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交通运输政策法规

交通运输政策法规

交通运输政策法规
交通运输政策法规

交通运输政策法规

1. 交通政策的特点(重点掌握)

(1)交通政策是经济政策的一部分

(2)交通运输部门作为产业较易出现垄断

(3)交通运输市场体现了政府介入的强烈色彩

(4)交通运输政策存在两面性

(5)交通运输政策具有公共化特征

2.交通政策的表现形式(重点掌握)

?一、国家集团文件(国家集团(联盟)的议定书、内部协议、备忘录形式)

?二、国际会议文件(国际有关会议文件对交通政策做出的规定)

?三、国家文件(国家的法律、法案、法规、国家综合开发计划等形式)

?四、地方政府文件(地方政府的文件形式)

?五、交通部文件(政府交通部门的法令、法案或白皮书的形式)

?六、相关部委共同制定的文件(由政府各相关部门共同制定的文件,以方针、标准、措施、纲要、建议等形式出现)

?七、专家组文件(政府决策部门委托的专家组的报告形式)

3.交通运输政策的影响因素(重点掌握)

?1、国家经济的发展战略

?2、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对运输业的发展阶段的影响

?3、国家安定团结的需要

?4、地理、资源条件

4.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现状(重点掌握)

?我国现行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模式: 分散管理模式

5.交通运输业的税收(重点掌握)

?

补充:①营业税的计税依据——营业收入额。

②纳税义务人——一切有交通运输业务收入的国营、集体、私营运输企业和个体

运输户、机关单位。

③税率——根据业务收入的性质不同而确定

④应纳税额=纳税期内运营收入×适用税率

6.影响运价变动的因素(运能、运量、竞争)【重点掌握】

(1)、运能对定价的影响

运能是指在一定时期运输企业所能供给的运输能力。它是由企业生产要素的质量及组合方式决定,并通过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发挥出来。

运能对定价影响的特点:①间接性

②不确定性

(2)、运量对运价的影响

需求运量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的价格条件下社会对运输的需求。

PS:只有旅客、货主愿意并能够支付一定的价格才能构成运输企业的运量。

运量对运价影响的特点:①直接性

②周期性

③双向性

(3)、竞争对运价的影响

竞争是指各种运输方式对运输市场份额的争夺。

竞争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安全、方便、快捷、经济、优质服务等。

竞争对运价影响特点:①抑制性

②不平衡性

7.主要融资方式(重点掌握)

?1、政府资金投入

?2、直接融资————发行债券

?3、中外合资

?4、中外合作

?5、对外借款

?6、特许权融资(BOT)

Build-Operate-Transfer

建设——经营——转让

?7、有偿转让经营权(TOT)

Transfer-Operate-Transfer

转让——经营——转让

?8、特许转让专营权

?9、广告补偿融资方式

8.交通运输业的投资特征(重点掌握)

①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沉淀成本较大

②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具有正的外部效应,即存在外部经济

③交通投资在产生正效应的同时,会带来各种弊端:如增加交通公害;增加交通事故;

增加交通混乱;增加能源与资源的消耗。

9.建设资金的来源(重点掌握)

?(一)权益资金

A.权益资金是指投资人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权益,如股份公司中的普通股和优

先权。

B.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中,权益资金通常可看做政府部门和其他部门和企业的

作为股本资金的资金投入。

?权益资金所起到的作用:

a、在偿还债务之前,项目建设预期的现金流量在某种意义上是固定的,当然对政府

出资建设的某些交通基础设施来说,主要目的还不在于赢利,而是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从而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b、投资者投入项目资金的多少与其对项目管理和前途的关心程度是成正比的。

c、投资者在项目的股本资金代表着投资者对建设项目的承诺和对项目未来发展前景

的信心,对于组织融资可以起到很好的心理鼓励作用。

?(二)负债资金

a、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BOT项目中,是此项目的负责方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算

的、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

b、一般分为优先债务和从属性债务。

c、提供商业贷款的商业银行、提供债务融资的出口信贷机构、双边和多边机构以及

非银行金融机构都是债务资金的主要来源。

10.主要有四种资本运作的方式:(重点掌握)

?①股权转让:这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中运用最多的资本运作方式,又可分为协议转

让和无偿划拨两种方式。

?②并购方式:又可分为购买式、承债式、控股式、吸股式和杠杆式等五类。

?③资产剥离

?④租赁与托管

11.与交通有关的环境问题(重点掌握)

?1、环境容量问题

以“综合角度”对环境容量进行理解:即既要考虑污染物稀释扩散因素,也考虑环境净化能力,还考虑生态效应。

这种理解方式更多考虑了各种资源对污染物排放的限制,重视总量控制的研究,这种广义的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以及运输发展的意义更加深刻。

环境容量的限度制约着经济社会的无限膨胀。交通发展当然也受到环境容量的限制,这在城市交通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2、资源与能源消耗问题

A、交通用地在土地资源使用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城市土地资源对交通供给有深刻影响。

B、停车场也应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C、交通运输业是能源消耗大户。而中国能源相对短缺,石油人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

水平,因此积极开发利用新型低消耗、低污染的“绿色交通工具”势在必行。

?3、交通污染问题

交通污染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①大气污染—运输工具排放的废气

②交通水体污染—船舶的排放、油轮漏油和事故、港区排到水域内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③交通噪声—汽车发动机、轮胎、排气、喇叭、轮船、火车的汽笛,火车行驶过程中车轮与铁轨的摩擦声等。

④交通振动地面振动—路面交通工具运行引起

空气振动—空中交通工具飞行引起

12.造成城市环境恶化的政策因素包括(重点掌握)

