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和谐师生关系与小学语文教学》中期研究报告

《和谐师生关系与小学语文教学》中期研究报告

《和谐师生关系与小学语文教学》中期研究报告
《和谐师生关系与小学语文教学》中期研究报告

《和谐师生关系与小学语文教学》中期研究报告

济南高新区孙村小学课题研究组

一、研究背景

1、和谐的小学语文教学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

现代社会的协调发展,教育内在的现实与未来的矛盾,教育要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都要求教育必须是和谐的。和谐的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有效地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

2、和谐的小学语文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

此前,在应试教育模式下,不少语文教学存在注重整体划一,以统一标准来抹平学生个体认识差异,以教师个人意志作为运行原则,漠视学生个体需要对语文学习的影响作用,轻忽学生的主体地位,片面强调知识传授,不注重情感交流与能力培养等弊端,形成了干涩、生硬、低效的局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如火如荼,教师一言堂和满堂灌的现象少了,“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教学备受青睐。于是,有的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谈讲色变。有的教师则一味追求课堂上学生感官上的“刺激”;一味追求课堂气氛上的“热闹”;一味追求教学手段的花俏等教学过程表面上的“唯美”;一味地讲求学生的“自主”,动不动便围在一起合作;基本取消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与讲解,对重点难点的剖析。但是学生怎么能够凭着绝对的“自主”,进入和谐的学习状态呢?这样的教学和新课改前的高耗低效又有何区别?和谐的语文教学便成为众多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品位和境界的一种追求目标。

3、和谐小学语文的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需求,也是学校形成语文教学品牌特色的要求。

追求语文教学的和谐,是我校每一个语文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但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外有不少学校开展了类似的课题实验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没有形成理论及行之有效的方法,大都停留在一般层面上,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举措。我们提出并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就是立足于校本实际,站在对学生未来发展负责的角度,克服语文教学低效的现象,实行内涵式的教学,努力寻求能够体现和谐教学理念及和谐的语文特征的教学行为方式,力求构建起一套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行之有效的策略,使先进的教育理论和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之中,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轻负担、高质量”的素质教育理论也具有深远的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尤其是实践上的应用与探索,期待在探索中形成我校语文教学的品牌特色。

二、研究设想

1、概念的界定:

和谐,原属美学范畴,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元化的统一;在哲学中,“和谐”的概念是指一个系统与外部客观世界之间及其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协调、平等的状态;心理学家则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能产生最佳效益。

“和谐的小学语文教学”,其概念可以界定为: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整合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以课堂教学在计划时间内的目标达成度为取向,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积极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语文教学各因素良性互动,力求有限时间内达到学生发展的最大化,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可以表现为即时呈现的教学效果,也有表现为长远的教学效益。

本课题是从实践策略的角度构建和谐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操作体系,实现课题研究对教学实践的引领和推动。

2、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以本校各班为对象,经过一年左右的跟踪实践研究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2)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采取常态下的行动研究法。以观察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思辨等方法为辅,结合日常语文教学及校本教研等有序进行研究。(预设---实践---反思---修正---应用---反思---丰富---创新---)

3、研究目标

(1)系统总结、提炼出一套和谐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操作策略。

(2)教师掌握和谐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策略和一般性策略,构建个人的实践理论,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进而形成学校语文教学的品牌特色。

(3)开发和谐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典型课例;

(4)研究和谐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标准及评价策略体系;

4、研究指向

聚焦:探寻能够体现和谐教学理念及和谐高效的语文特征的教学行为方式。

三、阶段性成果

伴随着课题研究的开展,教师们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研究中得到发展和提升,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效果。

实践成果:

(一)、教学设计精当实用,保障语文教学和谐。

要实施和谐的课堂教学策略首先要对语文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表现行为进行梳理。因此,课题实施初始阶段,学校课题组针对本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做了一番调研,同时对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对自身角色的理解等做了相应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语文教学的低效性表现在课前准备上主要是教学设计不够精心。学校先前推行集体备课,虽然教师课前都能做到参加备课组活动,一同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完成主备单元的备课,但很多教师备课却仍停留在对教参、现成教案尤其是优秀教案的照抄照搬,不能做到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本班学生的年龄、知识、认知能力等,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也没能潜心钻研教材和超越教材,没能更多的去预设在课堂上有可能遇到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等。因此,我们从研究课前准备策略入手,要求教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工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整合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讲究三维目标落实策略、课程资源整合策略、教学练习设计策略、教学技术选择策略等;要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预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此外,还应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课件等教学所必须的辅助手段等,以保证语文课堂的和谐。

(二)、教学行为恰当吻合,达成语文教学和谐。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结构进行改进,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合理调整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精讲精练,讲练结合,达到课堂结构的最优化,课堂效果的最佳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目标呢?通过一次次教学实践,一次次教前教后的探讨,教师逐渐学会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如:开发主体资源策略、优化时间管理策略、促进多元发展策略、开放互动教学策略、引领亲历体验策略、深化教学拓展策略等,各种策略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相互协调,更注重在语文课堂创设和谐环境的策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在语文课堂上,“和谐”主要体现在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和谐共振的教学过程、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等方面,它能使课堂教学在计划时间内获得较大效度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更好地促进师生全面、和谐的持续发展。因此,

我们要求教师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的语言、师生平等互动对话等都有助于营造良好氛围。如果我们能够营造出“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及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就可以使学生身心愉快、思维活跃,结出课堂教学高效率的硕果。

(三)、教学评价适当多元,实现语文教学和谐。

1、教师自评策略

教师在进行自我评价时要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教师可以通过填写“和谐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表”,有针对性地收集、分析有关自己教学的资料,发现教学亮点,找出不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做到:目标更明确(知道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程序更清晰(知道应该怎么做);针对性更强(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灵活性更大(知道在什么样的具体情况下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在课堂规定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教师自评有利于促进其持续发展。

2、听课教师互评策略;

互评主要是听课教师听课之后通过教学评价表或课后集体评课形式对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正确评价,尤其是集体评课,在授课者讲课之后,全体参与者采用平等的方式,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彼此之间思维碰撞,相互提高。在交流与分享中使授课者把原来停留在经验层面上的东西上升到理性层面,产生新的思想,获得新的知识,从而实现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升。

