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脉诊习题

脉诊习题

脉诊习题
脉诊习题

脉诊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牢脉的脉象为()

A.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B.三部举按均有力 C.脉长而弦硬

D.沉取实大弦长 E.推筋着骨始得

2.下列诸脉,除哪项外,皆与痰饮有关()

A.滑脉 B.弦脉 C.促脉 D.结脉 E.濡脉

3.下列哪项不是涩脉的主病()

A.气滞血瘀 B.血少 C.湿阻 D.伤精 E.气瘀

4.脉浮而大,来盛去衰是()

A.浮脉 B.大脉 C.散脉 D.芤脉 E.洪脉

5.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的是()

A.散脉 B.芤脉 C.虚脉 D.浮脉 E.革脉

6.下列哪项不可见迟脉()

A.寒邪凝滞 B.阳气虚衰 C.阳虚阴盛

D.邪热内结 E.阴虚内热

7.脉来实大弦长,轻取中取均不应,唯重取始得,是()

A.沉脉 B.长脉 C.实脉 D.伏脉 E.牢脉

8.弦脉的脉象特征主要是下列哪项的变化()

A.脉位 B.至数 C.脉力 D.流利度 E.紧张度

9.典型的虚脉特征是()

A.沉细而软,应指无力 B.脉体如线,软弱无力 C.极细极软,似有似无D.三部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E.浮而细软,应指无力

10.下列哪种脉象不是轻取即应指()

A.浮脉 B.濡脉 C.洪脉 D.牢脉 E.芤脉

11.邪气盛不见下列哪种脉象()

A.实脉 B.滑脉 C.革脉 D.紧脉 E.牢脉

12.下列哪项不是动脉的脉象特征()

A.首尾俱短 B.一息五至以上 C.如珠走盘

D.就指有力 E.如按琴弦

13.芤脉与革脉的相同特点是()

A.浮而不聚 B.浮而无力,按之空虚 C.脉位浅表,细软无力

D.脉位浅表,脉位阔大 E.浮而中空

14.脉来脉去俱盛,三部举按均有力,是()

A.洪脉 B.滑脉 C.紧脉 D.弦脉 E.实脉

15.脉在皮肤,浮数之极,至数不清,称之为()

A.鱼翔脉 B.虾游脉 C.釜沸脉 D.屋漏脉 E.雀啄脉

16.沉弦脉常见于()

A.表证挟痰 B.肝胆湿热 C.水饮内停

D.肝火挟痰 E.贫积停滞

17.脉有胃气最主要的表现为()

A.不浮不沉 B.柔和有力 C.不大不小

D.从容和缓流利 E.尺脉有力

18.弦脉与紧脉在下列哪一方面是一致的()

A.脉位 B.脉宽 C.脉长 D.流利度 E.紧张度

19.举之浮而不取胜,至数不齐,稍用力则无,是()

A.釜沸脉 B.芤脉 C.散脉 D.濡脉 E.革脉

20.下列哪项不是复合脉()

A.散脉 B.疾脉 C.微脉 D.结脉 E.洪脉

21.下列哪项不属于病脉()

A.弱脉 B.濡脉 C.弦脉 D.结代脉 E.六阳脉

22.左右手寸关尺分候脏腑,目前一般是()

A 左:心,肝胆,肾;右:肺,脾胃,肾

B 左:心,脾胃,肾;右:肺,肝胆,肾

C 左:肺,脾胃,肾;右:心,肝胆,肾

D 左:脾胃,肺,肾;右:心,肝胆,肾

E 左:心,肺,肾;右:肝胆,脾胃,肾

23.下列哪项不见滑脉()

A.痰饮 B.气滞 C.食积 D.妊娠 E.实热

24.下列哪项不属于复合脉()

A.弱脉 B.牢脉 C.沉脉 D.濡脉 E.动脉

25.脉在皮肤,头定而尾摇,浮浮泛泛,似有似无,称之为()A.釜沸脉 B.虾游脉 C.鱼翔脉 D.麻促脉 E.解索脉

26.下列哪项不属于沉脉类()

A.伏脉 B.沉脉 C.微脉 D.弱脉 E.牢脉

27.真脏脉的下列称谓哪项不对()

A.怪脉 B.败脉 C.死脉 D.绝脉 E.衰脉

28.寸关尺分候脏腑,下列哪项不对()

A.左寸候心与膻中 B.右寸候肺与胸中 C.右关候肝胆与膈

D.左尺候肾与小肠 E.右尺候肾与命门

29.下列哪项是数脉的主病()

A.气滞 B.血凝 C.寒凝 D.虚证 E.痰湿

30.下列何书不属于脉诊专著()

A.《诊家正眼》 B.《三指禅》 C.《诊家枢要》

D.《景岳全书》 E.《徊溪脉学》

31.下列哪项在脉力上较平脉弱()

A.紧脉 B.濡脉 C.牢脉 D.滑脉 E.动脉

32.沉迟脉主()

A.里寒证 B.肝郁气滞 C.水饮内停 D.气滞血瘀 E.阴血亏虚33.有神的脉主要是()

A.不浮不沉,不大不小 B.从容和缓而流利 C.柔和有力,节律一致D.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E.不快不慢,不强不弱

34.病理性缓脉常见于()

A.水饮停聚 B.湿邪困阻 C.气机阻滞

D.阴寒积聚 E.瘀血阻滞

35.久病体虚里而脉动迟者为()

A.中气不足 B.心阳不足 C.心血不足

D.心气不足 E.心阴不足

36.芤脉的脉象是()

A.轻取搏指,中空外坚 B.浮大无力,按之中空 C.脉位浅表,细软无力D.浮大无根 E.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37. “四季平脉”应是()

A.春钩,夏弦,秋石,冬毛 B.弦,钩,毛,石 C.毛,石,钩,弦D.弦,钩,石,毛 E.石,弦,毛,钩

38.下列哪种脉不主痛证()

A.动脉 B.弦脉 C.紧脉 D.伏脉 E.滑脉

39.数脉的脉象是()

A.脉来一息七八至 B.脉来一息四五至 C.脉来一息五至以上

D.脉来一息五至以上,时而一止 E.脉来五至以上,厥厥动摇

40.浮滑脉主()

A.内热食积 B.太阳中风 C.痰火内盛

D.表证挟痰 E.虚阳浮越

41.诊脉时指力由轻到重,由重到轻,叫作()

A.举 B.按 C.寻 D.循 E.推

42.下列哪种脉象一定是病脉()

A.实脉 B.长脉 C.紧脉 D.六阳脉 E.六阴脉

43.下列哪项不属于真脏脉()

A.怪脉 B.绝脉 C.六阴脉 D.死脉 E.败脉

44.下列哪项不是细脉的主病()

A.气虚 B.血虚 C.劳损 D.湿病 E.瘀血

45.沉脉的脉象是()

A.轻取不应,重按着骨始得 B.轻取不应,沉而实大弦长

C.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D.轻取不应,沉而细软

E.轻取不应,沉取坚着不移

46.脉率迟缓,时见一止,止无定数的脉象是()

A.代脉 B.结脉 C.促脉 D.涩脉 E.散脉

47.弦脉形态特征是()

A.端直以长 B.脉来绷急 C.浮而搏指 D.沉按实大 E.状如波涛

48.下列哪种脉亦为平人之常脉()

A.大脉 B.滑脉 C.洪脉 D.实脉 E.数脉

49.病理性缓脉常见于()

A.水饮停聚 B.湿邪困阻 C.气机阻滞 D.阴寒积聚 E.瘀血阻滞

50.举之浮而不取胜,至数不齐,稍用力按之则无,是()

A.釜沸脉 B.芤脉 C.散脉 D.濡脉 E.革脉

51.脉象形成的原理,与下列哪项关系不密切()

A.心气的盛衰 B.各脏的配合 C.形体的强弱

D.血液的盈亏 E.脉道的弛紧

51.脉象形成的原理,与下列哪项关系不密切()

A.心气的盛衰 B.各脏的配合 C.形体的强弱

D.血液的盈亏 E.脉道的弛紧

52.对寸口诊脉法下述认识,哪项不对()

A.始见于《内经》 B.如张仲景首创 C.详于《难经》

D.推广于《脉经》 E.临床最为可用

53.下列哪一项不是相反的二种脉象()

A.迟脉与数脉 B.浮脉与沉脉 C.洪脉与弦脉

D.滑脉与涩脉 E.紧脉与缓脉

54.下列哪种脉不是重按始得的脉()

