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化育警

文化育警

文化育警
文化育警

近些年来,各级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的法律素养明显增强,执法水平和执法质量稳步提升,群众对执法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执法理念、执法方式、执法效果与中央的新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当前,影响公正廉洁执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执法者执法思想不端、执法主体素质不高、执法行为不规范、执法环境不宽松、执法程序不严与执法监督不力、执法效果不佳等方面。推进公正廉洁执法,不仅要在不能腐败、不敢腐败、不想腐败上有所作为,还应在想廉洁、愿廉洁、能廉洁上有所突破。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端正执法理念。确保公安队伍公正廉洁执法,就要坚持政治建警、道德哺警、文化育警不动摇,不断加强对政法干警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干警综合素养。扎实推进“警营文化、警营风尚”建设,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方向,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格,以先进的典型激励士气,以扎实的暖警措施凝聚警心。通过经常性廉洁自律教育,使每一名民警都能牢固树立廉洁公正执法和执法为民的理念,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腐朽思想的侵蚀,维护公安机关的权威和执法公信力。在端正执法理念上要做到三点:一是剔除特权思想,树立与时俱进的法治观。各级公安机关和全体民警要在思想

深处真正树立“法大于权”的法治观,坚决克服和防止执法人治化的倾向,牢固树立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真正解决好为谁执法、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问题,切实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把严格公正廉洁执法作为公按机关的生命线工程来抓。二是确立“对法律负责”的法律观。对法律负责是正确执行法律的基础,要求我们在具体执法活动中切实做到法律至上、法律至圣、法律至贵、法律至信,任何人都不可以凌驾法律之上、游离法律之外,更不能以权压法、以言代法。要强化法律知识学习,通过岗位练兵、业务比武、专题讲座等活动,提高广大政法干警应知应会的法律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三是确立“程序正义”和“证据第一”的观念。在执法中,不但要在实体上,更要在程序上切实依法保证行政相对人、犯罪嫌疑人和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程序的作用,有效防止“刑讯逼供”等人治执法现象的发生。充分保障执法相对人的知情权、陈述申辩权、安全保障权、复议诉讼权和人格尊严权,防止在实际执法中出现“重打击、轻保护”、“重实体、轻程序”、“重管理、轻服务”等一些错误做法。同时,要确立“证据第一”的法治观。转变执法实践中重口供轻证据、重职权轻人权的观念,以及重领导批示、重经验而轻法律规范的错误思想和做法。

第二,建立规章制度,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公正廉

洁执法,制度建设是根本。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保障执法规范化。一是完善内部执法办案制度。紧紧围绕保障受害人权利、保障公正廉洁执法、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行政相对人权利等三个关键环节来不断完善程序性、规范性、实务性、可操作性强的制度,以此来规范干警的执法行为,使全体民警把执法办案当做产业工人加工产品一样,注重操作规程,注重产品细节,减少案件瑕疵,促进执法公正,实现法治效果。二是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以充分发挥各级法制、督察部门的职能为核心,完善内部法制审核制度,细化审核标准,量化审核内容,强化审核权威,完善监督措施,延伸督察触角,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三是建立执法办案终身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切实解决“个人责任虚无化、集体责任模糊化、领导责任扩大化”的问题。明确执法责任,从严查究执法不公、执法不严、徇私枉法等违规违法行为,以警示办案民警正确履行职责。四是积极推行阳光执法,建立完善执法公开制度。把刑事侦察、审判等能够公开的内容公之于众。广泛接受各界人士、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以监督促公正,以公开促廉洁。

第三,加快执法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保障规范化。要全面推行网上执法办案。建立健全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核、执法档案网上生成的运行机制,提高执法办案的科技含量,使执

法办案的每个环节都按照设定程序运行,减少执法随意性。要加强执法信息采集。为执法办案干警配齐照相机等装备,督促其将执法办案信息采集录入到办案信息平台,切实为执法管理打牢基础。建立健全执法源头信息质量倒查机制,防止录入虚假信息,并动态开展网上执法巡查,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预警通报,对个别性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消除网上执法监督管理的盲区。要坚持网上网下互动,对网上发现的执法问题,及时落地查核,最大限度地将执法不公正、不规范、不严格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真正树立公正廉洁执法形象。

第四,建立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保障公正廉洁执法。继续完善“办案干警--办案部门法制员一办案部门负责人--法制部门--局领导”五级审核及执法责任制,严把事实关、证据关、定性关、程序关和法律手续关,从源头上加强对执法办案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立案、定性、证据、程序、运用法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案件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程序合法、法律手续完备,杜绝违法办案及冤假错案的发生,整合内部监督力量,理顺内部监督关系,建立大监督格局。通过执法检查、执法质量考核评议、查处重大执法过错等多种途径,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媒体的舆论监督、检察机关的专门监督。大力推行警务公开。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

廉明,让执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大力推进执法网上管理,依托警综信息平台,建立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核的执法办案新机制。

第五,加大案件查处力度,遏制违法乱纪行为发生。加大监督查纠力度,严防违反“五条禁令”;严管违规经商行为;严查私设“小金库”、涉案财物不入账等现象;严办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等违法违纪行为;严抓民警插手娱乐场所和工程招标行为,坚决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通过正面教育和反面案例警示,使每个民警都知法、敬法、守法。

