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

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和船坞。以你的理解,这些最初的工厂大多从事()

A.冶金采矿业B.纺织服装业

C.农产品加工D.机械制造业

2.在工业浪潮冲击下,一些国家依靠政府力量调动资源推进工业化进程。以下企业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1771年阿克莱特设立的第一座水力纺纱厂

B.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兴办江南制造总局

C.1902年荣氏兄弟与他人合股创办无锡保新面粉厂

D.1895年清末“状元”张謇成立大生纱厂

3.有学者认为:“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的运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该观点深刻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

B.该观点全面剖析了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

C.该观点准确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D.该观点客观评价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4.“窃惟通商以来……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

材料反映出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明显的意图是()

A.发展生产,与民求富B.培养人才,积累经验

C.辅助军事,富国强兵D.抵制洋货,夺回利权

5.“张之洞近二十年的惨淡经营,使鄂由一个深居腹地、经济文化均处中等发

达程度的省份,一跃成为晚清全国最重要的机器工业中心之一,某些工业门类在当时的东亚也占据领先地位。”材料中的“某些工业门类”主要是指

( )

A .轮船制造业

B .煤炭制造业

C .钢铁制造业

D .塑料制造业

6.清代某一谕旨中有以下内容:“又谕,也寄张之洞等。日本约内改选土货一节关系最重,江浙等省如丝斤花布可否于出产处先抽厘金方准运出,并招商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谕旨应出现于 ( ) A .1842年 B .1860年 C .1895年

D .1911年

7.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 )

A.2

B .31

C .73

D .193

8.1895年之后,许多中上层文人虽未完全放弃追求学问,但也开始参与现代经济活动。陈璧、沈云沛、陆润庠和张謇等都是进士出身,又都办工厂。曾任帝师的孙家鼐和翁同龢,分别安排一子和一侄孙经商。这反映了 ( )

A .中国近代工业起步

B .政府废止科举取士制度

C .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D .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9.下面的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这里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因素是 ( )

A.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B.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C.国民政府统一货币、关税自主政策的推出

D.主要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

10.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两次发展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C.社会性质改变D.政府大力支持

二、非选择题

11.近代中国伴随着苦难,一步步走向蜕变。民族工业是第一个迈向蜕变的,然而在蜕变的整个过程中,它却如同幼虫破茧成蝶一般艰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材料二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注:商办企业注册资金1万元,外商企业注册资金10万元,10万元以下未统计)

材料三仅1937年8月~1938年3月,上海被日军摧毁的工厂就超过两千家,损失超过八亿元。在华北,日本采取“军事管理”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1937年,宋子文乘人之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当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1)请结合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所说的“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依据材料二,说明1895~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中的三类企业发展情况,并指出三类企业各自发展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回答这一时期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2.20世纪30年代,我国学界发生了一场经济发展模式之争。这场争论深刻地影响了当时政府的政策选择,也对当今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历史借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现代化应采什么方式呢?……我以为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早已过去,本世纪各国的资本主义,都是“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所谓节制的资本主义,即一切经济事业,受政府的节制或限制,甚或由政府自办,这与亚当·斯密之自由放任政策完全相反。中国今日之现代化,宜急起直追,努力进行,决非私人资本所能办到。何况民穷财尽,私人资本寥寥无几呢?……我们若采个人主义的方式,我们必收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之一切恶果;我们又何苦重走别人已经走错过的道路呢?……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换句话说,即是统制经济。

——张素民《中国现代化之前提与方式》,

《申报月刊》(民国二十二年七月) 材料二我国今日……财富之增加,非实行个人主义,殆无由达其目的也。……获得(Gain)为人类本性,现代化之障碍,既已除去,人民必乐于经营企业,获利愈多,则人民皆自动的投资,不患资本之无着。如果实行……(统制经济)则人民之获利之希望小,甚而竟致灭绝,则资本之本源,更形缺少,所谓新生产方法新企业等,皆将成为泡影,国人将永远陷于穷困而莫能自拔矣。或曰,在欧美各国因生产过剩而生恐慌,中国私人资本主义发达后,货物将缺乏市场,奈何?……生产发达后,购买力提高,以我国人口之众,地域之大,岂尚不能容纳各种货物乎!

