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治理内卷化研究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治理内卷化研究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治理内卷化研究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治理内卷化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2014.2

对民族地区而言,义务教育的启动和推进是极其重要的变迁过程。这意味着民族地区将从以传统教育为主、现代学校教育落后的区域,逐步转向以制度化学校教育为主的区域。而这一过程对于基础差、起点低、内部现代性积累严重不足的民族地区来说是漫长且艰难的。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扶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这些政策和措施明显改善了义务教育状况,使学生的入学率不断提高、辍学率不断下降,民族地区基本上实现了“两基”目标。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依然相当落后。笔者通过对云南省Z县的田野调查发现,义务教育治理的“内卷化”是当地学校教育发展落后的主要症结所在。

一、义务教育治理内卷化的内涵与外在表征

内卷化“involution”是由“involute”一词抽象而来的名词,意思为内卷、内缠、错综复杂、纠缠不清的事物、复杂的事物以及退化和复旧等。[1]从美国人类学家戈登威泽的文化模式内卷化、格尔茨的农业内卷化理论,到黄宗智关于中国农业发展的内卷型增长、杜赞奇关于国家政权内卷化理论,“内卷化”一词常被用来描述一个社会体系或一种制度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不断精细化和复杂化的现象。近年来,“内卷化”逐渐被用来分析一些社会问题,比较多的相关研究关注于基层治理内卷化、农村治理内卷化、基层组织内卷化、基层政权内卷化等。

义务教育治理的内卷化是指政府部门和学校为保障学生就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学生的治理越来越繁复和精密却无法达成目标的现象。义务教育治理可以分为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前者是地方政府、学校、村寨之间形成紧密的网络,督促学生回到学校,国家权力在地方充分运用,基层行政组织和民间社会力量都参与其中;后者指学校通过时空规划、身体调控、层级监视、矫正、考核等一系列内部治理的措施,定位于局部社会场域中的权力技术,通过学校的组织系统和规训方式发挥效用。无论是外部治理还是内部治理,权力技术的使用都越来越绵密和细致却很难真正达成目标,反而耗费了大量的教育、行政与社会资源,这就导致了教育治理的内卷化,[2]即“有增长无发展”的困境。

为保障义务教育政策的顺利执行和“控辍保学”工作的顺利开展,Z县采取了一系列教育治理措施,治理规章制度越来越繁复、治理技术越来越精细、治理机构越来越庞杂。在这些措施的影响下,义务教育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治理内卷化研究

——

—基于云南省Z县的教育调查

笮陈国华吴晓蓉

摘要:基于云南省Z县的调查发现,该地区的义务教育治理陷入了“有增长无发展”的内卷化困境,表现为治理的规章制度繁复与治理的形式化、治理的目标错置与异化以及治理的机构庞杂与低效化。究其原因,文化障碍是治理内卷化的根源,工具理性主导的治理方式是治理内卷化的途径,单向度的治理实践是治理内卷化的催化剂。本文提出了去内卷化的建议。

关键词: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治理;内卷化

陈国华吴晓蓉/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决策参考

的入学率虽有所回升,但逃学、厌学、隐性辍学的现象依然严重,教学质量依旧低下。可以说“内卷化”是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治理的主要症结所在,主要表现为治理的规章制度繁复与治理的形式化、目标错置与治理的异化和机构庞杂与治理的低效化。

1.规章制度繁复与治理形式化

规章、制度和措施是教育治理的制度保障。制定名目繁多的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育治理的有序开展,但是繁复的规章制度不仅浪费大量的行政资源,而且可能出现繁复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使执行者无所适从的状况。以Z县为例,义务教育治理表面上轰轰烈烈,但其成效却并不明显,从而导致了治理的形式化。

考察发现,市级政府到县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义务教育治理措施,如《W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W州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意见的通知》、《W市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实施办法》、《Z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施办法》、《Z县关于中小学“控辍保学”工作实行问责制的通知》等。围绕“控辍保学”,各个乡镇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如A镇党委政府相继出台了《A镇关于调整充实“两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A镇关于成立“控辍保学”办公室的通知》、《A镇关于成立“两基”督查办公室的通知》、《A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施办法》、《A镇“控辍保学”实施办法和措施》、《A镇“两基”工作实施方案》、《A镇“两基”攻坚工作制度》、《A镇实施“两基目标管理”责任书》、《A镇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方案》等文件。

另外,各乡镇也分别采取了奖惩措施,对完不成“控辍保学”目标的村小组和村委会进行经济处罚。如有乡镇在其“控辍保学”措施中规定:对不按要求完成“控辍保学”工作的村委会、村民小组,镇政府不安排任何有利于该村、该组发展的项目,且将停发应拨入该村组的相关补助经费作为“控辍保学”保证金,直至该村组“控辍保学”工作达到普及程度指标要求为止。同时,将初中毕业证与结婚挂钩,如有措施中规定:“按A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施办法,把好结婚手续关。在办理结婚登记时男女双方一定要出示初中毕业证方可办理结婚手续,如没有初中毕业证的,按规定(无毕业证个人处罚5000元)处理后再办理”。除此之外,各乡镇还形成了教育协管员制

度、村规民约控辍机制等。如此繁复的规章制度虽然在形式上对义务教育治理进行了明确规定,但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往往是选择性执行或执行不彻底,使规章制度徒具形式。

2.目标错置与治理异化

在治理过程中,无论是学校外部治理还是内部治理,无论是治理手段的运用还是治理成果的验收,行政部门多关注管理技术的运用和统计数据的变化,无视治理对象本身的需求。在压力型体制下,政府通过制定目标任务,选择最适合的治理措施以保证任务的完成。调查中发现,为了完成“普九”,巩固“两基”成果,学校校长和教师把学校办学的目标放在如何把学生留在学校、如何保障学生的在校安全方面,对教学质量的关注倒在其次。学校以“控辍保学”作为教育的目标,将大部分精力花费在“控辍保学”和学生纪律管理上,学校的主要工作变为把学生留在学校和保障学生的在校安全。

