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界电影史文字资料

世界电影史文字资料

世界电影史文字资料
世界电影史文字资料

世界电影史(PPT资料)

第一部分:现实主义电影

一、什么是现实主义: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般说,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都叫做现实主义作品。

现实主义作品的特点:

第一,是细节的真实性

第二,是形象的典型性。

第三,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

二、电影的诞生

关键词:1895年12月28日

一分钟电影

卢米埃尔兄弟代表作品:《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火车进站》。

三、告别“伟大的哑巴”

1、1927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

2、赞扬的声音:向更真实的生活迈进了一大步。

3、反对的声音:好莱坞的制片商,由于技术改造的巨额费用;默片演员;持不同美学观念的艺术家,比如爱森斯坦、卓别林。

二、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什么是诗意现实主义电影?是1930年代在法国诞生的电影流派,艺术家关注人生、展现残酷的现实生活。影片整体风格阴郁。以让?维果、雷诺阿、卡尔内、雷纳?克莱尔等导演为代表。主要作品有《操行零分》、《游戏规则》、《大幻灭》、《雾码头》、《太阳升起》等。

诗意现实主义的时代背景:一次大战后,对创作界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大制片厂的破落,这为独立制片人兴起提供契机。20年代被称作“疯狂的年代”,人们刚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醒过来,在生活中表现出一种放纵,在艺术上则是一次大解放。

30年代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继承了20年代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中的创新精神和实验精神。

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特征

第一,一次大战到三十年代,经济萧条,百废待兴,人民生活艰难,艺术家把对现实的悲观、对未来的迷茫情绪带到了自己的作品中,他们的作品充满宿命论思想和悲观色彩。

第二,作品主要内容是表现人们生存的压迫和艰难的挣扎。

第三,影片的镜头风格是阴郁、压抑。

第四,艺术家虽然表现了残酷的生活,但他们还是在影片中寻找一丝安慰。在镜头语言上,也时有诗化处理,比如《操行零分》中的“扔枕头段落”。

第四,影片受左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流露出近乎纪录片的朴素风格,真实、自然成为他们的追求目标。

让?维果(1905-1934) 29岁就长眠在墓穴中了。他一生仅拍过4部影片,其中只有1部长片(《亚特兰大号》),其余3部为短片或中片(《尼斯印象》、《法国游泳冠军塔里斯》和《操行零分》),总长度不足200分钟。他的作品以独特而尖锐的思想性和精致、高超的艺术性,对后来的电影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让?维果的《操行零分》1933 蛮横的学监由于几个孩子不听从他的训令就宣布他们操行零分,关了他们的禁闭。孩子们无法忍受清规戒律和乏味的生活,密谋逃跑,却没有成功……《操行零分》可以说是电影史上表现少年反叛主题的先驱,不仅启发了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开山之作《四百下》,而且在美国著名影片《无因的反叛》和《死亡诗社》中能够找到这部影片的影子。

让?雷诺阿(1894-1979) 诗意现实主义电影最杰出的代表。雷诺阿认为一个导演一生只拍一部作品。

《游戏规则》(1939):我想拍一部喜剧片,而又要讲一个悲惨的故事,结果就拍出了有多重含义的影片。

《大幻灭》:站在人道主义立场描写了一战时德军收容法国战俘的故事。

让?雷诺阿的主要创作特色

对人性的洞察是深邃的,不作简单化的处理,是一言难尽,这种复杂性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思想的厚度和情感的浓度。

电影语言已经十分娴熟,在雷诺阿等人的电影里,镜头之间的外部蒙太奇已被转换成镜头内部的场面调度,这点正是写实主义方法与技术主义方法的根本分界线。 他迷恋特写,他一直认为,对实物细部的放大,有助于使观众进入梦幻世界。卡尔内(1909~)Carn,Marcel 卡尔内早年任《电影画报》、《电影世界》等刊物的记者。 1938年执导的影片《雾码头》获当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一举成名。他的作品还有《太阳升起》、《夜间来客》等。

卡尔内的《雾码头》1938 讲述了一个偶然犯了罪的逃犯在码头上遭遇了一段爱情,当他将要搭上轮船时,却被一个歹徒打死了,在他1939年拍摄的《太阳升起》中,又延续了在《雾码头》中表现的主题,影片在主人公因为犯罪而被警察围困在一个阁楼里,只能借回忆来逃避现实,最后靠自杀来表示对这个社会的反抗。卡尔内认为:作为表现一个时代的电影必须反应这个时代的特征:不安和迷失。

三、什么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是产生于1945至1950年6年间的电影运动,艺术家用最朴素的手法表现、关怀现实生活。以维斯康蒂、罗西里尼、德·西卡、桑蒂斯等为代表,主要作品有《大地在波动》《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擦鞋童》《偷自行车的人》《罗马十一点钟》等。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

1、有明确理论指导的电影实践。

2、有明确的表现对象。

3、有明确的表现手法上的规定。

4、有明确的叙事上的要求。

安德烈·巴赞(André Bazin)(1918-1958) 法国最重要的电影理论家,《电影手册》创始人之一。巴赞的《电影是什么》已成为电影理论史上的经典著作,是二战后现实主义电影理论发展的一块基石。

巴赞的理论贡献

1、发现并阐述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导演的重要价值;

2、阐述了景深镜头在电影语言中的重要性与辩证关系,提出了长镜头理论;

3、丰富并总结了作者论;

4、在巴赞与《电影手册》的推动下,法国电影在二战后兴起了新浪潮运动。巴赞的主要观点

1、电影是照相的延伸,所谓的照相本体论,延伸下去就是提倡真实;

2、排斥创作者的主观干预,比如生硬运用对比、隐喻等表现手法;

3、用深焦距和长镜头替代蒙太奇。

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1889-1966)德国著名电影理论家。早年做过报刊编辑,1933年因遭纳粹迫害而流亡国外。1941年定居美国。著有《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他认为电影是展示原初素材-即现实本身的唯一的艺术。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拍摄原则

1、克拉考尔反对有“造型倾向”的电影,他认为,电影探索表面现象,即“外部现实”。

2、倡导纪录片式的视觉风格。

3、利用真正的现场(外景),不用制片厂的布景。

4、使用非职业演员。

5、避免书面语的对白,主张交谈似的语言。

6、在剪辑、摄影和灯光等方面避免人为的雕琢,主张简单的“没有风格”的风格。

对情节的处理

1、反对封闭式的结构模式,倡导开放式的叙事结构,没有明确的答案、完美、理想的结局。故事本身表现为“人生的片断”,“枝节”往往变得与主要的情节相类似。

2、反对编造,至少看不到编造的痕迹。要发现平凡中的不平凡。柴伐蒂尼强调普通人生活的戏剧性。

3、往往借用自然的周期,经常围绕着一段有限的时间来构思,例如暑假、学期,或一段仪式。

柴伐梯尼(Cesare Zavattini)出生于1902年,做过新闻记者,后来成为著名的编剧和电影理论家。1936年开始为德·西卡编写剧本,如《擦鞋童》(1946)《偷自行车的人》(1948)《温别尔托·D》(1952)、维斯康蒂导演的《小美人》(1952 )德·桑蒂斯导演《罗马十一时》(1951 )。

维斯康蒂(Luchino Visconti1906-1976)从小受贵族教育,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从戏剧转入导演行业,第一部作品是《邮差总按两次铃》,被禁演。二战中,因在家中藏匿游击队员,被判死刑,而幸运逃脱。1947年拍出《大地在波动》,成为新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后相继拍出《白夜》《洛可兄弟》《豹》《魂断威尼斯》等杰作。

《大地在波动》(1947)的艺术特色

《大地在波动》是最全面彻底贯彻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原则的影片。

用真实的外景拍摄,选择真正渔民扮演角色。

用近似纪录式的写实主义,以长镜头和画面景深镜头的浓郁诗意,将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结合起来。巴赞认为维斯康蒂是在单镜头内部包含和表现出诗意的效果。《大地在波动》中的唯美主义的倾向,导致了他在以后的作品特别是《威尼斯之死》中,走向了使用豪华布景,运用长镜头表现人物静态等,完全追求唯美主义的创作道路。

罗伯特.罗西里尼(Roberto rossellini 1906——1977) 出身建筑师世家。1945年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成为新写实主义首开先声的代表作。第二年的《游击队》获威尼斯电影节大奖,和1948年的《德意志零年》一起称为战后三部曲。1959年的《罗为雷将军》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60年代后期他开始侧重电视工作,为电视台拍摄了不少历史人物的传记片。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影片描述在美军解放城市以前,天主教徒和共产党人携手与纳粹进行斗争的故事。这部电影技术上虽粗糙,却使人感到新闻工作者特有的直观性和真实性。影片全在现场拍摄,许多室外镜头也不使用辅助灯光;除了主要演员,其他都是非职业演员;影片结构松散,用一系列插曲表现罗马城市对德国占领者的反抗。

维多里奥?德·西卡(Vittorio De Sica,1902-1974)二十年代时是一位受欢迎的舞台偶像与歌星。三十年代后兼做导演。《偷自行车的人》(1948)是

意大利新写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代表作,也是他享誉最隆的一部电影。《米兰的奇迹》获第4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温培尔托?D》是一部献给父辈的感人肺腑的作品。《意大利式的结婚》由索菲亚·罗兰主演。他的影片朴实、自然、注重细节,富于生活气息,充满对普通人的同情和关怀。

《偷自行车的人》(1948)无论重温多少次,《偷自行车的人》都堪称完美。男主人公好不容易找到一份贴海报的工作,不料第一天上班自行车就被偷,他与儿子到处找车,最后无可奈何地下手偷别人的车,却被逮个正着。影片将二战后罗马社会面貌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来,并带有深刻而理性的社会批判。影片获1950年第22届奥斯卡特别奖。影片一亿里拉成本在当时罕见,某些场次甚至动用六台摄影机。影片构图简洁,移动摄影克制、缓慢、带有漂浮感。全由非职业演员表演。

柴伐梯尼参与编剧的《罗马十一点钟》(1951)改编自当时意大利一篇真实的新闻报道。上百个女性去应征一个打字员的职位,最后楼梯倒塌酿成一场惨剧。

新现实主义结束的原因

1、政治上的原因

2、经济上的复苏

3、观众上的原因

作为一场运动,新现实主义在50年代中期就差不多结束了,但是作为一种风格和一种对现实的态度,它的影响却遍及世界许多国家,许多当代意大利导演继续保持新现实主义的传统。