第六,落实从优待警,改善执法保障。一是逐年按一定比例为基层队伍补充新鲜力量,保证一线执法队伍的战斗力。二是重视关心基层队伍的实际待遇和身心健康。在职级待遇、警衔晋升、学习考察、健康疗养等方面关心基层、倾斜基层、优待基层,以增强民警的职业认同感。三是保障基层执法工作实际所需经费。不断更新和配齐配足基层队伍日常执法办案所需的车辆、装备、器械,千方百计为公正廉洁执法营造好的工作氛围、创造好的保障措施。

关于警察形象建设的思考——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心得体会)

关于警察形象建设的思考——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人民警察形象代表着国家、政府,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树立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对维护党的领导,维护政治稳定,维护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警察形象建设,就必须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方针,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可亲、可爱、可敬的警察形象,沟通警民感情,改善警民关系,最终形成警民共治的良好局面。 一、警察形象的含义及影响警察形象的原因 何为警察形象?形象是指一个社会组织及其行为通过传播在公众心目中所确立的综合印象,即公众对一个社会组织的全部看法和总体评价。而警察形象则是指人民警察给予人的直观的、具体的、形象化的总看法、印象或感受,即社会公众对警察的总体评价。它是民警价值观念、职业素质、道德修养、廉政意识、服务作风、办事效率、警容风纪的综合反映。警察形象体现了公安机关的精神风貌,是民警内在精神品质和外在行为方式的集中体现,包括仪表形象、纪律形象、业务形象、服务形象和知识形象等。 近年来,公安机关一直在转变管理理念,强调树立新型的、更富人情味、值得信赖的警察公众形象,在加强队伍建设、改变警察形象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如执行“五条禁令”、开展“三项教育”、推出警察卡通形象、警察形象大使等一系列活动,使警察的总体形象有了明显地变化,服务热情、工作规范、执法文明等形象,在人民群众中得到树立。但是,公众眼中的警察形象还是不尽人意,有的甚至不堪入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来自公安机关内部的原因。

1、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第一,由于人事管理上进口不严,出口不畅,导致少数素质低下的民警进入公安队伍,影响了队伍整体形象;第二,少数民警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动摇,反映到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等方面,出现了许多社会群众不满意的行业不正之风,问题虽然发生在极个别民警身上,但性质恶劣,后果严重,影响极坏,严重败坏了警察整体形象,破坏了警民关系。 2、日常执法工作不尽人意。一是落后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大众的需求产生较大的距离,机械呆板的工作方法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造成群众对公安工作绩效不满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声誉;二是部分民警执法不够规范,以罚代刑、以罚代教、以罚代拘等“三乱”现象时有发生,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三是公安宣传工作不力,未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3、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治警不严,惩处不力,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不能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一方面队伍中少数害群之马未能得到及时处置,不能使得后来者引以为戒;另一方面,无法约束民警的思想、行为,导致民警违法违纪现象屡禁不止。 (二)来自群众方面的因素。 1、期望过高,失望越大。相当一部分群众把民警当作“神”而不是当作“人”来看,他们希望民警是万能的,既是侦察破案、打击犯罪的能手,又是排忧解难、保护社会安宁的卫士。然而,一旦希望无法及时实现,消极的看法就会产生,进而可能转化为负面效应。 2、认识偏颇,混淆视听。在频繁的警民接触过程中,一些群众由对少数民警形象、作风的非议甚至鄙夷而形成对民警群体的错误认识;由对一些民警工作绩

公安文化建设

浅谈基层公安文化建设 ---尚月红 我们深知,一个没有文化的公安队伍是有缺陷的。没有文化,公安队伍就会失去灵魂和活力,基层民警就会丢失斗志和激情。可以说,公安文化建设是民警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是民警的精神家园,更是公安机关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源泉。应该说,全国市级以上公安文化建设已进入良性循环的快车道,同时也为公安队伍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强大的推进作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县级公安机关在文化建设方面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还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为此,我对此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加强公安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 (一)健康向上的公安文化生活,增强了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 警察是高负荷的职业,尤其是基层公安机关任务繁重,警力严重不足,再加上执法环境差,基层民警的工作压力力,心理压力更大,民警思想文化生活单调乏味,队伍缺乏朝气。缺少健康向上的先进文化的引导,不健康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如公安部通报的几起典型案件中,涉案民警流连酒桌,喜欢到舞厅、桑拿等场所,有的甚至参与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发展公安文化建设,在浓厚的公安文化氛围的熏陶下使民警们产生警察职业的使命感、自豪感,树立正确的警察价

值观,产生自我心理约束和有效的自我行为控制。 (二)有利于提高民警整体素质,提升队伍形象。 文化工作的蓬勃发展,不仅能活跃公安生活,而且能提高民警素质,激发献身公安事业的热情和建功立业的事业心,从而使公安队伍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如我局曾多次举办拔河比赛,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及家属联谊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民警们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愉悦感大大增强了,工作效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当前,我们要把队伍建设成为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要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品位、能战斗,有着文明的执法形象、得体的行为举止、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较高的文化素养的现代人民警察队伍,加强公安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二、目前基层公安机关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制约了文化育警。在部分人眼里,公安机关的工作就是破获大案要案,保一方平安,认为文化育警不是“正事”只不过是跑跳打闹、吹拉弹唱、写写画画等等,是不务正业的表现,会影响工作,致使一些民警,八小时以外常常是以打麻将、喝酒、聊天来打发自己的闲余时间,以致违反“五条禁令”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违纪现象的发生,一定程度上来说,责任不在民警,单位文化活动开展好的,民警的业余时间自然就会很充实,也就没有时间坐

