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侵袭性牙周炎易感基因遗传多态性分析_张蕾

侵袭性牙周炎易感基因遗传多态性分析_张蕾

侵袭性牙周炎易感基因遗传多态性分析_张蕾
侵袭性牙周炎易感基因遗传多态性分析_张蕾

综 述 侵袭性牙周炎易感基因遗传多态性分析

张蕾

关键词 A gP;疾病易感性;基因多态性

中图分类号 R7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152(2010)08-1036-03

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 i ve periodontiti s,A gP)[1]是一类有家族聚集性、进展迅速、不同于慢性牙周炎的牙周组织破坏性疾病,根据病变累及范围可分为局限型(localized A gP,LA gP)和广泛型AgP(genera lized A gP,GA gP),包括了青春前期牙周炎、青少年牙周炎,快速进展性牙周炎。

就A gP而言,个体遗传因素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基因多态性、多种基因突变体间、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等的协同作用,极大的影响着A gP的进程。本文就近年来大多数学者对A gP及其易感基因遗传多态性的研究作一小结。

1 A gP的基本特征

目前认为LA gP和GA gP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 患者除患牙周炎外,通常全身健康; 存在快速的附着丧失和骨破坏; 有家族聚集性。此外,也会出现一些并不是普遍存在的伴随特征: 菌斑堆积量与牙周组织破坏的严重程度不相符; 伴放线放线杆菌(A cti nobac illus acti naomy ce te m co m itans,A a)比例升高,在一些人群中则表现为牙龈卟啉单胞菌(Po rphy-romonas g i ng i va lis,P g)比例升高; 吞噬细胞异常; 巨噬细胞过度反应型,包括细胞外毒素诱发的PGE和IL-1 水平升高; 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可有自限性。

2 F c R B基因、G2m(23)因子与A gP

人类Ig G Fc受体(F c ga mma receptor,F c R)主要有3类,即F c R 、F c R 、F c R 。Fc R b受体是一种仅表达于中性多形核白细胞(po l ymo rphonuclear neutroph ils,P M N s)表面的Ig-G Fc受体,具有等位基因NA1、NA2。F c R b-NA1、F c R b-NA2均能与人类IgG1、IgG3的免疫复合物结合,但NA1的结合能力比NA2强。人类IgG重链遗传标志为Gm因子,其中G2m

(23)基因可以影响IgG2分子的表达水平和亲和力,研究发现

F c R b基因型为NA1/NA1以及G2m(23)为阳性在A gP患者中比例较对照组F c R b基因型为NA1/NA2或NA2/NA2,或者G2m(23)阴性的个体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由此可见F c R b-NA1/NA1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A gP的易感基因,F c R b基因型为NA1/NA1且G2m(23)因子阳性的中国人可能更易患A gP。

3 肿瘤坏死因子(t umo r necro si s facto r,TN F)A-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AgP

有研究报道P M N s的功能缺陷与AgP的发病特点有关。

A gP患者的PMN s可过度释放溶酶体酶或超氧离子,PMN s在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抗炎与致炎的双重作用。PMN s通过释放溶酶体酶或产生超氧离子杀灭细菌,而这些被释放的溶酶体酶与超氧离子对组织又具有损伤作用。由此可见PM N s的功能缺陷或反应过度与牙周炎症反应有关。A gP患者牙龈组织中有大量PMN s浸润,在PMN s密集浸润的组织中袋上皮的增生、溃疡及炎症细胞的浸润程度均明显重于PM N s较少的组织。A gP患者存在P M N s的过度浸润与激活,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关

作者单位:650031云南省昆明市,昆明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内科系[3],但研究并未发现PM N s及单核细胞趋化功能的异常[3-4]。

TNF- 和I L- 是PM N s浸润与激活的调节因子[5],参与调节P M N s粘附、趋化与释放溶酶体酶和超氧离子的系列活动,同时P M N s在其吞噬活动中可合成TN F- 和IL- ,这提示TNF- 、I L- 与P M N s的正反馈调节机制存在于A gP炎症反应过程中。李启艳等[6]还发现IL-1在A gP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TNF- 是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重要介质,其编码基因TN F-A位于第6号染色体上。已发现TNF-A存在多个多态性位点,其中位于启动子区的308位点发生了G到A的碱基置换,形成了1,2两个等位基因。朱小玲等[7]研究则发现TN FA-308基因型GA和等位基因A在A gP与健康人群中无显著差异,在女性A gP患者及吸烟男性A gP患者中未发现基因型GA 和等位基因A对发病的影响,但在不吸烟男性AgP患者中携带基因型GA和等位基因A使患病的风险明显增加。在不吸烟男性A gP患者中,可能由于携带基因型GA和等位基因A使个体的TN F- 产生明显增多,导致炎症反应、骨丧失、结缔组织破坏加剧,从而使患者的风险明显增加。吸烟是牙周炎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可能由于这一因素的影响,TNFA-308基因型GA 与等位基因A对男性吸烟者A gP易感性的影响未显示出来。

4 龈下菌斑细菌基因与A gP

牙菌斑生物膜作为牙周炎症的始动因子,且由于龈下微生物环境的特点,菌斑细菌数量增多且不易清洁,使龈下滋生出毒力强大的牙周致病菌的同时机体抵抗力降低,牙周组织发生进行性破坏。

大多数学者通过应用16S r RNA为基础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A gP患者与牙周健康者龈下菌斑中的A a、Pg、福赛坦杆菌(Bac tero i des f o rsythus,Bf)、牙密螺旋体(T repo-ne m a denti co l a,T d)、直肠弯形杆菌(Ca m py lobacter rectu m,Cr)等7种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Pg、T d、B f、Cr在A gP组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这可能说明它们的共同定植在A gP中起重要作用[8-10],而另一些学者的细菌检出结果与之有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种族和地域有关。

Pg的检出率随着PD的增加而明显增高,Pg可产生多种毒力因子[11],其中精氨酸-牙龈素B(arg i ni ne-g i ng i pain B,R gp B)是牙龈素的一种,在精氨酸位置上水解底物,能够影响细菌的定植和生存、侵袭和破坏组织并且破坏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R gpB由rgpB基因(AF007124)编码,由于rgpB-cd基因及其蛋白结构的不同,各型P g定植于牙周微环境和牙周袋的增殖能力不同,rgpB-cd 型Pg能更好地适应深牙周袋的微环境,并且在其中有较强的增殖能力,这可能与A gP的发生密切相关。

A a的检出率则随着PD的增加而下降。多数A a菌株具有白细胞毒素基因(Ik t A)和菌毛相关蛋白基因(fap),16S r DNA基因则为A a菌株所共有。Ikt A基因和fap基因的表达产物与A a 的致病性密切相关。陈莉丽等[12]认为A a有四种基因型,其中优势基因型为16SrDNA/Ikt A/f ap,其次为16SrDNA/Ikt A/

fap,且被证实有较高的特异性,这很可能对A gP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5 其它A gP相关基因

人巨细胞病毒(hum an cy t om eg alov i rus)为疱疹病毒。牙周袋是H C MV的重要寄生部位,且牙周袋中HC M V复制水平和数量与牙周损伤指标呈正相关。Kuba r A等[13]认为,AgP龈下标本中HC M V检出率为78%,且与PD、临床附着丧失(cli nica l attach m ent loss,C A L)呈正相关。陈莉丽等[14]推测HC M V的包膜糖蛋白(g l ycopro tei nB,gB) 型HC M V感染可增加牙周炎的易感性。

