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月诗派

新月诗派

新月诗派
新月诗派

论新月诗派

文学院中文10A班

曹桂龙(104030002)

摘要: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徐志摩、孙大雨、闻一多、梁实秋、朱湘、饶孟侃、刘梦伟、陈梦家、林徽因、卞之琳等。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秋实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关键词:新月诗派、新月社、发展、特点、代表人物、作品

新月诗派是1926年至30年代初常在《晨报·诗镌》和《新月》诗刊发表诗作风格相似的作家群。1926年春徐闻在《北京晨报》创办《诗镌》,使新月诗派成为颇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其成员来自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1921年成立的“清华文学社”。刊物有1928年春创办的《新月》月刊,1923年创办的《诗刊》季刊。代表及主要诗人有徐志摩、孙大雨、闻一多、梁实秋、朱湘、饶孟侃、刘梦伟、陈梦家、林徽因、卞之琳等。

一、新月诗派的形成

“新月”二字出于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1926年4月到6月,徐志摩与闻一多、饶孟侃等人编辑北平《晨报》副刊《诗镌》,撰稿人有刘梦伟等,共出刊11期。他们倡导新格律诗,探讨新诗的音节与格律。1927年,徐志摩与胡适、闻一多、梁秋实、张禹九等人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1928年8月,徐志摩等人又创办综合性的《新月》月刊,该刊也发表新诗。

1931年1月,徐志摩、邵洵美、陈梦家创办《诗刊》季刊,共出4期。同年9月,陈梦家编辑的《新月诗选》出版。他从《晨报诗镌》、《新月》、《诗刊》,以及《死水》、《志摩的诗》等专集中,选录徐志摩、闻一多、饶孟侃、朱湘、孙大雨、陈梦家、邵洵美、、卞之琳、沈从文、刘梦苇、朱大枬、杨子惠、梁镇、俞大纲、沈祖牟等18位诗人的诗作

80首,反映出他们共同的思想和艺术倾向。后人称这些诗人为新月诗派,并以《新月》月刊的创刊为标志,将新月诗派分为前期与后期。

新月诗派形成的标志当是1926年4月1日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等以清华文学社同仁为主干创刊的《晨报·诗镌》,此后又以《新月》为集结,延续到30年代初的《诗刊》,走过了它的前期发展阶段。从30年代初到抗战爆发,以新月新人为主体,以较为松散的形式形成了新月的后期阶段。

二、新月诗派的发展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三、新月诗派的诗的特点

新月诗派集中表现为闻一多与徐志摩两位诗人,两人的诗也各有其特点。

闻一多的诗特点主要表现为:

1、对美的追求。闻一多在清华学习时开始新诗创作。1922年由清华赴美学习美术,同时,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1923年在国内出版他的第一部诗集《红烛》,这部诗集明显地表现出诗人对于艺术美的偏爱,而诗中的艺术美又包含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从这些追求中还可以看到一个忠诚严肃的、认真执着的、开辟生活和创造生活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贯穿闻一多全部诗作的红线。直接表现这一主题的诗大约有两类:一是在国外创作的,表现思念祖国的游子之情,多收于《红烛》中;二是回国后创作的,表现由于看不惯黑暗现状所发生的、由失望而愤慨的情绪,多收于《死水》中。前一类作品主要有《忆菊》、《孤雁》、《太阳吟》、《洗衣歌》等。《忆菊》表现了海外游子对“祖国底花”和“如花的祖国”由衷的赞美。《太阳吟》着重表现的是游子的“思乡”情绪。在《孤雁》中,诗人自比为失群的孤雁,表现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厌恶。回国后创作的《洗衣歌》表现了抒情主人公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表现了他敢于藐视资本主义的正气和骨气,表现了“毫无奴颜媚骨”的殖民地人民的最可宝贵的性格。后一类作品主要有《发现》、《静夜》、《荒村》、《死水》等。《发现》表现一个爱国者面对黑暗现实的激昂情绪,对祖国的火热的心。《静夜》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关切和躁动不安的内心世界。《荒村》表现了军阀战争中农村的凋敝景象。《死水》用一潭腐臭的

死水,象征着中国现实的腐朽社会。从这些诗歌的深沉的痛苦和极度的愤慨之情中,折射出了希望社会进步之光。

3、浪漫主义的特点。闻一多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以“托物寄情”为主,他有意识地避免直接地、赤裸裸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将感情隐埋于精心选择的某一形象之中。如燃烧的蜡烛、菊花、失群的大雁、太阳、死水等。这些形象与郭沫若笔下的天狗、炉中煤是诗人自己的象征形象不同,与诗人主体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但也有部分直抒胸臆的作品,如《发现》等,同时,他的诗歌也十分讲究比喻的使用。由于他的想象丰富神奇,所以,他诗中的许多比喻常常出人意料又十分贴切,很有艺术感染力。

4、对三美主张的实践。闻一多注意选择词藻,在某些诗中大量使用文字色彩浓烈的词语,以加强内容的表达。他注意音节在造成诗歌音乐感中的作用,注意押韵和声调抑扬的交错,以及双声叠韵字的使用。他既注意诗句的整齐,也注意诗句的变化。在“三美”主张的实践中,《死水》是最为成功的一首。

徐志摩的诗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对光明的追求。这是徐志摩早期诗歌的主要内容,如《为要寻一颗明星》、《无题》、《海韵》等这类诗中可以追循到五四时期的乐观、进取、向上的精神,也可以看到诗人希望祖国摆脱落后、贫困,走向进步、富强的愿望。这类诗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诗人所追求的是“自由、平等、博爱”的资本主义社会。

