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流域治理见成效,建设秀美新山亭

流域治理见成效,建设秀美新山亭

流域治理见成效,建设秀美新山亭
流域治理见成效,建设秀美新山亭

枣庄市山亭区水土保持治理情况汇报

山亭区水利局

一、基本概况

枣庄市山亭区地处沂蒙山区西南麓,属淮河流域运河水系,是个纯山区,境内大小山头1234个。全区总面积1018平方公里,辖10处乡镇(街道)一处管委会,255个行政村,总人口48.5万人。是鲁南典型的纯山区,贫困区。全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744.1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3%。“山多草木稀,地薄产量低,沟壑到处有,水过扒层皮”就是建区前全区自然状况的真实写照。

二、水土保持治理成果

建区以来,山亭区大力弘扬“扎根山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山亭精神,从小流域治理起步,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创建生态环境示范区、打造秀美山川为目标,持续开展了山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全区累计完成各类工程5800多项,开发治理小流域55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0平方公里。其中,坡改梯25万亩,(包括砂石山开

发整地4万亩);修梯田坝堰320万米;新建各类拦蓄工程800多座,营造水土保持林20万亩,发展经济林20万亩,栽植金银花600万墩;修建环山路450公里,建水保管理房1000多个;解决了230个村15万人的吃水困难,有效灌溉面积达20万亩;全区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城区建设初具规模,经济和各项事业迅速发展。2007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5.5亿元,其中农业产值达到10.28亿元,粮食总产达到15.09万吨,果品产量达到10万吨,财政收入和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2090万元和3974元。

近年来,山亭区政府以“三个代表”为指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着力打造水保建设平台,构建秀美山川,水土保持工作做出了突出成绩,取了得了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态环境大为改善,过去的荒山秃岭变成了花果山,形成“山顶松柏山腰槐,山坡果树布满崖,山下梯田山沟坝”的治理模式,林木覆盖率由过去的21.3%提高到现在的50.5%,处处山清水秀,部分流域形成小气候;二是生产和生活条件大大改善,通过大搞水土保持,过去“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土地产出率明显提高,农民收入连年增加;三是创建围泉、朱山国家和省精品流域五处,开发国家旅游景点三处;四是由于生态环境和生活水平的改

善,人们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随着山亭新城的不断建设,山亭区已成为鲁南大地的一道亮丽的生态旅游风景线。山亭区2000年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林业先进单位,省领导到山亭视察水土保持工作时给予高度评价。

三、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齐抓共管

发动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山亭区的一个好传统,农村税费改革后逐步取消了两工,给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带来了难度。为此区政府组织人员,多次进行调研活动,认为取消两工并不是在丢掉这个好传统,而是采取“一事一议”制度,只要坚持农民自愿,不搞强迫命令,坚持注重实效,不搞劳民伤财,农民是愿意投工投劳的。从1998年以来,国家每年安排我区一处重点流域国债项目,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紧紧抓住这一难得机遇,把国债项目当作体现“三个代表”精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德政工程来抓。区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区长任组长,区水利、农业、林业、交通、国土资源、财政等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流域综合治理项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工作的综合协调、技术指导和督查落实等工作。项目镇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并设立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开发建设施工指挥部,下设施工组、安

全组、财务组、后勤组,分工负责,严格落实工程领导负责制和技术责任制,落实治理任务到办事处、到村,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使项目建设一级抓一级,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好局面。

(二)科学规划、规范施工,打造精品工程

针对山亭区荒山资源多这一特点,我们组织水利、农技、林果等部门技术人员,组成规划班子,现场勘测,因地制宜,统一规划,以流域为单元,制订出了一整套完整的实施方案。在规划治理上:一是本着先坡面后沟道,先上游后下游的原则;二是以高程、坡度为依据,对5°—15°的坡耕地和砂岭化零为整,统一治理,建成高标准水平梯田,栽植坝堰果树和金银花,既增加经济效益,又防止水土流失;三是因地制宜,根据沟道特点建小型拦蓄工程、低水高调工程,充分拦截地表水,扩大灌溉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为农林果提供水源保证。

为确保国债项目工程如期保质完成,山亭区水利局制订了《小流域综合治理施工管理办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等一系列水土保持规范性文件,严格按照基建程序,实行工程投标招标制,根据工程内容制订标底,公开竞标、公开评标,签订中标承包合同,统一制订工程质量标准和工期,水利部门技术员吃住在工地,现场把关,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争创

精品工程、样板工程。

(三)以国债项目为龙头,带动全区水土保持工作。

山亭区从98年开始实施国债项目以来,坚持以治水保土为中心,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先后治理了徐庄大峪流域、北庄抱犊崮流域、熊耳山流域、山亭雪山流域、水泉杨庄流域、樱花山流域、店子镇富川流域,共投入资金11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550万元,治理小流域7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平方公里。每一项目都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施工、高标准验收,实现高产出、高效益的目标。在具体操作中,实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做到治理一片,见效一片,富裕一方,取得了良好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这七处国债项目全部顺利通过水利部验收,并被评为优质工程。山亭区依托小流域为基点,充分发挥示范小流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几条、十几条小流域连成大流域,规模治理,综合开发,形成产业基地。店子镇取消“两工”后采取了一事一议制度,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坡改梯4万亩,增加耕地200亩,大力发展“两花一枣”。在群众自愿和保证原承包土地数量不变的前提下,对土地进行调换,化零为整,实行“一村一大片,一户一大块”的经营方式,形成治理开发规模化、结构调整产业化,解决了一家一户想办办不了、村集体想干干不好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税费改革形势下的小流域综