遗传因素在A gP的易感性和炎症程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人类急性反应期,肝细胞在IL-6、I L-1 和TN F- 等炎性因子的刺激下,急性期蛋白成分纤维蛋白原(fi b ri nogen,Fg)的 、 、 链mRNA合成增加,其中, 链mRNA的转录决定 、 链mRNA的转录,在整个Fg分子的合成中起限速作用,对F g的水平有重要的影响。遗传特征是F g在急性反应期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血浆F g水平的升高与Fg 基因启动子区-455G/A多态性相关。而过度产生的Fg可刺激多形核白细胞、单核细胞分泌高水平促炎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部位吸引更多白细胞,还可促进多种牙周致病菌的粘附和定植。因此,Fg可能在牙周炎症发生中充当介质成分。葛颂等[15-16]研究表明,Fg- 455A 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中、重度牙周炎的危险是不具备A等位基因者的3.135倍。有学者认为此基因很可能也与AgP的发病机制有关,但尚未发现进一步的相关报道。

牙槽骨的骨量和骨密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牙周炎的进展。维生素D受体(V ita m i n D receptor,VDR)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都经证实为重要的骨代谢调节激素, VDR的作用在于调节骨、钙的内环境稳定,包括骨形成、骨循环和破骨细胞的功能等。ER则影响炎性反应位点的骨再塑。两种受体编码的基因在3 末端均存在多态现象,这种多态性将会影响蛋白产物的合成,从而改变着牙周炎症的进程。王宏岩等[17]研究发现同时携带VDR-BB基因型、ER-XX基因型的个体牙周状况较携带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差,相反VDR-bb和高水平的血清1,25(OH)D可促进肠道钙吸收,而体内适当的钙浓度对维持牙槽骨的高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Y osh i ha ra A 等[18]研究认为VDR-Bb基因型与GA gP无关,而VDR-Bb与F c R b-NA1/NA2的复合等位基因与GA gP的发生有极强的相关性。也有学者认为VDR基因外显子9的T aq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与LA gP相关,较低频率等位基因(t)携带者LA gP发生的危险性显著升高。缺乏雌激素也会影响炎症反应进程中的骨再塑,延长骨吸收的时相,加快牙周炎症的进展。有文献报道绝经期后妇女牙周附着丧失较其他个体重,证实了雌激素与牙周附着丧失有密切关系。还有学者认为VDR 基因与ER基因的共同作用与骨密度的关系更为密切。但由于对于这两组受体基因型的协同作用相关报道较少,是否与A gP 的发生存在必然的联系,以及它们的确切关系尚不清楚。

不同个体在致病菌的刺激下产生的炎症反应类型和严重程度是不同的,其中一个突出表现是在致病菌的主要毒力因子LPS刺激下产生的炎症介质量的显著差异,并且这种差异与其基因型有关。因此可以推测遗传因素是通过影响个体对致病菌的炎症反应类型和强度而造成个体对牙周病的易感性差异,免疫相关因子的基因型可能决定了个体对牙周炎的易感性。

I L-1 +3953等位基因1与A gP的发生相关;IL-1 -889等位基因2和IL-1 +3953等位基因2与牙周炎的严重程度正相关。携带IL-1 3954等位基因2的个体,在受牙周致病菌LPS刺激时产生过多的I L-1 ,导致过强的炎症反应,从而使牙周炎的易感性增高,且一旦发病其病损程度也较重[19]。IL-1复合等位基因多态性是牙周疾病的显著危险因素。IL-1 等位基因1与I L-1RA等位基因1(内含子2,变数串联重复VNTR,4重复)复合等位基因与A gP相关[20]。IL-4基因多态性也与A gP相关,在A gP患者中,有27.8%是IL-4启动子多态性(-590,C-T)和内含子多态性(70bp重复)阳性,而相同年龄组的健康者及CP 患者则不携带这些标记[21]。

6 小结

A gP作为有家族聚集性的发生于牙周支持组织的快速进展性破坏的一类牙周病,本文从临床症状、X线表现、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给出了A gP的诊断,易使其与重度牙周炎区分开来,当然如果能够通过基因来诊断A gP,那么将会大大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本文以目前大多数学者所研究的与AgP发生、发展相关的易感基因为切入点,如与炎症发生和浸润有关的白细胞表面抗体受体基因F c R b;影响抗体表达的G2m(23)因子;重要的炎症介质基因TN FA-308;主要的牙周袋龈下菌斑细菌基因多态性及调节牙槽骨骨代谢激素受体基因VDR基因与ER基因等等来探讨A gP的发生、发展,但仍存在以下缺陷: 目前对A gP研究样本量仍过小,所得的统计结果可能与实际不符; 究竟是基因协同作用还是单个基因作用主导A gP的发生发展,还不能明确; 基因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 家族性遗传样本的收集不易等。相信通过解决上述问题,那么从基因水平来诊断和治疗A gP患者、维护牙周健康;解决A gP患者早期较高失牙率、咀嚼效能低的问题的愿望将得以实现,从而大大提高了A gP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孟焕新,张立.牙周临床治疗 .侵袭性牙周炎的诊断及治疗[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40(1):81-83.

[2] 张华湘,谢昊,任铁冠.Fc R B基因、G2m(23)因子与侵袭性牙

周炎的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3,38(2):129-131.

[3] 刘荣坤,曹采方,孟焕新,等.TNF- 及I L-1 与多形核白细胞在牙

周炎症组织中浸润的关系[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0,35(5):

327-329.

[4] 朱小玲,孟焕新.快速进展性牙周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功

能的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2,16:38-39.

[5] C raand ij k J,Van K rugt en M V,V er w eijCL,et a.l Tum or necros i s f ac-

t or-alph a gen e pol ymorph i s m s i n rel ati on to peri odonti tis[J].J C li n

Periodon t o,l2002,29(1):28-34.

[6] 李启艳,赵红珊,孟焕新,等.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与侵袭性

牙周炎的关系[J].上海口腔医学,2005,14(4):333-337.

[7] 朱小玲,孟焕新,徐莉,等.肿瘤坏死因子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侵袭

性牙周炎的关系[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7,42(5):268-271. [8] 冯向辉,张立,孟焕新,等.侵袭性牙周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41(6):344-347.

[9] Lee J W,C hoi BK,Yoo Y J,et a.l D istri buti on of peri odontal pathogens

i n Korean aggress i ve peri odonti tis[J].J Peri odonto,l2003,74:1329-

1335.

[10] 李德懿,高令羽,胡纯贞.侵袭性牙周炎和慢性牙周炎的龈下优

势菌群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3,19(12):726-728.

综 述

M icroRNA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黄红艳,朱月永

关键词 m icroRNA;肝肿瘤

中图分类号 R73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152(2010)08-1038-02

肝癌是一个复杂的多基因疾病,其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多步骤综合作用的结果[1]。M icroRNA(m i RNA)在肝癌发生中具有抑癌基因和癌基因的双重作用,是目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

1 m i RNA简介

m i R NA是一种单链的小分子RNA,长度通常为21~25nt,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是一组不编码蛋白质的短序列RNA。空间、时相特异性是m i R NA表达的主要特点,而组织或细胞特异性较小。

2 m i RNA生物合成和作用方式

在细胞核内,编码m i R NA的基因在RNA聚合酶和RNA 内切酶作用下合成前体m i R NA,随后转运出细胞核,在细胞质内被D i cer/TRBP剪切成21~25个核苷酸长度的双链RNA。双链RNA中的一条单链会与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NA i n-duced silenc i ng com plex,R ISC)结合,另一条链发生降解。m i R-NA参与基因调控主要有两种方式:当m i RNA和靶mRNA完全互补时将促进靶mRNA的降解;而当m i R NA和靶mRNA不完全互补时则抑制其翻译。

