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探讨

最新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探讨

最新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探讨
最新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探讨

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探讨

近些年来,中国现代文学进入了重要发展阶段,新的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中国现代文学带来了新的研究价值,自从中国现代文学创生以来,就与现代传媒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相互影响而又彼此共生。因此,通过现代传媒的视角来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必将改变以往其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从而改变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般理论和观点。本文通过我国现代传播媒介层面来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特征、现代传媒与现代文学的关系,以此研究能够推动现代文学探究的新模式,能够增加我们对现代文学的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现代传媒;中国现代文学;关系;文学变革

现代传媒的到来给中国文学乃至中国社会都带来了一次全新的革命,现代传媒是现代文化的一种综合呈现,也是现代工业化社会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传媒越来越依赖于报纸、期刊、电子进行媒介传播,所谓现代传媒,已经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众传媒,在给我们带来文化、科技等新鲜事物的同时,也在一系列的变革中,成为我们传播信息最得力的武器。现代传媒是中国文化与文学现代性转变的参与者和引领者,并且加速了中国现代文学更深入的发展。

一、传媒与文学的密切关系

对于中国现代传媒的发生发展与现代文学之间的密切关系,我们可以从许多角度进行论述,首先二者能够有着密切关联,完全是市场效应的需求,根据市场所需,现代传媒与中国现代文学从产生到发展都相互促进,相互共生,在这种关系中便产生了新的文化生产体系和文化环境,也成为传媒和文学不断传承的起点。

(一)传媒与文学相互共生

“媒体会改变一切,不管你是否愿意,它会消灭一种文化,引进另一种文化。”中国现代文学诞生,便与报纸期刊为主体的现代传媒共生一体,两者相互发展,共同存在,所谓传媒与文学的共生现象,就是指文学通过报刊来发表;两种文本作为同一物质形式呈现给受众,文学作品不是被动的刊载于报纸杂志,而是与报纸共同存在,相互需要而发展。报纸等媒体因为文学性而与文学作品同在。(二)传媒的是文学的载体

任何文学作品的存在都离不开一种的物质载体,即使是以前民间的口传文学,往往也需要文人收集加工,以物质的形式承载文本,进而传承。现代传媒突破古代传媒固有形式,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提供了一种新的契机和传播方式,中国现代文学的存在与发展,就是现代传媒的存在与发展,这是学术界早已达成的共识。(三)媒体是文学传播的中介

传媒具有中介的特性是众所周知的,作为现代文学的载体,报纸是文学作品的传播工具,是通过媒体进行传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代传媒即是文学的中介。一般而言,媒体作为一种中介,联接着作家和读者之间的关系,文学写作者写出的文本一旦见报,都将面对众多的读者,供读者进行阅读、评判。报刊最重要的目标就是“上传下达,通上下之情,通中外只故”,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联系作者与读者。除此之外,传媒还充当着作家与作家之间的中介,使文人联结而形成团体,进而发展成各个不同的流派,这对中国现代文学百花齐放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现代传媒促进中国现代文学变革

从人类传播史上来看,每一次媒介革命都带来了新的传播方式,现代传媒在清朝

末年从西方进入中国,也给中国文学传播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化,甚至可以说是革命。中国文学的文体从古文变成了现代文,同时,语言也随着发生了变化。(一)中国文学现代性生成

现代传媒的到来,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来临。中国虽然有着悠久的传播历史,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历史确实短暂的,晚晴时期,西方新生的现代大众传媒以其先进的传播技术,给中国人在形式上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学现代性新体验。现代传媒运用资本主义商业化运作方式,使用机器大量印刷报刊,不仅容量大,周期短,而且价格低,传播范围广泛,这种传媒方式,对文学的影响巨大,使文学走向工业化生产模式。

(二)传媒促进文学文体转型

现代传媒不仅促进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形成,还割裂了我国文学传统,造成传承数千年的文言文变异成白话文,文体类型开始中断,而随着现代传媒进入中国,几乎推翻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在文学样式、内容、文学体裁、语言形态等方面进行了彻底的革命。曾经称霸文坛的诗文开始有新诗和散文所取代,文体类型多样化,淡化了古代散文的学术性、应用性、政论性,写作上讲究气势、注重音律声调、追求辞采华美。当一种新的文类出现时,从生产传播到文学思想和功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伴随着现代传媒的进入而出现的现代文学文体类型,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现代文学的出现,使文学形式更加多样,并不断的被大众接受、理解、认可。可以说是现代传媒给文学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养分和良好的发展空间。

结语

纵观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现代工业革命给传播媒介带来的变化时不言而喻的,

现代文学因此而诞生到发展,几乎完全受益于现代传媒。现代传媒通过报刊等形式使现代文学作品得以传播和发展,使现代文学在思想意识、审美趣味、语言工具等方面而异于传统古典文学,并在读者群众广泛传播,最终被大众接受,现代文学有通过传媒的传播途径,不断加快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为读者传播了更广泛多样的先进知识。让全民参与到社会、国家事件当中,也使文学更加平民化、国民化。

参考文献

[1]童家麒.中国现代文学视野中的中国式大众传媒和现代传媒[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4)

