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磁辐射基本理论3

电磁辐射基本理论3

电磁辐射基本理论3
电磁辐射基本理论3

电磁辐射基本理论

一、电磁辐射基本知识

1、麦克斯韦方程

其微分形式可以表示为:

其基分形式为:

式中E为电场强度(V/m),D为电通量密度(C/m) ,H为磁场强度(A/m),B 为磁通量强度(),J为电流密度(刀mZ),p为点电荷密度(c/ms)。

对于各向同性现行媒质而言,电磁场量之间的本构关系可表示为:

引入磁荷和磁流之后,Maxwell方程组的微分形式变为:

2、电磁辐射的原理

当导线加载交变电流时,就可以形成电磁波,电磁波向空间方向辐射,其辐射的能力与导线的长短和形状有关。如果导线之间的距离很近,这时两导线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几乎可以抵消,因而辐射很微弱。如果将两导线拉开一定距离,这时由于两导线的电流方向相同,加之两导线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方向相同,因而辐射较强。当导线的长度远小于波长时,导线的电流很小,辐射很微弱。当导线的长度增大到可与波长相比拟时,导线上的电流就大大增加,因而就能形成较强的辐射。图为普通天线辐射的原理。

二、生物组织的电磁特性

(l)几乎所有生物组织都是非磁性物质(个别鸟类除外),即生物组织对外加

磁场的响应与空气媒质相近。

(2)生物组织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表现出明显的响应特性,包括导电特性和介电特性。导电特性是组织内自由电荷(包括电子和各种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产生宏观迁移的响应,生物组织内可以产生一定的传导电流,生物组织的电导率与频率有关,在900MHz一2400MHz的范围内,呈现明显的色散特性,并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而介电特性是组织分子中的束缚电荷对外加电场的极化响应,包括:电子极化,离子极化、取向极化和空间电荷极化。

化学类专业化学教学基本内容

化学类专业化学教学基本内容 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化学类专业化学教学基本内容”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为化学类专业(四年制)本科教学制定的。化学类专业本科教学总学时数以2800学时左右(不含军训、各类实习和毕业论文)为宜,化学类专业课为1400~1700学时,其中实验教学不少于520学时,选修课约300学时。 制定本教学基本内容的指导思想是: (1)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特定阶段,其前有中学教育为基础,其后又有研究生教育和职业再学习。尽管研究生教育在我国已普遍实施,但多数本科毕业生仍将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因此本科教育必然带有专业教育的成分。但是,不应要求通过本科教育就培养出该专业的专家。本科教学应着力培养具有宽广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因此本科教学的基本内容应着眼于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基础,强调的是本学科中最基础的内容。 (2)本科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更要传授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质,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和潜在的发展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本科教学应具有一定的研究属性,担任本科教学的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从事研究的素质。 (3)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涵必然会随着时代的演进、科技的进步、学科的发展、社会的需要而有所变化,对已经陈旧的基础知识应该更新。 (4)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的有力手段,应予以充分重视。化学实验不应仅仅是验证性的,还应该带有探索性和研究性。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应该包括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研究性实验。 (5)所列内容是最基本的知识点,它不与课程设置挂钩,不与学时分配挂钩,其顺序也不是教学顺序。这种安排的目的在于给各院校在课程改革中留有充分余地。各院校应以“基本内容”为基础,根据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制定各具特色的培养方案。 (6)除了课堂讲授外,可辅以多种形式落实基本内容的教学。 (一) I 1. 气体 (1) 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 (2) 气体分子运动论

化学(心得)之如何进行化学基本理论的教学

化学论文之如何进行化学基本理论的教学 中学化学基本理论的教学内容可分人微观结构和宏观规律两方面,它们是相互联系的。 为了使学生准确地、深刻地理解理论并能加以应用,在学习基本理论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基本理论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依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 1、通过实验,运用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形成理论认识。例如,温度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教材多先用Na2S2o3和H2SO4的反应演示。该实验有以下特点:现象鲜明,易于观察;易于比较反应进行的快慢;易于控制反应物浓度。但是,Na2S2o3学生没有接触过,与H2SO4的反应也不了解,教学中应先让学生认识反应的过程和现象,才可通过其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的不同反应,认识温度、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2、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以实物、模型、图像、投影、计算机模拟等诱发学生联想,理解理论内涵,掌握规律方法。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的判定对于初学有机化学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难点类于对平面结构式建立起立体空间观念,学习伊始即应打好基础。如一氯甲烷不存在异构体,但结构式可有