3 m i RNA在肝脏中特异性表达

多种m i R NA在肝脏均有表达。但是只有m i R-122a在肝脏特异高表达。Landgraf P等[2]研究发现,肝特异性的m i R-122a 在受精卵置入小鼠后12.5d即可检测到其表达,表达水平在出生前达到峰值,提示m i R-122参与调节肝脏的分化及发育。

作者单位:350001福州市,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

通讯作者:朱月永,电子信箱:ezhu066@si n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12266390.html, 4 m i R NA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研究发现,在H CC组织中,l et-7a、m i R-18、m i R-21、m i R-30d、m i R-221、m i R-222、m i R-224、m i R-17-92簇等m i R NA一致高表达;而m i R-29、m i R-101、m i R-122a、m i R-195和m i R-199a等m i R NA一致低表达。

4 1 促进肝癌发生发展的m i RNA作用机制 M uraka m i Y 等[3]研究发现m i R-18的高表达下调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核因子- 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调亡。最近L iQ等[4]又发现m i R-18的过表达的可下调抑癌基因B细胞易位基因2(BTG2)表达。

M eng F等[5]分析结果显示m i R-21的浓度在肝癌组织中高出正常肝细胞9倍。高浓度的m i R-21会抑制抑癌基因PTEN 的翻译,从而促进肝癌细胞的生长浸润。

Y ao J等[6]研究发现m i R-30d下调有抑癌作用的G a l pha i2 (GNA I2)的表达,有利于癌细胞的浸润和转移。

m i R-221被证实是一个与HCC预后密切相关的基因,m i R-221高表达则预后不良[7]。最近研究[8]表明m i R-22l和m i R-222在HCC组织中高表达上调细胞周期调节因子p27和p57的表达,使得更多的细胞处于s期,促进肿瘤生长。

W ang Y等[9]研究表明,m i R-224在肝癌细胞中的高表达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m i R-224能够抑制凋亡抑制因子5(A op-tosis i nh i b itor-5,A P I-5)的转录,促进癌细胞凋亡。另一方面, m i R-224同时又能通过其它靶基因促进癌细胞增殖,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m i R-17-92是潜在的致癌基因m i R NA簇,在肝癌细胞中高表达,其中m i R-17-5p与-20能够抑制E2F1表达,阻止细胞由G 期进入S期,诱导肝癌形成[10]。

[11] 李琛,潘亚萍,林莉.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rgpB基因多态

性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41(11):674-677.

[12] 陈莉丽,吴燕岷,严杰,等.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伴放线放

线杆菌基因型的分析[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2,22

(5):496-499.

[13] Kubar A,Saygun I,Ozde m ir A,et a.l R ea-l ti m e poly m erase chai n re-

acti on quan tifi cati on ofhum an cyt o m egal ovirus and Eps t ein-Barr virus

i n peri odon talpockets and t he ad j acen t gi ng i va of periodon titi s l esions

[J].J Peri odon talRes,2005,40:97-104.

[14] 陈莉丽,孙伟莲,严杰,等.不同糖蛋白B基因型人巨细胞病毒感

染与慢性牙周炎的关系[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41(4):

212-215.

[15] 葛颂,吴亚菲,刘天佳,等.纤维蛋白原及其 455G/A基因多态

性与牙周炎相关性的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8,43(2):

87-91.

[16] Sahingur SE,Shar m a A,Gen co RJ,et a.l A ss oci ati on of i ncreased l ev-

els of fi brinogen and t he-455G/A fi b ri nogen gen e po l y m orphis m w i th

Chron i c peri odon ti ti s[J].J Peri odon to,l2003,74(3):329-337. [17] 王宏岩,潘亚萍,滕笛,等.维生素D受体和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

性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8,43(4):

236-239.

[18] Y osh i hara A,Sugita N,Ya m a m oto K,et a.l Anal ys i s of vit a m i n D and

Fcga mm a receptor po l y m orphis m s i n Japanese patients w i th Gen era-l

ized earl y-on s et periodon titis[J].J Den t Res,2001,80:2051-2054.

[19] 钟良军,张蕴惠,章锦才,等.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与维吾尔

族群体慢性牙周炎易感性的关系[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02,19(5):405-408.

[20] Parkh ill J M,H enn i g B J,Chapp l e I L,et a.l A ss oci ati on of i nterl euk i n-

1gen e po l y m orphis m s w i th earl y-on set peri odon titi s[J].J C li n Per-i

odonto,l2000,27:682-689.

[21] M ichel J,Gon z ales J R,W underli ch D,et a.l In t erleuk i n-4po l y m or-

ph is m s i n early on s et p eri odontitis[J].J C li n Periodon t o,l2001,28:

483-488.

(收稿日期:2010-02-23)

基因多态性

基因多态性 多态性(polymorphism)是指在一个生物群体中,同时和经常存在两种或多种不连续的变异型或基因型(genotype)或等位基因(allele),亦称遗传多态性(genetic polymorphism)或基因多态性。从本质上来讲,多态性的产生在于基因水平上的变异,一般发生在基因序列中不编码蛋白的区域和没有重要调节功能的区域。对于一个体而言,基因多态性碱基顺序终生不变,并按孟德尔规律世代相传。 基因多态性分类生物群体基因多态性现象十分普遍,其中,人类基因的结构、表达和功能,研究比较深入。人类基因多态性既来源于基因组中重复序列拷贝数的不同,也来源于单拷贝序列的变异,以及双等位基因的转换或替换。按引起关注和研究的先后,通常分为3大类:DNA片段长度多态性、DNA重复序列多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 DNA片段长度多态性DNA片段长度多态性(FLP),即由于单个碱基的缺失、重复和插入所引起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变化,而导致DNA片段长度的变化。又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这是一类比较普遍的多态性。 DNA重复序列多态性DNA重复序列的多态性(RSP),特别是短串联重复序列,如小卫星DNA和微卫星DNA,主要表现于重复序列拷贝数的变异。小卫星(minisatellite)DNA由15~65bp的基本单位串联而成,总长通常不超过20kb,重复次数在人群中是高度变异的。这种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决定了小卫星DNA长度的多态性。微卫星(microsatellite)DNA 的基本序列只有1~8bp,而且通常只重复10~60次。 单核苷酸多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即散在的单个碱基的不同,包括单个碱基的缺失和插入,但更多的是单个碱基的置换,在CG序列上频繁出现。这是目前倍受关注的一类多态性。 SNP通常是一种双等位基因的(biallelic),或二态的变异。SNP大多数为转换,作为一种碱基的替换,在基因组中数量巨大,分布频密,而且其检测易于自动化和批量化,因而被认为是新一代的遗传标记。 遗传背景知识遗传和变异各种生物都能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和亲代之间,不论在形态构造或生理功能的特点上都很相似,这种现象称为遗传(heredity)。但是,亲代和子代之间,子代的各个体之间不会完全相同,总会有所差异,这种现象叫变异(variation)。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特征。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是多样而复杂的,正因为如此,才导致生物界的多种多样性。