合治理探出了一条新路子。

(四)制定激励政策,发展民营水保,加快治理步伐。

对小流域治理,山亭区政府采取“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自力更生为主,上级扶持为辅”的原则。在资金投入上,建立了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投入机制,坚持“谁治理,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利用上级扶持资金作引子,优先扶持治理积极性高的村。在用工政策上,项目区采取一事一议,实行农民轮换工、互助工政策,鼓励农民投资投劳自建工程,实行民办公助,大力发展民营水保。由于小流域治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群众乐于接受,愿意投资投劳,对部分不宜集中治理的荒山荒坡,实行公开拍卖,允许继承转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水泉镇五保老人李奉田自愿承包荒山500亩,常年吃住山上,治山造林,被山亭区政府授予“当代新愚公”称号;徐庄镇拍卖荒山5.8万亩,加快了水土保持治理步伐。截止目前,山亭区已发展民营水保户500多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以小流域治理为依托,注重实效,综合开发

在项目实施中,我们一是坚持小流域治理和林果基地开发相结合,以项目区水利工程带动果品基地开发,山亭区现已建起十大果品基地,冬天有冬桃,春天有樱桃,夏天有油桃,秋天有栗子、核桃和大枣,一年四季干鲜果品不断,果

品产量占枣庄市干鲜果品产量的70%以上。水泉镇樱花山流域通过综合治理,发展大樱桃,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提高了流域内经济效益,真正做到治理一条流域,带动了一方经济发展。二是把小流域治理和生态旅游相结合,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山亭区实行保护植被,封山育林政策,充分发挥自然生态修复功能,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创建抱犊崮、熊耳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两处,莲青山省级森林公园一处,建设旅游生态村55个,极大地改善了山亭区生态环境。山亭区2005年创旅游收入120多万元,接待游客50万人,从而提高了山亭区的知名度,三是把小流域治理和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和土地整理相结合、综合开发,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实现了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

(一)山亭区为纯山区,荒山面积大,治理任务重,水土流失现象依然严峻。

(二)山亭区建区时间短,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政困难,拿不出较多资金投入到水土保持工作中来。

五、下一步打算

今后,我们将在国家省市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加大投入力度,继续发扬过去治山治水的好传统大搞水土保持,措施

再加强,再创精品工程,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促进山区经济发展,确实把山亭区建设成为山川秀美的新山亭。

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

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 编者按: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正在深度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大数据时代给社会治理提出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因此,应适应大数据时代社会需要,变革社会治理方式。推进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看,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深圳市福田区在运用大数据手段推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方面再一次走到了全国的前面,率先进行了探索,对于研究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深圳市福田区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的实践探索 大数据时代,只有让政府以及各社会主体在合理共享各种最新数据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优势,深度挖掘数据的价值,在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内容和机制上不断创新,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和环境,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国家治理能力和实现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深圳市福田区充分认识基础数据的重要性,在如何保证动态、精准、充分占有基础数据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和探索。突出大数据理念 针对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的特点,深圳市福田区在推进

社会治理创新方面,树立大数据理念,推动智慧福田建设。 大数据应用的核心是数据处理。大数据应用要充分挖掘数据价值,进行深度应用。为此福田区提出实现“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的目标,以“采、用、享、碰、推、嵌”六个字来概括数据应用理念。 “采、用、享”是传统的数据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第一 次革命;“碰、推、嵌”是大数据时代的智能应用,是信息化 建设的第二次革命,以“碰、推、嵌”的可视化倒逼“采、用、享”的进一步质量提升,指导前期系统的改造。其中“碰”即数据碰撞。如将街道计生执法、人民调解、安监执法、派出所接报的发案的出租屋,与未自主申报出租屋比对碰撞,推送给街道综管执法人员,通过发现问题推动执法,推进自主申报工作。“推”即智能推送。如福田的智慧政务开发了智慧福 田门户APP和微信公众平台,辖区居民只要安装或关注, 平台就会根据本人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自动推送服务信息。“嵌”即智能嵌入。如可以将业务办理规则嵌入网格移动终端,如一旦采集满足条件自动推送。 树立“法治与证据”理念。大数据时代也是法制时代。改 善大数据时代的社会治理,要进一步强化证据意识。福田区

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体会

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体会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以下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体会三篇,仅供参考。 范文一 此次参加市委党校春季主体班赴杭州开展的教学活动,感到组织有序、安排紧凑、学习内容丰富多样,让学员开阔了眼界,收获了知识,增进了友谊,为我们下一步开展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杭州的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连续11年被评为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优胜单位,桐庐县、临安市、淳安县和富阳市先后获得“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称号。学习了杭州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研究员、留日学者周旭霞的《智慧经济与杭州发展新思维》和杭州市城乡统筹办常务副主任娄火明《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型业态培育问题》等课程以及参观杭州转塘街道和谐社区建设后,感慨万千,对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道路和新型业态培育等有了更高、更新的认识,感到城乡互融、产城融合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梦想,不是传说而是现实,并将会在更加广阔的大地上实现。 一、美丽乡村建设要汇集各方力量,确保整体推进 杭州市委、人大、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体制机制健全,政策体系全面完善,工作措施得力有效,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形成了完善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体系。 1、健全组织机构

先后建立由市领导挂帅的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领导小组、市中心村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市“风情小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2012年,根据《关于对市级非常设机构及其负责人进行调整的通知》精神,将上述领导小镇整合成杭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协调小组,同时履行市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协调小组职责。 2、完善政策体系 200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杭州市“风情小镇”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中心村培育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建设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和精品区块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美丽乡村建设政策意见和资金管理办法,具有丰富的内涵,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全面、目标明确、举措有力、要求具体,使全市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美丽乡村建设政策体系。 3、保障财政投入 目前市级财政每年扶持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接近10亿元,其中,中心村建设4亿元、精品村建设3亿元、“三江两岸” 整治2亿元,“百千”工程和风情小镇资金5700万元。按照区县市1:1配套的资金扶持政策,每个中心村扶持资金超过2500万元、每个风情小镇超过1000万元、每个精品村超过800万元。这个标准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少有的。桐庐县的“普惠制”对创建村三年投入不少于100万元,临安市对经考核验收达到创建标准的行政村,根据村人口规模实行以奖代补。精品村、特色村和整治村分别按照人均1500元、800元和30万元/村的标准补助。所在镇(街道)给予创建村30%、20%、10%的配套资金补助。余杭区财政对美丽乡村精品村、重点村、一般村分别给予700万元、500万元、350万元的奖励,街道按区财政奖励资金50%配套。 4、合力整体推进