四种形式若展示一氯甲烷的球棍模型,与四种结构式写法比较,学生会立即否定一氯甲烷有四种异构体的想法,并为今后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体现象奠定了以三维立体空间为出发点的思路。 理论教学要切忌只停留在形象手段上,否则会出现难以想到的错误。在教学中曾运用氢原子的电子云图,了解电子在氢原子核外出现的几率从而认识电子云的涵义。当问到“从氢原子电子云图上看,其原子核外有多少个电子?”有的学生竟有几百个甚至几千个电子。很明显,这是对电子云图只停留在直观感觉上而没有进行正确的抽象思维加工的结果。 3、联系实际,运用比喻,突破难点。 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运用事物间的相似性,通过以甲喻乙,由此及彼,以降低理论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尽快地从具体事物过渡到抽象思维,理解事物本质,建立理论概念是理论教学常用的方法。这里,关键在于突破难点。譬如,有关可逆过程的动态平衡的性质和特征(如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水解平衡等)常用蓄水池进出水流的速度与澉内蓄水理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比喻化学平衡系统中正、逆反应速度与组分百分含量变化的关系;用蚊虫逐灯、蜜蜂采蜜、氢原子核外电子照片叠钱等比喻模拟电子运动,想象电子云的形象;ד头碰头”、“肩并肩”比喻电子云重叠方式等。应当明确,比喻具有“启发入门”、“搭桥过渡”的作用,利于学生理论,而不是理论本身。要注

高考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命题特点和复习策略

高考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命题特点和复习策略 河南宏力学校张朝利 一、基本概念、化学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及考点 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是化学的最基本内容与最基础的知识,是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分化点,更是高考的重点。基本概念"块":包括物质组成和分类线、性质变化线、化学用语线、分散系统、化学量线等五条知识线(或小系统)。基础理论"块":包括结构理论(原子结构,分子即化学键理论,晶体结构理论)和元素周用律、周期表线,电解质溶液(含氧化-还原理论)线,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理论线。理论块是化学的灵魂。主要考点有: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理解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气体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及离子共存、离子浓度问题,掌握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掌握有关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含溶液PH的计算、溶液浓度、质量分数、溶解度有关计算),掌握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等。 二、高考化学命题特点和趋势 1.注重基础: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题的挥毫泼墨 随着高考试卷整体难度的调整和试卷长度的缩短,高考化学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试题也越来越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题目涉及的内容和背景资料基本上为考生所熟知,例如高考常考不懈的“五同”的概念、原子的构成、化学键的类型、离子反应、平衡体系中反应物的转化率、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等都是化学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中的重点、也是基点。 2.突出迁移:概念、理论试题的神来之笔 高考化学概念与理论试题重视基础,但不是就基础考基础,而是注重化学概念与理论基础的延伸和拓展,注重将课本理论知识的综合和应用。例如“氢镍电池”、“熔融盐燃料电池”、“镍镉可充电电池”、“甲醇燃料电池”等,都是课本原电池知识的灵活迁移。 3.面向现实:概念、理论试题的依附渊源 高考命题不拘泥于大纲,引导学生注意社会实际问题,经常用化学视角观察现实问题。试题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中各类化学问题,重视化学与环境、能源、资源、健康、科技等方面的联系。概念、理论试题更有这方面的优势。“NMR(核磁共振)”、“含高能量的正离子N5+的化合物”;“天然气水合物”“月 球He”“新元素Ds”等等,有的试题虽然起点较高,但考查的落点依然是化学概念、理论的基本知识,有的试题强调课本知识在新的问题情境中的应用。 4.再现探究:理论试题的发展创新 高考概念、理论试题在强调强调知识应用的同时,还尝试对学生拓展性学力和研究性学力的考查,强化对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适当增加开放型试题,鼓励有创造性的答案,要求用研究性的思路考虑问题,提出更优的实验方案。试题不具难度但有深度,体现了考改与课改的一致性,配合和支持了中学新课程改革。 5.体现区分:概念、理论试题的选拔功能 虽然高考试题难度下降,但其作为选拔性考试的性质决定了高考试题要有必要的区分度的适当的难度。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体现这种区分和选拔功能的试题大多为基本概念、理论试题。概念、理论试题在高考试卷的选拔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试卷中低于整卷难度系数的无论从题量还是从分数权重大多为理论试题,有个别试题甚至成为全卷的难题。 6.热点重复:概念、理论试题的不简单连续 据统计,高考理论试题的比重每年都比考试说明规定的要高,基本理论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近几年高考化学各理论板块的题量和分值,不难看出每年各理论板块具有一定数量和分值的试题,理论部分的考点多,重现率高。但这种连续和重复不是简单的连续和重复,渐变和创新贯穿其中。

