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卵泡液中肿瘤坏死因子_和_干扰素水平对体外受精妊娠结局的影响

卵泡液中肿瘤坏死因子_和_干扰素水平对体外受精妊娠结局的影响

卵泡液中肿瘤坏死因子_和_干扰素水平对体外受精妊娠结局的影响
卵泡液中肿瘤坏死因子_和_干扰素水平对体外受精妊娠结局的影响

论 著

基金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资助项目(2007118)作者单位: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辽宁沈阳110001;2.三峡大学仁和医院生殖中心,湖北宜昌443001

电子信箱:w angxx @sj hos p ita.l org

文章编号:1005-2216(2009)11-0859-02

卵泡液中肿瘤坏死因子 和 干扰素水平

对体外受精妊娠结局的影响

王秀霞1

,易晓芳2

,何丽霞1

,徐小延1

,杨大磊1

,孔 琳

1

摘要:目的 探讨卵泡液中肿瘤坏死因子 (TN F )和 干扰素(IFN )的浓度对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IVF ET )结局的影响。方法 2007年7月至2008年4月对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55例I VF 助孕患者应用酶联免疫方法(EL IS A )测定成熟卵泡液中TNF 和IFN 的浓度,分析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55例患者移植5周后临床妊娠28例(妊娠组),未妊娠27例(未妊娠组)。妊娠组IFN 浓度为(90.66 13.40)pg /mL,未妊娠组为(104.12 26.22)pg /mL,未妊娠组中I FN 浓度明显高于妊娠组(P <0.05);妊娠组卵泡液中TN F 浓度为(50.7 5.45)pg /mL,而未妊娠组为(51.99 3.25)pg /mL (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卵泡液中IFN 浓度影响I V F ET 的治疗结局,浓度高的患者不易获得妊娠,TN F 浓度对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关键词:I VF ET;TN F ;IFN ;卵泡液中图分类号:R 71 文献标志码:A

The presence of TNF and I FN i n human folli cu l ar flu i d and the ir re l ation s h ip w ith I VF outco m e . W ANG X i u x i a *,YI X iao fang,HE L i x ia *,XU X i ao yan *,YANG D a lei *,KONG L i n *. *

China M ed ical Un i ver sit y

Shengjing H osp ital ,O 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D e p ar t m ent ,Shenyang 110001,China

Abstrac t :Ob jec tive T o i nvesti g ate the presence o f TNF and IFN i n hu m an follicu lar fl u i d co llected fro m i n v itro fertilizati on e m bryo transp l antation pati ents .and to fi nd the effect to I V F –ET outcom e .M eth od Enzy m e li nked i m muno sorben t assay w as used to m easure the concentra tion o f TNF and IFN i n m a t ure fo llicu l ar fluid .The I VF treat m ent outcom e w as close l y fo ll ow ed up .T he re l a ti onsh i p bet w een the concentration and t he outcom e w as discussed by sta ti stica l ana l y si s .Resu lts T he concentration o f IFN and i n hu m an follicu lar fl u i d of w o m en w ho go t pregnancy i s (90 66 13.40)pg /mL ,wh ile w o m en who d i d not get pregnancy is (104.12 26.22)pg /mL and ,w hich i s si gnificant ly hi gher than pregnant g roup(P <0.05).T he concentra tion o f TNF i n hu m an fo lli cular fl u i d of w o m en who got preg nancy is(50.7 5.45)pg /mL,wh ile wom en w ho did no t g et pregnancy i s (51.99 3.25)pg /mL ,w hich i s not sign ifi cantl y h i gher than pregnant group(P >0.05).Conclusion T he hi gher concentrati on o f IFN in m ature fo llicu l ar fl u i d w ill cause the l ow er the pregnancy rate o f I V F treat ment ;TN F has no e ffect to IVF treat m ent outco m e .K eyword s :I VF ET;TN F ;IFN ;fo llicular flui d 生殖系统免疫调节的细胞和分子基础研究是近年来生殖医学研究热点。T h1型和T h2型细胞以及NK 细胞等免疫细胞在生殖调节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前期研究结果显示:行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I V F ET )助孕治疗患者卵泡液中自然杀伤细胞CD 56+NK 细胞及活化的CD56+NK 细胞的比例与临床妊娠结局相关,即浓度高者其临床妊娠率降低。推测由于卵泡液中活化的CD56+

NK 细胞增加,使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增加,导致卵细胞发育的内环境发生

了变化,使卵子质量下降,从而导致妊娠率降低。TNF 及 干扰素(IFN )是NK 细胞活化后分泌的主要细胞因子,具有促进T 、B 细胞分化,介导炎性反应的功能,而且IFN 不仅是NK 细胞的自分泌因子,还是Th1型细胞因子,其浓度增加,将影响妊娠及妊娠维持[1]。本研究旨在探讨卵泡液中细胞因子TN F 及IFN 的浓度对I V F ET 临床妊娠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卵泡液样本采集 选自我院生殖中心2007年7月至

2008年4月首次接受I VF 助孕治疗的患者,年龄在35周岁以下,近3个月内未应用过激素类药物,不孕原因为单纯输卵管因素,既往无自然流产史。患者身体健康,无免疫性疾病史,基础内分泌水平正常。常规长方案促排卵治疗,在取

卵日收集取卵时第1和第2个卵泡直径大于16mm的卵泡液,排除含有空卵泡及混血的卵泡液,300g离心10m i n,将上清液转移至Eppendorf管(EP管),-70!冻存;共55例患者的卵泡液待测。所有标本的采集均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的通过并征得患者本人同意。

1.2 主要仪器 酶联免疫仪(ANTHOS2010,澳大利亚)、台式离心机、涡旋震荡器、电子天平、水浴温箱、微量移液器(1000L、100L、10L)、移液器等。

1.3 检测试剂 人卵泡液TNF 及IFN 酶联免疫试剂盒(96T,美国Bende r公司)。

1.4 卵泡液中TN F 及I FN 的检测 分别设标准品孔、待测样品孔。标准品孔加入50L标准品,样品孔加入50L卵泡液;每孔加入10L生物素标记液后加入100L 酶标液,轻轻混匀15s,酶标板加盖,37!反应60m in;弃去液体,甩干;洗板机清洗5次,每次静置15s;每孔加底物A、B液各50L,反应5s后37!,避光孵育反应15m i n;依序每孔加终止溶液50L,终止反应,混合30s,保证所有孔由蓝色变为黄色;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依序测量各孔的光密度(OD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相应浓度值。

1.5 妊娠标准及分组 自移植日始5周后超声检查见到胎心者诊断为临床妊娠。根据此标准将所得标本分为妊娠组和未妊娠组。

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 s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妊娠组28例,未妊娠组27例。两组在患者年龄、促排卵所用药物剂量、获卵数、受精率及卵裂率等指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

