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原单选多选题

马原单选多选题

马原单选多选题
马原单选多选题

一、单项选择题

绪论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

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4、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6、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性)

7、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8、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社会理想)

9、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0、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世界是统一的)

4、哲学上的二元论就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5、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6、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

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9、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0、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

11、从哲学上看,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2、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13、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

14、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15、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1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17、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1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20、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1、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22、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它的理论依据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23、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桃子等的关系属于(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4、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

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

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矛盾

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25、“金无赤足,人无完人”,这

是一种(辩证法观点)

26、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

展的源泉和动力)

27、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

出“白马非马”的命题。这个命

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矛盾的

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的联系)

28、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首先要分

清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

是主流,同时又不忽视支流。这

在哲学上坚持了(“两点论”和“重

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29、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

展的状态和过程)

30、事物的质和量的区别在于(质

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

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31、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

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

或“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量

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32、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

围)

33、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质是事

物的内在规定,属性是质的外在

表现)

34、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离开

了肯定就没有否定,离开了否定

也没有肯定。这是一种(辩证法的

观点)

35、“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

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

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

的理解”。这是一种(唯物辩证法

的观点)

36、“沉舟侧攀千帆过,病树前头

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

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

哲学道理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37、循环论的错误在于(夸大了事

物发展的曲折性,否认了事物发

展的前进性)

38、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的规律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39、有的哲学家说:在大风扬起

的尘土漩涡里,没有任何一粒尘

土的分布是偶然的。这是一种(形

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40、我国制定的“十一五”计划

的根据是(现实的可能性)

41、下例选项中,具有可能性的

是(水滴石穿)

42、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

稳定的)

43、假象同真相一样,也是客观

的。这是一种(唯物主义辩证法观

点)

44、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真相

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

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45、规律具有的两个特点是(客观

性和普遍性)

46、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

是(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

动实现的,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

作用的)

47、“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

质”,这是一种(庸俗唯物主义观

点)

48、“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

说明(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49、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

本途径是(参加社会实践)

50、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

提是(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51、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意识

往往是不同的,这说明(意识是受

人们主观状况的影响)

52、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

点应该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53、先设计工程图纸,然后按图

纸施工,建成大楼。这一事实说

明(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现(一切

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

的)

2、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

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从

根本上说,这是由(生产实践的需

要决定的)

3、感性认识的形式是(感觉、知

觉、表象)

4、理性认识的形式是(概念、判

断、推理)

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

两次飞跃。下列各项属于第二次

飞跃的是(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6、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实践

---认识-----实践)

7、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

限的统一)

8、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

识论)

9、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指出社会实践可以证明人能够

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10、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

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可靠

的,这在认识轮上犯了(经验论的

错误)

11、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真理

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

事物的歪曲反映)

1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

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

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真理具有

相对性)

13、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与(承认真

理的绝对性是一致的)

14、马克西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

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的革命

斗争指明了方向,这说明(科学理

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15、把经过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

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

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这是一种(唯

心主义的观点)

16、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

它(能否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

17、宋代诗人陆游在诗中说“纸

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

行”。这是强调(在实践中检验和

发展真理)

1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因为实践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

观的活动)

19、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

验认识是否同(客观事物及其发

展规律相符合)

20、在真理论上坚持唯物主义,

就必须承认(真理的客观性)

21、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

必须承认(真理即是绝对的又是

相对的)

22、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

法,就是承认(实践标准即是确定

的又是不确定的)

23、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就是坚持了检验真理的标

准的(客观性)

24、即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一标准,又承认逻辑证明在认识

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就是认为

(被逻辑证明和证伪了的认识最

终还要靠实践的检验)

25、真理的价值问题是指(真理是

否能满足人的需要的问题)

26、真理是有价值的,说的是(真

理能满足人的需要)

27、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

求是)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

条件的总和)

2、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

志是(生产方式)

3、社会意识是(社会的精神生活

过程)

4、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

部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自然科

学、逻辑学、语言学)

5、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

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法律

思想、哲学、艺术)

6、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

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它

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7、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

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8、在劳动资料方面,最能标志生

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生产工

具)

9、自然科学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

的要素,这是因为(它渗透到生产

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

力)

10、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

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11、生产关系各项内容中起决定

作用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12、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

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促进生产

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13、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占统

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

和)

14、国家政权属于(社会的上层建

筑)

15、在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五

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中(两种社会

形态划分法从不同侧面说明了人

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16、下列各组属于技术社会形态

系列的是(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

17、美国跨越了奴隶社会和封建

社会,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资

本主义社会。这说明(它的发展是

以世界范围内五种社会形态依次

更替为前提的)

18、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

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

建筑之间的矛盾)

19、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社会基本矛盾)

20、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

21、划分阶级的主要标志是各种

社会集团(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

系)

2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直接动力)

23、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是(由于

生产力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

24、社会革命是(先进阶级推翻反

动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

25、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

会革命的(基本形式)

26、改革在历史上具有普遍性,

它是(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

新)

27、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8、改革在历史上具有普遍性,

它是(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

新)

29、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0、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属

性)

31、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2、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一

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33、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

动人物,杰出人物是(对历史发展

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

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

件和基础是(社会分工)

2、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

与自然的关系)

3、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价值)

4、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

系)

5、决定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中由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决

定的因素是(生产条件)

6、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简

单劳动为尺度的)

7、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

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

比)

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指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9、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

等价物的商品)

