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谨防中西部农村公共服务的负效益

谨防中西部农村公共服务的负效益

谨防中西部农村公共服务的负效益
谨防中西部农村公共服务的负效益

谨防中西部农村公共服务的负效益

王习明

2012-04-24 10:55:20 来源:《学习时报》 2012年04月23日

要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就必须解决我国公共服务严重失衡特别是农村远低于城市、中西部山区农村远低于其他农村的问题。这不仅要加大对中西部山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解决总量不足的问题;而且要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含基础设施建设,下同)的体制机制,解决农村公共服务效率低下的问题。现有的关于农村公共服务效率的研究都认为,对农村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即使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不能增进农民的福利水平,也不会降低农民的总体福利水平。但中西部山区农村的经验表明,有少数项目不仅没有增进农民的福利水平,而且降低了农民的整体福利水平,即具有负效益。农村公共服务的负效应不同于供求结构失衡导致的农村公共服务低效。

中西部农村公共服务的负效益的主要表现

修建高等级公路、铁路破坏了环境,降低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修建高等级公路、铁路对环境的直接破坏主要表现在修建大型隧道改变了地下水(含山泉)的流向、降低了地下水的水位,导致农业灌溉和人畜饮用困难。修建高等级公路、铁路对环境的间接破坏主要表现为高等级公路、铁路修通后,山上的树木被砍伐、石头被开采,导致原始森林被破坏。由于水源破坏降低了农业收入,道路修通便利了运输,城市建设提高了对名贵大树的需求,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对石料的需求,因此,农民便开始上山寻找名贵大树,通过卖树增加收入,致使山上百年以上的名贵大树大多被砍伐,生态林遭到破坏;地方政府也积极招商引资,而见效

最快的就是引进采石场,设立采石场也导致了森林和土地被毁。对于大多数长期生活在村庄中的农民来说,高等级公路、铁路的修建所带来的方便远远低于其造成的损失。

小学和幼儿园的标准化增加了山区农村小孩的上学困难。山区农村小孩上学困难的增加不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的增加造成的,而是学校大规模的合并造成的。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教师工资和办公经费得到了保障,学生也不再负担义务教育期间的杂费、书本费和住宿费,因交不起学校的费用而不能享受义务教育的现象基本上被消除。但是,部分山区县为了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标准,进行了大规模的学校合并,小学、幼儿园数量在近几年减少2/3以上;剩下的几乎全部设在集镇。由于小学和幼儿园没有住宿条件,没有专门的接送车,大多数农村的小孩只能步行上学,最远的要步行10多里的山路,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达到 3个多小时。条件好的家庭为了方便孩子上学,只得在集镇买房或租房,并派专人照顾小孩的生活起居,每年至少要增加几千元的开支;有相当数量的小孩因无人接送而不能进幼儿园,只能上一年的学前班。而且,由于离校远的学生学前教育不如集镇上的学生,加上上学路上花了太多的时间,其学习成绩往往不如集镇上的学生,容易受到歧视,因此,他们对学习往往缺乏兴趣,他们中的多数往往初中一毕业就外出打工。如果比较减免义务教育的杂费、书本费和住宿费与合并山区学校的效益,就可看出近几年的教育服务对山区农村小孩来说基本是负效益。

农村合作医疗的规范化导致了新的就医困难。部分山区县在推行农村合作医疗时对乡村个体医生及医疗点进行了规范,只有证照齐全、有相对独立的药房和治疗室的医生才能在自己的诊所行医,其他一律取缔。其结果是,山村的医疗点数量减少了 2/3以上,大多数村只有一个医疗点。半数以上村民到这个唯一的

医疗点就医需要步行很多山路,非常不方便,且没有了选择权。

农民住房的集中特别是楼房化导致整体福利水平的下降。集中居住特别是住楼房的农民尽管住房条件有明显改善,但总体福利水平不仅没有提高,而且有所下降。其主要表现为:第一,生活成本明显增加。分散居住时,可以烧沼气、树枝,可以在房前屋后种蔬菜,还可以喂养家禽家畜;住楼房后,只能烧煤和液化气,不能喂养家禽家畜,也不方便种蔬菜。第二,农业生产成本有所上升。以前分散居住,所承包的农田就在住房附近,耕作、管理、收获都较方便,也便于将人畜粪便运到农田里做肥料;现在集中居住,离承包农田太远,农业生产不方便,也没有了农家肥。第三,环境卫生恶化。以前分散居住,人畜粪便和多数垃圾都可变为农家肥料,废水也可直接用于农田灌溉,基本上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现在集中居住,粪便和废水都流到了下水道,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大幅度降低,由于排污和净化设施不配套,缺少专门的清洁人员或物业管理人员,因此环境污染很严重,经常是废水四溢、垃圾遍地。

