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中国石拱桥第1课时同步训练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中国石拱桥第1课时同步训练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中国石拱桥第1课时同步训练附答案

17 中国石拱桥

第一课时

1.给下边加粗的字注音。

和谐()惟妙惟肖()洨()河

匀称()石砌()拱()桥河堤()

2.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hú()形 dǒu()坡雄zī()桥dūn()

和xié()支chēng()混níng()土 qīng()听

3.解释加粗的字。

巧妙绝伦()惟妙惟肖()

独一无二()交头接耳()

4.调整下列句子的顺序。

①《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②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③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④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5.“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一句中的“肩”能否换成“边”“面”“头”?去掉“各”行不行?为什么?

第一课时课时训练答案

1.xiéxiào xiáo chèn qìɡǒnɡdī

2.弧陡姿墩谐撑凝倾

3.类相似单一挨着

4.②①④③

5.不能换。因为“肩”准确地说明了小拱在大拱上的位置。“各”表示“各自”“分别”,说明大拱每个肩上都有两个小拱,去掉则说明大拱上共有两个小拱,与原意不符。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语文版

第五单元 17诗词五首 分析诗歌的意境 【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 (1)描绘诗中所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定要忠实于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答题要具体。 【答题指导】 描述画面+景物氛围特点+作者感情 01 积累运用 1.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挂罥.(juàn) 塘坳.(ào)突兀.(wù) 鸡黍.(shǔ) 羌.管(qiāng) 人不寐.(mèi) 场圃.(pǔ) 唇.焦(chún) 2.词语积累——下面对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忍.能对面为盗贼(狠心) B.安.得广厦千万间(怎么) C.还来就.菊花(靠近) (农民散养的土鸡) D.休将白发唱黄鸡 .. (解析:D项中的“黄鸡”指代时光流逝。)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D) A.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D.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4.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心系天下是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2)陆游的《游山西村》中饱含哲理的一句诗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壮志未酬、思念故乡的心情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苏轼在《浣溪沙》中发表感慨,表现作者虽身处困境但仍力求振作的句子是: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语言运用——下列各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C) A.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B.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6.文化积累——下列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A.《过故人庄》中诗人去的地方是农庄,诗中写的是田园风光,用鸡待客是农村习俗,谈话内容也是农事,因此本诗可以称作是一首田园诗。 B.《浣溪沙》上阕写景,描绘了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而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应了“鸟鸣山更幽”一说,更突出了画面的静谧。 C.《渔家傲秋思》上阕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阕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整首词表现了将士们的思乡哀怨和渴望归家之情。 D.《游山西村》描绘了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和农家的淳朴与热情好客,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7.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辑古诗】 (1)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 《次北固山下》王湾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中国石拱桥》课文-word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上《中国石拱桥》课文 中国石拱桥 作者:茅以升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

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 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 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

【精品】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案及测评试卷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2.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所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把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 2.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3.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危机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大的人格力量。 【教学重点】 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 【教学难点】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激动人心的战斗就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我们的红军历尽千山万水,经过千辛万苦,就要到达陕北,毛泽东主席心潮澎湃,豪情万丈地写下了《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敌人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企图一举消灭红军。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3.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4.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二、过雪山草地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走过茫茫草地,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奇妙的克隆》 精品导学案

17 奇妙的克隆 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 1.阅读课文,体会采用小标题形式的好处和科普说明文的一般特点; 2.理解说明思路,了解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 3.培养收集、筛选、利用资料的能力; 4.体会、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 理解说明思路,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 谈家桢(1909—2008),国际遗传学家,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浙江宁波人。 第一课时 积累字词,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1.读准字音。 繁衍. y ?n 囊胚..期 náng pēi 蟾蜍.. chán 孵. 化 f ū 性腺. xiàn 胰.蛋白酶. yí méi 濒.临 b īn 分泌. mì 2.解释词义: 拍案叫绝: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神通广大:形容本领大,办法多(多含贬义)。 就绪:事情安排妥当。 课时要点 资料链接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重点难点