?1、经济政策追求短期利益

?2、对基础设施服务价格补贴而导致资源浪费

?3、土地利用失去控制

?4、采用不适当的技术引起对环境的影响

?5、污染整治投资不足

?6、环境法规执法不力

13.交通环境政策应包括的内容(重点掌握)

a、宏观政策内容:

①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政策

②城市生态和环境保护政策

③综合交通与公交环境政策

b、经济性政策内容:加大交通环保投入

c、技术支持政策内容:提高交通运输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水平。

14.能源运输的特点(重点掌握)

?1、能源产地与消费地的分布

我国的能源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相对集中性,而消费地和加工地的地理分布则相当广泛,大多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

?2、能源运输单位运量收入低

由于能源特别是煤炭属于粗杂品,本身价格偏低,虽然其单位产值的运量很大,但其单位运量的运输收入并不高。这给运输部门的运力结构、运输组织和企业经营效益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3、铁路客货共线运输的特点

我国铁路运输是客货共线运行的,在客运高峰时段经常采用“先客后货”、“停货开客”的调度措施。

15.我国能源运输政策的战略方针——(重点掌握)

以煤炭运输为重点,输煤、输电和输油气并进,充分发挥铁路、水运、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发展综合运输系统。

16.旅游交通的商品特性(重点掌握)

?1、无形性

?2、不可储存性

?3、季节性

?4、商品的区域性

?5、替代性

17.旅游交通发展的制约因素(重点掌握)

?旅游业要有大发展,其先决条件是旅游交通的大发展,目前,如下因素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旅游交通的发展:

?1、旅游交通道路建设筹资

?2、旅游交通道路建设主体

?3、旅游区管理体制

?4、旅游交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5、旅游交通价值观错位

18.旅游交通管理的基本原则(重点掌握)

?(一)安全运输的原则

?(二)方便旅客的原则

?(三)合理运输的原则

?(四)不均衡运输原则

19.交通科技政策(重点掌握)

?1、对交通科技的扶植和引导政策

?2、交通科技咨询的相关政策

?3、交通科技研发政策

?4、交通科技产业集约化发展的政策

?5、交通科技应用推广政策

?6、交通领域应用高科技产品的相关政策

?7、交通技术规范和规范政策

20.交通安全监管作用(重点掌握)

?1、指导并监督运输运营企业的安全制度的建立、实施;

?2、通过安全监管过程中的反馈,对安全监管的制度和法规做出修正;

?3、合理配置安全监管资源,保证安全监管的进行;

?4、协调各职能部门,妥善解决安全监管问题;

?5、协调各大洲、各国、各地区的交通法规,更好地执行国际交通安全法规。21.交通事故的分类(重点掌握)

?1、按事故的性质为标准划分

①特别重大事故

②重大事故

③大事故

④险性事故

⑤一般事故

特别重大事故

?特大事故发生后,按照事故发生单位的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归口管理部门组织成立特大事故调查组,负责事故的调查工作。

?特大事故发生单位在事故发生后必须做到:

①归口管理②及时报告

?特大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才去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2、按交通工具划分:

①航空事故

②公路事故,又称道路交通事故

③铁路事故,按不同性质和部门可细分为行车事故,货运事故、机务事故、电务事故、工务事故和车辆事故等

④水运事故

⑤管道运输事故

?3、按事故原因划分:

人为事故& 非人为事故

22.交通事故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重点掌握)

原因一:人的因素

驾驶员超速行车是机动车重大事故的主要原因,在影响交通事故的多种原因中,人的因素最具主观能动性,人的失误或过错造成的事故数量占较大比例。

解决对策:

①重视驾驶员的学习

②发生主要责任重大交通事故,取消驾驶员从业资格

③严惩驾驶员酒后驾车

④严格规定司机的每天开车时间,严禁疲劳驾车

原因二:设备原因

设备因素是影响交通事故的一项硬件因素。交通运输相关的设备发生故障的时机、地点等都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解决对策:

为了尽量减少由于设备更新以及设备老化的趋势,掌握各类设备、各主要零部件的生命周期。同时,应研制并推广一些有助于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设备或零部件,增大整个交通工具的安全系数。

原因三:管理因素

法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严格是导致某些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解决对策:

建议交通企业吸取教训,认真落实交通安全生产法,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工作,采取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的管理方法,增加职工的安全责任心。

原因四: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大的社会环境,又包括小的生产环境。

解决对策:

良好的企业氛围和工作环境有利于激发人的创造思维,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23.交通运输立法的特点(重点掌握)

?1、部门立法始终是运输行业立法的基本方式。

?2、集中管理是运输立法的基本原则。

?3、现代运输立法国际化倾向越来越明显。

24.交通运输法律体系特点(重点掌握)

?1、法律规范的整体性

?2、法律规范的关联性

?3、法规的层次性

?4、法律规范的稳定性

25.交通运输法律关系的特点(重点掌握)

交通运输法律关系,是基于交通运输法律规范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具有如下特点:

1、调整对象的综合性

2、涉及内容的广泛性

3、权利义务的复杂性

26.交通运输法律行为(重点掌握)

?交通运输法律行为,是指交通运输主体的行为。

?从交通运输两大系统(运输网络系统&运输行为系统)来看,其法律行为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交通运输规划法律行为

2、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法律行为

3、交通运输经营法律行为

4、交通运输安全法律行为

5、交通运输标准法律行为

27.交通运输法律关系要素(重点掌握)

?交通运输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指:

?主体:是指参与整个交通运输活动的人,具体指

自然人、法人、其他社会组织。

?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

象,具体包括:①运输劳务行为;②政

府的管理行为;③智力成果;④相关的物

?内容:是指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不同的法律关系其内容是不同的。

28.交通运输合同(重点掌握)

(一)概念

运输合同是承运人将旅客或者货物从起运地点到约定地点,旅客、托运人或者收货人支付票据或者运输费用的而合同。

基本内涵:

1、运输合同的主体是承运人、旅客、托运人或者收货人。

2、运输合同以运送旅客或者货物为直接目的。

3、运输合同是双务、有偿合同。

(二)运输合同的当事人

?1、运输合同的承运人

承运人是以旅客或物品运输为营业,并以此而取得报酬或运费的人,包括运输企业与从事运输服务的个人。

?2、托运人及旅客

托运人是指与承运人订立货物运输合同的一方当事人。

旅客是旅客客运合同中与承运人订立合同的当事人。

?3、收货人

收货人是在货物运合同中有权依照合同的约定接受货物的人。

(三)运输合同的标的

?运输合同的标的为服务,即承运人运送旅客和货物的行为。

?具体包括:1、人身及其行李

2、货物

3、运输工具

4、运输合同的内容

(四)运输合同的种类

?1、根据运输对象划分:旅客运输合同、货物运输合同

?2、根据运输工具划分:公路运输合同、铁路运输合同

水路运输合同、海上运输合同

航空运输合同、管道运输合同

?3、根据运输是否跨越国界划分:国内运输合同、国际运输合同

?4、根据运输方式划分:单式运输合同、多式联合运输合同

?5、根据是否需要支付票款或运费划分:有偿运输合同、无偿运输合同

(五)运输合同的特征

1、当事人自由意志法律化

2、承运人资格特定化

3、运输合同的强制缔约性

4、合同内容格式化

(六)运输合同中的安全保障义务

安全保障义务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等民事主体依照法律规定负有的应当保护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义务,没有尽到此种义务造成他人人身或者财产权益损害,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在客运合同中承运人对乘客负有安全保障义务,这是承运人的基本义务之一,该义务具体表现为:

1、从事运输营运的交通运输工具要适合营运的状况,驾驶人员应具备车辆驾驶的

一切证件;

2、在运输过程中,做好安全服务工作,向旅客告知安全运输应当注意的事项;

3、在运输途中,当旅客出现患有急病、分娩、遇险需要救助的情况,承运人应当

尽到均将尽力救助的义务。

4、将旅客安全及时送达目的地。

29.运输市场主体的条件:(重点掌握)

?1、承运人应当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2、承运人应当具有与其从事的旅客和货运运输业务相关的运输工具和从业人员;

?3、有保证运输安全的必要的设施设备和管理制度;

?4、承运人应当具有相应的责任支付能力。

交通运输工程建设法律法规清单

序 号 法律法规名称其他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实施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1年7月1日实施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1998年1月1日实施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08年1月1日实施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1年12月31日实施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通过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年5月1日实施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通过 9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4年2月1日实施 10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第397号令 11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 2007年6月1日实施12 《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第586号令 2011年1月1日实施 13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年5月1日实施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8月1日实施 国务院令355号 15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466号令 2006年9月1日实施16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2010年7月19日颁发 17 《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 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0】40号2011年11月26日 18 《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 员会令第21号 2008年9月1日实施19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交通部2007年第1号 2007年3月1日实施20 《交通行业中央企业安全工作考核管理办法》交海发【2006】82号 2006年4月1日实施21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17号 2009年5月1日实施22 《公路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交公路发【2011】685号 2012年1月1日实施

道路运输法规 政策

道路运输法规、政策 2学时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法规 我国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主要法规简介 我国对危险货物运输一直有比较严格的管理,特别加强了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立法管理,近几年,修改或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有关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法律、法规、条例和标准,构成了危险货物运输法规体系。作为一名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都必须了解这些法规、标准的实施意义和所规定要求,并在实际生产中严格执行,本章节所摘录的法律条文与在岗的危运驾驶员、押运员日常安全营运服务息息相关,对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押运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驾驶员必须熟悉掌握的行业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根据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修正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二)颁布主旨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

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一)安全生产重要意义。 《安全生产法》第三条: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安全生产法》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二)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管理规范。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三)从业人员基本权利。 1.从业人员知情和建议权。《安全生产法》第五十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考试大纲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考试大纲 一、课程基本作息: 课程编号:08303014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所属教研室:数信系工程管理教研室 学时及学分:总学时32、理论课学时32、实验课学时0。 考核对象:城市规划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 课程教学目的:通过理论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通过本门课程建立良好的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法规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程任务是: 1.使学生掌握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相关的概念及理论,了解相关背景及应用情况; 2.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理论技能方法,熟练掌握相关测试应用方法; 3.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能够合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4.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考试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大纲所规定的基本内容有较完整的理解,掌握书中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初步获得有关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的概念; 2、能正确理解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3、能理解城市管理的主要学派; 4、掌握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5、能熟练应用城市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四、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一)教科书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王国恩,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二)参考书 1、《城市规划管理制度与法规》,刘欣葵,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耿毓修,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3、《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尹强,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五、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管理决策与法律基本知识 第1章城市管理概述 (一)考试要求 1.掌握城市管理的特征; 2.理解城市管理的主要学派; 3.掌握现代城市管理的方法。 (二)考试内容 1.城市管理的特性、内容 2.城市管理学理论 3.城市管理的理念与方法 4.城市管理体制 第2章决策概论 (一)考试要求 1.理解决策的含义; 2.掌握决策的要素、类型和特点; 3.了解决策的程序和方法; 4.掌握管理决策的定义、原则、类型和依据。 (二)考试内容 1.决策的含义、要素及决策的合理性 2.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3.决策的程序与方法 4.城市规划管理决策 第3章行政管理学概述 (一)考试要求 1.掌握行政、行政管理、行政效率的基本概念; 2.理解行政及行政管理的分类和特征;