10、贵金属货币和纸币在执行何

种职能时其作用有较大区别(贮

藏手段职能)

11、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通

过膨胀(不会发生)

12、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

规律)

13、在私有制经济中价值规律的

作用会导致小商品生产者(两极

分化)

14、决定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价

值的因素中一般不包括(生产资

料)

15、决定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价

值的因素中对各因素都有影响和

渗透作用的因素是(历史和道德

因素)

1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货

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商品)

1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

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18、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的特

征是(价值增值过程)

19、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

(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而实现的)

20、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

接目的是(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21、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属于(不变资本)

2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

源泉是(资本积累)

23、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

上的比例的是资本(技术构成)

24、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

以(不变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25、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

需求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26、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主要有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

27、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立法机

关是(议院或国会)

28、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

要标志是(议会制)

29、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利己主义)

30、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既有历

史进步性又有阶级局限性)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

价值的分配

1、公式W….P….W表示的是产

业资本循环的哪个阶段(生产阶

段)

2、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

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购买阶段)

3、包含在资本家工厂里半成品中

的资本价值处于资本循环的(生

产阶段)

4、从资本周转的角度来考察资本

的构成,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

资本的是(生产资本)

5、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生产时

间和流通时间)

6、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预付

资本各个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

转)

7、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

是(社会总商品资本)

8、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9、用公式表示的社会资本简单再

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Ⅰ

(V+M)=ⅡC)

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

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生产相对过剩)

12、一般情况下,资本主义再生

产的周期顺序是(危机-萧条-复苏

-高涨)

13、资本主义生产成本中不应包括(固定资本未折旧部分)

14、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是(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

15、资本主义的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16、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17、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价格的构成是(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18、生产价格形成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

19、资本主义商业资本执行的是产业资本的(商品资本职能)

20、商业滋补独立化的条件一是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分工,二是(商业资本家有独立的投资)21、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22、资本主义商业店员的劳动(实现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23、商业资本家对店员的剥削主要体现在无偿占有店员(剩余劳动实现的剩余价值)

24、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导致(企业利润和利息的分离)

25、资本主义的利息本质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26、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的关系是(利息率的最高界限是平均利润率)

27、在平均利润率既定且借贷供求也较为平衡的情况下,影响利息率的最重要因素是(习惯和法律传统)28、资本主义银行的利润率(相当于平均利润率)

29、股票价格(和股息成正比,和存款利率成反比)

30、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土地生产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

31、资本主义社会中极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32、因距离市场较近而交纳的地租属于(级差地租1)

33、资本主义社会中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垄断) 34、资本主义绝对地租的源泉来自(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

35、一块土地每年可得级差地租500元,绝对地租200元,其他租金100元,银行利息率5%,这块土地的理论价格是(1.6万元) 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2、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垄断组织是(混合联合公司)

3、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的融合形成(金融资本)

4、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金融资本)

5、垄断资本家制定垄断价格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6、垄断价格的出现表明(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7、垄断组织形式虽然多种多样,其本质都是为了(获得垄断利润) 8、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即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通过国家调节经济生活、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和管理(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11、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计划管理(是指导性和预测性的)

12、资本主义经济中一定程度的计划管理和调节主要是依靠(经济手段) 1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向外输出

资本的财力基础是其(存在过剩

资本)

14、资本主义国家向外输出资本

形式变化的大体顺序是(由商业

资本输出为主到借贷资本输出为

主再到产业资本输出为主)

15、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

世界的后盾和基础是(经济实力)

16、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

置全球化)

17、战后生产和资本进一步国际

化的突出特点是(产业资本国际

化)

18、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产

业结构方面新变化的是(产业工

人的大幅度增加)

19、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所

有制关系方面新变化的是(工会

的产生和发展)

20、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

势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

资料私有制)

2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为更

高级的生产方式创造物质条件,

这主要表现在(发展社会劳动生

产力)

22、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

义制度代替是(生产关系一定要

适合生产力运动的规律决定的)

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

发展

1、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正式面

世的著作是指(共产党宣言)

2、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

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3、提出社会主义革命一国或数国

首先胜利论的是(列宁)

4、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

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5、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首先要经

过(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阶段)

6、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

级社会)

7、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选项中不

正确的是(人民群众享有完全的

自由)

8、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

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9、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是

(工人运动的发展和科学社会主

义理论的传播)

10、马克思主义政党(可以吸收其

他阶级、阶层认同当纲、愿为其

奋斗的人入党)

1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的先

锋队)

1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

和奋斗目标是(最终实现共产主

义)

13、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

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

14、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积极基

础是(工农联盟)

第八章共产主义社会是人

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

(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

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2、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

和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

展)

3、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

越性的根本保证是(创造出前所

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

4、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和一

面旗帜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5、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

制是(生产资料的单一社会公有

制)

6、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因素是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7、资本主义社会被新的社会制度

所取代的物质条件是(社会化大

生产)

8、资本主义社会被新的社会制度

所取代的社会条件是(现代无产

阶级)

9、资本主义社会被新的社会制度

所取代的精神条件是(马克思主

义理论)

10、无产阶级最终实现自身获得

解放只有(解放全人类)

11、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都

存在的经济关系是(实行生产资

料的社会公有制)

12、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和必由

之路是(社会主义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

绪论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下

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

会历史条件有(资本主义社会化

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

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

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

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科

学体系。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

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有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3、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判断,

正确的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

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

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科学性

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崇

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

进)

