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案:计算机病毒

教案:计算机病毒

教案:计算机病毒
教案: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理论课,如何将它上得生动有趣?我觉得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充分运用他们的思考能力,才能上一堂好课。于是我根据初中一年级孩子的学习特点,对教材作认真的解读和适当的重组后,决定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利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病毒。教学内容为:围绕着计算机病毒这个中心关键词,构建一个清晰的学习思路。什么是病毒?病毒有什么特征?计算机中了病毒之后有哪些表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如何预防,中了病毒之后如何处理?。五个内容做到一环套一环,层层推进,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热情。

计算机病毒相关官方网站

1、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

2、网安检测-深圳市计算机病毒防治中心

3、计算机操作系统及病毒防治专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2、初步掌握计算机病毒的表现。

3、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4、初步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防治电脑病毒的意识,培养学生驾驭计算机的信心。

2、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1.认识领域: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人为制作的程序。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一般特征、传播方式。

(3)了解病毒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危害。

(4)知道防治病毒的方法。

2.操作领域:

(1)能够利用互联网借助搜索引擎了解病毒的有关信息、防治病毒的某些方法。

(2)懂得常用杀毒软件的使用。

(3)学会下载、安装、升级杀毒软件。

3.情感领域和扩展目标:

(1)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负责任地、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2)提高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促进学生信息文化、道德修养与健康人格的育成。

【教学重、难点分析及处理思路】

重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和预防处理方法

难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教学策略与方法】

本节课基于学生基本情况设计的:由有一定基础学生的活动,带动其他同学共同思考。采取分组讨论,任务驱动等办法。启发式自主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学生教学生”的合作性学习。

【教学过程】

分小组竞赛,四大组,抢答问题多的组给予分值奖励。本节课的作业有两邻座共同完成的书面作业,有每个人都需提交的电子文档作业。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一段《红野猪》(有关于熊猫烧香的搞笑flash)动画,来切入这节课的主题——计算机病毒。

【新授课】

一、用一张图片(烧香的熊猫),提问,小胖闹笑话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并且分组进行讨论、思考和上网搜索,时间为2分钟,把答案记录在学案上,然后各组开始抢答,教师计分。

抢答结束后,教师进行简单的总结,给出标准定义(书上第八十六页:是指其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能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程序代码),并分析定义的关键词语,再给出《熊猫烧香病毒的核心代码》来辅助学生记忆。

主要关键词: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写的有害的一组程序代码。

病毒的历史?1988年发生在美国的"蠕虫病毒"事件,给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罩上了一层阴影。蠕虫病毒是由美国CORNELL大学研究生莫里斯编写。虽然并无恶意,但在当时,"蠕虫"在INTERNET上大肆传染,使得数千台连网的计算机停止运行,并造成巨额损失,成为一时的舆论焦点。?最初引起人们注意的病毒是80年代末出现的"黑色星期五","米氏病毒","小球病毒"等。因当时软件种类不多,用户之间的软件交流较为频繁且反病毒软件并不普及,造成病毒的广泛流行。后来出现的word宏病毒及win95下的CIH病毒,使人们对病毒的认识更加深了一步。

二、既然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写的有害程序,又不能传染给人,那么为什么把它称为“病毒”呢?那它一定有与病毒相似的地方。引导学生结合生物上所了解的病毒,讨论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可以从计算机中毒的全过程来探讨。(你对病毒的特性有什么了解?)先各小组讨论或上网自助学习五分钟,然后抢答。

抢答结束后,教师总结学习思路。

1、从计算机病毒的如何入侵,来引出其具有“传染性”。病毒通过修改别的程序,将自己复制进去,从

而达到扩散的目的。这是计算机病毒与其他有害程序的主要区别。计算机病毒可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如软盘、计算机网络去传染其它的计算机当你在一台机器上发现了病毒时,往往曾在这台计算机上用过的软盘已感染上了病毒,而与这台机器相联网的其它计算机也许也被该病毒侵染上了。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判别一个程序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最重要条件。

2、传染到计算机之后,病毒紧接着就要找个地方生存,并且为了避免被人发现,它应该怎么做?引出

其具有“寄生性和隐蔽性”。病毒一般是具有很高编程技巧、短小精悍的程序。通常附在正常程序中或磁盘代码分析,病毒程序与正常程序是不容易区别开来的。病毒一般只有几百或1k字节,而PC机对DOS文件的存取速度可达每秒几百KB以上,所以病毒转瞬之间便可将这短短的几百字节附着到正常程序之中,使人非常不易被察觉

3、病毒藏起来以后是不是马上就发作呢?给出几个典型的例子,引出计算机发作需要条件,既具有“触

发性”。黑色星期五病毒,它发作的条件是:每月的13号且这一天正好是星期五。CIH病毒,它其中的一个版本就是在每个月的26号发作。大部分的病毒感染系统之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它可长期隐藏在系统中,只有在满足其特定条件时才启动其表现(破坏)模块。只有这样它才可进行广泛地传播。

例如:黑色星期五,“PETER-2"在每年2月27日会提三个问题,答错后会将硬盘加密。著名的"黑色星期五"在逢13号的星期五发作。国内的"上海一号"会在每年三、六、九月的13日发作。

