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人大电视专栏节目的几点建议

对人大电视专栏节目的几点建议

对人大电视专栏节目的几点建议
对人大电视专栏节目的几点建议

对人大电视专栏节目的几点建议

田龙过

一对人大工作的认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具体来讲,人大有四项职能,即立法权、决定权、监督权和任免权,这既是国家宪法法律的体现,也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现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人大作为国家的权力机关,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实行依法治国。首先要有法可依。人大通过行使立法权,建立和完善有关法律制度,使各项事业纳入法律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同时人大还要保障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切实得到贯彻实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人大通过行使监督权,确保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确保公民和法人合法权益得

到切实尊重,确保行政和司法权力得到正确行使。在各种监督中,人大的监督最具权威和效力。大还通过行使决定权,对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通过行使任免权,依法组织国家机关,并保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依法治国是立法、执法、守法、监督法律实施等多方面的统一,是人大工作的核心和灵魂。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人大有立法权、决定权和任免权,但是立法之后,法律执行的情况如何;决定之后,政府部门办理的如何;任免之后,干部的工作如何,这都需要人大继续监督检查。在我们国家,有发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更需要人大给予关注,下大力气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我个人认为立法、决定、任免之后,更需要人大来监督实施,监督落实,监督是人大工作的重中之重,监督可以进一步保证法律的严肃、公正,决策的科学、合理,执行的坚决、准确。监督既体现了人大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尊严和神圣,也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呼声,是依法治国顺利实施的强有力的保障。

二人大宣传的现状

虽然宪法赋予了人大至高无上的权力,是人民意志的体

现,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普通百姓对人大还是缺乏必要的了解,甚至还有误解,很多百姓不了解人大的工作,认为就是每年一次大会,平时很多小会,代表坐着大巴,转转看看,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不外有三:一是大量充斥媒体的是程序化的报道,在报道中强调了形式而忽视了人大讨论或者决定、视察的内容,很多人大解决老百姓关心的实际问题就在这程序化的报道中淹没,给人造成了一种形式主义的感觉;二是平面化的报道,就事论事,人大检查什么报道什么,决定什么报道什么,没有让老百姓了解决定检查背后的新闻,没有让百姓知道一次次会议的背后人大及人大代表进行了多少调查研究,进行了多少听证论证,没有体现出人大在行使各项权利当中的权威和尊严;三是人大自身没有摆脱小宣传的概念,认为人大的宣传就是宣传人大机关自身或者人大会,人大在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中作用重大,而这些工作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人大是人民意志、人民呼声的代表和体现,从民众的角度来看人大工作,从依法治国的角度来宣传人大,树立起一种大宣传的概念,就可以让百姓真正地了解人大、认识人大,从而全面支持理解人大的工作。百姓所关心的就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事情,而我们的媒体有关人大的报道恰好忽视了这一点,让老百姓感觉到人大高高在上,离他们生活很远。

三应该怎样宣传人大

人大的工作是多方面的,但人大的宣传应该有所侧重,同时,从观众接受的心理来看,宣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百姓了解法律的建立完善和执行情况,了解国家和地方重大事项的决策依据和实施情况,从而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因此,人大的宣传我认为应该从百姓关注的角度出发来寻找我们的选题,从观众的接受心态出发来选择我们的报道角度,从传播的效应来选择我们的节目形式,切记假大空和形式主义,避免程序化的报道,应该树立起大宣传的概念,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从普通百姓的关注的焦点出发,这样我们就能做到百姓喜闻乐见、妇孺皆知,才能达到我们的宣传目的,才能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起人大的威望、树立起法律的尊严,才能使人民群众真正了解人大及人大代表所关心的事情正是他们所期待解决而没有解决的事情。

因此,人大的宣传要搞好,就必须有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就是人大及人大代表关注的视点与老百姓关心的焦点的结合点。例如,对一府两院的监督,这就是老百姓关心的一个问题,如何行使监督权,监督的情况如何,政府的工作有没有失误,失误以后怎么办,人大提出意见和建议后他们执行的情况如何,如果我们能抓住一两个有效监督的典型案例,就既能体现人大权利,也能表达百姓关心的心声,百姓肯定会非常欢迎;再如对法律的监督,现在在我们国家有发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

的情况时有发生,百姓对此意见很大,而这些情况的制止非人大莫属,也只有人大具有国家赋予的强制力来纠正,如何我们每年抓住几件这样的事情来报道,肯定能受到百姓的欢迎,能引起百姓的共鸣,从而让人民群众感觉到有困难就有人大替他们做主,有人大体现他们的意志,有人大主持公平和正义。

因此,人大的宣传应该讲究方式方法,不能太直太露,更不能强行灌输;应该有所侧重,重点突破,而不能面面俱到;应该从百姓的角度去关注他们关心的事情,才能体现人大的人民性和广泛性,才能赢得人民的理解和支持。

四《追踪》栏目的经验

《追踪》栏目是西安电视台二套和西安市政协合办的一档新闻性专题栏目,2001年6月24日正式开播。栏目初期的基本设想是在发挥舆论监督这一优势的前提下,结合不同的监督形式,丰富舆论监督内容,使舆论监督具体化,多样化,使舆论监督在其他形式监督的帮助下获得力量、得到落实,也使其他形式的监督在舆论监督的呼吁和督促下取得广泛的支持、理解,并得以实现。去年以来,西安电视台二套成功地与西安市政协合作,

将舆论监督与民主监督结合起来,为委员提案的顺利落实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快了提案落实的步伐,同时,也宣传了人民政协,提高了人民政协在群众中的威望,展示了政协委员的风采。一年多来来,栏目共播出八十多期,涉及文物保护,旅游开发、交通、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治理、水资源利用、社区建设等等热点问题,架起了委员与政府,政府与百姓,委员和百姓的桥梁,为委员提案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受到了市政协领导和委员们的肯定和表扬,2002年年初,市政协办公厅奖励了《追踪》栏目组,并为栏目颁发了题为“民主监督的舆论尖兵”的奖牌。《人民政协报》和《西安日报》分别在头版作了题为《西安市督办提案有了直通车--〈追踪〉节目,追踪提案办理,政协媒体联手市民满意》的详细报道,通过对百姓生活的关注,栏目也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年平均收视率为 5.65,市场份额16.3%,稳居西安电视台二套自办栏目的前矛。一年多来,有两部作品获省级专题类新闻奖,一部作品获市级专题类新闻奖。

但是,我们认为,监督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即舆论监督,民主监督和法律监督,三者是缺一不可的,舆论监督能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能制造一种落实的氛围但却缺乏落实的机制,民主监督集中了市民的心声但因政协不是权力机构、缺乏对实施机关的约束而容易使监督流于形式,只有人大由于宪法赋予了它的

权力而使这种监督具备了法律的约束力和强制性使监督得以实现。因此,要真正实施监督,仅凭舆论监督和民主监督是不够的,必须给这两种监督赋予法律的名义,才能使监督真正落到实处。

因此,人大电视专栏的推出,将是我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件大事,它将为舆论监督填充了全新的内容,成为法律监督的宣传器,法制意识的播种机,同时也将使这一栏目成为我市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强有力助手。