[2]卢兴.电子媒介视域下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研究[D].辽宁大学2014

[3]方颖艳.现代传媒促成中国文学转型———小议周海波《传媒时代的文学》[J].青年文学家:2012(6)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欣赏 五千年的文化发展与传承使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文学作品的发展与影响日益加深,而现代的文学作品就如浩瀚文学天空的一颗巨星,烨烨生辉。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主要由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组成,每个组成部分都有其闪光点,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看来,如果把文学作品看成一个人,那么小说就是他的灵魂,诗歌是他的眼睛,散文就是他的发肤,戏剧就是他的衣服。 小说是现代文学作品的代表,在原有的明清小说的基础上,加上国外长短篇小说的影响,以及现代的社会环境的熏染,现代小说已经具备了它完整的体型,走向成熟。为什么说小说是现代文学的灵魂,因为它最直观的反应了当时人的思想,社会的思想,表达了人类的某种或一些愿望,是人的思想的一种载体。 我读的现代经典文学作品不多,就简单的说说我对巴金《寒夜》的感悟。该故事篇幅短小,内涵却十分丰富,主要介绍了这个家庭悲剧的种种矛盾,以及对当时社会制度的一种讽刺,并以婆母和曾树生为代表的两种女性形象,反应了两种不同文化的冲突,本书那直指人心的艺术魅力值得深思。 通过参考,我将从时代背景、文化观念及女性意识三方面对该小说进行简单的介绍。 社会历史时代的思考 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文学的一个重要倾向就是社会现实批判。巴金创作《寒夜》的一个巨大动力就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批判。《寒夜》寄寓着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及对新生活的热情向往。巴金在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来表现小人物的悲剧,重要的是揭示了旧制度灭亡的必然,表现了对新生活的渴望之情。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寒夜”就是国统区阴郁现实的象征。 《寒夜》是巴金于1944 年创作的,是一部充满着浓郁悲剧色彩的小说,叙述了主人公汪文宣一家的悲剧。小说中,丈夫汪文宣性格软弱,收入微薄,妻子曾树生漂亮、开放,而婆婆却守旧顽固。由于生存压力,本来就存在的矛盾日益激化,婆媳之间冲突不断升级,丈夫左右为难,精神极度痛苦,最后妻子离家出走,丈夫由于严重肺病,在抗战胜利的锣鼓声中痛苦死去。婆婆领着孩子离开了家。小说的结尾,妻子曾树生回到家里,但是,人去屋空。她一个人在寒冷的月夜下徘徊,作品写道:夜,的确太冷了。 可以说这既是中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巴金把小说中的家庭悲剧和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在巴金看来,正是国统区黑暗、腐败的现实造成了小说中家破人亡的悲剧。后来,巴金为了解释这部小说的社会意义,一再强调成书的时代背景,明确表示作品的目的是揭露抗战前夕大后方政治黑暗和知识分子的痛苦处境。“那时社会上最活跃的是官僚资产阶级,是那种利用职权囤积居奇,做黄白黑生意的人,他们官商结合,权利结合,像蛀虫一样把中国在战争中所剩下的一点元气全部耗光。”还说,“我们没有发国难财,却倒了胜利霉。”在作品中,汪文宣的痛苦、失业以及家庭的破碎,都和这样的社会现实具有密切关系。 文化观念冲突的表现 美国思想家杰姆逊说:理解文学必须提高到文化的高度。实际上,小说中的家庭悲剧也可以在文化上找到原因。在这个家庭中,婆媳之间的冲突,是最重要的冲突。婆婆完全是旧式的,在她身上体现的是传统封建文化的家庭伦理观念,而曾树生却是受过现代教育的新青年。婆婆总是用旧的观念去衡量儿媳妇,媳妇由无法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模拟试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徐志摩写过一首爱情诗( D 《雪花的快乐》),其中化用了冰雪红梅的典故。 [A] 《我的失恋》[B] 《我不知道风——》 [C] 《小河》[D] 《雪花的快乐》 2、在丁西林的话剧《酒后》中,丈夫是一个( D现实主义者)。 [A] 理想主义者[B] 颓废者[C] 浪漫主义者[D] 现实主义者 3、巴金创作的《家》塑造了多种青年的典型形象,其中的(B觉慧)是作者给青年“应该怎么做”提供的“榜样”。 [A] 觉新[B] 觉慧[C] 祥子[D] 天保 4、《诗八首》中对爱情复杂性的思考达到了很高的程度,而它的作者在写作时仅仅24岁,这位作者是( C穆旦)。 [A] 冯至[B] 徐志摩[C] 穆旦[D] 戴望舒 5、在1920年代后期的中国文坛,女作家( C丁玲)脱颖而出,以迥异于五四时期女性作家婉转低回的笔墨,大胆书写五四之后知识女性的苦闷,她的自叙传小说是对五四郁达夫开创的自叙传小说的总结和结束。 [A] 冰心[B] 凌淑华[C] 丁玲[D] 淦女士 6、巴金的《家》是其( D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A] 《春秋三部曲》[B] 《雷电三部曲》 [C] 《风雪三部曲》[D] 《激流三部曲》 7、《自己的园地》是作家( D周作人)的散文集。 [A] 朱自清[B] 冰心[C] 梁遇春[D] 周作人 8、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文前有一篇用( A文言)写成的小序。 [A] 文言[B] 白话文[C] 文白夹杂[D] 韵文 9、1933年,23岁的曹禺在大学读书期间创作了自己的戏剧处女作(B雷雨),出手不凡,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A] 《日出》[B] 《雷雨》[C] 《原野》[D] 《北京人》 10、1932年9月,林语堂开始主编(B论语),创刊号即一鸣惊人。 [A] 《莽原》[B] 《论语》[C] 《人间世》[D] 《语丝》 11、曾和废名共同创办了《骆驼草》的作家是( C周作人)。 [A] 鲁迅[B] 茅盾[C] 周作人[D] 钱钟书 12、鲁迅曾经把冯至称为( A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A] “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B] “中国优秀的抒情诗人” [C] “有后劲的年轻诗人”[D] “中国抒情诗人” 13、《酒后》中没有出现的人物是(B孩子)。 [A] 妻子[B] 孩子[C] 一个男子[D] 丈夫 14、下列作家不是《语丝》杂志主要撰稿人的是( C何其芳)。 [A] 鲁迅[B] 周作人[C] 何其芳[D] 林语堂 15、关于《死火》的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色彩华丽)。 [A] 色彩黯淡[B] 色彩华丽[C] 平直淡泊[D] 通俗明快

