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域旅游下的业态创新

全域旅游下的业态创新

全域旅游下的业态创新
全域旅游下的业态创新

全域旅游下的业态创新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全域旅游作为全新的旅游发展观,既是对过去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继承和升华,也是对大众旅游时代我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的再定位,做好全域旅游下的业态创新成为适应时代与市场发展所带来的全新挑战。

绿维创景认为全域旅游发展要打破“全”的概念,着眼于市场要素的配置,有的放矢,破“全”、立“逻辑”、找“抓手”、达“目标”,并创新性提出了全域旅游发展的“542 4”架构及开发模型。新业态作为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吸引力,也是引爆市场和突破创新的关键,全域旅游下的业态创新应基本遵循全域空间整合、四季全时、“旅游+”、“互联网+”四大架构,突破单一的“景区引爆”,创新和培育旅游十二要素的消费业态,形成活动引爆、小镇引爆、要素引爆等综合型多样化的引爆。

一、全域旅游下业态创新的四大架构

1、全域空间整合

以自驾道、慢行道、运动道等道路系统进行串联,结合大尺度景观、服务节点、旅游产品,通过一些新的游览活动和行程组织,构建了非景区化的全域空间网络新结构。

全域旅游,关键在路!一条最美公路,可以形成全域升级!旅游道路包括:风景道、自驾道、运动道、休闲道等。它将一条普通的交通道路,转变为融合了交通、旅游观光、旅游体验、休闲度假、运动养生为一体的主题体验道。沿线上的业态,包括:

大尺度的景观节点:田园景观、自然景观、民俗村落景观、特色小镇景观

服务节点:游客集散/咨询中心、跑步中心、山地自行车运动中心、自行车租赁站、与生态厕所结合的休憩站

休闲度假点:自驾/房车/休闲营地、驿站、民俗村及民宿

软性活动组织:自驾/房车游览、自行车运动/赛事、慢跑、马拉松赛事、徒步穿越

2、四季全时

四季全时是一种基于时间方面的整合,即根据某一时间段内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主题整合,进而形成新的业态和产品。打造四季全时性的引爆核,对于全域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

冬季解决方案:智能温室、冰雪运动与冰雪嘉年华、温泉与水疗、庙会与民俗节庆…

春季解决方案:踏青、观花…

夏季解决方案:避暑、戏水…

秋季解决方案:观叶、采摘…

工作日解决方案:商务旅游、享老旅游、研学旅游…

夜间解决方案:夜游、旅游演艺、商街夜市、特色夜间景区及活动…

3、旅游+

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进行融合,形成新的产业或业态,拓展旅游产品和市场,形成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和新方向,同时也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4、互联网+

旅游是一种移动生活方式,与互联网结合,形成一种智慧化的移动生活方式。互联网作为一切产业融合的主渠道与通路结构,互联网、物联网的盛行,线上线下联动发展,移动APP的出现与发展,都将促进旅游产业融合、旅游体验智慧化、旅游方式转变、旅游消费升级。

互联网技术的融入,催生了旅游大数据获取与分析、移动互联网+旅游、定制旅游或私人顾问、旅游O2O、虚拟旅游、智慧旅游服务及管理等新领域及形态的产生。

互联网+旅游=智慧化的移动生活

二、全域旅游下旅游十二大要素业态创新

绿维创景认为新业态是全域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吸引核是引爆市场的关键。全域旅游下的引爆模式,由“景区引爆”转变为景区引爆、活动引爆、乡村引爆、小镇引爆、要素引爆等综合型多样化的引爆,其中要素引爆创新尤其重要。

旅游12要素(传统基本要素: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发展要素和拓展要素:商、养、学、闲、情、奇)的消费业态创新和升级,是全域旅游突破创新的关键。如何将旅游要素打造为市场引爆点,也是全域旅游创新规划和发展的重点,要用互联网+、旅游+的理念进行资源整合与创新业态培育,带给游客新鲜完美的体验的同时,充分发挥旅游业带动作用,形成“农业围绕旅游增价值,工业围绕旅游出产品,服务业围绕旅游成规模”的泛旅游产业格局。

如今的“吃”,早已超越了原来的团餐、大众餐饮,也不再是简单的“吃”,已经把体验经济玩到了极致。吃的形式、吃的内容、吃的过程都发生了重大改变。

绿食生态餐厅:现摘现采+现场观摩+DIY+绿色环境体验。

3D投影餐厅:在顾客等待之时,用3D投影在餐桌上表演“小厨师”制作食物。

歌舞宴:将传统文化表演与餐饮创意结合。

主题餐厅:从装潢、到食物、到环境氛围到餐厅服务均围绕某一个主题展开。

古食谱体验:追寻古人留下来的健康食谱。

绿维原创设计:苗头宴舞

民宿、郊野木屋、集装箱度假小屋、帐篷营地、自驾车/房车营地、乡奢主题酒店…越来越特色化、个性化的住宿业态,可满足不同群体的住宿需求。

绿维原创设计:白马山度假区-仙居茶山-山顶酒店

将交通工具转变为特色旅游方式,如邮轮旅游、航空小镇、滑翔伞基地、低空飞行、自驾营地、房车小镇等新兴业态…

结合区域内资源与环境,针对不同的层面的市场需求,打造专业的景区景点、城市游乐、乡村游乐以及亲子游乐…

绿维旅游IP丨绿梦工坊--儿童梦中的七彩乐园

购物体验化、文创化、情感化发展,在真真实实的用体验感和感情营造商业的吸引力。比如创意手工坊、文创体验基地等。购物景区取代了景区购物与旅游购物店,如义乌商贸城、琉璃厂、采摘、博物馆、艺术馆等。