3、学生反馈评议策略

新课程评价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多维与多样。因此,学生便也随之成为评价主体。通过课后检测,对学生应掌握的学科知识、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个性品质、学习习惯,以及掌握学习策略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反馈评价,以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4、课堂观察评价策略

传统的教学评价通常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论教,评定一堂课的效果也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何为教学效果好,含糊不清。新课程观要求体现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即从学生的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程度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通过观察学生呈现出的学习状态:包括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和注意状态等进行评价,不仅注重了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更注重了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和谐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表”提供了评价教学是否和谐的主要指标。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从实践策略的角度构建和谐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操作体系,实现从课程理念到教学实践联结的路径,我们不断修改

原有的教学评价表,现在试行的“和谐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表”从落实课标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关注教学行为、促进师生发展的角度对语文教学进行科学评价。评价表主要分四大块:包括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每一大块中又有所细化,分9个小块,共30条评价要素,充分囊括了在新课程标准下和谐的语文课所应达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可用于教师互评和自评。使听课教师在使用评价表对其他教师进行评课时更加有根有据,更有针对性。同时对新课程的理念理解得更加透彻,而且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指导自己以后备课上课时该朝哪个方向、什么目标去思考、去实践。上课教师也可通过评价表自评,发现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及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或弥补教学的不足,更好地提高教学的实效。

评价表不仅用在课后,教师课前进行教学预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手段的选择等都可以评价表为准则。在进行教学实践时,评价要素会时时提醒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应采取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实现从课程理念到教学实践联结的路径。

附表:

备注:1、优秀(100-85)良好(84-75)一般(74-60)较差(60以下) 2、听课教师听课后认真填写本表,对所听课进行恰当评价;执教教师课后也请结合评价表进行自我反思及自我评价。

(四)、教学反思得当清晰,促进语文教学和谐。

反思语文教学是否和谐是促进教与学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主要采用教师填写自评表、撰写教学后记以及课后参加集体评课交流、论坛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反思。让执教者自身参与评价能促使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在与伙伴

的反思与交流中,可以将理论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研讨,评课者与授课者一起提出改进意见与改进教案,再实践一次,我们会看到学生学得更加主动积极,他们获得了更好的学习方法,亲历体验了学习的过程,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在实践中教、在反思中教,并不断丰富创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经验加反思加创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的途径。

理论成果:

(一)加强学习,反思教育行为,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理念是教育行为的先导,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目前,我校之所以一部分教师与学生关系紧张,就是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仍存在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的倾向,“师道尊严”、“作为教师就必须要居高临下”、“一切都得听我的”等旧有观念还根深蒂固。为改变教师简单粗放的教育方法,我们在学生中收集教师平时在训斥学生时常用的有伤学生自尊心的忌语,经过整理编辑为《教师忌语100条》,在全体语文教师中开展“教书育人弃忌语,身正为范用爱语”师德建设活动。此项活动极大地触动了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净化了语言环境,规范了教师用语,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人,学生是未成年人,学生是有个性的人,学生是有潜能的人,学生是终究要长大的人。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对全校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全面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教师们增强了科研意识,普及了教科研知识,教师能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给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以指导学生的学习。(二)、教师要主动融洽师生关系

在教学进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他的态度行为决定这种关系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因此,要改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要破除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人格,通过情感交流、心灵沟通,主动地改变不良的师生关系。要研究掌握批评学生的艺术。学生是一个年轻的群体,易激动,自制力较差,社会经验欠丰富,往往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此时正是影响师生关系好坏的关键时刻。教师如果注意运用恰当的批评艺术,就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因此,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合理愿望,维护他们的自我尊严。比如:在指正学生时,可以先从自己问题讲起,或迂回地指出学生的错误,或批评前先赞扬学生,鼓励学生,使学生产生改正自己错误的信心等等。相信在运用恰当的批评方式之后,会使学生接纳教师,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开展师生“心灵对话”活动,架起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

1、教师要关心、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良好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教师必备的道德素质。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是沟通师生情感,协调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年轻气盛,情绪不稳定,好发表意见,爱与人争执,“责人一严而对已宽”。对于学生这种由情感变化而引起的表现,教师要抓住时机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要有足够的耐心,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人格,既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一味的埋怨批评,粗暴干预,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和感染学生,关心和爱护他们,以诚相待,以此来沟通师生情感,协调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融洽和谐,极大地促进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课堂教学逐步构建起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涵盖了课堂教学的主要过程,即“新授课教学模式”、“复习课教学模式”、“讲评课教学模式”、“自习课学习模式”。学生小组合作研究学习高潮迭起,自主、实践、探究学习成了课堂的灵魂

2、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老师是学生心目中最权威、最重要的角色。实践工作表明,通常情况下学生心里会自觉不自觉地与老师产生一道不易逾越的鸿沟。通俗地说,学生对老师存在畏怯心理。有很多老师认为这点很重要,否则就没有威信,管不住这生龙活虎的几十号人。其实这是认识上的误区。现代教育理念提倡素质教育,倡导发展学生个性。这就要求老师应充分尊重学生思想和独立行为,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的言行举止,要充分尊重他们渴望独立、自主的个人情感意愿,不要在他人面前把学生像猴子般戏弄。只有给学生以尊重,才能对学生产生亲和力。这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也是班级得以有效管理的源泉。有一位校长教育他的员工时说了一段很实在的话:“不要不爱优生,将来他们很可能是科学家;也不要忽视中等生,以后他们将和你们现在一样;更不要歧视差生调皮学生,未来的企业家将是他们。”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充满信心,是我们教育者的职责。学生得到尊重、理解,会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人物。其次,常作心理暗示。经常暗示学生的能力,肯定学生成绩,会增强学生的自信,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四)、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教师的自身修养,对和谐师生关系起着关键的作用。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道德修养;二是知识能力的修养。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不仅要求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较高的思想境界,还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抛弃落后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这样才可能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努力做到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应当全面关心学生,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此外,在工作和生活中,教师都必须注意自已的形象中,起到言传身教的表率作用。知识能力的修养,

是指老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有深切的理解,融会贯通,运用自如,这样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并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此外,教师还要不断给自己“充电”,更新知识、更新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用渊博的知识、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的课堂吸引学生,而不是枯燥的灌输和没有新意的简单重复。