——唐庆增《中国生产之现代化应采个人主义》,

《申报月刊》(民国二十二年七月) 材料三四联总处(即中国、中央、交通、中国农民四银行联合办事总处的简称)核办贴放业务的重点是工矿业贷款。……以(大后方)工矿生产能力而论,如以1938年总生产指数为100,1943年已增至375……民营企业……大多设备简陋、资本薄弱……有人估计,1944年国统区工厂倒闭率是82%,或被官僚资本鲸吞。

——杨菁《四联总处与战时金融》,《中华民国史新论》在政府里任职的许多官吏,他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只有依赖政府,靠政府直接经营的工业矿业以及其他的企业。……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他们)把持了中国的矿业,对于私有企业(大多是民国初年所创办的私有企业)蚕食鲸吞,或则被其窒息而死。……现在想起应该有个公开忏悔。

——胡适《从〈到奴役之路〉说起》(1954年)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张、唐两位学者主张的不同之处,并根据材料概括他们各自主张的理由。结合史实简析这场争论兴起的时代背景。

(2)结合材料三,概述抗日战争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在工矿业方面实施的经济措施及其效果。

(3)综合上述材料,从市场和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角度,指出这场经济发

展模式之争的实质。概括这场争论及其影响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测试题 湖北武穴实验高中郭万升 1、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2、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选址汉阳建铁厂。如右 图所示,他对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A、节约生产成本 B、便于官府监管 C、带动民用企业 D、与洋商争利 4、据《近代天津城市史》记载:“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上述现象表明() A、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 B、清政府开始重视近代工业建设 C、洋务运动的持续发展 D、城市管理体制趋向近代化 5、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使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6、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这里的“柳”是指() A、增强了清朝封建统治力量 B、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引进了机器和西方近代科学技术 7、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进行到第十年时,深受西方民主、自由文化影响的留美幼童被政府分三批全部强行召回。回国的留美学生被送往上海电报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等处。二十三年后,詹天佑扬名京张铁路、唐绍仪担任民国总理、蔡绍基就任此洋大学校长。从以上材料我们得出的认识有() ①封建落后思想阻碍近代人才的培养②清政府反对学习西方技术 ③清政府培养新式人才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④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主观目的是服务于洋务运动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8、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该表反映了() 类别 年份 原料手工制品机器产品 1893 15.6 81.8 2.6 1910 39.8 41.4 18.8 1920 40.1 39.4 20.5 ①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②中国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进一步冲击③中国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④中国近代工业兴起并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1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11、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轮船统计 年份船只吨位 其中千吨以上轮船 船只吨位 1928 1 352 290 791 117 213 482 1930 2 792 415 447 138 247 969 1932 3 456 577 257 178 342 211 1935 3 895 675 173 208 461 812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6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习目标 1 注:发展:⑴1901~1911年;⑵原因:清政府新政奖励实业;人民掀起收回利权运动。⑶表现:资本总额是以前30年的两倍。⑷影响:为民主思想传播和辛亥革命爆发奠定经济基础。2 注:过渡时期:⑴原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主体;民族资产阶级对民主革命有贡献。⑵表现及作用:①恢复:1950年,合理调整工商业;→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起重要作用。②改造:1953年,采取赎买政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民族资本主义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民族资产阶级变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 教材分析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 ⑴外因: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①原因:根本: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的过渡,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全球扩张;直接: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助长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②方式:资本输出:争做债主,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开矿设厂;同时,商品输出仍在扩大。 ⑵内因: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于是,民间出现兴办工业的浪潮。 2.表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⑴时间:19世纪末(甲午战后),1895~1898年民族资本的总额增加了一倍多。 ⑵特征:①数量:设立的厂矿企业数量增多、投资数额增大;②地域:兴办的近代企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③部门: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④处境: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和束缚,民族工业发展仍然举步维艰。 P32【学思之窗】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⑴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⑵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 ⑶实业救国:倡导“振兴实业”,“实业救国”。 →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提升到制度层面。 二.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论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及特征