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课程代码:05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 均无分。 1.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一文中所提倡的“人的文学”,原话是() A.以人的生活为材料的文字 B.视人的一切生活本能都是美的善的文字 C.合乎礼教道德的生活的文字 D.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 2.以翻译外国文学,尤其是俄罗斯文学为主要特色的新文学社团是() A.浅草社 B.未名社 C.莽原社 D.狂飙社 3.1928年发生的革命文学论争的两方主要是() A.创造社、太阳社——鲁迅、茅盾 B.创造社——太阳社 C.太阳社——新月社 D.左联——“自由人”和“第三种人” 4.“孤岛文学”指的是() A.抗战时期上海租界的文学 B.抗战时期的上海文学 C.抗战时期的解放区文学 D.国民党统治区的左翼文学 5.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的总主题是() A.反帝国主义 B. 反对国民党统治 C.反封建 D.阶级斗争 6.下列能概括鲁迅杂文主要思想内容的是() A.对帝国主义的抨击 B.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揭露 C.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 D.歌颂人民革命 7.最能体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的诗篇或诗集是() A.胡适的《尝试集》 B.周作人的《小河》 C.郭沫若的《女神》 D.朱自清的《毁灭》 8.新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性的散文刊物是() A.《新潮》 B.《语丝》 C.《每周评论》 D.《新月》 9.“祖国呀祖国!……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 ”出自郁达夫下列作品中的() A.《南迁》 B. 《沉沦》 C. 《春风沉醉的晚上》 D. 《薄奠》 10.冯文炳的《竹林的故事》主要表现了() A.村民的愚昧与无知 B.农村劳动者的贫穷与痛苦 C.乡村劳动妇女的本色美 D.美丽的自然山水风光 11. 属于茅盾《子夜》中创造的民族资本家形象是() A.周朴园 B.吴荪甫 第 1 页共7 页

论鲁迅对文学的影响 寻常的人,都是在歌颂和期盼黎明的曙光驱赶走夜的黑暗,而鲁迅,却在深夜里思索,夜幕让他的思想有了惊人的穿透力。他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所创造的不朽的文学作品,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他的思想精神和气节人格,使鲁迅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不仅仅是在文学造诣方面,更是在他对革命,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不懈努力和奋进之心,鲁迅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他在中华民族新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峰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先生的第一篇文章《狂人日记》,正是对那个封建专制,人吃人的社会的最强的反抗之音,他以自己的笔写下对那些,亦或明哲保身,委曲求全,亦或扮演吃人角色的人最有力的控诉。而在这样的社会中,只有疯子,才是最不受那些封建礼教束缚的人,因为他的疯,使他摆脱了封建礼教的对心灵的摧残和压迫,也只有疯子才有权利拥有纯净的灵魂,希望这社会都是疯子! 而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篇文章便是家喻户晓的《阿Q正传》,这篇文章之所以这么家喻户晓,是因为他写出了“一个现代我们国人的灵魂”,即表现国民性的弱点。阿Q性格极其复杂,充满矛盾。他质朴而又愚蠢,受尽剥削欺凌而又不敢正视现实,妄自尊大;对权势者有着本能的不满,而又受到封建传统观念和正统思想的严重影响。但作为他的主要性格特征的是他的“精神胜利法”(通称“阿Q精神”),即在接连不断的失效中随时幻想自己是胜利者,用以自宽自解,自欺欺人。这种精神胜利法使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悲惨地位并沉溺到更为屈辱的奴隶生活中去。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大纲(修订) 1学分/学时(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1.1 三年制:96 (90/6 ) 2先修课程:无 3使用专业: 3.1三年制:初等教育(中文) 4教育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 4.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础知识,精读重点作家的重点作 品,廓清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本线索,熟悉本学科的最新学术动 ^态O 4.2能力目标:提高查找、阅读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的能力并初步掌握写作文学研究论文的 技能和方法,。 4.3素质目标:通过精细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审美鉴赏力。通 过课程学习,进一步确立起科学、求实的学术精神及培养创新的精神。 5教学基本要求: 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认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借助电子课件,以更加活泼、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5.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范畴、性质、基本特点及分期、本学科发展概 况;明确学习的方法及要求。 5.2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是二十世纪初中国新的经济、政治 因素的必然要求;了解“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内容。 5.3通过学习,深入理解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了解鲁迅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 度的艺术成就,正确地评价鲁迅的伟大精神与贡献。 5.4通过学习,了解文学研究会诸作家(叶圣陶、冰心、庐隐等)的创作。 5.5通过学习,了解创造社诸作家(郁达夫等)的创作。 5.6通过学习,了解郭沫若的生平与创作;了解《女神》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历史 地评价郭沫若的创作。 5.7通过学习,了解其他社团流派的创作。语丝社和周作人的创作;乡土田园小说。 5.8通过学习,了解中国新诗的发展过程与主要诗人。 5.9通过学习,了解革命文学、无产阶级文学及左联文学。 5.10通过学习,了解文艺大众化的三次讨论主要问题和观点;了解现实主义文艺思潮。 5.11通过学习,了解茅盾及《子夜》。 5.12 通过学习,了解30 年代的小说。左翼新人新作;丁玲(1904-1986);“东北作家 群”;“京派”和“新感觉派”小说等。 5.13了解巴金、老舍、沈从文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5.14了解曹禺戏剧创作及艺术成就。 5.15了解30年代诗歌、30年代的散文的创作。 5.16了解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孤岛”及沦陷区 文艺运动。 5.17了解艾青的创作道路,主要成就及艺术特色。 5.18了解田间及其他诗人、胡风及“七月”诗派的创作 5.19了解解放区文艺与国统区文学

