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年级奥数-第6讲 找规律(二)

三年级奥数-第6讲 找规律(二)

三年级奥数-第6讲 找规律(二)
三年级奥数-第6讲 找规律(二)

第6讲找规律(二)

这一讲主要介绍如何发现和寻找图形、数表的变化规律。

例1观察下列图形的变化规律,并按照这个规律将第四个图形补充完整。

分析与解:观察前三个图,从左至右,黑点数依次为4,3,2个,并且每个图形依次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所以第四个图如右图所示。

观察图形的变化,主要从各图形的形状、方向、数量、大小及各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入手,从中找出变化规律。

例2在下列各组图形中寻找规律,并按此规律在“?”处填上合适的数:

解:(1)观察前两个图形中的数可知,大圆圈内的数等于三个小圆圈内的数的乘积的一半,故

第三个图形中的“?”=5×3×8÷2=60;

第四个图形中的“?”=(21×2)÷3÷2=7。

(2)观察前两个图形中的已知数,发现有

10=8+5-3, 8=7+4-3,

即三角形里面的数的和减去三角形外面的数就是中间小圆圈内的数。故

第三个图形中的“?”=12+1-5=8;

第四个图形中的“?”=7+1-5=3。

例3寻找规律填数:

解:(1)考察上、下两数的差。32-16=16,31-15=16,33-17=16,可知,上面那个“?”=35-16=19,下面那个“?”=18+16=34。

(2)从左至右,一上一下地看,由1,3,5,?,9,…知,12下面的“?”=7;一下一上看,由6,8,10,12,?,…知,9下面的“?”=14。

例4寻找规律在空格内填数:

解:(1)因为前两图中的三个数满足:

256=4×64,72=6×12,

所以,第三图中空格应填12×15=180;第四图中空格应填169÷

13=13。第五图中空格应填224÷7=32。

(2)图中下面一行的数都是上一行对应数的3倍,故43下面应填43×

3=129;87上面应填87÷3=29。

例5在下列表格中寻找规律,并求出“?”:

小学三年级奥数讲义之精讲精练第6讲 植树问题含答案

第6讲植树问题 一、知识要点 1、基本概念: 总长:植树路线的全长。 棵距:两棵数之间的距离。 段数:总长中共有几个棵距 棵数:植树的总棵树 2、基本类型以及关系式: (1)路的两端都要植树 棵树=线路总长÷棵距+1 线路总长=棵距×(棵树-1) 棵距=线路总长÷(棵数-1) (2)路的两端都没有植树 棵树=线路总长÷棵距-1 棵数=段数-1 (3)路的一端植树,另一端不植树 棵树=线路总长÷棵距 棵数=段数 另外,生活中还有一些问题,可以用植树问题的方法来解答。比如锯木头、爬楼梯问题等等,这时解题的关键是要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与植树问题中的“总距离”、“间隔长”、“棵数”对应起来。二、精讲精练

【例题1】小朋友们在路的一边植树,先植一棵树,以后每隔3米植一棵,已经植了9棵,问第一棵和第九棵树相距多少米? 练习1: (1)在路的一侧插彩旗,每隔5米插一面,从起点到终点共插了20面,这条道路有多长? (2)在学校的走廊两边,每隔4米放一盆菊花,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放了20盆,这条走廊长多少米? 【例题2】在一条长42米的大路两侧栽树,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栽了14棵,已知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问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练习2:在公园一条长30米的路的两侧放椅子,从起点到终点共放了12把椅子,相邻两把椅子的距离相等,相邻两把椅子之间相距多少米? 【例题3】把一根钢管锯成小段,一共花了28分钟,已知每锯开一段需要4分钟,这根钢管被锯成了多少段? 练习3:一根圆木锯成2米长的小段,一共花了12分钟。已知每锯下一段要3分钟,这根圆木长多少米? 【例题4】甲、乙两人比赛爬楼梯,甲跑到4楼时,乙恰好跑到3楼,照这样计算,甲跑到16楼时,乙跑到了多少楼? 练习4:小明和小红两人爬楼梯比赛,小明跑到第4层时,小红跑到第5层,照这样计算,当小明跑到第16层时,小红跑到了第几层? 【例题5】一个圆形跑道长300米,沿跑道周围每隔6米插一面红旗,每两面红旗中间插一面黄旗,跑道周围各插了多少面红旗和黄旗? 练习5: (1)有一个正方形水池,周长是200米。如果沿着水池周围每隔10米装一盏红灯,再在相邻的两盏红灯中间等距离地装4盏黄灯。问水池周围一共装了几盏红灯?几盏黄灯?

第二讲 速算与巧算(乘除法)

第二讲速算与巧算(乘除法) 一、乘法凑整 (1)8×23×125 (2)25×(200+4)(3)625×64×25 1、43×20×5 25×91×4 43×76+76×57 125×32×49×25 【拓展提高】 1、(1)25×25×25×32 (2)125×24×25 2、119×17+42×119+119×41 3999×222+333×334

二、乘法速算 (1)73×77 (2)63×43 (3)25×99 (4)36×11 【拓展提高】 1、(1)317×11 (2)5613×11 2、(1)93×97 (2)49×69 3、(1)924×999 (2)485×999 4、(1)63×37 (2)21×67 游戏一:奇妙的数37 游戏二:神奇的37,67