4计算机病毒被触发了以后,它要干些什么呢?引出其具有“破坏性”。良性病毒可能只显示些画面或出点音乐、无聊的语句,或者根本没有任何破坏动作,但会占用系统资源。?恶性病毒则有明确得目的,或破坏数据、删除文件或加密磁盘、格式化磁盘,有的对数据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

教师总结学习思路。病毒从无到发作全过程。

三、很自然的联想到,计算机病毒发作了以后我们的计算机会有什么表现呢?先引导学生利用自己使

用计算机的经验来讨论都有什么表现。(教师提供几种常见的病毒,让学生上网搜索如果电脑中了这样的病毒会有什么症状呢?)。教师总结归纳(书上八十七页,计算机病毒的表现,一二三四五点)。

病毒发作?⑴计算机无故死机⑵计算机无法启动⑶Windows3.X运行不正常⑷Windows9X无法正常启动⑸微机运行速度明显变慢⑹曾正常运行的软件常报内存不足⑺微机打印和通讯发生异常⑻曾正常运行的应用程序发生死机或者非法错误⑼系统文件的时间、日期、长度发生变化⑽运行Word,打开文档后,该文件另存时只能以模板方式保存⑾无意中要求对软盘进行写操

作⑿磁盘空间迅速减少⒀网络数据卷无法调用⒁基本内存发生变化根据上述几点,我们就可以判断您的微机和网络是否感染上病毒,如当前流行的Win95.CIH病毒,通常也会表现为某些应用软件经常发生死机。九、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形式?破坏可执行文件,使这些文件不能正常执行。?破坏文件数据,造成信息的丢失。?破坏系统文件或引导记录,使系统盘无法引导系统。?破坏硬盘的主引导记录或分区表,使系统信息丢失。?破坏文件分配表,造成数据的丢失。?占用磁盘上的可用空间或在盘上产生坡块现象,使磁盘可用空间减少。占用系统内存,使内存可用空间减少,造成一些应用程序无法运行。对整张磁盘或盘上某个扇区进行格式化,破坏磁盘数据。占用系统时间,使系统运行速度减慢,降低工作效率。

四、既然计算机病毒会对我们有这么多影响,那它的危害就显而易见了,简单的根据计算机中毒后的表现来分析一下危害,然后通过“耳熟能详的经典案例”来了解计算机病毒在近期对全世界造成的危害,从而全面的认识。破坏性是要着重强调的,尤其对首次接触这一学习内容的学生,我们更要加深这一先入为主的印象。这部分的教学用“熊猫烧香”和CIH两个著名的计算机病毒案例介绍来展开,以触目惊心的数据和部分学生亲历“熊猫烧香”病毒的经过,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破坏性的了解。

教师总结,计算机病毒的危害真的是非常巨大,甚至可以比拟一场战争给国家带来的损失。

虽然病毒是人为编制的程序,但是1994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明确规定:公安部主管全国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凡违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或不按照规定时间报告计算机系统中发生的案件的等等,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或停机整顿。任何组织或个人违反规定,给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所以,咱们应该明白有意识的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是违法行为,要坚决抵制这种行为的发生。

明确指出——有意识的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的行为违法!

五、既然计算机病毒有这么多危害,那么我们能不能完全避免呢?答案是否定的

“就象我们无法避免感冒一样,我们同时无法避免计算机病毒,只要有网络有计算机存在,就会有病毒。既然无法躲避,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它,想办法对付它!

首先,对付计算机病毒有两个过程,一个预防,一个查杀,引导学生体会对付病毒,预防比查杀更重要。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说一说使用过的或知道的著名的正版杀毒软件。通过课件进行总结。然后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如果通过预防之后我们依然中了病毒该怎么办?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杀毒,并在自己的电脑上尝试。学生演示杀毒软件使用

【认知能力拓展】

杀毒的时间可能会很长,提醒不要傻等着,来抢答计算机病毒防治的问题。

问题设置:

QQ中接收到的推荐链接的问题。

邮箱中接收到的来历不明的邮件问题。

一些具有很强诱惑力的非正规网站的浏览问题。

【总结】

五大部分,五种不同的颜色,构成一个特殊的图形,让学生再次浏览以加深印象。

【教后记】本节课由一系列连贯的几个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知识点的贯穿很自然,思路清晰。通过学生的议论,思考、总结,由学生找出答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思考性,参与性。在课堂教学中,希望能有许多同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计算机病毒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计算机病毒》教案

《计算机病毒》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描述计算机病毒。2)区分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举例杀毒软件。3)实现计算机的安全2.过程与方法1)根据视频,增加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熟练区分计算机病毒而特点。2)根据安全测试,掌握正确使用网络的方式。3.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防范病毒意识.。2)培养信息安全意识以及良好的使用习惯。教学重点: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教学难点:使用计算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1.提问:当我们感冒时,我们会出现咳嗽、流鼻涕、等症状。而且,会传染给我们的亲朋好友。如果我们的电脑“感冒”了,它会有什么症状呢?学生踊跃发言,说出计算机中毒症状。引发学生兴趣,引出上课重点 计算机中毒症状1.根据学生所说中毒症状,进行总结,并且展示2个具体症状。系统图标改变,变成统一图标.exe 文件cpu占用率提高系统时间改变认识病毒感染的一般症状,学会判别计算机是否中毒通过交流展示计算机中毒症