论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及特征 hughekn 摘要: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随着近代中国的发展,而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清末明初,中国近代民族主义逐渐形成,到了五四运动时期有了一定的发展,经过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这就使得民族主义思想空前高涨。而由于中国近代特殊的国情,导致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表现出来的特征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特征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英国的洋枪洋炮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还打醒了中国人天朝上国的美梦,大大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以民族主义救中国的呼声骤然而起。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清末明初,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五四时期,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九一八以后到抗日战争结束,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 一、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形成于清末明初。实际上它是当时两种民族矛盾的存在并日益激化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一个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一个是中国人民与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具体分析起来,民族主义思想在这一时期形成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资产阶级的产生并走向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的产生伴随着剥削和侵略,是近代民族主义形成或产生的阶级基础。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以及国内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的矛盾,都激发了我国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第二,双重的民族矛盾及其错综复杂的斗争,刺激了中国传统民族主义在20世纪初的“复兴”,并且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同时传入中国并被人们接受。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产生不同于西方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背景。第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在争论的过程中,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逐渐形成。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这是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形成之发端,但是一般来说,梁启超是最早使用具有近代意义的“民族”一词的思想家。他在1899年写的《东籍月旦》使用了“东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及归宿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及归宿 梁君华 教学思路 针对高三历史教学的特点,本节课采用纵向梳理为主,横向链接为辅,高考真题剖析为引,理论升华为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知识整合,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以达到第二轮构建知识网络的目的。 重点各阶段的原因、特点、影响的分析 难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历史上的地位 教学过程 【直接导入】中国近代化工业的发展历经了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建国后现代化工业发展的艰难过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由于高考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宽度和深度的不断挖掘,因此在专题知识的复习中,要强调基础知识的纵横链接和概括归纳能力的拓展延伸。 (媒体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并强调以把握各阶段的特征为主) 一、高考题目解答分析──各阶段原因、特点、影响的回顾分析 (题目分析以教师讲解为主,各阶段分析以学生回忆课本为主,师生共同构建知识 网络)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提出问题;民族资本主义在我国存在的时间跨度是一个世纪,在这期间,它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试结合史实说明其历史地位。 (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1.经济:是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政治: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思想: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并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4.发展趋势:由于“先天不足”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难以独立发展。其发展 的前提是政治上的民族独立。 三、中共对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和政策 (教师给出时间阶段,由学生完成内容,形成新的知识链) 1.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中指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 级是革命的主要动力。 “三大”:提出与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合作 2.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纲领中,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3.抗日战争时期: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促成统一战线,实行“三三制” 4.解放战争时期:联合资产阶级政党,召开新政协会议。

第6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20200719190143)

必修二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黄宇英 课程标准: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 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重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难点:从社会转型视角认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表现 社会类型:从生产关系角度被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从生产力角度被划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请根据已学知识,将下列空白处补充完整。 传统经济结构 社会类型:经济形式:生产方式:对外关系:经济政策: 变动一: 材料一:自道光年间(1821-1850 ),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 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 根据材料一、二和课本知识,概括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 1、 2、 3、 【题目】(2015 ?全国I卷)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 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 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 中国土布质量粗糙 B. 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 【题目】(2016 ?全国I卷)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 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 材料三19世纪40年代外商在中国开办的企业简表