新交通运输常用法规汇编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常用法规汇编 一、公路行政执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1997年7月3日第八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第二次修正) 2.公路安全保护条例(2011年2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务院令第593号公布) 3.中华人民共和国收费公路管理条例(2004年9月13日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17号公布) 4.路政管理规定(2003年1月27日交通部令第2号公布) 5.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2000年2月13日交通 部令第2号公布) 6.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管理办法(2002年11月16日交 通部令第6号公布) 7.关于在全国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2004年4月30日交通部、公安部、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安全监管局、工商总局、法制办公布) 二、道路运政行政执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2004年4月30日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06号)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3月2日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公布) 3.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规定(2001年12月20日对外 贸易经济合作部令交通部令第9号公布) 4.国际道路运输管理规定(2005年4月13日交通部令第3 号公布) 5.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2005年7月12日交通 部令第10号公布,2009年4月20日交通运输部令第4号第二次修正) 6.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2005年6月16日交通部 令第6号公布,2009年4月21日交通运输部令第3号第二次修正) 7.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2005年7月12日交通部令 第9号公布,2010年10月27日交通运输部令第5号修订) 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管理规定(2010年10月27日交通运输部令第6号公布) 8.道路运输车辆维护管理规定(1998 年3 月4 日交通部 令第2 号公布,2001年8月20日交通部令第4号修正)9.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2005年6月24日交通部令第7

道路运输行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规范(1)

道路运输行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规范(一) 一、指导思想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一套全面的、系统的循序渐进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是一套能够集中解决目前我县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安全管理突出问题的长效机制,是不断提升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在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推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重要之处在于“落实一个思想,提供一套方案,解决一系列问题”,就是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落到了实处,提供一整套系统性的安全管理解决方案,最大程度地解决因规定不具体而“严不起来”、因操作性不强而“落实不下去”的问题,从而实现岗位自主管理和风险超前防范。 二、理论基础 风险预控管理就是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的安全管理方法;风险预控管理就是运用系统的原理,对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各工作场所、各工作岗位中存在的与人、车、环境等相关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分析评估;对辨识评估后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管控标准和措施,明确管控责任人,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同时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建立危险源数据库,使各类危险源始终处于动态受控的状态。

三、突出优势和鲜明特点 与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相比,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有其突出的优势和鲜明的特点:一是建立了科学的安全管理流程。主要是通过全面辨识各生产场所、各工作岗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明确安全管理的对象;对辨识出来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危险程度,进一步明确各个环节安全管理的重点;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等要求,结合生产实际,有针对性的制定管控标准和措施,明确安全管理的依据和手段;通过落实管控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保障管控标准和措施执行到位。二是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了实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强调要建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对体系中的每个管控元素进行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在纵向上,明确了公司和各班组安全管理的责任关系,在横向上,通过系统危险辨识,明确了各部门的安全管理责任,把安全管理责任由安全管理部门一家延伸到所有业务部门;通过岗位危险源辨识,明确了职工的岗位安全责任,实现了安全管理责任的全员化。三是实现了超前预控管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控制标准和严密的保障措施,使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安全管理由传统管理转变为“辨识和评估风险—降低和控制风险—预防和消除事故”的现代科学管理。四是突出了风险控制的重点和考核机制。主要控制两类危险源:一类是领导干部和业务部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为了加强和规范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制定了相关技术规定,下面给大家介绍关于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如下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建德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及《建德市域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建德市域总体规划》规划区范围内的规划管理活动,均按本规定执行。详细规划编制、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涉及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退让、设计标高和日照等建筑管理内容,应符合本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条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根据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并遵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 90)进行分类。 第四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照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尚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应按分区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附录五《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执行,并编制选址论证报告。

凡须改变规划用地性质,且超出附录五规定范围的建设项目,应先提供调整详细规划,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执行。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五条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根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 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批准的,且建设用地面积大于等于3ha(公顷)的建设项目(市政基础设施除外),应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核定建筑容量指标;建设用地面积小于3ha(公顷)的建设项目,应编制选址论证报告,并参照表(3-1)《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确定建筑容量指标。但办公、商业建筑与居住建筑混杂时,办公、商业建筑的容积率,应通过选址论证报告进行分析并且原则上不大于3.5。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八条新建建筑间距,应当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消防、防灾、视觉卫生、管线埋设、土地合理利用等要求,还必须符合本章的规定。 第九条低、多层建筑(不含高度5m以下的门卫、变配电房、电信交接间、小库房、车库等附属建、构筑物,下同)之间的间距 (一)居住建筑正面间距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 )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2、L为南侧(东、西)侧遮挡建筑高度1.2倍 3、两幢建筑非平行布置,当夹角小于等于30 时,按平行关系

企业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办法

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办法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规范对公司交通运输的安全管理,防止发生交通运输事故的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覆盖部门的交通运输管理。 2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7258-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Q/Hr20131-2013《事件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 Q/Hr20133-2013《记录管理办法》 Q/Hr29301-2005《产品运输管理规定》 《机动车报废管理规定》 3 职责 行政保卫部负责公司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负责车辆的建档、使用管理、维修、报废等工作。负责驾驶员安全教育的相关工作。

