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审计第一章总论教案

审计第一章总论教案

审计第一章总论教案
审计第一章总论教案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一)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审计是在财产所有权与管理经营权相分离以及多层次经营管理分权体制所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确立是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没有受托经济责任,也就不存在审计这项经济监督活动。

所谓受托责任关系就是指资源占有人与资源经管人之间所形成的资源委托管理与资源受托经管关系,以及资源经管人与其资源经管执行人之间所形成的资源受托经管与执行资源经管关系。从内涵上看,由于资源占有人占有的资源数量巨大,自身无法有效经管这些资源,因此将资源委托给他人经管,形成受托责任关系。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确立后,客观上产生了授权委托者对受托管理者或受托经营者实行经济监督的需要。

但应指出,受托经济责任的确立,并不一定产生审计活动,它只是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如果这种审查评价活动由授权委托者自身完成,就不能称之为审计活动。只有当这种经济监督活动是由授权委派人委派(或委托人委托)独立的机构和人员代行的,才会产生这种具有独立性的审计活动。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作为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其涵义包括:

1.受托经济责任是不断演进的,它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2.资源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以及管理者内部分权制,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形成的根据,也是审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3.资源财产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无法实施直接监督,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

(二)审计关系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产生审计的同时,也形成了审计关系。审计关系是指审计行为所必然涉及的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三方之间形成的监督与证明关系。审计关系由三方审计关系人所组成。其中,第一关系人是承

担审计工作的一方,称审计人。审计人受资源财产所有者、主管人员的授权或委托,并代表他们对经营管理者所承担和履行的经济责任情况,实施独立的审计监督与证明。审计人不经管所有者的资源财产,也不参与被审计人的经济活动,必须处于独立的地位。

同时,他与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不存在资源财产上的利害关系。第二关系人是接受资源财产所有者或主管人员的授权,经营管理其资源财产的一方,称被审计人。他应当承担管好用好资源财产的任务,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同时他有接受审计人实施审计监督的责任。第三关系人是授权或委托审计并接受审计报告的一方,称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他是资源财产的所有者或主管人员。他因向被审计人提出履行经济责任的要求,而使两者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审计关系存在于一切审计行为之中。任何一项审计行为均应具备三方面关系人,否则就不叫审计。审计三方关系如图1-1所示:

二、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西方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民间审计的起源

2.民间审计的形成

3.民间审计的发展

(二)我国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三、中国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古代皇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萌芽阶段:西周

标志性事件

(1)出现了有文字记载的审计活动

(2)设置了专司监督职能的官员“宰夫”

2.发展阶段:秦、汉

标志性事件:御史大夫兼职审计长

3.成熟阶段:隋、唐、宋

标志性事件:

(1)隋、唐两朝代均设有专司审计之职的机构——“比部”(隶属户部)(2)宋代专门设置“审计司”(后改为“审计院”)

4.衰落阶段:明、清

两代均未设置专门的审计机构

(二)、我国现代审计的发展

1.萌芽阶段:辛亥革命前后(以民国初年为主)(重点)

(1)标志性事件

①成立了专门行使国家审计职能的审计处

②著名会计学家谢霖教授成为了我国的第一位注册会计师(教学提示1)

③谢霖教授成立了我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现改名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2)评价:尽管我国的现代审计在辛亥革命后已经萌芽,但是由于军阀混战和政局波动,我国现代审计的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2.发展阶段

新中国建国后,审计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建国初期,面对资本家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严峻形势,中央主持财经工作的陈

云同志果断聘请大批注册会计师,依法对工商企业进行查账,粉碎了资本家的阴谋。但随着国家对三大产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审计暂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3.复兴阶段(难点)

标志性事件:

(1)1983年9月,国家审计署成立

(2)1985年8月,国务院颁发《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同年10月,审计署发布《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

(3) 1986年11月,国务院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教学提示2)

(4)1988年11月,国务院又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

(5)1994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诞生(非常重要),这标志着我国的审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四、西方国家现代审计的发展

1.详细审计阶段

标志性事件:1853年,爱丁堡会计师协会成立。(教学提示3)

2.财务报表审计阶段

又叫美国式审计阶段,这一阶段审计的目的主要着眼于企业财务报告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美国式审计在继承英国式详细审计模式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在审计的目的、方法、内容等各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变革,形成了以财务审计为显著特征的西方现代审计。美国审计对世界各国影响很大,后来,人们把审计发展史上以美国审计为代表的这一阶段,称为财务报表审计阶段。

3.抽样审计阶段

又称为综合审计阶段。该阶段的审计开始关注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目的已经转变为既重视财务又重视经营者管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审计方法上抽样审计、控制性测试等方法被广泛运用。

4.风险导向审计(教学提示4)

这是现代审计目前所处的阶段,该阶段的审计以强化内部控制和经营风险

为主要特征,更关注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面临的风险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合法性和公允性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国在07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与新会计准则实施配套的审计准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审计也进入了风险导向审计阶段