四、新的浪潮

法国“新浪潮”电影 是1958-1962年产生于法国的电影流派,这是一个追问人的存在、表现出强烈创作个性的电影流派。以戈达尔、特吕弗、路易?马勒、雅克?里维特、罗麦尔、夏布罗尔为代表的新导演,主要作品有《筋疲力尽》、《四百下》、《朱尔和吉姆》《绿光》等。

“新浪潮”电影的准则

1957年,特吕弗在《电影手册》上撰文谈到“明天的电影”,认为明天的电影比小说更具有个性,如同日记那样,具有自传性质。这个定义阐述了1958-1962年间法国“新浪潮”电影的根本准则,他们要把电影改造成个人化的艺术,他们认为一部影片应当像一部小说、一幅画或一首乐曲,只是一个人的作品。

让?吕克?戈达尔(1930-)影评人出身,《筋疲力尽》(1959)赢得柏林影展最佳导演奖。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是戈达尔创作的高峰期,1967年后所有作品均为政治片。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后,戈达尔组织“维尔托夫小组”,信奉苏联“电影眼睛派”的理论。拍摄了《真理》《东风》等政治影片。70年代因车祸中断拍片。1980年后有《芳名卡门》、《新浪潮》等影片。

戈达尔的艺术世界戈达尔喜欢研究《毛泽东选集》,推崇“样板戏”。在《中国姑娘》中,戈达尔当时的妻子在片中饰演一个哲学系学生,她对校园里的四个毛主义小组成员很同情。他们招贴海报,红宝书,教条化的颂歌等,但似乎总也弄不清自己政治信念的真正含义,也不能对实践活动给予任何思想上的支持。对戈达尔的评价

电影史上有戈达尔前和戈达尔后电影之分,戈达尔的电影是传统电影和现代电影的分水岭。

《筋疲力尽》(1960)也可以看作是新浪潮导演们的一次集体行动,特吕弗编剧并拉来资金,夏布洛尔担任制片,黑色电影大师梅尔维尔出演作家一角。但他本人却多次声明那是“为别人而拍的”。米歇尔没有经济基础、性格颓废却珍重感情,帕特莉夏最终以背叛解决了与米歇尔的关系。

戈达尔在成为晦涩和自命不凡的同义词、在进行脑力探险的同时,戈达尔亦在改变我们的观影经验。

怪异的叙事技巧。

超越常规的“跳接”手法。

影片中一再出现的图片、广告、朗诵引语、书信,纪实访谈、文字游戏和电影中的电影。

戈达尔的成就

第一、挑战陈规。

第二、创造了新的人物。

第三、对存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第四、创造了新的电影样式。

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ois Truffaut,1932-1984) 1959年,特吕弗的《四百下》和夏布罗尔的《表兄弟》就像号角吹响了一场革命,再加上路易?马勒的《通往死刑台的电梯》(1958),以及左岸派代表阿伦?雷乃的《广岛之恋》,一起构成了新浪潮早期最显著的景观。

《四百下》1959 特吕弗的处女作,讲述了少年安东尼的成长故事,他在学校和父母之间游走,进行很多生活尝试和各种冒险。1979年,他在影片《爱情长跑》之中,又插进来了影片《四百下》中的一些镜头,暗示同一个电影主人公历时性的成长过程。

《朱尔和吉姆》(1961) 1953年,75岁的皮埃尔?罗切发表长篇小说《朱尔和吉姆》。1961年,29岁的特吕弗将它搬上银幕。一个生活在60年代的年轻人借助电影讲述一个古稀老人对自己50年前的巴黎生活的回忆。特吕弗执导的第三部影片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塑造了电影史上的经典。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友,他们爱上了同一个女人。为了友谊,其中一个主动退出,另外一个与恋人结为夫妻,从此开始了一段凄美的三角恋曲。故事的结局是深陷感情纠葛的女人与情人开车坠入山谷而殉情。

《最后一班地铁》(1980) 二战期间,德军占领巴黎,犹太人吕卡斯藏在剧院地下室里继续排练剧目。每次他靠地下室内的通风系统来倾听舞台上的排练,同时也感觉到玛丽翁和男主角的扮演者产生了微妙的爱情。考虑到自己的处境,他决定成全了他们。但格朗惹见到吕卡斯之后,决定投身到抵抗运动中去。巴黎解放了,玛丽翁站在舞台上,一手拉着丈夫,一手牵着情人,向观众频频谢幕。

特吕弗的成就

第一,特吕弗的电影文学味很浓,非常细腻地描绘人的情感,擅长通过人物关系的改变刻画人物。

第二,特吕弗的电影讲究构造,他希望自己的电影拍得像一部长篇小说。

埃里克?侯麦(罗麦尔1920-) 埃里克?侯麦曾任《电影手册》主编。1959年,

处女作《狮子星座》并没有得到好评。拍摄了《六部道德故事》《喜剧与箴言》《四季》等系列影片。《沙滩上的宝莲》(1980年)获柏林影展最佳导演奖,《绿光》获威尼斯影展金狮奖。还有《我女朋友的男朋友》《巴黎的约会》等佳作。《绿光》(1986)《绿光》是描写期待的影片。1954年罗西里尼曾说:我知道要想到达目的地,期待是多么重要,于是不描写目的地,却描写期待,然后骤然收尾。”《绿光》中的幸福完全被浓缩在影片最后的2分钟内,被释放于最后德芬那一声欢呼里。

左岸派导演群体 “左岸派”指生活在塞纳河左岸的七个导演:阿伦?雷乃、阿涅斯?瓦尔达、巴尔凯、罗伯?格里叶(《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杜拉斯、让?凯罗尔、科尔等,也被称“作者电影”。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1914-1996) 杜拉斯参与编剧的作品有《广岛之恋》(1959)《长别离》。他导演的代表作是《印度之歌》,讲述了大使夫人自杀和乞丐饿死两个通向死亡的故事。影片的独特之初在于运用声画错位的套层结构叙事方式。

新浪潮的问题 在1959年到1961年间,“新浪潮”的黄金时代,有60多名新导演亮相,拍出100多部电影,可以用“泥沙俱下”来形容当时的热闹场面。大量的影片由毫无经验的电影爱好者拍摄,而雇用“外行”来拍摄电影也成了制片界的时尚,但也暴露出业余性以及技术手段的贫乏,使它们很快像泡沫一样消失。但“新浪潮”毕竟涌现了戈达尔、特吕弗这样的“外来者”,他们给电影带来了崭新的东西。

五、“新好莱坞”

60年代后半期和70年代,在经历了社会和文化的双重危机(政治动荡、产业衰落、电视冲击、其它国家电影的影响)后,美国电影人开始对类型电影从形式到主题进行革新,出现了《邦尼与克莱德》《逍遥骑士》《毕业生》《出租车司机》等反传统、反文化、反社会的带有鲜明创作个性的电影。

“新好莱坞”产生的社会背景

美国社会的动荡与政治危机(暗杀四起、黑人运动、越战、经济衰退等)影响了文化的进程。

“新好莱坞”产生的文化背景

1、“反主流文化派”盛行。

2、电视的兴起。

3、传统类型片的衰落。

4、全世界民族电影兴起也影响了好莱坞这个巨人。

主要导演及作品

阿瑟·佩恩《邦尼与克莱德》最成功之处在于,它把法国新浪潮的观点和技巧引入好莱坞电影的主流之中,并且使美国的电影制作者们开始将视角投注于那些与社会格格不入、对社会心怀不满的人们的生活与处事方式。

《逍遥骑士》(1969年)丹尼期·霍佩尔自编、自导、自演。这部影片成为六、七十年代美国电影史上的重要分水岭,它引起了美国电影的深刻变化,“自由、浪漫、躁动的暴力情绪和风格”,唤起了10年来美国人的内心情绪变化。

《出租车司机》(马丁·斯科西斯)

1、有力地展示了底层人的痛苦和不幸。

2、开放式的文本和结局。

3、批判现实。

其它重要导演及作品

《毕业生》(1967年)在一个人性混乱,价值迷失,充满压抑感的虚伪社会里,一个依然纯净的年轻人对真诚生命的呼唤。

《猎鹿人》(1978年),以高超的技巧展示了三个美国青年在越南是怎样在心理上和身体上沉沦堕落的。《猎鹿人》和《归来》共获奥斯卡8项大奖,是“好莱坞对战争说不”。

《现代启示录》(1979)科波拉通过寻找美军上校的历程,揭示人类心中的邪恶与黑暗,体会邪恶所引起的疯狂,影片对于战争中的暴力所造成的人的异化作了深刻和真实的反思,具有强大的思想震撼力。

《午夜牛郎》(1969年),一个家境贫困的牛仔乔,为了出人头地来到纽约,因为生活无着,只好充当男妓,导演用纪实的手法摄制了大量美国场景:城市、乡村、公路、酒吧、贫民窟,表现光怪陆离的纽约,并多次用黑白和彩色交替表现乔的回忆和梦幻,不断切入对美丽的乡镇、温情的家庭和女友的回忆。

《教父》(1972年,科波拉)通过一个家庭,描绘了美国社会的一个侧面,被认为是自《公民凯恩》以来最出色的社会题材影片。

《飞越疯人院》(1975年,米洛斯·福尔曼)是一部具有深刻讽刺意味的社会问题片。

《克莱默夫妇》(1979年)是表现家庭问题的代表作,但影片的巨大成功还是按照好莱坞以往的风格,保持了人性和家庭的温暖。

“新好莱坞”的主要创作特征

1、拍出了这个时代的特征:混乱、疯狂,以及由此带来的迷失。

2、带有鲜明的创作个性。

3、使明星恰到好处地融入到剧情中。

六、德国新电影和伊朗新电影

德国新电影 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德国的电影流派,以法斯宾德、施隆多夫、赫尔措格、文德斯为代表。德国新电影具有反省意味,对现实进行了批判,他们的电影是从好莱坞电影包围中的一次突围。

韦纳?赫尔措格(Werner Herzog 1942) 青少年时期酷爱旅行,丰富的旅游经验为他的电影带来独特的景观色彩,也自觉影响着他的拍片方式。当60年代后年轻的德国导演们纷纷以各种方式对社会、现实或政治进行探讨时,他却跑到人迹罕至、陌生、遥远的异乡拍摄电影:在撒哈拉,《侏儒也是从小长大》(1970)在加纳利岛,《天谴》(1972),在秘鲁和巴西,《绿蚁安睡的大地》(1984)在澳洲土著区,《绿色眼镜蛇》(1987),旅游与电影都具有“梦游”的特质。赫尔措格独树一帜,他的电影不太好看,因为它有时候不近情理得使你莫名其妙,可它有激情,动人至深,它有伟大诗篇的深度和力量。如果你能够欣赏海上风暴的景色,森林大火惊心动魄的光焰,或者江河泛滥的喧腾,那你就会欣赏他的电影。他影片中的人物不同于凡常之人,他们有激情、有强烈的精神力量,有折磨人的敏感性、能够忍受极度的苦难,在各方面恣意放纵。