高考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点

高考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点 一 1、掌握一图原子结构示意图、五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最简式、 六方程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的正确书写。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①CH:C2H2和C6H6②CH2:烯烃和环烷烃③CH2O:甲醛、 乙酸、甲酸甲酯④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 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 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 7.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因为N2形成叁键。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如NaCl。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 化合物。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1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硅是半导体。 1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 氧化物。 17、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第四章答案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 第四章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治 1.什么是电磁辐射污染电磁污染源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性 答:是指人类使用产生电磁辐射的器具而泄露的电磁能量流传播到室内外空间中,其量超出环境本底值,且其性质、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综合影响而引起周围人群的不适感,并使健康和生态环境受到损害。 电磁污染源可分为自然电磁场源,人工电磁场源二类 自然电磁场源分为 大气与空气污染源自然界的火花放电、雷电、台风、寒冷雪飘、火山喷烟 太阳电磁场源太阳的黑点活动与黑体放射 宇宙电磁场源银河系恒星的爆发、宇宙间电子移动 人工电磁场源分为 核爆炸对环境的污染 工业和核动力对环境的污染 核事故对环境的污染 其他辐射污染来源 放电所致场源电晕放电,电力线(送配电线)高电压、大电流而引起静电感应、电磁感应、大地漏泄电流所造成 辉光放电,放电管白炽灯、高压水银灯及其他放电管 弧光放电,开关、电气铁道、放电管点火系统、发电机、整流装置…… 火花放电,电气设备、发动机、冷藏车、汽车整流器、发电机、放电管、点火系统…… 工频感应场源,大功率输电线、电气设备、电气铁道、无线电发射机、雷达……高电压、大电流的电力线场、电气设备、广播、电视与通风设备的振荡与发射系统 射频辐射场源,高频加热设备、热合机、微波干燥机……工业用射频利用设备的工作电路与振荡系统 理疗机、治疗机医学用射频利用设备的工作电路与振荡系统 家用电器,微波炉、电脑、电磁灶、电热毯……功率源为主…… 移动通信设备,手机、对讲机天线为主…… 建筑物反射,高层楼群以及大的金属构件墙壁、钢筋、吊车…… 2.电力系统、电气化铁道、电磁发射系统、电磁冶炼和电磁加热设备产生电磁污染的机理及特性是什么试总结说明并加以比较。(演讲) 3.电磁波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天然辐射源的正常照射,由于技术发展是天然辐射源的照射增加,消费品的辐射,核工业造成的辐射,核爆炸沉降物对人群造成的辐射,医疗照射。 4.电磁辐射评价包括哪些内容评价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评价电磁辐射环境的指标 (1)关键居民组所接受的平均有效剂量当量 方法:在广大群体中选择从某一给定的实践中受到的照射剂量高于群体中其他成员组成特征组。 (2)集体剂量当量

化学教育类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简介

附件:化学教育类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简介 化学课程与教材研究(The Research on Chemical Curriculum and Material in Secondary School )(必修3学分) “化学课程与教材研究”课程是化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必修课程。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化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能够运用当代先进的课程理论,反思当前中学化学课程设计与评价、中学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中学化学教材的编制与分析、中学化学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当代中学教学范式的构建等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以提高教育硕士对中学化学课程,教材及教学本质的理解,从而使他们能从更高的视野和理论水平上审视当代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 本课程主要包括当代主要的课程论、中学化学课程的设计、中学化学课程评价、中学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中学化学教材编制与分析研究、中学化学教学过程和方法、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及现代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等内容。 主要参考书目: 1.刘知新. 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王策三. 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贺湘善等. 化学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施良方. 课程理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5.施良方. 学习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6.叶澜. 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美]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8.吴文侃等.比较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9. [美]国家研究理事会.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2. 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3.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14.新思考化学课程网 15.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杂志。 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Chemical Instruction Design and Cases Analysis )(必修3学分) 本课要求学生运用前面所学课程的理论与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专题研究、案例讨论和教学设计等多种学习方式亲身对当前科学教育和化学教学改革的一