2、对现实的抨击。对现实的抨击是徐志摩后期诗歌的主要内容,如《我不知道风在哪个方向吹》、《大帅》,以及《秋虫》、《西窗》等。这类诗的情况比较复杂。由于徐志摩的理想在现代中国只是幻想,因此,他被称为“中国布尔乔亚的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他在幻灭之中便常常表现出不满和失望。诗人的不满既表现在对军阀战争的揭露,对下层人民的同情方面,也表现在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不解和攻击方面。

3.、对爱情的歌唱。爱情诗在徐志摩诗中占很大的比重和较重要的地位。其中,许多诗歌歌唱纯真的爱情,委婉优美,表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如《雪花的快乐》等。值得一提的是还有许多表现追求光明、抨击现实的作品都是以爱情诗的面目出现的,如《海韵》等。

4、音乐美的表现。徐志摩的诗表现手法多样,音乐旋律突出。他在创作中,善于根据诗歌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诗歌格式,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创造出不同的然而又都是优美和谐的音乐旋律。如《雪花的快乐》中三句“飞扬”的重复,既造成雪花的轻盈感,又产生出轻松愉快的情调;《沙扬娜拉》一首中“道一声珍重”的连用,既写出了日本女郎的礼貌谦恭,又使人感到依依惜别之情;《再别康桥》中三句“轻轻的”,给人一种飘逸之感。这些都较好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感和艺术才华。

四、新月诗派的理论

前期的新月诗派,反对没有遮拦地放纵思想情感,主张文艺创作要有节制。他们探索适于表现精神的“象样的诗式”,以“要求投胎的思想的灵魂”,“构造适当的躯壳”为自己的责任(徐志摩《诗刊弁言》)。他们与“五四”时期废除诗律的呼声相反,认为格律对于创作不是一种束缚,而是表现的利器。他们要求“创格”,去发现新格式和新音节,提倡新诗的格律化。“他们尝试的格律诗,大都有韵,讲究词藻,形式整饬,被人称做是方块诗或豆腐干体。

就前期而言,一方面是以闻一多、饶孟侃为主要代表的格律理论的倡导,另一方面是以

徐志摩、梁实秋为主要代表的一般文学理论的铺垫。

徐志摩在类似宣言的《诗镌·诗刊弁言》中大体吐露了新月同仁的共同主张:一是关于新诗的创格,即各种新格式和新音节的发现;二是强调艺术创作中的人工的重要。饶孟侃、闻一多先后在《诗镌》上发表的《新诗的音节》、《诗的格律》等文章,在理论上也都对格律进行了讨论。朱湘认为:新诗应当特别用力在音乐与外形两者之上,而且只有这样,新诗的兴盛才有希望。1931年陈梦家在《新月诗选·序言》中依然认为“格律的谨严”是他们一致的追求。

后期新月异于前期新月的显着特征我们可以概括为两个方向的新变,一是向外的意识的扩张,主要指的是部分新月诗人跳出前期坚执的小我,显示出了走向时代、社会的新倾向,集中表现在他们生活视野的扩大和作品题材的拓展;二是向内朝着更为隐幽的意识领域的开掘,显示了同世界性的现代主义思潮的接合。与前期新月比较,第一方面是在题材上的突进,第二方面是在艺术上的创新,而正是第二方面,构成了新月诗派后期的显著的具有流派性质的特征。

后期新月诗的现代主义追求中,叶公超在组织译介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梁宗岱致力于西方现代主义诗艺与中国传统诗学的整合;孙大雨、卞之琳、邵洵美、曹葆华等则以创作实绩为诗坛增光添色。

五、新月诗派的影响

1、新月诗派的新格律诗理论出现在中国新诗艺术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新月诗派主张新诗创作态度的理性和严谨,倡导新诗格律化,化解了白话诗的生存危机和新诗坛的混乱。

2、新月派在新诗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完整的新诗理论,并在创作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验,应当说新诗艺术的真正建立是自新月派开始的,尤其是“三美理论”是在充分研究和尊重诗歌艺术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建立的新诗的美学标准,是对新诗发展问题的最早的、系统的、科学的认识。

3、新月派的诗歌理论和实践对后来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仅是留下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佳作,产生了像闻一多、徐志摩、朱湘、林徽因等诗坛上耀眼的星辰,更在于催生了新的诗派——现代主义诗派。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文学研究会 1.2.创造社 1.3.语丝社 1.4.美文 1.5.语丝文体 1.6.小诗 1.7.新月诗派 1.8.象征诗派 1.9.春柳社 1.10.《终身大事》 1.11.爱美剧 1 .12.湖畔诗社 1.13.南囤社 1.14.乡土文学 2.1.左联 2.2.社会剖析派小说 2.3.东北作家群 2.4.京派作家群 2.5.新感觉派 2.6.中国诗歌会 2.7.上海艺术剧社 2.8.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2.9.国防戏剧 3.1.七月诗派 3.2.九叶诗派 3.3.荷花淀派 4.1.“三突出”创作原则 4.2.“根本任务论” 4.3.“黑八论” 4.4.“主题先行论” 5.1.“朦胧诗” 5.2.新写实小说 5.3.“四川诗群” 5.4.“上海诗群”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绍钧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致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1.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成员主要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是“五四”以后的一个重要的浪漫主义文学社团。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创造社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抒情色彩。 1.3.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撰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的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1.4.美文: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 1.5.语丝文体: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具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

