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详解(2015版)最新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详解(2015版)最新

毛概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科学内涵:

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理解马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如何理解马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实事求是

1)实事求是是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2)实事求是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3)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的方法论原则。

4.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4)政策和策略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5.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理论

6)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7)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8)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理论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10)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6.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一系列讲话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战略,全面从严治党,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贯彻“一国两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①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

②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③无产阶级要保持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必须建立和发展人民的革命武装力量,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

④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2.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

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文化纲领: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就

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3.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必要性: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与特殊国情决定的。

重大意义:

①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转变和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转变,从而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②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指出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

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④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党的建设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经济上,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五种经济成分,有

两种经济成分是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形式,主要的经济成分实际上只有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2)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是无

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联合政权。

3)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化三改”。

“一化”: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主体”)

“三改”: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两翼”)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要求通过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尽快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摆脱贫困,消灭剥削制度的理想和意志,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历史主动性和实践创造性,是毛泽东思想创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划时代纲领和历史性宣言。

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式进行改造。

4.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使广大劳动人民正真成为国家的主人。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

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敌我矛盾(专政),内部矛盾(民主)

这一思想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各种矛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中国工业化道路,是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符合中国人口多、工业基础薄弱的实际,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关于经济建设方针

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关于教育科学文化工作

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2.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3.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科学含义: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基本特征:

(1)现代化发展的水平上: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2)产业结构状况上: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3)经济运行方式上: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4)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上: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5)人民富裕程度上: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6)地区发展状况上: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7)体制改革上: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8)精神文明建设上: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9)国际比较上: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第一条和第九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

其他七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展开。

2.如何认识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2)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

障碍依然存在。

3)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3.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

1)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同时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党也制

定了最低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就是党在现阶段的最低纲领。

2)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

过程。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3)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

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怎样准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整体。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①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地位。

②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2.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实践的迫切要求。

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②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3.如何理解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1)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

2)1997年,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后,党的十五

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

①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在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③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3)“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

展现了美好的前景,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成为全国人民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行动纲领。

4.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那些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5.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中国梦的内涵

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经济

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

4)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

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引发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2.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全面深化改革要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我

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3.为什么必须全面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1)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4.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实施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

2)以开放促发展

3)既要借鉴其他文明,也要推动中国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4)树立开放条件下的安全观,在扩大开放中维护国家安全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是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顺应国内外形势和人名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基础上提出的。

现实意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领域,抓住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在所有制结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它既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公有制

经济,又包括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其他所有制经济,它将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与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

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也在实践方面是我国进入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3.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

出发点和归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去。

4.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

1)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2)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

3)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

4)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

5.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根本任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主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6.如何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

1)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3)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4)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5)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7.怎样理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支撑。

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3)实现祖国完全同意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1982年1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个制度”的概念。

1982年12月,实行“一国两制”有了宪法的保证。

1983年6月,邓小平提出的“邓六条”使“一国两制”构想更加充实、具体化。

1985年3月,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1)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

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2)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的宗旨。

3)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

4)两岸双方要着眼大局,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努力聚同化异,

不断增进政治互信。

5)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世界大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可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2)和平与发展是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

全局的集中体现。

3)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共同发展是世界

和平的重要基础。

4)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二者都还未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的

努力。

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1)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①世界多极化格局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

②世界多极化有利于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有利于

推进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美好、和平未来

的渴求,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③但它注定是长期的、复杂的,单极秩序观和多极秩序观的较量有时候是十分激烈的。

2)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利于促进全球生产力大发展、世界经济水平发展,另一方面它会带来各种全球与各国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剧国际竞争,增加国际风险,同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也会造成巨大冲击。

3.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是一条既勇于参

与经济全球化又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2)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

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基于新中国60多年历史经验总结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4.如何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1)要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推动建设人类命运

共同体。

2)要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

3)要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4)要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1)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集

中体现,是坚持和发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2)坚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

的重要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3)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仅仅依靠工人阶级,

巩固阶级基础,这是我们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2)工人阶级是从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发展的产物,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

生产关系的代表。

3)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3.为什么说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遵守法律,热爱祖国。它们勇于开拓,敢于冒险,走出了一条艰苦奋斗、勤劳致富之路。伟大而又艰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将新的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所得出的科学结论。

4.为什么说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1)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新时期背景下,不断壮大爱国主义统一战线,对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增进人民群众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如何认识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重要意义?

1)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人民解放军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2)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3)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第十二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1.怎样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党的领导

2)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党的领导

3)正确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凝聚亿万人的力量,需要党的领导

4)应对复杂国际环境需要党的领导

2.为什么说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辩证统一的。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解决的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更好地实现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问题。

3.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

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2)先进性建设:

通过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阵、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应全国各族人民的礼仪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了、凝聚力、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党永葆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3)纯洁性建设:

通过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符合党的宗旨要求,保持纯粹清正的状态。

4.如何理解全面从严治党及其重大意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