在Z县,教育行政部门为了完成既定任务,实行“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把“控辍保学”工作的业绩作为考核乡(镇)、村委会、村民小组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县政府、教育局分别与各乡镇政府、中小学签订了以中小学普及程度(包括入学率、巩固率、辍学率等)为主要内容的责任书,届时县政府、教育局将组织检查考核,兑现奖惩,以此保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各项指标的完成。为了最大限度地控制中小学生流失,教育局坚持学生变动月报制度,教育督导室加大“控辍”督查力度,经常到学校检查学生巩固情况,及时统计通报。

Z县的义务教育治理过于注重数字的作用,以入学率、辍学率为目标。各种规章制度或报告总结都是以数字作为治理成果,所选择的手段、措施只是为了完成数字的目标。Z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落后的教育发展状况给义务教育治理带来了无形的压力,而地方政府和学校疲于应付各种检查使义务教育变成政府的政绩工程,进一步导致治理手段与目标错位,进而导致了治理的异化。

3.机构庞杂与治理低效

治理机构是治理成效的组织保障。完善的组织机构能够保证治理措施的有效实施,治理机构臃肿、庞杂,则会造成治理效率低下、行政资源浪费。

在Z县,县教育局成立了教育督导室,专门负

责县域内的“控辍保学”工作,学校由校长或分管副校长负责“控辍保学”工作,政教处具体负责“控辍保学”工作,并配备专门教师联系各村教育协管员,定期开会讨论,寻找逃学、辍学学生。学校成立内保组和外保组,内保组负责学生在校安全,维持学生在校秩序,防止学生逃学。外保组的主要责任是到校外“找学生”,形式主要有家访、去附近集市或网吧找学生。从县委、政府到各乡镇、村组,从教育局到各中小学,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以保障义务教育发展各项指标完成。财政、税务等部门依法征收城市教育附加费,落实转移支付教育资金,保证教育投入,保障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发改部门千方百计争取项目,改善办学条件;国土、建设等部门积极解决学校用地和教职工住房困难等问题,及时为学校建设办理相关证件;公安、卫生、文化、工商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的网吧、商业点等进行集中治理,加强对学校食堂卫生、饮水卫生的监督管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维护教育平安稳定;司法部门为每所学校选派法制副校长,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人事部门科学定编、合理配置、及时补充教师,解决了教师紧缺的矛盾;教育部门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科学法制。[3]

在具体实践中,即使学生留在学校,学生的管理也是难题。厌学情绪反映在学生在校的各种行为中。考察发现,部分学生管理困难,占用了领导和教师大量精力,扰乱了教学秩序。如此庞大的治理机构,虽然表现了政府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但也给学校和教师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校长和教师疲于应付各种行政任务和检查,造成工作积极性的下降,影响了教育治理的最终目标,导致教育治理的效率低下。

总之,政府和学校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控辍保学”的治理上,学校教育的任务放在了保证学生留在学校以及学生的在校安全方面,教育教学质量倒放在了其次。政府和学校的治理措施越来越精细,这种强制的执行只会带来更大的反抗,这种治理措施会导致学生越来越不喜欢学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无法提高,进入了内卷化的恶性循环。

二、义务教育治理内卷化形成的原因分析

Z县地处边疆,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相对优

越,传统文化氛围浓厚,教育基础薄弱,教育发展落后。近几年来,地方政府和学校为完成“普九”目标和巩固“两基”成果,投入了大量的经济、行政和人力资源,而学生辍学、厌学、隐性辍学的现象依旧严重,教学质量低下,给Z县的义务教育治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陷入内卷化困境。究其原因,造成Z县义务教育陷入内卷化困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文化障碍是治理内卷化的根源

泰勒认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4]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反过来又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活动。不同民族的生活模式造就了不同民族的文化模式,这些民族文化模式反过来又影响甚至制约和规范着民族生活方式。[5]人们的行动受到文化模式的规范和制约。义务教育治理与文化模式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不同的文化模式或促进或阻碍义务教育的治理。因此,文化模式所形成的文化障碍是造成义务教育治理内卷化的原因之一。

辍学一直是困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难题,虽然国家通过法案和多种措施对辍学问题进行了规范和治理,但这些年来辍学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治理之所以在建立现代教育制度后仍然问题不断,其深层次原因就在于治理的文化障碍。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所言,“任何一个国家要想进入现代社会,是不能仅靠引进现代政治经济制度、现代管理制度、现代教育制度和科学技术来实现的。因为‘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这些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现代的转变,失败和畸形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6]“国民的心理和精神被牢固地锁在传统意识之中,构成了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7]一个国家的发展是这样,一个地区亦是如此。Z县由于地处边疆,交通不便,与外界接触较少,相对封闭,传统文化保存相对较好;另外,该地区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群众生存压力较小,通过教育改变生活的愿望相对较弱;加之全民信教,丰富的宗教生活和坚定的宗教信仰阻碍了其他思想的渗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现代

化思想观念的传入,所有这些因素都构成了义务教育治理的文化障碍。

2.工具理性主导的治理方式是治理内卷化的途径

韦伯在关于社会行动类型的划分理论中,认为工具理性行动是指对处于周围和他人环境中的客体行为的期待所决定的行动,这种期待被当作达到行动者本人所追求的和经过计算的目的“条件”或“手段”。[8]Z县的义务教育治理即是一种典型的工具理性行动模式,此种治理模式表现为科层制的治理结构以及政府主导的、技术效率导向的治理方式。

首先,科层制的治理结构下,治理机构受工具理性制约,“高效而合法的机构既可以服务于建设性的事业,也可以服务于毁灭性的目的。”[9]“行政之恶”无所不在,治理机构变得较形式化、无人情味,凡事讲求效率、追求经济目的。这种治理模式虽然在“量”的层面上提高了治理的成效,学校留住了更多的学生,适龄儿童的入学率有了提高,辍学率有所降低,但是学生的逃学、厌学、隐性辍学现象并没有减缓。其次,义务教育治理偏重技术层面,教育行政机关多以技术效率取向的治理方式推动教育的发展,教育治理流为技术层面与表面功夫的竞逐,造成了教育治理仅在表面上下功夫,导致学校的虚假繁荣。学校管理在数字上下功夫,校长关心的是上级行政部门的检查评比,班主任老师关心的是学生的到校率和学生的在校安全,凡事以数字、成绩为考核指标。