中外文学与文艺理论

3、“文化大革命”时期“革命样板戏”主要举例?举例说明文革时期“潜在写作”或“地下写作”的文学作品意义。 4、简述文学理论“内在批评”的特点、思想内涵和流派。 5、谈一下你对民间文学“民俗学化”这一倾向的理解。 四、论述题选做的专业部分 现当代文学(前两题10'*2、后两题15'*2) 1、评论穆旦的《春》,注意“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一句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2、胡风“主观的战斗精神“、“精神奴役的创伤“的问题。 3、为什么说鲁迅的《狂人日记》“比果戈理的忧愤深广,也不如尼采超人的渺茫”? 4、举两部(篇)80 年代至今,你认为比较重要的作品,论述。 文艺学选做(论述题,每题25 分): 1、你认为最美的美学著作是哪一部?为什么? 2、现有的文学理论研究有哪些缺陷?择其一展开论述 1999 硕士入学美学文艺学试题 一、简答题: 1、评述一种你不同意的艺术想源学说(15 分) 2、请谈谈你对文艺与人生之间的关系的理解(15 分)二、论述题: 1、论审美欣赏的深层心理特征(20 分) 2、论中国古代艺术和美学思想的基本特点(20 分) 3、论康德和马克思在人类美学思想史中的变革意义(30 分) 2000 年考试科目:文艺理论 一、写出下列著作或文章的作者(10 分) 1、《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门外文谈》 3、《人间词话》 4、《文心雕龙》 5、《人论》 6、《美的历程》 7、《闲情偶寄》 8、《二十四诗品》 9、《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 10、《金枝》 二、简答下列问题(60 分) 1、文学欣赏中读者的再创造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为什么文学批评要从艺术形象分析入手?

2009年4月全国自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真题参考答案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2009年4月全国自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真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钱默吟是老舍哪篇小说中的人物() A.《离婚》 B.《老张的哲学》 C.《赵子曰》 D.《四世同堂》 答案:D 2.下列作家中,被称为“雨巷诗人”的是() A.艾青 B.何其芳 C.李广田 D.戴望舒 答案:D 3.《果园城记》的作者是() A.师陀 B.沈从文 C.废名 D.萧乾 答案:A 4.下列作品,属于废名的作品是() A.《萧萧》 B.《桃园》 C.《牛》 D.《会明》 答案:B 5.提出“主观战斗精神”理论的作家是() A.周扬 B.路翎 C.胡风 D.舒芜 答案:C

6.汪文宣是巴金哪篇小说中的人物() A.《憩园》 B.《第四病室》 C.《寒夜》 D.《灭亡》 答案:C 7.辣辣是池莉哪篇小说中的主人公() A.《你是一条河》 B.《烦恼的人生》 C.《不谈爱情》 D.《太阳出世》 答案:A 8.艾青的重要诗歌理论著作是() A.《诗论》 B.《诗的艺术》 C.《诗论零札》 D.《谈新诗》 答案:A 9.倪吾诚是哪篇小说的主人公() A.《夜的眼》 B.《布礼》 C.《活动变人形》 D.《春之声》 答案:C 10.抗战时期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是() A.闻一多 B.艾青 C.何其芳 D.冯至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鲁迅小说中封建卫道士的形象有() A.夏瑜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1.文学研究会 1.2.创造社 1.3.语丝社 1.4.美文 1.5.语丝文体 1.6.小诗 1.7.新月诗派 1.8.象征诗派 1.9.春柳社 1.10.《终身大事》 1.11.爱美剧 1 .12.湖畔诗社 1.13.南囤社 1.14.乡土文学 2.1.左联 2.2.社会剖析派小说 2.3.东北作家群 2.4.京派作家群 2.5.新感觉派 2.6.中国诗歌会 2.7.上海艺术剧社 2.8.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2.9.国防戏剧 3.1.七月诗派 3.2.九叶诗派 3.3.荷花淀派 4.1.“三突出”创作原则 4.2.“根本任务论” 4.3.“黑八论” 4.4.“主题先行论” 5.1.“朦胧诗” 5.2.新写实小说 5.3.“四川诗群” 5.4.“上海诗群”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绍钧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致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1.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成员主要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是“五四”以后的一个重要的浪漫主义文学社团。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创造社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抒情色彩。 1.3.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撰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的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1.4.美文: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