状,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判别计算机是否中毒计算机病毒及其特点 解释计算机病毒,让学生自行阅读宏病毒的例子。 打开这样的文档激活,之前并不知道所以是有潜伏性 其他用户:传染性2.解释隐蔽性、破坏性,运用案例:鬼影病毒,熊猫烧香,勒索病毒理解并能区分计算机病毒的4个特点。认识到病毒的多样性以及病毒的不同特征通过视频、图片等,认识到多种多样的病毒特征以及中毒症状,体会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强大,以引出保护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 有趣病毒1、苏拉病毒:激活方式,中毒症状。学生聆听介绍通过一个特例的有趣的苏拉病毒,体会病毒同时也可以是一种宣泄方式。 传播途径1.播放有关于传播途径的视频。2.提问:视频中提到了哪几点?你还能想到哪些?3.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并进行适当举例。学生结合视频以及自己的生活知识,回答出传播途径。认识到不同的传播途径,引以为戒,树立良好上网习惯。通过介绍不同的传播途径,使学生在日常使用个人计算机时,能够有意识地避免发生某些行为或有意识的防护计算机安全。 杀毒软件1.提问:你们知道有哪些杀毒软件吗?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金山毒霸360杀毒卡巴斯基瑞星……学

计算机病毒教案

计算机病毒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认识计算机病毒。 技能目标:学会分析计算病毒及预防计算机病毒。 情感过程价值观目标:养成合法、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及计算机病毒的分类,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与特点,树立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及检测清除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式教学。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思考下,在生活中什么对你们的身体健康威胁最大,各种各样的病影响我们健康的身体,那么借鉴这个话题,我们来探讨一下计入计算机生病了,那么它生病的原因是什么?生病的危害有哪些呢?怎样预防计算机生病,所说的计算机生病也就是计算机病毒。 (二)、新授课 1、计算机病毒定义:编制或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使功能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 2、计算病毒的危害:导致电脑死机,数据文件丢失,系统破坏造成巨大损失。 3、计算机病毒特点:可执性、传染性、非授权性、可触发性、隐藏性、潜伏性、破坏性、针对性、衍生性、不可预见性。 4、计算机病毒分类:

4、计算病毒防治注意事项 ①使用安全正版的防毒软件,安装实时防火墙。 ②及时升级操作系统。 ③跟踪最新病毒动态。 5、防毒措施 ①不要轻易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 ②关闭不必要的窗口或服务端口。 ③不随便登录不明网站。 ④使用移动设备交流数据前后进行病毒检查。 ⑤将浏览器的安全级别设为中级以上。 ⑥做好系统重要数据的备份。 6、计算机病毒的检测与清除方法 ①在清除病毒之前备份重要数据,即使是有毒的文件。 ②启动反病毒软件,扫描病毒可疑区域。 ③在执行文件中病毒不能清除,建议将(感染病毒的文件)其删除。 ④计算机感染了新病毒,尽量隔离将其隔离。 (三)、课堂小结 ①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并掌握病毒的特点。 ②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分类,学会鉴别计算机是否感染病毒并掌握基本的防 范措施。 ③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树立正确网络道德观。 (四)、作业 (1)、计算机病毒是一组具有破坏作用的。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有哪些? (3)、计算机病毒的防毒措施有哪些?

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教学方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广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六章“信息安全”中第一节“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的第三小节“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是该小节的第一课时内容。 1.本节课的作用和地位 第六章主要讲信息时代,生活中存在各种信息安全问题,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的同时,能够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活动。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是本章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在完成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后,能够对计算机病毒形成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作为第三节的第一部分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是第二课时内容计算机病毒的预防部分的重要知识基础。 2.主要内容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隐蔽性、潜伏性、破坏性、表现性、传染性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是学习计算机病毒的必要内容。同时,学习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是在学习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后,进一步全面、深入认识计算机病毒的重要途径,并为后续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奠定重要的知识基础。 生物病毒与计算机病毒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结合学生较为熟悉的生物病毒,来探讨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使学生能够将知识进行迁移;另一方面,考虑高一学生认知结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会进行丰富的图片素材,化抽样为具体,激发兴趣的同时,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4. 知识结构图(注:高亮部分为本节课授课内容)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设计思路 五、媒体资源使用列表(多媒体教室)

八、板书设计

《计算机病毒》教育教学设计.