相安无事:彼此和平相处,没有冲突。夭亡:短命,夭折 难能可贵: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濒临:接近,临近。 悲喜交集: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3.全文约3000字,你觉得我们怎样才能快速而又准确地了解全文内容?速读课文,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从小标题或中心句入手介绍了克隆的定义,克隆研究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以及克隆的意义。) 合作探究 阅读第一部分,思考探究: 1.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明确:“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克隆” 2.这一部分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克隆这一前沿科学领域,对一般人来说是很陌生很难懂的,作者通过列举大家熟悉的事物,再加以细致的解释,最后用简洁、准确、概括的语言给它下个定义,把它的特征清楚的展示出来,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克隆。 巩固提升 默读“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两部分,思考: 1.这两个部分作者举了哪些克隆事例?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 1979年克隆鲫鱼、1960、1962年克隆爪蟾、1978年克隆黑斑蛙。举例子、列数据。2.作者为什么不按照时间的先后来写克隆试验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文中按生物顺序来安排的,是由低级到高级。这样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另外,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进行无性繁殖。这一顺序说明了克隆技术在不断的发展。 3.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为什么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 明确:说明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4.克隆技术不断在发展,这与科研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看看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们的努力?这些努力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中国石拱桥(人教版)

中国石拱桥 课文内容及重点解析 (一)、中国石拱桥 (作者:茅以升,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字唐臣,江苏镇江人。)1、字词注音、释义 洨河:(xiáo)在河北省南部,流经赵县。 匀称:(yún chèn)均匀,比例和谐。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张鷟:(zhuó),唐朝文学家。 和谐:(xié),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惟妙惟肖:(xiào)这里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绝伦: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雄跨:有气魄地屹立在江河之上。 雄姿:气势雄伟的姿态。 巧妙绝伦:比喻(方法或技术)灵巧高明,超乎寻常。 巧妙:灵巧高明得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 多音字:载称 载(zǎi)记载称(chèn)对称 载(zài)载重称(chēng)称呼 2、课文简析 这是一篇说明文,作者首先说明了一般石拱桥的特点,然后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接着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从一般到特殊,顺序合理。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而且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第二部分(第3—8段):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本部分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3段):概括说明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分布广泛。 第二层(第4—5段):以赵州桥为例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三层(第6—8段):以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9段):中国石拱桥有这样光辉成就的原因。 第四部分(第10段):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 3、小节大意 §1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外形) §2 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多样,结构坚固,分布广泛 §3 概括的介绍了中国的石拱桥 §4~§5 介绍赵州桥的特点 §6~§8 介绍卢沟桥的特点 §9 介绍中国石拱桥取得的光辉成就的原因 §10 介绍中国石拱桥的发展 4、写法解析 (1)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行文灵活。如说明中国石拱桥特点则举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而且两例可以互相对照和补充。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

薛红军 一、课堂作业 1.课堂作业本第1题: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正.月(zhēng zhèng)供.品(gōng gòng) 五行.(háng xíng)脖颈.(jǐng jìng) 仿佛.(fúfó)厨.房(cúchú) 2.把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 其间只知道 无端稀奇 素不知道如此 如许从来不知道 希奇其中 单知道无缘无故 3.理清课文思路。 课文先写,接着写了,然后写了,最后又写了。 4.学习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1)这段写了作者记忆中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英雄形象,那么第一次相见时的情景又是怎样呢?速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5、填空。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他是伟大的————、——————、——————,是中国——————的主将。

