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外民俗

中外民俗

中外民俗
中外民俗

复习原则: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不要纠结太细的知识点。注意诸如“最XX”和“XX之国”等类似的表述。注意教材中用下划线标出的名词。

第1章民俗概述

1.民俗: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2.民俗的分类: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3.民俗的基本特征: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

4.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的教化功能;民俗的规范功能;民俗的娱乐功能;民俗的审美功能;民俗的维系功能。

5.民俗的形成原因:经济的原因;政治的原因;宗教的原因;地理的原因。

6.民俗与旅游的的关系:1)民俗文化对旅游的作用: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活动,提高了旅游接待地的经济效益;2)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旅游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3)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作用: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腐朽生活方式的传播,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

第2章服饰民俗

1.服饰的发展阶段:以遮身蔽体,防寒御暑为主要目的;除服饰除用于遮身蔽体外,还以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标志;服饰除具有上述功能外,还能反映出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服饰民俗产生的第一要因是保护。

2.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包括:质、形、饰、色、画。

3.中国服饰体现的社会观念: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求吉心理;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4.中国汉族服饰的流变轨迹:上衣下裳——胡服——袍。

5.汉族服饰的特点:五种正色(及其指代意义);神秘的中国术;由抽象到写实的衣服图案。

6.满族、赫哲族、回族、藏族、纳西族等民族最具特色的服饰。

7.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最具特色的服饰民俗。

8.掌握西装扣子的正确扣法。

第3章饮食民俗

1.饮食民俗的成因及发展阶段:1)成因:经济原因;自然条件原因;民族原因;宗教信仰原因。2)发展阶段:生食;熟食;烹饪。

2.饮食民俗:是指有关饮料和食物在加工、制作和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习俗。

3.饮食民俗的形成原因:自然环境、文化交流、宗教信仰等。

4.从宗教信仰看,不同宗教信仰的饮食民俗,如佛教徒只吃素食等。

5.饮食惯制:是指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主食、菜肴和饮料的配制方式。

6.各地典型的饮茶习俗。

7.八大菜系及各菜系有代表性的名菜。

8.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饮茶和制茶最早的国家。

9.中国茶叶的分类及名茶。

10.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有代表性的饮食。

11.日本、美国、法国、俄罗斯、巴西等国家最具代表性的饮食。(注意各种称号)

第4章居住民俗

1.居住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域的广大民众在居住生活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的独特的民俗习惯模式。

2.居住民俗的形成时期及特点:创始期,特点是原始群居、生死分局、不稳定;过渡期,特点是住所固定化趋势、出现火塘;发展期,特点是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居住民俗的多样化。

3.居住类型:洞穴居;干栏式建筑;帐篷;长屋;庭院住宅。(注意各种居住类型的应用)

4.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实用性、艺术性、伦理性、宗教性。

5.按照民间建房的礼仪,一般可以分为择地、开工、上梁、立门、落成五个步骤。

6.居住类型:四合院、围楼、窑洞、“一颗印”(注意运用)

7.鄂伦春族、蒙古族、傣族、纳西族、土家族、畲族等少数民族的典型居住方式。

8.香港居住民俗:“城市积木”、“楼花”、“霸王屋”、“攻楼”。

第5章交通民俗

1.交通民俗:是指在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创造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交通有关的民间习俗和惯制。

2.交通民俗的特征:地域性、神秘性、等级性、行业性。

3.栈道:又称阁道,是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

4.典型的水路交通信仰。

5.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自然环境的影响;新型交通的发明和使用;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历史文化因素。

6.典型的中国汉族交通民俗。

7.勒勒车、溜索等少数民族的交通民俗。

8.巴基斯坦、法国、意大利、瑞士、英国等国家典型的交通民俗。

第6章农业民俗

1.农业民俗:是人类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文化产物,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与经验诸内容的模式化行为。

2.农业民俗的特征:地域性、季节性、行业性;功利性、技艺性、稳定性、经验性、田园性。

3.影响农业民俗的因素: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经济条件、民族与地域传统。

4.朝鲜族、赫哲族、维吾尔族、藏族、毛南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的典型农业民俗。

5.泰国、印度、荷兰等国的典型农业民俗。

第7章工艺美术民俗

1.工艺美术民俗:是指人们在生产、制作生活日用工艺品和装饰欣赏工艺品过程中形成的传承模式,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工艺美术民俗形成各个阶段的典型工艺民俗。

3.天津泥人张、河北刻纸、北京风筝、宁夏地毯是脍炙人口的工艺品。

4.工艺美术民俗的旅游价值:功能美、形式美(包括造型美,图案美,色彩美,其中造型美式工艺品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质地美。

5.陶瓷是汉族工艺中最突出的一种;金属工艺以铁画、景泰蓝为主要品种;纺织类有四大名绣(湘绣、苏绣、粤绣、蜀绣);

6.羊角花是羌族最喜爱的象征爱情和幸福的信物,所以又叫爱情花或姻缘花。

7.日本的“七宝烧”(是日本对金属珐琅器的称谓,因为日本人认为这类工艺品非常华贵美丽,恰如佛经中提到的七种珍宝,故冠以“七宝烧”之名。);俄罗斯的彩蛋;非洲的木雕。

第8章人生礼仪民俗

1.人生礼仪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阶段上所经历的不同的仪式和礼节。主要包括诞生礼仪(是人一生的开端礼)、成年礼仪(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礼仪)、结婚礼仪和丧葬礼仪。

2.洗三、满月、抓周等属于汉族诞生礼仪。

3.汉族有男子20岁行冠礼的礼仪,属于成年礼仪。各民族不同的成年礼仪

4.常见的年寿代称语(如而立、不惑、天命、花甲、古稀等)分别指代多少岁。

5.丧葬礼仪中的几种不同葬式,及回族、印度穆斯林、藏族等具有特色的葬式。

6.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的婚姻形态。美国新郎新娘戒指的带法。

第9章人际礼仪民俗

1.人际礼仪民俗:是指在一定交往场合的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

2.人际礼仪的作用:尊重作用、约束作用、教育作用、调节作用。

3.中国古代汉族人际礼仪习俗:举止性礼节中的各种站立礼。古代女子行礼的方式。

4.中国古代汉族的谢罪之礼。

6.国讳:又称官讳,是举国都应避讳的名称,主要是指皇帝及皇帝祖辈、皇太子等人的名字。

7.古代的自遣称谓及称呼与自己相关之人时的称谓。如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等。

8.握手礼是当今世界上人际交往中最常见、最普遍的见面礼。日本人最喜欢用的礼节是“屈体礼”。泰国人的各种礼节。

9.手礼的各种含义,如竖起大拇指在美国、中国、日本的不同含义。

10.“分鸡心”是苗族的交友礼节。

11.香港和台湾的送礼礼仪中的禁忌。

12.“TOP”原则:是所有旅游从业人员应遵循的着装原则。“TOP”即英文“TIME”(时间)、“OCCATION”(场合)、“PLACE”(地点)的缩写,指人们的穿着打扮要兼顾时间、地点、场合的需要。