不论是景区的休闲娱乐、还是都市娱乐、乡村娱乐,旅游演艺、秀场逐渐成为娱乐的创业业态和形式。

绿维旅游IP丨醉舞流光:夜啤酒狂欢夜--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

即商务旅游、会议会展、奖励旅游等;拓展培训、游轮商务会议、游学、商务考察、会展考察等。

从养生、养老,到养心、享老,人们越来越注重身心一体化的健康,而老人也逐渐在走出被供养的被动心里障碍,从人格上实现自我肯定和社会尊重。

基于环境资源、文化旅居、体育健身、医疗康养、分权度假等需求和方式,实现游客养生、养心、养颜、养老、养疗等目的的健康旅游新要素,经过发展培育即形成康养旅游新业态。

基于修学、游学、科考、培训、拓展训练、摄影、采风、各种夏令营冬令营、禅修、国学等新需求,形成的“旅游+教育”相关新业态。

乡村休闲、都市休闲、度假等各类休闲旅游业态和新要素,是未来旅游发展的方向和主体。

基于婚庆、婚恋、纪念日旅游、宗教朝觐等各类精神和情感需求,形成的相关旅游新业态、新要素。

绿维原创设计:飞天之吻

情侣山故事传说,在两山之间利用雕塑旋转、上升、声、光、电等增强大自然的环境感染力和文化影响力。绿维创景设计“情侣山”飞天空中吻——白马和仙女(飞行岛)在空中相“吻”,游客们走过天街,追求仙茶,最终登上两座雕塑内置的心形平台,在空中相聚,象征一生相守。

探索、探险、探秘、游乐、新奇体验等探索性的旅游新业态、新要素。如:玻璃栈道、高空观景平台、蹦极、徒步穿越、低空飞行、拉力赛、极限运动、滑翔、潜水、漂流、溶洞、滑雪、冲浪、登山/攀岩等。

绿维案例:坝陵河景区--打造中国第一极限运动品牌

坝陵河大桥全长2237米,是目前居“国内第一,世界第六”的大跨径钢桁梁悬索桥,是贵州有史以来修建的技术含量最高的桥梁。坝陵河景区以“意极天地、情鉴古今,驿道仿古、天书猎奇”为主题,以历史文化遗迹和高峡虹桥等风景资源为特色,发展风景观光、户外徒步、历史探秘、文化探秘、极限运动等类型的游览活动。

绿维创景依托坝陵河航空体育运动赛事的号召力,按照国际标准,打造集观光科普、生态探险、体育运动、山地户外、航空体验为一体的多功能、高品质、国际化的户外体育休闲目的地。

用鲜艳的色彩、虚拟设备、3D画、玻璃栈道等多种手段增加大桥的观光型;并充分利用桥梁中间的框架,构建休闲、游乐产品,使得大桥可以成为可以停留消费的旅游产品。

结语

全域旅游下的业态创新具有丰富的内容,涵盖旅游十二大要素的创新;在全域旅游新背景下,形成多样化的大旅游聚集区域和多层级的旅游目的地,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服务与体验。全域旅游业态的创新不仅是对传统旅游业态思维的刺激,更是对旅游人创新理念、贴近市场需求、完善规划布局、增添科技亮点,加深对全域旅游的再次认识与提高,进而完善旅游资源整合,形成区域产业的融合、服务品质提升、实现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的新格局。

绿维创景平台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把后端的业态导入到前端,形成平台化的资源聚集和IP聚集,使得在前端的设计规划中,就可以导入相关的创新业态和创新IP,并导入相关的服务运营结构。大量的旅游业态创新导入已经成为绿维最重要的任务和价值,也希望跟更多的文旅相关领域的创新业态运营服务商形成合作,一同推进全域旅游创新发展。

本文节选自绿维文旅集团董事长、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院长林峰博士在2016年中国文旅地产盈利模式创新总裁峰会上的《全域旅游下的文旅地产创新发展及新业态研究》的主题分享。

旅游经济学 题目:旅游产品的创新研究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 年级: 12 级 3 班 学生姓名:赵华 学号: 1205020214 指导教师:向富华老师 2014 年12 月20 日

旅游产品的创新研究 ——以漓江景区为例 一、引言 漓江景区是桂林市旅游开发的核心景区,作为1991年12月由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与《中国旅游报》共同评选出的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传统景区,是我国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的旅游景区之一。但经历长期的开发,传统发展模式的问题开始凸显,主要表现在单一的观光游览方式受到景区容量和旅游需求多元化的制约和挑战。面对资源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制约,创新成了继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在研究漓江景区目前旅游产品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漓江景区旅游产品创新的设想。 二、研究区域概况 本文所指的“漓江景区”是指位于漓江国家风景名胜区内的磨盘山码头——阳朔段的50多公里的漓江水道及沿岸的相关设施和景观。因该段游程是目前漓江游览的核心,作为漓江风景名胜区内旅游开发最成熟的部分,与其他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江段相比,其产品创新尤为紧迫。漓江景区地处广西东北部喀斯特地形发育最完全的地段,呈现出以自然资源为主、人文资源为辅的特征,自然旅游资源主要以奇峰怪石众多、植被类型丰富、生物种类多样为特色,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有兴坪古镇风光、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沿江的田园风光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等。 三、漓江景区旅游产品现状与存在问题 1、产品类型单一。目前,漓江景区的旅游产品是从磨盘山码头上船,历时4-6个小时,中途不下船,尽管景区沿线分布的旅游产品有冠岩景区的岩洞观光产品、兴坪的古镇风情、书童山的刘三姐歌圩表演等项目,但是这前几种旅游产品基本上是依附于漓江旅游资源上发展起来的,核心旅游产品仍然是乘船游江活动,景区内的农业观光资源、居民习俗资源、生态体验资源等均未进行合理有序的开发。 2、游客对旅游产品的参与性与体验性差。以游船观光为主的旅游产品使景区总体上呈现出以桂林、阳朔为两端,以漓江为纽带的线状布局。除上述旅游产品外,漓江景区内还有徒步游、自行车游、竹筏漂流等产品,但这些产品均属于旅游者与当地居民自发的,游离于景区管理方及政府的相关部门的管理之外,由于环境保护、旅游管理以及沿江居民、旅游管理部门、地方政府之间在旅游利益分配的矛盾等问题,使得徒步游、竹筏游这些突出的问题长期悬而未决,缺乏管理和组织的旅游活动处于“非法”和零散状态。 乘船游览的“直达模式”,使得游客对产品的参与性与体验性较差,如游客中途只能在船上欣赏兴坪古镇风光,如要详细体验兴坪渔村风情,则需要通过陆路交通实现。目前这种“桂林码头一阳朔”两点一线式的产品格局,使得旅游者过多地集中在以桂林为起点、阳朔为终点的漓江上。而且长期以来,体验该产品的旅游者是单向流动,即游船载客至阳朔后,空船驶向桂林方向。只有在客流高峰的时候作为“应急措施”,极少游船从阳朔载客至桂林码头。僵化的产品模式,

