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制度变迁与犯罪率变化_程宗璋

制度变迁与犯罪率变化_程宗璋

制度变迁与犯罪率变化_程宗璋
制度变迁与犯罪率变化_程宗璋

我国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我国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的实证分析 指导教师:李南成教授 作者(以学号排序)及分工 2004级金融工程2班邓志强40421066 文献综述 2004级金融工程2班孙瑞琪40421080 论文撰写 2004级金融工程2班吴雍40421086 数据收集 2004级金融工程2班肖玲40421087 模型建立与求解

我国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的样本数据,建立了我国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模型,得出了:现阶段我国人口数量继续增加的趋势明显,应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经济增长和国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对人口数量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城乡人口结构对人口数量也有较大影响,且农村人口比例的增长对人口数量的增加具有正的影响。 关键词:人口数量 计划生育 增长趋势 一、选题背景及目的 截止2006年度,我国人口总量已由1982年末的10.3亿增加到130756万人[1] ,同时有学者指出,中国人口统计中,瞒报率可能高于1.81%[2],中国实际人口数量可能已达到13.5亿,人口膨胀问题严重。 有效控制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资源不足的矛盾,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认识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建立人口模型,作出精确的预报,是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的前提。然而国内学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大多限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较少。 1982年9月1日,在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正式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经过二十几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我国人口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下降到5.89%, 生育率已经降到更替水平,同时我国老龄化水平已由1983年末的4.441%上升到了9.050%,在这种情况下,应否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社会各届分歧日益增大。 本文采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20余年的样本数据,以求建立我国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模型,分析我国人口数量的决定机制,探讨现阶段我国是否应该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二、文献综述 对于人口问题的研究,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马尔萨斯(Malthus ,1766-1843)调查了英国一百多年的人口统计资料,得出了人口增长率不变的假设,并据此建立了著名的人口指数增长模型[3];同时,马尔萨斯首次把经济因素对生育率与死亡率的影响视为经济发展理论的核心, 提出了古典的动态人口经济增长模型,基于上述成果,马尔萨斯成为了人口理论的奠基人,在这一模型中, 马尔萨斯忽略了相对价格的作用, 假定父母对子女的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常规”递增函数。马尔萨斯预见, 各国经 [1] 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省 [2] 1.81%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事后抽样调查所得出的漏报率 [3] 记t 时刻的人口为()x t ,假设人口增长率为常数r ,将()x t 视为连续、可微函数, 记初始时刻(t =0)的人口为0x ,则0()rt x t x e

个人成长背景与个人犯罪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

个人成长背景与个人犯罪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 摘要: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就是后天的环境。一个人的发展同时还受到先天因素的决定,遗传决定个人犯罪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在后天个人犯罪心理发展的过程中人格环境中的子人格,犯罪人格如果发展的相对完善,完善的犯罪人格相对容易导致个人犯罪。人格是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就是说,个人的成长背景如果导致犯罪人格发展的很不完善,个人相对不会发生犯罪行为。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最主要受家庭背景、成长的环境、个人素质、社会大环境和五运六气等一系列的因素影响。 关键词:五运六气; 家庭背景; 个人素质; 社会大环境;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ividual and the individual criminal backgrounds between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bstract:A person'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s joint action and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which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environment is acquired. A human development while also being decided a priori factors, the possibility of genetically determined individual criminal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cquired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the individual personality of the criminal mind in the environment sub-personality, criminal personality if the development is relatively perfect, perfect crime is relatively easy to lead to individual criminal personality. Personality is influenced by many social factors, while other words, personal growth led to criminal background if not perfect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personal relatively crime does not occur. People living in this society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hat influence a range of family background, growing environment, personal qualities, such as by the social environment. Keywords:Family background; growing environment; personal qualities; social environment;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2) Keywords (2) 一.绪论 (4) (一)问题的提出 (4) (二)研究的现状 (4) (三)研究方法 (4) (四)研究的意义 (4) 二.正文 (4) (一)引言 (5) (二)犯罪心理学的概念 (5) 1犯罪心理学狭义的概念 (5) 2犯罪心理学广义的概念 (5) (三)经典案例——白宝山 (5) 1人物简介 (5)