工具理性主导的教育治理方式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形成治理内卷化。此种治理方式实质上是一种权力压制,尽管能收到一时之效,但是从长远效果来看,这种功利化的治理是以牺牲教育的终极目的为代价的,这种治理忽视了对问题深层症结的把握,容易将义务教育治理引入内卷化困境。

3.单向度的治理实践是治理内卷化的催化剂

正如亨廷顿所说,“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10]民族地区在现代化过程中,国家试图按照自己的意志单向度地改造、重塑乡土社会,然而乡土社会始终沿着固有逻辑顽强前行,乡土社会中诸多冲突的本质都是这种单向度实践的结果。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治理即是国家单向度实践在教育领域的表现。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推行是由国家主导的,地方政府、学校强制执行的。虽然义务教育的重要性不容

置疑,但由于国家、政府的强制推行忽视了民族地区的实际,统一规划的义务教育治理与民族地区多样性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问题丛生,影响了义务教育治理的成效,导致了义务教育治理内卷化。这种矛盾和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发展目标与需求的矛盾。这种矛盾体现在国家、地方政府的教育目标与当地群众教育需求之间的冲突上。国家的教育目标是提高国民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注重人力资本的价值,地方政府的目标则是就学率、升学率的提高,而民族地区群众的教育需求是基本的读、写、算基础能力的发展。因此,这两种矛盾交错下的义务教育治理出现内卷化现象在所难免。那种想当然地以为只要为民族地区投入大量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免费求学的机会,他们便安心地在学校读书的想法是不现实的。经济的补助不是解决教育问题的决定条件,唯有求学的意愿、精神的动力、寻求发展的决心才是保障教育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二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矛盾。义务教育是国家强制推行的教育制度形式,具有统一的规划设计和管理、统一的课程设置和作息时间。这种统一是以治理的清晰化和简单化为前提的。然而,这种统一性忽视了地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忽视了地方性知识和当地居民的需求。因此,在教育治理过程中,除了遵循理论、政策、法规等知识,还必须尊重地方或者社会的民间传统和知识。

国家在民族地区强制推行义务教育无可厚非,但这种规划式的计划、运动式的执行,往往仅依靠单方面意志去推动,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民族地区的“主体性”。传统的教育形式由于学校教育的引入而被打破,甚至被抛弃。学校教育由于政府的强力推动,虽然被引入民族地区,但其合理性基础还没有完全建立,还没有完全被群众所接受。传统的教育形式虽然在表面上受到学校教育冲击,但是其原有的社会基础和合理性基础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种传统的存在造成了义务教育治理的困难,即学校教育只是形式上的引入,并没有深入人心。就Z县义务教育发展而言,国家在执行义务教育政策时忽略了传统教育形式对当地群众的意义和教育需求,认为简单依靠行政力量和经济投入就可以顺利执行,结果造成义务教育政策执行走入困境,义务教育治理

Involution of the Regulation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An Investigation in County Z of Yunnan

Chen Guohua &Wu Xiaoro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 of Southwestern Ethnic Groups,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Abstract:Based on an education investigation carried out in county Z of Yunnan province,we found that the regulation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this district has reached the stage of involution,the dilemma of "great growth but no development".The rules are complicated without implementation,the institutions are sophisticated without efficiency,the goals are misleading,and the regulations are alienated.Cultural barrier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involution phenomenon.To handle the problem of involution,we should resort to regulation directed by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and take one -dimensional regulation practice as catalyst.Other suggestions were also offered in the article.

Keywords:ethnic minority areas,regulation of compulsory education,involution

出现内卷化现象。

三、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治理去内卷化建议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治理,不能单纯依靠行政力量。政府治理应和地方性知识相互调适,逐渐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策略选择,而不是由统一的规划设计强制实施。因此,去内卷化的治理思路既要求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治理考虑当地的社会心理基础,重视教育治理的文化依赖性特征,注重治理方式的选择;同时也要明晰治理的目的与治理手段的区别,兼顾民族地区的实践性知识,关注地方文化的多样性。

首先,尊重人民群众的教育主体性。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由国家主导,受到严格约束,人民群众只能被动地参与已经设计好的教育模式。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治理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欲进行民族地区的教育治理,需先了解人民群众教育的真正需求,了解现存的教育模式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基于需求基础的治理才是教育治理的应选之道。只有在了解人民群众基本教育需求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治理手段和治理工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国家的意志需要应与当地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相结合,否则,义务教育治理则会因失去群众基础而变得不堪

一击。

其次,重新思考教育治理的目的与手段。教育治理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把学生留在学校,这仅仅是教育治理的第一步,教育治理更应该关注教育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只有学校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互动,学校教育才不会孤立于其所存在的社会环境,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

再次,注重治理工具的统合与协调。当下,民族地区教育治理工具种类繁多而效果不佳,其原因就在于教育治理缺乏统筹规划,各种治理工具之间缺乏有效整合没有形成合力。因此,需整合各种治理工具,发挥合力。首先在做好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总体设计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治理模式和治理工具,充分发掘本地的地方性资源,整合进教育治理过程中来;其次,由于各种治理工具各有所长,应根据本地区的社会历史条件,灵活地加以组合运用,实现优势互补。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内地西藏班(校)教育成效调查研究”(11BMZO52);2013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民族教育政策成效提升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陈霞)

参考文献

[1]韦森.斯密动力与布罗代尔钟罩———研究西方世界近代兴起和晚清帝国相对停滞之历史原因的一个可能的新视角[J].社会科学战线,2006,(1).

[2]沈洪成.课堂与奘房:芒市傣族的教育历程[D].北京:北京大学,2012.

[3]勐海县人民政府关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的自查报告(内部资料)[R].[4][英]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1.

[5]刘朝晖.人·自然·文化适应———关于乡村社会发展“内卷化”机制的思考[A].周大鸣.二十一世纪人类学[C].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367.[6][7][美]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殷陆君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4,3.[8]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

—韦伯思想引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81.[9][美]艾赅博,百里枫.揭开行政之恶[M].白锐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20.

[10][美]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刘为,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38.