《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

————————————————————————————————作者:————————————————————————————————日期:

《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地图版初中信息科技第一章第九节《信息安全和计算机道德》教学内容的拓展。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树立防范病毒意识,提高信息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尊重知识产权的观念;在使用电脑过程中时刻关注计算机安全,学会防治病毒。 二、学情分析 如今家庭电脑已是日益普及,六年级的学生对计算机病毒已有耳闻,然而使用计算机过程中病毒确让人防不胜防。学生在小学时学过计算机基础知识,对计算机病毒这个概念有模糊的印象,但对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因病毒对计算机造成的危害、如何防治病毒还缺乏进一步的认识。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广泛使用,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了解有一种内在的需求,作为教师就应创设一种环境满足学生的需求,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病毒有更深的认识,同时在教师的带领、小组协作下发挥自主探索学习精神。 三、教学策略 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要学习的内在需求;然后以问题的形式来构建学生的学习线索;根据问题和要求学生把从网上搜索到的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汇总出较准确的答案,但一节课的时间是短暂的,以及网络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教师有必要提供一定的资源来帮助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通过留言板来发布找到的答案,进行资源的共享,这是本课教学中一次新的尝试,学生在小组合作的环境中发挥自主探究精神,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能够描述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和传播途径、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 3)能运用杀毒和查毒软件对计算机进行杀毒和查毒。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专题网站或借助互联网的搜索引擎了解病毒的有关信息,学会采 用多途径获取知识的方法。 2)在经历从获取的资源中进行筛选,整理、汇总并能够陈述整理答案的过程 中,学会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批判性和创造性地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与小组成员讨论,交流关于答案的整理方法和自己对于计算机病毒的 想法,发挥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意识;在使用网上信息的时候能养成保存信息所在 的网站网址的习惯,进一步增强尊重知识产权的观念。 2)通过留言板能与伙伴共同分享搜索到的信息,增强信息交流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特点。 2、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难点: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以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六、教学过程:

防治计算机病毒教案模板

防治计算机病毒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说出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危害,学会检查并清除计算机病毒。 2.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小组合作等方法,加强对杀毒软件的操作和使用。 3.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养成正确使用计算机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病毒的特点和危害。 【难点】检查与清除计算机病毒。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采用生活实例的导入方法,向学生介绍熊猫烧香病毒通过网络传播,致使电脑出现感染的用户系统中所有.exe可执行文件全部被改成熊猫举着三根香的模样。

以此提问学生:“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如何检查和查杀病毒?”引出课题——《防治计算机病毒》。 (二)新课讲授 1.计算机病毒 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什么是计算机病毒?教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之后请学生回答。【计算机病毒是破坏计算机中的信息,使计算机不能正常运行的特殊程序。】接着教师追问学生:计算机病毒是否会传播给人体?学生会发现:计算机病毒都是通过软盘、硬盘、光盘、网络等介质进行传播的,由此得到计算机病毒只能感染计算机系统,不会感染人体。 2.计算机病毒的表现与危害 教师提问学生:在日常使用计算机时是否发生过一些小故障或奇怪的现象?学生四人为一组交流和讨论,教师在过程中提示学生可以回想使用计算机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打不开或者文件失踪等相关情形。最后由小组代表进行分享和交流出现过的奇怪现象。【经常死机或蓝屏、运行速度明显下降,文件莫名丢失、自动弹出各种网页窗口等】之后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计算机出现了类似的一些征兆有可能是计算机中病毒所导致,同时给学生进行补充像文件突然变大、打印机不能正常工作、自动发送电子邮件等也有可能是计算机中病毒,并提醒学生在日后遇见以上症兆要多

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信息技术基础》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惠阳中山中学徐秀章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认识领域: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人为制作的程序。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一般特征、传播方式。 (3)了解病毒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危害。 (4)知道防治病毒的方法。 2.操作领域: (1)能够利用互联网借助搜索引擎了解病毒的有关信息、防治病毒的某些方法。 (2)懂得常用杀毒软件的使用。 (3)学会下载、安装、升级杀毒软件。 3.情感领域和扩展目标: (1)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负责任地、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2)提高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促进学生信息文化、道德修养与健康人格的培养。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什么样的危害,以及如何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防治。 三、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机病毒、后门、木马、肉鸡等名词术语。 四、教学策略设计: 1任务驱动: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学生经过努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有关的方法和技巧,以达到教学目标。 2、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借助互联网,根据教学任务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另外,在教师设计的课件里已对每个步骤的操作过程录制成演示文稿,该文稿在局域网上共享,当学生操作过程遇到问题时,学生可自主浏览课件、自主学习操作。 3、分层教学:课件上设计了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的“高手之路”栏目,让学生能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较深层的相关知识。 4课堂评价设计:让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经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教材分析 本节结合信息安全简单介绍了一下病毒和病毒防治软件的使用,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广泛使用、病毒的日益变种、病毒对信息安全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各种病毒的变种越来越多,引导学生主动了解更多的信息技术及安全方面的知识,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使用计算机良好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计算机病毒与病毒防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复习指导》第一章第六节《计算机病毒与病毒防范》中的一小节,由于计算机病毒是威胁计算机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所以让学生了解及掌握查杀病毒的方法是防范计算机中毒的有效措施。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是高职二年级学生,计算机病毒对同学们来说虽不陌生,但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征、具体危害、如何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学生还缺乏进一步的认识。很多学生都有过或将会遇到“计算机中毒”的经历,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兴趣。另外,在讲解《计算机病毒与防治》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的组成及其原理有一定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 (1)能够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2)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3)知道常用的杀毒软件; (4)了解计算机使用规范及安全操作方法指导学生文明上网。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特征。 难点: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确保计算机系统安全。 五、教法 任务驱动、图示操作、情景模拟 六、学法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接受任务——分析体会——合作探究——综合运用”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对于提出的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互相启发,总结完善,实现信息与思想的交换,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并能锻炼学生归纳、分析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七、教学过程