收入差距与犯罪率实证研究

收入差距与犯罪率实证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对中国1978-2008 年间收入分配对犯罪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考察,结果发现,全国间的收入差距对犯罪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容易造成社会紧张,穷人产生严重的挫败感,对社会产生不满,地位的不公平感导致穷人可能通过犯罪来提高自身满足度,由此可能引致低地位的人犯罪。从经济学视角看,穷人犯罪的机会成本低,而同时由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富人的财富给穷人创造了非常多的机会,如果穷人将时间更多的配置在非法活动上,其收益可能会更高,因此,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鼓励了穷人从事更多的犯罪活动. 关 键 词: 收入差距 犯罪率 一、文献综述 自从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开始大量利用计量方法对犯罪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广泛考察了各种宏观经济因素如收入分配、失业、教育等对一国犯罪率的影响,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与此同时犯罪率也急剧上升。1978 年全国的犯罪总数为五十多万起,到2005 年犯罪总数达到了四百六十八万多起,是1978 年犯罪总数的8.7 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经济因素变化对我国的犯罪率到底是否造成了影响?如果对犯罪造成了影响,不同因素的影响各自有多大?哪些是影响犯罪的关键?国内对这些问题的定量研究还是比较缺乏的。本文试图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收入分配、国民教育状况、城市化等对犯罪率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二、模型、变量描述 (一)模型设定 (1)变量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单位根检验的方法通常有DF 检验法、PP 检验法和ADF 检验法(Augmented DF Test)。由于理论和实践上的原因,人们通常使用ADF 检验法,其模型为: 模型Ⅰ(无常数项、无趋势项) △y t = (ρ-1) y t-1+ ∑=m i 1δi △y t-i +εi (1) 模型Ⅱ(有常数项、无趋势项)△y t =β1+(ρ-1) y t-1+ ∑=m i 1δi △y t-i +εi (2) 模型Ⅲ(有常数项、有趋势项)△y t =β1+β2t+(ρ-1) y t-1+ ∑=m i 1δi △y t-i +εi (3) 其中,{εt }为白噪声。△表示变量的一阶差分。原假设为H 0:ρ=1,即{ y t }有一个单位根(非平稳)。T 为时间趋势因素。若ADF 值小于Mackinnon 临界值,则序列是平稳的,否则是不平稳的。单位根检验最佳滞后阶数按照AIC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准则确定,AIC 值越小,则滞后阶数越佳。由于实际经济问题的复杂性,我们采用三种检验类型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

犯罪率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

犯罪率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 摘要 犯罪是人类社会的顽疾,人类为对付犯罪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国际社会统计,犯罪所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二战所造成的损失。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马克思认为是社会客观历史条件,特别是经济条件决定着犯罪。故我们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尝试建立一个回归模型,解释刑事犯罪率的变化,降低刑事犯罪率,保障社会和谐。 关键词:刑事犯罪率;基尼系数;城市化率;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riminal crime rate ABSTRACT Crime is disease in the human society, mankind against crime to pay a high price. According to international society .The harm of crime, is beyond the losses of lives and property caused by warⅡ. Crime, as a social phenomenon, is decided by various factors, the mark thinks social objective history conditions, and especially economic condition decides crime. We use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ke full us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try to establish a regression model to explain the changes in crime rates, lower crime rate, ensure social harmony. Key words: crime;criminal Gini coefficient;Urbanization rate;

从地区死亡率差异看影响我区人口健康的因素

从地区死亡率差异看我区人口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们不懈的追求。健康不但是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资源,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反映人口的健康状况的方面很多,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人口的死亡水平和寿命是反映身体健康的极其重要内容。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我区各盟市之间、城乡之间死亡水平和寿命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发现和探讨影响健康的影响因素。 一、各盟市死亡水平差异较大 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的各盟市死亡率见表5-1,表中数据显示,内蒙古各盟市人口的死亡率以乌兰察布市最高 5.67‰,其次是赤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巴彦淖尔市,这6个盟市的粗死亡率都高于全内蒙的总死亡率。死亡率最低的是呼和浩特市,其次是阿拉善盟、包头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这6个盟市的死亡率低于全区总体水平。 表1 2010年各盟市人口死亡率和排次 单位:‰

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编,《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 粗死亡率只能反映各地区现有人口总体死亡风险的大小或死亡人口的比例,以此为依据只能做粗略的比较,但不能反映出各地区死亡水平的差异。由于各地区人口结构不同,尤其是年龄结构不同,即使死亡水平或模式相同,但粗死亡率会不同,甚至死亡水平和粗死亡率会表现出相反的结果。比如,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的粗死亡率,乌兰察布市最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乌兰察布市年轻人口大量外出,常住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重较大,所以死亡人口的比重相对较大,但不一定该地区的死亡水平就一定比其他地区高。在比较死亡水平时一般要对其标准化。以内蒙古总人口的年龄结构为标准对各盟市的死亡率进行标准化,标准化后的死亡率见下表(表2)。 表2 标准化后的各盟市死亡率和排次 单位:‰ 经标准化后求得各盟市人口的标准化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乌海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的标准化死亡率最低。从地理分布看,东部四盟市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的死亡水平比较高,呼和浩特、包头市最低,中西部、中东部的死亡率居于中间水平。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计算的分盟市预期寿命显示,内蒙各盟市的平均预期寿命存在很大差异(见表3)。虽然死亡人口的普查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但经