遗传药理学在临床用药中的作用

遗传药理学在临床用药中的作用 遗传药理学是研究临床药物治疗中个体反应差异的遗传学因素的新兴学科,遗传多态性可引起不同个体在服用药物时的药理学及毒理学的不同效果,从而引起药物治疗效果的差异。对遗传药理学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根据患者的遗传特性来调整药物的使用方法,以达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及确保药物治疗作用的目的。 ■选择药物 对于存在遗传差异的不同人群,相同的治疗药物,特别是那些药效差异与基因改变有关的药物可能产生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作用,因此根据遗传药理学的检测结果可以帮助临床选择合适的药物,指导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 目前,我们已经知道了许多药效、毒性与基因多态性有关的药物,其中某些基因型检测已开始用于临床。例如癌症的化疗,由于绝大多数化疗药物都有强烈的毒副作用,应用遗传药理学信息可明显提高化疗的安全性。目前,主要集中于癌症化疗药物的代谢酶与化疗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的多态性研究。在用硫鸟嘌呤为癌症患者进行化疗时,由于红细胞中转甲基酶活性降低,使药物不能钝化降低其毒性,一些患者出现了严重的由于血药浓度的急剧升高而发生的毒性反应,甚至有死亡病例。而通过基因型检测可以筛选出弱代谢人群,为他们选择其他的药物进行治疗或调整治疗剂量,从而降低了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瘤体等部位中分离出的有关耐药基因的多态性数据可以用来选择高敏感性药物,提高化疗效果,如长春碱、紫杉醇等。治疗前通过遗传基因筛选可以确定某种治疗方式的有效人群,如群司珠单抗(trastuzumab)这种药物是一种治疗晚期乳腺癌的单克隆抗体,只有对于肿瘤细胞HER2基因高表达的患者使用才可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患者在接受该种治疗前要先进行标识物实验。随着该领域的研究发展,遗传药理学有效标示物在临床治疗中的使用增加了治疗的有效率,减少了无效人群对药物的使用。基因型的分类信息有助于我们解释在肿瘤化疗中出现的各种毒副作用及治疗效果的差异,在国外癌症化疗中,遗传学检测数据已成为主要的治疗依据,协助临床医生确定治疗方案。 ■调整药物治疗剂量 借助遗传药理学的研究结论,可以帮助临床了解如何通过调整药物剂量来降低那些具有不可预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药物毒性,从而降低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疗效。 依据以遗传多态性为基础的代谢差异将为患者提供更加合理的治疗建议和参考信息,推动药物治疗的安全和有效。奥美拉唑就是最好的例证,它作为H+-K+-A TP酶抑制剂,作用于胃壁分泌细胞,用于治疗消化道溃疡及消化道返流,其单剂量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药时曲线下面积亚洲人比白种人增加近40%,这种差异是由药物的不同代谢率引起的。奥美拉唑是细胞色素酶P450CYP2C19的作用底物,近20%的亚洲人为P450CYP2C19的突变纯合子形式导致弱代谢型,因此对于亚洲患者中的弱代谢型及肝功受损的患者,应调低剂量进行治疗。这例遗传药理学理论的应用实例说明其有助于降低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由于治疗失败而引起的经济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处方药主要是由于其不良反应的高发生率,而根据遗传药理学可以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一种不良反应少而又治疗效果高的治疗方法。 ■寻找致病因素预防恶性疾病的发生 有关遗传药理学的研究结果与人体某些健康因素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家发现,细胞色素P450酶系多态性影响个体对环境中毒素的钝化,从而造成个体间对环境毒素致病敏感性的差异。最近,美国国家环境健康科学研究院公布:为了研究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个体间差异,建立了环境基因组计划,并且将从药物作用遗传多态性的相关基因开始着手研究。此项研究将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疾病发生的原因,并对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恶性疾病(如癌症等)的发生。

遗传因素与临床用药

遗传因素与临床用药 1、在肝脏内S-美芬妥英是下列哪种氧化代谢酶的经典底物(单项选择)A A.CYP2C19 B.CYP2D6 C.NAT2 D.G-6PD E.CYP1A1 2、下列多基因遗传的特点是(单项选择)E A. 由两个或以上非等位基因控制的变异引起 B. 家族性强 C. 人群中分布呈不连续的多峰曲线 D. 多基因变异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E. 以上都不是 3、下列哪种情况的发生可能与药物结合受体的多态性有关(单项选择)E A. 胰岛素抵抗 B. 恶性高热 C. 肾性尿崩症 D. 对华法林的耐受性 E. 以上都是 4、乙醛脱氢酶的遗传多态性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具有活性缺失的该酶在人群中分布率最高的是(单项选择)A A.亚洲人 B. 非洲人 C. 北美洲 D. 南美洲 E.欧洲 5、在肝脏内甲苯磺丁脲是下列哪种氧化代谢酶的经典底物(单项选择)B A.CYP2C19 B.CYP2D6 C.CYP1A1 D. CYP2C9 E.NAT2 6、可能将可待因转化为危及生命的吗啡的主要氧化代谢酶的是(单项选择)D A.CYP2C19 B.CYP2D6 C.CYP1A1 D. CYP2C9 E.NAT2 7、慢型乙酰化代谢者在服用异烟肼后,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是(单项选择)D A.肝毒性 B. 肾毒性 C. 耳毒性 D. 神经炎 E.高血糖 8、在肝脏内异喹胍是下列哪种氧化代谢酶的经典底物(单项选择)B A.CYP2C19 B.CYP2D6 C.NAT2 D.G-6PD E.CYP1A1 9、快型乙酰化代谢者在服用异烟肼后,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是(单项选择)A A.肝毒性 B. 肾毒性 C. 耳毒性 D. 神经炎 E.高血糖 10、关于遗传药理学叙述错误的是(单项选择)D A. 遗传药理学是研究遗传因素对药物反应影响的学科 B. 遗传多态性可引起不同个体在服用相同药物时的药理学作用的差异 C. 药物对机体产生的影响具有种属差异,种族差异,及个体差异。 D. 双胞胎间无遗传因素的差异 E. 药物代谢酶、受体、药物转运蛋白等遗传多态性是遗传药理学主要研究内容

乳腺癌低外显率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_邵志敏

邵志敏 作者单位:200032上海,复旦大学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专家论坛· 乳腺癌低外显率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广大妇女的健康。在欧美国家,女性终身患乳腺癌的概率约14%[1];在中国,乳腺癌发病率也在逐年递增[2]。乳腺癌的病因至今未被完全揭示。遗传性乳腺癌中约20%~40%具有明确的基因胚系突变[3];而在散发性乳腺癌中,乳腺癌往往是遗传的易感背景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说基因突变仅仅解释了极少部分乳腺癌的发病原因,那么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的基因多态性,则赋予了不同个体不同的乳腺癌易感性。基因多态性可以通过影响转录、翻译、酶活性等多个层次,使个体对癌变发生、致癌毒物等表现为不同的反应性,最终抑制或加速乳腺癌的发生。虽然单个多态性位点、易感基因的作用是微弱的,但是多个位点联合产生级联效应,并通过环境暴露变量的加合作用,则可左右个体乳腺癌的发生。 基因多态性有很多表现方式,最常见的是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还有短片断重复序列、插入或缺失多态性等。与稀有和高外显率的致病性突变不同,SNP广泛存在于人群中,是广义上的基因点突变,其发生频率在1%以上。基因的多态性奠定了个体间差异的基础,也成为不同个体乳腺癌易感性不同的物质基础。随着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haplotype map,HapMap)计划完成,人群中近600万个SNP完成了分型,我们已经掌握了人类基因组中大多数SNP的分布、频率、单倍域结构以及tag SNP和重组热点等信息,为开展全基因组基因分型关联研究奠定了基础。近年来,SNP分型实验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我们在大规模人群中应用关联分析找寻多基因疾病易感基因提供了高效经济的途径。 利用基因多态性策略寻找乳腺癌的遗传易感基因,有两种主要的研究设计:①候选基因策略。上述的几个致癌相关通路中的基因均可成为候选基因,如雌激素合成及代谢相关基因CYP17/COMT[5]、凋亡通路CASP8基因[6]、受体酪氨酸家族、受体ERBB家族基因等,都与乳腺癌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②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策略。多项研究表明,内源性雌激素的长期暴露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发病危险。雌激素致癌的过程相当复杂,目前公认的机制有[4]:①雌激素代谢过程能产生毒性代谢物和自由基,与DNA形成加合物,损伤DNA;②雌激素致癌代谢物损伤细胞DNA后,修复通路障碍或细胞周期阻滞不利,修复或凋亡失败等修复系统缺陷,不能有效灭除癌细胞;③雌激素激活受体(ER),通过雌激素应答元件(ERE)途径或其他AP-1途径等,引起下游各种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上述3个环节有前后时序之分,起始动作用的是DNA的损伤。雌激素致癌产物代谢通路,无疑对乳腺癌发生具有特异影响。它和修复通路、凋亡通路、免疫相关通路以及环境毒物代谢通路等一起,成为乳腺癌易感性研究中的重要方向。 从候选雌激素致癌通路考虑,有两条关键途径:①雌激素合成,CYP17、CYP19等酶参与该过程,这些编码基因的多态位点与乳腺癌的发生有相关性。②雌激素分解代谢,由一相代谢酶和二相代谢酶催化,一相酶如CYP1A1、CYP1B1、CYP3A等,主要参与雌激素氧化过程;之后再由二相酶,通过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及磺化过程,将代谢产物清除。雌激素代谢产物,包含有儿茶酚类雌激素、半醌和醌类雌激素代谢物。而雌激素半醌和醌类代谢物,正是直接损伤DNA的元凶。虽然在国外一相代谢酶和二相代谢酶的研究均有报道[7],但目前对雌醌代谢酶的多态性研究还较少。 我们此前对雌醌代谢酶相关基因已做了深入的研究。在正常乳腺组织中,雌醌既能被醌氧化还原酶(NQO)还原成半醌或其他物质后经由COMT途径被代谢;也可以通过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途径结合后被降解清除。因此,NQO和GST这两类雌醌代谢酶与乳腺癌关系密切。GST家族是重要的化学毒物代谢酶,GSTM1和GSTT1可与醌和半醌代谢紧密结合。GSTM1是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 u家族中的一种,主要作用为催化其活性基团谷胱甘肽与经一相代谢酶代谢活化而来的多种亲电子致癌物,促进其排出体外。文献报道

