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春江花月夜 优质课获奖教案

春江花月夜 优质课获奖教案

春江花月夜 优质课获奖教案
春江花月夜 优质课获奖教案

春江花月夜详细教案

导语:一段春江,一处明月,就那么静静的躺在唐诗之中,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而有位诗人正是因为这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他就是唐朝的张若虚,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段春江,走进这轮明月。

展示课件:作者简介。

找学生读。

展示全诗课件,让学生自读几分钟。

走进课文:

《一》课件展示前四节

生齐读

问:开头两句点出了题目中的哪几个景物?

春江,月

最突出的写了哪个景物?

(板书)月

这是怎样的一轮月啊?板书(潮生月)

赏析“生”字写出了明月与海潮活泼的生命。

曾有诗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可以说一个“生”字写出了明月伴随着海浪相生相依的状态。

还有呢?(随波月)

春江带月,月随波转,一望无垠,极其开阔而博大。

下面还有什么月?

似霰月如霜月

这是个比喻句,写出了月光的什么特点?

细,轻,柔。

概括一下这两轮月的特点(辽阔朦胧)该怎么读?

读出它的舒缓,陶醉来。

找学生读指导师范读

<二>展示课件白云五句

生齐读

这轮明月它缓缓升起了,它照在春江水上,春水涣涣,它照在花丛中,繁花艳艳,它照在人的心上,又能引发人的什么思绪呢?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同学们找找看,这轮明月让哪些人心生感慨!

思妇游子

扁舟子是指——飘荡江湖的游子

明月楼是指——思妇的阁楼

它照在思妇凭栏远眺的身影里,它照在游子起身回首的双眸里,可谓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分隔万里的思妇和游子,他们的情意“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在分隔万里的思妇和游子,他们“不思量,自难忘”。诗人又是如何具体的描写他们的呢?

赏析其中的“卷”和“拂”

拟人手法,明写月光的挥之不去,实写思妇思念远方游子的苦恼和懊恼。

这是个(相思月)

这段应该怎么读?(低回)

生示范,指导,师示范

《三》展示课件此时相望不相闻到复西斜

“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鸿雁和鱼龙本是传递感情的信物,可上有广袤的天空,善于长途飞翔的鸿雁不能随月光飞到你身边,下有悠长的流水,潜跃的鱼龙也只能跃起一层层波纹而难以游到你眼前,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愿望的游子,只能沉沉的睡了,在梦中,他梦到了什么?

落花

(展示落花意象课件)生读

落花是衰败的象征,在诗歌里象征着游子的还乡梦碎。

游子在梦中神游故乡,花落月潭,春光将尽,身在天涯,山高水长,不能乘月归家,情何以堪?

板书(归家月)

这段怎么读?

(孤寂)生读,指导,师范读

《四》展示课件江天一色

生齐读

在这样孤寂的环境中,天空的月亮也成了一轮孤月,古代士人,都有一颗敏感的心,所谓“临风落泪,对月伤心”,自从孔夫子有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后,流水就成了年华流逝的象征,似水流年,光阴和生命都是弥足珍贵的,而望月,则更是古人阐发人生哲理的难得契机。

板书(孤轮月)他想到了什么?这是一种怎样的哲思?

自然宇宙永恒—人生短暂易逝月的圆满和人的孤独

可以说这是一句深沉的天问,有着旷世的孤寂,陈子昂曾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是哭了,可他哭了吗?

他没有继续哀伤,而是写出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可人生代代永恒相延续,还会孤独吗?

(待人月)

这段该怎么读?(平缓)生读指导师范读

《五》展示课件最后两句

游子带着这样的欣慰,再去看这轮斜月,可它却开始斜斜的沉入海中。最后应该读出它的悠长,绵延来。

生齐读师示范

这种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思念之情,哲思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令人心驰神往。

总结:一曲《春江花月夜》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轻彩淡痕,澄明恬静,神韵飞动的水墨丹青。月是其吟咏的母体,在诗中成了诗人生命情怀,情感寄托,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明月松间照”

的空灵寂静,“一夜飞度镜湖月”的梦幻神奇,感受到“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相思,“波心荡,冷月无声”寂静凄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清苦忧愁,也有“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空旷静寂。

带着这个理解,我们再来读出你心中的《春江花月夜》!