中国犯罪现状分析报告

一、犯罪率 (1)从1988年起刑事立案率持续大幅度上升,到1991年达到最高值,这期间每年的增长幅度分别是:23.29件/10万人(1987年~1988年)、104.08件/10万人(1988年~1989年)、19.41件/10万人(1989年~1990年)、8.81件/10万人(1990年~1991年)。其中1988年至1989年的增长幅度最大,这主要是过去各地都存在刑事案件立案统计不实的问题,1989年各级公安机关在解决这个问题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同时,1989年的刑事案件也确实增加了,据一些地方调查,实际发案数1989年比1988年大约上升 (2)似乎1992年刑事立案率有一个明显的回落,此后直至1997年刑事立案率基本上波动不大。其实,1992年立案率下降是由于公安部门修订了盗窃案刑事立案标准:将原来的盗窃数额价值人民币城市80元、农村40元即要刑事立案,修订为1992年以后的盗窃数额价值人民币一般地区300元~500元、少数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可为600元即要刑事立案。而盗窃案件通常占公安机关刑事立案总数的76%左右。因此,1992年刑事立案率总体数值的下降并不意味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好转。实际上,在1992年,未受盗窃案立案标准提升的影响并对公众安全感影响较大的杀人、强奸、抢劫三类案件的立案率,除强奸案稍有下降以外(由4.46件/10万人略降到4.36件/10万人),杀人案、抢劫案均有一定的增长(杀人案由2.06件/10万人增加到2.11件/10万人,抢劫案由9.32件/10万人增加到10.96件/10万人),这三类案件立案率的平均值也比上年的高(由5.28件/10万人增加到5.81件/10万人)。可以预见,倘若1992年盗窃案的立案标准不作较大幅度调整的话,那么起码1991年与1992年之间的立案率不会形成很大的落差,1988年至1997年之间的立案率应当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增长的态势,即立案率居高不下。这10年间除强奸案立案率的增减在波动中保持相对平稳外(由1988年的3.19件/10万人略增到1997年的3.38件/10万人),杀人案与抢劫案的立案率均呈增长的态势,其中杀人案的立案率1997年比1988年增加了0.45倍(由1988年的1.49件/10万人增加到1997年的2.16件/10万人),抢劫案的立案率1997年比1988年增加了2.46倍(由1988年的3.40件/10万人显增到1997年的11.75件/10万人)。 (3)1998年刑事立案率又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从1997年的133.98件/10万人增加到1998年的164.68件/10万人。 改革开放后,犯罪率趋于增长、波动,尤其是近10年(从1988年起)犯罪率大幅度增长,并保持持续上升的势头,这还不包括大量的犯罪”黑数“.显然,这种增长的幅度以及犯罪率的绝对值已创中国内地1949年以来的最高记录。当代中国社会犯罪率的明显增长,这是一个需要深刻解析的社会现象。 二、青少年犯罪现状

第五章 影响犯罪的主体因素

第五章影响犯罪心理的主体因素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因可寻的。人为什么会犯罪?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是古往今来许多学者潜心研究的重要课题。正确的结论是:犯罪心理的形成以及犯罪行为的发生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这两方面的因素中,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只是促使内因变化的条件。 本章将对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主体因素即主观因素进行专门的讨论,这方面因素主要包括犯罪主体自身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行为因素。这三大方面因素是产生犯罪心理的前提因素,或者说是内在的,关键性的因素 第一节犯罪主体的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决定了人的物质存在状况,也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犯罪者也是具有一般属性的个体,其生理状况对其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有着重大影响。 一、年龄因素 不同年龄发展阶段的个体会有不同的身心发展水平,并具有不同的社会经历,因而年龄因素会对犯罪率的高低,犯罪种类和犯罪手段的选择产生影响。14岁之后开始上升,20—24岁达到顶峰,25岁开始下降。年龄层中犯罪发生率的变化,表明了个体人格未完全形成而产生的在社会中的适应性障碍。 法国·杜布里洛博士 儿童期 1~12岁 少年期 12~18岁 青年成人期 18~25岁 成年成人期 25~35岁 公认成年期 35~50岁 危机期 50~60岁 衰老期 60岁以上

