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苦味中药降糖效应及机理研究_张文萍

苦味中药降糖效应及机理研究_张文萍

苦味中药降糖效应及机理研究_张文萍
苦味中药降糖效应及机理研究_张文萍

93

第15卷 第6期 2013 年 6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5 No. 6 Jun .,2013

1 苦味受体基因理论

苦味是哺乳动物五大基本味觉之一。苦味能

引起厌恶反应,对苦味的识别能帮助动物避免摄入有毒或有害物质。自然界中,苦为甜的对立。《素问?至真要大论》:“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苦味、酸味属阴,甘味属阳,而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尿甜属甘味。

味觉受体细胞(taste receptor cell,TRC)

[1]

存在于味蕾中,是味觉的终端感受器,由上皮细胞高度分化而来,通常由80~100个味觉细胞集聚成一个味蕾。味觉受体第二家族成员(taste receptor family 2

member,T2R)为苦味受体基因[2],

主要在舌的轮廓乳头、叶状乳头和菌状乳头的TRC 中表达[3]。T2R

还在胃肠道和肠内分泌细胞中表达[4],

表明T2R 也可能参与了其他化学物质的传递。

苦味信号传递有两种信号转导通路:一种是

α-味导素-PDE-cNMP 通路,苦味刺激物即味质

(tastant)与味觉受体T2R 结合,激活α-味导素,进

而活化PDE,使胞质内cAMP 浓度降低,Ca 2+

被释放出来,最终导致味觉细胞的细胞膜去极化和神经递质释放,此过程将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最后反馈到肠道系统来调控消化吸收过程;另一种是β、γ-味导素-PLC-IP3/DAG 通路,此通路与人工甜味剂刺激的甜味反应具有相同的信号转导通路,PLC-β2、PI(4,5)P2、IP3R3和Ca 2+都参与了苦味传递过程[5]。

肠道内存在着苦、甜、鲜3种味觉受体和相关味觉信号分子,味觉信号传递到肠道时,肠道中参与味觉信号感受和转导的受体在肠道内分泌细胞中表达,调节肠道内的化学感受功能,有可能通过释放肠促胰岛素激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调节胰岛素分泌,此过程类似肠促胰岛素样效应。另外,也

苦味中药降糖效应及机理研究

张文萍1,吴敏2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摘 要:我国古代就有“苦能制甜”之说,即应用苦味药物治疗糖尿病的记载,而且临床也已证实苦味中药确实

有很好的降糖作用,但对于其具体的降糖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近来苦味受体基因理论不断受到医学者的关注,肠道苦味信号传递的转导通路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糖尿病早期多阴虚燥热,苦味中药苦寒燥湿,推测其降糖作用可能是苦味中药通过味觉受体调节肠道内分泌实现,有可能存在类肠促胰岛素样效应。该文就苦味受体基因理论、苦味药的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做如下探讨,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苦能制甜;降糖;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3) 06- 0093- 03

收稿日期:2012-12-29

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厅资助课题(96026);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优势学科开放课题(YS 2012ZYX101)作者简介:张文萍(1986-),女,陕西延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内分泌代谢疾病。通讯作者:吴敏(1957-),女,江苏南京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内分泌代谢疾病。

Hypoglycemic Effect and Mechanism Research of Bitter Medicine

ZHANG Wenping 1,WU Min 2

(1.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9,Jiangsu,China ;2.Endocrinology Department,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9,Jiangsu,China)

Abstract :

There is a saying that bitterness restricts sweet in ancient,and bitter drugs have confirmed very good hypoglycemic effect on diabetes,but their specific hypoglycemic mechanism is not very clear.Recently,the bitter taste receptor gene theory has been under constant medical attention,and intestinal bitter signaling transduction pathways have become the research hotspot at home and abroad.Diabetes in early stage often has Yin deficiency.Bitter herbs can dry dampness,and it is speculated that its hypoglycemic effect may be regulating intestinal endocrine by taste receptors ;it is possible to promote insulin-like effect.In this paper,we will discuss the theory of bitter taste receptor gene,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bitter medicine,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Key words :

bitterness restricting sweet ;hypoglycemic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5卷

可能通过作用于胰腺内分泌细胞,因胰腺内分泌细胞表达多种味觉蛋白质,味觉蛋白质自身也参与调节胰岛素的分泌,进而控制血糖。

2 苦味药的临床效用

味的概念:不仅表示味觉感知的真实滋味,同时也反映药物的实际性能。苦味能泄能燥能坚,有清泄火热、泄降逆气、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一般清热泻火、降气平喘、止呕止呃、通利大便、清热燥湿、祛寒燥湿、泻火坚阴的药物多具苦味,故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气逆喘咳、呕吐呃逆、大便秘结、湿热蕴结、寒湿滞留等病证。

2.1单方和复方的临床应用

黄连:黄连是苦药的代表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其主要成分为小檗碱,临床治疗糖尿病应用广泛,《本草纲目》云:

“治消渴,用酒蒸黄连”,《名医别录》亦云:黄连“止消渴”。马燕[6]总结了临床治疗糖尿病的黄连复方,如黄连解毒汤、复方黄连降糖片、降糖胰生胶囊、黄连消渴颗粒复方,除具有明显降糖作用外,认为黄连相关复方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也有显著疗效。如《近效方》言:

“治消渴能饮水,小便甜,如有脂麸片,日夜六七时起,冬瓜一枚,黄连十两”。仝小林[7]的黄连组方由苦瓜片、苦参、黄连、知母、酸枣仁、炮姜、红曲、陈皮、大黄、桃仁组成。治疗组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前者对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BMI)及腰围(WC)的降低作用稍强。

苦瓜:葫芦科植物苦瓜的果实,其性寒,味苦,具有利尿凉血的作用。苦瓜提取物中含有大量植物类胰岛素[8],动物及临床实验表明苦瓜制剂对糖尿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9]。杨丽红等[10]应用苦瓜提取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及高血糖患者60例,苦瓜制剂组空腹血糖下降2.24 mmol/L,餐后血糖下降2.26 mmol/L,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变化不明显。胡齐明等[11]观察黄连、苦瓜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将患者分为二甲双胍组、黄连苦瓜降糖方组、二甲双胍加黄连苦瓜降糖方联合治疗组,结果证明:临床糖尿病患者服用黄连苦瓜降糖方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潘雨萍[12]等通过实验观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0例,对照组40例:以蔬菜、豆制品、瘦肉,水产品、蛋、奶为主,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苦瓜、南瓜、大豆、魔芋,结果显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食用苦瓜、南瓜、大豆、魔芋有利于血糖控制。

苦参:豆科槐属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性寒味苦。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主治湿热之痢疾、黄疸、皮肤癣疹瘙痒、恶疮等病症。糖尿病出现皮肤瘙痒者,临床常用苦参煎汤外洗,可缓解不适症状,亦可配用乳香、没药、红花、鸡血藤、路路通等。糖尿病伴尿路感染者,可配用生大黄、土茯苓、白鲜皮等煎汤外洗。陈中清[13]通过观察“三苦制剂”即苦荞、苦瓜、苦丁茶对糖尿病患者60例的辅助治疗,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在血糖、血压得到控制的基础上,应用苦荞、苦瓜、苦丁茶辅助治疗,病情改善明显。

大黄:性味苦寒,归脾、肾、大肠、心经,有泻热攻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活血祛瘀的功效。糖尿病患者多长期嗜食肥甘厚味,出现痞满之证,早期痞