五、内部审计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萌芽时期

2、初步发展时期

3、不断完善时期

(二)西方国家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内部审计的起源

内部审计的历史几乎与国家审计一样悠久,奴隶社会是内部审计的萌芽时期。进入中世纪后,内部审计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标志是出现了独立的内部审计人员。中世纪的内部审计继承了奴隶社会内部审计的思想,而且为近代内部审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内部审计主要采取寺院审计、城市审计、行会审计、银行审计和庄园审计诸形式;内部审计的目的是查错防弊。

2.内部审计的发展

19世纪末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跨国公司也迅速崛起,引起企业内部管理层次增加,从而产生对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控制和监督的需要。20世纪初,内部审计首先在美国产生,后来在英国、日本有所发展。内部审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①以保护财产、查错防弊为主要目标。以事后监督为主,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初级阶段;②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为主要目标,以评价活动为主要内容,是内部审计的发展阶段;③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以经营及效益评价为主要内容,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新阶段。在内部审计的发展中,形成了经营审计、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内部审计的职能也从监督、控制转向评价,由事后审计发展到事前监督和评价。

内部审计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有经验的内部审计师。美国于1941年在纽约建立了“内部审计师协会”,从此内部审计师有了自己的职业组织。该协会的成立

意味着内部审计已成为一支社会力量。到60年代,协会成员已发展到 4 600人,代表着2 000多个企业。自1951年英国成为会员国到目前,协会已发展成为有一百多个会员国的国际性审计组织。它担负着国际性的内部审计教育管理、科学研究、著作出版以及内部审计师考试和证书签发等工作,为推动内部审计职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之,世界范围内的内部审计的持续发展,使大量企业受益良多,引起企业最高管理者对这一工作的重视,并使之更好地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审计概念与种类

一、审计概念与属性

(一)审计概念

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机制,其实践活动历史悠久,但审计理论界对审计概念却众说纷纭。

美国会计学会(American AccountingAssociation,AAA)于1973年在其所颁布的《基本审计概念说明》公告中,把审计概念描述为:“为确定关于经济行为及经济现象的结论和所制定的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对这种结论有关的证据进行客观收集、评定,并将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的有系统的过程。”这是目前对审计概念的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对上述审计定义的理解应掌握以下要点:

(1)审计的主体是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

(2)审计的性质是法定的,必须依法授权或接受委托才能审计。

(3)审计的对象是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

(4)客观地获取和评价证据,审计以获取的证据和客观的评价为依据,不能带有任何偏见。

(5)审计的标准是国家颁布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6)发表审计意见,是指审计人员根据会计报表认定同审计标准的接近程度,表达合法性、公允性的审计意见。(7)向利害关系人传达审计结果。

1.审计控制论概念介绍

审计的实质是企业对其财务报告提供信息可靠性的控制过程。(蔡春刘新琳《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西南财经大学MPAcc课程讲义 2008.9)

2.审计过程论概念介绍

审计是独立的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准则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资料运用适当的审计方法进行审查并和既定标准进行比对以判断财务资料合法性和公允性的过程。(钱逢胜《审计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7)

3.审计的概念

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依法对被审单位的会计资料和其他经济资料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运用审计标准来判断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的适当性、合法性、公允性和效益性的经济监督、评价与鉴证活动。

(二)审计属性与特征

1.审计属性

审计属性是一种被授权或被委托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是一种经济监督。经济监督是其基本职能,但并非与生俱来,是授权人或委托人经济监督权力的暂时转移。经济监督的种类有很多,审计监督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根本特征是独立性。在我国,经济监督体系包括审计监督、财政监督、税务监督、金融监督、工商行政监督、物价监督、统计监督和会计监督等。

总结国内外审计实践经验,审计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

(1)组织上的独立性。

(2)人员上的独立性。

(3)工作上的独立性。

(4)经费上的独立性。

2.审计特征

与其他经济监督(计划、统计、财务、会计、财政、税务、银行、海关、工商行政)相比,审计监督具有以下特征:

(1)独立性。

(2)综合性。

(3)客观公正性。

(4)权威性。

二、审计与会计的关系(难点)

1.审计与会计之间的区别

(1)本质不同

审计的本质是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而会计的本质则是一种管理。虽然会计也有监督的职能,但会计的监督是在管理过程中实现的,不具有独立性。

(2)机构地位不同

会计部门是企、事业组织或其他单位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会计部门对于单位的经济活动也处于监督地位,但对于审计部门则处于被监督的地位,应自觉接受审计的审查与监督。审计部门是代表国家、上级部门或本单位领导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经济监督,对会计监督而言,则处于再监督的地位。

(3)工作方法不同

会计方法是连续地、系统地、全面综合地反映经济业务活动,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顺序进行的。而审计在审查或查证的方法上是分散的、追溯性的,所审查的内容则大多是部分的。

2.审计与会计之间的联系

(1)会计对审计的促进

一是审计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会计。审计的产生是出于资产所有者和包括会计在内的经济管理部门的客观需要;而会计的发展又不断给审计提出新问题,丰富了审计内容,促进其不断发展。二是审计的对象是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反映的经济活动,现代审计虽然越来越多地使用其他资料,但会计资料仍然是基本的主要的资料。