八、教学反思 1、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学习兴趣很高,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这节课以任务驱动为先驱,实践操作法殿后,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是本节课的特色。 2、本课的实践操作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增进师生互动,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

《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地图版初中信息科技第一章第九节《信息安全和计算机道德》教学内容的拓展。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树立防范病毒意识,提高信息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尊重知识产权的观念;在使用电脑过程中时刻关注计算机安全,学会防治病毒。 二、学情分析 如今家庭电脑已是日益普及,六年级的学生对计算机病毒已有耳闻,然而使用计算机过程中病毒确让人防不胜防。学生在小学时学过计算机基础知识,对计算机病毒这个概念有模糊的印象,但对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因病毒对计算机造成的危害、如何防治病毒还缺乏进一步的认识。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广泛使用,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了解有一种内在的需求,作为教师就应创设一种环境满足学生的需求,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病毒有更深的认识,同时在教师的带领、小组协作下发挥自主探索学习精神。 三、教学策略 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要学习的内在需求;然后以问题的形式来构建学生的学习线索;根据问题和要求学生把从网上搜索到的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汇总出较准确的答案,但一节课的时间是短暂的,以及网络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教师有必要提供一定的资源来帮助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通过留言板来发布找到的答案,进行资源的共享,这是本课教学中一次新的尝试,学生在小组合作的环境中发挥自主探究精神,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能够描述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和传播途径、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 3)能运用杀毒和查毒软件对计算机进行杀毒和查毒。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专题网站或借助互联网的搜索引擎了解病毒的有关信息,学会采用多途径获取知识的方法。 2)在经历从获取的资源中进行筛选,整理、汇总并能够陈述整理答案的过程中,学会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批判性和创造性地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与小组成员讨论,交流关于答案的整理方法和自己对于计算机病毒的想法,发挥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意识;在使用网上信息的时候能养成保存信息所在的网站网址的习惯,进一步增强尊重知识产权的观念。 2)通过留言板能与伙伴共同分享搜索到的信息,增强信息交流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特点。 2、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难点: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以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六、教学过程:

计算机安全与防护教学设计

“计算机安全与防护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依据及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七年级教科书(上册)信息技术,第二章第三节《计算机安全与防护》的内容,本节内容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本节是第二章的最后一节,内容以理论知识形式呈现,较为枯燥,学生不易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般会尽量采用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非常同意这样的做法,但如果仅仅靠实例吸引学生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主动学习。在本节课中主要有两个内容——计算机病毒与计算机安全,本节课的核心目标在了解管理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安全的含义,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良好的道德规范;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学会主动防范病毒。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起源、概念及“黑客”的含义; 2、熟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提供计算机病毒的起源的小资料,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起源及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2、通过学生阅读书中有关“黑客”和网络安全防护措施的资料,归纳出如何负责任的使用网络并做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3、提高学生交流表达信息的能力,并能对他人的总结做出正确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负责的使用信息技术; 2、维护软件的知识产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认清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和学会主动防治计算机病毒。 2.教学难点:学会主动防治计算机病毒。 二、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如果按以前的传统教学讲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利用新课程标准,可以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采用讨论法、分组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最后老师点评。 (一)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在课堂中很容易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在课堂中对知识的获取很大程度上还基于感性的经验,还不能进行较为系统的小结,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部分。 初一的学生,爱动爱玩,如果课堂教学拘泥于教师一板一眼的传授知识,可能不到一会学生的注意力就不集中,开始做自己的事情了。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也很重要。 由于是市区重点中学,大部分学生都来自于城市家庭,学生家中多数有计算机,知识面较广,有一定的见识,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班级中有良好的学习氛围。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更倾向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设计中适当增加学生表现的机会,教师只负责引导学生。(二)教学指导思想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而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尤其在本课中,由于理论知识过多,所以更要体现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

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方案

《计算机病毒》(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广东省《信息技术基础》教材高一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内容“计算机病毒与预防”,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学习信息安全问题及信息系统安全与维护。 (1)课程内容:计算机病毒 (2)课程学时:2学时 (3)所属学科:信息技术 (4)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5)知识结构: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的四个特征和计算机中毒的现象。 教学难点: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及计算机中毒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2)认识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及其危害性; (3)掌握计算机中毒的现象及预防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景模拟,熟悉计算机中毒的现象; (2)通过问题探索,掌握预防计算机中毒的措施。 3.情感与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计算机病毒,学生能增强信息安全的意识;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提高探索病毒预防措施的热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一般特征分析 高一学生的心理渐趋成熟,正是富于想象和渴望创造的年龄,他们的成功感非常强,希望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认可与肯定。高中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许多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起点水平 (1)认知结构分析: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高中生已经对信息技术有了自己独特的认识与见解,但高中生的认知结构还处于不断完善期间,为了让高中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我们需要给予一定的指引和教育; (2)认知能力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从初中生转变为高中生,并经过了一个学期的高中学习,已逐渐适应高中的学习方式,他们对信息的提取和加工的能力逐渐加强。另外,经过一个学期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他们对信息技术已有一定的知识建构; (3)学习态度分析:从初中生角色转变为高中生,这是一个新的人生历程,大多数初中毕业生都是怀着美好的愿望步入高中,重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此时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对一切知识都有强烈的求知欲。 3.学习风格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课注意听