满属热者,以大黄黄连泻心汤泻热通便除痞;糖尿病患者症见面红、口干、便秘为胃肠热盛,以大承气汤攻下实热,荡涤燥结。对于病程长、病情控制较差和全身营养不佳的糖尿病老年患者,其处理不当会导致局部坏疽、截肢等严重后果,刘海峰[14]等临床上采用熟大黄粉末外敷治疗糖尿病大水疱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治疗费用。王继承[15]观察43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大黄蛰虫丸2丸/次,2次/d,对照组血糖血脂血压的常规基础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踝臂指数、间歇性跛行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鬼箭羽:性味苦寒,中医认为苦寒能坚阴清热,且能入血,鬼箭羽擅于清解阴分之燥热。对糖尿病之阴虚燥热者颇为有效。赵蒙蒙等[16]将2型糖尿病分成模型组、鬼箭羽组、优降糖组3组,鬼箭羽组大鼠空腹血糖明显低于模型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检测显示,鬼箭羽组大鼠胰岛B 细胞阳性程度较高,各项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鬼箭羽在能降低血糖的同时,对胰岛B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2苦味药的配伍

五味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气味配合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苦辛相配:黄连配干姜。苦为阴,辛为阳,苦与寒相兼,易伤阳气,不宜单独长期、大量应用。临床可配以生姜及大枣,生姜味辛温属阳,一则以护胃阳,二则辛味苦味搭配,辛开苦降,开畅中焦。大枣味甘,陈伯坛先生认为其“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有守中之阴在,自有温中之阳在。”

苦酸相配:黄连配乌梅。酸甘化阴,苦寒燥湿,酸甘配用于糖尿病阴虚证中,苦寒配用于糖尿病湿热明显者。以黄连丸为主方加减,苦味药豉心、黄连清热为主,佐以酸味乌梅敛气敛阴,共奏泄热之效,用于糖尿病前期,症见面红,或兼见,大便干,小便黄等热象明显。主方以连梅汤加减用于糖尿病中期,热邪耗气伤阴,症见口渴、口干舌红而干,或兼见心烦,失眠。黄连味苦清热,乌梅味酸配以甘寒之品麦冬、生地,酸甘化阴,苦、酸、甘三味合剂清热养阴。

苦温燥湿:苍术配厚朴。苍术、厚朴均系芳香化湿类药物。苍术苦温,性燥主升,善除湿运脾;厚朴苦温性燥主降,功偏温中化湿,下气除满。二者合用,苍术燥湿为主,厚朴行气为辅,化湿运脾、行气和胃。临床应用于湿困脾阳,胸膈痞塞,脘腹胀满,呕哕恶心,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如被名医费伯雄誉为“治脾胃之圣剂”的平胃散,即以辛温燥湿,辟恶强脾。

苦寒坚阴:坚阴即固守保存阴液之意,实际上是借助某些苦寒药物的清热泄火作用,泻火之冗以全阴气又称泻火存阴或泻火保阴。“坚阴”所指最初重点是肾阴,所用之药主要是指黄柏、知母,如《丹溪心法》大补阴丸,以“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宜常养其阴,阴与阳齐,则能制火”立方,滋阴降火,用于阴亏火旺,肺痰咳血,骨蒸盗汗,虚劳之证。泻下以存阴,主要是指承气汤证,借大黄之苦寒泄降之力以清除实热,导热下行,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94

15卷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3 苦味药的降糖机理

3.1调节糖脂代谢

田代华[17]认为黄连中含量最多的有效成分为小檗碱,又名黄连素,其中小檗碱等四种黄连生物碱已被证实有良好的降糖功效。殷峻等[18]观察了小檗碱对肝癌细胞HepG2细胞的作用,结果提示小檗碱的降糖作用与二甲双胍类似,并且观察到在小檗碱的作用下,脂肪细胞对于外源葡萄糖的转运能力有明显提高[19];仝小林等[7]的黄连组方除能有效控制血糖,还可通过调节血脂,降低血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从而降低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腰围(WC),具有一定的减肥作用。苦瓜及其提取物与黄连均有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刘永生等[20]通过实验证明了苦瓜总皂苷可改善胰岛素抵抗,有降糖的特点。

苦参黄酮[21]是苦参中一类重要的化学成分,其中黄酮苷F,是一类新的α-葡萄糖酶抑制剂,它可以抑制大鼠肠道内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减少肠内壁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量,从而抑制由葡萄糖、多糖引起的血糖值升高。

3.2抗氧化,清除自由基

苦瓜及其提取物也有较强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田风胜等[22]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并给予大黄干预,8周后取血测定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结果表明大黄具有降低大鼠ET-1及升高NO的作用,能够保护糖尿病大鼠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且能够抑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

3.3刺激胰岛素分泌,保护并修复胰岛细胞

苦瓜的降糖活性成分主要为三萜类、甾类、苷类和多肽类,实验证明苦瓜及其提取物可对受损胰岛细胞进行修复,可能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能力;有研究表明鬼箭羽中提取的草酰乙酸钠通过刺激B细胞分泌胰岛索,降低正常和糖尿病家兔的血糖[23]。郎素梅等[24]研究表明鬼箭羽对健康小鼠血糖水平无明显影响,对四氧嘧啶所致的血糖升高有明显的降低作用,提示鬼箭羽可能有改善受损伤的B细胞的功能或降低机体对胰岛素的拮抗性,确定鬼箭羽水煎液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为降糖的有效部位。

3.4肾脏保护的作用

傅松波等[25]探讨苦参碱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的作用,实验表明苦参碱明显减少DN大鼠尿蛋白排泄量,降低血清BUN、Cr水平(P<0.05,P<0.01),显著改善抑制肾脏肾组织转化生长因β1(TGF-β1)表达,改善肾小球肥大,对DM大鼠肾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3.5抑菌抗炎

大黄抑菌的有效成分为蒽醌衍生物,抗菌机制主要是抑制菌糖及糖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和脱氢过程,并能抑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对白细胞介素(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细胞因子起拮抗作用减轻胰岛素抵抗。

4 展 望

Margolskee R已研究揭示味觉和肠道化学感受调节之间的相似点,并凸显“肠道味觉细胞”和“舌头内分泌细胞”在协调激素应答中维持葡萄糖动态平衡的重要性[26]。“苦能制甜”理论已经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且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本人通过查阅文献并参考“肠道内味觉受体调节内分泌功能”等相关文章,探讨了苦味中药可能的作用机理,但由“肠道味觉细胞”释放的化学物质降糖作用的具体通路及机理尚不清楚,有待于学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1 ] 陈大志,叶春,李萍.味觉受体分子机制[ J ] .生命的化学,2010 ( 5 ):810-814.

[ 2 ] Adler E.A novel family of mammalian taste receptors[ J ] .Cell,2000,100:693-702.

[ 3 ] Wu SV.Expression of bitter taste receptors of the T2R family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enteroendocrine STC-1 cells[ J ]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2,99:2392-2397.

[ 4 ] Margolskee RF.Molecular mechanisms of bitter and sweet taste transduction[ J ] .J Biol Chem,2002,277:1-4.

[ 5 ] Margolskee R.Taste receptors in gut regulate endocrine function[ J ] .

Endocrine Abstracts,2012 ( 5 ):24.

[ 6 ] 马燕,袁月新,张俊梅,等.黄连相关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概况[ J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 ( 12 ):272-275.

[ 7 ] 仝小林,连凤梅,黎明.黄连组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的影响[ J ] .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17 ( 3 ):171-173. [ 8 ] 胡天赤.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J ] .湖北中医杂志,2001,

23 ( 7 ):53-54.

[ 9 ] 王梅芳,竺叶青.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治疗型糖尿病的研究概况[ J ] .中成药,2001,23 ( 4 ):281.