(2) 审计对会计的促进

一是有了审计,会计就有了“压力”,促使会计必须按有关法纪和制度办事,以确保所反映的内容真实正确、合规合法,从而经得起审计。二是有了审计,也就使会计有了“后台”,增加了“动力”,就更有助于会计履行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发挥会计的反映与监督作用。

总之,审计与会计之间既严格区别,又紧密联系。它们之间既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明确会计与审计之间的这种辩证关系,对于既积极开展审计工作,同时又加强会计监督,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把会计与审计对立起来,或者认为有了会计就可以不要审计,或者有了审计就可以削弱会计的看法都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三、审计分类

(一)按审计主体分类

审计按不同主体划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它们共同构成审计监督体系。世界各国审计监督体系具有共同的特征。

1.国家审计

2.内部审计

3.民间审计

(二)按审计内容和目的分类

审计按其内容和目的,可划分为财务报表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经营审计。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规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

1.财务报表审计

2.经营审计

3.合规性审计

4.财政财务审计

5.财经法纪审计

6.效益审计

(三)按审计范围分类

1.全部审计

2.局部审计

(四)按审计时间分类

(1)按实施审计的时间分类: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2)按实施审计的周期分类:定期审计和不定期审计。

(3)按审计是否为初次实施分类:初次审计和再次审计。

(六)按审计的组织方式分类

(1)授权审计,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授权审计。

(2)委托审计,审计机关将审计事项委托其他审计机构办理。

第三节审计对象、职能与作用

一审计对象的内容(重点)(教学提示1)

审计对象指审计发挥作用的客体,具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审计监督评价的具体内容,即究竟审查什么;二是指对具体内容的限定,即审计范围。不是审计范围的内容不能作为审计对象。

二审计对象的演变(重点)

以国家审计为例,在不同的阶段,国家审计的对象有不同的内容。

1.古代皇家审计将官吏的贪污枉法行为作为审计对象。

2.传统审计以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务收支活动为审计对象

3.综合审计阶段的审计对象突破了传统的财务收支活动的限制(教学提示2),扩展到与经济效益有关的各个方面。综合审计对象的特点是审计面比较宽,凡与经济效益有关的各项经济活动都可以成为审计对象。

三审计目的的概念

1.审计目的的内容(重点、难点)

我国政府审计的目的是对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也就是通过对审计对象进行审查、评价等活动,以达到查实并确认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法、有效益的目的。

2.审计具体目的的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提示3)

(1)真实性正确性

(2)合规性合法性

(3)合理性和效益性

3.审计具体目的之间的关系(重点、难点)

审计目的的三个层次不是并列关系,其中真实正确性是基础,如果没有真

实正确性,就谈不上合规合法性,也谈不上合理性与效益性。因此,进行合规合法性为目的的审查时,首先要对真实正确性进行判断;同样,进行合理性效益性审查时,也首先要对真实正确性、合规合法性进行判断。审计目的三个层次的关系,审计的根本目的,或者说我国实行审计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二、审计职能的内涵(重点)

1.审计职能的内涵

审计职能是指审计自身固有的功能。它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任意决定的,而是由审计本质所决定的,即是审计自身客观存在的功能。同时,审计职能也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有所发展变化。

2.审计职能的具体内容(教学提示1)

(1)经济监督职能

经济监督职能是审计的基本职能,它是指审计具有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划清是非界限,明确经济责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功能。

(2)经济评价职能

经济评价职能是指审计具有对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审查、分析,并据以作出准确的估价与评判的功能。

(3)经济鉴证职能

经济鉴证职能也叫审计公证或审计证明职能,它是指审计组织对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信息是否客观公允,或者有关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给予客观证明的

功能。

三、审计任务的内涵

1.审计任务的概念

审计任务是指审计的委托、委派者根据不同时期的客观需要,向审计提出的要求。

2.审计任务的内容

以国家审计为例,审计任务包括以下内容

(1)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财政收支情况;

(2)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

(3)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以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

(4)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

(5)国有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

(6)国家的事业组织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

(7)国家机关等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审计;

(8)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的事项。

四、审计作用的含义及具体内容

1.审计作用的含义

审计的作用是指审计根据自身的功能去完成审计任务所产生的客观效果。

2.审计作用的具体内容

(1)保护性作用(2)促进性作用

3.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三者的关系

首先,审计职能是基础,审计任务和审计作用都受到审计职能的制约。如果审计本身不具备应有的功能而赋予了不应赋予的任务,对于审计来说,就是勉为其难,任务不可能顺利完成;而对于其他部门来说,审计就有越俎代庖之嫌。其次,审计任务是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因为审计是处于企业经营管理者和资产所有者之外的第三者,地位比较超脱,因而审计尽管有了应有的功能,但如果没有外部来赋予其任务,那么它本身固有的功能就只能“潜伏”在自身而不能转化为现实的作用。再次,审计作用又是运用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