A.沉脉 B.伏脉 C.牢脉 D.革脉 E.弱脉

55.浮脉的脉象是()

A.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B.举之有余,按之则无 C.轻取即得,来盛去衰D.轻取即得,细软无力 E.轻取即得,中空外坚

56.诊脉时手指沿脉道的轴向移动,谓之()

A.举 B.按 C.寻 D.循 E.推

57.沉涩脉的出现,常为()

A.肝郁气滞 B.水饮内停 C.阳虚血瘀 D.脾肾阳虚 E.血虚肝郁

58.脉浮而大,来盛去衰是()

A.浮脉 B.大脉 C.散脉 D.芤脉 E.洪脉

59.下列哪项不是复合脉()

A.濡脉 B.微脉 C.弱脉 D.细脉 E.动脉

60.下列哪项不是浮缓脉的主病()

A.风邪伤卫 B.营卫不和 C.太阳中风 D.太阳伤寒 E.外感表虚

61.脉象浮大而软,按之中空者属于()

A.散脉 B.虚脉 C.芤脉 D.革脉 E.濡脉

62.以下除哪项外,脉率均在一息五至以上()

A.动脉 B.促脉 C.数脉 D.结脉 E.疾脉

63.肝胆病、痛症、痰饮证常见的脉象为()

A.紧脉 B.结脉 C.滑脉 D.弦脉 E.促脉

64.弦细脉主病为()

A.血虚肝郁 B.寒滞肝脉 C.肝郁气滞 D.肝胆湿热 E.水饮内停

65.下列哪项在脉力上较平脉弱()

A.紧脉 B.濡脉 C.牢脉 D.滑脉 E.动脉

66.结脉、代脉、促脉其脉象的共同点是()

A.脉来较缓 B.脉来时止 C.止无定痛 D.脉来缓慢 E.止有定数

二、多项选择题

1. 脉有神的特征有哪些()

A .不浮不沉

B .柔和有力

C .不大不小

D .节律整齐

E .沉取不绝

2. 滑数脉主病有()

A .痰热痰火

B .肝火挟痰

C .气分热盛

D .肝气郁滞

E .痰盛外感

3. 濡脉的主病有哪些()

A .气血不足

B .脾虚

C .湿邪困脾

D .瘀血

E .痰饮

4. 临床上实热证可见()

A .促脉

B .牢脉

C .迟脉

D .动脉

E .滑脉

5. 脉有胃气的表现有()

A .不浮不沉

B .不快不慢

C .不强不弱

D .不大不小

E .从容和缓流利

6. 阳虚证可见()

A .沉迟无力脉

B .沉细而数脉

C .细数无力脉

D .沉迟而紧脉

E .浮而无根脉

7. 滑数脉主()

A .痰火

B .肝郁化火

C .内热食积

D .外感风热

E .实热

8. 仲景三部诊法,是指诊()

A .人迎脉

B .神门脉

C .寸口脉

D .合谷脉

E .趺阳脉

9.“真脏脉”的临床意义()

A .多见于疾病后期

B .主大实大热之证

C .属阴阳离绝之候

D .表示脏腑精气衰竭

E .为胃气败绝之兆

10. 气血亏虚常见()

A .弱脉

B .虚脉

C .结脉

D .短脉

E .细脉

11. 寸口脉之三部九候是指()

A .寸关尺

B .天人地

C .浮中沉

D .上中下

E .人迎,气口,趺阳

12. 下列哪些属于脉象要素()

A .脉搏

B .脉位

C .至数

D .脉宽

E .脉长

13. 实寒证可见()

A .伏脉

B .紧脉

C .滑脉

D .洪脉

E .牢脉

14. 弦脉常见于()

A .瘀血

B .湿热

C .肝病

D .痛证

E .痰热

15. 下列哪些情况可见滑脉()

A .气机郁滞

B .食积胃肠

C .湿热血蕴

D .燥痰结肺

E .妇女妊娠

16. 实寒证可见()

A .脉伏

B .沉细无力

C .紧脉

D .滑脉

E .沉迟有力

17. 脉之有根主要表现为()

A .不浮不沉

B .柔和有力

C .迟脉有力

D .沉取不绝

E .从容和缓

18. 痛证常见的脉象有()

A .滑脉

B .动脉

C .弦脉

D .伏脉

E .紧脉

19. 节律不齐的脉有()

A .结脉

B .代脉

C .促脉

D .动脉

E .散脉

20. 涩脉的主病有()

A .气滞血瘀

B .痰食胶固

C .精伤血少

D .湿邪阻滞

E .元气离散

21. 脉象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

A .心脏的搏动

B .气血的充盈

C .肺朝百脉

D .肝藏血

E .脾统血

22. 下列哪些属于脉象要素()

A .脉动

B .脉力

C .紧张度

D .流利度

E .均匀度

23. 临床上有反映气血两虚的脉有()

A .弱脉

B .细脉

C .虚脉

D .微脉

E .牢脉

24. 至数较缓慢的脉有()

A .迟脉

B .动脉

C .结脉

D .促脉

E .缓脉

25. 弦数脉的主病有()

A .肝郁化火

B .内热食积

C .肝胆湿热

D .水饮内停

E .肝胆上亢

26. 下列哪些脉有脉动节律的改变()

A .涩脉

B .动脉

C .结脉

D .代脉

E .促脉

27. 下列脉象其脉位浮的有()

A .弱脉

B .洪脉

C .细脉

D .革脉

E .牢脉

28. 脉之有神主要表现为()

A .不浮不沉

B .柔和有力

C .尺脉有力

D .沉取不绝

E .从容和缓

29. 节律不齐的脉有()

A .结脉

B .代脉

C .促脉

D .动脉

E .散脉

30.脉位较沉的脉有()

A伏脉 B 牢脉 C 濡脉 D 弱脉 E散脉

第五讲:切脉如捉贼 切脉是找出病变性质,病变的部位,好比寻找入室之盗贼。 贼有外贼家贼之分;病有外感内伤之别。 贼有翻墙撬门开窗等入门途径;病有自口经皮肤循经络之不同。 贼有潜藏,病有伏邪。 擒贼先擒其贼王,治病必求于根本。 明白邪之特点,就如同知道贼之特性. 切脉如捉贼,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此间关键是要明白贼之特性. 伤寒杂病论卷第一平脉法: 风令脉浮,寒令脉急;暑则浮虚;湿则濡涩,燥短以促,火燥而数——此乃六淫贼邪之特点。外邪致病,各有特点,此乃外邪本身个性使然。 邪气伤人,无论伤何经何脏,在寸口均有反应。 风邪伤人,首先犯肺; 肺主皮毛,易伤风邪; 肺经受风,六脉皆浮; 经气源头,右寸独郁。 寒邪伤人,首犯太阳, 膀胱寒水,同气相召; 经循背项,腰背颈僵; 右尺郁紧,此乃明证。 夏伤暑湿,湿困脾土; 脾失健运,四肢酸楚; 升降失常,大便稀溏; 右关郁浮,时时见濡。 秋燥伤肺,易伤肺阴; 干咳痰少,肺阴亏耗; 毛发脱落,皮肤干燥; 右寸短促,郁浮兼见。 火邪从君,日夜难眠;

日久伤阴,亏及血分;心受其累,头亦昏沉;左寸浮数,郁虚同现。 六淫伤人,从外而入;单邪较少,数邪同侵;临证巡查,当明贼性;六部详看,仔细分明。 大怒伤肝,胁肋相煎;气血逆乱,大厥可生;肝郁克土,脾胃受损;详查左关,郁实弦见。 久怒气结,胁痛连连;肝胆郁涩,久生癥结;散结疏肝,别忘养阴;左关如豆,癥结已成。 过喜伤心,致气涣散;君心涣散,其脉自乱;脉缓无力,浮郁而散;恐能胜喜,临证不难。 忧思气结,脾脏受困;清阳不升,头昏脑沉;四肢乏力,精神困顿;右关郁涩,大怒可胜。 悲为肺志,其令气消;肺叶不主,开阖失司;面色苍白,冷汗流离;右寸虚浮,可用喜胜。 惊恐为患,可使气怯;肾主二便,伤及失禁;夜卧恐惧,由肾及心;右尺郁散,左寸时现。 七情内伤,自内而生;家有叛贼,内乱难惩;药之无功,相胜可平;脉法自然,魔由心生。