警察形象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警察形象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为一名部队转业军人,能加入公安队伍使本人具有巨大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但在进入公安队伍之后,使我感觉到公安和部队之间有不同之处,特别是在人民警察形象建设方面,现本人就这方面问题谈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当前影响人民警形象的主要问题 当前,公安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各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形象从总体上说也是好的,特别是近几年经过开展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的洗礼,结合“三基”工程建设的开展,大力开展苦练基本功活动后,广泛民警的警容警姿和工作作风有了很大的转变,人民警察形象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率稳步上升。但是,队伍中仍存在一些群众反映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1、警察作风不实。警察的作风形象反映了警察的内在素质,直接关系到警察队伍的形象和战斗力。作风不好,必然会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进而影响警民关系,影响群众信任。在少数民警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的作风现象,如对待群众态度生硬,警容风纪不整,生活作风不佳,工作作风飘浮,存在着形式主义等问题。 2、警察执法不公。人民警察是武装性质的国家行政司法力量,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忠于职守,严格执法。警察的执法能否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是警察组织的生命线,直接影响警察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也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在当前一些地方和个别民警身上,存在着执法不公、执法不严和执法随意性的现象,有的民警自持手中有权,执法时对群众态度粗暴,特权思想严重,影响了人民警察的形象。 3、警察服务不佳。警察组织的一大基本职能就是公共服务,警察的服务态度、服务形象直接影响着与公众的关系。在一些民警身上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个别民警服务意识淡薄,甚至还存在“冷、硬、横”等现象,一些地方仍还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损害了公安机关在公众中的形象。 4、硬件建设滞后。环境能约束人、改变人,形象建设不仅要注重软件建设,也要注重硬件建设。良好、规范的硬件建设能促进软件建设,如规范、洁净的服务场所能给公众一种信任感和良好印象。当前,一些地方公安机关的办公、办证服务场所存在“脏、乱、差”等现象,与社会发展和公众的要求存在较大的距离,也影响了公安机关自身的形象。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2017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化自信”和储备与“文化自信”有关的写作素材,大家在学习这篇评论员文章时,需重点关注标注出来的精彩语句。 从海昏侯的马蹄金到故宫的石渠宝笈,博物馆一票难求,人们在与文物的对话中感受历史;从《大圣归来》到《大鱼海棠》,电影院人头攒动,一年440亿元票房堪称奇迹……这只是当代中国文化场景的两个“特写镜头”。(1.注意学习例开法——从A到B,……;从C到D,……;2.注意储备比喻句——这只是当代中国文化场景的两个“特写镜头”。)近年来,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为公众拓展了心灵空间、构筑起精神家园。(申论文章写作标准表述——阐述繁荣文化的重要性。)“由人化文,以文化人”,人与文化的互动生长,正是一个最好的注脚,印证着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的判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由人化文,以文化人”语出孙家正·《文化境界》;2.正是一个最好的注脚,印证着……此为比喻句;3.习近平总书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何以自信?有三个比喻,值得沉思。 文化,可喻之为河。(分论点1。)有源头活水,有支流汇入,一路奔腾向海,会穿行峡谷掀起巨浪,也会途经平原静水深流,沉淀下河床,滋养出沃野,哺育出勃勃生机。理解文化,就需要理解其水有源、其流有势、其去有向,才能在大浪淘沙中赓续文化的基因。(申论文章写作标准表述——排比句。)对于我们而言,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孕育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百年来上下求索,形成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申论文章写作标准表述——对仗句。)这是中华民族深层精神追求的结晶,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涵养我们文化最肥沃的土壤、最充沛的水源。(申论文章写作标准表述——比喻句。)源通流畅、源远流长,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本

浅谈如何加强警营文化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警营文化建设 【摘要】警察队伍是具有共同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的特定文化群体,其精神凝聚力和文化创造力是公安事业的灵魂和动力,是鞭策和激励广大民警的重要力量和公安机关战斗力的重要标志。而警察队伍形象好不好、战斗力强不强、人民群众爱不爱,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这支队伍的文化素质高不高。特别是随着社会发展的日益加快,如何继续开展好警营文化建设活,增强警营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营造和谐稳定、栓心留人的文化氛围是公安部门一项工作重点所在。 【关键词】警营文化措施建设繁荣 随着社会经济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各种社会矛盾不断突现,公安机关面临的形式越来越严峻,承担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公安民警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名目繁多的各种考核,严厉的责任追究制度,压得民警喘不过气来,部分民警神经经常处于高度紧X状态。为了减轻民警压力、缓解民警情绪,保护民警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十分重视警营文化建设,不断丰富警营文化生活,通过形式多样的警营文化活动发挥了舆论导向功能和弘扬队伍正气的作用,起到了发挥调节功能和缓解民警压力的作用,同时,加强警营文化建设也是新时期开展政治思想工作的一个创新。笔者结合公安机关的工作实际,对新时期如何加强警营文化建设进行初步的探