太仓关于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农民进城(镇、区)集中居住的实施意见 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根据省、苏州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对推进农民进城(镇、区)集中居住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改善农村民生、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为根本,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环境面貌为重点,破除二元结构,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农民进城进镇落户,引导农民入住集中居住区,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1.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行政推动作用,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加强规划引导,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建立农民、集体、政府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切实为农民进城(镇、区)集中居住营造最优的环境。 2.统筹建设,集聚发展。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向城镇转移、居住向城(镇、区)集聚。合理确定农民安置公寓房和集中居住区的布局和规模,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切实改进农村建房模式,对农民进城进镇居住的全面推行公寓房。 3.依法管理,体现特色。严格按照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法定程序规范安置房建设。加大违法建筑整治力度,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安置用公寓房以优质地块选址、多层与高层合理搭配、并按城市社区完善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的农民

集中居住区,既尊重地方风俗习惯、体现江南水乡特色,又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反映时代特征。 三、目标进度 到2012年,全市50%以上农户进城进镇进区集中居住;再用5~8年时间,基本实现全市农民集中居住。 四、实施重点 各规划区预拆迁集中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拆迁集中一批;农村危房改造集中一批;城乡环境整治集中一批;10户以下的自然村落整合集中一批;其他需要进城(镇、区)的农户集中一批。 五、主要政策 1.农民进城进镇、农房拆迁安置。 (1)凡是本市市、镇规划区、太仓港经济开发区(港区、新区)、科教新城开发建设需要和市、镇规划区以外因社会公益事业、经济建设需要成片开发所涉及被拆迁的农民住宅,采取拆迁或预拆迁办法,并以公寓房进行安置。具体拆迁安置补偿按太政发〔2003〕79号、99号和太政发〔2009〕68号文件规定的相关政策执行。 (2)对本市市、镇规划区、太仓港经济开发区(港区、新区)、科教新城区域外的农户自愿放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进城进镇落户的,采取“土地换保障”办法,实行“拆一还一”、公寓房安置,也可实施货币安置。 (3)本市无农村居民户口的家庭,目前在农村仍有宅基地和房屋的,对自愿拆除房屋、原宅基地交回集体的,享受“拆一还一”政策,实行公寓房安置,也可实施货币安置。 (4)凡属拆迁或预拆迁安置的农民公寓房,五年内办妥土地证和房产证。五年后上市交易的,确保每户留用居住面积人均不少于30平方米。

阿瓦提县第一中学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 建设实施方案 阿瓦提县第一中学 2012年9月

阿瓦提县第一中学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 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自治区关于实施全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向标准化迈进,结合我校发展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自治区关于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精神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义务教育质量、逐步实现学校建设标准化为目标,以加大投入、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效益为重点,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二、建设目标总体目标:通过二至三年的努力,使学校环境和条件更加完善,技术装备全面达标;教师队伍配备整齐合理,专业化程度大幅提高;教育内涵得以提升,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校园更加平安和谐,力争步入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先进行列。具体目标: (一)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使教育教学仪器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全面达标,使学校布局更加趋于科学合理,专用教室建设更加规范、标准,校园环境更加优雅整洁,学校文化建设品位得以提升,整体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二)学校管理科学规范。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把强化学校管理作为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依法治校,实

施科学管理,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用科学规范的学校管理,促进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

(三)教师队伍更加专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师德师风引其正,科研教改促精神,制度改革促其优”等措施,优化教师队伍,促进整体素质全面提升;通过学习型团队建设和校本研修,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 (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首”,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开齐开全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三、学校现状分析及具体规划 (一)现状分析,学校占地面积4915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4291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2个,学生1613人;现有教师151人。其中高级教师18人,中学一级教师44人。学历达标率100%。多年来,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特色扬校、文化润校”的办学思想,把“尊重学生的生命,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让学生能够充分享受童年的天真与快乐,同时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逐步加大了课堂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办学特色日趋鲜明,教学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在历次教育教学督导评估中,中心小学成绩始终位居全区

单选题 1.千年瑶寨位于下列哪个省份?(1.0分) A.浙江省 B.贵州省 C.广东省 D.陕西省 2.《陕甘宁边区纲领》是在哪一年颁布的?(1.0分) A.1940年 B.1941年 C.1942年 D.1943年 3.()是创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体制的基本要求。(1.0分) A.坚持党的文化路线 B.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C.坚持党的政治路线 D.坚持党的制度路线 4.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在哪一年召开的?(1.0分)

B.2013年 C.2014年 D.2015年 5.《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是()发表的。(1.0分) A.马戎 B.费孝通 C.李维汉 D.李培林 6.论文《第二代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一体和繁荣一体》是在哪一年发表的?(1.0分) A.2010年 B.2011年 C.2012年 D.2013年 7.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是在哪一年建立的?(1.0分)

B.1945年 C.1946年 D.1947年 8.海南五指山市项目调查组在五指山市召开了()政府部门参加的座谈会。(1.0分) A.4个 B.14个 C.24个 D.34个 9.“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改革新思路是哪次会议提出的?(1.0分) A.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C.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 D.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10.截至2017年,中国大陆共有多少个民族自治县(旗)?(1.0分) A.90个

C.110个 D.120个 11.青岛市朝鲜族移民形成的是下列哪种经济文化类型?(1.0分) A.“依附-移植式”经济文化类型 B.“创新-移植式”经济文化类型 C.“半自创半融入型”经济文化类型 D.“融入型”经济文化类型 1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1.0分) A.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3.初保村是()传统民居村落。(1.0分) A.傣族 B.黎族

加快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思考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在实践中,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问题也凸显出来,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对城乡一体化内涵的认识存在着误区。 城乡一体化的认识误区 对城乡一体化的认识误区,已有不少专家、学者不同程度地进行了阐述,但总体感觉深度不够,对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不够清晰,很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明确。这些误区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误区一:城乡一体化就是城市化。城市化发端于19世纪中上叶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期,是由于工业化引起的人口自发迁移到城市,是由工业“积聚效应”引起的农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的人口集中过程。城市化是工业化和产业分工的结果。而城乡一体化是指统筹城乡这两个系统的经济社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不是忽视城市与乡村在空间发展和经济基础上的区别,盲目地把农民转非变为市民,把农村变为城市,不是简单地提高了“城市化率”就代表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这种认识不仅曲解了城市化,更

