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圆全章复习导学案

圆全章复习导学案

圆全章复习导学案
圆全章复习导学案

胡总中心学校九年级数学科圆复习课(一)导学案

胡总中心学校九年级数学科圆复习课(二)导学案

胡总中心学校九年级数学科圆复习课(三)导学案

胡总中心学校九年级数学科圆复习课(四)导学案

胡总中心学校九年级数学科圆复习课(五)导学案

第一章学案分析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考纲要求: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史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系统组成和分类 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学习目标: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史 一、基础知识检测: (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是_____,目的是_____。 3、可共享的网络资源包括①_____(例如磁盘、打印机)②_____(例如工具软件、应用软件)③_____(例如文件、数据库)。 (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1、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早期阶段,计算机所采用的操作系统多为_____。 2、发展史: (1)远程终端联机阶段:实现____﹣通信线路﹣____的连接。 (2)计算机网络阶段:实现______﹣______的连接。代表性网络:______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诞生,采用的技术是______。 (3)计算机网互联阶段: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84年颁布了______缩写是使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实现了_____。 (4)高速、综合化的信息化网络阶段:NII的全称是_____的建立标志着计算机网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在计算机发展的早期阶段,计算机所采用的操作系统多为() A. 实时操作系统 B. 分时操作系统 C. 批处理操作系统 D. 嵌入式操作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最终目的是()。 A. 资源共享 B.信息交流 C.数据交换 D.网络办公 3.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 A.远程终端计算机系统 B. 通信系统的互联 C.ARPA NET的投入运行 D.OSI/RM的颁布 4.下列不属于网络资源的是()

化学_必修一第二章复习学案

第二章 物质的分类 基础知识梳理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的存在形态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有两种:一种是______态,即单质;另一种是______态,即化合物。 2.元素与物质的多样性 (1)、每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单质,许多元素还可以形成性质不同的多种单质,如碳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单质,互称 。 (2)一种元素与其他元素组成化合物,元素种类不同,组成的化合物不同,元素种类相同时也可能组成不同的化合物,如C 和O 可形成______和______两种氧化物。 二、物质的分类 1.初中我们已接触过简单的物质分类,如根据物质是否由一种物质(分子)组成,将物质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根据组成物质的____________,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我们熟悉的氧化物、酸、碱和盐是按照____________分类的。 (1)交叉分类法N a 2CO 3????? 按其组成的阳离子来分类,属于 盐按其组成的阴离子来分类,属于 盐按其溶解性来分类, 属于 盐 (2)树状分类法 物质??????? ????? 单质????? (如 ) (如 )化合物????? (如 ) (如 ) (如 )氧化物(如 )混合物 练习1.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 ( ) A .一定是纯净物 B .一定是一种单质 C .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D .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2.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次排列,其中正确的是 ( ) A .硫酸 纯碱 孔雀石[Cu 2(OH)2CO 3] B .硝酸 烧碱 绿矾[FeSO 4·7H 2O] C .醋酸 乙醇 碳酸钙 D .盐酸 熟石灰 苛性钠 三、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把____________物质分散在__________(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

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科学导学案+十个科学家的小故事

七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 【学习目标】 1、知道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2、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4、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全面看问题。 【重点难点】 1、通过“观察”各种自然现象,让学生对科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这节的关键是让学生意识到“观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及如何通过观察去得出实验答案。 2、从自然现象到最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并且在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里就要引用大量的例子来说明了。【课前准备】 1、科学要研究各种,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和。每一个小小的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 2、鱼在水中的沉浮除了与的活动有关外,还与的大小有关。 3、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 【学习过程】 一、1、观察活动一(奇妙的现象): (1)观察PPT上图片,描述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图1 ; 图2 ; 图3 ; 图4 。 (2)讨论这些图中的自然现象,谈谈你的想法与感受。 (3)请你说说你最感兴趣的奇妙现象,跟大家分享。 2、观察活动二(不断变化的自然界): (1)自然界的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着,请认真观察PPT上图片,它们各出现了哪些变化? 图1 ;图2 ; 图3 ;图4 ; 图5 ;图6 ;(2)你能举出一些发生在你周围的奇妙的变化吗?