[ 10 ] 杨丽红,向前岳,广辉.苦瓜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J ] .

山西医药杂志,2003,32 ( 3 ):202.

[ 11 ] 胡齐明,陈奇.黄连苦瓜降糖复方治疗糖尿病疗效观察与药效研究[ J ] .Herald of Medicine,2007 ( 26 ):142.

[ 12 ] 潘雨萍,陆云凤,蔡晓风.四种食物对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J ] .护理与康复,2010,9 ( 8 ):651-653.

[ 13 ] 陈中清.“三苦制剂”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J ] .亚太传统药,2011,7 ( 12 ):61-62.

[ 14 ] 刘海峰.熟大黄在糖尿病大水疱治疗中的运用[ J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 ( 4 ):466.

[ 15 ] 王继承.大黄蛰虫丸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的疗效观察[ J ]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 ( 15 ):1216-1217. [ 16 ] 赵蒙蒙,谢梦洲,李路丹,等.鬼箭羽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J ]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

( 3 ):14-16.

[ 17 ] 田代华.实用中药辞典[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15-1724.

[ 18 ] 殷峻,胡仁明,唐金凤,等.小檗碱的体外降糖作用[ J ]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1,21 ( 5 ):425-427.

[ 19 ] 周丽斌,杨颖,唐金凤,等.小檗碱对脂肪细胞糖代谢的影响[ J ]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2,22 ( 5 ):412-414.

[ 20 ] 刘永生,李晓坤,王金菊.苦瓜总皂苷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胰岛素抵抗、脂联素和瘦素的影响[ J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

志,2010,16 ( 9 ):177-179.

[ 21 ] 李巍,梁鸿,尹婷,等.中药苦参主要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J ] .

药学学报,2008,43 ( 8 ):833-837.

[ 22 ] 田风胜,李振彬,王元松.大黄对糖尿病大鼠血管病变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 J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 ( 2 ):

63-66.

[ 23 ] 赵国平,戴慎,陈仁寿,等.中药大辞典[ M ]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1695-1696.

[ 24 ] 郎素梅,朱丹妮,余伯阳,等.中药鬼箭羽降糖有效部位的药效学和化学研究[ J ]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3,34 ( 2 ):

128-131.

[ 25 ] 傅松波,汤旭磊,贾丽云,等.苦参碱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J ]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 ( 3 ):376-378.

[ 26 ] 叶萍.苦味受体及其传导机制的研究进展[ J ]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3,30 ( 6 ):453-454.

95

唐传L-阿拉伯糖产品作用及机理 阿拉伯糖如何降血糖

原标题:L-阿拉伯糖辅助降血糖作用及机理 L-阿拉伯糖( L-arabinose,LA ) 是一种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五碳醛糖,是植物细胞壁一种常见的成分,也是谷类半纤维素的主要成分之一,L-阿拉伯糖由于其结构稳定,耐热性好、对酸非常稳定、无热量、具有类似蔗糖的甜味,甜度却仅为蔗糖的50%左右,可以用来作为医药赋形剂和填充剂。L-阿拉伯糖作为一种新型的糖类甜味剂,因具有和蔗糖非常相似的甜味,在人肠道中不产生热量,而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国际市场的普遍需求,L-阿拉伯糖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甜味剂,在食品、保健、医药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L-阿拉伯糖在血糖调节方面具体作用主要如下所述。 L-阿拉伯糖具有很强的非竞争性抑制蔗糖吸收的功能,能够抑制吸收蔗糖引起血清中葡萄糖的浓度升高,因此可以作代糖甜味剂为糖尿病人、肥胖者、高血压患者所食用。 L-阿拉伯糖不能被动物代谢,因此是一种非热量糖。其最主要的生理作用是对小肠二糖水解酶类中与蔗糖消化相关的酶类的强烈选择性抑制,因此抑制了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的速度和效率,从而降低了小肠对葡萄糖和果糖的吸收,而对小肠黏膜中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海藻糖酶、乳糖酶等没有影响,对胰腺中淀粉酶【关键词324】也没有抑制作用。 L-阿拉伯糖在抑制蔗糖吸收之后,能够稳定血糖水平,减少人体能量的吸收,可以阻止大量糖向脂肪转化,从而使体内脂肪堆积减少,达到减少体内脂肪的效果。研究表明,长期( 6 个月以上) 服用L-阿拉伯糖还可以降低体重。 L-阿拉伯糖不仅能够非竞争性地抑制肠内蔗糖酶的活性,调节摄取蔗糖后的血糖效应。L-阿拉伯糖还可作为身体脂肪堆积的抑制剂,用于防治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 L-阿拉伯糖还具有促进小肠部位对钙的吸收作用,而高钙摄入可以降低肠道脂肪的吸收和脂质代谢,在降低脂肪细胞钙内流的同时也可能抑制肝细胞内钙内流,减少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 的合成,从而减少由其转化而来的低密度脂蛋白( LDL)。 L-阿拉伯糖在抑制蔗糖的代谢与吸收,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改善肠道微生态、增殖肠道有益菌,改变骨骼肌比例、改善胰岛素抵抗,稳定血压,减少脂肪堆积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特点。此外,阿拉伯糖还可以作为中间体,用于生化领域中细菌培养基的制备以及香料合成等。 总之,由于L-阿拉伯糖独特的生理功能,使其广泛应用于抗癌、抗病毒、治疗心血管疾病等药物,以及生化试剂中细菌培养基的制备等领域。因而也彰显国内L-阿拉伯糖行业独特的优势和充足的后劲,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中药药理学》 作业答案

《中药药理学》第1次作业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许多温热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1分]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2. 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3. 下列哪项为大多数寒凉药的药理作用 [1分]E.具有抗感染作用 4. 相畏配伍的目的是 [1分]A.减少毒性 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温热药长期给药后引起动物的机体变化 [1分]B.体温降低 6. 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B.有机酸 7. 中药材储藏条件不适宜的是 [1分]D.日照 8. 黄连与连翘同用抗感染为下列哪项配伍方法 [1分]B.相须 9. 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有镇静、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 [1分]C.麻黄 10. 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是 [1分]A.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11. 下列哪种配伍为复方配伍禁忌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分]A.相反 12.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1分]E.机体病理状况 13. 昆布、海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14. 甘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蛋白质 15. 知母可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能量不足的药物是 [1分]E.附子

16.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长期给寒凉药后,对动物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 [1分]D.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增多 17. 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1分]E.枳实 18. 辛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A.挥发油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1. 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是 [1分] D.麝香、麻黄 2. 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是 [1分] A.黄芩、栀子 3. 炮制后,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率增加的是 [1分] D.延胡索 4. 炮制后,药物的毒性消除或降低的是 [1分] B.乌头 5. 由温热药造成的热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D.痛阈值降低,惊厥阈值降低 6. 由寒凉药造成的寒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C.中枢抑制性递质5-HT含量增加 7. 附子经炮制后 [1分] B.毒性降低 8. 黄芩炒制的主要目的是 [1分] C.便于贮存 9. 具有增效协同作用的配伍方法为 [1分] B.相须、相使 10. 减低或消除毒性的配伍方法为 [1分] C.相畏、相杀 11. 温热药对寒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C.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释放 12. 寒凉药对热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B.基础体温降低,痛阈升高 13. 抑制机体基础代谢的药物是 [1分] B.大黄、黄连