电磁辐射及原理

电磁辐射及原理 1.位函数的方程也称作非齐次的()方程或者达郎贝尔方程 2.空间各点的标量位和矢量位随时间的变化总是落后于源,因此位函数及通常称为() 3.()是一种基本的辐射单元,它是一个载有时变电流的电流元,其长度远远小于波长,电流近似等值分布 4.近区场是感应场,是()波,场量与或成反比,场结构与静态场相同 5.远区场是辐射场,是()波,是球面波,场量与r成反比 6.一个做正弦振荡的电流元可以辐射电磁波,故该电流元又称为() 7.在离开天线的一定距离处,场量随角度变化的函数称为天线的()8.():辐射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9.天线增益:在产生相等电场强度下,点源天线需要的输入功率与实际天线需要的输入功率的比值,它等于天线的方向性系数与其效率的() 10.麦克斯韦方程组:()() 11.动态场中引入的标量位和矢量位是滞后位,即它们的值是由此时刻以前的()决定的,滞后的时间是电磁波传播从源点到场点所需的时间 12.利用滞后位可计算电流元的(),由此可作出它的方向图并计算其辐射功率,辐射电阻和方向性系数,增益等参量

13.利用电与磁的对偶性和互换原则可以由电偶极子的辐射场直接求出磁偶极子的辐射场。根据电磁学上的()原理,理想导电金属板上开槽天线的辐射场,可利用它的互补天线求解 14线天线是由许许多多()组成的. 15.由各段电流元产生的场的叠加,可求得线天线的()场,许多付天线放置在一起组成天线阵,同样可以利用()原理求得天线阵的方向图 16.时变场中的矢量位方程和标量位方程为()和()。 17.给定标量位及矢量位,式中。 (1)试证明:; (2)求、和; (3)证明上述结果满足自由空间中的麦克斯韦方程。 18.设元天线的轴线沿东西方向放置,在远方有一移动接受台停在正南方而收到最大电场强度,当电台以元天线为中心的圆周在地面上移动时,电场强度逐渐减 小,问当电场强度减少到最大值的时,电台的位置偏离正南方多少度? 19.上题如果接收台不动,将元天线在水平面内绕中心旋转,结果如何?如果接收台天线也是元天线,讨论收发两天线的相对位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0.一半波天线,某上电流分布为 ()

《化学教学论》学习指南

《化学教学论》课程学习指南 《化学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最能体现教师教育特色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作为高师化学专业的学生,学习时务必高度重视,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该课程的学习。 1.认识学好《化学教学论》课程的意义。化学教学论在未来化学教师职业生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正确认识学好化学教学论课程的意义,才能真正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动力。首先,化学教学论是化学与教育科学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其研究方法和学习模式具有一些社会科学学科的特点,而化学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应由自然科学进而关注并思考学科教学论;其次,化学教育研究中基础理论和应用实践发展非常迅速,新课程研究日益活跃,许多新观点、新成果不断涌现和更新。因此,在学习化学教学论的同时,要主动去图书馆、资料室查阅有关期刊、专著等文献资料和相关网络信息,努力提高自己的化学教学理论水平和学科视野。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原则。化学教学论既研究化学教学原理,又研究化学教学实践。原理反映了客观存在的教学规律,是教学上灵活创新和运用各种方式方法的依据。所以在学习上要加以重视,充分掌握。但原理必须通过运用才能深刻理解,只凭阅读教材和倾听教师讲授是难以掌握的。因此,在学习时务必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把教学理论和中学化学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结合听课、备课、模拟课堂教学等来培养和训练自己的教学基本技能,同时,课程中所介绍的基本理论也要结合具体的教育教学个案分析才能深刻领会和掌握。比如,有的同学认为上课很容易,但经过备课试教却发现哪怕是只讲清一个概念都不是简单的事,因此,理论指导下的实际训练是提高教学能力的必然途径。 3.学会分析化学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教学场景,让学生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学习而理解案例背后的理论知识,进而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融合在实际案例中,学生即便没有接触过类似的问题也不会感到理论太空洞,毫无用处。对于从来没有做过教师的学生,纯粹的教学理论很难引起认知的共鸣,而案例的使用一方面能使他们联想起自己的中学时代学习情境,