妊娠组IFN 浓度为(90.66 13.40)pg/mL,未妊娠组为(104.12 26.22)pg/mL,即未妊娠组中IFN 浓度明显高于妊娠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妊娠组卵泡液中TN F 浓度为(50.7 5.45)pg/mL,而未妊娠组为(51.99 3.25)pg/mL,即未妊娠组中IFN 浓度略高于妊娠组,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IFN 与I VF ET妊娠结局 IFN 是T h1型细胞因子,在生殖过程中发挥细胞毒性作用。其增高与不良的妊娠结局相关[1]。因此IFN 在卵泡生长中的作用也受到人们的关注。G rasso等[2]测定了自然周期排卵的人卵泡液中、卵巢动脉中和外周血中IFN 的浓度,证实了人卵泡液中含有IFN ,且其含量明显高于卵巢动脉及外周血,认为卵泡液中IFN 来自卵巢淋巴细胞所分泌。体外实验显示IFN 可通过下调甾类激素灵敏调节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及受体,影响颗粒细胞分泌功能[3]。但卵泡液中I FN 与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关系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对促排卵周期成熟卵泡液中I FN 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卵泡液中IFN 浓度增高可能不利于妊娠。结合前期实验结果,推测由于某种因素导致卵泡液中IFN 浓度增高,诱导NK细胞活化,而活化的NK细胞具有分泌I FN 的功能,通过自身的正反馈,使卵泡液中的浓度增加,导致颗粒细胞凋亡增加,进而影响卵子质量而使临床妊娠率下降。此推论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3.2 TNF 与IVF ET妊娠结局 动物研究结果显示卵泡液中含有TNF ,成熟卵泡液中浓度低于未成熟卵泡,并且体外实验结果显示TNF 浓度依赖性抑制颗粒细胞分泌E2、P4,并具有促进颗粒细胞凋亡的作用。张昌军等[4]通过放射免疫方法检测了取卵日卵泡液中的TNF 水平。结果显示妊娠组卵泡液TN F 水平显著低于未妊娠组,提示卵泡内TNF 水平影响I V F ET的妊娠结局。但也有人通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男方因素行I VF ET助孕治疗的患者HCG日成熟卵泡中TN F 水平的研究,认为TNF 的水平与临床妊娠率无关[5 6]。本实验测定的是因输卵管因素行I V F ET助孕治疗的患者的HCG日成熟卵泡中TNF 的水平,结果与上述K ilic和A si m akopoulos结果相似,在妊娠组和未妊娠组中TN F 的水平未见显著差异。出现此差异的原因,可能与标本的选择有关:张昌军所选患者为各种不孕症病因混杂的患者,而且所用卵泡液为所取卵泡的卵泡液总和,而本实验是单病种的患者及成熟卵泡的卵泡液。如前所述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液中TNF 的含量是不同的,但其确切机制,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尚定昆,郑晓群,颜卫华.TH1/TH2细胞因子与习惯性流产的

关系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16(4):25 26. [2] G rass o G,Asano A,M i naga w a T.I m m unoh i stoche m ical l ocali

zation of i n t erf eron ga mm a i n nor m al hu m an ovary[J].G ynecol

E ndocri no,l1994,8(3):161 168.

[3] Ch en XL,Gao H J,W ei P.Regu l atory eff ect of IF N ga mm a on

expression ofTGF beta1,T b eta R II,and St AR i n corpu s l ute

um of pregnant rh es u s m onk ey[J].Acta Ph ar m acol S i n,2003,

24(5):435 441.

[4] 张昌军,王华,周艳梅.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 对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3,

22(5):257 261.

[5] K ili c S,Evsen M,Tas de m i r N.Follicular fl u i d vasc u lar endo

t helial gro w t h f actor and t um ou r necrosis factor al pha concen tra

ti ons i n patients w it h endo m etri os i s undergo i ng ICS I[J].Rep rod

B i o m ed On li ne,2007,15(3)316 320.

[6] As i m akopoulos B,N i kolettos N,Papachristou DN.Follicu l ar fl u i d

l evels of vascular endot heli al gro w t h f act or and lepti n are ass oci

ated w ith pregnan cy outco m e of nor m alw o m en partici pati ng i n i n

tracytop las m ic s p er m i n j ecti on cycl es[J].Physi o lR es,2005,54

(3)263 270.

(2009-08-01收稿 2009-09-26修回)

2017年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正文目录 一、单克隆抗体:生物药领域最大的子行业,2016年全球市场900亿美金4 1)单克隆抗体:生物药领域最大的子行业,占据生物药市场的43% (4) 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信号通路中重要一环,药物研发的热门靶点 (5) 二、五大TNF抑制剂的结构、适应症、价格等的比较分析 (6) 1)TNF抑制剂的结构比较:四个单克隆抗体,一个融合蛋白 (6) 2)TNF抑制剂的销量比较:修美乐连续五年位居全球药品销量冠军 (7) 3)TNF抑制剂的适应症比较:修美乐和恩利获批的适应症较多 (10) 4)生物仿制药陆续获批,修美乐、类克和恩利面临冲击 (11) 三、我国单抗行业起步较晚,TNF抑制剂潜在市场规模约125亿元 (12) 1)我国单抗药物市场规模约70亿元,在生物制药领域占比较低 (12) 2)我国TNF抑制剂市场:三家国企+三家进口 (12) 3)我国TNF抑制剂市场约15亿元,潜在市场规模125亿元 (14) 四、相关建议 (15) 五、风险提示 (15) 图目录 图1:全球生物药市场 (4) 图2:临床研发和上市的生物药靶点 (5) 图3:TNF信号通路 (6) 图4:五大TNF抑制剂的结构比较 (7) 图5:修美乐的全球销量(单位:亿美金) (8) 图6:恩利的全球销量(单位:亿美金) (8) 图7:类克的全球销量(单位:亿美金) (9)

图8:Cimzia的全球销量(单位:亿美金) (9) 图9:Simponi的全球销量(单位:亿美金) (10) 图10:中国生物药品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12) 图11:样本医院TNF抑制剂的销量占比 (13) 表目录 表1:2016年全球药品销售前十名 (7) 表2:五大TNF抑制剂的适应症和价格比较 (10) 表3:TNF抑制剂的生物类似物 (12) 表4:在申报的进口TNF抑制剂 (13) 表5:我国上市的TNF抑制剂规格和费用 (14) 表6:部分在申报的以TNF为靶点的生物药 (14)