林峰:全域旅游下的文旅地产创新及业态创新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编者按:2016年8月6日-7日,2016年中国文旅地产盈利模式创新总裁峰会在北京市首都机场朗豪酒店举行,以“跨界&融合”为主题,兼具理论与实战、创意与内容,呈现了中国文旅地产的新机遇、新趋势、新业态、新模式。 绿维文旅集团董事长、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院长林峰博士受邀出席,并做了《全域旅游下的文旅地产创新发展及新业态研究》的主题演讲,从全域旅游思维、文旅地产创新发展、业态创新架构、要素创新业态等方面,结合绿维创景十多年行业经验和经典案例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享交流。 一、绿维全域旅游观 林峰院长基于互联网+、旅游+,从全域思维、发展架构、核心理念、开发模型等方面分享了绿维的落地运营的全域旅游观,认为做全域旅游要打破“全”的概念,不需要面面俱到,否则没有重点,无突破口,是浪费,不能真正实现带动经济的价值。做全域旅游应该着眼于市场要素的配置,有的放矢,破“全”、立“逻辑”、找“抓手”、达“目标”,并提出了全域旅游的“5424”架构、及开发模型。 全域旅游“5425”架构

全域旅游开发模型 二、房产融一体化和服务整合平台是未来房地产发展的核心结构 房地产是一个“服务整合平台”产业,房地产已经由“制造房子”的工厂模式,发展成为以人为本、以家庭为基础、以服务为核心的产业整合模式。以“家庭·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结构,包括“三个家”的结构(居住之家、第二/三居所、休闲消费场所),由三个家庭服务构成三类房地产综合开发构架,是今天房地产发展的必然。 房地产作为一种平台,必须与服务产业、金融三者相结合,才是未来发展的一个综合结构。有效地整合房地产不动产结构、服务产业的现金流结构,以及与投融资的金融关系,是下一个阶段地产发展的核心。房产融一体化,是未来房地产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任何房地产企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走向。

现代旅游业转型及业态创新 张文建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 200234) 【摘 要】随着我国旅游经济和产业的转型升级,现代旅游业的生产性服务领域和新业态正在不断产生。旅游业态的外在表现形式虽然呈多样化特征,但旅游业态的创新过程却有其内在机理:它应包括市场创新、技术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创新、组织创新、供应流通渠道创新、制度创新等重要内容。现代旅游业的功能拓展及新增长点主要反映在会展旅游、奖励旅游、商务旅游、咨询旅游、培训旅游、考察旅游、疗养旅游和修学旅游等领域。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 旅游业态 创新机理 转型与拓展 一、现代旅游业的转型及功能拓展 我国旅游业作为服务业中颇具生机和潜力的产业,30年来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跻身于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中,我国旅游经济和产业的转型升级正在积极进行,现代旅游业的生产性服务领域和新业态正在不断产生。由此,我们对旅游业的本质特征以及产业体系格局有了新的认识,即旅游业是包含生产性服务、消费性服务以及公共服务的综合型产业。长期以来,旅游业的消费性服务特征已经被广泛认知,但人们对旅游业的生产性服务特征的认识却较为欠缺。目前,国内外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正在成为热点,但是对旅游业的生产性服务领域及功能拓展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学界较少将生产性服务理论纳入旅游研究的领域中来,对此缺乏深入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产业实践描述,特别是联系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关研究更为薄弱。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破解这一理论与实践的新课题。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政府大力扶持发展旅游业,除了在获取国家外汇收入、提高国际形象等宏观战略取向外,更多的是基于旅游业提供的是一种面向大众的消费性服务和公共服务的思考。旅游业不仅能够直接拉动内需,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更是因为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很好地消解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当时生产力落后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当时发展旅游业,更多的是从解放生产关系的角度来进行的,更多的是为了较好地满足广大民众生活和社会公共事业的需要。在入世以后,经过近十年来进一步扩大开放格局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特别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加快,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日趋繁荣,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益明显。作为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旅游业,在引领市场化最终消费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的同时,其生产性服务功能也日益凸显出来,最直接表现是旅游业的服务对象由一般消费者扩大到了生产者,由个人扩大到了企业。它不同于最终消费,而是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之中,是用作中间投入的服务,从而产生新的使用价值。旅游业的生产性服务特征或生产性服务功能由此得以鲜明的呈现,并成为工业化后期未来一个时段旅游业新的增长态势。这是我们对旅游业发展到高级阶段后对其本质特征最新的认识和判断。在这一阶段,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从对生产关系的释放 175

旅游业态规划模式探索——《旅游引导的产业集群化与新型城镇化》研究报告节选 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旅游地产开发运营顾问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New Dimensio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Ltd. 旅游运营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ec18067371.html,旅游景观设计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ec18067371.html, 创意建筑设计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ec18067371.html,旅游投融资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ec18067371.html,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旅游运营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c18067371.html, 旅游业态规划模式探索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摘要:旅游业态规划在泛旅游产业规划与旅游产品策划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产业发展更有保障,产品布局更加合理。绿维创景在本文中对旅游业态规划模式进行了探索。 一、旅游业态规划 旅游业态规划即根据旅游地的泛旅游产业集群结构,运用泛旅游产业整合手法,创新旅游业态,形成旅游产品,最终构建一个或多个业态聚合聚集形式和载体。 业态规划分为三个步骤: (一)对旅游业态发展基础进行梳理,主要包括旅游产业发展背景分析、旅游资源分析和已有(基本)业态的评价分析; (二)根据已确立的泛旅游产业体系,结合外部条件和未来发展趋势,对新兴业态的培育进行规划,即在传统业态的基础上,通过鼓励、整合、提炼、延伸等手段,培育新兴业态,丰富和完善旅游业态类型; (三)以适用的旅游业态体系引导旅游产品策划与落地,最终形成集多重功能于一体的业态聚合聚集形式和载体,如旅游城市、旅游城镇、休闲小镇、大综合体、旅游化产业园区、大型景区、综合主题街区、大型休闲广场等。 二、旅游业态规划意义 1) 旅游业态聚集是泛旅游产业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对旅游业态进行规划具有前瞻性现实意义; 2) 旅游业态聚集是推动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与特征,旅游业态的规划是对旅游地进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必要环节;