析。 一、警营文化的内涵 同志在全国公安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大会上指出:“警营文化在凝聚警心、激励斗志、陶冶情操、树立形象,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充分说明了加强警营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从其具体内涵上讲,警营文化是警察职业发展过程中,在警察群体中形成的,带有警察独特风格的文学艺术、文明礼仪、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X、评价体系、工作理念、文化环境等综合体现。 警营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开展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寓教于乐,提高文化“软实力”,推进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深化,通过文化的影响力,使广大民警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模式与警察职业的要求趋向一致,使民警在政治思想水平、科学文化水平、职业道德等方面全面提高,有效地提高民警的精神境界,从而树立起“公安文化就是战斗力”的思想以及“文化强警”的工作理念。 二、警营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警营文化历来是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公安机关要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脚步,就必须加强警营文化建设,实施文化育警。要加强队伍的各项建设,就必须在文化育警上下工夫。通过一系列警营文化建设,给警察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举措,切实提高警察队伍的亲和力、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真正达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目的。 一是警营文化建设具有强烈的凝聚功能,能够提高队伍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凝聚功能是指当正确的警察价值观取得警察群体的认同后,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把其成员团结起来,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

对警察文化建设和警察公共关系的一点认识

对警察文化建设和警察公共关系的一点认识从近年来的工作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有效的警察公共关系工作,可以为我们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并赢得人民群众的了解、信任、支持与合作,而良好的警察公共关系,根基是警察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基本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理解的警察公共关系是公安机关以现代信息传播为手段,以建立互利合作的人民群众关系为重点,以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为目标的管理科学和行为艺术,是以队伍建设与文化建设为依托的形象工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建设不仅是活跃队伍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时期公安工作群众路线新警察公众行为与警察文化的方针与实践。 一、塑造警察形象是警察公共关系运作的起点和前提,而警察文化对于塑造警察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警察文化决定着警察形象 警察代表国家履行对社会管理的职能,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和群体的特定性,必然会产生出警察的职业文化现象。警察文化有着自身强烈的职业特点和独特的价值取向,是警察特有的思想、道德、精神、作风、意志、品质、气质、风格、仪表等方面的总和。我们的警察文化产生不过半个世纪的时间,是随着警察队伍的建立、成长、壮大和公安工作实践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警察文化深受中国优秀文化的深刻影响,也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文化传统可以代代承传、发扬光大。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那些固有的文化糟粕也会随波沉浮、绵延不绝。像对群众"冷、硬、横、推、拖"、徇私枉法、徇情枉法等衙门作风,就是一种封建主义糟粕文化的残余。少数民警举止不雅、满嘴脏话、动手动脚、赌博酗酒、不讲社会公德,等等,更是一种粗俗市井文化的表现。当前还有一种现象,在队伍中、工作中称兄道弟,热衷于庸俗化。糟粕文化具有很强的消极影响,只要它存在,就要释放出能量。在现实中存在着带有职业特点的、迎合糟粕

浅谈文化素质与警察业务水平的关系

浅谈文化素质与警察业务水平的关系 摘要:在警察的队伍中包括的警种有司法警察和人民警察等,在此着重讲司法警察作为一个独立的警种,是人民法院不可缺少的一支强制武装力量,肩负着维护司法公正与审判秩序的重要任务。司法警察的文化素质与业务水平有着重要的联系,只有了良好的文化素质才能更好的去提高业务水平。文化素质与警察的业务水平有着不可脱离的联系。所以,抓住有利时机,加强自身文化建设,使司法警察的发展凸显时代特征,有利于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激发警员积极向上的心态,为今后的发展打下牢固的文化基础。因此,文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可以使警察的个人修养和政治素质在文化中接受熏陶,培养他们干事创业的能力,加强司法警察的业务素养和文化水平的建设。这样才有利于文化素质与业务水平的良好交融。其实,我国司法警察工作的根基还是很脆弱,稍有不慎就会下滑,司法警察工作发展还很不平衡、不规范、不统一,没有很好发挥司法警察职能作用,甚至有的仍然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警察的职能是否能得到较好发挥,关键在其警务职能意识及警务技能等方面,这是警察素质的核心内容也是警察业务水平建设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文化素质警察业务水平司法警察的素质警察的文化构建 警察是一种职业,公安(公共安全)是警察的职责。人们常以公安指代警察。法律上区分这二者颇为容易。《人民警察法》第二条规定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第六条规定了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的职责,我们通常所说的人员意义上的公安,公安人员,公安干警便是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了。 警察分很多种,有司法警察,公安警察,交通警察等,其中公安是警察部门的一个警种,它隶属公安部,专门监管社会公共安全,打击犯罪,侦破各种刑事与民事案件,而司法警察隶属司法部,它的职责是看管在押服刑人员,小至少管所,戒毒所,大至监狱,像平时的一些打架斗欧看到了也都是交由派出所处理,他们不管,所以它和公安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至于交通警察也是属于公安部的,整个城市的交通都要靠他们来维持.总的来说,公安只是警察的一个部门,并不代表"警察"这个广义范畴!