(精)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脉诊 脉诊,是医生用手切按患者动脉,根据脉象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脉学著作主要有:晋代王叔和著《脉经》,确定了二十四脉,是最早的脉学专著。张景岳著《景岳全书》,祥论脉神、正脉十六部、脉之常变、脉症从舍等。李时珍著《濒湖脉学》,载二十六脉。李士材著《诊家正眼》,增定二十八脉。 第一节诊脉概述 一、脉诊原理 脉象是指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产生与心脏搏动、心气盛衰、脉道通利和气血盈亏直接有关。 (一)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心脏搏动是形成脉象的动力,脉象的至数与心的搏动频率、节律相应。脉为气血运行之通道,并有约束和推进血流的作用,直接影响脉象。 (二)气学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血充盈于脉道,直接关系到脉象的大小;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心的搏动也靠气的调节,因此,气与血是脉象形成的物质基础。 (三)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有助于血的运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统血而控制血液在脉中运行;肝藏血,贮血和调节血液,肝又能调畅气机;肾藏精,为元气之根,这些因素均与脉象的形成有关。 一、诊脉部位 (一)三部九候诊法 《素问》三部九候诊法,又称遍诊法。分为上(头)、中(手)、下(足)三部,每部又分天、地、人三候,合称三部九候。 (二)人迎寸口诊法 人迎寸口诊法见于《内经》,是通过诊人迎、寸口两部脉象并互相参照,进行分析的一种诊法。人迎主要反映体表的情况,寸口主要反映内脏的情况。 (三)仲景三部诊法 仲景三部诊法,指诊寸口脉候脏腑,诊趺阳脉候胃气,诊太溪脉候肾气的诊法。 (四)寸口诊法 1.寸口部位:是手腕部挠骨茎突内侧的一段动脉(挠动脉),又称气口、脉口。 2.独取寸口脉诊病的原理:一是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的原穴部位,是脉之大会,肺经起于中焦,可以反映胃气的强弱。二是肺朝百脉,脏腑气血变化能通过肺经反映于寸口。三是寸口处部位固定且诊脉方便。

《手诊口诀》 手心出汗肺脾虚,指肚泛红血脂高;五指关节青筋暴,末梢循环定不好。消化吸收看五指,指间有缝肠胃虚; 指甲竖棱肝病变,指根凸起大便差。大鱼际,有深纹,心律不齐易心慌;手腕延伸小鱼际,青筋明显会腰痛。 指甲颜色常泛白,记得补血补肾脏,右手虎口手掌面,定位肝脏快又准。视力不好有粗纹,有了细纹筋腱差, 手心颜色红青灰,胃部定是有疾患。拇指指根纹理乱,胃部疾病早防范,左手虎口手掌面,脾脏就是好判断。 早晚按揉健身体,口气清新免疫强,女性乳腺看右手,手腕横纹摸两旁。不平滑,有疙瘩,乳腺增生早预防, 食指指甲脑血管,凸棱明显是硬化。女性痛经和血块,中指指根青筋暴,生殖疾病最难查,男左女右记心上。 《面诊口诀》 凡看病,望为先。精气神,最重要。脏腑位,要牢记。多重影,应分清。病多端,起气血。面色青,主寒痛。面色泽,气血充。面色赤,定有火。赤如妆,乃虚火。面色黑,肝肾见。面晄白,主虚寒。白无华,是血虚。面黄泽,为湿热。面黄暗,病肝肾。额头亮,精神爽。额头暗,有灾殃。眼有神,无大病。眼无神,精气虚。眼色红,内有火。眼白黄,病肝胆。虹膜缺,主脑病。胃环大,有中毒。黑纵线,是炎症。黑凹陷,伤器质。皮炎痒,虹周灰。血管硬,白圆环。虹膜诊,学问大。同心圆,是关键。多节段,排成环。环环扣,象全身。眼为鱼,贵明亮。鼻光泽,无大病。鼻色青,主寒伤。鼻色白,主伤血。鼻土偶,胃气绝。鼻不正,病不轻。鼻有痣,病陷危。人中明,无大病。泪堂下,宜饱满。青黑干,主肾虚。夜不寐,多伤神。沟平坦,性无力。人中疔,主胃火。人中歪,命不长。唇淡红,无大病。唇色白,主伤血。唇青紫,寒痛瘀。面光亮,为水积。面黄黑,脂肪肝。耳面焦,防癌症。面清瘦,宜小心。如无病,必长肉。十步外,眉目清。无重病,必长寿。部位明,五色清。知色克,可万全。 《舌诊口诀》 舌之与苔,首须辨识;苔为苔垢,舌是本质。苔察气病,舌候血疾;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邪气浅深,察苔可知;脏腑虚实,舌质可识。舌苔变化,各有分部:舌尖心肺,中央胃腑,舌根属肾,四畔脾土,舌之两旁。肝胆地步;另有一法,三脘分看,尖上根下,舌中中脘。辨舌津液,润燥滑涩。润多正常,湿厚属湿。润而多津,滑苔之色。涩又浮粗。燥则津劫。有神无神,别在荣枯。荣为荣润,津液充布;红润鲜明,气血丰富。枯无血色。正气将竭,津乏干枯,病属危急。红舌主热,尚多分别。心火上炎,舌尖色赤。红在舌边,肝胆有热。温病初期,尖边多赤;见于杂病,心肝之色;头痛失眠,烦躁便实。红色鲜艳,亦各有殊;温病热甚,杂病阴虚。舌心干红,阴液被劫。光嫩无津,为镜面舌;病多主凶,津液枯竭。若气血虚,淡红舌质。绛色深红,温热传营。纯绛鲜泽,包络热盛。干枯而萎。涸竭肾阴;兼见嗌干。大命将倾。更有一种,绛舌少苔,甚至舌裂,阴液将殆。绛舌粘腻,似苔非苔,湿邪挟浊,芳香宣开。望之若干,扪之有津,津液已伤,湿热熏蒸,浊痰蒙窍,清泄生津。紫舌主病,有阳有阴;有苔无苔,主要区分。润燥深淡,满舌或斑,主病不同,轻重两般。黄苔紫舌,脏腑积热;兼见干燥,通下为急。舌见青紫,浮苔滑润。伤寒初,直中三阴。瘀血之病,舌紫且晦,一般滑润,或见灰苔,重则满舌,轻则斑块;痛久入络,与此同类。酒客成积,舌多紫斑。中心白滑,醉后伤寒。紫舌肿大,酒毒为患,冲心危险,性命难挽。蓝色变化,略如紫舌;尚能生苔,正气未竭。光蓝无苔,色萎不泽,证极危险,元气败绝。蓝不满舌,主证各别:瘟疫秽浊,兼苔粉白;黄腻浊苔,湿温郁热;苔滑中蓝,湿痰之舌。黑主重病,有阴有阳:嫩滑湿润,寒极为殃;粗涩干焦,热极所伤。血已败坏。古称死证。辨准早救,或可得胜。苍老娇嫩,亦要分析:坚敛苍老,实热壅结,神气尚存,病多属实;浮肿虚寒,亦属痰湿。娇嫩齿印。虚弱之识。纹剥芒刺,各有标志:纹在舌质,几如碎瓷,血虚热甚,亦见阴虚。剥如剥落,一块光洁,阴伤现象,每难填没。病情更重,整舌剥脱。舌生芒刺,有黑黄色,不论前后,化燥之志。舌体胀大,痰饮热湿。舌体瘦瘪,诸虚证急。软而柔和,正常舌质,运动灵活,气血相得。痿绛阴亏,运动无力,色见淡红,气血虚极。舌体强硬,风火痰别:舌强瘫痪,心脾风入;赤肿而硬,心火已极;痰肿而硬,苔浊灰色。舌之伸舒,常人自如;倘伸无力,颤动属虚。舌欲舒伸,根如线牵,其因有三,燥寒痰涎,均病筋脉,舌强语蹇。燥干寒急,风痰粘连。舌舒痰热,麻痹虚证。歪于一侧,风中络证。吐弄舐唇,心脾积热,小儿惊风,常可见得。舌忽缩短,干红阴损;白润寒凝;粘腻痰卷。有根无根,亦须分别,中气存亡,有关得失。有根之苔,从舌生来,紧贴舌面,均匀铺开。无根之苔,厚苔一片,四围净洁,如涂舌面。苔厚苔薄,内外邪结。表寒均薄,兼证各别;邪积苔厚,内证多实。腐苔松厚,揩之即去,正将化邪,阳气有余。腻则粘舌,刮亦不脱,痰湿踞中,阳被阴遏。腐苔如霉,或如腐脓,胃气败坏,或有内痈。