1.儿童期:几乎没有犯罪、生理和心理末充分发育,人身处于父母的严格保护之下,并且对犯罪认知还十分模糊,因而不易诱发犯罪心理的形成。 2.少年期:充满矛盾时期。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形成与认知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认识、情感、行为之间的矛盾,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都表现较为突出。渴望独立,但又缺乏相应的认知能力,因而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刺激,从而形成犯罪心理。犯罪类型与年龄较为一致,多表现为盗窃、抢劫、放火、性犯罪等爆发性强的非智能犯罪。 3.成人期:犯罪率下降。这是由于此时人的身体与心理都逐渐发育成熟,认识能力与自知能力、自控能力都大为提高,心理结构渐趋稳定,因而主体内外之间的矛盾下降。所以犯罪率下降。犯罪类型与年龄相一致,多发生所谓白领犯罪、经济犯罪、高智能犯罪、黑社会犯罪等需要丰富的经验、成熟的智慧乃至经济实力作为后盾的犯罪,不容易冲动更善于伪装自己,掩饰情绪,犯罪心理结构趋向稳定化。 4.危机期:犯罪率进一步下降 5.衰老期:犯罪率降至最低点。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衰退,相对于青少年而言,已不再冲动,发生纠纷可能性小,更趋于稳定的生活方式。 二、性别因素 男女之间的差别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生理、心理的不同,对犯罪也有着重要影响。 (一)从犯罪率来看,一般而言,女性犯罪数量要比男性低得多。两性差别是其重要原因。 1.生物基因决定了她们在体能上天生地弱于男性,心理能量亦弱于男性,表现为胆量相对于男性较小,性格温和柔顺等,女性在整体上攻击性弱于男性。 2.女性在体质上和精神上富于忍耐、牺牲、抑制等品质,相对男性较少冲动。 3.女性负有生育子女的生活使命,社会活动范围相对较小从而发生社会冲突可能性小些。 (二)从犯罪类型来看,女性多为诈骗、盗窃、纵火、投毒等,而男性多为杀人、伤害、抢劫等暴力犯罪、经济犯罪和有组织犯罪。女性由于其心理较男性更趋于稳定,并且性格耐心、细致,因而诸如交通肇事罪这类过失犯罪的发生率要比男性低得多。 (三)从犯罪手段,由于女性具有体能偏弱和心思缜密、度量狭小,嫉妒心强等负面性格特征,其作案手段往往具有间接、迂回、隐蔽、卑鄙、残忍的特性。相对而言,男性体能偏强、粗糙直率的性格特点使其多采取直接、直达、公开、暴力的手段。 有些人认为女性犯罪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性犯罪,女性实施卖淫行为,是以大量的男子有嫖娼需要为前提的,否则色情行业不能称为“行业”了。 三、反社会行为中的生物学因素

中国离婚率及犯罪率数据分析

北京——离婚率39% 上海——离婚率38% 深圳——离婚率36.25% 广州——离婚率35% 厦门——离婚率34.9% 台北——离婚率34.8% 香港特别行政区——离婚率33.8% 大连——离婚率31% 杭州——离婚率29% 哈尔滨——离婚率28% 目前,成都的离婚和结婚比率已经接近1:3,有的区(市)县离婚人数与结婚 人数的比率甚至达到了近1∶2。 同时,因为婚外情的激增,20年间,上海的离婚率增加了20倍,上海离婚率的增加,原因主要是因为伴侣和他人发生性关系。 在每天的c''咨询工作中,有这样的基本统计: 80%以上的c''关系最终宣告破裂,是因为第三者的介入。 60%以上的人遭遇过不同程度的身体出轨或精神出轨。 50%以上的人认为自己的出轨是“鬼使神差”,虽然对出轨的后果表示后悔,认为自己是稀里糊涂的婚外情了,但与此同时,他们承认出轨给自己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刺激感。说到是不是会再次故伎重演,大家普遍表示沉默,认为“说不准”。 同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出轨后,自己再也无法回归到原先的c''恋爱 轨道上。 夫妻离婚的第一原因是——出轨。 可以这样说,不论哪个城市,夫妻离婚的第一原因是——出轨。 但现代人的出轨,很多时候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是一种病态心理,是出轨 癖。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内地离婚率直线上升。1980年中国内地结婚七百十六万六千对,离婚为三十四万一千对,离婚率为0.7%。至1995年,结婚为九百二十九万七千对,离婚则达到一百零五万五千对,离婚率为1.8%。 十五年间,离婚率上升了近三倍。 父母离异是孩子心灵健康的杀手 而这十五年,就是现如今高达30%离婚率的一个重要埋伏——这阶段因为父母离异而遭受了心灵创伤的孩子,长大后,会加倍的不信任c'',这一代人的离婚率较之父辈母辈,会呈翻番态势。不敢想象的是——在离婚率高得离谱的今天,他们的后代将来成人进入c''后,有会创造怎样的离婚率奇迹?! 但值得忧心的是:在对100名少年犯进行的抽样检查中发现,有60%的人来自离异家庭,父母的出轨、争吵,是造成他们暴力冷漠性格的真正元凶。可以这样说,父母离异是孩子心灵健康的杀手,而c''的杀手,则是现代人日趋上瘾 的出轨癖! 出轨癖诱因:童年经历决定你日后的出轨几率。 人的每一个举动,都能从童年生活中找到相对应的影子。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开始认同起这个心理学上的道理。父母、家庭、生活环境……那些看似只是“人生道具”的星星点点,却常常对人的一生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 全国200个城市犯罪率排行榜 (从600多个城市中选出),包括各种经济犯罪、刑事犯罪、民事纠纷等等。 大家晒晒自己城市的排行,说说到底准不准哪? 001 广州002 深圳003 重庆004 武汉005 南京 006 西安007天津008 吉林009 沈阳010 成都 011 郑州012 杭州013 厦门014 济南015 海口 016 青岛017 宁波018 福州019 长春020 温州 021 东莞022 长沙023 昆明024 太原025 哈尔滨