电磁辐射基础知识

电磁的基本概念 电磁场(electromagnetic field)是物质的一种形式。为了说明电磁的基本概念,现对一些常用名词、术语等做一简略介绍[1]。 一、交流电 1.交流电(alternating current) 交流电是交替地即周期性地改变流动方向和数值的电流。如果我们将电源的两个极,即正极与负极迅速而有规律地变换位置,那么电子就会随着这种变换的节奏而改变自己的流动方向。开始时电子向一个方向流动,以后又改向与开始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如此交替地依次重复进行,这种电流就是交流电。 在交流电中,电子在导线内不断地振动,从电子开始向一个方向运动起,然后又回到原点的平行位置时,这一运动过程,称为电流的一次完全振动,发生一次完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称为一个周期。半个振动所需要的时间,称为二分之一周期或半周期。 2.频率(frequency) 频率是电流在导体内每秒钟所振动的次数。交流电频率的单位为赫(Hz)。例如我国的民用电频率为50Hz,意思是说民用电这种交流电,在一秒钟内振动50次。美国等一些国家为60Hz。 二、电场与磁场 所有的物体都是由大量的和分立的微小粒子所组成,这些粒子有的带正电,有的带负电,也有的不带电。所有的粒子都在不断地运动,并被它们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电磁场所包围着,所以

带电粒子及其电磁场,不是别的,而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形态。1.电场(electric field) 我们知道,物体相互作用的力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体的.直接接触发生的力,叫接触力,例如碰撞力、摩擦力等均属于这一类。另一类是不需要接触就可以发生的力,称为场力,例如电场力、磁场力、重力等。 电荷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物质叫做电场。两个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不是电荷之间的直接作用,而是一个电荷的电场对另一个电荷所发生的作用,也就是说在电荷周围的空间里,总是有电场力在作用着。因此,我们将有电场力作用存在的空间称为电场。电场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形态。 电荷和电场是同时存在的两个方面,只要有电荷,那么它的周围就必然有电场,它们永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当电荷静止不动时,电场也静止不变,这种现象叫做静电场(static field)。当电荷运动时,电场也在变化运动,这种电场称做动电场(dynamlcfield),起电的过程,也是电场建立的过程。起电后,当我们分离正负电荷时,须用外力做功。 那么,电场是怎样显示出来的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如用一块绒或绸子去摩擦梳子,梳子就会带电,也就是说梳子上面产生了电荷,这种带电的梳子在一定的距离内,就可以吸起小纸屑。这个现象告诉我们,在带电的梳子附近形成了电场,也就是说有电场在起作用。如果将其所带电荷做交变运动,那么它的电场也是

化学基本概念是基本理论的基础

化学基本概念是基本理论的基础,它指导着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在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中有广泛的应用。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呢?我们认为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把好概念教学的三个环节。 1.概念的形成 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从感知具体物质和现象开始的,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剔除感知对象的非本质属性,抓住本质属性。由于九年级学生在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其心理活动特征整体上处于过渡时期,缺乏接受化学概念的基础,在对抽象的新概念的理解上,存在着对感性直观材料较多的依赖性。因此,在学生学习概念时,要引导他们重视实验。实验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为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供感性材料。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例如,要使学生形成催化剂和催化作用这两个概念,关键是正确引导学生观察「实验2—5、2—6」所发生的现象。 「实验2—5」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木条没有复燃;然后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 「实验2—6」待实验2—5的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以上实验可重复多次。 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得出“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化学反应速率,二氧化锰好像永远用不完”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学生就能顺利地形成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2.概念的明确 在学生初步形成概念之后,还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使概念明确。内涵是概念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它回答的问题是:概念对于对象反映了些什么?一个概念的含义是什么?外延是概念反映的对象的总和。它回答的问题是:概念反映了哪些对象?一个概念的适用范围有多大?例如: 剖析概念中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明确概念内涵行之有效的方法:⑴弄清概念成立的前题条件。例如,固体物质溶解度概念中的“一定的温度”、“溶液达到饱和”是这一概念成立的前题条件。⑵把握概念中的量词、副词等的含义。例如,化合反应概念中的“几种变一种”,分解反应概念中的“一种变几种”等。⑶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如催化剂的概念要抓住“改变”二字,单质的概念要抓住“同种元素”、“纯净物”等关键词。 明确概念的外延,是以明确概念的内涵为基础的。概念的内涵指导着概念的外延的确定。只有在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的基础上,才能确定概念的外延。例如,“同一类原子”(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是元素概念的本质内涵。核电荷数为1的一类原子是氢元素,核电荷数为2的一类原子是氦元素…所以氢、氦等目前已发现的113种元素都是元素概念的外延。 3.概念的深化 基本概念具有覆盖面广、相互联系密切、高度抽象概括等特征,在教学时应尽量引导学生采用纵向联成网络、横向辩别比较等方法,使概念得到广泛的运用。