肿瘤坏死因子α

肿瘤坏死因子 摘要恶性肿瘤疾病目前仍是全世界需要共同面对的一个医学难题,其发病隐匿,早期容易被忽视,而临床患者多数已到中晚期,此时的疾病已很难治疗。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种能使肿瘤出血,并能抑制、杀伤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的蛋白类物质,1984年TNF基因的克隆开辟了临床试验的时代,是第一个用于肿瘤生物疗法的细胞因子,但因其缺少靶向性且有严重的副作用,对该基因的研究和应用形成了很大的障碍,目前很多研究人员正致力于该基因改造与应用。 关键词TNF、肿瘤 1TNF的生物学特征 TNF按其结构可以分为两种:TNFα和TNFβ。TNFα是一种单核因子,主要由活化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TNFβ是一种淋巴因子,由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产生,目前研究多为TNFα。 人的TNFα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与MHC紧密连锁[1],人的TNFα基因大小为2.76kb,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TNFα的蛋白质结构有多种形成,有二聚体、三聚体、五聚体,其中有生物活性的是三聚体。TNFβ位于TNF α的5’端,同样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构成,其中第4个外显子与TNFα高度同源,编码80%-90%的成熟蛋白质。 2 TNFα的来源与表达 TNFα在人体内的来源途径有很多,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都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和释放TNFα。目前认为TNFα主要的生物合成场所有心、肝、肺、肾[2]。各种外来刺激如内毒素脂多糖(LPS)、肠毒素、霉菌抗原、某些寄生虫的溶解物、病毒颗粒等,均可以引起TNFα的表达与释放。 在正常情况下,TNFα只由心肌间质的巨噬细胞产生,在某些病理状态下,如感染或内毒素的刺激下,心脏可以产生TNFα,Giroir[3]等研究证实这一点,在这些应激状态下,成熟的心肌细胞同样可以产生TNFαmRNA及其蛋白质,且产生的量同巨噬细胞产生的差不多。 Kleine等[4]证实,在生理状态下,脑内在结构和功能方面与巨噬细胞相似的细胞如神经元、小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均可合成分泌TNF、IL-6等细胞因子。在炎症情况下,这些细胞因子的水平明显升高,且对中性粒细胞有明显趋化作用[5]。有研究表明,有大约20%的恶性肿瘤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有关[6]。 3 TNFα受体 通过对TNFα分子一级结构的研究表明,C-末端在TNFα的生物学活性中起决定性作用。由于C-末端参与TNFα高级结构的构成,只要切掉1个氨基酸就可使TNFα丧失生物学活性。而N-末端的变化范围较大,适当改变其长度并不影响其生物学活性,N-末端还与TNFα对受体的结合能力密切相关,可能为与受体结合的部位。 TNFα生物学效应的发挥,有赖于其与靶细胞上的TNFR相结合,并通过受

干扰素

干扰素抗病毒研究进展 摘要: 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感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以及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 IFN具有毒副作用小,高剂量仅有一般生物制剂的常见反应,抗原性弱,可反复应用等优点。随着IFN基因工程产品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将大大提高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 关键词:干扰素;抗病毒活性;抗肿瘤免疫;生物学特性; 1 干扰素的分类和生物学活性 IFN蛋白家族基于它们的基因序列、染色体定位和受体特异性[2]分为3型,即Ⅰ型、Ⅱ型和Ⅲ型干扰素,Ⅰ型包括IFN-α、β、ω、ε、κ [3]、δ、τ、δ[4]等,但IFN-δ、τ、δ只在猪、牛、反刍动物和鼠体内检测到,在哺乳动物中IFN-α/β是多基因家族,IFN-α包括25个以上的亚型[5]。Ⅱ型干扰素由单基因家族IFN-γ构成,又称为免疫干扰素。Ⅲ型干扰素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因子,与Ⅰ型干扰素关系密切,称为IFN-λ[6-7],研究认为Ⅲ型干扰素有特殊的生理学功能[8]。干扰素本身并非直接抗病毒物质,其抗病毒作用体现在多方面。IFN对于病毒复制的任何阶段都具有靶向作用,包括穿入、转录、RNA稳定性、翻译起始、成熟、装配和释放过程。 2 干扰素的研究意义

近年来,国际反病毒和抗癌研究领域,在自然免疫调节和抗病毒物质,作为一种天然抗病毒蛋白质干扰素人类开发更多的关注。干扰素将成为一个21世纪的反病毒,防癌,其中最广泛使用的药物之一。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目前抗病毒药物的第一选择是,对肝炎的药物治疗总有效率约为20%-30%。慢性肝炎的药物干扰素代表发展方向。它是唯一的C型肝炎病毒的药物有效的治疗,它是最广泛的肿瘤细胞因子的临床治疗。病毒性皮肤病,慢性宫颈炎,呼吸道病毒感染和妇科疾病,丘疹皮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淋巴瘤,其主要标志。β-干扰素治疗多发性硬化症复发静脉使用。主要γ-干扰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γ-干扰素的免疫功能比α,β-干扰素强1000倍,不仅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自身免疫性疾病,还可以调整过渡到接近正常水平的免疫力。干扰素还用于生殖器衣原体感染,膀胱癌,生殖器疣,皮肤疾病,血液病,艾滋病相关综合征的治疗。世界上许多国家已批准生产和使用基因重组干扰素制剂为许多疾病的治疗。治疗后的临床应用表明,通常不严重的副作用,干扰素治疗,临床适应症正在不断发展扩大了干扰素的新用途 3.干扰素的生物学特性 研究表明,IFN生物学活性的发挥有赖于诱导的多种效应蛋白质的合成,其并不直接作为反应作用因子对其效应分子的基因组进行调控,而是通过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系统引发一系列特定的生化反应,最终达到效应分子表达的目的,而且IFN具有很强的活性,其活性呈多样性。 3.1抗病毒作用 IFN 、IFN—B、IFN 均有抗病毒作用一。动物试验证明,抗病毒活性远较I型低,和IFN—p能相互加强抗病毒作用。干扰素抗病毒具有广谱性,但它对细胞抗病毒作用是间接的,而且是非特异性的。当干扰素与细胞表面的干扰素受体 结合后,可诱导细胞内产生有酶活性的抗病毒蛋白(AndviralProtein,AVP)。已知的AVP至少有三种:蛋白激酶,磷酸二脂酶和2~5腺酸合成酶,前两种能破坏