防止中西部农村公共服务负效益的对策

农村公共服务投入的负效益,是无意造成的后果。但经济和社会的理性思考可以注意那些并非有意造成的、但由于体制性安排而引起的后果。要提高中西部农村公共服务的效率,防止公共服务的负效益,必须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

建立以方便服务对象为导向的公共服务规划制度。农村公共服务的目的是让农民受益,农村公共服务的项目、场点应该让受益农民选择,农村公共服务的质量应该让受益农民评价,并让农民民主参与农村公共服务的管理。在规划学校、医疗室等服务网点时应让受益农民参与,以方便农民就近享受教育、医疗等公共

服务为取向,而不应只考虑了节省管理成本;在规划农民居住点时,要既考虑节约耕地和提高公共设施的效率,又考虑农民的生活、生产成本。

建立环境保护优先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制度。中西部山区生态非常脆弱、地形十分复杂,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和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重点区域,也是我国珍稀物种和种子资源的自然保护区。在中西部山区进行公路、铁路、水渠等基础设施建设时应优先考虑环境保护,要将环境当成一个有机系统,充分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对环境的可能影响并制定好预防环境破坏的方案。凡是因公路、铁路、水渠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农民生活的环境遭到破坏的,不论是间接的还是直接的,都应该给予充分补偿,以确保这些农民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整体福利水平有明显提高。

建立按地区类型制定农村公共服务标准的制度。平原、山区的公共服务标准应有区别。山区农民居住分散、农村交通不便、农业收入较低,农村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极度落后,国家对山区农村的财政投入应高于平原,但公共服务的规模效益应低于平原。如小学、幼儿园、医疗点应适当分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也不宜大规模地集中居住。

建立系统配套和适度超前的公共服务体制。公共服务是个系统工程,不仅某些类型公共服务需要相互配套,如交通与水利、住房改造与环境整治、社会保障与计划生育、治安与人口管理;而且某类公共服务内部也需要配套,如农村教育就涉及幼儿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衔接问题,其中农村义务教育又涉及学校的布点、教师的待遇、学生的生活等。只有充分认识到公共服务的系统性,才能防止公共服务的负效益和低效率。中西部山区农村因地形复杂、经济落后、文化差异性较大、公共服务极端落后,在进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时更

应注意其系统性,防止其负效益。如在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时,应给他们提供增加收入的渠道以满足生活成本上升的需要,还应为他们提供配套的环境卫生服务;在扩大幼儿园和小学的规模时,可建立免费的校车接送制度解决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往返困难问题,还可建立寄宿制度让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住校就读;在进行水利建设时,应处理好大水利与小水利的关系,防止小水利建设破坏大水利系统。

农村公共服务 摘要我国先阶段的公共服务就是指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初步建立但还需继续完善的条件下,政府为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公平目标,通过完善财政体制和提供财政保障使不同地区政府确保本地区居民有机会、有能力、有权力接近的与公民基本权力有关的公共服务项目,包括医疗卫生(或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基本教育(义务教育)、社会救济、就业服务和养老保险。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责任,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它体现了发展的社会属性。考虑到我国现阶段的特点,尤其是地区和城乡差别较大,本文就以杨楼村作为研究对象,从而找出农村公共服务存在的普遍问题,从而提出自己的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公共服务财政体制农村市场经济 一当前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让世界瞩目,伴随着这个大的浪潮,中国广大的农村也紧紧抓住机遇不断的寻求发展空间,尤其是每年的中央的一号文件都是指向三农,让广大农民看到了实惠,看到了改变生活的政策保障,农村公共服务的概念也开始注入广大农民的脑海中,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潮流中积极贡献自己的才智。下面让我们通过杨楼村的发展来了解农村公共服务的状况。杨楼村位于河南省南部的一个普通村庄,全村共有19个自然村,1076户,4103口人,党员80人,人均纯收入3817元。 (一)农村公共卫生医疗服务 该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10年实现农村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告别有病不敢看,因病致贫的时代。该村还大力筹措资金进行农村卫生室的建设,改善基本的医疗卫生条件。使一些小病能就近就诊,还积极引进人才等等。该村在上级政府的帮助下,新建一自来水厂,解决了群众饮水的安全问题。 (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也越来越重要,而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好与坏,为此该村积极响应号召推进“农村书屋”建设,使广大群众在闲暇之余能够吸收到更多的精神养料,丰富了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在农闲的时候村委会组织广大村民外出旅游,还积极联系一些豫剧团下乡,广大群众不用出门就能欣赏名家大腕的精彩演出。发展归根到底要靠先进的的生产力,要靠教育,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现状与思考 一、中国中小企业现状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小企业相比于大企业,对经济发展更为重要。一个国家的经济要强大,不仅要有能走向世界的大企业,而且也要有成功的中小企业。经济中并不是每个行业都存在规模经济,在那些并不存在规模经济的商业、服务等行业中,中小企业往往是主体。中小企业还具有大企业所不具有的两个优势:一是中小企业是以劳动密集型技术为主,是就业的主渠道。二是中小企业“船小好调头”,能及时适应需求变动而调整。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更为重要。 以上海市为例,有这样一组统计数据,突出了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即98765:9即在工商登记中,98%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对缴纳税收和提供就业岗位做出了很大贡献;8即在所有类型的企业中,84%的就业岗位是中小企业提供的,任何社会力量和政府领导都不会轻视中小企业;7即在上海的高新技术企业中,71%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小企业,74%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是由中小企业实现的,中小企业是创新的活力源泉;6即在全社会的实有资本的投入中63%是由中小企业投入的;5即上海地方税收中,接近50%的地方税收是由中小企业提供。 尽管中小企业很重要,但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信息不灵、渠道不畅、研发不利、管理粗放、人才不够、环境不利、装备不强和信用不高8大难,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对中小企业获取公共服务的专题调研中了解到,中小企业服务存在以下几方面较突出问题:中小企业对公共服务信息了解渠道单一、渠道不畅,面对诸多信息不知如何下手;中小企业对公共服务资源找寻困难,优秀的公共服务资源找寻更不易,存在“找不到、用不起、用不好”的现实性问题;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诉求解决成本高等。 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仍然需要政府和社会公共服务机构的大力扶持。 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背景 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务院发布国发[2009]36号文件,即《国务院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情况自查报告 关于2006-2007年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情况的自查报告区委组织部: 根据涪区委[2008]800号文件要求,街道党工委对2006-2007年**和改扩建的村级服务中心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搞好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街道党工委成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组织委员具体抓,相关部门负责落实的领导机构。加强了建设质量监管,建立了违纪违法追究责任制,确保了工程按时按质完成。(转载请注明来自:好范文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ec17832599.html,/) 二、2006-2007年土建工程和设施设备配置完成情况。按照**区委办[2006]164号文件精神,李渡街道2006年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指标为:**5个村(原李渡镇垭口村、均安村、石**、红星村、**村),改扩建2个村(原致韩镇新阳村、龙桥村),配套完善4个村(原李渡镇两桂村、水磨滩村、原