目录 一.《狂人日记》赏析 二.《阿Q正传》赏析 三.《凤凰涅槃》赏析 四.《荷塘月色》赏析 五.《子夜》赏析 六.《家》赏析 七.《雷雨》赏析 八.《骆驼祥子》赏析 九.《断魂枪》赏析 十.《再别康桥》赏析 十一.《死水》赏析 十二.《金锁记》赏析 十三.《雨巷》赏析 十四.《围城》赏析 十五.《边城》赏析 十六.《大堰河——我的保姆》赏析 十七.《小二黑结婚》赏析 十八.《王贵与李香香》赏析 一.《狂人日记》赏析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早年曾留学日本,回国后曾任职教育部,辞职后曾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和《且介亭杂文》等。 《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鲁迅语)而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这篇小说受到俄国小说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的影响。 这是一篇白话日记体小说,包括小序和正文两个部分。小序主要用文言介绍写作的背景和缘起;正文共有13则白话写就的“疯子”的日记。小说的主人公是日记的“作者”——狂人。狂人,从作品的叙述来看他确实是个疯子,他有种种疯子的病症: 狂人总是时时害怕着,提防着被人活生生地吃掉,作品具体写出了他的狂态:(1)变态的心理。他把平常人的交往如探视、抚摩都看作是吃人行为的一部分。如“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将别人善意的“笑”理解为暗藏杀机的吃人者的表面文章,完全背离了正常生活的心理轨道。(2)混乱的逻辑。狂人在这种变态的心理下,正常的逻辑必然会被打破,这就造成了逻辑的混乱。“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三十多年不见月光,从生活逻辑来说是不可能的,因此是荒唐的。“他”与“赵家的狗”没有必然的联系,那狗看“我”两眼更是与“我”不相干,但狂人却将他和“那狗”与“我怕”与“月光”的不见都联系了起来,组成一个三段论。这种将部分前提省略的做法,造成了三段论的不成立。(3)虚幻的幻觉。狂人即疯子,是生活在幻觉世界中的人。“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二十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

1、中国现代文学的含义? 答:(1)1917年1月《新青年》杂志刊出的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为标志,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2)所谓“现代文学”,不仅是时间概念上所划定的1917——1949年这一通常所说的“现代”阶段的文学,更是“现代”性质意义上所指的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从性质来看,“现代”是相对于“传统”中国文学而言的。“现代”作为时间的标志,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联系性,说明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到20世纪出现的一种形态的文学;“现代”作为性质的标志,则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与中国传统文学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种新型的文学。 2、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段 P25 答:从1917年开始,到1949年为止,大体上每十年为一个发展阶段 (1)1917-1927年期间的文学,叫五四文学,也叫20年代文学。其主要特点是文学革命和文化启蒙。从整体上看,五四文学具有一种活跃、开放的青春气息。 (2)1928——1937年左翼革命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30年代文学是20年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其整体特点是走向成熟。具体标志有两点:第一点,文学多元化。第二点,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家和作品。 (3)1937——1949年以全民族的抗战文学为开端以及继承、发展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40年代文学。 3、第一个十年中重大事件发生的背景 答:①1915年五四新文化运动,②1917年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二者者互为因果),③1919年的五四运动(爱国的政治运动)。由于前两项而形成了文化统一战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封建文化。后来随着五四文化运动的深入,这个统一战线逐渐分化。④出现了新文学的代表作——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郭沫若的诗歌《女神》。⑤出现了许多文学社团,主要的有文学研究会、创作社。 ⑥在1926年北伐大革命前后出现了革命文学。 4、现代文学的主要特征 答:(1)白话代替文言。古典文学中占主流的文学是诗歌、散文,是用文言进行写作,小说、戏剧不被视为正宗文学;而现代文学则提倡白话,提倡小说、戏剧的创作。 (2)人性意识的觉醒。古典文学是非人的文学,现代文学是人的文学。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 (3)世界性。指现代文学由于时代的原因而纳入世界文学的范畴中。它不是孤立的,是在吸收其他国家文学的基础上而形成的。 5、五四新文化运动 P25-26 答:(1)开始的标志: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 (2)口号:民主与科学 (3)思想启蒙工作:一是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4)本质: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6、五四文学革命的历程及发展 答:(1)1915——1918年是五四文学革命的“首倡期”。发端是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这篇文章为文学革命发难之作。同年2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了著名的“三大主义”,对整个封建旧文学宣战。随后钱玄同、刘半农等人也相继响应,文学革命形成了一定的声势。

