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7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的原因与预防对策

27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的原因与预防对策

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的原因与预防对策

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门诊注射室康小瑜

【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救治患者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实际在临床输液中不容性微粒污染较为严重,输液微粒污染已越来越被医院和患者重视。其输液微粒污染的主要原因有:药物因素、操作因素、输液器具、药物生产过程、加药过程、环境及空气微粒污染等。这些微粒进入机体后,会对人体造成输液反应、静脉炎、血管栓塞、肉芽肿、肺动脉高压等不同程度的危害。本文通过正确切割玻璃安瓿、改进配药加药的习惯进针方法、药物配伍、及提高制剂的纯度、建立静脉配制中心、人员管理、用物准备、减少不合理用药、输液器的正在确使用等,来减少静脉输液微粒的产生,加强监控和管理力度,医、药、护三者密切结合,做到全面控制输液质量,提高临床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性,使输液的应用真正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现就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及预防措施进行简要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静脉输液;不溶性微粒;来源;预防对策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近年来,临床应用输液的面越来越广,已由过去单纯用于补充体液、提供热量,变为以输液为载体,从静脉给药为主。这种给药方式,可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给药剂量准确,起效快,但同时也带来了微粒对人体的污染[1].微粒是指注射液中可移动的不溶性外来物质,输液中的微粒进入人体后对人体的危害极大。据报道,微粒进入血管能引起血管肉芽肿、静脉炎及血栓等症状。本文将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的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报告如下。

1 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

1.1微粒是指直径1~25不溶于水、不能被机体代谢、肉眼看不见且一旦进入人体可终身存留的不溶颗粒。静脉用药中的微粒主要有橡胶塞屑、炭粒、碳酸钙、氧化锌、纤维素、玻璃屑、金属屑、细菌、药物微晶等[2]。

1.2来自液体生产过程主要是生产车间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管道或容器不洁净,也有来自橡皮塞本身的小点或填充剂、塑料容器脱落的碎片、化学物质的小晶体等,或药液在生产过程中及出厂前未经严格把关,达不到药典规定的限量标准。

1.3 来自输液器具输液器具包括注射器、输液管道等。目前各医疗单位大多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输液器。由于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在生产、经营、使用的各个环节存在不少

问题,以及监督、监测管理不善,致使一些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导致了输液反应甚至医疗事故的发生。

1.4环境空气污染空气污染和空气质量问题可导致浮尘微粒增多,空气中含菌量与室内人流、物流程度密切相关,而且呈正比关系[3]。未经过空气净化的房间、普通的治疗室内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灰尘纤维和细菌、真菌,空气污染可使微粒增加上百倍,抽入注射器的空气不仅对药液产生污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还可使药液中的钙盐产生碳酸钙结晶。[4]空气中含菌量与室内人流、物流程度密切相关,而且成正比关系。物体表面、人体表面或地面带有含菌尘土可随走动、更衣、铺床和卫生清扫等活动散布到空气中,从而造成病室空气的污染。大量的调查分析表明[5],多数医院的输液处置室不同程度存在着尘埃微粒与游浮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大多附着在大于0.5Lm的灰尘粒子上,而直径为0.5Lm~5Lm的细菌,如与尘埃粘附,就形成了5Lm~10Lm的生物粒子,在此环境下进行输液操作,必然会影响液体的质量,甚至导致液体的污染。

1.5不规范操作

1.5.1安瓶切割与消毒不当切割安瓿时砂轮与玻璃摩擦,会在安瓿局部产生玻璃碎屑和脱落砂粒,切割越长,玻璃碎屑就越多,不溶性大颗粒的数目也会随之增加。用75%酒精棉球消毒砂轮后切割安瓿,切割处及颈部用75%酒精棉球再次消毒,此时砂轮上挂有很多棉絮纤维,是造成微粒增高的原因。安瓿用砂轮切割后,直接掰开,由于安瓿内负压,会将大量玻璃碎屑吸入药液中,造成微粒污染[6]。加药时安瓿瓶颈未消毒就锯割掰开,因玻璃的脆性所产生的细小微粒,随瓶内负压而吸入安瓿造成污染。有的护士在安瓿割锯后未认真消毒就直接掰开或用镊子等物品直接敲开,致使安瓿开启时,随其震动,玻璃屑、细菌、尘埃等落入药液中。

1.5.2联合用药和药物配伍联合用药过多和药物配伍不当,引起pH变化也会生成不溶性物质而使微粒增加[7]。其次,配药时,针头经液体瓶塞穿刺,容易将针头切面下的橡皮塞碎屑带入液体中,抽药的空针反复多次使用,次数越多,药液中微粒数量就越多。抽吸时安瓶倒置,针头置于颈口时,玻璃微粒污染最多,于底部抽吸时微粒最少(p<0.05)阁。有研究表明,随着穿刺次数的增加和针尖口径的增大,微粒数有明显增加且微粒的增加与穿刺次数、针头口径大小呈正比。

2 微粒的危害微粒进入人体,具有潜在而持久性损害[8]。其危险性主要在于微粒随血液循环进入全身,并在血液循环中产生碰撞作用,然后滞留于肺内,刺激引起巨嗜细胞增殖形成肺内肉芽肿、肺水肿,大量的微粒异物产生致热原,引起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