薛红军一、默写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小练笔 学习作者描写闰土外貌的方法,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3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七课《少年闰土》第三课时作业 一、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1)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2)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 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 二、课文讲了哪四件事?哪件事给鲁迅的印象最为深刻? 三、感受中心:大家感觉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时作业 薛红军 一、给词语注音。 追悼吊唁爱抚嘴唇呻吟 咳嗽深奥慈祥挽联 二、填空。 张( )李()囫囵()()()然大()三()半() ()经风() ()声()哭难以()受接连不() 三、回答问题。 (1)课文写了那几件事? ————————————————、—————————————、————————————————、—————————————。 (2)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3)小组交流并画出表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中国石拱桥》同步训练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中国石拱桥》同步训练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67分) 1. (2分)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和谐(xié)倾听(qīnɡ)弧形(hǔ) B . 拱桥(ɡǒnɡ)匀称(chènɡ)残损(sǔn) C . 洨河(xiáo)推崇(chónɡ)悠久(yōu) D . 不朽(xiǔ)暴涨(zhǎnɡ)河堤(tī) 2. (2分)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建筑的美感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 B . 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C . 市政府对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二期工程设计方案提出了“生态化、差异化、功能化”的要求。 D . 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是源自合乎科学原理的精妙设计?还是巧妙绝伦的施工技术? 3. (2分)选出解释有误的一项()。 A . 胜景:有名的优美景观。胜,优美的。 B .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C . 惟妙惟肖:形容描绘或模仿得生动逼真。惟,惟一;肖,相似。 D . 巧妙绝伦:精巧美妙到了极点,其他的无法与之相比。 4. (2分)选出下列各句表达方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2000余里,别了20余年的故乡去。(议论) B . 我们这里给人做工的分三种:整年给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长年;按日给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种地……称忙月。(说明)

C .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议论) D .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记叙) 5. (2分)下列划线成语用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宁静的湖水、金色的沙滩、灿烂的阳光,激情似火的比赛……如此诗情画意的场景,使得沙滩排球比赛历来都是奥运比赛中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 B . 他说话总是转弯抹角,从不直来直去。 C . 这一恶性案件发生后,上级领导马上下达了限期破案的指令,公安机关立即倾巢而出,设卡排查,不久,就抓获了几个主要的犯罪分子。 D .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将前往世界五大洲,是名副其实的全球火炬传递活动。 6. (2分)读《乡戏》,根据文章中的描述,以下句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乡戏舞台美仑美奂 B . 演员表演精彩绝伦。 C . 观众看着得津津有味。 D . 台上台下热闹非凡 7. (2分)选择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 .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但为了准确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说明文中也可以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B . 《中国石拱桥》在介绍石拱桥有关知识时,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用了如“比较、大约、可能、左右、几乎”等表示估计的词语,其目的是讲究用语分寸,准确说明事物。 C . 《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他曾主持建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著有《中国桥梁史》。 D . 石拱桥的三大特点是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8. (2分)下列对加线词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奇妙的克隆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语文学科校本作业 第17课 奇妙的克隆 一、主体文意梳理 1. 的说明顺序来安排结构的。 2.本文所谈的克隆问题,专业性较强,但作者却借助一些说明方法深入浅出,把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讲得清清楚楚。你能说说下面的句子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吗? (1)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 ) (2)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 ) (3)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例如,英国PPL 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α—I 抗胰蛋白酶的母羊。 ( ) (4)有关克隆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一) ①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 ”,音译为“克隆”。实际上,英文的“Clone ”来源于希腊文“Klone ”,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②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③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1.选文的第一段与第二段调换顺序好吗?为什么? 2.语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和作引用等说明方法,试找出有关语句(各举一例)。 3.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名叫_ _________ ___。 4.你认为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请你从正反两方面简单谈谈。 (二)生命与气候共同进化 你能想到吗?亿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和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通过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