义和镇双溪村、原**乡断桥村);2007年建设指标为:**2个村(原致韩镇桂花园村、****),改扩建3个村(原李渡镇石院村、原致韩镇云星村、原**堰桥村)。目前,按要求未完成任务的有2个村:一是**的原李渡镇**村,主要原因是该村地处李渡新区规划区内,多次选址均被区规划局和工业园区予以否定,村上为跑规划已花了数万元的资金,均无结果。二是改扩建的原致韩镇云星村,因为办公室为原村校的教室,已成危房,经预算资金缺口较大,因而未进行改扩建工作。按涪区委办[2006] 164号文件精神,**的7个村的设备配置投资每村5万元和需要配套完善的4个村投资每村2.2万元未兑现。其余各村均已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堰桥村除外)。 三、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自开展此项工作以来,党工委高度重视,由纪委、财政等部门组成审计小组负责对该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及时划拨上级的资金补助,确保专款专用;不存在有挤占、挪用、截留现象,也没发现在资金使用、管理中有违纪、违法行为。 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未来建设规划。由于街道下辖大部分村办公条件差或没有办公场所,经党工委研究决定,2008-2010年拟**和改扩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共计23个村,

农村社区的基本功能与作用 四川省宜宾市民政局副局长李方才 一、农村社区的基本功能 1、自治功能。农村社区是一级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与村党组织和村委会融为一体,合二为一,形成有机整体。农村社区村民自治的功能主要有三项:第一,公共服务的功能。搞村上的公益事业,不能提硬性要求,不能搞强迫命令,更不能搞摊派集资,只能通过采取村民“一事一议”的办法协商着办,经过广大村民共同自愿参与,努力把村上的公益事业,特别是要把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好。第二,组织和动员群众的功能。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自治活动,是农村社区村民自治的重要形式。农村社区缺乏了社区成员的参与便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农村社区村民自治意识的强弱事关社区最终能否实现社区成员齐心协力提高理论政策水平、文化素养、生活质量、农村文明程度的目标。农村社区成员自主管理,营造和形成自己管理社区、自己建设社区,为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添砖加瓦的社会氛围,本身就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题中之意,也是农村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的直接表现。第三,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主要是通过社区村民自治来维护社会治安和调解民事纠纷。 2、建设功能。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抓好的首要任务,搞好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把社区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好,把农村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好。对农村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要把村庄规划建设好,对本村村庄外围的散居农户,要着力搞好两建三清四改五通,即:建庭院经济、建沼气;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房、改厨、改厕、改圈;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电视。特别是要着力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尤其要注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应与村庄建设相结合,搞好村庄建设是农村经济走向和人流、物流、信息流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对搞好村庄建设,让亿万农民过上城市人的幸福生活有三大好处:第一,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第二,大大节约肥沃耕地,散居1户农民住房占地1500平方米左右,村庄1户农民住房占地300平方米左右。第三,给村民用水、电、气、电话、电视机、微机等都会带来便利。如四川省宜宾县新联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听说要组建社区搞村庄建设了,在会上就有20多户农民自愿报名要求在公路旁边新建1个小型村庄,配套建起农贸市场。但要求散居农民尽可能在村庄居住,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搞强迫命令,只能采取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分步实施的办法逐步集中。现在农村许多村庄没有统一规划,加上农民信迷信,建房讲究座东向西、座南向北,农民建房混乱无序。因此,很有必要通过村庄建设,逐步将混乱无序的村庄建设成为布局合理、设计新颖、人居环境优美的新型村庄。从现实意义上讲,一个个设计新颖的崭新的村庄诞生之时,就标志着中国农村村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管理功能。农村社区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协商、民主监督。加强农村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以加强民主管村为重点,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用制度规范工作,用制度约束行为,用制度管人管事。一是要健全和完善公推直选村干