《中药药理学》第十四章止血药授课教案

《中药药理学》第十四章止血药授课教案

第十四章止血药 第一节概述 凡能促进血液凝固,制止体内外出血的药物,称为止血药。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不循经溢于脉外导致的出血证,如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紫癜及创伤出血。根据止血药的主要性能,大体分为凉血止血(大蓟、小蓟地榆等)、化瘀止血(三七、茜草等)、收敛止血(白及、仙鹤草等)、温经止血(艾叶、炮姜等)四类。 现代医学将出血分为破裂性出血和漏出性出血两种。破裂性出血常见于心脏和较大的血管,一般出血量较多。另外,创伤性出血亦是出血的常见原因。出血较迅速,若出血量超过循环血量的20-25%可发生失血性休克。 漏出性出血主要因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静脉通透性增加,血液经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和受损的基底膜漏出于血管外,称为漏出性出血。出血比较缓慢,出血量较少。 血管受损——缺氧、毒素、败血症等; 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再障、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此外,血小板先天性功能障碍,血小板黏附和黏附能力缺陷等亦是漏出性出血的原因。

凝血因子障碍——先天性的,如血友病Ⅷ、Ⅸ缺乏;肝脏病变引起的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V因子的减少等。 血液的生理存在凝血和抗凝血两种对立统一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以保持动态平衡,使血液能在血管内不停地流动,也能在损伤的局部迅速凝血止血。 止血药基本作用环节主要如下: 一、作用于局部血管 槐花收缩局部小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性; 三七、小蓟、紫珠收缩局部小血管; 白茅根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二、促凝血因子生成 大蓟促进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小蓟含有凝血酶样活性物质;三七增加凝血酶含量;白茅根促进凝血酶原生成;艾叶、茜草等促进凝血过程而止血。 三、作用于血小板 三七增加血小板数,提高血小板的黏附性,促进血小板释放、聚集;白及增强血小板因子Ⅲ的活性;地榆增加血小板功能;蒲黄、小蓟、紫珠、仙鹤草等增加血小板数而止血。 四、抗纤维蛋白溶解 白芨、紫珠、小蓟、艾叶抗纤维蛋白溶解而止血。 第二节常用药物

降糖药物的分类及降糖机制

降糖药物的分类及其降糖机制 概述高血糖的药物治疗多基于纠正导致人类血糖升高的两个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根据作用效果不同,口服降糖药物可分为以促进胰岛素分泌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和通过其他机制降糖的药物(双胍类、TZDs、ɑ糖苷酶抑制剂、SGLT-2抑制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DPP-4抑制剂通过减少体内GLP-1的分解,增加GLP-1的浓度从而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主要药理作用:双胍类-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TZDs-改善胰岛素抵抗;ɑ糖苷酶抑制剂-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的消化吸收。SGLT-2抑制剂-通过减少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来增加肾脏葡萄糖的排出。 一、常用口服降糖药物作用机制及分类 (一)磺脲类药物 属于胰岛素促泌剂,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而降血糖。常见有: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不良反应——使用不当可导致低血糖;可导致体重增加。消渴丸是含有格列本脲和多种中药成分的复方制剂。 (二)格列奈类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时相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常见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此类药物需在餐前即刻服用,一般不与磺脲类联用,可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常见不良反应——低血糖和体重增加。

(三)DPP-4抑制剂 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DPP-4而减少GLP-1在体内的失活,使内源性GLP-1水平升高。GLP-1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常见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和阿格列汀。不良反应:沙格列汀增加心衰患者住院风险。单独使用此类药物不增加低血糖风险,对体重的作用为中性或轻度增加。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利格列汀不需要调整剂量 (四)双胍类药物 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主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男性>132.6umol/l,女性>123.8umol/l或预估eGFR<45ml/min*1.73m^2]、肝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造影检查如使用碘化对比剂时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应注意维生素B12缺乏的可能。苯乙双胍易导致乳酸性酸中毒。 (五)噻唑烷二酮类(TZDs) 通过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主要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常见不良反应:体重增加和水肿。TZDs的使用与骨折和心衰风险增加相关。禁用于心力衰竭、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2.5倍及严重骨质疏松和有骨折病史的患者。(六)ɑ糖苷酶抑制剂 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主要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常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如腹胀、

《中药药理学》答案

《中药药理学》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型题 1.枳实有效成分中具有α-受体兴奋作用的是 A.柚皮甙 B.忍冬甙 C.新橙皮甙D.对羟福林 E.右旋柠檬烯 2.解表药解热作用主要通过哪些作用产生? A.发汗或促进发汗 B.抗菌抗病毒 C.抗炎D.以上均是 E.与上述作用均无关3.目前认为黄芩抗过敏作用机理为 A.抗组胺和乙酰胆碱 B.直接松弛肠平滑肌 C.抑制过敏递质的释放 D.A和C E.A、B和C 4.天麻中枢抑制作用不包括 A.镇痛 B.镇静 C.解热 D.抗惊厥 E.以上均不是 5.大多数收涩药含有以下成分 A.生物碱 B.挥发油 C.无机盐D.皂甙 E.鞣质、有机酸 6.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效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A.人参 B.当归 C.附子 D.枳壳 E.白术 7.茵陈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是 A.茵陈炔酮 B.β-蒎烯 C.6、7-二甲氧基香豆素 D.茵陈黄酮 E.绿原酸 8.川芎扩张冠脉的有效成分是 A. 蒿本内酯 B.川芎哚 C.川芎挥发油 D. 阿魏酸E.川芎嗪 9.温里药对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表现在 A.改善房室传导 B.恢复窦性心律 C.加快心率 D.降低异博定中毒死亡率 E.以上均有 10.使血管收缩而产生止血作用的止血药是。 A.白芨 B.艾叶 C.三七 D.仙鹤草 E.茜草 11.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是 A.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B.用现代医学方法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 C.以药物的选择性作用作为分类依据 D.A和B E.A、B和C 12.妊娠忌服药大多是 A.有致畸作用 B.毒性较强 C.药性峻烈 D.A和B E.A、B和C13.秦艽碱甲对糖代谢的影响表现在 A.血糖 B.血脂 C.肝糖元 D.A和C E.B和C 14.温里药不具备下列哪种作用? A.改善胃粘膜血液循环 B.抗胃溃疡 C.刺激消化液分泌 D.镇吐 E.增加胃肠蠕动,排出胃肠胀气 15.泽泻的利尿作用与采收季节的关系是 A.春季采收作用强 B.夏季采收作用强 C.秋季采收作用强 D.冬季采收作用强 E.一年四季采收作用相同 16.能增加血液中凝血酶活性而止血的止血药是 A.三七 B.白芨 C.紫珠草 D.地榆 E.仙鹤草 17.酸枣仁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中药药理学》之解表药

中药药理学》之解表药 概述:发汗解热、抗病原微生物作是解表药发散表邪的主要药理学基础。 ①发汗 ②解热 ③抗病原微生物 ④镇痛、镇静 ⑤抗炎 ⑥调节免疫作用。 第一节麻黄 主要有效成分是生物碱(麻黄碱,伪麻黄碱等) 。 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①发汗 ②平喘 作用机理是: (1)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的(3受体 (2)直接兴奋支气管黏膜血管平滑肌的a受体 (3)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 (4)阻止过敏介质释放

(5) 抑制抗体的产生 ③利尿以D伪麻黄碱作用最显著。 ④解热 ⑤抗炎 ⑥抗病原微生物 ⑦镇咳祛痰 其他药理作用;①兴奋中枢神经系统;②强心、升高血压;③抑制肠平滑肌收缩。 现代应用:①感冒;②支气管哮喘;③低血压状态;④鼻塞;⑤肾炎。 第二节桂枝 有效成分为挥发油(桂皮油) 、桂皮醛、桂皮酸等。 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①发汗桂皮油作用。 ②解热、镇痛 ③抗炎 ④抗过敏 ⑤抗药原微生物 ⑥对心血管系统作用。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心肌营养血流量。桂皮醛有抗凝血酶作用。