不同地区犯罪率分析

从城市文化看犯罪 摘要:都市化的发展伴随着犯罪率的变化,而城市文化作为都市化的一部分也呈现新的特征和变化趋势,并对犯罪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从城市文化的角度探讨其与犯罪的关系和影响,从城市文化的歧视性、功利性、竞争性等方面说明它对犯罪行为的潜在引导,并以广州和金华为例,阐述城市文化对犯罪的双重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利用城市文化降低犯罪率,从而丰富城市文化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都市化城市文化犯罪歧视性双重影响 一.城市歧视性文化——犯罪的重要导火索 1.地域歧视——导致流动人口的犯罪 都市化进程加速的同时,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却没有向“城乡一体化”有明显的迈进。都市化带来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的同时,城市文化中对于农村的歧视性特征也日益突出。都市经济的繁盛必然形成对于农村劳动力的“推拉效应”,吸引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涌入。 农村人口既是中国流动人口的主体,也是流动人口犯罪中的主体,北京市丰台区的统计(1993年)流动人口犯罪中农民占92.9%。天津市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对1990年、1993年、1996年、1999年、2002年五个年度外来犯罪者的职业结构调查表明,农业户口占很大比例,均占到了84%左右。流动人口为什么最终会成为城市犯罪的主体,我想从城市文化的角度对此进行探讨: ①城乡文化冲突引发心理危机 随着农民工进城,相对封闭、保守的生活方式的乡村文化与建立在高度物质、技术、现代化基础上的都市文化相互排斥,并在无形中形成牢不可破的文化壁垒,而在短期内农民不可能摆脱传统乡村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文化环境,参与激烈的竞争对他们来说更是以卵击石。这潜移默化地加剧了他们内心的陌生感、紧张感、焦虑感。而在他们心理建设尚未完善,文化冲突尚未调和的同时,城市文化中的歧视性特征却日益猖獗。流动农民没有城市户口,找工作难,工资时常被拖欠、子女无法入学、居住环境差、无法享受城里人的医疗保障和社会福利等大大加深了他们内心的不平衡感,从生理、心理上造成了农民自卑感的日积月累,最后,当社会不公平的文化特性演变为农民内心根深蒂固的不满情绪,这种情绪很有可能由量变到质变,刺激其产生行为冲突。正如刘士林所说,“尽管城市仍在高速发展和扩张中······繁华表象的背后,对城市本身的怀疑、失望、厌恶、憎恨甚至敌视等极端心态与行为也与日俱增”。① ②城市文化的匿名性刺激报复行为 城市文化的匿名性一方面造成进城农民个体的无归属感,另一方面也减轻他们对越轨行为的负罪感,增加越轨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他们眼中的“城里人”已经成为自己的对立面——一个陌生群体的代名词,文化的激烈碰撞表现在行动上即成为“报复城市”的犯罪行为。 ①刘士林《中国城市发展的深层问题与文化自觉》,《广西城镇建设》,2012年01期