三、除法凑整 1、(1)6300÷25÷4 (2)88000÷125÷8 2、(1)(860+215)÷43 (2)(5000-375)÷25 3、(1)9750÷25 (2)2000÷125 【拓展提高】 1、(1)56560÷8÷7 (2)6300÷25÷7÷4 2、(1)135÷(15÷8)(2)625÷(100÷16) 3、(1)54÷26+115÷26+65÷26 (2)1560÷(78÷4) (2)(1234567+2345671+3456712+4567123+56712345+6712345+7123456)÷4

四、乘除法的简便运算 (1)204×108÷18 (2)10000÷(625÷8)(3)44000÷25 1、(1)160×24÷6 (2)78×352÷176 2、(1)400÷(25÷4)(2)1920÷(64÷4) 3、(1)3600÷25 (2)64000÷125 【拓展提高】 1、(1)777×75÷15 (2)145×584÷292 2、(1)648÷(18×3)(2)945÷(7×9)

学而思三年级奥数第9讲.数阵图进阶

把8,9,10,11,12,14,16这7个数分别填入图中的圆圈中,使得每条直线上4个数的和都等于46. 把1,2,4,5,6,8,10这7个数分别填入图中的圆圈中,使得每条直线上4个数的和都等于20. 数阵图进阶 第九讲 第4级下·提高班·学生版

第4级下·提高班·学生版 把2,3,4,5,6,7,8这七个数分别填入图中的圆圈中,使两个正方形中四个数之和都等于19. 将5,9,13,14,17,21,25这7个数分别填入图中的圆圈中,使得每条直线上3个数的和都等于44.

第4级下·提高班·学生版 将5,6,9,11,14,15这6个数分别填入图中的圆圈里,使两个大圆上4个数的和都等于40. 把1,5,9,10,16,21这6个数分别填入图中的○里,使每一个大圆上的四个数之和都等于36.

第4级下·提高班·学生版 1. 把5,6,7,8,9这5个数分别填在下图的 内,使横行、竖列3个数的和都等于( )中的 数. 把1,3,4,5,6,8,11,15这8个数分别填入图中的圆圈里,使得每个大圆上5个数的和都等于33.

第4级下·提高班·学生版 2. 把3,5,7,9,11,13,15这7个数分别填入图中的圆圈内,使每条直线上的3个数的和都等于 27. 3. 把2,4,6,8,10,12,14,16,18这9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圆圈中,使得每条直线上的3个数 的和都等于24.

4.把2,3,4,5,6,7,8这七个数分别填入图中的圆圈内,使两个正方形中四个数之和都等于21. 5.把1,2,4,5,6,11这6个数分别填入图中的○里,使每个圆圈上的四个数之和都等于22. 第4级下·提高班·学生版

三年级奥数 第七讲 简单推理

辅导教案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奥数 年级三年级授课教师 课题简单推理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 一、知识要点 数学课上,老师布置了一道题: □+△=28 □=△+△+△□=()△=() 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就要进行分析、推理。学会了推理,能使你变得更聪明,头脑更灵活。数学上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和疑难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推理。 解答这类推理题时,要求小朋友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等式中几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寻找解题的突破口,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换、消去等方法来进行解答。 二、精讲精练 【例题1】下式中,□和△各代表几? □+△=28 □=△+△+△□=()△=() 【思路导航】根据□+△=28,我们可以得出□=28-△;由□=△+△+△得到28=△+△+△+△,4个△等于28,一个△等于28÷4=7;由□=△+△+△可求出□=7+7+7=21。 练习1: 1.☆+○=18 ☆=○+○☆=()○=() 2.△+○=25 △=○+○+○+○△=()○=() 3.○+□=36 ○=□+□+□+□+□○=()□=()

【例题2】下式中,□和△各代表几? □×△=36 □÷△=4 □=()△=() 【思路导航】根据□÷△=4可知△为一份,□是这样的4份,即□=4△;又根据□×△=36,可以得到4△×△=36,即△×△=9,进一步得到△=3,□=4△=4×3=12。 练习2: 1.○和□各表示几? ○×□=16 □÷○=4 ○=()□=() 2.想想,填填。 ○×△=20 ○=△+△+△+△+△○=()△=() 3.□和○各代表几? □=○+○+○+○○×□=16 □=()○=() 【例题3】下式中,□和△各代表几? □+□+△=16 □+△+△=14 □=()△=() 【思路导航】16里面有2个□,1个△;14里面有1个□,2个△,16减去14等于2,即□-△=2,那么如果把△换成了□,则16需要加上2,即□+□+□=16+2,那么□=(16+2)÷3=6,△=16-6×2=4。 练习3: 1.□+□+○+○=38 □+□+○=22 □=()○=() 2.□+□+□+△+△=52 □+□+△+△+△=48 □=()△=() 3.○+△+□+□=10 △+□+△+□=12 △+○+□+○=12 ○=()□=()△=() 【例题4】下式中,□和○各代表几? □+□+○+○+○=34 ○+○+○+○+□+□+□=48 □=()○=()

三年级奥数 第6讲 植树问题例题练习及答案

第6讲植树问题例题练习及答案 (1)在一段距离中,两端都植树,棵数=段数+1; (2)在一段距离中,两端都不植树,棵数=段数-1; (3)在一段距离中,一端不植树,棵数=段数. 3.在封闭曲线上植树,棵数=段数. 例题精讲: 例1 有一条长1000米的公路,在公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25米栽一棵树苗,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 分析:先将全长1000米的公路每25米分成一段,一共分成多少段?种树的总棵树和分成的段数的关系是棵数=段数+1. 解1000÷25+1=41(棵).