曲解了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必然会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简单地等同于城乡一体化。 误区二:城乡一体化就是新农村建设。纵观当前国内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措施、报道,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简单的城市反哺农村,在物质和资金上给农村大力支持,帮助农村修路盖楼,解决农民子女教育、生活、出行等就是在搞城乡一体化,把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文件、措施稍加改动就变成了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文件、措施,这显然是片面的。城乡一体化与建设新农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在于,城乡一体化包涵新农村建设,是整体和局部。城乡一体化发展了,新农村建设也必然发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得好,必定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二者的区别在于,城乡一体化是更高层面更大范畴的旨在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协调共同发展的重大战略。而新农村建设的着眼点是“乡”,基本不包括“城”,主要是针对“三农”问题提出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要低于城乡一体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首先应该把重点放在“乡”,应该通过提升“乡”的地位、作用,逐步打破分割壁垒,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和分工优化,协调发展,而不能用新农村建设代替城乡一体化。 误区三:城乡一体化就是城乡一样化。这个观点主要体现为

十问答带你了解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如何开展 微言教育2016-07-13 17:20:47教育工作问题阅读(5914)评论(0)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举报为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促进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问:请简要介绍《若干意见》出台的背景。 答: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国家必须保障的公益性事业,是必须优先发展的基本公共事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性事业。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正处于新型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对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同时,户籍制度改革、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人口及学生流动给城乡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和城镇学位供给带来了巨大挑战。在许多地方,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乡村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教育质量亟待提高;城镇教育资源配置不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大班额问题严重。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刘延东副总理就做好城镇化进程中的义务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战略性任务,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以城乡一体化发展带动区域、校际、群体间均衡发展是整体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均衡发展,着力解决义务教育“乡村弱”和“城镇挤”问题,教育部会同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反复修改完善,研究制定了《若干意见》,先后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由国务院印发实施。 2.问: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需要把握哪些基本原则? 答: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要适应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和户籍制度改革要求,遵循学校教育和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重点把握以下四个基本原则:一是优先发展,统筹规划。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坚持优先发展义务教育,做到公共资源配置上对义务教育统筹规划、优先发展和重点保障。坚持城乡并重和软硬件并重,科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二是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深化义务教育治理结构、教师管理和保障机制改革,构建与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布局相适应的城乡学校布局建设机制,完善义务教育治理体系,提升义务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三是提高质量,公平共享。把立德

城乡教育一体化_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2016年,汶上县正式提出了要打造集团化办学的理念。经过近一 年的筹备,2017年8月份,城区所有小学整合完成,形成了6所实验 小学。“汶上县第一实验小学除了校本部之外,还托管了原镇中学校,形成了一校两区的集团化办学格局。”马友启说。 对于集团化办学,马友启肯定地说,这样的模式对缓解城区大班额问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仅以我 们学校为例,成立教育集团之后,第一实小每年都会抽调多名优秀管 理人员、骨干教师到其他校区,将好的管理经验、教学模式都带过去。”马友启介绍,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与共享,使得家长们可以安 心的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名校,“择校热”逐渐成为了过去时。 而在刚刚结束的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马友启和众多教育 界的委员们交流之后,也提出了对集团化办学的一些建议,“现在全 市各县市区都在推动集团化办学,并且卓有成效。但同时也出现了一 些问题,比如托管的一些老学校,存在校舍老化、校园面积过小等。”他建议,未来应该加速对老旧校舍的提档升级,“可以依托棚户区改 造这一时机,适当的为老学校扩大校园用地面积,对老旧校舍进行新 建或改建。” 本报记者汪泷 “随着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 城乡教育一体化虽有了改善,但是部分地区效果依然有待改观。”对此,民盟济宁市委建议,政府在做好充分调研前提下,可以依据受援方 的具体需求,向农村或落后地区有的放矢进行倾向性帮扶,补缺扶短, 不做重复投入,不搞全面撒网式帮扶。 “从帮扶去向方面,依据受援方的具体短缺,或资金、或教育设施、或教育装备等方面的具体需求,增强帮扶投入的针对性。”政协委员 张平表示,帮扶源头方面,建议建立以国家财政投入帮扶为主,民间捐

城乡教育一体化经验交流 市为实现全市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发展均衡化,师资队伍专业化,办学特色多样化,教育质量优良化,使全市成为全省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先行之地。全面加强以农村为重点的基础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着力实现教育公平。完善教育投入机制,优化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建立和完善均衡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打造城乡教育“六个一体化”。 1、强化政府职责,实现城乡教育责任考核一体化。 一是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列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科学制定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和具体措施。先后制定下发了《市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市教育体制改革实施办法》等文件,在加强义务教育领导、经费投入、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等方面对县级人民政府作出了具体明确规定,促使县、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统筹、教师队伍统管、教师工资统发在xx年就全部落实到位。二是明确各级政府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责任。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市政府下发了《市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落实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责任。xx年全市教育总经费7.1亿元,预算内教育经费4.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17%、

81.22%。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共安排资金3852.5万元,城乡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免学费和贫困生免教科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全市补助公用经费资金1173.7万元,市直义务教育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由省规定的小学154元/生、初中178元/生,提高到300元、500元。三是完善党政领导教育考评制度。按照《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关于建立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制度的意见》(国办发〔xx〕8号)的要求,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各级党政领导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的意见》,把当地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发展状况纳入县级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任期内的政绩考核内容。将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确保教师工资、中小学公用经费、校舍建设维修改造经费等教育投入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四是积极化解农村“普九”债务。按照“制止新债,摸清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总体要求,积极化解了“普九”1.1亿多元的债务工作,同时建立起制止发生新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稳定机制。 2、科学合理布局,实现城乡学校规划建设一体化 一是推进学校布局合理化。按照“高中阶段学校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中心小学、幼儿园向乡镇所在地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的原则,制订并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为缓解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市委汪德和书记、市政府副市长亲临一、二、三小现场办公,当即决定投资1200万元扩建三所小学,共新建校舍面积8475平方米,增加教室、多媒体室60间。市委汪书记召开市委常务会,决定在市区新建扩建了暨阳学校、明志小学、弘德小学、