第10章岁时节日民俗

1.岁时节日民俗是指在一年中的某个相对阶段或特定的日子,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形成了具有纪念意义或民俗意义的社会性活动,并由此所传承下来的各种民俗事象。

2.汉族的传统节日及相应习俗。

3.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4.美国的重要节日。感恩节:是美国独创的,最具美国特色的节日。在每年11

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举行。它既是一个祈祷和感谢上帝的古老节日,更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

5.日本的樱花节,美国的母亲节等。

6.岁时节日民俗的分类和特征:分类:宗教性节日民俗;生产性节日民俗;年节及其民俗;文娱性节日民俗。特征: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浓厚的伦理观念和人情味;节日民俗的内容与功能由单一性向复合性发展。

第11章游艺民俗

1.游艺民俗:是口承文艺活动、民间歌舞、民间戏曲与曲艺、民间竞技与游戏等文化娱乐活动的模式化与传承行为的总称。

2.游艺民俗的特点:娱乐性与竞技性相融合;季节性与节日性相结合;明显的祭祀与巫术色彩;浓郁的乡土特色。

3.游艺民俗的旅游价值:欣赏的价值;参与的价值;娱乐价值。

4.山歌、号子、信天游、花儿等的流行地点。

5.民间歌舞:是指载歌载舞或乐舞的民间游艺活动。

6.民间小戏:是指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民间演唱的戏剧艺术。

7.民间曲艺、民间竞技、民间杂艺等的定义。

8.蒙古族的《江格尔》、藏族的《格萨尔王传》、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并称中国三大史诗。

9.蒙古族的三艺是指赛马、射箭和摔跤。

10.维吾尔族有丰富的民间故事,其中流传最广的是《阿凡提的故事》。达瓦孜是节庆时维吾尔族的健身娱乐表演。

11.锅庄是流行在西藏三大地区的一种圆圈舞。孔雀舞是源于傣族民间的一种舞蹈。著名舞蹈家刀美兰、杨丽萍表演的孔雀舞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

12.龙胜苗族的“酒歌”是我国各民族习俗歌中最有特色的一种,主要流行于湖南城步和广西龙胜。壮族有很多著名的神话故事,传说以《刘三姐》流传最广。

13.土家族的“毛古斯”,“摆手舞”《摆手歌》。

14.日本、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具有代表性的游艺民俗。如日本的相扑、意大利的足球等。

第12章宗教信仰民俗

1.民间信仰习俗:是出于对某种精神体、某种宗教的信仰心理而形成的包括习惯性的仪式、行为等的风俗。宗教信仰禁忌:是指人们为达到虚幻的彼岸世界,必须在现实生活中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2.宗教信仰的产生原因包括社会根源与认识根源。

3.日本日常生活禁忌。如馈赠忌中,忌赠梳子等。

4.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世界上成熟最早的一种至尊教,是以超脱轮回、投身净土、达到涅槃境界为最高目标的宗教。

5.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最年轻、最活跃、发展最快的宗教。以信奉安拉为唯一之神,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创始人为穆罕默德。《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主要经典。

6.基督教有三大教派:罗马公教、东正教、新教。以《圣经》为基本经典。

7.注意掌握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的禁忌。

中外民俗文化论文

中外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讲究吃的民族,无论从饮食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是首屈一指的:也真是基于这样的历史条件,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形成了与西方饮食文化风格迥异的自成体系的文化带。 饮食文化分为饮文化和食文化。在饮文化中,中西方文化有着较大的相似性。例如,中国人喜欢喝酒,并且可以通过酒的力量作成一些在意志正常的时候不敢或者不能做的事。比如朱元璋对他的功臣石守信等人的“杯酒释兵权”,还有李白的诗仙称号也是因为他“斗酒诗百篇”。西方人也崇尚酒文化,强调酒神精神,他们渴望一种自我、本我超我的融合。酒吧文化应该是他们酒文化的突出表现,工作闲暇之余,放松自己的精神,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而人性文化在逐渐落败的现代社会,未尝不是人际交流的大平台。中西饮文化中都将各自的饮食文化向精神的层面发展。但是又存在不同:中国人强调的是饮的实践,强调实践后的狂迷状态,而西方人更注重的是狂迷本身,他们往往靠理性思维来获得这一精神享受。因此可以说,中国的文化更趋于感性,而西方更趋于理性。 作为食文化,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 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在中国,粮食,既米饭,面条往往比菜占的比重大。一般中国的菜指的是蔬菜,肉食,而这些只有在节日里才可尝尝鲜。这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转化到文化这个层面上,菜其实应该是大于饭的地位的,中国讲究“民以食为天”,所以中国的菜系就分的很细,有川菜,粤菜,湘菜等等,中国人在吃上是很叫真的,于是在做菜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于是中国菜形成了原料涉及范围广,品种多、样式丰富的特点。中国能跻身世界四大菜系,也是有理由的。而西方的食文化就没有这么厚的传统,他们的食

中外民俗名词解释

民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民间:指民众中间主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创造物质,精神财富的广大中下层民众,相对于官方 习俗:就是习惯,风俗;个人或集体的传统、传承的风尚、礼节、习性 风俗: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时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经济民俗:是指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 社会民俗: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族,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所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信仰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游艺民俗:指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包括口头语言民俗,民间歌舞民俗,游戏竞技民俗等 民俗的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 民俗的模式性:也称类型性,是指民俗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彼此相似性。 民俗的传承性:是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体现了民俗的历史发展。 民俗的播布性: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体现了民俗的空间伸展

