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诵读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诵读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617176221.html,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诵读研究

作者:姜隆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7年第10期

摘要:诵读是一种学习方法,也适用于传统的语文教学。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学者都重

视“读”在语文中的巨大作用,“朗朗的读书声”也被看作是语文课的象征。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朗读评价的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对中学语文教学朗读的关注度是极高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诵读方法;关注度

中学阶段的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是供学生朗读的佳作,所以就有“三分文章七分读”。可是现在的语文课堂已被老师繁琐的提问和枯燥的讲解所代替,学生的诵读越来越少了,下面就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实例来谈谈如何进行诵读教学。

一、加强中学生基本诵读技能的训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的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在诵读基础上可以锻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水平、文学的素养情趣、难度较大的字词的掌握程度。在人教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下册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课后就明确告诉我们朗读的好处有哪些。一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就是告诉我们要开口大声地朗读,才能对课文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和理解。二是边读边思考,将“读”和“思”巧妙地结合起来,这也适用于我们的课外阅读中。这一点适用于我们的教学课堂中,就具体做法来谈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感情地朗读是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七年级下册第九课《土地的誓言》教学中要先阅读课后的《要读出感情来》,这篇文章用了大量的词语来形容东北地区的种种事物,读得时候要加入自己的感情才能在此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又如,在《黄河颂》这首现代诗的课后第一题就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歌词,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范读,让学生先感受,然后配上《黄河颂》的音乐,让学生配乐朗读。初读,重在整体感受,注意语音。再读,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品读,重在进入情境,注意语气。

总之,要做到读出黄河的气势,提倡自然,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2.朗读要读准语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