作业:会背这首诗

《春江花月夜》课件步骤 一、导语设计(教师导入)(1′) 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 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历程。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 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 倒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家作品(1′)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 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 后世。荣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等赞誉。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三、整体感知(10′) 1、范读提示:在那样一个美好的夜晚,诗人伫立江边,欣赏无边的美景。随着时间的推 移,诗人的内心波澜起伏,一会儿思索月亮的形成、人类的起源等高深的哲学问题,一会儿又 联想到游子和思妇相思相爱的情形。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3、想一想,你觉得如何划分层次更符合诗人的思路。 (一)(1-8)描绘春、江、花、月、夜美景 (二)(9-16)引发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 (三)(17-36)抒写思妇游子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讲解:整首诗的思路可以用我们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来概括,即触景生情。由美景引发思 考生发情感。下面我们从“景”“思”“情”三方面来研究这首诗。 四、分节赏析诗歌(30′) 第一部分:景:板书:春江花月夜的美景(10′) 1、对于写景的诗歌,要围绕“意象及意境、手法、情感”三要素来鉴赏,开头八句通过对哪些 意象的描写,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幻灯片下划线) 意象:江,花,月(春、夜是背景)浩瀚澄澈的江,绚烂耀眼的花,明亮空灵的月。 意境:幽美恬静 情感:板书:美好,兴奋,快乐。 手法:景中含情 2、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潮水走 到哪里,月光跟到那里,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弯弯曲曲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 野,明月随江水而来,把她的光辉投到花林上,仿佛给花林撒上了一层雪珠儿.月光皎洁,使得空中的飞霜不能察觉了.在皎洁的月光下,江滩的白沙也分辨不清了. 3、此时月的状态如何?明确:初升。板书:月升 第二部分:理:哲理思考(10′) 1、过渡:“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是对前面景色的总结,江天无尘,明月孤寂。清

4海燕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作品的时代意义。 2.反复诵读,感悟海燕的形象特征。 3.学习海燕精神,培养勇敢、坚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海燕的图片) 你认识图片中的这种海鸟吗? 师:海燕是一种海鸟,上部分是黑色的,尾部呈白色,腿很长,善于在海面飞行,被誉为“大海里杰出的飞行家”。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能够搏击风浪,当鸟儿们都去躲避风浪时,它却高声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海燕》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奏曲。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高尔基(1868—1936),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1913年后完成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背景资料:二十世纪初,俄国在列宁的领导下,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革命运动蓬勃兴起,而反动的沙皇政府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利用其可利用的帮凶对群众革命运动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反动势力十分猖獗。在这革命的关键时刻,有一部分人惶恐不安、悲观失望,他们害怕革命损害自己的利益。也有一部分人,他们勇敢地站在了革命的最前沿,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成了革命运动的先驱。《海燕》是小说《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生动地反映了俄国革命高潮到来之前革命者和反动势力进行激烈搏斗的壮丽图景。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停顿、重音、语速,读出感情。可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几段,做一些朗读标记,师生共同研讨部分句段的朗读技巧。 【教学提示】 最后一段是全文高潮,全文最强音,宜在分组演读后全班合读,以收到震撼人心、掷地有声的效果。 2.思考:暴风雨来临之前,乌云和大海有什么变化? 明确:乌云:狂风卷集着乌云——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泛起白沫的大海——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 3.探究:课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先后描绘了哪三个画面?在这三个画面中,海燕的表现有什么变化? 明确:展示了三幅不同的画面,海燕在这三幅画面的典型环境中活动,其形象逐步完整、鲜明:第一幅,风卷云集,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第二幅,暴风雨迫近,海燕搏击风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第三幅,暴风雨即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呼唤暴风雨。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检查预习 “月亮是一首悬挂在天空的诗”,古往今来,人们遥望苍穹,总会生发 无尽的遐 想。一段春江,一处风月,静静的躺在璀璨的诗河之中,一千多年 过去了,它默默地等待我们的到来,等待我们的聆听。今天我们就来聆听被 称为“孤篇压全唐”的唐代绝响一一《春江花月夜》 1. 关于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曾以 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他在诗 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与贺 之章、张旭、 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 。靠一首《春江花月夜》而成 就美名,闻一多评这首诗为: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生仅留下两首 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成就千古美名。 2. 配乐播放《春江花月夜》朗诵 (PPT )) 读准字音: 滟滟(y cn ) 霰(xi cn )汀(t m g )捣(zh en )浦(p u )碣(ji e ) 二、 目标导航,自主阅读 (PP 碾示教学目标) 1. 诗歌写了几种意象?作者着重写的是什么? 课题 春江花月夜 课型 诗歌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目 标 知识点 1、 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 感受诗趣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 和鉴赏水平。 2、 把握诗歌中的情、景、理的完美融合。 能力点 1、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由多种意象构建的意境。 2、 理解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感受作品情景理交融的艺术魅力。 教育点 掌握诗歌赏读方法,在诵读中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不断获得新的个 性阅读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重难点 3、把握诗歌情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校:枣庄八中北校 备课组:高二语文 主备人:贾璐

