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七 实验探究题(必考题分

2016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七 实验探究题(必考题分

2016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七   实验探究题(必考题分
2016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七   实验探究题(必考题分

专题七 实验探究题 类型一 影响因素的探究

1. 物质在溶解时速率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硫酸铜晶体为例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假设】假设一:温度因素,温度越高,硫酸铜晶体溶解速率越快; 假设二:搅拌因素,搅拌能加大硫酸铜晶体溶解速率;

假设三:颗粒大小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反思评价】

(1)在上述因素中,能改变物质溶解度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 (2)用分子观点解释温度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些实验如蒸发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使试管里的固体加速溶解,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2. 实验室中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来简便快速的制备氧气

,化学小组为进一步探究外界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氧气性质实验。 【查阅资料】有些水果、蔬菜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实验探究1】探究苹果和土豆对过氧化氢分解是否有催化作用及催化效果:

各量取6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倒入1、2、3号三支试管中,取大小、形状基本相同的苹果块和土豆块,分别放入2、3号试管中,并把带火星的木条分别同时伸入三支试管口内,观察现象并记录如下:

【实验探究2】探究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取10 mL 30%的过氧化氢溶液三份,将其中两份分别稀释为不同浓度的溶液,同时测定收集到100 mL氧气所用的时间,(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记录如下:

【实验探究3】用上述收集的氧气与不同物质进行反应,其中有一固体能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固体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薄膜,保护内部的金属不被腐蚀,则该固体为________,它与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15内江)某学习小组在完成教材“实验探究9-2比较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时发现,铝片与稀盐酸反应比与稀硫酸反应明显剧烈得多。

(1)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问题】是否因为酸组成不同或反应条件不同,从而导致反应剧烈程度明显不同

呢?

【查阅资料】

①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越活泼,反应越剧烈。

②温度越高、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物间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

③稀盐酸由H+、Cl-和H2O组成,稀硫酸由H+、SO2-4和H2O组成。

【实验探究】在常温下,取两片质量、形状相同的铝片(均去掉氧化膜),分别加入到盛有体积相同、pH相同的稀硫酸和稀盐酸的两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铝片在稀盐酸中反应比在稀硫酸中反应明显剧烈。

【猜想与假设】出现上述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假设①SO2-4对铝与酸的反应有抑制作用。

假设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设计实验对上述假设进行验证:

①向上述稀盐酸中加入少量____________等可溶性硫酸盐,如果反应变缓,则假设①成立。

②向上述稀硫酸中加入少量氯化钠等可溶性氯化物,如果反应更剧烈,则假设②成立。【分析与应用】

(1)稀盐酸、稀硫酸能与铝反应的原因是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反应剧烈程度明

显不同,是因为含有的阴离子不同。

(2)如果上述假设都成立,要使上述稀硫酸与铝反应的剧烈程度加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加入可溶性氯化物,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将铝片改换成铝

丝。

4. (’15眉山)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铁生锈的实验探究活动。

【探究一】铁生锈的条件

(1)该兴趣小组将洁净无锈的铁钉分别置于如图所示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观察,

________(填装置序号)装置中出现了明显的锈迹。

他们的结论: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等发生了化学反应。

(2)甲同学提出了疑问: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没有参与铁的生锈过程吗?请设计实验

为甲同学释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并记录现象即可证明。【探究二】影响铁生锈速率快慢的因素

乙同学说:妈妈常说菜刀沾有盐水生锈更快。这种说法对吗?同学们广泛查阅资料。

资料一:导电性强的溶液都可加速铁的生锈。

资料二:海上航行的轮船在与海水接触的部分镶嵌一锌块,能有效降低钢材被腐蚀的速率。

(3)将上述A装置中的蒸馏水改为下列液体中的________,可使铁生锈的速率加快。

a. 硫酸钠溶液

b. 无水乙醇

c. 蔗糖溶液

(4)一些铁制品表面覆盖了某些涂层。不同的涂层被破坏后,铁生锈的速率不同。你认为

下列________涂层破坏后,铁生锈的速率较快。

a. 镀锌铁

b. 镀锡铁

(5)一些建筑的大门刷上了一层银白色的金属,你认为该金属可能是________。

a. 银粉

b. 铜粉

c. 镁粉

【交流与思考】(6)写出一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______________。

