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科学探究题(一)

科学探究题(一)

科学探究题(一)
科学探究题(一)

科学探究题(一)

1、许多植物的花朵汁液在不同的酸性或碱性溶液中会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如月季花瓣在近似中性的溶液中显示为红色。为探究月季花瓣在不同的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2、用白磷在锥形瓶中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其中有一步操作必须打开橡皮塞才能引燃白磷,某同学发现这样

很容易使产生P 2O 5扩散到空气中,造成实验失败,为了避免产生

P 2O 5扩散到空气中,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设想在不打开橡

皮塞的条件下,用铜丝代替玻璃棒,将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利用铜

的导热性将锥形瓶中的白磷引燃.请你评价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是

否成功,为什么?

3、实验室有一瓶盖有玻璃片的"空"集气瓶,不知盛有什么气体?请你作出一种假设(猜想),并按你的假设填表完成探究过程

4、消防人员告诫人们:住房发生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捂住脸

部,尽量靠近地面移动,为了探究其原理,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

下实验

(1)将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阶梯型燃着蜡烛

的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个倒置的大烧杯模拟小房间,用小蜡烛模拟正在燃着的物质,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对上述二个实验的分析,你觉得他们总结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地的一个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会把酸性物质释放到周围河湖及空气里面,工厂东面有一个湖,湖底是石灰岩,进几年来湖水的pH

已从原有的6.8降低到5.7,并保持在5.7不变,湖中原有的鱼是河鲈和鲑鱼,钓鱼者抱怨说,自从工厂开办以来,鱼资源不断减少,而工厂的科研人员作了一个实验,证明工厂放出的酸性化学品对鱼资源的减少没有关系. 实验是这样的:科研人员用一只大容器,取来该湖的湖水,

并维持pH 在5.7,从湖中找来大鱼放在该容器内,喂以蛋白质饲料,在这样的条件下,鱼兴旺成长,假定你是评判者,请你对这项实验进行评估,并据此提出自己的观点 想法及理

由(至少答出两条)

科学探究题的复习策略

科学探究题的复习策略 一.落实“双基”,培养基本学习能力 “双基”是解答探究题的奠基石。分析每一年的科学探究题,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题都是以某一实验情景为基础,做一定的“变式”或“创新”之后,考查学生对“双基”的掌握,同时考查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完全有必要把“双基”落实到位,同时注重培养以下几项基本学习能力:1.书写能力。 在每年的中考阅卷中,我们都能发现不少学生因为书写问题而丢分。比如字迹潦草、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错别字等。 2.阅读能力。 尽管科学探究题的“原型”在课本,但是绝对不会有原封不动照搬教材内容的题目。这句需要学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试题,真正体会题目所蕴含的化学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做探究题时,只会认字,不会阅读,看完试题之后不知道题目说了什么。 3.文字表达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也是探究题考查的一项重要能力。《考纲》和《课程标准》都要求学生“对于问题的解答能较清晰、准确地进行分析和解释;语言通顺、易懂,有逻辑性;语言文字能准确表达思想观点,字迹清楚”。在阅卷中我们可以发现,有相当的学生在答题时不能准确表达意思而丢分。 二.立足课本实验,注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如前所述,近几年的科学探究题基本上都是用教材的实验为蓝本,在“变式”或“创新”之后形成的,因此课本实验是我们复习的重点,但是不能拘泥于实验本身炒旧饭。我们需要对这些实验进行“重组”,把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融合,使原来的实验“面目全非”。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分析“重组”之后的实验。对于“重组”之后的实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发面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七上科学实验探究题选

15. 蝙蝠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哺乳 动物。为了研究蝙蝠主要是通过什么 器官来发现障碍物的,”科学家在一个 大房间内竖起金属丝制成的障碍物,然 后记录撞击或避开障碍物的蝙蝠数量,实 验方法和结果见下表。 (1)设计实验A的目的是。 (2)从实验A和B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3)综合分析表中的数据,蝙蝠是通过来发现障碍物的。 (4)是什么生活环境促使蝙蝠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这样的功能?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3小题10空,每空2分,共20分) 36. A同学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做了如下的实验:将100克温水倒入一只烧杯中,然后 让他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分)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C )36 35 34 33 32 31 30 30 30 ⑴当时的室温大约为C,这些水冷却到室温总共用了 ⑵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 实验过程。 A B C D (3)B同学在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步骤如下: ①在温度计的液面不再升高时读取示数 ②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③估计液体的温度 ④让温度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几分钟。 合理的顺序是:。 37 ?把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排序:①交流②设计验证方案③建立假设④提出问题⑤ 检验假设⑥收集事实与证据。正确的步骤应该是:(用数字表示)。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 属于,(“填序号”)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填序号”) 实验实验处理方法被观察的 蝙蝠数量 避开障碍物蝙蝠 的百分比(%) | A 不做任何处理| 1000 71 B 蒙住蝙蝠的双眼1000 70 C 蒙住蝙蝠的双耳1000 35 ___ 分钟。 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正确反映

