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 周周测 第二章 二次函数周周测9(全章)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 周周测 第二章 二次函数周周测9(全章)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 周周测 第二章 二次函数周周测9(全章)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 周周测 第二章 二次函数周周测9(全章)

第二章二次函数

1.对于二次函数y=-(x-1)2+2的图象与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称轴是直线x=1,最小值是2

B.对称轴是直线x=1,最大值是2

C.对称轴是直线x=-1,最小值是2

D.对称轴是直线x=-1,最大值是2

2.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2-Y-1所示,则()

A.b>0,c>0 B.b>0,c<0

C.b<0,c<0 D.b<0,c>0

2-Y-12-Y-2 3.将如图2-Y-2所示的抛物线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抛物线的表达式是()

A.y=(x-1)2+1 B.y=(x+1)2+1

C.y=2(x-1)2+1 D.y=2(x+1)2+1

4 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2-Y-3所示,以下四个结论:①a>0;

②c>0;③b2-4ac>0;④-b

2a<0,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2-Y-32-Y-4

5.如图2-Y-4,抛物线y=ax2+bx+c(a≠0)的对称轴为直线x=-1,给出下列结论:①b2=4ac;②abc>0;③a>c;④4a-2b+c>0,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

C.3个D.4个

6.若抛物线y=x2-6x+m与x轴没有交点,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7.如图2-Y-5,若抛物线y=ax2+bx+c上的P(4,0),Q两点关于它的对称轴直线x =1对称,则点Q的坐标为________.

8.已知函数y=-(x-1)2的图象上两点A(2,y1),B(a,y2),其中a>2,则y1与y2的大小关系是y1________y2(填“<”“>”或“=”).

2-Y-5

2-Y-6

9.如图2-Y-6,图中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ax2+bx+c(a≠0),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abc>0;②b2<4ac;③4a-2b+c>0;④2a+b>c.

10.如图2-Y-7是抛物线y1=ax2+bx+c(a≠0)的一部分,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A(1,3),与x轴的一个交点是B(4,0),直线y2=mx+n(m≠0)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下列结论:

图2-Y-7

①abc>0;②方程ax2+bx+c=3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③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是(-1,0);④当1<x<4时,有y2>y1;⑤x(ax+b)≤a+b,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只填序号)

11.已知函数y=-x2+(m-1)x+m(m为常数).

(1)该函数的图象与x轴公共点的个数是()

A.0 B.1

C.2 D.1或2

(2)求证:不论m为何值,该函数的图象的顶点都在函数y=(x+1)2的图象上;

(3)当-2≤m≤3时,求该函数的图象的顶点纵坐标的取值范围.

12.某商店经销一种学生用双肩包,已知这种双肩包的成本价为每个30元.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双肩包每天的销售量y(个)与销售单价x(元/个)有如下关系:y=-x+60(30≤x≤60).设这种双肩包每天的销售利润为w元.

(1)求w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这种双肩包销售单价定为多少时,每天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

(3)如果物价部门规定这种双肩包的销售单价不高于42元/个,该商店销售这种双肩包每天要获得200元的销售利润,销售单价应定为多少?

13.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和旧城的改造,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丽.小明家附近广场中央新修了一个圆形喷水池,在水池中心竖直安装了一根高2米的喷水管,它喷出的抛物线形水柱在与池中心的水平距离为1米处达到最高,水柱落地处离池中心3米.

(1)请你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并求出水柱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求出水柱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图2-Y-8

14.我们知道,经过原点的抛物线可以用y=ax2+bx(a≠0)表示,对于这样的抛物线:

(1)当抛物线经过点(-2,0)和(-1,3)时,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当抛物线的顶点在直线y=-2x上时,求b的值;

(3)如图2-Y-9,现有一组这样的抛物线,它们的顶点A1,A2,…,A n在直线y=-2x 上,横坐标依次为-1,-2,-3,…,-n(n为正整数,且n≤12),分别过每个顶点作x轴的垂线,垂足记为B1,B2,…,B n,以线段A n B n为边向左作正方形A n B n C n D n,如果这组抛物线中的某一条经过点D n,求此时满足条件的正方形A n B n C n D n的边长.

图2-Y-9

详解详析

1.B

2.B [解析] ∵二次函数y =ax 2+bx +c 图象的开口向下,∴a <0. ∵二次函数图象与y 轴交于负半轴,∴c <0. ∵对称轴为直线x =-b

2a

>0,∴b >0.故选B.

3.C [解析] 由图象,得原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2x 2-2.