XX村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XX村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XX村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XX村位于XX乡东部,是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6社326户1461人,有耕地3786.7亩,人均2.6亩,20xx年末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935元。去年以来,XX村按照“管理民主、村风文明、产业发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总体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协调推进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着力打造农民幸福美好家园,村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一、整合资源,村庄建设明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XX乡村两级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县、乡、村组和农户整体联动,制定了X X 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设施功能逐步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一是有效整合项目资源。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通过项目带动、资源整合,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各类项目的聚合效应,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了“刀刃”上。有效整合道路通畅、危房改造、农业综合开发、乡镇幼儿园建设、体育惠民工程、扶贫开发、小城镇建设、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项目资金917.9万元,省、市、县三级财政投入资金300万元,群众自筹138万元,为X X村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充足

的资金保障。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实施危旧房改造50户,硬化村内道路7.05公里,修建排洪渠4公里,整修梯田2500亩,修建田间生产道路3条4公里,修建太阳能光伏电站1处,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XX村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全村自来水入户率、村内主次干道铺油硬化率、通电率、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覆盖率、电话、网络、广播电视“三网”通户率均达到了100%。三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积极整合项目资金,新建村部1处,配套建成了村文化活动室、村卫生室和农家书屋;投资450万元,新建占地6亩的幼儿园1座,建成功能齐全的三层教学楼一幢,配齐配全了教育教学设施;以乡村舞台建设为契机,建成了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硬化场地3500平方米,布置篮球场地2个,羽毛球场地2个,安装室外乒乓球台4张,建成健身长廊一处,安装健身器材20台件,XX村公共服务条件大幅度改善,建成了服务功能完善、渠系道路配套、娱乐设施齐全、绿化亮化同步的新型农村社区,村庄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二、优化结构,富民产业明显提升。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是农民致富增收的核心,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物质基础保障。XX乡村两级结合村情实际,依托现有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优势

美丽乡村建设宣传标语

xx乡村建设宣传标语 1.着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塑造农村新风貌! 2.用自己的双手把世代居住生活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3.心要净化,屋要亮化,路要硬化,山要绿化,村要美化 4.同心同德建设美好乡村,群策群力共创秀美建设! 5.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共建美好乡村! 6.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建新机制,树立新风尚! 7.建设美好乡村,打造和谐建设! 8.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业发展! 9.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尚,构筑和谐美好新农村! 10.打造美好乡村,共建幸福家园! 11.村村优美、家家富裕、处处和谐、人人幸福! 12.太阳起山垃圾入箱,太阳落山垃圾清光。 13.发展特色经济,突出特色产业,用产业化提升农业、城镇化带动农村、工业化富裕农民。 14.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倡导文明新风。 15.走科学发展之路,促循环经济发展,建乡村生态文明! 16.全民动员,人人参与,齐心协力建设美好乡村 17.黎明即起洒扫庭院,垃圾袋装投放入箱。18.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秀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扎实推进“三化”同步,加快建设美好乡村

2.人人学雷锋,处处讲公德,家家树新风,村村更和谐。 3.草儿绿,花儿xx,环境xx,人健康。 4.提高幸福指数,满足幸福需求,建设美好乡村! 5.清扫清洁坚持做,xx环境真不错。 6.举全县之力,大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建成一批“村庄有规划、环境美如画、产业特色化、生活传佳话”的美好乡村。 7.建设美好乡村,提高幸福指数 8.保护水源生活健康 9.热爱美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美好乡村 10.聚焦重点、强行入轨、聚力强攻、务求突破,确保2012年底全县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 11.管住脏、乱、差,留下真、善、xx。 12.人人出力,户户参与,打造整洁秀丽美好乡村 13.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倡导xx新风 14.处处讲公德,家家树新风,村村更和谐 15.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16.新村染绿淮河两岸,和风温暖城乡居民。 17.规范建房统一特色 18.为小家,为大家,搞好卫生人人夸。1.认识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切实把全县美好乡村建设抓实、抓出成效。 2.秸杆是资源,用好赚大钱 3.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美好乡村

深化“政社互动” 开创社会治理新格局——社会治理经验交流会发言

深化“政社互动” 开创社会治理新格局——社 会治理经验交流会发言 开创社会治理新格局——社会治理经验交流会发言、docx 太仓坚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为推进“两聚一高”实践的重要内容,全面深化“政社互动”实践,着力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治良性互动,社会治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政社互动”项目获评“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 一、加快政府角色转变。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主动从政府大包大揽向政府主导、社会共同治理转变。 一是向基层放权,做到不越位。严格规范行政事项进入社区,通过制定自治组织依法协助政府管理事项、依法履行职责事项“两份清单”,让基层更加聚焦服务功能,更加专注自身事务。基层的社区书记感慨地说:“‘政社互动’真正使基层从忙于应付各种检查考核,到能够沉下心来办理社区事务,有更多的精力深入群众、贴近老百姓,为他们服务了”。 二是管好该管的事,做到不缺位。政府集中精力发展好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公共安全等民生事业,真正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让社会治理根基扎实。我市建立“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参保群众在基本医保报销后,超额部分还可再享受补偿,实际补偿

可达90%,形成了“普惠+特惠”的医保新模式,“大病医疗保险”被纳入国家医改新政。在大走访中了解到,有些群众因慢性病产生的门诊费用负担也较重,于是我们将门诊也纳入“大病医疗保险”,进一步拓展了“特惠”范围。 三是鼓励社会参与,做到不错位。把适合由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来承担,我市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已拓展到包括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养老助残等领域261个子项目。比如,太仓老龄化率近30%,机构养老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势在必行,我市将居家养老服务全部交由社会组织承接,去年近2万名老人享受了超过60万小时的专业居家养老服务。 二、发挥社区基础作用。 坚持把优质资源下沉到社区,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全面推进社会治理重心下移。 一是优化社区服务供给。通过公益创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形式,精准配置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推动社区服务与居民多样化需求有效衔接。着力加强农村社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软硬件建设,促进城乡社区服务均衡、优质发展。创新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推行“全科社工”、一窗受理等制度,加快建设智慧社区,全力打造集社区政务、社区事务、社区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镇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简介

