864年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3月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影响达18个省,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因此,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重要战役:李秀成在青浦大胜洋枪队;浙江宁波战斗中击毙洋枪队的头目华尔,这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典型事例。 2、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1898-1900年 1898在山东兴起;1900年与八国联军在廊坊交战,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最终遭到中外反对势力的联合绞杀。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 经过: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疆,仅半年时间就收复了北疆;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两国签订条约,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意义:左宗棠收复新疆,巩固了中国的西北边疆。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及主权

中国近代史纲要(超精华版)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1 2

初中历史常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历史常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华南碧桂园学校戴光明转贴自:中学历史在线点击数:172 更新时间: 2004-12-29 文章录入:史记] 探索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的改革和新课标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新课程下,历史课“不是为了学科而存在,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①历史学定位于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功用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②作为一门科学,历史学科在倡导创新教育和强调个性的新时代,应该和其它科学一样具有探索性、开放性,旨在培养创造型、发展型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课堂教学就应该以此为目标,整合教学要素,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渠道、主阵地,历史新课改教育目标的实现更多依赖于课堂教学的渗透和落实。学生完成学习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渡过的,课堂生活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他们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的成长和发展。历史教学,作为依托历史唤醒人对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生存的意义的领悟的一项活动,理应创建一种具有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课堂教学新生活。本文拟就常规课堂教学模式作一个探讨,以求教于大家。 历史课堂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说起课堂教学模式,可谓是异彩纷呈,各有千秋。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姚锦祥教授曾将我国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最常见的教学模式归纳为三种:“讲谈——接受式”、“自觉——辅导式”和“参与——活动式”。随着课改的深入,各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出现了。我结合广州市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自己摸索出一套教学模式:情景——导学式。该模式的结构程序为:情景创设引入——阅读与知识梳理——合作交流探究——释疑与知识巩固——课外综合延伸。这是一套立足本地实际,以常规课堂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尚须不断的完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教师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学生的导师、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的朋友、学习知识的顾问。教师的任务是创造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独立性与创造性,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我的这套教学模式也是基于这些理念和方法来探索的。 情景创设引入:创设历史情景并将它引入课堂是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的。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主要是靠一本教科书,书是通过文字和图片反映历史,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活动离我们今天的生活相去甚远,学生只能通过文字和图片来想象是不够的。这对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造成很大的缺陷和困难,为此我们有必要尽可能引入历史情景,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以多种具有生动形象的历史场景,激

八上历史复习提纲.doc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 之最"历史知识点归纳 1、 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云南元谋人。 2、 最早使用天然火的是北京人;最早会人工取火的是山顶洞人。 3、 4、 世界上最早的村落出现在西亚约旦河谷 “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是蛋壳黑陶杯。 保存规模庞大、最完整的古印度遗址是摩亨佐?达罗。 6、 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大方鼎。 7、 迄今为止发现最古老的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 8、 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最早从商朝开始的。 9、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奴隶制国家)是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王朝(封 建国家)是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 天;中国第一位出现在文字记载中的女将领是妇妊;中国织布业祖师是黄道婆 10、《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制订并颁布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它对罗马法和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法 成为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 11、 13、 14查理成为查理曼帝国第一个皇帝。 12、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战国时期各国都进行了变法,其中影响最大、进行也最彻底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的西域事务,西域地区正 式归入西汉版图。 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是在元朝入。 “滇王之印”是滇池地区隶属中央的最早物证。 16、 汉朝和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强盛的两个朝代。 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是隋朝首创,唐朝时进一步完善。 17、 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元朝时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18、 《史记》作者西汉的司马迁,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9、 世界最早纸币是“交子”,出现在北宋四川地区;元朝在世界上最早推行纯纸币流通。 20、 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枚商标。 21、 北宋东京建立了世界城市史上最早的专业消防队。南宋临安的消防组织和措施,在当时世界 上所有城市中是最完善的。 22、 23、 24、 元朝时泉州澄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大港。 中国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的国家。 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史诗是《吉尔伽美什》。 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大约一万年左右就出现了早期的农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丝织技术和制瓷技术的国家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曾经兴盛一时,其主要出口的物品是:丝绸、 瓷器 27、 古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出行时跟随的12名扈从肩上扛着象征权力的棍束和斧头,叫做“法西斯”。 古希腊是西方哲学的故乡,“哲学” 一词源于古希腊语,原意是“热爱智慧”。 28、 到2世纪堕与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到8世纪,阿拉伯成为地跨欧亚非三 大洲的大帝国。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化之根. 宋元时,四大发明中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造纸术是东汉) 著名的元杂剧家关汉魁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 唐朝的长安、北宋的东京、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拥有百万人口的大都会。 列举中国古代几项首创的政治制度: 29、 30 、 31、 K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