由平移规律,得平移后所得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2(x -1)2+1,故选C. 4.C [解析] ∵抛物线开口向上,∴a >0,结论①正确; ∵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y 轴负半轴, ∴c <0,结论②错误;

∵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 ∴b 2-4ac >0,结论③正确; ∵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 轴右侧, ∴-b

2a

>0,结论④错误.

故选C.

5.C [解析] ∵抛物线与x 轴有2个交点, ∴b 2-4ac >0,∴①错误; ∵抛物线开口向上,∴a >0.

∵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 轴的左侧, ∴a ,b 同号,∴b >0.

∵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上方,∴c >0, ∴abc >0,

∴②正确;

∵x =-1时,y <0,即a -b +c <0. ∵对称轴为直线x =-1,∴-b

2a =-1,

∴b =2a ,

∴a -2a +c <0,即a >c ,

∴③正确;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1,

∴x =-2和x =0时的函数值相等,即x =-2时,y >0, ∴4a -2b +c >0,∴④正确. ∴正确的有②③④,3个,

故选C.

6.m >9 [解析] 由Δ=b 2-4ac =(-6)2-4×1×m <0,解得m >9.

7.(-2,0) [解析] 设Q (a ,0),由对称性知,a +4

2=1,∴a =-2.即Q (-2,0).

8.> [解析] ∵函数y =-(x -1)2,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 =1,开口向下,

∴当x >1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函数图象上两点A (2,y 1),B (a ,y 2),a >2,

∴y 1>y 2.故答案为:>.

9.①③④ [解析] ∵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在y 轴右侧,与y 轴交于负半轴, ∴a >0,-b

2a

>0,c <0,

∴b <0,∴abc >0,①正确; ∵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

∴b 2-4ac >0,即b 2>4ac ,②错误;

当x =-2时,y =4a -2b +c >0,③正确; ∵0<-b

2a

<1,

∴-2a <b <0,

∴2a +b >0>c ,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③④.

10.②⑤ [解析] 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关系、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一一判断即可.由图象可知:a <0,b >0,c >0,故abc <0,故①错误;观察图象可知,抛物线与直线y =3只有一个交点,故方程ax 2+bx +c =3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故②正确;

根据对称性可知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是(-2,0),故③错误;观察图象可知,当1<x <4时,有y 2<y 1,故④错误;因为当x =1时,y 1有最大值,所以ax 2+bx +c ≤a +b +c ,即x (ax +b )≤a +b ,故⑤正确.

所以②⑤正确.故答案为②⑤.

11.[解析] (1)表示出根的判别式,判断其正负即可得到结果;

(2)将二次函数表达式配方变形后,判断其顶点坐标是否在已知函数图象上即可; (3)根据m 的范围确定出顶点纵坐标的范围即可. 解:(1)∵函数y =-x 2+(m -1)x +m (m 为常数), ∴Δ=(m -1)2+4m =(m +1)2≥0,

则该函数图象与x 轴的公共点的个数是1或2.故选D.

(2)证明:y =-x 2

+(m -1)x +m =-(x -m -12)2+(m +1)24,其图象顶点坐标为(m -1

2

(m +1)2

4

). 把x =m -12代入y =(x +1)2,得y =(m -12+1)2

=(m +1)24,故不论m 为何值,该函数的

图象的顶点都在函数y =(x +1)2的图象上.

(3)设z =

()

m +12

4

当m =-1时,z 有最小值为0;

当m <-1时,z 随m 的增大而减小; 当m >-1时,z 随m 的增大而增大. 当m =-2时,z =1

4

;当m =3时,z =4.

则当-2≤m ≤3时,该函数图象的顶点纵坐标z 的取值范围是0≤z ≤4. 12.解:(1)w =(x -30)y =(x -30)(-x +60)=-x 2+90x -1800.

所以w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w =-x 2+90x -1800(30≤x ≤60). (2)w =-x 2+90x -1800=-(x -45)2+225. ∵-1<0,∴当x =45时,w 有最大值为225.

答:销售单价定为45元/个时,每天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225元. (3)当w =200时,可得方程-(x -45)2+225=200. 解得x 1=40,x 2=50. ∵50>42,

∴x 2=50不符合题意,应舍去.

答:该商店销售这种双肩包每天要获得200元的销售利润,销售单价应定为40元/个. 13.解:(1)所建直角坐标系不唯一,如图,以水管与地面交点为原点,原点与水柱落地点所在直线为x 轴,水管所在直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由题意可设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a (x -1)2+h (0≤x ≤3). 抛物线过点(0,2)和(3,0),代入抛物线表达式可得

?

????4a +h =0,a +h =2.解得???

a =-23

h =83.

