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0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0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0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0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8·临沂模拟)民国建立,强调服制的“整齐划一”,规定“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式样一律”,常礼服除了传统的长袍马褂外,另一种为西式。这一举措( ) A.体现了职位身份的差异

B.增强了传统服饰的西化色彩

C.提高了西方服饰的地位

D.实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平等

C [根据材料“常礼服除了传统的长袍马褂外,另一种为西式”可知,传统服饰和西式服饰并存,提高了西方服饰的地位,故C项正确。]

2.(2019·西宁检测)在中国“最时尚的区域里,大部分的妇女都缠足”,这是19世纪初叶《中国丛报》一篇文章中的记述。促使缠足陋习开始改变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D.北伐战争

B [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主张“废止缠足”,但未付诸实践,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禁止缠足法令,使缠足陋习开始改变,故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时缠足陋习已经有所改变,并且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与废止缠足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北伐战争时缠足陋习已经有所改变,并且北伐战争的主要目的是打倒列强除军阀,与废止缠足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

3.(2018·浙江高考)《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反映了( )

A.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

B.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

C.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

D.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

A [材料显示出清末北京的汉族妇女缠足之风很盛行,因此穿弓形鞋的极为普遍,说明传统观念影响社会习俗,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对缠足习俗的变革,与社会启蒙和进步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妇女缠足之风仍然盛行,故C项错误;材料“甚精工”反映出近代女鞋制造工艺精湛,不是删繁就简,故D项错误。]

4.(2019·廊坊高中联合体联考)下表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中央委员兼第一任妇女部长向警予主持制定并通过的决议。据此可知( )

A

B.知识分子推动社会进步

C.中国共产党解放妇女工作成绩显著

D.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视妇女工作

D [材料中主要是关于妇女的决议,说明中共早期重视妇女工作,故选D项;材料是中共的决议,不是政府通过的决议,排除A项;决议并未体现知识分子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与妇女运动有关,但没有涉及解放妇女的具体成绩,排除C项。]

5.(2018·济南一模)近代以来,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近自妇女解放声起,离婚别嫁亦日益见多”,女子也逐渐能继承遗产。这说明( ) A.“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

B.女权运动推动时代变革

C.“西学东渐”改变婚恋观念

D.社会变革促进观念转变

D [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几个历史事件中都有关于妇女地位改变的内容,即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等几个事件影响下,中国社会逐渐发生了改变,在这种变革之下,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故D项正确。]

6.下图“滑稽魂”漫画,为民国初年画家周慕桥所绘。画中人物手拿一杆旱烟枪在楼梯口对着电灯泡,仿佛在说:“取个火吧。”漫画的内容反映出 ( )

A.民国初年电灯已经在中国普遍使用

B.当时的民众生活深受西方科学影响

C.清末民初的广大民众生活贫困落后

D.民众接触西方文明时出现认知反差

D [漫画中人物不知道电灯无法点火,说明当时不可能普遍使用电灯,故A项错误;漫画讽刺了当时民众的无知,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生活贫困落后”,故C项错误;用电灯点烟枪说明了“认知反差”,故D项正确。]

7.1922年上海的公共汽车公司在报纸上打出这样的营业广告:“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

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这则广告 ( ) A.旨在引导民众正确看待西方文明

B.认为新式交通有助于提高效率

C.说明新式交通已为广大人民所接受

D.体现出了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

B [根据材料“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可知,该广告夸大了西方交通工具的作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上海公共汽车公司的营业广告关键信息“时间经济”“愈来愈省时间”得出该广告认为新式交通有助于提高效率,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可知,新式交通尚未被广大人民接受,因而打出营业广告,故

C 项错误;由交通广告得出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的说法属于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 8.(2019·湘赣十四校联考)驮运(用牲口运物)、驿运(驿站式)和木船运输是中国古老的运输方式,近代以来日渐衰落,但在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却快速发展起来。这说明 ( ) A.传统运输方式比较适应大后方的形势

B.传统运输比现代运输方式更具优越性

C.物资产地分散,只能用传统方式运输

D.大后方的百姓只熟悉传统运输方式

A [抗战时期的大后方主要是在农村地区,相对落后,所以现代化的运输方式不适合当时的需要,而传统的运输方式则与当时的形势相适应,故选A项。]

