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六R、L、C元件阻抗特性的测定

实验六R、L、C元件阻抗特性的测定

实验六R、L、C元件阻抗特性的测定
实验六R、L、C元件阻抗特性的测定

实验六R、L、C元件阻抗特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验证电阻R、感抗X L、容抗X C与频率的关系,测定R~f、X L~f及Xc~f特性曲线。

2.加深理解R、L、C元件端电压与电流间的相位关系。

二、原理说明

1.在正弦交变信号作用下,R、L、C电路元件在电路中的抗流作用与信号的频率有关,它们的阻抗频率特性R~f,X L~f,Xc~f曲线如图6-1所示。其中X L= ωL=2пfL,X C=1/ωC=1/2пfc 。

2.单一参数R、L、C阻抗频率特性的测量电路如图6-2所示。

图6-1 图6-2

图中R、L、C为被测元件,r为电流取样电阻。改变信号源频率,测量R、L、C元件两端电压U R、U L、U C,流过被测元件的电流则可由r两端电压除以r 得到。

3.元件的阻抗角(即U、i的相位差φ)

(1)R与r串联时:阻抗角φ为0

(2)L与r串联时:阻抗角φ为arctgωL/r,即arctg2пfL/r

(3)C与r串联时,阻抗角φ为arctg(-1/ωCr),即arctg(-1/2пfcr)

可见在L与r串联或C与r串联时,元件的阻抗角随输入信号的频率变化而改变,将各个不同频率下的相位差画在以频率f为横坐标、阻抗角φ为纵座标的座标纸上,并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这些点,即得到阻抗角的频率特性曲线。

图6-3

用双踪示波器测量阻抗角的方法如图6-3所示。从示波器上测得一个周期占n秒,输入输出波形时延占m秒,则实际的相位差φ(阻抗角)为φ=m×3600 / n。

三、实验设备

R、L、C元件阻抗特性实验板、交流毫伏表、双踪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

四、实验内容

1.测量R、L、C元件的阻抗频率特性

实验电路图如下图所示:(L取为40mH)

通过导线将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信号接至上图的电路,作为激励源Ui,并用交流毫伏表测量,使激励电压的有效值为U=3V,并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使信号源的输出频率从200Hz逐渐增至900Hz左右,并用导线将r分别接通R、L、C三个元件,用交流毫伏表分别测量U R、Ur;U L、Ur;Uc、Ur, 并通过计算得到各频率点时的R、X L与Xc之值,记入表1中。

实验步骤:

(1)将函数信号发生器和R、L、C阻抗特性实验板电路中的激励端连接。(函数信号发生器“波形输出”的上面插孔连接“激励Ui”的左面插孔,函数信号发生器“波形输出”的下面插孔连接“激励Ui”的右面插孔)(2)打开函数信号发生器电源。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使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为200HZ,,功能设置选正弦。然后用数字多用表的交流20V档位监测函数信号发生器的”波形输出”端电压,(红表笔接“波形输出”的上面插孔,黑表笔接“波形输出”的下面插孔。调节输出电压为3V(可以调成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幅度上限为8.6,下限为0)。

(3)用导线将R、L、C阻抗特性实验板电路的r与R连接。

(4) 用数字多用表的交流20V档位,测得U R,Ur,填入表1中。(数字多用表的红表笔总接r、R的公共端。)

(5)逐渐增加函数信号发生器的频率直到900HZ,按步骤3测得U R,Ur,填入表1中。

(6)将R、L、C阻抗特性实验板电路的r改为与L(40mH)连接。

(7)将信号源的频率调回200HZ,重复步骤(4)、(5),测得U L、Ur值,(数字

多用表的红表笔总接r、L的公共端。)填入表1中。(注意:电感元件值太小实验数据会非常不准确,为此需串联30mH电感(由附近R、L、C串联谐振电路图中取得30mH电感值),即电感取40mH,r不变,激励端如何确定?

U L又如何测得?)

(8)将R、L、C阻抗特性实验板电路的r改为与C连接。重复步骤(7), 用测得U C、Ur值,(数字多用表的红表笔总接r、c的公共端。)填入表1中。

2.用双踪示波器观察rC串联和rL串联电路在不同频率下阻抗角的变化情况,按图6-3记录n和m,算出φ,计入表2中。

实验步骤:

(1) 打开示波器电源,待示波器自检稳定后将示波器的一个探头和示波器的输入通道CH1(X)通过探头连接器连接并固定好,并将探头勾形头、接地夹子和函数信号发生器的波形输出端连接。(探头勾形头接函数信号发生器“波形输出”的上面插孔,接地夹子接函数信号发生器“波形输出”的下面插孔)

(2)重新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使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为200HZ,功能设置选正弦。输出电压保持3V不变。

(3)按一下示波器面板上的AUTO按钮,示波器会自动设置波形显示形式使我们能看到最好的波形显示。记下CH1的Prd(周期)大小即n值,填入表2中。

旋转CH1按钮的上面的V oit/div旋钮和下面的POSITION旋钮可调节波形的垂直宽度和垂直位置。把波形的垂直宽度和垂直位置调节合适。

(4)将另一探头和示波器的输入通道CH2(Y)及R、L、C阻抗特性实验板电路的200Ω电阻r两端连接(200Ω电阻r的左端接探头勾形头,右端接接地夹子) ,CH2通道的输出波形即为电流i的波形。(为什么?)并按一下示波器面板上的CH2按键。屏幕上将出现(CH2通道)电流i的波形信号。如果波形快速闪动,按一下“SET TO 50%”按键或“AUTO”按键使波形稳定。

(5)旋转CH2按钮的上面的V oit/div旋钮和下面的POSITION旋钮可调节波形的垂直宽度和垂直位置。把波形的垂直宽度和垂直位置调节合适。

(6)观察电压U和电流i的波形。按一下示波器控制面板上的RUN/STOP 按钮,使波形静止。

(7)按一下示波器控制面板上的CURSORS光标,然后按MENU键下的青色按键选好:光标模式选项选定追踪,光标A选定CH1,光标B选定CH2选项,通过示波器面板上面点亮指示灯的万能旋钮移动光标A、B到合适的位置,记录光标水平相对位置△T,测得m值,填入表2中。(光标A、B的坐标及它们的相对位置在示波器屏幕上显示:A->T:光标A的水平位置,A->V:光标A的垂直位置,B->T:光标B的水平位置,B->V:光标B的垂直位置, △T:光标A、B 的水平间距,△V:光标A、B的垂直间距),即m值,计入表2中。测量完毕后按一下示波器控制面板上的AUTO按钮,使波形触发。

(8)逐渐增加函数信号发生器的频率直到900HZ,按步骤(3)、(5)、(6)、(7)测得n、m值,填入表2中。

(9)重新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使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为200HZ,按一下示波器控制面板上的RUN/STOP按钮,使波形静止。将电路实验板中的r 改为和L(注意L取为40mH)连接,按一下AUTO按钮,使波形触发,调整

波形高度及位置为合适,重复步骤(6)、(7)、(8)。(周期n值不用再测。)

表 1

表 2

五、实验注意事项

1.调节电子仪器各旋钮时,动作不要过快、过猛。实验前,需熟读双踪示波器的使用说明书。观察双踪时,要特别注意相应开关、旋钮的操作与调节。

2.信号源的接地端与示波器的接地端要连在一起(称共地),以防外界干扰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六、预习思考题

1.图6-2中各元件流过的电流如何求得?

