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中考复习必备曹刿论战练习

初中中考复习必备曹刿论战练习

初中中考复习必备曹刿论战练习
初中中考复习必备曹刿论战练习

《曹刿论战》

一、按原文填空

●庄公曹刿请见的直接原因是(齐师伐我,公将战)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他肯定了鲁庄公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做法,也表明了他认(为取信于民)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根本。

●作战前,中,后表现鲁庄公“鄙”的特点的句子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观察敌情的细心之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认为(彼竭我盈)之时是最佳的反攻时机,原因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辙乱旗靡)之时则是追击的最佳时机,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俱有伏焉)。

●本文以(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两句为标志,表明了长勺之战齐败而鲁胜的最终结局。

二、阅读题

●本文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只有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绩才能取得战争胜利。

●“十年春,齐师伐我”交代了什么内容?

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并交代了交战的双方,即进攻者齐国,防御者鲁国。

●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

●本文中想写了战前准备,略写了战争时的过程,这么做目的是什么?

之所以详写曹刿论战前准备、掌握战机、详查敌情、战后论述战胜原因,略写战争过程,是为了如突出曹刿这个在政治上有远谋的军事家的形象,强化中心。

●从战争阶段的角度看来,本文重点写的是:

战前准备(或:战前谋划、条件准备)

●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并且曹刿十分爱国,有责任心。

●曹刿提问及鲁庄公回答时被曹刿两否一肯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什么品质?

爱国热情;深谋远虑,责任感。

●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

取信于民是战争的先决条件。

●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原因:夫大国——伏焉目的:判断敌情。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

●曹刿的“远谋”或“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或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表现曹刿“远谋”的地方有: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与庄公会面时,曹刿分析了庄公的三次答话,两否一肯,纵观曹刿所言,皆着眼于民,这是他政治上的远见。在实战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能把握战略战术,抓住战机。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

●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通过文中曹刿冲破阻碍进见,说明他爱国,有责任心,关心国家大事,敢于进见。对鲁庄公“小大之狱”的认可说明他有政治远见;面临强敌胸有成竹,从容不迫,作战过程中能正确分析敌情,掌握战略战术,及时把握战机,说明他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判断“击鼓进军”和“下令追击”的时机充分体现了曹刿的什么军事思想?

作战时,细心观察敌情,正确分析判断,恰当把握有利战机的军事思想;表现了曹刿细心观察,镇定从容,善于把握战机,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的是什么?

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曹刿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

●鲁庄公回答时被曹刿两否一肯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是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在作战前,作战时与作战后,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战前: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战时: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战后:既克,公问其故。

●“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怎样的性格特点?

急躁,冒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鲁庄公是一位平庸的国君,但他与昏庸的国君不同。他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恩小惠和不存在的神灵身上,可见他政治上的无能;战争中,他急于求战,战胜后又不知原因,可见他军事上的无知。但他在战前能够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能够听进意见;作战中能听从曹刿的智慧,战后能虚心询问战胜的原因。由此可见,他和一般昏庸的国君不同,鲁庄公知人善用,用人不疑。

a曹刿论战中考试题汇编

2009年辽宁阜新市

(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9~12题。(10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译文:

11.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2分)

(一)9.(1)赐福、保佑。(2)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3)为什么。(4)对……感到惊奇。(每小题0.5分,共2分。)10.(1)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他人。(2)元帝把东渡的意图详细地告诉了他。(每小题2分,共4分。)11.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共2分。)12. 语言;机智、聪颖、聪敏、机敏、聪明、随机应变等(答出其中一个词语即可)(每空1分,共2分。)

2008北京市密云县

文言文阅读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1—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1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小惠未徧徧:()(2)彼竭我盈盈:()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译文: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译文:

1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分)

答:

答案:11.答案:A 12.答案:(1)同“遍”,普遍(2)充满,这里是士气旺盛答案:13.(1)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2)这种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14.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既克,公问其故。

2008年威海市初中升学考试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9~12题。(8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B.①弗敢加也,必以信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C.①可以一战。战则请从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D.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11.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2分)

答:

12.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2分)

答:

(一)(共8分)9. C(2分)10. D(2分)11. 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曹刿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意思对即可,每条1分,共2分)12. 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意思对即可,每条1分,共2分)

2008 年四川省宜宾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2 题(12 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十年春,齐师伐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郦道元《三峡》)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