军品分公司科研生产部、宏达分公司综合管理部、航星园管理公司负责各分公司使用车辆的日常维护管理。 4 工作程序及要求 4.1 运输类别 4.1.1 一般运输:人员、原材料、加工机件、设备。 4.1.2 特种运输:型号产品及相关部件(未安装火工品)。 4.2. 交通运输过程安全控制 4.2.1 对驾驶员的要求 4.2.1.1取得相应类别车辆的驾驶证,厂内机动车驾驶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上岗作业。 4.2.1.2 特装车驾驶员必须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A 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签发的机动车驾驶证。 4.2.1.3 驾驶员必须熟悉所驾驶车辆的工作特点和操作程序,持驾驶证上岗。 4.2.1.4 遵守各项行车规定,不违章驾驶。 4.2.1.5 爱护和按规定里程保养车辆,车辆保养记录由行政保卫部负责保管。 4.2.1.6 按调度员填写的派车单完成各项运输任务。 4.2.1.7 公司车辆必须由专职驾驶员负责驾驶和保管,不允许私自将车交给其他人驾驶。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考试复习要点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考试复习要点 l、1、1行政管理学的有关知识 1.1.1了解行政和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 1、行政的概念:行政是一种社会组织有序进行活动的形态、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通过一定的形式、活动和关系表现出来狭义行政概念:是一定社会政治意愿的积极推行、执行政治决策和实现政治目标,从属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广义的行政概念:行政是一个组织为实施自已的政策目标(一般是非赢利性的目标)而采取的活动。 2、行政管理的概念:行政管理是围绕执行公共权威而展开的活动,是国家的组织活动。它有三层基本含义; (1)行政管理是一种实践活动,行政管理是一种动态功能。它通过自己的各种形态的活动,通过完成自己的各种功能来执行社会公共权威,达到既定目标。行政管理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它产生于一定的社会,作用于一定的社会,它的活动涉及整个社会。行政管理活动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系统。 (2)行政管理具有一定的形式,通过行政体制与组织形式,来执行自己的动态功能。 (3)行政管理体现一种关系。行政关系有多种形式,如权威关系、组织关系、人际关系、沟通关系、行政体系与社会的关系、行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等等。各类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有不同的格式和性质,会对行政管理活动和形式产生一定的作用,影响行政管理活动和形式。从实践的意义上说,一是行政管理活动是政府管理外部各种公共事务的活动。又是政府为管理外部社会各项事务而展开的内部管理活动。 1.1,2 熟悉行政机构和行政领导的基本概念 1、行政机构的基本概念:组织、行政组织,是社会行政系统的结构形态。是行政行为赖以表现的组织基础。行政组织的含义包括4个方面: (1)组织结构主要是从职能目标的分工、权责大小的分配、层次等级的划分、管理幅度的确立、制度纪律的规范等方面来确定组织的表现形式。 (2)组织行为组织中的人员为管理目的而活动,在人员之间所进行的相互交往、沟通、协作、默契等行为。 (3)组织环境组织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4)组织意识组织中人员对目标、行为、环境的认识和心态意识极大地也影响到组织的凝聚力。 2、行政领导的基本概念:行政领导是行政组织或机构的管理者通过一定方式指挥影响组织内的个体成群体,从而实现一定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行政领导有4层含义:(1)领导是一种行为活动的过程,旨在实现某一管理目标。 (2)领导是一种上下双方共同行为的过程。 (3)领导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的过程。这种影响一是来自权力的影响力;二是来自非权力的影响力。 (4)领导活动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它不能超越环境的制约。 因此,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构成了领导活动的三个层面基本要素。 1.1.3 熟悉行政沟通的作用和原则 l、行政沟通的作用行政组织决策、规划、指挥、协调、控制等职能的发挥,都离不开行政改沟通。首先,它是有效决策的依据。 其次,行政沟通能增进行政人员对组织目标、工作环境的了解,促进行政人员对组织的认识和认同,形成一种积极的组织意识。最后,行政沟通能改善人际关系和组织气氛。 2、行政沟通的原则。行政沟通旨在为实现某一目标而产生一定的沟通效应、速度、广度和准确度。为了最大限度地取得沟通效应,沟通时应当坚持以下三项原则:

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规范

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规范 第一节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 一、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事项及实施主体 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实施本辖区内道路普通货运、道路货物专用运输、道路大型物件运输的行政许可。未设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由上一级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实施本辖区内道路普通货运、道路货物专用运输、道路大型物件运输的行政许可。 二、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条件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受理道路普通货运、道路货物专用运输、道路大型物件运输经营许可申请,应当审查申请人是否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并经检测合格的运输车辆 1.车辆技术性能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 18565)的要求; 2.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和载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 1589)的要求; 3.从事大型物件运输经营的,应当具有与所运输大型物件相适应的超重型车组。超重型车组是指运输长度在14 米以上或宽度在3 . 5 米以上或高度在3 米以上的货物的车辆,或者运输重量在20 吨以上的单体货物或不可解体的成组(捆)货物的车辆; 4.从事冷藏保鲜、罐式容器等专用运输的,应当具有与运输货物相适应的专用车辆,专用容器、设备、设施应当固定在专用车辆上;

5.从事集装箱运输的,应当具有与运输集装箱相适应的车辆,车辆还应当有固定集装箱的转锁装置。 (二)有符合规定条件的驾驶人员 1.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 2 ,年龄不超过60 周岁; 3.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 (三)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2.安全生产和岗位责任制; 3.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 4.从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5.安全例会制度; 6.安全培训和教育学习制度; 7.车辆、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8.事故处理应急预案等。 三、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程序 (一)要求提交的申请材料 申请从事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要求申请人提供以下材料:1.《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申请表》; .负责人身份证明,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和委托书;2. 3.已购置车辆的,应提供机动车辆行驶证、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报告单和车辆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练习题