旅游新业态的行业创新思考 许豫宏(顛峰旅游规划院) 业态(type of operation)一词起源于日本,是流通企业经营形态的简称。由于流通企业经常以业态变化为工具,参与市场竞争,因而业态竞争力是流通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在这里业态是指零售店向确定的顾客群提供确定的商品和服务的具体形态,是零售活动的具体形式。通俗的讲,业态就是指零售店卖给谁、卖什么和如何卖的具体经营形式,目前零售业的业态主要有以下几种: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专业市场、专卖店、购物中心等。 旅游行业即有和流通行业相同的共性——面向广大消费者的服务性特征、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又有旅游行业的自身特性——复合性强、关联程度高。有专家统计,旅游涉及到的行业有300种之多,并且旅游业还不仅仅涉及到旅游产品本身,它还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同时旅游产品(业种)往往以不同的形式(业态)体现,例如会议产品,既有依托大城市的商务会议,也有依托城市周边的生态环境的休闲会议。因此,所谓旅游业态,应当是涵盖旅游产品组织形式、运营模式、产品特色的一个综合概念。简单地说,旅游企业的组织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呈现出某种的形态,也就是旅游业态。根据零售业态的概念以及旅游业的特殊性,可以简单的归纳为:旅游业态是指旅游行(企)业以产品创新为竞争内容的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组织方式和经营形态的结合。 笔者认为,旅游行业的本质应该是为游客“创造愉悦”,旅游新业态即是根据时代的变化和时尚的变化,创造出能够满足游客心理、情感、审美享受的新产品,因此,旅游业态有传统与创新之区分,谈不上高级与低级之说,它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旅游业态的创新就是要在围绕着旅游产品的生产、经营和流通等各环节上的具体方法和过程上创新。我国旅游产业要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转变,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扩大规模和提升效益并重转变,由注重经济功能向发挥综合功能转变,旅游业态的创新是必由之路。新业态的多样化是经济活跃、社会繁荣、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众多特色各异的旅游新业态的出现,不仅是当今旅游业发展成熟的一个标志,同时也必将在广度与深度上进一步推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

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 试论名人旅游资源的开发创新 一、引言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旅游不仅仅停留在一个审美的高度,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各地对文化产业也越加重视,名人旅游资源则被作为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项目而开发出来,虽然各地对文化产业、名人故居、名人效应都有一定程度的综述和开发,但是由于其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可以被利用的资源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致使经济效益低下,成为一个巨大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在休闲度假旅游逐渐成为趋势的今天,以更多独特的方式来吸引游客显得尤为重要,至于如何去开发创新,各个地区由于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交通、环境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们要把握住这种差异去各个创新。而新一轮的开发也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主题 自古以来,名人文化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中都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谓名人,就是著名的人物,名人文化则是以名人为核心形成的文化现象,各个时期的名人,都是那个时代的精英,他们以独特的社会价值获得社会的认同,或名扬一时,或名垂青史,名人文化引导着当代的人们。所谓的名人旅游就是围绕名人生前的事迹,遗留下来的建筑设施,传说故事以及风俗习惯等等展开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高文化层次的旅游的追求,发展名人旅游有着广阔的前景。 关于名人旅欧资源对开发地的影响,主要参考的是马克家.《浅论旅游景区挖掘和利用历史名人文化资源的重要性》、郑亚章,郑璐《浅议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在三峡旅游深度开发中的作用》、王辉和陈光的《刍议名人效应对旅游地开发的影响、问题及思考》等,在这些资料中,作者介绍到,旅游已经从最初的审美效应提高到了精神文化的层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希望通过旅游能得到身心放松,陶冶生活情趣,增长知识内涵,因此旅游文化将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竞争的关键,历史名人文化是旅游景区的灵魂,它具较高的观光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这正使历史文化名人成为人们出游的动机,名人效应也随之出现。名人效应在促进旅游地开发中有着举足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湖北省旅游新业态人才培养探析 论文题目 课程名称研修讲座学号 201307920002 专业旅游管理年级 2013 级 学院旅游管理日期(年月日) 2014.9.22 研究生课程论文评价标准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制

湖北省旅游新业态人才培养探析 (王素琴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随着旅游新业态的不断发展,传统旅游人才培养远达不到旅游产业本身发展的要求,与新业态相关的规划、建设、运营、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不足,未来一个时期人才短缺的现象十分严重,这将是湖北省旅游新业态发展的瓶颈。湖北省各旅游院校要针对旅游新业态人才培养的优势与不足,积极培养旅游新业态方面的人才,满足旅游业发展的新需求,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新变化。 [关键词]湖北省;旅游新业态;旅游院校;人才培养 旅游新业态是旅游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旅游业与工业、农业、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商业等相关行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主要包括地产旅游、温泉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医疗旅游等。由于旅游新业态的产生带动了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联动式发展,所以其综合效益十分明显。国外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可以追溯到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最早是从商务旅游开始的,随后又发展到其他产业,目前在发达国家的旅游新业态已经开展得相当成熟。我国旅游新业态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前景广阔,并受到许多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的重视,可以说是未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培养出与新业态相关的规划、建设、运营、服务等方面的管理与服务人才,实现真正的“工学结合”,促进湖北省旅游新业态乃至旅游业的发展。 一、湖北省旅游新业态的发展概况

产业融合视角下东郊记忆的旅游业态创新研究-旅游管理 产业融合视角下东郊记忆的旅游业态创新研究 贺轶宁刘旭昊黄馨淇 本文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入手,通过对产业融合与旅游业态的研究,分析了东郊记忆业态发展的困境,对东郊记忆的业态发展提出相应的战略发展,为东郊记忆旅游业态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一、旅游产业融合与旅游业态的关系 旅游产业融合与旅游业态从本质上都是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一种创新。旅游行业间的融合催生了旅游业态的出现,旅游业态的发展又进一步深化了旅游产业的融合。旅游业的发展为旅游产业融合和旅游业态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市场。随着旅游需求的多样化、多元化、个性化等的发展,需要丰富多样的旅游业态来来满足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而旅游业态的创新,产业融合是产生旅游业态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东郊记忆业态发展研究 (一)东郊记忆业态现状 东郊记忆园区引入了不同规模和风格的音乐现场演艺、酒吧、咖啡、影院、剧场等体验性业态,特色餐饮、酒店、礼品店等配套商业,还植入了“成都艺术超市”等关联艺术业态。形成七大业态业态,商务办公、演艺与展览、音乐培训、音乐主题零售、酒吧娱乐、设计酒店和文化餐饮。 (二)东郊记忆业态发展困境 1、产业链短,业态要素培育不充分 东郊记忆旅游产业链条太短,导致旅游企业间联系不紧密、产业关联性不强、