21、理解文段内容,然后填空。(每题3分,共6分)

(l)本文涉及到的战争,指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战例之一。这场战争中.鲁国取胜的原因是。

( 2)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均用原句答)

22、写出下列句子的大意。(4 分)

(l)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2分)20、D(A:前一个“师”为”军队”,后一个“师”为“老师”;B:前一个“属”为“一类”,后一个“属”为“连接”;C:前一个“安”为“养生的东西”,后一个“安”为“怎么”。)(2分)21 、( l )齐鲁长勺之战(l 分);取信于民(l 分),知己知彼、把握战机(1 分,答出一点即给分)(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l 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分)22、(l)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去访察,但也要根据实情来对待。(2 分)( 2)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很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去追击他们。(均意合即可)( 2 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左传》)

18.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又何间焉间:②小惠未徧徧:

③神弗福也福:④牺牲玉帛牺牲:

19.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B.小大之狱/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译文: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译文:

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

21.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5分)

曹刿:

鲁庄公:

(四)18分18、略19、B20、略21、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如用课文从具体做法阐述亦可)2008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6—9题。(14分)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

(2)何以战以:

(3)今日进退等死等:

7.翻译文中画横线语句。(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

8.下列语句中表现曹刿指挥谋略的有( ),

①公将战,曹刿请见②齐人三鼓。刿日:“可矣。”

③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6.(1)间:参与;(2)以:凭借;(3)等:同样。7.(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士气就消退了,第三次击鼓兵的士气就衰竭了。(2)敌人能醒悟而退兵当然好,不这样的话怎么能屈服于金人而辱君王的使命呢?8.②③④⑥9.相同点:指挥得当,以勇气获胜。不同点:曹刿抓住了有利的反击时机和追击时机;宗泽知己知彼,置之死地而后生。

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

(甲)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9.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答:

20、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认可的是庄公的哪一句话?(1分)

答:

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公将鼓之()(2)何以战()

(3)战于长勺()(4)牺牲玉帛()

22、下边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又何间焉

B. 战则请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

C.公将战 D. 夫战,勇气也

上使外将兵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3、翻译句子。(4分)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译文: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

19、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1、(1)击鼓(2)凭借(3)在(4)祭祀用的猪、牛、羊等22、B23、(1)我看到他们的车辙乱了,望见他们的战旗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2)第一次击鼓,士兵振作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全没有了。

2009年北京怀柔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0—12题。(共8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间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齐师伐我伐:(2)牺牲玉帛牺牲:

(3)小大之狱狱: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1)肉食者鄙翻译:

(2)可以一战翻译:

(3)一鼓作气翻译:

12. 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2分)

答:

10.答案:(1)讨伐,进攻(2)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3)案件11.答案:(1)居高位、享厚禄的贵族官僚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3)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12.答案:表现曹刿“远谋”的地方有: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实战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评分:战争之前、实战过程中两个要点各1分。

2009年浙江义乌

(二)(8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

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篇,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又何间(参与)焉B、肉食者鄙(地位低)

C、战则请从(跟随)D、便要(通“邀”,邀请)还家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B、长跪而谢之曰

C、辍耕之垄上D、小大之狱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

19、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答:

16.B(2分)17.D(2分)18.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每件都了解清楚,也一定要按实情来判断。(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19.政治上要取信于民(2分,意思对即可)

(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和鲁庄公的“”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

,乙文写的是。

(3)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这一句。

(一)8.(1)参与(2)离开,离去。(2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9.B(2分)10.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或: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2分。直译或意译均可,酌情评分。)11.(1)远谋鄙(2)战前准备(或:战前谋划、条件准备)战争过程(或:战争经过及结果)(3)取信于民(意近即可)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或答“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或将两句齐答,均可)(6分。每空1分。)

2007年梅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一、文言文阅读(11分)

阅读《左传·曹刿论战》,完成7-10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1)小惠未徧:(2)神弗福也:(3)小大之狱:

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B.公问其故并驱如故

C.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 必以信愿陛下亲之信之

9.翻译下列语句。(3分)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我的翻译:

10.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在哪里?请简要地说说你的感悟。(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8~21题。(15分)

【甲】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选白《邹忌讽齐王纳谏》)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彼竭我盈( ) (2)望其旗靡( )

(3)臣之妻私臣( ) (4)今齐地方千里( )

19.把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翻泽为现代汉语。(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分) 译文:

(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2分) 译文:

20.【甲】【乙】两文中都有结论性的话。【甲】文中结论性的话是“”和“”;【乙】文中邹忌在劝说齐威王时,运用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性的话是“”。(4分)

21.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3分)

(1)【甲】文巾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1分)

答:

(2)【乙】文中邹忌成功地说服了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

么启示?(2分)

答:

下面第(四)题请非课改实验区的考生作答(课改实验区的考生答本题无效)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8~21题o(15分)

【甲】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

【乙】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选自《为学》)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彼竭我盈( ) (2)望其旗靡( )

(3蜀之鄙有二僧( ) (4) 贫者语于富者曰( )

19.把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分) 译文:

(2)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2分) 译文:

20.【甲】文中结论性的话是“”和“”。【乙】文中富者先后说了两次相同的话,但表达出来的态度不同,第一次表达出的是的态度;第二次表达出的是的态度。(4分)

21.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3分)

(1)【甲】文中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1分)

答:

(2)【乙】文中贫者“自南海还”的成功带给你怎样的启示?(2分)

答:

18.(1)“充满”或“士气正旺盛”(2)倒下(3)偏爱(4)“方圆”或“纵横”19.(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消失了。(2)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大王)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以及古今语言转换的能力。(意思对即可,每句2分)20.故克之故逐之设喻(类比) 王之蔽甚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感知能力、表现手法的理解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每空1

分)21.参考答案:(1)智慧表现在:能够针对敌我双方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反击时机和追击的时机,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意思对即可。1分) (2)略(能联系邹忌劝说的方式,结合现代交际,谈自己的体会,且言之成理即可。2分)18.(非课改实验区)(1)“充满”或“士气正旺盛”(2)倒下(3)边境(4)对……说,告诉(每空1分)19.(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消失了。(2)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富有的和尚。(意思对即可,每句2分)20.故克之故逐之怀疑否定、蔑视及嘲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感知能力和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能力。(每空1分)2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人物形象的深人理解,以及联系生活、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参考答案:(1)智慧表现在:能够针对敌我双方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反击时机和追击的时机,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意思对即可。1分) (2)略(能联系“贫者自南海还”的成功原因,谈自己的启发即可酌情给分。2分)22.略

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任选两小题,2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2.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

14.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2分)

答:

15.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分)

(1)战前:

(2)战中:

16.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3分)

答:

⑴参与⑵鄙陋⑶丝织品⑷倒下12.D13.大小的案件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以实情判断。14.语言描写议论15.战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战中:齐人三鼓。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夫战,勇气也。16.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结合课文也可摘取原文相对应语句

200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卷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10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又何间焉(2)弗敢专也

(3)公将鼓之(4)既克,公问其故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乃入见/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B .战于长勺/ 所欲有甚于生者

C.其乡人曰/ 其中往来种作

D.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以一战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13.表明曹刿?请见”原因的句子是“”。(用曹刿的原话回答)(1分)

14.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军事两方面作简要分析。(2分) 答:

三、(10分) 10.(2 分) (1)参与(2)独自占有(3)击鼓(4)已经11.(2 分) A12.(3分) 大大小小的案件, 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也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或“也一定要按照实情来处理”)。13.(1分)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14.(2分)政治上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军事上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2005年哈尔滨道外区56中学毕业考试

(一)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10—13题。(8分)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驰:故:

11、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最后一段的内容。(2分)

答:

13、从选文第二段中,你发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军事才能? (2分)

答:

10.驱车追赶;缘故,原因。(2分)11.头通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2分)12.写曹刿分析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2分)13.战略上深谋远虑,作战时善于把握有利时机,战争结束后小心谨慎,不骄不躁。(2分)

2005年新疆自治区

文言诗文阅读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B.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彼竭我盈庶竭驽钝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③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3.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

4.曹刿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

5.曹刿这个人物,无论是在战前,还是战中与战后,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请结合原文,就他性格的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

三、(一)1.D2.①指猪、牛、羊等祭品②赐福;保佑③倒下3.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用完(尽)了。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5.①有爱国心与责任感。在敌国入侵时,立即“请见”,参与“肉食者”所谋之事,并主动请战。②明确作战的先决条件。把取信于民作为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见卓识,其见解高于“肉食者”。③有较高的说话技巧。对乡人,是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对国君,是启发诱导,以理服人。④非常谨慎、稳重。战斗中仔细察看,洞悉了敌方败退的真相,方下令追击。⑤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战中能抓住战机,战后阐述了“敌疲我打”“一鼓作气”这样精辟的理论。