2014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11 中国石拱桥教案 新人教版

《中国石拱桥》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理解本文说明事物特点的几种方法。 3.认识说明文中运用准确语言的重要性。 4.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与记叙文的区别。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层次,理解总和分的关系。 2、初步了解说明文的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说出下列桥的异同: 1. (展示画片) 2.七嘴八舌,个抒己见…… 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形式多样 下面让我们来学习《中国石拱桥》…… 二、欣赏课文: 1.作者简介: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三十年代曾成功地设计建造了有名的钱塘江大桥,五十年代又参加设计了规模更大的武汉长江大桥。他对石拱桥是这样评价的:石拱桥是我国传统桥梁的基本形式之一,赵州桥和卢沟桥是我国"千万座石拱桥中杰出代表之作"。这篇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就具体地为我们介绍这两座著名的大桥以及有关的知识。 2.体裁:说明文 3.欣赏影片资料(见课件) 4.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为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举了那两个例子? (2)赵州桥的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3)中国石拱桥的形式多样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5.再次阅读课文,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将赵州桥建成联拱好不好? (2)如果将卢沟桥建成独拱好不好? (3)拱桥“拱”的作用是什么? (4)拱桥结构坚固的原因是什么? 6.作者在说明赵州桥和卢沟桥时侧重点有何不同? 赵州桥:详写结构 卢沟桥:详写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三、小结: 1.概括文章层次: (1)介绍石拱桥外形特点(用比喻)。 (2)总述石拱桥特点(“不但外形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3)介绍赵州桥 (4)介绍卢沟桥 (5)总说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 (7)综述解放后我国石拱桥的成就和桥梁事业的新发展。 2.全文层次分明,合理地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写法。 四、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紧紧抓住"说明文的基本特征"的主要内容: 2.理解本文说明事物特点的几种方法。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新教案设计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意义;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取得胜利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以长征路线为线索,加深对长征过程的了解;利用文学影视作品的感染力,让学生感知历史,形成历史概念,认识时代特征。通过分析遵义会议的作用及影响,形成对历史史实的正确理解与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崇高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长征的意义和长征精神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地球上的红飘带》)这是坐落在甘肃会宁的长征纪念雕塑,雕塑的名称是《地球上的红飘带》。在红军长征的漫漫征途中,矗立着一个又一个这样的纪念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回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瞻仰革命的丰碑,感受伟大的长征精神!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教师讲解: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歌曲——《突破封锁线》 3.教师讲解: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敌人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拼死冲杀,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8万多人只剩下3万多人。 4.出示材料:正是在这危急关头,毛主席挽救了红军。他力主放弃合二、六军团的企图,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争取主动,打了几个胜仗,使部队得以稍事休整。他的主张得到大部分同志的赞同,于是,部队在十二月占领湖南西南边境之通道城后,立即向贵州前进,一举攻克了黎平。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三万多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 ——刘伯承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两篇精读课文《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两篇篇略读课文组成。《浪淘沙》是一首借黄河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诗人豪迈气概和奋发有为精神的诗篇;《江南春》为我们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书湖阴先生壁》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只有一个地球》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运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虽然美丽,但在宇宙中是渺小的,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青山不老》写的是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森林创造了无限的价值,保护环境的意识,造福后代、造福人类的精神,在茫茫青山中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三黑和土地》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塑造了三黑这一获得自己的土地而勤劳耕作,憧憬美好生活的农民形象,表达了翻身的农民的无比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的感情。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要求根据文中提供的素材确定主题与角色,阐述出自己对这一主题的看法,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同时学会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习作《学写倡议书》能根据现实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学会用正确的格式书写倡议书。《学习园地》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诗词的方法。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文章或段落的主要观点。学会识别公交路线图,选出最佳方案。积累中国文化常识中的内容:五行、五金、五谷、五音、五彩。 2.单元重点: (1)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我们知道在每篇课文中,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或表达观点时往往会使用一些关键句,能突出表现文章的内涵。这些关键句,或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或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或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或暗示了文章的思路,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些关键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找到关键句,我们就容易提取关键词。文中主要观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阐释自己的主要观点,我们往往利用题目直接点明中心。《只有一个地球》的题目简洁鲜明,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通俗易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中“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出现,表现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2)学写倡议书。学写倡议书时,首先要注意格式。标题要鲜明,正文写清倡议的内容,最后要署名并写上日期。其次观点明确,抓住内容:(1)写明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2)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最后抓住结尾,表明希望。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