文学史名词解释

文学史名词解释 1.五四新文化运动 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文学革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倡导者为陈独秀、李大钊,以《新青年》(第一卷《青年杂志》1915年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改名《新青年》(第二卷)后迁址北京)为主要阵地。以“民主”、“科学”为口号,以倡导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为旗帜,提出“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以彻底的反封建精神,极大的启发了人们的民主意识,为后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乡土小说 “乡土文学”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学现象,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前期。主要特征是作家以自己所熟悉的故乡村镇为背景,描绘乡土风情,揭示农民命运,鲜明地方色彩和诗歌形式的散文美(松散中强调约束、口语的运用)。 3.问题小说 时间1919年下半年,作家冰心、卢隐、王统照等。原因:五四社会思潮的影响,文研会作家为人生的创作态度,借鉴外国文学的结果(有“提出问题的文学”之称的俄罗斯文学以及东北欧文学;挪威作家易卜生的问题剧;印度作家泰戈尔的哲理小说)特点:题材广泛,多以“爱”与“美”作为解决问题的理想方式,对社会问题的开掘不深。人物形象被社会问题冲淡,作品观念化、抽象化。问题小说是一种“题材热”,不是小说流派,许多作家都从“问题小说”起步,但后来都向写实主义转化,1918—1922年间的小说家几乎都是问题小说家。 4.自叙传小说(自我小说/郁达夫式小说) (1)自我的写真。在相当多的作品中,以自我为原型,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个人出身、经历、个性、气质、教养、人际交游、审美趣味……乃至相貌的投影。 (2)感伤的抒情。他认为“小说的表现重在感情”,并把“情调”二字视为衡量小说优劣高下的主要标准。黄众则的愤世嫉俗(《采石矶》)李白时的追怀往昔(《过去》) (3)结构的散文化。郁达夫的小说既以抒情为中轴而忽视情节的营造必然会造成散文化取向。《春风沉醉的晚上》《沉沦》 (4)流丽、清新的文笔。郁达夫具有深湛的文学修养与接触的文学才华,他的用笔与其主观色彩、抒情倾向相契合,饱含感情,富有色彩与节奏,一如春水行云,流动感强,很少使用静观的笔触叙事抒情写景。异国的苍空皎月《沉沦》,北方的晴天远山《薄奠》 5.文研会

新月诗派诗歌鉴赏

新月诗派诗词鉴赏 -----徐志摩 新月诗派开始于1926年4月1日的《晨报副刊.诗刊》,早起的创作者有徐志摩、闻一多等人。新月诗派主张节制和理性,反对伤感主义、反对放纵,追求诗歌的格律。 我之前不怎么了解新月诗派,唯一知道的就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闻一多的《死水》。在上徐志摩及其他新月诗派诗歌作品选读的课之前,我特意上网搜了徐志摩的诗,抄写了《雪花的快乐》、《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这是一个懦弱的世界》、《她是睡着了》等几首自己喜欢的,并且写了一些自己对这些诗的理解。 《再别康桥》初中就学过了,当时就知道它好,因为老师说它好,自己根本没有意识,也不知道它好在哪儿。现在了解了它的时代背景之后重新读,对它的内在也有了些自己的理解。 再读《再别康桥》,我感受到了徐志摩那淡淡的离别之愁。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诗人是崇高、赞美自然的。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这首诗通篇写康桥的美景,但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他深深的知道康桥的美景是永存的无法带走的,他对景描写得越美就越突出他离别的愁绪。这首诗隐约着表达了诗人的理想。徐志摩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然而,当时的中国满目疮痍,是非颠倒的年代,艰难的民生,使诗人的康桥理想逐渐破灭,更增加了徐志摩的惆怅,对康桥的不舍。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作于1982年3月,这首诗,可以说是徐志摩的代表之作。这首诗发表后,文坛上只要听到这一声诵号,便知是徐志摩。刚读完这首诗,我感觉原来徐志摩是一个“风月”诗人,但是我在电脑上查看这首诗的背景吼,我感觉当时的徐志摩是一个沉迷于爱情中,甜蜜而又有些忧伤、沉醉而又有些彷徨的青年。我感觉我认识了一个与我之前了解的截然不同的徐志摩的形象。他是如此的温柔,如此的缠绵。可能是我的内在比较淡薄,经历太少把,不能很好的理解“他为压在生命本体之上的各种忧虑、怕惧、猜忌、计算、懊恨所苦闷、蓄精励志,为要保持这一份生命的真与纯!他要人们张扬生命中的善,压抑生命中的恶,以达到人格完美的境界。他要摆脱物的羁绊,心游物外,去追寻人生与宇宙的真理。”我也只能感叹一句“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雪花的快乐》作于1924年12月,这首诗与上面两首诗是同一风格,茅盾曾说:“不是徐志摩,做不出这首诗。 《雪花的快乐》广泛的被认为是一首纯诗,在这里,现实的徐志摩被彻底抽空,雪花代替他出场,“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但这是被徐志摩意念填充的雪花,被灵魂穿着的雪花。这是灵性的雪花,人的精灵,他要为美而死。值得回味的是,他在追求美的过程丝毫不感痛苦、绝望,恰恰相反,他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快乐。雪花“飞扬,飞扬,飞扬”这是多么坚定、欢快和轻松自由的执著,实在是自明和自觉的结果。而这个美的她,住在清幽之地,出入雪中花园,浑身散发朱砂梅的清香,心胸恰似万缕柔波的湖泊!她是现代美学时期永恒的幻像。对于诗人徐志摩而言,或许隐含着很深的个人对象因素,但身处其中而加入新世纪曙光找寻,自然是诗人选择“她”而不是“他”的内驱力。 我想当时的徐志摩在写《雪花的快乐》或许面对窗外飞扬的雪花热泪盈眶,或许独自漫步于雪花漫舞的天地间。他的灵魂正在深受囚禁之苦。现实和肉身的沉重正在折磨他。连学的“假如”写出了徐志摩对现实的不满,对幻想的期望。 徐志摩偏爱着飘云的自在、流泉的欢心,爱恋的温馨,随风而逝的梦境。我认为《再别康桥》、《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和《雪花的快乐》之所以成为徐志摩诗风的代表作,不仅是表面语言风格的一致,更重要的是内在灵魂气韵的相吸相连。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诗界革命:晚清时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下形成的文化运动。“诗界革命”为梁启超首倡,黄遵宪为主将。主张诗歌要有新意境,要有新语句,要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旧瓶装新酒”,要求保留诗歌的旧形式,变革不彻底。其目的主要是以诗歌革命的旗帜为政治改革张目。“诗界革命”在观念上影响到1918年的新诗运动 2.文界革命:梁启超在1899年提出“文界革命”的口号。 “文界革命”的具体内容:吸收西方的雄辩体、随笔体,结合魏晋文风,把古文从“义理、考据、辞章”中解放出来,以西方近代思潮替代圣贤义理,以丰富的世界进化维新的史实突破拘谨的考据,以俗语、外来语入文以丰富文章的表达方法。 3.小说界革命:晚清政治改良思想家希望小说成为改良社会政治的重要工具。梁启超在《译印政治小说序》(1898)、《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1902)等文中阐释了他的小说革命主张。认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 ;小说之力表现为“熏、浸、刺、提”四个方面;小说具有新民救国的效力。 4.四大谴责小说:刘鹗的《老残游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 5.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人生而艺术。创作方法上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主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等。创作方面:描写真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注重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促进了20年代问题小说的繁荣。批评了鸳鸯蝴蝶派的游戏和消遣文学观,局限:夸大了文学的现实社会作用,过分强调文学的社会价值。 6. 创造社:1921年6月8日于日本东京成立。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帝反封建最重要的社团之一。发起人:前期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后期:冯乃超、杨汉生等。前期强调为艺术而艺术,认为对美的追求是艺术的核心,在文学理论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忠实的表现“内心的要求”,反对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写实主义、自然主义,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后期:由浪漫主义转入现实主义,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从事并推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建设。 7. 新月社:1923年在北京徐志摩、胡适等发起聚会,1924年底发展为新月社俱乐部,1933年消亡。发起人: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主要探讨新格律诗的创作,对新诗进行了有意义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推动了新诗形式上的发展与繁荣。推崇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强调文学表现人性的纯正与文学的形式革新 8.语丝社:于1924年11月17日在北京成立,因孙伏园创办的《语丝》杂志而得名,是“五四”后一个重要的社团。以鲁迅、周作人为中坚,成员有钱玄同、刘半农、林语堂、孙伏园、川岛等。提倡散文,注重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语丝体”散文群,促进了现代散文的成熟,对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月派简介