警营文化建设实施意见

警营文化建设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全市公安交警系统警营文化建设蓬勃发展,结合支队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意义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发展观,以“坚持文化育警、建设先进警营文化”为目标,本着坚持先进文化占领警营阵地、坚持为提高队伍战斗力服务、坚持有益于民警的全面发展、坚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坚持经常性普及型广泛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通过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有力推动全市公安交警队伍文化氛围进一步浓厚、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民警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队伍思想政治素养和队伍战斗力明显增强;使全市公安交警队伍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适应,与队伍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相适应,与更好地完成各项业务工作的需要相适应;达到充分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全体民警共同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增强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活动目的。 二、组织领导 略 三、具体内容 (一)开展全警读书和“爱民小事”、“每月优秀宣传图

片”评选活动 1、全警读书活动 通过创新学习机制努力打造“学习型”队伍。采取领导荐书、民警交流读书心得和向媒体投稿等方式,将学习制度化、系统化和层次化,使全体民警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不断提高知识的渗透力,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不断增加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读书的范围可以是党的理论知识和业务工作知识,也可以是散文、名人传记等体现先进文化的佳文美作;要建立民警读书笔记,鼓励民警撰写读书心得和读后感,积极向宣传媒体投稿,努力烘托浓厚的学习氛围,展示宿州交警的精神风貌和良好形象。同时,要领导带头,努力提高理论素养和学习能力。各单位“一把手”要结合自身学习心得,向民警推荐书籍,要写出推荐理由督促民警养成每日读书的好习惯,实现文化知识有效积累,补充理论知识,改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实践水平,将读书所得运用于实践,达到促进业务工作发展的目的;要努力营造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良好氛围,引导民警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实现从“阅读”到“悦读”的跨越;要构建有特色的单位学习文化,形成交警文化特色,注重对外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开展“爱民小事”和“每月优秀宣传图片”评选活动

天津城市文化资源与文化自信建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0762821.html, 天津城市文化资源与文化自信建立 作者:曲宁 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9期 摘要:随着天津经济地位和城市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文化自信的建立与文化产业的升级 成为天津发展的重要目标。城市的文化标签代表了它所具有的核心价值、文化定位与发展理念。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符号意义的天津文化,如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领下获得?本文从城市文化视角来探讨天津文化自信的建立。 关键词:城市文化;文化自信;天津文化;产业文化现代化 一、天津的城市文化资源 我们要弄清天津的城市文化,首先要弄懂城市文化所涉及的方面。何为城市文化?凡是涉及有关城市和文化的、各种各样的物质产物或是思想意识,科学技术的传播,文化娱乐、教育以及人在生活中所追求的理念、信仰、制度、风尚等,都是城市文化。根据这个概念,我想城市文化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座城市的面貌以及生活在这里的人的性格。城市文化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由这座城市和生活在这里的人共同塑造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环境。它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也是一个城市源远流长的内在动力。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天津人,我会告诉你天津是一个十分有灵性的城市,充满了生生不息的韵律。天津自古以来背靠北京,东临渤海,作为渤海湾出海口,土地肥沃,水系发达,自古作为南北水陆货运的节点,商贸发达。六百余年,繁衍至今。天津的商业、水旱的码头使这座城市活了起来,也使天津人更加注重感受生活,更加热爱这座城市,更加“恋家”。 概括起来,天津的传统城市文化资源主要有三大类: (1)文化历史古迹: 天津是一个有历史的城市。隋代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天津段;辽代所建的蓟县独乐寺,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还有黄崖关长城等等。这些古代文化遗迹记载着天津的过往。进入近现代,天津作为中国最早被殖民、被开放的口岸,列强开辟租界,大沽炮台、北洋水师大沽船坞、解放北路金融街、五大道历史风貌建筑、晚晴民国名人旧居、意大利风情街、小白楼、利顺德大酒店、西开教堂、望海楼教堂、大悲禅院、天后宫等等,数不胜数的近现代文化遗迹,成为天津宝贵的文化财富。 (2)本地特色小吃: 天津最为全国人民所闻名的,不得不提具有地方特色的各色饮食和小吃。其中最为著名的有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被称为“天津三绝”。此外,天津小吃兼具了南北小

浅谈新时期如何推进公安文化全面发展

浅谈新时期如何推进公安文化全面发展 公安文化是“公安机关在管理人民警察队伍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警察特点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行为规范和管理方法等非物质性因素的总和。”是各级公安机关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物质、精神财富的重要总称。公安文化是推动公安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加强公安队伍思想建设的有效途径。在新时期下,公安文化更是公安事业发展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七大以来,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公安文化正面临着发展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如何把握当下的形势,推进公安文化的全面发展,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把握时代脉搏,探索公安文化发展新思路 当前,面对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公安工作正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期待。公安部党委提出的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正是对公安文化建设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公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坚持在传承的基础上锐意创新,努力探索具有时代特点、体现警察特色、符合民警需要的公安文化建设新思路。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公安机关要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脚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始终将文化育警和素质强警放在公安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积极拓展和丰富

公安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用新的视角来审视公安文化,以新的理念来发展公安文化。 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引领公安文化全面发展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成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加强公安文化建设的重要指针。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公安文化建设,使公安文化建设步入又快又好的发展轨道。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公安文化实质是形成统一的警察意识,建设的对象就是每一名公安民警,是为了升华民警的思想意识,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以警察为中心,以民警的切实需求为根本,紧紧围绕民警的工作、生活开展公安文化建设,从而推动公安文化的发展。二是要坚持科学发展。公安文化不仅仅要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更要立足于科学发展,通过不断的探索、创新、实践,总结经验,认清不足,才能全面、又好又快的发展。三是坚持立足全局。公安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民警思想素质,服务于公安工作,只有将公安文化建设放在大局下来认识,才能找准位置,发挥作用,有所作为,才能使公安文化的发展具有主动性和实效性。 三、把握新时期公安工作的转变,凸显公安文化建设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更加关注社会建设,更加期待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具体到公安工作,人民群众则要求公安机关既要严格执法,又要热情服务;既要廉洁、公正、文明执法,又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经济社会关系,切实解

