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外友好往来 说课

对外友好往来 说课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历史(下)

课题: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说课稿)

《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研片区:第五片区

学校:濮阳市油田第二十一中学

年级:六年级

姓名:杨历念

类型:教学设计

电话: 150********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说课稿

(濮阳市油田第二十一中学杨历念)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濮阳市油田第二十一中学的杨历念,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板块与各位老师进行交流。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本课在全册教科书中属于第一单元,这个单元的中心内容是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本课侧重于唐朝的对外开放。本课重点讲述了唐朝与日本、天竺等国家的友好往来史实。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唐政府推行对外开放政策,使得这一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极为繁盛,唐朝的威名远播四方,出现了自西汉以来中外交往的第二个高潮。学习本课将更加有助于全面完整的了解唐朝。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我将教学目标划分为以下三个纬度)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新罗以及天竺与唐朝之间的往来,使学生掌握鉴真、玄奘这两个历史人物。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以及这种频繁的交往产生的影响;引导学生比较日本、新罗与唐朝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相似性;引导学生总结唐朝的国际影响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于鉴真东渡的学习使学生更加崇敬为国家之间友好关系作出突出贡献的伟人;让学生为唐朝曾经的国际地位感到自豪,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联系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是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依据:唐朝时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十分强盛的国家。唐政府实行了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积极同各国交往,尤其同亚洲近邻交往频繁,而日本、印度又是当今世界重要大国。

2、难点是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依据: 初一学生由于年龄的局限性,理性分析和认识能力还较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上,对问题的概括归纳和理性认识不够深刻。

二、教学策略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高效利用课堂45分钟,我制定如下教学策略)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好胜心较强的特点,学习态度积极,有很强的参与意识,根据新课标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方式。针对这样的特点,采用多媒体辅助

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加强直观性,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过程(结合本课教学实际的需要,我设计了如下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首先给学生播放视频《唐人街》,让学生对当今世界唐人街有初步的认识,并提问学生: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唐朝对外交往的活跃。

引出本课课题: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播放,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自然过渡到唐朝时期对外交往频繁,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从而点明主题,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出示《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让学生观察图片并进行小组讨论:唐朝时期与中国长期友好往来的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呢?

结合图片及学过的地理知识,指出这些国家和地区并找出去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交通方式。

(学生答日本、朝鲜、和印度及中亚和西亚地区。)

接着提问:从这幅图中我们还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学生答交通发达、便利)

引导学生归纳:唐朝时期周边各国的使臣和商人都纷纷前来中国。

出示《职贡图》

使唐朝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而唐朝的经济文化对交往各国影响也很大,通过商业贸易,互派使者,中国的文明、友谊传向世界,理所当然地,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也成为中国的象征,各国人民开始把中国称为“唐人”。

为什么有这么多外国人来中国呢?

学生讨论并自由回答:

①唐朝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②唐朝采取开明的政策。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循着古人的足迹,去领略异国风情,去探访它们和中国的文化渊源。首先我们去到与我们一衣带水的国家——日本,日本自汉朝开始和我国发生正式的交往。到隋唐时期,两国交往更加密切。

第一目: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出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

材料二:

“像日本人那样自觉的、大规模的文化引进,在西方历史中是找不出同样的例子的。…………”——赖肖尔《当今日本人》学生活动:六人为一小组,学生合作探究:

问题一:材料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二:为此日本是怎么做的?

问题三: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日本遣唐使要源源不断地到唐朝去呢?

设计意图:这一目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我通过问题探究采用边质疑边释疑的办法引导学生完成本目的问题。

幻灯片出示图片:唐朝的开元通宝,日本的和同开宝

讨论:根据28页“动脑筋”:日币与唐币有哪些相似之处?(外形、图案、文字、年代:“开元”比“和同”早88年)

小组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遣唐使回国后对日本的贡献还有哪些?

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还表现在哪些方面?政治制度、文字书法、社会风尚、都城建筑、铜钱样式、诗歌、菜肴、茶道等。

教师出示另几副图片:日本文字、和服和唐装、日本的平城京、唐朝长安小结:唐朝的官制、法律制定等影响了日本。日本的文字、建筑、服装、习俗等都颇有唐代遗风。可见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过渡:除了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唐朝也同样派使者去日本,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谁?

(鉴真)

由学生讲述有关鉴真的故事。体会鉴真东渡先后历经12年,六次起程,五次失败,出生入死,终于在他66岁高龄时,搭乘日本“遣唐使”回国的船只,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到达日本,受到天皇和日本人民的热烈欢迎。

教师提出:鉴真到日本后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什么贡献呢?