浅析近代中国背景下的民族主义

浅析近代中国背景下的民族主义 摘要:中国民族主义发生、发展的历史,就是在现代化和东西方冲突的推动下,中国人民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的历史。中国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曾有多种选择。中国民族主义同时担任着政治救亡和文化启蒙两大主题,在中国的具体历史环境中,各种民族主义表达了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念。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经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再经过抗日战争,民族主义意识在中国深深扎下了根。 关键词:民族主义、“天下”文化观念、历史选择、政治民族主义 正文:民族主义作为历史现象是在近代才出现的。民族主义现象是指以“民族”为符号、动力和目标的社会、政治、文化运动,或以民族国家为诉求的意识形态,或以文化传统为依托的情结和情绪。它可以是一种情绪,是关于国家的政治原则,可以是建立民族政权的指导思想,关于民族的一种理想,或者一种历史运动,也可以是个体归属感的需要,等等。民族主义是一个外延和内涵都相当复杂的概念,每一种定义都是在从不同的角度强调民族主义的某一种重要特征,每一种理论都有其所观照的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及隐含着特定的目的,甚至有非常强烈的价值立场。但是,民族主义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对共同未来的一致向往,也就是说,民族主义的基础是民众对民族前景的明确期待。民族主义的最主要目标是维护民族的整体利益。它的最基本特征是具有政治属性,这是民族主义兴起的最显著的特征。即是说,作为一种社会政治运动,民族主义的基本目标就是要求建立一个属于本民族的国家和政府,它与“追求国家身份”的政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政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决定现代国家政治发展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运动,其结果,促进了社会生活的一体化,造就了现代民族国家,即建立主权国家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利益首先是从属于某一国家的,民族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利益是崇高的,必须将维护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来考虑。因为国家必须强大,必须富足,必须有发达的现代工业,才能有效的维护民众自身的利益。此外,民族解放被公认为是民族主义的主题。 民族主义最强大的力量在于它的社会动员能力。它能够整合社会力量,使政治力量具有文化的合法性,究其原因,在于它对任何其他意识形态都要具有更高的更有效的社会动员力量,可以凝聚民心,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它作为一种超越地方和社会阶层的广泛的文化心理现象和政治现象,说到底是民族大众性质的,因而主要是非理性的,在民众心中是一种激情支配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激发大众爱憎、造就大众理想的信念,以实际和想象中的民族区分为界的认同感和排他意识,而最终目的是要民族大众尽可能大的物质、精神以至生命的奉献。只要民族主义思想一经转移到大众,便大致成了最简单的信条形态。一旦民族主义思想转变为组织,乌合之众就会变成冲锋陷阵的洪水猛兽。民族主义的历史创造者是由社会精英和知识分子发动的,精英和知识分子是民族主义的创造者,解说者,操纵者,他们表现的民族主义狂热,要比其他的社会集团更为强烈。通过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的意识形态操作,民族主义以群体的自我寻求和情绪为开端,以价值取向表达历史意向,这就是作为民族大脑的知识分子群体所创造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同样的,中国民族主义的创造者、解说者和操纵者也是社会精英和知识分子,他们代表了整个中国近现代激进思潮和反传统的激进思想。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民族”、“民族主义”的概念是在晚清时期从日本传入中国的。可以这么说,中国的民族主义不是“原发的”,而是“衍生的”,需要注意的是,它不是直接和完全的移植,而是“应激型”民族主义。历史上中国从来不曾有过“民族国家”的观念。在中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历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第一中学胡冬英 一、设计思想 1、课堂设计理念: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尽情展示自我,积极体验感悟。加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情境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加深感悟。同时,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疑问和思考空间,以促使学生继续进行课后的探究拓展。 2、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在教学过程侧重培养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以适应新课改和高考对“新情境”的解读,侧重归纳影响民族工业的因素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使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学会如何学习,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能力要求的领悟。 二、教材分析 本课承接上一课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具体说明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表现,特别为必修一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和必修三中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经济基础。 本课教材内容线索清晰,按时间顺序划分为三个阶段:一、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二、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三、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 三、学情分析 本课为高一下学期的课程,学生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历史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历史素养,但是在进校尚未分科﹑我校的绝大部分学生将来会选择理科﹑普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都比较薄弱的情况下,教师必需将学习内容通俗化、形象化,来激发