民俗的稳定性:民俗一旦产生,就会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方式长期相对的稳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民俗的变异性:在民俗传承和播布过程中引起的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 民俗的功能:是指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的功能是指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民俗的娱乐功能: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快乐和愉悦的调剂作用。 民俗的审美功能:指民俗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悦耳悦目和悦神悦意的审美作用。 教化功能:指民俗在个人行为过程中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规范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成员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和控制作用。 维系功能:是指民俗统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 服饰: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其构成主要包括四类:衣着;各种附加的装饰物;对人体自身的装饰;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 服饰民俗:是一个地区生活风尚的表征,服、饰结合的民俗既指衣饰,也包含穿着者的行为和文化习惯。 胡服是指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他们常年在马上生活,为适于骑马,多穿紧身窄袖的短衣,裤和皮靴。

中外民俗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外民俗课程代码:00199 I课程的性质及其设置目的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之一。从民俗学和旅游学交叉的的角度论述民俗的定义与种类,民俗与旅游关系,民俗的旅游价值;阐释民俗诸方面的特性,以及应注意事项;探索民俗旅游区的划分,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进行理论思考。对民俗、服饰民俗旅游、饮食民俗旅游、居住民俗旅游、交通民俗旅游、节日民俗旅游、游艺民俗旅游、农业民俗旅游、民俗资源、民俗开发、民俗旅游区划等进行了全面阐述。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紧紧围绕中国民俗旅游这一主题,致力于体现教学改革的最新理念,在结构、内容等方面有所创新,给学生提出更多、更新、更系统、更富于指导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使自考学生更多、更好的了解中国民俗的基本知识。 II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什么事民俗旅游,在对民俗了解基础之上,对民俗、民俗旅游类型进行分类 1、重点:民俗旅游应该具备条件 2、难点: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3、学习应注意:本章是基础环节的学习章节,通晓本章的基本内容,对民俗旅游特点、民俗旅游框架和民俗、风俗、习俗、礼俗的相互关系对可以有深刻的认识。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民俗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一、民俗 二、风俗 三、习俗与礼俗 四、民俗、风俗、习俗、礼俗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民俗的类型划分

一、物质民俗 二、社会民俗 三、意识民俗 第三节民俗旅游的诠释 一、民俗旅游的含义 二、民俗旅游的类型 三、民俗旅游特点 第四节民俗旅游框架 一、民俗旅游的构成 二、民俗旅游系统 第五节民俗与旅游关系 一、旅游为民俗资料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二、旅游丰富了民俗内容 三、察风观俗是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 四、民俗充实了旅游内容 五、民俗能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第一手资料 三、考核知识点 1、民俗具体内容 2、民俗旅游应该具备条件 3、民俗旅游的架构 4、民俗旅游特点 四、考核要求 1、识记:民俗、风俗、习俗、礼俗、民俗旅游的相关概念及相互关系 2、领会:民俗、民俗旅游的类型划分 3、简单应用:。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4、综合应用:民俗旅游分类及其对发展旅游的意义 第二章服饰民俗旅游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 了解服饰的构成。 2. 掌握形成服饰民俗差异的因素。 3. 熟悉各朝代代表民俗服饰。 4. 学会从旅游地理的角度论述某些民族服饰特色以及服饰民俗的旅游价值。 二、课程内容

中外民俗风情论文

中外民俗风情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安全1001 1028XXXXXXXX

民俗文化的开发利用研究 —以凉山彝族为例 中英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彝族文化面临淡化、消失的危险,保护、利用彝族文化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措施。因此,保护传承彝族文化,对推进凉山彝族旅游和文化的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凉山彝族文化开发利用保护 凉山彝族民俗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有独具特色的彝族服饰、饮食、婚俗、葬俗、节庆、形式多样的民间艺术、极具彝族特色的漆器、银器、彝族“达体舞”、民歌、毕摩文化等。这些民俗文化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物质上:主要包括建筑、服饰、饮食、生产生活用具及手工制品等。这是彝族民俗文化的一般物化表现,具有普遍存在性。 (2)精神上:包括民族精神理念、价值观念、心理素质和宗教信仰等。这是彝族民俗文化的本质和源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3)其他:有彝族礼俗、礼仪、民风、民俗、行为举止及宗教仪式等。 一、凉山彝族文化保护利用现状 凉山彝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和利用,吸引了众多游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点措施: 1.举办中国凉山彝族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文艺展演;在大型活动中推介彝族民 俗风情。 2.收集原生态的民间歌舞节目,并使之商业化,如成立多个彝人演唱组合、教群众跳“达体舞”等。 3.在电视节目中详细介绍了凉山的自然风光和彝族民俗风情。 4.开发具有浓郁彝族特色的服饰、漆器、银器等,并推向市场。 二.彝族文化保护面临的问题 1.自然消失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现代传媒、信息的快捷传播和渗透,凉山彝民族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等发生巨大变化,他们接受了新的思想意识、新的文化观念,个别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因此废弃了彝民族自有的几千年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甚至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

《中外民俗》教学大纲

《中外民俗》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外民俗 授课时数:72学时(课内理论教学64学时,课内实训8学时)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中外民俗》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民俗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本课程主要从民族与宗教两个角度对中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民俗进行介绍,旨在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的居住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宗教信仰民俗和禁忌民俗,了解国外信仰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的部分国家的民俗民风。 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渗透职业素质与社交礼仪的重要性。运用一些案例和资料中有教育意义与专业相关的有价值的东西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与教育,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社会大的方向以及健康向上的社会现象,展现社会的阳光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为学生是旅游专业,是导游的预备军,在教学当中随时渗透导游职业的道德取向,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从一个旅客的角度思考如何去做一名合格的导游,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与职业素质。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一)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 本课程从旅游行业自身性质与特点出发,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的,在教学中,理论以够用为主,知识以适用为度,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以教师讲授、指导与学生实训相结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数据、图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法,突出应用性特点,力求精讲博收,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与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导论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民俗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掌握民俗的分类分类,同时理解民俗,在旅游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旅游对民俗的影响。教学的重点是民俗的概念、民俗的特征、民俗的分类、民俗与旅游的关系,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具体的民俗事象进行分析,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第一章主要让学生了解汉族的形成历史与基本情况,熟悉汉族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和主要社会成就,掌握汉族的居住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宗教信仰及禁忌民俗等。 第二章主要让学生了解蒙古族与鄂伦春族的风土人情及富有特色的民俗事象,重点把握蒙古族的民居、饮食、服饰和岁时节日等民俗事象,并能理解其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掌握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民俗旅游的特色和旅游价值,同时培养自身的欣赏能力和文化情趣,提高旅游的品味。 第三章了解东北地区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朝鲜族和满族的民俗常识。了解朝鲜族、满族的概况,掌握朝鲜族与满族的居住、饮食、服饰、人生礼仪等民俗。 第四章了解我国华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及富有特色的民俗事象,重点把握畲族和高山族服饰文化的特征,并能理解民族服饰中所寄予的图腾崇拜