相关要素业态培育不充分。同时,旅游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增长方式粗放。例如园区内留声岁月咖啡馆与星空间咖啡馆,类似的咖啡馆近距离重复建设,打破了资源供需关系的平衡,导致市场的无理性竞争,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2、东郊记忆产业园区扶持力度不够,新业态发展受到限制 旅游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产业间的融合化发展、旅游新业态的培育开发更是如此。东郊记忆缺乏专门的支持保障体系对旅游产业融合进行扶持,虽然成立了专门的部门来协调、推进旅游业的融合化发展,但与入驻企业间的交流不够,新型旅游业态无法在创业园区平台层面获得支持和鼓励。 3、高素质人才缺乏,旅游业态创新能力不足 由于东郊记忆园区管理层的不作为,导致园区内旅游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差,难以吸引行业高素质、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来东郊记忆园区发展,致使旅游新业态的培育和开发缺乏人力资源保障,对园区未来发展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高素质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旅游业态创新能力不足,发展没有后劲。 三、产业融合视角下东郊记忆旅游业态的创新 (一)东郊记忆业态创新的战略目标 在产业融合的视角下,业态创新就是为了提高该地区旅游建设的市场竞争力、扩大东郊记忆的客源市场,实现区域经济效益。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来看,东郊记忆园区内旅游业态资源也没有得到整合开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东郊记忆业态的发展建设。加大区域内业态的开发程度,鼓励业态创新,实现该区域内创新业态的建设与推动,建立东郊记忆创意园区,是东郊记忆业态创新的一大战略。

互联网智能旅游云平台技术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1章项目实施的背景和意义 (5) 1.1 项目所面向的我市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等有效需求 (5) 1.1.1 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 (5) 1.1.2 更好的体现现代服务业的特征 (5) 1.1.3 智能城市的重要构成 (6) 1.1.4 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 (6) 1.1.5 满足对旅游文化发展的需要 (7) 1.2 项目的先进性 (9) 1.3 项目重要性、必要性 (9) 1.4 项目可行性 (11) 1.4.1 政策可行性 (11) 1.4.2 市场可行性 (12) 1.4.3 技术可行性 (13) 1.5 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5) 1.6 经济效益 (17) 1.7 社会效益 (17) 第2章技术发展趋势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20) 2.1 项目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 (20) 2.2 国内外现状 (21) 2.3 产业化状况 (24) 2.3.1 旅游市场结构 (24) 2.3.2 现代生活带来的市场机遇 (24) 2.3.3 移动旅游市场的趋势 (25) 2.3.4 旅游业的持续增长、空间巨大 (26) 2.4 我市相关行业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26) 2.5 知识产权情况 (28) 2.6 市场需求情况 (28) 2.6.1 项目市场概况及需求状况 (28) 2.6.2 项目目标市场 (31) 2.6.3 市场预测 (32) 第3章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33) 3.1 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 (33) 3.1.1 智能旅游电商平台 (33) 3.1.2 智能旅游智能终端 (35) 3.2 项目涉及的技术领域、工艺范畴 (37) 3.3 关键技术问题 (38) 3.4 采用的技术原理、技术方法、技术路线以及工艺流程 (39) 3.5 项目的主要技术创新点 (40)

Tourism 旅游经济 196 2012年4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c18067371.html, 旅游新业态的产生发展规律研究①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旅游系 高丽敏 程伟 河北徐水综合高中 史彦军 摘 要: 旅游新业态研究是旅游业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无论是旅游新业态内涵还是新业态发展具体内容都得到了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文在分析旅游业态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对旅游新业态内涵的具体认识,提出旅游新业态产生过程的驱动力、产生模式和旅游新业态不同发展阶段利益相关者的作用,意在为旅游新业态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业态 旅游新业态 发展规律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4(c)-196-02伴随着旅游业态的发展,关于旅游业态的研究也逐渐浮出水 面。本文意在从理论上总结旅游业态的新模式、产生机制、发展规律、政府作用等等命题,为未来旅游业态的新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保障新的旅游业态在产生、发展、成熟过程中稳步、健康、持续增长,避免走弯路、错路和回头路。 1 旅游新业态定义 “业态”(Type of Operation)一词大约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是一个专指的商业零售模式,是零售店向确定的顾客群提供确定的商品和服务的具体形态,是零售活动的具体形式。 旅游业态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和研究领域,没有比较权威和统一的界定,但在旅游产业实际发展过程中,国内著名的一些旅游领域研究专家和旅游界实业人士对“旅游业态”内涵和定义给出了一些比较有说服力的定义。 综合分析业界各种概念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旅游业态是指旅游企业或行业为适应旅游市场需求变化,对旅游经营的各项要素比如组织形式、经营模式、产品要素、服务形式等等进行有效组合而产生的经营形式。 2 旅游新业态的产生 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各旅游企业为了满足旅游消费者 的需求或者通过产品创新引导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影响力,在旅游经营模式中主动融入新的因素、模式、产品等等,创造出旅游新业态。2.1 旅游新业态驱动力模型 有两种动力在促使旅游新业态的产生、发展直至成熟:一是内驱力;二是外驱力。 2.1.1 旅游新业态内驱力 旅游新业态内驱力是指旅游行业(企业)本身主动创新、求变,研发新的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搭建新的旅游组织模式,创造新的经营模式,开发完全一新的旅游市场,主动引导和创造旅游者新的消费需求。 旅游新业态内驱力具有三环模式: (1)最核心的是旅游行业领袖创新精神驱动力。行业领袖(企业家)创新精神,构成了旅游新业态内驱力的核心要素。创新精神是行业领袖(企业家)自我实现的最高需求。 (2)是旅游行业投资收益驱动力。旅游业创新的利益驱动。在旅游业,主动的创新能够创造全新的旅游资源,有效开发并引导旅游者的需求,在零基础上成功创造出新的行业(企业)增长点,给旅游行业(企业)带来新的旅游投资收益。 (3)旅游行业创新文化驱动力。旅游新业态内驱力发挥作用的保障是创新的行业(企业)文化和环境。鼓励创新的宏观环境和行业(企业)文化是旅游新业态内驱力宏观因素。没有鼓励创新的宏观环境和行业(企业)文化,就不可能产生旅游新业态内驱力。 图1 旅游新业态内驱力的三环模式 2.1.2 旅游新业态外驱力 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击败竞争对手,旅游行业(企业)要依据旅游需求发展趋势,充分发挥、组合旅游资源的多种功能,对现有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或者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创造新的旅游业态。确保旅游业持续发展。 旅游新业态外驱力是指驱动产生旅游新业态的外部力量,包括不断扩大的旅游市场规模、不断发展变化旅游消费需求、日益激烈的旅游竞争等等。2.2 旅游新业态的产生模式 A 、与旅游行业要素融合有关:旅游行业内相关因素的互动与重新组合; B 、与同产业内其他行业融合有关:第三产业内,旅游行业与其他相关行业的互动、重新组合; C 、与第一、第二产业融合有关:不同产业间,旅游产业与第一和第二产业的互动和重新组合。 ①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面上项目(SM201151638004): “北京市低碳旅游发展研究”资助、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导游专业教学创新团队资助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面上项目(SM201000001005):“旅游新业态发展研究——以北京市为例”资助 。 作者简介:高丽敏(1971-),女,河北徐水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 事区域经济、循环经济、旅游经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国内外新型旅游业态的发展动态 旅游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一大成熟产业,在中国市场体系日趋成熟、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能级不断提升的同时,旅游业中的各种新型业态也相应的开始大量涌现。这些新兴业态在原来传统旅游业态的基础上经过产业间不断发展、演变、融合、创新,逐渐成为构建整个“大旅游业”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军。 在现阶段,国内外特别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诸如商务旅游业、会奖旅游业、文化娱乐旅游业、旅游信息业、修学旅游业、邮轮旅游业、营地旅游业、租车旅游业、影视旅游业、医疗旅游业等众多新兴旅游业态都已经有相当的发展。除此之外,伴随着背包旅游、换房旅游、分时度假、科技旅游、军事旅游、数字旅游等众多新型旅游形式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产业形态也在逐步的显现。本文对国内外这些旅游业的新态势进行了动态追踪,并按照一定层次将其进行分类考察,把握新型业态的特征,并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 一、旅游产业内各要素不断衍生分化的新业态 1、分时度假:休闲度假的新潮流 (1)国外:需求强劲、方兴未艾 西方的分时度假产生于休闲度假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具有很强的需求优势,分时度假已经基本成为一种大众产品而被平民家庭广泛接受,并已经形成庞大的市场规模。目前世界上已有60多家分时度假集团,分时度假地超过5000个,分布在81个国家,来自124个国家的400多万户家庭购买了度假权。主要企业有RCI、II、万豪、希尔顿、欧洲分时度假协会(ETF)等,发展形势良好。 (2)国内:刚刚起步、有待培育。 在我国,分时度假还刚刚起步,加盟的度假地多以产权酒店的形式出现,真正的分时度假地还很少,分时度假的市场还没有真正培育起来。主要企业有中房集团与美国RCI公司合作开发的网络系统中国房地产与分时度假联盟,目前举步维艰;另外北京中安达旅游度假服务有限公司,发展也较为缓慢。