学生对历史科的兴趣;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将来是有可能学习历史科的,所以课堂内又必需有一定的深度,才能让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感受到历史科的魅力,为将来学习历史科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19 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实业救国;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显著;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沉重打击;《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官僚资本的垄断;通货膨胀。 (2)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及其短暂的原因;1927 年~1936 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大政治障碍。 (3)运用:探究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正确认识民族资本主义以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再现法,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使学生学会论从史出、试论结合;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指导学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各个不同时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中国政治状况影响分析,培养学生认识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是阻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实业救国等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使学生认识到体味到实现国家独立、统一、富强的重要性。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选择题 1.“素业织土布。自洋布盛行,其利已薄。光绪中,西人始至内地市茧。……乡人获利,育蚕者骤增,不数年,境内每岁售茧所获逾百万金,且递增不已。”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该材料说明了国内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 B.材料所述现象是伴随着西方国家掠夺中国的原料而发展起来的 C.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养蚕业的兴旺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 2.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为中国的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些条件不包括() A.最先进的技术的传入B.商品市场的扩大 C.劳动力市场的形成D.一定数量货币财富的积累 3.下表为中国19世纪中后期一家新式学校的招生简章节选。据此判断学生毕业后的合理分配可能最小的是到() A.总理衙门担任翻译B.汉阳铁厂担任经理 C.湘军担任陆军营官D.北洋海军担任管带 4.20世纪初,中国部分地区出现租地农场主和以集资组成公司的名义来经营的农牧垦殖企业……1912~1919年,中国的农垦公司达100家,资本总额为1245万元。这反映了() A.农村资本主义经济较快发展B.平均地权在农村得到普遍实施 C.中国农村自然经济全面瓦解D.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动 5.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毛泽东如此高度评价二人是因为他们() ①都为中国工业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②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③都是民族资本家的杰出代表④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C.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 高三专题复习对高考的指向性愈发明确,需要历史教师在以学科素养和人文精神为最终归宿的前提下,结合高考的要求设计复习课教学。教师要对考试大纲和近年考题烂熟于胸,对学科知识通盘整合,引导学生实现对考点把握的“通”和“透”;在细化深化考点的同时结合学术前沿,在完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注重能力和方法目标。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是教与学的重要内容、高考的长效热点,更是培养历史学科素养、落实三维目标的有效载体。从专题内容看,民族资本主义是近代新民主主义经济出现以前唯一代表进步的经济成分,既是近代经济史的核心内容,又与政治、文化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考纲新增“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考点后,它的发展历程更加完整清晰,更有利于从宏观角度命题。从区域特色看,江苏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的重要地区,涌现出了张謇、荣氏兄弟等影响极大的民族资本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具有区域特色。从学术角度看,本部分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很多,有些直接对旧有观点(教材)进行了修正甚至否定,可以用来训练和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史学方法。 本课结合考纲和近年考查情况,以“多维”和“贯通”为特点进行了设计,教学内容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1)厘清概念: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名词和概念特别多,“民族资本主义”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个。概念的界定是学习的前提,如果不弄清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就无法对历史事物准确把握,也不能实现对历史材料合理解读。本课通过探讨概念起源,并借助与相关联名词的比较对“民族资本主义”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展开分析。 (2)构建联系:相关联的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学习历史不能孤立地看待历史事物,而要探讨历史事物的彼此关系,在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和整体史观等新史学范式下,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近年来,高考试题尤其是非选择题往往采取大跨度的命题思路,“由此及彼”的考查,这就需要构建历史事物之间的内外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比如弄清先后事件的因果关联,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交互作用,世界大势对中国历史的辐射影响等。 (3)多维审视:“横看成岭侧成峰”,历史事实是客观不变的,但历史理解和解释却会因为立场、观念和角度的不同而千差万别。本课借助对民族资本主义历史地位的多角度认识,指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认识历史,从而全面评价历史;学会结合时代背景审视和衡量历史,从而形成历史意识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强化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总体趋势和各阶段特征的记忆,理解形成各阶段特征的原因,认识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能力与方法目标:结合高考四种能力层次的要求,通过对史料分析了解革命史观曾经存在的弊端和计量史学等新史学研究方法的优势;通过对线条示意图的解读和绘制增强读图和用图的能力;通过构建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形成“大历史”的宏观视野。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感悟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的热情,学习民族资本主义自强不息,勇于开拓,在夹缝中寻求发展的精神。 教学过程设计 一、名与实——对民族资本主义概念的审视 1.民族资本主义概念从哪里来?(ppt展示) 材料1:“官僚资本”“民族资本”是革命时代的政治词汇。它们是“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概念出现后的对应物。列宁是民族资产阶级概念的发明者,他指的是某个国家或某个民族的资产阶级。……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又创造性地将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部分,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对应的