五人大电视专栏的定位

定位是一个栏目首先必须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这涉及到我们的栏目为什么人办,怎么办,它是纲,纲举目张、提纲挈领都是说明它的重要性。为什么人办就是要明白我们的观众群是那些,怎么办就是要明白我们要告诉他们什么,他们想知道什么。宣传的目的是让观众接受,然而怎样的宣传才能被观众接受就是我们宣传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电视节目的生命也在观众,观众喜欢与否也就成了栏目开办之初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人大宣传的目的和电视节目的目标殊途同归,这就决定了我们人大电视专

栏的定位必须面向百姓,从百姓的角度去报道,从百姓的视点去宣传,栏目的形式和内容必须渗透强烈的观众意识。

选题的标准应该是党委政府思考的焦点,群众百姓关心的热点,人大和代表关注的重点,这三者的结合点,同时,从节目的角度来说,还必须加上观众收看的兴趣点,我们要在这四点之中找出其共同点,这就应该是我们的选题或者报道的重心。这就决定了我们报道的内容是相对具体的而不是空洞理性的,是鲜活生动的而不是呆板严肃的,是旗帜鲜明的而不是人云亦云、莫衷一是的,是正在发生的而不是陈旧历史的。同时要选题有普遍性而不是片面性,要大众化而不是局部或部门,要知难而进而不是避重就轻,要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批评。

在报道时应该突出人大的尊严和法律的威力,要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敢于揭露批评,敢于曝光,露出锋芒。必须让编辑记者明白,在人大面前,一府两院都在其监督范围,人大对其评议监督没有禁区,切忌评下不评上,评好不评差,评功不评过等等做法。如果我们的观点旗帜鲜明,把监督过程的复杂和曲折反映出来,做到这两点,我们就能紧紧地抓住观众,吸引观众,我们就能以最好的宣传效果,全面展示人大的地位和职能,全面

表现人大代表代表人民、依法行使权力的精神风采。

六人大电视专栏的名称

栏目名称是栏目定位的体现,是栏目宗旨的反映。好的栏目名称可以准确地反映出栏目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引导观众关注节目。

《追踪》:最初我们想借壳下蛋,借《追踪》之形式来宣传人大,当然,栏目也就办成了人大版的《追踪》,以人大代表的议案提出、办理和落实作为报道内容,这种设想有利有弊。利在《追踪》已相对成熟,有一定的声誉,观众比较喜欢,可以借此平台更好的宣传人大,使人大宣传在开播之初就受到观众的关注。弊在成熟意味着僵化,使人大宣传难出新意,更何况,《追踪》与政协合作人人尽知,如果加入人大宣传容易造成一定的误会。

《人大之窗》:这个名称可以大张旗鼓地宣传人大,给观众一个明确的概念,这个栏目是以宣传人大为宗旨的。栏目可以全面反映人大的工作,反映人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可以是代表议案提出落实的报道,也可以决策任免立法过程的报道,也可以

是代表视察工作的报道,可以灵活多样。其不利一面在于栏目名称过于直白,一定程度会影响观众的收视指向,让观众误以为是人大机关的工作报道,与他们无关紧要。再者,以前好多单位办过类似的电视栏目《XX之窗》,影响人大的权威性。

《聚焦》(或者《视点》):这个名称看起来是个新闻性专题栏目,是社会焦点问题的报道,会吸引观众,但没有体现出人大的性质和特色,容易办成一般性的焦点访谈类的栏目,况且,近几年,类似栏目泛滥成灾,观众已失去了新鲜感。

《监督》:这个名称也是焦点类栏目,但可以体现出人大的特色和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可以把人大的法律监督和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可以全面反映人大的监督过程和监督结果,反映人大及人大代表是如何顺应民意,代表人民实施监督权的,群众无疑从名称上就会喜欢这个栏目。但这个名称是否锋芒太露,再者,监督是否能全面概括人大的工作,也是这个名称的缺陷。

老名称具有品牌效应,但栏目操作的惯性可以使栏目因

循守旧,故步自封;新名称观众感觉新鲜,有好奇心理,如果开头三板斧能抡圆,就可以培养出新的收视群体,形成固定的观众群,从而形成新的品牌,但其缺点就是观众了解接受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漫长的、寂寞的,艰苦的。

我个人认为,人大要搞电视专栏节目,最好用新的名称,名称最好有一定的挑战性。综合以上分析,我个人认为,可以起名《监督》,把人大的工作特色和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可以达到栏目既出,别具一格,惊醒四座,一鸣惊人,从而树立起人大工作的一面旗帜。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人大电视专栏节目不办则已,一办惊人,从而开创人大宣传工作的新局面,拓展人大宣传的新视野,使人大宣传走出一条不同以往的新思路。同时,与人大的合作,可以极大地丰富电视传媒的报道内容和报道范围,为电视台创造出一个名副其实的精品栏目,为观众献上一档他们关注的、喜闻乐见的好节目,使人大工作通过电视传媒这个强势载体,真正地走向百姓,走到群众中去。

浅谈电视节目的娱乐化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一、电视娱乐化的兴起和现状 (2) 二、造成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原因 (2) 三、电视节目娱乐化要有“度” (3) 四、如何应对我国电视媒体泛娱乐化倾向 (4) 主要参考文献 (5)

毕业论文 浅谈电视节目的娱乐化 08-A-影视班:赵晓鹏 摘要:电视出现以后,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近年来各种娱乐节目铺天盖地的充斥整个电视荧屏,使人们的使电视文化的娱乐化倾向也越来越明显。目前,娱乐元素在电视节目中广泛渗透,电视的娱乐功能已经被无限扩大。 本论文将从电视节目娱乐化与现状、造成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娱乐化、及其电视节目娱乐化所应注意的问题、到如何应对电视媒体泛娱乐化的倾向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得出了最后的观点即我们要正确看待这种趋势,提升大众娱乐品位,在构建人们一种新的和谐生活方式的同时,产生正确的舆论和价值导向,避免节目本身的低俗化和庸俗化。 关键词:电视节目、娱乐化、泛娱乐化、兴起、现状、收视率、低俗化、媒体、舆论 一、电视娱乐化的兴起于现状 近年来,电视娱乐化现象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重点、热点话题,娱乐化本来是一个中性词,然而,随着真人秀节目的恶俗化,娱乐性节目的粗俗化,电视剧节目的戏说风,明星类节目的窥视话俨然成为电视频道高收视率的“必备菜肴”,逐渐的,电视娱乐化便和电视节目低俗化之间有了说不清楚的暧昧关系。 我们应当看到,电视娱乐化浪潮的兴起,具有愉悦身心,舒缓心情的正效应,但同时也有麻醉精神、降低审美鉴赏力和文化水平的负效应。最早开播的《综艺大观》、《正大综艺》曾一度让人兴奋不已;湖南卫视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创办的大众性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和《欢乐总动员》,集游戏、表演、竞技和搞笑于一体,令无数青年男女为之疯狂;随后中央电视台推出娱乐益智节目《开心辞典》、《幸运52》,吸引众多眼球;之后真人秀节目日益风行,以《超级女声》为代表,掀起了电视节目娱乐化的狂潮,中央电视台推出《非常6+1》、《梦想中国》、上海东方卫视和新娱乐推出的《创智赢家》、《加油,好男儿!》、《舞林大会》到这两年出现的《我爱记歌词》和闹得沸沸扬扬的江苏卫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及湖南卫视的《我爱记歌词》等一系列娱乐栏目,可不仅仅只是这样,现在许多电视栏目都已经走上了娱乐化道路,例如在我们心目中一直是严肃类型的电视新闻栏目,科教类型栏目,谈话类型栏目等等都已经打上了娱乐的标记。一方面电视娱乐节目带来了新的理念,丰富了节目样式,满足了广大观众的娱乐需求;另一方面又因其内容雷同、创意的缺乏以及品位的低俗而逐渐消弱电视媒体的正确舆论导向功能。 二、造成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原因 当代人工作压力大,可以说是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重大原因之一。紧张工作之余,大家都喜欢看一些搞笑、整蛊的节目来调节生活,放松自己。于是,一些媒体就抓住了观众的这一心理,对电视节目大搞娱乐化,以此来提高收视率。所以最终的电视收视率直接决定了节目的命运,因此,作为电视节目的制作者来说,不得不考虑受众市场的需求,没有受众或者受众群小的节目迟早要被淘汰,所以,娱乐化便成为了目前电视节目争夺观众、增强收视率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同时也会给电视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电视文艺题目加答案