最新幼儿园优质公开课 注意:赠送的不是实物光盘,是电子版。通过百度网盘分享,好处在于老师直接把资料保存到她的百度网盘后手机在百度网盘的客户端也可以直接观看。(后附详细的目录) 全国第十届幼儿园音乐教育观摩研讨会47DVD新品光盘 《全国第十届幼儿园音乐教育观摩研讨会》实录(46张碟片视频)(2016年10月10-12日),此次研讨会分3大专场包括律动专场、奏乐专场和律动专场大小中班共80余节课,26次集体教研更有许卓娅教授等专家10余场专题讲座。 第一碟

大班《刘海戏金蟾》 大班《小妖巡山》 小班《快乐的小猴》 小班《非洲小勇士》 集体研讨 第二碟 大班《小豌豆与大青虫》 集体研讨 第三碟 《游戏化音乐活动设计与实施中的问题与修改》 第四碟 大班《机器人一家》 中班《小鱼快跑》 小班《母鸡下蛋》 中班《云朵》 中班《我爱我家》 集体研讨 第五碟 《创意歌唱,快乐无限》 大班《秋天多么美》 集体研讨 第六碟 大班《洗澡》 大班《大圣归来》 小班《牧场小奶牛》 小班《森林历险记》(亲子) 大班《老鼠与猫》 集体研讨 第七碟 《生命力视角下微型戏剧游戏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大班《秘密武器》 第八碟 集体研讨 第九碟 大班《小鱼游》 小班《我要亲亲你》 小班《爱干净的小牙齿》 小班《小熊圆圆脸》 大班《勇敢的鄂伦春》 第十碟 集体研讨 《小图谱,大智慧》 第十一碟 《自主感知愉悦模唱——以麦兜电影《麦记》歌曲为例》

大班《巡山喽——咚咚锵》 大班《香香甩饼》 小班《快乐羊》 中班《熊出没》 第十三碟 集体研讨 《支架幼儿的即兴肢体表达》 第十四碟 大班《火之舞》 集体教研 第十五碟 大班《山歌对唱》 小班《动物歌》 大班《猫和老鼠》 集体教研 第十六碟 《将多感官游戏融入幼儿园歌唱活动》 小班《牙齿亮晶晶》 大班《摩擦》 第十七碟 集体教研 第十八碟 大班《快乐舞会》 中班《小胡蝶飞》 中班《侦探社》 大班《谁偷了我的蛋》 第十九碟 集体教研 《印第安小猎人》 中班《闹钟舞会》 第二十碟 《游戏化韵律教学中的主动探索与自我挑战》集体教研 第二十一碟 大班《我爱你》 小班《小青蛙呱呱呱》 中班《大头大头》 小班《小鸡出壳》 大班《公鸡的鼻子去哪了》 第二十二碟 集体教研 《自主学习新歌--歌唱活动区的实践研究》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1、诵读本诗,并学习根据意象鉴赏诗歌的方法。 2、探讨文中月的描绘,引发思考。 3、感受诗人的情思。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赏析诗歌意境,通过意象分析,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对本诗意象的把握。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春江花月夜 一、导入新课 (1) 以“月”的诗句导入(ppt图片) Q:看这幅图片,我们大家都能想起多少描写“月”的诗句? 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乡) ②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愁思)

③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团圆) 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思念爱人) ⑤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⑥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愁) ⑦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思乡) ⑧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⑨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⑩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总结:月是个永恒的主题。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是多情的,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是昭然于天际凝然不动的乡愁,象征着团圆,象征着爱情,月亮-----那高悬天际的明月,触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成为永恒的象征。 (2)引出本文《春江花月夜》。(ppt题目) Q:看看在文中作者都表达了那些情感? 活动2【讲授】春江花月夜 二、正文分析 (一)、读一读:(ppt文章+配乐) 1、泛读(找1位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听,初步感受情感) 1)适当点评:好,语调上抑扬顿挫,语速上把握到位,表达出了一定的情感,有种哀愁……<注意:不要抠具体的情感>

