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毛概练习题1

毛概练习题1

毛概练习题1
毛概练习题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后作业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

任务的会议是 C

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是邓小平理论。

3.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C

A.遵义会议

B.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C.党的七大

D.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5.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 A

A.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

B.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C.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的提出

D.毛泽东军事路线的完整形成

8.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是在 C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C.党的十二大上

D.党的十三大上

9.我们党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在 C

A.党的十三大上

B.党的十四大上

C.党的十五大上

D.党的十六大上

12.胡锦涛指出,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牢牢把握的主题是 A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D),核心在(A),本质在(B)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党的阶级性

D.坚持与时俱进

18.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 A

A.《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

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

C.《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D.《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

20.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D A.以人为本 B.稳定 C.改革 D.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 ABC

A.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C.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D.反对教条主义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 ABC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是毛泽东个人的独创

3.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标志是: AB

A.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提出

B.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C.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

D.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提出

4.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因为它 ABCD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C.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明党对“三个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三个规律”即 ABD

A.共产党的执政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改革开放的规律

D.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6.“三个代表”中的每个“代表”,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要求,但它们是辩证统一的,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是 ABCD

A.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

B.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

C.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根本目的

D.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 AC

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8.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ABD

A.具体的、现实的人

B.广大人民群众

C.作为个体的个人

D.社会全体成员

9.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BCD

A.以人为本

B.全面发展

C.协调发展

D.可持续发展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该命题错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只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而不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四、问答题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必须中国化?

这是因为: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概括和总结;③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2.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了重大变化,党所处的地位和环

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和党的自身状况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实行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第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第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第三、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的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3如何理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具体说来,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它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单项选择题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 D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社会主义的本质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实事求是”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在 B

A.遵义会议

B.延安整风时期

C.党的八大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B

A.立党为公

B.与时俱进

C.理论创新

D.保持先进性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是 ABCD

A.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B.行动的指南

C.在实践中开拓创新

D.不惟书只惟实

2.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为了 BD

A.让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

B.冲破思想禁锢,拨乱反正

C.以邓小平理论代替毛泽东思想 D.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3.创新是 ABC

A.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B.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C.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D.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保证

4.坚持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 ACD

A.体现时代性

B.注重协调性

C.把握规律性

D.富于创造性

5.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这是因为它是 ABC

A.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内在要求

B.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色

C.马克思主义创新与发展的正确途径

D.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三、问答题

1.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关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一个有机整体,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具体表现为:①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②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本质和目的,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真正地解放思想。③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都统一于社会实践中,归根到底就是统一于与时俱进中。④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最关键的是要坚持与时俱进。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2.如何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首先必须把握与时俱进的重要性:①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②党的理论和工作能否与时俱进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其次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①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②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坚持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这一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③要求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④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四、论述题

1.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包含哪些基本要求?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②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怎样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的?

①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批判了“两个凡是”,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②1978年12月,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把毛泽东思想倡导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③江泽民根据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5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 D

A.资产阶级专政

B.无产阶级专政

C.农民民主专政

D.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二、多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 BCD

A.民族资产阶级

B.帝国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封建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 ABCD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3.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ABC

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党的建设

D.独立自主

4.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有 CD

A.中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

B.全国革命形势在向前发展

C.共产党政策的正确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5.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的关系是 ABC

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根据地建设

D.党的建设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1.“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对)这是由中国国情特点决定的,即中国内部没有民主,只能以革命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无产阶级只有掌握自己的武装力量才能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

(不对)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但无论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还是脱离革命阵营,中国共产党都不应改变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保护政策。

四、问答题

1.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联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五、论述题

1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分两步走?在这个问题上党内出现过哪些错误倾向?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革命过程。

二者的区别在于对象不同、任务不同、目的不同。民主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和人民民主自由;目的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而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是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任务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者的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目的是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二者的区别表明,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阶段,只有完成前一阶段的革命,才可能进行后一阶段的革命,绝不