电视文艺 1.以下奖项专门针对电视剧而颁发的是(B) A金鹰奖 B 飞天奖C百花奖D星光奖 2.1998年第一部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 3.1961年北京电视台电视文艺节目专题雏形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4.1979以下栏目中具有国内第一个有明确栏目意识的电视文艺节目是(A) A外国文艺B文化生活 C 舞台与银幕D戏曲常识. 5.1981年广东电视台第一个综艺栏目《万紫千红》. 6.吉林连续四年电视文艺星光奖《回家》. 7.2004年亚广联联合儿童基金会的奖项. 8.首届春晚是1983年 9.“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开始于___1992__,结束于_2011____(年份) 10.1993年春晚第一次四地互传:内地香港台湾新加坡 11.20世纪90年代初《渴望》标志着室内电视剧的诞生 12.2011年春晚总导演陈临春柳钢马东 13.4、2001年在北京举行了“紫禁城三高演唱会”,其中被称为世界三大男高音合唱家的是(ABC) A帕瓦罗蒂 B 多明戈 C 卡雷拉斯D马里奥?兰扎 14.下列节目属于北京电视台开播一天的节目是(ABCD) A〈工厂里来的三个姑娘〉 B〈四小天鹅舞〉 C 〈春江花月夜〉D〈牧童和村姑〉 15.八个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沙家浜》 16.1964年12月底北京电视台第一次录制《朝阳沟》、《红灯记》标志着录播的开始17.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18.湖南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省级卫视)综艺栏目最突出 19.在周末文艺、文艺天地基础上设立的综艺栏目是综艺大观 20.主持人中心制的标志性作品是CBS的《晚间新闻》 21.1950年戴爱莲的芭蕾舞作品《和平鸽》

浅析电视节目娱乐化现象

浅析电视节目娱乐化现象 ___06广编:刘妍 一:前言 电视出现以后,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电视来娱乐成为现代都市人娱乐的主要方式,而电视文化的娱乐化倾向也越来越明显。目前,娱乐元素在电视节目中广泛渗透,电视的娱乐功能已经被无限扩大。 目前,电视媒体出现了节目娱乐化的趋向,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转变和过渡,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误区和负面影响,如泛娱乐、恶搞现象以及“愚乐”大众的被动娱乐化。我们要正确看待这种趋势,提升大众娱乐品位,在构建人们一种新的和谐生活方式的同时,产生正确的舆论和价值导向,避免节目本身的低俗化和庸俗化。 二:娱乐化浪潮的兴起 近年来,电视娱乐化现象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重点、热点话题,娱乐化本来是一个中性词,然而,随着真人秀节目的恶俗化,娱乐性节目的粗俗化,电视剧节目的戏说风,明星类节目的窥视话俨然成为电视频道高收视率的“必备菜肴”,逐渐的,电视娱乐化便和电视节目低俗化之间有了说不清楚的暧昧关系。 我们应当看到,电视娱乐化浪潮的兴起,具有愉悦身心,舒缓心情的正效应,但同时也有麻醉精神、降低审美鉴赏力和文化水平的负效应。最早开播的《综艺大观》、《正大综艺》曾一度让人兴奋不已; 湖南卫视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创办的大众性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和《欢乐总动员》,集游戏、表演、竞技和搞笑于一体,令无数青年男女为之疯狂;随后中央电视台推出娱乐益智节目《开心辞典》、《幸运52》,吸引众多眼球;之后真人秀节目日益风行,以《超级女声》为代表,掀起了电视节目娱乐化的狂潮,中央

电视台推出《非常6+1》、《梦想中国》、上海东方卫视和新娱乐推出的《创智赢家》、《加油,好男儿!》、《舞林大会》等一系列娱乐栏目,可不仅仅只是这样,现 在许多电视栏目都已经走上了娱乐化道路,例如在我们心目中一直是严肃类型的电 视新闻栏目,科教类型栏目,谈话类型栏目等等都已经打上了娱乐的标记。 三:造成电视节目娱乐化趋势的原因 虽然现在电视节目娱乐化给电视节目带来了新的新的理念,丰富了节目样式, 满足了广大观众娱乐消遣的需求;但另一方面电视娱乐节目又因其面孔的雷同、创 意的缺乏以及品位的低俗而饱受争议。尤其商业化的今天,一味的追求收视率以及 广告效益,电视娱乐节目逐渐成为了“愚乐”节目。节目内容夹杂着*、嘲弄等一些 低俗下流的东西。尽管这些节目常备受争议,大众媒体对此褒贬不一,但似乎越是低 俗的节目收视率越高,似乎是因为其满足了人们纯娱乐消遣以及放纵发泄的需要,因 而造成了低俗化的现象开始风靡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然而我们已经看不到当年《正 大综艺》那样自然愉快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无底线的游戏,泛泛的节目流程 与主持人过分夸张 的互动串畅这些不禁让人深思——造成电视节目娱乐化趋势的原因是什么呢? (1),我国媒体市场化竞争导致媒体追求收视率是导致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原因 之一。随着我国传媒市场的发展,各种媒体之间的竞争也相继展开,由最开始的抢线索、抢新闻,到现在以各种娱乐化方式吸引受众眼球,收视率已经成为了衡量媒体成 功与否的唯一因素,竞争固然是好事,娱乐也不算坏事,但是以各种不健康甚至是刺激、黄色、暴力的节目吸引受众观看就不是好事了。 (2)我国媒体的盈利模式也催化了电视节目娱乐化的产生。在国外,多元的市 场盈利模式使他们的电视节目大多健康积极,而在我国,单一的盈利模式使媒体不得 不使媒体人花更多的精力去拉广告拉赞助,导致的后果不言而喻。。据悉,一个每天 节目播放量10至15小时的电视频道,全年运行少说也得两到三千万。钱从哪里来? 绝大多数频道都没有拍摄、发行电视剧的能力,惟一的筹资渠道是广告收入。而在