教案设计 1说 周敦颐 廖欢 2016.3.6 爱莲说 周敦颐 教学目标: 1.朗读和背诵本文,并把握重点字、词、句的读音和含义,疏通文意。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 教学时数:1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大家都知道在我们衡阳有个西湖公园,“西湖夜放白莲花”曾是著名的衡州八景之一。莲花,又叫荷花,芙蓉。盛夏的时候,盛开的莲花白里透红,红里透白,红白相映,十分可爱,热风吹来,缕缕清香,沁人心脾。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便是非常有名的一篇。 古人常常把莲花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爱莲说》,全文虽然只有119 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爱莲说》,看看作者是如何展现莲花之美。 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周敦颐与衡阳的渊源) 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周敦颐与衡阳颇有渊源。周敦颐有个舅父居住在衡阳,小时候周敦颐便寄住在舅父家。周敦颐从小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深得舅父喜爱,他十分喜爱白莲花,于是舅父就在现在的西湖公园里种了大片的莲花,夏秋之交,莲花竞相怒放,十分美丽。周敦颐常常漫步于西湖塘畔,在欣赏美景的同时研究学问,思考人生。 莲花的高贵品性也影响了周敦颐,陶冶了他的情操,这为《爱莲说》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三、体裁点击: 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马说》,复习“说”的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那么课文标题“爱莲说”可以怎么解释? 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四、感知莲之韵:(外在美)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学校:枣庄八中北校备课组:高二语文主备人:贾璐 课题春江花月夜课型诗歌新授课时1课时教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知识点1、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水平。 2、把握诗歌中的情、景、理的完美融合。 能力点1、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由多种意象构建的意境。 2、理解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感受作品情景理交融的艺术魅力。 教育点掌握诗歌赏读方法,在诵读中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不断获得新的个性阅读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重难点3、把握诗歌情境,体会诗 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文本研习与对话)

一、情境导入,检查预习 “月亮是一首悬挂在天空的诗”,古往今来,人们遥望苍穹,总会生发 无尽的遐想。一段春江,一处风月,静静的躺在璀璨的诗河之中,一千多年 过去了,它默默地等待我们的到来,等待我们的聆听。今天我们就来聆听被 称为“孤篇压全唐”的唐代绝响——《春江花月夜》 1.关于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 远意境。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靠一首《春江花月夜》而成就美名,闻一多评这首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成就千古美名。 2.配乐播放《春江花月夜》朗诵(PPT) 读准字音: 滟滟(yàn)霰(xiàn)汀(tīng)捣(zhēn)浦(pǔ)碣(jié) 二、目标导航,自主阅读 (PPT展示教学目标) 1. 诗歌写了几种意象?作者着重写的是什么? 全诗紧紧围绕“春”、“江”、“花”、“月”、“夜”五字布局谋篇,层层抒写。 答案预设:以“月生——月照——月斜——月落”为外在线索 ,呈现出月下静谧、朦胧、纯净、澄澈的优美诗境。 2.(教师预设)学生自读诗歌,就意境和整体情感方面,谈谈对这首诗的见 解和感受(学生各抒己见) (教给学生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并且找出关键词句) 提示:景色优美,境界阔大,淡淡的哀愁,积极的人生思索 三、合作学习,交流探究(对话文本,学会审美) 【赏景】 1.请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写景部分的意境,并体会特点 及内蕴。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衡南五中莫小玲 【教材分析】 《春江花月夜》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一篇。这个单元学习重点是通过把握意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春江花月夜》作为首篇,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美的特点。诗人通过对春江月夜美景的描写以及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引入一个情思浓郁的诗境,引领读者感受游子、思妇两地相望、相思之情。全诗景、情、理完美融合,既描绘了一幅月夜的美丽画面,又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情韵悠长而又不乏深刻。 【学生分析】 经过近两年的高中语文学习,学生积累了相当的文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文学文化修养,但对诗歌鉴赏方法并不能系统的掌握。本诗作为选修内容,重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积累诗歌鉴赏的经验方法,所以教学过程要注重学法指导,要让学生全程参与。及时点拨,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想象和大胆质疑。 【任务分析】 掌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春江花月夜》这篇诗歌中欣赏景、情、理交融的艺术;掌握“明月”、“江水”“落花”三个典型的诗歌意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张若虚,在诵读中初步感受诗歌。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意境,体验诗情,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赏析诗歌的景致美、哲理美和情感美。 教学难点:掌握写景、抒情、言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设想】 第一步: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通过吟诵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 第二步:意境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 第三步:情感把握。通过诗歌中意象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惜时——相思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美吟美诵 (一)导入语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文人墨客,在月之中或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或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或展示了他们的人

