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优质课教案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优质课教案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优质课教案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优质课教案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文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联系,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利用已知经验,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3、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4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过一篇课文《爬山虎的脚》作者是叶圣陶爷爷,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是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读课文。

指导重点字的书写:推荐、眼帘、删掉、燥热、融洽、

2、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板书:

三、品悟课文

(一)小组选择其中一件事,合作学习,提示方法:读——抓——品——说

(二)交流:

学习修改文章:

1、出示修改后的文章,看到这么多的修改,我当时一下子楞住了,愣住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愣住了?请用“居然”来说一句话。(我都获得北京市大奖了,居然还能改出这么多的毛病;一个大作家修改中学生的文章居然这么认真,真是从未见过。)

2、朗读指导:吃惊、敬佩。

3、到底是怎样修改的?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修改方法?有几条,请标在书上。

(1) 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除课文已经举到的把“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把“书皮”改成“包书纸”外,

(2) 把长句断成短句。如,把“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的王老师,就是我们的新班主任”,改为“我们的新班主任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

(3) 删去重复啰唆的词句。如包字。

再读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谈谈还有什么修改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4) 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如,

(5)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作文中写“口里还不住地呐喊:‘冲啊,向几何进军!’”这个句子用词不准确,因为呐喊是大声喊叫、助威的意思,而画面是不可能出声的,叶老改为“从口里还吐出来几个字……”这样就既符合画面的意思,又表达确切。

(6) 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4、总结:所有这些,叶老都一一加以修改,可见叶老对这篇作文的修改是多么仔细、认真。

5、当我读完叶老修改的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出示句子: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理解:春风拂面。“拂”,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的感受。

读评语,默读思考,为什么能树立我写作的信心?

6、小结:同学们,正是叶老这一番真诚的鼓励与热切的期待,使15岁的肖复兴心里充满了对从事文学事业的信心。他这样写道:

出示:那时,我才十五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答问雪茄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想飞出的一只只鸟儿抖着翅膀。师:叶老春风拂面的温暖让肖复兴走上了文学之路。

7、(出示肖复兴的资料)。

现在他已经是我国著名的大作家了,而且还是我国一流的纯文学月刊《人民文学》的副主编,多么了不起呀!《人民文学》创建于1949年,可是与我们的共和国同龄的一种刊物啊!

师:同学们,读到这里,你感受到叶老是一个的怎样的人?认真、平和。这样的一位老人,令我们——(佩服、敬仰、尊敬、感动)带着对叶老的这些情感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四、研究题目。

1.课文中几次写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都划出来。

2.细细的读,每一次,都是因为什么而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1)写“我”到叶老家里做客,两次具体描写了叶老家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下午刚进院时见到的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黄昏时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过写爬山虎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

句1: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句2: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2)最后写这件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作者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与题目呼应,含蓄地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3.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借景抒情。4.还在“借物喻人”: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要点归纳:见到爬山虎就会想起叶老的教导,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叶老的风范给作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叶老的教导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五、感悟“非凡”影响

(出示句子):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

(1)理解“意义非凡”:如果在作者15岁那年,没发生这两件事,你认为作者的人生会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要点归纳:是叶老先生改变了肖复兴的命运,引领他走上了辉煌的人生之路。)

(2)补充资料,感受“非凡”:让我们来看看,那个夏天以后肖复兴的文学之路吧,相信大家对“意义非凡”会有更多的理解——课件出示补充资料:

你们知道吗?他还是我们语文教材的编写委员会的委员呢!(提示学生翻阅语文教材中的《后记》部分)

(3)练习说话,感悟“非凡”(课件出示):在肖复兴的的心中,他永远忘不

了,

理解题意:

(1)至此,我想同学们一定已经明白,课文就是要借这绿绿的、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爬山虎(师指题)来赞叶老——(师指板书,生齐读:“认真、平和,亲切、质朴”“堪称楷模”的叶老先生!)

(2)美的景色与美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这时,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蕴含了更深的含义。

当肖复兴的第一本作品集出版时,他忘不了叶老先生对他的教诲,也忘不了——(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当肖复兴的第一部作品获得大奖,他再次想起叶老先生对他的教诲,眼前又再次浮现——(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3)1988年,叶老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1992年,时年45岁的肖复兴提笔写下这篇文章,往事历历在目,他满怀深情地写下课题——(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那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浓缩成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作业:2、推荐阅读:《我教儿子学作文》(肖复兴著)。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文章一丝不苟作品