教师要注重形成自身的威信。教师威信是教师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是学生接受教诲的基础和前提。教师的威信主要是由自身的主观因素形成的。高尚的道德品质、无私的敬业精神、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生活作风是形成教师威信的主要组成部分。此外,如仪表、习惯、自我批评的精神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教师的威信是靠自身各方面的努力而形成的,教师必须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便赢得学生的信服,发挥教师威信的感召力。

(五)、教师要多与学生交往,增强彼此的喜欢程度

交往次数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客观因素。一般来说,交往次数越多,了解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增强彼此的熟悉性和密切性,越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课任教师应利用各种机会有意识地多接触学生,改善和密切师生关系,使学生和教师相互熟悉和理解,增加彼此的喜欢程度,从而激发学生对教师所教科目的兴趣,以实现教学目的。具体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完成:

1. 以教学过程为主,多与学生沟通。在正常的情况下,学生对教师的了解和情感的产生是从课堂教学开始的。教师的诸多素质如德和才、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观念等都会在课堂上充分地展示出来。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也是了解学生的开始。通过各种信息,教师对他所面对的教育集体进行整体判断,并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逐步深入熟悉每一位学生。因此,教学活动对师生关系的建立至关重要。

2. 以课外活动为补充,多方面了解学生。课外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的补充。在课外活动中,师生双方的关系形态多种多样,因此师生双方的相互了解是立体的、多侧面的,它使师生双方在彼此心目中的形象显得丰满、充实、有血有肉,其关系也变得丰富多彩。课外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的师生关系的教育作用也是多层次多类别的。教师要在课外活动中充实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给学生树立崇高的榜样。同时,要让学生不断了解自己,自己不断了解学生,达到师生双方正式关系与非正式关系的和谐、教育关系与心理关系的和谐、集体关系与个体关系的和谐。

四、思考与展望

虽然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遇到了许多难点与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的理论素质和课题研究水平仍需提高,进行课题研究的方法亟需得到专家的指导。学校教育科研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实践,服务于课堂教学。进行课题研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课题研究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教师的理念和实际的操作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很多教师能认识到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发现,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学会质疑和解决问题。但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却不能体现自己的这种认识,两者反差很大。在研究过程中,有的教师在尝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削弱了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设计和训练。有的教师在追求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忽视了教师自身的作用,上课质量不高,形式上的热闹表现于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和低效益状况时有发生。如何将教师的认识与操作效果保持一致也是我们需要研究和解决的。

3.由于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每学期都有不少实验教师岗位有所变动,使实验教师进行子课题研究的连续性受到影响,给一些教师的研究带来了不便。

在以后的课题研究过程中,问题和困难还将不断出现,等待着我们去认识体验,去研究解决。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还需不断加强学习,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缩小现有观念和能力层次与课改要求的差距,以求实创新的精神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大学生学风建设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大学生学风建设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摘要:优良的学风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保证,也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学风建 设是高校工作的重点。为全面了解学院学风建设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引导我校学 生主动自觉学习,2012年4月我们对我院的学风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不但反映 了我院学生的学风现状和问题,同时也反映了学生的心声,据此提出了改进我院 学风状况的措施和意见。 关键词:学风建设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学风建设是高校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风建设不仅是学生学习方面的 一项基本建设和自我人格塑造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所学校办学思想、教 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为全面了解学院学风建设的现状,2012年4月我们面向全院学生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方式及范围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范围覆盖全院5个专业、36个班级、四 个年级中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和不同成绩层次的学生。共发出问卷400份,回收370份,回收率为92.5%。 此次调查问卷设计题目共32道题,内容涉及学生总体学习情况、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学生课余学习情况、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学生对学风建设的意 见和建议等五个方面,目的在于通过此问卷,分析总结出当前我院在学风建设方 面的经验和不足,以便提出进一步的整改方案。抽样调查的比例符合我院的实际 情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学风建设取得的成绩 从问卷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前一阶段,我院的学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全院基本形成了学风建设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学风建设成为提高办学质量的头等大事。 (2)广大教师中树立起了“以教风促学风”的思想观念,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 人才培养质量是学院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教师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有了明显提高,为更好地培养人才提供了有力保证。 (3)帮助绝大多数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转变了学习态度,严肃了课堂纪律,广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人才培 养目标得到了落实。 (4)学习风气得到改善,学生考研收到一定成效。今年考上研究生的应届毕业生共有九名,受处分学生比例逐步下降。 (5)在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中,我院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100%,且就业质 量较好,给学院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2.学风建设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们的学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生的学习满意度普遍不高。学习态度是学风建设的关键因素。调查中显示,大部分学生都对自己的发展目标比较明确,也有自己的长短期计划和目标。但是相应地,学生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不甚满意。 (2)学习环境不够理想。学生学习态度的养成,与周围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总结归纳