《社戏》教学设计 山东淄博张店区实验中学赵敏丽 教学目标:1、读出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情感味 2、品出人物描写所展现的人情美 3、悟出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作者情 教学重点: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情感味和品出人物描写所展现的人情美 教学难点:悟出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渲染: 课前播放绍兴社戏的投影片,循环播放,配上一段江南社戏的乐曲,教师简要解说 (设计目的:引领学生感受江南社戏的内容,为下面的文化之旅做好铺垫) 导入语: 同学们,今天我将和你们共同进行一次文化之旅,作为本次行程的导游,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请看:这是一座戏台,在江南这种建筑司空见惯,但惟有这座戏台与众不同,它因中国一代文豪鲁迅的一部作品《社戏》而闻名这座戏台上到底上演了一出怎样的社戏呢?鲁迅又生发了怎样的感时情怀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历久弥漫着书香的小说《社戏》 环节一:读与感 1、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社戏》的主要内容吗?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对课文的了解,以便安排下一环节读文章的时间,并鼓励学生学会预习) 2、文章描写了一件看社戏的故事,你觉得那出社戏好看吗?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出能证明这出戏不好看的句子或词语 既然这出戏如此不好看,文章的结尾是怎样写的? (设计目的:从“不好”与“好”的反差,抓住一个问题切入点——即文章的结尾,从而突破全篇的解读) 环节二:赏与评(完成目标二“品出美”) 小说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请为他们起一个绰号,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依据 示之以法:可从人物的相貌、性格、身份、职业等方面思考 (设计目的:引领学生进行人物性格的分析,赏析人物性格的纯朴和善良之美,换一种学习方式,学习《水浒传》起绰号的方式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语文学习的能力,并让六大小组之间采用评比的方式,评比三个智多星最后归结到小说塑造鲜活人物的方法——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 环节三:品与析(完成目标一“读出味”) 找出文章中景物描写的段落,读出景物之美,景中之美 (设计目的:引领学生用朗读的方式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并学会用“轻、重、快、慢”的方式朗读) 环节四:辨与思(完成目标三“悟出情”) 你认为还原后的小说《社戏》一文除了表达对故乡纯朴民风和优美景色的怀念,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设计目的: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突破,扩大学生的视野,认识鲁迅的两部代表作《朝花夕拾》和《呐喊》的区别,同时穿插背景材料补充,认识那时鲁迅的内心世界)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内容:景、理、情 2、引领学生在品读中鉴赏美景,体悟哲理和情感,提升鉴赏、表达水平教学重点: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鉴赏景物美 2、缘景明情,初步品悟诗歌哲理和体悟诗歌感情 教学难点:景、理、情的赏析 教学方法:诵读赏析启发——引导——探究。 一、导入新课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无论是浪迹天涯的游子,还是空待闺中的思妇,抑或是征战沙场的将士,人们抬头望月,总是心有感慨,或倾注爱恨,或寄托悲欢。因而浩瀚的诗海中从来不乏优美的写月诗篇。(老师引导学生自由背诵写月名句)在众多吟诵明月的诗歌中,有一篇被人称为“孤篇盖全唐”,又有人评价这首诗是“点亮盛唐兴象的艺术灵光”。闻一多也称赞这首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初读成诵 1、学生快速浏览“题解”及全诗,指出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含文学常识、字音、字形等)。学生讨论交流。 2、教师引导简介作者,给生字正音,并指出应该掌握的字词。 3、学生听朗读录音,注意语速、语气、重音等。 4、学生根据录音自由朗读。 5、指名朗读,师生评点。 三、速读感知 1、学生分组学习,默读全诗,讨论完成以下学习内容: (1)题目“春江花月夜”共写了哪几种景物?重点是哪种景物? (2)初步划分诗歌结构。哪些写景?哪些说理?哪些抒情? (3)写了哪些景?阐发了什么样的哲理?抒了什么样的情? 2、学生探讨后交流 四、细读品味 1、欣赏美景 (1)、学生范读,其他学生找出所写景物。 明确:春江、潮水、明月、波光、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 (2)、使用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再现画面。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结论,描绘画面。 (3)给写景的部分加个标题:(月照春江月涌春江江月胜景月下美景…)2、感悟哲理 (1)、齐读8—16句,探究研讨: 教师引导: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在面对美好河山,优美风光时都会思考宇宙与人生。