9.(2018·百校联盟联考)1934年出版的《中国实业志·山东省》记载:“山东近年电话建设,颇有进步,而济南为电话线网之集中点。但有商办、省办、部办三种。商办者,成立最早,通话范围在济南市区,省办、部办电话,皆最近五年成立。”此记载可以佐证近代山东( )

A.通讯事业的起步早于其他省份

B.社会信息的流通速度加快

C.工商业的发展由分散趋向集中

D.经济重心从沿海转向内地

B [根据材料“山东近年电话建设,颇有进步,而济南为电话线网之集中点”可知,山东的电话事业获得了较大发展,社会信息的流通速度加快,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0.《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

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

D [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禁缠足、兴女学和介绍外国妇女的文章越来越多,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故D项正确;《万国公报》于1868年9月在上海创刊,发行人为美国传教士林乐知,不是中国人创办的,故A项错误;言论自由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清政府革除陋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 11.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 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 000份,一年后达到13 000份,最多时销达17 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纪录。这一现象说明( )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

C [《时务报》不属于通俗性报刊,故A项错误;开创国人办报先例的是《昭文新报》,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务报》销量的增加反映出维新派有效地利用报纸这一新式媒介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开启了民智,故C项正确;“需求极大”夸大了事实,故D项错误。]

12.(2019·洛阳统考)20世纪初,“女性读书”成为上海《良友》画报中的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的代表作。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她所阅读的书是《天演论》,却不是《女诫》或《列女传》等女学教材。这一情况的出现说明( ) A.上海成为女性思想解放的中心

B.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C.民族危机冲击传统的社会观念

D.新式学堂学习内容的变化

C [根据材料“20世纪初”“女性读书”“《女子读〈天演论〉》,却不是《女诫》或《列女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民族危机严重,女子阅读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的

书,说明传统的社会观念受到民族危机的冲击,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8·德阳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6年,清政府成立铁路总公司,提出铁路计划,主张由铁路总公司出面募集4 000万两,先募集商股700万两,入官股300万两,借官款1 000万两,借洋债2 000万两,先办芦汉,后办苏沪、粤汉等路。

1898年,清政府设立矿务铁路总局,“所有各省开矿筑路一切公司事宜,俱归统辖。”同年,总局颁布章程,规定此后各省开办路矿,无论官商华洋,均应按照本章程办理;借用外资须由总局核准。章程还规定,如一无己资及华股,专集洋股与借洋款者,概不准行,其办理一切权柄,总应操之华商。

——据宓汝成编《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材料二1949年1月,军委铁道部成立,明确提出人民铁路的办路方针是“依靠工人阶级,团结一切愿为人民服务的铁路从业人员,恢复与建设人民铁路的铁路网,为最后消灭反动残余力量,加强中国工业化而斗争”;提出以“建设一个准确、迅速、安全、经济、效率高、成本低”的新型人民铁路为奋斗目标。到1949年底,中国大陆原有铁路基本均被铁道部接管。

“一五”计划期间,政府拨出59亿元用于铁路的基本建设,先后建成了鹰厦铁路、宝成和兰新等7条铁路干线,共建成干支线6 100公里,新增的营业里程占全部营业里程的18%以上。

——摘编自丛树海编《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0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末清政府铁路政策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政府铁路政策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铁路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所有各省开矿筑路一切公司事宜,俱归统辖。”得出由商办转变为官办,逐步加强政府对铁路事业的统一管理;根据材料一“章程还规定,如一无己资及华股,专集洋股与借洋款者,概不准行,其办理一切权柄,总应操之华商”得出由借助洋债为主转变为以华资为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政治上:清政府抵制列强侵略,收回利权的需要,列强加大资本输出,民族危机加深,国内政治改革运动的推动;经济上: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了民族资本。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依靠工人阶级,团结一切愿为人民服务的铁路从业人员,恢复与建设人民铁路的铁路网,为最后消灭反动残余力量,加强中国工业化而斗争”得出依靠自身力量建设铁路,铁路建设为革命和建设服务,政府掌握铁路主权;根据材料二“先后建成了鹰厦铁路、宝成和兰新等7条铁路干线,共建成干支线6 100公里,新增的营业里程占全部营业里程的18%以上”得出注重