2.怎样用双踪示波器观察rL串联和rC串联电路阻抗角的频率特性?

七、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R、L、C三个元件的阻抗频率特性曲线,从中可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rL串联、rC串联电路的阻抗角频率特性曲线,并总结、归纳出结论。

射频同轴电缆特性阻抗Zc的测试

射频同轴电缆特性阻抗Z C 的测试 胡 树 豪 这里介绍射频同轴电缆特性阻抗Z C 的6种测试方法。它们同样也适合于双绞线,只不过仪器要转换为差分系统而已。 一、λ/4线接负载法 1、测试方法与步骤: ·待测电缆一段,长约半米(无严格要求),两端装上连接器。扫频范围由仪器低频扫到百余兆赫即可。对于其它长度的电缆,扫频范围请自定。 ·仪器工作在测反射(或回损)状态,作完校正后画面应选阻抗圆图。 ·在测试端口接上待测电缆,电缆末端接上精密负载。 ·画面不外三种情况: 轨迹集中为一点,则Z C = Z 0(测试系统特性阻抗,一般为50Ω)。 轨迹呈圆弧或圆圈状,在圆图右边,则Z C > Z 0 。 轨迹呈圆弧或圆圈状,在圆图左边,则Z C < Z 0 。 ·将光标移到最接近实轴的点上,记下此点的电阻值R in (不管电抗值)。 n i C R Z Z 0= 例如:R in = 54Ω,则Z C = 52Ω,若R in = 46Ω,则Z C = 48Ω。 若轨迹不与实轴相交,则扫频范围不够或电缆太短;若交点太多,则扫频范围太宽或电缆太长。 2、优点 轨迹直观连续,不易出错。 连接器的反射可以通过λ/4线抵消。 3、缺点 必须截取短样本。 必须两端装连接器。 电缆质量必须较好,否则不同频率的测试结果起伏较大,不好下结论。 4、物理概念与对公式的理解 λ/4线有阻抗变换作用,其输入阻抗Z in 与负载阻抗Z L 之间满足Z in = Z C 2/Z L 关系。 现在Z L = Z 0,Z in = R in ,代入展开即得上面的Z C 计算公式。 λ/4线的阻抗变换公式是众所周知的,但作为特性阻抗的测试方法却未曾见。在测阻抗曲线试验中发现,与实轴相交的这一点是可用来测特性阻抗的;因为它把矛盾扩大了,反而更容易测准。由于曲线是很规矩的,不易出错。但必须用第一个交点,即除原点以外的最低频率的与实轴最近的一点,用第二点就可能出问题。换句话说,待测电缆的电长度应为λ/4的奇数倍,不能是偶数倍。 二、λ/8线开、短路法 1、测试方法与步骤: ·样本与扫频方案 对于已装好连接器的跳线,长度已定,只能由长度定扫频方案而对于电缆原材料,则可以按要求频率确定下料长度。此时待测电缆一头装连接器即可。

实验四__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测定

实验四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测定 【实验简介】 电阻是电学中常用的物理量。利用欧姆定律测导体电阻的方法称为“伏安法”。 为了研究材料的导电性,通常作出其伏安特性曲线,了解它的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伏安特性曲线是直线的元件称为“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的元件称为“非线性元件”。这两种元件的电阻都可以用伏安法测量。但是,由于测量时电表被引入测量电路,电表内阻必然会影响测量结果,因而应考虑对测量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正,以减小系统误差。 【实验目的】 1、了解电学实验常用仪器的规格、性能,学习它们的使用方法。 2、学习电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规程和连接电路的一般方法。 3、掌握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测量方法,用伏安法测电阻。 4、了解系统误差的修正方法,学会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仪器和用具】 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滑线变阻器,电阻元件盒(一个百欧,一约千欧,一个二极管),导线10根。 【实验原理】 1、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中常用的线绕电阻、碳膜电阻和金属膜电阻等,它们都具有以下共同特性,即加在该电阻上的电压与通过其上的电流总是成正比例的变化(忽略电流热效应对阻值的影响)。若以纵坐标表示电流,横坐标表示电压,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4-2(a)所示。具有这种特性的电阻元件成为“线性电阻元件”。 2、非线性电阻 如果电阻电阻元件两端的电流、电压关系为曲线,则这类电阻元件称为“非线性电阻元件”(如热敏电阻、二极管等)。这种元件的特点是电阻随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改变而改变如图4-2(b)所示。一般均用伏安特性曲线来反映非线性电阻元件的特性。 3、伏安法测电阻 欧姆定律告诉我们,通过一段电路的电流,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这段电路

特征阻抗

一、50ohm特征阻抗 终端电阻的应用场合:时钟,数据,地址线的终端串联,差分数据线终端并联等。 终端电阻示图 B.终端电阻的作用: 1、阻抗匹配,匹配信号源和传输线之间的阻抗,极少反射,避免振荡。 2、减少噪声,降低辐射,防止过冲。在串联应用情况下,串联的终端电阻和信号线的分布电容以及后级电路的输入电容组成RC滤波器,消弱信号边沿的陡峭程度,防止过冲。 C.终端电阻取决于电缆的特性阻抗。 D.如果使用0805封装、1/10W的贴片电阻,但要防止尖峰脉冲的大电流对电阻的影响,加30PF的电容. E.有高频电路经验的人都知道阻抗匹配的重要性。在数字电路中时钟、信号的数据传送速度快时,更需注意配线、电缆上的阻抗匹配。 高频电路、图像电路一般都用同轴电缆进行信号的传送,使用特性阻抗为Zo=150Ω、75Ω的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Zo,由电缆的内部导体和外部屏蔽内径D及绝缘体的导电率er 决定:

另外,处理分布常数电路时,用相当于单位长的电感L和静电容量C的比率也能计算,如忽略损耗电阻,则 图1是用于测定同轴电缆RG58A/U、长度5m的输入阻抗ZIN时的电路构成。这里研究随着终端电阻RT的值,传送线路的阻抗如何变化。 图1 同轴传送线路的终端电阻构成 只有当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Zo和终端阻抗FT的值相等时,即ZIN=Zo=RT称为阻抗匹配。 Zo≠RT时随着频率f,ZIN变化。作为一个极端的例子,当RT=0、RT=∞时可理解其性质(阻抗以,λ/4为周期起伏波动)。 图2是RT=50Ω(稍微波动的曲线)、75Ω、dOΩ时的输人阻抗特性。当Zo≠RT时由于随着频率,特性阻抗会变化,所以传送的电缆的频率特上产生弯曲.