答:一共需要准备41棵树苗. 例2 公路的一旁每隔40米有木电杆一根(两端都有).共121根.现改为水泥电杆51根(包括两端),求两根相邻水泥电杆之间的距离. 分析:公路全长为40×(121-1) 解40×(121-1)÷(51-1)=40×120÷50=96(米). 答:两根相邻水泥杆之间的距离是96米. 例3 两幢大楼相隔115米,在其间以等距离的要求埋设22根电杆,从第1根到第15根电杆之间相隔多少米? 分析:在相距115米的两幢大楼之间埋设电杆,是两端都不埋电杆的情况,115米应该分成22+1=23段,那么每段长是115÷23=5米,而第1根到第15根电杆间有15-1=14段,所以第1根到第15根电杆之间相隔(5×14)米. 解115÷(22+1)×(15-1)=115÷23×14=70(米) 答:从第1根到第15根之间相隔70米. 例4 工程队打算在长96米,宽36米的长方形工地的四周打水泥桩,要求四角各打一根,并且每相邻两根的距离是4米,共要打水泥桩多少根? 分析:先求出长方形的周长是(96+36)×2=264米,每4米打一根桩,因为是沿着长方形四周打桩,所以段数和根数相等,可用264÷4来计算. 解 (96+36)×2÷4=132×2÷4=66(根). 答:共要打水泥桩66根. 例 5 一个圆形水库,周长是2430米,每隔9米种柳树一棵.又在相邻两棵柳树之间每3米种杨树1棵,要种杨树多少棵? 分析:沿着封闭的圆形水库四周植树,段数与棵数相等,沿着2430米的四周,每隔9米种柳树一棵,共可种2430÷9=270棵,也就是把水库四周平分成270段.又在相邻两棵柳树之间,每隔3米种杨树一棵,每段可种9÷3-1=2棵,总共可种杨树2×270=540棵. 解 (9÷3-1)×(2430÷9)=2×270=540(棵) 答:水库四周要种杨树540棵. 例 6 红星小学有125人参加运动会的入场式,他们每5人为一行,前后两行的距离为2米,主席台长32米.他们以每分钟40米的速度通过主席台,需要多少分钟? 分析:这是一道与植树问题有关的应用题.利用"有125人,每5人为一行"可求出一共有125÷5=25行,行数相当于植树问题中的棵数,"前后两行距离是2米"相当于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这样可求出队伍的长度是2×(25-1)米.再加上主席台的长度,就是队伍所要走的距离.用队伍所要走的距离,除以队伍行走的速度,可求出所需行走的时间了. 解 [2×(125÷5-1)+32]÷40=[2×24+32]÷40=80÷40=2(分钟). 答:队伍通过主席台要2分钟. 水平测试 4 A 卷 一、填空题 1.学校有一条长80米的走道,计划在走道的一旁栽树,每隔4米栽一棵. (1)如果两端都栽树,那么共需要______棵树. (2)如果两端栽柳树,中间栽杨树,那么共需要______杨树. (3)如果只有一端栽树,那么共需要______棵树. 2.一个圆形水池的周长是60米,如果在水池的四周每隔3米放一盆花,那么一共能放______盆花.

三年级奥数详解答案 第七讲 填算式

第七讲填算式(一) 在这一讲中介绍填算式的未知数的方法.我们将根据算式中给定的运算关系或数量关系,利用运算法则和推理的方法把待定的数字确定出来.研究和解决这一类问题对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联想、试探、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 例1 在下面算式的空格中,各填入一个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分析这是一个三位数加上一个四位数,其和为五位数,因此和的首位数字为1,进一步分析,由于百位最多向千位进1,所以第二个加数的千位数 问题得解. 例2在下面算式的空格内各填入一个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分析这是一个四位数加上一个四位数,其和仍为四位数.先从个位入手, 解:此题有以下两解。

例3 用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组成下面的加法算式,每个数字只许用一次,现已写出三个数字,请把这个算式补齐 . 分析 由于三位数加三位数,其和为四位数,所以和的首位数字为1,第一个加数的百位数字为9或7。 如果第一个加数的百位数字为9,则和的百位数字为1或2,而1和2都已用过,所以第一个加数的百位数字不为9。 如果第一个加数的百位数字为7,则和的百位数字必为0,且十位必向百位进1.现在还剩下9,6,5,3这四个数字,这里只有一个偶数,如果放在第二个加数 (或和)的个位,那么和(或第二个加数) 解: 例4 在下面算式的空格内填上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分析 由于被减数是三位数,减数是两位数,差是一位数,所以被减数的首位数字为1,且十位必向百位借1,由于差是一位数,所以个位必向十位借1.因此,被减数的个位数字为0,被减数的十位数字也为0。 解: 的个位也必为偶 的十位数 和的十位数字为5。

第二讲-找规律填数字(三年级奥数)

第二讲找规律填数字 1、找出下面各数列的规律,并填空。 (1)1,3,5,7,9,( ),( ),15,17,19; (2)2,4,6,8,10,( ),( ),16,18,20; (3)1,4,7,10,( ),( ),19,22,25; (4)84,72,60,( ),( ),24,12; (5)11, 15, 19, 23,( ),( ); 2、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1)1,2,4,8,16,( ),( ),128,256; (2)625,125,25,( ),( ); (3)10,20,40,80,( ),( ); (4)3,6,12,24,( ),( ); (5)1,3,9,( ),81,( ); 3、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1)1,3,7,15,31,( ),( ),255,511; (2)2,6,12,20,( ),( ); (3)2,5,11,23,47,( ),( ); (4)11,12,14,18,26,( ); (5)3,5,9,17,( ); (6)18,20,24,30,( ); (7)1,4,9,16,25,( ); 4、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1)1,1,2,3,5,8,13,( ),( ),55,89; (2)1,3,4,7,11,( ),( ); (3)2,5,7,12,19,( ),( ); 5、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1)3,5,3,10,3,15,( ),( ); (2)8,3,9,4,10,5,( ),( ); (3)15,21,18,19,21,17,( ),( )。 (4)( ),( ),10,5,12,6,14,7,16,8;