铁路建设的均衡发展。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改变了我国铁路发展滞后的状况,推动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为革命的胜利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加强了各地间的经济联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我国的国防安全的巩固。

[答案] (1)变化:由商办转变为官办;由借助洋债为主转变为以华资为主;逐步加强政府对铁路事业的统一管理。

原因:列强扩大资本输出,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清政府出于抵制列强侵略,收回利权的需要;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了民族资本;国内政治改革运动的推动。

(2)特点:依靠自身力量建设铁路;铁路建设要为革命和建设服务;人民政府完全掌握铁路的主权;注重铁路建设的均衡发展。

意义:改变了我国铁路发展滞后的状况,推动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为革命的胜利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加强了各地间的经济联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我国的国防安全的巩固。

14.(2019·哈尔滨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陈忠实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是一部描绘中国近代农村社会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晚清民国时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白鹿原是陕西滋水县的一个小山村,白鹿两姓的白嘉轩、鹿子霖为族长之位长期争斗不已。“皇帝失了龙庭”后,县城警察四处剪人辫子,张榜公示禁止缠足,白鹿原陷入恐慌。十多年后,蒋介石的北伐波及滋水,白鹿两姓许多后生加入国共两党。长工黑娃带头成立了“白鹿原农民协会”,批斗两大地主白嘉轩、鹿子霖。很快,南方传来消息,蒋介石铡了许多共产党,黑娃逃匿山中。鹿子霖之子兆鹏辗转到了陕北根据地,并在中条山抗战中因功提拔为八路军团长。1948年5月,鹿兆鹏回到滋水县策动起义成功,滋水县解放。

结合晚清民国历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史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 示例:

情节:滋水县警察在“皇帝失了龙庭”后,四处剪辫,张榜禁止缠足。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辛亥革命后移风易俗现象。

概述和评价: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等。移风易俗,冲击了封建观念,有利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妇女解放;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一(这套题整理的不错)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120分) 1.1936年10\ 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D ) A.陕北保安地区 B.陕北洛川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2. ( C) 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 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 3.中华民族进入全民族抗战是在(D ) 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华北事变后 D.卢沟桥事变后 4.1935年12 是(B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晋绥干部会议 5. 胜利的战役是(A ) A.台儿庄战役 B.桂南战役 C.枣宜战役 D.中条山战役 6. 的阶段是( B)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7.1945年4 表是(C ) A.周恩来 B.刘少奇 C.董必武 D.王若飞 8. 表会谈纪要》的时间是( C) A.1945年8月 B.1945年9月 C.1945年10月 D.1945年11月 9.1947年10月10(C ) A.和平、民主、团结 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B.C. D.将革命进行到底 10.1949年6 著作是(D ) A.《新民主主义论》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1.1898 (C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刘坤一 12.

(A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湘报》 D.《万国公报》 1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B)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 14. 是(D ) A.湖南 B.湖北 C.广东 D.四川 1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D ) A.《中华民国宪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6.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 A)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战争 D.北伐战争 17.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 主要领导人是(D ) A.梁漱溟 B.黄炎培 D.张君劢 D.邓演达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绪论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 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3、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5、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6、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7、资本主义产生需要两大前提:一是少数人积累大量财富;二是,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生产者。 8、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标志着世界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9、中国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10、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国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1、反侵略战争等的失败根本原因:a、社会制度腐败;b、经济技术落后。 12、两大任务: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856年,俄国二战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香港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给英国,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向俄国开放伊犁、喀什尔等商埠。 3、1864年,中俄签订《勘分西北边界约记》,割去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 4、1881年,中俄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协议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平方公里领土。 5、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6、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等地留兵驻守。 7、1899年,义和团在山东兴起。 8、《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开放牛庄、登州、台湾、汉口、九江、南京等十个口岸。 9、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战争。 10、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组织翻译《地理大全》并编成《四洲志》。 1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2、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13、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第二章对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 1、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天平天国。 2、《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3、洪仁轩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天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近代史纲要》章节测试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1.【单选题】()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A. 日本 B. 俄国 C. 美国 D. 英国 正确答案:俄国 2.【单和鼠 B. 牛和猪 C. 马和选题】 2009年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拍卖了()兽首 A. 兔羊 D. 鸡和鼠 正确答案:兔和鼠 3.【多选题】中国人民粉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原因()? A. 帝国主义太弱 B. 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C.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 D. 帝国主义寻找到新的目标 正确答案: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 4.【判断题】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对