最新-中考科学“科学探究题”解题技巧 浙教版 精品

“科学探究题”解题技巧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科学解释。因此,在中考的考查中,大都围绕着上述环节和已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进行。科学探究题中“素材”常来自《科学》书本内的知识内容或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事例,要求考生根据这个“素材”,完成有关的科学探究。 例如:在某食品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白色粉末状固体A(或黑色粉末状)的小纸袋,上面写着“XX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粉末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进行探究。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验证: 猜想一: 猜想二: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猜想三: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 猜想四: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 (3)实验方案评价:为了证明白色固体里是否含有CaCO3,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白色固体,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将试管内的气体导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于是得出白色固体中不含CaCO3的结论。你认为该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 为什么?。如果是你,该怎样设计? 这是一道较为“全面性”探究性中考题,它涵盖了探究性考题的各种考核内容;也典型的探究性中考题,它的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食品干燥剂(生石灰)作为试题的情景。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食品包装袋内白色粉末状固体(或黑色粉末状)是什么物质、有什么作用及其性质。食品袋内的非食用物质一般有两类:一是干燥剂(常用生石灰),二是防氧化剂(常用还原性铁粉);根据题目中对A的描述,可以确定A为生石灰,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即能吸水,具干燥作用,是干燥剂。回答此题,考生同时还要知道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同时放出热;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等基础知识。 从上所知,要有效解答科学探究题,必须要掌握好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要熟练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 其次要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基础,要善于从题目的素材中提出适于研究的问题,问题的表述要用疑问句型。猜想与假设是探究的方向,要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相应的猜想,猜想的表述要用陈述句型,要以肯定的语气出现,不能以疑问的语气出现;要注意猜想不是凭空乱想,它需要一定的科学知识为依据,但也不是正确的结论,可以是错误的(与你的结论不一致)。收集证据、验证假设常采用实验方法,在实验方法中常用到“控制变量法”[只有一个条件(实验因素)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实验,研究此条件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控制变量法”要采用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中要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非实验因素方面尽可能一致,目的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判断是个难题,一般来说,在对照实验中,进行了实验处理的事物是实验

专题1 科学探究

专题1科学探究 一、选择题 1.某同学在学了环节动物后,特意找了一些蚯蚓来研究其形态和运动,他研究蚯蚓的方法主要是(A) A.观察法B.实验法 C.调查法D.模拟法 2.有的生物学实验需要测量数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因此需要设置重复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B) A.如果重复组的实验数据十分相近,则说明这个实验结果排除了偶然因素的影响 B.如果重复组的实验数据十分相近,取其中一组的数据即可代表实验结果 C.实验时用更多的同样材料同时进行实验,也是开展重复实验 D.重复实验需要保证同一个实验在相同的条件下要重复做几次 3.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B) A.为了了解黄冈市八年级学生的近视情况,可以选用调查法 B.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必须将动物圈养起来观察 C.测定种子的发芽率要多次重复实验,并计算平均值 D.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视野中可见红细胞单行通过毛细血管 二、非选择题 4. 目前校园“低头族”现象十分普遍,某大学社团随机发放问卷两千份进行调査,统计结果如下: 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及健康危害情况统计表 (1)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属于__抽样调查法__(填“普查法”或“抽样调查法”)。 (2)表格中“轻度社交障碍”评价的是哪方面的健康状态?__C__(填字母)。 A. 身体 B. 心理 C. 社会适应 (3)从表格数据分析,使用时间为__6小时以上__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最高。 (4)下图是健康危害情况占总人数百分比的柱状图,请你将图补充完整。

(5)世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很多人只顾低头看手机而冷落身边亲友,你想对身边的“低头族”说点什么?__您能放下手机和我一起走走吗?(合理即可)__。 5. 陈同学在参观养鸡场活动中,发现鸡舍内总是亮着灯。他对此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鸡的产蛋率与温度、光照时间、光照强度、饲料的种类、饲料的用量等有关,设计了如下实验: 10个3W,光线均匀 10个4W,光线均匀 10个4W,光线均匀,, 18小 时/天,85% 18小 时/天,91% 12小 时/天,81%(1)为保证实验结论的科学性,每组对照实验中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相同。上表的饲养的条件中__温度(合理即可)__等都要相同。(写一个即可) (2)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鸡的产蛋率与__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__等有关。 (3)陈同学进一步探究鸡卵(鸡蛋)的结构,他用放大镜观察到卵壳表面有很多小的凹陷,再将鸡卵浸没在50℃左右的温水中,发现卵壳上有很多小气泡出现,该实验证明__卵壳表面有很多气孔__。 (4)陈同学实验后联想到:与鸟一样,也通过产卵繁殖后代,卵表面有卵壳的另一个动物类群是__爬行动物__。 6. 连江官坞是我国重要的海带生产地。海带的生长与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某科研小组在实验室做了两个实验(实验1和实验2),探究温度或二氧化碳对海带生长率(指实验前后,海带体内物质增加的比率)的影响。