关于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博山区第六中学黄淑栋 一、课题简介 (一)课题由来 本课题为博山区第六中学申报的市级“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2007年5月,由淄博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编号:115ZJA2G119),研究周期为三年半。由于在课题研究中出现了新情况,所以课题延期结题。 (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1.教师 在学校工作,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所规定的能够承担中小学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 2.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对构成教学的诸要素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的程序,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样式,长期而多样化的教学实践,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3.教学方式变革 “以学生为中心,为了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新课程的主题思想,作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框架下的教学正面临新的挑战,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必须全面转型,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主题思想,有效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必然的选择。 (三)研究目标 坚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人格,信任学生,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提倡创新与实践,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来培养,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关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创新火花。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要求,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更好的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使每个学生自主地学习,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以面向全体学生,张扬主体性为主要特征,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适时点拨为主要教学形式,教师能否驾驭教材、调控课堂,能否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迎接新课程教学的挑战,已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自主学习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这种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改变传统教学压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学生发展思维和智力的状态,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下,自主探索,讨论总结,获得成功。 “自主、合作、探究”,自主是原则,合作是学习的一种学习形式,探究式学习的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为此,我校以普陀区教育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提升每一位学生学习和生活品质”为核心理念,以“科研兴校,教育创新,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为行动目标,申报的县级课题《自主学习三步走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于2012年4月被批准为县教育科研一般课题。 课题正式立项后,学校立即组织课题的开题工作。首先成立了课题核心组,对课题的实施进行研讨;对课题的有关研究信息开展了文献研究,形成了本课题的“文献综述”文本;撰写并反复讨论了课题的实施方案;研究框架基本形成后,在校内进行宣传,吸引很多教师主动参与;于2012年9月底举行了开题仪式,完成了课题研究实施步骤的第一阶段工作。 一、前阶段研究工作回顾 从2012年10月起,课题研究进入第二阶段,一年来,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实施计划,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激发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我校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原来科研的基础比较薄弱。学校经过调研和反复讨论,认为学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途径,应该围绕具体的教学实践产生的问题来开展教育科研的工作,教师只有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丰富学识、提高自身的科研素养,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的课堂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引探导学下,有启思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好学乐学善学。因此,我们选取本课题开展研究,既贴近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师又容易上手,易于操作。通过本课题研究,深入探索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为了促进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探究乃至形成课改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课题开题以后,为避免课题研究的两头热中间冷的状况,课题核心小组乘热打铁,在行政会和教工大会上通报了课题开题活动的情况,传达教育局和县科研室对学校课题的关注信息,强调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实施要求,由此激发教师对参与课题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组织课题研究队伍,提出研究要求和任务 课题核心组的任务之一就是研究如何推进课题研究,即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推动课题求真务实实施,其实也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由于前期宣传效应,要求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很多,局限于课题组成员的名额限制,12年底学校组织了“优秀案例评选”,并把主动参与评比的老师组织为课题组成员预选名单(有20名),进行了培训,对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进行讲解指导,强调了“宽进严出”的原则。课题开题后后课题组成员基本在20名左右,按照学科分成了四个组。目前坚持参与课题组各项活动的课题组成员16名,按相近学科分三个组。 (三)加强理论和研究方法学习,做好实施研究的铺垫 课题组成员相对稳定以后,就如何开展研究活动,校长(主持人)要求,研究要校本化,因此本课题核心组的另一任务是“指导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学校

中期研究总结报告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中期研究总结报告 课题批准号JK18013 课题名称农村普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课题负责人程六三王为民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复兴中学 课题负责人手机号18055****13 填表日期2019-12-20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年9月

一、前期研究综述 本课题组从2018年3月份即开始着手选题工作,4月份确定了研究主题,即已开始实际的研究工作。下面从七个方面对课题前期研究作简要概述。 1.了解本课题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想,在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发展快,经过近百年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形成了独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体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成为普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贯穿于整个教育阶段。在中国知网输入“农村高中生涯规划”关键词,得到的搜寻结果为13篇。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中小学生涯规划教育推出任何专门的指导性文件,我国普通高中职业规划教育研究起步较晚,由于种种原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未在我国高中全面实行,还存在着理论研究缺乏,实践只限于小范围试验,研究的数目和深度不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对象以高校和企业人员为主,针对高中生的研究较少,以农村普通高中为研究对象的几乎没有,研究方法以文献法和调查法为主。本课题立足农村普通高中,进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针对性极强,既有研究的必要性,又有研究的可行性,有利于改变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提升农村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水平。 2.明确了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农村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即在农村普通高中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实行的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培养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系统的教育活动。本课题的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帮助学生清晰的认识自我,客观分析自身的优缺点,了解自身的职业性格,充分了解社会和职业,客观分析社会职业环境和自身资源,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坚决执行从而达成规划目标,最终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3.形成了本课题的研究框架 本课题总体框架由四个阶段构成。第一阶段,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认知,帮助学生自我认知,职业价值观引领;第二阶段,针对高二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探索,专业设置和发展的介绍,帮助学生职业兴趣探索,;第三阶段,针对高三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决策,升学志愿填报专题辅导,高考后的多元选择;;第四阶段,形成最后课题结题报告。 4.提出了具体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研究思路是:高中阶段学生在面临高考升学压力的同时,专业的选择和职业的规划也将被提上日程。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完善、制定科学而合理的生涯规划课程,本课题组主要采用以下实施途径,开设系统的生涯辅导课程、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入面向个体的生涯咨询与辅导。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团体辅导与个案指导相结合的方法等。

关于学风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学风建设的调查报告学风建设的好坏是提高办学质量和提升办学内涵的重要标准,更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我们开展了以“学风建设活动月”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针对学生整个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的细节进行量化,制定了学风建设量化考核制度,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课堂表现、学习纪律有了一定的提升,竞争意识、学习氛围都有了一定的改善,逐步形成了良好的班风。2010年开学初,蓝天学校召开了全校学生工作大会,校领导进一步强调了学风建设对于全体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把加强学风建设作为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 4月26号中午,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校全体学生开展了“学风调查”活动。此次活动调查对象是全体初一学生,调查内容涉及到学风、考风、舍风、对学校的管理的看法以及个人对未来的计划等方面。针对问卷中涉及的各个方面,我们都做了归纳、总结,将为我校学风建设的下一步工作提供准确、详实的第一手资料。结果如下:目前我校学风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总体来说较好。通过此次学风建设的调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有: 1.课堂上课情况,集中精神上课的学生占65.75%,还有9.47% 的学生或是上课不做笔记,或是利用课堂的时间学习其他课程,看与课程无关的书籍,甚至还有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的现象的出现。在计算机房上课时,另外学生上网玩游戏的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2.不少学生遵规守纪意识淡薄。在学生的观念中认为应给他们更

多的“自由”,不要纪律约束。学生缴费上学,过分强调自己是服务对象这一观念,忽视了自己同时还是受教育对象的观念。调查中有5 1.31%的学生认为如果有私人事情,旷课是有情可原的,24.71%的学生认为旷课并不重要,只要不影响学习就行。对于迟到的现象,学生们的态度也不尽人意,49.56%的学生觉得,迟到不是大不了的事,起床晚了,或是有事情耽误迟到了很正常。从中不难看出部分学生把旷课、迟到等现象看成是自己的“权利”,没有违规感和羞耻感。 3.学生在课余时间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意识薄弱,未能学会充分利用有益资源提高和完善自我,为今后学习、生活做准备。常见的现象就是学生业余时间利用率太低,部分学生选择留在宿舍里渡过。图书馆的借阅率不高,学生的活动参与意识差,只有28.38%的学生选择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比赛、课外科技活动。 4.部分学生对待考试的态度不认真,平常没有认真学习,全靠考试前的突破冲刺。 通过学生的问卷和平时与学生谈心、家长交流以及较长时间工作观察,总结产生学风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自身行为与方法的问题。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风建设的核心因素,大部分学生的特点:学习的纪律意识淡薄、学习的自觉性不高、自控能力差等,不能及时调整更新在中学教育环境里形成的一些学习、生活、发展的观念。在学校里,不如以往在家庭上给予的压力,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放松懈怠,不会主动地了解生活、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在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时,他们往往会采取消极被