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说明书

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酶联免疫分析(ELISA)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大鼠血清,细胞上清及相关液体样本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用纯化的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再与HRP标记的羊抗鼠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 试剂盒组成: 试剂盒组成48孔配置96孔配置保存说明书1份1份 封板膜2片(48)2片(96) 密封袋1个1个 酶标包被板1×481×962-8℃保存标准品:360ng/L0.5ml×1瓶0.5ml×1瓶2-8℃保存标准品稀释液 1.5ml×1瓶 1.5ml×1瓶2-8℃保存酶标试剂3ml×1瓶6ml×1瓶2-8℃保存样品稀释液3ml×1瓶6ml×1瓶2-8℃保存显色剂A液3ml×1瓶6ml×1瓶2-8℃保存显色剂B液3ml×1瓶6ml×1瓶2-8℃保存终止液3ml×1瓶6ml×1瓶2-8℃保存浓缩洗涤液(20ml×20倍)×1瓶(20ml×30倍)×1瓶2-8℃保存 样本处理及要求: 1.血清:室温血液自然凝固10-20分钟,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 清,保存过程中如出现沉淀,应再次离心。 2.血浆:应根据标本的要求选择EDTA或柠檬酸钠作为抗凝剂,混合10-20分钟后,离心 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该再次离心。 3.尿液:用无菌管收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 中如有沉淀形成,应再次离心。胸腹水、脑脊液参照实行。 4.细胞培养上清:检测分泌性的成份时,用无菌管收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 分)。仔细收集上清。检测细胞内的成份时,用PBS(PH7.2-7.4)稀释细胞悬液,细胞

干扰素基础知识

干扰素基础知识

干扰素 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以及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 目录: 一、干扰素 二、干扰素简介 三、干扰素多少钱 四、发现 五、什么叫干扰素(IFN) 六、品种及价位 七、作用机制 ①间接性 ②广谱性 ③种属特异性 ④发挥作用迅速 八、分类 九、干扰素制剂如何分类 十、临床上常用的干扰素有哪些制剂

1自然干扰素 2人体白细胞重组干扰素 3复合干扰素 十一、干扰素适应症 十二、干扰素有哪些不良反应 十三、如何应对干扰素的不良反应 十四、干扰素研究、应用历程 十五、病毒的克星——干扰素 十六、哪些人不宜使用干扰素治疗 十七、什么是长效干扰素 十八、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的区别 十九、干扰素治疗的禁忌证 二十、用途及用法 二十一、干扰素治疗乙肝效果 一、干扰素 药物类别:抗肿瘤药,抗病毒药;所属类别:生物反应调节剂药物名称:干扰素英文名称:Interferon 药物别名:序号中文别名英文别名 一.α干扰素 制剂/规格:序号制剂规格 1.注射剂5×10。单位(1 ml);1×106。单位(1 ml); 2.冻干剂l×10。单位

成份/化学结构:序号成份化学结构 药理作用:1.抗病毒作用:其抗病毒活性不是杀灭而是抑制病毒,它一般为广谱病毒抑制剂,对RNA和DNA病毒都有抑制作用。当病毒感染的恢复期可见干扰素的存在,另一方面用外源性干扰素亦可缓解感染。 2.抑制细胞增殖干扰素抑制细胞分裂的活性有明显的选择性,对肿瘤细胞的活性比正常细胞大500~1000倍。干扰素抗肿瘤效果可以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通过宿主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限制肿瘤的生长。 3.诱导细胞凋亡:干扰素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杀灭肿瘤细胞。 4.干扰素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免疫调节作用,对巨噬细胞及NK细胞也有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 药动学:干扰素在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后入血的速度较慢,需较长时间才能在血中测到。肌内注射后Tmax为5~8小时。一次肌注:106单位,血清浓度为100单位/ml,这比在病毒感染时自然产生的干扰素量为高。循环中的干扰素半衰期为2~4小时。只有少量干扰素能进入血脑屏障,脑脊液内的浓度约为血内浓度的l/30,只有在兔身上研究过排泄,排出量只有0.2%~2.0%。 适应症:1.用于多种恶性肿瘤,包括毛细胞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非何淋巴瘤、骨髓瘤、膀胱癌、卵巢癌、晚期转移性肾癌及胰腺恶性内分泌肿瘤、黑色素瘤和Kaposi 肉瘤等。 2.与其他抗肿瘤药物并用。 3.作为放疗、化疗及手术的辅助治疗剂。 4.病毒性疾病的防治。 用法用量:

干扰素基础知识

干扰素 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以及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 目录: 一、干扰素 二、干扰素简介 三、干扰素多少钱 四、发现 五、什么叫干扰素(IFN) 六、品种及价位 七、作用机制 ①间接性 ②广谱性 ③种属特异性 ④发挥作用迅速 八、分类 九、干扰素制剂如何分类 十、临床上常用的干扰素有哪些制剂 1自然干扰素 2人体白细胞重组干扰素 3复合干扰素 十一、干扰素适应症 十二、干扰素有哪些不良反应 十三、如何应对干扰素的不良反应 十四、干扰素研究、应用历程 十五、病毒的克星——干扰素

十六、哪些人不宜使用干扰素治疗 十七、什么是长效干扰素 十八、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的区别 十九、干扰素治疗的禁忌证 二十、用途及用法 二十一、干扰素治疗乙肝效果 一、干扰素 药物类别:抗肿瘤药,抗病毒药;所属类别:生物反应调节剂 药物名称:干扰素英文名称:Interferon 药物别名:序号中文别名英文别名 一.α干扰素 制剂/规格:序号制剂规格 1.注射剂5×10。单位(1 ml);1×106。单位(1 ml); 2.冻干剂l×10。单位 成份/化学结构:序号成份化学结构 药理作用:1.抗病毒作用:其抗病毒活性不是杀灭而是抑制病毒,它一般为广谱病毒抑制剂,对RNA和DNA 病毒都有抑制作用。当病毒感染的恢复期可见干扰素的存在,另一方面用外源性干扰素亦可缓解感染。 2.抑制细胞增殖干扰素抑制细胞分裂的活性有明显的选择性,对肿瘤细胞的活性比正常细胞大500~1000倍。干扰素抗肿瘤效果可以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通过宿主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限制肿瘤的生长。 3.诱导细胞凋亡:干扰素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杀灭肿瘤细胞。 4.干扰素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免疫调节作用,对巨噬细胞及NK细胞也有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 药动学:干扰素在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后入血的速度较慢,需较长时间才能在血中测到。肌内注射后Tmax 为5~8小时。一次肌注:106单位,血清浓度为100单位/ml,这比在病毒感染时自然产生的干扰素量为高。循环中的干扰素半衰期为2~4小时。只有少量干扰素能进入血脑屏障,脑脊液内的浓度约为血内浓度的l/30,只有在兔身上研究过排泄,排出量只有0.2%~2.0%。 适应症:1.用于多种恶性肿瘤,包括毛细胞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非何淋巴瘤、骨髓瘤、膀胱癌、卵巢癌、晚期转移性肾癌及胰腺恶性内分泌肿瘤、黑色素瘤和Kaposi肉瘤等。 2.与其他抗肿瘤药物并用。 3.作为放疗、化疗及手术的辅助治疗剂。 4.病毒性疾病的防治。