电视专题片策划方案

上海文典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影视部系列电视专题片策划上海文典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影视部是一家主要从事图书出版、影视节目策划、制作的专业单位。 2005年,中心将面向海外主流市场,拍摄制作一部系列专题片,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立体展示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风格,以及当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状态。 基本理念 本系列专题片的主题,是向海外宣传中国,展示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风格,以及当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真实的生活状态。 节目应遵循新闻和传播规律,淡化宣传特别是政治色彩,增强节目的亲和力和传播效果。 通过我们的节目,使广大的海外观众(包括外国人和海外华人),特别是海外主流社会,了解中国社会的现状,了解中国人的生存情况,看到当代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和情感世界。节目定位 节目的主体形态为记录片。节目展现的是当前时间正在发生的人物和事件。 把人作为节目的主体,从效果上讲是最佳的,最为生动、最容易引起共鸣。本系列专题片的每一集,都要以一个人物或有关联的群体人物以及围绕人物发生的事件为主要对象,作为我们描述的主体内容。 这样,人物既是主要信息,又承担着一种结构性的功能,我们通过人物进入事件的细部,并由此呈现更深层的人与社会诸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展示这种复杂关系才是叙述事件的真正目的,故事是一种包装和策略,文化在它的背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人物背后所蕴含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内涵。 每一集单独的专题片应有自己的独特视点和倾向性,但总体应遵循整个系列专题片的总体特征和思路,体现主流观点。 节目时长 每一集专题片的时间长度为24分钟。 这是一个能基本完整、全面地叙述人物故事与有关背景、刻划细节,充分表现人物性格的长度。 这一时长也有利于段落划分的节目兴奋点的设置。比如可以把24分钟的节目内容大致划分成3至4小节,每小节均具备相对完整的表现内容,有自身的兴奋点和高潮点。 选题方向 本系列专题片总的选题方向,是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进入我们视野的人物,一种是他们的工作或多或少地在当今人们生活的某一方面产生着普遍效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形态。另一种是能代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的普通人。前者代者着社会的精英层面,后者代表着社会的平民层面,通过他们基本能真实、全面的反应中国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或状态。 表现手法 本系列专题片的表现手法以跟踪纪实拍摄为主,辅之以适量的采访。

电视文艺创作

电视文艺创作(A\B) 1、电视文艺的含义 电视文艺是电视和文艺的结合,它是以文学艺术表现形式为基础的,是文学艺术不断发展的先进电子科技相结合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艺术样式。这种以电视传播理念派生出来的新型艺术样式,以大众化为依托,雅俗共赏,种类繁多,如:电视综艺晚会、电视剧、电视文艺片、音乐电视、电视文学、电视戏曲、电视舞蹈及丰富多彩的电视文艺栏目等等。 2、电视传播的文化性属性 就我国而言,电视文艺传播有着自己独特的属性,它主要体现在三种文化层面上,即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三种文化层面相互交织、丰富多彩构成中国特色的电视文化形态。(1)电视传播的主流文化属性:主流文化属于国家文化,是国家的传统文化与意识形态的结合(2)电视传播的大众文化属性:大众文化是市场文化,带有商业属性,是消费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结合(3)电视传播的精英文化属性:精英文化是潮流文化,是知识阶层产生的带有意识流、具有思想精髓与文化前卫精神的社会生活现象。 3、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的含义 4、电视文艺创作选题的视角 (1)新闻视角:新鲜的事物具备新闻价值。“新”的事物就是人们感兴趣的事情,如果通过文艺作品的形式把它体现出来,或许就是具有创作价值的选题。比如舞蹈《进城》;电视剧题材化;春晚的一些反映新“事物”的节目。 (2)生活视角:真实是电视传播获得社会信息最有效的方式。真实就是力量,真是就是感染力和震撼力的源泉。电视文艺创作的选题意义就是在于挖掘生活中真实素材。 (3)艺术视角:电视是视觉艺术的产物,画面是展现电视艺术的最有效途径,以最大潜能挖掘电视视觉语言的艺术想象力,是体现艺术视角真挚魅力的最有效途径。 5、内容与形式表现的关系 文艺作品都有他的内容与形式,应协调统一。 文艺作品的内容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客观因素(现实的生活);一个是主观因素(作者的思想情感)。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为内容服务。这是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形式不是消极的,对内容有反作用。 6、电视短片创作的前提是什么 寻找一个好的选题,选题要有事件,事件要有情节,情节要有戏剧性。因此,在创作具体实施前,利用这个选题展开讲一个好听的故事应是创作一个好片子最重要的前提。 7、电视短片创作的故事与情节 8、风光风情类艺术片的制作特点 (1)要调动一切镜头表现手段,抓住自然风貌内在的艺术特征,达到视觉的意境与美感或所需要的视觉冲击力。 (2)景色镜头不能单一,尤其角度要经常变化,横向与纵向拍摄幅度要大,给予合理的“造境”效果。 (3)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合理运用编辑软件特殊效果、三维效果,达到景物所需的艺术虚化,以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段创造画面需要的大自然意境,呈现出自然风光的抽象魅力和神韵。 9、什么是文献艺术片

科教电视节目娱乐化分析

科教电视节目娱乐化分析 近年来,随着美国Discovery、国家地理频道等优秀海外科教电视节目的引入和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走近科学》等一批优秀栏目的播出,科教节目日益成为我国电视收视中的一大亮点。所谓科教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就是借鉴故事片等其他叙事艺术的手法和技巧,用讲故事的方式,综合利用各种电视手段,生动活泼地向观众传播科学知识。细致考察科教电视节目娱乐化在当前社会语境中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并思考其利弊得失,对科教电视节目的健康发展和电视媒介的良性运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教电视节目娱乐化的主要表现 科教电视节目娱乐化主要表现为选材的娱乐化、叙述的故事化和制作的趣味化。 (一)选材的娱乐化 所谓选材的娱乐化,是指把受众的需求作为确定科教节目内容的根据,重视对受众的年龄层次、区域环境、文化背景、收视情趣和生活状况等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受众对科教节目的需求,从而确定节目内容。美国Discovery、国家地理频道推出的科教片,在节目内容上追求的是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教育与娱乐并重。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走近科学》等栏目的制片人也着重强调电视具有消遣和娱乐等重要功能,反对节目将科学知识硬邦邦地、专业地展示。有人对《探索·发现》2001年7月9日到2003年12月31日的选题作了统计,发现满足观众猎奇心态的历史和考古题材的科教片竟然占了3/4,而且在不少作品中野史突出渲染,如《承德避暑山庄》系列片中,对慈禧偷听咸丰遗诏和有关嘉庆帝传位的“谲匣”的传说就花费了大量笔墨。 (二)叙述的故事化 现在科教节目的叙事经常采取悬念、铺垫、揭秘等方法,实现对已知领域的重新发现与对未知领域的追问。 《探索·发现》栏目播出的《考古中国之河姆渡文明之谜》一片,由1973年夏天河姆渡村的村民施工时发现可疑碎石开篇,铺设悬念;随后讲述考古人员在逐层的挖掘中相继发现墓葬、陶片、石器等物,再设悬念;之后进一步对混在泥土中的褐色颗粒提出疑问,发展悬念;再通过挖掘出的大量稻谷和骨制农具以及对“干栏式建筑”的复原证实,得出结论,揭示悬念。这些节目以悬念引起观众的好奇心,以具有戏剧性情节冲突的故事激起观众的求知欲,追问与揭秘结合,节奏紧凑,持续吸引观众。同时辅以沉稳、冷静、自然、细腻的叙事风格,深刻且生动,配以音乐的烘托,让观众情感专注地看完全片,并享受着知识的乐趣,大大增强了可视性。 (三)制作的趣味化 为了使故事在讲述时显得生动,科教节目在制作时往往会采用多种手段提高视觉效果,如资料展示、人物访谈、真实再现、视频特技等。