1、在家道中落后,鲁迅“逃异地”“走异路”,()年,来到远离家乡的(),进了新式学堂,开始接受“西学”教育。 2、鲁迅二十年代出版的小说集()与(),以深广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成就,为中国现代小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郭沫若的短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小说。 4、在茅盾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有一类作品是他体验了人生以后创作的,如();又一类作品,则是作家为了写小说而去体验人生,如()。 5、屠维岳是茅盾长篇小说()中的人物。 6、巴金的《爱情三部曲》,包括()、()、《电》三个中篇。 7、1923年初,老舍在天津南开中学校刊上发表的短篇习作(),可以说是他的处女作。 8、1951年,老舍被北京市政府授予()的光荣称号。 9、沙子龙是老舍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10、《雷雨》中的()被认为是《雷雨》悲剧结构中最不和谐的一个音符。 11、沈从文于()年离开湘西,独自来到北京,开始了新的人生道路。 12、张天翼1928年11月写的(),标志着他的创作“走向新的路”。 13、赵树理的创作具有即时性、()和()的特征。 14、钱钟书创作的散文集有()。 15、1944年8月,张爱玲第一本小说集()出版。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8分) 1、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因接受了新思想而被家乡的群众视为异类、一个“吃洋教”的“新党”是() ①狂人②吕纬甫③魏连殳④涓生 2、()是反映封建科举制度吃人本质的小说。 ①《药》②《白光》③《明天》④《祝福》 3、()是属于鲁迅前期的杂文。 ①《二心集》②《热风》③《三闲集》④《花边文学》 4、郭沫若的诗剧《女神之再生》取材于神话故事() ①凤凰涅槃②天狗吃日③后裔射日④女娲补天 5、在郭沫若抗战时期的历史剧中,不是取材于战国时期史实的历史剧是() ①《屈原》②《南冠草》③《虎符》④《筑》 6、茅盾的第一个短篇小说《创造》写于() ①作者1916年进入商务印书馆工作后不久 ②文学革命初期的1921年 ③大革命失败后的1927年 ④大革命失败后的1928年 7、茅盾《子夜》刻画的“海上寓公”形象是() ①曾沧海②冯云卿③范博文④李玉亭 8、小说()被称为巴金的成名作。 ①《雾》②《可爱的人》③《家》④《灭亡》 9、巴金小说中的(),可以看作《家》中高克定型的延续和发展。 ①枚少爷②姚国栋③杨老三④周伯涛 10、()不属于老舍刻画的“理想国民”形象。 ①李景纯②赵子曰③马威④瑞全