鉴真向日本传达了当时高度发达的中国文明,推进了日本的文化发展,这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鉴真被称为日本文化大恩人。

教师进一步提出:在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中,你有什么感想?

日本非常善于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并且在吸收先进文明后,不断创新。日本大和民族这种善于学习、勇于进取和敢于改革的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学生表演,层层设问,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加深学生对问题实质的认识,实现“生生思维对话“的目的。

了解了日本与中国的文化渊源,下面我们就到朝鲜半岛去看一看。

第二目:唐与新罗的关系

展示新罗的图片(配以歌曲《桔梗谣》),引导学生自由读书,自学下列内容:

(1)新罗位于哪?

(2)新罗从唐朝吸收了哪些先进文化呢?那么新罗又对唐朝文化有哪些影响呢?

唐朝对外贸易中,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内容较简单,又是非重点内容,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过渡:看看这张图片是出自哪里,是谁?(播放电视剧《西游记》剧照,引起学生兴趣并提问)我们接下来学习的就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玄奘(出示幻灯片)

第三目:玄奘西游

播放《西游记》主题曲,

教师提问:谁来说说《西游记》的主要内容?

学生简单讲述《西游记》中的重要人物及其内容。

教师概括:刚才大家谈到的是在《西游记》中的故事,但在中国历史上,玄奘确有其人,到西天取经也确有其事。

出示“玄奘画像”,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解决下列问题

问题一:玄奘取经与小说电视中的情节有何不同?请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简述玄奘的故事。

小说中的唐僧还有徒弟陪伴度过了九九八十一难,可是现实生活中的玄奘法师独自经过长达18年的西游,跋涉5万多里,终于回到长安,当时正在洛阳的唐太宗立即派宰相房玄龄出城迎接,长安百姓也倾城而出,来欢迎玄奘取经归来,表现了唐朝对外来先进文化的欢迎。

问题二: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什么巨大贡献?

他带回了大量的经书,又花了19年的时间来翻译这些经书,今天西安大慈恩寺的大雁塔就是玄奘当年译经的地方。玄奘不仅是一位大翻译家,同时还是一位大旅行家、大作家。他根据自己的经历见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

出示幻灯片:《大唐西域记》

详细记载了当时西域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风土人情、物种、气候、地理、历史、语言、宗教等情况,大大丰富了唐朝对西域和天竺的了解,成为现在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在世界上影响巨大,是一部不朽的著作。

问题三:刚才我们讲了关于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故事,游历了他们曾经到达的地方,我们从他们身上能学到哪些可贵的品质呢?

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得出做事应该坚持不懈,不畏困难,要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也就是“有志者事竟成”。

设计意图:这一内容学生比较熟悉,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我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学生的认识。同时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学习的积极情感。

第三环节:练习反馈,升华新知

联系现实,解决问题:同学们,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借鉴《对外友好交往》这一课给你的启示,你认为中国现在应该向哪一国家学习?学习它的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通过对本课的总结反思,学会理性的分析问题,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归纳处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

第四环节:课堂总结,落实新知

围绕本课内容,总结归纳为“一个王朝,两位高僧,三个国家”。那么这里的“一、二、三”分别指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第五环节:当堂练习,巩固新知:

一、选择题(必做题)

1、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A.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威望 B.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2、唐朝时期,被誉为中日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的是()

A、鉴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遣唐使

3、在唐朝对外交往中,与“遣唐使”、“鉴真东渡”等历史信息相关联的交往对象(国家)是()

A、天竺

B、新罗

C、波斯

D、日本

4、唐时,新罗与唐交往密切。新罗在今天的()

A、辽东半岛上

B、朝鲜半岛上

C、阿拉伯半岛上

D、亚平宁半岛上

5、唐朝时期,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的是()

A、鉴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遣唐使

6、“你挑着担,我牵着马……”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妇孺皆知。历史上,唐僧西行取经的目的地是()

A、天竺

B、新罗

C、日本

D、波斯

7、有一个历史学者要研究唐朝时期中亚和印度半岛的历史与佛学情况,你认为以下哪一本书最符合他的研究需求?()

A.《大唐西域记》B. 《西游记》C. 《史记》D. 《唐诗三百首》

二、材料分析题(选做题)

材料:

鉴真盲目渡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已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①该诗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鉴真东渡

②其中的“传道艺”指的是什么?请你举出一个事例。

在日本十年,传播唐文化,如唐招提寺。

设计意图: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进行当堂的训练掌握,让学生快速接受并记忆所学知识,实现分层达标。

四、板书设计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一、唐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1.日本遣唐使

2.鉴真东渡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1.贸易往来

2.文化交往

三、玄奘西游

设计意图: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