电视节目分析报告范文

《变形记》分析 短暂成为别人,是中国神话小说经常使用的手法,也是很多人平日磨练想象力最常用的技巧,遐想是人类生活很多细节的润滑剂。遗憾的是几乎没人能在现实生活中完成这一转换。湖南卫视《变形计》使得神话变成了现实,当观众看到节目中的人物奇迹般地成为别人时,他们的心理快感在想象力的助推下,腾云驾雾。《变形记》运用纪录片+真人秀模式的创新模式,号称中国“新生态纪录片”。这档节目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寻找热点中的当局人物,安排他们进行互换人生体验,参与节目的双方就在七天之中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生活。节目同时全程每天24小时跟拍,粗加剪辑后原生态低成本播出。 一、节目内容多样化 真人秀节目在美国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萌芽阶段发展至今,其节目内容从单纯的偷窥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拓展到关涉人们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求职、人际关系、选秀、才艺展示、居家生活、衣着审美、心理素质、婚姻家庭等。随着真人秀的继续发展,其制作内容的尺度将进一步加大、加深,必将涉及社会的一些敏感问题这也直接影响着这类节目的收视率。 二、节目表现手法的纪实性与情节化 《变形记》这类真人秀节目的概念中,“真”一方面是指节目参与者并非扮演特定角色,而是参与者通过互换角色在特定情境和规则下真情实感、语言、行为、自我个性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则是强调表现手法的纪实性。《变形记》中存在大量记录元素,在节目拍摄的

过程中大量采用了纪录片的跟踪拍摄,有的为了过于追求真实性、刺激性甚至使用监视镜头、偷拍、24小时全程拍摄手法,实现了节目的具体进程和细节展现的真实性。《变形记》作为湖南卫视娱乐节目的一种,在当下“限娱令”的大的背景下,节目形式要继续追求新颖、能够吸引观众眼球,在强调“真”的同时更应该强调“秀”的成分。兼顾整档节目的社会性和娱乐性。 三、受众的积极参与 《变形记》当年在卫视开播后,就疯狂受到电视观众的追捧。其很大的功劳在于节目给足了观众的参与自由。如今受众越来越重视自己在媒介的中心地位,他们希望看到的节目内容形式是大众化的而不是专为精英阶层所制作的,是真实的而不是可以做作的,并且他们拥有强烈的自我展现欲望,希望可以更多地参与节目活动。这些因素使“人”在此类节目中成为核心——节目参与者来自广大平民百姓,成为节目的主角,推动节目在相应规则下向前发展;而广大受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通过短信、weibo、《变形记》节目百度贴吧、等网络平台参与节目互动预知更多节目进展,而节目编导也可根据观众的这些反馈,适当控制节目并适当奖励受众参与者以提高收视率。 四、参与者最大限度地展现个性 在以往电视节目中,节目内容、进程以及参与者的一举一动通常都会受到导演的严格控制,《变形记》则是将权力最大限度地交给了参与互换角色的选手,因此他们有了更大的主动权和发挥空间。这一自主权的回归,尊重了选手的自我发挥空间,使其在参与节目时可

《电视频道及节目整体包装》教学大纲和课程简介

《电视频道及节目整体包装》教学大纲和课程简介《电视频道及节目整体包装》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30111 英文名称: 授课对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影视制作方向和网络多媒体方向本科学生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 学分/学时:4/64 先修课程:电视节目策划 教学方式:采用理论讲授和实际训练相结合的方式 考核方式:考试(笔试和作品结合) 课程简介:电视频道与节目包装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影视制作方向和网络多媒体方向本科学生的主干专业课。本课程综合讲授电视频道与节目包装的理念、策略、设计、制作、评价等。同时,它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电视包装创作的各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方法和要求。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为学生今后开展电视频道包装和节目包装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工作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电视频道的品牌构建; 2(训练学生的电视包装创作能力。包括掌握电视频道LOGO、收视宣传片、形象宣传片等频道包装中各个环节的形式,并能够应用于设计实践。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章、节) 重点、难点讲授学时其他学时备注 4 第一章电视频道的品牌战略与电视频

道的品牌营销 第一节品牌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电视频道品牌概念 第三节电视频道的品牌形象 第四节电视频道的观众研究 第五节电视频道品牌营销 第六节电视频道品牌推广 第二章品牌战略下的电视形象识别系 4 统 第一节电视形象识别系统 第二节电视频道的理念包装 第三节电视频道的行为包装 4 第三章电视频道形象包装设计原则 第一节“KISS”原则 第二节“USP”原则 第三节观众利益原则 第四节可持续性原则 第四章电视频道在播包装的实施:频道重点:第二节 4 实际操作: ID 4 第一节电视频道ID的概念 第二节电视频道ID的意义和功效 第三节掌握几种ID的创作类型 第五章电视频道在播包装的实施:宣传重点:第二节 2 实际操作: 口号 2 第一节电视频道广告语系的概念 第二节频道广告语系的分类

电视文艺节目创作的现状

电视文艺节目创作的现状 篇一:从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的现状看此类节目的发展趋向 浅析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的发展趋向 摘要:“电视文艺专题”这种称呼是中国艺术创作领域的一大特色,国外并没有这个词。中国的电视文艺专题节目形成时间是在20世纪70年代,它直接来源于电视专题。本文将对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的定义、研究的必要性作出说明,并且联系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的现状,结合具体的案列来分析此类节目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文艺专题发展趋向选题表现手法 一、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的定义 电视文艺专题节目是以文学艺术和文艺演出作为创作原始素材和基本构成元素,在保留其原有艺术形态的基础上,运用电视视听语言进行二度创作,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性和审美价值的电视节目类型。如《苏园六记》、《洛阳牡丹情》、《江南》等都属于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的类型,它们运用视听语言的二度创作,带给观众“诗”一般的视觉享受。 二、电视文艺专题节目发展趋向研究的必要性 我国的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经过了起步、停滞、复苏与发展以至于达到现阶段的兴旺,几经起伏。在中国电视文艺发展的半个多世纪中,文艺专题节目作为一种中国特色的节目的样式,以其数量众多、覆盖面

广、影响力大等特点,迅速凝聚着人心,引领着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传递着社会进步的信息,印证着时代发展的辉煌。至今已经成为电视节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频道专业化、节目商业化、以及入世后国际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等诸多因素的冲击,我们就有必要对中国当代电视文艺专题片的现状进行分析,探寻其发展趋势,试图在新形势下探索出一条适合其不断发展的途径,以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三、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的发展趋向 通过资料的查阅,我认为电视文艺专题节目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发展趋向: 1.电视文艺专题栏目不断发展,品种繁多齐全。电视文艺专题栏目在当今随着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发展,电视文艺专题栏目也不断发展,而且和前一时期以综合性专题文艺栏目为主的情况不一样的是,电视文艺专题栏目分工日趋明确,各种品种的电视文艺专题栏目纷纷出现。在电视文艺专题片出现之初,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早期电视文艺节目自觉地运用电视艺术手段进行电视文艺节目的创作,还处于摸索时期。然而发展到今天,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种类大大的丰富了。以中央电视台为例,既有综合性的《中国文艺》,也有报道为主的《幕后》,访谈类的《文化访谈录》,人物类的《人物》,赏析介绍类的《经典》、《风华国乐》,介绍类的《世界电影之旅》等,构成了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的全系列。 2.选题的系列化日益明显。在频道和栏目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单个节目