近代民族主义

近代民族主义 中国民族主义,指的是为维护在中国领土上的所有中国民族以及其所包含人民的利益所进行的一切行为和语言的总和。它要保护的是中华民族,这个是我们领土上几十个民族的总和,中华民族所衍生繁育的人都是中国人,是炎黄子孙。 中华民族,指的是中国人民、文化、领土、国家荣誉、语言的综合,并不是单纯指的是人民群体的本身。如何确定自身存在民族荣誉感,仅仅人本身外貌是不够,更重要的是民族认同感、传统文化、语言、领土、国家。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清末民初,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其特征有三:一为新(近代民族主义)旧(传统民族主义)杂糅,而新(近代民族主义)的量在增加,旧(传统民族主义)的量在减少;二是反对国外民族压迫和反对国内民族压迫,亦即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各民族的平等的斗争交织在一起;三是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结合,亦即推翻国外和国内民族压迫的斗争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斗争结合起来.推动这一时期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主要有两种力量,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 第二阶段:“五四”时期,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 其特征有三:一是反帝与反封建的结合.这一时期,由于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第一阶段是表面的感性的认识阶段,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笼统的排外主义斗争上.第二阶段才进到理性的认识阶段,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正是对帝国主义认识的这种变化,中国人民开始将反帝与反封建结合起来,从而赋予了近代民族主义新的内涵.二是从思想文化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省,人们开始认识到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列强侵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文化的落后,这种落后又导致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和革命的失败,所以,解决民族危机的不二法门就是从文化上入手,谋求文化上的解决.三是民族主义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结合,呈现出多元的倾向. 第三阶段:“九一八”以后到抗日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 特征有二:一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因为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首要的工作是如何团结人心,激发民族意识,以抵抗日本侵略,而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生活与斗争之结晶的传统文化,很自然地成为人们鼓舞士气、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以抵抗日本侵略的有力武器.当时的学术研究出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就是文化史学的蓬勃兴起,有关中国文化史的著作不断出现.国内各个阶级、各党各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集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局面.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扎鲁特一中高一历史教案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教学目标 识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各个阶段发展或衰落的原因。 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更多地关注本国企业的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整体发展过程。 难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 方法:概括归纳知识,阐释历史,历史比较。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提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什么时候?为什么会产生?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原因:(1)列强入侵逐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4)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后工艺从落后到先进,资本从薄弱到增强(结合课本一组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火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由此导入新课。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 (1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2 )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2、时间:19世纪末(即甲午中日战争后)。 3、特点:(1)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 (2)兴办的近代企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 (4)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和束缚,民族工业发展仍然十分艰难 4、影响: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主要表现为: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2)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提升到制度层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程标准: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学习要求: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表现,洋务运动的基本概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表现; (2)理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原因; (3)探究洋务运动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史料分析、表格梳理、问题探讨、情境创设等方式学习、认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列强入侵客观上推动中国的近代化,但也打断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2)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固守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实现民族的独立自强。 学习重点: 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特点。 学习难点: 洋务运动的评价。 学习过程: 变动一:“瘦死的骆驼”——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合作探究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材料三: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三,谈谈你对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含义的理解。