福建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计算机病毒与危害

福建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计算机病 毒与危害 计算机病毒与危害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2、了解常见计算机病毒的种类。 教学重点: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教学难点:了解计算机病毒“发作”的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 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我们通过因特网方便地获取丰富丰富信息的同时,网络上的各种病毒也有机会入侵我们的计算机。接下来,一起来认识计算机病毒。二、新课 活动一:认识计算机病毒 自学课本第7页内容,弄清两个问题:

1、计算机病毒是什么? 2、计算机病毒与生物病毒的不同之处?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活动二:常见的计算机病毒 1、病毒的传播方式 操作系统的漏洞、通过电子邮件、网页等方式来传播。 2、病毒类型 通过观察书上第9页图3认识:引导型病毒; 观察图4认识:什么是文件型病毒。 观察图5认识:认识宏病毒 观察图6认识:知道混合型病毒 观察图7认识:认识蠕虫病毒 小结。 活动三: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1.病毒激发对计算机数据信息的直接破坏作用 大部分病毒在激发的时候直接破坏计算机的重要信息数据,所利用的手段有格式化磁盘、改写文件分配表和目录区、删除重要文件或者用无意义的“垃圾”数据改写文件、破坏CMO5设置等。 磁盘杀手病毒(D1SK KILLER),内含计数器,在硬盘染毒后累计开机时间48小时内激发,激发的时候屏幕上显示“Warning!! Don'tturn off power or remove diskette while Disk Killer is Prosessing!”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粤教版信息技术第六章第二节《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计算机病毒的泛滥,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很大威胁。而应对威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学生的心里构筑一道坚固的防火墙——深刻认识、高度警惕、学会防范。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本节采用了“亲历体验—>理解概念->分析特征->共商对策->练习强化”这一主线开展教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2、掌握病毒的基本特征; 3、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 4、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对信息系统安全的威胁,自主总结病毒发作引起的计算机 故障;通过网络交流经验,并合作进行病毒防治的探索,培养协作能力; 2、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有效防治方法,并应用到日常信息活动中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正确态度面对计算机病毒; 2、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掌握有效的防治措施,自觉应对计算机病毒对信 息系统的威胁; 3、自觉遵守有关的道德、法律及法规。 三、教学重点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特征; 2、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 3、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1、学会计算机病毒的查杀操作;

2、增强学生在日常信息处理和交流过程中的病毒防范意识。 五、教学手段 1、多媒体网络电脑室(与Internet相连); 2、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系统; 3、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系统。 六、教材分析 本节课节选自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六章第二节中的重要内容。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黑客与病毒,成了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威胁,尤其是计算机病毒,已在个人电脑中泛滥成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与危害,成为普遍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有鉴于此,教材在全面介绍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之后,重点介绍了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其特征,并深入探讨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机病毒的性质特征,学会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懂得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加自觉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意识。 七、学生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有了全面的了解,但他们心中仍有个谜没有解开——什么是病毒?现在,他们操作电脑已经娴熟,使用电脑、网络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对于病毒,他们好奇且有点恐惧。 八、教学策略 本节以熊猫烧香病毒界面导入,引起学生的震撼,从而使学生对计算机病毒产生深刻的印象,并自然而然地思考什么是病毒。接着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病毒的特征,并采用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病毒的防治,最后通过练习强化学生的防毒意识及技能,从而使学生树立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意识,提高学生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意识。 1、教法:体验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练习法。 2、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熊猫烧香病毒”开始新课,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病毒问题的严重性。

计算机病毒教案

《计算机病毒》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及病毒的来源;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危害性; 3、了解计算机病毒感染后的常见症状; 技能目标: 初步掌握应用杀毒软件进行查、杀病毒的方法;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帮助学生树立防范病毒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尊重知识产权的观念; [教学重点] 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操作方法; [课前准备] 课前作业:让学生通过上网、图书馆、报刊杂志等渠道查阅有关计算机病毒的信息,每位同学可以从其特点、危害或具体实例来介绍自己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在课堂上交流。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课题: (引课)教师点题:与计算机打交道,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么一个名词——病毒,许多同学是早有耳闻,因为它已让许多计算机用户谈“毒”色变,只不过有些同学和它碰过面,也有的同学还未曾“谋面”。到底,病毒来了会怎样?它有什么危害呢?先来听听大家的“声音”吧!(启发)学生发言:学生根据自己收集有关病毒信息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创设良好学习氛围)。 目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增长知识,对病毒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2、讲解新课: 老师:刚才大家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自己对病毒的认识。究竟病毒是怎么回事?请看下面一段“计算机病毒的故事”(播放深圳智慧源软件公司的《赛博韦尔教育软件》)。 提示:注意病毒的“独白”。 ①什么是计算机的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程序,是人为编写的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并危害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特殊计算机程序。 (解释概念)特别指出以下几个方面,目的:启发学生对病毒的正确认识 ◆计算机病毒是某些人编写的特殊程序; ◆为何称为“病毒”?由于它像生物病毒一样是有复制和破坏能力故