初中生物学学业考试科学探究试题的命题

初中生物学学业考试科学探究试题的命题 朱晓燕(c福建省南平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353000) 摘要本文介绍了编制符合初中学生实际情况,且能够客观反映学生探究能力水平的初中学业考试试题的要点。 关键词科学探究命题方法能力情境 。科学探究题因其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往往成为一份试卷的“压轴题”,命题者旨在通过试题情境的创设,结合相关知识内容,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各主要指标,通过学生对科学探究能力试题的答题情况,来判断考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高低,测量与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本文结合具体题例,谈谈科学探究试题命制的实践体会。 1 科学探究题的命题方法 介绍科学探究题的命题程序:①确定题目能力立意:懂得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根据观察结果,得出结论,进行分析。②试题情境取材:选自北师大版教材第89页的“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的演示实验。(3材料信息整理:首先对文字材料进行精简。使文字的表述简洁明确,符合学生认知水准。并将科普文章中类似材料进行整合,以表格的形式,使文字表述更为简洁明了。④知识迁移: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探究昼夜温差对玉米苗生长的影响要如何设置实验;高浓度的化肥溶液对植物生长的影响。⑤最终成题。 例1 以下是有关植物栽培的科学探究活动。请补充完整: I.实验步骤:①选取长势和重量基本相同的-60株玉米苗,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20株。②将三组玉米苗放置在温室内无土栽培,培养条件

如下表所示(光照、温度等其他条件都完全相同),一段时间后,观察三组玉米苗的长势。; Ⅱ.实验结果预测:①若甲组的平均长势比乙组的平均长势一,说明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作用效率越强。②若丙组的平均长势明显比甲组弱,说明玉米苗的生长还需要——。 Ⅲ.请分析并回答:①该实验中,每组随机选取玉米苗20株,目的是——。 ②为了探究昼夜温差对玉米苗生长的影响,要增设丁组,甲组与丁组除一个条件不同外,包括白天温度30℃等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不同的条件是——。 A.甲组始终光照,丁组始终黑暗 B.甲组用土壤浸出液,丁组用蒸馏水 C.甲组夜间温度12℃,丁组夜间温度22℃ D.甲组与丁组用不同品种的玉米苗 ③为了增强丙组的长势,有同学提出使用高浓度的化肥溶液,你认为可行吗?——一。原因是一。 试题评价:本题涉及知识点与目标能力如下表: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1)

科学探究专题 课型:复习课授课时间: 主备人:穆建英审核人:穆建英 复核人:刘娜定稿人:樊雷使用人: 一、复习目标: 1. 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了解常用的探究方法。 2. 通过实验探究,熟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展实验探究的能力。 3.能根据单一变量原则,找出对照试验,分辨对照组和实验组;并能根据变量设计对照试验。 二、考点比重:10%-15% 三、基础知识梳理 1.生物学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通常包括六个环节,分别是、、、、、。 2.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 (1)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应该是一个疑问句,句意完整,句末是问号。巴斯德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2)作出假设:应是个人对所探究问题的观点,应是一个陈述句,句意完整,句末是句号。巴斯德的假设应该是。 3.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是探究成功的关键。探究计划包括以及所需要的等。 (1)探究方法:在生物学探究过程中可采用的方法很多,如、、、等。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多种探究方法并用。巴斯德探究肉汤变酸的主要方法是。 (2)变量、对照试验:科学实验中,能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称为变量。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进行研究。为验证这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巴斯德实验的变量是。 (3)对照组、实验组辨别:在对照实验中,各项条件都正常且适宜(即自然生活状态)的为对照组,对所探究的条件或因素进行调控的为实验组。如巴斯德实