第三节柴胡 主要成分皂甙(a、b、c、d四种)、甾醇(a-菠菜甾醇、豆甾醇)、挥发油(柴胡醇和多糖。 ①解热作用成分:柴胡皂甙、皂苷元A 和挥发油。 ②抗炎 ③抗病原微生物 ④镇静、镇痛、镇咳 ⑤保肝利胆降血脂 主要成分是皂苷元a和d,柴胡醇,a -菠菜醇, 机理:皂苷对生物膜的保护作用,皂苷使血浆中TCTH增加,进而使皮质甾醇升高 ⑥对内脏平滑肌作用。兴奋子宫。 ⑦促进免疫功能。 柴胡有抗抑郁作用。 第四节葛根 有效成分为黄酮(葛根素等)。 ①解热扩张皮肤血管,促进体表血液循环而加快散热作用成分:黄酮 ②降血糖、降血脂作用成分:葛根素

胰岛素降糖机理

胰岛素降糖机理 文章目录*一、胰岛素降糖机理*二、胰岛素和降糖药如何同时使用*三、使用胰岛素时加中药效果会更好 胰岛素降糖机理1、胰岛素降糖机理 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所分泌的,正常人胰岛素的生理分泌分为两个部分,基础状态分泌和餐时爆发分泌。基础状态的胰岛素全天持续分泌,餐时爆发分泌在每次进餐后出现,一个正常人每天的胰岛素分泌量共计50单位左右。 胰岛素主要作用于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调节糖、蛋白质和脂类的代谢和贮存,它是主要的合成代谢激素,在肝脏胰岛素与肝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促进糖原合成和脂肪酸的合成,使葡萄糖变成糖原储存起来,抑制糖原分解和酮体生成,抑制其他物质转化成糖,从而降低了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此外,胰岛素还可以刺激某些外周组织,特别是骨骼肌和脂肪对葡萄糖的摄取,在肌肉组织它可以使葡萄糖转化为肌糖原储存起来,以备肌肉活动利用,在脂肪组织它可以帮助合成脂肪酸储存能量。 低的胰岛素浓度能够抑制肝糖的产生,而更高的胰岛素水平是刺激外周葡萄糖摄取所需要的。 2、胰岛素的种类 速效胰岛素,作用迅速,起效快,一般用于抢救糖尿病急症或快速降低餐后血糖。

预混胰岛素,与人体分泌的胰岛素相似,用于1型、2型糖尿病经正规治疗效果不佳者,而且个人使用最多的一种,但价格较贵。 长效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可以与短效胰岛素合用,降糖效果也不错,相当来说价格较便宜。 甘精胰岛素,一般晚上九点左右注射效果较好,可以阿卡波糖合用,降糖效果好,餐后血糖也较平稳。但价格较贵。 总体来说,在平时使用时,第二和第四种胰岛素副作用相对较小,易于控制。不良反应如过敏、低血糖、注射部位萎缩、疤痕形成、感染等。要注意不断摸索,克服其不良反应。 3、饮食疗法降血糖 无论你的糖尿病属于那种类型,病情是否要种,是否伴有并发症;无论你现在有没有进行着治疗,那么你都要对自己的饮食加以控制。针对月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老年患者,可以包饮食疗法作为主要治疗方法(但要自己病情选择)。适当的服用降糖药,基本上可以达到控制病情,稳定血糖的目的。 而1型糖尿病及重症患者。应该以胰岛素等以药物治疗为基础,积极控制饮食,才能够有效的控制血糖和控制病情。饮食疗法的原则四根绝病情随时调整,科学合理,灵活掌握。对于消瘦病人可以放宽控制的强度。保证总热量。肥胖患者应该严格控制,减轻热量吸收,减轻体重。对于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的食物有红糖、白糖、汽水、猪油、羊油、牛油、果酱、甜饮料、果汁、黄油等,

中药11-止血药

中药11-止血药 凡以制止机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本类药虽性味各异,但均能止血,并分别兼能清热凉血、化瘀、收涩及散寒温经等。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咯血、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及创伤出血等,兼治血热、血瘀、疮肿及胃寒等证。 1、凉血止血药:味或苦或甘而性均寒凉,能清血分之热而止血,主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证,过量滥用有留瘀之害。 2、化瘀止血药:性味虽各异,但却均能消散瘀血而止血,主治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证,有止血不留瘀之长,为治出血之佳品。 3、收敛止血药:味多涩,或质黏,或为炭类,性多平,或凉而不甚寒,虽善收涩止血,但有留瘀恋邪之弊,主治出血而无瘀滞者,若有瘀血或邪实者慎用。 4、温经止血药:性温热,能温脾阳、固冲脉而统摄血液,功善温经止血,主治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 大蓟 菊科蓟的干燥地上部分。 甘、苦,凉。归心、肝经。 本品甘苦性凉,入心、肝经。既善清血分热邪而凉血止血,为治血热出血之要药,又能散瘀解毒而消痈肿,为治痈肿疮毒所常用。 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1、血热咯血、衄血、吐血、崩漏、尿血。 2、热毒痈肿。 大蓟配小蓟:两药均性凉,工轻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同用则药力更强,治血热出血诸证及热毒疮肿。 小蓟 菊科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 甘、苦,凉。归心、肝经。 本品功似大蓟而力稍弱,亦为治血热及热毒疮肿所常用;兼能利尿,最善治尿血、血淋。 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1、血热尿血、血淋、咯血、衄血、吐血及崩漏。 2、热毒痈肿。 地榆 蔷薇科地榆或长叶地榆的干燥根。 苦、酸,微寒。归肝、胃、大肠经。 本品苦寒泄降,味酸收敛,作用偏于下焦。既善泄热凉血、收敛止血,治血热妄行,特别是下焦出血;又能泻火解毒、敛疮,治烫伤及疮疡。

中药学解表药归纳总结

解表药 1.含义: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用以治疗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2.共性 (1)药性:多具有辛味,辛能发散,且药物大多质轻(多为花、叶类)而清轻上扬宣散;其归经主入肺、膀胱或肝经,偏行肌表。 (2)功效:使初入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而主具有发汗解表作用。 相关功效释义: 1)发汗解表:解表药多辛散轻扬,具有使患者发汗或微发其汗,使表邪随汗出而解,从而控制疾病转变的作用,达到早期治愈疾病的目的。这就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的意思。古时称其为“开鬼门”,鬼(同魄)门即指汗孔,“开鬼门”,即指发汗。 2)发散风寒:解表药中,一般具有性味辛温,人肺与膀胱经,能达表以辛散风邪,温散寒邪的药物,具有治疗风寒表证的作用,如麻黄、桂枝、紫苏叶等。 3)疏散风热:解表药中,一般具有性味辛凉,人肺与肝经.能达表以辛散风邪.凉散热邪.其发汗、发散之力均较发散风寒药为弱的药物,具有治疗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的作用,如桑叶、菊花、蝉蜕等。 4)发表解肌:即具有治疗外感表证初起有汗的功效。有辛温解肌,如桂枝;辛凉解肌,如葛根。也可以说是比发汗而较弱的解表作用。 (3)适应证:主要用于外感六淫之邪,病位浅在肌表肺卫肌肤所致之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其中尤以恶寒为表证特征。表证又分表寒(风寒表证),表热(风热表证),表虚(气虚表证、阳虚表证、阴虚表证、血虚表证),表实(风寒夹湿表证、风寒表实证)等见下表 (4)有功效及适应证:借其辛散、宜肺、散表、达表透邪之功,有的解表药兼有宣肺利尿,宣肺止咳平喘,宣毒透疹,祛风胜湿止痛,解表消疮等作用,故还可分别用于水肿、尿闭因肺气不宣者.咳喘.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风湿痹痛或头痛身痛,疮疡等疾病的初起阶段而兼表证者。值得注意的是,若上述病症不具备初起而兼表证的前提条件,则不可用,因里证而不能发汗解表。 相关功效释义: 1)宣肺利尿:即具有恢复肺之通调水道功能,开肺气而利水湿的功效,适用于表证咳嗽气喘而有水肿.浮肿以上半身和面部为甚,小便不利,量少色深黄,腹部胀满,伴有咳嗽气喘或有寒热,苔白滑,脉浮滑,如麻黄桂枝等药物。