计算机病毒教案(公开课)原创配套

计算机病毒 教学目标 1、掌握病毒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危害; 3、认识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及危害性,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并掌握其特点; 2、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 3、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 教学设想 信息技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关照全体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并注重交流与合作。通过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其防治方法形成比较深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引导→提问→讨论→归纳→延伸→练习这样的过程,互相交流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当我们感冒时,我们会出现咳嗽、流鼻涕、发烧等症状。它使我们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无法集中精神进行正常的学习与工作。不但如此,它还会传染给我们的亲朋好友。可以看出,病毒侵袭我们的身体,给我们带来许多的不适。如果我们的电脑“感冒”了,它会有什么症状呢? 提问,学生分组讨论,预设的答案可能为: ①反应迟钝,出现蓝屏甚至死机 ②常用的程序突然无法使用,或者图标变更 ③开机后出现陌生的声音、画面或提示信息 揭题:计算机病毒 二、新授课 首先,请问一下同学们,有没有谁见过计算机病毒?有没有见过计算机病毒发作的样子?(随机选取几个同学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并畅所欲言,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以引导,让学生感知本节课教学内容)然后,向同学展示一个案例。 (PPT展示熊猫烧香病毒案例:) 演示完毕,大家有没有发现,病毒的危害是如此巨大,出乎我们每个人的所料。病毒的攻击会使我们的个人的隐私权造成很大的侵犯并对我们的财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现在,让我们来讨论一下,计算机病毒的定义是什么,以及它的特点及危害性。 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板书)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word精品

粤教版信息技术第六章第二节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计算机病毒的泛滥,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很大威胁。而应对威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学生的心里构筑一道坚固的防火墙——深刻认识、高度警惕、学会防范。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本节采用了“亲历体验—>理解概念->分析特征->共商对策->练习强化”这一主线开展教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2、掌握病毒的基本特征; 3、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 4、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对信息系统安全的威胁,自主总结病毒发作引起的计算机故障;通过网 络交流经验,并合作进行病毒防治的探索,培养协作能力; 2、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有效防治方法,并应用到日常信息活动中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正确态度面对计算机病毒; 2、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掌握有效的防治措施,自觉应对计算机病毒对信息系统的威 胁; 3、自觉遵守有关的道德、法律及法规。 三、教学重点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特征; 2、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 3、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1、学会计算机病毒的查杀操作; 2、增强学生在日常信息处理和交流过程中的病毒防范意识。 五、教学手段 1、多媒体网络电脑室(与Internet 相连); 2、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系统; 3、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系统。 六、教材分析 本节课节选自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六章第二节中的重要内容。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黑客与病毒,成了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威胁,尤其是计算机病毒,已在个人电脑中泛滥成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与危害,成为普遍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有鉴于此,教材在全面介绍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之后,重点介绍了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其特征,并深入探讨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机病毒的性质特征,学会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懂得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加自觉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意识。 七、学生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有了全面的了解,但他们心中仍有个谜没有解开——什么是病毒?现在,他们操作电脑已经娴熟,使用电脑、网络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对于病毒,他们好奇且有点恐惧。 八、教学策略 本节以熊猫烧香病毒界面导入,引起学生的震撼,从而使学生对计算机病毒产生深刻的印象,并自然而然地思考什么是病毒。接着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病毒的特征,并采用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病毒的防治,最后通过练习强化学生的防毒意识及技能,从而使学生树立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意识,提高学生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意识。 1、教法:体验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练习法。 2、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熊猫烧香病毒”开始新课,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病毒问题的严重性。 (二)讲授新课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防范的基本知识及使用杀毒软件的基本操作。本课内容与本册前面的内容比较起来联系不大,却是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涵义及其特点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3.掌握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常规安全措施 ※技能目标: 1.学会在金山公司“毒霸信息安全网”上下载并安装“金山毒霸2007杀毒套装”软件 2.学会杀毒的应用操作及杀毒软件的升级操作 3.掌握“金山网镖”的一般应用 ※情感目标: 1.使学生树立并加强计算机安全意识 2.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 [教学重难点] 具体对杀毒软件的系列操作 [教学地点] 计算机教室(可局域网内广播演示教学和学生操作监控)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方法] 演示讲授为主的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屏幕出示一张图片),同学们看这张图片上的熊猫可爱吗?