请我做客平易近人人品

给我印象堪称楷模

《寒号鸟》优秀教学设计

《寒号鸟》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号、当”;理解“晴朗、劝告、啰唆、冰窖、等词语。(重点) 2.分角色朗读课文。(重点)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现在懒惰,将来难过”“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和只有通过辛勤的好生活的道理。(难点) 课前准备 1.制作本课课件,准备生字新词卡片、关于寒号鸟的资料。(教师) 2.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老师想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故事里寒号鸟住在一堵石崖的一道缝里,如果你在冬下经过,你会听到它哀号的声音:哆啰啰,哆啰啰……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2.学生质疑。 3.板书课题。 4.指导学生认识多音字“号、当”,并组词。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读要求。 (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多种形式朗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 教师相机正音:“缝、当、朗、将、狂”是后鼻音;“面、衔、劝、趁、阵、纷”是前鼻音;注音“且”的读音;“吼”不读kǒng,“复”不读fú。 (2)注意这些生字的字形了吗?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呢? 如:加一加良+月=朗木+古=枯 换一换“芬”的草字头换成绞丝旁就是“纷”。 (3)学习多音字“号、当”。用不同的读音组词。 (4)巩固识字:老师读生字,学生快速找生字。 (5)课件出示词组,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呼呼地刮着冻得直打哆嗦 温暖的窝里冷得像冰窖 3.小组合作,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教师相机正音。

优质课获奖葡萄沟说课稿

《葡萄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葡萄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课文通过描写葡萄沟盛产水果、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园“五光十色” ,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色鲜味甜”四个方面来说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二、教学目标: 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后,为《葡萄沟》第二课时设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读悟结合,体会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③情境中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流程: 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呢?我紧扣“读”、“悟”二字,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读,在读中发生感悟,启发学生由浅入深地悟,并巧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进入良好的意境,让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轻松、愉快的对话,获得审美体验。 1、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开课时,我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葡萄沟玩一玩好不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巧用多媒体课件导学,细读领悟。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但文章是靠语言文字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而要使小学生通过文字来体会文中的情境,先得尽量让学生把书中描绘的画面与具体形象挂起钩来,增强文字的形象性学生才会想读。我借助多媒体给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能动能静的教学环境,再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象,悟出葡萄沟好之所在。 第一段的教学中,我用“吐鲁番的瓜果熟了”的图片介入让学生看到许多诱人的瓜果,孩子们忍不住发出“真美!”、“真香!”、“真想咬一口!”的赞叹,从而体会出葡萄沟好,好在水果多而鲜。 在第二段教学葡萄成熟的样子时,我首先播放出硕果累累、五光十色的葡萄画面在学生的眼前,孩子们被深深的吸引了,这样就让学生更真实地体会到葡萄沟的葡萄又多又美。而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葡萄成熟时的美景,这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葡萄样子的理解。此外,我给他们充分的时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再指名评价,最后全班齐读,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由于学生没见过阴房,对第三自然段介绍葡萄干的制作过程较难理解,教学这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文,说说自己是到了什么。然后我用多媒体播放阴房的图片以及葡萄干直观形象的图片使学生豁然开朗了。 3.巧用多媒体拓思,品读生悟。 整堂课孩子们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美景,用“内在的耳”去听作者的心声,领悟到作者对葡萄沟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学生沉浸其中时,我鼓励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他们的喜爱与赞美之情。通过创设情境与老乡对话。亲自品尝葡萄干等形式,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在他们的欢笑声中、赞美声中结束。 四、教学反思: 1.理念为统帅,读悟结合,达到教学目标。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在自由的朗读、自由的想象、自由的表达中冒出的灵性的火花。而吸引低年级孩子的更多是形象的画面。所以在教学“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

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句式。 2、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特征。 3、体会紧张复杂的情节、戏剧性的场面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了解项羽、刘邦等人的个性特征,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项胜败的原因。 2、探究“鸿门宴”在楚汉战争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2、把握紧张场面对揭示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难点】 1、理解“因、如、举、谢、意”等五个多义词义项,掌握两个句式。 2、辨析疑难语句、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教学方法】 1、讲解法 2、讨论合作法 3、诵读感知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二、【作者与《史记》】 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谈之子。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二十岁后,游踪几遍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博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承继其父遗志,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后因替降子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受腐刑下狱。出狱后任

《寒号鸟》优秀教案10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寒号鸟人教(部编版) 《寒号鸟》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堵、缝”等7个生字;会写“面、朗、阵、枯”4个字。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哀号”等词语的意思。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寒号鸟和喜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态度有什么不一样。 教学重点: 1.认识“堵、缝”等7个生字;会写“面、朗、阵、枯”4个字。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哀号”等词语的意思。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寒号鸟和喜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态度有什么不一样。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寒号鸟,出示寒号鸟资料。