5.【判断题】甲午战争后,魏源翻译了《天演论》。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错 对应章节第二章 1.【单选题】洪秀全看到了一本介绍基督教的书叫() A. 《盛世危言》 B. 《劝世良言》 C. 《资政新篇》 D. 《天朝田亩制度》 正确答案:《劝世良言》 2.【单选题】洋务运动中最早兴办的军工企业是() A. 汉阳铁厂 B. 轮船招商局 C. 安庆军械所 D. 福州船政局 正确答案:安庆军械所 3.【多选题】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的原因() A. 军事实力不如日本 B. 经济动员力不如日本 C. 社会动员力不如日本 D. 轻敌所致

正确答案:军事实力不如日本###经济动员力不如日本###社会动员力不如日本 4.【判断题】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京张铁路。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错 5.【判断题】百日维新共进行了100天。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错 对应章节第三章 1.【单选题】孙中山先生创立的第一个革命团体是()。 A. 同盟会 B. 光复会 C. 华兴会 D. 兴中会 正确答案:兴中会 2.【单选题】“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对应的是()。 A. 创立民国 B. 驱除鞑虏 C. 恢复中华 D. 平均地权 正确答案:创立民国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近代史总结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归纳 中国近代主要不平等条约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件 2.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瑷珲条约》 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4.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5、日本侵略中国:《二十一条》(“五九国耻”) (注意:割地的主要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马关条约》) 中共成立以来召开的会议 1.中共一大:1921,上海→宣告中共成立 2.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革命纲领 3.中共三大:1923,广州→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 4.八七会议:1927,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5.遵义会议:1935,遵义→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6.瓦窑堡会议:1935,瓦窑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7.洛川会议:1937,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8.中共七大:1945,延安→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9.七届二中全会:1949,西柏坡→决定工作重心转移和革命胜利后中国的转变 10.新政协会议:1949,北京→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共同纲领》) 11.一届人大:1954,北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2.中共八大:1956,北京→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 1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北京→提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 14.中共十二大:1982,北京→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5.中共十三大:1987,北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 16.中共十四大:1992,北京→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7.中共十五大:1997,北京→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注意:1、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 2、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文家市决策、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3、纠正党内的错误: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4、制定国共合作方针:中共三大、瓦窑堡会议 5、党的基本路线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三大 6、党的指导思想:七大(毛泽东思想)、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十六大(三个代表)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路线: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1931) 作用: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2.抗战时期 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 3.解放战争时期 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制度,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中国近现代史综合训练 Word版含解析

中国近现代史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8·昆明一中月考,26)鸦片战争后的十几年间,以“夷”称外国人,依然成为常态。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夷”字的使用自此受到了限制。这反映了清政府( ) A.认可了平等外交的思想 B.传统观念的重大变化 C.放弃了“天朝上国”观念 D.开始向西方学习法律 答案 B 解析“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夷’字的使用自此受到了限制”反映了对外国势力的重新认识,故B项正确。 2.(2018·广州高三调研,28)鸦片战争前,“外洋所产之大呢羽毛哔叽等类,并一切贵重之器物,则专有闽广商舶,赴粤运销”。战后,“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B.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 C.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 D.“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答案 C 解析据材料鸦片战争前“专有闽广商舶,赴粤运销”,而战后“夷商自行转运……物充积于厦口”可知,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开放厦门,广州不再是唯一的通商口岸,反映清政府对外政策的