化学理论知识的内容和特点

化学理论性知识的内容: (1)事实性知识:事实性知识是指与物质的性质密切相关的反映物质的存在、制法、保存、用途、检验和反应等多方面的知识; (2)理论性知识:理论性知识是指与化学理论密切相关的概念、原理、规律等内容; (3)策略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是指与学习者控制自己学习过程相关的各种方法知识,即学会如何学好化学的知识; (4)技能性知识:技能性知识是指运用习得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主要包括实验操作技能、化学计算技能和化学表达技能; (5)情意类内容:情意类内容是指对学生情感、意志、品格和行为规范产生影响的一类教学内容。 化学理论性知识的特点: (1)抽象性:化学学科是一门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科,其借助于化学现象认识物质性质、化学原理或理论,以及由已知理论认识物质性质或推测未知理论等。在此过程中,需要分析推理、逻辑判断和归纳概括等抽象思维。尽管目前化学教学中越来越多地运用一些直观的方法或教具,但也只是通过这些典型的直观形象,经过分析、概括、比较、分类和具体化等思维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如原子结构、电子云模型、

微粒间作用力,晶体结构等内容,均是无法直接观察,而只能依靠宏观性质,根据一定的理论,进行抽象思维过程来理解和掌握一定的规律,从而指导宏观性质的判断。 (2)概括性:化学理论性知识在于对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规律性的一个概括,目的是用少量精炼的文字完成对化学现象的解释和认识。如元素周期律,就是对元素在结构、单质性质及化合物性质等多方面进行的一个概括,甚至对将来元素的发现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3)严密的逻辑性: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是一个严谨的基本范畴,化学理论性知识又是其主干,因而它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如化学平衡理论部分,通过对不同对象的分析和研究,产生了一系列的理论分支,提升到量化水平,使它的严密的逻辑性又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4)学习的层次性:化学理论性知识的学习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低一级理论性知识是高一级理论性知识学习的必要条件。假定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化学原理的学习,教师在进行任务分析时必须鉴别构成该原理的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就是原理学习的必要条件。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概念,才能进一步掌握由基本概念构成的化学原理。

电磁屏蔽基本原理介绍要点

在电子设备及电子产品中,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能量通过传导性耦合和辐射性耦合来进行传输。为满足电磁兼容性要求,对传导性耦合需采用滤波技术,即采用EMI滤波器件加以抑制;对辐射性耦合则需采用屏蔽技术加以抑制。在当前电磁频谱日趋密集、单位体积内电磁功率密度急剧增加、高低电平器件或设备大量混合使用等因素而导致设备及系统电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其重要性就显得更为突出。 屏蔽是通过由金属制成的壳、盒、板等屏蔽体,将电磁波局限于某一区域内的一种方法。由于辐射源分为近区的电场源、磁场源和远区的平面波,因此屏蔽体的屏蔽性能依据辐射源的不同,在材料选择、结构形状和对孔缝泄漏控制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在设计中要达到所需的屏蔽性能,则需首先确定辐射源,明确频率范围,再根据各个频段的典型泄漏结构,确定控制要素,进而选择恰当的屏蔽材料,设计屏蔽壳体。 屏蔽体对辐射干扰的抑制能力用屏蔽效能SE(Shielding Effectiveness)来衡量,屏蔽效 能的定义:没有屏蔽体时,从辐射干扰源传输到空间某一点(P)的场强1(1)和加入屏 蔽体后,辐射干扰源传输到空间同一点(P)的场强2(2)之比,用dB(分贝)表示。 图1 屏蔽效能定义示意图 屏蔽效能表达式为(dB) 或(dB)

工程中,实际的辐射干扰源大致分为两类:类似于对称振子天线的非闭合载流导线辐射源和类似于变压器绕组的闭合载流导线辐射源。由于电偶极子和磁偶极子是上述两类源的最基本形式,实际的辐射源在空间某点产生的场,均可由若干个基本源的场叠加而成(图2)。因此通过对电偶极子和磁偶极子所产生的场进行分析,就可得出实际辐射源的远近场及波阻抗和远、近场的场特性,从而为屏蔽分类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 图2 两类基本源在空间所产生的叠加场 远近场的划分是根据两类基本源的场随1/r(场点至源点的距离)的变化而确定的, 为远近场的分界点,两类源在远近场的场特征及传播特性均有所不同。 表1 两类源的场与传播特性 波阻抗为空间某点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之比,场源不同、远近场不同,则波阻抗 也有所不同,表2与图3分别用图表给出了的波阻抗特性。