赫尔措格“生活在别处”的电影

《人人为自己,上帝反大家》(1974)是赫尔措格最有力量、风格最统一的

作品。描写了弃儿豪泽尔的故事,为了走向社会和获取别人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东西所进行的无休止的努力,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以特权和教会制度为基础的社会的虚伪和毫无顾忌的利己主义。

伯格曼在1977年写文章,认为这是“一生所看到的十部最好的电影之一,是深刻、智慧和美妙的”。科波拉买下了它在美国的放映权。

《陆上行舟》(1982) 主人公梦想在亚马逊河上游的森林里造一座歌剧院,让伟大的歌唱家卡鲁索来唱歌。赫尔措格说“我的影片是由于某种强烈的迷恋产生的……”,他的电影呈现出脱缰野马似的气势,他说他对拍摄家庭生活毫无兴趣。施隆多夫 早年在巴黎攻读政治经济学,后进入巴黎高等电影学院学习电影制作,曾追随法国电影前辈大师雷诺阿、梅尔维尔、路易?马勒等,因此作品中常流露出法国风味。他的出名源于两部根据名著改编的电影,一部是根据伯尔小说改编的《丧失了名誉的卡特琳娜》、另一部是更出名的《铁皮鼓》。

君特?格拉斯和《铁皮鼓》 君特?格拉斯因“在语言和道德受到破坏的几十年里,为德国文学带来了新的开始,他在清醒的黑暗的虚构中展示了历史被遗忘的一面”而获得了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他笔下的世界是丑恶的,奥斯卡在目睹了母亲的丑行后,拒绝长大。德国人是有反省精神的,对自己的过去,特别是丑恶的一面,批判得很厉害,他甚至认为德国没有资格统一,统一后有可能自大而旧病复发。二十年来,《铁皮鼓》售出了三百万本,译成了二十种文字。《铁皮鼓》 施隆多夫抓住了小说的魂,他说“我看到了小说所写的底层生活和底层所看到的历史,这是一幅巨大的壁画,而且是被一个小人儿看到的壁画,人们说奥斯卡是20世纪的产物,我认为他拥有两个非常当代的个性:拒绝和抗议,他的拒绝达到拒绝生长的地步:零增长,他的抗议,有力到能使玻璃破碎。”

维姆?文德斯(1945-) 我们认识他,可能是因为他协助中风的安东尼奥尼拍完《云上的日子》,还有他追寻小津的足迹,拍摄他的纪录片。如果把新德国电影比做一个人的话,文德斯就是这个人的眼睛,这是一双向欧洲大陆眺望的眼睛,看到的是无尽的道路。他的作品是“道路带来命运”的永恒主题。

《云上的日子》(1995) 本片是在安东尼奥尼身体情况极度不佳时拍摄的,剧本他早在70年代写成,由维姆?文德斯担任副导演。这四个故事没有观众常见

的来龙去脉或固有的情节概念,但却用冥想和诗意,真切地窥探到人的心灵深处,那些没有结果的一见钟情和情无归处的心心相印,像烟一样从我们身边轻飘飘地消逝,而留下的爱的自述却慰藉着所有孤独的人们。

《德克萨斯州的巴黎》(1984) 擅长描写旅行生活的文德斯,以他独特的对人的精神家园的寻觅而著称,表明了一种平静地观察、等待、不停顿地发展的电影的存在。他对运动有特殊的爱好,特别喜欢表现公路、火车、轮船,一再地描写迁移、迷途和旅行的主题,比如出色的《德克萨斯州的巴黎》。

《柏林苍穹下》(1987) 获得38届戛纳电影节金奖的作品《伯林苍穹下》,借用两位天使的目光,串起了德国的历史。天使因为对尘世的爱,使他愿意放弃永恒的虚空的生活,到红尘中体味。。他在影片的末尾写着:献给过去所有的天使们,特别是小津安二郎。

法斯宾德(1945-1982) 战后出身的法斯宾德是新德国电影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德国电影的复兴者。完全是自学成才,他说“那儿有一张裁缝桌,有那么一天我就在上面学会了裁缝”,他的第一部影片是献给罗麦尔的。他是一个矛盾体,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因吸毒过量,37岁就英年早逝。在1969年到1982年他拍了42部电影,有许多堪称经典的作品,他的影片被誉为“反映从第三帝国至战后重建时期德国历史与现实的一面镜子”。

《玛丽?布赖恩的婚事》(1979年) 在玛丽娅心中,圣洁的爱情是不容金钱所玷污的。虽然赫尔曼的“死讯”和劳役生涯使得她将感情暂时寄托在黑人军官和纺织大王身上,但她心中一直深爱着那个与自己举行过神圣婚礼的赫尔曼。可是,为了出狱后能够更好地生存,牢中的赫尔曼将爱情当成了一种交易。然而同样是背叛,玛丽娅却不能容忍赫尔曼的做法,终于豪宅、生活、爱情直至生命,一切都在瓦斯的巨大爆炸声中结束。

《莉莉玛莲》(1981) 他设想的最好的电影是“像好莱坞电影那样美,然后它无疑又是一部德国电影,能对制度持批评态度,这正是我考虑了十五年之久的问题。”法斯宾德喜欢戈达尔和好莱坞电影,他将好莱坞的戏剧性、娱乐性与德国题材的真实性、批判性结合在一起。

德国新电影的衰落 70年代中后期后,电影市场日趋萧条。 缺乏资金的支持。 除法斯宾德过世外,其他三位德国电影的主将已到国外拍片。

伊朗新电影特点

阿巴斯?基亚鲁斯塔米(1940-)阿巴斯说他看过的电影不多于50部,他认为看的太多对他毫无益处。他说他从来没有把一部影片看过两遍。在他的印象中让他最难忘记的电影场景不超过20个。阿巴斯说“我总是寻找简单的现实,这种现实往往隐藏在表面现实背后。我在拍电影的时候,有时会碰到摄影机之后发生的某些事件,它们跟影片的主题没有什么关系,但比我们正在拍摄的影片的主题更吸引人更有意思,于是我就将摄影机转向这些事件。”

马吉?马吉迪的《小鞋子》(1999) 《小鞋子》是关于两个小孩子和一双鞋子的故事。伊朗电影多与儿童有关,一方面,儿童题材的电影容易通过电影当局的审查,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创作者希冀透过小孩子探讨人性,世界的数字化,使得人们越来越接近所谓的"理想的理性",因此人的本性,也是世界"返璞"的方向,只存在在儿童的身上了,以儿童的"稚",来表现人性的"真"。

玛克玛巴夫 2000年,她20岁,作为有史以来角逐金棕榈最年轻的导演之一,为戛纳带来了故事片《黑板》,捧走了评委会大奖。此外,她的新片《下午五点》是塔利班控制喀布尔之后第一部在那里拍摄的外国电影。

第二部分作者电影

一、什么是作者电影

体现出导演强烈个人风格的作品,艺术家执著探究人的精神世界、关注人类恒定的问题,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视听语言。以伯格曼、费里尼、塔尔科夫斯基、安东尼奥尼、布莱松、文德斯、小津安二郎、基斯洛斯基等艺术家为代表。

二、伯格曼和他的电影世界

1、伯格曼身世。1918年出生于瑞典乌普萨拉,父亲是位虔诚的路德派教徒,曾长期担任牧师,母亲是一位上层阶级出身的小姐。父亲对伯格曼的管束严厉,伯格曼的童年生活笼罩着压抑的气氛,这对他后来的创作有着极深刻的影响。 2007年7月30日在他的最后定居地法罗去世,享年89岁。

2、伯格曼的光荣

《处女泉》(1960)《犹在镜中》(1961)《芬尼与亚历山大》(1983)三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野草莓》(1958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犹在镜中》(1960)

一个遗传了母亲的疯病的女人,有着她自己的幻想世界。她的丈夫虽然是个医生但对她的病症却束手无策。她父亲却只想观察她,充实自己的写作题材;她的弟弟正是懵懂时期,她竟然对他有了幻想,而导致最终的……

《呼喊与细语》(1971)

大姐在弥留之际希望与姐妹和好,但却被残酷地拒绝。老二和老三因为惶恐而表面性的谅解,但她们只是在将彼此的惊惧相互转嫁。圣母一般的仆人安娜,被刻意塑造成近乎无私而伟大的“完人”,但是这种纯真和善良在最后时刻也被两姐妹所象征的整体社会给遗弃,道德和品质彻底失效。伯格曼又一次说宗教无法做任何事,信仰的无力无时不在,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影片延续了《野草莓》的思路,真正的美好只能留存于记忆之内。

《芬尼与亚历山大》(1983)

影片以看似热闹欢快实际却暗藏矛盾的家庭聚会(圣诞节)开始,又以喜庆和谐的家庭晚宴结束(孩子出生),暗示了什么?而主教对这个家庭所带来的破坏又意味着什么?宗教是对人性的桎梏破坏,但这种破坏却使人性更加完整。每个人都应该接近神,但当你真正靠近神的时候,就是你开始背叛他的时候。

2、伯格曼的贡献

第一,可以说《野草莓》是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风格鲜明的、接近完美的“意识流”电影。《野草莓》(1957)对时间的处理,它可以模糊了时间的边界,以此来达到永恒的彼岸。

第二,他用出色的电影语言持续不断地表达了人的精神(内心)世界,刻画了道德问题的微妙处,看后让人回味无穷。他的作品最出色的还是写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折磨。《沉默》(1962)中,安娜和她的儿子约翰以及安娜的姐姐伊斯特,三个人来到陌生小镇旅行。安娜生性自由而豪放,伊斯特却保守古板,约翰则充满了对未知的和成人世界的好奇。安娜行为上的不检点引起了姐姐伊斯特的极大不满,同时又激发起伊斯特内心对性爱的渴望,最终传统和自由的思潮发生了巨大的碰撞,无声的挣扎在传统的大地上渐渐蔓延。