基因多态性分析

. 人基因多态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基因多态性在阐明人体对疾病、毒物的易感性与耐受性、疾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以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性中的重要作用。 2. 了解分析基因多态性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二、实验原理 基因多态性(gene polymorphism)是指在一个生物群体中,同时存在两种及以上的变异型或基因型或等位基因,也称为遗传多态性(genetic polymorphism)。人类基因多态性对于阐明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毒物的耐受性、药物代谢差异及遗传性疾病的分子机制有重大意义;与致病基因连锁的多态性位点可作为遗传病的诊断标记,并为分离克隆致病基因提供依据;病因未知的疾病与候选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分析,可用于辅助筛选致病易感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分析是一种常用的DNA分子标记。原理是通过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若目的基因存在等位变异(多态性),且变异正好发生在某种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上,使酶切位点增加或者消失,则酶切结果就会产生大小不同的片段,即片段长度多态性,再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可呈现出多态性电泳图谱。若将患者与正常的多态性图谱比较,可确定是否变异。应用PCR-RFLP,可检测某一致病基因已知的点突变,进行直接基因诊断,也可以此为遗传标记进行连锁分析进行间接基因诊断。 三、器材与试剂 1. 器材 ⑴离心机。 ⑵DNA扩增仪。 ⑶电泳仪。 ⑷水平电泳槽。 ⑸紫外检测仪。 ⑹移液器。 2. 试剂 . . ⑴口腔拭子DNA抽提试剂盒。 ⑵琼脂糖。 ⑶1×TAE电泳缓冲液:980ml蒸馏水中加入50×TAE母液20ml。 ⑷50×TAE母液:Tris 121g,0.5M EDTA(pH8.0)50ml,冰醋酸28.55ml,定容至500ml。

解析遗传性乳腺癌基因筛查的报告

解析遗传性乳腺癌基因筛查的报告 在家族中和患者具有血缘关系的健康成员也可能携带致病性的基因突变,携带这些突变的妇女终生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会大大提高,以BRCA1和BRCA2基因为例,携带者终生患癌危险性高达60~70%。符合家族遗传倾向条件的高危人群,应做遗传性乳腺癌基因筛查。让美亚预约网(威信hk-mear)来为你科普科普遗传性乳腺癌基因筛查吧。 三姐妹先后患上乳腺癌 李阿姨,杭州人,50多岁,她的两个姐妹几年前先后患上了乳腺癌,所以,她很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坚持每年体检。连续几年下来结果都是好的,但今年她“中招”了,体检报告提示,她左侧乳房有多发性肿块。李阿姨拿着体检报告找到傅佩芬医师。她说,她的肿块和她两个姐妹不一样,根本摸不到,所以她觉得是良性的,不是乳腺癌。但结合病史和检查结果,傅医师高度怀疑她患的是乳腺癌,建议她做个活检。活检结果证实了傅医师的判断,李阿姨左右乳房有3个肿块,大小均在1厘米左右,其中2个确诊为癌,且这两个肿块的位置很隐蔽,检查时稍一疏忽可能就会漏诊。由于是多发性的,李阿姨最后做了左侧乳房全切手术。 对于李阿姨的患病,傅医师觉得有点惋惜,她说,像李阿姨这样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最好能及时做基因检测,看看自己是否携带有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BRCA1和BRCA2是控制DNA修复的基因,若发生突变,则会大大增加携带者的乳腺癌和卵巢癌风险。对于BRCA1/2突变基因携带者做遗传性乳腺癌基因筛查,和定期健康筛查;药物预防;预防性手术等,最高可将患病风险分别降低90%、96%。 遗传性乳腺癌基因筛查过程? 乳腺癌基因筛查,通过抽取10毫升静脉血便可准确评估乳腺癌患病风险,检测多大21个基因位点。约28个工作日出结果。 遗传性乳腺癌基因筛查费用? 美亚预约网推出活动,预约做乳腺癌基因筛查可享受以下活动优惠: (一)遗传性乳腺癌基因筛查仅需6800港币; (二)接种九价hpv疫苗+乳腺癌基因筛查,仅需9999港币 (三)在活动二的基础上,再加一港币,10000港币,可做乳腺癌筛查+体检+九价hpv疫苗接种 (四)乳腺癌+体检,7800港币

基因多态性及其生物学作用和医学意义

基因多态性及其生物学作用和医学意义一、基因多态性: 多态性(polymorphism)是指处于随机婚配的群体中,同一基因位点可存在2种以上的基因型。在人群中,个体间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存在着差异性称为基因(DNA)的多态性(gene polymorphism)。这种多态性可以分为两类,即DNA位点多态性(site polymorphism)和长度多态性 (longth polymorphism)。 1.位点多态性:是由于等位基因之间在特定的位点上DNA序列存在差异,也就是基因组中散在的碱基的不同,包括点突变(转换和颠换),单个碱基的置换、缺失和插入。突变是基因多态性的一种特殊形式,单个碱基的置换又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SNP通常是一种二等位基因(biallelic)或二态的变异。据估计,单碱基变异的频率在1/1000-2/1000。SNP在基因组中数量巨大,分布频密,检测易于自动化和批量化,被认为是新一代的遗传标记。 2. 长度多态性:一类为可变数目***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 VNTRS),它是由于相同的重复顺序重复次数不同所致,它决定了小卫星DNA (minisatellite)长度的多态性。小卫星是由15-65 bp的基本单位***而成,总长通常不超过20bp,重复次数在人群中是高度变异的。另一类长度多态性是由于基因的某一片段的缺失或插入所致,如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它们是由重复序列***构成,基本序列只有1-8bp,如(TA)n及(CGG)n等,通常重复10-60次。长度多态性是按照孟德尔方式遗传的,它们在基因定位、DNA指纹分析,遗传病的分析和诊断中广泛地应用。 造成基因多态性的原因:1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对应位置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allele)。由于群体中的突变,同一座位的基因