三年级奥数讲义-第一讲找规律填数(附答案)

三年级奥数- 第一讲找规律填数 【学法指导】 寻找一列数的变化规律,再根据这样的规律填上适当的数,这样的问题我 们叫作“找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 1. 从相邻两数的和、差、积、商考虑,或将和、差、积、商依次写下来 成新的一列数,通过对这列数的变化规律的分析,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 的数。 2. 有时要将一列数分成两列数,分别考虑它们的变化规律。 3. 对于那些分布在某些图形中的数,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往往与这些数 在图形中的特殊位置有关。这是我们解决这类问题的入手点 【经典例题1】 找出下面各数的排列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出适当的数。 (1)2,5,8,11,14,( ) ,(). (2) 1 ,2,4,7,11,16,( ). (3) 4 ,12 ,36 ,108 ,( ) ,972. (4) 1 ,2,6,24,120,( ) ,5040. 思路点拨 (1) 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差。发现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大3。 (2) 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差。发现前 6 个数每相邻两个数的差依次是1,2,3,4,5,由此可以推算第7 个数比第6 个数16 大6。 (3)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商,发现后一个数总是前一个数的 3 倍。 (4)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商,发现前 5 个数每相邻两个的商依次是2,3,4,5 ,由 此可以推算第 6 个数是第5 个数120 的6 倍。 完全解题 (1)2,5,8,11,14,( 17 ) ,(20 ). (2) 1 ,2,4,7,11,16,( 22 ). (3) 4 ,12 ,36 ,108 ,( 324 ) ,972. (4) 1 ,2,6,24,120,( 720 ) ,5040.

小学三年级奥数-第7讲数阵图-

顿悟教育三年级数学培优训练 第七讲数阵图 在神奇的数学王国中,有一类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它变化多端,引人入胜,奇妙无穷。它就是数阵,一座真正的数字迷宫,它对喜欢探究数字规律的人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以至有些人留连其中,用毕生的精力来研究它的变化,就连大数学家欧拉对它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那么,到底什么是数阵呢?我们先观察下面两个图: 左上图中有3个大圆,每个圆周上都有四个数字,有意思的是,每个圆周上的四个数字之和都等于13。右上图就更有意思了,1~9九个数字被排成三行三列,每行的三个数字之和与每列的三个数字之和,以及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字之和都等于15,不信你就算算。 上面两个图就是数阵图。准确地说,数阵图是将一些数按照一定要求排列而成的某种图形,有时简称数阵。要排出这样巧妙的数阵图,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还是先从几个简单的例子开始。 例1把1~5这五个数分别填在左下图中的方格中,使得横行三数之和与竖列三数之和都等于9。 同学们可能会觉得这道题太容易了,七拼八凑就写出了右上图的答案,可是却搞不清其中的道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其中的道理,只有弄懂其中的道理,才可能解出复杂巧妙的数阵问题。 分析与解:中间方格中的数很特殊,横行的三个数有它,竖列的三个数也有它,我们把它叫做“重叠数”。也就是说,横行的三个数之和加上竖列的三个数之和,只有重叠数被加了两次,即重叠了一次,其余各数均被加了一次。因为横行的三个数之和与竖列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9,所以

(1+2+3+4+5)+重叠数=9+9, 重叠数=(9+9)-(1+2+3+4+5)=3。 重叠数求出来了,其余各数就好填了(见右上图)。 例2把1~5这五个数填入下页左上图中的○里(已填入5),使两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 分析与解:与例1不同之处是已知“重叠数”为5,而不知道两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什么数。所 以,必须先求出这个“和”。根据例1的分析知,两条直线上的三个数相加,只有重叠数被加了两遍,其余各数均被加了一遍,所以两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 [(1+2+3+4+5)+5]÷2=10。 因此,两条直线上另两个数(非“重叠数”)的和等于10-5=5。在剩下的四个数1, 2, 3, 4中,只有1+4=2+ 3=5。故有右上图的填法。 例3把1~5这五个数填入右图中的○里,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 分析与解:例1是知道每条直线上的三数之和,不知道重叠数;例2是知道重叠数,不知道两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本例是这两样什么都不知道。但由例1、例2的分析知道, (1+2+3+4+5)+重叠数 =每条直线上三数之和×2, 所以,每条直线上三数之和等于(15+重叠数)÷2。