09 级《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练习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出让地块必须附具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该规划条件要明确规定的内容的相关要求不应包括()。 A. 出让地块的面积 B.出让地块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原则 C. 出让地块的建设强度 D.出让地块的理由 2、下列哪项是不具有行政立法主体资格的行政机关?() A. 国务院及其各部、各委员会 B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省会首府城市人民政府 D .市属区人民政府 3、根据《城乡规划法》建设用地选址规划管理的程序一般包括() A. 申请、选址审查、核发选址意见书 B. 申请、受理、批准可行性研究报 告 C. 申请、受理、核发选址意见书 D. 申请、受理、批准可行性研究报 4、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主要程序内容的表述中 不符合规定的是(). A.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建设单位应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 验收资料,以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收集、整理、保管各项建设工程竣工资料,建立完整、准确、系统、可靠的城镇建设档案 B.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只有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其他有关批准文件 后,才可以申请办理建设工程开工手续 C.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从事各项建设活动,都应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D.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受理建设工程办 理规划许可证的申请后,先后进行程序性审核后实质性审核 5、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应包括(

A. 规划文本和研究报告 B.规划文本、图纸及附件 C.纲要文本、研究报告及附件 D.规划文本、说明、相应的图纸和研究报告 6、城乡规划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力的授予、行使以及对行政权力进行( )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 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规定,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 ( ) A. 居住区、公共区、组团 B.居住区、小区、组团 C. 住宅区、公共区、居住区 D.住宅区、小区、居 住区 9、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城乡规划实施管理基本法律制度的相 关内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城市、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选址、 使用土地和进行各项工程建设, 须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实施规划管理, 核发选址意见书、 建设单位施工许可证和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一书两证” B. 在乡、村庄规划区范围内使用土地进行各项建设的,须由城乡规划管理部 门核发乡村建设许可证 C.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确认其建设工程项目符合 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条件的法律凭证 D. 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主要法律手段和法定形式是规划行政审批许可证制度 10、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其第一章总则中的内容不包括( ) A. 本法的立法目的和宗旨 B. 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机构、权限、审批程序 C. 城乡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D.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的经费来源保障 A. 控制 B. 协调 C. 监督 7、以下不属于行政处罚的种类的是( A 、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产 D. 规范 C ) B 、罚款 C 、赔偿损失 D 、责令停业停

交通运输法规试题及答案

A. 劳务行为 B. 旅客 C. 货物 D. 行李和包裹 6. 铁路运输企业有权依照法定程序对逾期领取的托运包裹进行变卖处理的具体规定为:自承运人发出领取货物通知之日起超过期限无人领取的包裹。该期限规定为( C ) A. 30日 B. 60日 C. 90日 D. 180日 7. 铁路货物运输合同根据其运输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但不包括( C ) A. 整车货物运输合同 B. 零担货物运输合同 C. 多式联运合同 D. 集装箱运输合同 8. 铁路货物运输合同根据被运送货物的性质可以分为普通货物运输合同和特种货物运输合同两种。下列不属于铁路特种货物运输的主要是指( C ) A. 鲜活货物运输 B. 超限货物运输 C. 杂货货物运输 D. 危险货物运输 9. 根据《铁路货物运价规则》规定,整车货物超过规定允许的载重量,到站除补收全程的正当运费外,另外补收违约金,违约金为运费的( B ) A. 1倍 B. 2倍 C. 3倍 D. 4倍 10. 根据《铁路货物运输规程》规定,托运人或收货人要求铁路运输企业支付违约金的有效期间为( C ) A. 30天 B. 45天 C. 60天 D. 90天 11. 由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拟订,报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铁路的运输价格主要包括以下哪些项目( B ) A. 旅客票价率和货物运价率 B. 旅客、货物运输杂费 C. 特定运营线的运价率 D. 临时运营线的运价率 12. 国家铁路运输企业是指( B ) A. 铁道部 B. 铁路局 C. 铁路站段 D. 地方铁路运输企业 13. 下列铁路货物运输合同中,不属于标准格式合同的是( A )