但是你知道吗,这正是网络上肆虐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病毒发作时的图片,名叫“熊猫烧香”! “熊猫烧香”是一个蠕虫病毒,会终止大量的反病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进程,病毒会删除系统备份文件,使用户无法使恢复操作系统。“熊猫烧香”感染系统的众多文件,添加病毒网址,导致用户一打开这些网页文件,IE就会自动连接到指定的病毒网址中下载病毒。感染后的文件图标变成右边图片上面的“熊猫烧香”图案。 那么,你知道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吗?你知道怎样才能有效地防范计算机病毒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并且掌握怎样防范和清除计算机病毒。 二、新课讲授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案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以及危害性;掌握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了解计算机犯罪及其危害;学会运用杀毒软件。 过程与方法:运用一段关于病毒的视频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病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对病毒危害的认识,学习病毒的预防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获取和运用互联网信息资源的积极态度;使学生认识计算机病毒带来的危害,做到不制造和不传播计算机病毒;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水平,逐步养成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二、教学重点 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的几个特性,掌握预防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 掌握预防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操作技能。 四、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分组竞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教学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电脑室。 六、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2006年底,我国互联网上大规模爆发“熊猫烧香”病毒及其变种,该病毒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播,并将感染的所有程序文件改成熊猫举着三根香的模样,同时该病毒还具有盗取用户QQ、游戏账号等功能。该病毒传播速度快,危害范围广,截至案发为止,已有上百万个人用户、网吧及企业局域网用户遭受感染和破坏,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瑞星2006安全报告》

将其列为十大病毒之首,在《2006年度中国大陆地区电脑病毒疫情和互联网安全报告》的十大病毒排行中一举成为“毒王”。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看了案例思考一下,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呢?它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生物病毒)是不是一样呢? 讲授新课 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环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通过课件给学生演示计算机病毒发作的现象,老师问:既然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那么大,以后同学们是不是再也不敢接触网络了?学生齐答:不是。老师又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计算机病毒。首先,我们要掌握它的特点。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描述其特点的内容。 教师总结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1)非授权可执行性 2)隐蔽性 3)传染性 4)潜伏性 5)破坏性 6)表现性 7)可触发性 3、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网上的病毒多种多样,我们不能总是处于事后的亡羊补牢阶段,而是应该在电脑没有被病毒感染之前做好病毒的预防工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预防病毒侵入我们的计算机。将学生分组利用搜索引擎搜索预防计算机病毒的安全措施。 教师总结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 1)勤给系统打补丁;

七年级计算机安全和病毒防护 教案

课题:第三节计算机安全和病毒防护 备课时间:2001/09/12 教学要求: 1、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强教育,培养他们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规范。 2、认识计算机病毒防护的重要性。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认识计算机病毒。 教学器材:投影仪、演示用计算机。 授课地点:电教室 教学过程 引言 由于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必然会产生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问题。所以,在教学教程中要加强对学生道德规范教育,首先要求学生建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职业道德。例如:有些人未经批准去使用某部门的计算机,有的没有征得软件制作者的许可就去拷贝该软件,有的人把别人制作的软件稍作改动就作为自己的软件去发表等等,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为。我们不但要学生遵守正确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还要培养学生对各种不道德行为和犯罪行为进行斗争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向学生进行防治计算机病毒知识的教学,让他们认识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的几个特性,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以保证计算机的正常工作。 1、计算机安全 计算机安全的定义。请同学们阅读书P10。课后找有关信息资料了解计算机安全性法规。 2、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一种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这种特殊的程序能在计算机系统中生存,危害我们的计算机。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如下: A、隐蔽性 B、传染性 C、潜伏性 D、可激发性 E、破坏性 3、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 4、计算机病毒的表现 常见的病毒表现一般有:

屏幕出现 系统运行不正常 磁盘存储不正常 文件不正常 打印机不正常 5、病毒的防治 隔离来源 控制外来磁盘,避免交错使用软盘。 静态检查 定期用不同的杀毒软件对磁盘进行检测。 发现并及时清除病毒。 动态检查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异常现象,发现情况要及时检查。以 判别是否有病毒。 6、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培养信息道德 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提高知识产权的意识。 学习《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7、小结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怎样预防计算机病毒?计算机软件受那些法律的保护?现在请同学们归纳回答。 布置作业: 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2、怎么预防计算机病毒? 3、计算机软件受哪些法律的保护?

计算机病毒及防治教案

课题:《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 课型:新授课授课班级:六(4)班授课人:邓伟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计算机病毒以及它的特点,掌握病毒防治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 ①与生物病毒进行对比,归纳总结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②从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上来提炼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查杀 3、情感、态度目标: 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帮助学生树立防范病毒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尊重知识产权的观念 【教学重点】 很好的归纳总结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查杀 【教法】 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炼知识点。讲授、讨论相结合,活跃学生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法】 跟着老师的问题驱动,敢于思考并提出疑问,让老师同学帮助解决。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与计算机打交道,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么一个名词——病毒,许多同学是早有耳闻,因为它已让许多用户谈“毒”色变,只不过有些同学和她“碰过面”,也有的同学还未曾“谋面”。到底,病毒是什么呢,它有些什么危害呢,下面我们共同探讨学习学习。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是计算机的病毒 首先,说道计算机病毒,我们不得不说一说生物病毒,病毒是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需通过高倍显微镜才能看到。病毒具有强大的复制能力及破坏能力,靠寄生在生命机体内完成其复制功能而破坏机体某些组织器官,最终导致机体疾病甚至死亡。比如HIV病毒,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 说现象:你的电脑感染过病毒吗,当时你的电脑是一个怎样的情况? (学生讨论回答。) 假如某天,你发现自己的计算机突然不能使用了;运行速度明显变慢了;昨天还使用的文件,今天却无法运行……这都有可能是病毒“惹的祸”。 病毒呢,它是一种人为编写的程序代码或可执行文件(.exe)。下面我们来给出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