2.把“寒号鸟”读正确,强调“号”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表示哭叫,读第二声,引导学生用组词的方式巩固读音,如“号叫、号哭”。 设计意图: 通过讲故事,了解“寒号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图文结合,初步了解寒号鸟和喜鹊的不同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寒号鸟和喜鹊的住处。 (寒号鸟的住处是在崖缝里,喜鹊住在大杨树上。) 设计意图: 通过看插图,对照课文明白两种小动物的“窝”是怎样的,在对比中对寒号鸟和喜鹊的形象有初步感知。 2.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图文结合识字,出示“一堵石崖”和“一道缝”。 看图理解“一堵石崖”和“一道缝”。识记“堵”和“缝”。 3.观察插图中喜鹊在干什么。(喜鹊衔着一些枯草,忙着做窝。)识记“衔、枯”。 4.从图上看出这对邻居的家有什么不同?(寒号鸟的住处是崖缝,不是树枝搭建的,不够保暖;喜鹊的窝里有很多保暖的材料。)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采用看图观物帮助学生识记、巩固生字“堵、缝、衔、枯”,增强生字识记的准确性。 5.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对寒号鸟和喜鹊的第一印象。

《葡萄沟》优质公开课教案 (5)

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请仔细听。(播放歌曲《新疆好》)你知道歌中唱的是哪儿吗?对,是新疆,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新疆的葡萄沟玩一玩。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为激起学生的兴趣,还引导学生分成游客组、导游组、老乡组。我们坐上火车,准备好了吗?出发!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咦,是谁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哦,原来是生字娃娃,听他说些什么?小朋友,你们想要去葡萄沟,必须先认识我,否则,你们会迷路的!那我们就来认识认识他们吧。 1.认识生字 出示生词,分别指名读。 相机出示了地图认识“新疆、吐鲁番”,出示图画认识“梯田”,了解梯田是像楼梯一样的田地。认识“碉堡”就是用土和石块垒成的高高的房子,所以有石字旁和土字底。并认识多音字钉。同时告诉学生查字典是识别多音字读音的好办法。 然后出示所有生词,引导学生离开句子、拼音和图片再来识字,通过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加深识字。

2.指导写字 本课生字11个,根据它们的结构特点,以“蜜” 为例引导学生写字时要“一看”“二写”“三对照”。一看是让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布局,说说写时要注意 什么。“二写”就是让学生临摹仿写,“三对照”指对 照例字和展示的作品,找出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引 导学生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整洁,努力养 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 )精读课文,理解重点内容。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把生字娃娃带入课文读一读,想一想,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板书: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你从哪儿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请导游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2).请你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图片,五月有杏子,七 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葡萄沟竟然生产这么多种水果,请问这位游客,你喜欢盛产水果的葡萄沟吗?把你的喜欢之情读出来吧!(适时板书:盛产水果)既然产那么多种水果,这里为什么取名叫葡萄沟呢?

葡萄沟的同课异构)

葡萄沟的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盛产葡萄的好地方,激发学 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分为4 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列举了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第2自然段,介绍了种在梯田里的葡萄成熟前后的迷人景象。第3 自然段,介绍未运到城市的葡萄被制成葡萄干,非常有名。第4 自然段总结全文。 课文第2自然段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第1自然段亦可作为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 个生字,理解15 个新词。2.理解并能听写课文中 描写葡萄的句子。3.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 自然段。5.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活。教学难点:背诵第2 自然段。 四、教学准备中国地图,课文录音、梯田图片。 五、教学时间:2 课时 第1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第1 段,知道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列举葡萄沟生产水果的。 3.正确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二)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读题。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产哪些水果? (2)自学生字新词,不理解的词语划出来。 (3)把课文读正确。 2.检查与学习。 (1)葡萄沟在什么地方? ①读准三个带点的生字:新疆吐鲁番 ②出示"吐鲁番"、"葡萄沟"、"新疆"3个词,请同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③出示中国地图,教师指出吐鲁番的位置。 (2)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吗?为什么? ①仔细读第1 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收获。 ②交流讨论。要点:a?葡萄沟不但出产,而且盛产。 b. 课文是按时间的顺序介绍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的。 c. 联系上下文理解:盛产。 d. 有一个顿号。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 自然段。 3. 正确地朗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寒号鸟》教学设计

《寒号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堵”等15个生字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号”“当”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有关语句说说寒号鸟却冻死的原因,能根据有关语句说说对寒号鸟的感想体会, 感悟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堵”15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面”等8个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悟故事的寓意。教学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复习寓言《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导入新课。