中医脉诊 号脉三根指头是把人体分成三部分 中医号脉是用三个手指头(特别小的孩子,医生用一个手指头也可以;3岁以下的孩子不号脉)。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是三个手指,而不是两个、四个、五个,因为中医把人体从上到下分成三部分,即三焦。食指体察上焦,中指体察中焦,无名指体察下焦。 有人认为中医太玄妙,其实一点也不玄,号脉和看舌头都是一个道理。 人体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焦代表心和肺,中焦代表脾、胃、肝、胆,下焦代表肾与膀胱。所以中医用三个手指头号脉是有其道理的。号脉从前往后,中医分别称作寸部、关部、尺部,食指号的是寸部,对应上焦;中指号的是关部,对应中焦;无名指号的是尺部,对应下焦。左右手也是有区别的,左手的寸、关、尺分别代表的是心、肝、肾;而右 手的寸、关、尺分别代表的是肺、脾、命门。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根据《灵枢?营卫生会》中的论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 将横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称做上焦;也有人将上肢归属为上焦。上焦的生理功能特点也是根据《灵枢?决气》中的论述,以“开发”、“宣化”和“若雾露之溉”为其主要生理功能。也就是说,上焦是主气的升发和宣散,但它不是有升无降,而是“升已而降”,故说“若雾露之溉”,《灵枢?营卫生会》也因此把上焦的功能概括为“上焦如雾”。《温病条 辨》中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治疗原则,也是以此为其主要的理论依据。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中焦的部位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但是在《灵枢?营卫生会》中是指整个胃,也就是从胃的上口(贲门)至胃的下口(幽门)。对于中焦的生理功能特点,实际上包括了脾和胃的整个运化功能,所以说中焦是“泌糟粕,蒸津液”,是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灵枢?营卫生会》中概括为“中焦如沤”和《温病条辨》提出的“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 治疗原则,都是以中焦是“升降之枢”为其主要的理论依据。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下焦的部位一般也是根据《灵枢?营卫生会》之说,将胃以下的部位和脏器,如大肠、小肠、肾和膀胱等,划归为下焦。下焦的生理功能特点,在《黄帝内经》中说它是排泄糟粕和尿液,《灵枢?营卫生会》中概括为“下焦如渎”。但后世对藏象学说有了发展,将肝肾精血、命门元气等都归属于下焦,因而扩大了下焦的生理功能范围。《温病条辨》提出“治 下焦如权,非重不沉”,实际上也包含着这一个概念在内。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三焦是气的升降出入的通道,又是气化的场所,所以说它们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的功能。元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而充沛于全身。人体的 气通过三焦而输送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也就是说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道路。全身的水液代谢,是由肺、脾、胃与肠、肾和膀胱的协同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正常地升降出人。如果三焦的水道不够通利,那么,肺、脾、肾等输布调节水液的功能也难以实现其应有的生理效应。所以, 中医又把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为“三焦气化”。

手诊和面诊 一、健康的重要性 健康是幸福的基础,对家庭来说是一份责任,对社会和国家来说更是一份责任。 (1)什么是营养 营养就是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身体需要的物 质来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这些维持生命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物 质,就叫营养。 (2)什么是营养学 就是研究健康和食物的科学叫营养学,是预防科学。预防大于治疗。 (3)什么是七大营养素 水占60-70%,蛋白质占20%,脂肪占15%,碳水化合物占2%,矿物质占 5%,维生素占1%,纤维素占0%。 (4)你每天的营养素均衡吗? 五谷类450-900g 水果类390-650g 蔬菜类390-650g 奶品类240-480g 肉蛋类260-390g (5)为什么要一日三餐 获取能量;调节生理机能;满足生长发育;维持新陈代谢。 (6)健康的四大支柱 乐观的心态;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均衡的营养。 (7)影响健康的五大因素 自我保健意识60%;遗传因素15%;社会因素10%;医疗因素8%; 环境因素7% (8)疾病的三级预防 加强自我保健,戒烟戒酒,科学饮食; 保守治疗;临床康复。 (9)现代人缺乏营养吗? 1.种植方式的改变(化肥,农药,大棚等); 2.养殖方式的改变(激素,饲料); 3.食品加工的改变(精加工); 4.环境的改变(水,空气,噪音等); 5.生活方式的改变(日夜不分,生活无规律等)。 (10)现代人如何均衡营养? 1.多吃健康的食品(高蛋白,高纤维,高新鲜度,低脂肪,低热量,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 2.少吃垃圾食品(低蛋白,低纤维,低新鲜度,高脂肪,高热量,不含维生素和矿物质) (11)垃圾食品包括哪些? 油炸食品(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含致癌物,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 腌制食品(导致高血压,增加肾脏的负担,容易导致鼻咽癌,导致粘膜系统炎 症,对脾胃不好,易引发溃疡) 烧烤食品(导致蛋白质变性,身体无法利用,增加肝肾负担)1只烤鸡腿=60

中医“四诊合参与养生”训练大纲 一、中医的神奇 二、如何用号脉的方式确定肿瘤体质 三、首先要掌握的两个理论 1.藏象学说 A、所有外在的不健康的现象,都与内在的脏腑病变有关。 B、藏象学说举例。 2.五行学说 A、中医的“中”字的含义。 B、如何利用五行学说简化诊断环节。 四、人为什么会生病 1.外邪 风、寒、暑、湿、燥、火、污染 2.内邪 喜、怒、忧、思、悲、恐、惊 3.内邪不举、外邪难入 五、情绪对人体的伤害 1.大喜伤心 2.大怒伤肝 3.大思伤脾 4.大悲(忧)伤肺 5.大恐(惊)伤肾 六、脉诊的发展历史及分类 《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提出的“三部九候”脉诊法是指,诊脉部位分头、手、足三部,每部又分天、地、人三候,所以称之为“三部九候法”。“三部九候”语出《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是古代最早的一种全身遍诊法,它把人体头部、上肢、下肢分成三部,每部各有上、中、下三处的动脉,在这些部位诊脉,称为“三部九候”。 头部:上——两额动脉(太阳),候头部病变;中——两侧耳前动脉(耳门),候耳目病变;下——-两颊动脉(地仓、大迎),候口齿病变。

上肢:上——手太阴肺经动脉(寸口),侯肺;中——手少阴心经动脉(神门),侯心;下——手阳明大肠经动脉(合谷),候胸中。 下肢:上——足厥阴肝经动脉(五里、妇女取太冲),候肝;中——足太阴脾经动脉(箕门),侯脾,侯胃气配足阳明胃经动脉(冲阳);下——足少阴肾经动脉(太溪),候肾。 根据临床实践,简化遍诊法,一般只侯“寸口脉”,称为“独取寸口”。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每部各以轻、中、重的指力相应分为浮、中、沉三侯,共为“九候”。 此外,张仲景《伤寒论》原序中所说的“三部”脉是指“人迎”(结喉旁颈总动脉)、“寸口”(腕部桡动脉)和“趺阳脉”(足背部胫前动脉)。 故脉诊流派众多,各有所长。 七、脉(切)诊 1.滑指判断肿瘤体质的方法 八、问诊 一问寒热,二问汗; 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 七聋,八渴,俱当辨。