∴水柱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23(x -1)2+83(0≤x ≤3).化为一般式为y =-23x 2+4

3x +

2(0≤x ≤3).

(2)由(1)知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23(x -1)2+83(0≤x ≤3).当x =1时,y 最大=8

3.

∴水柱的最大高度为8

3

米.

14.解:(1)∵抛物线y =ax 2+bx 经过点(-2,0)和(-1,3),

∴???4a -2b =0,a -b =3,解得???a =-3,b =-6,

∴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3x 2-6x . (2)∵抛物线y =ax 2+bx 的顶点坐标是 (-b 2a ,-b 2

4a

), 且该点在直线y =-2x 上, ∴-b 24a =-2×(-b 2a ).

∵a ≠0,∴-b 2=4b ,

解得b 1=-4,b 2=0.

(3)这组抛物线的顶点A 1,A 2,…,A n 在直线y =-2x 上, 由(2)可知,b =-4或b =0.

①当b =0时,抛物线的顶点在坐标原点,不合题意,舍去; ②当b =-4时,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ax 2-4x .

由题意可知,第n 条抛物线的顶点为A n (-n ,2n ),则D n (-3n ,2n ). ∵以A n 为顶点的抛物线不可能经过点D n ,设第(n +k )(k 为正整数)条抛物线经过点D n ,此时第(n +k )条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A n +k (-n -k ,2n +2k ),

∴-b

2a =-n -k ,

∴a =b 2(n +k )=-2

n +k

∴第(n +k )条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2n +k x 2

-4x .

∵D n (-3n ,2n )在第(n +k )条抛物线上, ∴2n =-2n +k ×(-3n )2-4×(-3n ),解得k =4

5n .

∵n ,k 为正整数,且n ≤12,

∴n 1=5,n 2=10.

当n =5时,k =4,n +k =9;

当n =10时,k =8,n +k =18>12(舍去), ∴D 5(-15,10), ∴正方形的边长是10.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1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能够用tan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外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重点: 1.从现实情境中探索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难点: 理解正切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两边的比. 学习方法: 引导—探索法. 学习过程: 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你能比较两个梯子哪个更陡吗?你有哪些办法? 2、生活问题数学化: ⑴如图:梯子AB 和EF 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⑵以下三组中,梯子AB 和EF 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二、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Rt △AB 1C 1和Rt△AB 2C 2有什么关系? ⑵ 2 2 2111B AC C B AC C 和有什么关系? ⑶如果改变B 2在梯子上的位置(如B 3C 3)呢?

三、例题: 例1、如图是甲,乙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 例2、在△ABC中,∠C=90°,BC=12cm,AB=20cm,求tanA和tanB 的值. 四、随堂练习: 1、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你能根据图中所给数据求出tanC吗? 2、如图,某人从山脚下的点A走了200m后到达山顶的点B,已知点B到山脚的垂直距离为55m,求山的坡度.(结果精确到0.001) 3、若某人沿坡度i=3:4的斜坡前进10米,则他所在的位置比原来的位置 升高________米. 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是16和12.较长的一条对角线与菱形的一边的夹角为θ,则 tanθ=______. 5、如图,Rt△ABC是一防洪堤背水坡的横截面图,斜坡AB的长为12 m,它的坡角为45°,为了提高该堤的防洪能力,现将背水坡改造成坡比为1:1.5的斜坡AD,求DB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五、课后练习: 1、在Rt△ABC中,∠C=90°,AB=3,BC=1,则tanA= _______. 2、在△ABC中,AB=10,AC=8,BC=6,则tanA=_______. 3、在△ABC中,AB=AC=3,BC=4,则tanC=______. 4、在Rt△ABC中,∠C是直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a=24,c= 25,求tanA、tanB的值.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章节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各章标题 第一章 证明(二)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第三章 证明(三) 第四章 视图与投影 第五章 反比例函数 第六章 频率与概率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各章标题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 第二章 二次函数 第三章 圆 第四章 统计与概率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 证明(二) 一、公理(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 (2)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 (3)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推论: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 二、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其他性质: ①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 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 ,底边长为b ,则 2 b

新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新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下 册知识点总结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 一.锐角三角函数 1.正切: 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 ,记作tanA , 即的邻边 的对边A A A ∠∠=tan ; ①ta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 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②tanA 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③tanA 不表示“tan”乘以“A”; 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A 是锐角的正切; ⑤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 越大;∠A 越大,梯子越陡,tanA 的值越大。 2.正弦.. : 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 斜边 的对边A A ∠=sin ; 3.余弦: 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 斜边的邻边 A A ∠=cos ;