中药药理学重点(小抄版)

第一章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和作用机制的学科。 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 中药药效学研究中药对机体以及病原体的作用、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 中药药动学研究机体对中药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学科任务:阐明中医药理论,促进中药学发展,研制新药,实现中药现代化 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药性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四气的现代研究: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温热药兴奋、寒凉药抑制)、对物质代谢的影响、(温热药提高基础代谢率,寒凉药降低)、 寒凉药的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寒凉药具有抗病原微生物、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五味的现代研究: 辛:多含挥发油,其次是苷类与生物碱。 苦:多含生物碱和苷类。 甘:多含氨基酸、糖类、苷类和蛋白质等营养性成分。 酸:多含鞣质和有机酸。 咸:多含钠、钾、钙、镁等无机盐成分。 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毒副作用(中药毒性的种类):中枢神经系统毒副作用(乌头、莪术)、心血管系统毒副作用(川乌、草乌)、消化系统毒副作用(决明子、大戟)、泌尿系统的毒副作用(苍耳子、川楝子)、变态反应(地龙、天花粉)、造血系统毒副作用(雷公藤、斑蝥)、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雷公藤、槟樃)呼吸系统的毒副作用(苦杏仁、白果) 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因素(药物因素、机体因素、环境因素) 药物因素: 品种、产地、采收季节、贮藏条件、炮制、制剂、剂量、配伍与相互作用、 机体因素:生理状况、病理状况 环境因素:地理条件、气候、饮食习惯、家庭环境等。补阳药晨服;补阴药晚服。 第四章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 1、作用的多效性 2、量效关系的相对不规则性 3、某些作用的双向调节性和整体平衡性 4、作用相对缓慢温和持久 中药药理作用与传统功效的相关性 是指经典中药理论对某些中药功效的描述与现代研究所揭示的药理作用存在明显相似。 第五章解表药 解表药主要药理学作用:发汗;解热;抗病原体作用;镇痛、镇静;抗炎、抗过敏作用;止咳、祛痰、平喘作用。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驱散表邪: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作用 解除表证:发汗,解热、镇痛、抗炎 发汗作用:温热性发汗、与中枢状态和外周神经有关。 解热作用:方式较复杂,可通过发汗或促进发汗;皮肤血管扩张使散热增加;抗炎、抗菌和抗病毒等作用来解热。 麻黄 【药理作用】1、发汗:2、平喘:平喘有效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麻黄挥发油。3、利尿:D-伪麻黄碱作用显著4、解热5、抗病原体6、镇咳,祛痰萜品烯醇是镇咳有效成分之一7、兴奋中枢神经系统8、升高血压9抗炎、抗过敏 【现代应用】1感冒2哮喘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3低血压状态4鼻塞5肾炎,水肿。 综上所述,麻黄发汗、解热、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过敏等作用,是其发汗散寒功效的药理学依据;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轻黏膜水肿、抗炎、抗过敏、镇咳、祛痰等作用是其宣肺平喘的药理学基础;消除水肿的功效与利尿作用相关。主要有效成分是生物碱。

降糖药物作用机理

降糖药物作用机理 吡格列酮 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物,属胰岛素增敏剂,作用机制与胰岛素的存在有关,可减少外周组织和肝脏的胰岛素抵抗,增加依赖胰岛素的葡萄糖的处理,并减少肝糖的输出。与磺酰脲类不同,本品不是一个胰岛素促分泌药。其作用机制是高选择性的激动过氧化物酶小体生长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 1 ,PPAR-γ的活化可调节许多控制葡萄糖及脂类代谢的胰岛素相关基因的转录。 格列本脲 1.刺激胰腺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先决条件是胰岛β细胞还有一定的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2.通过增加门静脉胰岛素水平或对肝脏直接作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作用,肝生成和输出葡萄糖减少; 3.也可能增加胰外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糖的利用(可能主要通过受体后作用),因此,总的作用是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格列齐特 本品是第二代磺酰脲类降血糖药,作用较强,其机理是选择性地作用于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并提高进食葡萄糖后的胰岛素释放,使肝糖生成和输出受到抑制。本品经动物实验和临床使用证明能降低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力,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二甲双胍 降糖机制 ①本品的降糖机制和磺脲类不同,它不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其降糖作用主要是增加周围组织糖的无氧酵解,增加糖的利用,这一作用的主要部位在小肠,动物试验证实本品可增加小肠的无氧酵解,使空肠对糖的利用增加20%。 ②抑制肝糖元异生,由于减少糖元异生引起继发基础血糖减低而降低基础肝糖输出。 ③通过增加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增加胰岛素对血糖的清除作用,由于胰岛素抵抗是NIDDM的特点,本品通过增加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者的受体结合点和增加低亲和性的结合点的数量从而改善NIDDM病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动物试验证明本品还有受体后作用,使胰岛素刺激的糖元生成增加,胰岛素受体磷酸化作用增加和使酪氨酸激酶活性增加。

《中药药理学》(完),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作业1-6

中药药理学1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许多温热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1分] 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2. 昆布、海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1分] D.无机盐 3. 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是 [1分] A.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4. 黄连与连翘同用抗感染为下列哪项配伍方法 [1分] B.相须 5. 下列哪种配伍为复方配伍禁忌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分] A.相反 6. 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1分] E.枳实 7. 甘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 D.蛋白质 8.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1分] E.机体病理状况 9. 相畏配伍的目的是 [1分] A.减少毒性 10. 知母可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能量不足的药物是 [1分] E.附子 11. 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 B.有机酸 12. 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 D.无机盐 13. 下列哪项为大多数寒凉药的药理作用 [1分] E.具有抗感染作用 14.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长期给寒凉药后,对动物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 [1分] D.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增多 1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温热药长期给药后引起动物的机体变化 [1分] B.体温降低 16. 辛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 A.挥发油 17. 中药材储藏条件不适宜的是 [1分] D.日照 18. 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有镇静、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 [1分] C.麻黄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A.辛味 B.酸味 C.甘味 D.苦味 E.咸味 1. 具有解表化湿、开窍、行气健胃等功效的药物多具有哪种味 A 2. 化痰药和温肾壮阳药多具有哪种味 E 3. 清热燥湿药和攻下药多具有哪种味 D 4. 有抗菌、抗炎、解热等作用的药物多具有哪种味 D 5. 有软坚散结、软坚润下之功效的药物多具有哪种味 E 6. 具有补益、和中、缓急作用的药物多具有哪种味 C