镇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简介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xxx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简介 今年来,我们紧抓xxx的机遇,积极打造xxx的目标,按照“净化先行、绿化跟进、硬化基础、美化提升、亮化增色”的思路,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镇域镇貌新发展,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 一是高标准整治环境卫生。投资200万元,组织xx公路沿线xx个村整村联动集中整治,群众投劳3万余人次,出动车辆1万余台次,搬运砖块300余万块,平整土地80余亩,清理垃圾2万余方,拆除厕所、违法建筑560座,硬化道路2 公里,xx、xx、xx村安装路灯58盏。对xx路和主干公路沿线的130户群众实施了土墙换砖墙和门头改造。同时组建了40名保洁员队伍,公路沿线放置垃圾缸70个,购置垃圾桶70个,配备保洁车22辆,各村建设了垃圾屋,制定了村规民约和环境卫生公约。 二是高品位建设文化墙。按照“一村一特色、一墙一风景”的原则,突出“xxxx”这一主题,主要宣传“农耕文化、湖山美景、苹果产业、文化娱乐、孝道文化”等正能量,投资100万元,建设文化墙2.2万平方米,人工手绘墙体画280副,把文化墙体建成群众欢迎的政策明白墙、科技指导墙、文化传承墙、美德教育墙、环境美化墙,提升群众生活的品位。 三是高起点建设绿色长廊。投资230余万元,从xxx村到xx村15公里U型旅游环线建成绿色文化长廊,栽植各种花树22万余株,其中雪松2510株、红叶李1100株、黄杨球600株、冬青球2376株、大叶女贞500株、单枝冬青20万枝,种植三叶草6000平方米,建设花坛1.2万平方米,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建成xx、xxxx、个重点示范村。

参观秀美乡村建设心得体会

参观秀美乡村建设心得体会 3月22日,我有幸一同前往**县考察学习秀美乡村建设,实地观摩探访了当地秀美乡村建设示范村,虽然之前看过领导参观时发的一些图片,但当我身处其中时,仍有一种非常震撼感觉,始终让我觉得我所在的村子它不是农村而是旅游景点,统一规划建设的村民住宅、干净宽敞的村庄大道、 如风景画般的村庄绿化都使我感觉到大开眼界,获益匪浅。 首先来说说我的直观印象 1、村庄内道路两旁无明沟,所有排水沟、电线、网线全部入地,感觉道路更宽阔、村庄更整洁。我唯一看到一处有修补痕迹的地方我想应该也是将以前的排水沟改成暗沟的。 2、村庄内无裸露的土地,要么栽种草皮绿化、要么铺石子石块或用水泥硬化。尤其是在被誉为“红石部落”的莲荷乡蔡家村,更是用红石块铺地、修桥、砌水渠、铺广场等,让我 __改变了以往对红石块的感观,别具一番风格。 3、村庄内危旧房屋全部拆除,增加了村庄内空地面积。

4、很多日常的废弃的物品被利用,变成了艺术品了。破瓦缸瓦罐、旧瓦片被做成了围墙、花盆等,真正把秀美乡村建设成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5、不同的村庄打造不同的主题、发展不同的产业。蔡家村的“红石部落”、亭子上村的剪纸、上畈水乡、梧桐畈的“千亩荷花”,虽相距不远,却风格迥异,独具魅力,真正地把基础设施建设融入到了发展旅游业的构想中去,美化了环境,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6、党员带头、群众支持。对共产党员户进行了挂牌,划分了党员护净责任区。 其次浅谈对我乡农村环境整治的几点思考 1、基础薄弱,全面打造农村宜居环境任重而道远。 我乡农村人口大多散居在偏僻落后的村落,村庄分散,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差,直接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要真正全面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首先要从解决好区乡道路(王桥至**)建设、乡内道路(连通**、文溪、河渡的主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着手,其次要促进产业提升,实现农民增收。

大数据条件下社会综合治理的路径研究及对策

大数据条件下社会综合治理的路径研究及对策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应该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中的应有之义。当前,电脑、移动终端、各种应用软件的广泛使用,海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使得大数据(Big data)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及广泛应用为破解社会综合治理难题,提升社会综合治理能力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社会综合治理存在问题 所谓社会综合治理,就是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社会主体通过平等的合作型关系,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和管理,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综合治理不仅涉及合理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比如提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保障社会公平与公正,而且也涉及通过行政或者司法的手段保障社会安全和社会稳定。此外,社会综合治理目标实现以及时、全面地掌握治理对象的状况和外部环境的信息为前提。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急剧变迁,包括人、财、物、事等在内的社会综合治理信息变得愈发庞大和复杂,而这与当前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正好不期而遇。当前的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与大数据时代的要求还存在以下四点不相适应。 (一)社区社会综合治理认识与大数据要求不适应。(二)社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运行机制与大数据要求不适应。(三)社会综合治理队伍素质与大数据时代要求不相适应。(四)社区社会自我管理制度与大数据要求不相适应。 二、大数据时代社会综合治理的路径研究 早在1991年,耶鲁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戴维·杰勒恩特就指出,互联网的终极世界是“镜像世界”。“镜像世界”如同人在镜子中的映像那样,镜像世界和现实世界本身存在着真实的关联和表达。镜像世界虽然是现实世界的“镜像”,但“镜像世界”又有相对独立性,即“镜像世界”以结构化、非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的大量化、多样化、快速化积累和扩张,并冠名为“大数据”而区别于现实世界。因此大数据时代的社会治理研究,必须以“现实世界”为基础,更应突出关注“镜像世界”。 社会治理研究对象和路径的“双重性”,要求我们辩证地认识与处理“双重性”的关系。伴随着网络世界与人类生存的进一步对接,在新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现实生活中的非线性关系开始以非结构化数据的形式在网络空间里映射,这个过程就是网络空间拟像真实世界的过程。 一个现实世界的镜像版本如果想区别于网络社会早期的“虚拟世界”而具有一