5. (’12安徽)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MnO2、CuO外,Fe2O3也可以作KClO3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并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由实验______与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2)实验所用的三种金属氧化物,催化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_。

【反思】(1)若要证明Fe2O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____________不变。

(2)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种催化剂,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你再探究(探究一种因素即可)。[注意:若答对本小题奖励4分,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5安庆市二十校联考)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影响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的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做出猜想】a.可能与金属本身的性质有关。

b.可能与盐酸的浓度有关。

【设计探究】实验所用的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

实验(1)为探究猜想a,小明同学分别在两支试管中放入相同质量的镁片和铁片,然后分别加入相同浓度和质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放镁片的试管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放铁片的试管中只产生少量气泡,写出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实验现象可以判断:金属活动性Mg____ Fe(选填“>”、“<”或“=”)。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为探究猜想b,小组同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注射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用药品、实验数据如下表:

得出结论:金属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与盐酸的浓度有关,其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

[本题奖励4分

,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根据表中实验Ⅱ数据分析,请描述镁与盐酸发生反应快慢的变化情况并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还可能受哪些因素影响,设计实验验证

(

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甲、乙两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测定产生相同体积氧气所用时间的长短来探究影响H 2O 2分解速率的因素。

第7题图1

高考化学实验知识点归纳、典型例题及配套练习题 一、实验基础知识 1.常用化学仪器 (1)应用要点:熟悉常用仪器结构特点、用途和应用注意事项,主要有加热容器、分离仪器、计量仪器等。 (2)注意事项:加热容器要区分是直接加热还是隔石棉网加热;分离仪器要区分是用于分液、过滤还是蒸馏;计量仪器要特别注意零刻度的位置及读数的精度要求。 2.常用试剂的使用与贮存 (1)应用要点:着重了解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的试剂、见光或受热易分解的试剂、易挥发的试剂、易燃试剂、不宜用玻璃试剂瓶盛放的试剂等。 (2)注意事项:试剂的使用和贮存方法是由试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所决定的。易与空气中氧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试剂不能长时露置在空气中;见光易分解的试剂应存放在棕色瓶中,置于冷暗处;受热易分解的试剂和易挥发的试剂应存放在冷暗处;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的试剂,如NaOH、Na2CO3等不宜放在磨口玻璃试剂瓶中。 3.气体制备与净化 (1)应用要点: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反应、制备装置、收集方法、尾气吸收等。(2)注意事项:气体的制备装置的选择主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是否需要加热;收集方法的选择主要看气体的水溶性和密度,以及是否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尾气吸收时要注意防止倒吸。 4.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1)应用要点:要注意区分检验、分离、提纯的区别;掌握常见离子检验的检验方法;掌握分离和提纯的试剂选择依据和分离操作方法。 (2)注意事项:要注意三者在目的上的不同。检验是对物质进行鉴别或鉴定;分离是将混合物中各组分分开;提纯是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由于目的不同,所选试剂及分离方法也要相应地变化。 5.定量实验 (1)应用要点:掌握四个定量实验(中和滴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和热的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的实验原理、主要仪器和装置、操作要点、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等。 (2)注意事项:要在熟悉仪器构造的前提下掌握操作方法和读数方法;在深入理解原理的基础上掌握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方法。 二、综合实验 (1)应用要点:能够根据实验目的选择仪器和装置、确定装置的接口顺序;能够设计简装实验;能够对实验原理、仪器、操作等的进行评价。 (2)注意事项:要注意区分洗气瓶长进短出和短进长出时的不同用途;。实验设计要遵循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和简约性四个基本原则;在掌握好实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正确地评价实验。 1.典型例题:

初 三 化 学 实 验 与 探 究 1.某化学探究小组准备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 (1)实验过程: ①把石灰水加人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再通过 操作,得到无色滤液。 ③将无色滤液通过 操作,得到白色固体。 (2)猜想: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纯氢氧化钠吗?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以下猜想: 小李:是纯净的氢氧化钠! 小强:可能还含有碳酸钠! 小陈:也可能含有 。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熟石灰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这瓶熟石灰粉末是否已经变质生成了CaCO 3? 进行猜想 :猜想一:熟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 3。 猜想二:熟石灰部分变成了CaCO 3。 猜想一:熟石灰没有变质。 设计实验: 该小组同学对猜想一设计了下列探究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表 ①要证明猜想二成立,可参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步骤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熟石灰变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等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像熟石灰这类物质在实验室应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 ③称取1.0g 上述熟石灰样品,加适量水使之充分溶解,搅拌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同时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至溶液刚好变为无色,消耗盐酸溶液7.3g 。求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据估计,每年全世界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产量的十分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金属腐蚀的原因,设计如下实验: (1)如图,取一根约10cm 的光亮铁钉放在自来水中,观察A 、B 、C 三处的变化。几天后,他们会发现 处最先出现铁锈,大家结合书本知识知道,铁在空气中生锈实际是铁和 、 等物质相 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的过程。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分析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2.学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答实验探究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设计简易实验,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认识科学探究的要素及解答方法2.通过学生自主交流思考、探究时产生的疑惑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探究的乐趣。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务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解答探究型试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围绕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预习作业: 1.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象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B.实验C.观察D.做结论 2.小华在一次探究实验中将一粒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反应剧烈并生成大量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 N2 B.CH4 C.H2 D.NH3 3.请说出初中阶段所学到的黑色物质有; 红色物质有。 4.小红从饼干拿到了一包干燥剂,看了一下,发现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她把生石灰倒在桌子上一段时间后,发现白色固体粘到了一起,于是小红猜想,这白色固体中除了有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5.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实验室收集的一瓶无色气体,试猜想该气体是何种气体,

课堂复习: 【例1】小兵同学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 标签严重破损(如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这瓶试剂可能是硫酸、硫酸 钠、硫酸镁溶液中的一种. 小兵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 小兵同学根据上述信息.分析认为此溶液一定不是溶液。为确定其成分,该同学对此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假设】该溶液可能是。 【实验验证】 【思路点拨】对Na2SO4的猜想,从溶解度和标签上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入手,验证H2SO4或MgSO4溶液不能从相同离子SO42-入手,要从H+和Mg2+入手。 一试身手: 1.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药品柜中发现了一瓶无色溶液,但这瓶试剂标签已经残缺,无法辨认,只知道可能是氢氧化钾、碳酸钾、硫酸钾、硝酸钾中的某一种。 小明认为可能是氢氧化钾。 小刚认为可能是硫酸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的猜想一定是错误的。 (2)你认为该瓶试剂还可能是。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性题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仅能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还能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和过程的理解程度,有效检测学生的科学素养,突出了新课标、新教材的特点,代表了教材改革和中考改革的方向,在近几年中考中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此类题在中考中频频出现,且分值相对较高,现已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和亮点。从历年的考试中看,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的题型主要有应用型探究、构建型探究和综合型探究等,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在类似物质的干扰下定性探究物质的组成、利用对比实验法探索化学反应中的异常现象及其发生原因等。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解题能力,本人通过对近几年南京市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研究,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改编、设计的一些实验探究题,谈谈这类试题的设计新视角。 一、创新类探究试题 创新类探究试题涉及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以探究为形式或情景,可考察考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测试考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过程和方法。 解答探究创新类试题一般步骤是:首先要能根据题干背景材料提出问题,联想到相对应的化学知识。第二,作出猜想或假设时,最重要的是要有科学依据,要从化学的视角作出科学的猜想或假设。第三,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要围绕寻找特征反应作为论证(肯定或否定)的依据,同时应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第四,对探究问题作出解释与结论时,要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或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的信息,以事实为依据,应用化学原理进行分析推理,不能随意编造,牵强附会。最后,从反应原理是否正确、实验方案是否完善、探究过程是否合理以及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探究方案或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探究