第三,他是一个具有多种身份的人,哲学家、作家和电影艺术家,他用电影打通了电影和文学、哲学的关系,他思考的也是哲学的母题:人与上帝、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关于人的存在、痛苦、孤独、死亡等问题。《冬日之光》(1961)“我走进一间废弃的教堂,为了和上帝交谈,求得一些答案。我可以作一个选择:永远不再抗拒,或是彻底放弃这永无休止的困扰。是去依附那位强者/天父,向自己对安全感的需求投降,还是揭发这个只存在于几个世纪以前,不断嘲笑人类的声音”。

3:伯格曼的人生观

他通常被认为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以前俄罗斯评论家认为他是悲观主义、神秘主义的代表人物,80年代后,又觉得他是“西方进步艺术家之一。”),认为人生来就是受苦的,他的影片把人的伤口一点点撕开,讲述了人的冷漠,孤独。《魔灯》中,伯格曼写道:“我们的成长过程大都建立在如做错事、认错、受惩罚、被宽恕和恩宠这样一些概念上,这些具体的因素凝结在孩子、父母、上帝的关系中。”事实上,伯格曼的一生,就是和父母与上帝不眠不休纠缠较劲的一生。

4、伯格曼的信仰

伯格曼说,艺术一旦与信仰分开,就失去了根本的创作动力。他说:“假如有人问我,我拍摄影片目的是什么,我将答复说,我希望能够成为建造那座伟大平原上的大教堂中的艺术家之一,我将用石头雕出一个龙头,一个天使,一个魔鬼或者是一个圣徒……不管我是不是基督徒,我将在建造这座大教堂的集体创作中,尽我的一份力量。”这是《假面》(1965)。

《最美好的愿望》(1992) 丹麦-瑞典导演比尔?奥古斯特执导了伯格曼编剧的影片《最美好的愿望。这部描写伯格曼父母感情生活的电影在戛纳电影节上荣获了金棕榈奖和最佳女演员奖。同年,伯格曼的儿子丹尼尔?伯格曼也把父亲的小说《星期天的孩子》(Sondagsbarn,1992)搬上了银幕。

二、塔科夫斯基

一、关于塔科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

1955年,入苏联国立电影学院导演系学习。他称《战争与和平》为他的

“艺术学校”,他深受《瓦尔登湖》的启发,像伯格曼一样,他对神学以及神在人类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感兴趣。

塔科夫斯基的电影作品

1、《压路机与小提琴》(1960)获纽约学生影展首奖。

2、《伊万的童年》(1962),同年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3、《安德烈·鲁勃廖夫》(1966)1969年获戛纳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奖。

4、《飞向太空》(1972),同年获戛纳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5、《镜子》(1974)受到有关部门的“封杀”,当时未能广泛公映。

6、《潜行者》(1979)被公认为他的所有电影中最晦涩难懂的一部。

7、《乡愁》(1983)同年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国际影评人奖。

8、《牺牲》(1986)同年获戛纳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最佳艺术贡献奖、国际影评人奖和教会评审团奖。

《压路机与小提琴》塔科夫斯基拍摄这部作品时已经28岁。两个青春开放的心,本可以彼此慰藉,却过早地关闭了。被拆散的友情、无心的背叛以及个人对艺术的崇高与对世界的无奈,在《安德列?¤鲁勃廖夫》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塔科夫斯基影片的艺术特色

“初看他的影片仿佛是个奇迹,……我感到鼓舞和激动,竟然有人将我长久以来不知如何表达的种种都展现出来,我认为塔科夫斯基是最伟大的,他创造了崭新的电影语言,捕捉生命一如倒影,一如梦境。”

第一,他放弃了按部就班的方式,而是追求像诗歌一样的跳跃性,和宏大的意象。“我对情节的发展,事件的串联没有兴趣,我认为我的电影一部比一部不需要情节……人类生活中有些层面只有用诗歌来表达。”

第二,有的导演满足于给观众看血肉之躯,而他则看得更高更深,探索人的精神领域。“人应当追求崇高的精神。人应当在他身后留下一些神秘,让几百万年以后的人去猜测,而不应该留下一片废墟,使人想起像是一场灾难的痕迹。” 第三,他的电影异常美丽,又美得让人痛心,母亲、俄罗斯的大地、孩子、童年的欢乐,然后,这一切都那么无情地消失了,这是他痛苦的源泉。

三、费里尼(1920-1993年)

早年当过记者,参与多部电影的编剧(《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游击队》),导演了多部伟大的电影,与伯格曼、塔柯夫斯基并称为世界艺术电影的“圣三位一体”,以他强烈的“费里尼风格”,引导了战后意大利的精神进程。

费里尼的电影作品

《道路》获第29届(1956)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卡比里亚之夜》获第30届(1957)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甜蜜的生活》获第13届(1960)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八部半》获第36届(1963)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我的回忆》获第47届(1974)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费里尼的艺术成就

第一、费里尼告别对外部现实的描摹,而转向对人的内部现实的关注。“对我和其他像我这样的导演来说,电影是通过一种幻想和想象来解释和改造现实的手段” 。

第二、以状态替代事件。费里尼放弃了传统电影中,用一个中心事件来结构一部影片的方法,而是描述一个人在某段时间中的生存状态。费里尼的电影写了人生的无聊,人生的无意义。

第三、他用一种生气勃勃的、铺张的视听语言再现了生活的流动性,拍出了生活的质感,呈现出一种影像的狂欢,他的电影里有一种乘风破浪的气势。

四、黑泽明(1910-1998) 在黑泽明大半个世纪的电影生涯里,他一共导演了30部电影。“在他以前,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时候,是富士山、樱花,当然少不了艺妓。从他开始,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时候,是黑泽明、喜力和本田车”。

黑泽明代表作

《姿三四郎》(1943) ,处女作;

《泥醉天使》(1948) ;

《罗生门》(1950), 获“金狮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七武士》(1954),获“银狮奖”;

《生存》(1955),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

《蜘蛛巢城》(1957);

《德苏·乌扎拉》(1975),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影子武士》(1980),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

《乱》(1985);

《梦》(1990)。

黑泽明电影创作特色

一、执着地探索人性的光辉与弱点。

《生存》在他那些有关勇士的电影之外,黑泽明还讲述了当代日本普通人的故

事,《生存》深刻反映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从自我反省,到人性升华,最终

在世俗和官僚的禁锢下无力抗争的过程。

《七武士》影片结构非常完美,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营造出无数的细节。对

武士而言,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性命随时可以化为鸿毛。

《影子武士》和《乱》显示了“历史巨片的纵深感和思索人类的文化和命运的博大气度”。《影子武士》讲述了替身信廉由小偷变成气宇轩昂的“影子武士”的故事。

尽管影片的结局是悲剧性的,但影片大胆突破了血统论的观点,肯定了每个人身

上不可思议的潜能,显现出黑泽明作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对人类自身深邃无比的

洞察力。

《罗生门》在意念上与二战后的国际社会流行的不可知论、虚无主义,和存在主

义思潮接轨。黑泽明说,这个剧本描写的就是不加虚饰就活不下去的人的本性,

即使死了,他也不放弃虚饰,现代人的罪孽如此之深,这是一幅描绘人与生俱来

的罪孽、难以更改的本性,展示人的利己心的奇妙画卷。

二、执着地探索电影之美。

1、把叙事技巧发挥到极致。

2、把视听语言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

张艺谋评黑泽明:作为一个拍电影的人,我敬畏黑泽明电影中宏大的影像,尤

其是战争场面。在黑泽明的电影里,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一个画家的眼光,尤其是

在他极尽豪奢的晚期作品里。很多人看黑泽明的电影,会放弃对电影的抒情期待,

剩下的就是对男人力量的感受,我也相信,很多搞电影的人,是会被黑泽明的电

影吓住的,排山倒海的军队、扑朔迷离的战阵、辽阔的古战场上的千军万马。 《梦》是黑泽明的艺术自传,也是日本人的思想和精神史。影片中的八个梦,

其实就是一场梦,不管是社会人生,还是自然、战争,说的是同一个主题:人类的迷途。与其说是梦,不如说是睁大眼睛的黑泽明痛苦地直面了一生的幻象。

三、执着地探索东西文化交融之道。

《蜘蛛巢城》改编自萨翁名著《麦克白》,对人性的刻画极为深刻,人的内心是深渊,是欲海,一旦开始追逐就几乎很难逃脱宿命。

《乱》在《李尔王》基础上拍出的伟大史诗片,来源于人性的卑劣最终导致父子相仇,对于权力的欲望和占有,使家族分裂、衰亡。

五、小津安二郎(1903年12月12日-1963年12月12日)

小津与沟口健二、黑泽明三位导演的作品,代表着日本电影的最高成就。黑泽明主要以武士及历史题材的电影著称,沟口健二侧重于表现含辛茹苦的小人物,尤其社会下层妇女的不幸遭遇;小津的电影则专注于反映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致力刻划微观细腻的情感世界。小津的电影

An Autumn Afternoon 秋刀鱼之味【1962】

Floating Weeds 浮草【1959】

Early Spring 早春【1956】

Tokyo Story 东京物语【1953】

Flavor of Green Tea Over Rice 茶泡饭之味【1952】

Early Summer 麦秋【1951】

Late Spring 晚春【1949】

代表作《东京物语》一对老夫妇想念在东京工作的儿女,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坐火车去东京看儿女。当医生的长子和开理发馆的女儿都没有时间陪伴老两口,除了另一个儿媳妇纪子热情接待他们外,在自己的亲骨肉身上反而得不到温暖。女儿为了接待客人,把父母打发到温泉旅馆,但嘈杂的环境使母亲更加疲惫,由于与老友喝酒受到女儿的责备,老夫妇决定回乡,而经受了旅途劳累的老太太不久因脑溢血病逝……