出示寒号鸟的图片,简介寒号鸟。明确本课教学目标。 二、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和多音字。 1、朗读课文,给每一自然段标上序号,学习会认的字和多音字。 2、读完课文后,在课文里把会认读的字圈画出来,找出这些字宝宝的好朋友,用横线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宝宝读准。 三、反馈指导,学习生字、词语。 1、订正自然段标序号和会认的字、词语的圈画。 2、出示会认字的词卡,指名读,相机指导。 3、自由读、全班齐读。 4、学习多音字“号”“当”。 指名读字读词,(读法举例:号、号、号,寒号鸟的号。) “号(háo)”字在课文中还有一个词是这个读音的,你们知道是哪个词呢?(预设:哀号),“当(dànɡ)”字你们还知道可以组什么词呢? 号:hào 组词:鼓号号角号召 当:dānɡ组词:充当相当应当 5、小结:朗读课文我们首先就要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这才叫做把课文读准了。 四、根据课文情境学习生字词语

葡萄沟优秀教案

《葡萄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勤劳热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识记“葡萄沟碉堡”等词语,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4:运用采访、角色朗读、节目表演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教具学具: 葡萄沟图或相关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自主设疑 同学们,喜欢吃葡萄吗?在我国有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你们想去那儿看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游览一番,去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认识。 2、自由读课文。 (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读后提问: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葡萄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找到这句话了吗?(指名答)(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三、精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那么你知道葡萄沟在哪里吗?我找同学来读第一段。(指名读) 2、那么谁来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指名答)生:新疆吐鲁番。 3、师引读第一段:葡萄沟这个地方盛产什么?板书:盛产水果。 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这么多的水果,(品种多)大家喜欢吗?那你能把这种喜爱读出来吗?(指名读,赛读) (二)学习第2自然段同桌交流汇报。 1、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是种在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自己读第二段,找出答案 2、什么是梯田呢?一起来看图片。(出示图片,同时讲解)梯田是聪明的维吾尔族老乡在山坡上开辟的农田,样子像楼梯,一级一级的,边缘筑有田埂,以防止水土流失。 3、赶快登上山坡,用你们的慧眼仔细瞧瞧这里的葡萄生长的怎样?“茂密”是什么意思?一片叶子叫茂密吗?那两片、三片呢?到底什么是茂密?(师黑板上画出葡萄叶子) (1)这茂密的葡萄架就像什么?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大家感悟出是“凉棚”,老师只画了一个凉棚,难道只有这一个棚吗?(让学生发现句中的“一个个”,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2)大家都知道,吐鲁番的夏季非常炎热,那有了这些凉棚,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导学生朗读) 4、秋天到了,葡萄熟了,请同学们找出描写葡萄的句子。 课件出示: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让学生画出句子中表示颜色的词) 5、相机出示葡萄图片让学生上台展示欣赏欣赏,并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理解

鸿门宴 优秀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 (2)积累文言字词句,重点掌握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了解文言虚词“乃”“则”“其”“而”等用法,积累“军”“击”“刑”“活”等重要的实词意义和用法及辨别文言句式。 2、能力目标: (1)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重点训练翻译能力。 (2)培养初步评价文章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理解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性格在政治军事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地分析理解,做出对文中人物的适当评判,允许不同观点存在,鼓励多元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 1.分析“项羽”这个主要人物形象; 2.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句式。 【教学难点】 1.掌握文中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2.学习文中通过矛盾斗阵、语言、细节和对比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预习要求】 1.通读全文和注释; 2.为生字注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项羽和刘邦都曾看到过秦始皇出巡时壮大的场面。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却说:“大丈夫当如此也!”言为心声,可见两人都觊觎帝位的野心。但我们会发现,两人的语言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格:一个率真无忌,一个含而不露。性格决定命运,项羽、刘邦性格的差异,他们的命运有何不同。 二、作家作品介绍: 1、司马迁介绍: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都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黄河边上的龙门山下度过的。十岁诵古文,随父至长安,受学于经学大师董仲舒。20岁的时候,遨游大江南北,其后侍从汉武帝巡游长城内外,足迹遍及全国,这些考察见闻为写《史记》作了良好的准备。20几岁任郎中,36岁父死,38岁继任太史令,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42岁时主持修订历法,同年开始写《史记》。5年后,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武帝,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至53岁时基本完成《史记》的著述。 2、《史记》有关知识: 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内容: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3000多年的历史。 组成:《史记》全书130篇,52万多字,包括本纪、世家、书、表、列传、五部分。【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列传叙人臣】。 评价:鲁迅将《史记》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背景知识: “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涉、吴广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陈胜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自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陈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作了楚怀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项羽在巨鹿(今在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同时,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 四、预习检查: 1、字音: 欲王wàng关中飨xiǎng士卒为wai击破沛公军 崤yáo山好hào美姬jī臣为wai韩王送沛公 谁为wai大王为w?i此计鲰zōu生说shuì我 熟与君少长zhǎng奉卮zhī酒为寿从百余骑jì 戮lù力而攻秦范增数shuò目项王樊哙kuài 举所佩玉玦ju?交戟jǐ之卫士瞋chēn目视项王 目眦zì尽裂按剑而跽jì沛公之参乘shang 赐之彘zhì肩切而啖dàn之如恐不胜shēng 人方为刀俎zǔ何辞为w?i道芷zhǐ阳 2、故事情节的把握: 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该故事。 五、整体感知: 1、文章写的是“鸿门宴”的经过,我们以“宴会”这一特定的时间为界,可将文章分为几部分?并注明相应段落。 宴会前【1-2】、宴会中【3-4】、宴会后【5-7】。 2、每个故事都是由各个故事片段、场景所组成,“鸿门宴”这则故事由哪些故事片段组成?宴会前【1-2】:无伤告密、范增说羽、项伯夜访、张良献计、刘项约婚、项伯许诺。 宴会中【3-4】:刘邦谢罪、项王留饮、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义责项羽、刘邦离席。宴会后【5-7】:沛公出逃、张良入谢、项王受璧、亚夫破斗、沛公除奸。 3、文章结构的划分,划分的角度不同,文章结构也有不同的划分。如果我们以故事情节的组成划分文章结构的话,“鸿门宴”又可划分为几部分? 开端【1】:无伤告密、范增说羽。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3 寒号鸟》优质教案