干扰素诱生剂 蔬菜抗癌的奥妙

干扰素诱生剂蔬菜抗癌的奥妙 研究人员筛选了30多种新鲜蔬菜,如生姜、青椒、洋葱、土豆、芹菜、胡萝卜、菠菜、花菜、白萝卜、蘑菇、莴苣、蚕豆、韭菜、黄豆芽、香椿、荠菜、西红柿、竹笋、大蒜等进行SOS 试验测定,结果表明,大部分蔬菜的丙酮提取物有抗SOS反应,可能与含有叶绿素有关;大蒜、韭菜、韭黄、黄豆芽、西红柿等10多种蔬菜的水溶性提取物可抑制SOS反应,其中韭黄、大蒜、韭菜的作用最强,SOS反应受到抑制,提示这些蔬菜有抗突变效能,水溶性提取物更接近生活条件,故抗癌意义更大。 各国科学家为了攻克癌症,都在积极努力地研究和探索蔬菜的抗癌机理。中、美、日等国家的科学家经达数十年的研究,已列举出认为能够以某种形式防治癌症的40多种蔬菜,诸如胡萝卜、番薯、大蒜、大辣椒、花菜、蘑菇、香菇、魔芋、南瓜、大豆、生姜、大葱、圆白菜、洋葱、白萝卜、韭菜、西红柿等等。于是,“要想防癌健身,多吃蔬菜瓜果”的信条便风靡全世界。 蔬菜抗癌的奥妙——含干扰素诱生剂。干扰素诱生剂能够诱导、刺激细胞本身产生干扰素,促进机体增强抗病毒感染的抵抗能力和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从葫芦科的丝瓜、蛇瓜、瓠瓜,萝卜属的红萝卜、白萝卜、青萝卜,到伞形科的胡萝卜,均含有干扰素诱生剂,为预防口腔癌、食道癌、胃癌和鼻咽癌,可尽量生吃上述富含干扰素诱生剂的蔬菜。 蔬菜中的一种主要成分β-谷固醇,具有防治肿瘤形成的作用。当给动物饲以含0.2%的β-谷固醇饲料后,动物结肠上皮细胞的增长比未加该饲料的对照组降低50%。另据试验,将动物先饲以致癌物质亚硝胺化合物,然后再饲以β-谷固醇,其中只有1/3的动物发生肿瘤,而对照组却有半数以上发生癌变。 富含多量硫化合物的蔬菜,有百合科的葱、洋葱、大蒜等等,十字花科的白萝卜、圆白菜和芜菁等。如十字花科蔬菜中含有吲哚类化合物和芳香硫氰酸等癌细胞的天然抑制剂。据美国科学家试验研究证实,十字花科蔬菜中富含的二硫酚硫酮有抗癌作用。经动物试验证实,服用硫酚硫酮化合物,可明显减少苯并芘诱发胃癌和肺癌。另据美国激素研究所研究发现,大白菜中含有叫吲哚-3-甲醛的化合物,能够分解同乳腺癌相关的雌激素,故经常吃大白菜可预防乳腺癌。专家们还建议,妇女多食用十字花科的蔬菜,对防止妇女所特有的癌肿疾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在B族维生素中,B2、B6、B12和叶酸等均具有防癌作用。降低化学致癌物质在体内的毒性,需要维生素B2参与。据实验研究显示,多吃含维生素B2的食物可防治肝癌。含维生素B2的蔬菜有:新鲜绿叶蔬菜、紫菜、香菇和鲜豆类等。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是食道癌高发的重要因素。防止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是预防食道癌发生的措施之一。缺乏叶酸还可导致宫颈癌、结肠癌、直肠癌和脑瘤等癌症,含有叶酸成分的主要蔬菜是菠菜、芹菜、牛皮菜、韭菜、包菜、花菜、莴苣等。该文摘自藏旗雷丸片官网!

人肿瘤坏死因子

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酶联免疫分析(ELISA)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盒仅供研究使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 使用目的: 本试剂盒用于测定人血清、血浆、或其它组织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用纯化的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再与HRP标记的羊抗人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人肿瘤坏死因子α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 试剂盒组成 120倍浓缩洗涤液30ml×1瓶7终止液6ml×1瓶 2酶标试剂6ml×1瓶8标准品(450ng/L)0.5ml×1瓶 3酶标包被板12孔×8条9标准品稀释液2ml×1瓶 4样品稀释液6ml×1瓶10说明书1份 5显色剂A液6ml×1瓶11封板膜2张 6显色剂B液6ml×1/瓶12密封袋1个 标本要求 1.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实验。 2.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3.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操作步骤 1.标准品的稀释与加样:在酶标包被板上设标准品孔10孔,在第一、第二孔中分别加标 准品100μl,然后在第一、第二孔中加标准品稀释液50μl,混匀;然后从第一孔、第二孔中各取100μl分别加到第三孔和第四孔,再在第三、第四孔分别加标准品稀释液50μl,混匀;然后在第三孔和第四孔中先各取50μl弃掉,再各取50μl分别加到第五、第六孔中,再在第五、第六孔中分别加标准品稀释液50ul,混匀;混匀后从第五、第六孔中各取50μl分别加到第七、第八孔中,再在第七、第八孔中分别加标准品稀释液50μl,混匀后从第七、第八孔中分别取50μl加到第九、第十孔中,再在第九第十孔分别加标准品稀释液50μl,混匀后从第九第十孔中各取50μl弃掉。(稀释后各孔加样量都为50μl,浓度分别为(300ng/L,200ng/L,100ng/L,50ng/L,25ng/L)。 2.加样:分别设空白孔(空白对照孔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操作相同)、待测样 品孔。在酶标包被板上待测样品孔中先加样品稀释液40μl,然后再加待测样品10μl(样品最终稀释度为5倍)。加样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孔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

人肿瘤坏死因子-αELISA试剂盒

人肿瘤坏死因子-αELISA试剂盒 产品编号:SEKH0047 适用于人血清、血浆或细胞培养上清液等样本 仅供研究,不用于临床诊断

目录 背景介绍 (01) 检测原理 (01) 注意事项 (02) 安全提示 (02) 试剂盒组成及储存 (03) 自备实验器材 (03) 样品收集及储存 (03) 试剂准备 (04) 检测步骤 (06) 结果判断 (06) 参数表征 (07) 参考文献 (09) 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 (10)