能混淆二者之间的界限。

二者的联系在于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因为中国民主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革命胜利以后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这就为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作了必要准备。因此,民主革命的胜利,并不是革命的终结,革命还要继续向前发展,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衔结起来,中间不允许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所以社会主义革命又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在中国革命阶段问题上,党内曾出现过两种错误倾向。一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提出“二次革命论”,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绝对割裂开来,只看到二者之间的区别,看不到二者之间的联系,要在两个革命阶段中间横插一个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二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提出“一次革命论”,主张把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混为一谈,企图把两种性质不同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其实质是取消革命。“二次革命论”和“一次革命论”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

六、材料分析题材料:“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似乎并无恶意,也迷惑于所谓‘一次革命论’,迷惑于所谓‘举政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纯粹主观的想头;而不知革命有阶段之分,只能由一个革命到另一个革命,无所谓‘毕其功于一役’。”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根据材料:

(1)阐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发展阶段的理论。

(2)回答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什么?

(1)中国革命应该分两步来完成:第一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其中第一步是第二步的必要准备,第二步是第一步的必然趋势。(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前途是在中国建立一个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终极前途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4.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是指 B

A.1949年10月----1952年12月

B.1949年10月----1956年12月

C.1957年1月----1966年4月

D.1953年1月----1956年12月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有 ABC

A.社会主义经济

B.个体经济

C.资本主义经济

D.国营经济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ABCD

A.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B.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C.要求过急,发展过快

D.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3.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遵循的原则有ABC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重点突破

4.建国初期对民族工商业采取的政策是 ABD

A.利用

B.限制

C.教育

D.改造

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步骤有 ABC

A.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C.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D.实行统购包销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请对予评析。

(不对)(1)社会主义改造是为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2)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了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四、问答题

谈谈你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的理解。

1953年12月,在毛泽东亲自修改审定的中宣部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形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准确地表述,这就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化三改”,“一化”与“三改”的关系是主体和两翼的关系,它包括的内容是:“一化”即是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三改”是解放生产力,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二者为辩证统一的关系: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没有“一化”,则“三改”没有基础,没有“三改”则“一化”没有保证,所以总路线是“一化三改”同时并举、是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统一。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即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在总体上没有取得成功,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D

A.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B.照搬苏联模式

C.以革命的方法搞建设

D.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3.在邓小平看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体现在 A

A.生产力发展比资本主义更快更高,并在此基础上改善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B.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动摇

C.经济计划性比资本主义更强,更能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水平更高,并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4.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 D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7.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 C

A.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轨道上来

B.提高劳动者和管理者的能力的轨道上来

C.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D.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轨道上来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论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包括 ABCD

A.实现共同富裕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实现社会和谐

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发展,这是因为“本质论”

A.是从本质的角度思考问题

B.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ABCD

C.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发展目标的统一

D.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3.邓小平说,“在改革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这两条根本原则是

A.共同富裕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AC

C.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4.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因为 ABCD

A.党的执政规律作用的体现

B.党实现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C.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

D.由党在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制约的

5.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每一个新的社会制度固有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和方式却不同,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特点是 ABCD

A.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

B.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6.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主要有 ABCD

A.社会主义本质论

B.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

C.“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思想

D.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中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下,远远赶不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因此不能说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等同于“代表先进生产力”,中国虽然受建立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的限制,但仍然取得了生产力的重大进步,不能因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在生产力水平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就否认中国也有相对的先进生产力极其发展要求。“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首先要扫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建立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然后创设一切条件,尽快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史,就是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改革的历史,就是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其中尽管发生过种种曲折和失误,但始终代表了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四、简答题为什么说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党的十六大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

一要务。一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所起作用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先进性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能否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只能靠发展。二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我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是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就能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断得到实现。四是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的一条主要经验。我们之所以能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都与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密切相关。

五、论述题

试析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思想。这是因为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解决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要靠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靠发展;要发展精神文明,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水平,要靠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要靠发展;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要靠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要靠发展。总之,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根本前提和保障,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是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大事。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 D