4、下列各项属于19世纪自然科

学三大发现的有(细胞学说、能量

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的生物

进化论)

5、下列各项属于学习马克思主义

的目的的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全面提

高人的素质)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1、下例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

题内容的有(物质和意识何者为

第一性的问题、世界能否被人的

思维认识的问题)

2、下例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

义观点的有(存在就是被感知、物

是感觉的集合)

3、下列各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

点的有(“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

质、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理

念”的影子、“理”是天地万物之

根)

4、下列各项属于唯心主义的基本

形式的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

心主义)

5、下列各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

义观点的有(水是万物的本源、火

是万物的始基、天地万物由土、

金、木、水、火五种基本物质构

成、世界由不可再分的原子和虚

空构成)

6、下列各项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

义的局限性的有(机械性、形而上

学性、不彻底性)

7、社会的物质性体现在(人类和

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物质过

程、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生产力是

一种客观物质力量)

8、下列各项正确说明运动的含义

的有(运动是物质存在方式、运动

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指宇

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9、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静止是

指(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事物没有发生位置位移、物质运

动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

10、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承认相对

静止的意义的有(只有承认相对

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

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分开

不同的事物;只有承认相对静止,

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只有

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

动;)

11、下列各项说明或体现时间一

维性的有(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

流去不流回;失落黄金有分量,

错过光阴无处寻;一寸光阴一寸

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

12、下列各项正确说明辩证唯物

主义时空观的有(时间和空间是

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

间是内在统一不可分离的;时间

和空间即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13、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实践的特

点的有(实践具有客观性,是客观

的感性物质活动;实践具有自觉

能动性,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

的活动;时间具有社会历史性,

是人的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1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是因为(劳动实践是人类社会

产生的决定性环节;物质生产实

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

力)

15、某乡村办了三个矿厂,取得

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没有严

格的环保措施,每天排出大量的

烟,是村民中大多数人患了各种

病。从哲学上看,这一做法违背

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事物永

恒运动的原理;事物联系复杂多

样性的原理;全面地看问题的观

点)

16、下列命题反映事物之间客观

联系的有(森林覆盖面的大小影

响气候;人口状况影响社会的发

展变化;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

们运动的效果;亚洲金融危机影

响中国的经济发展)

17、下列各项属于联系的复杂多

样性的表现的有(直接联系和间

接联系的不同;内部联系和外部

联系的不同;本质联系和非本质

联系的不同)

18、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新事物必

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的有(新事

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新

事物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

越性;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

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

持)

19、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和

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的表

现的有(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

对立;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

观点的对立;承认事物内部矛盾

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20、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

含义的有(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

盾双方相互贯通;矛盾双方相互

转化)

21、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

依存或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得

有(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物

极必反,相反相成;乐极生悲,

苦尽甘来)

22、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

渐”。这句话是说,奢侈逐步发展

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

理有(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

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3、割裂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会导

致(庸俗进化论;冒险主义)

24、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摩擦生热,热胀冷缩;勤学出智

慧,时间长才干)

25、割裂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

统一会导致(形而上学机械决定

论;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宿命论)

26、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内容和形

式关系的有(内容决定形式,形式

依赖于内容;形式对内容具有巨

大的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新

内容可以利用旧形式)

27、下列说法中正确揭示事物本

质的有(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

总和;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8、事物的假象是指(从反面歪曲

地表现本质的现象;以否定方式

表现本质的现象)

29、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经历的

决定性环节有(从反映特性到刺

激感应性;从刺激感应性到动物

心里;从动物心里到人类意识)

30、从起源上说,意识是(社会性

劳动的产物;自然界长期发展的

产物)

31、下列选项中,从一定角度说

明意识的本质的有(意识是人脑

的机能;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

映像;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32、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的

表现的有(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和计划性;意识活动能揭示事物

的本质和规律;意识活动对于人

的生理活动有一定的影响)

33、人类意识具有能动性,是指

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世界;指导改

造客观世界的实践)

34、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意识能动

性的有(胸有成竹,料事如神;天

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运筹帷

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35、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主观

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的有

(自由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

界的改造;根据实际情况,积极

创造有利条件;从现实条件出发,

尊重客观规律)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1、下列各项属于实践对认识的决

定作用的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

践是认识的目的)

2、下列各项能正确说明实践是认

识发展的动力的有(实践不断为

人们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实践不

断为人们提供新的经验;实践不

断为人们的认识提供新的物质手

段)

3、下列各项属于认识主体的性质

和特点得有(认识主体具有自然

的物质基础;认识主体具有社会

性;认识主体具有历史性;认识

主体具有能动性)

4、下列各项属于认识客体的含义

或性质的有(认识客体是指人的

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

象;认识客体具有客观实在性;

认识客体具有对象性)

5、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

动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认

识本质的概括揭示了(唯物论的

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轮的对

立;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辨真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

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

6、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形式

的有(概念;判断;推理)

7、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的形式

的有(感觉;知觉;表象)

8、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

理性认识的区别的有(感性认识

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理性认识

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感性认识

反映事物的各个片面,理性认识

反映事物整体;感性认识反映事

物的表面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

物的内在本质)

9、下列各项能正确说明辩证唯物

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

的区别的有(是否承认实践对认

识的决定作用;是否承认认识具

有能动性;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

辩证发展过程)

10、下列能正确说明认识主体与

认识客体之间的关系的有(二者

具有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二者具有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

系;二者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

11、下列各项能正确说明感性认

识和理性认识联系的有(理性认

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

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进行的)