背景介绍: TNF-α是一种主要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的单核因子。人的TNF-α约2.76kb,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人TNF-α分子量为17kDa。在氨基酸水平上,人与鼠的TNF-α有79%同源性,TNF-α的生物学作用无明显的种属特异性。人类多种细胞均可表达TNF-α,包括B细胞,结肠柱状上皮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等。TNF-α的生物学活性非常复杂,包括对造血、免疫和炎症的调节;对血管和凝血的影响和对多种器官(肝、心脏、骨、软骨、肌肉和其它组织)的作用。 检测原理: 本ELISA试剂盒采用基于双抗体夹心法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技术。将抗人TNF-α单克隆抗体包被在酶标板上;分别加入梯度稀释的标准品和预稀释的样本,标准品和样本中的人TNF-α会与酶标板上的包被抗体充分结合;洗板后加入生物素化抗人TNF-α抗体,该抗体会与板子上包被抗体捕获的标准品和样本中的人TNF-α发生特异性结合;洗板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链霉亲和素,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会发生高强度的非共价结合;洗板后加入显色剂底物TMB,若反应孔中样品存在不同浓度的人TNF-α,则HRP会使无色TMB变成不同深浅(正相关)的蓝色物质,加入终止液后反应孔会变成黄色;最后,在λmax=450 nm(OD=450nm)处测定反应孔样品吸光度(OD),样本中的人TNF-α浓度与OD成正比,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和四参数拟合软件便可计算出样本中人TNF-α的浓度。 原理图:

干扰素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干扰素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高等生物化学中期答辩 作者:ZJJ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药物化学 学号:

干扰素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作者: 摘要:干扰素是人体受到病毒或双股RNA刺激物的刺激产生免疫应答,由细胞合成及分泌的一族蛋白质类,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干扰病毒基因转录或病毒蛋白组分的翻译,从而阻止或限制病毒感染,是目前最主要的抗病毒感染和抗肿瘤生物制品。本文就干扰素的分类、分子结构、作用机理、生物学活性、体外重组技术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做出预测展望。 关键词:干扰素研究进展应用前景 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interferon Author: (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072,China) Interferon (IFN) is human body gets virus or double stranded the exciting generation immunity of RNA exciter is respondent, by the cell synthesis reaches excretive gens protein kind ,has the function of regulating the immune function, antiviral and antitumo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ody's defense system. It can prevent or limit viral infection by interfering with viral gene transcription or translation of the viral proteins,so it is the main antiviral and antitumor biological products.The research of interferon classification, molecular structure,

干扰素抗肿瘤机制及其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中国药理学通报Chinese Pharmacological Bulletin2017 Sep;33(9) :1195 ~9?1195 ?网络出版时间:2017 - 8 - 20 16 :47 网络出版地址:http ://k n s. cnki. net/kcms/detail/34. 1086. R. 20170820. 1647. 006. html 干扰素抗肿瘤机制及其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张擦擦1,仲金秋1,曹玉珠1,吴佳伟1,陈文星,王爱云,陆茵 (南京中医药大学1.药学院,江苏省中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重点实验室, 2.江苏省中医药防治肿瘤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10023) doi:10. 3969/j. issn.1001 - 1978. 2017.09.0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1 -1978(2017)09-1195 -05 中国图书分类号:R-05; R341.1; R730. 22; R730.51;R977. 6 摘要:干扰素(interferons,IFNs)是多功能细胞因子家族成员 之一,是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近年来研究发现,IF-NS能够通过调控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转移及血管新生、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发挥强大的抗肿瘤作用。将其与其他 肿瘤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可抑制多种血液系统肿瘤及实体瘤 的发展进程。同时,采用IFNs诱导剂或将IFNs与新兴免疫 疗法联合应用能明显增加肿瘤治疗效果。该文综述了近几 年报道的IFNs抗肿瘤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为后续 科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指导。 关键词:干扰素;肿瘤;分子机制;转移;免疫;临床治疗 肿瘤作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及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 已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1]。肿瘤具有高度复杂性、可变性和 多样性的生物学特征,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以及有效合理的 治疗方案仍是目前科学研究的重心。传统的肿瘤治疗方式 包括外科手术、放疗、化疗,显示出较好疗效但均存在诸多弊 端。近年来兴起的肿瘤免疫疗法较传统肿瘤治疗手段明显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干扰素(interferons,IFNs)疗法作为 肿瘤免疫疗法中的重要一员,已有多年肿瘤治疗的临床经 验。大量研究表明,干扰素对多种肿瘤的生长具有很好的抑 制作用。例如,对于黑色素瘤[2]、恶性淋巴瘤[3]、肾癌[4]等 收稿日期:2017-05-12,修回日期:2017 -06-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 81403260,81573859, 81673725 ,81673648);江苏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计划 [苏教科(2013)10号文];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 助项目(N〇PPZY2015A070);江苏高校中药学优势学科建 设工程资助项目(PA PD)[苏政办发(2〇14)37号文];江 苏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N〇KYZZ15_0271, KYLX_0972) 作者简介:张婷婷(1994 -),女,硕士生,研究方向:中药抗肿瘤药理 学,E-mail:cassiett095@ 163. com; 王爰云(1974 -),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 向:活血化瘀中药对肿瘤转移的影响,通讯作者,心1:025- 85811237 , E-mail :way9815@ 163. com 临床治疗均表现出明显的抗肿瘤效应。最新研究显示,采用 IFNs与其他新兴疗法联合治疗肿瘤能够明显提高抗肿瘤疗 效,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结合最新研究对干扰 素抗肿瘤机制及其与肿瘤治疗的关系加以综述,为后续的科 学研究及临床指导提供参考。 1干扰素的分类 IFNS是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分泌型糖蛋白,具有抗增 殖、抗病毒、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等作用。根据其基因序列、染 色体定位和受体特异性等特点可分为I型、n型和m型if-NS。人类I型干扰素基因位于第9号染色体短臂,编码17 种不同的蛋白质,包括有13种亚型的IFNct及IFN(3、IFN S、IFN k、IFN?。I型IFNs具有一个共同的细胞表面受体正- NAR(interferon alpha receptor),由IFNAR1 和IFNAR2 两个 亚基组成。II型干扰素只有1种,g[I IFN7。IFN7的细胞表 面受体为 IFNGR(interferon gamma receptor),由IFNGR1 和IFNGR2两个亚基组成。I I I型IFNs包括IFNX1、IFN入2、IFNX3和IFNX4,前三者也分别被称为IL-29、IL-28A和IL-28B。IFNct主要来源于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N K细胞;IFNp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产生,少部分来源于巨 唆细胞;IFN7主要由浆细胞样树突细胞(plasmacytoid den-dntlC cells,PDC)生成;而淋巴细胞、髓样或上皮细胞能够产 生IFNX。其中,主要在抗肿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为I型和 I I型IFNs,而II型IFNs相比于I型IFNs毒副作用较小,在抗 病毒和抗肿瘤方面具有应用前景。III型IFNs通过基础研 究已被证明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5],但目前仅用于病毒性肝 炎的临床治疗。近年来,大量实验数据和临床报道证实IF-NS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可以明显延长肿瘤患者的无进 展生存期、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2干扰素发挥抗肿瘤效应的分子机制 2.1干扰素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发挥抗肿瘤效应恶性肿瘤 的形成是细胞生长失控,无限增殖所致。IFNs能够调节多 种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阻滞肿瘤细胞周期、促进肿瘤细胞 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2.1.1干扰素对细胞周期的调控恶性肿瘤细胞分裂生长 异常通常伴有细胞周期调节基因突变,导致生长启动蛋白过 表达。研究显示,干扰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肿瘤细胞周 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发挥抗肿瘤作用。Maeda等[6]利用荧 光泛素化细胞周期指示剂(FUCCI)对人肝癌细胞系Huh7检 测,结果显示,IFN