遗传性肿瘤易感基因筛查

项目简介 据医学统计显示,肿瘤的发生并不是随机的,乳腺癌、黑色素瘤、结肠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大肠癌、胃癌等多种癌症都具有显著的家族聚集性,其中有5%-10%的肿瘤具有明确的遗传性。如果家族近亲中有两人以上患有癌症,那么其余家族成员罹患癌症的风险是比较高的。通过基因测序可以有效地检测出遗传性肿瘤相关的致病突变,从而预知特定肿瘤发生的风险,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 技术优势 1、检测全面:包括点突变、插入、缺失及重复。可以选择一次性筛查多达十六种遗传性肿瘤,涉及到一百多个基因,性价比高; 2、准确性高:运用芯片捕获技术和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准确性高达99%; 3、专业性强:完善的肿瘤相关基因突变数据库; 4、检测时间短:实现检测及数据分析自动化,效率高。 检测项目 1.肺癌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故亦称支气管肺癌。近50多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迅速上升,死于癌病的男性病人中肺癌已居首位。肺癌目前是全世界癌症死因的第一名。1995年全世界有60万人死于肺癌,而且每年人数都在上升,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死亡率是110万/年,发病率是120万/年。而女性患肺癌的发生率尤其有上升的趋势。本病多在40岁以上发病,发病年龄高峰在60~79岁之间。男女患病率为2.3:1。另外种族、家属史与吸烟对肺癌的发病均有影响。肺癌的基本类型包括两种: 非小细胞型肺癌:包括腺癌、鳞癌、大细胞癌,与小细胞癌相比其癌细胞生长分裂较慢,扩散转移相对较晚。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敉的80-85%。 小细胞肺癌(SCLC):是肺癌的一个未分化癌分型,在肺癌中所占的比例约20~25%,小细胞肺癌分为局限期和广泛期,大多数小细胞肺癌诊断时已为广泛期,局限期最多占1/3。 肺癌易感基因:KRAS、EGFR等 2.肝癌

基因多态性分析

人基因多态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基因多态性在阐明人体对疾病、毒物的易感性与耐受性、疾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以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性中的重要作用。 2. 了解分析基因多态性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二、实验原理 基因多态性(gene polymorphism)是指在一个生物群体中,同时存在两种及以上的变异型或基因型或等位基因,也称为遗传多态性(genetic polymorphism)。人类基因多态性对于阐明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毒物的耐受性、药物代谢差异及遗传性疾病的分子机制有重大意义;与致病基因连锁的多态性位点可作为遗传病的诊断标记,并为分离克隆致病基因提供依据;病因未知的疾病与候选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分析,可用于辅助筛选致病易感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分析是一种常用的DNA分子标记。原理是通过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若目的基因存在等位变异(多态性),且变异正好发生在某种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上,使酶切位点增加或者消失,则酶切结果就会产生大小不同的片段,即片段长度多态性,再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可呈现出多态性电泳图谱。若将患者与正常的多态性图谱比较,可确定是否变异。应用PCR-RFLP,可检测某一致病基因已知的点突变,进行直接基因诊断,也可以此为遗传标记进行连锁分析进行间接基因诊断。 三、器材与试剂 1. 器材 ⑴离心机。 ⑵DNA扩增仪。 ⑶电泳仪。 ⑷水平电泳槽。 ⑸紫外检测仪。 ⑹移液器。 2. 试剂

遗传病及遗传多态性

遗传病及遗传多态性 遗传病(hereditary disease)由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引起的疾病。已知的遗传病约有5000种,可分为3大类: 单基因遗传病由某一基因突变而引起,又分为:(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1~22号常染色体中的某一对上,且呈显性。如并指、多指、视网膜母细胞瘤、遗传性小脑性运动失调、先天性肌强直、多发性肠胃息肉、遗传性卟啉病等。(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1~22号常染色体中的某一对上,且呈隐性。如白化病、先天性聋哑症、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先天性鳞皮病等。(3)伴性遗传病,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而引起。包括X连锁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呈隐性),如红绿色盲、血友病、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X连锁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且呈显性),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性肾炎等。 多基因遗传病受多对微效基因控制并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遗传病。如唇裂、腭裂、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幽门狭窄、早发性糖尿病、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等。 染色体异常病由先天性的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异常而引起。又分为:(1)常染色体病,由1~22号常染色体发生畸变而引起。包括单体综合征,某一号染色体为单体,如21单体和22单体,这类病人极少见,大都于胎儿期死亡;三体综合征,某一号同源染色体不是两个而是三个,如21三体(又称先天愚型或唐氏综合征,核型为47XX或XY;+21)、18三体(Edward氏综合征)和13三体(Patan氏综合征)等;部分三体综合征(由某一片段有三份而引起)如9p部分三体综合征(9号染色体的短臂有三份);部分单体综合征(由某一常染色体的部分缺失而引起),如猫叫综合征(婴儿期哭声类似猫叫)就是5号染色体短臂部分缺失引起的。(2)性染色体病,由X和Y性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变异而引起。如女性的特纳氏综合征(45,XO),男性的克氏综合征(47,XXY)等。遗传病目前尚难根治,故应积极预防。预防的措施有检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与禁止近亲结婚,推行计划生育,开展遗传咨询,进行产前检查与中止有病胎儿的妊娠等。 遗传多态性(genetic polymorphism)在一个群体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非连续变异类型,而其中最罕见类型的频率不小于0.01(或0.05)的现象。常见的不同水平上的遗传多态性有:(1)基因多态性(gene polymorphism)。经调查人类大多数群体的ABO血型系统的三种复等位基因I A、I B和i的频率,最高的不超过0.55,最低的不小于0.2,所以,ABO血型系统的基因座为多态基因座。据研究,大多数生物的多态基因座约占总数基因座的15%~50%,即约有1/4~1/2的基因座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2)染色体多态性(chromosome polymorphism)。在一群体中的同一染色体上可以发生不同的倒位或易位。例如拟暗果蝇(Drosophila pseudoobscura)的第三染色体上存在多种倒位,其自然群体中的倒位类型竟多达20余种。植物群体中的倒位多态性比动物的更普遍。在一些动植物群体中(如蟑螂、直果曼陀罗)还观察到易位多态性。此外,随着研究的深入,在分子水平上还发现核酸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例如,在群体中用同一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可得到不同长度的DNA片段。 现在一般用自然选择理论来解释遗传多态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杂合优势说和依赖 选择说。杂合优势说认为,杂合体(如Aa)在适应能力上要优于纯合体(如AA和aa),因此群体中的等位基因A和a的频率就会维持在一个既不过高也不过低的水平上。依赖选