实验一 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试

实验一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识别常用电路元件的方法 2.掌握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测试方法 3.熟悉实验台上直流电工仪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原理说明 电路元件的特性一般可用该元件上的端电压U 与通过该元件的电流I 之间的函数关系I=f(U)来表示,即用I-U平面上的一条曲线来表征,这条曲线称为该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电阻元件是电路中最常见的元件,有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之分。实际电路中很少是仅由电源和线性电阻构成的“电平移动”电路,而非线性器件却常常有着广泛的使用,例如非线性元件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可以把交流信号变换成直流量,在电路中起着整流作用。 万用表的欧姆档只能在某一特定的U和I下测出对应的电阻值,因而不能测出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一般是用含源电路“在线”状态下测量元件的端电压和对应的电流值,进而由公式R=U/I求测电阻值。 1.线性电阻器的伏安特性符合欧姆定律U=RI,其阻值不随电压或电流值的变化而变化,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如图1-1(a)所示,该直线的斜率等于该电阻器的电阻值。 图1-1 元件的伏安特性 2.白炽灯可以视为一种电阻元件,其灯丝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灯泡的“冷电阻”与“热电阻”的阻值可以相差几倍至十几倍。通过白炽灯的电流越大,其温度越高,阻值也越大,即对一组变化的电压值和对应的电流值,所得U/I不是一个常数,所以它的伏安特性是非线性的,如图1-1(b)所示。 3.半导体二极管也是一种非线性电阻元件,其伏安特性如图1-1(c)所示。二极管的电阻值随电压或电流的大小、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它的正向压降很小(一般锗管约为0.2~0.3V,硅管约为0.5~0.7V),正向电流随正向压降的升高而急剧上升,而反向电压从零一直增加到十几至几十伏时,其反向电

阻抗测试方法

成品阻抗测试方法: 1、仪器设置: 网络分析仪:CENTER:200MHz SPAN:2MHz(视被测电缆的长度进行设定)MEAS:S12 或S21 FORMA T:Phase 直通校准 注意:校准完毕为一条数值为零的直线,SPAN更改不同的数值需要重新校准。 2、电容测量仪测试电容值。(数值现实稳定可以读取数值)。 3、相位差的测量: 网络分析仪连接被测电缆,显示相位值,按照以下方式进行读取数值: 打开菜单MARKER SERACH,target value设置为0,打开multi target search , 记录两个标记点的频率值(注意:选择红圈内数值最接近的标记点)。 如上图所示:应选择标记点1、2。 δf=(f m -f n )/m-n 4、按照特性阻抗的公式: 平均特性阻抗=1000/(δf*c) δf单位为MHz, C为测量的电容值:单位nf。 注意事项:1、测试频率差时被测电缆的接头状态必须和测试电容的接头状态保持一致。 2、target value设置为0,以避免产生误差。 3、保证校准状态有效。

相对传播速度的测量方法: 1:相对传播速度的定义:信号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自由空间的传播速度之比。 2、仪器的设置: 网络分析仪进行测试: CENTER:200MHz SPAN:1MHz MEAS:S12 或S21 FORMA T:Group delay 直通校准 校准后为一条数值为零的直线。 3、连接被测电缆,打开Marker Factions ,将统计功能打开。读取平均值即为延迟时间t。 4、按照下列公式计算相对传播速度: V =L/(t?c) ?100% V:相对传播速度。L:电缆的实际长度(米)c=3.0?108米/秒 t :延迟时间(秒)。 电缆相位及电长度测试及计算方法: 1、仪器的设置: 网络分析仪设置: CENTER:要求测试频点SPAN:10MHz(或者按照通知单要求设置起始终止频率)MEAS:S12 或S21 FORMA T:Extend Phase 直通校准 校准后为一条数值为零的直线。 2、连接被测电缆,读取要求频率点的数值。

交流阻抗怎么测量

交流阻抗怎么测量 交流阻抗法是电化学测试技术中一类十分重要的方法,是研究电极过程动力学和表面现象的重要手段。特别是近年来,交流阻抗的测试精度越来越高,超低频信号阻抗谱也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再加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对阻抗谱解析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使我们能更好的理解电极表面双电层结构,活化钝化膜转换,孔蚀的诱发、发展、终止以及活性物质的吸脱附过程。 (1)交流阻抗:交流阻抗即阻抗,在电子学中,是指电子部件对交流激励信号呈现出的电阻和电抗的复合特性;在电化学中,是指电极系统对所施加的交流激励信号呈现出的电阻和电抗的复合特性。阻抗模的单位为欧姆,阻抗辐角(相角)的单位为弧度或度。 (2)交流阻抗谱:在测量阻抗的过程中,如果不断地改变交流激励信号的频率,则可测得随频率而变化的一系列阻抗数据。这种随频率而变的阻抗数据的集合被称为阻抗频率谱或阻抗谱。阻抗谱是频率的复函数,可用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组合来表示;也可在复平面上以频率为参变量将阻抗的实部和虚部展示出来。测量频率范围越宽,所能获得的阻抗谱信息越完整。RST5200电化学工作站的频率范围为:0.00001Hz~1MHz,可以很好地完成阻抗谱的测量。 (3)电化学阻抗谱:电化学阻抗谱是一种电化学测试方法,采用的技术是小信号交流稳态测量法。对于电化学电极体系中的溶液电阻、双电层电容以及法拉第电阻等参量,用电化学阻抗谱方法可以很精确地测定;而用电流阶跃、电位阶跃等暂态方法测定,则精度要低一些。另外,像扩散传质过程等需要用较长时间才能测定的特性,用暂态法是无法实现的,而这却是电化学阻抗谱的长项。 (4)电化学阻抗谱测量的特殊性:就测量原理而言,在电化学中测量电极体系的阻抗谱与在电子学中测量电子部件的阻抗谱并没有本质区别。通常,我们希望获得电极体系处于某一状态时的电化学阻抗谱。而维持电极体系的状态,须使电极电位保持不变。通常认为,电极电位变化50mV以上将会破坏现有的状态。因此,在电化学阻抗谱测量中,必须注意两个关键点,即:偏置电位和正弦交流信号幅度。 (5)正弦交流信号的幅度:为了避免对电化学电极体系产生大的影响以及希望其具有较好的线性响应,正弦交流信号的幅度通常可设在2~20mV之间。 (6)自动去偏:在电化学阻抗谱测量过程中,由于偏置电位不一定等于开路电位以及少量的非线性作用,在工作电极电流中还会含有直流成分。去除这个直流成分(偏流),可扩大交流信号的动态范围、提高信噪比。RST5200电化学工作站,可在测量过程中动态地调整去偏电流,使获得的阻抗谱数据更精准。另外,在软件界面的状态栏中,可实时显示工作电极的极化电流,供操作者参考。 以上为交流阻抗的相关说明,下面我们就实验设置过程中遇到的专业名词