1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比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更

重要,这是因为(认识的母的在于

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从理性

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可以使认识得

到检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

跃可以使认识得到丰富和发展)

13、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中包

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

践)

14、真理具有绝对性。下列各项

能正确说明真理的绝对性的含义

的有(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赖

于主体的客观内容;每一个真理

性认识都是向着无限发展着的物

质世界的接近)

15、真理具有相对性。下列各项

能正确说明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

的有(任何真理都只能是对客观

世界某一部分的正确认识,需要

进一步扩展;任何真理都只能是

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和

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

于深化)

16、下列各项能正确说明绝对真

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的有(相对

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

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

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

对真理;人的认识是一个由相对

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

17、在关于真理标准的问题上,

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

有(符合圣人之言的就是道理;公

所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多数人

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对我有用

的认识就是真理)

18、下列各项能正确说明真理的价值的表现的有(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真理具有教育的功能;真理具有激励的功能)

19、下列各项属于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的有(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0、下列各项能正确说明党的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相统一的具体表现的有(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党的思想路线坚持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始终坚持的原则;“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认识论的精髓;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下列各项属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有(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

2、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不起主要决定作用的有(地理环境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地理环境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社会形态的更替;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手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3、下列正确反映人对地理环境的依赖关系的有(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的场所;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建设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的好坏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4、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人口生产的社会形式受生产方式性质的制约;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人口生产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5、下列各项正确说明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有(人口状况的优劣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6、组织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力量,其表现有(它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他是形成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7、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有一组是全部属于意识形态性的,一组是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性的,它们分别是(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宗教)

8、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表现的有(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9、下列各项属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表现的有(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社会意识受意识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和制约) 10、下列各项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的有(独立的实体性因素;运筹性的综合因素;渗透性因素)

11、在现代化生产中,劳动资料包括十分复杂的内容。下列各项属于劳动资料的内容的有(能源动力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信息传递系统)

12、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的有(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杠)

13、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产品的分配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14、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15、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必须

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基本内

容的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生产

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16、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正确

方法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

力发展的环节;建立以公有制为

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的基本经济制度)

17、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包括丰富的内容,可以把他们归

结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分别

是(政治上层建筑;观念上层建

筑)

18、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必须

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的

基本内容的有(经济基础决定上

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

基础;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

的矛盾运动)

19、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

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

大社会形态。下列各项属于这三

大社会形态的有(人的依赖性社

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

发展的社会)

20、马克思以宏观的经济运行形

式为基础,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

次更替的三种社会形态。下列各

项属于这三种社会形态的有(自

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

品经济社会)

21、下列各对矛盾属于社会基本

矛盾的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

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之间的矛盾)

2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

发展的基本动力。这是因为这两

对矛盾(制约和决定着其他一切

社会矛盾;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23、下列各项属于阶级产生的基

本前提的有(由于生产力的发展

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工及随之

而来的产品交换)

24、下列各项属于阶级斗争的有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

斗争;进步阶级和发动阶级之间

的斗争;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

的斗争)

25、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

展的直接动力,主要表现在两个

方面,它们分别是(实现社会形态

的更替;推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

变)

26、下列各项属于社会革命类型

的有(新兴地主阶级推翻没落奴

隶主阶级的革命;新兴资产阶级

推翻没落封建主阶级的革命;无

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革

命)

27、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社会革命

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有(社会

革命是阶级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

展的决定性手段;人民群众在革

命时期能发挥出创造历史的巨大

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革命阶级在

革命斗争中受到锻炼和改造,成

为建设新社会的基础)

28、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

总和。对人的本质的这一界定说

明(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而是后

天的;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而

是具体的;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本

质不是超阶级的,而是由阶级性

的;人的本质不是不变的,而是

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相应地发生

变化的)

29、下列各项正确说明人与社会

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有(人的

出现与社会的产生是一致的;人

的活动与社会结构及其发展变化

是一致的;社会的本质和人的本

质是一致的;个人的解放与社会

的解放是一致的)

30、历史唯心主义有两个根本缺

陷,下列各项属于这两个根本缺

陷的有(看不到物质生产是人们

思想动机的根源;不承认人民群

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

量)

31、下列各项属于我国改革开放

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的有

(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

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

技术人员;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

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32、下列各项属于人民群众创造

历史的作用的表现的有(人民群

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

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

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3、下列各项属于无产阶级政党

的群众观点的有(人民群众自己

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观点;向人民群众负责

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34、下列各项属于无产阶级政党

的群众路线的内容的有(一切依

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按

照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办;从群众

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人类劳动的产品;使用价值和价

值的统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

济关系的体现)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

(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

不同所有者)

3、商品二因素是指(价值和使用

价值)

4、简单商品经济中包含的各种矛

盾有(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具

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私人

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5、资本主义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

产主要是依靠(延长工作日;增加

劳动强度)

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

价值生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

(二者的共同本质在于都是提高

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绝对剩

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的起点;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生

产技术变革为条件,绝对剩余价

值生产则不是)

7、决定剩余价值率的因素的有

(剩余价值量;可变资本量;必要

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

8、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主要体

现在(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

追求;竞争的压力)

9、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主要包括资

本主义的(政党制度;国家制度;

民主制度;三权分立制度)

10、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

中的三权指的是(立法权;司法

权;行政权)