小津电影的修辞

第一,以人为本。

小津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他似乎对人物说的每一句话都真诚地对待,生

世界电影史

第一章电影的形成期 (1895-1927) 第一节卢米埃尔的纪实主义电影 一卢米埃尔的影片内容 1卢米埃尔兄弟的影片,从内容上讲,多数是简短的生活纪录片,多拍摄诸如 车站、大街、公园、家庭乃至浴室等日常生活的片断景象。 2此外,他们还拍摄社会新闻。 《代表们的登陆》电影历史上第一次对声音的无意识尝试. 二卢米埃尔对于电影的贡献和遗憾 1卢米埃尔兄弟是世界电影的先驱,他们拍摄并且放映了电影史上的第一批标 志着初期电影高水平的影片,开创了电影真正的历史。 2卢米埃尔坚持“从现实生活中捕捉自然景观”的拍摄原则,展现出电影真实地 再现现实生活的能力,由此确立了电影纪实主义风格,卢米埃尔也被视为西方 纪实主义电影的鼻祖。 3卢米埃尔的电影还为后来电影的样式开辟了道路。 新闻片:《代表们的登陆》 纪录片:《水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遭难者》 追逐片:《膝行的人》 科幻片:《机器肉店》 4 卢米埃尔电影在技术和艺术上都有非常大的贡献。技术上,他们发明了最初 的特技摄影,并使用了移动摄影,影片的画面已经有“远景”、“中景”、“近景” 甚至“特写”之分,层次清晰;在艺术上,他们运用了最早的蒙太奇手法创作电 影。 第二节梅里爱的戏剧电影 一梅里爱电影中的特技(摄影)常规方法的特种技巧 1它能赋予电影以新的造型表现手段,丰富了电影艺术的语言,是电影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方法。 2 特技在梅里爱的影片中是很重要的表现手段。他发明了停机再拍以及叠化、慢动 作、多次曝光、场面转换、遮片、透过玻璃缸摄影等手法,并把它们大量地运用到影片的拍摄中去。 3 梅里爱特别注重技巧的作用,甚至将技巧本身作为目的,而不是一种表现的手段。 他的影片中,技巧的展示特别突出,因此,他被称为西方技术主义电影的先驱。 二梅里爱电影中的戏剧元素 1戏剧电影就是以戏剧的冲突律为基础,采用传统的戏剧式的结构原则,具 有开端、纠葛、发展、高潮、结局等要素的电影。 2在他的电影里,情节发展的顺序常常不是按照实际生活情况而是根据戏剧 的习惯编排的,整部影片往往由几个场景组成。 3摄影机经常被放在摄影棚的最后面,一点也不移动,拍摄影片总是从同一 视角,将由远到近的一切景象,统统都拍摄进去。(乐队指挥的视角)梅里 爱非常重视幕景的作用。 4梅里爱非常重视幕景的作用。 *梅里爱还指导演员仿效舞台剧的做法演出。 三戏剧性和高超的特技相结合的优秀作品:《月球旅行记》

新视野大学英语4课后习题答案.doc

第二版读写教程第四册unit1答案 Unit One III. 1. idle 2. justify 3. discount 4. distinct 5. minute 6.accused 7. object 8. contaminate 9. sustain 10. worship IV. 1. accusing... of 2. end up 3. came upon 4. at her worst 5. pa: 6. run a risk of 7. participate in 8. other than 9. object to/objected V 1. K 2. G 3. C 4. E 5. N 6.0 7.1 8. L 9. A 10. D Collocation VI. 1. delay 2. pain 3. hardship 4. suffering 5. fever 6. defeat 7. poverty 8. treatment 9. noise 10. agony Word building VII. 1. justify 2. glorify 3. exemplifies 4. classified 5. purified 6. intensify 7. identify 8. terrified VIII. 1. bravery 2. jewelry 3. delivery 4. machinery 5. robbery 6. nursery 7. scenery 8. discovery sentence Structure IX. 1. other than for funerals and weddings 2. other than to live an independent life 3. other than that they appealed to his eye . . ` 4. but other than that, he'll eat just about everything . 5. other than that it's somewhere in the town center X. 1. shouldn't have been to the cinema last night 2. would have; told him the answer 3. they needn't have gone at all 4. must have had too much work to do 5. might have been injured seriously Translation XI. - 1. The plant does not grow well in soils other than the one in which it has been developed. 2. Research findings show that we spend about two hours dreaming every night, no matter what we may have done during the day. 3.Some people tend to justify their failure by blaming others for not trying

世界电影史(一)题库

世界电影史(一)复习题 第一讲绪论:电影的诞生 一、填空题 1.法国着名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认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电影的发明是基于人类的()情结。 2、1888年,美国人()发明了电影胶片,他是后来着名的摄影器材公司——柯达公司的创始人。 3、电影发明的三大技术基础是()、()、() 二、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电影发明的科学与心理基础的是() A木乃伊情结B视觉滞留原理 C动的幻觉和心理认同D照相术 2、下列不属于电影发明的三大技术基础的是() A坚韧敏感的胶片B电影摄影机 C电影放映机D照相术 三、名词解释题 视觉滞留原理 第二章法国电影 第一节电影的发明与法国早期电影 一、填空题。 1、()年12月28日,法国人()兄弟在()放映了他们的短片,这一天被认为是世界电影的诞生日。 2、电影史上第一部科幻电影是()国着名导演()于()年拍摄的()。 3、世界电影史上第一个工业化的电影企业是法国的()公司。 4、二十世纪初,法国的()兄弟组建了(),创作了()等优秀的艺术电影。 二、选择题 1、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卢米埃尔兄弟创作的是() A 《月球旅行记》 B 《工厂大门》 C《火车到站》D《水浇园丁》 2、下列不属于卢米埃尔电影的技术特征的是() A记录生活的写实主义拍摄方法 B将戏剧性引入电影,使用舞台演员,布景,道具,服装和化妆等手段。 C将摄影技术引入电影的拍摄中。 D进行无意识的蒙太奇尝试。 3、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梅里爱创作的是() A《水浇园丁》B《贵妇的失踪》 C《月球旅行记》D《爱德华七世加冕典礼》 4、下列关于梅里爱的说法,错误的是() A梅里爱在电影史上占据多个“第一”,如他创作了世界上第一部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B梅里爱是电影发行行业的创始人。 C梅里爱拍摄了很多纪录片,均采用实景拍摄的纪实手法。 D梅里爱是第一个在电影中做广告的人。 三、简答题:

世界电影史 考试归纳

世界电影史 一、欧洲先锋派 二、法国印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三、德国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 四、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的理论与实践的美学探索 五、好莱坞的类型电影和“制片厂制度” 六、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七、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八、日本民族电影的兴起 九、法国“电影手册派”+“左岸派”=“新浪潮” 十、中国“现实主义”与“左翼电影”剧作中的两种风格十一、昆仑与华联的区别

电影诞生日: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的大咖啡馆的印度厅首次向公众展示了由“活动电影机”拍摄而成的影片 电影的出现:主要由曝光速度和影像底片的材质决定。 动画创始人:艾米尔·雷诺。1892年雷诺在歌剧院放映了《更衣室外》 鲍特作品:《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火车大劫案》 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年最后一分钟营救) 《党同伐异》(1916年) 格里菲斯贡献:1、把电影变成了一种诉说故事和吸引观众生动而有力的方法,奠定了电影的叙事传统。 2、提出电影结构时空的基本单位是镜头,并第一个将画面景别标准化。 3、通过改变拍摄的距离、角度、用光、以及镜头的长短和组接的节奏,能 够操纵观众的心里和情绪的反应。 4、确立了电影表演的规则,反对舞台上的夸张造作,强调一种更逼真和电 影化的表演 迈克·塞纳特:美国喜剧创始人,创办“启动斯” 最大贡献:发现了查理·卓别林 查理·卓别林:形象“流浪汉查理”--夏尔洛,《流浪汉》 《凡尔杜先生》1947年 创作特点:1、电影的戏剧性,来源于对人性的挖掘,并融入了社会批判的因素 2、时间上,善于应用长镜头来表现动作的连贯性所造成的喜剧冲突 3、空间上,善于使用全景镜头,来表现人物与环境构成的多种信息 4、影片通常只是一个松散的,开放的框架。场景与场景之间,没有环环相 扣的严密线索;而每个场景内部的表演、节奏、情调和气氛等是独立完 整的。 一、现实主义--卢米埃尔兄弟 代表作品:《火车进站》《水浇园丁》 主要贡献:1、采用纪实的手法,呈现日常生活场景,还原现实的流动性和自然感。 2、参入主观化选择,创造出一种影像最初的叙事方法,如:《水浇园丁》。 3、开创现实主义电影的创造风格。 二、表现主义--梅里爱 代表作品:《月球旅行记》、《魔窟》、《太空旅行记》、《贵妇的失踪》 主要贡献:1、采用多种摄影特技去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丰富影像的表达手段。

世界电影史重点知识梳理

世界电影史重点知识梳 理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世界电影史重点知识梳理 第一章:电影的诞生 一、细碎知识点整理 1)世界第一部电影——《工厂大门》(by卢米埃尔兄弟) 2)世界电影史第一个导演——乔治梅里爱 二、大块知识整理 卢米埃尔兄弟和梅里爱创作风格的缘起 卢米埃尔兄弟:开启了电影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a.对现实进行纪实的创作手段(记录眼前的景象) 1.利用景深(固态构图)完成 2.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 3.不同视角分区域拍摄和移动摄影 4.采用特技、戏剧元素,将主观创造意识渗入影像 5.运用不同的场景拼接(画面——最早的“蒙太奇”) b. 主要贡献 1.采用纪实手法,呈现日常生活场景,还原流动感、自然感 2.渗入主观化选择,创造出最初的叙事方法 3.开创现实主义电影创作风格(电影纪录片的先驱) c. 代表作品:《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消防员》、《代表们登陆》、《水浇园 丁》(喜剧)、《假膝行人》 乔治·梅里爱:开启了电影现代主义的创作风格 a. 创作手段 1.利用停机再拍造成魔幻效果 2.借用照相特技发掘摄影特技:“叠印”“合成照片”“二次/多次曝光”“画托”“首次进行‘人工照明’” 3.舞台乐队指挥的视点——全景视点 4.成立了“明星制片公司”,建造了世界电影史上第一个“摄影棚”,形成了“银幕即舞台”的美学观念 5.开始采用蒙太奇的手法来组合镜头 b. 主要贡献 1.采用多种摄像特技去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丰富影像的表达手段 2.蒙太奇方法的应用,开拓了影像的叙事功能 3.开创了现代主义电影的创作风格,可以称之为电影故事片的先驱 C. 代表作品:《贵妇人的失踪》(停机再拍);《橡皮头人》(多次曝光);《魔窟》(叠印法);《月球旅行记》 第三章: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名词解释)[时间、地点、代表作品、起因、背景]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是1920年代出现在欧洲的一次电影实验运动,是欧洲先锋艺术运动的分支,是表现主义电影的延展。先锋电影也称“实验电影”或“地下摄影”,是一种远离电影故事片和纪录片主流,不为商业目的的默片纯视觉电影。 主张:反对叙事;倡导通过绝对自由的联想来达到纯粹的运动、纯粹的节奏和情绪,排斥真实、理性的含义;表现潜意识、非理性和梦幻世界;物大于人。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考复习全计划