民俗与旅游论文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课程名称 院部名称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课程设计地点 课程设计学时 指导教师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成绩

路线:昆明—大理—丽江—石林—西双版纳—昆明 行程大致安排: 第一日:乘机飞往昆明,入住酒店。 第二日:乘车前往大理(398公里,车程约4小时),游览【大理古城-洋人街】,游览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崇圣寺三塔】,乘车赴丽江(200公里,车程约3.5小时),游览【丽江古城】;入住酒店。 第三日:乘车前往游览【玉龙雪山风景区】(酒店至风景区车程约45分钟);乘坐【云杉坪索道】;游览【甘海子高原牧场】【白水河】【蓝月谷】;欣赏【大型原生态表演《印象?丽江》(雪山篇)】(欣赏时间90分钟左右);游览【东巴谷】;入住古城酒店。 第四日:乘车返回昆明(308公里,车程约4.5小时),入住酒店,可自由活动。 第五日:赴石林(80公里,车程约1.5小时),游览天下第一奇观【石林】风景区;参观3A 景点【七彩云南】;晚乘飞机赴西双版纳;入住酒店。 第六日:上午:早餐后沿中国第一条绿色高速生态公路前往【野象谷】,游览野象谷景区;乘【雨林索道】;步行路经观象台、树上旅馆、大象博物馆后观看训象表演;下午:景区内自由活动,返回市区,入住酒店,可自由活动。 第七日:上午:早餐后,参观【傣家村寨】,游览景洪城区【原始森林公园】景区内电瓶车40元/人)。下午:中餐后返回市区自由活动;晚餐后乘机返昆明。 第八日:乘机返回,行程结束。 景区费用: 第二日:【大理古城-洋人街】:电瓶车双程35元/人次,单程20元/人次。 【崇圣寺三塔】:门票120元/人次,三塔电瓶车25元/人次。 第三日:【玉龙雪山风景区】:门票45元/人次 【云杉坪索道】:索道费用57元/人次,环保车20元/人次。 【甘海子高原牧场】【白水河】【蓝月谷】:电瓶车双程60元/人。 【印象?丽江(雪山篇)】:门票190元/人次。 【东巴谷】:景区电瓶车50元/人次。 第五日:【石林】:风景区全票175元/人次,电瓶车25元/人次。

2020春季期《中外民俗》考核方案

2020春季期《中外民俗》考核方案 任课教师:肖敏 一、考核对象 2019级会计班、计电1—4班、银行1—4班 二、考核内容 1、掌握民俗、民俗旅游的基本概念 2、掌握各类民俗事象的分类及主要内容 3、能够发现各类民俗事象的发展变化,并能找出其原因 4、运用所学民俗事象,描述地区民俗旅游价值 5、学生态度 三、考核方式 (一)平时表现(无满分限制,占总成绩60%) 1、考勤(满分100分,占平时成绩的40%) 学生是否有上课迟到、早退、缺课(请假)、旷课等现象,如有上述现象进行相应扣分。

2、课堂表现(无满分限制,占平时成绩的20%) 学生在课堂上如出现玩手机、睡觉等现象进行相应扣分、师生就某一个民俗话题在课堂上共同分析、讨论,学生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展现自我优势进行相应加分。 3、平时作业(满分100分,占平时成绩的40%) 要求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完成每一章节的内容提炼作业 (二)期末考核(满分100分,占总成绩40%) 1、现场考核所学民俗章节知识点,在规定时间内找出各章节提出的相关知识问题。(满分100分,每题10分,评分标准:是否与课本内容契合,占期末考核成绩的40%)题目如下: (1)民俗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2)古代汉族服饰主要有哪些类型?其特点是什么? (3)汉族八大菜系是哪些?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4)中国五大特色民居是什么?分别有什么特点? (5)汉族特色交通民俗有哪些?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6)人生礼仪民俗的意义是什么? (7)傣族的“泼水”和“拴线”都有什么含义? (8)岁时民俗和节日民俗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9)汉族特色游艺民俗有哪些? (10)什么是语言民俗? 2、研究性小论文(满分100分,占期末考核成绩的60%)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民俗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从不同民俗的角度,系统分析某一个地区开发民俗旅游的优势。800字以上。