11、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主要体

现在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

观;道德观;思想形式)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

价值的分配

1、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2、预付总资本的周转速度受到生

产资本构成的影响,这种影响具

体来自(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所

占的比重、生产资本中流动资本

所占的比重、固定资本各组成部

分的周转速度、流动资本的周转

速度)

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下的剩余

价值(划分为积累和消费两个部

分、用于积累部分划分为追加C

和追加V两部分、用于消费部分

作为资本家的个人消费)

4、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

件是(Ⅰ(v+m)=Ⅱc、Ⅰ(c+v+m)=

Ⅰc+Ⅱc、Ⅱ(c+v+m)=Ⅰ(v+m)+

Ⅱ(v+m))

5、决定平均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是

(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各部门的

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

重)

6、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是对

价值规律的否定,这是因为(社会

平均利润的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

相等、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

相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历

史发展的结果、生产价格是价值

的转化形式)

7、商业资本的作用是(有利于产

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

节省流通资本、可以加速产业资

本的周转、可以缩短流通时间)

8、商业利润的实质是(产业工人

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转化形

式、体现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

本家共同剥削无产阶级的关系、

体现着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

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9、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

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

资本、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独立

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它的形成

与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本

循环有关、他的来源主要是产业

资本循环中产生的闲置货币资

本)

10、影响利息率高低的因素是(平

均利润率的高低、习惯和法律传

统、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11、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的不同等

级相连的地租、由于农产品个别

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所形

成的、租种优等土地和中等土地

都应缴纳的地租、农业雇佣工人

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

12、资本主义农业中剩余价值的

具体形式主要有(级差地租、绝对

地租)

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

进程

1、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竞争主要

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组

织内部的竞争、垄断与非垄断企

业之间的竞争、非垄断企业之间

的自由竞争)

2、垄断利润的源泉主要有(垄断

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非垄

断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

部分、其他国家劳动者创造价值

的一部分)

3、垄断时期竞争的特点是(为了

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竞争的手段

更加多样化、竞争更加激烈、更

具持久性、竞争的范围更加广泛)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有(资本主义的国有经济、国家与

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

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

结合)

5、从资本形态来划分,资本输出

的形式有(借贷资本输出、生产资

本输出)

6、资本主义国家调节货币流通量

的主要手段是(公开市场业务、再

贴现利率政策、最低准备金率政

策)

7、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贸易

全球化、经济全球化)

8、经济全球化从内容上大体可以

分为(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

化、资本的全球化)

9、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是

(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对

社会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为

向更高级社会发展准备了物质和

社会条件)

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

发展

1、19世纪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

义者是指(英国的欧文、法国的傅

立叶、法国的圣西门)

2、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了资本

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要求埋葬

资本主义、不能揭示出资本主义

必然灭亡的客观必然性、没有找

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3、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

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

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

新类型的革命,这是因为它(是要

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

革命、是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

级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是为

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是不

断前进的历史进程)

4、无产阶级的革命形式(从理论

上说可以有暴力革命和非暴力革

命两种、暴力革命是迄今的社会

主义实践中主要的基本形式)

5、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无产

阶级专政的任务是(镇压一切反

社会主义敌对势力的反抗与破

坏,防止外敌侵略和颠覆、保护

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巩固

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的公

有制,领导与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社会)

6、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

高类型的民主、绝大多数人的民

主、人民当家作主、与以往剥削

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少数人

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

7、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采取(人

民当家作主享有充分广泛民主权

利的国家、民主共和国形式的政

体)

8、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认为,社会

主义的主要特征是(生产资料归

全社会所有的公有制、商品经济

逐渐消亡,对社会生产的计划管

理和调节、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

分配、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逐渐

消失、国家开始消亡但尚未完全

消亡)

9、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

义发展道路,就要(以马克思主义

理论为指导、从本国国情出发、

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

10、在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

与完善中要(以与时俱进的马克

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把握正确的

改革方向、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

与步骤,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妥

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11、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核心

作用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革命

中、社会主义建设中、改革事业

中)

第八章共产主义社会是人

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共产主义社会经济上的特征主

要是(生产资料的单一社会公有

制、对社会经济的计划管理与调

节、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

生产力极大提高、物质财富充分

涌流)

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

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

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工具、

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在共

产主义社会将自行灭亡)

3、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中共产主义社会将消灭的三大差

别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

差别、工农差别、城乡差别)

4、社会主义社会虽已建立了新型

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道德观

念,但仍存在而且将长期存在(封

建主义的思想影响、资本主义的

思想影响、小资产阶级习惯势力、

传统习惯势力和思想观念)

5、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

业、崇高理想与科学理想的统一、

体现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目标的追

求与符合规律的科学社会实践的

有机结合、经过社会主义社会的

长期发展才能最终实现)

马原期末考试简答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或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事件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理论品质;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理论、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1、哲学基本问题 答: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全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概念及意义 答: 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3、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答: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发展是指合乎历史前进的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要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

马原论述题整理..