全域旅游下的业态创新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全域旅游作为全新的旅游发展观,既是对过去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继承和升华,也是对大众旅游时代我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的再定位,做好全域旅游下的业态创新成为适应时代与市场发展所带来的全新挑战。 绿维创景认为全域旅游发展要打破“全”的概念,着眼于市场要素的配置,有的放矢,破“全”、立“逻辑”、找“抓手”、达“目标”,并创新性提出了全域旅游发展的“542 4”架构及开发模型。新业态作为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吸引力,也是引爆市场和突破创新的关键,全域旅游下的业态创新应基本遵循全域空间整合、四季全时、“旅游+”、“互联网+”四大架构,突破单一的“景区引爆”,创新和培育旅游十二要素的消费业态,形成活动引爆、小镇引爆、要素引爆等综合型多样化的引爆。 一、全域旅游下业态创新的四大架构 1、全域空间整合 以自驾道、慢行道、运动道等道路系统进行串联,结合大尺度景观、服务节点、旅游产品,通过一些新的游览活动和行程组织,构建了非景区化的全域空间网络新结构。 全域旅游,关键在路!一条最美公路,可以形成全域升级!旅游道路包括:风景道、自驾道、运动道、休闲道等。它将一条普通的交通道路,转变为融合了交通、旅游观光、旅游体验、休闲度假、运动养生为一体的主题体验道。沿线上的业态,包括: 大尺度的景观节点:田园景观、自然景观、民俗村落景观、特色小镇景观 服务节点:游客集散/咨询中心、跑步中心、山地自行车运动中心、自行车租赁站、与生态厕所结合的休憩站 休闲度假点:自驾/房车/休闲营地、驿站、民俗村及民宿 软性活动组织:自驾/房车游览、自行车运动/赛事、慢跑、马拉松赛事、徒步穿越 2、四季全时

推动旅游业创新发展研究 提要旅游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但如何推动旅游业创新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旅游业;创新发展;研究 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但如何推动旅游业创新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当前旅游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尽管当前旅游业发展成效显著,但旅游业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目前,旅游收入主要来源于门票,游客在文化娱乐和购物方面的消费还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项目设计和开发深度不够,产品单一,产业链条有待拉长。突出表现在餐饮、购物、娱乐等行业特色不鲜明、档次不高、吸引力不强,“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基础设施、基础环节缺乏档次和特色,更未能使其转化为旅游产品和旅游业发展的载体。旅游产业链各要素间还未形成有效连接。 (二)旅游服务水平不高。一是旅游景区服务接待水平低。旅游从业人员中,精通旅游业务、懂得市场营销、熟悉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的人员不多,缺乏一大批高素质的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才,与广大游客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是旅游业在管理、服务、建设等方面的差距逐步加大,特别是在硬件管理与软件服务方面差距明显。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低下、服务体系不健全、旅游咨询、旅游信息查询、旅游紧急救援等站点没有建立起来,不能适应迅速增长的商务游客和散客的需求。 (三)文化内涵不丰富,发展模式不科学。一是在体现地域文化方面,在挖掘和丰富旅游文化方面还存在景区文化底蕴挖掘不深,旅游商品开发创意水平低,旅游餐饮文化特色不突出,旅游宾馆、旅游购物、旅游餐饮等场所缺乏特色文化展示,旅游经营服务体现人文特色不高;二是在旅游发展模式方面,目前多数景区隶属于不同政府部门所有,在人、财、物方面存在政策壁垒,自我发展和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造成规划缺失、融资困难、营销脱节,发展模式不科学的现状,导致无序开发、低水平重复建设时有发生。 (四)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目前部分旅游景区分属于文物、宗教、林业、文化、水利等多个系统和部门管理,未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旅游资源管理部门间不协调,旅游监管部门职能模糊。各职能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的职能重叠或利益冲突,使景区开发建设严重滞后,影响了旅游景区发展的活力和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各旅游企业市场化程度低,经营理念落后,未建立一套适应当前旅游发展的经营机制。