的客观结果,只要开展审计工作就必然有结果,当然这个结果(即审计作用)由于前述原因,有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审计部门努力争取的是积极作用,即前述保护性作用和促进性作用。可见,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三者之间是互相区别、互相制约又相互联系的关系。我们应当正确认识这三者及其相互关系,更自觉地开展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第一章 审计总论

第一章审计总论 一、填空题 1.审计的职能,主要包括审计的监督职能、和。 2.审计证据必须具有的价值和的价值。 3.社会审计组织应接受审计机关的和业务。 4.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时所必须遵循的和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 5.按照被审查的内容或会计资料的详简不同,审计可以分为和。 二、单选题 1.核对借方余额合计和贷方余额合计是否相符是会计记录核对的哪种?() A.账表核对 B.账账核对 C.账实核对 D.账证核对 2.一般来讲,建立和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是()。 A.审计人员 B.审计机关的项目负责人 C.企业管理人员 D.被委托的第三人 3.审计全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准备阶段 B.实施阶段 C.终结阶段 D.审批阶段 4.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论表示不满时应向上级审计机关提出()。 A.复审 B.起诉 C.复核 D.复议 5.对于注销的应收账款,会计部门应在中予以登记,同时进行追踪控制,以防随后收回时被内部人员贪污。() A.备查账簿 B.销售发票 C.明细账 D.销售合同 6.如果应付账款所属明细科目出现借方余额,审计人员应提请在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列示。() A.应收账款 B.预收账款 C.应付账款 D.预付账款 7.内部审计结论的执行与否,主要取决于()。

A.被审计单位领导的意志 B.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意志 C.审计结论的正确与否 D.被审计单位当时的具体情况 8.宪法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署,在的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 A.国家主席 B.国务院总理 C.人大常委会 D.财政部 9.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是指用作审计证据的资料必须与和应证事项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A.审计计划 B.审计目标 C.审计程序 D.审计报告 10.下列哪项适用于函证法?() A.现金 B.存货 C.应收账款 D.实物证据 三、多选题 1.按照审计证据的证明力分类包括有()。 A.口头证据 B.辅助证据 C.书面证据 D.基本证据 2.会计账簿审查的重点是()。 A.总账 B.明细账 C.日记账 D.辅助账簿 3.内部控制制度的描述基本上经过哪几个步骤?() A.了解内部控制制度 B.描述内部控制制度 C.评价内部控制制度 D.对描述的结果进行复核 4.下列选项中,关于审计计划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在具体实施审计流程时编制的工作计划 B.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指南 C.审计计划包括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 D.审计计划编制的目的是为了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 5.有权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的人是()。 A.项目负责人 B.初级审计人员 C.部门负责人 D.审计机构负责人 四、判断题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高度统一的,不存在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因而不需要审计。() 2.审计的独立性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的必要条件。()

审计练习 第一章总论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审计产生于()的客观需要。 A. 查错防弊 B. 提供审计信息 C. 公证 D. 经济监督 2. 审计的第一关系人是指()。 A. 被审计单位 B. 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 C. 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 D. 审计委托人 3. 在审计工作中,揭示审计对象的差错和弊端,属于审计的()。 A. 促进作用 B. 防护作用 C. 证明作用 D. 宏观调控作用 4.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核心是()。 A. 审计准则 B. 审阅准则 C. 其他鉴证业务准则 D. 相关服务准则 5.()是注册会计师的主要业务。 A. 审计业务 B. 审阅业务 C. 其他鉴证业务 D. 相关服务业务 6.()是由审计署牵头制定的。 A. 政府审计准则 B. 内部审计准则 C.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D. 会计准则 7. 会计师事务所如无法胜任或不能按时完成审计业务,应该()。 A. 减少审计收费 B. 转包给其他会计师事务所 C. 拒绝接受委托 D. 聘请其他专家帮助 8. 会计师事务所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时,应予赔偿,这表明会计师事务所要承担()。 A. 行政责任 B. 刑事责任 C. 民事责任 D. 道德责任 9.()是指注册会计师没有完全遵循执业准则的要求执业。 A. 普通过失 B. 重大过失 C. 欺诈 D. 违约 10.()是指为了达到欺骗或坑害他人的目的,注册会计师明知已审计的财务报表有重大错弊,却加以虚假陈述,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 A. 违约 B. 一般过失 C. 重大过失 D. 欺诈 二、多项选择题 1. 审计关系人是由()组成。 A. 审计人 B. 被审计人 C. 审计载体 D. 审计委托人 2. 审计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A. 人员独立 B. 机构独立 C. 经济独立 D. 单位独立 3. 审计的职能包括()三个方面。 A. 经济监督 B. 经济评价 C. 经济鉴证 D. 经济保障 4. 审计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A. 防护性 B. 监督性 C. 促进性 D. 管理性 5. 审计组织由()三大部分组成。 A. 政府审计机关 B. 内部审计机构 C. 社会审计组织 D. 跨国审计组织 6. 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包括()。 A. 审计业务 B. 审阅业务 C. 其他鉴证业务 D. 相关服务业务 7. 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准则包括()。 A. 审计准则 B. 审阅准则 C. 其他鉴证业务准则 D. 相关服务准则 8. 审计准则的作用体现在()。