遥感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二章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答案

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名词解释 辐射亮度:由辐射表面一点处的单位面积在给定方向上的辐射强度称为辐射亮度。 普朗克热辐射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单位面积的黑体在单位时间、单位立体角内和单位波长间隔内辐射出的能量为B(λ,T)=2hc2 /λ5 ·1/exp(hc/λRT)-1 灰度波谱:用该类型在该波段上的灰度值反应的波谱曲线 黑体辐射:任何物体都具有不断辐射、吸收、发射电磁波的本领,为了研究不依赖于物质具体物性的热辐射规律,物理学家们定义了一种理想物体——黑体(black body),以此作为热辐射研究的标准物体。 电磁波谱:将电磁波按大小排列制成图表。 太阳辐射:太阳射出的辐射射线 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 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地球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后,向外辐射的射线。 地物波谱特性:各种地物因种类和环境条件不同,都有不同的电磁波辐射或反射特性 反射率:地物反射能量与入射总能量之比。 比辐射率:某一物体在一特定波长和温度下的发射辐射强度与理想黑体在相同波长和温度下所发射的辐射强度之比。 后向散射 ·问答题 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是什么? 当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后,就短波而言,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成为地表的主要辐射来源,而来自地球本身的辐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地球自身的辐射主要集中在长波,即6um以上的热红外区段,该区段太阳辐射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只考虑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两峰交叉之处是两种辐射共同其作用的部分,在2.5~6um,即中红外波段,地球对太阳辐照的反射和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均不能忽略。 什么是大气窗口?试写出对地遥感的主要大气窗口 答:大气窗口的定义: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 的波段成为大气窗口。 包括:部分紫外波段,0.30 m μ~0.40m μ,70%透过。 全部可见光波段,0.40 m μ~0.76m μ,95%透过。 部分近红外波段,0.76 m μ~1.3m μ,80%透过。 近红外窗口:1.5 m μ~2.4m μ,90%透过,可区分蚀变岩石。 包括两个小窗口:1.5 m μ~1.75m μ 2.1 m μ~2.4m μ。 中红外窗口:3.5 m μ~5.5m μ,反射和发射并存。 包括两个小窗口(反射和发射混合光谱):3.5 m μ~4.2m μ 4.6 m μ~5m μ 远红外窗口:8 m μ~14m μ,发射电磁波,热辐射。 微波窗口:0.5cm~300cm

物理性污染控制各章节习题答案(全)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 第一章略 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1. 什么是噪声?噪声对人的健康有什么危害? 答:从心理学出发,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称为噪声。 噪声是声的一种;具有声波的一切特性;主要来源于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产生噪声的物体或机械设备称为噪声源。 噪声的特点:局部性污染,不会造成区域或全球污染;噪声污染无残余污染物,不会积累。 10lg 10lg1.74 2.4 DI Q ===7.已知某声源均匀辐射球面波,在距声源4m 处测得有效声压为2Pa ,空气密度1.23/kg m 。。使计算测点处的声强、质点振动速度有效值和声功率。

解:2222,,,000 ,0p p D V e e I Dc D W IS W S p u S p cu S e e e c c S t p u e u u e e c ρρρ=======?== 8.在半自由声场空间中离点声源2m 处测得声压的平均值为88dB ,(1)求其声功率级和声功率; (2)求距声源5m 处的声压级。 解: (1) 按球面波考虑 、解 倍频程F=0.3 治理前响度指数分别为 N 1=18(sone ),N 2=50(sone ),N 3=55(sone ),N 4=50(sone ),N 5=30(sone ) 治理后 N 1=10(sone ),N 2=23(sone ),N 3=29(sone ),N 4=23(sone ),N 5=22(sone ) 治理前总响度max max =()i N N F N N +-∑前=55+0.3?(18+50+55+50+30-55)=99.4(sone) 治理后总响度max max =()i N N F N N +-∑后=29+0.3?(10+23+29+23+22-29)=52.4(sone)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四版)习题集:第8章 电磁辐射