2010年真题解答 一、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1十七年电影是指____年之间的电影 2维尔托夫提出的电影理论是________ 3爱恩汉姆的《电影作为艺术》用了_____法研究电影 4《出租车司机》的导演是_____,他的《无间行者》来源于香港的《____》 5《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导演是________ 6青年导演宁浩的《____》是首个票房过亿的青年导演 7钟惦棐发表的一篇文章《_____》,因而被打成右派 8《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的导演是____,片中女主角____曾获得莫斯科电影节奖二、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 1乔治。萨杜尔 2物质现实复原理论 3《教父》 4样板戏电影 三、简答:(每题15分,共30分)

1近年来好莱坞采用了诸多中国元素,请分析其运用和策略 2谈谈当代青年导演的创作和成就 四、论述(60分) 1、史论方向选做: 中国本土戏剧尤其是京剧对电影影响很大,试结合某一时期具体影片为例,阐述中国电影民族化问题 2、创作方向选做: 在创作中,导演和摄影师运用了什么造型手法构建视觉语言 部分参考答案: 填空 1、1949-1966 2、电影眼睛 3、心理学方法 4、马丁·斯科塞斯;《无间道》 5、罗伯特·维内 6、《疯狂的赛车》 7、《电影的锣鼓》 8、水华;于蓝 二、名词解释: 1乔治·萨杜尔:法国记者、作家、电影史家,著名左翼电影活动家。乔治·萨杜尔对中国有比较特殊的意义,他的主要著作《世界电影史》(Histoire du cinéma mondial)被翻译成中文,对我国电影研究和电影爱好者有重大的影响。但由于他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和论述,现被许多人回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一、名词解释 1.类型电影 答:类型电影是美国好莱坞商业电影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流派,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占据世界影坛统治地位。大制片企业为确保商业利润而实行的由制片专权,强调专业分工、各司其职的传送带式影片生产。类型电影,就是按照各种不同的标准化模式创作出来的影片。类型电影作为一种拍片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随着大制片厂制度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逐渐解体,类型电影也趋于衰落,各种类型之间的严格界线趋于模糊,越来越成为一般意义上的样式划分。 2.爱森斯坦 答:爱森斯坦(1898—1948),苏联电影导演、电影艺术理论家、教育家。爱森斯坦是蒙太奇理论大师,1922年,他在《左翼艺术战线》杂志上发表了《杂耍蒙太奇》,这是第一篇关于蒙太奇理论的纲领性宣言。在爱森斯坦看来,蒙太奇不仅是电影的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哲学理念。他指出:两个并列的蒙太奇镜头,不是“二数之和”,而是“二数之积”。代表作品有《战舰波将金号》《罢工》等,其中1925年拍摄的《战舰波将金号》是其蒙太奇理论的艺术结晶,片中著名的“敖德萨阶梯”段落是蒙太奇运用的经典范例。 3.色彩

答:电影色彩是电影技术发展的结果,它的应用使电影更加贴近自然,同时作为电影视觉语言最外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对电影的叙事、造型等都有一定影响。成熟起来的电影色彩逐渐摆脱了对现实世界机械还原的束缚,色彩的运用与心理和文化结合,成为自觉自由的创作元素,从而更合乎艺术创作的规律。根据对人的心理造成感觉的区别,色彩有冷色调和暖色调之分。 4.《我父我主》 答:这是塔维亚尼兄弟保罗和维托里奥第一部取得国际性成功的影片,讲述一个目不识丁的牧童通过对父亲的倔强反叛而成为一个语言学专家的故事。电影开始的场景就引入了布莱希特式的间离效果。 5.阿巴斯 答:阿巴斯是伊朗导演中被誉为“90年代世界舞台上出现的最重要的电影导演”,他的创作整体影响着伊朗电影的发展,代表作品包括《哪里是我朋友的家》《生生长流》《橄榄树下》等。《樱桃的滋味》(1997)更是集大成之作,一举摘得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之后《随风而去》使得伊朗电影异军突起。他的大部分电影关注儿童纯真的世界,维护儿童的真挚与单纯,擅长以平凡的小处着笔,朴实地讲述故事。 6.纪录片学派 答:英国电影界在20世纪30-40年代形成的由约翰?格里尔逊为代表人物的一个学派。纪录片学派刚开始时将注意力集中在1930年代最流行的技巧和手法上,如先锋派的倾向、

2018上海大学电影学专业高分考研经验分享

一、院校选择 我考虑到的因素主要有学校所在城市、招生人数(和报录比)、专业课命题风格、分数线。 这些因素的重要程度则因人而异,我对北京积怨二十年,所以首先排除了所有的北京院校。(这么一来其实就没剩多少选择了......)上网一搜,发现我喜欢的一位影评人对上大电影学评价不错,而我曾经在上海度过了一段特别愉快的假期,加之这座城市在中国电影史上意义非凡。所以整个择校过程并无纠结。 一般来说招生人数、分数线等等信息都可以从学校和学院官网上查到,像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e016984174.html,)提供了招生计划、初试复试参考书目、考试大纲,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https://www.wendangku.net/doc/e016984174.html,)提供了专业介绍、往年复试分数线及报考人数。 搜索心仪院校的近十年真题,大致浏览一遍,看看有多少题目是自己听说过的,又有多少完全陌生。如果你自认观影储备量一般,那么保险起见最好避开那些剑走偏锋的院校。上大电影史与电影理论的命题中规中矩看重基础,15年开考的电影产业与文化则明确考察重大热点,总归还是摸得着底,不会让人措手不及。 二、初试科目、参考书目及复习方法

1.公共课 政治:辅导书我用到肖秀荣的《精讲精练》、《1000题》、《知识点提要》、《考点预测背诵册》、《八套卷》、《四套卷》还有一本时事小册子,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也没看任何视频课。4月开始看《精讲精练》,我的进度刚好是每看完一本书下一本书就出版了,算是无缝衔接。错题本必不可少,我的方法是把精讲精练、1000题和肖4肖8的错题改写成知识点记录到活页夹里,按照对应的课程和章节分别编号,对重点和难点参照精讲精练补充拓展,并且用彩色笔标记出来。最后的一个月我看得最多的就是错题本、《知识点提要》的哲学逻辑图+毛中特附录+史纲时间轴、肖8肖4大题。按计划我不打算在政治上花费太多时间(简言之就是不走心),最终的分数不高不低,符合预期。 英语(一):我从3月开始用百词斩过了一遍大纲词汇,然后用扇贝单词过了一遍核心词汇,最后一个月买了新东方的《十天搞定考研词汇》作自查用。复习期间还用到张剑真题黄皮书(版本繁多,建议买年份多的)《阅读理解150篇》《最后预测5套题》和新东方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考研英语:拆分与组合翻译法》。我的笔记里记录了错题词汇、做过的阅读理解中出现的生词和词组、小作文范文6篇(不同类型)、大作文范文3篇(圈出精彩的句子和词汇)、高难度的翻译真题、不太熟悉的词组译法。最后一个月基本只用到笔记和《考研英语:高分写作》(这本书总结的大作文写作常用词组很实用)。最终分数比我预想的低了些,怀疑是大作文中段有点跑题。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3-17章)【圣才出品】

第13章法国 一、填空题 1.请写出三部勒内·克莱尔的现实主义代表作:_____、_____、_____。 【答案】《巴黎屋檐下》;《百万法郎》;《自由属于我们》 2.法国诗意现实主义过渡时期,电影导演的代表人物主要有_____、_____。 【答案】勒内·克莱尔;让·维果 3.让·雷诺阿的作品_____表现了工人自己组织起来进行生产自救,被看作是一部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影片。 【答案】《朗吉先生的罪名》 4.诗意现实主义的“黑色时期”出现的突出代表人物有_____和_____。 【答案】马塞尔·卡尔内;朱利恩·杜维威尔 5.让·雷诺阿在电影《大幻影》和《游戏规则》中,成功地运用了_____镜头和_____镜头的叙事手法,为电影语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答案】精深;长

6._____创建了长镜头方法。 【答案】雷诺阿 7.在战争的废墟上拍摄的新现实主义影片是_____。 【答案】《德意志零年》 8._____构成了新现实主义的前提条件,形成了它特有的主题、样式和风格。 【答案】贫困和苦难 9._____完整的总结了新现实主义的创作成果,为新浪潮奠定了基础。 【答案】巴赞 二、名词解释 1.让·雷诺阿 答:让·雷诺阿(Jean Renoir,1894—1979),法国诗意现实主义大师,他的电影总是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深切地关注各个阶层,特别是底层民众悲惨的现实和凄苦的命运,他的影像始终散发着人道主义的光芒,人们从中发现了自己试图超越现实的理想,于是将这位大师称为“诗意现实主义者”。代表作有《大幻影》(1937)和《游戏规则》(1939)。

2.诗意现实主义 答:诗意现实主义是法国先锋派电影消退之后出现的电影新潮,它是抒情性与现实性的结合。现实主义植根于传统,意味着对现状的关怀和尊重,是作品的核心和主题;所谓诗意,是人从现状出发的自由的心理诉求。在1930年至1945年间,诗意现实主义共经历了过渡期、乐观主义时期、“黑色时期”等三个阶段,出现了让?雷诺阿等诗意现实主义大师。 3.“迦本神话” 答:在诗意现实主义“黑色时期”,以马赛尔?卡尔内和朱利恩?杜维威尔为代表的导演摄制的影片在主题上具有共同性,主人公通常都是无意中犯下罪行的逃犯,他们渴望重新开始生活,但都无法摆脱死亡的结局,这是法国面临沦落前的社会面貌的真实写照。而这些影片都是由当时法国最著名的男演员让?迦本饰演,他身材高大,相貌粗犷,适宜扮演工人和下层平民的角色。电影史上将表现这一系列小人物的由迦本所主演的影片称作“迦本神话”。 4.《操行零分》 答:让?维果1933年拍摄的成名之作。这是一部以寄宿制学校生活为内容的影片。它揭露了孩子们在学校所受到的非人待遇、学位当局的腐败、不负责任,以及孩子们最后起来反抗的场景。该片是维果童年生活的写照,其中的“枕头大战”场面最为著名。孩子们在诉说校方劣迹时,兴奋地拿枕头打闹起来,渐渐地羽绒像雪花一样飞舞,而孩子们还在打闹,摄影师用快速摄影的方法将这一场面拍摄下来,极富诗意。 三、简答题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参考内容)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1、1895~1918:草创时期 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鉴于以上三个因素,法国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故乡”。 2、美国:爱迪生、鲍特、格里菲斯、好莱坞 1896年4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了全美首次电影商业放映,这标志着美国电影的开端。