验中,A组接近自然状态,空气中微生物通过竖直的瓶颈很容易落入肉汤,为组;B组通过弯曲的瓶颈使空气中的微生物不能进入肉汤,为组。 (4).得出结论、表达交流:依照制定的计划实施,完成后针对结果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如结果不够成功,找出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再一次进行探究。 巴斯的实验的结果是:3天后,A瓶肉汤,B瓶肉汤,且B瓶肉汤4年后仍新鲜如初。由此可得出结论是。把B曲颈瓶的瓶颈打断,使瓶口能竖直接触空气,不久,肉汤也浑浊变质了。这进一步说明使肉汤变酸的微生物是从空气中进入的。 四、典型案例 1.种子的萌发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表是王芳同学利用菜豆种子进行的5组实验,将100粒饱满而完整的菜豆种子随机分成5等份,分别放在底部铺有棉花的5个培养皿中,在不同的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请回答: 分析各组种子所处环境条件:在甲、乙、丙、丁、戊五组实验中,各项环境条件都适宜种子萌发(且接近自然状态)的是组,因此,该组应为组。其余组中,乙控制了、丙控制了、丁控制了、戊控制了,各控制了一个环境因素,因此,本题中能够形成组对照实验。(甲和乙,变量是;甲和戊,变量是;甲和丙,变量是;甲和丁,变量是) (1)探究温度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用_____组和_____组进行对照。(2)选择甲和丁对照,所探究的问题应是? (3)分析甲、戊两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光______(填“是”或“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甲、戊两组中均有1~2粒种子没有萌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戊和丁能否形成对照实验?。理由是。

科学探究复习题

科学探究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表为某同学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以下修改意见正确的是 ( ) A.左右两侧的温度都应设置为25 ℃ B.左右两侧都应设置为黑暗环境 C.左右两侧的湿度可以不同 D.左右两侧的鼠妇数量可以不同 2.右图是根据“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绘制的曲线。该实验所要 验证的假设是( ) A.在寒冷条件下种子的萌发 B.种子的发芽率受温度影响 C.不同种子的发芽情况不同 D.在较高温度下种子更容易萌发图 3. 2016年已经全面放开二孩,想知道深圳人民关于全面放开二孩的想法,用的方法是 ( ) A.调查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探究法 4.在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中,奥地利动物学家费里施怀疑“蜜蜂是色盲”这一说法,他认为蜜蜂能分辨花卉的不同颜色。这一步骤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的 (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订计划 D.表达交流 5.用三种不同的培养基(1 mL)培养大肠杆菌,培养36小时后获得的结果如下。能说明维生素可以促进大肠杆菌生长的是 ( ) 培养皿 培养基 培养皿上的菌落数 Ⅰ 琼脂、糖类 35 Ⅱ 琼脂、糖类、维生素 250 Ⅲ 琼脂、维生素 0 A.Ⅰ和Ⅱ B.Ⅱ和Ⅲ C.Ⅰ和Ⅲ D.Ⅱ 6.下表为家蚕卵孵化实验的记录,分析错误的是 ( ) A.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蚕卵的孵化有影响吗?” B.控制蚕卵数相同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C.“孵化出幼虫所需时间”和“孵化率”是实验结果 D.由表可知,家蚕卵孵化的最佳温度为16 ℃ 7.某同学学习了生物科学探究知识后设想:绿色植物在混有 沙子的土壤中可能会生长得更好。为了验证这一想法,他将一盆植物置于图所示的环境和条件下,则另一盆植物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应是图中的 ( ) 8.以下是利用幼小蝌蚪和甲状腺激素探究甲状腺激素作用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 A.实验组饲料中添加甲状腺激素,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 B.实验组与对照组应饲喂等量的同种饲料,放在相同的环境中饲养 C.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饲养环境应适合蝌蚪的生长和发育 D.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蝌蚪数量应相同但大小和发育程度可不予考虑 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位置 鼠妇数量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10只 明亮 5 ℃ 适宜 纸盒右半侧 10只 黑暗 25 ℃ 适宜 组别 ① ② ③ 蚕卵数/个 100 100 100 培养温度/℃ 16 20 30 孵化出幼虫所需时间/天 10 9 8 孵化率/% 90 98 68