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一、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一)当前农民最需要的基本公共服务 2006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事实上,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确实存在着大量不和谐的因素,其中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尤其是城乡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现象,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十一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在这之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设》中,明确提出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 其实城乡公共服务非均等化主要是因为我国一直以来的发展战略造成的。所以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实际差距的重要因素, 是新阶段农村反贫困的关键所在, 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路径依赖。长期以来, 在农村主要靠农民积累的公益金来解决某些公共服务事项, 这与城市形成极为明显的差距。由于农村公共服务制度的缺失, 农民在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公共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事实上, 公共服务因素在我国城乡实际收入差距中的比例已高达30%~40%。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 70%, 但是国家80%的公共卫生资源投放在城市; 义务教育人口的 60%在农村, 却只有不到 25%的资源用在农村。从短期来看, 这使得农民“因病返贫”, 因教育落后返贫的问题比较普遍。从长期看,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匮乏制约了农民素质的提高, 不仅会影响农民未来收入的提高, 还会形成许多经济社会问题。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和服务供给不足、结构失衡、效率低下的局面有着其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和体制背景, 财政与金融资金难及农村地区是一个原因, 但农村综合改革滞后则是造成现状的主要体制性原因。进入新阶段, 随着农村潜在公共需求的逐步释放, 农村居民日益成为公共需求的主体。适应这个变化, 为广大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 已成为新阶段农村综合改革的重大任务。所以新阶段农村综合改革应当抓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突出矛盾, 变革农村的上层建筑, 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曾经设计了一份由四十二个问题构成的调查问卷,寄发给全国各地长期从事“三农”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政策研究

新农村建设如何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杨晓蔚 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建立一个健全、完善、惠及全民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有利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地区和城乡间发展的差距;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有利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目标,就应该大力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扩大了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增加了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把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的供给,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有效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但从各地新农村建设的情况来看,农村公共服务发展还依然相对滞后,特别是与城市相比,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社会保障等大大落后于城市,城乡差别呈扩大趋势;农村公共服务投资

主体不明,供给不足,投入不多,城乡及农村之间公共服务不均等现象比较突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和城乡公共产品均等供给机制尚未建立;也存在着农村公共项目资金管理混乱、公共服务效率不高的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把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努力实现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现代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的目标,把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构想真正落到实处。 一、转变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全面履行政府管理职能、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明确农村公共服务的职责和重点,把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加快从过去的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到公共服务型政府上来,充分发挥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首先,高度重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好农村公共服务发展规划。政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导者和相关制度的决策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农村公共服务的长远建设和发展,把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真正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要加强对公共服务的前瞻性研究,把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一个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明确今后努力和发展的方向。还要制定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列入年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国标委综合〔〕)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厦门市标准化研究院、海盐县人民政府、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标准研究中心、永春县人民政府、沙县人民政府、长泰县人民政府等。 本标准制定目的和意义 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是农村公共服务的综合载体,其目的旨在丰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内容,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解决农村公共服务碎片化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中,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是新形势下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基层社会治理,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载体。 国家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对村级公共服务机构提出要求,要求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整合资源建设乡村综合服务社和服务中心。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整合利用现有设施场地和资源,构建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年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健全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整合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文化室、卫生室、计划生育服务室、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现有场地、设施和资源,推进农村基层综合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逐步构建县(市、区)、乡(镇)、村三级联动互补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 当前,目前尚没有对于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各个地方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管理等方面发布并实施了相关的文件及实施方案,对服务中心的建设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在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基层对农村公共服务中心的概念和定位不清;资源欠缺整合;地区发展不平衡、差距大;重建设轻运维,设施有效利用率低;重代办服务,综合性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而文件要求相对比较宽泛、宏观,对于服务中心具体设施设备的配置,以及建成后服务中心如何管理、如何运营、服务规范如何建立等重要问题均没有涉及;同时,这些规定散见于各个相关政府部门文件,导致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分散化”管理。在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服务与管理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缺乏统一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到服务中心的下一步发展。 新常态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运行、服务与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从数量全面覆盖向质量明显提升转变,由代办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对服务内容的全面化、服务行业的规范化、公共服务的专业化、服务模式的多样化以及支持保障的常态化等提出了总体要求,以更好地满足农村广大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制定《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对建设、管理等环节提出相应的要求。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推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规范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切实发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在农村公共服务提供方面的作用,解决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主要工作过程 )建立标准起草组 该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后,于年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年月成立了标准起草组,形成标准草案。 )开展全面调研