0537 -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章样 本 完整版共8页) 吴宏聪、范伯群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年的文学运动 和文学思潮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 第二节 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文学新思潮 第三节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第四节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自由主义文学两大文学思潮及其论争 第五节 抗战时期的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第六节 解放区文学的兴起及影响 第二章 鲁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第三节 杂文 第四节 《野草》和《朝花夕拾》 第三章 郭沫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女神》等诗集 第三节 《屈原》等历史剧 第四章 1917—1927年的文学创作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胡适周作人 第三节 叶绍钧 许地山 王统照 第四节 冰心朱自清庐隐 第五节 郁达夫 第六节 闻一多徐志摩 第七节 冯文炳冯至李金发 第五章 茅盾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蚀》 第三节 《子夜》 第四节 短篇小说及散文 第六章 老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骆驼样子》 第三节 《四世同堂》 第七章 巴金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家》 第三节 《寒夜》 第八章 沈从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边城》、《长河》 第三节 短篇小说与散文 第九章 曹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雷雨》,《日出》 第三节 《北京人》 第十章 1927—1937年的文学创作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蒋光慈 柔石 殷夫 第三节 了玲 第四节 张天翼 沙汀 艾芜 第五节 田汉 洪深 第六节 林语堂 何其芳 第七节 叶紫 吴组缃 萧军 萧红 第八节 戴望舒 臧克家 第九节 张恨水 第十一章 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艾青 第三节 田间 穆旦 第四节 夏衍 陈白尘 李 健吾 第五节 路翎 钱钟书 第六节 张爱玲 第七节 徐訏 无名氏 第十二章 1937—1949年的 文学创作(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赵树理 第三节 孙犁 周立波 第四节 《白毛女》 第五节 《王贵与李香香》和《漳河水》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 梁启超的贡献: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 诗界革命:要求诗歌以通俗的 语言创造新的诗境,反对拟古复古.倡导者有梁启超、谭嗣同、夏曾佑、黄遵宪等. 小说界革命: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改变小说是”小道”、”闲书”的传统观念. 文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文界革命”,创造了一种新文体,也称”报章体”.文体的特点:”务求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 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 白话文运动的主要人物是裘廷梁.梁启超开创了写议论文、政论文. 1911年辛亥革命发起和倡导了以科学与民主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热情宣传民主和科学思想,激烈批判封建道德,批驳 遗老们欲把孔教定为国教、列 入宪法的荒谬主张.一场反对 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 道德的思想革命运动,如狂飚 突起,迅猛展开.1917年1月, 《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 改良刍议》. 《文学改良刍议》的内容:胡 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 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一 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 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 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 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 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三大主义:陈独秀的《文学革 命论》的”三大主义”:推倒雕琢 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 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 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 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简述周作人《人的文学》的思想内容:周作人于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的重要文章.①提出”我们现在应当提倡的新文学,简单的说一句,是‘人的文学’.应该排斥的,便是反 对非人的文学.”他解释”人的 文学”,是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 肉一致的生活为是的文学.所 谓”肉”,是”相信人的一切生活 本能,都是美的善的,应得完全 满足”;所谓”灵”,是指”逐渐向 上,有能够改造生活的力量”,” 能达到高上和平的境地”的人 的”内面生活”.②”人的文学, 当以人的道德为本”.他把”人 的文学”定义为”用这人道主 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 记录研究的文字”. 《平民文学》的思想内容:周 作人在1918年还写有《平民 文学》、《思想革命》、《新文学 的要求》.《平民文学》提出” 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强调平 民文学应以普遍的真挚的文 体,写普遍的真挚的思想与事 实,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 败,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 中”的人生艺术派的主张. 翻译文学剧作家:陈独秀、胡 适、李大钊、鲁迅、周作人、 刘半农、沈雁冰(茅盾) 等,1918年5月《新青年》出 版”易卜生专号”,译载了易卜 生的《娜拉》(即《玩偶之家》)、 《国民公敌》等剧本,刊登了 胡适的长篇文章《易卜生主 义》. 1、《什么是新文学》一文,针对文学革命中的改良主义倾向,指出”光是用白话写的文章,算不得新文学,光是介绍点新学说、新事实,叙述点新人物,罗列点新名词,也算不得新文学”. 2、提出”我们所要求的新文学,是为社会写实的文学”,要求新文学应建筑在”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马克思主义). 文学革命在创作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1917年~1920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 双簧戏: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对王敬轩的信逐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总题为《文学革命 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出来反对文学革命的是林纾(琴南).他痛击田其美、金心异、狄莫(影射陈独秀、钱玄同、胡适)三人. 1、倡导者在对待古代文学方面否定过多,而对外国文学则多加肯定.2、倡导者的观点,对继承我国古代文学的优良传统,多少有些消极影响. 