脉诊在《伤寒论》六经辨证中的运用 作者:徐剑秋徐迪华 关键词:脉诊运用;伤寒论;六经辨证 摘要本文解析了仲景在《伤寒论》六经辨证过程中,运用脉诊的思想方法,有七个要点:一是根据六经病病理而确定的主症主脉,以此展开六经病经证、府证、正局、变局、合病、病的辨证;二是注意脉象动态变化,及时了解病情的趋向和传变;三是以脉析证,确定可否汗、下的治疗原则;四是掌握脉的阴阳属性和组合规律,确定病因之异和虚实寒热之变;五是掌握寸、关、尺脉的个性与共性,判断不同的病位与病证。六是分析脉与症的内在联系,发现五脏间的生克乘侮病理;七是重视脉症相反时的脉象,判断阴阳气血乖戾的原因所在。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其运用六经辨证之成就,一定程度上是仲景成功地运用平脉辨证的方法。为此,作者对《伤寒论》脉诊的特点作一探讨。 1掌握六经病主症主脉,进行六经病辨证 《伤寒论》的六经,既是伤寒热病序变中的六个阶段,又是多种疾病所表现的六个病域。六经病各有自身的病理特点,并有着与病理相应的主症主脉。据此就能对六经病作出诊断与鉴别。如:太阳病风寒束表证,既有恶寒无汗,头身疼痛专主症,又有浮紧或紧数的主脉;阳明病中焦实热证,既有壮热出汗、面赤口渴专主症,又有洪大或数的主脉;少阳病邪在半表半里,既有寒热往来、胸胁痞满等主症,又有弦数的主脉;少阴病肾阳衰微,既有神疲欲寐、四肢厥冷等主症,又有沉细或微细的主脉。《伤寒论》正是掌握了六经病的主症主脉,从而展开了识别六经病经证、府证、正局、变局、坏证、合病、病、传变等性变。例如同为太阳病的两个病例,均有恶寒头身疼痛的症状,但前者有浮紧脉,后者却为沉细脉,此时前者是风寒表实证,宜用辛温解表的麻黄汤治疗;后者为既有风寒在表,又有寒伤肾阳的太阳少阴合病证,宜用发表温肾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此种诊断即是根据患者具有太阳病的主症主脉和少阴病的主症主脉而展开的。《少阴疡》篇云:“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法谷者,四逆汤主之。”本条是根据浮脉主表热、迟脉主里寒而作的诊断,治则当先治里寒。在太阳病和阳明病由实转虚或由热转寒的演变中,平脉辨证亦起重要作用。太阳病风寒表实证的阶段是浮紧脉,得行之后若浮紧转为浮缓,犹恶风寒,已转变为风寒表虚证,当用调和营卫的桂枝汤治疗;若脉变沉迟,则邪去正虚,荣卫虚寒,当用温补荣卫的新加汤治疗。在阳明病实热证的阶段,多为洪数脉或滑数有力之脉,宜用清热的白虎汤治疗;虽有实热症状,若脉不洪而芤,或滑数无力,是阳明病热耗气津,实中有虚,宜选既能清热又益气津的人参白虎汤治疗;若脉沉数有力,又有腹满便闭等症状,是阳明热结胃肠,宜用通腑泄热的承气汤治疗。 2观察脉象的动态,及时了解病证的趋向和传变 脉象是病理变化的外在表现,除特殊情况下,脉象总是如实地反映着机体的病理状态。因此,观察脉象的动态,可及时了解病情的趋向和传变。《伤寒论.太阳篇》云:“伤寒一日太阳受亡,脉弱为不传,颇欲吐,烦躁,脉数急者为传也。”“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症状……其人不呕,清

1.中医诊断学:即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2 .病:是对该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即该疾病的代名词。 3. 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概括。临床较为常见、典型、证名规范的证,可称为证型。 4. 症:是人体发生疾病后所反映的各种异常现象。其中病人自觉的痛苦与不适称为症状;通过检查而发现的病情征象称为体征。中医统称为症状。 5. 病、证、症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病”和“证” 是从不同侧面对疾病本质的抽象概括。“病”是对该病种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结论,“证”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性与病位等所作的判断。同一疾病可有不同的证,相同的证可见于不同的病中,“症”是病、证表现出的各种异常现象,是诊病辨证的主要依据。中医诊病既重视疾病的变化规律和基本矛盾,又要抓住疾病当前的主要矛盾,才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立法依据和选方用药原则。所以中医学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只强调辨证而忽视辩病,或只辨病而不进行辨证,都是不恰当的。 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 .诊法:即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2 .辨病:即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并确定病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3 .辨证:即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因病性等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4. 病案:又称医案,古称诊籍,现称病历,是临床诊疗过程的书面记录。 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 1 .司外揣内:源自《内经·灵枢·外揣》。即医生诊断疾病是通过观察外表的病理现象(症状、体征等),推测内脏的变化,从而认识疾病的内在本质。 2.见微知著:出自《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即通过微小的、局部的外在变化,测知整体的、脏腑的内在病情。 3 .知常达变:即认识客观事物,必须通过观察比较,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从而认识事物的性质及变动的程度。 四、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1. 整体审察:即在认识疾病时,不能只注意病变局部或病人个体,而应从整体观念出发,内外结合,全面诊察分析病情,综合识别判断病证。表现在各种诊法的综合运用及对病情

面诊知识大纲 一、面色 1、健康的面色:红润、均衡、白里透红。 2、苍白色/发黄:微循环不好,易贫血。Fe、Pro、Vb。 3、两颊潮红:心律不齐。 两颊仁耳团:心脏发颤。 4、发黑、发暗:便秘。 二、脸型 1、鹅蛋脸:健康的脸型。 2、菱形脸:先天性体虚、脾胃虚、消化不好、睡眠不足。蛋白质+倍立健+类。 3、瓜子脸:血压血糖偏低,有贫血现象,十二指肠小肠吸收不好(属小鸟依人型)。多见于寒症掌,大脑思维好,不宜喝乳制品,不消化。Vb+类+铁。 4、长型脸:肠胃不好。男性:肝胆弱,易肝疲劳,易得丙肝。女性:肾虚,静脉血回流。Pro+Vb。 5、上窄下宽型:肝脏、肾脏功能弱,大脑思维不灵敏,消化系统很好。 6、国字脸:肝胆功能不协调,多见于胆囊疾病。 7、骨高:饮食及生活习惯不良。 8、额骨主:情绪不稳定,血糖不稳定。

9、胖白脸:大脑缺血,心脏胀气,气血不通畅。胖黑脸:体内排毒不畅,女性:多为子宫问题,男性:肝脏毒素沉淀造成的血脂高。 三、皱纹 1、额上有皱纹:心理压力大,排毒不好。 2、额头中间有倒人字:睡眠质量不好。 3、两眉间印堂发青、发黄、发白:哮喘病。 四、眉毛 1、男性眉毛浓:睾丸酮分泌好。 2、男性眉毛稀:先天性肾虚,永久服用VE+类胡萝卜素。 3、男性眉头浓,眉尾没有:乙醇中毒,酒精肝。 4、眉峰高:胆囊不好。 五、眼睛 1、眼球发黄:男性,肝脏不好;女性,胆汁分泌差。 2、眼窝凹陷:男性,肾虚,只有爆发力,没有耐力。 3、眼球发蓝、青:缺铁,血液中的红血素,凝血因子不正常。 4、眼球发求:肝脏功能有问题。 5、眼皮红肿:心脏不好。 6、眼周有脂肪粒:肝脏代谢差,不睡美容觉。 六、鼻子 1、鼻头发白、发黄:肝疲劳。 2、鼻翼发青:先天性脾大。 3、鼻翼发黄:脾虚。

10分钟让你学会号脉神奇脉诊不说话便知病(组图) 导语:养生图解:10分钟让你学会号脉神奇脉诊不说话便知病。实用脉诊分:大小,快慢,硬软,浮沉,匀乱。10种,有人要问了,书上有几十种,你的才10种,有否搞错?错不了!这是我老赵脉学,多了多余,少了不够,看下去就知了。 1、大小: 管察气:大气旺,小气虚。 2、快慢: 管察精:快精虚,慢精足。 3、硬软: 管察火:硬火多,软火少。[太简便了] 4、浮沉:

管表里:[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里症。 5、匀乱: 管察安危: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太直观了] 实用举例:如肝硬化的脉:快,小,硬,沉,[两关独居中]。套入脉理,则为精亏,气虚,火多,里即病在内脏,两关微浮一些,为气火位于肝胃,[我又把它戏为黄豆脉,一切癌症艾滋病白血病均为黄豆脉],你叫我看病,不用你出声,我一看脉就能说出你有什么病,好玩吧? 比如感冒的脉:大,浮,硬,快,套入脉理,为气旺,病表[表即躯体感冒属表症]火多,精亏,看到这样的脉,你说你肚疼,那你在说谎,一摸你的脉,你体内隐藏的病,便无处躲藏,现形毕露,好玩吧?只要你到了这种水平,心情就愉快了。 切脉六感之脉位论