电视专题与专栏课程

《电视专题与专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21811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学时:54 学分: 3 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 2006年11月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电视专题与专栏是广播电视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电视专题与专栏节目的知识体系,熟悉电视专题与专栏创作的基本流程,了解电视专题与专栏创作的发展趋势,为今后能胜任电视专题与专栏节目的编导或制片管理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本课程教学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电视编导人才,在教学中注重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结合当代电视发展实际、对经典或现代流行节目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本大纲制定的依据 一是根据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要求,系统讲述新闻编辑的基本理论和运作方法并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熟练掌握编辑工作的流程及基本技能。 二是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学实践环境,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基本以教材规定的主要内容为主,教学应充分体现出本专业的专业特色,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密切关注实务界的最新动态,了解电视专题与专栏创作的发展趋势。本大纲在选编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注重理论讲述的条理性和系统性。在理论课程的讲述中,力图清晰、有条理地讲述电视专题与专栏节目的知识体系,熟悉电视专题与专栏创作的基本流程。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加强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图在生动鲜活的实例中将具体的电视理论传授给学生。 (四)教学时数分配表

电视节目自我介绍

电视节目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是最重要的把自己推销给别人,得到对方认可的方式,一个好的自我介绍才能赢得更多的目光投射到你身上。今天小编就来告诉你电视节目自我介绍,欢迎阅读。 电视节目自我介绍篇【1】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各位老师好,我是1号考生,我来自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我的名字叫张潮,潮是潮水的潮,正是因为名字里的这个“潮”字,使我在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邂逅时、一下子迷上了她,迷上了那些意境深远的中华古典诗词。 而我对于传媒专业的热爱也正如那春江潮水般高涨。我学过贝斯、架子鼓和吉他,参加过地区的青年歌手赛,虽然只获得了一个优秀奖。我曾组建过乐队,举办过一次还算成功的演出,但是在这看似纷乱的爱好或者说生活中,我最喜爱的还是吉他。喜爱林肯公园摇滚风格的激情演绎,喜爱卡奇乐团民谣风格的质朴和淡淡的忧伤。这些让我更加真切的感受到吉他演奏的无穷魅力。

我虽平凡,但也期待光荣与梦想;虽是年轻的90后,却也有着父辈的执着与真诚。今天,我也带着这份热情、带着对中华古典诗词以及音乐的热爱报考了学院,我相信,贵校的教育和我的努力一定会使我成为一名出色的主持人。谢谢! 电视节目自我介绍篇【2】 来之前,有朋友说这里是没有硝烟的战场。看不见的对手,你四面楚歌;顶着对手的重炮,提防着处处的陷阱。说的够残酷,不过所谓地狱在左,天堂在右,我倒是更愿意将这里比做现在的股市。 同样一个市场,只要不是一种“博傻”状态,总会有人欢喜有人忧。真正进入之前,首先要明确一点,不能“套死”其中。在大赛中,我要学会“识套”,我要在大赛中学会“朝避猛虎,夕避长蛇”,我要打开自己“巨大的上升空间”。请评委老师给我机会体会“无招胜有招”、“简单就是最好”的真谛。 近期虽横盘多日,动静不大,但我却是来自新疆板块的一只不折不扣的“蓝筹股”,近8年的主持经历让我具备拉动大盘的能力,虽说曾经也一度成长为“绩优股”,但市场终究考察的是你的“升值潜力”,大家如果看好我,那就请记住这个编号,选中我,没错的! 电视节目自我介绍篇【3】

关于我国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倾向

关于我国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倾向 尼尔·波兹曼曼《娱乐至死》中提出了“娱乐化”,指出电视媒体其强大的娱乐功能成为泛娱乐的最佳载体。面对席卷而来的风,我国媒体亦不能幸免。《超级女声》的“万空巷”到《非诚勿扰》的争议无数电视传媒的“泛娱乐化”已经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面。 电传媒泛娱乐化的具体表 电视传媒泛娱乐,是指在电视传播中的娱乐息超过了一定的“度”形成“泛化”倾向,过度的娱乐息造成电视节目内容媚俗化、品位下、缺乏内涵的传播现。 20世纪80年末以来,中国电视文化的主流由精文化为主导转向以大众文化为导,电视传媒娱乐化露端倪。20世纪90年中后期,随着媒体运机制的变革,收视率成衡量电视节目价值的直接标,电视娱乐传播风靡时。我国电视传媒的泛娱乐化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电视娱乐节目遍地开。随着电视娱乐产业的不断发展大,各电视媒体相继出专门的娱乐频道,全天续不断地为观众提供娱乐信息与务。许多频道的黄金间被娱乐节目占据,观众无选择,人们收看其他节目的时大大缩短,收看娱节目的时间增加。 戏说类节目多。娱乐节目的泛乐化还表现在节目形上的娱乐化,许多正统类型的节如新闻节目、讲授类型的目大多采取戏说的形式如主持人手拿折扇将演播室布置成茶馆的场景在节目中融入说书的感觉,减少节目的庄重感和严肃性。

视新闻内容和语言的娱乐化。在综合新闻资讯节目,娱乐新闻板块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民生新闻栏目中娱乐新闻比重也不断增。一些娱乐资讯节目为了挖新不择手段,为了提收视率而去迎合某些低级味,资讯内容低级无聊。在用语上一些新闻节目的主播为了拉近与观的距离,常常用聊天的语言,充满主观和感情色彩。“飞来横祸”、数千美元”等程度张、内容模糊的词语常出现在新闻节目中,“真有才、“给力”等流行词语也登上了电新闻的视听舞台,这些降低了新闻语言的规范性和新闻本的可信性。 电视传媒“泛娱乐化的原因探析 从内部素来看,大众娱乐需求的长是产生电视媒介泛娱乐化倾向的要动因,我国电视媒体收视率至的经营理念和电视节跟风效仿成为电视媒介泛娱乐化倾的主要推手。随着我国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断提高,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提下,人们就会转向追求精神层的需求。此时,能给大众带来精享受的电视娱乐节目显然很容被人们所接受。在社会节奏快和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压越来越大的社会背景下,笑、煽情的电视娱乐节无疑能给人们带去一份轻松心情,这为电视娱乐节目的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同时,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电视媒体逐实现了市场化,电视节目商业价值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就是收视率因此,“收视率至上”成为电视体的经营理念。为了达到提高收视的目的,不少媒体不惜在节目增加低俗化、庸俗化的内容吸引观众,这就促成了电节目的泛娱乐化。另外,国内许多娱节目尚处于初级模仿段,大多数只是具有娱乐节目