单选题 1、千年瑶寨位于下列哪个省份?(1、0分) A、浙江 省 B、贵州 省 C、广东 省 D、陕西 省 2、《陕甘宁边区纲领》就是在哪一年颁布得?(1、0分) A、1940 年 B、1941 年 C、1942 年 D、1943 年

3、()就是创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体制得基本要求。(1、0分) A、坚持党得文化路 线 B、坚持党得群众路 线 C、坚持党得政治路 线 D、坚持党得制度路 线 4、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就是在哪一年召开得?(1、0分) A、2012 年 B、201 3年 C、2014 年 D、2015 年

5、《理解民族关系得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得“去政治化”》就是()发表得。(1、0分) A、马戎 B、费孝 通 C、李维 汉 D、李培 林 6、论文《第二代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一体与繁荣一体》就是在哪一年发表得?(1、0分) A、201 0年 B、2011 年 C、2012 年 D、2013 年

7、我国第一个省一级得内蒙古自治区就是在哪一年建立得?(1、0分) A、1944 年 B、194 5年 C、1946 年 D、1947 年 8、海南五指山市项目调查组在五指山市召开了()政府部门参加得座谈会。(1、0分) A、4个 B、14 个 C、24 个 D、34 个 9、“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得改革新思路就是哪次会议提出得?(1、0分)

A、党得十八届三中全 会 B、党得十八届四中全 会 C、党得十八届五中全 会 D、党得十八届六中全 会 10、截至2017年,中国大陆共有多少个民族自治县(旗)?(1、0分) A、90个 B、100 个 C、110 个 D、120 个 11、青岛市朝鲜族移民形成得就是下列哪种经济文化类型?(1、0分) A、“依附—移植式”经济文化类型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大家好,我们这一讲的题目叫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在该专题的准备和制作过程中,具体分工如下: 现在我们有一种不太准确的提法,城乡一体化,把“发展”两个字去掉,这就容易引起很多误解,像城、乡两者能不能够一体化?不能够一体化,我们讲的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其中就包括了统筹城乡,统筹城乡发展。就这个问题,我想分四个大的方面来谈。 一、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现实背景 (一)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第一点,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现实背景到底是什么。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这是最近这几年在社会各个方面讨论得比较多的一个话题。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最现实的背景,是我们当前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这样一种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严重地扭曲了城乡关系,所以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 但这里涉及到一个概念,什么是“二元”结构?所谓“二元”结构讲的是在整个经济社会结构体系中,明显地同时并存着比较现代化的城市社会和相对非现代化的农村社会,同时并存着比较发达的城市工业和相对落后的农村农业。 从历史上来看,我国本来就存在巨大的城乡差别,是一个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社会。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从理论上来讲,是想打破这样一种城乡“二元”结构,但很多制度、很多的政策措施恰恰不是有助于消除这一种“二元”结构,像我们的户籍制度等等,恰恰相反,反而强化和固化了这样一种“二元”结构,使城乡隔绝状态得到制度化和固化。即使到现在,包括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没有被彻底地打破。 (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强化和固化产生的消极影响 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强化和固化,它产生了很多的消极影响,一些什么样的消极影响呢?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个,城乡不平等交换的长期存在,这是造成今天城乡之间巨大差距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如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为了加快工业化,尽快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但这些工业化是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的,我们既没有自身的积累,也很难从国外借钱,怎么办?我们搞了一个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低价从农民那里把农产品买过来,像农村销售的工业品,价格是高的,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我们从1949年或1950年,到改革开放之前,30年,据不完全统计,光是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就达到八千个亿左右,我们现在讨论“三农”问题,其症结和根源正是这样一种长期形成和不断强化的城乡经济社会结构。 第二个消极影响,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脱节。本来工业化和城镇化、城市化是相互促进的,两者是有机联系的,但我国在城乡隔绝的状态下面,虽然城市工业,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相当快的发展,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面,工业化在快速推进,但并没有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向非农产业转移,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种

1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研究 开题报告 一、选题意义 (一)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义 随着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加快,城乡二元对立结构的弊端日益显现。以 二元户籍制度为核心,包括二元就业制度、福利保障制度、教育制度、公共事 业投入制度在内的二元社会制度体系导致城乡市民与农民阶层之间的差距越来 越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底层群众上升通道越来越窄等一系列社会问 题。这不仅严重阻碍了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步伐,也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背离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初衷。为此,在新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 了科学发展观的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义务教育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要求,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科 学发展观的内在要义。 (二)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 2007 年10 月15 日,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 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发展新要求。2008 年中央一 号文件提出了“探索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2008 年10 月12 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2009 年中央一号文 件提出“坚定不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10 年中央一号 文件进一步提出“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 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近年来,城乡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义务教育因 其具有普及性、强制性、免费性等特征,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建设所需人才的基 本素质和能力。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为城乡居民与社会的发展差距抹上了最初的 底色,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 (三)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新时期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明确要求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城乡 一体化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2010 年7 月29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在义务教育方面,提出了“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的明确 要求。 2 (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的有力途径 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城 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能破除城乡分治的教育体制机制,通过城乡教育的双向沟通、 良性互动,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目标。 (城乡义务教 育生均指标比较见表1)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新时期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

城乡教育一体化经验交流材料 市为实现全市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发展均衡化,师资队伍专业化,办学特色多样化,教育质量优良化,使全市成为全省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先行之地。全面加强以农村为重点的基础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着力实现教育公平。完善教育投入机制,优化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建立和完善均衡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打造城乡教育“六个一体化”。 1、强化政府职责,实现城乡教育责任考核一体化。 一是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列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科学制定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和具体措施。先后制定下发了《市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市教育体制改革实施办法》等文件,在加强义务教育领导、经费投入、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等方面对县级人民政府作出了具体明确规定,促使县、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统筹、教师队伍统管、教师工资统发在20xx年就全部落实到位。二是明确各级政府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责任。按照《义