影响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影响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 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分哪四个阶段?分别写出时期和阶段的名称。 3、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规模的表现。 4、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表现、原因和结果 5、人口增长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出生率和什么有关?死亡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6、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的表现、影响及对策。 7、我国面临有哪些人口问题?(四点以上) 8、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人口最稠密的大洲? 9、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和最显著因素? 10、我国人口分布的总的特征:(四点以上) 11、我国人口最多的两个省份? 12、20世纪60、70年代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 13、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14、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15、我国提高人口素质的主要途径?(3点) 1、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 2、工业化以前(原始低增长阶段)、工业化初期(高增长阶段)、工业化中后期(增长减缓 阶段)、后工业化时期(低速增长阶段) 3、第二阶段:出生率高;死亡率急剧下降;自然增长率上升;人口规模迅速扩大 第三阶段:出生率快速下降;死亡率缓慢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增长缓慢,规模扩大 4、表现:人口增长很快原因:政治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结果:人口死亡率下降而自然增长率升高,人口规模迅速扩大 5、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适龄妇女生育率;老年人口比重。 6、表现:人口增长极其缓慢,甚至零增长、负增长,普遍面临人口严重老龄化 影响:劳动力短缺,社会赡养费用上升,财政压力增大,青壮年负担加重;社会需求不旺,影响经济增长 对策:鼓励生育、推迟退休和接纳外来移民等政策 7、①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 ②人口素质低,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③老龄化速度加快 ④农村人口多,流动人口多⑤男女性别比失衡 8、非洲、欧洲;亚洲 9、自然环境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 10、东部多,西部少;平原盆地地区多,高原山地地区少;湿润地区多,干旱地区少;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交通发达地区多,交通闭塞地区少。 11、河南、山东 12、移民边疆省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13、自然资源与环境;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消费水平 14、人口素质 15、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我国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卫生、体育事业,提高我国人口身体素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法规法律教育,提高我国人口的思想道德素质。

第三课__影响犯罪心理形成发展的外部因素

第三课影响犯罪心理形成发展的外部因素 现代犯罪心理学研究认为,犯罪心理的形成并不仅仅受生物因素的影响,犯罪心理的形成与主体外的环境因素有关,这些环境包括自然因素、家庭因素、教育文化因素等。 一、自然环境对犯罪的影响 (一)犯罪的时间特征 1.犯罪的钟点特征 有研究表明,抢劫、盗窃,一般发生在18点至24点时较多,尤以20点至24点最多。谋杀、伤害等针对人身的犯罪,也在晚上10点至12点最多,占16%。晚上8点至次日凌晨2点的六小时中发案率高达45%,而在凌晨4点至中午12点的八小时中的发案率仅有1/4。 也有研究表明,扒窃、过失致人死亡等在白天发生较多。如扒窃,在上午9点至下午6点,这是人们上下班的交通拥挤时间,此时在公交车站、车内、商店中及大街上等扒窃活动 最多;过失致人死亡往往发生在12点至17点,其次是上午9点至12点。这与上下班的交 通拥挤,及下午时间司机精神疲惫不无关系。 2.犯罪的日期特征 有些犯罪在时间段上容易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如,醉酒驾驶往往发生在周末或节假日。 3.犯罪的季节特征 在一年四季中,随着气候的变化,犯罪也呈现出一些规律性。大体而言,对财产犯罪, 如盗窃、抢劫等犯罪,其发案率的最高峰时期往往在秋季至冬季,而针对人身的犯罪,如杀人、伤害等暴力犯罪,以及强奸、猥亵等性犯罪,则在春季至夏季期间最多。 (二)犯罪的地域特征 1.不同区域犯罪现象的特点 气温高的地区比寒冷地区的暴力性犯罪多;政治文化中心,尤其是经济活动频繁地区的 财产犯罪比暴力犯罪多;流动人口较多的地方,如车站、码头等侵犯人身的犯罪多;工矿地 区等针对人身的犯罪较多;甚至居民的受教育程度、贫富程度也对犯罪种类和犯罪率都有影 响。 2.犯罪的城乡差异 我国城乡犯罪的差异表现在: (1)从犯罪数量上看,尽管农村有些犯罪比城市严重(拐卖妇女、儿童等罪),但是,城市的犯罪率普遍比农村高。 (2)从犯罪类型上看,城市的财产犯罪多,农村的暴力犯罪多。 城市犯罪率高于农村的原因在于: (1)城市中引发犯罪行为的刺激因素相对较多; (2)城市中传统的社会控制思想相对较弱。 二、家庭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一)家庭结构的缺陷 1.缺损家庭 2.贫困家庭 3.有不道德、违法或犯罪成员的家庭 4.不和睦的家庭 (二)家庭教育的缺陷 家庭教育缺陷的表现 1.过于严格,如拒绝、敌对、过分干涉、支配、期望过高等。