《专题复习——推断题》教学设计 东源县义合中学张雪连 物质的推断题是近几年河源市中考必考的题型之一。它是通过物质的转化关系,从已知的实验现象和特殊性质进行分析推理,从而确定物质的种类、组成或化学式的题目。这种题目具有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广、信息量大、条件隐蔽、题型多变、综合性强、关系复杂、文图较多等特点,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是一种很好的考查。虽然试题的难度不是很大,我们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 物质的推断题主要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题型有:文字叙述型、框图型、化学方程式型。 学生经过九年级化学的初步学习,对化学知识与技能有了一个初步的、模糊的认识,但是缺少系统性的、整体性的知识脉络,综合应用的能力较弱,对稍复杂的化学问题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往往容易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产生畏惧心理,对化学的进一步学习产生极大的阻力,为此,我们的复习就是要突破学生这种心理,让他们拥有打开化学世界的钥匙。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采集每一道推断题的突破口(知识点),得出相应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分析反应关系,根据物质的性质形成相关的知识网络,并在此基础上解答相关的问题,同时通过书写化学方程式来巩固物质间的反应关系。

2、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化学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提高审题、分析、判断等解题能力,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推断题的专题复习,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保持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说重点难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答化学推断题。 难点:找出推断题中的突破口。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突破口(又称“题眼”),然后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的推断。这些突破口往往是:物质的特殊的性质、用途、结构;沉淀、气体、溶液的特殊颜色;特殊的反应条件、反应类型、反应现象和转化关系等。根据突破口进行顺推、逆推或顺推逆推相结合的方法,对有关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比较、综合整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以下是推断题常用的突破口: 1. 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1)固体颜色:常见的黑色固体: ; 常见的红色固体:、HgO、红磷。 (2)溶液颜色: 蓝色:含离子,例如:;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知识归纳 一、知识目标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3.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4.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 5.掌握化学实验的记录方法和运用化学知识设计一些基本实验. (1)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2)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基本实验方案. (3)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6.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二、实验能力要求 1.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 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 4.能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

5.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三、高考试题的特点和趋势 根据近年来化学高考试题中有关化学实验内容的题目分析,下列内容是化学实验部分考查的重点: l.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 这类试题的特点通常是给出限定的仪器、药品和一些操作步骤,要求正确完成某项实验操作,既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又有基本操作的正误辨别,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的情况,题目的难度不高,但并不容易得满分。 2.正确运用实验原理和正确认识实验装置 这类试题通常是给出限定的实验装置、反应条件、实验现象和有关数据,要求考生根据实验原理及试题中所给予的信息,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选用仪器药品,正确认识、选择装置,说明装置中某些仪器的作用,描述实验现象,写有关化方程式,进行数据分析.指出实验中必须注意的某些问题等等,主要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综合及评价的能力。这类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具有较大的区分度。 3.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或处理 近年来,实验题中新情境试题不断增多,这类试题的特点是将基本的实验操作设计置于新的情境中(主要是中学课本没有的新反应或新装置或是能使中学生理解的最新科技知识、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一、气体的制取、干燥及装置连接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图3 (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口通入(填“c”或“d”). (3)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来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收集装置为. (4)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⑥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5)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2、图3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2)检验:证明CO中混有CO2,装置内应盛。 (3)贮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填“A”或“B”,下同。)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O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H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O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E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填选项)。A.a→b→c→d B.b→a→c→d C.c→d→a→b D.d→c→b→a 4、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装置B、C内所盛的液体分别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则装置B内所盛液体是,装置C的作用是。 (2)为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装置E中所盛试剂是,反应后装置E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3)为证实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装置B应改盛溶液。 (4)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主要操作步骤有:①加热氧化铜②检验氢气纯度③停止加热④通入氢气⑤停止通入氢气。正确的操作顺序(序号)是。