高位脉,病理的可见于外感,虚损,失血;实热等。其机理是:一实证,邪正交争于肌表,导致肌表的卫气旺盛;邪在阳明,高热消耗旺盛,脉象宏大时,脉位也是轻触即得。二虚证阴津不能够完全收敛阳气导致阳气的外浮。生理的可见于夏季阳气旺盛时的洪脉,及秋季阳气没完全收敛时。 低位脉:实证见于阳气郁闭和剧烈刺激;虚证见于病人阳气虚弱而相对阴盛时。例如寒邪直中、剧疼,病人机能低下。总之病人处于一种新陈代谢缓慢的状态。 切脉六感论之脉力论 常人静止状态下,脉力适中且速率均匀质感柔和。 力过大,邪实而正不虚,正邪交争剧烈。人患病后,机体受到刺激会自动调整以抗邪。人体抗病*的是气血津液,气血津液会在机体调整后比常量增加,脉搏鼓动会变得有力。 力过小,是正气虚,气虚无力鼓动脉道尔显得无力。正气虚之人可以说就是生理机能低下,生理机能低下则气血津液运行量小,不足以把脉道鼓动的有力。

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搏动,心气的盛衰,脉管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及各脏腑的协调作用直接有关。 心脏和脉管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心脏和脉管构成一个密闭的循环系统,血液行于其中。在宗气和心气的作用下,心脏不断地搏动,把血液排人脉管,则脉管必然扩张,然后血管依靠自身的弹性收缩,压迫血液向前运行,脉管的这种一舒一缩的功能,形成了脉象。医学教育网整理心血和心阴是心脏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心气和心阳是心脏的功能活动。心阴心阳的协调,是维持脉搏正常的基本条件。 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血液的运行依赖于气的推动,血又是气的载体。脉管统摄血液有赖于气的固摄作用,心搏的强弱和节律也需要气的调节。因此,气血对脉象的影响也十分重要。 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脉象形成不仅与心、脉、气、血有关,同时与脏腑的整体功能活动亦有密切关系。 肺主气,司呼吸。肺对脉的影响,体现在肺与心,气与血的功能联系上。气对血有运行、统藏、调摄的作用,所以肺的呼吸运动是主宰脉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脉之“胃气”的多少与脾胃关系密切。同时,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还依赖脾气的统摄作用。 肝藏血,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肝主疏泄,可使气血调畅,经脉通利。 肾藏精,精化血,与脉象形成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脉诊的临床意义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辨别病证的部位: 一般而言,脉浮多主表证,脉沉多为里证。 二、判断病证的性质 脉数多见于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脉迟多见于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三、分辨邪正的盛衰 脉虚多为虚证;脉实多为实证。 四、推断病证的进退 久病而脉象和缓,或脉力逐渐增强,是胃气渐复,病退向愈的表现;久病气虚或失血、泄泻而脉象虚大,则多属邪盛正衰,病情加重的表现。

《神奇的手诊与面诊》 一.指甲 1.指甲白色——贫血 2.指甲淡白色——气血双亏#纹:有炎症米纹:病重 3.指甲有彩虹圈——肾虚三角纹:炎症正在发生 4.指甲黄色——胃、子宫、肝脏有病症方框纹:旧病复发 5.指甲红色——体内热症、心衰缺氧 6.指甲青色——心脏功能有障碍 7.指甲蓝色——忽然腹痛的表现,若是孕妇,可能是胎儿死亡 8.指甲有白点——小孩:肠胃积滞,消化不良或寄生虫或缺钙; 成人:多见肝功能代谢或受损问题,特殊是乙肝慢性病人。 9.指甲红点——胰腺炎的前期症状 10.指甲黑点——原有病病变 11.指甲细长——神经官能症,背椎不好 12.指甲宽短——女不孕男死精少精 13.指甲有竖纹——胃炎 14.指甲特殊小圆——先天不孕 15.指甲硬薄易断——身体免疫力低下 16.指甲硬厚——身体健壮,性欲强,反应迟缓 17.指甲健康圈参差不齐——胃炎 18.指甲太大——高血压 二.掌色掌纹 1.手掌心和脸发黄——脾不好 2.手发潮——肾虚,心脏不好 3.耳屎湿的女士易得卵巢癌 4.手掌有红白相间的小点——类风湿 5.手掌四面红中间白——腿有风湿 6.十指指尖发红——末梢神经循环不好,宫冷宫寒 7.大拇指指肚大——偏头痛 8.手指第二指节有竖纹——阶段性便秘 9.手指第一指节有竖纹——精神压力大 10.性线延伸到无名指或感情线上——先天不孕 11.无名指下方有“米”“井”字纹——眼睛不好 12.食指下方有“米”“井”字纹——肝脏不好 13.感情线上有“双岛形”纹——乳腺增生/肿块

14.聪明线末端有岛形纹——脱发 15.智慧线有太阳线如“卅” ——头痛 16.大鱼际发青——便秘有宿便 17.小鱼际厚——糖尿病 18.生命线起端低,大鱼际小——先天不孕 19.生命线末端多分叉——慢性盆腔炎(耳朵三角区有小颗粒) 20.生命线末端有一个或两个岛形纹——子宫肌瘤 21.生命线末端分叉的线上有岛形纹——卵巢囊肿(靠近拇指是左翼) 22.生命线中间或末端有大岛形纹——附件炎 23.生命线短——生殖系统免疫力低,易得炎症 24.生命线末端有横纹——男女不孕不育 25.生命线末端有方框纹——子宫内膜增厚 26.生命线旁边有岛纹——子宫前后倾 27.事业线中间有岛纹——痔疮 28.手腕线断开——严峻妇科病 29.生殖区发黄,杂乱无章——阴道炎,宫颈糜烂 30.感情线与智慧线中间有岛形纹,小鱼际有斜纹且深粗,线上有米或岛——乳 腺癌 31.青筋穿过手腕线伸向大鱼际,手腕线变浅,眼下发黑(经期更显著),眼脸发 紫——月经不调 三.面诊 1.发际线向下两指有斑或痘——内分泌不好 2.印堂有斑、痘——压力大 3.眉毛中间有痘——输卵管炎或堵塞 4.眼尾有斑——卵巢早衰,囊肿(斑对称) 5.眼眶发青(眼尾) ——妇科病 6.眼下角有斑——肝斑,脾气不好 7.脸颊对称黄褐斑——盆腔炎 8.两腮有竖纹,人中穴,耳侧有竖纹——卵巢早衰 9.下腭有痘——腰痛 10.嘴唇上有白色小颗粒——痔疮 11.嘴唇上很暗有斑——至少流产两次 12.鼻尖有斑——宫颈糜烂一度 13.鼻中有斑——宫颈糜烂二度 14.两眼中间有斑——宫颈糜烂三度 15.鼻梁,两眉中间有竖纹——心脏不好

中医诊脉歌诀 脉诊歌诀概括如下:首分浮沉,二辨虚实;三去长短,四算疾迟;五察脉形,样样皆知。1、首分浮沉什么是“首分浮沉”?现解释如下:①、首先区别脉象是浮脉还是沉脉。因为切脉时手指是从浅表往深层逐渐探查的,首先轻触皮肤(即“举”),即可探出脉象是否浮脉;无浮脉则又加压(即“寻”),在这个层次可触到许多脉象;然后第三种力量即“按”,此时检查是否沉脉。所以实际上“首分浮沉”是按照指头用力的顺序来探测脉象的位置。②、在区别浮、沉过程中,可根据是否浮脉或沉脉来区别与浮、沉相关的脉象种类,它们是:浮脉类——浮脉、濡脉、革脉、芤脉、散脉;沉脉类——沉脉、牢脉、伏脉。③、区别了浮脉类和沉脉类,在辨证诊断上可指明表证或里证。 2、二辨虚实什么是“二辨虚实”?现解释如下:①、在完成浮与沉两类区别后,既知道了病证是表证或是里证,还要知道正气和邪气的关系(虚证或实证),而实证和虚证在脉象上的区别就是虚脉和实脉。所以探测脉象的第二步是区别脉象的虚与实(有力与无力)。②、在区别脉象的虚或实(即有力与无力)时,又可区别与虚、实脉象相关的其他脉象。虚脉类——虚脉、微脉、弱脉;实脉类——实脉 3、三去长短什么是“三去长短”?现解释如下:①、长脉与短脉