1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答: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普遍原理的指导下,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补充和丰富普遍原理。这一原理对我们有重要意义。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2、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我们面对的情况,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也不完全相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照抄书本不行,照搬外国也不行,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试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答:劳动力作为商品同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是,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也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一、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和其他商品的价值一样,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以下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二是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三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二、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特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从而能为它的购买者带来剩余价值,这对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3试述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以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 答: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既有量的规定性,又有质的规定性。它是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却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既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 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一切为了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这是党的根本宗旨。(2)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也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在认识论上就是从实践到认识;到

马原选择题库全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l、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木观点和基木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在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 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D核心 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 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 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马克思主义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1.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3、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 二、多项选择题

马原知识点整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P3)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有机统一基本组成部分。 (2)①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它既包括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②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2、思考并归纳意识能动作用及其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P29-P33) (1)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①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②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第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反映世界时会表现出主体选择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非凡创造性。人能在思维中建构一个现实中没有的理想世界。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可变客观为现实。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首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认识和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其次,只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的价值性的否定,导致对历史发展动力的否定。 3、当前中国一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试结合有关矛盾原理谈谈看法。(P42-P43) (1)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的基本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21世纪,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

马原辨析题

1.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 答:这一命题是对的。 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标准的具体性、历史性和条件性。包括下列方面:第一,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任何实践都会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有其局限性;第二,实践具有社会性。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社会的、历史的、群众的实践;第三,实践和认识都是发展的,实践对认识的检验是一个不断运动发展过程。 2.杰出人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力量。 答:这一命题不对。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可见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而不是英雄人物。认为杰出人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力量,从而夸大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当然,杰出人物作为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比普遍个人大得多的作用,并使历史事件打上杰出人物的个人印记,但要看到,杰出人物活动的社会制约性,他们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决定力量。 3.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进行生产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答:前提是对的,推论是错误的。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人的劳动是任何社会进行生产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至于劳动力是否成为商品并不是人类进行生产的必要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发生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四、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2小题为12分,第3小题为16分,共40分) 1、根据以上材料试说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6分),以及怎样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6分) 答: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第一,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认识和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如材料中所述的不尊重自然界的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恰好相反,人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推动社会进步。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承认思想、理论的巨大力量是不科学的;但像材料中所描述的,夸大人的意识能动性同样是错误的和有害的。(6分) 那么怎样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呢?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需要通过实践将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客观的东西,使客观世界发生合乎目的的改变。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这要求人们选择合适的物质手段并创造条件。此外,提高主体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算什么。(6分) 2、根据以上材料试回答为什么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2分) 答:“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产生的根源。实践首先是人在改造自然界的活动中必然产生人与人的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在人与人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形成政治的、观念的等各种社会关系。(4分)

马原各章选择题

1.在人类新千年到来之时,西方媒体纷纷推选千年风云人物。在英国广播公司和路透社等媒体的评选中,多次名列千年思想家前两位的是( ) A.马克思、爱因斯坦 B.牛顿、爱因斯坦 C.马克思、牛顿 D.达尔文、牛顿 2.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4.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6.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8.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的错误理解是() A.证实了马克思主义 B.证伪了马克思主义 C.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9.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认识论思想 10.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1.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论和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1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1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1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马原选择题精选总结

马原选择题精选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中,列宁将其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 把宇宙中的各种物质运动归结为机械、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是(恩格斯) 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列宁说: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正因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反映特性,因而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展成为最高级的反映形式--人脑的反映形式即意识。 人们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观点是:社会规律的决定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在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就是承认社会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得以实现的,承认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正确的。但“成事在天”即把办成事情的原因、决定因素归结为外在于人的天意,认为历史活动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的,这是错误的,因为它否认了人的努力在事情成败中的作用,同时也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从而陷入了唯心史观和宿命论。 辩证法讲的是世界的状态是什么样的.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主观辩证法作为概念辩证法、头脑中的辩证法,是对自然界的客观的变化、运动和发展的过程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它是人们的一种理论形态或者思维方法形式存在的辩证法,属于意识的范畴。相应的,客观辩证法是以物质联系运动发展的客观状态形式存在的辩证法,总体属于物质的范畴,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客观辩证法是内容,主观辩证法是形式,这就是两者的关系。主观辩证法指辩证的思维,在本质上它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它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范畴。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中国古代哲学家李贽提出“是非无定质”,这种观点是相对主义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相对主义的确认。题干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李贽的关于相对主义的典型命题,“是非无定质”是说是非没有界限,这显然是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实际上形而上学哲学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就有“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相对主义的错误在于夸大事物的相对性,而绝对主义则是夸大事物的绝对性。“是非无定质”是一种形而上学观点,但更确切地说是相对主义的错误观点。 中国古代哲学提出:“无独必有对”,“独中又有自对”,这是一种 A.矛盾的观点

马原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1.《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了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是更加好吃?”回家以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B 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C.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D.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 2.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试验。有个年轻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B A.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B.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D.认识中所获得的真理 3.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A A.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D.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4.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B A.实物补偿 B.价值补偿 C.增殖补偿 D.劳动补偿