中药药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药药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中药药理学的研究目的是(A) A.研究中药产生药效的机理B.分离有效成分C.鉴定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D.研究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E.鉴定中药的品种 2.下列哪项不是中药药动学的研究内容(E) A.生物膜对药物的吸收B.药物在体内的分布C.药物的生物转化(代谢)D.药物的排泄E.药物的作用强度 3.国内对何种中药最早进行现代药理研究工作(D) A.黄连B.黄芩C.金银花D.麻黄E.人参 4.许多寒凉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E)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B.兴奋交感神经系统C.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E.具有抗感染作用 5.辛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C) A.氨基酸B.有机酸C.挥发油D.生物碱E.皂苷 6.下列哪项不是柴胡的主要作用(E) A.解热B.抗炎C.降血脂D.利胆E.抗心律失常 7.下列哪项不是麻黄的作用(E) A.兴奋中枢B.升高血压C.抗炎D.解热E.镇静 8.酸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C) A.挥发油B.皂苷C.有机酸和鞣质D.生物碱E.糖类 9.甘味所含的主要成分是(E) A.挥发油B.皂苷C.有机酸和鞣质D.生物碱E.氨基酸和糖类10.苦味所含的主要成分是(D) A.挥发油B.皂苷C.有机酸和鞣质D.生物碱和苷类E.氨基酸和糖类11.下列哪种药具有保肝利胆作用(D) A.麻黄B.桂枝C.细辛D.柴胡E.葛根 12.葛根治疗偏头痛的主要依据是(D) A.有镇静作用B.有降压作用C.有兴奋吗啡受体作用D.有调节脑血管收缩、舒张功能E.以上均非

13.下列哪项不是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A) A.平喘B.解热C.发汗D.抗炎E.镇静 14.下列具有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是(E) A.麻黄B.桂枝C.柴胡D.细辛E.葛根 15.下列哪项不是葛根的适应症(B) A.突发性耳聋B.风湿性关节炎C.冠心病、心绞痛D.高血压E.感冒、头痛16.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药物是(C) A.麻黄B.桂枝C.柴胡D.细辛E.葛根 17.麻黄利尿作用最强的成分是(B) A.麻黄碱B.D-伪麻黄碱C.甲基麻黄碱D.麻黄次碱E.去甲基麻黄碱18.可用于治疗肾炎的药物是(A) A.麻黄B.桂枝C.柴胡D.细辛E.葛根 19.下列哪项不是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A) A.发汗B.抗菌C.抗炎D.抗毒素E.解热 20.抗菌抗病毒作用比较显著的药物是(E) A.清热泻火药与燥湿药B.清热燥湿药与凉血药C.清热凉血药与解毒药D.清热解毒药与清虚热药E.清热燥湿药与解毒药 21.下列哪项不属于清热药抗菌有效成分(D) A.小檗碱B.苦参碱C.绿原酸D.原儿茶酸E.癸酰乙醛 22.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是(B) A.生物碱B.黄酮C.有机酸D.挥发油E.氨基酸 23.黄连中含量最高的化学成分是(A) A.小檗碱B.黄连碱C.药根碱D.木兰花碱E.甲基黄连碱 24.与黄连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不包括(C) A.抗炎B.解热C.中枢兴奋D.抗细菌毒素E.抗溃疡25.治疗糖尿病可选用的清热药是(B) A.黄芩B.黄连C.苦参D.金银花E.牡丹皮 二、多项选择题(从每小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的答案,每题3分)1.影响药物作用的机体因素包括(ABCDE)

中药药理学试卷

中药药理学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 1.中药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2.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 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3.解表药: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 4.温热药:具有温性或热性,能够祛除寒邪的药物 5.中药配伍: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二、填空题 1.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___中药药效学___和__中药药动学___两个方面。 2.单酸味药主要含类成分,单涩味药主要含, 。 3.泻下药的泻下作用类型分为、和 。 4.粉防己碱抗炎作用机制是抑制炎症白细胞___PLA2____________的活性,减少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 5.藿香中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有效成分是_黄酮类物质_____________。 6.茯苓主要含有__茯苓多糖____________,能__增强________机体免疫功能,作用机理可能与诱导____IL-2_________生成有关。 7. 、、 _________是温里药温通血脉的药理学依据。 8.理气药对胃肠运动具有兴奋和抑制双向作用,与、__药物剂量_________及___动物种类________等有关。 9.川芎嗪对心脏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间接兴奋心脏 所致。 10.甘草解痉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是___黄酮类化合物_________,其中以__甘草

素_______作用最强。 11.当归抗血栓作用可能与增加、抗 _______、抑制等作用有关。 12.水蛭生品的抗凝、抗栓作用显著于炮制品。水蛭素是水蛭的有效成分,炙后水蛭素裂解破坏,作用____减弱______。 13.莪术油抗肿瘤的作用机制除直接杀灭癌细胞外,还能增强癌细胞的 ,诱发或促进机体对肿瘤的反应。 三、单选题 1.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C A.提取中药的成分B.鉴定中药的种属 C.研究中药的作用及作用机理等D.提取中药的有效部位 2.同名异物的中药,影响其药理作用差异的因素是:A A.所含成分B.产地C.采收季节D.剂量 3.细辛毒性成分主要是:B A.去甲乌药碱B.甲基丁香酚C.细辛醚D.黄樟醚4.芒硝泻下的机制为:B A.刺激肠粘膜 B.使肠内渗透压升高 C.兴奋肠平滑肌上的M-R D.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 5.不具有镇痛作用的中药或化学成分是:A A.青风藤碱B.乌头碱C.雷公藤D.秦艽 6.具有肌松作用的药物有A A.厚朴B.苍术C.藿香D.砂仁 7.泽泻不具有下列哪项药理作用:D A.利尿B.抗感染C.降血脂D.增强免疫 8.附子中对心脏毒性较大的化学成分是:A A.乌头碱B.氯化甲基多巴胺 C.消旋去甲乌药碱D.去甲猪毛菜碱

中药的降血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中药的降血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提高胰岛素含量,降低胰高血糖素水平 胰岛素是胰腺内分泌部胰岛B细胞分泌的体内唯一负性调整血糖的激素,它通过与特异性胰岛素受体结合引起一系列受体后信号传导及生物化学反应,通过激活的葡萄糖转运子将葡萄糖转运到靶细胞内,进行氧化代谢,维持正常血糖. 胰岛素的分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可引发糖尿病,而它在血清中的含量关系到与受体的结合率.胰高血糖素为胰岛素拮抗激素,是体内主要的正性调节血糖的激素,可促进分解代谢,具有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的作用.降低外周循环中胰高血糖 素水平可减轻糖尿病症状.中药卷柏含有黄酮类、氨基酸及海藻糖等成分. 李方莲等[1]报道,卷柏水煎剂可显著降低四氧嘧啶(ALX)所致糖尿病大鼠血糖,究其降低血糖机制可能与影响胰岛B细胞功能,保护B细胞不受破坏,促进胰岛细胞修复,增加胰岛素的生物合成,增加组织对糖的转化利用等有关.孙桂荣等[2]进行的汉防己甲素(TET)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大鼠胰岛B细胞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阳性对照组大鼠胰岛内仅见数个散在的残存B 细胞,而给药组大鼠胰岛内则以B细胞为主,紫蓝色分泌颗粒丰富,接近于正 常大鼠;胰岛B细胞组织免疫化学染色结果发现,阳性对照组大鼠胰岛内免疫反 应阳性物明显缺失,且着色浅,而给药组大鼠胰岛内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目则显著增多,且颗粒的着色深.大蒜素是含硫化合物,可通过提高四氧嘧啶糖尿病大 鼠血清胰岛素水平而降低血糖,病理学研究证实大蒜素可促进胰腺泡心细胞转化,胰岛细胞增殖,B细胞增多,从而使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增加[3] .银杏叶提取物(Egb)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和银杏内酯,对糖尿病胰岛B细胞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可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改善糖代谢,降低血糖[4] .李宗友[5]观察葫芦巴乙醇提取物对大鼠胰腺的作用时发现,此化合物可直接刺激B细胞, 促进胰岛素分泌.李明等[6]选用LiBP小鼠,分离、收集,培养胰岛,将其 置于甲磺丁脲及人参溶液中孵育发现,人参对离体小鼠胰岛有促进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作用,与甲磺丁脲的作用相似.复方灵芝降糖胶囊可提高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含量[7] .鬼箭羽是中医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它的提取物草酰乙酸钠可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而起降低血糖作用[8] . 2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和显著特征,多数2型糖尿病 患者机体内胰岛素并不缺乏,而是单位胰岛素的生物效应降低,即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2.1 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的亲和力及数目关 系到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率.李惠林等[9]研究表明,加味桃核承气汤可使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下降36%,同时显著增加肝细胞膜高亲和力胰 岛素受体的数目,低亲和力受体的数目亦有所上升.刘永玉等[10]利用放射 免疫分析及放射配基受体分析发现,用链脲佐菌素及高热量饲料方法模拟的2 型糖尿病大鼠的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结合力下降,应用大黄治疗4周后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结合力恢复正常.另外,黄连可提高胰岛素受体的 结合力,改善胰岛素抵抗[11] .许东晖等[12]研究从海星中分离并经结构修饰获得的新化合物A1998的降血糖作用机制时发现,A1998通过增强细胞膜Na + -K + -ATP酶活性,提高细胞膜上磷脂酰肌醇水平,促进胰岛素与细胞 膜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肌醇磷脂特异性磷脂酶C,生成专门传递胰岛素生物信