调整,故C项正确。 3.(2018·吉林二模,7)李鸿章的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久被清议攻诘,晚年曾心酸地自谓:“三十年来无时不在诽谤”。李鸿章这段话道出了( ) A.守旧官僚势力的强大 B.最高统治者的排斥猜疑 C.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 D.中国社会的愚昧与落后 答案 A 解析李鸿章生存在旧的官僚体制下,他所受的“诽谤”也应出自官僚体制,故A项正确;李鸿章领导洋务运动,是得到最高统治者默许的,故B项错误;C项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制度和体制方面的,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李鸿章的话只能反映出官僚体制集团的愚昧,故D 项错误。 4.(2018·重庆高三11月调研,28)清政府在1893年正式承认海外华人归国的自由权利,之后十年又陆续出台措施给予华侨投资以国民待遇,对华侨富商授予一定官职功名。这些举措( ) A.意在分化民主革命力量 B.有利于近代工商业发展 C.适应了近代化外交要求 D.加强了清王朝统治基础 答案 B 解析“承认海外华人归国的自由权利,之后十年又陆续出台措施给予华侨投资以国民待遇,对华侨富商授予一定官职功名”有利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 5.(2018·郑州一模,11)1882年,轮船招商局会办郑观应向李鸿章建议,招商局的经营管理应按股份公司成例,“由众股东公举董事、总理、协理,由总理、协理慎选总管五人,报董事会公决”;在漕粮运输方面“虽有海运委员会总理,本公司亦当委一熟悉米色、公正无私之员,随同海运总理稽查,以

2019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史部分重点知识清单(精品)

中国近代史知识清单(近代化历程: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农耕文明——工业文明演进) (一)中华文明的拐点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5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 专题一、西方先进工业文明与古老农业文明的碰撞一、19世纪中期中西方对比 二、两次鸦片战争1840至1860年 ①目的:满足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②范围:从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地区 ③手段:通过武力侵略,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各种特权 ④结果:《南京条约》及附件、《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①目的:满足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对资金和市场的需求(资本输出、分割世界)

②范围:从沿海地区到中国境内 ③结果:《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综合认识西方列强侵华的影响: ①破坏性: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源。 ②建设性(客观影响):他们把西方技术带到中国,对中国旧制度、旧观念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推动了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1)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落后 (2)使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3)瓦解自然经济(耕织分离),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4)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思想传入,冲击了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促进了中国人民觉醒,探索救国道路,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剧变 (1)政治上 ①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并丧失了更多的主权,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都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本国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历史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近六年(2012—2017)高考历史真题汇编 中国近代史部分

近六年(2012—2017)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中国近代史部分 (2017.1.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2017.1.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2017.1.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2017.1.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的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 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7分)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体会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体会 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我感触颇深。一方面,我对中国近代的这一段历史有了愈加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深刻的体会。 中国的近代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前夜的风云变幻的八十年,这是一段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第二个阶段是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的翻天覆地的三十年,这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入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1840年,成为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G_O_V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入入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耻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耻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除了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这两次农夫运动都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入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实在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颠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中华民族又爆发了爱国的五四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抵触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抵触;农夫仍然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民族资产阶级这些新的社会力量发展起来了,而工人阶级则代替资产阶级成了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辛、曲折的斗争,颠覆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高三强化练习(一)中国近代现代史1