2017考研政治肖秀荣马原分析题审题答题技巧

必看!)马原分析题审题答题技巧 2015年11月18日21:37 阅读116万+ 这篇文章中给大家介绍一下马原分析题的审题答题技巧以及复习方法。此前还有8套卷使用方法、分析题复习方法、形势与政策复习方法等文章,还没有看过的同学可以往前翻微博。 【复习方法】 马原分析题的难度就在于提问不明确考哪个原理,要从众多原理中自己去匹配,这个思维模式是要培养的,因为一旦原理选错,写得再好也没用,而其他学科分析题多少还是能够围绕材料中来写的。从练习角度讲,有两个资料是一定要好好研究的,一个是真题,一个是8套卷。首先是做真题,学习审题答题技巧(后面有实例),而且从中也可以看到哪些原理是容易命题、经常命题的。比如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在08、09、11、12年连续命题,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原理,在头脑里搭建的框架图中也必须明确这个原理的位置。 之前我已经多次强调,做马原分析题,头脑中必须有一个哲学框架,最怕的就是到考场上,看完材料完全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连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中的哪一快都搞不清楚。或者是明明看到材料应该是讲的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但是这一块有哪些原理脑子里一片空白,这就是框架没有建立起来,头绪没有整理清楚。我建议同学们自己画一个框架图,或者直接参考我在《知识点提要》中给出的12页哲学逻辑图,自己把过去10年的马原分析题认真研究之后,标出各个原理所在的位置,你会发现很多原理都是重复在考的,在复习框架图的时候就要尤其注意这些原理的应用。 比如说关于认识与实践,在《提要》逻辑图的第7页,需要掌握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2013年),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4点,其中①在08、01年考查,③在01年考查,④在13年考查),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的本质(2013年)。同时,还要关联到其他一些知识点,比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见《提要》逻辑图第8页),需要把握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2013年)、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2012年)。再进一步扩展,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是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那么又涉及到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2002年)。实际上,在真题的标准答案里,我们经常会看到把这些知识点串在一起的情况,比如“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采取科学的方法,不断创新”、“按规律办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创新”,这些也是同学们要通过研究真题,从真题的标准答案中学习的。把这种常见的“套话”记住,在结合材料组织语言的时候就不怕没有素材可用,可以让回答更加“丰满”。

马原--判断题--辨析题题简答题

绪论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容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2、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不是科学的。 四、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好它我们就能永不犯错误。 2、马克思恩格斯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与他们个人的主观条件是分不开的。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体系,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 五、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材料1: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的经验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版) 材料2: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年版) 材料3:“决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91页。

考研政治材料马原分析题十大重要考点

考研政治材料马原分析题十大重要考点教材考点1 意识观 意识产生的条件;意识的本质: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教材考点2 运动观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时间和空间的特性。 教材考点3 实践观、人与自然 实践的特征;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 教材考点4 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特征;发展的实质;判断新事物的标准。 教材考点5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教材考点6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教材考点7 实践和认识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的本质 教材考点8 真理的特征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性。 教材考点9 社会发展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革命;改革;科学技术。 教材考点10 剩余价值论 资本有机构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提高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 【解题思路】 1.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2.事物质与量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3.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度”的方法论意义; 4.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5.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意义; 6.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8.矛盾不平衡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9.形而上学与唯物辩证法的根本对立; 10.矛盾分析方法的实践意义。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一方面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 察和处理一切问题,想问题、办事情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跟上发展着的客观实际,防止思想僵化、实践滞后和行动保守,对事物的静态分析必须与动态考察相结合;另一方面,又要正确理解相对静止对事物存在发展的积极意义,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实践中高度重视稳定、和谐的保障作用,把变革和稳定结合起来,既要勇于变革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又要注意稳定局面以巩固变革的成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建设和谐社会。 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坚决反对两种错误:一种是夸大运动否认静止,把物质运动看成是瞬息万变的、没有任何稳定性过程的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一种是夸大静止否认运动,把物质的存在或者世界的发展看成是绝对不变过程的形而L学不变论的错误(“刻舟求剑”、“天不变道亦不变”)。 2.事物质与量的辩证统--0 (1)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走性。量和事物是不可分离的,但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不影响事物的存在。认识量的方法论意义:一是认识事物量的定量分析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区分质的定性分析是认识量的前提,考察量是认识质的深化。只有精确地认识量,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质。二是只有正确了解了事物的量,才能正确估计事物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同质的事物由于数量不同,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往往不同。做任何事情,既要有质的要求,又要有量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事物发展的过程,经由景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指出,实践中要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办事情、想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有量的要求,更要“好 字优先”,质量第一,抓质量、讲效益,不能做心中无数的“马大哈”,“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细节决定成败,粗枝大叶做不好工作;不能不讲质量,以量取胜,片面追求数量增长,更不能“滥竽充数”,假冒伪劣,以次充好。 3.度是质与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存在的数量界线,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它的极限叫关节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不致混淆不同的Ⅲ物;认识度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中

马原概论选择题题库(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题库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B ) A . 18世纪90年代 B . 19世纪40年代 C . 19世纪70年代 D . 19世纪90年代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有 (ABCD ) A ?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 B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 C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D ?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 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其科学体系的内容包括 (ABD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B.政治经济学C.空想社会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 .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B ) A .唯物论B.辩证法C .历史观D .自然观 2. 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的哲学家是 (D ) A .费尔巴哈 B .谢林C.培根 D .黑格尔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B ) A .唯物主义B.辩证法C.可知论 D .认识论 4. 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C ) A .费希特 B .洛克 C .费尔巴哈 D .谢林 5. 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他的伟大功绩在于(A ) A .旗帜鲜明地批判了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 B .把辩证法应用于研究人类社会历史 C .把人类历史描述为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过程 D .正确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6.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正 (D ) 确的科学的态度。这种态度是 A .全盘否定和拋弃 B .全盘肯定和继承

(完整版)马原主要知识点归纳

绪论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第一章知识点 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

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5.实践及其特点、形式?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C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方法?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分析法是根本方法 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