A.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C.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D.在中共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4.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性质的最主要因素是 C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B.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C.公有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D.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文化落后

6.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的 D

A.向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渡的时期

B.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迅速发展的时期

C.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好时期

D.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二、多项选择题

1.从邓小平到胡锦涛的相关论述中可以看出,我国要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 ABCD

A.文明

B.民主

C.和谐

D.富强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作用,主要表现在ABC

A.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B.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

C.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D.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 ABCD

A.实现生产的社会化

B.实现生产的市场化

C.实现工业化

D.实现经济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包括社会主义的 ABCD

A.经济建设

B.文化建设

C.政治建设

D.和谐社会建设

5.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且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因为 ABCD

A.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期

B.面临国际国内的大好机遇与挑战并存

C.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

D.承上启下的时期

6.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应做到 ABCD

A.发展要有新思路

B.改革要有新突破

C.开放要有新局面

D.工作要有新举措

7.下列有关我国已达到的总体小康的叙述,正确的有 BCD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初级阶段

B.低水平的小康

C.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D.不全面的小康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构成了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两个基本点是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能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动摇了这个中心,就改变了党的基本路线。

(2)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同时,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因为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材料分析题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要在20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总体小康建设成为更高水平的、更加全面的、发展相对平衡的小康社会。

问:我党提出20世纪头20年把总体小康建设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依据是什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的。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为了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任务,邓小平设计了“三步走”战略步骤,到20世纪末,我们已实现了“三步走”的前两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但要看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发展目前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

越性。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和保证是 C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马克思主义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 A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3.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C

A.革命的阶级斗争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改革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格局所呈现的特点是 B

A.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

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C.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

D.沿海、周边、内地

6.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C

A.发展

B.创新

C.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战略是 D

A.国内国际两种市场相结合

B.自力更生、独立自主

C.全面开放、兼顾内外

D.“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8.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是 D

A.兴办经济特区

B.开放浦东新区

C扩大出口 D.实施“走出去”战略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ABCD

A.改革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2.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ABC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

C.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

3.邓小平明确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是否有利于

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ABD

C.增强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的吸引力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是 ABCD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B.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

C在自力更生基础上推进对外开放

D.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1.改革是对我国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1)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任何革命都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改革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改革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即计划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我国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根本方面是社会主义的。改革主要是指对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实现形式即体制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下的改革,是为了完善这一制度、发挥这一制度作用的改革。

2.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由1000美元达到3000美元,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稳定与发展似乎成了两难选择。有人认为,为了确保稳定,就要限制发展。

(1)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互相促进、互相统一、不可分割。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基础。(2)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各方面的重大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在改革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最终要靠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来解决,离开了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能实现。

四、问答题

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制度需要通过改革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

(1)社会主义是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要求和动力根源于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性。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共同富裕的价值观念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目标,从根本上消除了产生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可能性,确保了社会各民族、各阶层和各个人之间社会地位的平等,是社会主义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自觉的推动力量。

(2)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时间不长。我们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虽然都有了大幅度的跃升,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但要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经济体制、管理体制、民主体制和思想道德等方面,与我们应该达到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比还有相当的距离;在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也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不断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要完全达到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目标,就必须从根本上改革与我国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中存在的弊端,所以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不改革、不进行体制创新,很多问题就无法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和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

2.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什么?处理它们之间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什么?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

制约。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也是稳定的保证,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 A

A.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

D.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

3.21世纪前10年,我国经济体制必须解决好的历史课题是 D

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B.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C.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资产属于私人所有和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所有制经济形式是 C

A.个体经济

B.合资经济

C.私营经济

D.集体经济

6.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双重目标而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是C

A.共同富裕

B.按劳分配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D.让一部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8.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 C

A.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C.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9.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分得的红利2万元,出租住房收入2万元;转让一项技术收入1万元,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 C

A.12万元

B.9万元

C.8万元 D7万元

10.实现我国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最直接和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是A A加快企业技术进步 B.组建大型企业集团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加快鼓励兼并、规范破产的步伐