阻抗特性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d17186580.html,微机继电保护仪 阻抗特性 本测试模块主要是针对距离保护的动作特性,搜索其阻抗动作边界。可以搜索出圆特性、多边形特性、弧形以及直线等各种特性的阻抗动作边界。本测试模块提供了“单向搜索”和“双向搜索”两种不同的搜索方式。如下图所示: ●可搜索圆、多变形,及其它阻抗特性图 ●依提示设定定参数,由软件能画出大概的图形,方便与搜索的图形对照 第一节界面说明 测试项目 每次试验只能选择“阻抗边界搜索”、“Z(I)特性曲线”或“Z(V)特性曲线”中的一个项目进行试验。 ●故障类型提供了各种故障类型,用于测试各种类型距离保护。对接地型距离继电器应选择单相接地故障,对相间型距离保护,应选择相间故障。 ●计算模型有“电流不变”和“电压不变”两种计算模型。选择“电流不变”时,在下面的方框内可以设置短路电流,软件根据短路电流和短路阻抗计算出相应的短路电压;选择“电压不变”时,在下面的方框内可以设置短路电压,软件根据短路电压和短路阻抗计算出相应的短路电流。 ●搜索方式有“单相搜索”和“双向搜索”两种方法。详细介绍请参考“差动保护”章节的相关说明。“分辨率”只对双向搜索方式有效,它决定了双向搜索方式的测试精度。 ●故障触发方式在“时间控制”触发方式下,软件按“故障前延时”—“最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d17186580.html,微机继电保护仪 大故障时间”—“测试间断时间”这样的顺序循环测试,详细说明请参考“线路保护”章节的有关说明。 ●最小动作确认时间在“最大故障时间”内,保护多段可能动作。如果保护动作的时间小于“最小动作确认时间”,则尽管是保护的动作信号,软件也不予认可,因可能是其他段抢动。这个时间专门用来在“双向搜索”方式下,躲开某段阻抗动作。例如,要搜索Ⅱ段阻抗边界,“双向搜索”方式下扫描点肯定会进入Ⅰ段阻抗范围,而Ⅰ段的动作时间较Ⅱ段要短,从而造成Ⅰ段保护抢动。 ●故障方向依据保护定值菜单进行设置,适用于方向性阻抗保护。 ●零序补偿系数若做接地距离继电器的试验,要注意正确设置零序补偿系数,请参考“线路保护”章节的有关说明。 ●自动设定搜索线参数在“整定参数”页中有这个按钮,点击此按钮后,软件会根据所设定的整定阻抗自动计算出搜索线的长度以及搜索中心。可以在“搜索阻抗边界”页面中查看。 搜索阻抗边界 选择“搜索阻抗边界”测试项目时,需设置 放射状扫描线,如右图所示。扫描线的设置参照 以下方法: ●扫描中心扫描中心应尽可能设置在保护的 理论阻抗特性图的中心位置附近。扫描中心可以 直接输入数据,也可以用鼠标直接点击选择扫描 中心。修改扫描中心后,坐标系的坐标轴将自动 调整,以保证扫描圆始终在图形中心位置,即扫 描中心在图形中心。 ●扫描半径扫描半径应大于保护阻抗整定值 的一半,以保证扫描圆覆盖保护的各个动作边界。搜索时是从非动作区(扫描线外侧点)开始扫描。试验期间,如果发现在扫描某条搜索线的外侧起点时,保护 就动作了,则说明这条扫描线没有跨过实际的阻抗 边界,即整个搜索线都在动作区内,不符合“每条 搜索线都应一部分在动作区内,另一部分在动作区 外”的原则。这时,请适当增大“扫描半径”。 ●扫描步长只对“单向搜索”方式有效,直接影 响“单向搜索”方式时的测试精度。

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实验报告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院(系)名称班 别 姓名 专业名称学号 实验课程名称电路与电子线路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 实验时间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指导老师签名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识别常用电路元件的方法; (2)掌握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逐点测试法; (3)掌握实验台上直流电工仪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 (1)电路实验箱一台 (2)万用表一块,2AP9二极管一个,2CW51稳压管一个,不同阻值线性电阻器若干。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测定线性电阻器的伏安特性 按图3-3接线,调节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U,从0V开始缓慢地增加,一直到10V,在表3-1记下相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U R和I。 表3-1 测定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 U R/V 0 1 2 3 4 5 6 7 8 9 10 I/mA 0 1.14 2.18 3.22 4.27 5.22 6.10 7.12 8.13 9.14 10.16 2.测定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按图3-4接线,R为限流电阻器。测二极管的正向特性时,其正向电流不得超过25mA,二极管D的正向压降U D+可在0~0.75V之间取值。在0.5~0.75V之间应多取几个测量点。做反向特性实验的时候,只需将图1-3中的二极管D反接,且其反向电压可加到30V左右。 表3-2 测定二极管的正向特性 U D+/V 0 0.2 0.4 0.45 0.5 0.55 0.60 0.65 0.70 0.75 I/mA 0 0 0.01 0.07 0.26 0.73 2.05 6.03 17.85 56.0 图3-4 二极管伏安特性测试 图3-3 线性电阻伏安特性测试

电路基础实验实验十一rlc元件阻抗特性的测定

实验十一 R、L、C元件阻抗特性的测定 实验成员: 班级: 整理人员:

实验十一 R 、L 、C 元件阻抗特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验证电阻,感抗、容抗与频率的关系,测定R~f ,X L ~f 与X C ~f 特性曲线。 2.加深理解R 、L 、C 元件端电压与电流间的相位关系。 二、原理说明 1.在正弦交变信号作用下,电阻元件R 两端电压与流过的电流有关系式 在信号源频率f 较低情况下,略去附加电感及分布电容的影响,电阻元件的阻值信号源频率无关,其阻抗频率特性R~f 如图9-1。 如果不计线圈本身的电阻R L ,又在低频时略去电容的影响,可将电感元件视为电感,有关系式 I jX U L L ? ? = 感抗 fL X L π2= 感抗随信号源频率而变,阻抗频率特性X L ~f 如图9-1。 在低频时略去附加电感的影响,将电容元件视为纯电容,有关系式 I jX U C C ? ? - = 容抗 fC X C π21 = 容抗随信号源频率而变,阻抗频率特性X C ~f 如图9-1. 2.单一参数R 、L 、C 阻抗频率特性的测试电路如图9-2所示。 途中R 、L 、C 为被测元件,r 为电流取样电阻。改变信号源频率,测量R 、L 、

C 元件两端电压U R 、U L 、U C ,流过被测元件的电流则可由r 两端电压除以r 得到。 3.元件的阻抗角(即相位差φ)随输入信号的频率变化而改变同样可用实验方法测得阻抗角的频率特性曲线φ~f 。 用双踪示波器测量阻抗角(相位差)的方法。 将欲测量相位差的两个信号分别接到双踪示波器Y A 和Y B 两个输入端。调节示波器有关旋钮,使示波器屏幕上出现两条大小适中、稳定的波形,如图9-3所示,荧光屏上数的水平方向一个周期占n 格,相位差占m 格,则实际的相位差φ(阻抗角)为 度n 360m ? ? =φ 三、实验设备 四、实验内容 1.测量R 、L 、C 元件的阻抗频率特性。

实验一元件伏安特性的测定

《电路原理(电路分析)》 实验指导书 四川理工学院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学院 课程教研组编

实验要求与须知 科学实验是科学得以发展的保证,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对于电路分析这门课程来说,实验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实践性环节,它是在系统学习本学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得到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习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去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通过实验,学习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 2、进一步巩固加深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培养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3、培养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编写实验报告和选择实验方法的能力; 4、培养事实求实、严肃认真、踏实细致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验方式 实验课一般分课前预习、进行实验和课后写实验报告三个阶段。为使学生做每次实验,达到预期目的,现将各个阶段的要求简述如下: 1、课前预习 实验能否顺利进行和收到预期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预习准备是否充分。因此要求每次实验之前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任务,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以及实验线路、方法、步骤,清楚本次实验要观察哪些现象,记录哪些实验数据和哪些问题。以及搞清楚实验中所要遇到的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学生只有认真做好预习后才能到实验室做实验,凡达不到预习要求者,不得进行实验。 2、进行实验 一般实验课按下列程序进行: (1)首先认真听取教师在实验前讲授的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2)到指定的桌位上做实验,实验前应做到: 1)检查仪器、仪表设备是否齐全、完好,并了解仪器、设备的额定容量,使用方法,量程和操作规程。当未搞清楚性能和用法时,不得随意使用该仪器、设备。 2)做好实验记录的准备工作。 3)按实验要求接线。

实验7.8.9.RLC特性阻抗测试

实训项目七 R 、L 、C 元件阻抗特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验证电阻、感抗、容抗与频率的关系,测定R ~f 、L X ~f 、C X ~f 特性曲线。 2.加深理解R 、L 、C 元件端电压与电流间的相位关系。 二、原理说明 1.在正弦交变信号作用下,电阻元件两端电压与流过的电流有关系式 I R U = 在信号源频率f 较低情况下,略去附加电感及分布电容的影响,电阻元件的阻值与信号源频率无关,其阻抗频率特性R ~f 如图3-20。 如果不计线圈本身的电阻1R ,又在低频时略去电容的影响,可将电感元件视为纯电感,有关系式, I jX U L = 感抗 fL X L π2= 感抗随信号源频率而变,阻抗频率特性L X ~f 如图3-20所示。 在低频时略去附加电感的影响,将电容元件视为纯电容,有关系式, I jX U C -= 容抗 fC X C π21 = 容抗随信号源频率而变,阻抗频率特性C X ~f 如图3-20。 图3-20 阻抗特性测试电路 2.单一参数R 、L 、C 阻抗率特性的测试电路如图3-20所示。 图中R 、L 、C 为被测元件,r 为电流取样电阻。改变信号源频率,测量R 、L 、C 元件两端电压R U 、L U 、C U 流过被测元件的电流则可由r 两端电压除以r 得到。 元件的阻抗角(即相位差?)随输入信号的频率变化而改变,同样可用实验方法测得阻

抗角频率特性曲线?~f 。 3.用双踪示波器测量阻抗角(相位差)的方法。 将欲测量相位差的两个信号分别接到双踪示波器A Y 和B Y 两个端。调节示波器有关旋钮,使示波器屏幕上出现两条大小适中、稳定的波形,如下图3-21所示,荧光屏上数得水 平方向一个周期占n 格,相位差占m 格,则实际的相位差?(阻抗角)为n m 360?=?。 图3-21 相位差测定波形图 三、实验设备 四、实验内容 1.测量单一参数R 、L 、C 元件的阻抗频率特性。 实验线路如图3-20所示,取mH L K R 10,1=Ω= ,Ω==200,1r F C μ。通过电缆线将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信号接至电路输入端,作为激励源U ,并用交流毫伏表测量,使激励电压的有效值为U =3V ,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 改变信号源的输出频率从200Hz (用频率计测量),并使开关S 分别接通R 、L 、C 三个元件,用交流毫伏表分别测量R U 、r U ;L U 、r U ;C U 、r U ,并通过计算得到各频率点时的R 、L X 、C X 之值,记录表中。