老师补充资料: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王勃: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苏轼: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张若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学生讨论交流,比较前三位与张若虚对宇宙人生思考的异同 明确:相同:感慨宇宙永恒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感受和体验诗歌的意境和形象。 2、理解诗歌的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体会景、情、理的完美融合。 3、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生、对宇宙的联想与感慨,体会诗中表现的游子与思妇相思相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展开联想与想象,体味诗歌意境 2、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情、理 教学难点 1、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情、理 2、置身诗境,理解诗中的画面及由此产生的人生感慨 教学方法 情境设置法、学案导学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一、情境导入 我们中国自古便是诗的国度,唐诗更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在我国浩瀚的诗海中,有无数文人墨客都曾望月有感而写下吟诵月亮的美丽诗句,同学们读过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 现在我们展示、交流一下课前分组搜集到的古典诗词中的咏月佳句,看看月亮承载了人类哪些丰富的思想感情。 (小组展示。出示powerpoint) 1.自然美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宇宙意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3.望月怀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情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 4.思家恋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月在诗歌中似乎成了诗人生命情怀的寄托,而月也因此成就了不少诗人的千秋美名。唐代的张若虚就是如此。现在,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他笔下那轮光照千古的明月吧。 二、板书课题 光照千古的明月,江流不息的情思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诵读赏析 三、知人论世 小组代表根据课前搜集的信息发言,介绍张若虚及《春江花月夜》 教师补充(出示powerpoint):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和形式,采用优美的抒情旋律,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水乡春江花月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发出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抒写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全诗格调清丽婉转,抒情缠绵幽怨,意境高远阔大,是一首写景、叙事、抒情完美结合的诗歌极品,读来如痴如醉,如饮琼浆玉液,沁人心脾。 此诗自明代后颇受评论家的重视和推崇。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称:“那是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这里有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四、置身诗境 1、播放音乐,诵读诗歌。播放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控制音量,不宜大)。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诵读诗歌。 2、设置问题,交流感受。设问:读后觉得这首诗美吗?美在哪些方面? 学生发言。师生共同归纳。教师板书: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 五、缘景明情 (对照导学案预设的思考题,分组推选代表发言;学生互评,补充完善;教师相机点拨) 1、作者在前八句中集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第一组代表回答;其它小组评价补充) 明确: 作者依题摹写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景物,它们构成一幅美妙的花月图。景物的特点是:空明澄澈,幽美恬静。这部分写出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意境美)。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历程。 所以说,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同时,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会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如张九龄的《望月怀