11.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核心是处理好 C

A.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B.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C.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D.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包括 ABCD

A.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B.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

C.市场调节可以与计划调节以及公有制相结合

D.市场经济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社会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包含两层意思

A.指出市场经济本身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 AB

B.指出我们要建立的市场经济,是同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其他市场经济具有共性的东西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具有其他市场经济不同的特征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 AB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公有资产在各个地方和产业中都占优势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 ABCD

A.还没有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的标准实现

B.不能用每个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C.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

D.所指的“劳”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 5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它的建立有一个过程,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ACD

A.2000年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2010年要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2010年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时候,要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在我国现存的所有制结构中,私营经济 BCD

A.不受公有制经济的影响和制约

B.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C.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其存在的

D.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7.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认识有 ABCD

A.它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B.它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体制

C.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相结合,是它的内在要求

D.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8.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非公有制经济BCD

A..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B.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C.与公有制经济共存

D.与公有制经济一起推动生产力发展

9.“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这一观点表明 BCD

A.由法人股东而不是个人股东构成的股份制是公有制

B.公有制与私有制都可通过股份制这一形式来实现

C.公有制经济占控股地位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D.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公有还是私有的性质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方式有 ABCD

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B.资产收益

C.按劳动力价值取得的收入

D.按资本取得的收入

11.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其中包括 ABCD

A.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B.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C.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D.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12.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 ABCD

A.科技含量高

B.经济效益好

C.资源消耗低

D.环境污染少

13.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大局”的思想,是指 AB

A.沿海地区,优先发展,从而更好地带动内地发展,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

B.发展到一定的时候,沿海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内地发展,沿海要服从这个大局

C.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内地要帮助沿海更快地发展起来,内地要服从这个大局

D.到21世纪,内地要从发展起来的沿海地区得到帮助,沿海要顾全这个大局

14.“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的根本性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因为A.广大农民是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ABCD

B.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证和支持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稳定发展

D.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

1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新型农民,具体措施有 ABC

A.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B.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

C.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D.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16.从2006年起,我国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有利于 ABD

A.促进城乡税制的统一

B.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C.逐步清除城乡差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D.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过渡时期的所有制结构是不同的。

所有制结构是指社会经济中存在的各种所有制形式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公有制占主体地位,二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过渡时期所有制结构虽然也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还没有确立,因而不同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有人认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不能结合。请予评析。

传统观念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实行计划经济必然是搞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改革开放以来,在总结我国经济改革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有了新的认识,计划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两种手段,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既然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因此,它既可以和私有制经济结合,也可以和公有制经济结合。

3.有人认为,个体劳动者个人所得属于按劳分配。请予评析。

该命题不正确。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按劳分配是公有制在个人收人分配领域的实现和保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个体经济是指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并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一种小私有制经济。个体劳动者的所得虽然是依靠自己劳动获得的收入,但它却是以小私有制为基础的,因此不属于按劳分配,而是按劳分配这一主体分配形式之外的多种分配方式之一。

四、问答题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请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收入分配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分配制度的改革与调整,人们整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应当说,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它有利于克服平均主义,使那些对社会贡献较大的人得到相应的收入报酬,更好地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其次有利于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再次有利于发挥多种经济成分的积极作用。但我们也必须注意收入差距过大问题,避免出现两极分化。现阶段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有很多。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地域差别、再分配手段的不完善以及各种非法收入等都造成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这是与共同富裕的目标相违背的。为了有效地调控收入差距,国家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把收入差距限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从目前来看,国家应在积极扩大就业、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取缔不合法收入、加快分配制度改革等,使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趋向合理,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第九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 B

A.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B.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C.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D.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C

A.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B.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7.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正式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这一政策的核心是 C

A.人民当家作主

B.民主与法制的结合

C.法治代替人治

D.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8.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论断指出了 D A.社会主义民主的论点 B.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C.民主和法制的紧密联系