小课题中期汇报材料

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 中期汇报材料 五十五中学小学数学组

一、问题提出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尽快掌握怎样学,即具备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当前急需解决的迫切任务,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数学语言表达得准确与否是影响解题的关键。学生能否准确、迅速地理解课堂上教师用数学语言所阐述的数学内容、思想、方法,是衡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 但长期以来,我们没有足够的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对数学语言表达的教学地位存在片面性认识,认为语言表达教学应属于语文学科的教学,并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因此在课堂上,还存在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轻视学生口语表达的现象。导致学生因没过好语言关而学习起来困难重重。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度差,语言之间的转换不流畅,思维显得缓慢,从而造成数学知识接受、处理困难。我校大部分班级在合作交流时,只有几个学生争相发言,绝大多数学生光听不说,即使被迫发言也是吞吞吐吐,表述自己意见时,语言罗嗦、词不达意、条理不清,有的干脆站立不语。这是教学中出现的较为普遍的现象。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都是由教师讲解问题,学生缺少语言实践的机会,造成教师对学生数学语言的理解与运用的目的要求与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协调,从而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恩格斯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数学可以说是一种语言,语言是能通过交流来学习的。所以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有机会讲数学,通过讲清自己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去考察概念,去创造知识。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语言的磨炼,通过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地进行数学语言的理解、运用的训练,促使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一步步向着高级阶段发展。同时,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数学语言的精确、规范、条理化,提高数学语言表达的严密性、灵活性的构想。

关于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撰写要求及范例

关于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撰写要求及范例 课题简介:课题由来、课题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研究情况:按时间顺序或内容板块有条理地说明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有详有略、有主有次地陈述研究过程中做了什么、怎么做的。 阶段成果:客观地阐明本课题组完成研究内容、达成研究目标的情况;简要说明已经形成的基本观点或理性思考以及澄明了什么、示明了什么、探明了什么;介绍产生的客观效果和社会影响;概括性地叙述已形成的研究成果(体例、数量、影响等);具体罗列主要的研究成果(作者、名称、体例、发表或获奖情况等)。 疑难困惑:具体明白地提出研究过程中遭遇的问题(课题研究本身);实事求是地提出研究工作中面临的困难(课题研究的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 后段设想:前段应做而没有完成的工作如何补救;课题组面临的疑难困惑如何解决;后段研究思路有何调整;后段主要研究活动怎么安排。 附件资料:主要成果资料内容;有特色、有影响的研究活动资料。 注意:以下为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范例,其中着明“略”的地方需要我们在撰写中期报告的时候进行充实。 范例: 《培养初中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能力的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一、课题简介 课题由来: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具有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改变

数学教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严重脱节现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意义。在国外,从数学课本看起,每一章都是从实际出发,然后解释数学内容,最后总结实际问题的解决。但是,我们的广大基层一线教师的教学与研究思路大都局限于“解题方法”、“一题多解”、“考试题解”等,往往忽视了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能力的培养。由此,我们提出了“培养初中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能力的研究”这个课题进行研究。 课题界定:我们认为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是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析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研究目标:通过研究,构建出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运行机制,在目标、原则、途径、策略、评价等方面形成一些本土化、特色化的基础性理论。通过研究,提高学生两种能力。一是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二是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的能力。 研究内容:一是调查了解学生当前实际问题数学化的真实水平及存在的问题;二是分析制约学生实际问题数学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三是探索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能力的有效途径;四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研究者的自身研究与教育的能力,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课题研究情况 1、在理论学习中更新教育观念 我们采用了集体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上网、学习专着、

《课题中期汇报材料》

《课题中期汇报材料》 一、课题组的成立及课题研究的阶段。 本课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时间为xx.4-----xx.3 第二阶段的时间为xx.4-----xx.3 本课题在区级立项,该课题研究对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深入优化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为保证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就必须建立一支业务强、素质高的研究队伍并构建高效的研究网络。为此,我们首先在个人申报的基础上由课题负责人筛选,建立了一支业务能力强的研究队伍。第一阶段首先进行课题组成员业务学习,然后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实际撰写三篇论文:张连军老师撰写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增加学生阅读积累的途径》、白艳苓老师撰写的《农村美术教学如何展现美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张文闯老师撰写的《农村英语教学中课外作业的改革》。 二、课题汇报 本次区级重点课题中期成果交流会,课题负责人介绍了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总结了不同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汇报中,她用多媒体的形式,生动的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过程:关于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关于个性化培养的策略研究、不同教学模式的效果分析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 张连军老师介绍了《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增加学生阅读积累的途径》研究情况,在 语文教学中,探索了“有效”阅读的方法与途径,通过“有效”

的阅读的尝试,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成绩,从而有效的把学生从题海里解放出来。 白艳苓老师介绍了《农村美术教学如何展现美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研究情况,在美术教学中以培养学生为目的,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张文闯老师介绍了我们的课题《农村英语教学中课外作业的改革》的课题研究情况和成果,她们在英语教学中,探索了“课外作业”的改革方法与途径,通过“课外作业”的改革尝试,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成绩,有效的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课题研究取得了实效,直接的推动了教育教学工作。 每位老师在介绍完课题研究情况以后,校领导对每一个课题都进行了简短的评价,并提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建议,为课题研究者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校领导指出,承担区级重点课题的研究,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今后要加强课题研究的管理,特别是重点课题。 会议在认真、严谨、求实的风气中进行,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第二篇:课题中期汇报材料一、课题目的。改变学生以单纯的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学生研究意识、研究兴趣和研究性学习精神的培养,来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以及与同伴学会合作与分享,使学生获得参与探究活动的体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题研究建立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模式及正确的评价体系。