第一章复习教学案

课题: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复习课(1) 教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规范的基本实验操作,会判断基本实验操作是否正确。 2.学会选择适当的分离和提纯方法(物理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萃取),主要根据各种方法的应用条件来选择。 3.注意基本仪器(如过滤器、冷凝管、分液漏斗、容量瓶)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4.能根据除杂原理和要求,正确选择试剂和设计试剂的顺序以及实验步骤。 5.学会有关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及相关概念的判断以及一些简单的计算。 6.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仪器、步骤和误差分析)。 7.能进行有关物理量之间转换的简单计算。 【知识梳理】我们已经学完了第一章的全部内容,试试能不能完成下列问题。 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问题1】归纳学过的几种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写出原理、仪器、注意事项,画出装置简图) 二、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问题2】本节学习了哪些化学计量?画出思维导图 【教学建议】以上内容都是最基本的知识点,以经过强化训练,学生应该能够自行完成。 【合作探究】 探究一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1.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原则是什么? 【解析】进行分离与提纯时,所选用的试剂一般只能与杂质反应,提纯过程中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试剂与杂质反应的生成物要易于与被提纯的物质分离。被提纯的物质要复原,尽量不浪费。所选用试剂应尽可能易得到。即符合“多得”“不增”“不减”“易分离”“易提纯”的原则。 2.几种常见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有哪些?(从实验原理、装置图、注意事项等方面总结)

【例1】氯碱工业是最基本的化学工业之一,它的产品除应用于化学工业本身外,还广泛应用于轻工业、纺织工业、冶金工业、石油化学工业以及公用事业。氯碱工业中制碱 的原料是饱和食盐水,由于粗盐中含有泥沙和Ca2+、Mg2+、Fe3+、S-等杂质,不符合电解要求,因此必须经过精制。学校实验小组精制粗盐水的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操作a的名称是,所用玻璃仪器是。 (2)在第Ⅱ步中,加入过量试剂甲后,生成了两种大量的沉淀,则试剂甲为溶液。 (3)在第Ⅴ步中,加入试剂丁直到溶液无明显变化时,写出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1)过滤玻璃棒、漏斗、烧杯 (2)NaOH (3)NaOH+HCl 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探究二离子的检验 如何检验Ca2+、Cl-、SO42- 、CO32-?(写出试剂、操作过程) 【解析】 【例2】化学实验探究小组在学期末接受了一项新的任务,实验室中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Na2CO3、Na2SO4、H2SO4、BaCl2中的某一种,为确定各是何种溶液,他们分别进行了以下实验:(1)A+B→溶液+气体;(2)C+D→溶液+沉淀;(3)B+D→溶液+沉淀(X);(4)A+D→溶液(Y)+沉淀;(5)沉淀(X)+溶液(Y)→溶液+气体。 由以上实验可知A为,B为,C为,D为。 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 (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第一章导学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导学案 【导学范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第一章 【导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作品写作背景,以及作者情况。 2.在通读全文的同时,把握第一章内容,熟悉、掌握其中精彩的片段。 3.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导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 从名著中汲取养分,从保尔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培养崇高的道德品质。2.难点:熟悉第一章精彩片断,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导入】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 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欢迎进入名著阅读专题!阅读名著以自读 为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 【阅读名著的方法】 1.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以便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 2.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精彩部分和难点,则需要像读课文那样精读。二者结合,收获更多。 3.做点读书笔记。如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等 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以加深理解,扩展视野。 【解读课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初中学生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中考语文命题已经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名著类试题走进了中考。 【资料链接】 1.作家简介: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著名的布尔什维克作家,自他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问世以来,他就同书中的保尔.柯察金一道,成了世界上千万千万有志青年的朋友和楷模。 190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乌克兰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一家酿酒厂的季节工,母亲在大户人家当厨娘,家境十分贫寒。因此,他只念了三年的书,十岁左右就开始干活谋生。奥斯特洛夫斯基干过各种职业,如帮人家牧马,在车站食堂当小伙计,在发电厂当助理司炉等,贫困屈辱的生活培养了他对旧世界的仇恨和反抗性格。13岁的时候,他就开始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18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家乡一度被德国军队占领,他冒着生命危险去完成组织上交给自己的收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声现象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复习基础知识,构建知识框架 2.掌握两种物理实验方法 3.知道声音的特性,会识别波形图 4.会利用回声测距 重点:声音的特性及波形图的识别 难点:涉及声源移动的回声测距问题 【疏理知识,落实双基】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易错题:如图是真空铃实验装置,把正在响着的铃放在玻璃罩内,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 (1)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将会______;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 铃声将会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2)假如抽气机若把罩内空气全部抽去,当你靠近玻璃罩时______(能/不能)听到铃声;我们可以由此推理得出。 发现: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2.声音的传播 (1)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的形式传播。 (2)介质:、、均能传声,真空传声。 3.声速 (1)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的,在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还与有关,在15摄氏度空气中声速是。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再进入人耳,这个声音叫回声。回声的重 要应用是测距和定位,测量原理是________。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 易错题: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D.“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发现: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个特性是、和。 名称概念影响因素相关关系 音调声音的发声体的频率频率高,则音调; 频率低,则音调。 响度声音的(强弱), 常用分贝(dB)表示发声体的振幅及距离发 声体的远近 振幅大,则响度; 振幅小,则响度。 音色声音的品质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决定。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一般音色 考点三声的利用 易错题: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回声定位的是() A.蝙蝠夜间进行觅食B.捕鱼船的声呐系统C.医学上的超声洗牙D.倒车雷达发现: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导学案(最新整理)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导学案 主备人:廖荣滔审核人:温秀花 第1 课时元素周期表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3、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课前导学】 阅读课本P4-5 的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一、原子序数 1.定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原子序数=== 【课堂互动导学】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 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②周期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 周期称为,周期称为长周期, 第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课堂练习 1 请大家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