审计学第1章练习题讲课教案

审计学第1章练习题

第一章审计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审计过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中,以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作为工作主线 B、风险评估程序不是审计过程中必须执行的审计程序 C、控制测试不是审计过程中必须执行的审计程序 D、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2、下列有关财务报表审计目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第三方,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旨在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 B、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对财务报表审计目标发挥着导向作用 C、财务报表审计目标界定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范围,直接影响注册会计师计划和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D、财务报表审计目标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发挥着导向作用 3、审计业务涉及的三方关系人是指()。 A、注册会计师、委托人、被审计单位 B、注册会计师、委托人、责任方 C、注册会计师、责任方、预期使用者 D、注册会计师、委托人、预期使用者 4、关于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如果某项业务不存在除责任方之外的其他预期使用者,那么,该业务不构成一项审计业务 B、审计业务三方关系中的注册会计师,指的不是执业人员,而是会计师事务所 C、管理层和治理层应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完全责任,财务报表审计并不减轻管理层或治理层的责任 D、审计报告的收件人应当尽可能地明确为所有的预期使用者,但实务中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 5、下列关于重大错报风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重大错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 B、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以及列报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C、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可能影响多项认定,此类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 D、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6、根据审计风险模型规定,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审计业务中,注册会计师应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以合理保证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 B、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需要的审计证据越多 C、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扩大执行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消除检查风险

国家开放大学《审计学》行考作业-第一章 总论

国家开放大学《审计学》行考作业-第一章总论 题目1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审计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审计主体的独立性,即有独立的机构和人员,审计机构和人员与被审单位在组织上、经济上、工作过程中保持独立。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审计的分类就是按照审计主体和审计内容所作的类别划分。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民间审计是指由独立的注册会计师,通过接受委托,对被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查证、鉴证和评价的一种审计形式。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4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效益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人员对部门和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评价的一种审计形式。由于效益审计侧重于效益性审计,因而主要通过监督职能来完成。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我国国家审计的起源基于西周的宰夫。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6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审计起源与发展的客观基础是要回答审计产生的过程问题。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7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设立审计组织需要依据所有权监督理论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8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在世界范围内,有立法式、司法式、行政式和独立式四种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形式,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立法式组织模式。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9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审计第一章总论教案.doc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一)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审计是在财产所有权与管理经营权相分离以及多层次经营管理分权体制所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确立是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没有受托经济责任,也就不存在审计这项经济监督活动。 所谓受托责任关系就是指资源占有人与资源经管人之间所形成的资源委托管理与资源受托经管关系,以及资源经管人与其资源经管执行人之间所形成的资源受托经管与执行资源经管关系。从内涵上看,由于资源占有人占有的资源数量巨大,自身无法有效经管这些资源,因此将资源委托给他人经管,形成受托责任关系。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确立后,客观上产生了授权委托者对受托管理者或受托经营者实行经济监督的需要。 但应指出,受托经济责任的确立,并不一定产生审计活动,它只是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如果这种审查评价活动由授权委托者自身完成,就不能称之为审计活动。只有*这种经济监督活动是由授权委派人委派(或委托人委托)独立的机构和人员代行的,才会产生这种具有独立性的审计活动。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作为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其涵义包括: 1.受托经济责任是不断演进的,它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2.资源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以及管理者内部分权制,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形成的根据,也是审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3.资源财产所有者X寸经营管理者无法实施直接监督,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 (-)审计关系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产生审计的同时,也形成了审计关系。审计关系是指审计行为所必然涉及的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三方之间形成的监督与证明关系。审计关系由三方审计关系人所组成。其中,第一关系人是承担审计工作的

自考审计学第一章知识点

审计的定义: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运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的特征: 1、独立性:机构独立业务工作独立经济独立 2、权威性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社会审计)3 国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详细审计阶段--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会计报表审计阶段--现代审计阶段 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历程的启示: 1、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2、注册会计师审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3、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客观、独立、公正的特征 审计的分类 按审计的主体分类: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 按审计目的和内容分类: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合规性审计 按审计实施的时间分类: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 按审计执行的地点分类:送报审计、就地审计 按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的方法: 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按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划分:顺查法、逆查法 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数量和范围划分:详查法、抽查法 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内容划分:审阅法、核对法、分析法、复算法 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常用的有: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查询法、鉴定法 审计的职能: 1、经济监督职能 2、经济评价职能 3、经济鉴证职能 审计职能的实现是有条件的:1、取决于审计单位的工作效率2、取决于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3、取决于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重视的态度4、取决于审计工作条件的保证 审计的作用: 1、制约作用:①揭示差错和弊端②维护财经法纪 2、促进作用:①改善经营管理②提高经济效益③加强宏观调控 3、证明作用