三年级 奥数 第6讲 植树问题

第6讲 植树问题 一、知识要点 爸爸给晶晶出了一道题:“小朋友们在路的一边植树,先植一棵树,以后每隔3米植一棵,已经植了9棵,问第一棵和第九棵树相距多少米?”晶晶一看,随口答题:“27米。”同学们,晶晶答对了吗? 这一类应用题我们通常称为“植树问题”。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清总距离、间隔长和棵数三者之间的关系。解答植树问题先要考虑植树的方式,一般在不封闭的线路上植树,棵数=总距离÷间隔长+1;在封闭的线路上植树,棵数=总距离÷间隔长。 另外,生活中还有一些问题,可以用植树问题的方法来解答。比如锯木头、爬楼梯问题等等,这时解题的关键是要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与植树问题中的“总距离”、“间隔长”、“棵数”对应起来。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小朋友们在路的一边植树,先植一棵树,以后每隔3米植一棵,已经植了9棵,问第一棵和第九棵树相距多少米? 【思路导航】要得出正确的结果,我们可以画出如下的示意图: 根据“已经植了9棵”,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棵树和第九棵树之间的间隔是9-1=8(个),每个间隔是3米,所以第一棵和第九棵相距3×8=24(米),具体列式如下: 3×(9-1) =3×8=24(米) 答:第一棵和第九棵树相距24米。 练习1: (1)在路的一侧插彩旗,每隔5米插一面,从起点到终点共插了20面,这条道路有多长? (2)在学校的走廊两边,每隔4米放一盆菊花,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放了20盆,这条走廊长多少米? 【例题2】在一条长42米的大路两侧栽树,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栽了14棵,已知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问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思路导航】根据“在路的两侧共栽了14棵树”这个条件,我们可以先求出每一侧栽了14÷2=7(棵)树,那么从第1棵树到第7棵树之间的间隔是7-1=6(个)。42米长的大路平均分成6段,每段是42÷6=7(米)。列式如下: 42÷(14÷2-1)=42÷(7-1)=42÷6 =7(米) 答: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7米。 3米6米9米12米15米18米21米24米9棵 8棵7棵6棵5棵4棵3棵2棵1棵

小学三年级奥数 找规律 知识点与习题

第5讲找规律(一) 这一讲我们先介绍什么是“数列”,然后讲如何发现和寻找“数列”的规律。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就叫数列。例如, (1) 1,2,3,4,5,6,… (2) 1,2,4,8,16,32; (3) 1,0,0,1,0,0,1,… (4) 1,1,2,3,5,8,13。 一个数列中从左至右的第n个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项。如,数列(1)的第3项是3,数列(2)的第3项是4。一般地,我们将数列的第n项记作a n 。 数列中的数可以是有限多个,如数列(2)(4),也可以是无限多个,如数列(1)(3)。 许多数列中的数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我们这一讲就是讲如何发现这些规律。 数列(1)是按照自然数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的,也叫做自然数数列,其规律 是:后项=前项+1,或第n项a n =n。 数列(2)的规律是:后项=前项×2,或第n项 数列(3)的规律是:“1,0,0”周而复始地出现。 数列(4)的规律是:从第三项起,每项等于它前面两项的和,即 a 3=1+1=2,a 4 =1+2=3,a 5 =2+3=5, a 6=3+5=8,a 7 =5+8=13。 常见的较简单的数列规律有这样几类: 第一类是数列各项只与它的项数有关,或只与它的前一项有关。例如数列(1)(2)。 第二类是前后几项为一组,以组为单元找关系才可找到规律。例如数列(3)(4)。 第三类是数列本身要与其他数列对比才能发现其规律。这类情形稍为复杂些,我们用后面的例3、例4来作一些说明。 例1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 (1)4,7,10,13,( ),… (2)84,72,60,( ),( ); (3)2,6,18,( ),( ),… (4)625,125,25,( ),( ); (5)1,4,9,16,( ),… (6)2,6,12,20,( ),( ),… 解:通过对已知的几个数的前后两项的观察、分析,可发现 (1)的规律是:前项+3=后项。所以应填16。 (2)的规律是:前项-12=后项。所以应填48,36。 (3)的规律是:前项×3=后项。所以应填54,162。 (4)的规律是:前项÷5=后项。所以应填5,1。 (5)的规律是:数列各项依次为 1=1×1, 4=2×2, 9=3×3, 16=4×4, 所以应填5×5=25。 (6)的规律是:数列各项依次为 2=1×2,6=2×3,12=3×4,20=4×5,

三年级奥数第7讲 填数游戏专题

第7讲:填数游戏 专题分析: 小朋友都喜爱做游戏,填数游戏不但非常有趣,而且能促使你积极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但做填数游戏也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只要你掌握了方法,填起来就很轻松了。 填数时要仔细观察图形,确实图形中关键位置应填几,关键位置一般是图形的顶点或中间位置。另外要将所填的空与所提供的数联系起来,一般要先计算所填数的总和与所提供的总和之差,进而确定关键位置应填几。关键位置的数确定好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例题1、在右图的小圆圈中他分别填入数字1∽9,使两条直线上的五个数的和相等,这五个数的和是多少呢? 习题一、1在下面的小方格内分别填入2∽10,使横行、竖行中的五个数的和相等。 2、把1、4、7、10、1 3、16、19这七个数填入下图中的7方框里,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的和相等。 3、把6、8、10、12、1 4、16、18这七个数填在下图的小圆圈中,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及大圆圈上的三个数的和都是32 例题2、把数字1∽8分别填入右图的小圆圈内,使每个五边形上的五个数的和都等于20。 习题二、1、将数字1∽6分别填入下图的小圆圈内,使每个大圆圈上的四个数的和都是15.