专题六实验探究题专题分类集训类型 1 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郴州、衡阳均1 考) 湖南真题精选 1.(2018 衡阳)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灭火器原理”后,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并对反应后瓶中残留废液进行探究。 第1 题图 【提出问题】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Na2CO3和HCl 猜想2:废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猜想3: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HCl 猜想4:废液中的溶质是 ____________ 。 【讨论与交流】 小明认为猜想1无需验证就知道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化学 方程式说明)。 【实验与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亮同学为验证猜想3,取少量废液装入试管中,然后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不变色,于是小亮认为猜想3 正确。你认为他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正确”或“错误” ),理由是 ________ 。 请你另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3: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猜想4,可选择的试剂有。 A. 酚酞溶液 B. 氢氧化钾溶液 C. 稀硫酸 D. 氯化钡溶液 【拓展与应用】若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 和HCl ,根据盐酸的性质,无需另加试剂,只要对废液进行___ 操作,即可从废液中得到NaCl 固体。 2.(2016 郴州)某化学兴趣小组完成了下列两个实验: 实验1:用试管取一定量NaOH 溶液,并滴加2 滴酚酞溶液,再加入稀盐酸,红色恰好消失。 实验2:用试管取一定量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加入饱和的Na2CO3 溶液。 实验结束后,把两支试管里的物质倒入同一烧杯,静置,烧杯中有白色沉淀,上层澄清液显红色。同学们欲对该澄清液成分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分析】 (1)实验1 的目的是验证_________ (填化学原理)。 (2)实验2 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澄清液显红色,说明该澄清液显碱性,其中溶质除一定有NaOH 外,还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 或实验验证】