3防范措施

3.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者在进行药物准备、加药、注射时要做到规范操作。操作前,操作者要求穿衣、戴帽、按六步法正确洗手,操作环境应洁净,定时空气消毒,配液须在治疗室或配置中心进行,工作人员不应频繁走动,严禁病人及家属进入。操作台要清洁无尘,操作前避免清扫和减少人员流动,为病人行静脉穿刺后,应用消毒液洗手,再为另一人穿刺,以减少输液微粒的污染,定期空气消毒,培养监测。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的澄清度,瓶盖有无松动,瓶体有无裂痕,有效期,检查时光线要充足,检查方法按直立、倒立、平视三步骤进行。加药时要一瓶一针筒,不可重复使用一次性针筒。为患者注射时,严格消毒注射部位皮肤。连续静脉注射要求一人一止血带,并使用快速手消毒液。

3.2使用一次性物品时,检查产品标识,包装有无破损,是否在有效期内。

3.3注意药物配伍 2 种以上药物同时应用时,应注意配伍禁忌,配制后要仔细观察药物是否变色、浑浊、沉淀,无可见微粒方可加入液体中。

3.4减少针头穿刺胶塞次数本科常用方法:开启瓶盖瓶口消毒后左手将输液瓶斜置于治疗台边缘并固定,瓶口向操作者,右手持20ml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梗与瓶塞成60度针尖紧贴瓶塞,注射器针筒外的内侧面紧贴左手小鱼际肌,用平稳而缓冲加压力量进针,待针尖刺破瓶塞即听到塑胶断裂的声音时再将针梗进入少许抽取液体10ml,拔针时如遇阻力将针梗进入少许轻稳旋转并稍加压再拔针.如液体中需加多种药物时,应避免使用大针头抽吸和在瓶塞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插入瓶塞固定使用一枚针头,抽吸药液时用另一枚针头,可减少瓶塞穿刺次数,减少瓶塞微粒污染。尽量一次性使用针头,减少针头穿刺胶塞次数。

3.5正确切割玻璃安瓿切忌用镊子等物品敲开安瓿,切忌用镊子等物品敲开安瓿。在砂轮的准备上,可将原来用75%酒精棉球消毒砂轮后切割安瓿,切割处及颈部用75%酒精棉球再次消毒法,改为将砂轮浸泡在75%酒精的玻璃器皿中15min后,待干备用,此法既减少了割锯安瓿前消毒砂轮的操作程序,更主要的是能减少对砂轮不适当的消毒法引起更多的微粒。有研究表明用棉签蘸75% 乙醇消毒砂轮后切割安瓿,切割处及颈部用75% 乙醇消毒的方法和用75% 乙醇浸泡砂轮后切割安瓿,切割处及颈部用75% 乙醇消毒后徒手掰开的方法相比较,前者进入安瓿内的微粒量明显多于后者[8]。

3.7改进配药加药的习惯进针方法临床配液应使用一次性针头,通常加药用的针头型号为9号~12号,其针径为900Lm~1 200Lm。当需要向液体中加入多种药物时或配置瓶装药物时,应尽量选用针头型号小一些的注射器,尽量减少对瓶塞的穿刺次数,避免反复使用加药注射器针头,最好不用16号或更大型号的针头来配药,因为当针头斜面向下与瓶塞形成45°角

穿刺时,轻轻向针头斜面反方向用力,此时针头与瓶塞接触的多为针头斜面靠近瓶塞的一缘,面积较小,易刺入瓶塞且速度较快,减少了针头斜面另一缘与瓶塞的摩擦机会[9],可减少对瓶塞橡胶的切割和微粒的产生。

3.8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液体现配现用,久置后药物与药物之间会起一定的化学反应,使pH 值降低或升高,产生聚合物或降解产物,药物本身也可以结晶和分解,产生微粒。

4建立静脉配制中心

在完全暴露或半暴露的治疗室中配制静脉药物,不溶性微粒数明显增多,封闭式的层流超净操作台对减少不溶性微粒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静脉药物配制中心不仅可以减少不溶性微粒的污染,提高输液安全性,在操作方面最大限度的减少不溶性微粒的污染,同时还可以降低特殊药物对操作人员的危害。建立一个合理规范的静脉配制中心,能改善现有静脉药物的配制环境,提高输液质量。

随着人们对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认识与关注不断的提高,对其所致的潜在性危害以及与操作的关系,已经得到广大护理人员的重视。要降低不溶性微粒的发生率,药品生产、使用、医疗护理及医疗器械等部门均应高度重视,加强监控和管理力度。医、药、护三者密切结合,做到全面控制输液质量,使输液的应用真正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韩红芳临床输液不溶性微粒危害及其预防护理研究2003,17(7):78.

[2]何秀芳静脉用药中的微粒污染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1):31.

[3]吴雪梅,黎奔,李丽清.应重视医院输液器具不溶性微粒的监测.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5):237.

[4]蒋紫娟,吴岩岩,徐艳。静脉用药中微粒的预防中华全科医学。2009,7(11):1224.

[5] 吴雪梅,黎奔,李丽清.应重视医院输液器具不溶性微粒的监测.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5):237.

[6]沈文炯侯建华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及预防对策中国医药指南2010 , 8 (8 ):153.

[7]王晶珠.药液微粒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J].中国医学论坛报,1998,24(15):2.

[8]陈凤群.输液配制方法与橡胶微粒产生的研究.哈尔滨医药.2005,25(5):59.

[9]李家育,李玉梅,宋金斗等.砂轮的消毒与安瓿药液微粒污染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9,

34( 2) : 142.

(个人简介:康小瑜,女,生于1960年9月,中专毕业,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3年,移动电话:13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