警察形象建设

警察形象建设 摘要:人民警察形象代表着国家、政府,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树立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对维护党的领导,维护政治稳定,维护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警察形象建设,就必须提高警察素质,沟通警民感情,改善警民关系,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可亲、可爱、可敬的形象,最终形成警民共治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人民警察社会形象培养意识 何为警察形象?形象是指一个社会组织及其行为通过传播在公众心目中所确立的综合印象,即公众对一个社会组织的全部看法和总体评价。而警察形象作为一种具体形态的社会印象,乃是社会公众对警察群体的精神面貌及其行为方式进行综合认知后所形成的关于警察群体特征的总体印象、普遍看法或评价。[1]它是民警价值观念、职业素质、道德修养、廉政意识、服务作风、办事效率、警容风纪的综合反映。警察形象体现了公安机关的精神风貌,是民警内在精神品质和外在行为方式的集中体现,包括仪表形象、纪律形象、业务形象、服务形象和知识形象等。 一、影响警察形象的原因 近年来,公安机关一直在转变管理理念,强调树立新型的、更富人情味、值得信赖的警察公众形象,在加强队伍建设、改变警察形象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如执行“五条禁令”、开展“三项教育”、推出警察卡通形象、警察形象大使等一系列活动,使警察的总体形象有了明显地变化,服务热情、工作规范、执法文明等形象,在人民群众中得到树立。但是,公众眼中的警察形象还是不尽人意,有的甚至不堪入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来自公安机关内部的原因。 1、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第一,由于人事管理上进口不严,出口不畅,导致少数素质低下的民警进入公安队伍,影响了队伍整体形象;第二,少数民警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动摇,反映到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等方面,出现了许多社会群众不满意的行业不正之风,问题虽然发生在极个别民警身上,但性质恶劣,后果严重,影响极坏,严重败坏了警察整体形象,破坏了警民关系。 2、日常执法工作不尽人意。一是落后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大众的需求产生较大的距离,机械呆板的工作方法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造成群众对公安工作绩效不满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声誉;二是部分民警执法不够规范,以罚代刑、以罚代教、以罚代拘等

警察文化与警察形象

论警察文化与警察形象的塑造

目录 一、警察形象与警察文化概述 (1) (一)警察形象概述 (1) 1、警察形象的概念 (1) 2、警察形象的特征 (1) (二)警察文化概述 (2) (三)警察文化与警察形象之间的关系 (3) 1、警察文化对警察形象的塑造作用 (3) 2、警察形象对警察文化的推广作用 (4) 二、当前中国警察形象危机现状 (4) (一)业务不精,破案效率低下 (4) (二)法纪意识单薄,违纪现象频发 (5) (三)服务不佳,官僚作风严重 (5) (四)作风不实,特权思想严重 (5) 三、借助警察文化,塑造警察形象 (6) (一)重视物质文化发展,辅助提高破案效率 (6) 1、重视素质建设,提高办案能力 (6) 2、从优待警,解决后顾之忧 (7) (二)完善制度文化建设,制约违法违纪现象 (7) 1、重视经济保障改革 (3) 2、健全警察执法监督机制 (7) (三)重视行为文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8) 1、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 (8) 2、加强行为教育培训 (8) (四)坚持精神文化推进,端正日常作风 (8) 1、加强思想教育 (8) 2、加强宣传和引导 (9) 四、总结 (9) 参考文献 (10)

摘要 警察文化是警察组织群体在长期的警务活动中形成的警察意识形态,在全面提高警察的整体素质,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改善公安队伍的管理和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对经常形象主要内容和警察文化对警察形象的塑造作用进行简单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具体案例,来分析当前警察所遭遇的形象危机,并建议借助警察文化,来重塑和提升警察形象,用先进的警察文化武装警察、塑造警察形象。 关键字:形象危机;警察文化;警察形象 Abstract The police culture is the formation of police organization group in police activities in long-term police in ideology,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police, and enhance team cohesion,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improving public security team management and create a good image of the police. This paper gives a simple analysis on the role of shaping the image of the police often main content and culture on the image of the police, through some specific cases in recent years in society, to analyze the current encounter police image crisis, and recommended by the police culture, to reshape and enhance the image of the police, the police armed police with advanced culture shaping the image of the police. Key words: image crisis; police culture; police image

文化预警

文化育警 大力实施文化育警,打造精英警队大力实施文化育警,任何行业、团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公安文化是全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这个群体的自我表达方式,其基本内容表现为警察的内在精神和外在形象。公安文化渗透在公安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显性的警用装备文化、外在行为文化、内在管理文化,如警察形象、警用设施、警用服饰礼仪、警歌、警徽等,更包括隐性的警察精神文化,如警察心理、警察队伍精神面貌以及警察的价值观、道德观等等。公安文化建设如何才能更好地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服务,更好地为公安中心工作服务?文化育警决定一支警队的基本素质。大力实施文化育警,能够打造一支精英警队。一、实施文化育警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和物质生活改善后人民群众对文化工作的新期待,作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部署。公安机关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参与者和维护者,其所创造的公安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作实践中自觉把公安文化纳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大局,不断创新独具公安特色的文化,以此丰富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仅是各级