(人教部编版)第5单元第17课中国石拱桥 同步练习5

《中国石拱桥》自主学习 基础锤炼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匀称.()惟妙惟肖.() 桥墩.()洨.河() 河堤.()记载.() 2.解释下列词语。 (1)古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惟妙惟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巧妙绝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交头接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过去一年,全球雅思考生数量突破首次300万人次。(将“突破”和“首次”对调) B.通过家长给孩子的自律性进行评分可见,得分越高的学生其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就强。(删去“通过”) C.新技术融入教育后,老教师更担心自己能否赶上年轻教师的脚步,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将“不能”改为“能否”) D.长期在盲校从事计算机课教学的老师表示,目前国内盲校基本都普及了计算机教学。(删去“都”) 4.根据画线句子仿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谅解是一种美德,冰雪谅解了春风,便有了繁花似锦的明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学常识填空。 《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_________,著名的桥梁学家、教育家。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属于___________说明文。 课内精读 1.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这样说是不是主次颠倒了?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加点词,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 ..早。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 ..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拱的两肩 ..上,各.有两个小拱。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下面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引用了张嘉贞和张鷟的赞语,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6段写了卢沟桥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17.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江南春》。 2.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3.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内容,结合对句子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出示黄河的视频)师:看见黄河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黄河的风采神韵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 1.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交流) 2.朗读古诗。(指名读、齐读,同桌对读) 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4.简介作者刘禹锡。(课件出示) 三、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1.学习第1、2句。 (1)(课件出示)指名读、齐读诗句。 (2)师:用自己的话翻译诗句(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随机解疑释惑,总结。) 明确: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3)师:黄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气势雄伟) (4)师:说说诗歌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5)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要求读出黄河雄伟壮丽的气势。)

2.学习第3、4句。 (1)(出示3、4句诗)齐读。展开想象,思考:诗人想直上银河去做什么呢?(同桌交流) (2)师: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沿着黄河顺流而上,到那天上的银河之畔,探访牛郎和织女。(男、女生分组读诗句) 3.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 4.尝试背诵。(指名背,全班背) 四、小结 这首诗中,诗人用淘金者的口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样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的生活恬静而美好,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如今他们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生活的憧憬。表现了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概。 五、拓展延伸,保护黄河 1.诗人向我们展示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黄河。黄河历经千年,如今怎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黄河被污染的图片) 2.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为保护我们的母亲河献计献策。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春天美好景象的图片)师:你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自由交流) 2.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这首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思考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第17课中国石拱桥 拓展阅读

第17课《中国石拱桥》拓展阅读练习 洛阳桥 历史上享有盛誉的中国古代四大名桥,分别是河北赵州桥、北京卢沟桥、福建泉州洛阳桥和广东潮州广济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洛阳桥吧。 福建泉州洛阳桥,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此桥位于泉州东郊的洛阳江入海处,又名万安桥,是世界桥梁筏形桥基的开端。 洛阳桥是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造的一座跨江接海大石桥,从北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动工,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建成,历经7年,耗银1400万两。 据史料记载,洛阳桥造桥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工艺技术高超。初建时桥长1200米,宽5米。建成900多年来,先后修复17次。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拨出600多万元专款,实施洛阳桥保护修复工程。现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l座石亭、7座石塔。桥中亭历代碑刻林立,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祠内有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宋碑。 洛阳桥的建成,是对古代世界桥梁建筑科学的一大贡献。由于当时洛阳江潮狂水急,桥基曾被摧毁。造桥工匠创造了一种直到近代才被人们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形桥基。就是沿着桥的中轴线抛置大量石块,形成一条连接江底的矮石堤,然后在上面建造船形墩。同时采用“激浪涨舟,浮运架梁”的妙法,把一块块重达数吨的大石板架在桥面上。工匠们还在桥下养殖了大量牡蛎,从而把桥基石和桥墩石胶合凝结成牢固的整体。这就是造桥史上最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笫一个把生物学运用于桥梁工程的创举。 洛阳桥的建成,使洛阳江天堑变通途,对泉州的交通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石桥 走出村东头,一眼就看见了在晨光云影中静卧的石桥,我的心,禁不住有些激动起来:哦,石桥,我的暌违已久的石桥! 记不清多少次回到故乡,每次我都要抽空去石桥上走走。在我心里,这座像小家碧玉般的石桥,是妈祖故乡四周景物画中最美的一帧。据村里祖上人说,石桥修建于清代末年,青石桥面,石雕栏杆,南北走向,长约二十米。桥头有一石柱,刻着五谷六畜的图案,可惜没有刻上修建年月。这倒好,没有官府、乡绅的印记,说明是百姓自己兴建的,使它在后来动乱的年月里能逃过“破旧立新”的劫难。从建成之日起,它就一如既往地以拙朴又平静的心境横卧在村头,让南来北往的人从它身上踏过,连通了人的血脉,衔接了生命的元气,不管是红尘飞扬或风吹雨洗,只是以淡定的心弦,维系着故乡的脉络。 童年时,我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桥上、桥下度过的。春天,我常和小伙伴们在桥上追逐蜻蜓,来回飞奔;夏天,去田间送饭回来,就会纵身从桥上跃下,在水中与鸭子嬉戏;秋天,明月朗照的夜晚,我也会跟随大人坐上小船,在桥下穿梭来去,捕捞螃蟹;冬天,暖阳出来了,我和小伙伴会来到桥下孔洞,分食从家里带出来的烤地瓜或炒花生。我感觉,这世上再没有比石桥更好玩的地方了。 年岁渐长,又喝了些墨水,我更喜欢有事无事都去桥上看风景。但见远山如髻,田畴如绣,荔林蜿蜒,岸草绕牵;清风拂衣,身轻如梦,心中有说不出的惬意。有一时期,我也注意到,桥上有许多亲人的远别,男女的相逢,老幼的扶持,更有乡亲潮涌般拜谒妈祖的画面……小小的一座石桥,能使遥远变得亲近,陌生变得熟悉,让生活中的一切,都染上了温馨的底色。 这些年来,走南闯北,走过多少长桥、大桥,但故乡的这座石桥,却像脐带般连通我的血脉,教我时时地忆念,时时地回想,让自己像一滴淡墨,永远地浸润在石桥的一幅幅图画之中。 现在,我又来到石桥的身边。桥头的石柱,已有青苔洇漫,桥面的石板,似也更加平滑;两旁雕栏,愈见几分粗朴。多少春夏秋冬过去了,但石桥依然坚挺,甚至有一种因长久隐雾含烟而焕发出的几分葳蕤的仪态,这使我不觉久久地流连,半天也不想转身离去。 【我读我思】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导学案及答案