D.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

二、多项选择题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基本要点有 ACD

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

B.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

C.对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进行

D.依法治国的最重要依据是宪法和法律

2.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含义是 ABC

A.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的少数民族区域自治

B.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政府

C.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D.自治权具有高度自治的特点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 ABCD

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主要是因为 BCD

A.我国目前还存在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

B.我国尚不具备高度民主所需要的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

C认识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规律,尚须一个过程

D.封建意识残余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还长期存在

5.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相互关系是 ABD

A.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

B.后者是前者的体现和保障

C.前者为后者服务,服从后者

D.二者是相辅相成,紧密结合的

6.评价政治体制改革成功与否,关键看 ABC

A.国家政局是否稳定

B.能否增进人民团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

C.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D.民主与法制是否健全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是一党制而是多党制。

不正确。一党制是指一党单独执政而不允许其他政党并存;而多党制作为资产阶级的政

党制度,是指多个政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逐步发展起来的,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它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和优点,是我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制度下,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多党合作中处于领导地位,这是由中

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中国历史的特点决定的;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友党,不是在野党,更不

是反对党,他们都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共同致力

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的统一大业。显然,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既不同于西方的

两党制或多党制,又不同于一党制,它与这两种政党制度有本质的不同。 四.问答题

1.试述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

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依法治国,有其必要性:第一、依法治国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第二、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第三、依法抬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标志;第五、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党执政方式和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它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

展,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试述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该关系的实践意义。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是不可分割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工人阶级争得民主后确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民主决定社会主义法制的内容和性质;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是实行社会主义法制的力量源泉。

社会主义法制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社会主义法制把人民管理国家以及在各方面的民主权利用法律形式确立下来,并严格依法办事,从而使人民民主成为现实;社会主义法制还规定民主的组织形式、方法和程序,使人民能够有秩序地行使民主权利。社会主义法制还为社会主义民主提供有力的保障。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在加强民主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法制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建立高度民主和完备法制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离开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决不是社会主义法制,它只能导致官僚主义横行和独断专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它只能是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状态。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 D

A.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

B.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C.树立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D.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3.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C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发展科学和教育

C.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是 A

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C.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是 B

A.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C.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

D.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二、多项选择题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 ABCD

A.坚持用邓小平理想教育全党,教育干部和群众

B.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

C.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D.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它的基本内容包括 ABCD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3.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是 ABCD

A.爱国主义

B.团结统一

C.爱好和平

D.勤劳勇敢

4.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包括 ABC

A.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

B.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C.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D.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5.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是 ABC

A.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B.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起巨大的反作用

C.物质文明是基础,对精神文明起最终的决定作用

D.精神文明是基础,对物质文明起最终的决定作用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

我国宪法规定,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广泛的民主权利。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文盲由于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不能真实有效地参与政治活动。因此,不能充分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民主权利,履行公民的职责。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列宁讲“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

落后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使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相统一。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行为可以不受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经济活动要有法律来保障。但是法律无法解决经济活动

中的一切问题,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还需要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遵循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

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同时,法律的制定及实施也是

以一定的道德标准为基础的。所以,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也要受道德规范。

3.“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它说明精神文明要以物质文明为基础,但是应该指出的是,有了一定的物质文明并不意味着自然而然地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精神文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当前,我们在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还需要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C

A.根本任务

B.根本原则

C.本质属性

D.基本要求

2.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 B

A.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B.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D.到2020年完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C

A.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B.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D.到2020年完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 D

A.教育

B.就业

C.住房

D.党

7.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C

A.社会公平正义

B.民主法制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诚信友爱

8.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是 C

A.发展生产力

B.人与自然的和谐

C.社会公平正义

D.积极进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是 D

A.以人为本 B.以民为本 C.社会公平 D.公平和正义

二、多项选择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BC

A.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B.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C.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D.也是为了应对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趋势的无奈之举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 ABCD

A.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B.改革开放,民主法制

C.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D.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根本的政治保证是 AB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C.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4.建设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指 ABD