2、把5、6、7、8、9、10这六个数填入下图三角形三条边的小圆圈内,使每条边上的三个数的和都是21. 3、把1∽8这8个数字分别填入下图的各个小方格里,使每一横行、每一竖行的三个数的和都是13. 例题3、用5∽13这九个数补全右图的方格,使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 习题三、1、将1∽9这9个数字填在下面的方格内,使横行、竖行及对角线上的三个数的和都是15. 2、将1∽16这16个数字分别填入下图的16个方格内,使每行、每列及两条对角线上的四个数的和都相等。 3、将1∽11这11个数分别填入下面的“王”字格中,使每行、每一列的数之和都等于18.

三年级奥数第15讲 解决问题二

第15讲:解决问题(二) 专题简析: 一般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变换的形式多,数量关系也比较复杂,但只要善于分析,善于思考,善于抓住关键,不管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解答一般应用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了解应用题中条件和条件、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找出解题方法,灵活解题。 【例题1】一列火车早上5点从甲地开往乙地,按原计划每小时行驶120千米,下午3点到达乙地,但实际到达乙地的时间是下午5点整,晚点2小时。火车实际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习题一】1、一辆汽车早上8点从甲地开往乙地,原计划每小时行驶60千米。下午4点到达乙地,但实际晚点2小时到达。这辆汽车实际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一列火车早上6点从甲城开往乙城,计划每小时行驶100千米,下午6点到达乙城。但实际到达乙城的时间是下午4点,提前2小时到达。这辆火车实际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王叔叔骑摩托车上午11点出发从城东驶向城西,计划每小时行驶60千米,下午2点到达城西。实际到达城西的时间是下午3点,晚到1小时。王叔叔实际每小时比计划每小时少行多少千米? 【例题2】小猴上山摘桃子,它把摘到的桃子平均分成了5堆,把其中的4堆送给它的好朋友,

给自己留了1堆。后来它又把给自己留的这1堆平均分成了4堆,把其中的3堆送给了小山羊,1堆留给自己吃,自己吃的这1堆有6个桃子。小猴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习题二】1、妈妈买来一盒彩色笔,她把这盒彩色笔平均分成3份,把其中的2份送给了小明和小红,给自己留下了1份。后来她又把给自己留下的这1份平均分成了3份,把其中的2份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给自己留下了1份,数了数这1份共7支。妈妈一共买来多少支彩色笔? 2、学校买来一些练习本,要把这些练习本平均分给9个班,每个班有3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4本练习本。学校一共买了多少本练习本? 3、一项工程4人做需要4个星期又4天才能完成,中间无休息日,那么1人单独做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 【例题3】用一个杯子向一个空瓶里倒牛奶。如果向空瓶里倒进去2杯牛奶,则牛奶和瓶共重450克;如果向空瓶里倒进去5杯牛奶,则牛奶和瓶共重750克。一杯牛奶和一个空瓶各重多少克? 【习题3】1、有12筐苹果,每筐苹果的质量相等,我们要把这些苹果装入一个箱子里。如果给这个箱子里装进2筐苹果,则苹果和箱子共重65千克;如果给这个箱子里装进5筐苹果,则苹

三年级奥数-找规律填数

三年级找规律填数 例1、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 (1)4,7,10,13,( ),() (2)84,72,60,( ),( ); (3)2,6,18,( ),( ); (4)625,125,25,( ),( ); (5)1,2,4,8,16,(),() (6)1,3,9,27,(),243 (7)35,(),21,14,(),() (8)64,32,16,8,(),2 例2、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 (1)15, 2, 12, 2, 9, 2,(),() (2)21, 4,18, 5, 15,6,(),() (3)10,5,12,6,14,7,( ),( ) (4)1,1,2,1,1,4,1,1,6,( ),( ),( ) 例3、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 (1)18,20,24,30,( ),(); (2)11,12,14,18,26,( ); (3)1,3,6,10,(),21,28,36,(). (4)1,2,6,24,120,(),5040。 (5)252, 124,60,28,(),4。 (6)1, 4,9, 16,25, 36,()。 例4、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 (1)1, 2, 2, 4, 8, ( ) (2)1, 3, 3, 9, ( ) (3)2, 3, 5, 8, 13, ( ),( ) (4)3,7,10,17,27,( ); (5)1,2,2,4,8,32,( )。 例5

(2) 例6、 32, 6,10),(3,9,15)……问:第100个数组内3个数的和是多少? 例7、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1)37037×3=111111 (2)37037×6=222222 (3)37037×9=333333 (4)37037×( )=444444 (5)37037×( )=666666 (6)37037×( )=999999 综合练习: 1、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 (1)2,5,8,11,(),17,20。 (2)11, 15, 19, 23,( ),… (3)56,49,42,35,( )。 (4)19,17,15,13,(),9,7。 (5)1,3,9,27,(),243。 (6)3,6,12,24,( )。 (7)84,72,60,( ),( ),24,12; (8)1,4,7,10,( ),( ),19,22,25 (9)2,5,8,11,(),17,…… (10)25,20,15,10,() (11)64,32,16,8,(),2 (12)1,3,9,27,() 2、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 (1)3,5,3,10,3,15,( ),( )。 (2)2,8,5,6,8,4,( ),( )。