思考与交流:如果不完全周期排满后,应为几种元素?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个纵行共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 个副族,一个族,一个族。 a、主族:由元素和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用A 表示: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b、副族:完全由元素构成的族,用B 表示: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 c、第Ⅷ族:三个纵行 d、零族:第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 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③族的别称 ⅠA 称为元素ⅡA 称为元素ⅣA 称为元素 ⅤA 称为元素 ⅥA 称为元素ⅦA 称为元素 零族称为元素 归纳小结: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1、。 2、。 3、。 课堂练习2:请描述出Na、C、Al、S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课堂练习3:某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ⅦA 族它是元素。P 相邻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课堂效果反馈】 1.19 世纪中叶,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提出原子学说B.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2010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doc

第一章:声现象 一、【自主学习】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______停此,发声停此。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不能传声,____、_____、______均能传声。在150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中次之,在_____中传播最慢。声音是一种______,它具有______。声音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其中声音的_____叫音调,音调与_____有关,_______,音调高,____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_______,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__也不同。 2、乐音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_的,噪声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 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和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2)在______中减弱噪声,如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叫做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 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监测与________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________并可用来预报________、和监测____________。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得_______,很容易______障碍物,而且_______ 。 二、【课堂导学】 【例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拓展变式】 “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人耳的。 【例2】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二胡的 声音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拓展变式】 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 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例3】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跟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 ,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第一章教师导学案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能够辨别出基本的 几何体。 2.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 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 其实行简单分类。 学习重点 1、理解常见几何体的基本特征, 2、常见几何体的分类, 学习难点 1、常见几何体的基本特征, 2、常见几何体的分类, 先学 一教材助读 阅读p2--3,回答下列问题: 1.能准确说出简单几何体的名称 2.什么叫做棱柱的棱、侧棱? 3.棱柱有哪些性质? 二先学自测 认一认: 画一画请学生用笔画出长方体、正方体、棱柱、 棱锥、圆柱、圆锥、球。 后教 理解棱柱 (1)与笔筒形状类似的几何体称为棱柱。 以六棱柱为例理解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底面。 (2)棱柱的分类。 人们通常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为三棱柱、四 棱柱、五棱柱、六棱柱……它们底面图形的形状分 别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需要说 明的是:棱柱又分为直棱柱、斜棱柱。本书讨论的 都是直棱柱。 直棱柱斜棱柱 (3)说一说棱柱与圆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4)根据这些几何体的特征对它们实行分类。 当堂检测 常见的几何体:柱、锥、(台)、球 谈谈你对这节课的收获 ------------------------------------- ------------------------------------- ------------------------- 课后作业 习题1.1:第1、2题 1. 2 (1) (2) 3.说说三棱柱,四棱柱各有几个面,几个顶点,几条棱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 学习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理解点、线、面, 初步感受点、线、面的关系。 2、了解相关点、线、面及某些基本图形的一些 简单性质。 学习重点 1、理解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的关 系。 2、了解相关点、线、面及某些基本图形的一些 简单性质。 学习难点 1、理解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的关 系。 2、了解相关点、线、面及某些基本图形的一些 简单性质。 先学