第13课寒号鸟 教学内容: 全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喜鹊和寒号鸟是邻居。第二部分(从“几阵秋风”到“正好睡觉”)写冬天快到了,喜鹊忙着垒巢准备过冬,而寒号鸟却又是玩,又是睡,不去垒巢。第三部分(从“冬天说到就到”到“得过且过”)写冬天到了,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得过且过,还是不肯垒巢。第四部分(从“寒冬腊月”到结束)写寒冬腊月,喜鹊在温暖的窝里熟睡,寒号鸟却冻死了。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四部分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最后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范例讲故事,学生回家也把故事变成自己的话讲给父母听。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把几句话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教师引导学生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教学重点: 理清事情发展顺序,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教师引导学生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教学方法: 引导理解法、读书指导法、示范演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揭题。(教师出示第1张有课题的幻灯片) (1)齐读课题“寒号鸟”,读准多音字“号”。 (2)你知道寒号乌是怎样一种动物吗,我们一起来认识主人公“寒号鸟”。(教师出示第2张有寒号鸟样子的幻灯片)并介绍:传说这种鸟经常在冬天的晚上不断地号叫,发出“哆啰啰、哆啰啰”的声音,所以人们叫它“寒号鸟”。(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寒号鸟的样子,对课外知识丰富的的同学及时鼓励。) 2.教师布置自学要求: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我们学习后从中能明白什么道理,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点出你认为容易写错的字,用“?”注出不理解的词或句。 (2)读通课文,用“……”划出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3)填空:这篇童话通过()和()作对比,写出了喜鹊是()的,寒号鸟是()的。 二、初读课文: 过渡语: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按照阅读提示读书学习很认真,这时候老师检查一下你们学习的情况。 (1)开火车朗读课文。(同学们听后互评并纠正) (2)(教师出示第3张有词语的幻灯片)指名学生读一读词语:石崖、垒巢、懒惰、寒冬、吵闹、厉害、悲哀、腊月、狮子、寒号鸟、伸伸腰、缝隙、大雪纷飞、得过且过、冻得打哆嗦。(学生读词语后互相交流评点) (3)学生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教师点拨:“懒”字中间“束”羽写成“束”。) (4)练习按时间顺序组句成段。 a.指名读读用“……”划出的表示时间的句子。 b.学生独立默读体会,哪些句子跟季节变化有关,哪些句子不能表示季节变化?(删去跟季节变化无关的句子)