世界旅游文化论文

我所体验过的旅游文化 —记上海东方明珠之行 因为父母亲的关系,每年我都可以在上海呆上一段日子。于是就有了更多游上海的机会。记得去的最多的一个景点之一就是东方明珠塔了,而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次的时候,那一年的我15岁光景。那时候我们住在徐汇区的宜山路,离浦东新区的路程并不算太远。一大清早,我和弟弟两个便早早地起床,迫不及待叫嚷着爸妈快点出发,前晚的兴奋劲到第二天都还一直保持着。 大概离我们起床不到一个小时后,我们坐在了去往东方明珠塔的的士上。夏天的清晨。窗外空气清新,天空透出一丝蔚蓝色,太阳的光线照在我的脸上,柔柔的,一股股的凉风抚摸着我的脸颊。我深深的呼吸着这个城市的气息。 汽车一路奔跑着,穿过卢湾区,我们驶上了著名的南浦大桥。它是上海市区第一座跨越黄浦江的大桥,建成于1991年11月,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双塔双索面、迭合梁斜拉桥。大桥造型刚劲挺拔、简洁轻盈,凌空飞架于浦江之上,景色壮丽。入夜大桥采用中杆照明,主桥用泛光照明,在钢索的根部有投光灯,将光射到桥塔上,光彩夺目。南浦大桥的顺利通车,为以后建造杨浦大桥和徐浦大桥、奉浦大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短短几年中先后有五座大桥横跨浦江,还有几座在设计中和制造中。上海浦东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投资商将资金投向这片热土,便利的交通环境使浦东的腾飞添上翅膀。望向江面,大小各异的船只发着启迪声,有客船也有货船,忙忙碌碌的,来来往往的行驶着。 爸爸突然指着我左手边的方向,我们尖叫起来,哇,东方明珠塔,好漂亮。我和弟弟两个于是一直望着我们慕名已久的电视塔,忘记了路边另外的景色。当我们来到世纪大道上的时候,爸爸把我们的注意力拉了回来。给我们介绍起世纪大道起来。 世纪大道,从东方明珠至浦东世纪公园全长约5.5公里,宽100米。西起东方明珠,东至浦东新区行政文化中心,被誉为“东方的香榭丽舍大街”。道路为不对称设计,绿化带和人行道比车行道宽,使人、交通、建筑三者的关系更加合理。北侧人行道旁,建有8个主题突出、各具特色的植物园,使道路具有园林景致效果。世纪大道也是第一条绿化和人行道比车行道宽的城市景观大道。在设计上较好的解决了人、交通、建筑三位一体的综合关系。为凸现园林景观效果,绿化景观人行道占69米,北侧44.5米宽的人行道布臵了4 排行道树,常绿的香樟在外侧,沿街的内侧则是冬季落叶乔木银杏,起到了夏遮冬透的树种效果。道路沿途还设臵了以时间为主题的雕塑和艺术作品,景致独特,文化韵味深厚。 行驶了不久之后,我们经过了88层楼高的金茂大厦。它集现代办公楼、豪华五星级酒店、商业会展、高档宴会、观光、娱乐、商场等综合设施于一体,深富中华民族文化内涵,溶汇西方建筑艺术的智慧型摩天大楼,已成为当今沪上最方便舒适、最灵活安全的办公、金融、商贸、娱乐和餐饮的理想活动场所。曾为上海第一高楼,大陆第一高楼,2008年8月29日被比邻的环球金融中心超越。说起环球金融中心,最近一次去外滩的时候,突然发现,竟然多了一座高楼耸立在黄浦江畔,比东方明珠塔和金茂大厦更高。前几年去的时候也没有发现它在建的踪迹,这次却突然多了,城市的变化真的是很迅速!该大楼还有世界第一高楼之争的历程,不过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最终它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世界第三高楼,与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形成上海的新地标。 东方明珠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最终,我们抵达了我们的目的地。这时的天空已经是很明亮了,风没有了,太阳晒得还有点热,但是也完全没有影响我们的心情。抬头仰望塔尖,好高,一个,两个,三个……我们在数电视塔的球,我说9个,弟弟说10个,于是老爸说,你们都不对啊,是11个,接着他一个一个的数给我们看,果然是11个。 东方明珠塔凭借其穿梭于三根直径9米的擎天立柱之中的高速电梯,以及悬空于立柱

高中地理小博士论文

全球理解,和谐共处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乃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不断缩小。在作为一个整体相处的过程中,人们的相互理解显得非常重要。“一切的一切都开始于相互尊重,人是有感情的动物,需要平等和民主与理解和信任。” 一、事件 由于种种原因,各民族在相处时摩擦不断。近来中国大妈在纽约大跳广场舞被拷的事件就引起了热议。有人说这是民族歧视,也有人说这是大妈咎由自取。事实上,两方都有过失。美国《侨报》后评论称各方都应通过文明方式冷静解决,不必到法庭上“兵戎相见”。这是典型的由于不能够相互理解而产生的民族矛盾。 二、分析 不能相互理解的原因很复杂,比如利益冲突、社会生活环境的不同等等。利益冲突,在这件事上大致就是中国 大妈的广场舞声音大,让美国人觉 得自己的安宁没有得到尊重,个人 权利受到侵害;而国大妈由于警方 阻挠无法练习广场舞。从社会生活 的环境来讲,中国人爱看热闹,有事情出于怕麻烦等缘故,大多私下沟通解决;而美国人讲究个人主义,处理事情直接果断,报警就是他们通常采取的措施。两种不同社会环境形成了不同的行为规范,这种不同直接导致了矛盾的升级,最终

会如滚雪球一般,从一件小事,上升到民族甚至国家之间矛盾,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其实这些冲突本可避免。利益冲突,只要双方坐下来好好沟通,把事情明明白白讲透彻了,此后各自为约,彼此退让一步,不就皆大欢喜了么。处事的行为规范不同,那就需要双方对彼此体谅,既然共同在一片土地上生活,就需要对彼此深层社会背景有起码的了解,这样才不至于发生摩擦时由于不能理解对方的行为而是冲突激化。 除了这些,文化背景的差异也是导致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差异广泛的存在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稍有不慎,就会成为一场争执的导火索。在欧洲议会对华关系代表团的一次会议中,一位议员提出中国每年要杀死猫狗200万只,并用它们的皮制奢侈品,他要求对华关系代表团对中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中国尊重动物权利,同时督促欧洲停止进口这类商品。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番发言立刻引起激烈的讨论。各议员争论不休。其中一位名叫克拉斯的女士表示,不要轻易对一个国家的文化加以指责。在别的文化传统里,确实有一些东西令欧洲人感到震惊,但在欧洲文化和欧洲人的生活习惯里,也有很多做法让别的国家的人感到震惊和难以接受。如果简单地加以指责,只会引起冲突和对抗。 这一番话着实说出了全球共处的基本原则。作为一个民族,抑或一个国家,他所承载的文化习俗是经由历史的沉淀一日日积累变化而成,其地位等同于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我们对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随意地批判,就是对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不尊重。中西方之间的差异很多,一味地捧高本民族的文化,对其他文化习俗不屑一顾,将本民族文化强加于他人,只会引发冲突,于人于己,没有半

中外民俗文化论文

中外民俗文化 ——走进舞阳 学号:20097610311 撰稿人:段世栋 日期:2012年5月31日

题记: 自1980年以来,这里进行了多次发掘,共计清理房址45座,陶窑9座,灰坑370座,墓葬349座,瓮棺葬32座,埋狗坑10座,以及一些濠沟、柱洞等。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等数千件。出土物中以七音阶鹤骨笛、成组随葬并装有石子的龟甲及其契刻符号最为引人注目。此外,还发现了具有原始形态的粟及稻栽培遗迹是世界上发现最早发现的稻种遗迹,----这就是闻名中外的贾湖文化。 贾湖遗址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保护区面积5.5万平方米,是一处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文化积淀极为丰厚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2001年6月,国务院将其确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确定为20世纪全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并被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显要位置,垂青史册。经专家鉴定,贾湖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第一个具有确定时期记载的文化遗存,是“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作为9000年前人类文明文化的象征,贾湖文化是人类音乐史上的一个重 要里程碑。 目前共进行过7次研究性发掘,发掘面积仅2700平方米。先后出土了距今9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的房址53座、窑穴370座、陶