远》中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及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等等等……描写月亮的诗句,不胜枚举。 而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一)、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二)、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

教案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洛阳市宜阳县锦屏镇一中:李明辉 2011.5.21

爱莲说 周敦颐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字、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莲,又名荷花,芙蓉,菡萏。她,美丽可目,清香可鼻,莲藕可食,莲子可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同学们,你能说出哪些含有“莲”的诗句吗?(大屏幕展示有关荷花的诗句) 古人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期中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爱莲说》,和作者一同分享莲之美。 (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因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三、体裁点击: 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马说》,复习“说”的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那么课文标题“爱莲说”可以怎么解释? “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四、感知莲之韵:(外在美) 1、听录音,然后朗读: 注意听准字音、节奏、语气、语调 2、检查听读效果,大屏幕出示生字,学生读出它的音 蕃(fán)颐(yí)濯(zhúo)淤(yū)涟(lián) 蔓(màn )亵(xiè)噫(yī)鲜(xiǎn)有闻 3齐读课文。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4、参考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领悟文章大意。(出示下列句子检查翻译情况)(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 导语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修》第二单元的学习要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即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一、水浅能容月 何为意象?成何意境?我稍举一例: “望月湖”,(请写下)。当你写下这个名字,你的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画面?有月亮吗?昔人已乘明月去,此处空余望月湖。明月一去不复返,望湖千载空虚虚。 月亮到哪里去了?那天下了考,来上晚自习,从走廊望去,云轻天淡,明月初上。不正是当天我们诗歌鉴赏题的意境“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你再看那岳麓山恬静秀美,烟霭淡退,不正是鹿门月照开烟树吗? 我在望月湖生活了十几年,朝晖夕月,忧乐相伴。 临江仙并跋(读《浮生六记》有感)) 百度眸回前世,一粥缘定今生。红绳偏系绿罗裙。纤纤携素手,共醉沧浪春。明月不谙离恨,仙侣亦妒凡尘。可堪头白对孤樽?秋侵花影瘦,春梦岂无痕? 贺新郎感怀国事 把卷无心读。叹今生,吾衰甚矣,诗词尽误!唾壶击缺如意杖,敲得惊人几句?更休说,风鹏正举!闻道西戎卷海雾,倩何人、巨擘苍龙缚?愧纸笔、羞杯箸。 一川夜月流江渚,想鉴湖,龙泉鸣壁,此时心绪。非是离愁别恨苦,不关恩怨尔汝。虽女流、亦识国辱。目尽青天怀今古,抛却那红尘碌碌。鼓劲楫,浩歌去。 玉蝴蝶重阳 应是星霜暗染,几番月白,几度菊黄。木叶犹红,为谁流下潇湘?雁南飞,负谁青简?风缱绻,烟水微茫。数流光,恼人风味,最是寻常。 寻常?新词半阙,旧弦一调,九曲回肠。且莫思量。逢人且道不思量。扫庭除,荷锄花径。洗纤指,持作羹汤。补诗囊,闲拈针线,长待西窗。 访贾太傅故居 太傅祠堂何处寻?江流千古笑太平。红尘滚滚歌台暖,落日融融板石青。兴废岂因文夕火?亲疏自有帝王情。闲居谁慕屈原赋?长是孤月映井亭。 春夏秋冬,四时明月不相同。 总结:1、在古典诗词中,诗人们因为钟爱,往往把情感倾注特定的意象,比如,杨柳之送别;鸿雁之传信,明月之于相思。这种运用,用得好,能够引起共鸣;用得不好叫做套板反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诵读诗歌,感受和体验诗歌的意境和形象;理解诗歌的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体会景、情、理的完美融合;培养学生感受诗歌意趣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品读经典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的能力;引导学生抓住主要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通过置身诗境的方法,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情景理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生、对宇宙的联想与感慨,体会诗中表现的游子与思妇相思相爱之情;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与想象,体味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理、情。 教学过程 一、“月亮是一首悬挂在天空的诗” 1.回顾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征夫游子思乡之情: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女子相思怀远之情;李清照“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离愁别绪之情: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怀古伤今之情: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2.古往今来,人们遥望苍穹,总会生发出无尽的遐想。皎洁的月亮在众多诗人

的笔下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寄托着别样的情感。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更有位诗人因为这轮明月而成就了一篇千古佳作,这首诗被成为“孤篇横绝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段春江,这处风月,静静地躺在璀璨的诗河中,一千多年过去了,它默默地等着我们的到来,等着我们的聆听。它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二、“孤篇横绝全唐的大家” 1.学生眼中的张若虚。 根据预习和课文注释,学生介绍知道的张若虚。 2.老师眼中的张若虚。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荣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等赞誉。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日本汉学家:“中国古代只有两首好诗,一首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一首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清商曲辞、吴声歌),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全诗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另外一首是《代答闺梦还》,闺怨诗、五言排律)的张

22出师表 1.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写作脉络。 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4.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 作者简介: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背景简介: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立。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解答。 2.在朗读的过程中,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3.教师点拨特殊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②由是感激 ..(古义:感奋激发;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③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古义:感到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 ④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一词多义】 ①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深追先帝遗.诏(遗留) ②效:恐托付不效.(奏效,成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功效) ③所以:此臣所以 ..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

春江花月夜详细教案 导语:一段春江,一处明月,就那么静静的躺在唐诗之中,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而有位诗人正是因为这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他就是唐朝的张若虚,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段春江,走进这轮明月。 展示课件:作者简介。 找学生读。 展示全诗课件,让学生自读几分钟。 走进课文: 《一》课件展示前四节 生齐读 问:开头两句点出了题目中的哪几个景物? 春江,月 最突出的写了哪个景物? (板书)月 这是怎样的一轮月啊?板书(潮生月) 赏析“生”字写出了明月与海潮活泼的生命。 曾有诗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可以说一个“生”字写出了明月伴随着海浪相生相依的状态。 还有呢?(随波月) 春江带月,月随波转,一望无垠,极其开阔而博大。 下面还有什么月? 似霰月如霜月 这是个比喻句,写出了月光的什么特点? 细,轻,柔。 概括一下这两轮月的特点(辽阔朦胧)该怎么读?