2006年浙江省(湖州卷)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卷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8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译文:

19.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答:

17参与古代祭祀用的祭品18略19从战前、战时和战后三方面回答

2006年广州市河源市高中阶段字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非课改实验区用)

(二)(12分)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曹刿论战》选自《》,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编。《曹刿论战》叙述了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2分)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齐师败绩( )遂逐齐师( )公问其故( )

10.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成现代汉语。(3分)

译文:

11.曹刿的军事才能体现在哪些地方?请说出两点。(2分)

答:

12。有两个成语出自上文,它们是:、。(2分)

8.(2分)《左传》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9.(3分)大败就原因10.(3分)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则士气低落,第三次则士气消失了。11.(2分)以逸待劳,敌疲我打;善于观察调查,不盲目追击。12.(2分)一鼓作气辙乱旗靡

2006年广东省佛山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课改实验区使用)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5至10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又何间焉(间:参与)

B.弗敢加也(加:虚夸或虚报)

C.神弗福也(福:保佑)

D.彼竭我盈(彼:彼此)

6.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字与“可以-战”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B.以塞忠谏之路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7.选出下列句子译文正确的一项()。

A.牺牲玉帛(失去宝玉和丝织品)

B.望其旗靡(看见他们的军旗破烂不堪)

C.小惠未徧(小恩小惠不能遍及老百姓)

D.夫战,勇气也(大丈夫打仗,是靠勇气的)

8.选出对“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翻译正确的一句()。

A.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察看清楚,也一定按实情处理。

B.大大小小的监狱,即使没有才能察看清楚,也一定按实情处理。

C.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察看清楚,也一定凭感情办理。

D.大大小小的监狱,即使没有才能察看清楚,也一定凭感情办理。

9.选出对曹刿请见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

A.曹刿的乡人想让他参与这件事。

B.高官厚禄的人见识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C.庄公请求他参战。

D.曹刿自己想参加这次大战,以谋取功名利禄。

10.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曹刿论战中考习题大全(复习总结篇)

《曹刿论战》 一、阅读题 ●本文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只有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 ●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 ●本文中详写了战前准备,略写了战争时的过程,这么做目的是什么? 之所以详写曹刿论战前准备、掌握战机、详查敌情、战后论述战胜原因,略写战争过程,是为了突出曹刿这个在政治上有远谋的军事家的形象,强化中心。 ●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并且曹刿十分爱国,有责任心。 ●曹刿提问及鲁庄公回答时被曹刿两否一肯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什么品质? 爱国热情;深谋远虑,责任感。 ●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的是什么? 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曹刿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 ●在作战前,作战时与作战后,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战前: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战时: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战后:既克,公问其故。 ●“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怎样的性格特点?

急躁,冒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鲁庄公是一位平庸的国君,但他与昏庸的国君不同。他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恩小惠和不存在的神灵身上,可见他政治上的无能;战争中,他急于求战,战胜后又不知原因,可见他军事上的无知。但他在战前能够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能够听进意见;作战中能听从曹刿的智慧,战后能虚心询问战胜的原因。由此可见,他和一般昏庸的国君不同,鲁庄公知人善用,用人不疑。 .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0—12题。(5分)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衣食所安安然无恙 B.小信未孚难以置信 C.公问其故无缘无故 D.弗敢加也变本加厉 11.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分)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答: 12.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2分)答: 10.C;(2分)11.庄公回答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布帛等物品,不敢虚夸数目,一定对神灵讲信用。”(1分) 12.示例:“曹刿论战”,重在一个“论”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左传》选段在行文上,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进行简单交代,把重点放在详细记述曹刿和鲁庄公战前分析和战中的指挥上,两者在内容和题目上是统一的。 (一)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5—8题。(15分)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知识点.pdf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所以 课文中的“我”指鲁国一方。 二、语音 刿(guì)孚(fú)辙(zhé)轼(shì)遂(suì)盈(yíng)靡(mǐ)玉帛(bó)鄙(bǐ)又何间(jiàn)焉小惠未徧(biàn)弗(fú)敢专也 三、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 四、古今异义词 1、小大之狱狱:案件——监狱2.必以情实情——感情 3.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 4.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5.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6.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7.弗敢加也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今义:增加 8.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9.可以一战可以凭借——能愿动词 五、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六、一词多义 1、师:遂逐齐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属: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3、故:故克之(因此,所以)公问其故(缘故,原因) 4、请: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让我) 5、从:战则请从(跟随)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您的命令拼死作战) 6、以:何以战(凭,靠,凭借)必以分人(把)必以信(用)必以情(根据)可以一战(凭借) 7、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公与之乘(代词,他)公将鼓之(助词,凑足音节)公将驰之(代词,齐师) 七、重点词语解释 1、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 2、望其旗靡靡:倒下 3、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 初三语文第 1 页共 2 页

