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沪科版)物理必修一精讲学案 第1点 Word版含解析

(沪科版)物理必修一精讲学案 第1点 Word版含解析

(沪科版)物理必修一精讲学案 第1点 Word版含解析
(沪科版)物理必修一精讲学案 第1点 Word版含解析

第1点洞悉“理想模型”内涵,理解质点概念

质点是我们进入高中后所学习的第一个物理概念,而质点本身是不存在的,它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因此要准确理解质点概念,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理想模型”.

1.“理想模型”的四个要点

(1)“理想模型”是为了使研究的问题得以简化或为研究问题方便而进行的一种科学的抽象,实际并不存在.

(2)“理想模型”是以研究目的为出发点,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而建立的“物理模型”.

(3)“理想模型”是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对客观存在的复杂事物的一种近似反映,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4)在物理学研究中,“理想模型”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引入“理想模型”,可以使问题的处理大为简化而又不会发生大的偏差.

2.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物质点叫做质点.

(2)对质点的理解

①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尽管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但它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反映,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进行的科学抽象,它突出了事物的主要特征,抓住了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使所研究的复杂问题得到了简化.

②质点不同于几何学中的点,它具有质量,不占有空间;而几何学中的点只表示空间位置.

(3)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

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可视物体为质点.如地球非常大,但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大小与日地间距相比就变成了次要因素,我们完全可以把地球当做质点来看待;但在研究地球自转时,或者研究地球上不同区域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时,就不能把地球看成质点了.

对点例题在下列选项中,能够把研究对象看做质点的是()

A.研究导弹驱逐舰“兰州”舰以及导弹护卫舰“衡水”舰组成的远海训练编队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的航行速度时

B.对钓鱼岛进行遥感测绘时

C.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D.正在进行花样溜冰的运动员

解题指导研究远海训练编队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的速度时,编队中的舰艇的形状可以忽略,故可以看成质点,A正确.对钓鱼岛进行遥感测绘时,要研究岛的形状、大小,故钓鱼岛

不能看做质点,B错误.研究抛出的硬币,落地后哪面朝上时不能看成质点,C错误.研究花样溜冰的运动员,主要是研究其肢体各部分的动作,所以此时运动员不能看成质点,D错误.答案 A

误区警示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首先决定于我们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被忽略,则物体可视为质点,反之则不能.此外,在质点概念的判断中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误区:

(1)关键词错误,是“在一定条件下物体可以被看成质点”而不是“物体是质点”.

(2)同一个物体在某个物理情景中可以被看成质点,而在其他的物理情景中不一定可以被看成质点.

(3)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与物体的大小无关,并不是大的物体不能被看成质点而小的物体就一定能被看成质点.

(4)“质点”不同于几何中的“点”,质点有质量而几何中的点没有质量.

1.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是()

A.地面上放一只木箱,在上面的箱角处用水平力推它,研究它是否翻转时

B.研究足球能形成“香蕉球”的原因

C.对于汽车的后轮,在研究汽车牵引力的来源时

D.人造地球卫星,在研究其绕地球运动时

答案 D

解析木箱在水平力作用下是否翻转与力的作用点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木箱是不能看成质点的.“香蕉球”的成因与足球的旋转有关,故不能把足球看成质点.汽车牵引力的来源与后轮的转动有关,在研究汽车牵引力的来源时,不能把汽车后轮看成质点.卫星绕地球运动时,自身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故正确选项为D.

2.在研究下列问题时,可以把汽车看做质点的是()