是两类在脉形上有十分明显特征的脉象,手指触及脉管即可区别是长或是短。②、在作寸、关、尺三部探测时,首先区别出脉象的长脉、短脉,然后才能进一步探测寸、关、尺的脉象。③、在区别长、短脉时,可以同时察知其他相关的脉象,如:长脉类——长脉、弦脉、细脉短脉类——短脉4、四算疾迟什么是“四算疾迟”?现解释如下:①、在确定好脉的脉位(脉位者左右辨长短弦细,上下看浮沉)和脉势(脉势者虚实也)后,接着就是脉搏的频率和节律问题。②、与脉搏频率与节律相关的脉象有8种:脉率——数脉、疾脉、迟脉、缓脉脉律——促脉、结脉、代脉、散脉5、五察脉形什么是“五察脉形”?现解释如下:①、在完成以上四步探测后,即可区别23种脉象,余下的便是以脉形为主要特征的4种脉象,它们是:洪、滑、涩、紧。 ②、除洪脉独特外,滑与涩相对而言,紧脉与涩脉相对区别。而洪脉出现的时机多在夏季或是发热性疾病(阳明热盛或温病的气分阶段),或是危重病的最后阶段,可以从其他信息获得提示。6、样样皆知什么是“样样皆知”?现解释如下:①、这是最后审查的时机。做到这一步时,对脉象的脉位(左右上下)、脉势(虚实)、脉率(疾迟)和脉律(结代)、脉形(洪紧滑涩)等已经心中明了,不再是“指下难明,心中难了”。②、将所有的信息予以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得出结论的方法是:A:将所有的脉象信息如过筛一样在脑中用

脉诊举例 脉诊按诊 脉诊简史 1、扁鹊:已将脉诊用于临床实践 2、《内经》:“三部九候论”“独取寸口” 3、张仲景:“平脉辨证” 4、王叔和:著《脉经》,记载24种脉象 5、李时珍:著《濒湖脉学》,记载27种脉象 6、周学霆:著《三指禅》,以缓脉为权衡标准 7、黄宫绣:著《脉理求真》 8、赵绍琴:著《文魁脉学》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 1、心脏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心主血,其充在脉” “心藏脉、脉舍神” 2、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气行则血行” “脉不自行,随气而至,气动脉应” 3、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肺主气,朝百脉 脾主运化,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 “脉以胃气为本” 肝主藏血,调节血量 肾藏精,为元气之根,是脏腑功能的动力源泉 二、诊脉的部位和方法 (一)脉诊的部位 1、遍诊法(三部九候法): 上部、中部、下部 2、仲景三部诊法:寸口、趺阳、太蹊 3、寸口诊法:寸口是指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桡动脉。又称“气口”“脉口” 寸口脉象为什么能反映五脏六腑的病变?寸口诊法原理 “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 “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1、先定关:以高骨(桡骨茎突)为标记 2、再定寸、尺:关前为寸,关后为尺

寸口与脏腑相配 配属原理: 1、上竞上,下竞下:恰似一个倒立的人形 《难经?十八难》:“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脐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 2、表里配:根据脏腑经络相表里的关系配属 肺与大肠同归右寸,心与小肠同属左寸 寸关尺与脏腑配属的原理 寸口与脏腑配属的原理 左手右手 心(君火)肺(金) 肝(木)脾(土) 肾(水)肾(相火) 阴、血、精阳、气 左为心肝肾右为肺脾命 寸关尺与脏腑配属的原理 1、此配属符合五行的原理: 2、符合阴阳(气血)的原则:肺主气,脾气主升,命门之火,少火生气,故气旺于右为阳;心主血,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故血旺于左为阴 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平息和体位

中医诊断学第五单元脉诊 一、A1 1、细脉的特征表现为 A、脉细如线,应指显然 B、脉浮细而软,轻取即得 C、脉极沉细而软,重按乃得 D、脉极细极软,似有若无 E、以上都不是 2、数脉的脉率表现为 A、一息五至 B、一息八至以上 C、一息七八至 D、一息五至以上,不足七至 E、以上都不是 3、浮而无根,至数不齐,脉力不匀的脉象是 A、伏脉 B、浮脉 C、芤脉 D、散脉 E、革脉 4、迟脉类常见的脉象是 A、缓脉、紧脉、弦脉

C、涩脉、结脉、迟脉 D、细脉、微脉、代脉 E、散脉、革脉、涩脉 5、属于虚脉类脉象的是 A、虚脉、细脉、代脉 B、实脉、紧脉、虚脉 C、微脉、涩脉、缓脉 D、伏脉、代脉、弱脉 E、革脉、结脉、短脉 6、下列不属于浮脉类的脉象是 A、洪脉 B、濡脉 C、散脉 D、芤脉 E、促脉 7、下列属于沉脉类的脉象是 A、滑脉 B、濡脉 C、弦脉 D、弱脉 E、洪脉 8、下列何种脉象不可见于正常人

B、实脉 C、缓脉 D、长脉 E、弱脉 9、下列脉象中,均可见于惊恐、疼痛的是 A、紧脉、结脉 B、涩脉、濡脉 C、滑脉、动脉 D、结脉、代脉 E、代脉、动脉 10、主痰湿常见的脉象是 A、牢脉 B、革脉 C、弦脉 D、滑脉 E、代脉 11、下列脉象中既可见于健康人,又可见于病情进一步发展的是 A、濡脉 B、大脉 C、滑脉 D、缓脉 E、数脉

12、厥病及痛极的患者常见的脉象是 A、伏脉 B、散脉 C、革脉 D、牢脉 E、虚脉 13、弦脉主病不包括的是 A、疼痛 B、痰饮 C、肝胆病 D、气血两虚 E、老年健康者 14、脉象特征表现为往来流利圆滑,如珠走盘的是 A、数脉 B、滑脉 C、动脉 D、涩脉 E、弦脉 15、沉脉的脉象表现为 A、沉细无力而软 B、浮细无力而软 C、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一、浮脉类 浮脉 机理分析:浮脉为阳脉,《内经》称为毛脉,在时应秋,在脏应肺。桡动脉部位浅表而显浮象,瘦人肌薄而见浮脉,夏秋脉象偏浮,皆属常脉。 表证见浮脉是机体驱邪向外的表现。外邪侵袭肤表,卫阳抗邪于外,人体气血趋向于肤表,脉气亦鼓动于外,故见浮脉。邪盛而正气不虚时,脉浮而有力;虚人外感或邪盛正虚时,脉多浮而无力。外感风寒,则寒主收引,血管拘急,故脉多浮紧;外感风热,热则血流薄急,故脉多浮数。 散脉 机理分析:由于气血虚衰,精气欲竭,阴不敛阳,阳气离散,脉气不能内敛,涣散不收,无力鼓动于脉,以致浮大无根,至数不匀。 芤脉 机理分析:多因血崩、呕血、外伤性大出血等突然出血过多之时,血量骤然减少,无以充脉,或因剧烈吐泻津液大伤,血液不得充养,阴血不能维系阳气,阳气浮散所致。若失血、伤液之后,血管自敛,或经输血、补液等而阴液得到补充,则往往不再现脉芤。 濡脉 机理分析:多见于崩中漏下、虚劳失精或内伤泄泻,自汗喘息等病证。凡久病精血亏损;脾虚化源不足,营血亏少;阳气虚弱,卫表不固及中气怯弱者,都可以出现濡脉。阴虚不能敛阳故脉浮软;精血不充则细弱。此外,湿困脾胃,阻遏阳气,也可以出现濡脉。 洪脉 机理分析:多由邪热亢盛,内热充斥而致脉道扩张,气盛血涌所致;若泄利日久或呕血、咳血致阴血亏损,元气大伤亦可出现洪脉,但应指浮取盛大而沉取无根;或见躁疾,此为阴精耗竭,孤阳将欲外越之兆。此外,夏令阳气亢盛,脉象稍现洪大,为夏令之平脉。 二、沉脉类 沉脉 机理分析:病理性沉脉的形成,一为邪实内郁,正气尚盛,邪正相争于里,致气滞血阻,阳气被遏,不能鼓搏脉气于外,故脉沉而有力,可见于气滞、血瘀、食积、痰饮等病证;二为气血不足,或阳虚气乏,无力升举鼓动,故脉沉而无力,可见于各脏腑的虚证。 伏脉 机理分析:伏脉多为邪气内伏,不得宣通而致。邪气闭塞,气血凝结,乃致正气不能宣通,脉管潜伏而不显,但必伏而有力,多见于暴病。如实邪内伏,气血阻滞所致气闭、热闭、寒闭、痛闭、痰闭等。危重病证的伏脉,与血管病变造成的无脉症不同。无脉症往往发生在肢体的某一局部,出现相应肢体无脉,而其他部位的脉象可正常。 牢脉 机理分析:邪气牢固,而正气未衰者,如阴寒内积,阳气沉潜于下,或气血瘀滞,凝结成癥积而固结不移,在脉象上则可表现为沉弦实大的牢脉。 弱脉 机理分析:主阳气虚衰或气血俱衰,血虚则脉道不充,阳气虚则脉搏无力,多见于久病虚弱之体。 三、迟脉类 迟脉 机理分析:脉管的搏动缘于血流,而血的运行有赖于阳气的推动。当寒邪侵袭人体,困遏阳气,或阳气亏损,均可导致心动迟缓,气血凝滞,脉流不畅,使脉来迟慢。若为阴寒内盛而正气不衰的实寒证,则脉来迟而有力;若心阳不振,无力鼓运气血,则脉来迟而无力。