务教育法》的要求,市政府下发了《市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落实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责任。20xx年全市教育总经费亿元,预算内教育经费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共安排资金万元,城乡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免学费和贫困生免教科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全市补助公用经费资金万元,市直义务教育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由省规定的小学154元/生、初中178元/生,提高到300元、500元。三是完善党政领导教育考评制度。按照《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关于建立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xx〕8号)的要求,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各级党政领导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的意见》,把当地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发展状况纳入县级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任期内的政绩考核内容。将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确保教师工资、中小学公用经费、校舍建设维修改造经费等教育投入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四是积极化解农村“普九”债务。按照“制止新债,摸清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总体要求,积极化解了“普九”亿多元的债务工作,同时建立起制止发生新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稳定机制。 2、科学合理布局,实现城乡学校规划建设一体化 一是推进学校布局合理化。按照“高中阶段学校向县城

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创新题目及答案 1.截至2017年,云南省共有()民族自治县(旗)。(1.0分) A.4个 B.7个 C.11个 D.29个 我的答案:D√答对 2.目前我国共有()民族自治地方。(1.0分) A.125个 B.135个 C.145个 D.155个 我的答案:D√答对 3.青岛市朝鲜族移民属于()经济文化类型。(1.0分) A.“依附-移植式” B.“创新-移植式” C.“半自创半融入型” D.“融入型” 我的答案:A√答对

4.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是在哪一年建立的?(1.0分) A.1944年 B.1945年 C.1946年 D.1947年 我的答案:D√答对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在哪一年通过的?(1.0分) 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我的答案:C√答对 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1.0分) A.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我的答案:B×答错 7.截至2017年,中国大陆共有多少自治州(盟)?(1.0分)

A.10个 B.20个 C.30个 D.40个 我的答案:C√答对 8.海南五指山市项目调查组在五指山市召开了()政府部门参加的座谈会。(1.0分) A.4个 B.14个 C.24个 D.34个 我的答案:C√答对 9.()是创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体制的基本要求。(1.0分) A.坚持党的文化路线 B.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C.坚持党的政治路线 D.坚持党的制度路线 我的答案:B√答对 10.“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改革新思路是哪次会议提出的?(1.0分) A.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创新思路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时机已逐渐成熟。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要因地制宜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要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框架,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主要抓手,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标签: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创新体制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十七届三中全会又作出了“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部署,为推动城乡融合互动发展指明了方向。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最终归宿,要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必须创新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彻底破除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切实纠正城市偏向,给农民以平等的国民待遇,推进城乡互动、城乡交融。 一、经济战略:因地制宜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 推动城乡一体化,首先要稳步实施城市发展战略。相对城市化而言,城乡一体化不是对城市化战略的推翻,而是城市化处于高级阶段后所表现出的一种客观规律。“城市化初期,城市对人口、产业的吸引和集聚处于主导地位,农村居民‘离土又离乡’会快速提高城市居民的密集度。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超过50%后,区域社会开始向城乡融合即城乡一体化方向迈进,城市对农村的扩散、辐射和带动作用也会逐步增强。”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要让农民充分享有公平的国民待遇、完整的合法权益和平等的发展机会,努力实现城乡地位平等、互补互促、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由于我国区域经济水平、社会事业发展不均衡,所以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还要注意不能脱离各类城市各自的发展阶段和特点,不能不加区别地实施城乡一体化政策,在政策制定上,应根据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进行多样化发展,而不是单纯从大城市或小城镇的某一方面的发展来推进城乡一体化。 城市化不是简单地把农业人口变为城市人口,农业用地变为城市用地,更重要的是应注重质的变化。通过适宜的城市化战略,切实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更多的出路,增加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改变他们靠天吃饭的现状,让广大生活在温饱,甚至贫困线上的农民也有机会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是采用“优先发展小城镇”,还是“优先发展大城市”,或是其他的城市化战略,具体到各地区,应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策略,特别是我国东中西地带发展的非均衡性,使得这种城市化的差异更加有所不同。总之,在制定城市化战略的同时,既要考虑由于人口拥入城市而带来的“城市病”问题,也要顾及充分利用聚集经济效益,并关注农民的切身利益。 二、主要着力点: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 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X〕40号)、《X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X府发〔X〕17号)和《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X府发〔X〕11号)精神,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优先发展、统筹规划,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提高质量、公平共享,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基本原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校党的建设,推进依法治教,提高教育质量。合理规划城乡学校布局建设,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统筹教育资源配置,着力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的问题,加快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城乡常住人口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全覆盖,为建设“大美X、区域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三免一补”(免杂费、教科书费、作业本费,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城乡全覆盖。到X年,县域内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大

班额基本消除,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乡村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达到相应要求,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教育脱贫任务全面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实现县域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 三、工作任务 (一)统筹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1.努力办好乡村学校。正确处理公平、质量与方便学生就近上学的关系。在交通便利、公共服务成型的农村地区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在居住分散的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留守儿童较多的地区,根据需要建设寄宿制学校,形成有乡(镇)中心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和村小学、教学点的合理学校布局结构。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不断完善村小、教学点等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条件,按标准配备必要的设施,保障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正常运转。合理制定闲置校园校舍综合利用方案,严格规范权属确认、用途变更、资产处置等程序,并优先用于学前教育。切实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避免出现“边建设、边闲置”现象。 2.同步规划建设城镇学校。按照城镇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布状况,制定并及时调整学校布局规划,并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障学校规模、数量与城镇发展和人口增长相适应,学校用地及建设实行联审联批制度,在学校用地和方案审批阶段,规建和住房保障、国土资源、财政等相关部门应征得教育主管部门同意。

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创新 1.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是在哪一年建立的?(1.0分) A.1944年 B.1945年 C.1946年 D.1947年 我的答案:D√答对 2.《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提出,21世纪的中国应当把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族群问题上的“政治化”趋势改变为()的新方向。(1.0分) A.“制度化” B.“社会化” C.“经济化” D.“文化化” 我的答案:D√答对 3.截至2017年,中国大陆共有多少个民族自治县(旗)?(1.0分) A.90个 B.100个 C.110个 D.120个 我的答案:D√答对 4.“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改革新思路是哪次会议提出的?(1.0分) A.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C.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 D.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我的答案:A√答对 5.截至2017年,华中地区共有()民族自治县(旗)。(1.0分) A.1个 B.9个 C.12个 D.21个 我的答案:C×答错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在哪一年通过的?(1.0分) A.1982年 B.1983年