公安机关的重要职责,也是新时期加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战略举措。 (一)加强公安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公安机关切实履行好新的历加强公安文化建设,史使命的客观需要。史使命的客观需要。先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公安事业的发展进步,也需要公安文化的强力支撑。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时期,公安机关作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保障者和促进者,担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和社会责任,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新的形势下,只有大力加强公安文化建设,用先进的公安文化统一队伍的思想认识,才能培育警察优良作风,塑造警察高尚精神,提高警察全面素养,规范警察执法行为,不断增强公安机关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使广大民警自觉做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切实肩负起新时期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的历史使命。(二)加强公安文化建设,是密切警民关系、促进公安工作发加强公安文化建设,是密切警民关系、展的有效手段。展的有效手段。文化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其来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服务人民,具有广泛而又深刻的群众性。同样,公安工作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

警察形象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警察形象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作为一名部队转业军人,能加入公安队伍使本人具有巨大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但在进入公安队伍之后,使我感觉到公安和部队之间有不同之处,特别是在人民警察形象建设方面,现本人就这方面问题谈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当前影响人民警形象的主要问题 当前,公安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各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形象从总体上说也是好的,特别是近几年经过开展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的洗礼,结合“三基”工程建设的开展,大力开展苦练基本功活动后,广泛民警的警容警姿和工作作风有了很大的转变,人民警察形象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率稳步上升。但是,队伍中仍存在一些群众反映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1、警察作风不实。警察的作风形象反映了警察的内在素质,直接关系到警察队伍的形象和战斗力。作风不好,必然会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进而影响警民关系,影响群众信任。在少数民警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的作风现象,如对待群众态度生硬,警容风纪不整,生活作风不佳,工作作风飘浮,存在着形式主义等问题。 2、警察执法不公。人民警察是武装性质的国家行政司法力量,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忠于职守,严格执

法。警察的执法能否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是警察组织的生命线,直接影响警察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也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在当前一些地方和个别民警身上,存在着执法不公、执法不严和执法随意性的现象,有的民警自持手中有权,执法时对群众态度粗暴,特权思想严重,影响了人民警察的形象。 3、警察服务不佳。警察组织的一大基本职能就是公共服务,警察的服务态度、服务形象直接影响着与公众的关系。在一些民警身上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个别民警服务意识淡薄,甚至还存在“冷、硬、横”等现象,一些地方仍还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损害了公安机关在公众中的形象。 4、硬件建设滞后。环境能约束人、改变人,形象建设不仅要注重软件建设,也要注重硬件建设。良好、规范的硬件建设能促进软件建设,如规范、洁净的服务场所能给公众一种信任感和良好印象。当前,一些地方公安机关的办公、办证服务场所存在“脏、乱、差”等现象,与社会发展和公众的要求存在较大的距离,也影响了公安机关自身的形象。 二、影响人民警察形象问题的主要原因 影响人民警察形象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又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但主观上的原因是主要的。其主要原因有:

当代警察文化理论与实践的难点和热点问题_张兆端

【作者简介】 张兆端(1961— ),男,山东东阿人,山东警察学院教授。2007年第5期N o .52007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e s e P e o p l e s P u b l i c S e c u r i t y U n i v e r s i t y(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总第129期S u m 129 当代警察文化理论与实践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张 兆 端 (山东警察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摘 要】 由于警察文化作为一种理论和管理理念在国内得到认同仅是近几年的事情,因而警察文化观念和理论的很多难点与热点问题都没有取得共识,各种各样的警察文化概念混淆不清,令人无所适 从,并进而在警察文化建设实践中出现了种种误区和偏差。主要表现为警察文化虚无论,警察文化建设的极端化、盲目性、随意性、形式化、片面化、表层化和割裂化等。要走出这些误区、纠正这些偏差,必须正确认识警察文化的存在与本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确立警察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目标,正确把握警察文化建设导向,实现警察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警察文化;警察文化误区;警察文化矫正 【中图分类号】D 0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40(2007)05-0011-06 目前,警察文化作为警察组织生存与发展必需的管理方式虽然已经在警学理论界与警察实践部门得以倡导,但人们对若干警察文化理论与实践的难点与热点问题的认识仍然还比较混乱,很多问题都没有形成明确的理论体系和方法,理论界和实践部门还有很多误区需要纠正。惟有对这些难点与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理清思路,得出相对科学一致的认识,方能推动警察文化建设走向健康持久之科学发展轨道。 一、澄清警察文化虚无论,正确认识 警察文化的存在与本质 对于警察有无文化、文化在警察组织中是否存在,社会各界包括警察自身存在着许多模糊甚至片面的认识。社会上的一些人认为,警察干的就是破案抓人的活计,警察的形象就是“武、大、黑、粗”,警察队伍没有多少文化,似乎也不需要多少文化。甚至警界内都有一些人认为, “警察文化” 只不过是一帮文人杜撰的时髦词汇而已,对警察实践并无多大意义。 对于这种警察文化虚无论,我们必须加以澄 清。 警察现象在古代向近现代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从无到有,从军、警、法合一到职能逐步独立分化,从分散形态的警察力量到组织完善的警察制度,从落后的警察手段到逐步吸收发展现代警察科学技术,从在社会或军队中直接招收、雇用警察到警察教育训练制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等,无不受到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和推动,体现着社会文化发展的阶段性。可以说,警察现象的产生、存在与发展本身就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一种成果 或结晶。 在现实的警察实践及其行为方式过程和要素中也充满着文化因素。作为警察实践主体的警察队伍,是由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文化创造能力的人及其群体构成的。警察心理、意识,警察科学理论,警察技术,警察教育,警察文艺宣传等,都属于文· 1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浅谈文化自信的建立