电视文艺节目

电视文艺节目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电视文艺节目:是以文学艺术和文艺演出作为创作原始素材,或基本构成元素,在保留艺术创作表达方式和思路的基础上,运用电视视听语言进行二度创作,具有较高艺术欣赏性和审美价值的电视节目类型。分类:模糊性差异性。 音乐电视:是运用电视技术手段,以音乐语言为抒情表意方式,以画面语言为烘托的辅助表现形态,给观众以音乐审美感的电视艺术片种。 电视音乐节目的界定:是音乐形态与电视媒介结合而形成的文艺样式,即以音乐为基础(节目核心),利用电视化手段配以画面形成的电视音乐节目。主要特点是既可看也可听。 电视音乐节目分类:欣赏类,普及类,专题访谈类,互动参与类,信息服务类,真人秀类, 电视舞蹈节目:概念:电视舞蹈节目是电视与舞蹈相结合的电视文艺样式,…是以舞蹈为核心,借助电视化手段对舞蹈进行二度创作,以影像形式塑选荧屏舞蹈艺术。 舞蹈根据不同风格特点可分为:古典舞,芭蕾舞,民间舞,现代舞。 电视文学节目,概念:广义上的电视文学不仅包括电视屏幕上的一切文学形式,甚至应该包括电视专题片等样式内部构成中的文学部分。狭义上即文学的电视化,主要指依据文学的创作规律,文学的审美特征,通过电视艺术手段表现出来的文学,充满了强烈的文学氛围,给观众以审美情趣的视觉艺术。 分类:电视小说,电视散文,电视诗歌,电视报告文学 电视小说:将以文字为传播手段的小说,通过电视化的处理,转化为声画结合的电视作品。 电视散文:是采用电视艺术手法重现散文那种形散神聚以小见大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电视散文是以抒情写意为主的电视文学样式。 电视散文和电视诗歌的创作特征:1.电视叙事和抒情类的散文诗歌都有一定的情节,镜头语言上纪实镜头和表演镜头相结合,注重镜头的章法,有一个主题或统一的中心思想贯穿始终。 2.镜头不能太实,一般空镜头景深镜头比较多,特写镜头比较少,要适当征用留白,虚假焦前景遮挡,光景对比等构图技巧。 3.画面构图讲究均衡平衡画框一般与地平行线平行,构图注意黄金分割,力求精美。 4.画面节奏上应当舒缓而富有韵律,摄影风格像一首抒情诗 5.色彩造型上倾向于自然性色彩,多用夸张色彩 6.一般取悠扬舒缓的音乐,或是纯音乐,或是符合主题的歌曲,要能烘托气氛。 7.剪辑应当多使用软剪切,比如淡入淡出等使镜头转换柔和 电视戏曲节目:是中国戏曲艺术与电视技术相结合所产生的一种电视文艺形态,它指运用电视技术手段,突破戏曲舞台的时间局限,适当采用实景集镜头组接艺术表现戏曲艺术,反映戏曲文化现象的一种电视文艺形态 戏曲电视剧:概念: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品性的样式,它是戏曲与电视剧的结合的产物。例如,《九州大戏台》栏目定位,在黄金时段奉献给观众丰富的剧种,多彩的剧,包括京剧,地方戏和影视戏曲三个节目种类。 戏曲电视剧的创作特征:1.在录制上,基本采用电视剧的时空规范和审美原创,2.在置景上,采用实景也可采用影视搭景3.在表演风格上,向生活靠拢,取消脸谱和虚拟动作但生活动作要适当舞蹈化,4.在语言上,基本采用母体剧种的地方话,避免使用生僻的土话 5.在音乐上,要是母体剧种的音乐和唱腔贯穿全剧,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 6.在角色扮演上,提倡男演男,女…女,老…老,少…少 电视综艺节目:是指综合娱乐节目,涉及内容广泛,凡娱乐艺术内容几乎无所不包,是所有节目中娱乐价值最高的节目,娱乐人生,启示人生 电视文艺专题节目:是指以文艺活动,文艺人物,文艺现象,文艺动态和文艺热点为中心题材,围绕一个统一的主题而进行的电视专题节目,它带有鲜明的目的性,思想性,欣赏性和知识性,从界定上讲统筹于电视文艺节目的范畴 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

电视节目栏目包装介绍

栏目包装 面对传媒竞争,频道求存求发展需要品牌 ——要赢得市场,就要建立品牌形象 频道品牌形象体系 有利于竞争发展的诸多元素总和 媒体呼号、台标造型和色彩、媒体形象宣传片、节目整体形式、编排风格…… 频道整体宣传包装的目的 在众多频道充斥荧屏的情况下将频道的识别元素和品牌形象系统明确表达出来有效地显示本频道与其他频道的区别 使观众对整个频道产生品牌认知 栏目是频道品牌经营最有效的竞争武器 通过对栏目标识、宣传语、片头片尾、主持人形象、演播室装饰、声画造型、音乐节奏、色彩、色调、字型等等 进行一系列的规定和定位 使之与栏目内容相融合 以致更加凸现品牌栏目的个性特色 栏目整体宣传包装的目的 品牌栏目的成功标志着一个频道的成功 以其特有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为电视媒体带来知名度、美誉度和经济效益 四、电视频道的栏目包装 栏目形象是频道形象的延续,栏目包装是频道整体包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一个频道是一列火车,那么栏目就是一节节车厢,两者关系密切。电视栏目作为频道的组成部分,通过具体的内容、风格来实践频道的利益承诺、塑造频道的整体品格。 栏目包装涵盖栏目形象宣传片、片头、间隔片花、片尾、角标等诸多方面。栏目包装应服从频道的整体包装风格,既有频道共性,又有栏目个性。 栏目形象宣传片 支撑频道品牌的关键是栏目,一个频道如若没有几个品牌栏目,就不可能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电视频道。要打造品牌栏目,有效的宣传十分必要。

相对于宣传具体节目内容的栏目收视预告片,栏目形象宣传片更注重栏目的形象塑造和品牌打造。栏目形象宣传片不对具体某一期节目内容进行宣传,只对栏目做总体推介。栏目形象宣传片着力于推介栏目的定位和风格特性,例如:栏目专注于哪方面的内容?目标观众是谁?栏目风格怎样?针对观众的收视利益点有哪些? 栏目形象宣传片一般时长为25—45秒,它被广泛地应用于新栏目的推广和宣传,栏目形象宣传片能够让观众迅速对一个新栏目有所认知,树立栏目的知名度和识别力。 当一个栏目播出一段时间,并且拥有了一定知名度和稳定的观众群之后,栏目形象宣传片的播出频次应该有所减少,这时的宣传着力点可转移至栏目收视预告片的制作播出上。因为(略) (图B:01-06) 栏目片头 栏目片头是栏目形象包装推广的延续,是栏目形象宣传片的浓缩精华版、是栏目内容、品格特性的直接反映。 相对于栏目形象宣传片,栏目片头的“宣传”功能被弱化,“提示”功能被加强。在频道编排中,栏目片头总是插播在节目即将开始前,其重要功能在于提示观众即将或正在收看的是什么栏目。 片头通常为10-15秒左右,甚至更长,这主要取决于频道的编排风格和不同栏目的宣传手段的差异性。如果一个新栏目拥有栏目形象宣传片,那么其片头需要承载的信息相对较少,片头长度也可较短;一个在电视市场已然成熟的栏目,栏目形象宣传片可弱化或去除,宣传重点是针对具体某一期节目内容的栏目收视预告片和片头,此时片头长度相对可增加,以求多传递一些关于栏目的品牌信息。上述手法并非绝对公式化,视具体情况而定。 栏目片头的创作手法和表现风格是多样的,全三维、二维、实拍与CG技术结合等较为常见,取舍的原则是:片头要与栏目内容风格相吻合妥帖、与频道整体包装风格相统一。 案例1:Discovery 健康频道,一档关注幼童成长的栏目取名《BABY TALK》,其栏目片头采用实景影像为主要画面元素,通过众多幼童的可爱造型和动作,准确传递出栏目的节目内容和目标观众等信息,塑造出栏目轻松、健康、自然的品格。(图C:01-06)