新月派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其中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情节。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主创造的时期。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1928年创刊的《新月》月刊新诗栏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它可以说是以徐志摩为主要旗帜的,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他们回到自我内心世界,特别强调抒情诗的创作,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由此也就形成了新月派诗歌,新月派诗歌以闻一多与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试图为新诗的“规范化”确立美学原则。闻一多反对《女神》过于欧化的句式与无节制的直抒胸臆的方式,提出新诗的三个美学标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与“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相适宜,新月派明确地提出以“和谐”与“均齐”作为新诗最重要的审美特征。闻一多的诗作《口供》、《罪过》、《天安门》,徐志摩的《大帅》、《雪花的快乐》,朱湘的《采莲曲》、《催妆曲》、《摇篮曲》正是贯彻了以上审美原则的诗歌作品。作为现代白话诗歌运动自身的一次反动,“作诗如作文”的理论命题受到“纯诗”的挑战。“纯诗”力求发掘生活中属诗的情致,表现个人的内心世界,重视感觉与意象,并寻求与内容相衬的诗的形式。后期新月派的代表人物徐志摩、陈梦家、方玮德以及“汉园三诗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都是纯诗的倡导者与力行者,其中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卞之琳的《断章》称得上现代白话诗中的传世之作。同时,受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瓦雷里等人的影响,王独清、李金发、戴望舒等人的诗歌创作带有自觉的现代派特征:以奇崛冷僻的意象、半文半白的文字、萦回拖沓的旋律抒写时代之一隅中个人的悒郁伤感。 下面我们来介绍新月诗派几个著名的代表人物。

新月派

新月派 一、流派简介 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现代派诗歌30年代在中国产生的现代派诗歌普遍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启发和影响。同时又承接了李金发为代表的20年代中国象征诗派的某些艺术追求。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特别追求诗歌创作在总体上所产生的朦胧的美,追求以奇特观念的联络和繁复的意象来结构诗的内涵。现代派诗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态的心灵,咏叹着浊世的哀音,表达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抗争,也流露出对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怅。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 二、前期理论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0 分,每空 1 分) 1 、 1918 年周作人发表_____和《平民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强调平民文学要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 2 、 1921 年 10 月,郁达夫的_____集的出版,标志着创造社自我小说的兴起。 3 、闻一多于 1928 年一月出版的《死水》,真正体现他新诗格律化的主张,“三美”_____、_____、___ __奠定新诗格律理论的基础。 4 、_____是丁玲早期作品中一系列“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中最重要的典型。 5 、在艺术上,鲁迅的两部散文集各呈特色,_____深沉含蓄,具有诗的凝练;《朝花夕拾》流畅清新,表现散文的通脱与舒展。 6 、_____标志着矛盾创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 7 、《雷雨》、《日出》以后,曹禺于 1937 年写了_____,这是一部描写农民向地主的复仇的悲剧。 8 、冷清秋是_____里的重要角色,这是作者张恨水别具匠心安排的一个核心人物,让她走进金府,去见证这个大家庭的腐败与衰落。 二、选择题( 10 分,每题 2 分) 1 、 ." 五四 " 时,一些戏剧家提出 " 爱美的 " 口号,其意思是 ( ) A. 浪漫的戏剧 B. 非职业戏剧 C. 唯美的戏剧 D.职业的戏剧 2 、指出下列属于论语派的刊物 ( ) A. 《文学季刊》 B. 《宇宙风》 C. 《水星》 D. 《文化评论》 3 、《女神》是 " 火山爆发式 " 的诗集,之后郭沫若又陆续创作了四本诗集。其中留有 " 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 " 的诗集是 ( ) A. 《星空》 B.《瓶》 C. 《前茅》 D. 《恢复》 4 、下面不属于巴金以家为题材创作的小说的是 A. 《春》 B. 《寒夜》 C. 《灭亡》 D. 《憩园》 5 、在下列作品中,具有鲜明主观抒情性的作品是 ( ) A. 《华威先生》 B. 《骆驼祥子》 C. 《荷花淀》 D. 《潘先生在难中》 三、名词解释( 20 分,每题 5 分) 1 、“新月诗派” 2 、“问题小说” 3 、“七月诗派” 4 、“孤岛”文学 四、简答( 30 分,每题 10 分) 1 、郁达夫小说的创作特色 2 、结合作品,试论徐志摩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3 、结合作品,试分析孙犁小说的抒情品格 五、论述(三选二,每题 15 分) 1 、试论述 20 年代“乡土文学”作家群的创作特色 2 、试分析新感觉派小说的审美特色 3 、分析《围城》讽刺文学的特征