A.研究汽车通过某一路标的时间

B.研究人在汽车上的位置

C.研究汽车在斜坡上有无翻车的危险

D.计算汽车从北京开往上海的时间

答案 D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及范围 1、预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会测凸透镜的焦距以及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3)能运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分析判断解决一些实际。 2、预习范围 教材第4章第5节内容 二、预习要点 1.透镜的分类: (1)透镜是根据规律制成的.透镜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 和。在天文、军事、、艺术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2)凸透镜是由两面磨成球面的透明镜体组成,两边,中间;对光线起作用。成像.凹透镜是由两面都是磨成凹球面透明镜体组成,两 边,主要对光线起作用。像。 2.凸透镜与凹透镜都有哪些不同呢?用什么方法可以辨别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呢? 三、预习检测 1.下列各镜片中,属于凹透镜的中() 2.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小勇回家认真研究爷爷的老花镜,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他的这些结论中不妥当的是() A.老花镜是一种凸透镜 B.老花镜可以用来做放大镜 C.老花镜能在阳光下点燃白纸 D.爷爷原来是个近视眼 3.如图所示,下列透镜对有会聚作用的是()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①③⑥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1)小明从眼睛上取下一块镜片,透过镜片观看邮票上的文字.小明用的镜片是透镜(选填“凸”、凹“),所成的是像(选填“虚”或“实”).小明将此镜片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然后在镜片前放置一眼镜(如图所示),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向后移动光屏,像又清晰了.此眼镜是(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2)用小气球充水后可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如图所示,图中甲表示正常眼睛的晶状体,在实验中测得其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丙的形状,并分别测其焦距.实验中,测得焦距大于10cm的是,模拟近视眼的是. 二、随堂检测 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了如下记录:当物距u1=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u2=20cm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下列判断该凸透镜的焦距中最精确的是() A.大于10cm,小于15cm B.大于15cm,小于20cm C.大于10cm,小于20cm D.大于10cm,小于30cm 2.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如图所示完全一样,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用手摸镜片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镜 B.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老花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在镜片另一侧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镜 D.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在镜片另一侧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 3.如图所示,把一凸透镜放在平面镜前,当用眼睛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块磨制成的一个光学器件却可以取 火,这个器件相当于( ) A.平面镜 B.凸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2.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3.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 的实像,此时若用硬纸板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 ) A.光屏上不能成像 B.能成像,像是原来的一半 C.光屏上仍成完整的像,像比原来的暗 D.只有把光屏移动到合适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 4.在焦距为10c m的凸透镜前25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那么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以得到的是( ) A.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 B.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 C.烛焰倒立、缩小的虚像 D.烛焰正立、放大的虚像 5.(2012·荆州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 ) A.无法成像 B.呈现正立、放大的像 C.呈现倒立、放大的像 D.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6分) 6.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看到的一种 成像的情况。此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 像,其成像的条件是。 7.(2012·海南中考)小青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b、c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在点时,凸透镜右侧光屏上成的像最大, 像是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8.如图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凸 透镜的焦距是cm;当物距为30cm时成像的特点是。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 9.(3分)(2012·遵义中考)如图所示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两条光线,请在图 中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10.(3分)(2012·资阳中考)如图所示,画出光线ab和Oc通过凹透镜前后的 完整光路。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课标要求: 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重点:探究并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难点: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学情观察:大多数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透镜的基础性知识。部分学生对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内容掌握的不够熟练和灵活。对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部分学生存在知识与应用脱节,不能很好地对应,思维转换不灵活等特点 复习过程: 知识点1:认识透镜 甲乙 (1)在图中标出焦点和焦距 (2)图甲是,它对光有作用,可以矫正眼图乙是,它使光线,可以矫正眼(3)在生活中可以用作“猫眼”的是。 把靠近物体观察时,能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填甲或乙) 考点达标:1、图中a、b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图中他拿的眼镜( )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2、如图所示,手表的表蒙子上靠近旋钮处有一个透明的玻璃“凸起”,透过它可以看到一个较大的日历数字,那么这个玻璃“凸起”相当于一个__ 镜,透过它看到的实际上是日历数字的____像。(填“实”、 “虚”) 3、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饮料瓶内进 入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_____作用,容易引发火灾。 知识点2:探究并知道成像规律教师展示课 标要求 学生区分辨 认,并填写 完成考点达 标,共同订 正。 指导学生 的复习方 向。 形象的观 察 使多数学 生都能掌 握 对应练习 乘胜追击 2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说课稿-沪科版(优秀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说课案 兖州市第九中学孙志刚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内容要点: 、认识凸透镜及其作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㈡、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的一个应用。它是在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在认识凸透镜的基础上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让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研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得出清晰的凸透镜成像规律。 ㈢、教学目标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要求是“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知道凸透镜及其作用。 ()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虚、实像概念。 .过程与方法 ()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验数据中发现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物距范围。 二、学情分析 凸透镜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器材。但学生对凸透镜及作用的认识仅局限于放大镜、老花镜等,比较片面,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方法 这节课综合应用学案导学、分组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四、课前准备 学生:完成学案“自主预习”部分 教师:每组器材:蜡烛、激光手电、焦距不同的两个凸透镜、火柴、光具座,手电筒 五、教学过程设计 ㈠、检查预习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本环节的目的有两个:()对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检查,起到对课前预习的督促作用;()通过学生预习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程度,进一步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 本节知识点中的“凸透镜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由于需要器材,学生课前无法完成,所以在课堂上重点处理这两个知识点。 (二)、科学探究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要求学生按照学案的提示完成课本小实验:

凸透镜成像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学 预设 复习引入 展示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工作的光学元件:平面 镜、凸面镜、凹面镜,归纳共同点 学过光的折射后,我们研究另一种不同的镜子 展示凸透镜、凹透镜 讨论还有哪些 地方见到过类 似仪器。 激发学生 学习物理 的兴趣。 新课教学演示实验:平行光通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 动画演示通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让同学们观察身边的凸透镜或凹透镜,观察各种形 状的凸透镜和凹透镜。 学生观察凸透镜, 讨论、分析、归纳 其特点 使学生能 直观的、 快速的认 识凸透镜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学 预设 新课教学一.观察两个透镜有什么不同、相同之处 透明、折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1、中间厚、边沿薄的是。 学生快速认识凸 透镜光心、主光 轴、焦点、焦距以 培养学 生的观 察能力 课题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授课人刘乃团时间2015年10月30日课时安排 1 新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2、初步学习根据探究目的制定的探究计划和选择实验需要的器材。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现象,数据的初步分析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交流,评价的能力。 学情分析同学们在学本节课之前,基本掌握光的折射规律,能把简单的折射光路图补充完整;对生活中的一些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等有一些感性认 识;对物理探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比较欠缺,需要教师不断加强指导。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活 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 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教学重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从真实的复杂的物理实验情景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对比学习法 学习方 法指引 探究式教学 教学资源及媒体不同形状的透镜、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刻度尺(光具座)、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 1 学时)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 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透镜对光线作用的过程,知道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爱科学的态度、愿意探究的精神、与他人协作的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等。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2)凸透镜的焦点、焦距。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实验法、讨论、交流法、阅读法。 教具准备 老花镜、近视眼镜、凸透镜、凹透镜、刻度尺、白纸板。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用过或见过哪些镜子? 生甲:穿衣镜、汽车后视镜、交通镜、哈哈镜。 生乙:老花眼镜、近视眼镜、平光镜、放大镜、三棱镜、太阳镜。 师:请同学们对你们见过的这些镜子进行分类,并指出分类的根据。 生甲:根据镜面的形状来分,镜面是平的有:穿衣镜、三棱镜、近视眼镜,平光镜;镜面是弯曲的有:哈哈镜、老花眼镜、近视眼镜、放大镜、交通镜、汽车后视镜。 生乙:根据能反射光和能透光来分,能反射光的有:穿衣镜、凸面镜、凹面镜,能透光的有:老花眼镜、近视眼睛、平光镜、三棱镜、放大镜。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生活中能让光透过的这一类镜即透镜。 板书: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 (透镜) 二、新课内容 1.提出问题。 师:对于生活中的透镜,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甲:透镜都是用玻璃制成的吗? 生乙:透镜有多少种? 生丙:近视眼镜度数与什么有关? 生丁:老花眼镜与近视眼镜有什么区别? 生戊:老花眼镜和近视眼镜怎么对远视眼睛和近视眼睛进行矫正的? 生己:《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中的旅行家们为什么能用冰透镜取火?

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同步练习 一、基础演练 1、凸透镜对光线具有的作用是() A、光通过凸透镜成平行光 B、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才有会聚作用 C、对任何一个光束都有会聚作用 D、对成像的光束都有会聚作用 2、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则蜡烛通过凸透镜成的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3、小军拿着一个直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长手臂观看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观察到的一定是正立的像 B、观察到的一定是虚像 C、观察到的一定是放大的像 D、观察到的一定是倒立的像 4、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无法在光屏上显示的像是() A、正立的像 B、倒立的像 C、放大的像 D、缩小的像 5、通过水滴看书上的字,字是______的(填“缩小”或“放大”),此时水相当于_______镜。 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直线上A、B、C三点分别用于放置器材,如图所示,其中B点应该放________(选填“光屏”、“凸透镜”或“蜡 烛”),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应 该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______焦距的地方。 7、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右图中画出适当的透镜。 8、如下图所示,画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 两条光线。 二、智能应用 1、当一个物体从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处沿主光轴移到离凸透镜四倍焦距外,那么像()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2、在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前100cm处,一支蜡烛以10Cm/s的速度向凸透镜走近蜡烛运动5s,则蜡烛最后成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是实验中: (1)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当点燃蜡烛后无论怎么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调整后,光屏上已经成一清晰缩小的像,要在光屏上成放大清晰的像,则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要想成放大的虚像,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______,生活中的_________

物理沪科版八年级五、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说课稿《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是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第5节的内容。研究凸 透镜成像的实验是初中学生必做的分组实验,也是学生到高中进一步学习光学的基础。通过 分组实验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它又是对凸透镜进一步的理 解和应用。通过本节的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比较归类、概括总结等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探究点及其教学要求 (1) 知道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物距、像距、实像、虚像的概念。 (2) 知道物体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3) 通过凸透镜成像的边学边实验,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能力培养点及其要求 (1) 通过凸透镜成像的边学边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2) 利用凸透镜对光的折射、会聚作用,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3、德育的渗透点及其要求