图1 锐角A 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A 的三角函数当锐角A 变化时,相应的正弦、余弦和正切之也随之变化。 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三角函数的计算 1. 仰角: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仰角.. 2. 俯角:当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俯角.. 3.规律: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可以看出,(1)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2)0≤sin α≤1,0≤cos α≤1。 4.坡度:如图2,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坡角的正切称为坡度........... (或坡比.. )。用字母i 表示,即A l h i tan == 5.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 。如图3,OA 、OB 、OC 的方位角分别为45°、135°、225°。 6.方向角: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 。如图4,OA 、OB 、OC 、OD 的方向角分别是;北偏东30°,南偏东45°(东南方向)、南偏西为60°,北偏西60°。 7.同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30 o 45 o 60 o sin α cos α tan α 1 图2 h i=h:l l B

2020新版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全)

2020新版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全) 第1课时 §1.1.1 锐角三角函数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 2、 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切、正弦、余弦)的意义;并能够举例说明 3、 能够运用三角函数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 4、 能够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正切函数的定义 难点:理解正切函数的定义 教学过程设计 ? 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无论是边;还是角;它都有其它三角形所没有的性质。这一章;我们继续学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 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 梯子的倾斜程度 在很多建筑物里;为了达到美观等目的;往往都有部分设计成倾斜的。这就涉及到倾斜角的问题。用倾斜角刻画倾斜程度是非常自然的。但在很多实现问题中;人们无法测得倾斜角;这时通常采用一个比值来刻画倾斜程度;这个比值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倾斜角的正切。 1) (重点讲解)如果梯子的长度不变;那么墙高与地面的比值越大;则梯子越陡; 2) 如果墙的高度不变;那么底边与梯子的长度的比值越小;则梯子越陡; 3) 如果底边的长度相同;那么墙的高与梯子的高的比值越大;则梯子越陡;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刻画梯子倾斜程度的几种方法;以便为后面引入正切、正弦、余弦的概念奠定基础。 2、 想一想(比值不变) ☆ 想一想 书本P 2 想一想 通过对前面的问题的讨论;学生已经知道可以用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之比来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当倾斜角确定时;其对边与邻边的比值随之确定。这一比值只与倾斜角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 3、 正切函数 (1) 明确各边的名称 (2) 的邻边 的对边 A A A ∠∠=tan (3) 明确要求:1)必须是直角三角形;2)是∠A 的对边与 ∠A 的邻边的比值。 ☆ 巩固练习 a 、 如图;在△ACB 中;∠C = 90°; 1) tanA = ;tanB = ; 2) 若AC = 4;BC = 3;则tanA = ;tanB = ; 3) 若AC = 8;AB = 10;则tanA = ;tanB = ; b 、 如图;在△ACB 中;tanA = 。(不是直角三角形) (4) 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 4、 讲解例题 A B C A B C ∠A 的对边 ∠A 的邻边 斜边 A B C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汇总

北 师 大 版 九 年 级 数 学 , 知 识 点 汇 总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一、平行四边形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两条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分成四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4)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3、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面积:S平行四边形=底ⅹ高 二、菱形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 2、性质:(1)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2)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两条对角线把菱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4)菱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两条)。 3、判定:(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4、面积:S菱形=底ⅹ高;S菱形=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三、矩形 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 2、性质:(1)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2)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两条对角线把矩形分成四个面积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4)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5)矩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两条)。 3、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4、面积:S矩形=底ⅹ高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章节知识点复习总结.doc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各章标题 第一章 证明(二) 笫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第三章 证明(三) 第四章 视图与投影 第五章 反比例函数 第六章 频率b 概率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各章标题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 第二章二次函数 第三章圆 第四章统计与概率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证明(二) 一、公理(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2) 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3) 两角及英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4)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推论: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角边”或 “AAS”)。 二、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2)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等腰三 角形的其他性质: ①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 ②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③ 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底边长为b,则 2 ④ 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关系:设顶角为顶角为ZA,底角为ZB 、ZC,则ZA=180° -2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2)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三、等边三角形 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o (2)三线合一 判定:(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ZB, ZB=ZC= 180。一" 2