《鸿门宴》名师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鸿门宴》教案【一】 一、作者与《史记》 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谈之子。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二十岁后,游踪几遍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博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承继其父遗志,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后因替降子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受腐刑下狱。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 《史记》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记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史事。作者基本上站在同情被压迫者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嘲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权威,鞭挞了贪官酷吏和土豪劣绅,同情并歌颂了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当时被社会所贱视的小人物;他写的一些人物传纪,不仅表现了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大部份有很动人的艺术力量。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朴素。其中也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如《项羽本纪》、《魏其武安侯列传》等。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二、时代背景 课文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中的一篇著名作品。在这篇传记中,司马迁以他精彩的笔墨,倾注了很大的热情,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失败英雄”项羽的生动形象,使其成为我国历代相传的一个典型人物。而《鸿门宴》则又是《项羽本纪》中极为精采的一节。 “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06年(即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地点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市新丰镇附近的“项王营”,当时叫“鸿门”。这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果实而展开的第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当时刘弱项强,在双方力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刘邦冒险到项营,骗取项羽的信任,经过种种斗智斗勇的艰难曲折的斗争。终于脱险逃归营地。作者以令人信服的艺术力量描写了刘邦如何从被动中争取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化险为夷;而项羽则由优势转为劣势,成为以后“刘胜项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故事情节完整,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语言精当,文字传神。 这场斗争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钜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

寒号鸟 教学设计板书

【小学语文】寒号鸟教学设计板书 [教学要求] 一、引导学生正确地评判故事中的角色;从寒号鸟可叹的下场;懂得只顾眼前;得过且过是不行的;应该像喜鹊那样看得远。着眼未来;从现在做起。 二、学习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能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续编、改编故事。深入领会课文内客;发展儿童创造性。 三、继续培养儿童的自学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及分角色朗读课文。 [课时按排]一课时。 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自学课文。交流、检查自学情况。读讲课文。创造性复述(续编、新编故事)补充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起学习兴趣。 这一课;李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民间故事。很早以前;很远的一座高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如果在冬天的夜晚从山脚下经过;你会听到从石崖里传来的小鸟的哭叫的声音:哆罗罗;哆罗罗;所以人民就给这小鸟取了个名字;叫寒号鸟。(板书课题) “号”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表示哭叫;读第二声háo;例如“号叫”、“号哭”;课文上的“哀号”都读第二声。啊;这名字多么难听;但又怪可怜的。 寒号鸟为什么在寒冷的夜晚号哭呢?我们可以去问问它的邻居喜鹊。喜鹊就住在寒号鸟对面的大杨树上。(作图) 二、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 这是个很风趣的民间故事。现在请你们自己读课文。看你们自己能看懂多少?有什么陌生的;一遍看陌生;可以再看一遍;然后同座的交流;谈谈你怎么自学的。 学生自学。

同座交流。 三、检查自学情况。大家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也可以说说我是怎么自学的;注意了什么问题;还可以说说读了以后的感想。 (从自学的内容、方法和顺序上加以引导。) 四、利用反馈;引导掌握下列内容。 ①了解大意。 ②弄清时间顺序。 ③注意对比的特点。 五、读讲课文。 .留意理解喜鹊看得远;为了将来;早作准备。 .“几阵秋风……”哪一个字告诉我们冬天快要到了?(尽) ·“冬天说到就到……”从哪儿告诉我们天气冷了?(写了寒风)用了两个词;一个模拟声音的“呼呼地”;一个表示动作的“刮”;就不是秋风习习地吹着;“寒风腊月……”同样写风;怎么写;告诉我们天气更冷了;打了一个比喻“像狮子一样狂吼”。 ·现在把这些描写天气的句子读读。刚才提示的词儿要突出一些。 提示、指点:同样写天气;用词很讲究;再例如课文中同样写太阳暖热就有“天气暖热”“太阳高照”“太阳暖暖的”。 ·冬天来了;寒风这么冷;寒冬腊月;北风这么大。这些在冬天还没有来到的时候;喜鹊有没有想到;从哪儿知道?(准备过冬)对;当冬天还没有到;喜鹊就想到冬天;它想得远;做得早;从哪儿可以看出它这样想得远;很对;这样做很好?(温暖、熟睡) 你们说喜鹊傻不傻? 2.指导朗读。

《葡萄沟》优质课教案样板.doc

自由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3)读得真好,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语言,如果能背过来那就更好了,看谁最能干,先自己准备一下。指名背。 真棒啊。下面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大家尽情美美得背一次吧!齐背。 过渡:小朋友,你们吃过新疆吐鲁番的葡萄吗?好吃吗? 老师知道啊。葡萄沟不但葡萄好吃,而且还有很多被制成美味葡萄干呢。 (二)学习第3段。 1、请小朋友默读一下课文的第3段,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 2、上节课,老师请小朋友品尝了一下葡萄干,好吃吗?(好吃) 那你知道,这么好吃的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老师带小朋友去看一看。请你仔细观察,荫房是和我们普通的房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葡萄干又是怎么做成的?看录像。 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荫房是怎么样子的?所以只有在葡萄沟这样的房间里才能制出美味可口的葡萄干。小朋友想不想再去看一看这么好吃的葡萄干呢?请小朋友一起把第3段来读一读。 3、老师听说,以前有一些外国人来葡萄沟考察,对这种天然晾制葡萄干的办法大为惊奇,于是就到处拜师求教,回去后也