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

《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 完成22-24 题。( 7 分) 十年春, 齐师伐......我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故逐之。 22.选出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2 分) A.肉食者谋之陛下亦宜自谋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C.问:“何以战”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一鼓作气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23. 选出加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2 分) A.乃入见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B.可以一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3 分)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答案:

22. ( 2 分) A ( 谋划) 解析: B. 长远的/ 传得远, 远播; C. 询问/请教; D. 振作/ 做、干 23. ( 2 分) B ( 介词, 凭借) 解析: A. 于是、就/ 竟然; C. 在/ 对; D表承接或修饰/表并列 24. ( 3 分) 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 ( 1分) 我不敢独自享用, ( 1分)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分) (2015新疆乌鲁木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其乡人曰其真不知马也B.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D.公问其故马无故亡而入胡11.请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2.请联系上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这个物有哪些特点。(4分)

曹刿论战中考习题大全(总结篇)

《曹刿论战》 一、按原文填空 ●庄公曹刿请见的直接原因是(齐师伐我,公将战)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他肯定了鲁庄公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做法,也表明了他认(为取信于民)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根本。 ●作战前,中,后表现鲁庄公“鄙”的特点的句子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观察敌情的细心之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认为(彼竭我盈)之时是最佳的反攻时机,原因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辙乱旗靡)之时则是追击的最佳时机,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俱有伏焉)。 ●本文以(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两句为标志,表明了长勺之战齐败而鲁胜的最终结局。 ●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本文涉及到的战争,指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战例之一(齐鲁长勺之战)。这场战争中.鲁国取胜的原因是(取信于民),(知己知彼)、(把握战机)(1 分, ●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 和(深谋远虑) 。 ●有两个成语出自上文,它们是:( 一鼓作气) (辙乱旗靡) ●选段主要使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描写和(_动作)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 ●联系全文看,本文所写的事件是(长勺之战),发生的时间是(鲁庄公十年),地点在(长勺)。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编。《曹刿论战》叙述了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限四个字)(惧有伏焉) ● 二、阅读题 ●本文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只有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绩才能取得战争胜利。 ●“十年春,齐师伐我”交代了什么内容? 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并交代了交战的双方,即进攻者齐国,防御者鲁国。 ●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 ●本文中想写了战前准备,略写了战争时的过程,这么做目的是什么?

曹刿论战中考题(含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 一、(2005广州市)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2~14题 [甲]公与之乘……故逐之。”《曹刿论战》[乙]于是见公输盘……吾请无攻宋矣。《公输》12.词语理解。(6分)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遂逐齐师________________ ②公问其故________________ ③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_ ④公输盘诎________________ (2)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①例句:既克,公问其故A 克己奉公 B 克敌制胜________________ ②例句:以牒为械A 为民请命 B 下不为例________________ 13.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夫大国,难测也。(2)虽杀臣,不能绝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05长沙市)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故逐之。” [乙] 故曰……战必胜矣。 9.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肉食者鄙(卑鄙)B.牺牲玉帛(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C.小大之狱(案件)D.齐师败绩(大败) 10.翻译下面句子。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11.请用“/”划出下面句子的节奏。 ⑴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⑵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2.简要回答问题。 ⑴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写作方法以及写作目的是一致的。 B.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有相同之处、都着眼于“民”。 C.甲文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认为“人和”是取胜的重要条件。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的是甲文用对比突出曹刿的谋略,乙文用对比证明“得道”的重要。 三、(2006湖州市)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7-19题。(8分)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