建设宜居乡村,做活“秀美”文章

建设宜居乡村做活“秀美”文章 米岭山上,云雾缭绕……山下绿树成荫、小桥流水、村民小楼错落有致,农家庭院干净整洁……如诗如画的风景,干净整洁的村容,这是秀美乡村——汪家圩乡米岭江上村的真实写照。 以党建为重要抓手,建立长效机制 近年来,高安市汪家圩乡注重抓班子、带队伍、转作风、促工作,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式方法,推行“党建+新农村”工作模式,启动服务群众“直通车”与百姓民生无缝对接,激发了农村基层组织活力,农村基层面貌焕然一新。所谓“党建+新农村”,顾名思义,就是以党建工作为重要抓手,以建立长效机制为根本,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以“七改三网四化”为标准,加大宣传,创新管理,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秀美乡村建设,为建设美丽幸福汪家打下坚实基础。这种“党建+新农村”的工作模式,无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增添了新动力,激发了新活力,使农村基层组织更具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 以环境整治为导向,打造宜居乡村 一是完善垃圾收集网络体系。建造垃圾坑,聘请卫生保洁员和垃圾清运员,清运主要道路沿线和村庄内垃圾,购置几千个小垃圾桶、发放到每一户农户家中,与农户签订门前“包扫、包集、包整洁”的三包责任制,形成垃圾“户集村收乡运乡处理”的垃圾收集体系,达到村庄整齐整洁效果。二是加大庭院整治力度。建设“美丽乡村”农民群众是主体,全民参与是关键,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村民发放倡议书,签订“庭院三包”责任书,号召村民主动参与庭院整治工作中来,积极开展评选“优秀保洁员”

“清洁示范户”等活动,对整改积极的,经验收达标合格的村,采取“以奖代补”措施,全面提升村庄品味,使居民生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以项目整合为载体,夯实基础设施 针对各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有优无特的难题,汪家圩乡积极协调争取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整合各部门工作力量,采取全面统筹、整合资金、重点投入的办法,全面实施交通、水利、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以来,硬化通村道路5.7公里、村内主干道39条、入户道路237户369平方米,维修加固和改造房屋57户163间,改造庭院191户,拆除危旧房屋52间,6100平方米,亮化房屋670间,建成休闲文化广场10处,村庄绿化230平方米,新建便民桥2座,改造桥梁风貌2座,安装太阳能路灯113盏,修建垃圾池21个、改建卫生厕所129个,在村庄配套了健身器材、村民议事室、文化室、农家书屋等。现在村内配套设施齐全,群众出行方便,过去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三天两头停电”的现象不见了,群众日常生活比城里人还舒适。 以特色产业为引领,拓宽致富渠道 在抓好基础设施的同时,把培育产业发展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切入点。一是有效整合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林下经济等致富产业,着力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把现有的荒地流转种植高产油茶,退养的禁养区内猪场流转为蘑菇种植基地;积极争取项目扶持资金,组建油茶专业合作社,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以米岭山、凌云塔、碧山水库等景点为依托,带动发展美丽乡村农家游,发展配套产业,开办农家乐、休闲垂钓农庄,为打造生态旅游度假村奠定了基础,近两年内累计接待游客3000多人(次),有效增加了当地群众收入。

大数据时代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摘要:本文在介绍和评述大数据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借助于大数据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以现代信息手段推进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新路,为大数据时代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大数据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网格化服务信息技术互联网 大数据是继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之后,又一新的技术革命,它标志着人类社会正从信息时代、知识时代向智能时代迈进。大数据时代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大数据时代,如何把大数据技术运用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是一个需要各级政府认真思索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最近,我们对抚顺市高山社区利用大数据来创新社区治理的实践进行了多次调研,了解到该社区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中,尤其是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具有大数据思维,使用了大数据技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种做法值得参考和借鉴。 一、高山社区以大数据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基本做法 高山社区位于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北部高尔山脚下的城乡交界处,是2006年底棚户区改造后回迁的。2012年,高山社区在抚顺市率先垂范实行网格化管理。利用大数据思维以及使用大数据技术,将高山社区划分成5个网格,形成“人到格中去,事到格中办”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将环境整治、维稳综治、安全生产、民生保障和便民服务等工作下沉到网格,构建以大数据为依托的全方位社区服务框架。社区管理和服务形成崭新氛围,获得全省远程教育示范站点、全省就业示范社区、全省学习郭明义先进社区、全省打击传销示范社区、全市文明社区和全市和谐创建先进社区等荣誉称号百余项。 (一)完善基础信息采集,建立社区服务信息库 拥有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是大数据应用的前提和基础。高山社区结合网格化管理,借助“一图两表四册”入户采集信息。采集整理的数据分为基础数据、政务管理和公共服务三大类,把房屋数据、人口数据和社会组织等划分为基础数据,把走访数据、党建数据和舆情数据等划分为政务管理数据,把服务数据、政策公告、医疗数据和活动数据等划分为公共服务数据。构建“问需于网格、分解整合、零距离服务”的数字化管理和服务平台,从而为居民提供精细化的服务。 (二)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创新社区管理和服务 (三)以服务居民为宗旨,实施社区网格化服务 二、高山社区以大数据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显著效果 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是提高治理水平和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措施,高山社区以大数据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成效显著。 (一)提高了社区管理和服务能力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应用大数据的终极目的也是利用数据信息的价值性为人类社会服务。如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如何依法保障居民的各种权益,如何使居民得到更多实惠,是高山社区为奋斗目标。一方面,实施惠民工程,强化社区公共服务效能。为了使居民可以自由参与、主动发声,高山社区创建了社区论坛。利用这个互联互通的对话空间以及发声渠道,各利益主体实现了线上对话和线下协商。社区居委会可以及时地发现居民的利益诉求,通过“两代表一委员”进社区,组织线下的协商协调,圆满地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另一方面,强化志愿服务,加大社会组织的培育。高山社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模式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建立了社区、居民、政府和企业的共赢机制,这也是社区治理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高山社区有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向政府寻求帮助,吸引辖区企业和民间组织参与社区治理。 (二)增强了社区居民自治能力