A.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B.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C.贫富差距得到大幅度缩小

D.公平正义得到维护和实现

5.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BCD

A.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B.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C.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D.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BC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毛概题库及答案.docx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党的( C )。 A. 二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六届六中全会 D.七大 2. 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是在( B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C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科学发展观 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集中到一 点,就是( D )。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5.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B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6.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D )。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7.邓小平在党的( B )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8.贯穿邓小平理论始终的哲学思想是(D )。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C )的问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10.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基础是( B )。 A.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B.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C.我国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当今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11.党的第( D )次代表大会将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A.十四 B.十五 C.十六 D.十七 1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D )。 A.以人为本 B.统筹兼顾 C.发展 D.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3.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C )。 A.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B.以人为本C.统筹兼顾D.全面协调发展14.邓小平指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这段话表明邓小平理论产生的( C )。 A.时代背景是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B.历史依据是中国和其他国

2018版毛概重点章节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5.1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5.2如何把握理论的主要容 1、解放思想、实事的思想路线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党的基本路线 4、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5、三步走战略 6、改革开放理论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8、“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9、一国两制 10、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5.3如何认识理论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8.1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 对社会主义矛盾的科学判断,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的基本依据。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根据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深化。 1、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

要矛盾作了科学表述“我国需要解决的矛盾,已经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之间产生的矛盾” 3、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依据有下面三个方面: ①经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②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 ③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8.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新时代的涵: ○1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注意伟大胜利的时代。 ○2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 ○3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4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5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新时代的意义 ○1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社会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3从人类文明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毛概题库

毛概题库 1、单选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是_____。 A: 统一战线 B: 分清敌友 C: 革命军队的创建 D: 党的建设 点击查看答案 2、单选题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是_____。 A: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 一切从实际出发 C: 反对本本主义 D: 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点击查看答案 3、单选题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中提出了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对这一方针的具体内涵理解错误的是_____。 A: 文化艺术作品的创作允许突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而自由创作和

自由争论 B: 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C: 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 D: 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和实践去解决 点击查看答案 4、多选题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作了集中概括,他指出,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包括_____。 A: 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群众的党 B: —个由党领导的政权 C: 一个由党领导的军队 D: 一个由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 点击查看答案 5、多选题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_____。 A: 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

B: 新的社会生产力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C: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人和传播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 点击查看答案 6、单选题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_____。 A: 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B: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C: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D: 工农运动、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点击查看答案 7、单选题毛泽东有诗云:“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该诗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_____。 A: 八路军发起的百团大战 B: 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 C: 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 D: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毛概题库带答案版本

专题七 一、单项选择题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的党的领导人是(D ) A.陈云B.邓小平C.刘少奇D.毛泽东 2.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式概念的领导人是( C ) A.邓小平B.陈云C.江泽民D.胡锦涛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 A ) A.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 D.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 4.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C ) 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D.是下岗人员再就业的主渠道 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确立主要依靠( D ) A.行政力量的支持B.产业结构调整 C.限制其他经济的发展D.公有制经济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势 6.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具体指的是( C )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B.公有资产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的关系 C.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D.公有资产的最终归属问题 7.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决定于( D ) A.企业法人代表 B.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C.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D.控股权掌握在哪一种经济成分的手上 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 B ) A.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0.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有( B ) 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B.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毛概复习题库(1)

毛概复习题库(1)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 题的领导人是( A )。 A、毛泽东 B、张闻天 C、周恩来 D、 刘少奇 2.中国共产党全党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重要性是在( C )后。 A、红军长征后 B、遵义会议后 C、延安整治 后D、党的七大后 3.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是在(B )。 A、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D、建国初期 4.做出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决议的会议 是( B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 十二届三中全会D、十二届六中全会 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主题是(B )。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改革与开 放D、人权与主权 6.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 ( D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 大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 C )。 A、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B、改革 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 C、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D、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的伟大探索 8.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B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9.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是(A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社会主义本质 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改革开放理论 10.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 ( A )。 A、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 B、十六届四中 全会《决定》 C、十六届五中全会《决定》 D、十届四次人 大会议《纲要》