1、”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 彻底反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 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 深刻的文化革命.2、作为新文 化运动一个重要方面的文学 革命,也是一场历史上从未有 过的彻底反封建旧文学、提倡 新文学的革命,它是文学观 念、文学的思想内容、文学的 语言形式的大解放、大革 命.3、文学革命批判了”文以载 道”、”代圣贤立信”的旧文学 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 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 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 想.4、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 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 建和小说形式的革命,特别是 以白话代替文言 ,使白话文学 立于正宗地位.5、文学革命使 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状态走 向自由开放,从闭关锁国状态 面向世界,开创了中国文学一 个崭新的时代,开始向现代化 迈进 传统的革命精神,面向世界文 学、勇于吸收的开放意识,冲 破旧框框的自由创造精神,对 新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 1月成立 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他们有刊物《小说月报》,是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如果是文学研究会的简答+(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 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发起人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田汉、穆木天,当时都是留日学生,出版有《创造季刊》.他们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他们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以感情为生命;他们崇天才,讲神会,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新月社: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陈西滢、梁实秋等,都是欧美留学生.开始时是聚餐会性质,1925年10月徐志摩主编《晨报副刊》.1926年4月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上编《诗镌》周刊.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三美”的主张,即音乐的美(指音节)、绘画的美(指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北京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同人刊物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孙伏园、章川岛等.其主张和态度是:”想冲破一点中国的生活和思想界的昏浊停滞的空气”,”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以刊登”简短的感想和批评为主”,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鲁迅说《语丝》有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语丝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性散文和杂文的刊物. 文学革命时期影响较大的文学社团还有莽原社、未名社、狂飚社、浅草社、沉钟社、弥洒社、湖畔诗社、南国社等.鲁迅最早的散文诗集:《野草》,他创办的社团有:莽草社、未名社、语丝社.先叫浅草社后叫沉钟社.湖畔诗社是1922年成立于杭州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潘谟华、冯雪峰、汪静之等四人.李金发是象征诗派.中国话剧运动开始于1907年,一批爱好戏剧的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陆镜若、吴春柳社 . 容庸俗低劣,迎合小市民趣味;二是演出的都是幕表戏,即只有分场的故事梗概,没有完整的剧本,由演员上台随意发挥,这使话剧艺术和演技很难提高. “爱美的”意为非职业戏剧,不以营利为目的.这是中国话剧运动的第二阶段.1921年3月,沈雁冰、陈大悲、欧阳予倩、汪仲贤、熊佛西, 出版《戏剧》月刊.田汉的南国社成立于1923年. 第一,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在这期间出版.小说以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写实为主的创作方法,以深刻的思想和成熟的艺术,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对新文学发生重大影响.第二,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茅盾、郑振铎这时期写了许多论文,介绍、宣传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比起文学革命倡导者来,他们是更自觉、更有意识、更系统、更理论化地宣传了现实主义.在创作方面,文学研究会的众多作家,尤其是主干人物叶绍钧、冰心、庐隐等,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由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 实现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 一时.第三,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很大的语丝社和鲁 迅领导的莽原社、未名社等, 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第四,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介绍.这一切,使得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成为当时占主流地位的泱泱大潮. 第一,异军突起的创造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发表了一批文学论文,阐述他们对于文学的理论见解.第二,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其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虽具有唯美主义倾向,追求诗的形式美,但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第三,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介绍进来.第四,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北洋军阀统治下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封建复古派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反扑,”青年的知识分子不出于绝望逃避,便是反抗斗争.”以创造社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正适合这些青年的要求. 李金发和穆木天、王独清、冯 乃超等为代表的象征派诗人.李金发出版了《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三本诗集,穆木天《旅心》,冯乃超《红纱灯》,王独清《圣母像前》. 早在1919年就发生过”问题 与主义”之争,这是第一次公开论争.是年7月,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李大钊随即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 鸳鸯蝴蝶派又称”礼拜六”派.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徐枕亚有 《玉梨魂》,李涵秋有《广陵潮》. 1、鸳鸯蝴蝶派重视文学的娱 乐作用,有其合理一面,但把” 游戏”、”消遣”作为文学的唯 一目的是错误的.鸳蝴派中一 些较好的作品有一定的社会 意义和艺术价值,不能一概否 定.2、今天,也不能把这一流派 完全看成是新文学的对立面, 或称之为现代文学中的逆流.这一流派的出现有其社会和 文学自身的原因,在从古代小 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这 一流派的小说在形式、技巧等 方面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 用. 学衡派:吴宓主编的《学衡》 杂志于南京创刊,主要撰稿人 有梅光迪、胡先骕等,主张”论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 1、小说《断魂枪》中,王三胜的性格特征是()(1分) A:争强好胜,目光短浅 B:豪爽磊落,与时俱进 C:固步自封,偏执狭隘 D:老成持重,处事周全 2、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形象是()(1分) A:20世纪20年代受“五四”个性解放思想影响成长起来的知识女性 B:20世纪30年代活跃于上海的东北女作家 C:20世纪40年代任职于重庆某银行的女职员 D:20世纪40年代任教于三间大学的女教师 3、散文《鹰之歌》表达对女友的怀念之情所采用的艺术手法是()(1分) A:反讽 B:对比 C:象征 D:排比 4、话剧《屈原》中虚构出来的道义美的化身是()(1分) A:南后 B:婵娟 C:郑詹尹 D:张仪 5、形象地表现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主题的作品是()(1分) A:《北京人》 B:《升官图》 C:《上海屋檐下》 D:《白毛女》 6、小说《桃园》的艺术特色主要是()(1分) A:视角灵活多变 B:故事结构环环紧扣 C:明暗线索交织 D:散文化和诗化 7、下列表述中,对诗歌《纤夫》中“纤夫”形象理解正确的是()(1分) A:讥讽了追名逐利的生活方式 B:传达了人生悲凉的生命体验 C:象征着坚韧强劲的古老民族精神和顽强生命力 D:象征着英勇无畏、同仇敌忾的战斗精神