《曹刿论战》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积累文言词汇。 2、能准确翻译文中重要语句。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4、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基础复习: 一、在括号内解释文中加点词: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④“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依次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① ② ③ ④ 三、课文要点: (一)文学常识: 《左传》旧传为(朝代)末年鲁国史官(人名)所撰。 (二)理解性默写: 1、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的句子:。 2、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 (三)课文主要内容: 1、本文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政治上取信于民。 3、曹刿认为作战取胜最佳的攻击时机是,最佳的追击时机是。 4、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政治公平,取信于民②精于谋略,知己知彼③善于观察,把握时机④洞察时政,进谏献言 5、文中鲁庄公的鄙体现在:① ②③ 6、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表现在哪里?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15分)曹刿论战(节选)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⑴齐师败绩,公将驰之驰:⑵一鼓作气,再而衰再:⑶视其辙乱,望其旗靡靡: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⑸虽欲言,无可进者虽:15、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彼竭我盈,故克之。⑵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16、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曹刿论战》(节选)第一段,叙述了的经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第一段,邹忌分析了的原因。17、曹刿指挥作战,邹忌委婉劝谏,结果怎样?(4分)⑴曹刿指挥作战的结果:⑵邹忌委婉劝谏的结果: 2012年安徽省芜湖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答案:14、(5分)⑴驱车追赶⑵第二次⑶倒下⑷指责⑸即使15、(4分)⑴他们的勇气已尽而我们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⑵能在公共场合议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可得到下等赏赐。16、(2分)齐鲁长勺之战齐威王爱蒙蔽17、(4分)⑴鲁军打败齐军,克敌制胜。⑵齐威王纳谏,燕赵韩魏来朝。

中考总复习《曹刿论战》知识梳理

《刿论战》知识梳理 【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全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作,是我国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本文记叙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长勺之战。 2、本文主要运用对比手法,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在对话中,刿的“远谋”和庄公的“鄙”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齐师伐.我:攻打。 肉食者谋 ....之:这里指居高位,享受厚禄的人。谋划。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未能远谋 ..:深谋远虑。 乃.入见:就,于是。 弗.敢专.也:不。个人专用有。 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 牺牲玉帛.:丝织品。 弗敢加.也:虚报。 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虽.不能察.:即使。明察。 必以情.:(以)事情判断。 未.可:不。 忠.之属.也:尽力做好分的事。类。 公将鼓.之:击鼓进军。 齐师败绩 ..:大败。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下视其辙.:车轮轧出的痕迹。 登轼.而望之:古代车子前面的横木。 遂逐.齐师:追赶,追击。 既克.:攻克,战胜。 一鼓作.气:振作。 再.而衰:第二次。 三而竭.:尽。

《曹刿论战》中考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题及 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阜新市(09辽宁省) (一)阅读回答9~12题。(10分)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 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11.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2分) 2.河南省(09)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 (2)忠之属也。属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9、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3分) 3.怀柔区(09北京市)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0—12题。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齐师伐我伐:(2)牺牲玉帛牺牲: (3)小大之狱狱: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1)肉食者鄙翻译: (2)可以一战翻译: (3)一鼓作气翻译: 12. 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2分) 答: 4.莆田市(09福建省) (二)阅读下文,完成5-8题。(15分)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 (3)既克,公问其故。故: 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按下列要求,用选文的原句回答。(5分) (1)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 (2)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曹刿阐述理由的句 子是: 8.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的 成功给你什么启发(4分) 5.天水市(09甘肃省)(二)(15分) 1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小惠未徧. (2)又何间.焉 1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9.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2分) 2

曹刿论战比较阅读试题集锦及答案

(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9~12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①膝上。有人从长安②来,元帝问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④。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⑤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⑥?”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⑦。”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⑧?”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元帝:司马睿,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②长安:西晋的封国,此时的长安已失守。③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④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shān),流泪的样子。涕,眼泪。 ⑤东渡:晋元帝为琅琊王时住在洛阳,好友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镇守建康,意欲建立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的“东渡”。⑥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意谓,认为。⑦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⑧邪(yé):同“耶”。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神弗福.也_________(2)彼竭.我盈._______(3)明帝问何.以致泣_______(4)元帝异.之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译文: (2)具以东渡意告之。译文: 11.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答: 12.[甲][乙]两文都主要以描写来表现人物。[乙]文这个小故事表现了明帝的__________________。(二)【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遂逐齐师。(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节选自《子鱼论战》)【注释】(1)泓:泓水(2)既:尽,完了(3)济:渡过(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5)陈:同“阵”,摆好阵势。 1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公将鼓之()(2)宋人既成列() 15.翻译下面的句子。(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原文语句答题。)甲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 乙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1);(2)。 (三)【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左传》) 【乙】宗泽传(节选)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韦占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其直,置末甲。 调大名馆陶尉。吕惠卿帅廊延,檄泽与邑令视河埽,檄至,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惠卿闻之,曰:“可谓国尔忘家者。”适朝廷大开御河.时方隆冬,役夫僵仆于道,中使督之急。泽日浚河细事,乃上书其帅曰:“时方凝寒,徒苦民而功未易集。少需之,至初春,可不扰而办。”卒用其言上闻,从之。