D.1985年 我的答案:C√答对 7.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在哪一年召开的?(1.0分) A.2012年 B.2013年 C.2014年 D.2015年 我的答案:C√答对 8.截至2017年,云南省共有()民族自治县(旗)。(1.0分) A.4个 B.7个 C.11个 D.29个 我的答案:D√答对 9.论文《第二代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一体和繁荣一体》是在哪一年发表的?(1.0分) A.2010年 B.2011年 C.2012年 D.2013年 我的答案:B√答对 10.千年瑶寨位于下列哪个省份?(1.0分) A.浙江省 B.贵州省 C.广东省 D.陕西省 我的答案:C√答对 11.目前我国共有()民族自治地方。(1.0分) A.125个 B.135个 C.145个 D.155个 我的答案:D√答对 12.()是创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体制的基本要求。(1.0分) A.坚持党的文化路线 B.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C.坚持党的政治路线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性?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有利于实现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有利于共同富裕(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公平) 扩内需,推动消费,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关注政府和党关注的几个个要点: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2.政府不能包办一切,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3.党要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科学、民主和依法执政。 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5.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单元总结设问: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注协商民主) 1.国体 2.主体:公民、政府、人大代表及人大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 3.制度保障 4.三个有机统一 5.国际视野 高考迫近,只有60天了,为使复习事半而功倍,不做无用之功,给你几点建议,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是成败的根本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成也基础,败也基础”。无论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差的,要出好成绩,抓基础最有效。有些学生之所以成绩上不去,根本原因就是基础知识不牢靠。数学、物理差,很大程度是有的连公式都没有记牢;英语差,很大程度是有好多的单词和短语没有记住。还有些学生,本来学习很不错,考试常常是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这小小的错误,说到底就是基础知识没有夯实所致。从多年的考试来看,学生丢分的根本不是新题、难题,而是基础知识,由于基础知识不牢靠,把不该丢的分而丢弃了。 2、树立总分意识,提高总分是上乘的做法 高考命题的目的在于选拨各层次的学生。但要知道,高考录取最终要看总分,即使是偏点科也无妨,只有总分入围,达到投档线,才有被录取的希望;眼下一定要树立总分意识,扬长避短,千方百计提高学科总分。 3、抓“常考易错点”是考前的重中之重 要“提高总分”,就要找出自己的“增分点”,增分点就是各自能提分的“常考易错点”。为什么“常考”,因为是重点;为什么“易错”,因为没有掌

落实《关于统筹推进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宝山区教育局 宝山区现有小学6所,其中农村小学1所,目前在校生1655人,现在岗教师约212人、在岗专任教师约168人。公办幼儿园5所,其中1所独立幼儿园。 我区按照双政教督【2018】2号文件《关于转发黑龙江省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转发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专项督导的通知>的通知》的精神,开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工作情况如下: 一、工作目标 1、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按照黑龙江省标准化学校评估细致要求,我区小学于2010年全部通过省市级评估验收,县域内城乡小学建设标准统一。 2、县域内教师编制标准统一。按照双鸭山市教育局编制办要求,我区小学教师编制标准统一,小学师生比为19:1。 3、县域内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宝山区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生均600元/年。 4、县域内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宝山区内小学按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标准(黑龙江省发和国发的)要求,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 二、同步建设城镇学校 5、按照城镇化规划和常住人口规模编制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布

局规划,确保城镇学校建设用地。宝山区小学按照城镇化规划和常住人口规模编制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经过几年调整,现有小学6所,确保城镇学校建设用地,按照居民分布在宝山一地南部心建一所公办幼儿园。 6、实行教育用地联审联批制度,落实城镇新建居住区配套标准化学校建设。宝山区小学用地实行了教育用地联审联批制度,落实了城镇新建居住区配套标准化学校建设,并达到要求。 7、建立了“交钥匙”工程的工作机制,确保配套学校建设与住宅建设首期项目“三同步”。宝山新建小学实现了“交钥匙”工程的工作机制,确保配套学校建设与住宅建设首期项目“三同步”,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学校建设和住宅建设同步推进两不误。 三、努力办好乡村教育 8、制定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本区只有一所农村小学,制定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 9、制定了闲置校园校舍综合利用方案。本区制定了闲置校园校舍综合利用方案,利用闲置校园校舍建起了4所学校附属幼儿园,解决了入园难问题,提高了学前一年受教育率。 10、组织开展城乡对口帮扶和一体化办学。我区只有1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源有减少倾向,区政府和所属教育局组织开展城乡对口帮扶和一体化办学,由育人小学对口帮扶宝山村学校。 11、将优质高中招生分配指标向乡村初中倾斜。市教育局制定了一中定向配额方案,分配指标向乡村初中倾斜。 12、城镇学校和优质学校教师每学年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的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工作情况汇报文档2篇 Report on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编订:JinTai College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工作情况汇报文档2篇 小泰温馨提示:情况汇报是将已经完成的某一时期的工作进行全面系统地检査、分析、研究和归纳,形诸文字或报送上级领导机关或在本单位有关会议上报告工作情况。本文档根据情况汇报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工作情况汇报文档 2、篇章2:关于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会议筹备情况汇报文档 篇章1: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工作情况汇报文档 平定县是农业大县,全县有10个乡镇,318个行政村,总人口31.55万,其中农业人口就有25.05万。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学174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普通xxx中学1所,初级中学2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民办普通学校1所,小学145所(不含教学点57个),职业中学3所,少体校1

所。174所学校当中,有166所位于乡镇农村。在校学生 50184人,其中35000多人在乡镇中学和农村小学就读,占到 在校学生人数的70%以上。因此,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教 育的发展尤其是农村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均衡布局、和谐推进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才能为全县的社会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近年来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效果 统筹城乡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我国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步骤。就我县而言,要在新时期全面实施“环境创优,外向带动,科教支撑,民营提升,赶超发展”五大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强县”、“特色农业大县”、“商贸物流重县”、“文化旅游名县”建设,特别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平定素有“文献名邦”的美誉,文化精神源远流长,这种深厚的教育积淀,不是因为办好了某一所或者少数几所学校就能形成的,而是得益于城乡之间普及而广泛的尊师重教传统所提升的整体教育水平而体现出来的。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教育方面始终坚持均衡和谐的 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