浅谈文化自信的建立 【摘要】当今世界,文化和经济相互交融在一起,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长远的发展下去,就要保持本国或本民族的文化特性,引导并建立文化自信。本文就如何发展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树立国民文化自信进行分析,简单的从两个方面介绍。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孔子学院民族精神自豪感继承发扬 今年年初,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筹拍的国家形象宣传片在纽约时代广场上的显示屏上不断播放,这是中国首次如此隆重的向世界展示一个繁荣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开放、和平和谐的国家形象。国家形象宣传片的展示不仅有利于向世界宣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有利于培养国民高度的文化自信心 所谓文化自信,主要指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历史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建设文化强国,首先必须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随着全球化过程不断地推进,世界各地交流也日趋频繁,各种文化思想也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一些西方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和政治影响力想别国强输本国文化,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应不断的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我国文化软实

力,提升我国文化自信。 就如何建立文化自信,我简单的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发掘传统文化精髓,弘扬中华文化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祖先把许多优秀的文化留给我们,有的已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继承和发扬开来,而有的还有待于我们挖掘与开发。我们要积极去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向世界弘扬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 在弘扬传统文化的案例中,我觉得孔子学院在海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纷纷建立非常值得后人学习。 为发展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为各国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上有需求、有条件的国家建设了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孔子学院”,并在中国北京设立“孔子学院总部”。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截至2010年10月,世界上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369个孔子课堂,共计691所,分布在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现已成为推广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全球品牌和平台。

浅析“警察”形象在警匪片电影中的塑造

浅析“警察”形象在警匪片电影中的塑造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香港的警匪片历来惯于腰现警察和罪犯之间的对抗,由此街生出展现罪犯和罪犯之间对抗的极具香港本士特色的黑社会片等亚类型。陈木胜和杜琪峰一样可以说是近年来香港电影的中流低在,而且相对于杜琪峰对于香港这座城市的固守态度来说,陈木胜的创作可以说一直在致力于跨越内地和香港以及东方和西方之间的文化隔阂。 于2008年上映的陈木胜新作《保持通话》尽管在这一一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中并不抢眼但这部电影却相当的耐人寻味。首先就剧本来说,这部相当中国式的影片却是改编自一部好莱坞B级制作的影片《一一线生机》。相对于《神探》来说,同样将角色定位在普通人身上的《保持通话》整体感要好了许多;而尽管影片属于西片的翻拍之作,难能可贵的是陈木胜在编剧和导演方面都将这部影片真正地做到了本土化。自《无间道》以后的香港警匪片无不是在警匪对抗这一类型模式中艰难地寻找者突破和创新。麦兆辉和庄文强这一组合自《无间道》大获成功之后似乎终于为香港管匪片进入内地电影市场开启了一道窄门,于是从(无闻道3之终极无间》2003)到《伤城》(2006)再到《奇听风云》(2009),三年一度的“麦庄作品”构成了香港电影在进人内地市场的道路上颇为黑色的一一个文本序列D。以迷途警察的悲剧结尾收场似乎已成为此类警匪片进人内地的一一个可复制模板,于是从无间道》系列里的刘德华到<伤城》里的梁初伟,再到《窃听风云)里的刘青云、古天乐和吴彦相,包括这一时期出现的同类型影片

《杀破狼》(2005)里面的甄子丹、任达华等,原本在《警察故事》、《飞虎》这类香港电影里面朝气蓬勃的香港警察近年米却一次又一次地向内地呈交自己迷途后的悔过书,令这一一系列影片散发着浓郁的黑苦味。此类影片能否代表香港电影的未来希望,或者能否开启一种香港电影的新的模式,个人的感觉更多还是悲观的。毕竟,迷途警察最终被绳之以法这样的定型模板可操作的空间太小太小。当年一-部<英雄本色》引来无数江湖片向吴宇森的“英雄片”跟风效仿,而在《无间道》大放异彩之后却只有寥寥几部狗尾续貂之作,撇开电影市场环境的因素不谈,就电影文本来说还是《无间道》故事模式的可复制性不够强的缘故。于是在《无间道》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一系列不进反退的后续事件,在影片整体架构颇为近似的情况下,《伤城》比(无间道》缩水了一些,《窃听风云》比《伤城》又缩水了不少。《窃听风云》里面三位警察的悲惨结局固然以苦情戏的方式感染和打动了观众,然而,“窃听”以后的“麦庄组合”能否再起“风云”,类似这样的香港电影还能维系多久,在品味过《窃听风云》带给观者的黑苦滋味以后,其前最难以让人展望。 《保持通话》虽然制作规模不算太大,但却跳出了香港警匪片惯用的棋式,将主要角色定位成一男-女两个普通市民,这两个人无意中卷人一场罪犯与警察之间的较量。这样的结构模式在好菜坞电影中经常被用到,而在香港电影里面却少之又少。应当说,陈木胜在选择改编时是跟光独到的,这样的题材跳出了香港警匪片固有的模式而开拓出一个新领域,同时可以毫不费力地打通内地和香港之间的文化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