中考总复习《曹刿论战》知识梳理

《曹刿论战》知识梳理 【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全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作,是我国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本文记叙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长勺之战。 2、本文主要运用对比手法,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在对话中,曹刿的“远谋”和庄公的“鄙”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齐师伐.我:攻打。 肉食者谋 ....之:这里指居高位,享受厚禄的人。谋划。 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未能远谋 ..:深谋远虑。 乃.入见:就,于是。

弗.敢专.也:不。个人专用有。 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 牺牲玉帛.:丝织品。 弗敢加.也:虚报。 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虽.不能察.:即使。明察。 必以情.:(以)事情判断。 未.可:不。 忠.之属.也:尽力做好分内的事。类。公将鼓.之:击鼓进军。 齐师败绩 ..:大败。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下视其辙.:车轮轧出的痕迹。 登轼.而望之:古代车子前面的横木。遂逐.齐师:追赶,追击。 既克.:攻克,战胜。 一鼓作.气:振作。 再.而衰:第二次。 三而竭.:尽。 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夫大国难测.也:推测、估计。 惧有伏.焉:埋伏。 望其旗靡.:倒下。 故逐 ..之:所以。追赶。 三、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

《曹刿论战》中考题及答案

1.阜新市(09辽宁省) (一)阅读回答9~12题。(10分)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11.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2分) 2.河南省(09)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 (2)忠之属也。属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9、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3分) 3.怀柔区(09北京市)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0—12题。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齐师伐我伐:(2)牺牲玉帛牺牲: (3)小大之狱狱: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1)肉食者鄙翻译: (2)可以一战翻译: (3)一鼓作气翻译: 12. 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2分)

答: 4.莆田市(09福建省) (二)阅读下文,完成5-8题。(15分)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 (3)既克,公问其故。故: 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按下列要求,用选文的原句回答。(5分) (1)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 (2)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 8.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4分) 5.天水市(09甘肃省)(二)(15分) 1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小惠未徧. (2)又何间.焉 1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9.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2分) (1)“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20.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们以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一下他不“鄙”的原因。(4分) 6.义乌市(09浙江省)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附答案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8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选自刘向《说苑》)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又何间焉间:_____(2)小惠未徧徧:____________ (3)战则请从从:_______(4)非谓苍苍莽莽之天 也非:____________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2分)、 A.肉食者谋之 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C.长跪而谢之曰 D.辍耕之垄上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12.(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2分)

(二)[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宋人既成列2,楚人未既3济。司马4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5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6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7伤,不禽二毛8。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9,不鼓不成列。”(选自《子鱼论战》)[注释]1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2成列:指摆好阵势。3既:尽,全部。4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5陈:通“阵”,指摆好阵势。6门官:国君的卫士。7重(chóng):重复,再次。8二毛:头发斑白的人。9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神弗福也福:__________ (2)公伤股,门官歼焉股:__________ 11.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2分) (1)下视其辙(2)宋公及楚人战于弘 1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13.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

新人教版语文九下曹刿论战中考试题整理

(2010年北京燕山)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0—12题。(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衣食所安安然无恙 B.小信未 孚难以置信 C.公问其故无缘无故 D.弗敢加 也变本加厉 11.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分)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答: 12.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2分) 答: ;(2分)11.庄公回答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布帛等物品,不敢虚夸数目,一定对神灵讲信用。”(1分)12.示例:“曹刿论战”,重在一个“论”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左传》选段在行文上,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进行简单交代,把重点放在详细记述曹刿和鲁庄公战前分析和战中的指挥上,两者在内容和题目上是统一的。 (2010年福建泉州市) (一)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5—8题。(1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5.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