诗派

初期白话诗派 1917年,胡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诗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八首。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其后,周作人、康白情、俞平伯、刘大白、朱自清等人竞相尝试,李大钊、鲁迅、陈独秀也写新诗,形成了体现文学革命最初实绩的“五四”新诗运动。他们因在否定旧诗、探索新诗、致力于诗的自由化、白话化方面显出共同的有意的努力,且在诗歌风格方面有一致之处,我们将其称为初期白话诗派。代表作有:《尝试集》(胡适)、《冬夜》(俞平伯)、《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卖布谣》《田主来》(刘大白)、《三弦》《月夜》(沈尹默)、《草儿在前》《别少年中国》《鸭绿江以东》(康白情)、《小河》(周作人) 文学研究会为人生诗派

代表作家:艾青胡风田间彭燕郊牛汉鲁藜绿原阿垅曾卓杜谷邹荻帆 中国新诗 (包括九叶诗派/九叶诗人)指在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在上海出版的《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等刊物上发表作品而形成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穆旦、杜运燮等。在中国新诗派诗人中,辛笛、穆旦、唐祈等30年代就开始写诗,而其他诗人如杜运燮、陈敬容、郑敏、杭约赫、袁可嘉等基本上都是在40年代中期才开始他们的诗歌创作生涯。他们在新诗写作中追求现实与艺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平衡美。该诗人群中有九人的作品《九叶集》于1981年出版,因此又被称为"九叶派"。九叶派作为40年代的诗歌流派,在80年代仍在活跃着。在文学史上以穆旦为首的九叶诗人被称为“中国新诗派”。他们强调:一是诗的思维方式的现代化。二是极端重视日常语言及说话节奏的应用。“只有变化多,弹性大,新鲜,生动的文字与节奏才能适当地,有效地,表达现代诗人感觉的奇异敏锐,思想的急遽变化。”强调诗的思维和语言的基本改造,这是中国新诗派的特征,也集中体现了它的反叛性与异质性,这恰恰是与早期白话诗的主张遥远呼应。这一派的诗人在80年代能复兴和重新被认同,也许正因为它与当代诗歌有着审美价值的一致性。或者说中国新诗派是对现代中国新诗30年发展的一个总结,是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形成做了一个准备。 代表作家:穆旦杜运燮辛笛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杭约赫