毛概重点课后思考题答案

毛概重点课后思考题答案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2.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 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3.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P36) 思想内涵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重大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是实事求是?(P48) 基本内容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理论联系实际 (3)实事求是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质和核心 (1)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

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2)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5.为什么说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P54) (1)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 (2)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6.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权问题?(P69) 主要内容 (1)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 领导权问题 (1)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和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 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 中。 (2)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 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充当领导者。 (3)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无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7.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75)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 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总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8.如何理解新民主主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P81) 三大法宝:

毛概课后思考题

题型: 1、多项选择题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简答题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论述题2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4、材料分析题2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复习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所坚持的依然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们都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坚持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坚持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两大理论的共同理论基础。 2、科学发展有何基本要求?课本119 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课本29-31页 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课本49-53页 5.应如何对待毛泽东思想?(不确定~)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理论上: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实践上: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毛泽东思想都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第一、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理论成果 第二、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课本16页邓小平的的评价 6、我国对农业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第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走互助合作道路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2015年修订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优秀历史传统、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二、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关系:两大理论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三、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毛概选择题,附答案版本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 B )。 A.单纯的公有制 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公有制为主、其它所有制经济为次2、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概念是在党的( D )上?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二大 D.十二届三中全会 3、“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邓小平这一论断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A.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B.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C.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社会主义制度下也可以运行市场经济 4、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的党的领导人是( C )。 A.陈云 B.邓小平 C.毛泽东 D.刘少奇 5、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当时选择这样的经济体制的主观条件是( A )。 A.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B.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 C.前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对我国产生很大影响 D.当时我国经济结构简单、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计划经济容易运行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 B )。 A.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一样的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C.只具有市场经济的特征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最本质的区别 7、如果国家拿出1亿元进行投资,组建一家国有独资公司,国家控制的资本总额是1亿元。如果组建股份公司,国家拿出1亿元投资,掌握40%的股份就可以控股,这时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就扩大到( B )。 A.2亿元 B.2.5亿元 C.1.5亿元 D.3亿元 8、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基本经济制度之中,是因为其( C )。A.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B.和公有制经济没什么区别 C.和公有制经济一样,它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D.国民经济中也可以起主导作用 9、任何社会发展阶段上的所有制结构,都不是由人们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 A )。 A.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水平的规律决定的 C.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D.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决定的 10、出租自己所拥有的房屋得到的租金属于( D )。 A.剥削收入 B.风险收入 C.按劳分配的收入 D.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11、邓小平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B )。A.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B.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C.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D.发展多种分配方式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资源配制起基础性作用的是( B )。A.企业 B.市场 C.政府计划 D.消费者13、马克思主义认为,( B )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B.所有制 C.经济制度 D.经济结构 14、股份制,( D )。 A.等于私有制,社会主义不可以用 B.具有制度属性

毛概思考题

1.1.1.我党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一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现实需要。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要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实现其中国化。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本来提供的就不是可以到处套用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在各个国家要想发挥其指导作用,必须结合着各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将其进一步加以民族化、具体化。遵从这条普遍真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要发挥其指导作用,就必须实现中国化。三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毛泽东曾讲到:“他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毛泽东在遵义会议确立了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后,开始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为中国革命提供完整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 1.1.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1、从预期目标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依照历史的逻辑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和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两重镜像。 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的发展、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 1.1.3.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答:一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二是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三是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1.2.1.简述毛泽东思想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 答:1.时代背景。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如原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毛泽东思想创立的时代背景。2.客观条件。命运动的发展,使得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有了客观需要。3.阶级基础。新的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4.思想条件。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引进和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 1.2.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 答:一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党的成立到大革命失败 1921-1927.7.) 这一时期为中共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初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毛泽东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国情有着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对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等特点的认识最深刻。 二是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和中期1927.8.-1935.1.) 这一时期初步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初步阐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初步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基本思想。 三是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1935.1.-1945.8.)这一时期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作了系统而完整的论述。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1940)等文章,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科学总结了革命斗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使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历史条件:一是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反复比较,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二是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根本政治保证;三是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提供了深厚现实土壤;四是党的理论素养的提高和思想路线的端正,创造了必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毛概川大2017年参考全文题库1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马克思思格斯创立时期的经典理论 B.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它的发展 C.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概括地说,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 历史地位: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三、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4.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发展战略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历史地位: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二、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一、实事求是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二、实事求是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三、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毛概书后思考题及答案2017修订版