专题一科学探究小测验

专题一科学探究小测 班级:姓名:分数: (2011.云南)47.(6分)以下是某班同学设计的“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实验方案: 在实验装置中央放入10只鼠妇,静置5分钟后,统计明亮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 组数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明亮处(只) 2 3 3 1 3 2 1 2 阴亮处(只)8 7 7 9 7 8 9 8 )该班同学探究的问题是:。 (2)某同学建议选体形较大、爬行较快的10只鼠妇作为实验对象,你认为是否可行?。 (3)统计并计算全班平均值,你得出的结论是。 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平均值。 (4)如果还想继续探究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的变量是。 (5)实验结束后,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鼠妇?。 (2013云南47)(7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某种原料,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①将一盆栽植物放在黑暗处48h;②选取 两片同样大小的叶片a和b,并进行如图处理(氢氧化钠溶液 能吸收二氧化碳);③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2h;④取a、 b两片叶,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⑤漂洗叶片,滴加碘液进 行检验。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④中,能够溶解叶片中叶绿素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果:叶片a______,叶片b_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云南)47、(6分)(2014?云南)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试管加入物质37℃水浴恒温滴加碘液检验 ①淀粉糊2毫升+唾液2毫升10分钟2滴,摇匀 ②淀粉糊2毫升+清水2毫升10分钟2滴,摇匀 ③淀粉糊2毫升+???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练习题库及答案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本科 一. 单选题 1.科学研究的根本特征是___。 A客观;B准确;C创造;D学术价值 2.大样本是指按随机原则选取的被试数量在___以上的样本。 A15;B30;C40;D50 3.学前儿童是指___儿童。 A0-6;7周岁;B0-6岁;C0-3岁;D0-5岁 4.基础研究又被称为___,它是以建立和发展某门学科的理论体系为目的的研究。 A定性研究;B定量研究;C基本理论研究;D应用研究 5.着重运用描述性分析来试图理解某种现象或问题的性质或意义的研究是___。 A应用研究;B定量研究;C基础研究;D定性研究 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时期是___。 A 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30年代; C 20世纪初; D 20世纪50年代 7.抽样偏差小,则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___。 A不好;B好 8.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是___ 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A学前教育;B教育科学;C科学;D学前教育科学 9.保证观察活动具有统一性和客观性的基本条件是___。 A制定计划;B确定观察对象;C观察报告撰写;D执行计划 10.在现场观察过程中出现的预料之外的对观察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事件叫___。 A突发事件;B不利事件;C典型事;D意外事件 11.科学表现为___。 A系统化的知识体系;B系统化的结论;C一般性知识;D一般性结论 12.在课题适用的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体叫___。 A个体;B总体;C样本;D大样本 13.研究者选取研究对象的方法和程序叫___。 A随机抽样;B抽查;C抽样;D选择 世纪末以前是学前教育研究的___时期。 A萌芽时期;B迅速发展时期;C多样化时期;D以自然观察和经验总结为主 15.对比组时间系列设计是___的延伸。 A单组时间系列设计;B不等控制组前后测设计;C固定组比较设计;D单组前后测设计 是主要运用数据和量度来描述研究内容的特征或变化的研究。 A定量研究;B定性研究;C基础研究;D理论研究 17.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是___的一个分支学科。 A学前教育科学;B学前教育;C科学;D教育科学 18.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___。 A可行性原则;B价值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 19.封闭性问卷也叫___。 A结构型问卷;B无结构性问卷;C送发问卷;D邮寄问卷 20.论文的主体部分是___。 A摘要;B正文;C标题;D引文注释 21.使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进行的测验是___。 A操作测验;B目标参照测验;C标准化测验;D常模参照测验 22.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个体叫___ A样本;B随机样本;C大样本;D小样本 23.行动研究法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___于1946年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B库尔特勒温;C卢梭;D福碌贝尔 24. _____是指以设计和开发方便适用的教育产品为目的的研究。 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现场研究;D开发研究 25.科研活动的主题是___。A科研课题;B问题;C研究目的;D研究内容 26.学前教育个案研究中最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手段是___。 A测验;B调查;C观察;D访谈 27.文字资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___。 A客观;B准确;C庞杂;D“去伪存真” 28.主要运用数据和量度来描述研究内容的特征或变化的研究是___。 A定性;B开发研究;C定量研究;D综合研究 29.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综合化和系统化时期在___。 A20世纪初;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50年代以后;D20世纪30年代 30.标志两列变量相互关系的量数称为___。 A相关系数;B方差;C标准差;D中数 答案: 单选

中考生物专题一科学探究复习题北师大版

专题一科学探究 课标细解读 的乘积—来表示;在观察同一洋葱表皮细胞时我们会发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看 到的细胞的数量越_多_ (选填“多”或“少”),视野越 _亮_ (选填“亮”或“暗”); 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的数量越 _少_ (选填“多”或“少”),视野越 _暗(选填 “亮”或“暗”)。 2?显微镜中能够调节视野明暗的构件有 _反光镜、遮光器(或光圈) _。对光时要使视野 变亮可以使 凹面镜_和大光圈。要使视野变暗则可以使用 _平面镜_和 小光圈 。 3. 有时显微镜的视野中会看到污点,我们看到的污点只可能在 —目镜、物镜、载玻片 三个地 方,因此判断时只需要移动其中的两个, 如果污点都不动,就在第三个上, 如果移动载玻片 时污点 就跟着动,则证明污点就在 _载玻片_上。 4. 由于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上下倒置、 左右相反的,所以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时, 则玻片 标本移动的方向与物像所在的位置应该 —相同 _ (选填“相同”或“相反”)。 二、临时装片的制作 1. 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擦、滴(清水)、撕、展、 盖、染、吸这几个步骤完成的是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临时装片的制作,而 擦、滴 (0.9 %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这几个步骤完成的是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临时 装片的制作。 2.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 将盖玻片的一端接触水滴, 然后缓缓放下。这是正确的盖盖玻片的方 法,我们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避免 —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_。 3、 染色时要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其目的是 使碘液浸润整 个标本。 三、实验法 1. 实验法的一般步骤: A 发现并提出问题B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数据 C 、作出假设D 设计 〔显微慣的基本结构和功片1>、说明 〔制作115时裝片、模仿 考点全突破 一、关于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构件有 〔从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1 (孤住婆窖,提出値得採気的问貳」 J 描述y —回口科学知识与所笈预问题削冲突所征) BE 、 E . 停取?丽隠的答案提岀可删假阴 [础假谕 作出僮干赫验证的假设] w 拟定探気计划 学会”:选出控制变量] 一尝试 / 谏计对雕试脸〕 能掳匚―旌行班察、靡和实蓟 举会kY 千桥數据的可矗性?邊免偶轿Q 描述试骑感) ?得出结论)辽石不■{试验数据) 、得出u —正确结论) 4 盲爾探気过穆和结论) 目镜、物镜 、其放大倍数可以用 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 提出间题 制订计划 丈施计划 表达交流 宴的材料与用具) 收集数据〕 權写探究掘告)