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图 1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定理知识点汇总[九年级(下册)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 ※一. 正切: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 ,记作tanA ,即的邻边 的对边 A A A ∠∠=tan ; ①ta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 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②tanA 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③tanA 不表示“tan”乘以“A”; 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A 是锐角的正切; ⑤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 越大; ∠A 越大,梯子越陡,tanA 的值越大。 ※二. 正弦..: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斜边 的对边 A A ∠=sin ; ※三. 余弦: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斜边的邻边 A A ∠=cos ; ※余切: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作cotA ,即的对边的邻边 A A A ∠∠= cot ; ※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分别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余切、正切。 (通常我们称正弦、余弦互为余函数。同样,也称正切、余切互为余函数,可以概括为: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函数)用等式表达:若∠A 为锐角,则 ①)90cos(sin A A ∠-?=; )90sin(cos A A ∠-?= ②)90cot( tan A A ∠-?=; )90tan(cot A A ∠-?= ※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 所成的锐角称为仰角.. ※当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 的锐角称为俯角.. ※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可以看出,(1)当 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弦值、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2)0≤sin α≤1,0≤cos α≤1。 ※同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倒数关系:tg α·ctg α=1。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二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 0o 30 o 45 o 60 o 90 o sin α 0 2 1 22 2 3 1 cos α 1 23 2 2 2 1 0 tan α 0 3 3 1 3 — cot α — 3 1 3 3 0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

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李艳娟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仍担任初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经过上一学期的努力,很多学生在学习风气上有了较大的改变,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也有不少学生自知能力较差,特别是到了最后一学期,有些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甚至自暴自弃,这些都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耐心教育,此外,面临中考阶段对学生要有总体的掌握,使之考出好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内容只剩两章,:圆与统计与概率。 圆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圆的定义和性质,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切线,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本章设涉及的概念、定理较多,应弄清来龙去脉,准确理解和掌握概念和定理。垂径定理及推论、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本章的重点。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运用与圆有关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的难点。 统计与概率这章有总体与样本、用样本估计这两节内容。统计是统计理论和应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基本思想是通过部分估计全体。本章在介绍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后,先后以百分比、平均数和方差为例,介绍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方法。 除了这两章,还要复习初中数学教材其他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掌握圆的切线及与圆有关的角等概念和计算。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的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与实践,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式子错误的是() A.cos40°=sin50°B.tan15°?tan75°=1C.sin225°+cos225°=1 D.sin60°=2sin30° 2.一个公共房门前的台阶高出地面1.2米,台阶拆除后,换成供轮椅行走的斜坡,数据如图所示,则下列关系或说法正确的是() A.斜坡AB的坡度是10°B.斜坡AB的坡度是tan10° B.C.AC=1.2tan10°米D.AB=米 3.已知,在Rt△ABC中,∠C=90°,AB=,AC=1,那么∠A的正切tanA等于()A.B.2 C. D. 4.函数y=k(x﹣k)与y=kx2,y=(k≠0),在同一坐标系上的图象正确的是() A.B.C.D. 5.若抛物线y=x2﹣2x+3不动,将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先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再沿铅直方向向上平移三个单位,则原抛物线图象的解析式应变为() A.y=(x﹣2)2+3 B.y=(x﹣2)2+5 C.y=x2﹣1 D.y=x2+4 6.若二次函数y=ax2﹣2ax+c的图象经过点(﹣1,0),则方程ax2﹣2ax+c=0的解为() A.x 1=﹣3,x 2 =﹣1 B.x 1 =1,x 2 =3 C.x 1 =﹣1,x 2 =3 D.x 1 =﹣3,x 2 =1 7.如图所示,⊙O的半径为13,弦AB的长度是24,ON⊥AB,垂足为N,则ON=()

A .5 B .7 C .9 D .11 8.如图,线段AB 是⊙O 的直径,弦CD ⊥AB ,∠CAB=40°,则∠ABD 与∠AOD 分别等于( ) A .40°,80° B .50°,100° C .50°,80° D .40°,100° 9.已知⊙O 的半径OD 垂直于弦AB ,交AB 于点C ,连接AO 并延长交⊙O 于点E ,若AB=8,CD=2,则△BCE 的面积为( ) A .12 B .15 C .16 D .18 10.二次函数y=ax 2+bx+c (a ≠0)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b <0;②c >0;③a+c <b ;④b 2﹣4ac >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1.在△ABC 中,∠C=90°,AB=13,BC=5,则sinA 的值是 . 12.在将Rt △ABC 中,∠A=90°,∠C :∠B=1:2,则sinB= . 13.已知cos α=,则 的值等于 . 14.已知抛物线y=ax 2﹣3x+c (a ≠0)经过点(﹣2,4),则4a+c ﹣1= . 15.若二次函数y=2x 2﹣4x ﹣1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x 1,0)、B (x 2,0)两点,则+ 的值为 . 16.已知M 、N 两点关于y 轴对称,且点M 在双曲线 上,点N 在直线y=﹣x+3上, 设点M 坐标为(a ,b ),则y=﹣abx 2+(a+b )x 的顶点坐标为 . 17.若⊙O 的直径为2,OP=2,则点P 与⊙O 的位置关系是:点P 在⊙O .