1903年,埃德温·鲍特导演的《火车大劫案》奠定了美国西部片的经典样式,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美国电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1915年,格里菲斯导演了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该片广泛吸纳了世界电影在最初20年里的探索成就,如:平行剪辑、运动镜头、特写镜头、多角度摄影,并由此确立了以“镜头”而不是以“场面”作为影片结构基础的“电影叙事语言”,从而让世界电影开始由一种杂耍过渡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艺术形式。 在1910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里福尼加州的洛杉矶地区崛起,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称霸世界影坛。 2、1919~1930:第一次创新浪潮 这是一次世界性的电影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荷、美等国,为期十年左右,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

世界电影史复习要点

世界电影史复习要点 第一讲 第一节了解 第二节 视觉暂留原理 放映中的影片之所以能给我们以运动的幻觉,是因为反映在我们视网膜上的形象不会立刻消失的缘故。我们眼睛的这一特点,或者说这一缺点,即形象在视网膜上的滞留性,被称为视觉暂留原理。 胶片的发明 1889年,美国人伊斯曼发明了透明胶片,取名柯达胶片 第三节 电影诞生的时间、地点、标志性事件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地下室卢米埃尔兄弟公开放映电影卢米埃尔兄弟的代表作品、电影史贡献 《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婴儿的早餐》、《代表们的登陆》等 (1)卢米埃尔兄弟是电影的发明人,他们开创了电影的历史。 (2)纪录片的起点:写实主义 (3)摄影技巧的启示 (4)无意识的蒙太奇组接 梅里爱的代表作品、重要贡献、电影的局限性 《月球旅行记》局限性 1)拘泥于戏剧美学 2)对摄影机的认识程度有限固定机位乐队指挥的位置 百代、高蒙概况 创建者:查尔·百代1907年,完成了电影制作-放映的垄断体系 创立者:莱翁·高蒙1905年,在皮特休蒙建立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制片厂 布莱顿学派概况 1900年前后英国电影的先驱者阿尔伯特·史密斯詹姆士·威廉逊 阿尔伯特·史密斯、詹姆士·威廉逊的代表作及其技术特点 ●1、阿尔伯特·史密斯 ●代表短片: ●《玛丽·珍妮的灾难》:全景与特写的交替 ●《祖母的放大镜》:特写与远景的交错 分镜头原则的最初体现 阿尔伯特·史密斯的贡献:创造了较为复杂的剪辑手法,喜剧电影的创作 ●2、詹姆士·威廉逊 ●代表影片: ●《鲸吞》:特技摄影加简单情节 ●《中国教会被袭记》:5分钟长度,4个场景,追逐-救援的经典电影叙事模式。 ●《义犬救主记》:完整的故事。 ●贡献:探索摄影特技,善于用镜头讲述完整的故事,是惊险片的鼻祖。 第五节 《火车大劫案》的电影史地位

影视鉴赏习题答案

影视鉴赏习题答案 1 【单选题】()属于纪实感很强的电影。 A、《三峡好人》 B、《英雄》 C、《小时代》 D、《杜拉拉升职记》 我的答案:A 得分:33.3分 2 【判断题】电影可以说就是我们的生活,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3 【判断题】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贾樟柯的电影具有社会活化石的作用。() 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4 【单选题】理论家波德里亚认为电影与现实的关系不包括()。 A、影像以符号的形式包围着现实 B、影像是现实的反映 C、影像掩盖真实的不在场 D、影像掩盖和篡改现实 我的答案:A 得分:33.3分 5 【判断题】电影就像镜子,因为我们会把电影里的人生和自己进行比较。()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6 【判断题】《西蒙妮》讲述的是导演通过电脑技术虚拟出一位完美男主角的故事。() 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7 【判断题】好莱坞电影中“奇观化”法则指的是电影要表现出现实生活中难得一见的东西。()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8 【判断题】电影具有艺术特质,但不完全等同于艺术的产物,其还会受到技术、市场规律等影响。()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9 【判断题】电影所代表的形象思维,会与逻辑思维相互对立并互补。所以一般形象思维比较好的人逻辑思维就比较差。() 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10

【单选题】关于“摄影机如自来水”,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它是电影理论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句话。 B、这句话主要是强调摄影师对电影创作的重要性。 C、由法国电影理论家阿斯特吕克提出。 D、意思是运用摄影机语言漂亮流畅地表达思想,叙述故事。 我的答案:B 得分:20.0分 11 【单选题】只有电影()的时候,电影才开始被看成是艺术的。 A、有自己的语言方式 B、具有戏剧性 C、被社会大众接受 D、成为全方位的欣赏 我的答案:A 得分:20.0分 12 【单选题】根据库勒的“游戏冲动说”,能够缓和感性和理性冲动间矛盾的游戏是()。 A、阅读和体验 B、艺术创造 C、社会交往 D、辩证思维 我的答案:D 得分:0.0分 13 【单选题】面对当今的电影,我们应该反思和批判的是()。 A、意识形态欺骗性 B、电影的平面化、单面化问题 C、媒体的强势话语霸权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14 【判断题】王家卫的包括《重庆森林》《花样年华》在内的电影,诗性特点是非常强烈的。()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15 【单选题】电视和电影最大的区别是()。 A、制作者 B、目标受众 C、媒介特征 D、传播内容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16 【单选题】关于我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中国第四导演把电影论证成为艺术 B、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影是宣传工具 C、中国第五代导演把电影彻底市场化 D、现在电影是文化创意产业

影视美学复习资料整理

1.雨果·闵斯特堡(1863-1917)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1916年,出版了《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首次从电影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艺术。 闵斯特堡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电影的经验感知入手,尤其是从视知觉的生理和心理角度,来分析和解释了电影影像的深度感和运动感,并且提出机械的复制现实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并且通过电影和戏剧、摄影的区别,论证了电影确实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2.在世界电影理论史上,匈牙利的贝拉·巴拉兹堪称第一位系统探讨电影文化和电影美学的学者。首先,贝拉·巴拉兹开创了对电影文化学的研究。其次,贝拉·巴拉兹的贡献还在于,他通过电影艺术自身的发展过程,以及电影同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仔细分析和探讨了影艺术本身的特性。第三,他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电影艺术带来的巨大影响。第四,早在电影艺术尚未完全成熟时,巴拉兹就已经指出电影是最具有群众性的艺术,“我们都知道并且也都承认,电影艺术对于一般观众的思想影响超过其他任何艺术。” 3.爱森斯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和普多夫金等人一道总结和发展了此前的成果,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把蒙太奇从电影技巧上升到电影美学的高度。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蒙太奇学派,不仅把蒙太奇作为一种叙事的手段,而且更主张把官作为一种表达思想的手段,镜头的并列不单纯是为了叙述故事,而是为了在观众身上产生一种心理冲击,引起他们的思考。 4.普多夫金更多地强调蒙太奇的叙事功能,侧重于强化观众习以为常的叙事法则;而爱森斯坦则更多地强调蒙太奇的冲突功能,侧重于破坏人们长期习惯的叙事法则。普多夫金强调影片应当感染观众、交流情感,主张影片的效果应当同观众的心理历程非自一致:而爱森斯坦则更多地强调理性蒙太奇是对现实的哲学理解,主张通过蒙太奇的象征、隐喻等功能来启迪观众的思考,通过理性电影来揭示生活的社会意义和哲学意义。在创作实践中,普多夫金重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非常注意保持影片流畅的叙事风格,蒙太奇在他的影片中被运用得十分自然,主张拍摄一种埠求纪实风格与哲理意蕴相结合的影片。事实上,爱森斯坦比起普多夫金来,更加具有现代主义的文化背景。如果做个比喻的话,那么,爱森斯坦的影片好像是一种呐喊,爱森斯坦是革命的、颠覆的,而普多夫金则是温和、抒情的。如果说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更加具有历史价值与理论价值,将蒙太奇美学推到了高峰;那么普多夫金的蒙太奇的理论则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时至今日仍然对影视艺术创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5.戏剧化电影,主要是指三四十年代在世界各国电影中占主导地位的电影样式,其特点是以戏剧冲突律为基础,采用传统戏剧式的结构原则。 所谓戏剧化电影,就是以戏剧美学为基础,按照戏剧冲突律来组织和结构情节。主要有这样几个特征: (1)戏剧化电影具有明显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具有鲜明的线性结构方式,要求情节与情节之间互为因果、层层递进。 (2)戏剧化电影强调按照戏剧冲突律来组织和推进情节,并往往采取"强化"的方法,使冲突尖锐激烈,情节跌岩起伏,以使用浓郁的戏剧性去感染观众。 (3)戏剧化电影大量利用悬念、巧合、误会、偶然性等,造成紧张、剧烈的戏剧性动作和戏剧性情挠。 (4)戏剧化电影往往具有悄节剧的特点,强调以情动人,通过悲欢离合的情节来达到"煽情"的目的,唤起观众对主人公的最大同情,宣扬善必胜恶或惩恶劝善等道德训诫。 (5)戏剧化电影往往埠求人物形象的类型化。 (6)戏剧化电影往往具有唯美主义的审美倾向。 6.类型片的产生,正是由于制片商为攫取最大利润,对一些受到观众欢边的影片大量仿制,并且从中寻找和归纳出一些成功的模式,这些模式由于具有票房上的保险系数,能够保证投资获得回报,取得较好的商业效果,久而久之就形成某些相对稳定的影片类型。 新好莱坞电影的新特点: 第一,新好莱坞电影受到了欧洲电影的深刻影响。 第二,新好莱坞电影完全突破了旧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美学观的束缚。 第三,新好莱坞电影善于迅速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7.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突破了以好莱坞为代表的传统戏剧化电影美学观,作为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彻底的美学革命,响亮地提出了"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的口号,不再周限于用电影来讲

中外电影史学习要点(2)

中外电影史学习要点 前言 世界电影史“入史”的评价标准,有四个方面因素:影片或事件的文献性;原创性;影响性;典型性。 第一章无声电影时期 第一节早期无声电影 1.1891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单人观看影片的“电影视镜”,并申请了专利。 2.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咖啡馆用他们的“活动电影机”放映了10部影片,其中就有后来知名的《火车进站》、《工厂大门》、《贝贝的午餐》、《水浇园丁》等,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3.视觉暂留原理:人眼观看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上,并由视神经输入人脑,当物体移去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要延续0.1 -0.4秒的时间。 4.电影生产至少涉及三个最基本的电影器械或设备:电影胶片、连续摄影机、活动放映机。 5.电影的摄影影像是留影在柔软的、和纸一样可随意卷曲的、半透明的赛璐珞底片上的,这种物质被叫做“胶片”。 6.国际通用的电影胶片规格是35毫米。 7.第一个想出连续摄影的是英国摄影家爱德华?慕布里奇。 8.赛璐珞胶卷的优点:柔软、感光性强;缺点:易着火、保存难。 9.爱迪生的影片几乎全是在一中叫做“黑玛丽”的摄影棚内拍摄的。