第二章物态变化中考复习导学案

导学提示 例1全面考察学 生对“观察水的 沸腾”实验的掌 握情况。教者在 此可提醒学生, 烧杯下垫有石棉 网,可均匀受热。 用酒精灯的外焰 加热,酒精灯外 焰的温度高。拓 展变式,是针对性的变式训练。 在此可补充画水 的温度随时间变 化的图像。 第二章:物态变化 一、【知识回顾】 1、温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一切物体都具有温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 温度计,它是利用测温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体温计量程 为 ,分度值是 。 2、人们将物质的 称为物质的三态。 3、 叫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与 有关,物态变化过程伴随 着能量的转移,即吸热的物体能量 ,放热的物体能量 。物态变化 有 、 、 、 、 、 六种形式,其中的三个吸热过程是 、 、 其中的三个放热过程是 、 、 。 4、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以 形式汽化的。 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在空气中形成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等上面 成小水珠,这就是露。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当温度降低时,水蒸气就 成小水珠附在这些浮尘上,形成雾。深秋或冬天的夜晚,当地面温度迅速降到 0oC 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 而形成固态的小冰晶,这就是霜。 5、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熔化图像,可知 物 质是晶体,其熔点是 。 二、【典型例题】 【例题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实验器材除了烧杯、水、铁架台、石棉网、火柴、中心有孔的 纸板外,还需要器材有 和 。 (2)为节省时间,可采取什么措施? (3)实验中观察什么? (4)水中气泡在沸腾前 ,沸腾时_ __;水的 声音在沸腾前_ 沸腾时__ _。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 __;沸腾 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 __。 【拓展变式】 小华所在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水的沸点,取了200g 的水加热,右表是他们 记录的有关数据。 (1)加热前水的温度19℃,把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水需吸收的 (2)热量为 J 。(假设加热过程中水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 (3)小华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间过长。如果要适当缩短 实验时间,则可行的一种方法是 。 (4)试分析水的沸点不是100℃的可能原因(写出一种即可) 。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导学案(第1课时)

人教版化学必修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导学案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知识梳理】 一、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用作热源的仪器——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 (1)用酒精灯的_ _加热。 (2)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_ ___。 (3)绝对禁止拿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4)灯内酒精存量应多于容积____ _____,少于容积的_____ ____。 (5)熄灭酒精灯时只能用__ ____盖灭,绝不能用嘴吹灭。 (6)酒精灯不用时,必须____ _____,以防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太大,不易点燃。 2.用作容器或反应器的仪器。 (2)需隔石棉网加热的仪器,其主要用途和注意事项如下表。

(3)不能加热的仪器,其主要用途和注意事项如下表。 3.用作分离物质的仪器。 4.其他仪器。 (1)干燥管、用途:用固体试剂除去气体杂质。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不可加热。 ②__ _进__ _出(填“粗”或“细”)。 (2)表面皿。 用途:①作烧杯、蒸发皿等容器的盖子。 ②pH 试纸等试纸的变色实验。 注意事项:___ __加热。(填“能”或“不能”) (3)滴瓶。 用途: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注意事项: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不可互换,不能将滴管平放或倒置,以免溶液流入胶头。 (4)胶头滴管。 用途:用于吸取和滴加液体。