最新《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四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四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分) 1.叶绍钧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写于1928年的(D)。 A.《隔膜》B.《潘先生在难中》C.《火灾》D.《倪焕之》 2.1917年1月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这是倡导文学革命和新诗理论建设的第一篇文章,其作者是(B)。 A.周作人B.胡适C.陈独秀D.鲁迅 3.30年代中期,郁达夫移居杭州之后,是他游记散文创作的高峰期,除《达夫游记》外,还创作有(B)等。 A.《漂泊杂记》B.《屐痕处处》C.《西湖漫拾》D.《湖上散记》 4.受《玩偶之家》影响而创作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部在刊物上公开发表的剧作。其作者是(A)。 A.胡适B.欧阳予倩C.田汉 D.丁西林 5.代表着田汉的创作风格从浪漫主义逐步转向现实主义,也标志着作家创作进入到第二阶段的作品是创作于1929年的(C)。 A.《获虎之夜》B.《梵峨嶙和蔷薇》C.《名优之死》D.《咖啡店之一夜》 6.蒋光慈的第一部小说是以书信体的形式写作的(C)。 A.《最后的微笑》B.《短裤党》C.《少年漂泊者》D.《丽莎的哀怨》 7.反映从中日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成都平原动荡社会生活的“长河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的作者是(D)。 A.老舍B.赵树理C.巴金D.李劼人 8.“七月派”中最优秀的小说家是(C )。 A.胡风B.阿垅C.路翎D.穆旦 9.新诗史上第一部歌颂苏联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新生活的诗集是(B)。 A.《女神》B.《新梦》C.《前茅》D.《恢复》 10.解放区仅有的一部直接反映农村合作社题材的作品,也是当时第一部将反对革命队伍内部“左”的教条主义、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作为主要情节贯穿线的作品,是欧阳山的(A)。A.《高干大》B.《小二黑结婚》C.《暴风骤雨》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二、多项选择题(共20分) 11.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孽海花》的作者是李伯元和(ACD)。 A.吴趼人B.康有为C.刘鹗D.曾朴 12.郁达夫的小说以主观抒情见长,充满了愤懑、忧郁、叛逆和自我倾诉,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我小说”,主要有(ACD )等。 A.《沉沦》B.《孔乙己》C.《南迁》D.《迟桂花》 13.后期新月诗派的主要诗人除徐志摩外,还有(ABD )等。 A.饶孟侃B.陈梦家C.孙大雨D.方玮德 14.二三十年代在杂文创作中有重要作用的报刊主要有(ABC)等。 A.《新青年》B.《申报·自由谈》C.《语丝》D.《时事新报·学灯》 15.所谓两个社团三个刊物一起,以鼓吹革命文学为共同目标,掀起了一场颇有声势的“无产阶级文学”倡导运动。是指太阳社、创造社和(ABC)等。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 文学研究会 2. 创造社 3. 新月社 4. 语丝社 5. 东北作家群 6. 中国诗歌会 7. 新格律诗派(新月诗派) 8. 象征诗派 9. 七月派 10. “七月”诗派 11. 七月派小说 12. “九叶”诗派 13. 湖畔诗社 14. 沉钟社 15. “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6. “文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17. “汉园三诗人” 18. 国防戏剧运动 19. 第一次文代会 20. 延安文艺座谈会 21.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22. 《新青年》 23. 京派 24. 新感觉派 25. 街头诗 26. 街头诗运动 27. 问题小说 28. 乡土文学 29. 语丝文体 30. 美文 31. 小诗 32. 京派小说33. “新感觉派”小说 34. 诗歌的“三美” 35. “现代派”诗歌 36. “孤岛”文学 37. 沦陷区文学 38. 后期浪漫派 39. “小说界革命” 40. 大河小说 41. 早期象征诗派 42. 抗战文艺运动 43. 五四文学革命。 44.“精神胜利法” 45.革命文学运动 46.双簧戏 47.战国策派 48.论语派 49.“人的文学” 50.学衡派 51.甲寅派 52.文协 53.《朝花夕拾》 54.《星空》 55.《前茅》 56.《恢复》 57.《虎符》 58.《落叶》 59.《铁鱼的鳃》 60.《繁星》和《春水》: 61.《桃园》 62.《野蔷薇》 63.方罗兰

64.《虹》 65.胡国光 66.章秋柳 67.《风景谈》 68.《白杨礼赞》 69.《二马》 70.《鼓书艺人》 71.《老张的哲学》 72.《赵子曰》 73.《爱情三部曲》 74.《憩园》 75.《激流三部曲》 76.《还魂草》 77.《原野》 78.《蜕变》 79.陈白露 80.周萍 81.愫方 82.方达生 83.《丽人行》 84.《虎符》 85.《心防》 86.《升官图》 87.路翎 88.《高干大》 89.《吕梁英雄传》 90.《李有才板话》 91.《邪不压正》 92.《赵巧儿》: 93.《白毛女》 1. 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密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显示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2. 创造社 1、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2、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 3、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3. 新月社 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月刊。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体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他们对于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 4. 语丝社 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有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拨辣幽默,讽刺强烈。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10、文学风格

第十讲文学风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风格概念:风格界定;风格与创作个性;风格与话语情境;风格的特性; 2.了解风格的形态:简约与繁丰;刚健与柔婉;平淡与绚烂;谨严与疏放。 知识谱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讲义: 一、风格界定 文学风格是文学作品的一种重要特性。是否有成功的和成熟的文学风格,是衡量文学作品的创作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志。不同的文学风格有不同的审美价值,如阳刚、阴柔、简约、繁缛、典雅、朴素、幽默等都是美。风格既可以给人以形式上的满足,也可以陶冶人心。雄浑刚健的风格可以壮人胸襟,清新俏丽的风格可以舒人心脾,俊逸疏野的风格可以养人性情。高山瀑布、长桥卧波、芙蓉出水、皓月当空、平沙落雁、茂林修竹等,无不有其风格韵致,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但是,文学风格又是一个涉及面广泛而又十分复杂的问题,历来存在种种不同理解。 1.风格的词源辨析。在论述风格问题时,需要首先简单梳理风格一词的来源。西文的风格( style )一词源于希腊文,原义为木堆、石柱和雕刻刀等。希腊人取后一种含义,引申而指组成文字的特定方法,或写作和讲话的特定方式。这就是说,风格在西文里通常是指组成文字的特定方法、或写作和讲话的特定方式。 需要注意,“ style” 一词译成中文时,常有两种不同含义:一是指“风格”,二是指“文体”。这两个译法都注意到特定语言组织方式这一基本含义,但前者偏重于特定语言组织方式与人格或个性的联系,而后者偏重于特定语言组织方式本身。而在实际应用中,这个词的用法就更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难以认同,而只能根据具体上下文(语境)去理解了。 2.风格本质和内涵的探讨途径。这里不妨梳理出两种不同探讨途径:一是从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方面理解风格,强调风格的语言修辞内涵。这在 20世纪形成了现代“文体学”(stylistics)。这一途径突出了作品语言形式对于风格的重要性,有其合理处,但忽视了风格中的人格内涵。二是从人的个性或人格在文学作品的语言组织中的投射去理解风格,突出风格与人的修养、气质和经历等个性特质的联系。中国汉代扬雄提出“言为心声”的观点,法国学者布封主张“风格即人”,都不约而同地把风格看成是人格的自然流露。这一途径不是突出风格与作品语言形式的关联,而是深探风格的人格内涵,显然有其合理性。但是,风格如果不与语言形式联系起来,却是难以说清的。需要综合这两条途径的长处,克服其各自的偏颇,而形成一条同时关注风格的语言内涵和其人格特征的综合途径。 3.风格的定义。什么是文学风格呢?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风格有三个基本要素:创作个性、话语情境及特性。下面依次阐释。———————————————————————————————— 问:西文的“风格”一词的原义和引申义是什么? 答:西文的风格( style )一词源于希腊文,原义为雕刻刀,引申而指组成文字的特定方法,或写作和讲话的特定方式。 问:西文“风格”一词译成中文时往往有哪些不同用法? 答:西文“风格”( style)一词译成中文时,常有两种不同表述:一是“风格”,二是“文体”。这两个译法都注意到特定语言组织方式这一基本含义,但前者偏重于特定语言组织方式与人格或个性的联系,而后者偏重于特定语言组织方式本身。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这个词的用法就更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难以认同,而只能根据具体上下文去理解了。所以,对于“风格”一词需要具体分析。———————————————————————————————— 二、风格与创作个性 文学作品的风格总是同作家的创作个性紧密相连的。无论作品的语言形式如何复杂,作家的创作个性都必须从中以无可置疑的方式清晰地显现出来。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的重要要素之一,是作家表现在作品中的个人性格特征。形成作家创作个性的因素很多,其中重要的有:世界观、艺术观、审美理想及艺术才能等。