10.爱迪生的拍摄特点 拍摄场地:几乎在摄影棚内拍摄; 拍摄内容:记录剧院舞台上的表演动作或室内生活场景的片段。11.卢米埃尔兄弟的拍摄特点和局限性 拍摄场地:主要是户外(公园、花园、海滩和其他公共场所) 拍摄内容:记录了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与人们关注的新闻事件。 局限性:手工作坊式的制片活动,将电影看成一种杂耍玩意儿,没有认识到电影作为媒介的巨大潜力。 12.比较《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的镜头运用。(p14) 13.1896年,梅里爱发现了“停机再拍”的奥秘,这个技术手段决定了蒙太奇手法的发明,也决定了电影进入叙事成为可能。 14.梅里爱的贡献与局限?(p16) 贡献: (1)将电影和叙事联系起来,建立了故事片这一重要的电影形式。(2)将戏剧演出的流程引到电影拍摄中来。 (3)发明特技:停机再拍、淡入淡出、叠化、渐隐。 局限: (1)局限于“舞台美学”,制约了电影叙事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2)将“停机再拍”看做魔术师的机巧,而不是电影叙事的要素。 15.布莱顿学派 20世纪最初十年在英国的布莱顿(海滨城市),有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摄影师们,主张像卢米埃尔那样,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生

《中外电影史论》题库(答案完成版)

《中外电影史论—世界电影史》题库(答案版) 绪论 一、填空 1. 从<1895年> 至今,电影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电影吸收了<雕塑>,文学,<音乐>,绘画,<舞蹈> ,<建筑> 等人类艺术的各种元素和成果,但仍然以其独特的语言和方式表达、认识世界。 2. 叙事影片就是通常所说的<情节剧>,非叙事影片包括<纪录片>,<科学实验纪录>,<广告片> 等。 3. 麦克卢汉认为人类文明史经历了<口头文化> ,<印刷文化> ,<电子文化>三个发展阶段。 4. 电子文化具有具像性,<直观性>,<质感性>,<整和性>的特点。 5. 无声电影时期,经过法国的<梅里爱> 、美国的<格里菲斯>,前苏联的<爱森斯坦> 等人的共同努力,成功地创立和运用了蒙太奇手法。 6. 成熟期奥森?威尔斯的<公民凯恩> 的出现,标志着电影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7. 电影发展期是电影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过程中,电影出现了两条发展道路:一条是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 、法国的<新浪潮>、<政治电影> 等,另一条是以安东尼奥尼、费里尼、伯格曼为代表的第二次现代电影思潮。 8. 发展期还出现了许多电影新手法,如<意识流> 、闪回、<闪前手提摄影> 等等,出现了众多流派、风格景象争艳的现象。 9. 电影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好莱坞现代工业化的整和> ,建立了现代电影工业,从而使电影工业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 10. <1895> 年<12> 月<28> 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的地下室,第一次放映了自己拍摄的<火车到站> 、《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等十余部短片,这一天就成为电影的诞生日。 二、名词解释: 1.视听语言:是一种人工语言,如果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它与自然语言有着根本的差别,人们无法用分析自然语言的方式来处理视听语言。 2. 地下电影:地下电影不是指那些非法拍摄的影片,而是指那些纯粹由个人制作、没有或根本不可能通过正规渠道放映的影片。 3. 麦克卢汉主义:传播学认为人类文明史,就是讯息传播史,因为涵盖了文化的基本内涵,而讯息传播的方式则决定了历史的方向。 4. 电子文化:是以视听语言为标志的广播影视文化,以活动画面为核心的表意方式,它具有具象性、直观性、质感性和整合性。 三、简答: 1. 谈谈你对视听语言的理解? 答案:视听语言是一种人工语言,如果从语言学角度看,它与自然语言有着根本的差别,人们无法用分析自然语言的方式来处理视听语言。视听语言作为一种艺术方式,正成为一种新的认知世界的方式。从以印刷文化为中心转向以视听语言为中心的传播方式,使当代文化正经历着一次革命性的文化。 2. 电影史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我们研究电影史有哪些意义? 答案:电影史研究的对象有以下几个:1〉视听语言的发展史;2〉电影技术发展史;3〉电影经济史。研究电影史主要意义:1〉人类正进入以视听语言为标志的新时代;2〉视听语言成为一种新的认知方式;3〉电影是人类对世界的一种把握方式。

世界电影史试卷-广播电视编导.doc

广播电视编导考试试卷03姓名: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 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5分。请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1、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 与班固并称〃班马〃。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教材中《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等均出于此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3、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第一次放映世界上最早的几部影片《墙》、《火车进站》、《工厂大门》、《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4、奥斯卡金像奖是由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机构颁发的,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的最大奖项是金棕枢奖。 5、日本第一部获得世界电影节大奖的影片是《罗生门》,导演是日本最富盛名的国际导演是黑泽明。 6、我国第一部长动画片是《铁扇公主》,该片长达2700米左右,从1940-1941年共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拍摄。 7、电影《天云山传奇》、《芙蓉镇》的导演是谢晋,他独特的电影叙事模式被称谢晋模式。 &艺术的七大门类分别为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书法;摄影。 9、我国国歌又名《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由聂耳作曲。 10、中国目前的电影制片厂有: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峨嵋电影制片厂。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10分。请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1、(D )的书法被誉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被后代尊为〃书圣〃。A钟繇B 颜真卿C柳公权D王羲之 2、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笫一篇白话小说是(B )

世界电影史

第一章:电影艺术的发展概述 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摄影棚。格里菲斯1915年拍摄的《一个国家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艺术的最终形成,并创立了“平行剪辑”和“最后一分钟营救”,使其成为经典的叙事模式。 第二章:法国电影 1法国电影的先驱者:路易卢米埃尔和奥古斯特卢米埃尔被称为“世界电影之父”,代表作《工厂大门》《火车到站》,后者采用了深焦点镜头,产生了今天常见的长镜头内部场面调度的效果。梅里埃有“银幕魔术师”之称,作品《月球旅行记》。他的“乐队指挥视点”使电影与自然界的生活完全隔离开来,银幕等同于舞台。法国拉菲特兄弟组建的“艺术影片公司”在1908年拍摄了《吉斯公爵遇刺》 2印象派和先锋派:印象派以德吕克《流浪女》为中心,包括阿贝尔·冈斯《车轮》,谢尔曼·杜拉克《微笑的布迭夫人》,让·爱浦斯坦《忠实的心》,马塞尔·莱皮埃《黄金国》等。另外,导演路易斯·布鲁艾尔与萨尔瓦多·达利拍摄了超现实主义影片《一条安达鲁狗》。 3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先驱者是雷内·克莱尔和让·维果,主要导演有让·雷诺阿,马塞尔·卡尔内,叙利恩·杜维威尔。 让·雷诺阿拍摄了《母狗》《幻灭》《游戏规则》 4新浪潮电影产生的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国很快沦陷,德国控制法国电影,德国影片开始进入法国市场;2)二次大战后,法国的电影企业完全陷入瓦解和衰败之中,美国影片再次席卷法国市场;3)“优质电影”引起了一些青年电影工作者的不满,他们先是以批评者的身份出现但很快闯入编导和制片领域,以崭新的电影观念和革新的电影语音给法国影坛巨大的震动。 电影主张:1)电影的本提——记录本性;2)场面调度理论;3)作者电影观念。代表有戈达尔的《精疲力尽》,特吕弗的《四百下》《枪击钢琴师》,阿伦·雷乃的《广岛之恋》。“精神之父”安德烈·巴赞。 新浪潮电影的创作特点:1)其强烈的个人色彩的“作者电影”风格;2)打破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银幕梦幻机制,大胆革新电影语言。倾向于编导合一,侧重于电影的照相本性和纪实美学,利用真实自然的背景和光效,灵活运用摄影机,在剪辑上打破传统束缚,时空表现为灵活和随心所欲。 5法国左岸派电影代表:阿伦·雷乃,玛格丽特·杜拉《印度之歌》,阿伦·罗伯格里叶,亨利·科尔皮。 左岸派电影艺术特色:1)受现代主义思潮尤其是存在主义,直觉主义的影响,注重表现资本主义世界的异化境遇;2)关注人的精神状态活动,表现记忆,遗憾,想象,潜意识活动等主题;3)打破传统的时空观念,将现实与过去,心理空间与外在空间混为一体;4)注重影片的剪辑。 左岸派与新浪潮的异同点:1)都打破了传统的影片结构,但新浪潮更注重于把没有因果关联的生活事件联系起来,追求纪实风格,而左岸派侧重于人物内心表现,特别是人物瞬间的意识流动;2)左岸派在电影语言的探索上也特立独行,极富创造性。在摄影上不同于新浪潮的“自然主义”式表现风格,十分讲究画面的构图和用光效果;3)左岸派对声音的探索是与对画面的探索相并而行的,但新浪潮电影常常将声音置于一种优先的位置;4)左岸派十分注重电影的剪辑。 第三章意大利电影 1产生的背景:1)二战结束,法西斯统治结束,社会问题严重,千疮百孔;2)意大利影坛长期被传统的电影美学统治,电影一度成为法西斯“最强大的武器”;3)“白色电话片”“书法派”等原有的创作传统庸俗煽情,远离社会现实。 2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表现人类对生存的四个基本问题所进行的斗争:1)反对战争以及侵犯他们国家的那种致命的政治混乱;2)反对饥饿;3)反对贫困和失业所造成的困境;4)反对家庭解体和堕落。在内容和形式上分别提出了“还我普通人”和“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的口号。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美国电影的不同:1)以美国电影为代表的传统叙事是以起承转合的因果关系将事件联系起来的,这是一种经过选择的虚构的戏剧性的结构关系。而新现实主义电影要直接的注意各种社会现象;2)新现实主义影片拒绝给影片的主人公的命运指点出路,这与大团圆的封闭结构形成鲜明对比;3)在演员表演方面,新现实主义电影反对明星效应和“扮演”角色。 3发展概况: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诞生的标志是1945年罗西尼里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期间代表作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