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标准(试行) 一、新型农村社区定义 在农村一定地域范围内聚居的,从事现代农业生产、享受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社会服务的、实行城镇社区管理模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二、建设目标: 居住集中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社区化、设施城镇化。 三、建设要求 集约土地、规模生产、提升功能、方便生活。 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大力推行“多村整合”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同一县(区)域内农村社区达到建设标准基本一致,服务标准基本一致。 五、建设规模及住宅建设标准 1、人口及建设用地规模 新型农村社区根据各村人口、产业、文化等情况按600户、2000人左右确定规模;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指标100-140平方米。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可预留0.5平方公里左右的产业发展用地。 2、设区规划 ①坚持便于服务管理、尊重群众意愿和最大限度集约利用公共资源的原则,兼顾农村地域特点、历史沿革和农民生活习惯等因素,综合考虑乡镇合并、迁村并点、集中居住建设和农业区域化发展等情况,科学设置社区空间布局,合理确定社区服务范围。

②规划编制要按照《延安市市级生态村考核标准(暂行)》,充分考虑社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3、住宅建设标准 社区内住宅与生产用地、用房间距不小于100米;人均不低于28平方米;清除危旧房屋,危旧房改造率达到100%;住宅立面及色彩应体现地域风貌特色。建筑材料应立足于就地取材。 五、道路交通 1、社区道路 社区道路应全面硬化。社区道路网应本着方便、快捷的原则合理布置建设,社区主干道不应低于7米,次干道不低于5米。 2、公共停车设施 社区应设有客运车辆停车站点。根据人口规模,应考虑公共停车面积,结合村民住宅形式,考虑私家停车位。 3、社区广场 社区广场面积为1000-2000平方米,根据人口规模确定。(广场配置绿地、文化活动场地和体育健身器材等) 六、市政公用设施 1、供水 水源应充足,生活饮用水、取水、净水、输配水设施应安全、完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2、排水

一、What: 何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由“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经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阐述,十七大报告中两次予以强调,已经成为当前理论和实践的热点 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从共同财政体系建设的角度提出了“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任务.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将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 为完善公共财政制度的目标:“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加大财 政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 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从缩小发展差距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角度进一步强 调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作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 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 议.》 (八)、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公共服务包括基本公共服务和一般公共服务。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 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是根据美国学者罗尔斯基于公平的正义理论,在自由、平等和幸福之间的统筹协调原则有两条,即第一正义原则(平等自由原则)和第二正义原则(机会均等原则和差别原则),根据这两条正义原则可以推断基本公共服务的三大原则①(对应关系见表1.1)。 表1.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原则

我国公共服务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 一、公共服务的定义 公共服务是一个十分庞大的范畴,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2月21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 二、我国公共服务的现状和问题 (一)公共服务总体水平偏低 1、从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总支出来看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总体水平偏低,主要表现为:公共服务投入的增长速度落后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公共服务发展速度落后于整体经济增长速度,公共服务供给数量和质量落后于公众现实需求。从我国用于教育、科学、卫生、社会保障、国防、地质勘探等基本公共物品部门的财政支出来看。我国公共服务在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低得多。

2、从不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情况来看 从不同公共服务领域的情况来看,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投入不足、公共产品短缺的问题。在教育领域,政府投入不足,是我国教育经费短缺的主要根源。数据表明,2000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NP的比例约为2.9%,低于90年代中期大多数国家公共教育经费占GNP 的比例,也未达到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的4%的水平。1996年,在九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中,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GNP的比例最低1。在医疗卫生领域,我国1990~1997年对医疗卫生 1王善迈,袁连生,刘泽云,“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对策”,《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全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总结大会 上的讲话 全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全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总结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去年以来的建设情况,部署下阶段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创新思路、落实举措、强化管理,不断完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努力把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刚才,××同志回顾总结了一年来的建设工作,并就加强规范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讲得很好,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继续把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把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高点定位,强势推进,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全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基本建成,并开始发挥作用。总结去年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即组织推进有力度,化解瓶颈有办法,建设管理有特色。从组织推进来讲,各地、各有关部门坚持把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作为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和一项重要的政