三年级奥数第七讲 消元问题

三年级奥数第七讲消元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消元问题数学题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 2、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形成我要学好数学的精神风貌;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友好合作,营造和谐共进的氛围。 教学重点:在解决消元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消元数学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口述解决消元问题时的想法。 教具准备:苹果等水果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设疑。 1、故事导语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喜欢听故事,今天也准备了一个,开心吗? 2、讲故事 在一个动物王国里,动物大王和他们的动物们都过着开开心心的生活。有一天,动物大王从市场里买了很多水果回来,然后每只动物发了一些水果,但是没想到有一些动物当收到水果时却很不高兴,因为它们分到的水果都不是自己喜欢的。后来,经过棒小猴出谋献策后又高兴起来,知道棒小猴的妙方在哪里吗?同学们经过今天的学习都可以边长聪明的小猴。(出示课题:消元问题) 例题1.小兔分到了一个菠萝跟一个梨子,但是小兔喜欢吃的却是苹果。而小猪分到的是6个苹果,但是它喜欢吃的是菠萝和梨子,因为如图一个菠萝和一个梨子于6个苹果的重量是一样的所以小猴就让小兔和小猪交换了他们的水果。但是当小兔拿到苹果吃了一个它又觉得苹果不好吃了,它还是想把梨子换回来,它又找到了小猴;于是聪明的小猴就让小兔拿了4个苹果去跟小鹿换了2个梨子,如图两个梨子的重量于四个苹果的重量相同。这时小猪就不高兴了,因为它看小兔换了梨子于是它也想拿自己的菠萝换苹果。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是怎么帮助小猪换苹果的么?

T:注意观察黑板上面的图,老师要把他们换的东西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放上去以后天平的两端怎么样了?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小猴怎么样交换才是公平的)因为分别是2个动物互相交换,而天平是平衡的说明了两边的重量是一样,重量是一样的才可以交换。这样交换才公平。观察兔子拿苹果换梨子的图片,如果我在天平的左边拿掉一个梨子这时候天平还平衡么?如果我要使天平平衡应该在天平的右边拿掉几个苹果?2个。同学们这时候就会发现1个梨子的重量就等于2个苹果的重量,那么我们再看看小兔和小猪交换的时候,就会发现我的梨子可以用2个苹果代替。这时候老师再将天平左边的2个苹果拿掉如果要使天平平衡我们应该再天平的右边拿掉几个苹果?(点名让回答的学生自己上来拿)现在我们就可以帮助小猪用菠萝换苹果了1个菠萝就可以换4个苹果。(让学生自己上来贴) 练习:1.看图思考。 、小结:像这样类型的题目我们要找到的是它们相等的量,在天平平衡的情况下,将它们替换,就可以得到最后我们想知道的量。 例题2.小老虎分到的是香蕉,它现在想知道自己的香蕉有多重,于是它就去问动物大王,这时动物大王犯难了因为动物大王只知道两个苹果的重量是360克。这时聪明的小猴正好路过它一看就说出了这一把香蕉的重量。同学们猜一猜他是怎么知道的呢? T:原来呀小猴刚才帮助森林里的动物们换水果的时候发现3个梨子的重量和4个苹果的重量是一样的,而两个梨子的重量又正好等于这把香蕉。这时候小猴就请到了乘法和除法两位兄弟来帮忙。首先我们根据动物大王知道的两个苹果等于360克就可以知道3个梨子的重量是360×2=720克,而4个苹果的重量和3个梨子的重量是一样的,那么三个梨子的重量就是720克,我们请除法兄弟来帮忙就知道了1个梨子的重量就是720÷3=240克,而一把香

三年级奥数第06讲-文字之谜(教案)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年级:三年级课时数:3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奥数学科教师:授课主题第06讲-文字之谜 授课类型T同步课堂P实战演练S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 解有余数的除法这类题的关键是要先确定余数,如果余数已知,就可以确定除 数,然后再根据被除数与除数、商和余数的关系求出被除数。 授课日期及时段 T(Textbook-Based)——同步课堂 一般说来,算式都是由一些数字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可有些算式却由汉字或英文字母组成,我们称它为文字算式。 文字算式是一种数字谜,解答时要注意在同一道题中,相同的文字或英文字母应表示相同的数字,不同的文字或英文字母应表示不同的数字。 解文字算式谜与填竖式的步骤与方法基本是一样的,都要仔细观察算式的特征,认真分析,正确选择解题的突破口,最后通过尝试找寻正确答案。 例1、下式中,每个字各代表一个不同的数字,其中“心”代表9,请问其他汉字分别代表哪个数字? 【解析】乘数个位与被乘数个位相乘,“心”ד心”=9×9=81,所以“少”=1,乘积就是111111111。根据积,用乘数“心”去逐一乘被乘数,9ד中”的积个位数应该是3,所以“中”=7,往前一位进7;9ד乐”的积的个位数应是4,“乐”=6,往前一位进6;9ד俱”的积个位数应是5,“俱”=5,往前一位进5;9ד球”积个位数字应是6,“球”=4,往前一位进4;9ד足”的积个位数是7,所以“足”=3,往前一位进3;9ד年”的积的个位数是8,“年”=2,往前一位进2;9×1+2=11,即: 12345679×9=111111111 例2、下面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相同的汉字代表相同的数字。它们各表示几? 知识梳理 典例分析