中期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训练的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督查报告》显示,从整体水平来看,小学生语文合格率比数学科逊色多,尤其农村小学语文更甚,这是为什么? 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倾向于表达能力培养是多数发达国家母语课程的取向。日本非常明确地认定“国语教育首先是言语教育,其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美、英、法等国家在其母语课程标准一类的文件中也非常明显地体现出了以言语表达为重的倾向。然而我国的语文课程却将始终坚持阅读为重点的课程取向,语文课用于阅读的时间占了四分之三,而运用表达教学时间不足四分之一,造成语文课程“阅读”和“表达”教学时间的结构性失调。可以说以阅读为重点的课程取向与培养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课程目标是不相称的,这也是造成大多数学生“语文不过关”的直接原因。现在社会各界对语文课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学生表达能力不过关,而语文课却将大量时间花费在效率很低的“文本讲读”上,始终没有将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作为语文课程的重点。30多年前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十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于学本国语言,却大多数不过关”。如果语文课不改变“讲课文”为主的课程形态,那么可以预见,再过30年我们的学生语言能力还可能过不了关。语文课程必须调整课时结构,“均衡读写”,建构“理解”和“表达”并重,并且适当朝向“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结构。 评价一堂语文课是否有效,其核心指标主要不是看教师“教”得怎样,而是应该看学生学得如何。丰富学生语汇是发展学生语言,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基础工作,很多教师对此认识不足,对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训练的技能和熟练技巧的培养不够。 因此,对《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案例研究》的课题研究势在必行,尤其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尤其重要,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首先,案例研究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研究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促使教师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的足与不足;然后,案例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实践+反思”的过程,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从而提升专业能力;最后,案例研究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进行参与式校本培训提供有效途径和手段。通过对“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相关教学案例的分析、 研究、学习、运用,构建一套具有系统性、实践性、操作性的教学体系,将在根本上对教师起到一个关键性的引领作用,进而促进教师教学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理论学习和青年教师的培养成长。 二、研究方法 1.理论学习法:培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相关理论,撰写学习笔记 2.揣摩模仿法:研究名师“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教学案例,进行案例分析 3.行动研究法:教师运用教学策略进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探究教学,上研讨课,写教学反思 4.归纳总结法:开主题讲座,撰写教学论文,写研究报告

大学生学风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我校学风状况及学风建设的调研报告 摘要::学风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传统与风格。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关系高等学校荣辱兴衰的永恒主题。本文从学风的定义入手,在目前高校学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望老师、同学们予以宝贵意见。 关键字:高等学校;学风、校风建设;影响因素;承诺书 正文:对于大学来说,培养和形成两种风气最为关键,一是教风,二是学风。当前,加强学风建设已成为各高校的共识。何谓学风?有狭义、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讲,学风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从广义上讲,学风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优良的学风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质量的重要内涵,它体现了学校的办学观念和理念,同时也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和管理水平。学风建设是学校的灵魂,好的学风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是学校创品牌、树信誉、谋求生存发展的基础。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大连大学一项关注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始终把学风建设当作重点来抓,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但是,由于历史和社会和其他多方面的原因,我校的学风并不令人满意,还存在很多问题,不容乐观。根据调研,现将具体的学风状态及对策回报如下,以供领导和老师们共同来研究与探讨。 1、我校的学风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的学风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发现学生在学风方面出现了很多不良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1)学习浮躁,不肯花力气,急功近利;(2)艰苦奋斗精神淡化,贪玩耍、消费高;(3)诚信意识弱,考试作弊,学习成绩下降;(4)团队精神弱化,生活纪律涣散;(5)上网成瘾,玩游戏的时间太多;(6)谈恋爱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太多。(7)部分学生未能真正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当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这些现象,虽不是主流,但影响不好,与我们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的要求是不相容的,与形成良好的学风是相悖的。学生学风中存在的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课题设计研究中期报告

黔江区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学校、社区、家庭有机结合增强教育合力研究》 中期报告 (2009年1月---2010年12月) 黔江区濯水镇蒲花小学课题组 2008年5月,我校确立的研究课题《学校、社区、家庭有机结合,增强教育合力研究》获得立项审批,并被黔江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为“黔江区区级重点课题”,2008年12月举行了开题论证仪式。 在开题论证仪式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市场经济时代变化万千,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本课题的选题针对性强,无论从大环境的复杂性,还是当前德育教育的困难性,都证明了该课题的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明显的现实意义;课题方案的设计具体细致,价值性强,有独到的创新之处;方案对核心概念的界定较为准确;课题研究的目标与设计科学合理;研究中重点探索的几个问题既具有前瞻性,又符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 从开始课题研究以来,区教科所以及学校领导一直高度重视,白校长曾多次亲临第一线,认真指导工作,使各项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各位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积极性也很高,课题组活动时,能按较好地完成课题组的相关任务。第一、二阶段的目标初步得到了现实性的落实。为了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提高课题组研究的水平和效益,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使课题组研究步入更科学、规范、高效的轨道,进一步落实课题研究,以便为课题的总结评估做准备,现将我们在前期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与完成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一)提出人员变更申请,成立中心课题组,调整研究目标,确定研究策略。 本课题初期由我校小学高级教师费春华负责,李祖锦、刘永素、张兴琼、李光禄、李达明、汪平安、李成科等参研。2010年课题负责人费春华由于工作需要调至黔江区水市小学后,他随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了课题人员变更的申请并获得批准。我校于2010年9月6日召开课题小组成员会,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