学着用这种方法晾制葡萄干,结果都失败了,因为他们那里没有吐鲁番干热多风的独特的自然条件。只有我们中国吐鲁番的葡萄沟才能制作出这么好吃的葡萄干。 4、听到这个消息后,你有什么想法吗?(葡萄沟很好。) 问:好在哪里?(盛产水果、风景美丽、老乡热情) 5、是啊。(指板书)葡萄沟不但盛产很多水果,特别是葡萄在外国也很有名,而且人也很好。这里出产的连葡萄干也很有名,我们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你喜欢葡萄沟吗?让我们来一起夸一夸葡萄沟吧!齐读第4段。 过度语: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认真,读地很好,体会地很好。特别是好多平时胆小的小朋友今天也能积极发言了,老师真高兴。 下面我们来做个练习,看谁发言最积极,讲地最好。 三、巩固练习 读句子,学习按时间顺序说一句话。 葡萄沟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时间还有多的就写课堂作业) 四、总结 像这样的用时间顺序写的文章还有很多,我们平时可以在读书是多留意一下这样的文章,都搜集过来,下节课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窦桂梅教学设计——葡萄沟

教学目标: 1: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识记“最、坡、梯、够、修、味、留,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3:运用采访、角色朗读、节目表演、导游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一、激励 1、听说新疆的吐鲁番有个好地方(板书:好地方),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葡萄沟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下面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特别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情况。(板书生字带出来的词语:最喜爱、山坡、梯田修在、留着、味道、茂密。这样,为下一步借助词语定位联想生字做铺垫,注意指导第二段中描写葡萄的长句子。 3、采用猜字、定位联想等游戏识字,重点指导“最”的结构和最后一笔,同时趁热打铁指导书写。用引读的方法让学生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沙果、蜜桃,到九十月份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以上环节从兴趣入手,总体上把握全文,认识生字。) 二、体验 1、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沙果、蜜桃,十月份还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既然人们最喜爱吃葡萄,那么老师就带你们去葡萄园玩一玩好不好?说去就去,快把书打开。 2、葡萄沟到了。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学生读文后,画图理解“山坡、梯田”。 3、赶快登上山坡,用你们的慧眼仔细瞧瞧这里的葡萄生长的怎样?(学生可能会说枝叶,也可能会说葡萄可以按顺序学习) (1)让大家一起画图理解“茂密”。 (2)这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什么?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大家感悟出是“凉棚”)老师只画了一个凉棚,难道只有这一个棚吗?(让学生发现句中的“一个个”,并说说自己的理解)赶快钻进去感觉如何?(引导学生创造“凉快”、“凉爽”、“舒服”等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4、快抬头看,透过茂密的枝叶你发现了什么?(引导读书上的句子,看看葡萄沟的葡萄有什么特点) (1)用图片,让孩子到前面认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葡萄,悟出葡萄颜色的不同。并让孩子“挂”在葡萄架下(教师已经画出茂密的葡萄架) (2)出示“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在比较中悟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在词语中的“光”中发现) (3)实物演示“一大串”,同时悟出“一大串一大串”之意。 小结:这葡萄串儿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颜色这么多,种类这么多,而且水灵灵的,像一个个玛瑙,晶莹剔透,真是美丽极了!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板书:五光十色,让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优质课《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盛产葡萄的好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列举了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第2自然段,介绍了种在梯田里的葡萄成熟前后的迷人景象。第3自然段,介绍未运到城市的葡萄被制成葡萄干,非常有名。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 课文第2自然段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 学情分析: 学生们读着课文,欣赏着葡萄沟的美景,“品尝”着酸甜可口的葡萄、葡萄干,一定会向往葡萄沟,对那里的维吾尔族老乡充满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3、抓住第一、二段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来朗读、感悟葡萄沟的葡萄最甜美,维吾尔族的老乡最热情。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优化教学,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听、想、说、写的综合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尤其是葡萄,让学生感受当地的丰富物产。在朗读理解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知道葡萄沟在什么地方,朗读重点句子感悟葡萄沟的葡萄最甜美。 教学难点: 体会葡萄的枝叶茂盛、果实五光十色。