小儿面诊及手诊 (2013-02-26 20:52:20) 转载▼ 分类:精华博文 标签: 小儿面诊 手诊 杂谈 小儿本是稚阳之体,易感寒邪。更于时日,西医消炎,中医清热,联手打击正气,导致小儿层层失防,病邪肆虐于内。于面部表现大致如下: 初伤于寒,引寒入内,伤于脾胃,达于肺部,小儿鼻梁横青筋于上。一来用药调理,二来可用手指轻轻刮青处。 寒凉深入,眼下色青,白睛发青,皆是寒象。如再清热,消炎吊水,后果如何,了然于目。 次伤于内,伤及肝部,青色即上于眉尾,或达于太阳穴附近,有血管状,有青色状,此寒邪更深也,亦可手刮药调,待以时日。 再伤于内,青色遍于口唇四围,此时,小儿已一片寒邪,如若再引邪深入,则百病丛生,回天乏力也。 亦有小儿,父母禀赋不足,小儿先天即有此象。 手诊 问婴儿三岁以下,看虎口三关纹色,其义云何,答曰:婴儿气血未盛,经脉未充无以辨其脉象,故以食指络脉形色之彰於外者察之,其络即三部之所发, 其色以紫为风热,红为伤寒,青为惊恐,白为疳积,惟黄色隐隐,或淡红隐隐为常候,至见黑色危矣, 若虎口三关多乱纹为内钓,腹痛气不和,脉乱身热不食,食即吐而上唇有珠状者,为变蒸也, 其间纹色,在风关为轻,气关为重,命关尤重也, 此言次指上三关近虎口一节为风关,中节为气关,爪甲上节为命关, 然纹直而细者,为虚寒,少气,多难愈,粗而色显者,为邪干正气,多易治, 纹中有断续如流珠形者为有宿食,其纹自外向者为风寒,自内向外者为食积也, 岐伯曰: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变无常,随四时而行也,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此皆常也,

至三岁以上,乃以一指按三关,此言寸关尺三部也,其脉常以六至为则,添则为热,减则为寒,浮弦为乳俌,弦紧为风俌,虚涩为慢,沈弦为腹痛,弦为气不和,牢实为便秘,沈细为冷乳不消,沈滑为宿食不化, 或小或涩,或沈或细,皆为宿食停滞,浮大为伤风,伏结为物聚,弦细为疳劳,沈数为骨蒸有热也,婴儿病赤瓣飧泄,脉小手足寒难已,脉小手足温,泄易已,小儿见其腮赤目赤,呵欠烦闷,乍凉乍热,或四末独冷, 鼓栗恶寒,面赤气涌,涕泪交至,及耳後有红丝纹缕,脉来数盛者,皆是痘疹之候,汤药之所当忌者最多,慎勿漫投以贻其咎也 ====================== 三岁以下的小孩没有脉经,实难诊病,古代称为哑科因为根本无法问出个所以然,所以得靠医生自己的准确判断才能对症下药,根据我的临床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确认还可以受用,从合骨穴轻轻往上用口水沾湿一推经纹就自现出来,虎口纹分为三关,第一节名为风关,二节为气关,三节为命关,风关病轻,气关病重,命关病危,超越三关纹路发叉顶端结桃状属于死症,诊断小儿以五色为主,青色主风,也就是肺炎,白色主疳,也就是小儿疳积,紫色主伤寒,黄色主脾胃,纹弯属于停食,纹路不清属于肠炎,花纹蛔虫肚痛,黑色主水饮停留,寒气滞瘀, ====================== 婴孩生下一月至三岁。当看虎口内脉两边。(脉有黄青红紫黑五色。除黄色为平和。黑色为危急外。青红紫色可以察病。) 青色受胎气不全。主惊积多搐掣。指脉深青卧不宁。微青脉痛粪多青。青兼黑色盘肠吊。发搐牵抽不暂停。 红色惊入脾窍。孩儿指脉深红色。发热惊时自强直。微红下痢腹中疼。吐泻脾虚多不食。 紫色胎惊热。指中纹生紫色深。惊时哭泣又呻吟。微中紫色肠中痛。吐泻纹弯中恶心。 原文地址:小儿面诊口诀作者:少林禅医贾运强 凡看病,望为先。精气神,最重要。脏腑位,要牢记。多重影,应分清。 病多端,起气血。面色青,主寒痛。面色泽,气血充。面色赤,定有火。 赤如妆,乃虚火。面色黑,肝肾见。面晄白,主虚寒。白无华,是血虚。 面黄泽,为湿热。面黄暗,病肝肾。额头亮,精神爽。额头暗,有灾殃。

临床实用脉诊绝招 实用脉诊分:大小,快慢,硬软,浮沉,匀乱。10种,有人要问了,书上有几十种,你的才10种,有否搞错?错不了!这是临床实用脉学,多了多余,少了不够,看下去就知了。 1、大小:管察气。大气旺,小气虚。[看,多简便] 2、快慢:管察精。快精虚,慢精足。[现在脉慢的人不多了,只有初中生,军人,运动员了] 3、硬软:管察火。硬火多,软火少。[太简便了] 4、浮沉:管表里。[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里症。[一目了然,简单得不可思义] 5、匀乱:管察安危。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太直观了] 实用举例:如肝硬化的脉:快,小,硬,沉,[两关独居中]。套入脉理,则为精亏,气虚,火多,里即病在内脏,两关微浮一些,为气火位于肝胃,[我又把它戏为黄豆脉,一切癌症艾滋病白血病均为黄豆脉],你叫我看病,不用你出声,我一看脉就能说出你有什么病,好玩吧? 比如感冒的脉:大,浮,硬,快,套入脉理,为气旺,病表[表即躯体感冒属表症]火多,精亏,看到这样的脉,你说你肚疼,那你在说谎,一摸你的脉,你体内隐藏的病,便无处躲藏,现形毕露,好玩吧?只要你到了这种水平,心情就愉快了。 切脉六感之脉位论 高位脉,病理的可见于外感,虚损,失血;实热等。其机理是:一实证,邪正交争于肌表,导致肌表的卫气旺盛;邪在阳明,高热消耗旺盛,脉象宏大时,脉位也是轻触即得。二虚证阴津不能够完全收敛阳气导致阳气的外浮。生理的可见于夏季阳气旺盛时的洪脉,及秋季阳气没完全收敛时。 低位脉:实证见于阳气郁闭和剧烈刺激;虚证见于病人阳气虚弱而相对阴盛时。例如寒邪直中、剧疼,病人机能低下。总之病人处于一种新陈代谢缓慢的状态。 切脉六感论之脉力论 常人静止状态下,脉力适中且速率均匀质感柔和。 力过大,邪实而正不虚,正邪交争剧烈。人患病后,机体受到刺激会自动调整以抗邪。人体抗病*的是气血津液,气血津液会在机体调整后比常量增加,脉搏鼓动会变得有力。 力过小,是正气虚,气虚无力鼓动脉道尔显得无力。正气虚之人可以说就是生理机能低下,生理机能低下则气血津液运行量小,不足以把脉道鼓动的有力。 切脉六感之脉体大小论 一般来说脉体大小对应津液的盛衰,血与津液旺盛则脉道充盈,反之则脉体瘦小。但只此一点也不能一锤定音。还要与脉力和软硬度相结合。比如大失血病人出现的芤脉,脉位高(血与津液不能完全收敛阳气至阳气外浮)脉体并不小,只是重按与轻触脉力差不多,并没有随着重按力度明显增加的感觉。就像书上所说如按葱管。大失血病人因机体突然供血不足,脉搏会因心脏代偿而加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