A. 大宗货物运输合同 B. 零担货物运输合同 C. 整车货物运输合同 D. 集装箱运输合同 14.《铁路法》规定:新建国家铁路必须采用标准轨距。我国铁路的标准轨距为( D ) 15. 由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拟订,报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铁路的运输价格主要包括以下哪些项目( A ) A. 旅客票价率和货物运价率 B. 旅客、货物运输杂费 C. 特定运营线的运价率 D. 临时运营线的运价率 A. 762mm B. 1000mm C. 1425mm D. 1435mm 1.铁路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居于主导地 位,它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基础结构)之一,也是我国社会经济最重要的纽带。 2.铁路运输计划生效后,一般不能变更,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应向车站提出要求,经许可后变更,但只准许变更(一次)。 3.铁路建成后,必须依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规定,经(验收合格),方能交付正式运营。 4.对确属铁路责任的保价货运事故,托运人或收货人可以向到站,也可以向发站提出赔偿要求,处理单位应贯彻(先赔付,后划分内部责任)的原则,及时受理配偿要求,不得拒绝和相互推诿。 5.合同的无效,由人民法院和(仲裁机构)确认。 6.(返还财产)是消除无效合同造成财产后果的一种法律手段,它是使当事人的财产关系恢复到签订合同以前的状态,它不是惩罚措施。 7.(严格责任)是指违约行为发生后确定违约当事人的责任,不考虑当事人有无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练习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红色标记已选) 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总计70分] 1、行政管理的积极取向是由()所决定的。 A.现代化建设事业B.行政管理形式 C.行政管理目标D.行政管理功能 2、关于行政领导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领导是一种行为活动的过程,旨在实现某一管理目标 B.领导是一种上下双方共同行为的过程 C.领导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D.领导活动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但他不能超越环境的制约 3、关于行政管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行政管理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 B.行政管理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管理 C.行政管理是依法管理 D.行政管理是指公共管理 4、行政立法行为的主体是指依法取得行政立法权,可以进行行政立法活动的行政机会。下列不是行政立法的主体的是()。 A.根据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取得职权性的行政立法权 B.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授权性的行政立法权 C.在国家行政管理中,享有法定权利和承担法定义务的国家行政机关 D.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 5、城市规划管理中,决策必须民主化,决策的民主化主要表现在()。 A.开放性B.统一性 C.公正性D.科学性 6、各类重点建设项目的()与城市规划工作相结合,可保证城市的合理布局和城市规划实施。 A.选址工作B.布局工作 C.用地工作D.规划管理工作 7、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能综合协调()中的各种矛盾,促进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的进行。 A.规划设计B.建设选址 C.建设用地D.规划实施 8、在城市规划中与建筑容积率无密切联系的一项是()。 A.人口规模B.用地规模 C.结构布局D.建筑密度 9、现代城市中,中央商务区的()较居住区要相对高一些。 A.建筑容积率B.建筑容量 C.建筑密度D.城市人工环境容量 10、①文物古迹、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②历史地段的保护;③城市形态特征的保护;④语言文字;⑤城市文化传统;⑥特色民间生产工艺、技术等。全属于物质形态保护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④⑤⑥ 11、对各类建设工程进行规划管理的任务不包括()。 A.有效地指导各类建设活动,保证各类建设工程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有序地建设 B.改善城市市容景观,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C.维护城市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城市交通等公共利益和有关单位、个人的合法权益D.控制各项建设合理地使用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 12、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行政处罚的主体是()。 A.城市人民政府B.省市人民政府 C.执法机关D.城市行政规划主管部门 13、行政处罚制度中当事人有权的是()。 A.陈述申辩制度B.审查决定制度

交通运输政策与法规

《交通运输政策》 第1-3篇练习题(题后为参考页码) 第1章交通运输发展史 ——交通运输从发展至今,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四个方面。 一、铁路运输发展史 1825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条行驶蒸汽机车的永久性公用运输设施,英国斯托克顿——达灵顿的铁路正式通车了。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的正式开业运营,标志了近代铁路运输业的开端。铁路以其迅速、便利、经济等优点,深受人们的重视。在它的发源地英国自不必说,修筑铁路成为最热门、最时髦的事情。进入19世纪,西欧各国和美国都进入了铁路建设的高潮,横贯美国大陆的铁路就是在这个时期建成的。到19世纪后半叶,铁路热已经扩展到非洲、南美洲和亚洲各国。 在铁路的快速发展下,高铁也开始了它的发展。1964年,日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速度超过200km/h的高速铁路---东海岛新干线。随后,各个国家也开始了自己国家高铁的发展。 中国铁路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从其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1881年通车之时算起,已经有118年了。百余年来,中国的铁路事业经历了新旧两个根本性质不同的社会。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这都决定了它在其发展历程中必然会遭遇到两种迥然不同的命运和前途。新中国的铁路事业虽以旧中国的铁路设备为其物质基础,但由于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一贯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70年代后期以来又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仅迅速而彻底地改变了旧铁路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而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铁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新的路线和新的方针、政策指引下,铁路事业推陈出新,突飞猛进。 二、水路运输发展史 水路运输有着悠久的历史。人类还在石器时代,就以木作舟在水上航行,后来才有了独本舟和船。人类在古代就已利用天然水道从事运输。水路运输运载能力大、成本低、能耗少、投资省,是一些国家国内和国际运输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水路运输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公元前2500年已经制造舟楫,商代有了帆船。公元前500年前后中国开始工凿运河。唐代对外运输丝绸及其他货物的船舶直达波斯湾和红海之滨,其航线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明代

2015秋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5秋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5秋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1 选择题 2名词解释 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和经济活动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大都市区所谓大都市区是指一些规模较大的城市超越原来的地域界线,不断向周边扩展,将周围地区也纳入了城市化轨道,形成了中心城市和周边城镇融合成整体的大都市地区。 大都市区通常包括一个大型的人口中心,以及与该中心具有密切经济和社会联系的周边社区。 大都市连绵带 大都市连绵带主要是强调多个大城市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以共享、合作、分工、交流为主导,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分享要素和经济成果,形成的巨型城市复合体。 城市群 所谓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

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什么是强市长制?什么是弱市长制? 实行市长议会制(mayor-council form)的城市,其议决机构和行政机构分设,市长在与市议会的关系上处于优势地位,称为“强市长制”(strong-mayor form) 实行议会市长制(council-mayor form)的城市,其议决机构和行政机构分设,市议会在与市长的关系上处于优势地位。市长只有一些礼仪性的职权。通常被称为“弱市长制”(weak-mayor form)。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在确保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基础上,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道路货物运输管理规范.