新月诗派

四、新诗的“规范化”——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 ◆新月诗派大致介绍:新月社成立于1928年,是五四后的 一个重要的文化团体,主要成员包括胡适、梁实秋。因为它拥有闻一多、徐志摩等一大批有才华、有成就的诗人,又以提倡格律诗而独树一帜,形成了现代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人称“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 ◆新月诗派的产生:起初,他们多在《晨报》副刊和《现代 评论》上发表作品,1926年4月《晨报》副刊《诗镌》专栏的开辟,可以看作该诗派的正式形成,1928年《新月》月刊在上海创刊,由徐志摩、闻一多任编辑。而1931年《新月诗选》(陈梦家编选)的出版,则可以看作该诗派的一个总结,也标志着该诗派的结束。 ◆前期新月派在新诗发展史上所负担的历史使命:在郭沫若 的《女神》为新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以后,就迫切需要出现形式与内容的严格结合和统一,可供学习、足资范例的新诗作品,确立新的艺术形式与美学原则,使新诗走向“规范化”的道路(Fan:使新诗“规范化”) ◆前期新月派:1927年以前,以北京《晨报副刊》“诗镌” 为基本阵地的诗人群 ◆主要诗人: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杨世恩、孙 大雨、刘梦苇、于赓虞等。

◆新月派主张:1.在新诗与旧诗之间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桥梁 (“写中国的新诗”);2.将创造的重心从早期白话诗人关注“白话”转向“诗”自身,使新诗成为诗(“诚心诚意的试验作新诗”→由此,中国的新诗创作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期。 ◆一面旗帜:“使诗的内容及形式双方表现出美的力量,成 为一种完美的艺术”→(Fan:建立超链接进入)→“理性节制感情”的美学原则与诗的格律化主张 *理性节制感情:反对“感伤主义”与“伪浪漫主义”,即反对不加节制的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反对无病呻吟、言之无物→为实现此理论原则→1.创造客观抒情诗(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使情感的表现蕴藉而含蓄,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能激发起读者更丰富的联想,积极参加审美再创造过程。2.加强诗歌中的叙事成分(进行现代叙事诗的试验、做“新诗戏剧化”、“小说化”的努力)→其意义→减弱了早期白话诗里开始显露,在郭沫若《女神》等诗作里充分展现的诗人主体形象与主观意志,并显示出“非个人化”的倾向。 *诗歌格律化:以“和谐”与“均齐”为新诗最重要的审美特征(创造中国式的诗歌)→闻一多提出→“新诗格律化”主张,鼓吹“三美”,即音乐美(音节)、绘画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0 分,每空 1 分) 1 、1918 年周作人发表_____和《平民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强调平民文学要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 2 、1921 年10 月,郁达夫的_____集的出版,标志着创造社自我小说的兴起。 3 、闻一多于1928 年一月出版的《死水》,真正体现他新诗格律化的主张,“三美”_____、_____、___ __奠定新诗格律理论的基础。 4 、_____是丁玲早期作品中一系列“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中最重要的典型。 5 、在艺术上,鲁迅的两部散文集各呈特色,_____深沉含蓄,具有诗的凝练;《朝花夕拾》流畅清新,表现散文的通脱与舒展。

6 、_____标志着矛盾创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 7 、《雷雨》、《日出》以后,曹禺于193 7 年写了_____,这是一部描写农民向地主的复仇的悲剧。 8 、冷清秋是_____里的重要角色,这是作者张恨水别具匠心安排的一个核心人物,让她走进金府,去见证这个大家庭的腐败与衰落。 二、选择题(10 分,每题 2 分) 1 、." 五四" 时,一些戏剧家提出" 爱美的" 口号,其意思是( ) A. 浪漫的戏剧 B. 非职业戏剧 C.唯美的戏剧 D. 职业的戏剧 2 、指出下列属于论语派的刊物( ) A. 《文学季刊》 B. 《宇宙风》 C.《水星》 D. 《文化评论》 3 、《女神》是" 火山爆发式" 的诗集,之后郭沫若又陆续创作了四本诗集。其中留有" 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 的诗集是(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