17、《奇妙的克隆》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培养严谨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培养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习惯。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搜集作者及关于克隆知识的资料。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繁衍.()囊.胚期()蟾蜍 ..()蝌.蚪()鄞.县()性腺.()胰蛋白酶.()分泌.()濒.临()孵.化()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繁衍:濒临: 神通广大:拍案叫绝: 相安无事:难能可贵: 课堂探究 1.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2.“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3、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究竟什么叫做“克隆”?课文的有关介绍,用简洁的语言对它下个定义。(2、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3、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 (4、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文中找出。 (5、“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6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科研人员的努力?体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在学习中,我们该如何做? 当堂检测 一、辩论会 克隆猴的成功意味着克隆人本身没有技术障碍,于是就有一位法国女科学家布里吉特·布瓦瑟利耶大胆的提出了克隆人的设想,克隆人在这个世界进入新世纪之后似乎正款款向人类走来,意美权威科学家相继宣布携手共同展开克隆人的努力,英国政府也解除了克隆人类最初级胚胎的禁令,从而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克隆人的禁区。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那么,你赞成克隆人技术吗? 我们来一场小辩论好不好?注意辩论的要求。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及理由,语言要简明扼要,要针锋相对。 二、达标测试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分泌(mì) 渗透(sèn) 胚胎(pēi) B.两栖(xī) 乳腺(xiàn) 哺乳(bǔ) C.脊椎(jǐ) 爪蟾(chán) 濒临(bīn) D.草莓(méi) 繁衍(yǎn) 匍匐茎(jìng) (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这里指想象,假想)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7课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7课复习提纲 第一课鸦片战争 一鸦片走私 背景: ①19世纪上半期,世界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②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和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顽强抵制了英国工业的产品的倾销。 ③后来,英国商人发现,从鸦片走私中可以牟取暴利,于是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危害: ①鸦片对吸食者的身体和精神都有严重的损害。 ②罪恶的鸦片走私,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 政,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③③大批官僚吸食鸦片,使清政府更加腐败,军队的战斗力进一步 削弱。 二虎门销烟 时间:1839年6月 地点:广州虎门 人物:林则徐(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影响: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 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三、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把中国变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2、导火线(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3、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4、结果:1842年中国战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5、《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为通商口岸;②中国赔款2100万元; ③割香港岛给英国;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 国商定。 6、影响:①严重危害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②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③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是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失败原因:①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