《选修六实验化学》知识点总结 【专题1】 1、海带灰化目的是使有机物分解,呈气体逸散,待测的金属或非金属以氧化物或无机盐的形式残留下来。所用仪器有坩埚、坩埚钳、酒精灯、玻璃棒、三脚架、泥三角 2、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出两种溶液时,注意分液漏斗使用前须 检查旋塞及玻璃塞处是否漏水。分液时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目的是与大气相通,使液体顺利流下。能用CCl4萃取碘的原因是CCl4与水互不相溶;I2在CCl4中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3、一种物质分离的简单方法,是色谱分析法的一种。它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附着在纸上的水是固定相,不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又称展开剂),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和物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间的分配比的不同而使之分离。 为使观察效果更明显,实验中采用氨熏显色。请写出Fe3+、Cu2+分别与足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3NH3·H2O==Fe(OH)3↓+3NH4+Cu2++4NH3·H2O==Cu(NH3)42++4H2O 显色反应结果是滤纸上方颜色呈蓝色,下方呈棕黄色(均在原点之上),说明Fe3+和Cu2+得到了分离。由此可以得出Fe3+和Cu2+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分配情况是Fe3+在流动相中分配的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快一些Cu2+在固定相中分配的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慢一些。在用纸层法进行层析操作时,为什么不能让滤纸上的试样点接触展开剂?如接触,样点里要分离的离子或者色素就会进入展开剂,导致实验失败。 4、要制备颗粒较大的硝酸钾晶体,应选择的结晶条件是减慢溶液的冷却速度。 当溶液发生过饱和现象时,如何操作使晶体析出振荡容器,用玻璃棒搅动或轻轻的摩擦器壁,或投入几粒晶种,都可促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浓缩NaNO3和KCl的混合液时,为什么NaCl先析出?NaNO3、KCl、KNO3在高温时具有较大的溶解度,温度降低时,NaNO3、KCl的溶解度明显减小,而KNO3的溶解度则急剧下降;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趁热过滤的原因防止温度降低KNO3结晶析出如何趁热过滤用已 预热过的布氏漏斗进行抽滤,过滤装置如图1—8所示,采用这种装 置过滤的主要目的是过滤速度较快;可以得到比较干燥的沉淀。这 种装置工作的主要原理是抽气泵给吸滤瓶减压,导致装置内部的压强 降低,使过滤的速度加快。这种装置要有布氏漏斗、吸滤瓶、安 全瓶、抽气泵等仪器组成,其安全瓶的作用是防止倒吸,导管应短 进长出。布氏漏斗的颈口斜面与吸滤瓶的支管口相对,以便于 吸滤。吸滤完毕时,应先拆下连接抽气泵和吸滤瓶的橡皮管,然后关闭水龙头。减压过滤不宜用于过滤胶状沉淀或颗粒太小的沉淀欲将KNO3粗产品提纯,可采取的方法是_重结晶。具体操作是按粗产品∶水=2∶1(质量比)的比例,将粗产品溶于蒸馏水中。加热、搅拌、待晶体全部溶解后停止加热。(若溶液沸腾时,晶体还未全部溶解,可再加极少量蒸馏水使其溶解。)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抽滤。 为什么选用这方法可使产品获得较高的纯度?可以除去晶体中微量的杂质 附录:关于溴和碘的萃取 水汽油/苯CCl4 Br2橙色橙红色橙红色 I2棕黄色→褐色紫红色深紫色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专题训练 1、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要探究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是否反应,做了如下实验:将一除去表面氧 化膜的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一段时间后,铜片表面变黑。为此: ①小兰得出结论: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②小明得出另一结论:铜在加热条件下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是酒精不完 全燃烧生成的炭黑(碳单质)。 (1)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一步实验操作验证上述各结论: 可能有的结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①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②黑色物质是炭 ③黑色物质是 (3)为避免上述结论的不确定性,要验证在加热条件下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是否反应,应如何改进上 述实验? 2、为探究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加热分解的产物。取一定量样品进行加热,生成黑色 固体,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思考并回答: (1)产生的气体中肯定含有。 (2)对生成的黑色固体物质的猜想是:①可能是炭黑;②可能是铁或铁的氧化物;③可能是氧化铜。 你认为上述猜想缺乏依据的是(填编号),理由是。(3)从上述实验现象,你能否判断有水蒸气产生(填“能”或“不能”)?; 不用任何试剂,你判断是否有水生成的方法是。 3、某同学收集了班级同学“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后的固体残渣(含铜和氧化铜),欲从中回收单质 铜和制取硫酸铜溶液。他设计了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实验。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1)称量:称量收集到的固体残渣为20g。该操作需要的仪器的名称是 (2)溶解:将20g称量好的固体残渣放入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溶液,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3.学会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4.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教学重点: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教学方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例题讲解 例1:如图下列装置为实验室用来制备和收集气体的部分装置; (1)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是 ②发生装置是(填序号);理由是 ③使用该装置的注意事项之一是 ④使用该装置还可完成的另一个实验,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2)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收集装置为(填序号) ②能用该装置收集的气体必须具备的物理性质是 ③如何证明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简述操作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④假若二氧化碳气体始终不能收集满,除装置漏气外,还可能的一种原因是 例2: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 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猜想】 猜想一:全部是NaOH;猜想二:全部是Na2CO3;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1】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少量固体样品中加水溶解,再滴入无色酚酞显红色。 请分析此实验的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2】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少量固体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无气泡产生, 你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3】为了进一步验证你的结论,如何进行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4】某兴趣小组对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提纯,设计了如下操作流程。请回答: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 一、实验室制取物质的探究 1、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甲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法收集氧气。反应结束后冷却,往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搅拌、过滤,得到黑 色粉末。该黑色粉末与过氧化氢接触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色粉末 在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乙装置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试管里产生____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洋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 制取单质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 2Cu+CO 2↑ 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 产生。 查阅资料:CO 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实验验证: (1)当然A 处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变红,该红色物质是_____; (2)装置B 中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 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说明有______气体生成,证明李洋同学是判断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 (4)李洋同学对CO 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 ; ②原因二:反应 C+2CuO 2Cu+CO 2↑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CO ; ③原因三:……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 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C 处添加______________装置。 3、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准备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过程:○1把石灰水加入到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甲 a 乙 b 石灰石 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