第一章 总论作业

第一章总论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最早以《公司法》的形式规定股份公司必须设监察人,负责审查公司账目的国家是(B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意大利 2.在独立审计发展的过程中,审计报告使用人从股东.债权人扩大到整个社会公众是在( C )。 A.详细审计阶段 B.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 C.财务审计阶段 D.抽样审计阶段 3.在独立审计发展的过程中,以会计账簿为审计对象,以查错防弊为审计目标的阶段属于( D )。 A.财务报表审计阶段 B.资负债表审计阶段 C.抽样审计阶段 D.详细审计阶段 4.我国注册会计师最早的法规《会计师暂行章程》出自于( B ) A.宋朝 B. 北洋政府 C.国民党政府 D.新中国改革开放后 5.从1844年到20世纪初,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英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特点不正确 的是( C )。 A.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法律确认 B.审计的目的是查错防弊,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C.审计报告使用人突出了债权人(股东) D.审计的方法是对会计账目进行详细审计 6.我国的官厅审计最早出现在(A)时期。 A.西周 B.秦汉 C.宋朝 D.民国 7.“审计”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的( C )。 A.西周 B.秦汉 C.宋朝 D.民国 8.研究审计演进的历史,可以发现牵动审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是( D )。 A.生产力的发展 B.资源财产私有制的出现 C.国家权力加强 D.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出现 9.审计的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本质特征是(A)。 A.独立性 B.权威性 C.公正性 D.客观性 10.注册会计师审计最基本职能是(A)。 A.经济鉴证职能 B.经济监督职能 C.经济评价 D.都不是 11.审计第二关系人是(B)。 A、审计的主体 B、审计的客体 C、审计组织 D、审计授权与委托人 12.在独立审计发展的过程中,审计对象扩大到以会计报表为主的所有会计资料是在(C )。 A、详细审计阶段 B、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 C、财务审计阶段 D、古代官厅审计阶段 13.将审计分为就地审计和报送审计,是按照审计的( C )不同进行分类。 A、时间 B、有偿性 C、地点 D、主体 14.按实施审计的范围,可以将审计划分为:B A.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 B.全部审计、局部审计 C.定期审计、不定期审计 D.授权审计、委托审计 15.2006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审计法的决定,其具体施行时间是: A.2006年2月28日 B.2006年6月1日 C.2007年1月1日 D.2007年6月1日

审计学教案第一章-总论

审计学教案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及其存在的动因;理解并掌握审计的概念、对象、职能和作用;了解审计假设的各种理论及其不足之处;理解 审计目标及其与企业管理当局五项认定的关系;理解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本质特征;结合当 前经济社会现状,对不同类型审计活动如何发展各自的职能作用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要点】1.审计的产生、发展和存在的动因。 2?审计的涵义. 3?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对象。 4?审计职能与作用。 5?审计假设、审计目标、五项认定。 6.审计的独立性。 7?审计种类。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本章共分5节。 【案例引入】见教材。 第一节审计的起源与发展 一、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一)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的基础 我国著名的会计审计学家杨时展教授认为:“审计因受托责任的发生而发生,又因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 1?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不断演进的,也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2?资源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以及管理者内部分权制,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早期形 成的基本根据,也是审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3?资源财产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无法直接监督,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 (二)审计的产生奠定了审计关系人理论 第一关系人 依提委报约供托告 厶+ 审资审结查料查果委托经管财产第二关系人承担受托经济责任第三关系人按照审计关系人理论,审计行为的发生必须有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三方面关系人,他们顺次为第一关系人、第二关系人 和第三关系人。其中,审计人是第一关系人,作为被审计人的第二关系人是财产的受托经管者;第三关系人即为财产的所有者。三者关系如上图所示。 (三)加强经济管理和控制是审计发展的动力 (四)现代科学管理为审计的发展提供了方法和手段 (五)审计的动因审计存在和发展的动因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主要的学说包括:受托经济责任论(认为审计是在两权分离所形成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客观需 要而产生的卜代理人学说(审计的出现是委托人和代理人利益最大化的共同选择)、信息经济学说(审计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使市场更有效率)、保险论(审计就是一种降低风险的活动,

审计学第1章练习题word精品

第一章审计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审计过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中,以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作为工作主线 B、风险评估程序不是审计过程中必须执行的审计程序 C、控制测试不是审计过程中必须执行的审计程序 D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2、下列有关财务报表审计目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第三方,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 旨在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 B、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对财务报表审计目标发挥着导向作用 C、财务报表审计目标界定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范围,直接影响注册会计师计划和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D财务报表审计目标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发挥着导向作用 3、审计业务涉及的三方关系人是指()。 A、注册会计师、委托人、被审计单位 B、注册会计师、委托人、责任方 C、注册会计师、责任方、预期使用者 D注册会计师、委托人、预期使用者 4、关于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如果某项业务不存在除责任方之外的其他预期使用者,那么,该业务不构成一项审计业务 B、审计业务三方关系中的注册会计师,指的不是执业人员,而是会计师事务所 C、管理层和治理层应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完全责任,财务报表审计并不减轻管理层或治理层的责任 D审计报告的收件人应当尽可能地明确为所有的预期使用者,但实务中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 5、下列关于重大错报风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重大错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 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 B、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以及列报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C、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可能影响多项认定,此类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但也可能与其 他因素有关 D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6、根据审计风险模型规定,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审计业务中,注册会计师应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以合理保证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 B、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需要的审计证据越多 C、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扩大执行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消除检查风险