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实验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中药学本科学生使用) Ⅰ前言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中药学本科学生使用。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药药理学基础课的过程中,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中药药理实验原理、方法和技能,能正确、合理地使用仪器,奠定良好的专业课基础;其次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巩固与加深对中药药理学理论课知识的理解,并能运用专业知识独立设计实验。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中每一个实验均由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内容和思考题组成。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便于学生把握重点学习内容。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8学时。 四、使用教材:《中药药理学实验讲稿》,由药理学教研室自编。 Ⅱ正文 实验一炮制对延胡索镇痛作用的影响(热板法、扭体法)

一、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掌握热板法与扭体法的原理。 2.掌握热板法中小鼠痛阈值的测定方法及合格小鼠的筛选标准。 3.掌握小鼠扭体疼痛反应的评价方法。 4.掌握中药药物的剂量换算及配制方法。 5.熟悉实验结果的统计学处理方法。 6.了解实验数据坐标图示法。 二、教学内容 (一)动物选择原则。 (二)测量正常痛阈值。 (三)筛选,分组。 (四)给药。 (五)测量不同时间的痛阈值。 (六)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图示法。 (七)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 三、思考题: 1.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延胡索与醋炒延胡索的镇痛作用。 2.阐述醋制对延胡索镇痛作用的影响原因? 3.比较两种镇痛实验方法。 实验二、炮制对附子毒性的影响一、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中药药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中药药理学: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2.不良反应:质量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与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3.副作用:中药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药用目的无关作用. 4.毒性反应:中药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机体所产生的严重功能紊乱和病理性损害,甚至危害生命。 5.后遗效应:停药以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有效水平以下所发生的不良反应。 6.变态反应:少数过敏性体质病人,多次接触某种中药或其成分后所产生的特殊反应。 7.特异质反应:因先天性遗传异常,少数人用药后,发生与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无关的有害反应。 8.首剂效应:某些药物在首剂使用时,机体对药物的反应较为激烈。 9.继发反应: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10.三致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 11.药物不良事件:药物在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事件或经历该事件并非一定与该药物有因果关系. 12.安慰剂:不含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的药物。 13.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14.清热药: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15.泻下药:能滑润肠道、促进排便,治疗里实证的药物. 16.祛风湿药:以祛除风寒湿邪,解除痹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17.芳香化湿药:凡是气味芳香,具有化湿健脾作用的药物。 18.利税渗湿药:凡能通利水道,渗泻水湿,用于治疗水湿内停病症的药物. 19.温里药:能温里祛寒,治疗里寒症的药物。 20.理气药:能疏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 21.消食药:以消积导滞、促进消化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2.止血药:凡能促进血液凝固,而使出血停止的药物。 23.活血化瘀药:能疏通血脉、祛除瘀血,用于治疗血瘀证的药物. 24.化痰止咳药:具有祛痰、化痰、缓解或制止咳嗽、喘息,用于痰多咳嗽、痰饮喘息以及痰饮有关的瘿瘤瘰疬等证的药物。 25.安神药:凡以安神定志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6.平肝息风药:凡以平肝潜阳、熄风止痉为主要作用,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证的药物。 27.开窍药: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8.补虚药:凡能补充人体物质,增强机能,以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的药物。 29收涩药: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30.适应原样作用:具有抗疲劳,耐缺氧,抗寒冷,抗高温等作用。 31.停药反应:由于药物长期使用参与机体的代谢和调节,人体对药物的产生不适应,一旦停药则使机体处于不适应状态,而出现原有症状或新的症状,应采用逐渐减量的方法来完全停药。 32.药物依赖性:一些药物连续使用后,用药者表现出强迫性地要定期连续使用该药的行为,一旦停药会产生严重的戒断症状。 问答题: 1、试比较寒凉药、温热药对机体的影响。 寒凉药:抑制中枢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使基础代谢偏低,抑制内分泌系统. 温热药:兴奋中枢神经,兴奋交感神经,使基础代谢偏高,促进内分泌系统。 2、举例说明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有哪些?

降糖药物作用机理

降糖药物作用机理 令狐采学 吡格列酮 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物,属胰岛素增敏剂,作用机制与胰岛素的存在有关,可减少外周组织和肝脏的胰岛素抵当,增加依赖胰岛素的葡萄糖的处理,并减少肝糖的输出。与磺酰脲类不合,本品不是一个胰岛素促排泄药。其作用机制是高选择性的激动过氧化物酶小体生长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 1 ,PPARγ的活化可调节许多控制葡萄糖及脂类代谢的胰岛素相关基因的转录。 格列本脲 1.安慰胰腺胰岛β细胞排泄胰岛素,先决条件是胰岛β细胞还有一定的合成和排泄胰岛素的功能; 2.通过增加门静脉胰岛素水平或对肝脏直接作用,抑制肝糖原分化和糖原异生作用,肝生成和输出葡萄糖减少; 3.也可能增加胰外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糖的利用(可能主要通过受体后作用),因此,总的作用是降高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格列齐特 本品是第二代磺酰脲类降血糖药,作用较强,其机理是选择性地作用于胰岛β细胞,增进胰岛素排泄,并提高进食葡萄糖后的胰岛素释放,使肝糖生成和输出受到抑制。本品经植物实验和临床使用证明能降低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力,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二甲双胍 降糖机制 ①本品的降糖机制和磺脲类不合,它欠亨过安慰胰岛素排泄,其降糖作用主要是增加周围组织糖的无氧酵解,增加糖的利用,这一作用的主要部位在小肠,植物试验证实本品可增加小肠的无氧酵解,使空肠对糖的利用增加20%。 ②抑制肝糖元异生,由于减少糖元异生引起继发基础血糖减低而降低基础肝糖输出。 ③通过增加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增加胰岛素对血糖的清除作用,由于胰岛素抵当是NIDDM的特点,本品通过增加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者的受体结合点和增加低亲和性的结合点的数量从而改良NIDDM病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植物试验证明本品还有受体后作用,使胰岛素安慰的糖元生成增加,胰岛素受体磷酸化作用增加和使酪氨酸激酶活性增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