读出它的舒缓,陶醉来。 找学生读指导师范读 <二>展示课件白云五句 生齐读 这轮明月它缓缓升起了,它照在春江水上,春水涣涣,它照在花丛中,繁花艳艳, 它照在人的心上,又能引发人的什么思绪呢?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同学们找找看,这轮明月让哪些人心生感慨! 思妇游子 扁舟子是指——飘荡江湖的游子 明月楼是指——思妇的阁楼 它照在思妇凭栏远眺的身影里,它照在游子起身回首的双眸里,可谓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分隔万里的思妇和游子,他们的情意“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在分隔万里的思妇和游子,他们“不思量,自难忘”。诗人又是如何具体的描写他们的呢? 赏析其中的“卷”和“拂” 拟人手法,明写月光的挥之不去,实写思妇思念远方游子的苦恼和懊恼。 这是个(相思月) 这段应该怎么读?(低回) 生示范,指导,师示范 《三》展示课件此时相望不相闻到复西斜 “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鸿雁和鱼龙本是传递感情的信物,可上有广袤的天 空,善于长途飞翔的鸿雁不能随月光飞到你身边,下有悠长的流水,潜跃的鱼龙也 只能跃起一层层波纹而难以游到你眼前,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愿望的游子,只能沉沉 的睡了,在梦中,他梦到了什么? 落花 (展示落花意象课件)生读 落花是衰败的象征,在诗歌里象征着游子的还乡梦碎。

《春江花月夜》教案 编写:严艳霞华审核:郭志超时间:2015、11、2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 4、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智慧来再现诗歌无穷的艺术魅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智慧来再现诗歌的艺术魅力,体味诗歌 意境。 【教学难点】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画意、哲理、诗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段春江,一处风月,就那么静静的躺在唐诗之中,一千多年过去了,它默默地等待 我们的到来,等待我们的感知。如果你的微笑里有春江月夜的光华,有悠悠的白云,有游 子思妇的幽怨缠绵……那么,面对变幻无序的人生,面对起伏不定的命运,你会有更多更 好的理解,懂得从容,懂得感激。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有位诗人因为一轮 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 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张若 虚笔下的这段春江,这轮明月的光华! 二、课件展示初步感知 听配乐配图诗歌朗诵,初步感知诗歌的意境美。 三、自主学习看《学习指导》P21作者介绍、背景、文体知识 (一)学生眼中的作者 请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及相关资料进行回答,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课前预习中的疑问。 (二)老师眼中的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 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靠一首《春江花月夜》而成就美名,闻一多 评这首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 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课件展示,对学生回答进行补充)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诗歌,体会意境。 2、教师正音。 五、合作探究深化理解 1、齐读: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 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教学设计】_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情感培养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古代名曲的欣赏,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内涵和民族乐器的表现力,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悠久传统,培养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从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2、能力发展目标:(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熟悉民族音乐的发展手法“鱼咬尾”和“换头合尾”。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在欣赏中训练学生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启发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3、知识与技能目标 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旋律发展手法“鱼咬尾”和“换头合尾”结构特点。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和学生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加深对乐曲各段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手法“鱼咬尾”和“换头合尾”变奏法的结构特点。 (2)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在音乐律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简单合奏协作能力与群体意识。 2、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民族调式的风格。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一)声像呈示行为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取其容量大,手段新,刺激感官强度大等优点,灵活再现教学内容,从而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增大课堂信息量,加强视觉享受,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能更高效地学习、掌握音乐知识,并将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引导到理性的分析,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发挥学生创造能力,体现现代教育的效能观。 (二)启发诱导式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生对音乐“不完美的音响感知”的心理状态,运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法,创设意境、展开联想,引导学生以主题因素的发展为主要线索,通过对各乐段的分析与描述,层层深入音乐的意境,整体把握作品的脉络。在此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音乐联想空间里得到熏陶与教育。 (三)交互合作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师生双方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教师与学生都处于一种平等、民主、和谐、自主、自觉的角色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程序,教师与学生在一种自由空间里相互发展,相互创造,相互提高。课堂教学既是师生双边心理互动的过程,又是学生与周边环境(教材、教具、同学等)互动的过程,也是学生内部的多种心理因素(认知、情感、意志)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不再只是面对面的交流,更多的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发挥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在与学生进行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的双向互动。 (四)激励创新教学策略:整堂课由“情境导入——熟悉主题——“画面”联想——合作演绎——创作升华”五环节构成,在教学中采用艺术融合为主要形式,将音乐、美术等直接诉诸于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尝试将欣赏和创作活动结合起来,创造条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突出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通过课件的展示、教师言语的引导和激发,诱发学生的创作动机和创造灵感,促进学生的多向思维,鼓励和启发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对学生富有创意的创作过程和作品,予以肯定和褒扬,培养学生的成功感,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