如何降低犯罪率

如何降低犯罪率 犯罪心理产生的原因 犯罪心理是由主观原因和社会环境原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转化而形成。 主观原因: 生理原因: 是指个体某些解剖生理特点,如性别、年龄、内分泌、神经类型以及其他一些影响正常生理、心理活动的疾患等。生理因素不会直接萌生犯罪心理,它只是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相关因素。 心理原因: 1.心理防御机制不健全 心理防御机制一般有:逃避,自骗,攻击,代替,建设等。而犯罪者就是选用 了攻击性防御机制。 2.认知水平低 药家鑫:因为担心受害者找其麻烦,索要赔偿等。 3. 心理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环境适应能力、自私心狭窄、自负心理(马加爵: 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扭曲的人生观以及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陷。还有他 内外心理的不协调也是造成他犯罪的原因) 等。 社会环境原因: 大的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等因素。 小的社会环境:家庭,学校,工作,居住,交往,职业等因素。 1.家庭原因 家庭教育的失当是犯罪滋生的土壤(过分溺爱,简单粗暴,放任自流)、家庭结 构的残缺、家庭中的不良行为(父母的行为思想观念) 2.朋友群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文化环境因素 不良的文化影响,血腥暴力影片,网络等。社会习俗等 4.社会贫富差距 由于以上的社会环境原因会使人的心理产生不良的个性倾向性,不良的性格品质以及不成熟的自我意识等。这些消极的心理因素容易导致个体对客观现实做出消极的反映。

措施: 社会环境: 1.不断完善社会环境。 2.注意社会预防和全民的综合治理。 3.对已经形成犯罪心理的人:加以防范措施和心理辅导,心理矫治,减少犯罪机遇。 4.应多宣传现代的邢侦技术之发达,要告诉犯罪的人,即使蛛丝马迹,警察也能抓到 你。也就是说,要给人们这样一种意识:我们无法阻止你试图犯罪,但我们一定有办法抓到你,这样,当人们产生邪恶的念头时,他们首先会想到的是现代高科技刑侦技术,并害怕他而放弃犯罪的念头。 5.家庭方面——建立家庭教育培训和指导体系 提高父母的责任心, 6.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品德、法制教育和心理引导。增设法制宣传栏、宣传刊,采取各 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律常识教育。针对大学生心理发育不够成熟的特点,学校还应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心理咨询机构,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 自身: 1.提高自我认识水平。 2.促进自我意向的进一步发展。 3.培养积极的自我体验。 4.发展自我的控制能力。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_死亡率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_文俊儒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5年3月第22卷第3期Chin J Bases Clin General Surg,V ol. 22, No. 3, Mar. 2015? 273 ? 2001, 154(6): 1209-1223. 9Shen L, Turner JR. Actin depolymerization disrupts tight junctions via caveolae-mediated endocytosis. Mol Biol Cell, 2005, 16(9): 3919-3936. 10Czupalla CJ, Liebner S, Devraj K. In vitro models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Methods Mol Biol, 2014, 1135: 415-437. 11Hayakawa K, Pham LD, Arai K, et al. Reactive astrocytes promote adhesive interactions between brain endothelium and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via HMGB1 and beta-2 integrin signaling. Stem Cell Res, 2014, 12(2): 531-538. 12Xiaolu D, Jing P, Fang H, et al. Role of p115RhoGEF in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mouse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barrier dysfunction. Brain Res, 2011, 1387: 1-7. 13Shivanna M, Rajashekhar G, Srinivas SP. Barrier dysfunction of the corneal endothelium in response to TNF-alpha: role of p38 MAP kinase.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0, 51(3): 1575-1582. 14Giusti B, Margheri F, Rossi L, et al. D esmoglein-2-integrin beta-8 interaction regulates actin assembly in endothelial cells: deregulation in systemic sclerosis. PLoS One, 2013, 8(7): e68117. 15Li L, Wang L, Song P, et al. Critical role of histone demethylase RBP2 in human gastric cancer angiogenesis. Mol Cancer, 2014, 13: 81. 16Sánchez FA, Rana R, González FG, et al.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of cytosolic endothelial nitric-oxide synthase (eNOS): regulation of hyperpermeability. J Biol Chem, 2011, 286(35): 30409-30414. 17Stagg HW, Bowen KA, Sawant DA, et al. 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 promotes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hyperpermeability through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athway. Am J Surg, 2013, 205(4): 419-425.18Ochoa CD, Stevens T. Studies on the cell biology of interendothelial cell gaps. Am J Physiol Lung Cell Mol Physiol, 2012, 302(3): L275-L286. 19Tiruppathi C, Shimizu J, Miyawaki-Shimizu K, et al. Role of NF-kappaB-dependent caveolin-1 expression in the mechanism of increased endothelial permeability induced by lipopolysaccharide. J Biol Chem, 2008, 283(7): 4210-4218. 20Dubrovskyi O, Birukova AA, Birukov KG. Measurement of local permeability at subcellular level in cell models of agonist- and 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 Lab Invest, 2013, 93(2): 254-263. 21Kumar P, Shen Q, Pivetti CD, et al.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endothelial hyperpermeability: implications in inflammation. Expert Rev Mol Med, 2009, 11: e19. 22Desclozeaux M, Venturato J, Wylie FG, et al. Active Rab11 and functional recycling endosome are required for E-cadherin traffic-king and lumen formation during epithelial morphogenesis. Am J Physiol Cell Physiol, 2008, 295(2): C545-C556. 23D’Souza-Schorey C. Disassembling adherens junctions: breaking up is hard to do. Trends Cell Biol, 2005, 15(1): 19-26. 24Palacios F, Tushir JS, Fujita Y, et al. Lysosomal targeting of E-cadherin: a unique mechanism for the down-regulation of cell-cell adhesion during 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s. Mol Cell Biol, 2005, 25(1): 389-402. 25Sounni NE, Paye A, Host L, et al. MT-MMPS as regulators of vessel stability associated with angiogenesis. Front Pharmacol, 2011, 2: 111. 收稿:2015-03-02 修回:2015-03-04 本文编辑:罗云梅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Clauer等通过对69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持续研究和前瞻性数据收集,探索了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本组患者的死亡率为3.6%,发病率为42.7%,有4.3%的患者因吻合口漏需要再次手术治疗,所有患者的生存时间为(65.39±1.722)个月;尽管开展了快速流程,但仍有10%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肠麻痹时间延长;结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直肠癌患者中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ASA评分、心血管疾病、转移性淋巴结数量、淋巴结比率、年龄、肿瘤残留情况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均是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 〔Chirurg,2014,Epub ahead of print.〕 。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文俊儒摘译 供稿:2014-10-18 本文编辑:罗云梅 ·?医海集萃?·