审计理论与实务-第一章审计基本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 目录 01考情分析 02内容介绍 03内容讲解 【考情分析】 第一章介绍中外审计的起源,审计的定义、职能、分类、作用等审计基本知识,内容比较简单,每年考试都有所涉及。分值一般占3-5分,都是在单选和多选的范围内出题。本章考试大纲对中级审计师与初级审计师的要求基本相似,初级在(1)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产生和发展(2)审计分类的意义和适用条件中要求了解。 内容介绍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审计的职能、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审计分类 第一节概述 一、审计产生与发展 审计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受托经营、受托管理所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 (一)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我国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记忆几个有代表性的时间:

西周就出现了带有审计性质的财政经济监察工作,设“宰夫”。 秦、汉两代采用“上计制度”。 唐朝前的“比部审计制度”。 宋代设立审计司和审计院,出现“审计”一词命名的审计机构。 民国时期,北京政府初期设立临时审计机关——审计处,后根据《中华民国约法》改为审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82年12月4日,人大通过修改的《宪法》,规定我国建立审计机关,实行审计监督制度。 1983年9月15日,国务院正式设立审计署,地方各级政府的审计机关相继建立。 补充:法律效力的层次 ①宪法,全国人大; ②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③行政法规,国务院; ④地方性法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省会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规定的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规范性文件);规章,国务院各部委、省级人民政府、省会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规定的较大的市政府。 1994年8月31日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并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2006年2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通过了关于修改《审计法》的决定,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1997年10月21日国务院令发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2010年2月,国务院公布修订后的《审计法实施条例》,该条例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新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审计监督的范围,规范了审计监督的权限,加强了对审计机关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于2010年7月8日经审计长会议审议通过,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2014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监督,完善审计制度,提升审计地位,要求: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面覆盖,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推进审计职业化

审计-第一章

《审计》专业考试大纲 一审计理论与方法 1.总论 审计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基础;审计三方面关系;审计的性质;审计对象;审计要素;审计职能;审计作用;中国和西方国家审计发展概况;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的区别;我国审计定义的表述。2.审计分类 审计分类的意义;各种审计的概念、内容及特点和适用条件;民间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特点。 3.审计组织 审计机构的设置原则;审计机构的职责、权限、业务X围;审计机构的基本任务;各种审计机构的设置形式;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组织及内部审计机构的关系。 4.审计法律 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特殊性;《中华人民XX国审计法》的基本情况;审计人员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注册会计师减少过失和防止欺诈的措施及避免法律诉讼的具体措施。 5.审计管理 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与注册登记的具体规定;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会员类型及机构设置;独立审计准则与质量控制准则的关系;注册会计师业务X围;独立审计准则的结构及内容;质量控制准则的结构及内容;职业道德规X内容;注册会计师职业规X体系内容。 6.审计目标 审计总目标同具体目标的关系;审计总目标及审计具体目标的内容;审计目标的概念和意义。7.审计程序 审计计划的性质;审计计划时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及其方法;对分析性复核结果的依赖程度;检查风险与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X围的关系;审计计划的分类;总体审计计划与具体审计计划的内容;计划审计工作的步骤;计划工作阶段分析性复核的应用;重要性水平的影响因素;重要性两个层次的关系;审计风险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评估固有风险应考虑的因素;初步审计策略的组成要素;初步审计策略的种类及其各自应用X围;审计计划的概念;重要性的概念;运用重要性的一般要求和对金额性质的考虑;审计风险的定义及组成部分;审计程序的分类。8.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的定义;各种审计证据的实际形式;影响审计证据充分性和适当性的因素;审计证据整理与分析的方法及注意的问题;审计证据的分类及各种证据的特点;审计证据的特性;审计证据的获取方法;审计证据整理分析的意义。 9.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要点及基本要求;审计档案的所有权与保管及其使用;审计工作底稿的定义及分类;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求;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内容;审计档案的分类;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基本要素。 10.审计方法 审计查账方法的种类;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抽查法的特点及应用X围。 11.内部控制及其评审

审计学》习题参考答案

《审计学》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总论 二、判断题(对则打√,错则打×) 1.× 2.× 3.√ 4.× 5.√ 6.× 7.√ 8.× 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三、单项选择题 1.D 2.C. 3.D 4.A 5.C 6.B 7.B 8.A 9.D 10.C 11.A 12.B 13.D 14.C 15.A 四、多项选择题 1.ABCD 2.CDE 3.BCD 4.BD 5.ACD 6.BCD 7.CDE 8.ADE 9.AB 10.CD 第二章审计种类、方法和程序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27.√28.× 二、单项选择题 1.A 2.D 3.A 4.C 5.A