美好乡村法治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美好乡村法治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根据《关于开展美好乡村法治文化建设活动方案的通知》(农办〔20xx〕41号)文件精神,我区结合中心村建设实际,积极开展美好乡村法治文化建设活动,美好乡村建设与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同步发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加强法制文化阵地建设,促进农村法治文化宣传 随着美好乡村建设项目的全面启动,利用村农家书屋与法治书屋有机融合,设立美好乡村中心村法律图书角、法制宣传栏、法治文化墙、建设法治文化广场等平台,大力宣传传统法律文化,逐步形成具有符合美好乡村中心村特色的农村法治文化,让农民对普法宣传效果看得见、摸的着、记得住,并从中尝到甜头,得到“实惠”。如马洼村投资22万元,建设了马洼村法制广场。在法制广场里,人们可以阅读到很多的法律小常识,以及与村民们戚戚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让村民们能利用生活的闲暇,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土地征用、美好乡村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农民工权益的维护,都与法律法规息息相关。美好乡村建设中心村村支两委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注重选择农民身边需要的法律,开展普法互动活动,实现了农民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关注的转变。 二、完善农村民主制度,构筑安定有序的法治屏障 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每个中心村都成立了村

民理事会,加强对中心村建设项目的管理与监督。制定村规民约,强化村民自治,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依法享有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民主权利,让广大农民真正成为农村社会管理的主人,成为民主制度的直接受益者,切实体现“以人为本”,从而不断促进广大农民群众民主意识、法治意识的提高,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三、加强道德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农村的精神支撑 构建和谐法治美好乡村,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不仅要从法律制度上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还要提供教育和引导,从道德文化上营造谅解宽容的和谐意识,提供和气、和睦、和谐的精神支撑,为法治和谐农村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坚实的社会基础,形成社会进步的凝聚力,促进农村形成学法律、讲道德、树新风的文化氛围,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美好乡村。大力开展道德讲堂活动,积极开展各类好人的评选活动,制作“好人榜”,宣扬正能量。 通过经常性的法治文化宣传和倡导,通过在各村建设法治宣传栏和到各村开设法治讲堂,通过“以案说法”、“以案释法”、现身说法等形式,法治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纷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正在成为更多农民的首选。农村的法治水平正在向建设较高层次现代法治文化的方向提升。

美丽乡村情况简介

美丽乡村情况简介 美丽乡村情况简介 **村现有9个合作社,415户,1503人,农村劳动力941人,耕地面积5950亩,XX 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8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47.5元,比XX年增加907.2元,增长9.5%。全村整村流转土地5500亩,建成日光温室130座,钢屋架大棚80座,露地葡萄1680亩。目前全村已形成以玉米制种、设施蔬菜、露地葡萄、肉牛养殖、劳务输出为特色的产业格局。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按照“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的要求,以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和规范土地流转运行机制,重点抓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千头肉牛养殖小区、荒漠区日光温室示范区、现代化玉米制种基地、露地葡萄种植基地建设任务,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劳动力技能培训三个方面实现较大转变,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一、玉米制种四化基地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村按照“稳定基地、规范管理、持续发展”的思路,加强玉米制种基地规范化管理,以建设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优势繁育示范基地为目标,继续推进土地流转,全力打 造玉米制种“四化”示范基地。在巩固完善土地整村整社流转运行机制的基础上,与奥瑞金公司合作,流转土地5500亩,建成国家级玉米制种核心示范区1300亩,主要推广玉米制种“三系”配套、机械化播种收获、测土配方施肥和高效节水技术。“四化”示范基地的建设,突破了制约种子精确化、机械化生产的土地瓶颈,建立了企业与农户持续、稳定合作的长效机制,探索了促进种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

增收的新路子,推动了传统种业向现代种业的过渡,对加快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和现代种业发展步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情况。 近年来,我村园区建设按照“项目带动、科技支撑、突出主业、提升效益、做 靓特色、示范引领”的宗旨,以发展优势精品蔬菜为方向,以生态有机质栽培为特色,以“育苗中心、日光温室、连体拱棚”建设经营为重点,加大蔬菜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加快节水新技术推广步伐,着力提高科技装备水平和市场营销能力。园区投资600万元,建成高标准大跨度日光温室30亩,钢架大拱棚XX年产5000立方米日光 温室基质生产线一条。推广日光温室生态有机质无土栽培技术21座,引进试验新品种30多个,推广有机质无土栽培、配方施肥、膜下滴灌等新技术12项。建成露地蔬菜膜下滴灌技术300亩,示范推广日光温室智能化管理技术提高日光温室科学管理水平,强化育苗中心功能,促其达产达标,育苗中 心年繁育蔬菜种苗达到XX年经济收入可达到3XX年园区投资60万元,修建占 地5000平米的联栋拱棚一座,开展蔬菜新品种试验展示。 三、养殖小区情况。 XX年,该村抢抓县镇出台扶持奶肉牛发展的优惠政策机遇,充分利用整村土地流转后丰富的玉米秸秆资源优势和本村肉牛养殖大户较多的实际,结合“四化”示范村建设,把发展肉牛规模化养殖作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点,采取“政策宣传引、外出观摩学、制定政策推、整合资源促”等措施,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扶持政策、分户饲养、自主经营”的模式,在村北部荒滩新建千头肉牛养殖小区一处。 该养殖小区占地面积77亩,计划总投资280万元,建成高标准双列式牛舍13栋,按照规模养殖、人畜分离、生态环保的要求,分为生活区、养殖区、饲草区、晒粪场四个功能区,配套建设完成修砌围墙480米,硬化主干道路200米,排污管道350