[教育资源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f15360676.html,]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教育资源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f15360676.html,] 教学资源集散地。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高三强化练习(一)中国近代现代史 (上册)选择题部分 第一章 鸦片战争 1.所谓“半殖民地”的含义是A.丧失部分独立自主权B.丧失部分领土C.多个帝国主义国家控制D.丧失大部分行政主权 2.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王第二道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句话突出地反映了 A.清朝国力的雄厚B.清朝主张对外友好通商C.清朝统治者自我封闭的心态 D.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合理性 3.下列关于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的评价,正确的有①清朝遇到外来威胁时的一种民族自卫政策②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抵制外侵的作用③从历史发展来看,其消极作用甚于积极作用④其本质含义是断绝一切对外贸易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自足”即产品富足B.衣食住行之所需都可以自己生产出来C.生产目的不以市场贸易为主D.生产的目的首先是满足自我消费 5.据资料统计,19世纪末,每一两白银,可兑换制钱七八百文,到鸦片战争前夕,每一两白银可兑换制钱一千六七百文。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 A.白银价格上涨,制钱贬值B.鸦片大量输入中国,造成白银大量外流C.清政府实行白银回笼政策造成市场白银锐减D.清政府大量制钱,造成通货膨胀,导致制钱贬值 6.道光帝决定采纳林则徐等人的禁烟主张,主要是因为 A.鸦片贸易毒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B.鸦片贸易摧残了社会生产力C.鸦片贸易使中国在中英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D.鸦片贸易严重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7.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 A.封建统治者企图阻止西方资本主义的传播B.英国旨在打开中国的大门C.林则徐实行了严厉的禁烟政策D.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8.虎门销烟前后,林则徐提出“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尚需回头,不因其违抗于前,而阻其日新于后”的主张,这表明林则徐 A.禁止同外国商人进行一切贸易来往B.十分注意把握对敌斗争的策略C.做好了对敌斗争的战争准备D.对世界形势发展认识不足 9.林则徐领导虎门以后,英国一些城市如伦敦、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地商会立即宣称,“中国的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对英国是很有利的,因为这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这表明①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②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③中英战争得必然的,禁烟运动则加速了这场战争的到来④禁烟运动的发生是必然的,中英战争的发生是偶然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①④ 10.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通商口岸增至五处,但是据资料统计,战后中英贸易并没有显著增加,主要原因在于 ①战后鸦片大量输入的合法化②中国不需要英国商品③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固性④法美日益增长的竞争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在中英《南京条约》中,没有明确规定进口鸦片为合法贸易,但在“赔款”条款中补偿了英商销毁鸦片烟款600万元,这表明清政府 A.默认鸦片进口为非法 B.默认鸦片进口为合法 C.对鸦片进口的性质模棱两可 D.寄希望于中英两国日后解决鸦片问题 12.1849年,英国在对华外交官阿礼国上书香港总督兼驻华公使文翰说:“我们的政策就是面向那些必然引起改变现状的纠纷,制造那些纠纷,从而试图获得更多的利益。”这说明①英国对中英贸易现状非常不满②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蓄谋已久的③清政府没有认真履行南京条约④英国企图突破南京条约诸约的束缚A.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①②③④ 13.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对外通商口岸最多的省份是A.广东B.福建C.江苏D.浙江 1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①英法同俄国正进行克里米亚战争②美国南北战争一触即发③英法美俄四国携手联合侵略中国④沙皇俄国获得最大权益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 ①②③④ 15.《扩充洋务十条》载:“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洋商在华关税优惠 B.列强控制了中国的海关管理权 C.海关人员崇洋媚外 D.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16.《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当时中国不具备实施这种方案的社会条件和阶级基础B.洪秀全是农民运动领袖,不可能领导实施C.紧张的战争环境中无法实行D.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17.高度评价林则徐为“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A.主张坚决抵制外国的侵略 B.痛斥清王朝统治的吏治败坏C.倡言社会改革以摆脱危机D.开探求域外新知之先 18.《南京条约》签订以后,中国的茶叶、丝等农产品出口大量增加,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茶丝的质量提高B.中国茶丝生产的迅速发展C.中国经济开始卷入世界市场D.中国自然经济的完全崩溃 19.中国人自己撰写的介绍世界史地知识的著作有①《四洲志》②《海国图志》③《康輶纪行》④《瀛环志略》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20.称太平天国运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主要是因为A.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B.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C.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务D.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21.19世纪中期清政府多次拒绝西方列强提出的“修约”要求,这表明清政府 A.以民族利益为重B.厌恶西方列强支持太平军C.对西方列强疑虑、恐惧D.准备实行贸易保护 22.《天津条约》诸条款中,清统治阶级最难以接受的是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加南京等为通商口岸③外国人入内地游历传教④赔偿英法巨额战争费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试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试题 1、为什么《天朝天亩制度》的主张是难以实现的? 《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但他并未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他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因此,《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难以实现。 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3、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第一,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第二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第三,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国半民地化的进程。第四,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第五太平天国革命也是当时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震动了欧洲大陆 4、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 5、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历史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6、试析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原因? ( 1 )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正是包括义和团在内的中华民族为反抗侵略所进行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才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图谋。 ( 2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也是列强不能瓜分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并非是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的根本原因。因为帝国主义列强在世地争夺殖民地时,都存在着利害冲突,瓜分非洲和东南亚时,都是如此。它们或者通过协商,或者直接采取战争的手段,还是把非洲、东南亚地区等瓜分了。