“ “ “ : 《曹刿论战》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积累文言词汇。 2、 能准确翻译文中重要语句。 3、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4、 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基础复习: 一、在括号内解释文中加点词: 十年春,齐师伐( )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 )谋之, 又何间( )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 ( )战?”公曰:①“衣食所安( ),弗敢专( )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 ),民弗从( )也。”公曰:“牺牲( )玉帛, 弗敢加( )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 ),神弗福 ( )也。”公曰:②“小大之狱( ),虽( )不能察,必以情。”对 曰:③“忠( )之属( )也。可以( )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 )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 败绩。公将驰( )之。刿曰: 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遂逐( ) 齐师。 既( )克,公问其故。对曰:④“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 )而衰, 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 )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逐之。” 二、依次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① ② ③ ④ 三、课文要点: (一)文学常识: 《左传》旧传为 (朝代)末年鲁国史官 (人名)所撰。 (二)理解性默写: 1、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的句子: 。 2、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 (三)课文主要内容: 1、本文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政治上取信于民。 3、曹刿认为作战取胜最佳的攻击时机是 ,最佳的追击时机是 。 4、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政治公平,取信于民 ②精于谋略,知己知彼 ③善于观察,把握时机 ④洞察时政,进谏献言 5、文中鲁庄公的鄙体现在:① ② ③ 6、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 表现在哪里?

中考文言诗文重点篇目《曹刿论战》考点整理

2017中考文言诗文重点篇目《曹刿论战》考点整理 一、按原文填空 庄公曹刿请见的直接原因是(齐师伐我,公将战)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他肯定了鲁庄公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做法,也表明了他认(为取信于民)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根本。 作战前,中,后表现鲁庄公“鄙”的特点的句子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观察敌情的细心之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认为(彼竭我盈)之时是的反攻时机,原因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辙乱旗靡)之时则是追击的时机,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俱有伏焉)。 本文以(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两句为标志,表明了长勺之战齐败而鲁胜的最终结局。 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本文涉及到的战争,指的是我国古代的战例之一 (齐鲁长勺之战)。这场战争中.鲁国取胜的原因是(取信于民),(知己知彼)、(把握战机)(1 分, 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 ) 和 (深谋远虑 ) 。

有两个成语出自上文,它们是:( 一鼓作气 ) (辙乱旗靡) 选段主要使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描写和(_动作)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 联系全文看,本文所写的事件是(长勺之战),发生的时间是(鲁庄公十年),地点在(长勺)。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编。《曹刿论战》叙述了中国历以弱胜强的战例: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限四个字)(惧有伏焉) 二、阅读题 本文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只有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绩才能取得战争胜利。 “十年春,齐师伐我”交代了什么内容? 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并交代了交战的双方,即进攻者齐国,防御者鲁国。 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 本文中想写了战前准备,略写了战争时的过程,这么做目的是什么? 之所以详写曹刿论战前准备、掌握战机、详查敌情、战后论述战胜原因,略写战争过程,是为了如突出曹刿这个在政治上有远谋的军事家的形象,强化中心。 从战争阶段的角度看来,本文重点写的是: 战前准备(或:战前谋划、条件准备) 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并且曹刿十分爱国,有责任心。

曹刿论战比较阅读最全有译文及答案

曹刿论战比较阅读.(有译)最全文及答案. 曹刿论战(一)“肉食者谋之,又何[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衣”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牺牲“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对曰: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大之狱,”公曰: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玉帛,弗敢加也,

(节选自《曹”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刿论战》[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军吏以告,公曰: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国语·文公(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伐原》,命令携带三天的口粮。到了三天,原国还不原国晋文公出兵讨伐【译文】:“原国最多再能支持一二投降,文公就下令晋军撤退。这时探子出城来报告说:“得到原国而失去信义,那又天了!”军吏将这一情况汇报给晋文公,文公说:”于是晋依靠什么来使唤人民呢?信义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保障,因此不可失信。军便撤离了原国,到了附近的孟门地方,原国便宣布投降了。【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 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2分)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公令疏军而去之((1)又何间焉( 2分))(9.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登轼而望之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 A.可以一战 耳之日之粮闻寡人D乡人曰门人弟子填其室.令以三C.其者 10.翻译句子。(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1.文段理解。(6分)的刿中话,曹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过(1)甲文主要通语言”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和鲁庄公的““ (用文中的词语作答))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2的写乙文,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