治任务来抓,成立专门班子,创新工作思路,整合各类资源,实施挂图作战,协力组织推进,走出了一条又好又快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新路。目前,234个村已经完成建设任务,建筑面积全部超过400平方米的市定标准,73.4%的村建筑面积突破500平方米,××、××、××等村的建筑面积甚至超过1700平方米。从化解瓶颈来说,各乡镇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方设法破解土地、资金等难题,按照“不增加村级负债、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动用集体积累”的原则,通过盘活资产、能人捐资、结对共建等多种形式,筹措建设资金,据统计,全市237个村先后筹得建设资金8700万元,平均每村筹资超过36万元,最高村超过200万元。从建设管理来讲,各乡镇坚持集发展经济、服务群众、推进民主、促进和谐等功能于一体,较好地发挥了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在完善管理中,使服务中心成为党建的主阵地、育民的大课堂、便民的服务站和和谐的新平台。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推进不平衡。乡镇与乡镇之间、行政村与行政村之间存在不平衡,有的建设起点不高,有的推进速度缓慢,极少数村至今未见动静。二是设施不配套。少数镇村仅是主体建筑建设完工,大量的配套设施不能及时到位,影响了

农村公共服务情况调研报告 一、建设情况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我县有XX个乡镇,每个乡镇都建设了文化站,以文化站的建设标准配备了设施设备。到目前,在4个乡镇建立了省级乡镇文化示范站。以4个省级文化示范站为点,以点带面,带动其它乡镇文化站共同繁荣,促进我县农村文化全面发展。 目前我县建设了XX个村级文化活动室,配备了功放、音响、调音台、话简等唱歌设备;在活动室里还可以读书看报、玩棋牌等活动。以后逐渐增加村级文化活动室的建设数量,并赋于更多的功能,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更广。 (二)农家书屋建设 我县共有XX个行政村,每个村都建设了农家书屋,配备了图书管理员。每个书屋配书1300多册,光盘100多盘。每年都要补充新书,以符合百姓的需要。 (三)体育场地建设情况 目前,我县在乡镇、村共建设了XX个标准篮球场,XX个健身路径。有效地满足了老百姓健身的需要。 (四)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情况 近几年我县在XX个行政村放映电影约1800场次,满足了群众看电影的需求。今年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放映了《永远的焦裕

禄》、《孔繁森》、《生死决择》等群众路线教育影片,有力地宣传了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 二、工作举措和取得的成效 (一)工作举措。一是为确保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顺利推进,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文体广新局主要负责人为 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和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二是着眼于服务基层和服务群众的文化建设方针,围绕县委县政 府的工作大局,从硬件和软件是满足群众文化娱乐的需要,促进 了全县文体事业向纵深发展。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从县到乡镇和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格局基本形成, 全民共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成果。在免费开放体育馆、文化馆、图书馆的同时,逐步开放健身房、公共电子阅览室,满足群众文 化娱乐的需要。全县XX个乡镇的文化站也免费开放,XX个行政村的图书室免费阅读,给乡村带去文化的精神食粮。各乡镇和一些 村已有完善的全民健身路径,安置了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器材,满足群众锻炼身体的需要。 二是我县群众文化娱乐的需求增加,自觉加入文化娱乐、全 民健身的队伍中,精神需求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各乡镇自发成 立广场舞协会,每天晚饭后就跳坝坝舞。村民到乡镇文化站唱歌、看书,出门不远就可以进行打篮球等体育活动。文化体育方面的 娱乐已经潜移默化到老百姓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改善了他们的

农村公共服务管理的内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09级农林经济管理金礼旭) 摘要:农村公共服务管理是社会公共服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公共服务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质量,进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在我国谈公共服务管理一般都是城市的公共服务,因为我国农村的公共服务管理水平非常低下,偏远山区根本就谈不上公共服务管理,农民甚至没有公共服务管理的意识。而这将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篇将让人们尤其是农民对农村公共服务管理有一个新的认识,以及农村公共服务管理的内容,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管理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农村公共服务管理内容重点 一、农村公共服务管理 1、农村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的含义:国家是公共服务型国家,所以其所作所为都是提供公共服务。关于国家,有很多定义。在每一个社会中,都存在着社会整体的权力,它是垄断的和最有权威的,并以强制性力量为依托。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社会整体的权力,是由决策或立法、审判或司法、以及行政执行机构构成的权力体系。本文中所谓的国家,即是指这一社会整体的权力体系。当国家是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所有的时候,国家具有公共性质,国家存在的目的和职能,就是为全体公民的利益和需求服务。在这个意义上,由国家的公共性质所决定,国家体系中的所有机构,如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等都是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在这些机构中任职的人们的工作都是在提供公共服务。在中国,这意味着在人大、法院、国务院以及各地方政府等国家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是在从事公共服务,上述机构也都是或者都应是公共服务机构。总之,公共服务主体是国家,服务的对象是人民。 农村公共服务,就是国家是服务的主题,农民是服务的对象。国家给农村居民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包含的内容很多,从读书到看病,从养老到看戏,从物质再到文化,都是农村公共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农村公共产品提供服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农民医疗卫生服务、农村教育服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田水利设施服务、农村社会保障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及新农村建设指导服务等与农村、农民和农业相关的方方面面。