第8章 电磁辐射 前面讨论了电磁波的传播问题,本章讨论电磁波的辐射问题。时变的电荷和电流是激发电磁波的源。为了有效地使电磁波能量按所要求的方向辐射出去,时变的电荷和电流必须按某种特殊的方式分布,天线就是设计成按规定方式有效地辐射电磁波能量的装置。 本章先讨论电磁辐射原理,再介绍一些常见的基本天线的辐射特性。 8.1滞后位 在洛仑兹条件下,电磁矢量位A 和标量位?满足的方程具有相同的形式 22 2t ?ρ ?μεε??-=-? (8.1.1) J A A μμε-=??-?222 t (8.1.2) 我们先来求标量位?满足的方程式(8.1.1)。该式为线性方程,其解满足叠加原理。设标量位?是由体积元'V ?内的电荷元'q V ρ?=?产生的,'V ?之外不存在电荷,则由式(8.1.1)'V ?之外的标量位?满足的方程 22 20t ? ?με??-=? (8.1.3) 可将q ?视为点电荷,它所产生的场具有球对称性,此时标量位?仅与r 、t 有关,与θ和φ无关,故在球坐标下,上式可简化为 222 210r r r r t ?? με?????-= ?????? (8.1.4) 设其解()() ,,U r t r t r ?= ,代入式(8.1.4)可得 012 2222=??-??t U v r U (8.1.5) 其中,με 1 = v 。该方程的通解为 (),()()r r U r t f t g t v v =-++ (8.1.6) 式中的()r f t v -和()r g t v +分别表示以()r t v -和()r t v +为变量的任意函数。所以q ?周围的 场为 ()11,()()r r r t f t g t r v r v ?= -++ (8.1.7) 式(8.1.7)中第一项代表向外辐射出去的波,第二项代表向内汇聚的波。在讨论发射天线的 电磁波辐射问题时,第二项没有实际意义,取0=g ,而f 的具体函数形式需由定解条件来确定。此时 ()1,()r r t f t r v ?= - (8.1.8)

化学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化 学 基本 概 念 及 基本 理论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 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 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 2O 2 === 2H 2O + O 2 ↑ 此反应MnO 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守恒原因:反应的前后 ①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③每一个原子的质量也不变 所以总质量守恒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 ①宏观: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②微观:由溶质的分子和溶剂的分子构成。 23、固体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的化合物 HCL HNO 3 H 2SO 4 碱: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KOH NaOH Ba(OH)2 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KNO 3 Na 2SO 4 BaCl 2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 如:Na 2CO 3 ·10H 2O 、CuSO 4 · 5H 2O )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 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29、溶解:溶质的分子均匀的扩散到溶剂的分子中。 30、乳化:溶质的液体小颗粒均匀地分散到溶剂中。 31、溶质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 32、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其中前四位是有机物, 区别: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区别:看化学式是不是只有一种元素符号 如:O 2是单质,CO 2是化合物 MnO 2 区别:在化学变中,是否可以再分 (单位为“1”,省略不写) 关系: 缓慢氧化会引起自燃,都是氧化反应 风化是化学变化,潮解是物理变化 中子(0) 质子(+) 原子核 原子 核外电子(—)

现代仪器分析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一、选择题 1.电磁辐射的粒子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能量 B.频率 C.波长 D.波数 2.当辐射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下列哪种参量不变() A.波长B.速度C.频率D.方向 3.电磁辐射的二象性是指() A.电磁辐射是由电矢量和磁矢量组成 B.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电磁性 C.电磁辐射具有微粒性和光电效应 D.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4.可见光区、紫外区、红外光区、无线电波四个电磁波区域中,能量最大和最小的区域分别为() A.紫外区和无线电波区 B.可见光区和无线电波区C.紫外区和红外区 D.波数越大 5.有机化合物成键电子的能级间隔越小,受激跃迁时吸收 GAGGAGAGGAFFFFAFAF

电磁辐射的() A.能量越大 B.频率越高 C.波长越长 D.波数越大 6.波长为0.0100nm的电磁辐射的能量是() A.0.124 B.12.4eV C.124eV D.1240 eV 7.受激物质从高能态回到低能态时,如果以光辐射形式辐射多余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 A.光的吸收 B.光的发射 C.光的散射 D.光的衍射 8.利用光栅的()作用,可以进行色散分光。 A.散射 B.衍射和干涉 C.折射 D.发射 9.棱镜是利用其()来分光的。 A.散射作用 B.衍射作用 C.折射作用 D.旋光作用 10.光谱分析仪通常由以下()四个基本部分组成。A.光源、样品池、检测器、计算机 B.信息发生系统、色散系统、检测系统、信息处理系统 C.激发源、样品池、光电二级管、显示系统 GAGGAGAGGAFFFFAFAF

D.光源、棱镜、光栅、光电池 GAGGAGAGGAFFFFAFAF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