特性阻抗之原理与应用

特性阻抗之原理與應用 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一、前題 1、導線中所傳導者為直流(D.C.)時,所受到的阻力稱為電阻(Resistance),代表符號為R,數值單位為“歐姆”(ohm,Ω)。其與電壓電流相關的歐姆定律公式為: R=V/I;另與線長及截面積有關的公式為:R=ρL/A。 2、導線中所傳導者為交流(A.C.)時,所遭遇的阻力稱為阻抗(Impedance),符號為Z,單位仍為Ω。其與電阻、感抗及容抗等相關的公式為: Z =√R2 +(XL—Xc)2 3、電路板業界中,一般脫口而出的“阻抗控制”嚴格來說并不正确,專業性的說法應為“特性阻抗控制”(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Control)才對。因為電腦類PCB線路中所“流通”的“東西”并不是電流,而是針對方波訊號或脈沖在能量上的傳導。此種“訊號”傳輸時所受到的“阻力”另稱為“特性阻抗”,代表的符號是Zo。計算公式為:Zo = √L/C ,(式中L為電感值,C為電容值),不過Zo的單位仍為歐姆。只因“特性”的原文共有五個章節,加上三個單字一并唸出時拗口繞舌十分費力。為簡化起見才把“特性”一字暫時省掉。故知俗稱的“阻抗控制”,實際上根本不是針對交流電“阻抗”所進行的“控制”。且即使要簡化掉“特性”也應說成Controlled Impedance,或阻抗匹配才不致太過外行。 圖1 PCB元件間以訊號(Signal)互傳,板面傳輸線中所遭遇的阻力稱為“特性阻抗” 二、需做特性阻抗控制的板類 電路板發展40年以來已成為電機、電子、家電、通信(含有線及無線)等硬體必備的重要元件。若純就終端產品之工作頻率,及必須阻抗匹配的觀點來分類時,所用到的電路板約可粗分為兩大類:

《电学元件伏安特性的测量》实验报告附页

《电学元件伏安特性的测量》实验报告 (数据附页) 一、半定量观察分压电路的调节特点 二、用两种线路测电阻的对比研究 电流表准确度等级1.5,量程I m=5mA,R I=8.38±0.13Ω 电压表准确度等级1.5,量程U m=0.75V,R V=2.52±0.04kΩ; 量程U m=3V,R V=10.02±0.15kΩ

三、测定半导体二极管正反向伏安特性 由于正向二极管的电阻很小,采用外接法的数据;反向电阻很大,采用内接法的数据。 四、戴维南定理的实验验证 1.将9V电源的输出端接到四端网络的输入端上,组成一个有源二端网络,求出等效 e e

取第二组和第七组数据计算得到: E e =2.15V R e =319.5Ω 由作图可得: E e =2.3V R e =352.8Ω 3. 理论计算。 % 6.17% 7.10.30034.2951.14917.19932.6162 12 132 12 321的相对误差为的相对误差为与实验值比较e e e e R E R R R R R R V R R ER E V E R R R Ω =++ ==+= =Ω=Ω=Ω= 4.讨论。 等效电动势的误差不是很大,而等效电阻却很大。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最大的原因应该是作图本身。所有数据的点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区域,点很难描精确,直线的绘制也显得过于粗糙,人为的误差很大。 如果对数据进行拟合,可以得到I=-3.298U+6.836,于是得到E e =2.07V ,R e =303.2Ω,前者误差为11.5%,后者误差为1.1%,效果比直接读图好,因为消除了读图时人为的误差。 另外一点,仪表读数也是造成误差大的一个原因。比如电流表没有完全指向0,电压表不足一格的部分读得很不准等等。

什么是特征阻抗

高速设计领域一个越来越重要也是越来越为设计工程师所关注议题就是受控阻抗的电路板设计以及电路板上互联线的特征阻抗。然而,对于非电子的设计工程师来说,这也是一个最容易混淆也最不直观的问题。甚至很多的电子设计工程师对此也同样感到困惑。这篇资料将对特征阻抗作一个简要而直观的介绍,希望帮助大家了解传输线最基本的品质。什么是传输线?什么是传输线?两个具有一定长度的导体就构成传输线。其中的一个导体成为信号传播的通道,而另外的一个导体则构成信号的返回通路(在这里我们提到信号的返回通路,实际上就是大家通常理解的地,但是为了叙述的方便,暂且忘掉地这一概念。)。在一个多层的电路板设计中,每一个PCB互联线都构成传输线中的一个导体,该传输线都将临近的参考平面作为传输线的的第二个导体或者叫做信号的返回通路。什么样的PCB互联线是一个好的传输线呢?通常如果在同一个PCB互联线上特征阻抗处处保持一致,这样的传输线就成为高质量的传输线。什么样的电路板叫做受控阻抗的电路板?受控阻抗的电路板是指PCB板上所有传输线的特征阻抗符合统一的目标规范,通常是指所有传输线的特征阻抗的值在25Ω到70Ω之间。从信号的角度来考察考虑特征阻抗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考察信号沿着传输线传播时信号本身看到了什么。为简化问题的讨论起见,假定传输线为微波传输带(microstrip)类型,并且信号沿传输线传播时传输线各处的横断面保持一致。给该传输线加入幅度为1V 的阶跃信号。阶跃信号是一个1V的电池,由前端接入,分别连接在信号线和返回通路之间。在接通电池的瞬间,信号电压波形将以光速在电介质中行进,速度通常约为6英寸/ns(信号为什么行进如此快速,而不是接近电子传播的速度大约1cm/s,这是另外一个话题,这里不做进一步介绍)。当然在这里信号仍然具有常规的定义,信号定义为信号线与返回通路上的电压差,总是通过测量传输线上任何一点与之临近的信号返回通路之间的电压差值来获得。信号沿传输线方向以6英寸/ns的速度向前传输。在传输的过程中信号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呢?在最开始的10ps时间间隔内,信号沿传输线方向行进了0.06英寸的距离。假定锁定时间在这一时刻,来考虑传输线发生的情况。在行进的这一段距离上,信号的传输为这一段传输线和相应临近的信号返回通道之间建立起了稳定的幅度为1V的常量信号。这意味着在行进的这一段传输线和对应的返回路径上已经积聚起了额外的正电荷和额外的负电荷来建立这一稳定的电压。也正是这些电荷的差异在这两个导体之间建立并维持了一个稳定的1 V 电压信号,而导体之间稳定的电压信号就为两个导体之间建立了一个电容。传输线上位于这一时刻信号波前后面的传输线段并不清楚会有信号要传播过来,因而仍然维持信号线同返回通路之间的电压为零。在接下来的10ps时间间隔内,信号又会沿传输线行进一定的距离,信号继续传播的结果是又会在另一段长度为0.06英寸的传输线段同对应的信号返回通路之间的建立起1V的信号电压。而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为信号线注入一定量的正电荷,同时为信号的返回通路注入同等数量的负电荷。信号沿传输线每传播0.06英寸的长度,都会有更多的正电荷注入该信号线,也会有更多的负电荷注入信号返回通路。每隔10ps时间间隔,就会有另外一段传输线被充电到1 V,同时信号也会沿传输线方向继续向前传播。这些电荷从何而来?答案是来自信号源,也就是我们用来提供阶跃信号、连接在传输线前端的电池。随着信号在传输线上的传播,信号不断地为传播经过的传输线段充电,确保信号传输过程中所到之处信号线与返回路径之间建立并维持起1 V的电压。每隔10ps时间间隔,信号会在传输线上传播一定的距离,并且从电源系统中汲取一定数量的电荷δQ。电池在一段时间间隔δt内的向外提供一定数量的电荷δQ,就形成了恒定的信号电流。正的电流会从电池流入信号线,而与此同时同样大小的负电流会流经信号的返回路径。流经信号返回通路的负电流同流入信号线的正电流大小完全一致。而且,就在信号波前的位置,AC电流流经由信号线和信号返回通路构成的电容,完成了信号环路。传输线的特征阻抗从电池的角度来看,一旦设计工程师将电池的引线连入传输线的前端,就总有一个常量值的电流从电池中流出,并且保持电压信号的稳定不变。也许有人会问,是什么样的电子元器件具有这样的行为?加入恒