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图1 图3 图4 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 一.锐角三角函数 1.正切: 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 即的邻边 的对边A A A ∠∠=tan ; ①ta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 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②tanA 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③tanA 不表示“tan”乘以“A”; 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A 是锐角的正切; ⑤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 越大;∠A 越大,梯子越陡,tanA 的值越大。 2.正弦.. : 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斜边的对边A A ∠=sin ; 3.余弦: 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斜边的邻边A A ∠=cos ; 锐角A 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A 的三角函数当锐角A 变化时,相应的正弦、余弦和正切之也随之变化。 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三角函数的计算 1. 仰角: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仰角.. 2. 俯角:当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俯角.. 3.规律: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可以看出,(1)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2)0≤sin α≤1,0≤cos α≤1。 4.坡度:如图2,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坡角的正切称为坡度........... (或坡比.. )。用字母i 表示,即A l h i tan == 5.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如图3,OA 、OB 、OC 的方位角分别为45°、135°、225°。 6.方向角: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如图4,OA 、OB 、OC 、OD 的方向角分别是;北偏东30°,南偏东45°(东南方向)、南偏西为60°,北偏西60°。 7.同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①互余关系sinA=cos(90°-A)、cosA=sin(90°-A ) 30 o 45 o 60 o sin α 2 1 2 2 2 3 cos α 23 2 2 2 1 tan α 3 3 1 3 图2 h i=h:l B C

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图 1 图 3 图4 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 一.锐角三角函数 1.正切: 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 即的邻边 的对边A A A ∠∠=tan ; ①ta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 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②tanA 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③tanA 不表示“tan”乘以“A”; 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A 是锐角的正切; ⑤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 越大;∠A 越大,梯子越陡,tanA 的值越大。 2.正弦.. : 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斜边的对边A A ∠=sin ; 3.余弦: 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斜边的邻边A A ∠=cos ; 锐角A 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A 的三角函数当锐角A 变化时,相应的正弦、余弦和正切之也随之变化。 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三角函数的计算 1. 仰角: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仰角.. 2. 俯角:当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俯角.. 3.规律: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可以看出,(1)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2)0≤sin α≤1,0≤cos α≤1。 4.坡度:如图2,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坡角的正切称为坡度........... (或坡比.. )。用字母i 表示,即A l h i tan == 5.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如图3,OA 、OB 、OC 的方位角分别为45°、135°、225°。 6.方向角: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如图4,OA 、OB 、OC 、OD 的方向角分别是;北偏东30°,南偏东45°(东南方向)、南偏西为60°,北偏西60°。 7.同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①互余关系sinA=cos(90°-A)、cosA=sin(90°-A ) ②平方关系:③商数关系: 图2 h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练习题

2.3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1) 一、选择题: 1.已知抛物线过A(-1,0),B(3,0)两点,与y轴交于C点,且BC=32,则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 A.y=-x2+2x+3 B.y=x2-2x-3 C.y=x2+2x―3或y=-x2+2x+3 D.y=-x2+2x+3或y=x2-2x-3 2.如果点(-2,-3)和(5,-3)都是抛物线y=ax2+bx+c上的点,那么抛物线的对称轴是 ( ) A.x=3 B.x=-3 C.x=3 2 D.x=- 3 2 3.二次函数y=ax2+bx+c,b2=ac,且x=0时y=-4则() A.y 最大=-4 B.y 最小 =-4 C.y 最大 =-3 D.y 最小 =3 4.(2014?舟山,第10题3分)当﹣2≤x≤1时,二次函数y=﹣(x﹣m)2+m2+1有最大值4,则实数m的值为() A ﹣2 B 或 C 2或 D 2或﹣或 5.平时我们在跳绳时,绳摇到最高点处的形状可近似地看做抛物线,如图2 - 78所示.正在摇绳的甲、乙两名同学拿绳的手间距为4 m,距地高均为1 m,学生丙、丁分别站在距甲拿绳的手水平距离1 m,2.5 m处.绳子在摇到最高处时刚好通过他们的头顶.已知学生丙的身高是1.5 m,则学生丁的身高为 ( ) A.1.5 m B.1.625 m C.1.66 m D.1.67 m 二、填空题: 6.将抛物线y=x2向左平移4个单位后,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则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是________. 7.(锦州市)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上,且顶点在y轴的负半轴上,请你