除杂(提纯)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 一.物理方法 1.过滤法:用来除去可溶物和不溶物 常见不溶于水的沉淀有:AgCl、PbSO4、BaSO4、大多数的碳酸盐、以及Cu(OH)2、Fe(OH)3、Al(OH)3等氢氧化物、MnO2等。 例:KCl(AgCl): Na2SO4 (BaSO4): NaCl(MnO2): 2、结晶法: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曲线为"陡升型",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湿度的影响很小,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湿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为"下降型",Ca(OH)2 例:下列混合物适宜用结晶法分离的是( ) A. NaNO3 Na2CO3 B. NaNO3 NaCl C. NaOH Mg(OH)2 D. NaCl BaSO4 3. 磁铁吸引:分离有磁性和无磁性的: 铁粉和硫粉 铜粉和铁粉 4. 洗气法: H2(H2O) CO2(H2O) 二.化学方法:(沉淀法、气体法、置换法、吸收法、其它法) 1.沉淀法:使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生成沉淀通过过滤而除去。 例:.如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Cl( Na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Cl ( H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NO3 (HCl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Cl(MgCl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体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变成气体而除去。 一般规律为:CO32-+ 强酸= CO2;NH4+ + OH- = NH3 例:如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Cl( Na2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SO4(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l2溶液(盐酸) KCl (NH4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NO3(K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SO4(Na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置换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量试剂通过发生置换反应而除去。 FeSO4(CuSO4) 4.吸收法 CO(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HC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CO2) N2(O2) 5.加热法: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归纳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氯气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例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人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药品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展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品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塞人少量棉花的实验,它们是加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解法 实验探究活动是新课标理念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不少同学对于实验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实验探究题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平时学习(实验)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只是命题形式新颖,选择素材陌生度高,但基础知识或原型实验来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很多同学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要多想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并设法用实验去检验验证它。在解答实验探究类试题时要①通读全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②回归教材确定知识点;③细心分析明确设计意图,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关键是分析题中的设计方案和实验装置图)。现从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选取数题,进行简要的归类与评析。 根据探究题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气体成分的探究 如人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酒精和蜡烛等可燃物燃烧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两种物质反应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鱼瞟内气体成分探究等。涉及的知识点有空气、O2、N2、H2、CO、CO2等这些物质的制法及检验,以及它们与氧气、水、碱溶液等反应产生的特有现象。

例1.(07长春)请你阅读下列短文后,回答有关问题。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1)根据上述短文,提出一个你想探究的问题:。 (2)对你的问题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猜想:。 (3)请自选用品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并填写下表。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复习教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体会提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的思路;体会完成实 验设计及实验评价的思路。 过程和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能提出问题和猜想,设计实验和验 证,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 精神。 二、教学设想: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探究不仅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也 是解决化学问题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重要的实践活动。2013年中考考纲试卷结构表明,科学试题探究占18分,分布在: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反应;化学与社会发展四个部分中。

根据我们这两次的模拟试卷分析实验探究题是我们丢分最多的部分,没有 达到中考的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科学探究题进行专题复习。 三、教学过程 1、近几年科学探究热点题型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 (2)有关化学反应及反应后成分的探究; (3)有关金属活动性及金属回收的探究; (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探究; (5)有关废水、废气(尾气)分析及处理的探究等。 2、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3、化学实验探究题解题注意事项

(1)提出的猜想要合理,有利于方案的设计;合乎题意,不能信口开河。 (2)设计的实验方案要紧扣提出的猜想,设计方案要简单易行。 (3)结论一定是对假设的判定,反思评价一般是对实验方案、实验操作、 结论等方面的反思,是探究题中最难的地方。 4、解题思路 (1)认真读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2)找出题目中与教材相联系的知识点; (3)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 实验探究一、有关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例题解析:例1、(06 陕西)小新拿来一片黄色的金属向同学们炫耀说他捡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归纳 一、常用仪器的使用 l。能加热的仪器 (l)试管用来盛放少量药品、常温或加热情况下进行少量试剂反应的容器,可用于制取或收集少量气体。 使用注意事项:①可直接加热,用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 ②放在试管内的液体,不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l/2,加热时不超过l/3. ③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④加热时试管口不应对着任何人;给固体加热时,试管要横放,管口略向下倾斜。 (2)烧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使用注意事项:①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使受热均匀。 ②溶解物质用玻璃棒搅拌时,不能触及杯壁或杯底。 (3)烧瓶用于试剂量较大而又有液体物质参加反应的容器,可分为圆底烧瓶、平底烧瓶和蒸馏烧瓶。它们都可用于装配气体发生装置。蒸馏烧瓶用于蒸馏以分离互 溶的沸点不同的物质。 使用注意事项:①圆底烧瓶和蒸馏烧瓶可用于加热,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也可用于其他 热浴(如水浴加热等)。 ②液体加入量不要超过烧瓶容积的1/2. (4)蒸发皿用于蒸发液体或浓缩溶液。 使用注意事项:①可直接加热,但不能骤冷。 ②盛液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③取、放蒸发皿应使用坩埚钳. (5)坩埚主要用于固体物质的高温灼烧。 使用注意事项:①把坩埚放在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直接加热。 ②取、放坩埚时应用坩埚钳。 (6)酒精灯化学实验时常用的加热热源。 使用注意事项:①酒精灯的灯芯要平整。 ②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酒精不少于l/4。 ③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④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⑤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⑥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 2.分离物质的仪器 (1)漏斗分普通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普通漏斗用于过滤或向小口容器转移液体。长颈漏斗用于气体发生装置中注入液体.分液漏斗用于分离密度不同且互不相溶的不同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器中随时加液。也用于萃取分离。 (2)洗气瓶中学一般用广口瓶、锥形瓶或大试管装配.洗气瓶内盛放的液体,用以洗涤气体,除去其中的水分或其他气体杂质。使用时要注意气体的流向,一般为“长进短出"。 (3)干燥管干燥管内盛放的固体,用以洗涤气体,除去其中的水分或其他气体杂