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随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施行越来越近,同时也冒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以及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会带来的后果,政府购买服务,其实是要改革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要在充分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逐步落实公共服务政策由“直接干预、直接调控”变为“购买服务,有效监督”,使政府把公共服务工作的关键点放在可以有效的增强实施效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方面上,制定各方面的标准以及加大执法力度和了解人民群众的需要上面。为了使政府的职能移交得更加顺利以及真正做到提高切实有效的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合理运用现有资金与资源,增强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优化社会综合,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公共服务市场主体比公共部门具有更强的成本意识、更严格的管理和更灵活的反应能力,也就更能够促进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并降低成本。就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来管理,约束,使之更好地运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关键词公共服务;监管评估机制;资金;高效率;组织 ABSTRACT As the government purchase of public services to more and more closer to, and at the same time also emitted a series of problems,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a relevant legal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 government purchasing service, is to reform the public service supply mechanism. To be on the basis of fully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actual step by step to carry out the policy of public service from \"direct intervention, direct control\" into \"buy services, effective supervision, the government put the public service work the key point in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on the aspect of making all aspects of the standard and intensify law enforcement and understand people's needs. In order to make the function of the government over go more smoothly, and truly improve effective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more scientific, reasonable use of existing funds and resources, increase the quality of public service supply, and optimize the society comprehensive,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sses of the people. The public service market main body was stronger than the public sector has the consciousness of cost, more strict management and flexible response ability, are more likely to promote competition, improve service quality and reduce costs. Will need to formulate relevant legal system to manage, constraints, and make it run better, nothing can be accomplished without norms or standards. KEY WORDS Public services; Supervision evaluation mechanism; Money; High efficiency; organization

整合资源建设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体系 **乡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设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布依族苗族乡位于**县东南面,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1公里,乡域面积73.39平方公里,辖7个村,82个自然村寨,9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297户,总人口23190人。近年来,按照精简、效能、实用原则,针对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分散,服务群众不方便,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将村级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党的阵地建设、组织建设和美丽乡村的公共服务建设有机结合,初步形成了办公有阵地、活动有场所、服务有窗口、办事有人员的村级综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新局面,实现了农村基层公共服务理念转变和服务水平提升。 一、主要经验和做法 1、合理规划布局。以有利于村民议事、服务群众为原则把好选址关,将新建的公共服务设施场所选址在行政村的地理中心,最大限度方便全村群众。 2、整合各类资源。按照阵地共建、资源共享、一室多用要求,**乡整合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卫生室、文化活动中心等各类支持农村公共服务专项资金,统一建设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在保证各类村级专业机构功能的前提下,又节约了土地。 3、完善功能设置。整合资源,提高服务效能,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成六个中心。一是党员教育村民议事中心。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坚持依法治村和村民自治,推进村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二是为民服务代办中心。主要为村民代办计生、民政优抚、新农合、劳动就业等业务,村两委办公室加挂为民服务代办中心的牌子,做到一套人马,两项职能。三是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政策法规的培训,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帮助农民发家致富。四是文体娱乐活动中心。该中心与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合署办公,同时融合共青团、妇代会、老年协会等组织的人力资源和职能作用。五是和谐家园建设中心。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解决辖区内突出的治安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推进和谐家园建设。六是计生与卫生健康中心。负责抓好计划生育和卫生工作,村计生服务室或村卫生室加挂计生与卫生健康中心的牌子,便于资源共享和方便群众。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当前体制机制、经济实力、人才队伍等因素,在村级公共服务设施整合过程还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一是资金整合力度困难。各部门的资金使用都有各自要求,在实际整合过程中,有较大困难。如有些村级办公场所建设有补助资金,有些没有补助资金,要求建设建筑面积不等,但是职能又相近,完全可能整合。但按相关部门要求要单独设立和考评,基层在整合资金建设时,存在一定风险和压力。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在建设方面,尽管有多方面资金来源,但总的投入差距还很大。一个功能齐全的基层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应包括村干部办公、会议、为民代理、卫生、计划生育、调解、文化科技、留守妇女儿童、调解等功能,通过合理整合,也至少需要400平方米建筑面积,按1200元/平方米(除征地费用)造价计算,成本48万元,加装修、设备购置,总投资将达100万元。目前,支持基层综合公共服务设施有关投资与总投资差距很大。 三是村级公共服务人才队伍短缺。由于农村外出务工的人数较多,且多为文化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农村出现老龄化、空壳化现象在一些村较为严重,影响了农村公共服务的水平。同时,受到工资待遇低的因素影响,很难吸引年轻、有文化的人员。人才短缺,很难提高基层公共服务水平。 四是运营和维护管理困难。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后运营和维护管理成为当前尤为突出问题,特别是各类经费缺乏。如:400平方米基层综合公共服务设施运营费用有:

建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在总结社会管理经验基础上,强调“创新社会治理”,实现了从“管理”向“治理”的重大理论提升。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该区创新探索建立了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网、中国科技网、中国财经、中国报道等多家媒体对该区创新经验作了报导。该平台运行至今,共采集各类社会治理信息186726条,办结176377条,办结率达94.5%。 一、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建设的背景动因 近年来,该区信访稳定信息传递、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等渠道相对单一。信访稳定信息的发现、上报仅靠基层政法综治等职能部门单打独斗,往往导致信息不畅、信息滞后等情况的发生,影响了信访稳定事件的及时有效处置。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上,尽管有“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71580”区长热线等,但都是政府职能部门被动接受群众利益诉求,政府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效果不甚明显。为此,该区受省“综治E 通”在村(社区)划分综治网格、在网格中建立综治信息员,由信息员主动发现、上报综治信息的启发,对信访稳定信息发现、上报如何变单一被动为双向互动、对群众利益诉求如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进行了

深入细致的思考与探索。因此,该区提出了在农村(社区)创新构建社会治理新机制、搭建社会治理新平台的设想,即建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以便进一步提升该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二、公共服务管理平台的基本框架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上下对接、部门互通、分级授权、信息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平台,构建社会治理信息收集上报、分类处理、交办报办、督办反馈等机制,进一步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效率和科学化水平。区综治办将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具体分为信息收集系统、信息分类处理系统、信息办理系统、信息督办反馈系统等四个系统。 (一)信息收集系统。信息收集系统设在村(社区),以村(社区)社工为主体,社工志愿者为补充对信访类、稳定类、民生类、城镇管理类等信息、事项进行收集并向服务管理平台上报。 (二)信息分类处理系统。信息分类处理系统设在镇综治办和党政办,主要负责对社工或社工志愿者收集上报的信息、事项根据职责权限进行分类处理。 (三)信息办理系统。信息办理系统由各村(社区)、各职能部门、各党政领导组成,主要根据信息分类处理系统(综治办、党政办)交办、报办的信息、事项,及时处理、办结,并将处理结果、办结事项反馈信息分类处理系统(综治办、党政办)。

社区公共服务现状问题及对策 社会探讨 2011-05-02 09:08:48 阅读1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以贵州省岑巩县舞水社区、万福社区为例洪璇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摘要】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的进展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稳定关系到整个社区机体的健康成长。本文通过对我国社区公共服务问题的提出以及发展现状的介绍以引入实际案例的分析研究为主线总结当前社区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寻找行之有效的对策此外还提出了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关键词】社区公共服务社区发展一、社区公共服务问题现状分析本文研究所选择的社区位于贵州省岑巩县内分别是舞水社区和万福社区选择这两个社区一方面因为岑巩县城是一座新的县城县城由搬迁到发展至今刚刚10年因此各方面建设也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特别是2004年才开始起步的社区建设工作使得县城在社区发展上显得不够成熟但同时也为社区建设方案创造出更多的研究机会和突破口。通过对社区居民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以下问题。 1、社区信息宣传方式单一很多居民认为他们获得相关信息是通过他人告知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往往是由社区工作人员在具体的个案调查或是在结束工作后的闲谈中进行的普及度相对较低而且不具备必要的程序性和严肃性。在对社区信息发布交流方式的进一步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两

个社区内的居民基本没有运用任何的现代交流工具QQ群贴吧等见图1。图1 社区信息宣传状况图 2、关于社区环境状况问卷中主要涉及卫生、交通和安全三方面内容在社区环境卫生方面重点是空气净化而在交通环境改善方面红绿灯时间则是广大居民比较关注的交通问题。在社区安全防护上交通安全和巡逻防盗的支持率最高见图2。图2 社区公共环境情况图 3、社区科教文卫发展良好医疗卫生还有待提高在社区活动的开展情况的调查中61的居民了解所在社区开展的活动。体育活动是大部分居民最热衷于参加的活动类型相比之下教育宣传与文化活动的参与者较少。在日常生活必需品方面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居民对这些设施的方便程度比较满意然而有关使用方面需要改进的呼声是最高的占到47。据调查县城内的公共医疗机构只有一所即岑巩县医院。对于医院相关方面的提升有大约74的居民认为工作态度急需转变。同时也有60的居民认为医院技术水平应该得到提高服务质量应该改善。社区内的教育设施完善超过六成的居民对这些教育机构的质量表示肯定。 4、社区养老助残活动开展仍欠成熟在社区实际调查的过程中并没有看到相关设施的建立只是看到残疾人救助站的挂牌在社区办公场所当问及社区相关负责人时得到的解释是社区门口的挂牌只是为虚设“一套班子多块牌子”的现象很正常见图3。图3 社区养老助残情况图 5、社区在促进就业方面宣传不够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