初三科学探究性试题的几种类型汇编

例析中考探究性试题的几种类型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为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式探究式教学也越来越在教学中得到普及;在近几年的中考命题中对探究式教学考查的力度大大加强。笔者认为探究性命题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一、考查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 科学探究过程包括以下要素:(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例1 (威海市2003 )科学探究 许多物理现象跟气压的大小(通常说气压的高低)有关系,气压还对人类的生活、健康有重要影响。例如,在几千米高的山上,如果没有高压锅,连一顿熟饭都吃不上,就是由于水的沸点随气压改变的缘故。 实验:烧瓶中的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待水温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表明气压减小时水的沸点降低。 换用其他液体,在各种气压下实验,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请回答有关问题: 研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的步骤:A、分析归纳;B提出假设;C提出问题;D 理论推导;E、实验研究;F、得出结论。 你认为编者对“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研究” 依次采取的四个有用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用英文字母表示)。 解析这类问题情景学生较熟悉,实验内容与方法均来自于教材中的有关章节,但考查的内容已不再只是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前后综合的探究过程。根据科学探究的思维过程,结合具体问题指出运用的探究程序。完整的探究过程应包括上述7 个,本题涉及到的探究步骤按顺序有D E、B C四项。 二、考查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很多,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推理法、模型法、类比法、近似法、数学法等等,其中控制变量法应用最为普遍,理解和掌握这些研究方法,科学探究才能少走弯路。

科学探究方法专题

科学探究方法专题 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推理法、模型法、比较法、类比法、图像法等,就是初中科学常用得研究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知识回放】所谓控制变量法,就就是在研究与解决问题得过成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得因素与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得大小,而保证其它得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得问题、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得表格上得反映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过来,若要研究得问题就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就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她因素均应相同。控制变量法就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得方法,也就是中考出题最多得方法。 在初中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得有: 1、蒸发得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滑动摩擦力得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液体压强得大小与哪些引速又关、 4、浮力得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5、压力得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6、滑轮组得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7、动能得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8、重力势能得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9、导体得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10、探究电流与电压得关系 11、探究电流与电阻得关系12、探究电流做功得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13、探究电流得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14、探究电磁铁得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典例探究1】小兰在观察提琴、吉她、二胡 等弦乐器得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 相同得条件下,发声得音调还可能与弦得粗 细、长短及弦得材料有关,于就是想通过实验 来探究一下自己得猜想就是否正确,上表就是 她在实验时控制得琴弦条件。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得音调与弦得材料 得关系,您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 得琴弦(只填字母代号)。 (2)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A实验研究B分析归纳C提出问题(或猜想) D得出结论等,您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得全过程,所采用得合理顺序应该就是: 。(只填写数字代号)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得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请您再写出一个初中物理中用到这种方法得实验名称: 。 【典例探究2】为了研究物质得某种特性,某小组得同学先做了如下实验:她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得烧杯中分别放入100克与200克得温水,实验时,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与计时器测量水得温度随时间得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分别如表1、表2所示。(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放出得热量相等) 表1 m1=100克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36 35 34 33 32 31 30 30 30 降低温度/℃0 1 2 3 4 5 6 6 6 2 时间/min 0 2 4 12 14 20 24 28 32 36 温度/℃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8 降低温度/℃0 1 2 3 4 5 6 7 8 8 两杯水所处环境得温度就是得。) (2)分析比较表1(或表2)中第一行与第三行得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得初步结论就是: ,放出得热量与降低得温度成正比。