窑13座以及灰坑、莫葬、瓮棺葬等,出土文物近5000件。其中出土的石磨盘、骨笛、陶器、契刻符号以及碳化的稻粒、陶器中的残留物等,对我国及至人类文学史、音乐史、酿造史和了解当时的生活习俗、状态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最重要的发现除世界上最早的酿酒坊外,还有世界上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乐器——骨笛,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推翻了“中国笛子西来说”和“七声音阶外来说”。 贾湖遗址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提供了连接黄河中游至淮河中下游之间新石器文化关系的一个连接点。发现有房子、陶窑、墓葬与陶器、石器、骨器等。出土的钵、双耳壶与锥足鼎等陶器具有裴李岗文化同类陶器特征。有契刻符号的龟甲与石器,其契刻符号可能与原始文字有关。还发现一批保存完好的骨笛,多数有7个音孔,音孔旁钻有调音的小孔,有的还刻划等分符号,是

浅谈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 (1)

广西教育学院 专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浅谈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系别:外语系 专业:应用英语 年级班级:11F应用英语班 学号:110338F01018 学生姓名:杨慧 指导教师:冯卡梨职称:讲师

广西教育学院 专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浅谈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 系别外语系 专业应用英语 班级应用英语班 学号110338F01018 姓名杨慧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_________ 年月日 年月日

论文任务书

目录 浅谈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 (4) 中文摘要 (4) 关键词 (4) Abstract (5) Key words (5) 一、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形成的差异 (6) 二、中西方传统节日习俗的差异 (7) 2、1中国主要传统节日的习俗 (8) 2、2西方主要传统节日的习俗 (9) 三、中西方传统节日的相互交融 (10) 四、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浅谈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 摘要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历史产物,无论是在有着五千多年悠长历史的中国还是在新生的美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都显示出相通之处,大多数传统节日都源自于人们在农业生产生活中对丰收的期盼、对天地神灵和自然的崇拜、以及对历史人物的祭奠等等。传统节日在长期的演变和发展中,已经成为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透过传统节日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精神。同时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存在着各个方面的差异,传统节日文化是其中重要的一项,而中西节日文化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节日文化博大精深,各国的节日风俗是约定俗成的,有着各自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本文从两国传统节日中有着相似文化内涵的节日出发,探讨这些传统节日在起源、节日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从而折射出两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另外本文也探讨了中西方传统节日的相互融合。 关键词:根源传统节日中西文化差异相互融合

中外民俗试卷,附答案

2006年10月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民俗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 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内) 1、朝鲜族最富民族特色的传统食品是 () A打糕B冷面C五谷饭D松饼 2、维吾儿族人的标志是 () A绣花长袍B绣花帽C巴珠D则羔利 3、有“金孔雀”之称的民族妇女是 () A壮家女B畬家女C白族女D傣家女 4、下列属于布依族主要传统节日的是 ( A牛王节B赶年节C春节D火把节 5、下列哪种帽子是哈萨克族少女出嫁时戴的 () A吐麻克B沙吾克烈C克依米赛克D麦克尔 6、维吾尔人民最喜爱的主食是 () A拉面B包子C面筋D抓饭 7、回族的“斋月”是指回历 () A八月B九月C十月D十一月 8、在藏族服饰中,“邦单”属于 () A围裙B帽子C藏靴D藏袍 9、在迷信方面,英语民族普遍认为主凶的动物是 () A黑猫B白猫C兔子D狗 10、“冰雪王国”是指 () A丹麦B卢森堡C挪威D芬兰 11、下列国家中不属于英语民族国家的是 () A意大利B美国C英国D加拿大 12、下列国家中,以东斯拉夫民族为主体的国家是 () A波兰B捷克C乌克兰D芬兰

13、西斯拉夫三民族最主要的宗教信仰是() A天主教B东正教C新教D穆斯林 14、世界上阿拉伯人最多的国家是() A沙特B伊朗C埃及D阿联酋 15、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国家是() A印度尼西亚B马来西亚C巴基斯坦D孟加拉 16、在伊斯兰教的众多派系中,信众最多的是() A逊尼派B什叶派C哈瓦立及派D苏非派 17、素有“黄袍佛国”、“千佛之国”称誉的国家是() A泰国B印度C缅甸D斯里兰卡 18、下列国家中没有少数民族的国家是() A巴基斯坦B韩国C泰国D印度 19、在一天的饮食中,德国人比较看重的是() A早餐B午餐C晚餐D夜宵 20、“稻作民族”是指() A韩国B日本C泰国D印度尼西亚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下列方言属于汉藏语系的有() A北方方言B吴方言C湘方言D客家方言E闽方言 2、下列宗教信仰中属于满族宗教信仰的有() A萨满教B祖先崇拜C檀君D大宗教E佛教 3、下列食品中属于藏族农区主要食物的有() A糍粑B卓花包子C奶品D酥油E蕨麻米饭4、维吾尔族的饮食禁忌包括() A猪肉B驴肉C骆驼肉D骡子肉E羊肉 5、下列节目中属于傣族传统节目的有() A关门节B开门节C浴佛节D十月节E祭母节

中外民俗论文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讲究吃的民族,无论从饮食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是首屈一指的:也真是基于这样的历史条件,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形成了与西方饮食文化风格迥异的自成体系的文化带。 饮食文化由于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饮食文化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饮食文化分为饮文化和食文化。在饮文化中,中西方文化有着较大的相似性。例如,中国人喜欢喝酒,并且可以通过酒的力量作为一些在意志正常的时候不敢或者不能做的事。比如朱元璋对他的功臣石守信等人的“杯酒释兵权”,还有李白的诗仙称号也是因为他“斗酒诗百篇”。西方人也崇尚酒文化,强调酒神精神,他们渴望一种自我、本我超我的融合。酒吧文化应该是他们酒文化的突出表现,工作闲暇之余,放松自己的精神,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而人性文化在逐渐落败的现代社会,未尝不是人际交流的大平台。中西饮文化中都将各自的饮食文化向精神的层面发展。但是又存在不同:中国人强调的是饮的实践,强调实践后的狂迷状态,而西方人更注重的是狂迷本身,他们往往靠理性思维来获得这一精神享受。因此可以说,中国的文化更趋于感性,而