第七讲 电视文艺专题片的创作

第七讲电视文艺专题片的创作 教学目标: 1、知道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的概念和区别 2、知道电视专题片和电视文艺专题片的概念 3、了解电视文艺专题片的类型 4、掌握电视文艺节目创作流程 5、知道电视解说词与画面之间的关系 6、了解解说词的主要作用 教学重点: 电视文艺节目创作流程 教学难点: 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的区别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自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新课教学 第一节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 “电视文艺专题”这种称呼是中国艺术创作领域一大特色,国外没有“电视文艺专题”这个词。电视文艺专题这种题材形式形成时间应该是在20世纪70年代,它直接来源于电视专题。70年代,专题片这种形式已成为各电视台一种主要的创作手段,在当时制作的大量专题片中涌现出不少文艺类专题节目。在探讨电视文艺专题之前,有必要先探讨同属于纪实作品的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之间的关系。 一、电视纪录片与电视专题片的概念 “电视纪录片”来源于“电影纪录片”。电影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艺术形式。电影纪录片是与电影故事片相对应的一种电影形态。这一概念引入电视界之后,就成了电视纪录片,构成了电视屏幕上以真实纪录现实生活为己任的电视节目形态。 “电视专题片”,是电视所特有的概念,甚至是中国所特有的要领。电视专题片是集中对某一社会现象和人生课题给予深入的、专门的报道和反

映的电视节目形态。它是电视屏幕上大量存在的综合性电视节目形态相对应的。 二、电视纪录片与电视专题片的区别 尽管它们都取材于真实的现实生活,采用纪实主义创作手法,但它们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创作者思想观点的表达方式不同,电视纪录片创作者的观点较为隐蔽,让事实本身说话,而电视专题片允许创作者在作品中直接阐述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主张。电视纪录片与电视专题片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点表达不同 电视纪录片,是社会生活的客观的再现,主要是再现生活的具体情境,较多地彩用长镜头和同期声展现生活的真实,不允许创作者主观意识的真接表露,主体意识要尽量隐蔽,让事实本身说话。因此,电视纪录片是一种“以事信人”的电视节目形态。电视专题片反映社会生活的时候,具有较强主体意识的渗透,较多地使用解说词,直接表现创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和主张,允许采用表现的手段,艺术地表现社会生活。因此,电视专题片是一种“以理服人”的电视节目形态。 2、时空处理不同 电视纪录片,在时空的处理上,一般是“现在进行时”,也就是纪录“正在发生的生活”,甚至是未知最终生活去向的生活。所以,有人说,纪录征是:跟随、跟随、再跟随。也就是跟随正在发生中的事件。电视专题片,在时空的处理上,比较自由,它既可以表现现在时,也可表现过去时,甚至可以表现将来时。 3、镜头运用不同 电视纪录片更多地属于新闻的范畴,所以纪实手法较为单一,主要以新闻镜头纪录社会生活,运用跟拍、抓拍、偷拍等拍摄方式。电视专题片由于表现生活的需要,允许较多地运用象征、隐喻、联想、对比、渲染等艺术手法表现社会生活,根据特殊的创作需要,甚至允许在一定程度上的扮演、补拍、追述和摆拍。 4、结构形态不同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一般是以“时间”变化为依据的“纵向结构”;电视专题片,一般是以“空间”变化为依据的“横向结构”。前者,要纪录生活的流程,故而多以时间为序;后者,因为以思想阐释为主,故而是依据思想的需要而选材,材料与材料之间,都是断裂的、不连贯的材料组合,故而采用的是以空间变化为依据的横向结构。

透视电视节目娱乐化现象

资料3 透视电视节目娱乐化现象 目前,电视媒体出现了节目娱乐化的趋向,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转变和过渡,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误区和负面影响,如泛娱乐、恶搞现象以及“愚乐”大众的被动娱乐化。我们要正确看待这种趋势,提升大众娱乐品位,在构建人们一种新的和谐生活方式的同时,产生正确的舆论和价值导向,避免节目本身的低俗化和庸俗化。本文就电视节目娱乐化这一现象以及节目与品位导向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些思考,并紧密结合大众文化理论及典型个案,通过对生活的娱乐化呈现、外部包装的娱乐化构成以及主持人定位的娱乐化包装等相关信息的阐述,逐步剖析了电视节目娱乐化的真正含义。 2005年,湖南卫视推出的“超级女声”,在全国掀起了平民造星的浪潮,创下高收视率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电视节目形态的深入思考。首先我们来观察一下湖南卫视的节目路线,从《快乐大本营》、《真情》到后来的《娱乐无极限》、《越策越开心》,连稍微严肃一点的《晚间新闻》和《背后的故事》,都或多或少被灌注了娱乐的因素,其中《晚间新闻》更是开全国娱乐式播报新闻的先河。由于湖南卫视的立台宗旨和节目方向本身就偏向娱乐化,那么它的节目娱乐化趋向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我们纵观各大电视媒体,从上海电视台的《相约星期六》,到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大刚说新闻》,似乎都不难看出,现在的节目越来越贴近民众,生动性、娱乐性不断加强,就连电视媒体龙头老大央视,也开始了节目娱乐化生机与危机的讨论,《开心辞典》、《非常6+1》等品牌节目陆续改版,其中《非常6+ 1》更是打着“彻底娱乐化”的口号紧锣密鼓地筹备创新着。有人便提出疑问,“如今越来越多的节目浮出水面,目的都是走向大众化,这是不是电视娱乐化起了作用?”由此看出,娱乐正在成为一种潮流,成为媒体刺激受众的重要手段,几乎各种类型的节目,都在探索娱乐化功能的创造空间。这类节目与传统新闻、电视剧并肩而生,占据市场,获得市场。因此,我们去解剖分析它,对于更好地丰富观众、着力满足观众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娱乐节目来说,娱乐化倾向毋庸置疑。但是一些非娱乐类节目中,娱乐化倾向也开始崭露头角。我们在正确看待这种趋势的同时,需要赋予娱乐化更加准确、全面的寓意,使我们的节目避免走入一种低俗化和庸俗化,而是要提升娱乐品位,在构建人们一种新的和谐生活方式的同时,产生正确的舆论和价值导向。 一、电视节目娱乐化趋向形成的原因 当今电视节目娱乐化趋向的形成,是和人们的心理需求以及社会经济市场化息息相关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受众的需要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不断增大,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迫切需要休闲娱乐,需要寻求新鲜事物的刺激,以便在紧张和劳累之后获得身心的放松和享受。艺术的功能是以娱乐为基础的,它总是激起人们的情感愉悦,从中获得心理、生理以及精神上的享受,从而积极乐观地对待人生。电视艺术具有满足广大观众娱乐需求的功能,电视媒体自然被受众期待为一种娱乐工具。作为节目来说,一些乏味的信息和刻板的说教,已不再是大众的首选,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