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时间表

中国近代史时间表 1840鸦片战争(英) 18415三元里人民抗英(《申谕英告示》,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18428《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 18654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1866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 海关试办邮政 1872上海轮船招商局(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1873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昭文新报》(汉口) 1877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1882电话传入中国 1883—1885中法战争,打开中国的西南门户 1884新疆行省设立 1894兴中会成立,“振兴中华” 9黄海海战 中日甲午战争 1895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 4《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两半化程度;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三国干涉还 辽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反割台战争 俄国军舰在胶州湾“过冬” 1896“大清邮政局”建立(辛亥革命后改称中华邮政局) 8上海徐园放映“西洋影戏”,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 189711德国占领胶州湾 12俄国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 18986维新变法(戊戌变法)开始(维新变法中,《强学报》、《中外纪闻》、《时务报》)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 严复翻译《天演论》出版 18999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义和团运动爆发 年底袁世凯围剿义和团 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 190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9《辛丑条约》,沦为两半社会,此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1905中国同盟会成立 《定军山》,中国人民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1906天津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建成 无线电报创设 朱执信《民报》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马克思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太平天国运动,新思想的萌发) 主要内容: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新思想的萌发 一、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原因: (1)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为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2)清朝统治下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3)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掠夺白银。 (4)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5)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 2、鸦片战争经过 3、《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属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4、鸦片战争的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民主主义革命。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2、经过(傀儡政权,联军委员会,焚毁圆明园) 3、《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4、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5、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伸入内地,整个沿海 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1、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上海海关,赫德) 2、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鸦片走私,1865逆差,洋商收购原料) 3、贩卖华工 4、早期资本输出(办洋行,开银行,经营轮船公司,设工厂)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原因: 斗争目标:推翻清政府 拜上帝教 洪秀全思想:儒家大同、农民平均主义,基督教教义――平等 1851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平均分配土地、财产――根本无法实施 太平天国三大军事行动:北伐、西征、东征 曾国藩,石达开 开京变乱 防御战:陈玉成――安庆,李秀成江浙、上海,洋枪队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1864)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第一节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形成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第二节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自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外国列强的争斗和间接统治之中,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第六,在外国列强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第三节 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第二章 第一节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第二节 1.洋务派部分成员: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恭亲王奕訢是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 2.洋务派举办洋务是从近代军用工业着手的。 3.洋务事业: 一是兴办近代企业。(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备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在南京设立的金陵机器局。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最重要的官督商办民用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 二是建立新式海陆军。

2021高考通史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统考版】中国近现代史专题融会综合检测含解析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融会综合检测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69页]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0·“四省八校”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鸦片战争后,朝野上下沉浸在“施予恩惠以求羁縻”的迷梦中。即使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惨败后,清廷最怕的也不是割地赔款,而是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这说明() A.清政府内部始终坚持“华夷之防” B.制度层面的藩属体系彻底崩溃 C.封建天朝体制的束缚依然严重 D.外交近代化阻碍清政府集权政治 解析:无论是鸦片战争后“施予恩惠以求羁縻”,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惨败后害怕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都说明“天朝上国”的传统藩属观念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清政府的外交,故选C项;“始终坚持”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藩属体系并没有彻底崩溃,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清政府对近代外交理念的恐惧与排斥,与集权政治无关,排除D项。 答案:C 2.[2020·南充市高三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曾国藩家书载:“英夷在江南,抚局已定,盖金陵为南北咽喉,逆夷既已扼吭而据要害,不得不权为和戎之策,以安民而息兵”。材料所反映史实表明() A.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 B.西方殖民者对中国的掠夺开始“合法化” C.中国已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D.清政府开始举办洋务以反对外国侵略 解析:根据材料“英夷在江南,抚局已定,盖金陵为南北咽喉,逆夷既已扼吭而据要害,不得不权为和戎之策,以安民而息兵”可知,此时为鸦片战争后期,西方殖民者对中国的掠夺开始