科学探究试题的一般解题方法1

科学探究试题的一般解题方法1 科学探究是人们猎取科学知识的,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它既是新课标理念实施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九年级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科学探究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能让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或从化学问题的实际情景中,发明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科学探究活动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因而科学探究能力也就理所所以成为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许多同学关于科学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实际上该类问题一般来说是在同学们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的,只要基础扎实,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能够说并不难解,本文结合近几年典型探究类中考题,从科学探究的步骤动身,剖析该类试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供参考。 【一】要在已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和大胆的做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 实际上科学探究试题中的许多内容基本上平时学习时已学过的,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关键问题是特别多同学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多问几个什么原因,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看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依照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 例1.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明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通过一段时间后,发明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 有:、。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 式: 〔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 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假如写出三种正确方案奖励1分〕: ①;②; ③。 〔3〕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 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 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 是:。 方案现象和结论 同时又对学生们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探究能力及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食品干燥剂生石灰作为试题的情景,通过分析生石灰放在空气中变成块状固体的缘故进行猜想和探究。事实上此题考查的仍然是知识的应用,考查的是相关物质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生石灰氧化钙及其在空气中变质后一系列物质的性质

人教版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科学探究题 例1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学生设计了如下一些实验并进行探究。请你参与评价或帮助他分析完成相关问题。 Ⅰ.【探究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Ⅱ.【查阅资料】25℃(室温)、101kPa下,100g水可溶解0.1366gCO2。 Ⅲ.【提出问题】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 Ⅳ.【猜想假设】若各装置都能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木炭燃烧都转化成CO2、烧杯中液体都足量,忽略导管中的空气和进入导管中的液体对测量的影响,则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应该约占集气瓶容积的_________。 方案甲乙丙丁 装置 操作①关闭旋塞; ②将足量的铜网加 热至红热状; ②将足量的红磷点 燃; ②将足量的木炭点 燃; ②将足量的木炭点 燃; ③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胶塞;④充分反应,待集气瓶中气温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旋塞;至烧杯中液面_____时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几分之几。 记录约1/5 约1/5≤1/5 约1/5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的1/5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的1/5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含量远小于1/5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的1/5 Ⅵ.【反思交流】 (1)当集气瓶中气温未冷却至室温即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a,当集气瓶中气温冷却至室温后再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b,则a_________b(填“>”或“<”或“=”)。 (2)丁方案所测数据与猜想假设数据基本吻合的原因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丙方案所测数据远小于1/5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以乙方案为例,试分析在测定过程中,对测定结果带来误差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任答两点)。 解析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知,若各装置都能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木炭燃烧都转化成CO2、烧杯中液体都足量,忽略导管中的空气和进入导管中的液体对测量的影响,则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应该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当瓶内的压强不再改变,不再吸入液体,烧杯中液面保持不变,这时便可读数。(1)当瓶内的压强偏高时,进入的液体偏少,所以a<b;(2)由于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瓶内的压强减小;(3)丙方案所测数据远小于1/5的主要原因是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4)在测定过程中,对测定结果带来误差的因素可能有:装置气密性差、集气瓶中气温未恢复至室温就读数、可燃物红磷、木炭的量偏少等。

专题一科学探究课标要求及七要素例析

专题一科学探究 课程标准要求: 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并表述这些问题。 2.尝试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3.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尝试选择探究方法及器材,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4.能收集数据和资料,尝试评估信息的科学性,会阅读说明书,能按书面说明操作,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5.能描述实验数据,能对信息进行比较,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6.有评估意识,能注意假设与结果问的差异,能注意未解决的矛盾,能及时发现新问题,改进探究方案,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7.能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有与人合作的意识. 七要素例析: 一、提出问题 1.为了能够灵活地改变速度、调整方向,歼击机不仅做得轻巧,作战中有时还需要甩掉副油箱;让足球和铅球都静止在地面上,足球轻轻一踢就能运动起来,但 要使铅球运动起来却不那么容易.请你分析以上情景,提出一个你认为 应该探究的问题:。 2.你仔细观察过这样的喝水杯吗?一般的杯口都有供拧紧的螺丝口, 杯子盖的顶端有一个橡皮垫圈.某同学倒了一杯热水(如图1所示),并将 杯子盖拧紧,过了一会,竞拧不开盖.你能帮助该同学把杯子盖拧开吗? 请说出你的办法(注意不能损坏杯子):。 根据这个现象,请你提出两个问题: 问题一:。图1 问题二:。 3.用力拉开铁弓能将箭射得很远,但使用竹弓就不同了;将钢尺和塑料尺弯曲相同幅度,钢尺能把桌上的小球弹得很远,而塑料尺就不同了.分析上述现象,请你提出一个探究的问题: 。 解析:提出问题这类题,首先应结合题目的要求去提,不能提与题目情景不一致的问题, 如题2中为什么倒入热水后杯子拧不开.其次应能从不同现象中抽取本质相同 的东西,如题1中歼击机速度改变,足球、铅球从静止到运动是运动状态的改 变(或惯性的表现).歼击机轻,足球与铅球质量不同,由此可提出质量与运动 状态改变(惯性)有无关系;题3中都发生弯曲,即形变(具有弹性势能),箭、 球运动的远近,即形状的程度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有关吗? 二、猜想与假设 1.如图2所示是运动员滑冰的情景.滑冰时,冰刀下面会出现一层水,这层水跟润滑油的作用一样.冰刀离开后,水又很快结成冰,关于水的出现,请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