旅游新业态——京郊农家乐 一.趋势分析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富活力和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旅游业步入了新的大发展大变革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各种旅游新业态的大量涌现,正在成为旅游发展的新生力量和新的价值增长点。 人口结构、游客扩张、边境控制等关键的巨大变化,对未来旅游业特别是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到2030年,亚洲区域中产阶级的人数将进一步扩张,达到32.2亿,占全球中产阶级人口的2/3,这意味着旅游业将从简单地拉动旅游需求向更加深入地管理旅游业转变,如何创建新的产品和服务来吸引游客。同时,面对游客不断扩张的需求,政府在全力支持旅游行业时还需提供资金来促进其发展,并通过一个有效的协调系统来解决签证或是新业态出现的准入问题。对于旅游业的有效管理,除衡量游客数量外,还需考虑游客停留天数、游客花费金额等其他指标。此外,通过边境控制这个简单的测量方法,可以更好地衡量旅游业的发展,更好地了解旅游的市场。 世界旅游专家罗伯特·巴苏克表示,根据预测,旅游业在2030年将会创造超过10亿元的收入,中国未来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客源国,也会成为全球旅游业的领军国家。因此,对未来旅游业发展的管理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当前旅游的趋势就是要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好的体验。如何将旅客与当地的社会连接在一起,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挑战。有在线调查表明40%的人都是通过移动设备预定行程,每一个旅游目的地都要认真对待这个趋势,使其产品和服务必须在网络上得以体现,这也会重新塑造整个旅游行业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 如今我国已迎来了国民休闲时代,旅游消费日益大众化,年人均出游率已经从10年前的不到一次,发展到超过两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并成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最大的出境旅游消费国。在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调整中,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经由“重要产业”提升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成为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职业特征 1.工作内容主要是社会服务类或公益类,面向广大消费者的服务性特征,参与市场的激烈竞争 2.根据时代和时尚的变化,创造出能够满足游客心理、情感、审美享受的新产品。

中国温泉旅游创新开发专题研究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的温泉旅游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态。今天,温泉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中国休闲产业的龙头,一种全新的休闲度假方式––温泉生活方式已经形成。据初步统计,全国温泉已有3000余处,温泉旅游的火爆,不仅成为了众多投资商的焦点,也成为温泉所在地政府招商引资、发展旅游经济的金字招牌。我国温泉旅游从起步至今,短短十年时间取得了长足发展,甚至在规模、功能、产品等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温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从整体而言,中国温泉旅游仍处于发育期,其产品形态、市场形态和结构形态均不够成熟,存在诸多问题。这标志着中国温泉旅游发展已经进入了“创新洗牌、规范发展、二次升级”的全新时代。 作为休闲产业的龙头,中国温泉行业的成长发展需要良性的竞争,其关键在于创新升级。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十七大的提出的国家战略,处于发育期的中国温泉旅游应该站在国家发展战略高度,认识其深远意义;发育期导入创新机制和创新精神对于温泉旅游行业形象建设、市场开拓和产品结构转型都有极为重大作用;对于具体的温泉旅游地而言,没有创新就没有新市场,就没有生命力。因此,温泉旅游创新开发是创新国家建设的呼唤,行业成长和企业竞争的现实需要。 一、重新定义温泉旅游 由于学术界关于温泉的概念尚无一个明确的界定,温泉旅游的定义更是难以达成统一的认识,我国许多学者在进行温泉旅游相关研究时,很少提到温泉旅游的概念,多是从温泉旅游的历史、温泉的功能等方面来阐述温泉旅游。通过分析整理各位专家学者对温泉相关旅游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发现目前业界对温泉旅游的定义主要有: 冯威等从温泉旅游的发展历史出发,认为温泉旅游是一种传统的度假旅游形式,发展历史比较悠久,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朱跃东认为,游客以体验温泉、感悟温泉文化为主题,达到温泉养生、休闲、度假为目的的旅游即为温泉旅游。 毕斗斗提出,温泉旅游是适应人们休闲和保健文化需求的一种旅游形式。 王艳平认为,温泉旅游是旅游活动的一种,它是利用温泉开展的

旅游经营形态创新及特征分析 □ 作者:范春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旅游学院 产业观察2006年第11期字号:【大中小】 内容摘要:文章着重分析当前我国旅游经营业态类型、经营状况以及各种业态的优点、缺点,指出我国旅游经营业态创新要根据各地经济实力、旅游消费意识高低及地域个性差异来展开。 关键词:旅游经营业态现状 我国现代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不菲的成绩。面对我国蓬勃发展的国际、国内旅游,我国的旅游企业在经营业态上进行着各种形式的创新。旅游连锁店、旅游商业街、旅游超市、旅游专卖店在全国相继出现,这些旅游经营业态是怎样出现的,其特点如何?笔者将在此展开分析。 旅游经营业态创新原由 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和相对于游客的异地性使得旅游者的旅游购买行为带有较大的不可预期风险,旅游经营业态变迁中的旅游专卖和旅游连锁无疑更能消解游客这一顾虑,它为游客出行提供品质保障。 旅游信息的分散性和游客获取相关旅游信息的高昂成本促使旅游经营业态发生变化。传统的旅游信息获取途径存在两个不足:一是信息不完整,如通过电视可能仅能获取景点相关信息,但对于如何到达景点等具体细节无从得知;二是信息的可比较性较差,传统的获取旅游信息相对比较完整的场所就是旅行社,但每一家旅行社对相同线路报价和服务质量上却存在较大差异,旅游者要找到质优价廉的旅游线路必须花费较大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旅游市场竞争激烈促使旅游企业不断进行经营业态创新,旅游市场竞争已经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变化。为更多更好争取客源,旅游企业必须在经营方式进行变革。传统的“坐地等花开”经营理念必须向主动出击转变。 我国旅游经营业态创新类型 旅游产品的特殊性使它比其它商品销售更重视中间流通环节,而我国旅游流通领域在销售方式上仍然沿袭传统模式——代销模式,对旅游者信息反馈不灵敏是该模式的最大弱点。所以旅游经营业态创新就势在必行。 旅游连锁 旅游连锁经营形式在国际上早已盛行,旅游连锁经营形式在旅游饭店领域出现最早(上世纪80年代)和推广较为普遍,比较成功的有上海的锦江集团、北京首旅集团。在旅行社领域出现旅游连锁形式是在上世纪末期的事,早于旅游专卖。旅游连锁一般要建立统一的CIS形象识别系统,具有统一的品牌、统一的标识、统一的经营理念、统一的市场推广活动和鲜明的形象特征。旅游连锁经营不是简单的经营网点遍地开花。一般要设立了统一的操作流程,确保连锁门市经营各方面的高度统一。 旅游商业街 旅游商业街本指的是能为旅游者旅游出行提供完整信息及服务的地理公共场所。但在我国很多旅游商业街却成为地方工艺品、土特产、风味小吃及少量旅行社服务的展示和交易空间,即旅游商业街等同于风味小吃街、民俗展示街等。真正意义的旅游商业街在我国并未完全建立。完整意义的旅游商业街