毛概书后思考题及答案2017修订版 : 篇一:毛概课后习题答案2015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优秀历史传统、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二、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两大理论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

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三、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详解2015版

毛概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科学内涵: 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3) 重要意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理解马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如何理解马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2)实事求是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3)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的方法论原则。 4.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4)政策和策略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历史地位: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5.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主要内容: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理论 6) 7)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8)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理论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10)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历史地位: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6.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一系列讲话 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战略,全面从严治党,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贯彻“一国两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①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

2017年毛概考试题目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刘少奇 2、明确提出“关于主观主义”的问题的文献是( ) A《古田会议决议》 B《井冈山的斗争》 C《反对本本主义》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毛泽东初步界定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的文章是(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井冈山的斗争》 C《反对本本主义》 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4、毛泽东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系统哲学论证的著作主要有( ) A《论持久战》和《新民主主义论》 B《矛盾论》和《实践论》 C《论联合政府》和《反对本本主义》 D《改造我们的学习》和《反对本本主义》 5、最早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阐述坚持实事求是重要性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6、最早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进行马克思主义界定的文章是( ) A《反对本本主义》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改造我们的学习》D《新民主主义论》 7、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的标志是( ) A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遵义会议和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 C长征胜利结束和三大红军会师 D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 8、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 ) A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B政策和策略的统一 C民主和集中的统一 D军事和政治的统一 9、党的思想路线得到重新确立的标志的会议是党的(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二大 D十二届三中全会 10、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特别强调了( )

毛概第一单元试题

第一单元 判断题 注:每题2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0.0) 1.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标准答案:对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是指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标准答案:对 3. 毛泽东最早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科学命题的会议是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标准答案:错 4.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十五大。()标准答案:对 5. 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标准答案:对 6. 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标准答案:错 7. 最先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这一伟大任务的是陈独秀。()标准答案:错 8.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标准答案:对 9.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标准答案:错 10.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自独立,不是一个整体。()标准答案:错 二. 单选题 注:每题1分。(得分:0.0)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 )()标准答案:C A. 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 B. 将马克思主义照搬到中国 C.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D.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标准答案:A A. 实事求是 B. 解放思想 C. 求真务实 D. 与时俱进 1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标准答案:D A. 立党为公 B. 执政为民 C. 和谐发展 D. 以人为本 14. 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在( )()标准答案:D A. 八七会议

毛概思考题整理11

前言及第一章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怎样的历史性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社会主义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以毛泽东为主要创立者的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同时,我们要将他所犯错误同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区分开来,还要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在哪些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毛泽东围绕中国革命和建设主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观念,有以下几个方面: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除此之外,毛泽东思想体系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 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独立自主,就是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敏泽自尊心

毛概题库4

一. 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领导地位首先是由( ) (1分) A.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决定的 B.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 C.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决定的 D.党的纲领和党的章程决定的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2. 解放思想,实事实是的第一篇宣言书是指()(1分) A.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3. 毛泽东全面阐述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著作是()(1分)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整顿党的作风》 B.《反对党八股》D.《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4. 17.十七大提出的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指导方针是( ) (1分) A.效率优先,注重公平 B.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C.效率与公平并重 D.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5. 34.党的基本纲领形成的必要的思想基础是()(1分)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 B.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 C.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 D.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6. 人民民主专政中的主体是()(1分) A.人民 B.工人 C.农民 D.劳动者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1分) A.人民群众同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