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新农村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延续和提升。我区按照省、市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加快推进和谐秀美乡村建设,深化和提升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理念、内容与水平,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了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在亲身感受到新农村的发展变化,见证了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和乡村秀美、生态宜居的同时,也看到了部分乡村存在资源优势不足、规划建设滞后,其生产生活环境、基础设施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仍然存在“脏、乱、差、弱”等现实问题。 一、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未被充分调动起来,农民主体作用亟待发挥。 2.农村规划建设普遍滞后,建房秩序有待规范。 3.建设资金仍有缺口。建设资金几乎靠各级财政单一投入。 4.产业建设有待挖掘。依托产业优势不足,发展特色产业不够。 5.建设标准不高,建设内涵缺乏,长效管理机制有待健全。 二、几点建议 1.拓展多元化的筹资渠道,解决资金缺口。一是注重财政引领。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切实加大对建设工作的投入。提高以奖代补额度。二是激发部门活力。深入开展机关结对帮促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作。三是整合项目资源。对国家农业项目、土地整治、小农水、农业

综合开发、环境整治、“一事一议”、“一大四小”等各项涉农资金,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保证资金使用统一有序,集中投入。四是开展市场运作。坚持市场导向,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引导企业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特色村的建设,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五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动员村民自筹和捐赠,支持家乡建设。 2.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谐秀美乡村建设最大受益者是农民。一是要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确保工作推进的可行性、实效性。要建立农民作用发挥机制,通过拓展渠道和搭建平台,全力做好贴近农民生产生活实际的宣传引导工作,积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变“要我建”为“我要建”,把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真正变成农民自己的事。二是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在和谐秀美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坚持自愿、自主、自律、自管的原则,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选好村民理事会当家人。以农民所愿、所想、所盼为第一出发点,充分体现农民在村庄规划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广大农民共建家园的热情。 3.切实加强规划的引导和支撑作用。要把规划摆在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一是要凸显个性设计。和谐秀美乡村建设不能千篇一律,要结合各村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等,对村庄进行梳理分类,实施差异化指导,坚持个性化塑造,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营造田园风光与乡土风情。二是要突出产业支撑。把环境改善与资源开发相结合,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增收。三是要分清轻重缓急。从农民群众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危房改造、道路通达、饮水安全、

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

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

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 2014年12月08日09:08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 编者按: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正在深度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大数据时代给社会治理提出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因此,应适应大数据时代社会需要,变革社会治理方式。推进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看,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深圳市福田区在运用大数据手段推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方面再一次走到了全国的前面,率先进行了探索,对于研究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深圳市福田区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的实践探索 大数据时代,只有让政府以及各社会主体在合理共享各种最新数据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优势,深度挖掘数据的价值,在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内容和机制上不断创新,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和环境,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国家治理能力和实现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深圳市福田区充分认识基础数据的重要性,在如何保证动态、精准、充分占有基础数据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和探索。 突出大数据理念 针对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的特点,深圳市福田区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方面,树立大数据理念,推动智慧福田建设。 大数据应用的核心是数据处理。大数据应用要充分挖掘数据价值,进行深度应用。为此福田区提出实现“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的目标,以“采、用、享、碰、推、嵌”六个字来概括数据应用理念。 “采、用、享”是传统的数据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次革命;“碰、推、嵌”是大数据时代的智能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第二次革命,以“碰、推、嵌”的可视化倒逼“采、用、享”的进一步质量提升,指导前期系统的改造。其中“碰”即数据碰撞。如将街道计生执法、人民调解、安监执法、派出所接报的发案的出租屋,与未自主申报出租屋比对碰撞,推送给街道综管执法人员,

XX村“美丽乡村”建设亮点工作汇报

XX村“美丽乡村”建设亮点工作汇报 全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开展以来,XX市XX区XX 乡XX村立足本村实际,提出了“壮大特色产业,打造魅力XX村”的发展思路,主动发力,攻坚克难,全力推进以“环境整治、民居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提升、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的五大工程,办好15件实事,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将主要工作亮点汇报如下: 一、“造血+融血”,解决筹资瓶颈 资金问题是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的“核心”,更是村集体发展的关键。XX村牢牢抓住资金筹措这一“牛鼻子”,一方面充分发挥村集体主观能动性,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农业水利工程、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26万元,用于美丽乡村打造,畅通专项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另一方面广泛争取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帮扶部门、帮扶企业多渠道筹集工作资金,今年以来,全村累计筹措资金600余万元,新打机井2眼,实施改厕203座,对村内所有道路实施了硬化、安装太阳能路灯40盏,新建600平米的村民中心及4000平米的村民文化广场各一座,为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队伍+试点”,强化工作推进

为深入推进农村面貌改造工作扎实开展,着力打造美丽幸福乡村,XX村创建了“2+2”工作推进模式,即“完善两支队伍”:完善由乡包村领导和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组成的工作指导队伍;由村两委委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组成的工作老实队伍;两支队伍协调配合,分工协作,全力推进改造提升15件实事,确保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 在推进改厕改造工程中,该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出适应北方农村实际,造价低廉、环保卫生的新型改厕模式。投资40余万元,新建粪尿分集式卫生生态型旱厕203座,实现了粪尿分集化、无害化处理。新模式改厕工作的完成受到了省爱卫办、市、区相关领导和部门的一致好评,将XX村作为全市试点和典型经验供兄弟县区学习。 三、“引进+走出”,抓大特色产业 坚持将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与壮大主导产业相结合,通过产业发展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引进来”,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由村内致富能手联合成立了“振云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500万元,流转土地510亩,主要经营绵羊养殖和油用牡丹种植。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目前共有50户村民参股,合作社养殖绵羊6000只,种植油用牡丹400亩。二是“走出去”,按照“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的发展思路,充