(3)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并指出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变动二:“挣扎的帝国”——洋务运动的兴起 [自主学习一] 阅读、梳理教材: [合作探究二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曾国藩《复陈购买洋船炮折》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材料三: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形,铁路四达,果足恃欤?——郑观应材料四:洋务运动顺应世界潮流,为缩小中外差距做了最彻底的努力,实现了从手工业制造转入机器生产的起步,缓慢地朝资本主义方向挪动,客观上为中国的独立和进步积累着物质力量,向近代化迈出了第一步。——李时岳材料五: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企业,一为“分洋商之利”,以保护利权,并获得饷源;同时也为军用工业所需金属原料和煤炭燃料可以由自己创办的这些工业得到供给,减少对外国依赖……培养人才与工业企业和新式海军等事业的需要相适应,在洋务运动期间还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洋务运动史》(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并指出其为实现目的所采取的措施。 (2)有人说,“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也仅仅只迈出了第一步”,结合材料二、三谈谈你的认识。 (3)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和行为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请结合材料一、四论证该观点。

最新解读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解读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新陈代谢之近代中国社会众所周知,所谓近代史,就是指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历史时期。而这个时期又以“五四”运动(1919)为界可划分为两个段落:前八十年和后三十年。这一百多年中,特别是前八十年,在中西剧烈碰撞、全面冲突的时代背景下 ,中国社会不断进行着新陈代谢,国人通过对西方国家实力的认识、认可 ,不断对民族意识进行了新的体认和改变 ,使近代民族意识走上了理性化发展的道路 ,指示了民族意识向理性化、现代化迈进的方向。 笔者认为,民族意识是历史与时代高度统一的产物,它始终离不开也不能离开历史和时代的大舞台。从来在西方眼中就是朦胧一团的中国,使得西方人对中国充满着模糊的想象。然而,历史终究不会留下这个悬念,水中望月,雾里看花也只能是过去的过去。 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犹如晴空霹雳一般惊醒了沉睡中的封建统治者,帝国主义列强的铁蹄毫不留情的踏碎了清王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迷梦,“天朝物产丰盈,无不所有,愿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大清高宗纯皇帝圣训》,卷276,页13)的闭关也终究挺不住炮口下的震撼。战争失败了,强烈的刺激感终于使得中国官吏和知识分子中的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有了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由此,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 要说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首先绝对不得不提这个人——林则

徐,曾经身为抗英主帅的他,深刻体会到中西之间武力的差距,对这种压力的目睹身受,使他终不能去怀。他给朋友写过一封信,对中西武器作了这样的对比:“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若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转展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而“内地将牟兵丁,虽不乏久列戎行之人,而皆勓面接仗,似此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故所谋往往相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第568-569页)。这显现了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巨大落差。处在漩涡中心的林则徐便在时代波潮的鼓荡下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所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华事夷言》、《在中国做鸦片贸易罪过论》,不仅是一种历史资料,而且记录了中国民族最初借助文字了解到的西方形象和情态。他是从闭塞风气中走出来的人,但是,战争的权威性,在于它把矛盾至于生死存亡之中,并用暴力戳破了一个窟窿,迫使人们去认识自己的对手。在中世纪与近代之交,林则徐观念大变,既表现了御悔的民族勇气,又表现了接纳新知识的开明。“惟林总督行事全与相反,署中养有善译之人,又指点洋商通事引水二三十位,官府四处探听,按日呈递。”(魏源《海国图志》,卷81,页6)尽管林则徐的新知中仍然参合着种种旧见,但民族意识的觉醒也由此可见。同时期,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命题以及一整套兵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的议论,作为一种时代思想,它又启迪了20年以后的洋务运动,创深痛巨唤起了民族改革旧物的最初意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概括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理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什么被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2.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图片和数据资料等引导学生分析“一战”期间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因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和方法。 概括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民族工业成长的艰辛和不屈,发掘民族资本家的精神遗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难点:概括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 三、板书设计 一、结晶——近代民族企业及其特点 1.工业结构: 2.分布地区: 3.经济地位: 二、历程——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三、精神——民族资本家的精神遗产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张謇、荣氏兄弟、范旭东、卢作孚像。说明他们是近代中国的精英企业家,我们追寻他们一生的事业,来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近代的发展。新课: 一、结晶——近代著名民族企业及其特点