6.B 7.A 8.C 9.A 10.D 11. 12.C 13.A 14.D 15.B

16.A 17.D 18.B 19.C 20.A 21.D 22.B 四、多项选择题 1.ABC 2.BCD 3.CDE 4.ACE 5.BD 6.ABE 7.BDE 8.ABCDE 9.BCE 10.ABCDE 11.CE 12.BC 13.BCDE 14.ABC 15.ACDE 16.CDE 17.ACD 18.ABCDE 19.BCDE 20.ABCD 第三章我国审计的组织形式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A 5.D 6.D 7.A 8.B 9.D 10.C 三、多项选择题 1.ABC 2.ABD 3.BCDE 4.BDE 5.DBE 第四章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二、单项选择题 1.B 2.A 3.D 4.C 5.B 6.C 7.A 8.D 9.B 10.D

审计第一章总论教案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一)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审计是在财产所有权与管理经营权相分离以及多层次经营管理分权体制所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确立是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没有受托经济责任,也就不存在审计这项经济监督活动。 所谓受托责任关系就是指资源占有人与资源经管人之间所形成的资源委托管理与资源受托经管关系,以及资源经管人与其资源经管执行人之间所形成的资源受托经管与执行资源经管关系。从内涵上看,由于资源占有人占有的资源数量巨大,自身无法有效经管这些资源,因此将资源委托给他人经管,形成受托责任关系。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确立后,客观上产生了授权委托者对受托管理者或受托经营者实行经济监督的需要。 但应指出,受托经济责任的确立,并不一定产生审计活动,它只是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如果这种审查评价活动由授权委托者自身完成,就不能称之为审计活动。只有当这种经济监督活动是由授权委派人委派(或委托人委托)独立的机构和人员代行的,才会产生这种具有独立性的审计活动。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作为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其涵义包括: 1.受托经济责任是不断演进的,它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2.资源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以及管理者内部分权制,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形成的根据,也是审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3.资源财产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无法实施直接监督,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 (二)审计关系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产生审计的同时,也形成了审计关系。审计关系是指审计行为所必然涉及的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三方之间形成的监督与证明关系。审计关系由三方审计关系人所组成。其中,第一关系人是承

审计学第一章学习测试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审计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审计主体的独立性,即有独立的机构和人员,审计机构和人员与被审单位在组织上、经济上、工作过程中保持独立。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审计的分类就是按照审计主体和审计内容所作的类别划分。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民间审计是指由独立的注册会计师,通过接受委托,对被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查证、鉴证和评价的一种审计形式。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4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效益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人员对部门和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评价的一种审计形式。由于效益审计侧重于效益性审计,因而主要通过监督职能来完成。 选择一项: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5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我国国家审计的起源基于西周的宰夫。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6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审计起源与发展的客观基础是要回答审计产生的过程问题。 选择一项: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7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设立审计组织需要依据所有权监督理论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8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在世界范围内,有立法式、司法式、行政式和独立式四种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形式,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立法式组织模式。 选择一项: 对 错

第一章总论审计师

第一章总论 本章考点: 【考点一】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考点二】审计的含义 【考点三】审计独立性 【考点四】审计职能 【考点五】审计的作用 【考点六】审计分类 第一节概述 【考点一】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1982年12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 2.199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正式实施的时间; 3.2006年6月1日----2006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审计法的决定,其具体施行时间2006年6月1日; 4.2010年5月1日----新修订的审计法实施; 5.2011年1月1日----国家审计准则修订并实施。 【例题1·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正式实施的时间是: A.1994年1月1日 B.1995年1月1日 C.1996年5月1日 D.2000年1月1日 [答疑编号4742101101: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正式实施的时间是1995年1月1日。 【例题2·单选题】 2006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审计法的决定,其具体施行时间是: A.2006年2月28日 B.2006年6月1日 C.2007年1月1日 D.2007年6月1日 [答疑编号4742101102: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2006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审计法 的决定,其具体施行时间2006年6月1日。 【例题3·单选题】(2010年试题)

2010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新修订的审计法实施条例,该条例的施行起始时间为: A.2010年3月1日 B.2010年5月1日 C 2010年6月1日D.2011年1月1日 [答疑编号4742101103: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2010年5月1日----新修订的审计法实施。 【例题4·单选题】(2011年试题) 对我国审计监督制度作出规定的最高层次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答疑编号4742101104: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对我国审计监督制度作出规定的最高层次法律。 (二)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西方国家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40年代-----内部审计进入现代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教材P7) (1)审计方法从过去的详细审计改变为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抽样检查; (2)审计的领域从财务审计扩大到效益审计。 2.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教材P8) (1)1985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同年12月审计署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均要求相关政府部门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 (2)2003年3月4日----审计署发布《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例题5·多选题】 西方国家20世纪40年代,内部审计进入现代发展时期,其主要标志有: A.审计方法从过去的详细审计改变为以评价内部控制为基础的抽样审计 B.审计的领域从财务审计扩大到效益审计 C.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颁布内部审计实务标准 D.第一次出现了内部审计的专门法律 E.内部审计作为独立的机构从企业内部其他管理职能中分离出来 [答疑编号4742101105:针对该题提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