学风调查报告

大学生学风调查报告 调研人员: 调研时间:2012.10.15 前言 大学是学习、实践和生活的三位一体的新的环境,而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讲,学风对我们 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支柱。良好的学风是学校的宝贵财富。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 此,大学学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同时使学生完成自我人格的塑造。 学风,通俗地讲是学习的风气。从我们学生的角度讲,学风是学生思想作风在业务学习上 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精神风貌,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所展示的精神、态度、 风格、方法和习惯等要素的综合体现。因此,学风包括了学习精神、学习态度、学习品格、 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效益、学习环境等各个方面。由此看出,一个人的学习态度直接 反映一个人的作风,也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成才。学风问题不仅涉及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途径问 题,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学生的优良品格形成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各方面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 络化也对人们的价值观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当代大学生受到了市场经济和金钱价值观的影响, 有些学生过多考虑个人利益,在学习上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正确,学习态度功利化,甚至以能不 能为自己创造更多物质条件为学习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加强学风建设,才能使大学 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形成优良的学习行 为。 加强学风建设,是大学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在大学阶段,学生的中心任务 是学习,只有培养优良的学习习惯,大学生才能充分利用大学期间的宝贵时间,充分发展自己 的智力和潜力,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良好的学风,我们大学生是 直接营造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当前从大学生整体来看,学风的主流是勤奋上进、刻苦认真 的,大部分学生有着远大的抱负,积极进取,注重全面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 力。 因此我们开展了对部分学生的学风情况的调研。 一、调查目的 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的学风是否优良,很大程度上反映整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直接关 系到每位学生的发展。做好学风建设,其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大学生在学校 的带动下,勿忘本职、认真学习,而不至于荒废学业,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半个学年已经过 去,学校举行了大大小小的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但从种种现象却反映出我们学校的 学风日渐下滑,为此,我们开展了一个关于大学生学风的调研报告,了解同学们的情况和意 见,以便可以更好的建设学校良好的学风。 二、调查对象 河西学院部分学生。共发出问卷20份,有效回收的问卷为20份,占100%,其中大一占 30%、大二占50%、大三占20%。 三、调查方式 在调查中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对学校部分学生以填写问卷的形势进行抽查,运用随机 抽样法,通过填写问卷,统计数据,把同类的信息进行归类,分析存在的问题。 四、调查分工情况 问卷制作:冯鹏

小课题中期报告模板

小课题中期报告模板 我们课题组自承担“教语文”教学与“学语文”教学之比较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人员热情饱满,态度积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结合理论上实验课,阶段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简要汇报 如下: 1、积极创造条件,进行课题申报 早在xx年5月,本课题组顾问特级教师林惠生老师在带领本课题主持陶波老师去江门参加人教版教材培训会议期间,陶波比较具体的了解了林惠生老师所主持的省级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从教语文走向学语文”。在林惠生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陶波老师决定开始着手“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的比较研究”。 征得林惠生老师同意后,陶波、陈振华、黄咏志、黄广萍四位高中语文教师开始协商筹划,准备将“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的比较研究”作为林惠生老师“从教语文走向学语文”这一省级科研课题的子课题,并准备将此课题作为一个单独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向市教育局科研办申报。至此,“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的比较研究”课题组成立。 全文结束》》年8月,课题组在林惠生老师的指导下,为“教语文与学文两种教学思维的比较研究”这一教学科研课题撰

写了“汕尾市教育科研项目申请评审书”,正式向市教育局科研办申报,并很快有了回应,课题组就积极投入了该课题的研究。 2、确定研究计划 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确定了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的实施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准备阶段 向市教育局科研办申请课题立项 准备课题研究的有关资料 确定参加课题研究的有关人员 制定研究实施方案,确立各项研究的主要承担人,落实各项研究的研究计划。 第二、实施阶段 本课题的各项研究内容按计划开展研究。 深入开展行动研究、理论研究。 组织专题研讨和经验交流。 全文结束》》年3月对各项研究进行中期检查,各项研究的负责人汇报 研究进展情况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第三、总结验收阶段 各项研究先后各自进行总结,并将总结上报课题组。 课题组进入总结阶段,并完成总结报告。 申请教研室领导对课题组进行评估验收。

小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小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课题中期的研究报告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雅收集的研究报告,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一)、感受泥塑艺术之美 泥塑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传统民间手工艺美术品,是民间艺术手工制作,以创作毛稿制模,翻胚,粘合成型,经精抛,彩绘,勾线,着色,上光等,数十道工序精制而成,其形态逼真,粗狂夸张,简练概括。 201X年5月,课题组成员在关东古巷、老道外、哈尔滨学院等地进行参观,亲眼目睹了泥塑的制作过程及着色方法,也亲手体验了活泥、彩绘等制作过程。 (二)、探究泥塑教学 1、发挥校园环境育人的作用,加强宣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校本课程等多种渠道来向学生介绍、宣传泥塑艺术。美术专业教室是学生泥塑活动小组的主阵地,凸显泥塑艺术的特色,在教室里布置上学生的泥塑作品,使学生对泥塑由陌生到感兴趣,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营造校园良好的艺术氛围。 2、切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泥塑教学内容: (1)课时的安排:

A、每学期有十课时的课堂教学,讲解泥塑的特点,感受泥塑色彩的运用。 B、每周安排泥塑社团活动。 C、有特长的学生利用中午休息有一小时的特长活动时间(根据自己的时间定)。 (2)内容的确定: 第一阶段:主要学习泥塑的基本知识,了解泥塑的特性; 第二阶段:学习泥塑的基本形象,掌握民间语言特点;学会巧妙地 运用民间美术的感觉进行创作。 第三阶段:创作阶段,创作有自己特点的泥塑形象。 (3)授课形式 授课形式主要采用:课堂教学、公开课教学、兴趣课、个别重点辅导等形式。让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作品;喜欢的学生能进一步的了解;不喜欢的学生能够接受到逐渐喜欢。 3、在教学中感受泥塑的魅力 将泥塑引入课堂教学,教学对象主要以六、七年级的学生为主,让他们了解泥塑知识,通过让学生们动手实践来感受它的色彩魅力,了解全国民间泥塑的特点,并对全国各地泥玩具的特色进行分析与对比。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和感受,创设各种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制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评教总结分析报告文案

学生评教总结分析报告 开展“学生评教”是实现教学质量自我监控的重要环节之一。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把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反映出来,以便帮助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我校组织开展了学生评教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一、组织与运行情况 今年学生评教工作是在学校教导处的组织下开展的,全校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的16个教学班的学生(家长)参加了这次的评教活动。由于组织精细使学生评教工作过程顺畅。学生对评教活动态度总体上是积极认真、客观、公正的,评教所得信息真实有效。但也存在一定不足:第一、学生方面的问题。如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家长在外打工或因其它原因不能与孩子一起参加评教活动,使得评教结果的可靠性稍差;也有个别学生不够认真,漏评、少评、或不按要求评,导致后来我们又组织进行补评。还有极个别学生出于不正常目的乱评,对此我们进行了及时认真的纠正。第二、个别老师对此次评教工作的组织不够积极与认真,使得个别学生的评教调查问卷丢失。虽然是极少数学生的问卷,但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二、评教结果