8、话剧《南归》精心选取的“桃花落了满地”的舞台背景是()(1分) A:华北农家小院 B:江南农家小院 C:天津周公馆 D:上海公寓 9、报告文学《包身工》着重刻画的三个被殴打、被侮辱的人物形象是()(1分) A:芦柴棒、小福子和不知名的小姑娘 B:芦柴棒、拿莫温和荡管 C:芦柴棒、拿莫温和不知名的小姑娘 D:拿莫温、荡管和小福子 10、20世纪40年代活跃于国统区的女作家陈敬容、郑敏是()(1分) A:七月派诗人 B:九叶派诗人 C:新月派诗人 D:现代派诗人 11、小说《绣枕》中,小姐精心绣制的“绣枕”最后的下落是()(1分) A:泥牛入海,去向不明 B:被人践踏而落入下人手中 C:高价售出,被人收藏 D:被人赏识而作为艺术品陈列 12、散文《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引用并做了辩证分析的观点是()(1分) A:钱玄同“废汉文”的主张 B:郁达夫把小说当作作家自叙传的主张 C:林语堂生活艺术化的主张 D:鲁迅用文艺改造国民性的主张 13、小说《金锁记》用以引出全篇,贯穿始终,给小说涂上一层苍凉色调的意象是()(1分) A:枷锁 B:月亮 C:死水 D:风雪 14、散文《钓台的春昼》中,“我”游历的两个景点是()(1分) A:金燕村、雷峰塔 B:前庄、后庄 C:桐君山、严陵台 D:白洋淀、荷花淀 15、小说《潘先生在难中》所叙故事的历史背景是()(1分) A:20世纪10年代的张勋复辟 B:20世纪20年代的军阀混战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期末复习题及答案(六)论述题部分 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在答题时应做到:论述清晰明确,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不能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观点和内容,必须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1.阿Q这样的乡村流氓无产者对革命的危害性,在鲁迅笔下只是一种潜藏的威胁,却被他不幸而言中。“据我的意思,中国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会做的。我的阿Q 的运命,也只能如此,人格也恐怕并不是两个。民国元年已经过去,无可追踪了,但此后倘再有改革,我相信还会有阿Q似的革命党出现。我也很愿意如人们所说,我只写出了现在以前的或一时期,但我还恐怕我所看见的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竟是二三十年之后。”请问,你怎么看阿Q式的流氓无产者对于革命和社会的危害? 2.《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是率先觉醒的时代新人,但是,在白话正文前的文言小引中,鲁迅为什么却要讲他病愈后“赴某地候补”? 3.在鲁迅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冷峻彻骨的自审。比如在《在酒楼上》和《孤独者》这两部小说中,鲁迅都是把自己一分为二,用“我”的目光审视另一个自我。请问,你是如何看待和理解鲁迅这种自审的? 4.“幻灯片事件”对鲁迅的心灵创伤一定是太深重了,对看客,对示众,鲁迅是一写再写,接二连三。在《示众》中,夏日炎炎的街头,无聊的看客成了作家描述和讽刺的主角。在《肥皂》中,四铭先生在街头充当了一回看客,看孝女乞钱,又听了别的看客的风言风语,淫欲萌动,特意买了珍贵的肥皂回家。在《阿Q正传》中,阿Q被游街示众,看客们的眼神,让他想到了狼的眼睛。在《祝福》中,祥林嫂在丧子之后,反复地述说儿子阿毛死于狼口的不幸,周围的人们,始则好奇,诱导她来述说,继则冷淡,不愿再理睬她,终则厌弃,纷纷避她而去,甚至嘲弄她。“狂人”周围的人们,兄长、医生、乡邻,都有意无意地参与了对他的迫害。魏连殳的遭遇,在为祖母办丧事时周遭人们的关注和预测,他“发迹”之后无聊小报的窥探和吹捧,足以令人扼腕。《风波》呢,更是一群无知民众对时代风云的一种盲目的远观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5.《故事新编》中的《补天》、《理水》、《非攻》,把炼石补天的女娲、治理水患的大禹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墨子,能够直面灾难、进而以实干态度和奉献精神克服灾难的伟大精神,进行了现代意义上的重建;对那在大的灾难来临之际,只知逃避远遁,标榜洁身自好而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则在《采薇》中予以辛辣的嘲讽。《铸剑》表达了嫉恶如仇、反抗权势,不惜与之同归于尽的愤怒之情。《起死》则戏谑了齐生死泯是非的庄子。《奔月》描写的是射落九日、也射杀封豕长蛇的羿的故事,不过,故事开始时,羿最辉煌的时期已经过去,他仍然壮心未已,可是世间已经没有值得他一展神力的野兽,连野鸡野兔都被他灭尽了。妻子嫦娥因为每天只能吃乌鸦肉的炸酱面抱怨不休,常来他这里偷师学艺的逢蒙在半路上暗算他,那些受到他的恩惠的百姓也被逢蒙所蛊惑,将他的功绩都记在了逢蒙头上。请问,在鲁迅的小说中,《故事新编》具有什么特殊的地位? 6.《沉沦》叙述一个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在忧郁苦闷中的堕落和自戕。“他”热爱自然,热爱诗歌,经常手捧一部诗集在原野上徜徉;“他”向往爱情,公开宣称知识和名誉都不要,只要真心的异性的爱。但是,心灵的稚拙(看到穿红裙的女学生,同行的日本同学就上前调笑,“他”却怯懦紧张得说不出话来),身体的病弱(“他”自认有忧郁症,又因为手淫过度而自感倍加衰弱),内心的孤独(“他”无法协调与周围的中国同学和日本同学的关系),兄弟的反目(“他”与在北京的兄长的决裂),青春期的性苦闷,以及弱国子民在日本帝国遭受的冷眼歧视,使得“他”情绪低落,日渐颓唐。作品中以前所未有的坦诚和大胆,描写了“他”在欲望冲动下一次又一次地自慰,偷窥房东家的女儿沐浴,直到步入日本的妓院寻欢;但是,每一次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卷 (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1917年,陈独秀发表的提倡“三大主义”的文章是(C) A.《文学改良刍议》B.《评新文化运动》C.《文学革命论》D.《人的文学》 2.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引起巨大反响的鲁迅小说是(A) A.《狂人日记》B.《明天》C.《在酒楼上》D.《伤逝》 3.下列诗人中属于新月诗派的是(D) A.徐志摩闻一多郑伯奇B.徐志摩汪静之闻一多C.汪静之闻一多饶孟侃D.徐志摩闻一多刘梦苇4.1934年夏发生了关于“大众语”的论争,引起争论的是许梦因等人发动“文言复兴运动”,其倡导者除了许梦因,还有( C ) A.徐懋庸B.胡风C.汪懋祖D.林语堂 5.1927年大革命失败,茅盾陷入痛苦与迷惘。反映了他这一时期矛盾复杂情绪的论文是(D)A.《幻灭》B.《动摇》C.《追求》D.《从牯岭到东京》 6.巴金早年受到了外来思潮的多方面影响,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B) A.社会主义思想B.无政府主义思想C.个性主义思想D.存在主义思想 7.沈从文下述小说中,不是以民间传说和佛经故事铺衍成篇的是(A) A.《会明》B.《龙朱》C.《神巫之爱》D.《媚金·豹子·与那羊》 8.小说集《梅雨之夕》的作者施蛰存属于(B) A.京派B.新感觉派C.现代评论派D.社会剖析派 9.被叶绍钧称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的新诗是(B) A.《再别康桥》B.《雨巷》C.《采莲曲》D.《死水》 10.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国防戏剧”运动中,被称为“国防戏剧的力作”的作品是夏衍的(A)A.《赛金花》B.《保卫卢沟桥》C.《汉奸的子孙》D.《放下你的鞭子》11.胡风认为“艺术创造的源泉”是(C) A.性灵B.客观事实C.主观战斗精神D.人民大众 12.1945年10月台湾光复,许多大陆作家来到台湾,对这一时期的台湾文学生态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作家不包括( A ) A.钟理和B.李何林C.台静农D.梁实秋 13.陈白尘的第一部讽刺喜剧描写了一对未婚夫妻在旧时代的尴尬处境,暴露了国民党统治扼杀人的基本权利的黑暗现实。这一剧作是(D) A.《魔窟》B.《结婚进行曲》C.《岁寒图》D.《征婚》 14.解放区文学中表现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主题的新歌剧是( B ) A.《王秀鸾》B.《白毛女》C.《血泪仇》D.《赤叶河》 15.20世纪50—70年代,台湾文学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作家作品。其中,小说《又见棕榈又见棕榈》的作者是(C) A.白先勇B.林海音C.於梨华D.陈映真 16.把蒋介石麾下的干将张灵甫的形象刻画得个性鲜明的作品是(B) A.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B.吴强的《红日》C.梁斌的《红旗谱》D.杜鹏程的《保卫延安》17.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召开的时间是(C)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撰写人: 课程总体介绍:《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欣赏》主要是通过对现当代文学经典名篇的解读,提高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过程以作品为纲,兼及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种文体的发展脉络,对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进行详细解读。同时引入最新的学术成果,力求内容的新、准、精,让传统的作品选讲课焕发出新的活力。注意引进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力求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4学分,48学时。 一、教学目的:本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其任务是熟悉各个历史时期、各主要文体的代表作家作品;大致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发生、发展的脉络和走向,提高学生文学阅读、鉴赏、表达的能力。本课程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学。 二、教学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现代哲学、美学眼光正确分析、评价作家作品。通过对作家作品的学习,认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所拥有的美好情操和人文传统。学习中国知识分子感应时代的变迁而激起的追求、奋斗、反思的精神历程,学习他们为追求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所持有的特殊的立场和方式,自觉承担起知识分子人文传统重铸的责任和使命。 三、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专题一现代小说。具体内容包括: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茅盾的小说;巴金、老舍、沈从文的小说;钱钟书的《围城》;“诗化”小说。 专题二现代诗歌。具体内容包括:郭沫若的《女神》;新月社的诗歌;戴望舒、艾青、田间、臧克家的诗歌。 专题三现代散文。具体内容包括:鲁迅杂文散文,朱自清、冰心、周作人、陆蠡等人的散文。 专题四现代戏剧。具体内容包括:曹禺的戏剧。 实践环节: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