阻抗测试

PCB的差分阻抗测试技术 作者: 周英航上网日期: 2006年11月10日打印版订阅 关键字:PCB电路板TDR真差分TDR特征阻抗Coupon 为了提高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计算机行业和通信行业越来越多的采用高速串行总线。在芯片之间、板卡之间、背板和业务板之间实现高速互联。这些高速串行总线的速率从以往USB2.0、LVDS以及FireWire1394的几百Mbps到今天的PCI-Express G1/G2、SATA G1/G2 、XAUI/2XAUI、XFI的几个Gbps乃至10Gbps。计算机以及通信行业的PCB客户对差分走线的阻抗控制要求越来越高。这使PCB生产商以及高速PCB设计人员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结合PCB行业公认的测试标准IPC-TM-650手册,重点讨论真差分TDR测试方法的原理以及特点。 IPC-TM-650手册以及PCB特征阻抗测试背景 IPC-TM-650测试手册是一套非常全面的PCB行业测试规范,从PCB的机械特性、化学特性、物理特性、电气特性、环境特性等各方面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测试方法以及测试要求。其中PCB板电气特性要求在第2.5节中描述,而其中的2.5.5.7a(IPC-TM-650官方网站下载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ed17186580.html,/4.0_Knowledge/4.1_Standards/test/2-5-5-7a.pdf)则全面的介绍了PCB特征阻抗测试方法和对相应的测试仪器要求,重点包括单端走线和差分走线的阻抗测试。 TDR的基本原理及IPC-TM-650对TDR设备的基本要求 1.TDR的基本原理 图1是一个阶跃信号在传输线(如PCB的走线)上传输时的示意图。而传输线是通过电介质与GND分隔的,就像无数个微小的电容的并联。电信号到达某个位置时,就会令该位置上的电压产生变化,就像是给电容充电。因此,传输线在此位置上是有对地的电流回路的,因

网络分析仪原理及测量阻抗

网络分析仪组成框图 图1所示为网络分析仪内部组成框图。为完成被测件传输/反射特性测试,网络分析仪包含; 1.激励信号源;提供被测件激励输入信号 2.信号分离装置,含功分器和定向耦合器件,分别提取被测试件输入和反射信号。 3.接收机;对被测件的反射,传输,输入信号进行测试。 4.处理显示单元; 对测试结果进行处理和显示。 图1 网络分析仪组成框图 传输特性是被测件输出和输入激励的相对比值,网络分析仪要完成该项测试,需分别得到被测件输入激励信号和输出信号信息。 网络分析仪内部信号源负责产生满足测试频率和功率要求的激励信号,信号源输出通过功分器均分为两路信号,一路直接进入R接收机,另一路通过开关输入到被测件相应测试口,所以,R 接收机测试得到被测输入信号信息。 被测件输出信号进入网络分析仪B接收机,所以,B接收机测试得到被测件输出信号信息。B/R为被测试件正向传输特性。当完成反向测试测试时,需要网络分析仪内部开关控制信号流程。

图2网络分析仪传输测试信号流程 反射特性是被测件反射和输入激励的相对比值,网络分析仪要完成该项测试,需分别得到被测件输入激励信号和测试端口反射信号。 网络分析仪内部信号源负责产生满足测试频率和功率要求的激励信号,信号源输出通过功分器均分为两路信号,一路直接进入R接收机,另一路通过开关输入到被测件相应测试口,所以,R 接收机测试得到被测输入信号信息。 激励信号输入到被测件后会发射反射,被测件端口反射信号和输入激励信号在相同物理路径上传播,定向耦合器负责把同个物理路径上相反方向传播的信号进行分离,提取反射信号信息,进入A接收机。 A/R 为被测试件端口反射特性。当需要测试另外端口反射特性时,需网络分析仪内部开关将激励信号转换到相应测试端口。

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测定

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测定 一、引言 电阻是电学中最常用到的物理量之一,我们有很多方法可以测量电子组件的电阻,采用补偿原理的方法称为补偿法测电阻,利用欧姆定律来求导体电阻的方法称为伏安法,其中,伏安法是测量电阻的基本方法之一。为了研究元件的导电性,我们通常测量出其两端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之间的关系,然后作出其伏安特性曲线,根据曲线的走势来判断元件的特性。伏安特性曲线是直线的元件称为线性元件,不是直线的元件称为非线性元件,这两种元件的电阻都可以用伏安法来测量。采用伏安法测电阻,有两种接线方式,即电压表的外接和内接(或称为电流表的内接和外接)。不论采取那种方式,由于电表本身有一定的内阻,测量时电表被引入电路,必然会对测量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测量过程中必须对测量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正,以减小误差。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包含测量金属膜的伏安特性和测量小灯泡的伏安特性两个实验,其中,测量金属膜的伏安特性又分为电压表外接和电压表内接两种方式。 三、实验原理 当一个电子元件接入电路构成闭合回路,其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即为该条件下电子组件的电阻。若电子元件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固定的正比例,则其伏安特性曲线为一条直线,这类元件称为线性元件;而当电子元件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不成固定的正比例时,其伏安 特性曲线是一条曲线,这类元件称为非线性元件。 般金属导体的电阻是线性电阻,其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直线。 电阻是电子元件的重要特性,在电学实验中我们经常要测量其大小。在要求不是很精确的条件