八达岭长城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研究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旅游产品开发背景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焦点。旅游开发模式的不断变化导致旅游者旅游方式也随之变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将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旅游体验,八达岭长城旅游产品的开发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前景,有以下优势: 第一,地理位置。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县, 在八达岭长城的游客来自各个国家,为旅游产品的市场拓展了发展空间。第二,区域特色。八达岭长城景观优美,汇集了江泽民主席的亲笔题名,拥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北京延庆有着浓烈的民俗民风氛围,这种民俗特色与长城旅游产品相结合,形成区域特色产品,这些优势条件为打造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留下了借鉴条件和创作基础。第三,人才培养机遇。高速发展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急需优秀的文化创意人才,越来越多的创意设计人才去往北京,所以这种机遇为旅游产品的创新性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第四,政策滋养。北京旅游产品的保护和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所以政府为旅游产品等文化创意产品提出了相应

的政策实施,进一步加强了对文化旅游产品的支持和推动。通过政府的有利条件,创新人才可以通过政府支持加快步伐的为游客创造出全新的旅游产品。 我国旅游产品真正的与经济社会相互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现阶段旅游产品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八达岭长城旅游产品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八达岭长城旅游产品缺乏区域特色,经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当地商店的商品除了带有长城特色的产品外,还有脸谱、故宫纪念品以及甘肃的庆阳香包等与该地域不相符的旅游产品,真正八达岭长城的地域特色并没有凸显出来。 第二,缺少文化创新性。八达岭长城旅游产品的发展还处于传统继承的阶段,伴随大数据科技的到来, 这种历史文化与互联网科技的交融是未来旅游产品发展的重点。如果仅存活于传统的产品开发,会导致游客只看不买的现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的通信工具越来越齐全,人在观光旅游或者进行文化信息米集时都会以手机或其他工具进行现场拍照,从而推断出当前发展趋势是人们对于真实实物和手机信息进行采集,这种文化的真实采集也为旅游产品提供了创新条件,加大提升传统产品与信息化时代相结合的力度,打造游客最新型的产品服务业。 第三,区域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旅游产业的发展

(精)工作心得:文化遗产体验旅游开发的新业态 1引言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些物态化和非物态化的文化经历岁月沧桑大部分成为独具魅力的遗产,其中保存较好,获得世界遗产殊荣的就达41项(文化遗产29项),另外还有许多以国家层面遗产被保护。中国的文化遗产无论在数量和等级上都为发展文化遗产旅游提供了极好的资源条件,具有向国内外的旅游者传递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供给潜能。然而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给旅游业发展提供的只是一种潜能,由于其建筑材料多为土木结构,加上中国历史上多次农民战争、农民起义,这些遗产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毁损,中途消失很多,即使遗留下来的也仅留下遗址,或者是仅有历史记载,“地上一无所有,地下气象万千”,可感知性、可理解性和体验性差,直接影响到遗产的感知和传播。对这类遗产如何进行保护性体验旅游开发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遗址公园模式无疑给出了一个可行性的答案,对于仅仅留下遗址或历史记载的,通过建设遗址公园,能够再现历史,恢复遗产的原真信息,传播遗产地精神,并且能够有利于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和谐共生,实现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共赢。 作为体验时代的遗产旅游,是遗产保护、利用和遗产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 实现遗产旅游,其中最重要的深层研究内核就是旅游体验。在新世纪的今天,“遗产旅游”作为一种世界现象已经成为人类求取与外部世界高度和谐的有效形式之一,成为高质量回归自然、回归历史的必须性的社会生活组成部分。因此旅游景区的中心任务是为游客

塑造某种难以忘怀的旅游体验[。 西安作为中国千年古都,历史上周、秦、汉、唐等长期在此建都,遗产众多, 但由于历史的变迁大多数古代文化遗存现已甄灭,留下来的多为历史记载或“遗址”,周王朝遗址、秦二世遗址、阿房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大唐芙蓉园等都属于遗址类的文化遗产地。其旅游体验障碍较大、可视性较差,活化这些遗产资源成为一种迫切的选择。旅游新业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新需求,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而不断创新推出的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遗址公园旅游新业态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超越传统的单一观光模式,具有可持续成长性,并能达到一定规模,还有力地提升了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近几年来,西安市围绕文化遗产主题新建了遗址公园,带动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增强了文物古迹可感知性、可理解性和可参与性,通过局部复原、改建重建、模型展示、虚拟再现等手段,将旅游体验主题化、可视化和舞台化,以普通游客可感知的方式强化主题,实现了遗产旅游新的突破,创新了遗产旅游模式,开创了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新业态。大唐芙蓉园和阿房宫遗址、大明宫遗址公园作为西安遗址公园典型的“活化”成功案例,有着极其重要的代表性。我们通过这些案例来阐述遗址公园历史文化的“活化”和“可视化”,通过旅游与遗产的有机结合实现遗产的保护和旅游的充分利用,最终实现和谐共赢。 2遗址公园体验旅游开发理论基础 文化遗产是文化载体,也是人类的历史记忆现场,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我们延续历史的记忆。但保护并不仅仅是一个静止的概念,更多的是要发现、挖掘和扩充文化遗产的内涵,也就是说文化遗产要体现静态生和动态性的结合,要以有形的文化来体现无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