乳腺癌致病基因BRCA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当代化工研究 丄 O I I Chenmical I ntermediate 生物制药■与研究2019?01乳腺癌致病基因BRCA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辛艾玲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四川610000) 摘要:BRCA1作为乳腺癌关键蛋白参与了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本文对BRCA1基本特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通过分析其整体的亲疏水 性,氨基酸组成,表明BRCA1倾向是核蛋白,整体呈亲水性?使用PS0RT2分析工具对BRCA1亚细胞定位进行领测,表明BRCA1蛋白主要分 布在细胞核中.利用MEGA软件进行BRCA1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人BRCA1与猿的BRCA1亲缘关系高度相近?最后,采用同源建模(比较建 模)方法构建了BRCA1蛋白的三级结构,从建模质量评估显示预测结果准确。 关鍵词:BRCA1蛋白;三级结构预测;亚细胞定位预测;系统发育分析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A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of Pathogenic gene BRCA1 in Breast Cancer Xin Ailing (Experimental School of Chengdu No.7Middle School,Sichuan,610000) A bstract: BRCA1, as a key p rotein in breast cancer, is involved in the occurrence o f b reast cancer and ovarian cancer. This p 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 f t 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BRCAl. By analyzing its overall hydrophilicity and h ydrophobicity and a mino acid c omposition, it shows that BRCA1 tends to be nucleoprotein and o verall shows hydrophilic. By using P SORT2 analysis tool to cany out the p rediction on the location o f B RCA1 subcells, it indicats that BRCA 1 protein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nucleus. By making phylogenetic analysis o f B RCA1 using MEGA software, it s howed t hat the g 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RCA1 and a pe BRCA1 was highly s imilar. Finally, the three-level s tructure ofBRCAl protein was constructed by the method o f h omologous modeling (comparative modeling), and the p rediction results were accurate f rom the modeling quality evaluation. K ey w ords i BRCA1 protein;Three-level structure p rediction;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p rediction;phylogenetic analysis 1背景 近些年,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几率逐渐升高,特别 是在一线城市的发病率很高。目前,乳腺癌已位居女性恶性 肿瘤首位,在家族中会发生家族聚集现象,且发病年龄逐渐 年轻化,极大地威胁着我国妇女的身体健康,我们需对此引 起重视。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之 一,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与乳腺癌相关的最重要的抑癌基因。它在遗传性乳腺癌患者中有较高的突变率,已成为评估女性 患乳腺癌风险和指导方案选择的重要分子标志物。其生物 功能广泛,对细胞周期,基因转录,D N A修复等功能均有影 响。BRCA1蛋白是一种由BRCA1基因产生的由1863个氨基酸组 成的多功能区核蛋白,它与其它肿瘤抑制因子和信号传感器 等形成复合物,在D N A修复损伤,转录调控,细胞周期的调 节和泛素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论文就BRCA1蛋白的氨基 酸组成、疏水性、亚细胞定位、系统发育分析和它的蛋白 质结构进行了分析,我们希望这些结果对于更进一步地了解 BRCA1与乳腺癌的关系起到一定作用。 2.材料与方法 ⑴人蛋白氣基酸序列 从uniprot上下载人Brcal蛋白氨基酸序歹|J(FAST格式), 以人Brcal蛋白序列为例: >sp|P38398|BRCAl_HUMAN Breast cancer type 1 susceptibility protein 0S=Homo sapiens OX=9606 G N=B R C A1 PE=1 SV=2 M DLSALRVEEVQN V IN AM Q K ILECPICLELIKEPVSTK CD H IFCK FCM LK LLN Q K K G PSQ CPLCKNDITKRSLQESTRFSQLVEELLKIICAFQLDTGLEYANSYNFA K K EN N SPEH LK D EVSIIQ SM G Y RN RA KRLLQ SEPEN PSLQ ETSLSVQ LSNLGTVRTLRTK QRIQPQKTSVYI ELG SDSSED TV N K A TY CSV G D Q ELLQ ITPQ G TRD EISLD SA K K A A CEF SETD V TN TEH H Q PSN N D LN TTEK RA A ERH PEK Y Q G SSV SN LH V EPCG TN TH A SSLQ H EN S SLLLTK D R M N V EK A EFC N K SK Q PG LA R SQ H N R W A G SK ETC N D R R TPSTEK K V D LN A D PLC ER K EW N K Q K LPC SEN PR D TED V PW ITLN SSIQ K V1S1EW FSR SD EL LG SD D SH D G ESESN A K V A D V LD V LN EV D EY SG SSEK ID LLA SD PH EA LICK S ERVHSKSVESNIEDKIFGKTYRKKASLPNLSHVTENLIIGAFVTEPQIIQER PLTN K LK RK RRPTSG LH PED FIK K A D LA V Q K TPEM IN Q G TN Q TE QNGQVM NITN SG HEN K TKG D SIQN EK NPN PIESLEKESA FKTKA EPIS SSISNM ELELNI HNSKAPKKNRLRRKSSTRHIHALELW SRNLSPPNCTELQIDSCSSSE E IK K K K Y N Q M PV R H SR N LQ LM EG K EPA TG A K K SN K PN EQ TSK RH D SD TFPELK LTN A PG S FTKCSNTSELKE FV N PSLPREEK EEK LETV K V SN N A ED PK D LM LSG ERV LQ TERSV ESSS ISLV PG TD Y G TQ ESISLLEV STLG K A K TEPN K CV SQ CA A FEN PK G LIH G CSK D N RN D TEG FK Y PLG H EV N H S RETSIEM EESELD AQ Y LQ N TFK V SKRQ SFA PFSN PG NAEEECATFSAH SG SLK K Q SPK V T FECEQ K EEN Q G K N ESN IKPV Q TVN ITAG FPW GQ K D K PVDN AKCSIKG GSRFCLSSQFRG NETGLITPNKHGLLQNPYRIPPLFPIKSFVKTKCKKNLLEENFEEHSM SPEREM GNENIP

2020年浙江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试题答案24分

2020年浙江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试题答案 《识别和防范药品与食品相互作用中的各种风险》 1、进入体内的酒精接受由肾辅酶Ⅰ、肝醇脱氢酶、乙醇脱氢酶的作用在肝脏氧化,所代谢产物的是(单项选择)B A.甲醛 B.乙醛 C.丙烯醛 D.甲酸 2、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期间,可拮抗或削弱其抗凝血作用的药品是D(单项选择)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K 3、葡萄柚汁为肝药酶CYP3A4中效抑制剂,可受其可影响使代谢抑制和出现肌肉毒性的药品是(单项选择)A A.辛伐他汀 B.氯吡格雷 C.苯巴比妥 D.尼尔雌醇 4、服用抗甲亢药期间应严格避免摄入的食物是(单项选择)C A.富含钾的食物 B.富含铁的食物 C.富含碘的食物 D.富含硒的食物 5、可抑制人体内的单胺氧化酶,导致酪胺食物代谢受阻,引起血压迅速升高的药品是(单项选择)B A.洛伐他汀 B.异烟肼 C.头孢哌酮 D.尼美舒利 6、应用后可能影响新生儿心脏、呼吸、血管功能,全身呈灰色,出现“灰婴综合征”的抗生素是(单项选择)C A.四环素 B.阿奇霉素 C.氯霉素 D.万古霉素 7、食醋可以降低体液的环境,抑制尿酸排泄,使疗效降低的药品是A (单项选择) A.抗痛风药 B.抗高血压药 C.抗心绞痛药 D.抗震颤麻痹药 8、抗血小板药氯吡格雷为前药,在体内须经脂酶(85%)和肝酶(15%)双重代谢,两步代谢均需经过的代谢酶是(单项选择)D A.CYP2C6 B.CYP2C9 C.CYP2C12 D.CYP2C19 9、3岁以下婴儿进食蚕豆,最快在2小时内发生溶血,或致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是儿童体内缺乏的酶是(单项选择)C A.乙醛脱氢酶 B.单胺氧化酶 C.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D.凝血酶 10、大量饮用葡萄釉汁可抑制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等在小肠的首关代谢和肝代谢,其共同竞争性抑制的肝药酶是(单项选择)B A.CYP1A2 B.CYP3A4 C.CYP2C9 D.CYP2D6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遗传因素与临床用药》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遗传因素与临床用药》 1、关于遗传药理学叙述错误的是(单项选择题) □A.遗传药理学是研究遗传因素对药物反应影响的学科 ■B.双胞胎间无遗传因素的差异 □C.药物代谢酶、受体、药物转运蛋白等遗传多态性是遗传药理学主要研究内容 □D.遗传多态性可引起不同个体在服用相同药物时的药理学作用的差异 □E.药物对机体产生的影响具有种属差异,种族差异,及个体差异2、慢型乙酰化代谢者在服用异烟肼后,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是(单项选择题) □A.耳毒性 □B.肝毒性 ■C.神经炎 □D.高血糖 □E.肾毒性 3、在肝脏内异喹胍是下列哪种氧化代谢酶的经典底物(单项选择题)□A.CYP2C19 ■B.CYP2D6 □C.CYP1A1 □D.G-6PD □E.NAT2 4、在肝脏内S-美芬妥英是下列哪种氧化代谢酶的经典底物(单项选择题)