干扰素常识

一、什么是干扰素 1、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高科技、绿色抗病毒生物兽药。 2、是一类蛋白多肽,具有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 节作用的可溶性糖蛋白。 3、能诱导动物细胞产生多种广谱抗病毒蛋白。 4、抑制病毒增殖,增强机体免疫应答。 5、在动物抵抗病毒感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6、是目前所知发挥作用最快的病毒防御体系,几分钟内使机体处于病毒状态。 7、使机体在1-3周时间内对病毒的重复感染有抵抗作用。 二、干扰素的分类 根据产生干扰素细胞种类不同分为︱型和‖型 ︱型干扰素包括α、β 、δ、τ、ω 等亚型,最具有典型代表的是a亚型,具有强烈的抗病毒功能,因此又称抗病毒干扰素(IFN-α) ‖型干扰素目前只发现y亚型,具有强烈的免疫调节功能,因此又称免疫干扰素(IFN-y) ︱型和‖型均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抗肿瘤的作用 区别:抗病毒方面IFN-a﹥IFN-y 免疫调节方面IFN-y﹥IFN-a 三、干扰素的药理 GTPase 阻断病毒穿入 2?,5?-Aase 阻断病毒脱壳 抗病毒蛋白表达———Pkas ——细胞呈现抗病毒状态——阻断病毒复制 2?-PDEas 阻断病毒合成 活化NK细胞 MO吞噬功能亢进 激活免疫细胞——加强KT细胞功能——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ADCC活性增强 四、干扰素作用 1、抗病毒、抗肿瘤作用 干扰素进入机体后产生多种广谱抗病毒蛋白分解病毒RNA阻断病毒蛋白合成导致tRNA与氨基酸不能结合消除病毒感染。 2、免疫调理、免疫增强作用:激活T淋巴细胞,活化巨噬细胞,吸引淋巴细胞向 炎性组织移动。 五、吉莱德系列干扰素具有的显著特点和优势: 1、高浓缩型 ①每毫升的活性单位高达100多万,无须加量使用。

干扰素的作用机理以及干扰素的分类和产生的细胞

干扰素的作用机理以及干扰素的分类和产生的细胞 2014.9.29 详细介绍: 干扰素是人体受到病毒感染时产生的一种多功能蛋白质(生 物学上叫细胞因子)。我们都得过流行性感冒,当你发热、 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全身无力时,你就感受到了干扰素的 存在。当然也还有其它细胞因子的参与,但干扰素是病毒感 染时产生的最主要的细胞因子之一。如果您曾经注射过干扰素,医生会告诉你打干扰素后会出现“流感样症状”,这是因为流感时的症状其实也是干扰素引起的。 干扰素是个多功能的蛋白质,属于人体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 部分。总的来说,干扰素具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 1、抗病毒作用。当我们的机体感染病毒时,体内会产生大 量的干扰素。 2、抗增生作用。这是干扰素能用于治疗多种肿瘤的原因。 3、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是天然免疫的一部分,但干扰素 也参与多种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如增强感染的肝细胞表达被 T淋巴细胞识别的蛋白质,帮助T细胞识别病毒感染的细胞等。 4、抗纤维化作用。这是为什么干扰素治疗的病人肝纤维化 会明显好转。 此外,干扰素还有抗新血管增生、促进细胞凋亡等多种功能。

但在治疗慢性乙肝方面,抗病毒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以及 抗纤维化作用可能是主要的。 干扰素(IFN)是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细胞所产生 的一类分泌性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 生物学活性。α干扰素主要由人白细胞产生,β干扰素主要由 人成纤维细胞产生,α和β干扰素属于Ⅰ型干扰素,抗病毒作用较强。γ干扰素由T细胞产生,为Ⅱ型干扰素(免疫干扰素),其免疫调节作用较抗病毒作用强。 根据干扰素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抗原性和细胞来源,可将 其分为:IFN-α、IFN-β、IFN-γ。 IFN-ω属于IFN-α家族,其结构和大小与其它IFN-α稍有差异,但抗原性有较大的不同。 现在公认IFN-β和IFN-γ只有一个亚型,而IFN-α有约二十余个亚型。 自8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显示,干扰素(尤其是α-干扰素 及γ-干扰素)除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的作用外,还具有明 显的抗细胞增殖作用。因此,目前干扰素已被用于治疗多种 白血病