“合法化”,故选B项;洋务运动标志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与材料所述时间“鸦片战争时期”不符,排除A项;《南京条约》后中国放弃“闭关锁国”政策,与材料所述时间“鸦片战争时期”不符,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举办洋务以反对外国侵略,与材料所述时间“鸦片战争时期”不符,排除D 项。 答案:B 3.[2020·苏北四市高三第一次模拟]1867年恭亲王奕讠斤(道光第六子)奏请在京师同文馆内添设天文算学馆。大学士倭仁认为此举“以夷变夏”,“上亏国体,下失人心”,“甚为可耻”。奕讠斤驳曰“今不以不如人为耻,而犹以学人为耻”。而士大夫聚党私议不息,阻拦投考同文馆的人员,多方讥诋,斥奕讠斤为“鬼子六”。据此可知() A.顽固派被动接受新式教育 B.洋务派抛弃中国传统文化 C.西方科技不能适应中国国情 D.中国近代教育变革举步维艰 解析:作为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之一的奕讠斤在设立新式学堂中遭到顽固派的反对,说明近代教育变革艰难,故选D项;材料中顽固派坚决反对对西方知识的学习,排除A项;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但强调“中学为体”,排除B项;洋务派对西方科技的学习遭到反对不能说明西方科技不适应国情,排除C项。 答案:D 4.[2020·焦作市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有学者认为,甲午战后,有识之士关于“救亡”“图存”的思考开始进入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关系构建层面。正是在国家与民族两条主线的推动下,在对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高度一致的认同下,才爆发了辛亥革命。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A.使群众普遍认同了民主共和制度 B.明确提出了反帝的政治目标 C.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之中国近代思想变迁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之中国近代思想变迁 专题概述 鸦片战争以来,面对西方侵略者坚船利炮的挑战和国家的衰败,中国的有识之士不断探索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开始开眼看世界,关注时局,探索新知,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从此,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浪高过一浪。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追求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再到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列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改造,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西学东渐”下的近代思想始终结合救亡图存和近代化两大时代主题。近代中国经历了学习西方的探索过程,也展现了思想解放潮流的渐进过程。 考向预测 1、主干知识:中国近代三大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及资产阶级三 大阶层(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的思想演变阶段历程,中西方制度,文化碰撞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思想解放与中国近代化的相互关系均是高考命题关注的重点。 2、基本概念:能否正确理解洋务派、顽固派、“中体西用”、“维新派”、“革命派”、“保皇派”、“激进派”、“西学东渐”等概念或专有名词事关本专题得分效率,应下功夫理解。 3、史观:本专题涉及的内容既体现了中国在政治思想领域的近代化历程,也体现了中西方文明冲突融合对中华文明进步发展的影响,也给命题留下广阔的空间。 4、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本专题暗含“思想解放和与时俱进”的社会热点,复习时要注

意相关知识的训练。 核心知识一中国近代三大阶级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的思想演变历程 知识结构 重点强调 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 1、探索具有广泛性:近代前期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 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 2、具有普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特点(义和团例外):这是因为外国的侵略不仅打开了 中国的大门,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从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的陈腐观念中解脱出来,看到了西方的先进与中国落后的现实。 3、爱国性: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救亡图存,为了民族独立、 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联系,体现了强烈的反专制反侵略的爱国性质。 4、继承性和发展性: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 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过程。各种思想主张或理论成果都是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 5、由被动到主动: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 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如辛亥革命)的过程,维新变法昙花一现,辛亥革命成果落空,最终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民族、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二、近代中国人学西方不断深化的过程 1、学技术、器物:学军事、工业技术,如新思想萌发时期的林则徐、魏源的主张,洋务运动的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中国近代史

第七单元两次鸦片战争和中国社会的变化 1.(2018年11月浙江选考)请看右图书影。下列项中对该书内容解 读错误的是 A.开始探索新知 B.寻求强国御侮之路 C.冲破“天朝上国”观念 D.形成思想解放潮流 2.(2019年海南)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 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 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 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 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 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 3.(2019年全国Ⅲ卷)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4.(2019年全国卷Ⅱ,第41题第1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 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材料二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 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参考答案: 变化: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和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率高于进口税率;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 原因: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 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 5.(2019年江苏,第22题)(13分)翁仕朝(1874—1944),一位乡村塾师,世居香港, 历经英国殖民扩张、日本攻陷香港等重大世局之变,始终秉持志节,期望政治清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充满着时代赋予的家国情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翁氏对于世界地理颇有浓厚兴趣,出于其手编亲辑之简明著作为《天下寰球中外交通分五大洲图》,简明清晰,并系史志……了解世界,求取新知,自以阅览世界地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