实验探究题 1、某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麽物质? 【做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 2。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HCl 。(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 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1)小红取少量残留废液和少量氯化钙溶液分别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并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作对比试验,结果两支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2)你认为小红的实验 不能 (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 酸性、中性物质都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 (3)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 石蕊试剂 ,当加入该试剂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显红色 。 【拓展应用】(1)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 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 碳酸钙 ,反应完全后过滤。 (2)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导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腐蚀管道,污染环境等等 。(写一条) 2、某学习小组在探究CO 2与NaOH 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先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CO 2气体,然后迅速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 浓溶液,立即将易拉罐口封闭(不漏气),轻轻摇动易拉罐,发现易拉罐很快变瘪,但过一段时间后,易拉罐又重新鼓起来(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易拉罐为什么先瘪后鼓? 【分析猜想】易拉罐开始时变瘪的原因 是 O H CO Na CO NaOH 2322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易拉罐中又生成了气体A ,其成分极有可能是CO 2或 H 2。 【查阅资料】①Na 2CO 3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会分解; ②铝单质比较容易被酸、碱腐蚀。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为了检验铝制易拉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成分,小组又进行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实验现象: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体会提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的思路;体会完成实验设计及实验评价的思路。 过程和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能提出问题和猜想,设计实验和验证,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设想〗对上册课本内容针对性地进行探究题的训练,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形式 的探究,提高学生解答探究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看到的现象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少于1/5),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 , 。 思考:该反应之所以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其原理是什么? 1、燃烧消耗氧气 2、生成物为固体 (使瓶内气压减小) 提出疑问 1)燃烧生成物不是固体可以吗 2)生成物是固体是不是就一定可以呢? 活动探究一、对燃烧生成物不是固体地进行探究 常见的物质有:木炭、蜡烛、硫磺,请同学们就这几个物质讨论分析,是否可以用于测定氧气含量,如可以如何设计实验。 以硫磺作为实验对象,演示实验。 活动探究二、对燃烧生成物是固体地进行探究 可供选择的物质有:铁丝,铝箔 讨论分析:上述物质可否用来测定氧气含量? 补充的物质有:白磷,化学性质与红磷相似,燃烧生成P 2O 5;镁条 可直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也是固体 镁条实验演示 根据实验现象思考:燃烧生成固体的,还需要考虑什么因素? 小结:选择什么药品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要综合考虑那些因素? 1、要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燃烧 2、生成物最好是固体,如果是气体要能被吸收。 3、不能和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发生反应 实验装置的再设计 讨论分析:上述选用的装置有哪些不足之处?请指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选用上述可以用的药品,设计一个更好的装置,并简单说明设计的理由。 一些测定氧气含量的装置,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从实验的准确性、操作的简繁、节能、环保等方面考虑) 二、分子运动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① ; ② 。 【思维拓展】 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 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 ,不同变化是 ,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 。 红磷 镁 条 硫磺 NaoH 溶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