经过我们的努力和参评学生的积极配合,圆满地完成了全校学生评教工作。全校6个年级16个班级600多名学生(家长)参评30名任课教师(专兼职)的教学行为被测评。 全校教学质量平均分为94分,属优秀。90分以上的教师28人占测评教师总数的93%;80—90分(不含90分)的有2人,占测评教师总数的6.7%;80分以下的没有。 三、结果分析 1、从全校总体来看:全校教学质量平均得分为94分,比去年91.59分高出2.41分;各项评教指标得分也都高于去年;学生对教学的总体满意程度(含满意和基本满意)为99.03%,比去年的96.83%高出2.47%;不满意程度为0.96%比去年的3.17%下降了2.21%。 2、从教师个体来看:绝大多数教师得分和学生的满意程度较去年有所提高,尤其是去年得分较低的后百分之五的教师有较大进步,没有在今年后百分之五之列。 综上可见:今年全校总体教学质量为优秀,学生满意度高,与去年相比有较大提高。表明一年来大多数教师有较大进步,敬业精神有较大提高,教师们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并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这些进步与学院

小课题中期报告模板课题中期报告范文8篇

小课题中期报告模板课题中期报告范文8篇我们课题组自承担“教语文”教学与“学语文”教学之比较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人员热情饱满,态度积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查阅,撰写论文,结合理论上实验课,阶段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简要汇报如下: 1、积极创造条件,进行课题申报 早在xx年5月,本课题组顾问特级教师林惠生老师在带领本课题主持陶波老师去江门参加人教版教材培训会议期间,陶波比较具体的了解了林惠生老师所主持的省级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从教语文走向学语文”。在林惠生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陶波老师决定开始着手“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的比较研究”。 征得林惠生老师同意后,陶波、陈振华、黄咏志、黄广萍四位高中语文教师开始协商筹划,准备将“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的比较研究”作为林惠生老师“从教语文走向学语文”这一省级科研课题的子课题,并准备将此课题作为一个单独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向市教育局科研办申报。至此,“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的比较研究”课题组成立。

xx年8月,课题组在林惠生老师的指导下,为“教语文与学文两种教学思维的比较研究”这一教学科研课题撰写了“汕尾市教育科研项目申请评审书”,正式向市教育局科研办申报,并很快有了回应,课题组就积极投入了该课题的研究。 2、确定研究计划 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确定了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的实施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准备阶段(xx年8月——xx年9月) (1)向市教育局科研办申请课题立项 (2)准备课题研究的有关资料 (3)确定参加课题研究的有关人员 (4)制定研究实施方案,确立各项研究的主要承担人,落实各项研究的研究计划。 第二、实施阶段(xx年10月——xx年8月)

学风建设调查分析报告[1]

学风建设调查报告 目录:一、摘要 二、调查的具体过程 三、区分问卷有效与否的标准 四、调查背景 五、问卷分析与结果 六、结论与建议 七、其它思考与建议 八、结尾 九、附件(数据与图表) ▉摘要: 调研课题:关于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商学院学风建设的调查 调研对象:江城学院商学院学生 主要调研人员:04级辅导员:刘煜裴晓荣陶唯王文喜夏静莫德辉 05级辅导员:张勤杨传喜王良波周瑞熊玲刘燕飞杜雪晴调研时间:2006年6月 调研方法:整群抽样方法 调研目的:1.考察、评估商学院整体学风状况 2.了解我院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及思想等方面的真实情况 3.通过分析,为学校日后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合理性建议 调研样本容量:260份 报告摘要:优良的学风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质量的重要内涵,它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和管理水平;优良的学风也是学校创品牌,树信誉,谋发展的基础,因此,学风建设工作是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是我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 ■调查的具体过程: 1 组织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同学进行座谈,初步了解同学们对我校学风建设的看法和意见 2 整理座谈部分资料,分配部分同学协助我们查找有关资料以及整理资料 3 根据以上充分的准备,我们以及部分同学有针对的设计了问题,设计的问题每一个都有它要反映的内容。 4 我们采取整群抽样方法,由各系辅导员亲自发放问卷到学生手中,这样学生会有一定度的重视。 5 两天后进行问卷回收,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制定出一个区别有效问卷与无效问卷的区分标准。 6 然后制表进行数据整理。 7 根据整理的数据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总结。 8 撰写调研报告。

课题中期评估报告.doc

《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马家堡小学韩童胜《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是我校重点课题。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目前,有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音乐活动的相关论文虽然较多,但如何发挥音乐学科的作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创设研究”的专题系列研究,在国内外尚属初期研究阶段。如何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使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更佳,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创设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一、开题立项稳步推进 1、本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教学是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教学设计是指教学指导者和教师依据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艺术原理,为了达到某阶段教学目标,根据受教育者的认知结构,对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划。 音乐教学设计是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从系统的整体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习者、教学目标、教材、媒体、评价等各方面因素,分析音乐教学问题和需求,设计解决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加以实施并由此进行评价和修改,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创设是教学指导者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以课堂为实施设计的阵地,综合考虑教师、学习者、教学目标、教材、媒体、评价和其它教学设施等各方面因素,侧重于针对学习者的音乐活动,分析音乐教学问题和需求,设计解决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使教学指导者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计划过程和最佳的操作程序。 2、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通过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文章资料,对教学设计和音乐教学活动综述如下: 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对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专门的领域,教学设计业已发展成为教育技术领域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分支。人们把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用系统观点和方法,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精心安排和组织各种学习资源,使之序列化等一系列工作称为教学设计,这是一种程序式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计划的过程。它运用系统方法研究教学系统中诸要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媒体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设计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来协调配置,使各要素有机结合,从而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 3、课题理论意义 课题《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是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按照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结合课程内容标准的实质,从教学实际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材、教学环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