■A.CYP2C19 □B.CYP2D6 □C.CYP1A1 □D.G-6PD □E.NAT2 5、乙醛脱氢酶的遗传多态性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具有活性缺失的该酶在人群中分布率最高的是(单项选择题) □A.欧洲人 □B.非洲人 ■C.亚洲人 □D.北美洲人 □E.南美洲人 6、快型乙酰化代谢者在服用异烟肼后,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是(单项选择题) □A.耳毒性 ■B.肝毒性 □C.神经炎 □D.高血糖 □E.肾毒性 7、可能将可待因转化为危及生命的吗啡的主要氧化代谢酶的是(单项选择题) □A.CYP2C19 ■B.CYP2D6 □C.CYP1A1 □D.G-6PD

□E.NAT2 8、下列多基因遗传的特点是(单项选择题) □A.多基因变异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B.家族性强 ■C.由两个或以上非等位基因控制的变异引起 □D.人群中分布呈不连续的多峰曲线 □E.以上都不是 9、在肝脏内甲苯磺丁脲是下列哪种氧化代谢酶的经典底物(单项选择题) □A.CYP2C19 □B.CYP2D6 □C.CYP1A1 ■D.CYP2C9 □E.NAT2 10、下列哪种情况的发生可能与药物结合受体的多态性有关(单项选择题) □A.肾性尿崩症 □B.对华法林的耐受性 ■C.胰鸟素抵抗 □D.恶性高热 □E.以上都是

BRCA1与BRCA2易感基因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关系

BRCA1与BRCA2易感基因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6-05-25T09:36:22.97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2期作者:陈燕枝马嫚曹柳洪泰山方义湖[导读]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理教研室 BRCA1与BRCA2基因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以据此对该病针对治疗并能对其预后做评价。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理教研室江西上饶 334000)【摘要】目的探究BRCA1与BRCA2易感基因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BRCA1与BRCA2在3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癌变组)、34例乳腺良性病变(良性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转移、ER、HER-2的关系。结果两种基因在两组组织中的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基因的表达与和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和淋巴转移、ER、HER-2呈负相关(P<0.05)。结论 BRCA1与BRCA2基因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以据此对该病针对治疗并能对其预后做评价。 【关键词】易感基因;BRCA1;BRCA2;浸润性导管癌;乳腺乳腺癌是发生在女性乳腺小叶上皮细胞或导管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浸润性导管癌更是其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如何对其进行早期诊断一直是临床上比较关注的话题。20世纪90年代,研究发现BRCA1与BRCA2的基因异常与遗传性乳腺癌的发生有关,而在散发性乳腺癌和良性病变中其异常突变较少。现对我院不同乳腺良性病变患者病变组织的BRCA1与BRCA2基因表达情况做调查,分析其与相关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现进行以下报告: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38例和乳腺良性病变患者34例,均为汉族女性,所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且所有乳腺癌患者均无放化疗或其他内分泌治疗史,无1或2级亲属有乳腺癌患病史,其中癌变组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47.4±3.6)岁;良性组,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48.2±3.8)岁。所有患者取标本后在30~60min内于-70℃冷冻保存。 1.2 试剂和仪器购自Leica公司的脱水机、染色机、免疫组化仪;购自SantaCruz公司的SP法免疫组化试剂盒;购自Abcam公司的BRCA1、2山羊抗人多克隆抗体; 1.3 实验方法取出标本后全部由4%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4μm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处理,显微镜下观察、拍照。BRCA1、BRCA2稀释度为1:100,对两组易感基因的表达检测采用免疫组化sp法,具体步骤按照标说明书执行,由专业病理医师读片。 1.4 结果判定根据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判断结果分为:<5%:0分、5%~25%:1分、26%~50%:2分、>50%:3分;染色程度分为无色:(-),浅黄:(+),棕黄:(++),黄褐色:(+++)也分别评为0~3分。最后根据以上两项综合评分:0~3分定义阴性,4~9分定义阳性。分析患者BRCA1、2的表达与其肿瘤大小、淋巴转移、雌激素受体(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之间的关系。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分别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以P <0.05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BRCA1、2的表达对比两组经染色均有特异性阳性表达,阳性率比较,癌变组为6 3.16%、65.79%,良性组为67.65%、73.53%,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间表达情况对比[n(%),例]

乳腺癌生物学指标的临床意义

乳腺癌生物学指标的临床意义 安徽省立医院程广源 提示:为什么不同的人患同样一种乳腺癌,其自然发展史、生物学行为及对治疗 的反应和结果等会有所不同?随着分子生物学与临床结合日趋紧密,肿瘤生物学指标为人们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 传统的肿瘤解剖分期(包括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等)对于预测肿瘤复发转移是临床上较成熟的风险评估指标。临床证实,组织病理学看起来一样的乳腺癌,其自然发展史、生物学行为及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等会有所不同。随着分子生物学与临床结合日趋紧密,肿瘤生物学指标(包括ER、PR、HER-2、增殖指标等)为人们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肿瘤生物学指标不仅能够判断肿瘤的预后,还能够预测肿瘤对治疗的反应,并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其价值己经超过了解剖分期,是目前临床研究的方向与重点。今将有关乳腺癌生物标志物的临床意义作一概述。 一.指导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标志物 1.ER(雌激素受体)、PR (孕激素受体):ER、PR的检测实现了内分泌预见性的治疗。乳腺癌一线内分泌治疗ER、PR均阳性者有效率为60%~70%。ER阳性PR阴性或ER阴性PR阳的乳腺癌患者有效率20%~30%;ER阴性病人有效率仅为5%左右。说明ER、P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对内分泌治疗尤为显著。 ER、PR不仅是一项很重要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预先性标志物,而且也是一项预示预后的标志物。恶性程度较低的高分化乳腺癌组ER、PR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癌组;淋巴结转移组ER、PR阳性率低于无转移组;ER、PR阴性者预后差。研究表明ER、PR均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好的指标。 2.AR (雄激素受体):AR检测水平与孕酮类药物有效率呈正相关,而与PR水平无关。乳腺癌中AR大多与ER、PR同时表达,只有少于10%的癌组织单独表达AR。一般来说,若肿瘤表达AR,预后较好.研究表明原发性乳腺癌中AR的表达水平是预测肿瘤对甲孕酮治疗反应的独立指标。孕酮类药物是通过AR而产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AR水平不会因肿瘤转移而下降,因而AR水平是选择孕酮类药物治疗的有效指标。 3.PS2基因:又称雌激素诱导基因。PS2蛋白是雌激素依赖细胞所分泌的一种由8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分子量为7KD,结构稳定。 PS2蛋白是乳腺雌激素调节系统成员之一。乳腺癌PS2阳性表达率为43%~58%。许多研究证实PS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月经状态相关,绝经前的患者较绝经后的患者PS2阳性率高。这一现象被认为是绝经前妇女的血循环中雌激素水平较高所引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