《第5节-科学探究》习题1

《第5节科学探究》习题 科学探究题: 1.某同学以“绿豆种子的萌发与哪些因素有关”为课题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绿豆种子萌发与哪些因素有关 已有信息:干燥的绿豆种子不能发芽,完全浸没在水中的绿豆种子也不能发芽,潮湿的种子在合适的温度下能发芽,发霉腐烂的种子不能发芽。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做出合理假设。 至少写出三个假设: 假设一:。 假设二:。 - 假设三:。 2.现有一只烧杯、一块不规则形状的小石头、烧杯、量筒、细线、滴管以及适量的水等实验器材,你能利用这些器材测出小石头的体积吗请写出实验步骤。 3.阅读下文。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有一天,有7个孩子突然病倒了,并伴有腹泻、胃痛、发烧、呕吐等症状。数日后,又有43人出现了相同的症状。化验结果显示,所有的患者都感染了一种能够通过感染菌的肉或蛋传播的细菌。那么孩子们是怎么感染上病菌的呢为什么有些孩子感染了,而另一些孩子却没有研究员认为这些细菌来自于某些感染菌的食物。他们对孩子们进行了询问。但孩子们说:他们没有在一起吃饭!那么孩子们一起参加过什么活动呢调查发现:他们去动物园参观了一种蜥蜴展览。研究员经检查发现了一只蜥蜴确是此病菌的携带者。但展览的动物是不许触摸的,又怎么会感染到孩子们身上呢于是,研究员仔细询问了孩子们在展区的活动,并将他们提供的信息与那些没有得病的孩子进行比较,发现洗过手的孩子没得病,而没洗手的孩子则病了。 对信息的进一步筛选和分析发现,凡是接触过木栅栏又没洗手的孩子都病了。而对木栅栏的检验的确发现了该病菌。原来孩子们得病的过程是这样的:他们爬上围护蜥蜴

的木栅栏,没有洗手就直接吃了东西,病菌就由口腔进入了他们的体内。研究员在研究上述病因时: ` ①提出的问题是 ②建立的假设是 ③收集的证据是 ④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⑤读过这个小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下来,与你的老师、同学分享。 4.在冬天,你会发现一些补品或药品口服液的瓶底有沉淀物析出,请对此现象分析: (1)提出问题: (2)进行假设: ` 5.现在市场上的咖啡大都是细小颗粒状的,这样就很容易溶于水。那么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咖啡溶解快慢请填写以下几步: (1)提出问题: (2)进行假设:A B C 收集证据验证假设:(请在上述三个假设中选择一个进行设计) 6.小明刚在课堂上学习到:桌子上的一滴水珠不久不见了是水从液态变成了气态,即蒸发了。他联想到妈妈平时洗衣服将湿衣服晾在外面不久衣服干了,这也是蒸发。他又想到水蒸发的速度跟什么因素有关小明就开始与几位同学合作进行探究。假如你是小明,请你完成

2017年中考生物 专题一 科学探究复习题 北师大版

专题一科学探究 课标细解读 考点全突破 一、关于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构件有目镜、物镜、其放大倍数可以用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来表示;在观察同一洋葱表皮细胞时我们会发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的数量越多(选填“多”或“少”),视野越亮(选填“亮”或“暗”);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的数量越少(选填“多”或“少”),视野越暗(选填“亮”或“暗”)。 2.显微镜中能够调节视野明暗的构件有反光镜、遮光器(或光圈)。对光时要使视野变亮可以使凹面镜和大光圈。要使视野变暗则可以使用平面镜和小光圈。3.有时显微镜的视野中会看到污点,我们看到的污点只可能在目镜、物镜、载玻片三个地方,因此判断时只需要移动其中的两个,如果污点都不动,就在第三个上,如果移动载玻片时污点就跟着动,则证明污点就在载玻片上。 4.由于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上下倒置、左右相反的,所以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时,则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与物像所在的位置应该相同(选填“相同”或“相反”)。 二、临时装片的制作 1.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这几个步骤完成的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而擦、滴(0.9%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这几个步骤完成的是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2.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将盖玻片的一端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是正确的盖盖玻片的方法,我们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3、染色时要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其目的是使碘液浸润整个标本。 三、实验法 1.实验法的一般步骤:A、发现并提出问题B、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数据C、作出假设D、设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