下,我们可以采用伏安法测电阻,即测出被测元件两端的电压U 和通过它的电流I,然后运用欧姆定律R=U/I ”即可求得被测元件的电阻R。同时,我们也可以运用作图法,作出其伏安特性曲线,从曲线上求得电阻的阻值。伏安特性曲线是直线的电阻称为线性电阻,否则则为非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的阻值是不确定的,只有通过作图法才能反映其特性。 用伏安法测电阻,原理和操作都很简单,但由于电表有一定的内阻,必然就会给实验带来一定的误差。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连接方式有电压表的内接和外接两种方式。 在电压表内接法中,电流表测出的电流值I 是通过电阻和电压表的电流之和,即 I=I X + I V,因此,R=U X/|=U X/(I X+I V)=R X/(1+R X/R V)。可见,这种条件下,电压表的内阻对实验有一定的影响,运用电压表内接法,会导致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小。 在电压表外接法中,电压表测出的电压值U 包含了电流表两端的电压,即 U=U mA+U x,因此,R=U/I X=(U X+U mA)/I X=R X +R mA (其中,U X为电阻两端的真实电压,R X为电阻的真实值,R mA为电流表的内阻,R为测量值)。可见,电流表的内阻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运用电压表外接法,会导致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而其差值正好是电流表的内阻。 上述两种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连接方式,都会给实验结果带来一定的系统误差,为了减小上述误差,我们可以根据被测电阻的大小与电表内阻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电路连接方式。当:R x〈〈R V 且R x〉R mA 时,选择电压表的内接法;R x〉〉R mA 且R x〈R V 时,选择电压表的外接法;R X >> R mA且R X << RV时,两种接法均可。

R、L、C元件阻抗特性的测定

电路理论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十一R、L、C元件阻抗特性的测定 刘健阁指导教师杨智 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广东省广州市510006 实验时间地点: 2014年5月6日中山大学东校区实验中心C103 实验操作人: 刘健阁(学号13348073)、乐云天、雷弛 (此实验报告由刘健阁撰写,乐云天、雷弛另行独自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验证电阻,感抗、容抗与频率的关系,测定R~f , X L~f与X C~f特性曲线。 2. 加深理解R、L、C元件端电压与电流间的相位关系。 实验原理: 1. 在正弦交变信号作用下,电阻元件R两端电压与流过的电流有关系式U=RI 在信号源频率f较低情况下,略去附加电感及分布电容的影响,电阻元件的阻值与信号源频率无关,其阻抗频率特性R~f如图11-1。 如果不计线圈本身的电阻RL,又在低频时略去电容的影响,可将电感元件视为纯电感,有关系式U L= jX L I感抗X L=2πfL 感抗随信号源频率而变,阻抗频率特性X L~f如图11-1。 在低频时略去附加电感的影响,将电容元件视为纯电容,有关系式 U C=-jX C I容抗X C=1/2πf c 容抗随信号源频率而变,阻抗频率特性X C~f如图11-1

2. 单一参数R、L、C阻抗频率特性的测试电路如图11-2所示。 图中R、L、C为被测元件,r为电流取样电阻。改变信号源频率,测量R、L元件两端电压U R、 U L、U C,流过被测元件的电流则可由r两端电压除以r得到。 3. 元件的阻抗角(即相位差φ)随输入信号的频率变化而改变,同样可用实验方法测得阻抗角的频率特性曲线φ~f。 用双踪示波器测量阻抗角(相位差)的方法: 将欲测量相位差的两个信号分别接到双踪示波器Y A和Y B两个输入端。调节示波器有关旋钮,使示波器屏幕上出现两条大小适中、稳定的波形,如图11-3所示,荧光屏上得不平方向一个周期占n格,相位差m格,则实际的相位差φ(阻抗角)为φ=m×(360/n)。 实验设备: 1. 函数信号发生器 1 2. 交流毫伏表 1 2. 双踪示波器 1 3. 实验电路元件R、L 1 DGJ-05 实验内容及步骤: 1. 测量单一参数R、L、C元件的阻抗频率特性 实验线路如图11-2所示,取R=1KΩ,L=10mH,C =1μF,r=200Ω。通过电缆线将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波信号接至输入端,作为激励源u,并用交流毫伏表测量,使激励电压的有效值为U=3V,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 改变信号源的输出频率从200Hz逐渐增至50Hz(用频率计测量),分别接通R、L、C三个元件,用交流毫伏表分别测U R、U r、U L、U r;U C、U r,并通过计算得到各频率点时的R、X L与X C之值,记入表中。

交流阻抗实验报告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阻抗和频率特性研究 1、实验目的 1)加深对正弦交流电路的KVL 定律认识。 2)学习正弦交流电路中阻抗的测量方法。 3)掌握L c X X 、阻抗频率特性测量方法。 2.实验原理及步骤 (1)测量阻抗 1)用“向量法”测量空心电感线圈两端的阻抗Lr Z ,如图3-1所示,r 是电感线圈的直流电阻。输入电压的频率在200~300Hz 中任选两个,分别测量计算。 测量出R U 、Lr U 的值,选取R U 作为参考相量,做出回路的向量图。相量图如图3-2所示。显然,θ满足Lr R Lr R U U U U U 2cos 2 2 2-+=θ。通过计算θ从而求出L U 、r U 的 值进而可求出电阻电感值。 2)按下图所示电路,从a ,b 端口用“向量法”测量内带电容的阻抗ab Z ,输入电压的频率在1~3kHz 中任选两个,分别测量计算。 Lr U U R U θ r U U 图3-2 电感阻抗测量电路向量图 图3-1 测量阻抗电路原

测量出R U 、Cr U 以及I 的值,选取Cr U 为参考相量,作出由回路的向量图。相量图如图3-4所示,同理,通过求出θ角可得到电容阻抗值。 (2)测量频率特性 测量L X 、C X 阻抗频率特性,做频率特性曲线。 1)点测—L X f 特性。自选电感(L :50~400mH )与电阻R 串联(R :200Ω~1k Ω)自拟表格,做—L X f 特性曲线(f 从50Hz~3kHz )。 2)点测—C X f 特性。自选电容(C :0.1~2μF )与电阻R 串联(R :200Ω~1k Ω)自拟表格,做—C X f 特性曲线(f 从50Hz~3kHz )。 (3)观察电压、电流相位关系 如图3-5、3-6所示,用示波器分别观察下面电感、电容中电压、电流相位。 图3-5 电感阻抗测量电路 I U 图3-2 电容阻抗测量电路向量图 图3-3 电容阻抗测量电路原理图 R Cr U 2+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