在地图上展示上述企业家的重要企业并作简介。 张謇:张謇的事业在南通。1896,在江苏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大生后来发展成为一个以棉纺织业为核心的包括纺织、面粉、造纸、火柴、电气、航运、金融的综合性企业。 荣氏兄弟:荣氏兄弟以面粉业起家,又衍生出纺织业,成为近代中国的纺织大王和面粉大王,其企业主要分布于上海、无锡等地。 范旭东:范旭东的心血倾洒在化学上。1917年他开始开始创办天津永利碱厂,1926年终于成功生产。1937年南京永利硫酸铵厂投入生产。毛泽东誉其为“工业先导,功在中华” 卢作孚:卢作孚是近代中国航运业巨子。企业在重庆,起名“民生”。 ▲据地图、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民族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 二、历程——“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根据预习作业,学生按时间叙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同时教师画示意图并改正预习题中的普遍错误。 1.初步发展: 1895年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给了中国极大的震撼。《马关条约》2亿两白银的赔款也迫使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以求扩大税源,增加收入。在这种情况下,1896年张謇在家乡南通创办大生纱厂,舆论极为轰动。轰动的原因在于他是1894年的状元。 材料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物理),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1895年) ▲张謇认为西方强大的根本在哪里?中国发展工业能达到什么目的?由此可见张謇办实业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2.短暂的春天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一、发展概述 发展线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兴衰背景:鸦片战争前,中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战后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的刺激,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三大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 深远影响: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政治上,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思想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影响发展的不利因素:(1)先天不足:资金准备不足,缺乏原始积累;技术和人才准备不足,从手工劳动直接进入机器大生产,存在技术和人才上的空白;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重义轻利等观念的消积影响。(2)后天畸形:面临四大障碍──外国资本主义的破坏,封建主义的阻碍,自然经济的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3)缺乏正确的道路,安定的环境。 二、发展过程 (一)产生阶段 1、产生原因(条件):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后,外国的工业品开始倾销到中国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外商企业的刺激。外商在华投资建厂和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吸引了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工业, ③洋务运动的诱导。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这样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诞生了。 2、产生概况: ①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②创办者:A、一些官僚、商人、中小地主、买办、华侨;B、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C、一些洋务派的官办企业也可归于此属。 ③早期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张裕葡萄酒公司(烟台) ④主要特点:民族工业受外资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产生于民族半独立状态之下——民

高中历史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_教案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鸦片战争前,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原因、表现。 ②识记洋务派代表;洋务运动的内容;理解洋务企业的性质;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和影响。 ③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原因、影响和特点。 ④探究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洋务运动与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分析、讨论图文资料,情景再现;创设情境,阶级分析法;对比分析,情景、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列强的入侵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另一方面为中国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②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 ③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重点突破:通过史料的列举及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得出结论。 2、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难点突破:通过对洋务运动的描述推论出原因及影响。 3、确立依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高一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规律、 历史知识储备等综合因素确定的。 【教学方法】 鉴于学生的历史学习现状,采用教师引导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教师最后进行引导和评析。整个课堂形成一种师生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的场景。 【教学过程】(45分钟) 【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图片“男耕女织是中国自然经济的生动写照”及黄梅戏《天仙配》唱词。)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看一下这张图片,这张图片在书中的第40页也有。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特征与写照,它成为中国平民百姓对幸福生活的一种理想追求。“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正是这种经济模式的生动写照。自然经济有着较强的稳定性,因而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但自然经济是与落后的生产力相联系、相适应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必将解体。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和经济结构变动的相关内容。 【板书】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