教学方式:谈话、分组合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猜谜语。 “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这是什么?(葡萄) 2、在我国有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你们知道是哪里吗?(板书课题:葡萄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解决生字。 三、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现在老师想带着你们去葡萄沟参观,有兴趣吗?首先你得告诉我葡萄沟在什么地方啊? 2、出示地图、新疆、吐鲁番 3、读句子“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 四、图片演示,学习第一段。 1、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葡萄沟,你想知道这里有些什么样的水果吗? 2、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吐鲁番出产哪些水果,用“——”画出来。 3、图片演示水果的种类。 4、填一填,读一读。 那里出产水果。五月有(),七八月有()、( )、( ),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 )成熟了。 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两句话?(喜爱) 5、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五、激趣导游,学习第二段。 (一)学习第一句,认识“梯”字。

《寒号鸟》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4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 寒号鸟人教(部编版) 13 寒号鸟 文本分析: 这是一则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根据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撰写的《南村辍耕录》中的片段改写。故事蕴含的道理是: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只顾眼前、不想将来的鼠目寸光的人,以侥幸心理对待生活,在灾难来临时就会付出惨重代价。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交代喜鹊和寒号鸟的住处。寒号鸟住在现在的石崖缝里,而喜鹊住在树上,它们住得很近,为后文故事的发展做铺垫。第2~9自然段按照“冬天快要到了”“冬天说到就到”“寒冬腊月”3个关键时间点,分三部分描述了寒号鸟和喜鹊对做窝的不同态度、不同表现和不同结果。这几部分故事性强,语言浅白,结构相似。尤其是寒号鸟和喜鹊的对话,反映各自的性格和想法,读起来富有节奏,生动有趣。二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分角色朗读,借助插图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借助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知道了按照要求提取文字信息、与同学交流读文后的感想、体会等学习要求,相关的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训练,这些都是学习这则民间故事的有利条件。二年级学生具有想象思维和感性思维优势,因此,通过读文想象图画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和表达水平,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运用。 教学目标: 1.认识“堵、缝”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当”,会写“面、阵”等8个字,会写“山脚、当作”等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3.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生活实际,领会故事寓意。 课时安排:2课时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葡萄沟》优质教案

11.葡萄沟 教学目标: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3.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老乡的喜爱之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感悟“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有关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听说新疆的吐鲁番有个好地方(板书:好地方),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葡萄沟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下面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特别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情况。(板书生字带出来的词语:最喜爱、山坡、梯田修在、留着、味道、茂密。这样,为下一步借助词语定位联想生字做铺垫,注意指导第二段中描写葡萄的长句子。

3.采用猜字、定位联想等游戏识字,重点指导“梯”书写。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现在我们看看葡萄沟到底好在哪儿?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先标上序号,然后你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自由读。 3.汇报 三、再读读文,重点探究 1.听完后师问:你觉得葡萄沟怎么样?(板书好地方)为什么说是个好地方?她好在哪儿?自己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2.完成练习:(出示) (1)葡萄沟在()。 (2)葡萄在()月份成熟。 (3)葡萄种在()。 (4)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去,有的运到(),制成葡萄干。 四、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葡萄沟出产这么多水果,我们不得不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葡萄沟盛产哪些水果呢?老师引读第二句。(老师读表示月份的词)

教学大赛一等奖 11、鸿门宴·教案设计

11、鸿门宴·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作品中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对照手法的运用。 2.继续学习比较阅读法,增强学生读史的兴趣。 3.了解项羽、刘邦等人的个性特征,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项胜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这首诗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二、解题 1、作家作品 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司马迁20岁外出游历,足迹遍南北,后继父职,任太史令。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 《史记》共130篇,52万字,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史记》包罗广泛,体大精深。它不仅写了远古、近古,也写了当代;不仅写了中原、华夏,也写了边疆、外国;不仅写了政治、军事,也写了经济、文化;不仅写了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也写了下层社会各色人等。这种囊括古今各类知识、各家各派文化于一炉而加以融会贯通的气魄,是前无古人的;司马迁自述其写作此书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种打通一切领域,自立学术章程,总结一切规律以求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宏伟目标,也是前无古人的。 《史记》中最激动人心的思想在今天看来主要有四点:其一是它所表现的进步的民族观。司马迁吸收了战国以来有关中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周边国家发展来源的说法,在《史记》中把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原、荆楚、吴越、秦陇、两广、云贵、塞北、东北各地区的国家与民族都当作黄帝的子孙,这对于两千年来我国这个多民族的友好大家庭的形成与稳定,起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不仅如此,司马迁在写到汉王朝对周边国家、周边民族用兵的时候,又总是站在反对穷兵黩武,反对扩张、掠夺的立场,他所追求的是各民族间平等友好地和睦相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司马迁是当时汉族被压迫人民与各周边少数民族的共同的朋友。其二是它所表现的进步的经济思想。这包括强调发展经济,认为经济是国家强大的基础;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