美丽乡村项目计划介绍

美丽乡村项目计划 2014年4月, 国家发布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指南涵盖了美丽乡村的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八个方面的内容与要求。 村庄建设包括了生活设施(道路、桥梁、饮水、供电、通信)与农业生产设施(土地整治与保护、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现代化农业生产设施) 生态环境包括污染防治(农业污染防治、工业污染防治、生活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治理、村容整治(村容维护、环境绿化、厕所改造、病媒生物综合防治) 公共服务包括医疗卫生、公共教育、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公共安全、便民服务等。 经济发展涉及农业、工业与服务业,就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当前,制约美丽乡村建设最大的瓶颈就是乡村的经济发展,将农业、自然资源与服务业有机结合起来,就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业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1、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致富增收与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吸引年青劳动力就地就业,减少留守儿童与老人,促进社会与谐发展;有利于改善与提高乡村旅游地居民的卫生条件、生活习惯、生存意识及当地居民文化水平等功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提高农副产品及二、三产业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4、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农村文化建设、城乡文化交流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5、通过农业+自然资源+服务业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在美丽乡村建设业务领域,我们针对各区域 的特点,为个项目提供如下全过程的服务: 一、评估乡村资源 1、自然资源评价体系 包含:生态环境评估、土地资源评估、空间资源评估、景观资源评估 2文化资源评价体系 包含:文化资源社会效益评估、文化资源经济效益评估、文化资源可持续效益评估 3综合资源评价体系 包含:产业资源评估、地域吸附力评估、受众群体评估、同质化吸附力评估 二、构建乡村基底 1、乡村生态环境: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可持续发展等。 2、乡村基础设施:污水处理、环卫设施、道路亮化等。 3、乡村风貌打造:软景景观风貌、硬景景观风貌、建筑构筑风貌等。 4、乡村产业格局:结合各地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形成当地特色产业。

秀美乡村

秀美村庄—四都镇六都村王家自然村 从江西抱子石水利发电站大坝东向前行二公里处即到达了一处充满新时代气息的秀美村庄—四都镇六都村王家自然村。王家自然村现有人口350人,水田283亩,旱地90余亩,,生态池塘四口,传统绿化樟、柏、竹等林园多处,村内保留着千年大古樟四株。您若走进该村庄就面临着清风送来的香樟、翠柏绿色芬香,然而,村内一遍茂盛的竹林隨风涌动向您点头微笑致意—欢迎您! 王家自然村传统古老。几百年前,先祖自太原迁徙至此开基立业,因此得名为“王家”,至今仍多为王姓,部份韩姓,刘姓等。该村背靠修河环抱,面与金坑山脉遥遥相望,可谓山清水秀之圣地,村四周肥沃的良田紧挨着村庄,大池塘置于村内村外供农田灌溉、养魚,村民生活起居之用。 自古以来,王家村民以耕作为生计,村民们纯朴诚实、勤劳厚道、美德善良热情好客,通礼仪,讲文明总是走在时代前列,人民公社时期听党的话,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开展农业学大寨,兴修水利农田改造,科学种田连年夺得农业大丰,成为远近有名的魚米之乡,当年有“泰乡粮仓”之誉称,曾多次受到上级授予“种粮大户”,“科学种田先进单位”的表彰及奖励。七十年代若有春荒时常有四里八村的乡邻前往六都王家借粮、换种,参观学习经验,笔者当年知青时代也曾经历到过六都王家换种子。 改革开放春风吹拂祖国大地,王家村的村民们沐浴党的富民春风,发挥自己的能力与智慧,少者奋发读书,年轻中年人外出务工,部份中年与老者在家务农,几十年来做到了读书、务工经商、耕种三不误,从无荒芜田地现象,村民们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向前迈进,努力奔小康。 近些年以来,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深入人心,村民们在市、县、镇驻村领导的指导帮扶下,经上级主管部门深入基层调研考证,确定将王家村创建成为秀美村庄,村民们皆大欢喜,无不拍手叫好,在各级驻村领导的帮扶下,全村村民积极配合,奋力开展创建工作,村民们率先自筹资金12万余元,在上级政府的扶持下共投资近130余元,村民们首先成立了“王家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民主选举产生了“理事会”,在在理事会的带幼下,通过村民们的共同努力秀美村庄—六都王家村形成一定的规模,全村路面硬化1.2公里,家家门前接通水泥路,路旁立有光亮的照明设施,全村三通配套完善,69户家家户户建有新楼房并装点成美丽小庭院,墙壁统一刷漆光亮,家家门前绿化植被栽树,室内美化;户户置有现代时尚的客厅桌椅、电器,电视网络、卧室床具、厨房厨具、卫生间洁具等,村中心设有停车场,健身活动中心并配备有各式新型健身器材,村前村后多处的传统生态绿化整理一新,特别是村内四棵千年香樟、两口古池塘村民视为风水珍品加重保护,池塘装有彩色护栏,圹内绿水清滢魚儿畅游,香樟蔸部砌围青石圆圈培土护植,使千年香樟焕发新颜苍翠,魏立挺拔,笔者在理事会成员的引领下围着村子转了好几圈,见到墙壁上佈置有政策宣传栏:栏内展示着党的十九大精神内容,前行几步可见多处墙上画有传统文化教育图文内容;勤耕作、移风易俗嫁娶、励行节约等图文并茂内容的壁画、该村十分注重传承传统文化,将座落村中心祖辈传承下来的祖堂《三槐堂》装饰一新,教育后人重礼仪、尊家训、守道徳、讲文明、树新风,并另设立了近代乡情、乡愁陈列室标注着当年“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标语,建立有村民读书看报活动室、理事会办公室和村民娱乐活动中心及舞蹈队等项。笔者好奇地前往探访了该村九十三岁老人王诗满,他老人家说:现在的政策真好,要感谢共产党的好领导哟!据村民介绍全村现有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