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及其成像规律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有意识地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量变――质变的观点)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策略:采用边学边实验的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讨论来归 纳总结,加深学生的认识。 2、教学难点及其克服策略 难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 克服策略:采用边学边实验、讨论、投影光路相结合的方法和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 不同记忆法来突破难点。 (四)教具准备 每两人一个光具座、一个凸透镜、一支蜡烛、一个光屏、一盒火柴,为方便总结规律的复合胶片。 二、说教法 新课程指出,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精心设置问题情景,从而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而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世界、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前提条件。所以,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研究的教学行为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本节采用的教法是以分组实验为基础的探索性实验课。 三、说学法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的方法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是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第5节的内容。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是初中学生必做的分组实验,也是学生到高中进一步学习光学的基础。通过分组实验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它又是对凸透镜进一步的理解和应用。通过本节的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比较归类、概括总结等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探究点及其教学要求 (1)知道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物距、像距、实像、虚像的概念。 (2)知道物体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3)通过凸透镜成像的边学边实验,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能力培养点及其要求 (1)通过凸透镜成像的边学边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2)利用凸透镜对光的折射、会聚作用,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德育的渗透点及其要求 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及其成像规律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有意识地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量变――质变的观点)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策略:采用边学边实验的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讨论来归纳总结,加深学生的认识。 2、教学难点及其克服策略 难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 克服策略:采用边学边实验、讨论、投影光路相结合的方法和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

不同记忆法来突破难点。 (四)教具准备 每两人一个光具座、一个凸透镜、一支蜡烛、一个光屏、一盒火柴,为方便总结规律的复合胶片。 二、说教法 新课程指出,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精心设置问题情景,从而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而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世界、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前提条件。所以,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研究的教学行为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本节采用的教法是以分组实验为基础的探索性实验课。 三、说学法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的方法 为了适应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发展水平,根据教学的目的和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主动的根据实验逐项观察,逐项分析,再综合考察,再综合分析,使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得出以后自主实验的方法。 2、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考 通过日常用品放大镜来设置问题――能成实像?虚像?放大?缩小?还是不成像?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根据练习情况对知识进行拓宽。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有关知识的点拨 要做好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必须清楚一些相关的概念,所以,在做分组实验之前利用复合胶片(或小黑板)复习以下光学名词: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物距、像距、实像、虚像,同时,还需知道如何利用平行光源估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二)引导学生阅读实验教材,知道实验过程 要做好实验,必须知道实验的步骤、注意的事项等有关知识。在实验前教师要引导

课时作业(十二)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30分钟 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2012·宜昌中考)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块磨制成的一个光学器件却可以取火,这个器件相当于( ) A.平面镜 B.凸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2.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3.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此时若用硬纸板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 ) A.光屏上不能成像 B.能成像,像是原来的一半 C.光屏上仍成完整的像,像比原来的暗 D.只有把光屏移动到合适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 4.(2012·昆明中考)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25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那么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以得到的是( ) A.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 B.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 C.烛焰倒立、缩小的虚像

D.烛焰正立、放大的虚像 5.(2012·荆州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 ) A.无法成像 B.呈现正立、放大的像 C.呈现倒立、放大的像 D.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6分) 6.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看到的一种成像的情况。此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其成像的条件是。 7.(2012·海南中考)小青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b、c 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在点时,凸透镜右侧光屏上成的像最大,像是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8.如图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cm;当物距为30cm时成像的特点是。

凸透镜成像规律 当2u f >时,2f v f <<,(物距>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应用:照相机] 当2u f =时,2v f =,(物距=像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应用:精确测焦仪]

规律 规律 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规律 规律

记忆口诀 (1)一倍焦点分虚实,二倍焦点分大小,二倍焦点物像等。实像总是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追着物体跑,物距像距和在变。 (2)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注:这里所指的一倍焦距是说平行光源通过透镜汇聚到主光轴的那一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也可直接称为焦距;两倍焦距就是指该距离的两倍 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分界点: 2f点是成放大、缩小实像的分界点;f点是成实像、虚像的分界点。 薄透镜成像满足透镜成像公式: 1/u(物距)+1/v(像距)=1/f(透镜焦距) 注:透镜成像公式是针对薄透镜而言,所谓薄透镜是指透镜厚度在计算物距、像距等时,可以忽略不计的透镜。当透镜很厚时,必须考虑透镜厚度对成像的影响。 (3)凸透镜、把光聚,成象规律真有趣; 两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焦以外倒实小,我们用作照相机; 一二焦间倒实大,我们用作投影仪; 焦点以内正大虚,我们用作放大镜; 欲想得到等实象,两倍焦距物体放; 焦点之位不成象,点光可变平行光; 成象规律记心间,透镜应用法无边。物近(远),像远(近),像变大(小)。 (4)物进像退,像越退越大,大像总在小像后,同向移动。 (5)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进像远大,巧记活运用。 规律记忆 一、 1.u>2f,倒立缩小的实像fu>f 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放映机,幻灯机,投影机 简记为:中外倒大实(或物近像远像变大) 4.u=f 不成像平行光源探照灯 简记为:点上不成像(或物等焦距不成像) 5.u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