注意事项:胶头滴管使用时不要将液体吸入胶头内,不能平放或倒置;滴液时不可接触器壁;用后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注意】(1)加热后的仪器不可直接放在桌面上,应该放置在石棉网上冷却至室温。 (2)广口瓶和集气瓶不同,广口瓶瓶口内侧磨口,用磨口玻璃塞可使其密闭,而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口,需毛玻璃片才可密闭。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根据药品的性状和用量选择取用方法。 (2)向仪器内加入药品的操作方法。 ①向容器内加固体药品 ②向容器内加液体药品 2.物质的溶解: (1)固体的溶解。 使用仪器:_____、_____、_______等。促溶方法:_____、_____、_____等。 (2)液体溶解。 一般方法:将_______的液体沿着器壁慢慢注入_______的液体中,并用玻璃棒轻轻搅动。 (3)气体的溶解。 ①对溶解度不大的气体,如CO2、Cl2、H2S等,用如图(a)所示装置。 ②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___、____等,用如图(b)所示装置。 3.玻璃仪器的洗涤: (1)洗涤干净的标准:内壁附着均匀的水膜,既不聚成_____,也不 _________。 4.试纸的使用: (1)试纸的类型和用途。 ①石蕊试纸(红、蓝色):定性检验溶液的___________。 ②pH试纸:定量(粗测)检验酸碱性的强弱。 ③品红试纸:检验___等有漂白性的物质。 ④KI-淀粉试纸:检验_____等有氧化性的物质。 ⑤醋酸铅试纸:检验硫化氢或硫化物。 (2)试纸的使用方法。 ①检验液体:取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试纸

七年级数学第一章导学案

七年级数学第一章导学案 第1学时 内容:正数和负数(1) 学习目标: 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小数)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两种意义相反的量 学习难点:正确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归纳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 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3、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 二、探究新知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练习 P3第一题到第四题(直接做在课本上) 三、练习 1、读出下列各数,指出其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2, 0.6, +1 3 , 0,—3.1415, 200,—754200, 2、举出几对(至少两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浙教版七年级下数学复习-第二章导学案(最新整理)

七年级数学(下)组别_____ 姓名_____ 主备人:沈美芳 日期:2013/05/ 审核人 批改 第二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1、学习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即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在解决生活和生产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体会通过消元把多元化归为一元的思想方法。 【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 1、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 (1)含有 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 的 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 (2)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 组。 2、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 (1)两个含有 个未知数的 次方程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2)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 。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 ,方法有 、 。*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化三元为二元再化二元为一元。代入法的步骤: 1)将方程组里的一个方程变形,用含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 2)用这个代数式代替另一个方程中相应的未知数,使解 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解 元一次方程,并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 3)把求得的这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变形后的方程或方程组中任何 一个方程,求得另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方程组的解 加减法步骤; 1)在所解的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如果某个未知数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可把两个方程 ,即可消去这个未知数;如果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则可把两方程 消去这个未知数(2)如果方程组中不存在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选取一组系数(最小公倍数最小的一组),将两个方程分别乘以一个适当的数,使这两个系数的绝对值相等,再用加减消元. 三、复习练习 基础题: 1、下列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 (A)x 2+x+1=0 (B)2x+3y-1=0 (C)x+y-z=0 (D)x+011=+y 2 已知是二元一次方程mx+y=10的一个解,则m 的值为 。 ???-==24y x 3、已知3x m-1-4y 2m-n+4=1是二元一次方程,则m= ,n= . 4、下列方程组中,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导学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1.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诞生——1869年,化学家首制。 ↓ 绘制规则—— 将元素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将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 ↓ 意义——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 2.元素周期表的演变 (1)演变: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为____________留下的空位先后被填满。 (2)编排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____________。 二、现行元素周期表 1.原子序数 (1)含义:按照元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周期表 (1)编排 ①把__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________的顺序从____到____排成横行叫做 周期。 ②把______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________的顺序由____到____排成纵行,叫做族。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①周期 a.个数:元素周期表中有____个周期。 b.特点:每一周期中元素的____________相同。 c.分类:

周期??????? 短周期????? 第一周期: 种元素第二周期: 种元素第三周期: 种元素长周期????? 第四周期: 种元素第五周期: 种元素第六周期: 种元素 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目前只发现26种元素, 未排满 ②族 a .个数:元素周期表中有____个纵行,但只有____个族。 b .特点: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的族序数等于其________________。 c .分类: 主族:在族序数后标A ,如周期表中第14个纵行表示为第______族。 副族:在族序数后标B ,如周期表中第6个纵行表示为第______族。 0族: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He 为____),其化合价定为____。 Ⅷ族:周期表中第__________纵行。 ③常见族的特别名称:第ⅠA 族:________元素;第ⅦA 族:________元素;0族: ____________元素。 知识点一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的七个周期永远不会改变 B .元素周期表有九个横行,分为七个周期 C .元素周期表有十八个纵行,分为十六个族 D .元素周期表有十八个纵行,分为十八个族 2.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将长式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族号取消,从左往右改为18 列,碱金属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不仅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B .第14列元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 C .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 D .第16、17列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3.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元素的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对应的元素与它们在周期

第一章复习学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复习目标】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描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掌握碱金属和卤素的性质; 3、理解核素的表示方法和同位素; 4、会应用元素周期律; 5、能判断化学键类型,会写常见物质的电子式。 【知识梳理】 (一)原子结构与同位素 1、原子的构成: 2、原子的表示方法: ①原子可表示为,代表的意义是。 ②a b X c d的含义:a代表,b代表,c代表,d代表。 3、原子中各粒子存在的数据关系: ①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②电子关系: 对于中性原子:核外电子数===; 对于阳离子:核外电子数=; 对于阴离子:核外电子数=。 4、元素、核素与同位素: (1)概念: ①元素:具有相同的的原子的总称。 ②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和一定数目的的一种。 ③同位素:相同而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互称为同位素。(2)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及结构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到排列; ②将的各元素按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称为一周期; ③把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称为一族。(2)周期表的结构: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周期序数=;主族序数==;主族元素的负化合价=。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及内容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等)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 (2)运用列表对比,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三)化学键 1、化学键:在原子结合成分子时,叫做化学键。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的断裂和的形成的过程。 2 二、规律方法总结 1、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判断规律 (1)元素金属性的判断规律 ①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向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人教 B 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一章导学案

课题:角的概念的推广 第一章第 1 节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角的概念及推广。2.掌握终边相同的角及象限角的概念。 【学习重点】角的概念的推广。 【学习难点】1.角的旋转合成。2.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学习方法】阅读,讨论,练习 【学习过程】 一、预习成果展示(学生以思维导图形式展示预习成果) 二、小组探究解疑(小组合作学习新知,讨论解疑) 1.角的概念的推广: 2.角的加减法运算: 3.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 4.象限角(轴上角): GAGGAGAGGAFFFFAFAF

三、反馈矫正点拨(将难点问题集中呈现,教师点拨) 1.(1)分别写出终边在x正半轴和负半轴,y正半轴和负半轴,x轴和y轴上的角的集合。 (2)分别写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的角的集合。 2.在直角坐标系中,判断下列语句的真假: (1)第一象限的角一定是锐角。 (2)终边相同的角一定相等。 (3)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 (4)小于90°的角一定是锐角。 (5)象限角为钝角的终边一定在第二象限。 (6)终边在直线y=3x上的象限角表示为0 060 ?,k∈Z。 k+ 360 3.在0°~360°范围内,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判断它们是第几象限角: GAGGAGAGGAFFFFAFAF

(1)-150°(2)650°(3)-950°15′ GAGGAGAGGAFFFFAFAF

GAGGAGAGGAFFFFAFAF 4.射线OA 绕端点O 逆时针旋转270°到达OB 位置,由OB 位置顺时针旋转一周到达OC 位置,求∠AOC 的大小? 四、 强化巩固练习(通过精选习题训练巩固新知) 1.若α分别是第一,二,三,四象限的角,那么2 α分别是第几象限角?α2的终边又分别在哪呢?(你能总结出一点规律吗) 2.小明发现自己的手表走慢了10分钟,他想把时间调准那么时针和分针各旋转了多大的角度呢? 3.(1)若 ? <<