今天中国人性压抑有多严重

今天中国人性压抑有多严重 标签:社会2010-09-07 21:25 星期二 性压抑下的中国人 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以来,性开放的春雨也在以不可阻遏的力量、滴水穿石的韧劲和防不胜防的速度迅疾而执着的渗透着那性干涸的神州大地,尽管传统的旧思想、旧习俗、旧观念还固守着人们脑袋里的某些阵地,但是毕竟性保守的坚冰已经开裂,融化只是迟早的事。 我们惊喜的看到,今天的中国女性五颜六色、花枝招展,他们的着装非常的大胆,敢于在男性面前展示自己的性感美,尽管人们骨子里还很守旧,对一些性事还看不惯,还很抵触,但起码在事不关己时不再那么计较了,不再管他人的闲事了,过去那种自己吃不到葡萄也绝不让别人占了便宜的心态大有改观,人们对事不关己的婚外情、娱乐场所的性活动也不再那么大惊小怪了,对于婚前性行为已基本上给予了心理上的默认,人们到医院诊治性病、非婚生育以及婚外人流等疾病时再也不必战战兢兢、鬼鬼祟祟了,特别是性开放以来性犯罪率大幅度降低,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在我国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进步,……。 面对这样一个貌似一派莺歌燕舞的性开放大环境,人们不禁要问,现在还有性压抑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而且我还要说,性压抑不但广泛存在,还十分严重。 未婚青年人的性压抑问题 先来说说未婚的青年人,这是一拨性压抑最严重的人群,面对十分严峻的竞争压力,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晚婚,甚至很多人把婚育的年龄计划在了三十岁以后。那么,大家想想看吧,当一个孩子从十三四岁就性成熟以后,一直要到三十岁左右才能过上正常的性生活,而在其生命最具活力的那十几年里却得不到规律而有质量的性生活,只能在性压抑、性饥饿的煎熬下痛苦度日,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而这里面受摧残更加严重的又首当男性青年,有许多人好不容易熬到到了结婚年龄,性功能却已经严重受损(为什么男人比女人受到的伤害更为严重,这在下面的章节中我会更为详尽地讲述)。 有人说了,现在性环境如此开放,男人至于压抑到如此地步吗?那么我倒要反问,现在性开放到了怎样一种境地,真的就开放到了随时随地想发泄就能发泄的地步了吗,大家扪心自问,你能够随心所欲了吗,可以吗?尽管人们思想比过去开放得多,但传统的观念在中国仍然还是主流,比方说男女青年在接触过程中,如果不能确定最终的婚姻关系女方是不会轻易答应性的接触的,这是一个目前最难以逾越的旧观念所形成的鸿沟,其实女青年并不是不需要性,但比性更重要的还有处女膜的问题、男人占便宜的问题、从一而终的问题、找终身靠山的问题、担心自己以后终身的幸福有无保障的问题、……等等,在今天的中国,男人的强势导致了女人的不自信,男性的处女情结、婚前性行为女人吃亏论等等这些传统性道德、性伦理也加重了女性更加保守,更加注重所谓的贞洁问题,使得性生理的需求与传统观念之间形成了尖锐对立,在看似随便的男女交往中,潜意识里却隐藏了很深的成见和互不理解,一遇到性的问题便立即竖起一道难以逾越的、无形的高墙。另外,还有竞争的压力,工作的辛苦,经济问题,住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