菏泽市道路货物运输管理工作规范第一节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 一、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的受理及实施主体 县级或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实施本辖区内道路普通货运、道路货物专用运输和道路大型物件运输的行政许可。 未设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由上一级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实施本辖区内道路普通货运、道路货物专用运输、道路大型物件运输的行政许可。 二、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条件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受理道路普通货运、道路货物专用运输、道路大型物件运输经营许可申请,应当审查申请人是否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并经检测合格的运输车辆 1.车辆技术性能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 (GB18565的要求; 2. 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和载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1589的要求; 3.从事大型物件运输经营的,应当具有与所运输大型物件相适应的超重型车组。超重型车组是指运输长度在 14 米以上或宽度在 3. 5米以上或高度在 3米以上的货物的车辆,或者运输重量在20吨以上的单体货物或不可解体的成组 (捆货物的车辆; 4.从事冷藏保鲜、罐式容器等专用运输的,应当具有与运输货物相适应的专用车辆,专用容器、设备、设施应当固定在专用车辆上; 5.从事集装箱运输的,应当具有与运输集装箱相适应的车辆,车辆还应当有固定集装箱的转锁装臵。 (二有符合规定条件的驾驶人员 1.取得与驾驶车辆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

2.年龄不超过 60周岁; 3.取得与驾驶车辆相应的从业资格证。 (三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2.安全生产和岗位责任制; 3.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 4.从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5.安全例会制度; 6.安全培训和教育学习制度; 7.车辆、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8.事故处理应急预案等。 三、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程序 (一要求提交的申请材料 申请从事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要求申请人提供以下材料: 1. 《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申请表》 ; 2. 拟设立企业提供《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的营业执照,个体经营者提供《居民身份证》 ;

交通运输应急管理规定

交通运输应急管理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交通运输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所属行政管理机构、部直属机构(以下统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交通运输企业开展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交通运输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涉及交通运输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事件。 交通运输突发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级。具体分级标准参照国务院制定的分级标准,结合交通运输实际,在各类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具体确定。 第四条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建立起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协调联动的交通运输应急管理体制。 第五条交通运输部负责指导全国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辖区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并指导下级交通运输行政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业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交通运输企业的应急管理机构,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 第六条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应急联动协作机制,共同加强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第七条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实际需要,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协同应对超越管辖区域的交通运输突发事件。 第二章应急准备 第八条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交通运输企业应当根据职责分工、经营范围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编制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 第九条应急预案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针对交通运输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明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程序及处置措施、恢复与重建、应急保障、培训与演练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第十条应急预案编制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涉及相关部门职能或需要有关部门配合的,应当征询有关部门意见。 第十一条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急预案由本部门发布,涉及相关部门职能或需要有关部门配合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后发布。 交通运输企业应急预案由本单位发布。 第十二条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急预案应当报上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本级人民政府备案;交通运输企业应急预案应当报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急预案应当与上级部门应急预案和同级政府相关预案保持衔接。交通运输企业应急预案应当与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相关应急预案保持衔接。 第十四条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业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 第十五条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体系,完善重要应急设备和物资储备、调拨、配送、维护和管理制度。 第十六条交通运输部统筹规划国家级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装备和物资储备基地。 地方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统筹规划辖区应急处置装备和物资储备基地,并纳入当地人民政府规划体系。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章制度【最新版】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维护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和使用自备车辆从事为本单位服务的非经营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应当遵守本规定。军事危险货物运输除外。 法律、行政法规对特定种类危险货物的道路运输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危险货物,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特性,在运输、装卸和储存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毁损和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货物。危险货物以列入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的为准,未列入《危险货物品名表》的,以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结果为准。

本规定所称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以下简称专用车辆),是指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载货汽车。 本规定所称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是指使用专用车辆,通过道路运输危险货物的作业全过程。 第四条危险货物的分类、分项、品名和品名编号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执行。危险货物的危险程度依据国家标准《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12463),分为Ⅰ、Ⅰ、Ⅰ等级。 第五条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应当保障安全,依法运输,诚实信用。 第六条国家鼓励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和运输条件好的大型专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鼓励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实行集约化、专业化经营,鼓励使用厢式、罐式和集装箱等专用车辆运输危险货物。 第七条交通部主管全国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工作。

交通运输法规

一、名词解释: 1、行政主体:是指代表国家实施行政管理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并能独立承担因此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2、交通运输行政管理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交通运输行政管理的目的,在行使行政职权和履行行政职责过程中所实施的一切具有法律意义、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3、交通行政处罚:是指交通运输行政管理机关对违反交通运输行政管理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所给予的行政法律制裁。 4、交通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交通运输行政管理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关受理后依法进行审理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5、行政赔偿:是指行政主体违法行使职权,造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损害,由国家承担的赔偿责任。 6、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是指由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依法制定并颁布,体现国家的交通运输意志,维护交通秩序调整交通运输行政管理机关在对道路客货运输、汽车维修、搬运装卸、运输辅助服务等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形成的社会关系,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规范总称。 7、多式联运合同:指由多式联运经营人以两种以上不同的运输方式将货物或旅客从起运地点运输到约定地点,托运人支付运输费用的合同。 二、简答: 1、交通运输法规调整的对象 答:1)在交通运输行政管理权力行使运用过程中,交通行政管理机关与相对一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社会关系。2)交通运输行政管理权力实施监督过程只发生的社会关系。 2、交通运输法规的作用: 答:1)维护交通运输秩序2)监督行政权力主体、防止违法滥用行政职权3)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 3、交通运输法规的基本原则: 答:1)合法原则2)合理原则3)程序公正原则4)权力制约原则 4、行政行为与其他行为相比具有的特征: 答:1)行政行为是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主体所实施的行为2)行政行为是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主体行使职权或履行职责的行为3)行政行为是能够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4)行政行为具有多种行为方式。 5、交通行政处罚一般程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