必修一第一章复习学案

-- --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复习学案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考纲要求 1、了解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及简单的处理方法。 2、了解物质的分离、检验和提纯方法和区别并能简单应用 [知识回顾] 一、化学实验安全 1.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上警示性标志。下列化学品名称与警示标志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 .酒精—剧毒品 B.浓硫酸—腐蚀品 C .氯化钠—易燃品 D.烧碱—剧毒品 2、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浓硫酸应选用的标志是( ) A . B. C . D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一)1、不溶性杂质的去除————过滤、蒸发 1、A 、过滤是分离 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如 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 B、过滤作用: 。 C、实验用品: D、操作: → → (思考:如果要得到不溶性杂质则步骤为: → → → ) 2、 过滤 操作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其中 “一贴”: ; “二低”指① ② ;“三靠”指① ② ③ 3、蒸发:是浓缩或蒸干溶液得到固体的操作,仪器 、 、 、 。 注意:①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液滴飞溅出来 ②当出现大部分晶体时就停止加热 ③使用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持,后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④蒸发皿中溶液不超过三分之二 (二)蒸馏———— 不同的液体的分离 A 、蒸馏是利用互溶的液体但 不同进行混合物分离一种方法。如:石油的分馏;海水的淡化;蒸馏水的制取 B 、实验用 品: ; C 、温度计的位置: ;冷凝水的流向: ;碎瓷片的作用 ; (三)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萃取和分液 A 、萃取是 的一种方法。如:从碘水提纯碘 萃取剂的选择依据: ,酒精不能用作萃取剂的原因: 。 B、分液是将 分离开来的操作。 C、实验用品: 。 D 、步骤: → → (四)物质的检验(以硫酸盐为例) 试样溶解配制成溶液先滴加 (排除 等离子的干扰)再滴加 溶液 现象 离子方程式 思考:如何检验可溶性氯化物、碳酸盐中的阴离子? (五)粗盐的提纯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光现象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识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基础回顾: 一、光的传播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_______,可分为_________光源,如:太阳、荧火虫等;和________光源,如:电灯、蜡烛等。 2、光在_________ 沿直线传播,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m/s,在其他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速度______,光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_______;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________。 二、光的反射 1、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________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光的________;过入射点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叫_________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________;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_________。我们能看见本还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的______ __进入我们的眼睛。 2、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 _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________两侧;反射角_______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的。 3、平行光射到光滑物体表面被反射后仍为_________,这样的反射叫_________;若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时,则反射光将________反射,使我们能从________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样的反射叫__________。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_________,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像与物体连线与镜面_________,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身高1.7m的人站在平面镜前1.5m处,则像高____m,像与物体间的距离是_____m。 2、平面镜成像是由于_______,进入人眼睛的光线___ _ 来自平面镜后的像发出的(填“是”或“不是”),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_________相交而成的。 3、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而小孔所成的像是_______的_______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_______而成的像,小孔成像,则是由于_________所成的像。 四、光的折射 1、光从空气______入水中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光的传播方向_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现象。 2、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被__________,还有一部分光________进入水中,此时折射光线_________法线,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当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将_______,当光垂直射向水面,折射光线的方向_______,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的。 3、站在岸边的人看到池水变_____;潜水员潜入水中看岸上的楼房变______;放在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弯折;水下的鱼变浅;雨后的太空出现彩虹现象等都可以用光的________来解释。 五、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如果用一个白屏来承接,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决定的。 3、色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___;颜料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___。 六、看不见得光 1、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_______,在红光之外是__ __,在紫光之外是___ __,人眼都看不见,称为不可见光。 2、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___________,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红外线越____,由此可用红外线敏感的胶片拍出的_____ __,对疾病做出诊断;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后温度_____,因此人们利用红外线加热物体;红外线的穿透能力较_______,可以用来进行遥控。 3、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________作用强,能杀菌,应用紫外线的_________效应,进行防伪。 作图练习: 1.完成下列反射光路图,并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 2.作出下列反射现象中的平面镜; 3.已知一束光与水平方向成? 30,要使光竖直向下射向井底的青蛙、平面镜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_______,并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 30 3题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