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________. 8.(长春市)函数y=x2+bx-c的图象经过点(1,2),则b-c的值为______.9.如图2 - 79所示,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的顶点p的横坐标是4,图象与x轴交于点A(m,0)和点B,且点A在点B的左侧,那么线段AB的长是.(用含字母m的代数式表示) 5.已知抛物线y=ax2+bx+c的对称轴为x=2,且经过点(1,4)和点(5,0),则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三、解答题: 10.用配方法把二次函数y=l+2x-x2化为y=a(x-h)2+k的形式,作出它的草图,回答下列问题. (1)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和它与x轴的交点坐标; (2)当x取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3)当x取何值时,y的值大于0? 11.已知抛物线y=ax2+bx+c经过A,B,C三点,当x≥0时,?其图象如图所示.(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写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2)画出抛物线y=ax2+bx+c当x<0时的图象; (3)利用抛物线y=ax2+bx+c,写出x为何值时,y>0.

北师大版九年级初三数学下册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仍担任初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经过上一学期的努力,很多学生在学习风气上有了较大的改变,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也有不少学生自知能力较差,特别是到了最后一学期,有些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甚至自暴自弃,这些都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耐心教育,此外,面临中考阶段对学生要有总体的掌握,使之考出好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内容只剩两章,:圆与统计与概率。 圆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圆的定义和性质,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切线,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本章设涉及的概念、定理较多,应弄清来龙去脉,准确理解和掌握概念和定理。垂径定理及推论、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本章的重点。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运用与圆有关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的难点。 统计与概率这章有总体与样本、用样本估计这两节内容。统计是统计理论和应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基本思想是通过部分估计全体。本章在介绍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后,先后以百分比、平均数和方差为例,介绍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方法。 除了这两章,还要复习初中数学教材其他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掌握圆的切线及与圆有关的角等概念和计算。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的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应用于实践,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的进行运算,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详细知识点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重点了解之前或之后内容补充仅供参考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对角线所在直线为其对称轴; 定理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定理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判定定理: 定理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定理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对边中点连线所在直线为其对称轴; 定理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定理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定理(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判定定理: 定理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定理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正方形的的性质与判定 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四条对称轴,对角线和对边中点连线所在直线分别为其对称轴; 定理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 定理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 判定定理: 定理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定理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定理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定理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平行边形、菱形、矩形和正方形四者之间的关系: 附: 梯形: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梯形分类: 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 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等腰梯形的判定: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并且都可以化成ax2+bx+c=0(a,b,c为常数,a≠0)的形式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把ax2+bx+c=0(a,b,c为常数,a≠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ax2,bx,c分别称为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a,b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 列表不断缩小范围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二分法确定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2.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配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配方法;即将ax2+bx+c=0(a,b,c为常数,a≠0)变为(x+m)2=0的形式;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①把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②将二次项系数化成1; ③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④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⑤把方程转化成(x+m)2=0的形式; ⑥两边开方求其根。 3.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求根公式: 公式法: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公式法;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根的情况判定: 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根的判别式:b2-4ac,通常用希腊字母“△”来表示,读作delta; 4.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如果a·b=0,那么a=0或b=0; 因式分解法:把方程的一边变成0,另一边变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来求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因式分解法;(原来的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了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主要步骤:提公因式/十字相乘; 5.*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完全由它的系数确定,求根公式就是根与系数关系的一种形式; 如果方程ax2+bx+c=0(a≠0)有两个实数根x1、x2,那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详细知识点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重点了解之前或之后内容补充仅供参考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锐角三角函数 正切:在Rt△ABC中,如果锐角A确定,那么∠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便随之确定,这个 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即; 梯子的倾斜程度与tanA的关系: tanA的值越大,梯子越陡; 正切也经常用来描述山坡的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称为坡面{或坡比}); 正弦:在Rt△ABC中,如果锐角A确定,那么∠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便随之确定,这个 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即; 余弦:在Rt△ABC中,如果锐角A确定,那么∠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便随之确定,这个 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即; 三角函数:锐角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A的三角函数;当锐角A变化时,相应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也随之变化; 梯子的倾斜程度与sinA和cosA的关系: sinA的值越大,梯子越陡; cosA的值越小,梯子越陡; 注意: ①tan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sinA、cosA同理); ②tanA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sinA、cosA同理); ③tanA不表示“tan”乘以“A”(sinA、cosA同理); 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A是锐角的正切。 余切:在Rt△ABC中,锐角∠A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的余切,记作cotA,即。2.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附:

通常我们称正弦、余弦互为余函数;同样,也称正切、余切互为余函数,可以概括为: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函数,用等式表达:若∠A为锐角,则 ①sinA=cos(90°-∠A),cosA=sin(90°-∠A); ②tanA=cot(90°-∠A);cotA=tan(90°-∠A); 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仰角; 当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俯角; 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可以看出: 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余弦值、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0≤sinα≤1,0≤cosα≤1; 同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倒数关系:tanα·cotα=1; 商的关系:tanα=sinα/cosα,cotα=cosα/sinα; 平方关系:sin2α+cos2α=1。 3.三角函数的计算 已知角度,用科学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 已知三角函数值,用科学计算器求角度。 4.解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由直角三角形中已知的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的6个元素(三条边、三个角)中,直角是已知元素,如果再知道一条边和第三个元素,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所有元素就都可以确定下来; 附: 在△ABC中,∠C为直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有 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 两锐角的关系:∠A+∠B=90°; 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sinA=a/c,cosA=b/c,tanA=a/b,cotA=b/a; sinB=b/c,cosB=a/c,tanB=b/a,cotB=a/b; 面积公式:S△=ab/2=ch c/2(h c为c边上的高); 直角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r=(a+b-c)/2; 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R=c/2; 解直角三角形的几种基本类型列表如下:

(完整word版)新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图1 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 一.锐角三角函数 1.正切: 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 即的邻边 的对边A A A ∠∠=tan ; ①ta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 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②tanA 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③tanA 不表示“tan”乘以“A”; 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A 是锐角的正切; ⑤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 越大;∠A 越大,梯子越陡,tanA 的值越大。 2.正弦.. : 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斜边的对边A A ∠=sin ; 3.余弦: 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斜边的邻边A A ∠=cos ; 锐角A 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A 的三角函数当锐角A 变化时,相应的正弦、余弦和正切之也随之变化。 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三角函数的计算 1. 仰角: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仰角.. 2. 俯角:当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俯角.. 3.规律: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可以看出,(1)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2)0≤sin α≤1,0≤cos α≤1。 4.坡度:如图2,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坡角的正切称为坡度........... (或坡比.. )。用字母i 表示,即A l h i tan == 5.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如图3,OA 、OB 、OC 的方位角分别为45°、135°、225°。 6.方向角: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如图4,OA 、OB 、OC 、OD 的方向角分别是;北偏东30°,南偏东45°(东南方向)、南偏西为60°,北偏西60°。 图2 h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及例题(不错!)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及例题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正切: 在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即的邻边 的对边 A A A ∠∠=tan ; ①ta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 的正切,常省去角的符号“∠”; ②tanA 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③tanA 不表示“tan ”乘以“A ”; ④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 越大; ∠A 越大,梯子越陡,tanA 的值越大。 例 在Rt △ABC 中,如果各边长度都扩大为原来的2倍,那么锐角A 的正弦值( ) A.扩大2倍 B.缩小2倍 C.扩大4倍 D.没有变化 2. 正弦.. : 在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斜边的对边 A A ∠=sin ; 例 在ABC ?中,若90C ∠=?,1 sin 2 A =,2A B =,则AB C ?的周长为 3. 余弦: 在Rt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斜边的邻边 A A ∠=cos ; 例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30°,底边长为23,则腰长为( ) A .4 B .23 C .2 D .22 4. 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分别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 中,∠A ,∠B 均为锐角,且有|tan 3|2sin B A -+ -(例 △ABC A .直角(不等腰)三角形 B .等腰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不等边)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5.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 当从高 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 6.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二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 30 o 45 o 60 o sin α 2 1 22 2 3 cos α 23 2 2 2 1 tan α 3 3 1 3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定理知识点汇总[九年级(下册)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 ※一. 正切: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即的邻边 的对边A A A ∠∠= tan ; ①ta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 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②tanA 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③tanA 不表示“tan”乘以“A”; 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A 是锐角的正切; ⑤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 越大; ∠A 越大,梯子越陡,tanA 的值越大。 ※二. 正弦..: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斜边 的对边A A ∠= sin ; ※三. 余弦: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斜边 的邻边A A ∠= cos ; ※余切: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作cotA ,即的对边 的邻边A A A ∠∠= cot ; ※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分别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余切、正切。 (通常我们称正弦、余弦互为余函数。同样,也称正切、余切互为余函数,可以概括为: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函数)用等式表达:若∠A 为锐角,则 ①)90cos(sin A A ∠-?=; )90sin(cos A A ∠-?= ②)90cot(tan A A ∠-?=; )90tan(cot A A ∠-?= 0o 30 o 45 o 60 o 90 o sin α 0 2 1 2 2 2 3 1 cos α 1 23 2 2 2 1 0 tan α 0 3 3 1 3 — cot α — 3 1 3 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