TNF肿瘤坏死因子的介绍

肿瘤坏死因子(TNF) 1975年carswell等发现接种bcg的小鼠注射lps后,血清中含有一种能杀伤某些肿瘤细胞或使体内肿瘤组织发生血坏死的因子,称为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1985年shalaby把巨噬细胞产生的tnf命名为tnf-α ,把t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毒素(lymphotoxin,lt)命名为tnf-β。tnf-α又称恶质素。 1.tnf的产生 (1)tnf-α是一种单核因子,主要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lps是较强的刺激剂。ifn-γ、m-csf、gm-csf对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产生tnf-α有刺激作用,而pge则有抑制作用。前单核细胞系u937、前髓细胞系hl-60在pma刺激下可产生较高水平的tnf-α。t淋巴细胞、t细胞杂交瘤、t淋巴样细胞系以nk细胞等在pma刺激下也可分泌tnf-α。sac、pma、抗igm可刺激正常b细胞产生tnf-α。此外,中性粒细胞、lak、星状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亦可产生tnf-α。 (2)tnf-β是一种淋巴因子,抗原和丝裂原均可刺激t淋巴细胞分泌tnf-β。pma刺激rpmi1788b 淋巴母细胞可分泌高水平tnf-β。 2.tnf的分子结构和基因 (1)人的tnf-α基因长约2.76kb,小鼠为2.78kb,结构非常相似,均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与mhc基因群密切连锁,分别定位于第6对和第17对染色体上。1984年从hl-60、u937等细胞中克隆成功rhu tnf-α cdna,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表达。人tnf-α前体由23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含76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切除信号肽后成熟型tnf-α为157氨基酸残基,非糖基化,第69位和101位两个半胱氨酸形成分子内二硫键。rhu tnf-α分子量为17kda。小鼠tnf-α前体为235氨基酸残基,信号肽79氨基酸残基,成熟的小鼠tnf-α(rmutnf-α)分子量为17kda,由15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第69位和100位两个半胱氨酸形成分子内二硫键,有一个糖基化点,但糖基化不影响其生物学功能。rhu tnf-α与rmu tnf-α有79%氨基酸组成同源性,tnf-α的生物学作用似无明显的种属特异性。最近有人报道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表达了n端少2个氨基酸(val、arg)的155氨基酸人tnf-α,具有更好的生物学活性和抗肿瘤效应。此外,还有用基因工程方法,将tnf-α分子氨基端7个氨基酸残基缺失,再将8pro、9ser和10asp改为8arg、9lys和10arg,或者再同时将157leu改为157phe,改构后的tnf-α比天比天然tnf体外杀伤l929细胞的活性增加1000倍左右,在体内肿瘤出血坏死效应也明显增加。tnf-α和β发挥生物学效应的天然形式是同源的三聚体。 (2)人和小鼠tnf-β基因分别定位于第6和第17号染色体。hutnf-β分子由20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含34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成熟型hu tnf-β分子为171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25kda。rhu tnf-β分子由202氨基酸残基组成,包括33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成熟分子169

肿瘤的化学治疗

六、肿瘤的化学治疗 耶鲁大学:氮芥 淋巴瘤:化疗的开始。 1. 可治愈的肿瘤(5%): ●绒毛膜上皮癌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何杰金氏病、非何杰金氏病、 ●睾丸生殖细胞癌、 、睾、 ●②腰椎穿刺鞘内给药:脑膜白血病; ●③动脉插管化疗:肝癌、头颈癌 ●④肿瘤内注射: 307 细胞增殖周期,哪些因素影响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 ●细胞增殖周期:肿瘤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这一间隔周期。 ●细胞增殖周期分为四个时相: ●G1期为DNA合成前期:刚分裂出来的子细胞继续增大,合成RNA、蛋白质,为S期DNA 的合成作准备。 ●S期为DNA合成期:DNA不断增加,增加1倍。 ●G2期DNA合成后期:以S期合成的DNA为模板,转录合成RNA,再翻译合成蛋白质。

●M期:为有丝分裂期,分裂为2个含有全部遗传信息的子细胞。 ●在一个肿瘤群体内可有不同增殖期的肿瘤细胞。 ●肿瘤化疗的敏感性与增殖比率、细胞周期时间和、倍增时间有关。 ●增殖比率(growth fraction):处在细胞增殖周期的细胞占整个肿瘤总体细胞数的百分比 ●细胞周期时间(cell cycle time):指肿瘤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的时间。 ●倍增时间(doubling time):肿瘤细胞或体积增长1倍所需的时间。 ●睾丸:21d、恶性淋巴瘤:25,骨肉瘤:34,HD:38,小细胞肺癌:81,肺磷癌:87,结肠 腺癌:96,乳腺癌:134,肺腺癌:134。 ●增殖比率高、细胞周期和倍增时间短的:对化疗敏感,甚至治愈。 ●增殖比率小,细胞周期和倍增时间长的:对化疗不太敏感。 复发 G0 致 312 什么是多药耐药性(MDR)? ●肿瘤细胞对一种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对其它作用机制和结构不同的抗肿瘤药物产生交叉 耐药性。多数针对天然药物:阿霉素、紫杉醇。 ●多药耐药基因MDR-l又称P170糖蛋白,为一种膜转蛋白,通过A TP供能,把抗癌药从 细胞内排出。钙通道拮抗剂异博定可与抗癌药竞争结合部位,逆转抗药性,但所需剂量太大,毒性限制其临床使用。大小肠、肝脾肾等解毒器官P170糖蛋白含量较高,对化疗不敏感。 1.摄取、转运机制改变:摄取减少、外排增加。 2.活化酶的量或活性降低;分解酶含量或活性增加; 3.药物作用靶向酶变异、或与药物亲和力改变:topoII 多柔比星抗药 4.DNA修复机制改变:

肿瘤坏死因子α

肿瘤坏死因子α 文章目录*一、肿瘤坏死因子α的基本信息1. 定义2. 专科分类3. 检查分类4. 适用性别5. 是否空腹*二、肿瘤坏死因子α的 正常值和临床意义1. 正常值2. 临床意义*三、肿瘤坏死因子α 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1. 检查过程2. 注意事项*四、肿瘤坏死因子α的相关疾病和症状1. 相关疾病2. 相关症状*五、肿瘤坏死因子α的不适宜人群和不良反应1. 不适宜人群2. 不良反应 肿瘤坏死因子α的基本信息 1、定义α肿瘤坏死因子(TNF α)是一种主要由巨噬细胞和 单核细胞产生的促炎细胞因子,并参与正常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α肿瘤坏死因子在许多病理状态下产生增多,包括败血症、恶性 肿瘤、心脏衰竭和慢性炎性疾病。在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液及关节中都可发现肿瘤坏死因子增多。 2、专科分类肿瘤科 3、检查分类免疫检查 4、适用性别男女均适用 5、是否空腹空腹

肿瘤坏死因子α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1、正常值 4.3±2.8ng/ml 2、临床意义测定血清或其他体液中TNF浓度,对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器官移植性排异、肿瘤、重症感染等疾病有诊断意义。 肿瘤:许多肿瘤细胞可产生TNF,因此在多种肿瘤时机体内TNF表达明显升高。TNF又可通过细胞毒作用,杀死肿瘤细胞或抑制某些肿瘤细胞增殖。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滑膜中有大量TNF。 在脓毒败血症、感染性肺炎等严重炎性疾病时血清中TNF含量明显增高。许多寄生虫病患者中TNF也显著改变。艾滋病患者体液中TNF也高于正常人。疟疾抗原、病毒和细菌均可诱导TNF 产生,TNF又反过来具有抗病毒、抗细菌、抗疟疾作用。 TNF与移植排斥反应密切相关,在患者的血清或尿液中TNF 的表达与排斥反应程度呈正相关。 肿瘤坏死因子α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 1、检查过程用双抗体夹心酶免疫分析法。将TNF α单克隆抗体包被于PVC板上,样品种的TNF α和单抗体结合后再与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免抗TNFα多克隆抗体结合,过氧化物酶与TMB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