马原辨析题库

1、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因为受到了利益的束缚,就 不可能是科学的 错误,观点太片面.任何统治者都是为维护自己阶级的利益.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代表工农联盟.所以说我国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资产阶级维护的就是资本家的利益.判断社会理论或者其他政策思想是否科学要看它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就是科学的. 2、人的思维是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 正确,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是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永恒真理论时使用的术 语.用来说明人的思维能力是有限与无限、相对与绝对的统一.思维的至上性是 指人的认识能力的无限性和绝对性;思维的非至上性是指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 性和相对性.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不是指个别人的思维,而是指整个人类的思 维.作为无数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的思维,是至上的、无限的是能够完全认 识客观世界的;而对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个别人来说,他的思维能力要受到 种种历史和现实条件的限制,因而是非至上的、有限的.因此,人的思维是至上的, 同样又是非至上的,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 3、革命的根本原因在于两极分化和分配不均(P123,错误) 4、逻辑证明任何时候也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但不否认逻辑证明在检验真 理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逻辑证明不能与实践标准并列,更不能代替 实践标准. 逻辑证明也是检验和实现真理的一种方式.逻辑证明就是运用已知的正确判断, 通过逻辑推理,从理论上确立另一判断正确性的方法.它是严格按照人的思维规 律来进行的.思维规律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最一般规律,它是在人们认识客观 世界过程中,对实现主客观相统一的最典型、最一般模式的升华和抽象,因此具 有普遍性.逻辑思维是人类全部历史实践的产物,理性思维能力是人类实践能力 在精神形式上的内化和积淀,逻辑推理的规则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在普遍特 性的反映.逻辑证明是人类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它对理论的形成、发展和 检验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某种新的理论尚待发现的时候,它可以起到由已知 推论未知的探索真理的作用;在真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它可以起到阐述真理的 作用;在运用真理的过程中,它可以提供指导线索,避免走弯路;在检验和实现 真理的过程中,它可以起到理性分析的、甚至于可以直接对某一认识的真理性进 行检验使其实现.众所周知,凡是已知的知识是对事物最本质、最一般化的认识, 那么它就有共性,不仅是对某一特定对象的反映,而且也是对同类事物共同本质 的反映,由已知推出未知是毫无困难的.如用“凡生物必死”作为已知的普通性 的知识就可以推论出各类生物一定灭亡的正确性.此外,认识在实践中接受检验 时,必须运用逻辑方法使其具有可检验的形式.同时,对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分 析时,也必须充分运用逻辑方法.总之,逻辑证明常常发挥着直接检验和实现真 理方式的作用,有时在一些领域,例如数学、逻辑学和哲学领城里常常单独地起 着检验和实现真理方式的作用. 但是相对实践方式,逻辑证明还不是检验、实现真理的根本方式.因为一是逻辑 证明所依据的是思维规律和逻辑规则,而思维规律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规律, 逻辑规则是否正确地反映了人的思维规律,这些归根到底都需要实践来证明的.

马原知识点梳理整理版

2018年马原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一)含义: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部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科学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三)马克思主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强烈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及其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1、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 2、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3、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五)其他记忆点: 1、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2、马克思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形成;《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这种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和鲜明的特征。 (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 1、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 (1)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2)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3)是否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1)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其彻底

马原辨析题

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ABDE)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E、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CDE) A 世界是物质的 B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 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E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下列表述中能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ACE) A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 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C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它对认识活动具有激活和驱动作用 它在认识辩证运动过程中具有参与筛选对象的作用 它对认识辩证运动过程具有调节作用 它有助于认识辩证运动过程对善和美的价值追求 1、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B ) A 熟知即真知 B 熟知不等于真知 C 熟知起源于真知 D 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2、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B) A 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 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ACDE ) A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 人类已经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D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E 现代科学手段在认识宇宙中有着巨作用 4、真理具有(ABCDE ) A 具体性 B 全面性 C 过程性 D 客观性 E 普遍性 使用价值是( C ) A 商品经济社会存在的范畴 B 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范畴

马原期末选择题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50分钟,50道题。每题2分。1-40单项选择,40-50判断正误。(注:去除多项选择)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客体是(D) A.观念本身 B.人的意志的产物 C.自然界的存在物 D.认识和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196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生监禁,1979年教皇为伽利略公开平凡,这说明(D) A.谬论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真理 B.真理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谬误 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D.真理终将战胜谬误. 3.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D ) A.学习书本知识 B.进行社会调查 C.研究历史资料 D.参加社会实践。 4.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D) A.寄生的资本主义 B.腐朽的资本主义 C.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 D.过渡的资本主义 5.英国广播公司(BBC)评选千年思想家,名列榜首的是(A) A.马克思 B.爱恩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6.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D) A.自然界 B.人口因素 C.地理环境 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 7.下列各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有(C) A.理性为万物的本原 B.数为万物的始基 C.水是万物的本原 D.精神是世界万物之源。 8.资本积累的实质是(B) A.资本家节余 B.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剩余价值 C.目的是为了增加社会财富 D.用暴力剥夺小生产者和他国劳动人民。 9.经济全球化的微观基础是(C) A.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 B.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 C.跨国公司的发展 D.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社会化 10.现阶段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在(B) A.劳动对象 B.科学技术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 11.《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记载中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D)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 C.精神劳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1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B) A.劳动过程 B.价值增殖过程 C.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 D.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 13.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A)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阶级斗争理论 C.社会发展理论 D.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 14.G—W…P…W’—G’是(A) A.货币资本循环公式 B.生产资本循环 C.商品资本循环公式 D.流通资本循环公式 15.我国制定2020年远景规划的依据是(D) A.现实的可能性 B.抽象的可能性 C.好的可能性 D.现实性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是(A)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C.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D.事物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 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露了(D) A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抗B.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C.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矛盾D.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