三年级奥数内容:巧填竖式4页

第二讲巧填竖式 【专题简析】 “算式谜”是一种常见的猜谜游戏。通常是给出一个式子,但式子中却含有一些汉字、字母等表示的特定的数字。要求我们根据一定的法则和逻辑推理的方法,找出要填的数字。 解答这类题目,要分析算式的特点,运用加、减的运算法则来安排每一个数。一个算式中填几个数时,要选好先填什么,再填什么,选准“突破口”,其他就好填了。 【典型例题1】 在下面的方框中填上合适的数字。 □ 6 □□ +2□15 8091 【例题分析】 先从个位上看,□+5不可能等于1,也肯定小于20,所以,□+5只能等于11,个位的□里应填6。从十位看,□+1+1=9,十位上的□应填7。从百位看,6+□得到的和的尾数是0,所以6+□只能等于10,□里应填4。从千位看,□+2+1=8,□里应填5。即: □ 6 □□ +2□15 8091 【巩固练习1】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字。 (1)□8□ (2) □ +□6□3 + 9 1 □□12 8 □□□ (3) 8□ (4) □4 5 +□□□+□ 5 □□□8 9 □ 0 【典型例题2】 在下面算式的空格内填入一个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 0 0 □ -6 0 □ 9 1 □ 4 9 【例题分析】 先看个位,9+9=18,所以被减数的个位是8;十位上,9-□=4,所以减数的十位

是5;百位上,9+0=□,所以差的百位是9;最后看千位上,□-6=1,所以,被减数的千位上是8.减法算式是: □ 0 0 □ -6 0 □ 9 1 □ 4 9 【巩固练习2】 1、在下面减法算式的空格内填入合适的数字。 (1)□□ 5 (2)□ 2 6 □ -□□-□ 7 9 7 9 □ 6 2、在下面的空格内填入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1) 4 4 0 5 6 (2) □□□□ -□ 8 □□ 7 -□□□ □□ 9 6 □ 1 【典型例题3】 下面竖式中每个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想想下面的算式怎么样写? 1 A 2 B - B 1 C 3 A A 【例题分析】 这是一个减法算式,我们可以根据逆运算,将其转化为加法算式。即: 3 A A + B 1 C 1 A 2 B 选择十位作突破口,十位由两种情况:①A+1个位是2;②A+1+1的个位是2。由此可知A=0或1。如果A=0,那么个位A+C应该等于C,不合题意。所以A=1。在百位上,3+B=11,B=8。在个位上,A+C=B,也就是A+C=8,C=7。 减法算式为:1128 - 817 311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奥数训练第7讲 方阵问题

第7讲方阵问题 一、【知识要点】 1、方阵问题:把若干人或物排列成正方形队列的形式,根据排列规律,引出 的计算问题就叫做方阵问题 2、方阵问题的特点是:方阵每边的实物数量相等,相邻两边的实物数量相差 2,相邻两层的实物数量相差8 3、方阵问题的解题思路是: (1)实心方阵:每边数×每边数=总数(每边数-1)×4=每层数每层数÷4+1=每边数 (2)空心方阵:大实心方阵-小实心方阵=总数 (每边数-层数)×层数×4=总数 二、【典型题解】 例1:四年级同学举行广播操比赛,排成了8行8列。如果去掉一行一列,要去掉几人?还剩多少人? 针对练习1 1、同学们排队,要排成每行10人,共10行的方阵,共需要多少人?

2、同学们排成十行十列的方阵,如果去掉一行一列,要去掉多少人? 3、小明用棋子摆了一个实心方阵,后来他又加上15个棋子,使横竖各增加一 排,成为一个大的实心方阵,原来的实心方阵每排有几个棋子? 例2:菊花展上,园丁李师傅要摆一个正方形空心花坛,已知四边各摆5盆菊花,且四个角上都有一盆,请计算李师傅摆这个花坛共要用多少盆菊花? 针对练习2 1、一个正方形池塘四周栽满了树,已知每边栽了9棵,并且四个角上都有一棵, 这个池塘四周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2、学校的升旗台成正方形,在四周共放了40盆花,每个角放一盆,每边放花多少盆? 3、沿一个正方形水池的四周栽树一行,四角都要栽1棵,共载树152棵。问每 边栽多少棵树? 例3:某校180名学生,排成一个三层空心方阵,这个方阵外层每边有多少名学生? 针对练习3 1、一个两层空心花盆阵,最外层每边放了10盆,一共用花多少盆?

最新三年级下奥数第7讲——乘法算式谜

三年级下奥数——乘法算式迷 1、在下面算式的□内,填上适当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2、 2春江花月夜 × 3 ———————— 春江花月夜2 春江花月夜=____________________ 3、 1 数学俱乐部 × 3 ———————————— 数学俱乐部 1 数学俱乐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奥数作业 × 9 ———————— 业作数奥 奥数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南省征地补偿标准--征用土地的土地 补偿费标准为:

(一)征用菜地、水田按照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下同)的8--10倍补偿,水浇地、园地、藕塘按照7--9倍补偿,望天田、旱地按照6--8倍补偿,轮歇地按照6倍补偿,牧草地、渔塘按照3--5倍补偿; (二)征用种植3年以下新开垦耕地,按照上年产值的2倍补偿,并补偿开发投资; (三)征用宅基地、打谷场、晒场等生产、生活用地,按照原土地类别补偿; (四)划拨国有农场、林场、牧场、渔场土地的补偿标准,按照本款(一)、(二)、(三)项的规定办理。 征用、划拨林地的补偿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征用土地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 (一)被征地单位人均耕地在666.7平方米以上的,安置补助费总额为被征用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下同)的4倍;人均耕地在666.7平方米以下的,每减少50平方米,增加年产值的1倍;被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总额最高不得超过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15倍。 (二)征用园地、藕塘的安置补助费,为该地、塘年产值的6倍; (三)征用渔塘的安置补助费,为该地年产值的4倍; (四)划拨国有农场、林场、渔场土地的安置补助费,为该地年产值的5倍; (五)征用集体的宅基地、建设用地、打谷场、晒场、新开垦3年以下的种植地的,为原土地类别年产值的4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