西方更趋于理性。 作为食文化,中西的差异性则较大。在中国,粮食,米饭,面条往往比菜占的比重大。一般中国的菜指的是蔬菜,肉食,而这些只有在节日里才可尝尝鲜。这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转化到文化这个层面上,菜其实应该是大于饭的地位的,中国讲究“民以食为天”,所以中国的菜系就分的很细,有川菜,粤菜,湘菜等等,中国人在吃上是很叫真的,于是在做菜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于是中国菜形成了原料涉及范围广,品种多、样式丰富的特点。中国能跻身世界四大菜系,也是有理由的。而西方的食文化就没有这么厚的传统,他们的食文化可以说是快餐文化,他们对食物更注重健康、快速和卫生,与中国人讲究的色香味实在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 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旅游与文化论文

旅游与文化论文 旅城 游市 规化 划趋 的势 姓名张乐 学号0908224061 年级09 级 专业通信工程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2010-6-10

关注旅游规划中的城市划趋势 对商业利益的过多追求使得中国众多风景区内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现象时有发生,由于错位的风景区规划人为加重风景区城市化的现象也不鲜见。早在90年代初期就有学者指出不少地区存在城市化的旅游规划现象,将旅游目的地的开发规划等同于城市建设规划。而今,十多年过去了,这股城市化的旅游规划势头在某些地方依旧蔓延滋长。 背景 为了充分说明问题,首先举两个著名风景区规划的例子进行实证分析。电影《少林寺》放映后,少林寺名扬天下,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旅游业的发展使得部分当地村民受眼前经济利益的驱动,乱搭、乱建、乱采、乱挖现象严重,从景区入口处到少林寺山门前不到2 公里的街道旁,搭建的商店、饭店多达数百家。为解决愈来愈突出的商业化、人工化、城市化问题,2003年3月,登封市聘请规划专家编制《嵩山少林寺景区规划》,按此规划,少林寺景区进行拆迁和新建的总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涉及到200多家商业网点、10多家武术学校及400多家农户的搬迁。然而如果该规划实施后却会使景区形成典型的城市格局,淹没原有景观意境,造成一种新的人为化的建设性破坏。 “深山藏古刹、碧溪锁少林”。少林寺这一意境的载体是由进山的东西向山路、两侧的山峰、寺前的溪流、树林、村庄和寺庙等组成的。而该《规划》恰恰从外到内对五层意境载体进行现代化的改造。进山的东西向道路被修成宽阔的公路;弯曲的溪流被改造成人工化规整的水道和垂直石砌驳岸;寺前及周围的村庄被拆掉;寺前的空地上正在建设一座现代城市广场……该规划将城市格局完全搬到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景区之中,虽然拆建的决心很大,摒弃了商气,但实质上是对景区原有格局产生根本性的机理式改变。

中外民俗之割礼

中外民俗之割礼46 12704 马玉超1207534065 这学期,选择了中外民俗作为选修课,因为对于古今中外的民俗很感兴趣,借这篇论文很想谈谈关于割礼的一些想法。 可能大部分中国人对割礼没有一点了解,甚至没有听说过有割礼这么一回事,是因为在中国只有极少的少数民族还存在割礼这种特殊民俗,基本上不为世人所知,然而由于割礼和性器官相联系,所以大部分人一旦接触到这个话题往往会刻意回避。我认为这只是一种民俗,在某些地区甚至是神圣的仪式,所以我觉得大可不必回避,应坦然看待。 割礼分为男性割礼和女性割礼。 割礼是什么呢?男性割礼一般为切除全部或部分包皮,这种割礼不论是对男性本身还是以后的妻子都是有利的,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医院进行外科手术来代替割礼,往往割礼在春秋季节进行,此时伤口不易发炎,愈合的快;而女性割礼则很残忍,将女性的的全部生殖器一点不剩的切割下来,再用铁丝、植物刺把血淋淋的伤口缝合起来,,只留一个细如火柴棍的小孔,这种残忍的民俗在非洲地区被看做是少女的成年仪式,但割礼只是一种委婉的说法,说通俗点其实就是少女生殖器的毁坏。女性割礼历来都是私下进行,都由民间巫医、助产妇或亲友操持。传统的切割工具是铁道或小刀片,缝合一般使用普通的针线,有些落后地区甚至使用荆棘。使用没有消毒的不卫生的原始器具切割身体敏感部位,又往往不适用麻醉剂,对于女性肉体和心灵上的摧残是难以言说的。 割礼的起源是怎样的呢?男性割礼存在与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而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共同点就是都信仰伊斯兰教。希罗多德在他的《历史》中记载埃及人是当时(至少2500年之前)仅有的进行割礼的国家,而犹太人等民族都是纷纷效仿埃及人的。在埃及,割礼是为了洁净,在犹太人之间则是履行与上帝之约、确立犹太人身份、进入婚姻许可范围的一种标志。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中,割礼是重大的人生礼仪,属于“圣行”,由此可见男性割礼在伊斯兰教国家中的地位以及重要性。在中国新疆地区,维吾尔族还存在着割礼这种特殊民俗,当地人民称其为“逊奈提”或“海提那”,在进行割礼这天,人们吹起唢呐,像过节一样热闹,亲朋好友、乡邻带着礼物前来祝贺,男孩的父母还会给他准备新衣服、新被褥和新衣服等。 由此可见,男性割礼与女性割礼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男性割礼对于男性是有利的,而

中外民俗A试卷

第 1 页 共 9 页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A ) 科目:16酒店管理、商务英语【旅游中外民族】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 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 1、 俗称的“口袋房”“曼子炕”是形容( )的住房特征 A 、朝鲜族 B 、满族 C 、回族 D 、纳西族 2、“一颗印”是哪个名族的居住民族( ) A 、汉族 B 、藏族 C 、回族 D 、满族 3、“花儿”是哪个民族喜爱的民歌( ) A 、维吾尔族 B 、朝鲜族 C 、回族 D 、傣族 4、回甲节(诞生六十周年纪念日)、回婚节(结婚六十周年纪念日)是( )特有的家庭节日 A 白族 B 、纳西族 C 、朝鲜族 D 、蒙古族 5、回族的服饰是哪三种颜色( ) A 、黑白绿 B 、黑红白 C 、紫白黑 D 、红白绿 6、维吾儿族人的标志是 ( ) A 绣花长袍 B 绣花帽 C 巴珠 D 则羔利 7、喜欢冷面、打糕、松饼、,喜欢以汤、酱、泡菜为副食的民族是( ) A 、郝哲族 B 、朝鲜族 C 、白族 D 、满族 8、有“金孔雀”之称的民族妇女是 ( ) A 壮家女 B 畬家女 C 白族女 D 傣家女 9、下列属于傣族主要传统节日的是 ( ) A 牛王节 B 赶年节 C 春节 D 泼水节 10、“萨其马”是( )的传统点心 A 、苗族 B 、维吾尔族 C 、满族 D 、藏族 11、维吾尔人民最喜爱的主食是 ( ) A 拉面 B 包子 C 面筋 D 抓饭 12、农历四月初八过“嫁毛虫”节,又称“敬婆婆神”的是那个民族。( ) A 土家族 B 黎族 C 瑶族 D 汉族 13、花王节是哪个名族的岁时节日民俗( ) A 、 汉族 B 、壮族 C 、 瑶族 D 、蒙古族 14、在藏族服饰中,“帮典”属于 ( ) A 围裙 B 帽子 C 藏靴 D 藏袍 15、旗袍是( )的传统服饰 A 、满族 B 、蒙古族 C 、满族 D 、藏族 16、“那达慕大会”是( )的主要节日 A 满族 B 、藏族 C 、蒙古族 D 、回族 17、“洗三”是我国古代传统的( )礼仪。 班级 姓名 学号

旅游与中外民俗论文

旅游与中外民俗论文

《旅游与中外民俗》期末论文 土家族 姓名:XX 班级:0904 专业:物流管理 学号:20804090405

得这么大,是块石头也摸玉哒,儿在给你讲礼性,明天姑娘要出嫁”;父母哭女儿“别家忙的金满斗,爹妈忙的一场空,脸哭肿来眼哭红”;哥嫂哭妹子“妹妹去,哥也伤心嫂也伤心”…… 这种以歌代哭的场面,既热闹又悲沉,但与“陪十姊妹”相比,让人觉得似乎少了些真情实意,多了些应酬表演。哭嫁完毕,要叙述的,要交待的通过哭嫁都说了,这时全场气氛转和,谈笑风生,满堂春色,喜气盈门。 和其它地方一样,土家婚俗中“拜堂”也是婚礼中的核心仪式。合完“八字”,新郎新娘并排进入洞房,之后园亲婆婆将房门关上,新郎新娘抢坐于床上,谓之“坐床”,据说谁的行动快,先坐定床上,谁就先当家。此后打开房门,亲友们蜂拥而进,也去抢坐新床,俗话说:“抢床抢床,长发其祥”,第一个抢坐到床上的人,为“得头福”。 土家族服饰文化最为突出,特别是结婚时新娘子的衣服、首饰。秦汉之后,土家族先民服饰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女式服饰的图案是土家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传情达意的作用。土家族传统文化心态与其他民族一样,崇尚吉祥、喜庆、圆满、幸福和稳定,这一理念反映在服饰图案上,则表现为追求饱满、丰厚、完整、乐观向上、生生不息的情感意愿,通过图案造型,向人们展示民俗文化理念的深层底蕴和生命情感。如喜欢在作为嫁妆的鞋垫、肚兜上刺绣鸳鸯戏水、喜鹊登梅、凤穿牡丹、富贵白头、并蒂莲、连理枝、蝶恋花及双鱼等民俗图案,以隐喻的形式,将相亲相爱、永结同心、白头到老的纯真爱情注入到形象化的视觉语言之中,反映了朴素纯洁的民俗婚姻观。 色彩是土家族服饰视觉情感传达的另一个重要元素。土家族服饰色彩的形成和传达,在很大程度上,受独特的人文意识的渗透和民族习俗的影响,土家族服饰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是穿着尚简朴,喜宽松、重喜色。女子服装色彩丰富,将布染成“鹿子闹莲”、“喜鹊闹梅”、“双凤朝阳”、“蜻蜓点水”等喜庆的图案,在使用面积、色彩冷暖和肌理纹饰等方面,既形成强烈的艺术对比,又协调统一,体现出承载实用文化精神意义上的审美品格。土家族的新娘装更是与众不同,叫做“露水装”,包括一套露水衣、一双露水鞋、一方露水帕、一把露水伞。婚礼服色彩多运用鲜艳亮丽的饱和色,其中尤以红色为甚,视其为吉祥色。 红色的喜服是最为突出的表达,通过蓝色布料为底色,来衬托红色的艳丽,冷暖对比强烈,使喜庆的气氛更为突出。新娘的服饰,采用的是红色加暗色的花来表达喜服的

中外民俗论文

中外民俗论文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讲究吃的民族,无论从饮食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是首屈一指的:也真是基于这样的历史条件,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形成了与西方饮食文化风格迥异的自成体系的文化带。 饮食文化由于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饮食文化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饮食文化分为饮文化和食文化。在饮文化中,中西方文化有着较大的相似性。例如,中国人喜欢喝酒,并且可以通过酒的力量作为一些在意志正常的时候不敢或者不能做的事。比如朱元璋对他的功臣石守信等人的“杯酒释兵权”,还有李白的诗仙称号也是因为他“斗酒诗百篇”。西方人也崇尚酒文化,强调酒神精神,他们渴望一种自我、本我超我的融合。酒吧文化应该是他们酒文化的突出表现,工作闲暇之余,放松自己的精神,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而人性文化在逐渐落败的现代社会,未尝不是人际交流的大平台。中西饮文化中都将各自的饮食文化向精神的层面发展。但是又存在不同:中国人强调的是饮的实践,强调实践后的狂迷状态,而西方人更注重的是狂迷本身,他们往往靠理性思维来获得这一精神享受。因此可以说,中国的文化更趋于感性,而

西方更趋于理性。 作为食文化,中西的差异性则较大。在中国,粮食,米饭,面条往往比菜占的比重大。一般中国的菜指的是蔬菜,肉食,而这些只有在节日里才可尝尝鲜。这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转化到文化这个层面上,菜其实应该是大于饭的地位的,中国讲究“民以食为天”,所以中国的菜系就分的很细,有川菜,粤菜,湘菜等等,中国人在吃上是很叫真的,于是在做菜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于是中国菜形成了原料涉及范围广,品种多、样式丰富的特点。中国能跻身世界四大菜系,也是有理由的。而西方的食文化就没有这么厚的传统,他们的食文化可以说是快餐文化,他们对食物更注重健康、快速和卫生,与中国人讲究的色香味实在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 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